我的长征

2024-09-27

我的长征(精选15篇)

我的长征 篇1

我的长征观后感

我又一次服下了一瓶鹤顶红,和过去的二十年里所经历的一样。

希望没有患上毒品依赖症。

Long march的故事竟然在20xx年的影片里依旧以这样大场面展示,依然用残忍的血肉横飞博人同情。显然,关于拍摄和讲故事技巧已无需多言,因为这是批量生产,一条破败的流水线上欢快的工作而已。

在两天之内看纪录片《幼儿园》和《我的长征》,无疑是场精神拉扯。解毒而后又被迫去服下毒药,庆幸对毒药到了麻木程度。

“跟着走”作为反复出现的一句扮演着真理角色的语句,暗示不需要独立的思考只需要做一个小丑或是玩偶就行。主角王瑞则是未成年人,在尚未有辨别能力的时候就加入了一个要为之牺牲一切却只是为了不明确最终胜利的秘密组织。大多数的呼喊和情绪来自与敌人斗争或是胜利或是失败(当然很少会有这样的镜头)的结果之后,也即是说:只有在斗争当中才认识到自己还是有情感的。那么可不可以推论,“斗争情操”是情感的来源和乐趣的可能所在?仇恨和嗜血的习惯在long march中养成,同时也蔓延至今。

而王瑞的破格加入组织和至今每个儿童幼年戴上绿领巾红领巾,参加“少年儿童先锋队”这样一个极具战争符号意义的组织时,实则没有任何区别。曾经渴望早日加入,甚至以丧失自己选择权利、独立思考为荣。

《幼儿园》里所看到的仇恨教育的起点根本不需要花多大功夫去探究和追溯,看完《我的长征》系列电影一切就已经明了,或者完整些说,就是:在被迫长期服用精神鹤顶红以后这是自然的结果。

观我的长征有感

伴随着稍微轻轻摇曳的红烛,电影结束了,猛然发展坐在屏幕前的自己,已经泪眼婆娑。 湘江之战,是一切的开始,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主人公王瑞惊慌失措,无助地寻找着父亲,他是胆小的,是茫然的。当他问父亲要去哪里时,父亲毫不犹豫地告诉他“跟着走”,战火无情,夺走了王瑞父亲的生命,年幼的他第一次感受到死别的痛苦。丧父之痛没有没有打垮他,反而让他变得坚强,当他把父亲埋入黄土之时,他便不再是那个遇到困难只会求助别人的孩子,这件事也马上得到了证明,四渡赤水,在为首长送年糕的途中,那个曾经胆小的孩子独自杀了六个敌人。可以说这是他质的飞跃。四渡赤水后,当他问连长去哪里时,如出一辙地得到了这样的回答“跟着走“遵义会议后的四渡赤水只是前奏,正如毛主席的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入凉山,红军里来了一位彝族小伙达尔火,在他的帮助下红军成功地取得了当地人民的信任。敌人并没有放过逃到凉山里面的红军,袭击了红军的医疗队,王瑞的姐姐惨死敌手,死不瞑目!怒火中烧的王瑞操起大刀,发疯似地跑到了战俘面前,他要手刃这些人,为姐姐报仇!然而理智阻止了他,作为一的红军他不能破坏铁的纪律,一把钢刀猛地插入泥土,他学会了忍耐。红军也是人,也有情,一位彝族姑娘与达尔火倾心相恋,“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如若在组织与你之间只能得其一,那么,我愿负你。有谁能知一去便是今生永别。 飞强渡江,夺泸定,这是故事的高潮。大渡水急,泸定天险,一个鬼见犹愁,一个自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红军要求在一天之内过大渡河,这本事不可能完成的,更有甚敌人死守泸定,泸定桥只有铁索,桥下是奔涌的激流,渡河,夺泸定,似乎都不可能完成。只着草鞋,踏进江中,日夜兼程,硬生生走出泥丸!泸定一战,殊死拼搏,前面的战士倒下,那么就踏着他血的脚印继续前进,多少人失足落入江中,被奔涌的大江吞噬,多少人舍生忘死,在枪林弹雨中奔跑,嚎叫,高举军旗,高喊前进!奔涌的江呀,你难道就没有为这群拼搏的年轻人泣血么?你见证了这悲壮的历史,你也一定记住了那些英雄的名字!你是否记住了这样的画面,奋勇杀敌的王瑞姐夫,跌入大江,被浪涛吞没;中弹身亡达尔火致死都紧紧握住党旗。王瑞再次在在战争中失去亲人,战友。记得他的眼神,死一般的沉静,如一潭死水毫无情绪那是绝望。经历了那么多生离死别如何不被麻木。那时毛主席是这样感叹的感叹:“有红军这样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呢?”大渡桥横铁索寒,如何不寒,那上面浸满了烈士们的鲜血!

我的长征观后感范文

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观看了《我的长征》这部电影。看到那一幕幕悲壮,惨烈的镜头,我使劲咬住嘴唇才没有哭出声来。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名叫王瑞的老人的长征故事,从中,我学到了许多长征精神,如:坚持不懈,不畏艰险,团结一致,不怕牺牲,互助互爱,严守纪律等等,其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不怕牺牲的精神了。这是在电影中“飞夺泸定桥“中体现出来的。

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中的重要要塞,敌人想阻止我军北上,便将桥上的木板全部抽掉,只剩下了十三根铁索,桥下水流湍急,桥的另一头敌人火炮密集,让人看了就心惊胆战。可是,红军战士是不会被任何困难给吓倒的!大部队决定,先让七个人冲到对岸攻克敌人,然后,大部队再在后面铺桥。这七个人中就有王瑞的姐夫。他们七人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小心翼翼地向对岸攀爬过去,可是敌人的火炮是在是太密集了,王瑞的姐夫不幸中枪了,掉进了湍急的河流之中,壮烈牺牲了。但是,他并没有白白牺牲,大部队成功地过了河,占领了泸定桥。王瑞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之中坚定不移的干革命,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虽然现在的世界不再混乱,变的十分和平,但这种坚持不懈,不畏艰险,团结一致,不怕牺牲,互爱互助的精神我们不仅要流传下去并且用到学习当中,遇到困难勇往直前直到成功为止。

让我们继续发扬长征精神吧!

我的戈壁,我的长征 篇2

6月14日(第一天)

骆驼与峡谷(42.5公里)

地形关键词:峡谷、河流、河床、戈壁

第一天的赛段名为“骆驼与峡谷”全长42.5公里,开赛不久韦超就遇到第一个难关:穿越湍急的溪流。溪水中暗藏着大大小小的石块,崎岖不平,VAsQuE为韦超配备的Velocity VST越野跑鞋能在长途奔跑中提供更佳的支撑保护性VelocityVsT越野跑鞋的速干功能帮助韦超在上岸后短时间内摆脱湿漉漉跑步的尴尬。

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这种赛事韦超不免有些兴奋,他在前半部分路程中一直保持领先,跑过半程后在个土坎处,由于习惯了往常的无负重式跳跃韦超在跳下时不慎拉伤了膝盖外侧副韧带,他不得不放慢速度,最终第三个冲过终点线。

6月15日(第二天)

戈壁中的火星(41.1公里)

地形关键词:峡谷、河床、丹霞地貌、

今天的赛段名为“戈壁中的火星”,全长41.1公里。选手们首先经过一小段砂砾路然后进入一片如同火星地貌般红色世界,接着登上高原穿过峡谷后抵达麦田怀抱中的栏杆村营地。经过昨晚对膝盖伤处的冷敷处理,韦超得到恢复,Velocity专利的VsT减震技术在有效吸收来自脚跟撞击地面时产生的冲击力的同时保持脚步稳定性。这帮助韦超在本赛段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实力,赢得本赛段冠军。在赛段终点,现场所有的中国人都为这成绩欢欣鼓舞。

此赛段的实测地面温度达到45度以上,在烈日下走动几分钟都会让人汗流浃背昏昏欲睡。韦超和其他选手们要在高温的环境下完成41.1公里的赛程。在这样的环境下跑步,高度吸湿透气功能服装OUTDOOR RESEARCH SWFT TEE对韦超的帮助不小。轻量聚酯Trans Action面料控湿快干,同时具有UPF 30+抗紫外线能力,无接缝剪裁能减少长时间跑步时摩擦皮肤的不适感。韦超惊奇地发现,很多选手都选择了和他一样的OUTDOOR RESEARCH SUN RUNNER遮阳帽,这款帽子几乎成为戈壁长征赛事的标准装备。

6月16日(第三天)

戈壁绿洲(38.4公里)

地形关键词:山丘、河床、河谷

第三赛段名为“戈壁绿洲”,从栏杆村营地到希普顿拱顶营地全长38.4公里。选手们出发后在弯曲的河道和干涸的河床里穿行,接下来的路线全部都是在高高低低的山丘和干涸的河谷间奔跑。韦超的脚居然没有任何磨伤和水泡,VASQUE的Velocity VST越野跑鞋再次显示出强大的功能,以超强的避震体系,在跑步中为足部提供有效的缓冲。TPU骨架和一体式SEBS凝胶在每次脚跟撞击地面时和谐地动作,使韦超的奔跑更加轻松,更加游刃有余。地势逐渐升高,进入岩石峡谷,韦超也感觉很吃力,他不断地给自己鼓劲最终冲过了赛段终点。

6月17日(第四天)

天堂阶梯(41.2公里)

地形关键词:希普顿拱顶、峡谷、戈壁

第四赛段名为“天堂阶梯”这一赛段的最大看点是曾在2004年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全球十大探险圣地之一的希普顿拱顶。通往希普顿拱顶的狭长峡谷需要经过五段垂直的简易木梯攀爬,最后还要攀登30度的山坡才能最终看到世界最高的自然拱顶。狂风从拱顶的孔洞中袭来此处的温度接近零度选手们都不敢停留太长时间,匆匆拍照后就开始下山。在每次爬升和下降中都必须用意志力控制身体继续坚持下去。韦超显示出一个极限耐力跑高手的素质,他的双腿始终保持不停向前的节奏。Velocity VST越野跑鞋符合人体工学的TPU骨架为脚跟的自然运动提供了完整平台,为韦超在奔跑时的每步提供了强有力的弹性支持。

6月18日和19日(第五一六天)

绝地长征(78.7公里)

地形关键词:戈壁、盐碱地、昆仑山

6月18日,戈壁长征迎来名为“绝地长征”的第五赛段从黑孜苇乡营地至乌帕尔乡四十眼泉营地全长78.7公里是本次赛事中距离最长,难度最大的赛段。选手们一大早就离开营地,广阔的戈壁滩,坚硬的盐碱地布满石头和荆棘的小径是这个赛段的主基调。

路线先是在峡谷里逐渐上升,走出山口后是一段无边无际的戈壁滩。雄伟的公格尔九别雪山就在远方。这是整个赛段里最蔚为壮观的时刻,至少有三十公里的赛段都是与巍峨的西昆仑山比肩而邻。

盐碱地非常坚硬,还有像刀锋似的片状砾石除了蜥蜴以外,连狼和黄羊也不愿意在这里奔跑。在这样的路面上跑步对鞋和跑步者的技术要求非常严格。本赛段再次印证了韦超的实力还有VASQUE的Velocity VST越野跑鞋的高耐磨粘性橡胶外底又一次帮助韦超完成了粗糙路面的严酷挑战。艰苦的79公里赛段,韦超只花了9小时37分,第四个抵达赛段终点,在总成绩排行榜上韦超排名第四。

6月20日(第七天)

最后的老城(10公里)

地形关键词: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

我的长征作文 篇3

长征,是对身体与精神意志的磨练,它并不只是红军的二万五千里,或许,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长征”,在我“长征”的路途中,就有这么一件事:

初二刚开始,我们一个个满怀着期待与喜悦的心情去上体育课,因为在初一,体育给了

我们一个“良好”的印象:跑完一个四百米后,我们就可以自由活动了。到下课,我们对即将离去的.操场依依不舍,希望再上一节体育课。

当听到老师对我们宣布的任务后,我们都哑口无言了——每次要跑1600米才能休息,这是为初三打基础。什么?我们最多才跑过800米啊!1600,我们何以接受?

但“军令如山”,我们不敢去违抗,便一个个像机器人似的走上跑道。

平缓时刻——前800米

尽管只是有节奏的慢跑,我们一个个似乎都对跑步失去了兴趣。我似乎被录入了一条程序:向前做简单的直线运动。我们整整齐齐,不快不慢地跑着,不要以为我们只是简单的跑,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脑中都再想:最后的800米我还挺得过去吗?

艰难时刻——后800米

前800米只是一场“小规模战斗”,后800米才是“抗日的最艰难时刻”。此时,一秒钟似乎对我们来说是“一世纪”。看终点,我们似乎是跑道上拼了命向前蠕动的小虫。只看旁边同学脸上狰狞的表情,他们似乎在遭受严刑拷打。我的双腿似乎也在被烈火焚烧着,随时都有可能“抛锚”。但我深知,一旦“抛锚”,就再也“发动”不起来了,我努力的向前移动,似乎看不到终点。“加油”体委艰难的从嘴挤出一句话,此时,他的脸早已胀得像猪肝一样!我们像听从命令的尖兵,像红军战士,眼前的跑道就像草地,它似乎要吞噬我们,但我们仍不怕它。没有一个同学放慢脚步,没有一个同学叫苦叫累。最后,在坚持的“钢铁意志”下,我们都成功的走出了“草地”。

回看这1600米,也许只是“红军战士”的一小步,我已深深懂得: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在人生长征路途中,尽管前面有无尽的困难阻碍着我,但只要不停下自己的步伐,一定能抵达胜利的终点。

观《我的长征》有感 篇4

经济管理系第10期党校培训第7小组汤亚力 充满神圣与崇高的党校培训进入到了第二天,早早地就迈入了教室等待接受党的教育,学习党的科学的、先进的思想。今天,我们观看了《我的长征》这部影片。

该影片是一位参加红军长征的老革命战士走进红军革命根据地讲述自己当年过湘江,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的真实生活。主人公名叫瑞牙子,因受战争的迫害,14岁跟随父亲、姐姐、姐夫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抗击国民党军队对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第五次“围剿”。在渡过用木船搭建的湘江桥时,有幸遇到了毛主席,给他起名叫王瑞,但他生活在了不幸的年代,父亲、姐姐、姐夫等战友相继在战斗中牺牲,而他却在战争中磨炼了自己获得了成长。在湘江战役中,他胆小、懦弱;在亲人牺牲时,他意气用事,漠视军纪;在娄山战役中,他一口气打了六个敌人;在大渡河战役中,他慢慢成熟了,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手持武器与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搏斗。由于看到了他的成长,组织破格让他加入了梦寐以求的中国共产党。由此他也更加的忠诚于红军。共产党在转战的途中,坚持“三大纪律,八大注意”,现在已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规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本质和宗旨的体现,是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优良传统。红军在长征途中,坚持党的领导,跟随毛主席在遵义会议后的决定,坚持团结人民群众,即使在广西遭到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错误进攻,仍以和平的方式、积极的心态同少数民族兄弟协商,并得到了他

们的支持和拥护,帮助红军在西南地区作政治工作,为将来的抗日提供了后方物质保障。

主人公王瑞在取得娄关战役的胜利后,被破格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面向党旗,他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最后他说:“为了红军的胜利,受苦的人翻身解放。要跟着党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其他的革命战士也都始终铭记一句话“跟着共产党走,跟着毛主席走”,每当有群众或战友询问他们是往哪里走,他们都自豪地回答这句话,党和毛主席已经成了神圣的代表,所以毛主席才会说:“既然同志们这么相信我!那就更不能走错路了。”有了毛主席这么极其诚恳而又负责的回答,在娄关战役和抢夺泸定桥的战场上,同志们才会不畏生死,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飞机大炮而毫不畏惧地勇往向前,一批人被打倒后,又会有另一批踩着他们的尸体和足迹继续冒“雨”前进,好像前面就是希望,他们看到胜利的曙光一样。影片最后,毛主席对王瑞说:“我相信以后国际上会说:“中国工农红军了不起,我们的子子孙孙也会歌颂我们红军不怕远征难的。”

这部影片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有那么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必将长久不衰的进入共产主义。那是因为他从建立起就有正确地领导思想,把人民群众当亲人,始终想着为人民服务的性质。因此,作为和谐、稳定社会环境下的大学生,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一名合格、优秀的大学生,积极、热情的投身于党的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观影片《我的长征》有感 篇5

影片《我的长征》描述了少年红军王瑞一家四口全都参加了长征,湘江之战的惨烈炮火夺去了他父亲的生命。战争给王瑞内心留下了创伤,但他依然坚定着父亲和连长说过的话,跟着走!跟着走的王瑞随着红军的胜利转折,从痛苦和阴影中更加坚强勇敢起来,但他又在红军过彝区、强渡大渡河中失去了自己的姐姐、姐夫和最敬重的连长。苦难与艰险磨砺和刺痛着少年的心。然而一直关心他的毛泽东却用自己长辈般的慈爱和坚定博大的胸怀,抚慰和激励王瑞,使他在炮火硝烟中真正成长了起来。七十年后王瑞老人重走长征故地,举世无双的长征之路再次使老人陷入回忆……

《我的长征》以一个小红军战士为重点刻画对象,通过一个小红军战士的视角,再现长征的艰苦卓绝,影片细节震撼人心,真情催人奋进,热情讴歌长征精神的可贵和伟大,表现红军战士“跟着走的坚定理想信念。惨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以及少年红军王瑞失去亲人的痛苦都展示了战争的残酷,更展现了革命先辈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大无畏精神。在血与火面前,“跟着走!”这种朴素的战斗精神亲切感人,真实可信。

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工农红军的不怕牺牲、敢于胜利,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形成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伟大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就是要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就是要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就是要把握时代脉搏,体现人~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它是凝聚民族精神之魂,是中华民族精神中最为灿烂的瑰宝之一,更是中国人民在新的形势下进行新的伟大长征的精神动力。

观看长征,走进长征,思考长征精神,可以唤醒我们淡忘的记忆,捡拾我们失落的珍藏,真切感悟红军的理想、信念、忠诚、勇敢,以及自我牺牲、无私奉献、团结互助、严守纪律等崇高品格,给我们内心的震撼,思想的升华,灵魂的净化和人生的洗礼。

看长征,做一名长征“粉丝” 篇6

70年前,四支红军队伍用双脚从中国东南部走到了西北部。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战胜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跨过大草地,夺取腊子口,克服自然环境的艰难险阻,纵横十几个省,到达陕北,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

看长征的精神很不朽。长征过程中的生存条件空前残酷,但长征队伍并没有悲观失望,他们胸怀目标、勇往直前、紧密团结、患难与共、实事求是、心系群众,靠着这股浓烈的精神赢得最后胜利。特别是军民鱼水情,红军每到一地都为群众担水扫院、携老扶孤,尽量为群众排忧解难。而人民群众一方面踊跃送子参军,一方面视军人如子弟,多方支援。

看长征的领袖很可敬。毛泽东作为率领红军战士创造这一人间奇迹的舵手,从1934年踏上征途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就和长征结合在一起。他高超的领导艺术,每到紧要关头都能审时度势,使队伍凝聚成紧紧相连的团结体。他的军事才干,挥洒出一连串中外军事史上罕见的大手笔,兵临贵阳、虚指昆明、强渡大渡河。他的诗人才情,也在长征中得以充分体现,所做的诗词能把大自然和历史融合在一起,澎湃激情,气势昂扬。

看长征的生活很艰苦。穿着单衣过雪山,没吃过饱饭,有了食物还相互推让,睡觉常被大雨淋醒,受伤没药直接用嘴吸脓。但战士们不忘自娱自乐,休息的时候编节目来鼓舞士气,还有的学习认字。

看长征的线路很绝美。翻看中国地图会发现,红军长征从江南丘陵出发,足迹几乎踏遍了亚热带的南岭山地、地势崎岖的云贵高原、高寒峡谷的横断山区,最后落脚于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无论是滔滔赤水河、深深大峡谷、巍巍大雪山、茫茫大草原,它们向后人展现如今的原生态风光的同时,也会“讲述”当年见证长征时留下的情怀。

看长征的故事很感人。在饥饿、寒冷、疾病、死亡面前,战士们仍上演了一曲曲催人泪下的赞歌。贺子珍为抢救战友一次就负伤十多处,去世的时候身上还有弹片没有取出来;红六师师长贺炳炎右臂重伤截肢,不但让出乘马给伤病员骑,还把缰绳套在断臂上为伤病员牵马引路;一位军需处长把能够找到的冬衣悉数散尽,自己却冻死在一棵树下;红三军团一个连有九名炊事员先后饿死,这个连的其他战士却无一人因饥饿而倒下……

长征魅力还有太多太多,我忘情地鼓掌欢呼,成为一名长征“粉丝”。

我的长征观后感 篇7

影片讲述的是少年红军王瑞一家四口全都参加了长征,湘江之战的惨烈炮火夺取了他父亲的生命,王瑞被毛泽东救起。战争给王瑞内心留下了创伤,但他依然坚信着父亲和连长说过的话,跟着走!跟着走的王瑞随着红军的胜利转折,从痛苦和阴影中更加坚强勇敢起来,但他又在红军过彝区、强渡大渡河中失去了自己的姐姐、姐夫和最敬重的连长。苦难与艰险磨砺和刺痛着少年的心。然而一直关心他的毛泽东却用自己长辈般的慈爱和坚定博大的个体牺牲,抚慰和激励王瑞,使他在炮火硝烟中真正成长了起来。七十年后王瑞老人重走长征故地,举世无双的长征之路再次使老人陷入回忆……

伟大的红军长征,改变了王瑞的一生,更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长征途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有:⑴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它的前途并不是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而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特殊性质的社会具有过渡性,它的目的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只能建立一个全国大多数人民为基础的工人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国家制度,即使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

影片中毛泽东、贺子珍为了坚守红军的纪律,在紧急环境中被迫丢掉刚刚出生的女儿,王瑞看着亲人一个个离去然勇往直前,战士们不怕牺牲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这无一不体现了长征精神!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影片中红军各个阶级的群众组成,在通过凉山彝区时,红军与彝族父老兄弟,结下了骨肉情谊,更有彝族小伙加入了红军,这一切正体现出了长征精神中的仅仅依靠人民群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代表广大人民大众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积极发挥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密切联系群众,走上革命舞台,成为了革命的领导者,这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长征是艰苦的,但红军在长征精神的支持下、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下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伟大的红军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红军长征胜利,使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大本营奠基于西北,巩固和发展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使其成为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为党和红军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红军长征的磨难和考验,锻炼了中国革命力量,党员和红军质量显着提高,为党的队伍和革命力量的壮大、为革命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基本骨干。王瑞就是这么一个例子,他原本是个简单快乐的少年,但他目睹了一个个亲人离他而去,在长征的磨练下、在时间的洗礼下,他成长为一名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合格的共产党员。红军长征实现了我们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信心和勇气。红军长征胜利,为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的关于中国革人民革命的理论。

我的长征演讲-詹淑敏 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我是来自凤川支行的詹淑敏,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长征——坚持就是胜利》。

什么是长征精神?儿时的我,听到过这个词,但茫然不知所以。中学时的我,知道了“长征”的概念,但并没有领会其真正的内涵。大学时的我,对“长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对其精神实质,却仍然无法感同身受,也就谈不上深刻理解和掌握了。

直到三年前步入社会,加入了桐庐农村合作银行这个团队,渐渐地,我终于懂得了“长征”,真正领悟了“长征”,切身感受到了长征精神的难能可贵和其精髓思想,这就是“坚持就是胜利”。

记得以前读书时,做事总是虎头蛇尾,缺乏耐心、恒心和细心,对某一件事情,开始的时候总想的很多、很完美,一副雄心勃勃的样子,可一碰到突发状况,就立马不知所措了,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一般,退堂鼓一打,事情自然就被束之高阁了。

进了合行,坐在了三尺柜台后面,慢慢地,我领悟到了工作的真谛:做事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因客户的态度、业务的繁杂而放弃和懈怠,坚持就会胜利。也许,我们的一个亲 切自然的微笑,就能够让客户安心、宽心和放心;也许,我们的一句贴心的问候,就能够化解客户的诸多怨气、躁气和不耐烦;也许,我们多一点换位思考,就能够给客户带来诸多便利,让他们收获被服务、被尊重的喜悦,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正如我读到的一本《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选择的道路充满困难与艰险,放弃的同伴数不胜数,然而我不会像他们一样失败,因为我手中持有一份航海图,它可以带我越过汹涌的大海,抵达理想的彼岸。”之前,我一直问我自己,我手中的航海图是什么?通过这三年来的工作和学习,我终于明白,我手中的航海图就是“坚持”二字。坚持做好每一件小事,坚持做到每一次发自内心的微笑,坚持多为他人考虑。也许我今天的努力未必就能得到收获,明天也未必就能够成功,但我坚信,成功就藏在拐角后面,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功。

我知道,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漫漫人生路才刚刚起步,今后的路就好比万里长征,前面有荆棘、有坎坷,有挫折、有陷阱,但我坚信,有总行董事会的正确领导,有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帮助,在我的人生路上,更多的将是绚丽的鲜花和如潮的掌声,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胜利将会伴我一路前行,合行的事业必定会高歌猛进!

我的长征 篇9

主持人的话: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央红军从赣南这片红土地出发,开始了艰苦卓越的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奇迹。长征的故事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们,通过各种文艺样式,创作出了一批批铿锵有力、震撼人心的文艺作品。为了进一步总结长征题材文艺创作的经验,发掘长征题材的深厚内涵,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2016年4月14—15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与江西省文联在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赣州,共同举办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暨长征题材文艺创作研讨会。中国文联领导对本次会议高度重视,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夏潮同志亲临赣州出席研讨会并讲话。来自北京及长征沿途部分省份的艺术家、评论家、专家学者,以及中央和江西省媒体记者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文学、电影、电视、美术、音乐、戏剧等领域长征题材文艺作品创作情况,以及进一步加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的评论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碰撞出“市场与立场”“创新与超越”“深化与突破”“人性与信仰”“历史与当下”“多元与坚守”等话题。有六代人参与了本次研讨,年龄段分布从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更多地关注江西这片红色的土地,让长征精神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弘扬和传承。以下为部分嘉宾和专家的发言,另有部分专家的发言已刊于《中国文艺评论》2015年第5期。

nlc202309081946

我的长征观后感 篇10

上个星期日回家,在车上我看了一部电影,是《我的长征》。故事的内容深深打动着我,《我的长征》就是拍了一个“老红军”王瑞对当年长征时那些腥风血雨的回忆。

少年的红军王瑞的一家四口全部都参加了长征,湘江之战的悲壮的炮火夺取了他父亲的生命,使他悲痛万分。后来,王瑞被毛泽东救起。战争给王瑞稚嫩的内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创伤,但他依然坚定着父亲和连长说过的话,“跟着走!”王瑞随着红军的胜利转折,从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战争陰影中慢慢变的更加坚强勇敢起来。但他又在红军过彝区、强渡大渡河中失去了自己的姐姐、姐夫和最敬重的连长。艰险和悲痛刺痛着王瑞的心。然而一直关心他的毛泽东却用自己长辈般的慈爱的个体牺牲,抚慰和激励王瑞,使他在炮火和硝烟之中真正的长大了起来。七十年后的王瑞老人重走长征故地,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路再次使老人陷入一轮深深的回忆之中。是一次伟大的长征。毛泽东带领着一队人去长征,他们经过许多战役,比如:湘江战役、飞夺泸定桥等等,他们爬雪山,过草地是多么的辛苦。在爬雪山当中,许多战士不是被冻死,就是饿死。但是他们有一种顽强的毅力,最后,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长征虽然结束了,但是他们同时是胜利的!这是令人骄傲啊,也是所有中国人都不该忘记的一段艰难岁月!

长征时代的精神和战士的高贵品质是新时代的我们值得学习和继承的。

我的长征路我的中国梦作文 篇11

长征大桥于10月18日建成,经过所有建设者日夜奋战,提前72天通车,为党的十七大献上了一份厚礼!长征大桥位于城区中心,像一条巨龙横卧估旭水河岸,总长620米,主跨120米桥宽24米,双向4车道,是贡井最值得骄傲的一道亮丽风景!下面就让我带你走进旭水河岸,走进长征大桥!

长征大桥桥头雕塑将“贡井”二字巧妙植于其中,黑色大理石底座,精巧美丽,银白色的“井”字,闪闪发光,犹如耸立的天车,红色的“贡”字更是表现出贡井盐业的红红火火!上面的三幅浮雕分别以“钻井”,“采卤”,“制盐”为题,既有现代历史文化气息,又体现了贡井人民的纯朴善良。

看过雕塑后,请不要恋恋不舍,后面的看点更多!长征大桥桥面呈古铜色,天蓝的百褶裙,使她看起来外柔内刚,金色的腰带缠在她腰间,真像公主一样美丽!

长征大桥不仅仅外表美观,内在的历史蕴含可不少,要不怎么有人说她像一条盐业历史文化的长廊呢!大桥栏杆上镶嵌了120幅浮雕,将贡井丰富的历史融入其中,下面让我给你介绍我感兴趣的几幅!梅泽开卤,井盐神祖,相传猎人梅泽在打猎的时候,发现了盐泉,开采了井盐,成为盐业的“创始人”后来被尊为井盐之神。浮雕清楚地刻画了梅泽在开采井盐时的喜悦,做工精细,美丽大方。大公井成,自贡之根,大公井开凿于北周武王时期,距今1500多年,是现存最古老的盐井,明朝时,所产盐上贡朝廷,又改名贡井,抗日捐金,青史永铭,抗战期间,冯玉祥将军带头捐了1100两黄金,盐商们纷纷响应,捐金1000万法币,成为全国之冠,创造了抗日捐金救国的辉煌一页。

夜悄悄睁开眼帘,华灯闪烁,红,黄,蓝,紫,把花啊,草啊,树啊,打扮得浑身珠光宝气,美丽娇艳,特别是那母亲般守护着这块土地的黄桷树,夜让她穿上了一件绿色晚礼服,在这灯光舞会中尽情欢歌,狂舞。成为今天舞会的一个耀眼明星!

威武绝唱《长征组歌》 篇12

请老红军、老首长给我们讲党史、讲长征史,各声部、各班组学习毛主席著作,研究讨论作品。领唱演员则向大家讲述对自己唱段的认识和设想。

我在第六曲《过雪山草地》中担任领唱,开始时我把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声音和技巧上,如何把定段唱得更完整、更漂亮,而恰恰对感情的投入太少了。但达不到令人十分满意的程度,随着学习长征史的深入,我对长征,对《长征组歌》的认识,也逐渐深化了,可以说是在思想上起了一个质的飞跃。那就是狠狠地忘掉自懒惰,把一切私心杂念排除干净。我曾有两次机会,幸福地在周总理身边,和他老人家一起唱《过雪山草地》。后来在反复的思考和实践中,我终于批到了这种感情的集中点,我也叫它为黄金点,那就是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理想,为理想而战的英雄牺牲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我把精力放在了“情”字上,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使我的语言技巧、歌唱技巧,表演技巧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演唱取得了质的飞跃、领导、专家、群众都给了我很高的评价和鼓励。由此,我也悟出一个道理:没有高超的技术、技巧,很难成为一个出众的歌唱家,只有高超的技术、技巧,也很难成为一个出众的歌唱家。在这一点上,我们“战友”合唱队的战友们,做得比我好,许多好的东西,我是从他们身上学来的。现在我应该自豪地说,我们热爱并理理解了《长征组歌》,并把她成功地搬上了舞台和银幕。

《长征组歌》的配器,是在塑造音乐形象上的一个成功范例。

《长征组歌》的配器者,作曲家李遇秋同志,50年代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专攻作曲配器。这位在战争岁月中成长起来的作曲家,心里扎下了群众音乐的根,他深深懂得音乐要让群众喜闻乐见的道理。他在《长征组歌》的配器中,熟练地运用了西洋配器技巧。但他心中不忘中国老百姓的音乐欣赏习惯和爱好,特别重视了主旋律的审美和泻染。在复杂的和声、调性的变化运用中始终突出了主旋律,这应该是群众乐于接受的一个原因。鲜明的民族音乐旋律,是群众一听就喜欢的“调调儿”,配器者牢近视眼抓住这一点,不论是前奏、间奏,都没有改变民族音乐旋律的风格,而是把音乐的交响性溶于旋律之中。在《长征组歌》的配器中,恰如其分地使用了多种民族乐器。如第7曲《到吴起镇》中板胡的运用,弓子一拉,令人叫绝。还使用了竹笛、唢呐、琵琶、二胡和一些中国弹拨乐器,许多中国的打击乐器,这些为中国老百姓所熟悉的乐器的运用,既增强了音乐的地方特点和民族色彩,情感上增添了一份乡音乡情。

我的长征路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 篇13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练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寒,草毡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听着这首《过雪山草地》。我班的“长征精神代代传”主题朗诵会拉开了序幕!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疑?这浑厚的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哦,原来是我们的班长——徐帆正在朗诵《沁园春。雪》只见她表情变化多端,语调抑扬顿挫,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喜形于色,把这首词朗诵得淋漓尽致,入情入理。听着听着,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礡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之中……不等她朗诵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室里早已响起了热的掌声,所有的同学都被她精彩的朗诵陶醉,一向严厉的陈静老师也赞许地点了点头。

掌声还在继续,一个身影已离开座位,坚定地向讲台走去。她是颜佳煜同学,平时很胆小,不爱说话的她,今天居然勇敢地走向讲台,同学们屏住呼吸,都为她捏了一把汗。她的脸早已胀得通红,但她还是大声朗诵:“1935年,红军进入草地……”她的朗诵虽然没有徐帆同学富有感情,起伏不平,但也比较流畅,比较投入,我想,她应该为这次朗诵会花了不少心血,准备得十分充分。

《我的长征》电影观后感 篇14

今天,我们观看了一部历史影片——《我的长征》。这部影片是从一个小主人公的角度来讲述他眼中的长征。里面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抗战英雄浴血奋战的故事。在观看这部影片时,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息。

“人的一生常常生活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有幸福的回忆,也有痛苦的回忆。我最幸福的回忆是我的长征,我最痛苦的回忆也是我的长征。”这是影片开头王瑞老人对其一生总结的肺腑之言,之后镜头便转向了被敌人狂轰滥炸的战场上,从一个小红军的视角见证了《我的长征》。

长征是幸福的:“往哪走?跟着走。”一个十五六岁孩童瑞伢子的成长与长征紧密结合在一起,血战湘江、遵义会议、娄山关战、乌江大捷、过彝区、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一场场浴血的奋战,一次次敲响鬼门关的门铃,每一次脱胎换骨的成长都是建立在无数先烈血肉之躯上的,当湘江的水映红那片天时,当面对枪林弹雨匍匐泸定桥时,一起吃苦、拼搏、死战到底、永不言弃的幸福,为了全国人民美好生活而去奋斗的幸福,是啊,长征是幸福的,是为了是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属于更广大的人民,瑞伢子身处其中自然幸福,特别是最后老人家在一群小红领巾的簇拥下点燃那见证幸福的三根红蜡烛头。

但长征也是痛苦的:试想瑞伢子身边的父亲、姐姐、连长、姐夫先后牺牲,还有亲眼目睹了那么多一个个倒下的先烈,成功的代价太大了,试想让一个小孩如何、如何去一下子接受,但瑞伢子挺过来了。正是在如此的磨练中一个个像瑞伢子这样的小红军战士在痛苦中成长为真真正正的红军战士,并挥笔写下了那个时代乃至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篇章。

长征途中,能和自己的.战友一起抗战,是快乐的;当你的亲人相继牺牲时,是痛苦的。正如影片开头那一位老人所说:“长征,是我一生当中最快乐的时光,也是我最痛苦的时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基本上都是饿肚子的。有时,一把炒黄豆都能分五六个人呢。如果能像我们现在每天都能吃饱喝足,那他们打起仗来肯定会更加英勇。现在,我们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有可口的饭菜。每天都睡在温暖的被窝里。看看过去,想想现在,我们简直就处在人间仙境了。如果我们每天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那他们就可以含笑九泉了。当红军遇到土匪时,他们用一片赤诚来对待,最终把他们感化了,他们在一起载歌载舞。我想我们也应该这样,用一片赤诚之心来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长征途中,能和自己的战友一起抗战,是快乐的;当你的亲人相继牺牲时,是痛苦的。正如影片开头那一位老人所说:“长征,是我一生当中最快乐的时光,也是我最痛苦的时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基本上都是饿肚子的。有时,一把炒黄豆都能分五六个人呢。如果能像我们现在每天都能吃饱喝足,那他们打起仗来肯定会更加英勇。现在,我们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有可口的饭菜。每天都睡在温暖的被窝里。看看过去,想想现在,我们简直就处在人间仙境了。如果我们每天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那他们就可以含笑九泉了。当红军遇到土匪时,他们用一片赤诚来对待,最终把他们感化了,他们在一起载歌载舞。我想我们也应该这样,用一片赤诚之心来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

以史为鉴,想着我们的革命先烈在我们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一路抛头颅山热血才换来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看着他们的故事想着我们自己的人生,想着我们周围的是是非非,无疑会为我们浑浊的灵魂注入道道甘泉,而且这也会给我们如何去走未来的路指明方向,往哪走,跟着党走,跟着我们人生的目标走,也只有这样我们人生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重走长征路 篇15

三辆北京吉普冲破厚重的雨帘,在莽莽大苗山中穿行。头车前排坐着一位老人:身材魁梧,目光炯炯,头发花白且已接近秃顶,双手紧紧握着挡风玻璃下的扶手,以减轻吉普车的颠簸,大有战争年代一马当先、高喊“跟我来”的将军气概。他就是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红七军老战士覃应机同志。55年前,覃老随红七军转战千里到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合。今天,年过70的老人要重走红七军的长征路,了解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山区的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情况。

这是1985年初夏的故事。

三防寻故地

三防镇是十万大山中军事、政治、经济重镇,是融水的西大门。乾隆年间广西巡抚孙永清称:“三防塘与黔省接壤,商贾骈集,为极边要地。”

1930年9月,在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导下,红七军奉命攻打柳州、桂林。离开右江革命根据地,经河池、罗城来到三防,红七军前委书记邓小平与李明瑞、张云逸在三防认真分析研究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实事求是地重新制定行军和作战方案,决定放弃攻打柳州,改为打国民党军事力量较弱的长安镇。在河边的一棵大榕树下召开全军动员大会和群众大会。覃老当时还是个15岁的娃娃,对这棵大榕树印象特别深,一下车就要求三防镇党委书记兰湘德带他去寻找这棵大榕树。三防镇河边有七八棵大榕树,到底是哪一棵?兰湘德同志只好采用笨办法:由镇尾开始,一棵一棵往上寻找。镇尾那一棵榕树相当大,覃老东西南北方向都辨认了好一阵,“不像不像!”沿河往上认第二棵还是不像。来到第三棵榕树下,只见亭亭华盖,虬枝横生,老榕古渡,卵石码头,“是这里了!”覃老高兴得像小孩一样拍起手来。“几十年前小平同志、李明瑞、张云逸就在这个位置上作动员。”“那时已进入冬季,为了不打扰老百姓,红军战士就在这河里洗澡,冷得起鸡皮疙瘩。”“我记得当时这里有个水碾,我们帮群众挑谷子上上下下……”覃老滔滔不绝地给大家讲述过去的故事。

沧海桑田,三防镇已发生巨大变化,昔日的水碾已变为电动打米机,昔日的茅草屋早已绝迹,昔日几百户人家的三防已成为万人大镇,经济实力居融水县前列。这株经革命洗礼的老榕树是当然的见证人。

覃老在榕树下照相留念,依依不舍。然后又去寻找当年的三防团练局,这里曾是红七军指挥部,是和“立三路线”作斗争、改变进军路线、挽救红七军之地。他还记得红军战士在团练局大门上写的一副对联:

团团团,团酒、团肉、团糯饭,

练练练,练嫖、练赌、练吹烟。

当年的团练局已改为三防镇人民政府。覃老对牌子凝视了好一会,语重心长地说:“当年我们千辛万苦闹革命为什么?就是为了人民翻身做主人。人民政府要为人民服务,政府不为人民,人民就要打倒它!”

红七军在三防休整了十天,五六千人马驻在这个小镇上,秩序井然,秋毫无犯。红军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宣传红七军是工农子弟兵,打击土豪劣绅,打开他们的粮仓接济贫苦农民,深得当地老百姓欢迎。三防街刘瑞武还保留了一面红七军的旗子,直到1951年才把这面旗子献给人民政府。

香粉座谈会

红七军从三防翻过海拔1200米的大山,经安太到达香粉村。这个大苗山腹地较大的村庄,盛产木材、竹子和各种山货。这里除苗人和本地汉人杂居外,清朝中期以来,从广东迁来一批客家人,文化基础、劳动素质比较高。现侨居美国的李亚平女士就是香粉人。

红七军在香粉村、都景村、大坡村一带广泛发动群众,开了不少座谈会,宣传革命道理,写了不少革命标语。例如:红军是工农革命的先锋队!打倒军阀!打倒国民党!拥护共产党!红军不拉夫,不发洋财!没收豪绅的土地分给农民!等等,并开仓济贫,使香粉群众很快就了解红军,支持红军。当覃老知道香粉已由村改制为乡时,对此地的发展十分满意。

“我记得当时的住户是擅长造纸的,这种纸最适合写毛笔字。”大家非常佩服覃老的记忆力。香粉村历来以竹子为主要原料生产一种大方纸,是写毛笔字和绘国画的上等纸,1911年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银质奖,近20年已停止生产。覃老对这件事很不满意,提出:“战争年代这样紧张,我们都不忘访贫问苦、调查研究,今天我要召开一个座谈会,请各方面的群众代表参加,请会造纸的老师傅参加。”

听说是老红军、大官召开座谈会,时间观念一向很差的山区群众很快就到齐了,拥着挤着地坐满一屋子。覃老的座谈会风格独具一格,他不是等群众代表发言后才最后指示,而是一边听一边插话,群众的话讲完了,他的话也跟着讲完了。座谈会开得生动活泼、气氛热烈。他插话的内容往往是一针见血,点到要害:

“大方纸不见了,名牌货、拳头产品丢掉了,有客观原因。要多从主观原因去找,成本高就研究降低成本的办法嘛,工艺设备落后就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设备嘛!

“只靠年年种点树木、种点竹子,年年卖点树木、卖点竹子度日,这种老习惯、老传统、老耕作方式怎能让农民富起来?出卖资源是殖民经济,要加工增值,要发展竹木的深加工。

“靠山吃山,不单是吃木材、竹子,还要发展山区的多种经营,发展林下作物,发展香粉的香菌、香糯、香猪,还要发展养牛、养羊、养狗。”

……

这是覃应机老前辈1985年5月在香粉苗寨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事隔13年了,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长安忆激战

红七军从香粉经安陲翻过海拔900多米的牛栏山,于1930年12月5日到达长安镇以北的农村。由于当地农民对红军不了解,加上前几年饱受“红头兵”兵害(1925年唐继尧的滇军入侵广西柳州北部,一路奸淫虏掠。该部将士帽上有一圈红色,群众憎称为“红头兵”),群众闭门外出。我军纪律严明,在屋檐下和露天住宿。

我们陪覃老从圣山庙(现砖瓦厂内)出来时,覃老感慨地说:“当年攻占圣山庙战斗十分激烈,一个营对一个营,相持了半天。后来我们用山炮摧毁敌人工事,占领了圣山庙,成为我们的前敌指挥部。这一仗牺牲了我们几十位兄弟。”

红七军扫清外围防线后直逼长安镇。镇第一道防守工事是丈余宽的竹钉带,脚穿草鞋的红七军战士忍受竹钉穿心的疼痛,一次又一次发起进攻,当晚突破第一道防线,占领了镇边的几条街道。第二天上午,红七军调整兵力组织全线进攻,攻到了现在的融安县委大院。下午,敌人从融县县城增援的700多人,从南面向我们夹击,张云逸军长亲自带一营兵力前去阻击,战斗异常激烈。往后,双方或进或退,形成拉锯,一些街道已展开白刃战。战斗持续到第三天下午,桂军师长杨腾辉带领2000多人从水陆两路赶到长安镇增援。红七军前委考虑到三天三夜的战斗,部队相当疲劳,弹药消耗很多,敌人占据有利地形,援兵不断增加,决定深夜撤回山区。部队一路从泗维河口退回安陲,一路退到白云乡黑魁村、白照村一带。

“当时连小小的长安镇都打不下,还说打柳州。这一仗我们死伤300多人。‘右’害死人,‘左’也害死人。”从长安镇到白云乡的车上,覃老一直在喃喃自语。是对“立三路线”的愤恨?是对烈士的怀念?

黑魁怀故人

连续几天的大雨造成山体滑坡,石头和泥块堵住了公路,碎石和泥团还不时从山坡上流下来。怎么办?摸透覃老脾气的唐秘书动员我和何世隆一道去做“打马回府”的劝说工作。安全问题之类的游说还未讲到一半,老人家就生气了:“你们都是少爷兵,遇到困难就不敢闯,这条路比太行山的好多了!”他下车观察了坡上和路面的情况,就像当年在战场上一样果断下命令:“老何和我两个人年纪大点,一个站一边注意坡上的情况,其他人统统去搬马路上的石头,一旦有问题,我们就大声喊,你们就往两边撤退。”我和覃老的秘书、警卫、保健医师以及司机伴着不断滚来的碎石、泥块,将堵塞在公路中间的石头搬、推、撬向一边,力气之大、动作之敏捷是平时想象不到的,一个小时的工作我们20分钟就完成了。

车过白云乡,不禁引起覃老对他的老下属、已故柳州地区副专员杨文贵的怀念:

“杨文贵是白云乡人,苗族干部,是融水县第一任县长。他是老黄牛,抓农业很动脑子,大家称他‘种子专员’,他选育了不少良种,狗肚糯产量不错,可惜这样的人在‘文革’期间也被非法批斗迫害。”

白云乡黑魁村是55年前红七军打长安后休整的地方,当时一位红军不小心失火,烧了一些民房,红军一无所有,只好给群众打欠条,革命成功后保证给予补偿。覃老反复地问县、乡陪同的领导,这笔债务是否偿还,当他核实土改时已将欠款如数偿还群众时说:“我代表红七军老战士感谢你们的工作,共产党就是要取信于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有一位和覃老一道出来闹革命的红小鬼,因伤病在黑魁村逝世,当年覃老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参加了埋葬这位朝夕相处的小战友的过程。他要求我们帮寻找这位小红军的坟墓。覃老记得的方位是:坟前有一条小溪,坟后靠着大山,有一块海碗大的卵石做碑记。这确实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比搬开公路上的塌方还难,在山区“前有小溪,背靠大山”的地形真是太多太多了。我们找了好一阵子,未能如愿,覃老不由得两眼含泪,凄然告别了黑魁村。

是的,“无情未必真豪杰”。事隔55年,覃老仍记得战友牺牲的地方,仍怀念这位为革命早逝的小红军,这份情,这份意,安息在大苗山溪边的先烈应九泉有知了。

1985年5月,覃应机老前辈在红七军长征路上艰苦跋涉了十天,所到之处,当地干部群众有幸聆听他语重心长的教诲,我们陪同人员也受到一次深刻的革命历史教育。可惜他所指定的重走长征路的最后一段——从大年乡步行到三江县富禄乡没有走完。连日数场大雨,山洪暴发,小路泥泞,古稀之人怎能徒步而行?我和何世隆硬着头皮动员了一晚才达成协议——留点遗憾,下次再来。第二天清晨,覃老撑着雨伞在大年供销社楼顶向北眺望。前方,雨雾缭绕的群山后面就是三江县富禄乡了。当年,红七军从富禄西出贵州,辗转湖南,与江西中央红军会师,从而踏上了震惊中外、青史留名的长征路。

上一篇:党员干部为民三问发言材料下一篇:党员对照检查问题参考要点-2014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