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读书】读遍梁衡散文 行遍万水千山

2024-06-23

【阳光读书】读遍梁衡散文 行遍万水千山

【阳光读书】读遍梁衡散文 行遍万水千山 篇1

【阳光读书】读遍梁衡散文 行遍万水千山

导 语读遍梁衡散文

行遍万水千山

文/ 高艳芹 每年寒暑假我们学校都会给老师们布置一个读书任务,要求我们在假期里读一本书,并把读书笔记和感悟制作成幻灯片,开学后在读书悦读会上分享,这一倡导激起了老师们的读书热情。今年寒假里我发现了一本好书——梁衡的《万水千山行遍》,在此向大家强力推荐梁衡先生及其他的文章。我的介绍分三部分。

一、梁衡其人:先和大伙说一说梁衡其人。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委员、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他著有“新闻三部曲”(《记者札记》《评委笔记》《总编手记》),散文集《觅度》《洗尘》《把栏杆拍遍》《跨越百年的美丽》,《万水千山行遍》,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最为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散文至今已有60篇次被选入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种课本和师生读本,《晋祠》《夏感》《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觅渡觅渡度何处》《苏州园林》《清凉世界五台山》《大无大有周恩来》《读韩愈》《读柳永》《武侯祠》《追寻那遥远的美丽》《青山不老》,这情形在在世的作家中是不多见的。同时,他的散文也很得中考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沙枣》是2016年北京市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的材料。所以说,作为语文老师,不能不读梁衡。

二、梁衡散文: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里面的文章可以说是梁衡先生这么多年来的创作集萃。全书一共八个部分,收录梁衡先生近80篇文章,创作时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2015年底,跨度长达35年。文章绝大内容关涉古今中外,从旖旎的自然山水风光到悠久的人文建筑到伟大的历史人物,借助作者的文字我们真是可以行遍万水千山,既饱了眼福,又长了见识。

1、山水散文:从《清凉世界五台山》到《武夷山,我的读后感》到《武当山,人与神的杰作》到《九华山悟佛》《泰山,人向天的倾诉》名山一路走来:从《长岛读海》到《壶口瀑布》再到《永远的桂林》《冬季到云南去看海》好水一路看去:从《草原八月末》到《石河子秋色》,从《冬日香山》到《乌梁素海,带伤的美丽》,作者笔下的山水没有一篇只有纯粹的描写,而都是在描写中倾注着自己的情感,表达着自己对自然对人生的思考,因为是记者,作者的脚步不仅走遍祖国的东南西北,冬夏春秋,丰富而独特的异域风情也让我们大开眼界。《在欧洲看教堂》《在美国说钱》《和秋相遇在莫斯科》《印度的花与树》《平壤的雪》每一篇都视角独特,文笔优美,令人读来酣畅淋漓,欲罢不能。

2、古树散文:在书中还有一章收录的全是写人文古树的文章,《一棵怀抱炸弹的老樟树》《周恩来手指腊梅赋》《带伤的重阳木》《燕山有棵沧桑树》《万物有缘铁锅槐》等一共12篇,文字里有故事,有人物,更有作者对一棵棵人文古树的敬重和爱惜。在《树殇、树香与树缘》一文中,作者在海南开会时发现有两棵腰果树被伐倒,“我蹲下身来,用手轻轻抚摸着断茬,还有一点湿气,并散发出淡淡的木香。那一圈圈的年轮,像是在诉说它成长的艰难和十几个小时前突然降临的厄运。我悲从心来,一阵恐怖。回头打量了一下周边的环境,光天化日,并不像一处杀人越货的野猪林。村民不知道什么叫森林法,只是木木地说,这树没有什么用,所以就砍掉了。就在离树几十米的地方有一处温泉,池塘水面上飘着一团团的热气,衬着蕉叶、椰林,婷婷袅袅,宛若仙境。我上前用手试了一下水温,足有九十度以上,游人常在这里煮鸡蛋吃。而水下的沙子、石粒清晰可见。完了,完了,温泉名木,又一处永远消失了的美景,永远消失了的乡愁!回程的路上,谁也不想说话,车子里一片沉闷。一棵代表着一项国策的树就这样瞬间消失了。树殇啊,国树之殇,国策之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无比的痛惜之情。

3、人物散文:有人说,梁衡先生是大散文的代表作家,是探索大散文的先行者。1996年之后,他的创作由山水散文转入人物散文,主要是历史人物,有大政治家、大文学家、大民族英雄、大科学家等等。关于大人物的大题材是很难写的。因为大人物的思想博大,事件繁多,评论纷纭。我总觉得在我们与历史人物之间,横亘着一道无形的屏障,有时越要看清楚,越是看不清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能记住的人和事会越来越少,也许只能说出某个名字,而对于他们的内韵之美、人格之美、精神之美却不是很了解。所以梁衡先生做了一件大善事,他就像一个剥洋葱的人,一层一层地把皮剥下来给你看,让你品味,让你感受,让你触摸到这些人的灵魂本质。《麻田有座彭德怀峰》这是书中作者记述彭德怀的文章。大家先看图上的这座山峰是不是和彭德怀的照片很相像?这篇文字我看了好几遍,每次都唏嘘不已,感慨万千,正是这篇文章让对我彭德怀这个开国元帅有了清晰的印象。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文革”蒙难的国家领导人中,彭德怀是最冤最苦的一个。虽然他像张闻天一样,同被打成反党分子,死后又都不许用真名,但张在晚年被发配外地,远离政治漩涡,还算平静;虽然他像刘少奇一样被百般折磨而死,但刘身后还有子女为其争公道;虽然他像周总理一样没有子女,但周还有一个同样德高望重的坚强的妻子陪伴终生。十帅之中,他是经历战争、战役、战斗最多的一个,也是挨自己人的批判、斗争和拳打脚踢最多的一个。生前他被比做海瑞来批判,其实他只有在耿直这一点上像海瑞,他更像岳飞、于谦、袁崇焕,是中国历史上功劳最大却下场最惨的一类功臣。秋风夕阳中我静静地伫望着这座彭德怀峰。中国大地上有无数的名山,名山里有无数象形的山峰。但怎么恰恰就在彭总曾冒着炮火手举望远镜指挥战斗的地方,长出了这样一座举镜远望的彭德怀峰?中国哲学崇尚天人合一。一个人,只要人民心里念叨他,在大自然中就总能找到他。太行山孕育了八路军,孕育了彭德怀这样的英雄。英雄替天行道,天地就来为英雄造像扬名。”读这样的文字真有种叫人掉泪的感觉。我觉得梁衡的人物散文写得最好看,也是他的散文中分量最重的一块。大家有机会可以欣赏一下梁衡的人物散文:《读屈原》《读韩愈》《读柳永》《觅渡、觅渡、渡何处》《乱世中的美神》《把栏杆拍遍》《跨越百年的美丽》(《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大有大无周恩来》《文章大家毛泽东》……

三、梁衡与中学生:对中学生来讲,数理化难懂难学,而不擅长数理化的他,硬是用章回体小说形式写了一部科学史读物――《数理化通俗演义》(上、下)。为枯燥的数理化包上了“一层薄薄的糖衣”,而吃有糖衣的“药”,一不苦,二还能治病。《数理化通俗演义》把公式、定理背后的历史故事讲出来,使那些没有生命的公式可爱起来,鲜活起来,帮助学生们记忆。所以,该书现在已经出了十来种版本,还改成画本、编成剧。我觉得数理化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下这套读物。或许是梁衡先生是人教社中小学教材的总顾问,责任心使然,他把自己的文章认真筛选出40篇,分门别类,亲自点评,结集为《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手把手教孩子写作文。我希望我们的语文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下这套书。梁衡的散文,字字珠玑,篇篇精品,读梁衡的文字,如饮香茗,香远益清,回味无穷。我今天的介绍无序又无味,总觉得还未把梁衡文字的千万分之一的精彩说出来,我们还是看一两个大家在书的腰封处对他的评价吧。梁晓声:我喜欢梁衡的散文,一如尊敬他的为人,他的作品给我不少营养。与历史人物敞开心扉对话,他就变得火花四溅,文字也恣肆张扬起来……何西来:梁衡的文笔雅洁、凝练、明丽,调子乐观、昂扬,文字、意象都又经过长期酝酿、修改和打磨,很有点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他在寻绎一种弥足珍贵的传统,一种也许早被金钱浪涌和权力冲淡了的价值。最后希望大家能走近梁衡,多读读他的作品,同样希望我们的学生也走进梁衡,多读读他的作品。【作者简介】高艳芹:山东省临朐外国语学校语文老师

上一篇:关于法律的小故事50字下一篇:内科医生学习综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