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幸福优秀作文(共13篇)
我心中的幸福优秀作文 篇1
幸福有许多种,得到是一种幸福,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分享和给予都是幸福。
国庆节我和几个同学到我的好朋友家去玩,我们一起分享美味的食品,尽情的嬉戏玩耍,我感到由衷的幸福。
有一次,我亲自为家人做了一道拼盘,我把黄瓜等食品切成块,摆上番茄、橘子、中间放了一个小樱桃,虽然难做,但是家人幸福的表情让我感到特别温暖、开心、高兴。在芦山大地震发生后的日子里,我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着令人心碎的悲惨场面,曾为灾区的受难同胞们伤心地落泪。但看到李爷爷亲临灾区指挥救援,慰问群众,看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场面时,我小小的心里充满温暖,让我感到生活在中国的大家庭是多么幸福呀!我们身边时时都有幸福,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到人命关天的.大事都会使人发出内心感到的幸福。从此时起,我知道了幸福是什么,是一种用金钱买不来的东西。
我心中的幸福优秀作文 篇2
一、为人师表
教师往往是学生心中的偶像, 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工作中,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增强学生前进的动力, 而且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例如, 学生打扫卫生时, 认真打扫的少, 打打闹闹的居多。于是, 我就和他们一起值日, 边干边教他们怎么做。慢慢地, 学生就能自觉打扫卫生, 不再需要教师安排和监督。课间休息时, 我会到教室里走一圈, 看见地上有纸屑, 我就弯腰捡到纸篓里;看见没有打扫干净的地方, 我就自己动手。时间长了, 学生耳濡目染, 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教室里总是很清洁。
二、爱岗敬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阳光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我总以自己能成为教师中的一员而自豪。我热爱自己的学校, 热爱自己的学生, 做到教书又育人。在平时的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德育人, 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尊重每一个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儿童。”我为取得成绩的孩子感到高兴, 也能谅解学生学习中的失误, 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是他们学习上的好帮手和生活中的知心人。
三、热爱教育
师德的重要体现在于奉献。一个教师在对待学校工作时, 不光是锦上添花, 更重要的是雪中送炭。教师很少能干出轰轰烈烈的业绩, 但一批又一批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成长、成才, 我觉得很骄傲。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 也是艰苦的, 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 这种付出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 要甘于寂寞、甘于辛苦, 受得住挫折,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四、关心学生
教师要努力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 让他们都充分得到个性上的发展, 做到及时调查、发现, 及时沟通、反馈。尊重学生, 不打骂、体罚学生, 以“循循善诱”为主要策略, 让每一位学生心中感觉到教师是可以接近的, 是值得敬重、佩服的, 是一位合格的教师。
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只有尊重学生, 才能教育学生。在学生心目中, 具有爱心和渊博知识的教师才是“好教师”。教师要对学生保持一颗挚诚的爱心,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关爱学生时要严字当头, 爱字包容, 循循善诱, 去启发、去教育他们。
我心中的幸福 篇3
受困于这场变故,我在低谷中迷茫彷徨了近3年。
同样又得益于这场变故,我开始有了很多深入的思考,想透了很多事,也找到了很多答案。
从那之后,我又经历了很多:经历过月收入1200元租住在城乡结合部破烂平房里的日子,经历过家庭中的重大变故和几乎要和父亲对簿公堂的一触即发,经历了我的婚姻,经历了一些亲密的人离世而去,又经历了与另一些亲密的人彼此间存有难以言说的苦楚,辗转了数个不同的行业完全不同类型的公司换了三四份工作,也从一个最高学历初中的“吊丝”一路混到在北京买了房彻底扎根下来。
但这10年里所有发生的一切,从未对我真正造成困扰,相反,我一直认为自己活得很满足很幸福。
如果以幸福感来评估,100分为满分的话,我可以给自己的整体状态打上90分。
为何如此?也许是因为我经历得还不够多,但我大言不惭的认为这很大意义上得益于我在很早就对于很多事情,有了属于自己的终极答案。
我时常看到的却是无数身边的朋友和亲人告诉我他们并不幸福,即便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远比我年长,财富积累远比我多,看起来生活品质也比我高很多,但他们仍然告诉我,他们并不幸福。
这也使我围绕着“幸福”这个命题去做了很多思考。
定义幸福
百度百科对于“幸福”的解释有两个分支,一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二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这里我们要讨论的“幸福”更接近于第二种。它并非是一种短暂和瞬间的状态,而是一种更为持久,能够让你长期稳定于其中的一种状态和感受。
在我看来,能够让我感到幸福的理由和状态大体包括这些:
1、在此阶段,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知道如何去得到。
2、我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3、不会有太多的疑惑和困扰。
4、我的生活有压力,比如有房贷,再比如我们正准备要孩子……但到目前为止对我而言,这些压力尚可控制在能够掌控的范围内。
5、在生活和工作中,基本上大多数我想要想做的,都能得到和做到。
6、我的生活中值得回味的场景和地方有很多很多。
7、我有很多类型各不相同的朋友,可以与他们去分享和学习各种不同的主题。
8、能够持续感受到自己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好。
9、我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总体上很和谐。比如,我和妻子从相识直到现在的4年时间里,从未吵过架。相反,我们很快乐,即便是在我时常需要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的现在。我与父母间也相对很和谐,即便某些地方和观念上我们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不一致,但我们之间的相处能够很愉快。
幸福与思考
幸福,这是一个巨大的词。
我相信思考与幸福是成正比的。再具体和准确一点的话,我相信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与幸福度是成正比的。
人生有两个不变的节点,一生一死。而中间的所有的过程都是全然不同的,也因此,我们每一个人从降生开始,都会面临着一个同样的宿命——我们都终将需要去思考我们活着是为什么,活着的目的和意义在哪里。只不过,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开始去探寻这个宿命的时间会有不同。
我非常坚定地相信,所谓不破不立,我们所有人的一生,都需要经历一个破。这个破,也许就是想明白你活着的目的、意义和使命。
但既然是破,难免苦痛。如果你愿意去了解和探寻,你会发现从普通人进阶到觉者和智者,几乎每一个成功者都无一例外的有一段苦痛经历。所以,在这条路上,你需要做的,只是坦然面对苦痛就好。如《少有人走的路》开篇所提及的,人生最大的真相就是苦难重重。而且这种痛苦,越早经历越好。越早经历,阵痛成本和痛感会越低。
幸福与结果
在你我的身边,总有无数人和事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自古以来,成王败寇,本不意外。的确,无论工作还是生活,看起来如果没有一个结果性的东西去作为导向,你很容易止步不前,也很容易无从评判。
但我会有不一样的解读:可以有目标,但不应以结果为导向。因为当你在自身的立场上,做事仅以成败为导向时,会很容易迷失自己。
如果一个人,其目标是10年要挣到1000万,他以此作为评判自己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当他已经到了第8年还仍然近乎两手空空时,我相信此时他最有可能的反应是两种:一是彻底放弃和淡忘掉自己给予自己的目标和承诺,因为太遥不可及;二是选择一些似乎见效会更快的方式,例如投机、贪腐、欺骗。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不以结果和成败为导向,该以什么为导向,我们做事的意义又在哪里?
我的答案是:过程。
如果非要聊结果,你可以试着站到更高处来思考:人生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注定的——一生一死。既然如此,中间的那些所有的结果意义何在?
幸福与物质
在我看来,幸福并不直接与物质构成绝对正比关系。某些时候,幸福的获得或许需要一些物质作为基础,但这个时候,物质是作为获得幸福的一种手段和途径而存在的,它们并不具备绝对的因果关系。
要试图说清物质和幸福间的关系会有些复杂,这里也并不准备展开来对这一点进行论证和叙述。但只要看看我的几个朋友,你会知道至少我说的并非信口开河——
某朋友A,自己是一企业主,身家在千万级以上,在北京有房十余套,有家庭有孩子,准备近两年移民加拿大。他告诉我,他不但不幸福,相反还很焦虑,甚至很多时候是钱和资产越多,他的烦恼困扰会越多。
某朋友B,和我一样出身底层,花了很多年时间让自己过得更好,更受人尊重。现在,他自己是某大型集团一个部门的总监,有房有车,家庭和睦,但他也告诉我,他不幸福。因为他突然开始觉得自己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nlc202309020952
如何能让自己感到幸福?
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看,我认为要让自己感到幸福,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去入手:
让自己不惑
在我所见过的朋友中,那些认为自己并不幸福的朋友中往往有很大一部分都会告诉我,他们不幸福的原因源自于他们自己在某方面有困惑。
事实上,我认为一个存有大量疑惑,甚至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几乎是无法触及到真正的幸福的。记住:一个你无法解答和回应的事,一定会在你心中留下某些负担。但这些负担积累到一定时候,或许就会爆发。比如夫妻之间的争吵很多时候往往就源于很多东西并未及时得到解答,而是在彼此的心中留下了负担。
兑现承诺
让自己感到幸福的第二个要素,我认为是要学会兑现承诺。这里的承诺既包括了自己给他人的承诺,也包括了自己给自己的承诺。包括答应了某人要帮他做某件事,也包括了自己决定要去进行某项学习,要去兑现和家人朋友之间的约会等。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脑子里都会涌现过一个类似于“一定要到哪里去旅行一次”的想法,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任何事在任何一个时刻如果在你心中得到了认可,你的心中就会为它留下一个位置,在这里,我们姑且将之称为一个承诺,一个承诺只有得到兑现,与之相关的可能的一切才能真正成为属于你的财富。
那些说了很多次想去旅行的人,并非每一个都会付诸行动,但唯有那些真正去兑现了承诺的人,才能把与这次旅行有关的一切。例如途中的风景,遇到的朋友,得到的感动,路途的艰辛,开阔的眼界,大家给予的肯定等等,转化为真正属于自己的正资产。
一个承诺如果得到兑现,也许并不会带来多么巨大的直接效应,但当兑现承诺变成你的一种习惯时,你会发现你内心的正资产会不断增加,而这些正能量却又和你的幸福息息相关。
同样,一个承诺如果得不到兑现,也并不会直接带来多么大的损失和伤害。但当承诺得不到兑现对你而言已经麻木时,你会发现你的内心将会越来越容易感到空虚。我们的心灵,犹如一朵花蕾般总是需要滋养和浇灌。当这样的滋养和浇灌越来越少,甚至变到没有的时候,它终会枯萎。
不断改变并理解和认同改变
人类天生具有可怕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既有正面影响,也会有负面影响。
正面来说,即对痛苦等负面因素的适应性,可以让我们能够承受和战胜更多的痛苦。例如当我刚毕业后租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平房之中时,即便是寒冷冬夜里,每个晚上起来上厕所都得穿上厚厚的衣服,步行5分钟并且厕所还没有照明……类似的不堪,我经过一两个月的适应后,居然慢慢发现和觉得自己还能接受。
而负面来说,则是人类会因此而不断产生不满足和新的欲望。例如,新房装修时,我和妻子曾经因为要买一个46寸的大电视而兴奋不已。但当电视买回家一个多月后,我们发现,当初这个电视带给我们的所有激动和兴奋,已经不复存在了。如果我们还想要获取新的类似的兴奋和激动,我们就需要一些新的东西,或许是一台60寸的电视,也或许是其他的东西。
这种适应性是人几乎无法改变的天性,所以你需要去利用它。如果你能够利用好它,你的生活会变得容易很多。反之,如果被它所利用,你会发现自己会轻易陷入到欲望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不易得到满足的怪圈之中。
1、不要让自己长时间处于同一种状态和环境中。即便大环境可以不变,但也需从细微具体处去求变。
2、不要只在一个维度上去不断求变,那很容易导致某一天在这个维度上你的需求变得无法满足了。要在多个不同维度上去循环往复求变。
3、当你开始厌倦一个环境时,首先试图去找到这个环境中可能的变量维度,去尝试那些你尚未尝试过的维度。例如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尝试做不同的事,以不同的模式和立场去思考,自己去改变这个环境,等等。如果真的有一天,你把所有的这些维度都尝试过了,仍然对这个环境感到厌倦的话,那就离开这个环境。
4、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你不积极寻求改变,总有一天你会被你的世界抛弃掉。要能够发自内心的理解和认同这一点。
学会放下和认真告别
2012年年底,我看了李安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片中有一句台词令我迄今记忆犹新。
“我相信人生就是不断放下,然而痛心的是,我都没能好好地与他们告别。”
你所拥有的一切,你都终需向它们告别。而最遗憾的告别,是你甚至还没来得及挥手,就已经再不相见。
所以这里有两个建议:
看轻一切,勿执着于现在的拥有,所有的一切都总有告别时。
当告别到来时,尽你所能去完成一个你认为是足够好的告别。
以我心中的幸福为题优秀作文 篇4
忽然,有一只温暖的大手拍了拍我的肩膀,我擦了擦眼泪,因为我知道哭是很丢脸的。我抬头一看,是妈妈!我跳起来抱住妈妈,我说:“妈妈,我以为你忘记我了呢!”“怎么会。妈妈事太多来迟了,快把毛衣穿上回家吧。”
妈妈撑着伞,搂着我走进雨中,我的心里感到很踏实。
我心中的幸福 篇5
我心中的幸福是家的幸福,一家人永远幸福的在一起,身体健康,不会为了生活的琐碎小事而不开心。虽然爸爸妈妈有时候也会吵架,但是要不多久又会开心的说说笑笑了,所以我觉得小家的幸福才是我想要的幸福。
我心中的幸福是每次考试都能有个好成绩。在学校,我的作文一直是我的弱项,数学和英语虽然成绩还不错,但是常常改不了粗心的毛病,每次都考不到我理想中的成绩。只要成绩好了,不但老师们会感到开心,爸妈也会很高兴,这样我就觉得很幸福了。
我心中的幸福是每天都可以开开心心的。现在人们的生活压力很大,大人们要辛苦的工作赚钱,而我们也要全心全意的认真学习,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都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低头不语或面无表情的做自己的事。这个世界需要欢快的笑容来让他充满生机。
我心中的幸福 篇6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因此,那些对生活充满了阳光的人,总能过得很快乐;而那些总认为自己不幸的人,整日消沉,一味地想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到最后却只能无功而返,继续消沉下去。这样,幸福反成了他的痛苦和压力。正如西拉斯所言不承认自己幸福的人,不可能幸福。由此可见,一个人对幸福的看法是多么的重要!
记得那天下晚自习,走过校门口的一家小吃店门口,望着那各式各样的小吃,我将唾沫咽了又咽。刚回到家,便对妈妈道:“校门口小吃店里的蒸饺看上去挺好吃的。”本来这么不经意的一句话,却被妈妈记在了心中。第二天晚上,当我回到家,看着桌上那热气腾腾的蒸饺,只听妈妈说:"外面卖的东西不卫生,还是回家里来吃。短短一句话,却让我的心中无比温暖,一股幸福之感在我心间油然而生。
我认为,人并非要得到很多。一声关切的问候,一束关切的目光,一声同情的婉叹对于每个人都十分可贵,珍惜它们便是得到幸福。
幸福是什么?在我心中,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
我心中永远的丰碑 篇7
黄先生是一位对我一生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的师长。我在读大学本科时,他为我们班开设了老解放区教育、毛泽东教育思想等专题研究课。1964年我毕业留系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曾在一起劳动改造(我始终尊他为“黄老师”)。1979年我又有幸被调到了黄先生所在的教育学教研组,从此便有了进一步向黄先生讨教的机会,开始与黄先生结下了长达近四十年的不解之缘。他给予了我慈父般的关爱、教诲和指导。
一、启发我如何为人处事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两次面临专业方向的再选择。一次是1982年,系领导决定推荐我去美国专攻教育哲学。当时我一方面很想得到这个出国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又不想放弃我的教学论研究方向而去开拓一个自己所不熟悉的领域,所以十分犹豫。第二次是两年后,系领导鉴于当时教育系从事教学论研究工作的已有多位教师,再次动员我转专业研究方向。我请教了黄老师,他认真听了我的述说,了解我的困惑后,没有直白告诉我取此舍彼,而是启示我如何去寻找思考问题定位的坐标而不至于为眼下短暂利益迷住了双眼,影响自己做出理性的判断。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系里评职称时,我自认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已达到了条件,申报副教授职称应该没有问题,我也当仁不让。但因为指标紧张,有人劝我从全局考虑能否放弃这次职称申报,让给他人,当时我想不通,还给系学术委员会写了一封信。黄先生拿着我的那封信找我做工作,他语重心长的促膝谈心让我懂得了如何学会宽容、学会谦让,懂得了“为人正、为人真”的内涵,懂得了应如何真诚地去关爱他人而在群体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尽管这一“让”影响了后来我解决正高职称的时间,但我无怨无悔,是黄先生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他就是一个楷模!
1992年,基于“人缘关系好”,我这个没有任何干部经历的副教授,突然被推上了北师大教育系系主任岗位。当时,领导班子中另三位副系主任劳凯声、史静寰和冯晓霞都是讲师,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不到42岁(我那年49岁)。说实在话,当时接这个活底气很不足。黄先生鼓励我们只要做到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一碗水见底”,大胆去做就一定能做好。我们很认真很敢干,也有很多新思路,常常几分钟就可以拍定一件大事,但带来的问题是工作粗漏不细,尤其是不会做人的工作。以黄先生为首的系里一批老教师成为我们的依靠,给了我们大力支持,为我们摆平诸多难事,使得系里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黄先生带头参加系里组织的所有集体活动,比如那年红五月歌咏比赛,他和许多老先生积极参与,结果教育系获得了全校一等奖。四年多的系主任经历,我当作是自己人生的一个磨炼。当我遇到难处、受了委屈时,我常会找黄先生倾诉,向黄先生求教,他总是耐心为我排解,给我安慰。正是黄先生和一批老先生的激励和支持,我们将工作做得还算有声有色,这一点被广为传扬。记得在上海的一次会议上,陆有铨教授笑着对时任华东师大教育系主任的施良方教授说:“您和裴老师最大的不同在于,她有黄济先生等一批老前辈的支持。”学习黄先生崇高的人品和境界,这是我逢年过节均带领我的学生去看望黄先生的根本理由。
二、引导我确立并开拓了教育研究方法这一专业方向
学会如何做教育科学研究,这是每一个年青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早在1987年,黄先生要我围绕教育研究方法写文章并参加在北师大召开的教育基本理论的年会,我遵嘱写成“谈谈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论问题”一文,他亲自和我逐字逐句讨论修改,此文后来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3期。基于方法论对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黄先生提示我将教育研究方法作为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年多访学的两个研究议题之一(另一议题是研究美国的教学理论流派),我出国临行前他还亲自写条幅赠我。学成回国后他又亲自为我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一书(1993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作序。继后,他又让我承担了《现代教育论》一书中关于教育研究方法共3章的撰写。正是黄济先生睿智的思想成就了我教育研究方法这一研究方向。
在教育研究方向这一领域,鉴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起步晚基础薄弱的现实,黄先生要我站在高位总体关注研究的重大前沿问题。诸如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及其坚持与发展问题,教育科学的性质及研究方法的特点问题,关于教育对象——人的研究的复杂性和随机性问题,对历史遗产和外国经验的批判继承和借鉴问题,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的联系与区别问题,等等。我们曾多次讨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以及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问题。黄先生指出,不站在哲学方法论的视角思考问题,就会就事论事,就不能很好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方法论的关系、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异同、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一般方法与具体方法的关系及中外古今的关系等当前教育科研中的重要问题。
黄先生总是与时俱进,站在学术前沿。他提醒我要关注研究方法的多元、综合的发展特征,关注系统科学方法的运用,关注心理学、脑科学、社会学、人类学发展的影响和有关研究方法的移植。正是黄先生的点拨,以及他的教育哲学观,助我在教育研究方法这条路上一步步前行。
三、对主体教育实验研究的帮扶
始于1992年的我所主持的主体教育实验研究,始终得到了黄先生的倾力指导。他多次亲赴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以及北京的几所实验项目学校进行指导。他的报告深入浅出,说理透彻。为节省科研经费(仅2万元的项目科研经费要维系三年的研究),黄先生和我们一起坐火车挤地铁乘大巴,住简陋屋子。一次到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调研,黄先生坚持要随我一起骑自行车去,往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对他说“不”。实验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为这样一位泰斗级人物朴素的衣着、谦和的话语而深受感动。只要他在场,我们也就感到有了主心骨。
黄先生得知主体教育实验研究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非常高兴,亲自出席了2002年5月25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主体教育与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开题论证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有王策三、王道俊、韩庆祥、腾纯、文喆、谢维和、连秀云、赖德胜、许燕、郝京华等众多专家学者,10所高校、3所科研单位及91所中小学代表参会。黄济先生为大会做了“主体教育研究应关注人的社会性和坚持辩证思维”的重要报告。他首先表明了他反对纯自然主义和绝对的相对主义的态度,重申对“什么是教育”的理解,强调要关注人的社会性。在此基础上,围绕课程的分科和综合、怎样认识和评价班级授课制以及师生关系问题,提出了他的意见和建议。黄先生的报告充满了辩证法。他认为,小学的学科,是一定能综合的,到了高中就需要以分科为主,以后到了大学,学科又是一种高级的整合,恩格斯讲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他希望不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非此即彼。就班级授课制的改革问题,黄先生告诫要重视历史,好好判断分析,做到改革要适宜要稳妥。要弘扬学生主体性,但这个过程不是任意的,不是自发的,需要教师很好的指导。最后,黄先生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是重视并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三是搞主体教育实验要考虑到我国的国情。黄先生分析,我国的地区差异很大,东西部发展很不平衡,教师的水平也有不少的反差。因此,虽然我们有了上位的高层的指导思想,但在做的过程中,要时刻牢记联系实际,脚踏实地,做稳做好。
我们的主体教育实验正是在黄济、王策三、王道俊先生等前辈倾心指导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去年八月家人转告,黄济先生几次打电话找我。我出差回来后立即去他家。原来他急于想了解关于学派的建构问题,我向他详细介绍了叶澜教授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学派。我认为中国是到该出学派的时候了,否则不会带来理论研究的繁荣。黄先生听后又进一步追问了主体教育实验的情况。当听我介绍到一个大的团队,近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所做的研究,研究成果扎根在土地上,尝试从主体性发展到“三力”模型(即决策力、领导力、学习力)构建中国基础教育未来发展之路时,他非常感兴趣,希望我们在扎根实践的同时要注意不断形成和提炼新思想新观点,他希望我抽时间多给他聊聊研究的进展,离开他家时他还将他的一份手稿送给了我。从这次深谈后我立即开始着手一方面继续向下扎根,另一方面加大对研究的向上系统总结梳理。遗憾的是以后再也不能得到黄先生的指点。
听见心中幸福花开 篇8
工作经历:
亚光亚华尊设计工作室设计师元洲智上名筑工作室设计师霍世亮设计工作室设计总监黑石装饰设计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
获奖经历:
2005年年度中国十佳设计师百人入围奖
2006年年度搜房网装修设计设计专家一等奖
2007年年度搜房网络设计最佳创意奖
2009年罗马里奥杯北京一等奖
2010年罗马里奥杯中国十强称号
设计项目:
万国城宣颐家园雍景天成顺驰林溪碧水庄园昆明湖景天颐家园内蒙古神化办公楼中华英才会所复地国际公寓
绘画:设计修为的渊源
绘画是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在中世纪的欧洲,常把绘画称作“猴子的艺术”,因为如同猴子喜欢模仿人类活动一样绘画也是模仿场景。绘画衍生出来的各大流派和技法让它独具艺术魄力,也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位。从小就学习绘画艺术的霍世亮对于这门艺术对自己未来道路的影响有着切身的体会,虽然小时学习绘画的他没有想过有朝日会成为一名设计师,但他认为,绘画让他的心灵得到了一种沉静和释放升华了自己的境界,并能在绘画的过程中体会到很多很多,或许是人生,或许是感悟。
设计之路多助也
在设计道路上一路走来,大学四年以及清华美院的进修等学习经历对于霍世亮而言就是设计修行的过程,被自己学来、修来的东西是别人怎么都抢不走的。同时,他也坦言父母的支持,朋友的支持,客户的支持,设计前辈的支持都是和现在较为满意的工作成绩分不开的。
而最想感谢的人是自己的母亲,他认为,是母亲教会了他如何做人和处事,有句话是她送给他的,也在这里和朋友们共勉,她说“如果你认为是对的就去做,只要自己不后悔就可以了”。正因为时时刻刻谨记这句话也让自己坚定地在设计这条道路上走下去,无论是艰难、挫折,还是遭受质疑,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同时锻炼自己学会思考的能力,因为当人在思考的时候,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自由。
另外和业主的交流对设计非常有帮助,每个业主都有一段美丽的故事和传奇的人生,不管是他们的事业发展、成长经历,或是爱情故事、朋友交流心得等,他们愿意拿出来和设计师交流分享而整个沟通过程非常快乐享受,对设计师也有很大的触动,最后当设计师从这些沟通中真正了解业主后,自然而然也会给业主带去他们心中完美的家园。
设计如花开花谢
任何行业的工作都会在一些阶段遭遇瓶颈期,设计也不例外,比如面对苛刻的客户却没有好的灵感,心中好的想法无法提炼结合到案例中,无法平衡设计理念和客户的要求……一系列问题都会困扰着初入行或是资深的设计师,而对于已经有着多年设计经验的霍世亮而言,他认为最大的瓶颈还是设计师本身,对于诸多问题或是瓶颈期只需要突破自己就可以。而他自己的方法则是多看、多闻、多听、多悟、多交流、多学习,多思考、多运用,一口气用八个“多”宇作为他设计道路前行的动力和灵感的旺盛源泉。而他自己目前对自身较不满意的地方则是没有突破自己。因为时间还远远不够,需要创新,他认为,这种创新不是造型上的创新,而是改变使用者生活的创新。
设计的职业虽然很风光,但其实也非常辛苦,也有不少设计师认为这条道路是痛并快乐着的,霍世亮的回答颇具文艺性,他认为,自己不想做专业的器皿,去创造一个一个固定的空间,因为设计本身是宇宙一个分子,纵然设计师本身是专业修炼,但更重要的是要去横向思考人生活着的意义,只有设计人生才是最大的快乐。他补充道,设计如花开花谢,未开之前是生长是痛苦的过程,但期盼花开瞬间是美丽的,花未开月未圆才是享受的最高境界。
未来的“设计大师”
和霍世亮的沟通交流非常愉快轻松,也能看的出来他在设计圈内非常活跃,经常参加各类交流活动,和不少优秀的设计师交流设计心得,相信他对于优秀设计师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标准,他提到,设计师要想提高自己的素质必须心怀谦卑的心去学习和做事,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很多未曾看过的风景,并不断学习前人所走过成功的道路,因为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不是抄袭和剽窃),学习失败者血的教训从而绕开这些误区。那些善于学习和创新的人是新时代生命力最旺盛的一群人学习成功的人有哪些素质是必备的,总结失败的人失败的教训。总之一句话则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对于工作室招募的设计师,他最看重他们自动自发的能力
如果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则跟器具没有任何什么区别。
虽然中国设计起步晚,但善于学习的设计师们也让我们看到了国内设计行业希望的曙光,对未来道路积聚了强大爆发力的他是如何看待中国设计和国外设计的差距呢,自己心中是否有特别欣赏和赶超的对象呢。他思考片刻向记者娓娓道来首先,两者的差距在于创造力,但目前国内设计师做好自己是最重要的
因为你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产物,何必低估自己呢,激发内心的巨人,也许你就是未来的“设计大师”,其次,自己不崇拜任何人,每次有这种问题萦绕心间时,就会看着镜子里的自己
告诉自己超越自己才是最重要。
设计即管理管理即设计
他先后在业界知名装饰公司担任过设计师而后在09年选择创业,成立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因为创业是他的人生梦想之,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人生精彩也在于不断创造奇迹实现梦想。虽然创业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但他骨子里不怕困难不断超越自己的格言激励着他走到今天,公司也在他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走上了正规并得到了客户的一致认可。提起当初公司起步遇到的困难,他笑言,虽然当时面临了很多挫折,比如公司业务、管理方式、设计能力、品牌等许许多多的问题,但是战胜这些挫折的过程是最快乐的,经历了这些苦难,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滋味时,心中的幸福花朵也会随之绽放。
如今的他身兼两职,公司的管理者和设计总监,不少设计师提及设计和管理两种职业更愿意做快乐的设计师,因为他们骨子里的感性因子不愿意痛苦地从事理性的管理,霍世亮是如何巧妙地在两者之间转换呢?他说,设计其实也是一项管理,管理也是一项设计。两者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虽然在管理团队时,人员自发自动的思考能力无法被动接受任务和指引,但我们也在慢慢摸索管理经验,让员工的积极性和公司运作更加契合。
创业之路百感交集
回顾自己的创业道路,通过一次次化解难题挫折,总结失败经验,得出成功结论,霍世亮对于创业也有着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他说创业的道路上必须明白一些“规则”、“道理”,即最基本的诚信、正直、真诚等。摒弃走捷径,摒弃耍小聪明、摒弃占小便宜、摒弃欺骗。只有正确的选择和行走才能坦荡。一切违背道德和良心的事情都要摒弃,让自己听从心的声音办事情,怀颗感恩的心做事情做正确的决定。
他补充道,第一,给自己内心埋下树的种子坚持下去肯定会有所收获。不断格式化自己,因为自己的主观很多时候都是不正确的要不断擦亮眼前的窗户你能看到另外一个世界。世界很大,但需要我们先开阔眼界和心胸。第二,多接触些已经做的很不错的创业者,然后问自己准备的如何?是否有经验、有能力、有资源等一些客观因素,如果不经过严谨的思考和对自己的客观认识一般创业者都会面临失败。第三,百米赛跑的人没有跑马拉松的人跑的远,而跑马拉松的人没有徒步的人走得远。不在于你多快而在于你能否坚持自己的梦想一直前行,不管遇到任何困难。
《家装家居》:
能和读者分享一下您平常生活和休闲方式吗?
霍世亮:旅游、摄影、看书,交友等很多爱好,但是以前忙于工作忽视了生活的乐趣,因为生活的全部并非工作,还有更多的事物和人需要你去慢慢体会。这些看似和设计无关的事情也会影响设计修为,因为一切事物皆有联系,并融会贯通的。
《家装家居》:
目前不少80后更愿意自己动手打造小居室
张扬个性您能从专业的设计角度给他们一些建议吗?
我心中的幸福演讲稿 篇9
大家好!
幸福是什么?或许是一种感觉,使人快乐而满足;或许是一种心态,使人舒适而惬意;或许是一些行动,使人温暖而充实。其实每个人所认为并追求的幸福都是不一样的,但“幸福”的本质确实万变不离其宗的。肤浅的人对于幸福的定义仅仅局限于“自己的感觉”、“他人的行动”,但事实上,幸福是要通过个人“自己的行动”去追求的,除此之外,别无捷径。
如果将幸福建立在“自己的感觉”之上,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那么这是一种极端自私冷漠的精神的体现。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享乐的态度或许可以给人带来短暂的幸福,但这种幸福感确实不真实的。极端自私的人无法融合于社会群体,因此这种虚无的幸福感将会很快消失,并且最终给本人与他人带来痛苦、折磨与伤害。时下流行一个叫做“公主病”的名词,就是说自我意识过强,时刻将自己当做世界的中心,别人都要为自己服务的一类人,这样得到的便是以“自己的感觉”为基础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相反地,通过自己的行动追求得到的幸福才是真实的。我们给予别人关爱,付出真心,就会收获关爱与真心,这样得到的幸福才不是镜中花,水中月,而会实实在在地长伴我们左右。自己的行动不仅是追求真正幸福的手段,更是生活的智慧。
还有一类人,他们将幸福归结于“他人的行动”,这也是完全不可取的。自己不努力,却妄图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可惜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抱着这样错误的价值观,最后便会一无所有。曾经有一位学者在学术界颇负盛名,但却剽窃了其他研咳嗽钡某晒皇奔浞缤肺蘖健5改旰笫虑榘苈叮奈豢俊八说男卸钡玫叫腋5难д呙屏娇眨卫葱腋?裳?而一直靠自己努力的研究人员熬过了默默无闻的艰辛,迎接他的便是幸福的胜利曙光,由此可见,只有“自己的行动”才是追求幸福的正确途径,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我心中理想的教研组长 篇10
一、教研组长的个人素养
1. 教研组长应是有“担当”之人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 课程改革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比如在数学课上, 在教授新知识时, 教师不再“掐头去尾烧中段”, 而是注意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 增强知识的现实感与情境感, 变数学“冰冷的美丽”为“火热的思考”。然而, 课堂上有时就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比如评优课上, 评委们就教师的课堂表现给出各项量化评估指标, 常常就有一项“创设生活情境得分”。值得注意的是, 数学中有的内容可以创设出恰当的生活情境, 而有的内容纯粹是人类心智的产物, 如二项式定理、复数等, 生活情境就难以创设, 硬要创设生活情境只能是生拉硬扯、离题万里。
再如, 评优课常把教师是否使用多媒体课件作为一项量化指标。姑且不论是否所有的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单就目前的多媒体教学来说, 至少有一点缺憾, 即预设有余而生成不足。课堂上教师要按课件的预设流程教学, 它容易使课堂教学程序化, 而少了课堂的灵动与精彩的生成。针对诸如此类的现象, 教研组长, 应该有对这种伪科学认识说“不”、对长官意志说“不”的勇气与见识。教研组长身上应该多一些学究气与社会责任感, 多一些勇于担当的骨气, 少一些功名利禄之心, 不唯官、不唯财, 只唯学问、只唯教育, 对教学中的一些病态行为, 能够时刻保持警觉与旺盛的批判力。
2. 教研组长应是有“权威”之人
一名教研组长, 在精神与专业领域, 理应比普通教师拥有更高远的境界。其胸中要有一种“别才”, 眉下要有一双“别眼”, 在教学策略、教学机智上要比组内其他教师棋高一招。教研组长在组内的作用, 不应像肖川教授所批驳的那样, 是“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
教研组长要具备上述特质, 除了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 别无选择。古人说得好, “一天不读书, 心源如废井”。其道理很简单, 找律师打官司, 谁都愿意找一个知识渊博、与时俱进、通晓国家最新法律条文的律师;患者到医院看病, 如果医生告诉患者, 其看家本领全靠十年前大学课本所赐, 毕业后从来没订阅过任何医学杂志、没进行过任何后续学习, 恐怕患者是不太可能愿意把百十来斤的身体交给这位医生的。
教师与医生、律师一样, 是一种专门的技术职业。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从各个方面不断汲取营养, 如, 当前教育界和心理学界有什么研究成果, 最新教学理论如何应用于教学, 如何将教材把握得更加到位, 对题目如何讲解才能更有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专家有什么理论, 同行有什么见解, 等等。北京数学名师孙维刚的教学效果为什么那样好?因为他的格调高致, 他追求“把数学上出数学味、上出哲学味、上出文化味来”, 追求“漫江碧透, 鱼翔浅底;八方联系, 浑然一体”的教学境界。而“水积之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风积之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没有深厚的知识底蕴, 谁能有他这样“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 洞察其隐”的本领?所以,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人们:一个现代的人, 如果没有经常与书籍的精神交往, 如果没有一种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尊严的愿望, 那么, 他的生活就是不可思议的。
关于对教学大纲的熟知与理解, 对于教师来说, 只是最起码的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的领域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 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梁实秋在文章《穷》一文中描述穷人道:“人穷则颈易短, 头易垂, 肩易耸, 须发许是长得特别快, 擦着墙边逡巡而过, 不是贼也像是贼。”这段话用来形容不读书的教师也再合适不过。所以常言说得好, “读书改变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得多了, 其视野可以“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其思维可以“有左右逢源之佳, 具融会贯通之妙”;其语言可达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之效;其神韵自然如幽谷之兰, 自内而外散发出从容之态、王者之气。
一个好教师应该是痴迷于书本的教师。作为组内学术带头人的教研组长, 更是要“三更有梦书当枕, 半床明月半床书”。只有读书, 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才能不断打开广阔的精神天地, 才能为组内教师树立一个身边的榜样, 才能准确有效地对年轻教师传授求知的方法与路径, 才能既传业务更传精神。称职的教研组长一定是始终把精神上的高远追求和自我完善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
3. 教研组长应是有“梦想”之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任何一个心智正常之人, 当他解决了温饱, 有爱、有安全感的时候, 无一例外地都将追求一种需要——“自我实现”, 这是人的本能。陶渊明在《饮酒二十首》中也说:“鼎鼎百年内, 技此欲何成”。意思是说, 人们要在这短短的一生之中完成自己, 在品格、情操、技能等各方面要真正地尽心尽力, 完成自己的整个生命。所以屈原要“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贾岛要“两句三年得, 一吟泪双流”。爱美、求好是任何一个正常人, 尤其是自古以来有良知的中国文化人的精神与行为追求。教研组长应该从骨子里透出一种自尊、自信、自谦、自持的品性, 应该一直追求这样的地位, 即在专业技能上 (包括上课、备课、命题、评课等诸方面) 成为同行中的翘楚。
奇·格拉泽与法尔曾列举了如下7个“专家工作的关键特征”, 教研组长在行为上、在行动的效果上, 应该尽量体现下述7个特质, 即使“身不能至”, 也要“心向往之”, 毕生追求, 刻意、主动地完善自己。
(1) 专家主要在其所从事的领域内表现出色。
(2) 专家能够在所从事的领域内知觉大量有意义的模型。
(3) 专家的反映敏捷, 专家能更快地操作该领域技能, 能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
(4) 专家表现出非凡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
(5) 在专业领域内洞悉和表征问题时, 专家比新手更具原则性。
(6) 专家把更多时间用于分析问题的质的方面。
(7) 专家具有高度的自控力。
4. 教研组长应是有“大爱”之人
教研组长在完成“独善其身”的同时, 必须时刻用另一只眼关注组内成员的职业生存状况。教研组长对学校的本门学科教学的整体水平提升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对本教研组年轻教师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通过示范课、评课、督导检查, 通过学术沙龙、课题研究等活动, 通过让年轻教师跟踪听课, 通过手把手的指导, 教研组长可以引领年轻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当年轻教师在为公开课、研讨课做准备时, 当年轻教师精心写论文准备参加省市级评比时, 如果他们在第一时间征询的是教研组长的意见与建议, 那就说明教研组长的权威得到了认可, 说明教研组长的人格得到了认同。这样的时候, 应该是教研组长最具成就感、最感欣慰的时刻。当然, 只有当教研组长能思精识卓, 其建议每每能予人以醍醐灌顶的作用, 其对组内教师能无条件地去关爱时, 教师们才愿意去亲近、去尊重他。
若有年轻教师工作中处于低潮, 其教学效果不被领导、同事、学生认可时, 教研组长要有一副慈悲心肠, 尽量尽快地帮助年轻教师找出问题症结所在, 提出妥善的改进意见, 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技能。
二、教研组长的个人作为
1. 成为校长的“显微镜”
校长管理着偌大一所学校, 中学仅文化课就有9门之多, 校长不可能门门精通。教研组长理应成为本门学科的“掌门人”。哪位教师教学有什么风格, 各备课组的团队风格是什么, 一体化教学方案是否把握住了核心知识……凡此种种, 教研组长都应该了如指掌, 积极为校长建言献策, 成为校长观察这门学科的“显微镜”。
2. 学习氛围的营造者
教研组长要力争成为本门学科的专家型教师, 能带领本组教师把握所教学段的核心知识。凭借自身的学识涵养, 教研组长影响、带动本组教师成为学习型教师。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 促使教师们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与习惯, 逐步提升教师们的学识涵养与理论水平。
3. 研究行动的促进者
同行间的观课与评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行为模式。在教研活动时间, 教研组长要有所作为, 要始终抓住研究课与评课不动摇。教研组长要对各种类型的研究课进行有系统、有规划的安排, 要针对本组教师的特点和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开设研究课, 如“同课异构”的比较, “微型课堂录像观察”,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研究, 等等, 教师们通过“俯而读, 仰而思”, 教育教学水平可以较快地得到提升。
教研组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 课题研究是“催化剂”。课题研究对于摆脱升学竞争的困扰、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建立教研组的共同愿景、营造团队系统学习与思考的氛围, 培养有思想、有反思批判力的教师, 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研组长要积极带领组内成员搞好课题研究。
4. 做好教研组的首席
我心中的幸福优秀作文 篇11
当第一道曙光照耀大地,当太阳升上了天空,一切都变得那么闪闪发光:一条绿龙爬上山头,仙女把采来的鲜花大把大把地洒向大地。鸟儿们在枝头开着演唱会,蝴蝶在花丛中随着辛勤工作的蜜蜂翩翩起舞,小动物们在草地上嬉戏、玩耍。那里终年风和日丽,祥光笼罩,溪流淙淙,鸟语花香,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那里居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女人们美丽多姿,优雅温柔;男人们英勇无畏,英俊刚毅;而孩子们则天真浪漫,调皮可爱。他们待人和善,诚实可信,多才多艺。他们整天穿梭于鲜花丛中,徜徉在青山绿水,沐浴于紫霞映照,辛勤于黄土地中……
那里不但风景优美,而且科技发达。科学家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隐形衣(但他们都不用,只是玩),弹跳鞋,大小丸……多的数不胜数。孩子们根本不用去学校,只要打开电脑,点击视频,老师立即开始讲课;想要旅游的人们只要打开掌上电脑,点击你要去地方,听着导游详解,看着视频,就如置身与千里之外……
可是,想象归想象,现实总是那么残酷。瞧瞧周围:虽然城市里高楼大厦,但乡下却房屋破烂;虽然树木行行,但枝叶稀疏;虽然科技发达,但污水废气污染环境;虽然生活在地球很幸福,但却不断地伤害、折磨她;虽然社会稳定,但还是有不良行为出现;虽然人们已少砍树,但空气仍然不新鲜……
从此,绿绿的草地不见了,茂密的森林、蓝蓝的天空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河边,一股臭气迎面而来,往河里一瞅。啊!清清的河水变得肮脏不堪,干净的河水变得浑浊。小鱼们的尸体一条条地浮上来……这一大大的变化,连人类都感到吃惊,但仍然我行我素。直到知道全球温度上升,地球面临大危机时,才感到一丝丝恐惧。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保护我们的母亲——地球,是她哺育了我们,我们却一次又一次地让她流血,实在令人后悔。保护她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职责。地球与我们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为了维持生态平衡,为了共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我呼吁:从今天起,从我们身边做起,让我们团结起来,共同保护好我们的美丽家园吧!让她像从前一样闪闪发光,让她重拾美丽的容貌和勃勃的生机!
我心中的幸福优秀作文 篇12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不了我的中国心……”台湾歌唱家黄沾的那几句铿锵有力的歌词,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时时触动我的心弦。
这是一块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56个民族,12多亿兄弟姐妹,组成了这个大家庭。这里的景色处处如画:泰山的峰危峰兀立;桂林的湖水平如镜;杭州因西湖的`美丽而远近闻名;长城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在祖国的土地上……
在这风景如画的土地上,住在一只沉睡的雄狮,沉睡了几千年,终于有一天,他醒了。将侵入领地的豺狼通通赶走——他,崛起了……
我不忘记1949年10月1日,当第一抹曙光照射时,激扬的歌声在耳畔边回荡,灿烂的国旗映入眼帘,敬爱的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时,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我们,已将“国家”这个词在心中种下,逐渐发芽,而永不改变的是我们爱国的铮铮决心,我们不服输,我们不放弃,我们要为祖国增光添彩,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每个小学生永不改变的承诺。
我们永记10月15日,当我们飞往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我们骄傲,我们自豪,因为宇宙已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时时想念起,当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龙的故土”上顺利举行,我们欢歌,我们呐喊,我们也有了一份责任,一份使命。
那6月16日神舟九号发射成功时,火苗燃起,我们看着蓝天,望着白云,心中激情澎湃,“祖国,我为你而骄傲。”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达,让我们的中国在地球之上有立足之地。有一方圣土,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因为这里住在我们中国人,我们有使命,我们有权利来保护我们的祖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但我们不忘记先辈英灵,不忘记英雄为扞卫主国留下的血液,我们的今天是他们用生命,用精神保卫的,没有他们,没有了现在的生活,没有了以后的未来,更没有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祖国成立的背后凝聚的多少泪,多少汗,多少血。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献身;刘胡兰用自己的生命挫败的敌人的阴谋,用自己的青春热血书写了一位共产党的高尚气节……他们献出宝贵的生命,每一次的受伤,每一次的流血,他们都从不放弃,因为爱国情怀已深深刻在他们的心上。
我心中的语文“巴学园” 篇13
一、语文课堂要读一读
“读”是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方法,他引领你走进语文的天堂,是学习语文的不二法门。语文课堂的“读”可以有两个层面的内容。
(1)读课文。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思想深刻、词质优美的范文,都可谓是经典之作。我们要引领学生品读欣赏这些名家名作,引领学生去品味词语、鉴赏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读,就是将客观的文字信息通过眼、耳、嘴、手、脑的有效配合,转化为有声的画面,从而对文本进行全面解读。朗读除了正确和流利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才能把学生与文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韩军老师的“读”,一直是我奋斗的方向。播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片段。舒缓、悠扬的音乐响起,韩老师自然地进入了状态。他饱含感情地朗读着。时高时低,忽短忽长,时急时缓,忽悲忽喜,如入无人之境,又似在重演着文中的往事。不一会儿,就有人红了双眼,有人擦眼泪。全诗读完,全场掌声雷动。师:(微笑)我读得好吗?生:好!师:是艾青诗写得好,还是老师读得好?生:诗写得好,老师读得更好!师:诗写得好,老师才读得好。这么好的诗就该好好去读,满怀激情地去读,读出感情来。韩军老师的“读”紧紧地抓住了学生(包括听课的老师)的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课堂上要让学生读得有情,想读;读得自由,乐读。
(2)读经典。语文课堂不仅要读课文还要借助经典美文,举三反一,让学生在相同的作者或相似的作品中进一步体会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经典的美文也是对学生一种情感熏陶,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爱上阅读,爱上阅读经典。
二、语文课堂要争一争
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巧妙将隐性的问题抛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适当地“挑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使双方的不同思想产生碰撞,在碰撞中凸显真理,将隐性的答案化为显性。这种充满“火药味”的课堂争论能激发思索、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它不但给每一个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更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奋发的精神、充分的自信投入到学习之中。成功的课堂争论,可以使教学流程跌宕起伏、剪裁纷呈,使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三、语文课堂要笑一笑
有人用“欢‘生’笑‘语’”来概括愉快的语文课堂。有笑声就有兴趣,有兴趣就有努力,有努力就有收获。“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吧。怎样才能做到“笑”,做好“笑”呢?
(1)笑要师生共笑。这种笑是一种民主的、亲切的、无间的、发自内心的。她是融化师生、生生之间坚冰的熔炉,她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气氛融洽、平和、愉悦。
(2)笑要抓住课堂资源。引起的笑料要结合课堂资源。它可以是文本中的字词、句段,也可以是课堂中的生成要素。
(3)笑要适时,要适度。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只能保持在10分钟~20分钟(具体的特性有差异),而后就会开小差,偏离认真听讲的轨道。这时,教师要适时进行有意注意,暗示学生集中注意力。笑就是很好的有意注意媒介。同时,笑不是讥笑,不是乱笑,不是俗笑,不能喧宾夺主。
四、语文课堂要演一演
小学阶段很多课文都是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而编排的。这些文章中既有鲜活的语言又有形象的动作,可以更加直观鲜明地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形象,必要的时候,就需要师生配合,将语言或动作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学中演,在演中学,在表演中去理解和巩固文本信息,在表演中感受和体验语言的魅力。于永正老师在《狐假虎威》中的表演教学,是我常常不能忘怀的。师:“扯着嗓子说”的“扯”懂吗?(老师边说,边用双手做了个“拉”的动作。)生:是拉的意思。师:不错,“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什么呢?生:拉嗓子。(笑声)师:把嗓子拉长?(说着,双手做了个拉喉咙的动作。)这能受得了吗?(众笑)想一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朗读第二节,伸长脖子表演“扯着嗓子说”,教室内一片沸腾。)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只靠一些想法是不可能完全洞察它的真谛的。我们必须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去完善和创新,打造自己心中的语文“巴学园”,让我们的学生流连忘返,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摘要: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和效果使我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名家的教学实践又让我耳目一新。我心中的语文课堂“巴学园”应该是“读一读、争一争、笑一笑、演一演”的,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争中化疑,在笑中培趣,在演中收获。
关键词:语文,课堂,巴学园
参考文献
[1]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M].海口:南海出版社,2011.
【我心中的幸福优秀作文】推荐阅读:
我心中的幸福初一作文10-20
我心中的佛山作文08-02
我心中的感激作文08-24
我心中的小康作文08-31
我心中的春天作文10-05
我心中的良师作文10-07
我心中的榜样优秀作文08-30
我心中的美丽家园作文06-14
我心中的太阳抒情作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