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有信的日子

2024-07-06

那些有信的日子(精选2篇)

那些有信的日子 篇1

我收到的第一封信是一个女孩子给我的,我寄出的第一封信是给一个女孩子的。

我这里说的信件,指的是用信纸写好,用信封装好,写上收信人的地址和名字,写上自己的地址和名字,属于那个已经差不多要过去了的特殊年代的信件。

可是现在的人差不多都不再写信了,电子邮件,在线传输,或者干脆语音视频通话,实在是太方便了。可我总觉得,也实在是有些寡淡,有些失去了往日黑白照片的味道。于是我时常会想起那时候的信件,虽然那么多的信件,我一封都没有保持下来。

这几年网络上经常会爆出一些年轻人求爱的消息,有的消息说十一长假在华山栈道上手捧着玫瑰跪求真爱,可硬是找不到下跪的地方;有的消息说在大街上拦路拉着扯着求爱,却被厌烦之至的女孩一脚踹了个四脚朝天;有的消息说大学宿舍楼下大放烟火渴求真情,结果把围墙外的苞谷地给烧了个满天通红&&

唉,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是怎么了?爱,多么神圣的字眼,多么秘密的情愫,怎么就能如此大张旗鼓唯恐天下人不知不晓呢?我从未怀疑过他们的感情是否真挚,可再真挚的情感如此哗众取宠起来,哪里还有偷瞧一眼就耳根烧红,拉一下衣角就心跳怦怦的暗然心动呢?

那一年的那一天,我用颤抖的手,给一个女孩子写了一封信,我怀着忐忑的心,塞进了那个女孩子的抽屉里。那是今生今世我写的第一封信,随后的几天里,我的心情就像司马迁所言的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如往。没想到的是,今天之后我就收到了今生今世我收到的一封信,也是最让我刻骨铭心的信。

至今我还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记得,那封信是用纯蓝墨水写的,那字迹虽然并不清秀,可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深深刻在我心灵深处,那信纸虽然很是普通,可每一段每一行都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淡淡幽香。

为什么本应亘古不变万世不枯的恋情就要随风消散呢?为什么一个人会一生不忘另一个人却会断然抛至脑后呢?为什么要尝试着忘却烧掉了信件以至于今时今日只能在脑海里穷搜苦刮过去的一丝温慰一点馨香一面笑靥呢?而今我时常这么想,却也只是想想而已。

没有什么海枯石烂情缘在,没有什么山无棱,江水为竭,没有什么君当如磐石,妾当如蒲伟:每一次站在镜子前审视自己的面容时,我都会告诉自己。

好在人生不能只是有爱情,虽然年少时总是以爱情为生命的唯一。好在我有我慈爱的父亲和宽仁的母亲,虽然年少的我总是无意间忽略了亲情。

那天我正在教室做作业,忽然有同学跑到我面前,手里拿着一封信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我抢过来一看,竟然是写给我的,竟然没有寄信人的地址和名字。我慌忙拆开,信封里却掉出来一张黑白照片。那是母亲的照片,母亲的背后,是一望无际皑皑的白雪,我想,遥远的东北一定很冷,敬爱的母亲一定很冷。那一刻,我觉得眼窝里有点热热的,我扭过头去,把照片塞进了信封,把信封揣进了怀里。

晚上我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在煤油灯下端详着母亲的面容,我忽然觉得母亲似乎有些老了,穿得那么的臃肿,哪里像一个刚刚年过四十的少妇人。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本来理科成绩很好的我,忽然就喜欢了文学,喜欢了胡乱写些不太像样的文章。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有时候面对面的时候,是不便于直言的,那种含蓄委婉,恰是真情之真谛。所以有了信件,那些纸质的信件,看得见,摸得着,呼吸间能闻到香气,文字是实实在在的,感情是结结实实的。

在孝昌上学的时候,学校没有收发室,所有学生的信件,都是由门卫一股脑儿地扔在楼下一个木盒子里。虽然有些随意,有些杂乱,却给了我们无穷的乐趣。

每次第二节课铃声响起后,我们就飞快地跑下楼,于是一大群人围着那可怜的木盒子,好一通翻找搅弄,固然不是每一次都能找到写着自己的名字的信件,可每一次我们都是满怀着希望,满怀着信心。

记得我在《立体几何》课本的封面上写过一句话,谁愿意走没有希望的路,是啊,我们总是满怀着希望和憧憬在幸福的生活,在快乐的前行。

果然,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木盒子里找到了一封我盼望已久的来信。那信封很大,封面上用铅字打印着我的学校的名字特别是我的名字。我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果然,是一本杂志。我面红耳赤地在目录中寻找着自己的名字,哎呀,找到了,真的就是我的名字我的文章,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自己的文章自己的名字是用铅字打印的。我怀抱着杂志跑回寝室里,我坐在床上仔细地阅读着自己的文章,我躺在床上一遍又一遍的端详那些我熟悉的铅字打印的句子。

十几年后,有一天女儿问我做梦的时候是不是梦见烤羊腿了,怎么深更半夜地睡着了还哈哈大笑呢。呵呵,只有经历了无数汗水与泪水的洗礼的人,才会真正懂得收获成功的无比欢欣。至今,我还有梦里笑醒的不良习好。如果十几年后我有更大的收获,我甚至怀疑我会不会成为第二个中举的范进。

屈指数来,我没有提笔在纸上写信已经有上十年了吧,就是偶尔用信封寄信,信瓤也是电脑打印的。可是那些有信的日子,却依旧历历在目;那些曾经的情愫,却始终挥之不去。

此时我又想,为什么人们总是爱丢掉过去,为什么我却总爱沉溺往日,难道,是我真的老了么?可看着镜中的我,我的生命正如日中天。

怀念有信的日子 篇2

现代人热衷于这些方式的情感传递中,是否少了一点韵味?少了一种深沉?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写信的人,写信的历史也颇为悠久。早在读小学时,就给从小一起长大后随父母到成都读书的伙伴范容写信,方块字和拼音并用,还是妈妈帮着写的信封。中学时代,同学天各一方,开心也罢,失落也罢,都倾诉于一张张飘着茉莉花香的薄笺飞来往去。朋友们的信,我全部保留。因为它是我和朋友们一起成长的历史。由于信件实在太多,读旧信的时候也不方便,我便将朋友们的信,一本一本地装订好。虽然几次搬迁,却不忍弃之。放得越久的信,当再读时,那种滋味既微妙也冲淡,仿佛吃完橄榄后,回味快要化掉时的感觉,可总也化不掉。

读师范时,收到家书是最令人开心的事情。在信中,当然有父母对女儿的切切嘱托,却也不乏对人生社会的或激烈或温和的讨论。父母从我这里呼吸到了属于青春季节的空气,有如春风扑面;我从父母那里得到了对生活的观察入微的认识和思考,使我能直面人生。我很感谢我的父母能给我一份充实的精神生活礼物,有了它我就感到振奋。读家书就像读一本精彩的散文集,总能无限次地引起你会心的微笑。

传说韩愈读信前,总是先用玫瑰香露洗手,这既是对朋友的尊敬,也是一种雅癖。我不如他那么雅,但也不肯落俗。收到朋友的来信,我总是匆匆地浏览第一遍,再找一个僻静之处细细咀嚼。一封好信带给我的快乐何止一天两天!看着那些温馨的话语,感觉就像有一股细细的暖流慢慢潜入自己的心窝。都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在那些内容深深浅浅、字迹正正草草的纸上,友人的音容笑貌如出其间,举手投足如出其里。白纸黑字犹如重重叠叠的青山绿水,是我生命中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信读完了,先放在一个比较顺手的地方,总想有机会再读,直到把它放进一个比较保密、取起来也不方便的地方,信就成了旧信——那是暂时不打算再读的,可总也留着机会读。倘若有那么一个风雪之夜,泡一杯热茶,手捂着微烫的茶杯,这种悠闲读旧信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或者有一个懒觉睡足了的星期天的上午,屋子里有几滩淡淡的阳光,被阳光照着的物品在阴影的伴随下,突出地宁静。人在此刻容易寂寞,寂寞的时候,读旧信也最好。因为没有急于知道的内容,没有新鲜的事情,一切恬淡从容,浸在文字中,使人回想起一些欢乐或忧伤的片段。人在一味地向前走的时候,也不免有时会停下来,坐在椅子上,想想过去的朋友,读读朋友的旧信,休闲一下自己的身心。

参加工作后,朋友的信件渐渐稀疏,而后越来越少了。元旦、春节偶尔收到几张明信片,上面有寥寥的几句话,甚至有的除了称呼和落名外,什么也没有,因为上面已印好了祝福的话。更多的只有电话联系、QQ联系。我渐渐感到失落,因为再也没有盼信、拆信、读信的那种愉悦了。在电话和网络交流中,这种美丽也不复存在了。彼此都是匆匆忙忙、言简意赅,没有转承起伏,没有排比递进,更没有含蓄委婉,峰回路转,只求把事情说清楚。

虽然一纸书信并不能承载多少感情,可那却是一段可视的、能够保存的爱的文献。无论过去了多少年,只要你翻它,仍能找到有你也有他的爱之路、情之湾,仍能找到那一路上留下的笑声和泪水。美好的日子便会在生命里定格。

我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一个跟不上时尚的人。在这纷扰的尘世中,在人们忙于奔波时,我真希望有一天能收到朋友温情款款的来信,那份喜悦的心情一定无法形容。

现在的我偶尔和朋友打打电话、聊聊天保持着纯纯的友情,但我还是很怀念有信的日子。

[简评]由于电讯事业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中人们只是“对着话筒、敲着键盘、发电子邮件、发电子贺卡”,来沟通彼此间的感情,而很少用传统的信件联系方式,写信仿佛成了一件遥远而奢侈的事情。然而,我们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点什么。缺少了什么呢?读完全文,似乎明白,我们缺少的是将自己的心情用写信的方式倾诉于一张张飘着茉莉花香的薄笺上向亲人朋友们飞去,缺少的是收阅信件时那种温馨愉悦的暖意。让我们回到有信的日子吧!

上一篇:卫健局工作的体会下一篇:打麦场见闻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