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征文选登二(共13篇)
母亲节征文选登二 篇1
从出生之日起,就注定我的这一生是坎坷的。但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我一步一步地挺过来了,之所以我说是挺过来,是因为只要中间的任何一个链条的断链,都可能彻底改变我的人生轨迹。当我上小学时,只有一元多钱的书学费,也只有临近学期结束、等到老师下最后通谍之后,母亲才东借西凑勉强交上,这对于一个幼小的年龄的我打击之大可想而知。而每次父亲同母亲闹不愉快时,他总是动辄以要把我停学相威胁,这一招击中母亲的软肋,为了我,母亲只有屈服的份。而我偏偏很喜欢念书。在这样艰苦、窒息的家庭里长大,从小养成我坚毅的性格。因为我吃过苦,所以我不相信苦,也不怕苦,最苦我都挺得住。在初中毕业时,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尽管我的成绩在我们那边也算是不错,但在那时升学率很低的年代,我还是没能完成父母的愿望,没有考上中专,没能为家里减轻一点负担。无奈只有辍学在家干农活,我边干活边流泪,有时真恨自己生在这样的家庭。幸好在第二年父亲又同意我去上高中了,在高中我显示了自己的领导水平,担任了班长,被评为市级优秀学生干部,但我告诫自己,成绩上不去,就是最风光也是枉然,终究与高等学府的神圣殿堂无缘。尽管家里困难,但母亲持家的本领有一套,她总是说,最苦也不能苦孩子,不能让孩子在别人面前让人看不起,她总想方设法让我穿最好的衣服。每次我回家,她总是把手往里面穿,掏出皱巴巴的钱,让我在学校改善改善伙食。当我接过母亲手中的钱,我在心中下定一个决心,我一定走出这个小山村,完成母亲的愿望。
当母亲送我到村边的小道,我提着邻居送给我的小木箱远上省城的求学之路。我深情地回头望了一眼我的家乡,我在心中说,别了!我的故乡。下次我来的时候,是探亲而来,因为我北上到省城开始我的大学生涯。这意味着我已经离国家干部这个令人眼红的身份已经不远了。在美丽的省城,我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营养,也认识了我现在的妻子。美丽的西子湖,见证了我与妻子甜蜜而曲折的恋情。
这一生中,我要感谢三个母亲,一个是我的亲生母亲,一个是我也叫母亲的我的岳母,另一个则是我女儿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妻子。不管我走到哪里,我好像风筝一样,被她们牵着。每当想起我已经不年轻的母亲和岳母,每当想起我美丽大方而又体贴入微的妻子,我心中总是充满爱意,眼眶总是湿润的。我在心中说,我会让你们幸福。
母亲节!希望全天下的母亲开开心心!
母亲节征文选登二 篇2
马群
“5.12”突如其来,世界震惊着,每天的我都在电视机前收看最近的消息,而每次都是泪涌如泉。我无言的感动实在是太多太多,又怎能抒写得尽?
画面上,是孩子们令人心碎的哭泣。在总理面前,他们再也无法克制内心的情感,失声痛哭。他们哭碎了总理的心。总理湿润了双眼,颤抖着嘴唇,他哽咽不能语,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喃喃地说:“孩子们……不要哭……这是一场灾难。但要坚强……要活下去……”
那一刻,我也真正体验到什么叫做哽咽不能语的痛。敬爱的总理就像生命的保护神,给最无助脆弱的人群生的希望。“要活下去”对于那些幼小的心灵来说,赋予了多少生命的真谛。“这是一场灾难”也向那些已经遇难的同胞们献上最沉痛的哀悼并对活着的人致以最真诚的抚慰,激励着生还的人们有更大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与苦难进行生死搏斗。这,是一场气壮山河、惊天动地的决斗。
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无法用最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最真诚的情感和最深的感触。任何华丽的词藻和浮艳的语言在人类最直白的情感面前,是多么地苍白无力,黯然无光。我只能说,我被深深触动着,情不由己。
“5.12”已离我们远去,可它永远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总理的语言成为我生命的支撑,“要活下去,要坚强”,无论遇到任何困难。我更希望能用这句话向灾区的同胞送去我最真诚的祝福和深深的敬意。无论经历多少风雨,我们与世界同在,患难相恤之情,绵绵无绝期。
评语:“哪里有苦难,你就赶往哪里。你的身影,是一面旗帜。”五月的中国,震颤中,一位66岁的老人让所有人们顿起爱戴之情。总理眼里噙满泪水,在废墟边紧握失血的残手,声言已经喑哑的场面感动了世人,更感动并“教化”了在世人眼中只知球星、艺星崇拜抑或自我崇拜的90后,人们看到了共和国总理亲民的伟大。《哭泣的语言》的作者是一位学生,他以他那还只能算是稚嫩的笔从一个孩子的视角“解读”了他对共和国总理的认知。从小作者“哽咽不能语的痛”的真正体验中,我们看到了“多难”于人的伟力。可以这样说,在这场特大的天灾面前,所有的中国人都没有缺席,尽管你、我、他,或许没能够“情”无反顾地奔赴抗震救灾最前线,但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做着“汶川人”的事,征丈作者就是在第一时间拿起了手中的笔,献出了自己的那份爱。
我们要坚强
三崔旭
有这样的一幕,让我永生难忘。在那个瞬间,在这场灾难中,在那片山崩地裂的土地上,在一块爆裂的楼板下,一个小女孩在呻吟,歇斯底里地呐喊,她在呼唤谁?呼唤母亲,呼唤家人,呼唤解放军战士?不,不,不仅仅是这样,她呼唤的是亿万中国同胞的心,海外华人华侨的心,她呼唤的是中华这个古老民族团结的血脉,她呼唤的是两个字:坚强。
是的,坚强。孩子,你是勇敢的,你是可以挺过去的。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你柔弱的小手仍在不停扒拉着,你痛苦的脸庞仍在苦苦地等待着。但是,孩子,你记住,你永远记住,我们会救你的,我们永不放弃。你看看,解放军叔叔不是正在没日没夜的挖掘幸存者吗?你看看,志愿者们不是正在不间断地运送伤员吗?你看看,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的人们不都在慷慨解囊,牵心惦记着你们吗?
我想说的是,孩子,你必须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灾难夺去了我们的家庭,是灾难夺去了我们的亲人,同时,也是灾难,让我们亿万中华民族儿女团结在一起。你应该感谢所有帮助你的人,为自己、为别人,好好活着,坚持并且永远坚强地活下去。看哪!我们有智者的微笑,勇者的微笑,幸存者的微笑。对!这不是我们对生命的态度吗?对!我们是勇者,我们不是正在与死神作殊死搏斗吗?我们快要成功了,但是,这样的成功,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一朵朵军中绿花,一个个生命的永恒,一个个战士的精神,就在这5000米的高空中绽放。这是一幅唯美的画卷,这是一幅赤真赤诚的爱心图,这是一幅将生命永远交给祖国人民、党和国家,无私奉献的答卷。什么是答卷,什么是回答,什么是抉择?对他们来说,这一切都是苍白的。他们的心中,只有命令;他们的眼中,只有人民;他们的字典里,只有前进,没有后退……
在这个充满爱心的土地上,祖国母亲欣喜地看到,自己的子女团结起来,他们共同手牵手、肩并肩,来帮助四川。
坚强,孩子!坚强,汶川!祖国母亲怜悯你,祖国母亲爱你,我的山川,我的河流,我的人民,我的一切,都在为此刻遍体鳞伤的你付出。你是我的孩子,汶川,我会尽我的全部力量去呵护你。
评语:五月的日子里,有这样一个画面是那样醒我眼目:从废墟中救出的小郎铮,在担架上吃力地举起小手,向战士们敬了个礼。从孩子的脸上我看到了一种坚强,一种为世人所称颂的华夏民族的坚强。崔旭的这篇题为《我们要坚强》的文章,没有“全方位”地讴歌颂扬灾区人民在大苦难中所体现出来的众多可贵品格,而是以“特写”一个小女孩的呼唤起笔,进而浓墨重彩般地“渲染”出灾区那些普普通通的山里人坚韧地挺立脊梁把一切苦难承担的坚强。毋需赘笔,相信所有的读者都会与我一样,从字里行间读出一种微笑,一种在泪水、悲伤、苦难中战栗的微笑。
爱让世界有希望
田君
擦干眼泪,用温暖的手掌抚平创伤
在苦难中成长
在灿烂中飞翔
用爱将前进的路照亮
意志不倒,心中的旗帜猎猎作响
不要抱怨命运的无常,我比命运更顽强
不要感叹自然的力量,爱让世界有希望
坎坷挫折不放弃坚定执着的向往
苦难的花,飘散与众不同的芬芳
挺起胸膛,用有力的肩膀扛起太阳
让明天的辉煌在风雨后绽放
所有的伤痛——珍藏
信念不灭,用爱作翅膀穿越沧桑
不要抱怨命运的无常,我比命运更顽强
不要感叹自然的疯狂,爱让世界有希望
艰辛曲折磨不去心中美丽的梦想
众志成城,拥有战胜一切的力量
评语: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是中国的苦难时刻。但是在我们熬煎着这特大灾难予人的巨大哀痛的同时,另有一种东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动着我们,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多难”之时常能惊人地袒露于世人的“大爱”之情。这首诗也许说不上好有“艺术”,但它却仍然感动了我们,因为它是作者“感物言志,缘情而发”的一首心灵的诗、心灵的歌,是作者“情绪的直写”而非“为文造情”。点评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著名诗人舒婷《今夜,我牵挂都江堰》里的一段话:“有那么多眼睛那么多手臂那么多爱心,正把太阳从天空的缺口托起。”
与爱同行
佚名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地动山摇,整个中国都在颤抖。
汶川,四川的一个小县城,从未这样
牵动过人们的心。废墟,如同一个个巨大的坟墓,安静、压抑、残忍地掩埋车水马龙,掩埋高楼耸立,掩埋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繁华。疼痛,在心底蔓延。我无法想象,无法想象生命是这样的不堪一击。废墟之中是否还有人用希冀的眼神,望向天空的方向?
有一个从灾难中逃出的孩子,大难发生时她正在上课,当时她从二楼的窗口跳下。当她回过头时,六层的教学楼已在瞬间成为两米高的废墟。刚才还和她在一起的同学们,此时仿佛已是两个世界。
那是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多么想冲上去,将那些年轻的生命从无情的废墟中挖出来,拉出来,抱出来……可是,我们除了祈祷以外,却什么都不能做……
这个夏天灿烂的阳光,在一瞬间成为永久的黑暗。但在地震发生仅两个小时后,救援部队便赶到了受灾地区。他们在大雨中,在余震不断的死亡线上,与死神赛跑,与时间赛跑。他们,早已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快一点,再快一点;近一点,再近一点!由于条件恶劣,他们无法携带尖端的搜救设备,但抢救生命容不得一秒的耽搁。于是,用手挖,用肩扛,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之躯作着不屈的抗争。昼夜作业,有时一天只能休息两个小时。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要放弃。因为,生命在等待着他们,早一点,哪怕只早一秒钟,就有可能从死神手里抢夺出一个生命。
每每看到他们坚毅的面容,总会肃然起敬。他们的背影,构成永恒而庄严的画卷。没有华丽的背景,却于无声处展现着生命的不屈与蓬勃。在最需要他们的时刻,他们勇敢地担起了国旗下的庄严使命,让我们在那一个个日夜奋战的身影中,看到奉献,看到责任,看到博大的爱和感动……
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他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灾难发生后,他的孩子生死未卜,而他却已投入到紧张的救援工作之中。不久,噩耗传来,他的儿子,那个曾经活泼可爱的小生命,再也不能叫他爸爸了。可是,在撕心裂肺的悲痛过后,他收起眼泪,又回到了救援现场……
但,灾难,并没有将中国的脊梁压垮。我们在悲痛中振作,在哀悼中壮行。
无数次的泪眼朦胧,让我感受到一条爱的河流在中华大地上,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缓缓流淌。它给予我们信念,给我们勇气……
走出黑暗的阴影,我们将继续,执著地,与爱同行。
评语:有一诗这样吟道:“大地有疾,大爱无疾/大地有伤/大爱无伤/神州含泪/中国不哭。”佚名的《与爱同行》没有着意渲染彼时彼刻那地动山摇、房坍屋塌的场境,而是将笔墨浓浓地“泼”在了救援部队战士的身上,抒发了对那些“在余震不断的死亡线上,与死神赛跑,与时间赛跑”的至勇至强而又多情多义的战士的无比崇敬之情,以炽热的激情讴歌了人类的“人性大爱”。
快乐语文征文选登 篇3
付老师首先到黑板上画了一个没有鼻子的怪孩子的脸。然后宣布了游戏规则。她笑容可掬地说:“现在我要请一位同学,用红领巾把她们的眼睛蒙上,然后在原地转三圈,过后到黑板上给孩子的脸上添上鼻子。”
话音刚落,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把手举得高高的,“我来!我来!”付老师左右为难了,都不知道请谁好。她首先请了周宇,然后把他的眼睛蒙上,他自觉地在原地转了三圈,接着摇摇晃晃地向黑板走去。不一会儿,就画好了。嘿,周宇把鼻子画在了嘴巴里。这下子,同学们哄堂大笑,她们拿下红领巾一看,也哈哈大笑起来。
接下来终于轮到我画了,我不慌不忙地先用手算了一下位置。然后付老师把我的眼睛蒙上了,在原地转了三圈。我摸索着向黑板走去,估计差不多摸到黑板中央那可爱的小脸了。我胸有成竹地拿起粉笔刚准备画。下面的同学纷纷叫道:“往左……”、“往右……”、“快点画……”我心慌意乱了,不管三七二十一,随意画了一个。“哈哈哈,哈哈哈……”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我不知所措,解下红领巾一看,原来把鼻子画在耳朵上了,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经典润童年征文选登 篇4
这学期我认认真真的读了《弟子规》,其中我最喜欢“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它让我感到受益非浅。
大教育家孔子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他勤思好学,不耻下问。有一次,孔子和学生们正在赶路,忽然,一个小孩子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原来,这个小孩子正在路上用砖瓦、石块垒一座城池呢!孔子叫那个小孩儿让路,而小孩儿却说:“这世上只有车绕城而过,还没有把城池拆了给车让路的。”孔子想:“我把孩子摆的`城池当成玩具,确实不应该。我倡导礼仪,没想到被孩子给问住了。”孔子十分感慨地对他的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孩子虽小,却懂礼仪,可以做我的老师了。”孔子通过自身的言行,向人们证明着这一点。
我读了《弟子规》,知道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来历,我要把这句话做为我的座右铭。它激励着我勤学好问,激励着我解决一个一个的问题,让我的成绩越来越好。是经典带着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是经典让我找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经典给我拓宽了探索知识的道路,是经典让我擦亮了展望世界的眼睛。多读经典还会让你成为老师和同学们心目中的小博士。让我们去经典的海洋里寻找更多新的知识吧。让我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成为一只翱翔天空的小鸟。让我们扬起知识的风帆,乘风破浪,驶向那充满幻想的未来。
国家助学金征文选登 篇5
第二篇: 助学 筑梦 铸人
都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改变命运”。早在我出生的那一年,邓小平就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我一直坚信这是一条可以使我国走向文明和谐富强的光明之路。在我生活的那个小镇上,有很多和我同龄的男生女生都在高中或者大学的途中辍学了。理由有很多,但是大多很经济相关。
我也是一名贫困生。在决定上大学的时候也几经挣扎,理智上思索着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心里却渴望着继续接受教育。最终我听从了内心的想法,将父亲好不容易凑齐的学费打入了学校统一发放的卡中。学费的问题解决了,那生活费的问题又接踵而来。家里只有父亲这一个劳动力,母亲又患有糖尿病并且带有并发症,目前已经双目失明,父亲因为从事有害工种导致心脏负荷过大,家里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本来就勉力支撑的家庭立时倍感压力。
但是天无绝人之路,我申请到了助学金,这可解决了一大难题,使家里的负担减轻了不少。搬走了心上的一块大石整个人都轻松了,我终于可以没有负担的坚持自己的梦想在大学里接受更高的教育了。
大学里的生活色彩斑斓,除了正常的学习生活还可以在课余的时候参加学生会的各种活动或者外出打一些零工。我也在大学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原来它完全不同于高中,简单的说一所大学就相当于一个微型社会。它教会你的不仅仅是专业的知识,还有为人处世的道理、积攒社会经验等等。想你所想,在大学里都可以学得到。加入了学生会之后生活的步调加快了不少也充实了不少,致力于本部的工作让我更加了解了一个部门存在的意义,和前辈、同学们一起交谈、辩论更是加深了对部门的感情。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宿舍间的摩擦,和同学们的争执,和前辈们持有不同意见,在学业上遇见难题都会使人头昏脑涨。这也是命运给予我的挑战啊!向这些难题低头吗?当然不!遇到问题时我学会了摸索着找出解决的办法,我会在和舍友同学的相处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减少摩擦的产生,在和学姐们意见相左时找到折中的办法,在学业上出现问题是我会查阅书籍解决拦路虎。我发现在探寻出口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成长并且精神上得到了升华。
不知不觉一年匆匆而过,考虑到家庭的情况我再一次的申请了助学金。而我也成为了大二的一员,大二的生活有时另一番情景。不仅要兼顾学业,还要了解社会动向关注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为进入社会打好基础。虽然忙碌,但是依然初心不改,我很庆幸当初进入了大学接受教育。我很感激国家对于贫困生的补助,如果没有国家的帮助,像我一样贫困的孩子就没有办法继续读书接受教育,那么我们的天空就会越来越狭隘。所以我立志要在大学生涯中学有所成,即使将来不会有太大的作为也要为国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识是无止境的,我也只能在有限的光阴内坚持。知识改变命运,如果命运是一艘航行在无垠大海上的巨轮,知识便是操控船只的舵,那么你就是舵手。与其说知识改变命运不如说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国家今天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空,那么明天我们会还她万里晴空、阳光灿烂!
更多相关的热门作文推荐:
1.感恩助学金征文字
2.感恩国家助学金征文2000字
3.2015感恩国家助学金征文1500字
4.2015阅读伴我成长征文精选
5.2015中国梦劳动美征文1500字
6.联通聚焦战略征文800字
7.2015创建文明城市征文(精选)
慈善文化进校园征文选登 篇6
“慈善”这个词随处可见,可你真正关注过它吗?这个暑假,老师让我们看了一本书——《慈善读本》,看后我深深地被震撼了。
《慈善读本》共分六个单元,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爱心故事、感人事迹,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感恩,什么是关爱。主题活动(二)的标题是“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这个主题向我们介绍了众所周知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她是一个盲人,看不见,听不到,但是她却自强不息,以顽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创作了一系列的著作。她还积极为残疾人造福,创立慈善机构。她是残疾人的楷模,也是我们的楷模。有时候我也会常常抱怨,今天的作业怎么这么多?今天的饭菜怎么又不好吃?为什么爸爸妈妈总是那么忙……可是当我读完海伦·凯勒的故事,我知道,我是一个健康的人,我多么幸福!我可以想唱就唱,想跳就跳,我有爸爸妈妈疼,有老师同学爱,这难道还不够吗?我应该把这些抱怨化为感恩,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奉献自己的爱心。
可是我只是一个孩子,我可以做什么呢?
慈善,并非一定要轰轰烈烈。作为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结合自身条件去帮助他人,给予他人温暖,这也是一种慈善。这样一来我想我已经在慈善的路上了。去年元旦的“校园跳蚤市场”上,在妈妈的帮助下,我把家里的一些不穿的衣服拿到校园来,送给比我小的弟弟妹妹们;去年冬天一个雨夜,看见弄堂转角处一个卖红薯的爷爷,佝偻着身子缩在墙角,等待买主,我二话没说,跑回家,拿来了自己的储蓄罐,买了好多个大红薯,不光是想吃,也是希望这个爷爷今夜能早点儿回家;今年暑假,在妈妈的提议下,我和小伙伴结伴去广场卖矿泉水,妈妈说这是自己劳动所得,我可以自己安排这个钱,我想把这个钱攒起来,等到有需要的人,我可以帮助他。虽是一份小钱,但我想慈善不分大小,爱心不分贵贱,我也能尽我的一份绵薄之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罗曼·罗兰曾说过:“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暗。”爱是一个无言的精灵,愿这个精灵伴随我们成长! ♡
指导老师:高卢燕
本文作者系绍兴市城北小学学生
初中爱国主义征文「选登」 篇7
五千年华夏历史沧桑变化,而这些铮铮话语却是刻在了岁月流沙之下的岩石上,任时光消磨,依旧铿锵有力,只为这可爱的中国。
一路走过,几多风雨几多晴。曾傲立于世,羡煞旁人。国力强盛如汉唐,像盛世而现的凤,风采卓然冠绝古今!曾动荡彷徨,受辱列强。黑暗如晚清,像身陷泥淖的鱼,狼狈不堪任人讥诮。曾尝试探索,改革自强。励精图治如中共,像黎明前蓄势的鹰,眼中锐利直逼朝阳。你是否还记得那群意气风发的少年?他们怀着共同的理想,托起了中国的明天!他们壮志豪情,指点江山,开天辟地!他们引领新民主主义革命,让中国的黑暗一去不返。曾记否,南昌起义,烽火硝烟中,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土地革命,于井冈山上,孕育了革命进取的星火之光;战略转移,长征艰险后,力保下中国革命的基干力量。又经过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少年们获得了成长,中国也迎来了曙光!中国共产党,终以星火燎原之势,在中国大地上重新燃起了希望!
新中国成立,十年探索,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港澳回归。这一切无不在昭示着中国的无限发展生机和活力。而今,中国再度耀眼在世界的东方。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历劫过后的中国,越发坚毅而自信,在这个新的时代,脚步迈得更加豪迈,更加铿锵。自力更生,内强国力;五项原则,外接友邻。新中国以不屈的自尊,独立自主,攻破坚冰。以崭新的姿态,和平共处,走向世界。鲜艳的五星红旗终于在联合国庄严升起。日月盈昃,辰宿列张。一路走过,扬着朝圣的旗帜。走过了辉煌,走出了锋芒;走过了屈辱,走出了自强;走过了复兴,走出了力量!记得当代诗人曹宇翔说过:“‘祖国’,当你轻轻说出这个词,等于说出你的命运、亲人、家乡。”的确,我爱我的祖国,爱这个可爱的中国!
今天,中国已然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中国的未来我们责无旁贷!今天我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我们为创造祖国辉煌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街道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选登 篇8
1949年,历经磨难和疾苦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华夏历史由此翻开全新一页。中国人民在自己当家作主摸索前进的征程中,精神焕发,信心百那一世小说网 http://倍,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着各种各样的考验。在建国初期满目疮痍的经济复苏中,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浪潮中,在风风火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新中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边缘发展到gdp总量、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前列,在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多个方面,中国60年来发生的巨变令世界为之瞠目,中华儿女用60年的心血和汗水谱写出一部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
伴随着祖国的繁荣昌盛,60年来,生活在天府之国的**儿女,也在默默地为改变家乡的面貌,不辞劳苦,埋头实干,一代又一代传递着发展**、富民强市的接力棒。同样的,这60年来,**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并朝中国西部综合交通枢纽、通信枢纽以及物流和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目标快速迈进。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主城区不断向外扩张,**街道位于**东三环路两侧,理所当然的成为**城市向东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部新城的核心区域。幅员面积27.38平方公里,辖7个社区,5个行政村,现有人口1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万余人,城市人口突破10万人,城市化率超过90%。正在建设的10平方公里生态公园、**体育竞技中心等重点项目将加快**融入**主城区的步伐。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实施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总体战略,**从一个偏僻的农村小镇发展成为国际特大城市——**主城区的一个重要城市板块。**,正以神奇的变化演绎着新中国发展的奇迹。
财政剧增演绎小康图景
以前,**街道是一个落后的农村建制乡,时称石灵。据档案资料,当时的**除了很少的农业税外,几乎没有一份钱的其它财政收入,全靠上级拨款扶持。
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经济总收入仅767.35万元。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家三线调迁军工企业调迁到**,“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大城市对**的辐射力增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亿元大关,达10004万元;1993年达3亿多元,1994年达5亿多元,1995年达7亿多元……进入新世纪来,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都以亿元为单位不断向新的记录攀升。
新中国成立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人均纯收入不断实现新突破。198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21元;1990年,**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000元;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 3000元;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远远超过6000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接近7000元。
截止上个世纪80年代,**财政收入几乎为零。直至上世纪90年代,**依托军工企业内迁、东部副中心和东部新城建设,引进和建设了新**大学、**第一大车站**车站、10平方公里**公园、**体育竞技中心等重大项目,经济发展迈入快车道。2007年,财政收入一举突破1亿元大关,成为名副其实的“亿元街道”。
城乡统筹演绎发展新篇
长期以来,**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城乡二元结构相当明显。据当地老人回忆,以前的**基本上都是农村,仅有的一条街,也是过路街。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东部副中心的建设和**大学的迁入,特别是城乡统筹战略实施后,**的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小街摇身一变换新城,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破解。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业人口只剩1万多人。这1万多农民虽然仍处农村,但却享受着高度的现代文明。经过不断的建设与改造,农村交通已经四通八达,连接城东新区两大核心组团的十洪路、连接三环路的灵龙路、连接成洛路的东洪路已经全部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另外,自来水、天然气、光纤、宽带也已通农村。农民的收入也接近市民的收入水平,部分农民的收入已远远超过城市人均收入。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已经和城市没有差别。
如今,**城市化率已经突破90%,成为**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里人和农村人都享受着同等的“城市待遇”。从配套建设来看,完善的基础设施已实现城乡全域覆盖。供水建有**市自来水公司供水的dn300mm的自来水管体和2座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3万吨;供电有变电站1座,变压器165台,供电总容量2000万kwh;供气站有4座,供气能力达60万立方/日,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龙星公司相连的长输管网双气源供气;通讯有程控电话装机容量15万门,余量充
母亲节征文选登二 篇9
冬日的阳光,也许短暂,却比夏日的艳阳温暖,让微笑挂在脸上,让幸福靠近身旁。
目睹了太多催人泪下的情节,听闻了太多感人肺腑的故事,我明白了心中的绿荫不能荒芜。
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当我们从电视屏幕上看见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们被房屋掩埋的那一幕时,我们的眼里有冰凉的东西滑落,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最残酷的打击。
人生的旅程,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聚散离合。那些站在前线抢救受灾群众的战士们,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救出受灾的人民,是他们以自己不朽的信念和坚定的行动向我们展现了生命博爱的一面。他们心里早已将别人放在了第一位,如果说他们无私的付出只是芸芸众生中一颗微不足道的颗粒,那么世间没有能容得下这颗粒的大江,只因他们超越了人生,超越了自我,心灵那方绿荫随时准备着为别人撑起一片清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正是这无声、无痕的一切向我们展示了另一个世界的温暖。在那爱的世界他们都能和谐以待,战胜了无数个黑夜的恐惧,那是所有用心坚守的战果,我们不仅要看到那颗光彩夺目的珍珠,也要看到那些经历了无数个日夜只为了别人获得一枚明珠的劳作。
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埋藏那些凄美却不为外人知道的情感,如果没有无私奉献的情怀,没有坚守困境的顽强精神,哪能从那片绿荫中读出世间最美,使生命之火愈燃愈烈,哪能共同携手去创造祖国美好的家园!
寻找一个梦想,存放年轻的心。每一段回忆,都是打拼的成绩。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记得抬起头,看看蔚蓝的天空,那儿有我们的爱,我们的微笑,陪伴着你们。
我们·记忆
廉俊福
“每一个人都是这广袤大陆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包孕在人类之中的。”——约翰·堂恩
公元2008年5月1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一历史时刻:北纬31度,东经103.4度,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一地理坐标。为逝者默哀,为伤者祈祷,为生者祝福,我们将心手相连。
这原本是极其普通的一天。孩子们在教室里专心听讲,工厂正常开工,路上的行人闲闲逛逛,出租车司机正驾驶着车辆,或许还在盘算着下班之后为即将高考的孩子辅导一下功课。可是,一瞬之间,地动山摇、山河失色、日月无光,大地笼罩在一片死亡的恐怖之中。就在这一刻,成千上万人再也看不到当晚的星空,明日的太阳;就在这一刻,全国人民感受到的不仅是物理上的震动,更是心灵上巨大的悲怆。废墟下,一声声微弱无力的呼救;瓦砾中,一双双满含渴望的眼神。还有无数被围困的群众,以及许多生死未卜的同胞。从此,他们的命运,无不牵扯着我们的思绪,左右着我们的目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面对着大自然的暴行,我们能做的,只有共同承担。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13亿人民和死神之间打响了。开辟通路,徒步也要提前抵达;寻声救苦,徒手也要尽力救援。然而,天灾面前,肩并肩的我们不是弱者。既然灾难避无可避,那么,我们于长歌当哭中选择坚强面对。
全国人民行动了起来,捐款、捐物、献血,企业界、体育界、文艺界,孩子、老人,举国纾难,令人动容,华夏爱流齐涌动。这一次,我们看到,那些曾经被认为是垮掉一代的80后们冲在了救灾的最前线,他们冲向废墟,用脚感知着大地的创痛,用手扒开掩盖在身体上的砖石尘土,试图用自己的努力挽救任何可能挽救的生命。手磨出了鲜血,这不重要,脚磨出了水泡,这也不重要,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一个中华儿女应有的道义与担当;因为他们知道,每一位同胞都是这个世界不可割裂的一分子;因为他们知道,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2008年5月19日,当天安门前的国旗缓缓下落,第一次,我们的国旗像天平一样,清晰地测量出了中国普通民众生命的那份沉甸甸的分量。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在这个苍生泣血的日子里,中华民族用哀悼日的方式,用降半旗哀悼的方式,表达了我们对生命最高的尊重,伸张了我们的爱和信仰,书写了我们生命的荣耀。5月19日14时28分,当我们低头的瞬间,人性的旗帜已高高升起。
在天安门广场,“汶川挺住”的纸牌让人潸然落泪,“中国加油”“汶川加油”的呼喊声使整个民族的情感得到了最大的宣泄。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民族的百年悲情也到了升华的时间。中国,一个伟大而古老的民族,即将从灾难中崛起,有如浴血的太阳。
2008年的五月,一场天灾突袭华夏大地,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在以此为原点的冲击波所及的范围内,一座座废墟无言地诉说着大自然的暴虐与无常;五月的大地,掩埋了我们的同胞;五月的狂风,摧毁了我们的家园。然而在废墟之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伤痛,还有感动以及整个民族的温情。
2008年的五月,天空涂满了悲壮的色彩;2008年的五月,人间盈满了无声的感动;2008年的五月,在东经103.4度,北纬31度的地理坐标上,不仅有无法忘却的苦难记忆,还有一个民族成长的伟岸。
而这些都将成为我们永恒的,记忆。
愿你们拥有明媚的人生
张佐香
在这场灾难中,十三亿人民的爱心与伟力足以让汶川重新崛起。重建家园并不困难,真正困难的是得有人爱孩子,得有许许多多的人把爱心延续下去。高楼的坍塌可以用钢筋水泥重建,孩子心灵的裂痕必须用爱和温情去弥合。
亲爱的孩子,阿姨既是母亲的孩子,又是孩子的母亲。我深深地知道,对一个孩子来说,失去父母是一种多么残酷的跌落。是的,没有人能够替代母亲暖暖的怀抱,没有人能够替代父亲结实的肩膀,没有人能够补起塌陷的太阳。可是孩子,父母是带着对你们无限关爱和深情离去的啊!我恳求你们在逆境中不要被悲观和绝望的情绪所控制,切不可因为磨难而熄灭心中的希望和梦想。
我最最放心不下的是那些令人心痛的被截肢的孩子。亲爱的孩子,是许多许多人冒着生命危险,是许多许多人排队献血救助了你们,请你们一定要珍爱自己来之不易的生命。残疾的人生中同样能够描绘理想的蓝图,残疾的人生中同样孕育光明的前景。
知道海伦-凯勒的故事吧?她用勇敢和善良震撼并感动了这个世界。这位一生幽闭在黑暗中的伟大女性,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她以毕生的力量为残疾人造福,创建了一家家慈善机构,用她那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博大的爱心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我建议你们读一读《我的生活——海伦·凯勒自传》。
我最敬重的作家张海迪与史铁生,他们一生坐在轮椅上与命运赛跑。他们的作
品里有一种经受磨难锤炼之后的澄明、智慧、高尚与豁达。在命运燧石的敲打下,他们的勇敢、善良、博爱的品质却大放异彩;伟大的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上大学期间不幸患上了肌萎症,不甘心被轮椅束缚,被命运击败,他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探测神秘莫测的宇宙,发现了黑洞,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残疾在他们眼里,不过是发生了日食或月食的日月。尽管表面阴影重重,但其心灵却是通体的光明和芬芳。孩子,如果有爱、有信心、有希望,就一定能够与残疾“和平共处”。只要你们活得用力些,活得努力些,就一定能够成为人生竞技场上的胜利者,就一定能够赢得成功幸福的人生。
一颗很小的爱心,乘以十三亿,都会变成爱的海洋;一次很大的灾难,除以十三亿,都会变得可以承担。十三亿人民相互扶持着走过了最艰难的开始,献爱心的路还很长很长,让我们继续陪伴灾区的同胞一路走下去!
今天,我们爱得更深黄祖泗
读着这一期“情系灾区征文”的三篇文章,我的思绪竞又回到了5月12日14时28分那令世人不堪回首但又永远刻骨在心的时刻。那时,我正准备出门到校,做着一个普通人每天都要做的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事,我从来没有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誉诩为如何“伟大”。学校里有那么多我的学生,我喜欢这一群还未成人的孩子,高兴地看着他(她)们成长。但灾难猝然临之:大地剧烈地摇晃,我所居住的这幢坚固楼房的骨骼和房中重沉的家具都瑟瑟发抖。那晚,在学校下沉式广场的环廊里,我和我的同事们守视着惊惧而东倒西歪横卧竖躺的学生们。夜很静,唯有雨声和不时掠过的风声,缠绕在我的脑子里而挥之不去的就是:灾难!恐惧!
时隔近两百天后的这个夜晚,我坐在安静的教室里与正安静自习的学生们一起,但我的内心却再一次地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因我正读着这组来自全国各地的“情系灾区征文”作者的文章。
黄秀凤同学的《感情的叶片》一文,用诗一般的语言情诚意挚地表达了对灾区受难人民的“无私奉献的情怀”。文中没有装腔之语矫饰之言,痛苦以哀语出之,深爱以情言表之。从丝丝缕缕的“叶片”中,我们读出的;确乎是“世间最美,使生命之火愈燃愈烈”的人间至情。
廉俊福《我们·记忆》这篇文章,虽然让我不得不又一次将“记忆”定格在五月那被大自然的暴虐和无常摧残所呈的惨境,但更让我看到了随着灾难与恐怖降临而几乎并存的、让我们在未来理应倍加珍惜的东西:灾区人民在大苦难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坚强以及中华儿女铜背铁肩上的那份于“道义”的担当。
《愿你们拥有明媚的人生》的作者站在“既是母亲的孩子,又是孩子的母亲的”角度上,满怀对在地震灾难中虽有幸存于世上但又不幸“截肢”的孩子的“心痛”之情,用中外虽身残而志坚、虽体缺而意强并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海伦·凯勒、斯蒂芬、霍金、张海迪、史铁生的感人事迹,鼓舞孩子们“活得努力些”,从而“成为人生竞技场上的胜利者”,表现了作者浓浓的人情之美。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但山已不是那座山,河也不是那条河了。而人呢?有了这份苦难的砥砺,更有了我们中国人的坚强和大爱的温润,我们会将我们的日子过得更滋润。
公务员学法用法征文选登 篇10
通过参加**县人大法律培训班学习,我对法律条文由表面理解到深层次内涵的深刻领悟,有了质的变化。对照所学的知识,结合本职工作,联系到执政为民、依法办事上,真正觉得法律对一个基层干部来说,既是护心镜,又是当家宝。
——领悟学法的重要性
普法教育已经开展了十几个年头,随着法律知识的不断普及,公民法律意识的明显增强,各级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联系自身工作经历,我认为,法律知识的匮乏,法律运用的不完善,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极大程度地阻碍着经济发展,引发着各种矛盾。无论在工作方式上,还是在决策领域上,总是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去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而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虽然认识到学法的重要性,但知识准备不足;虽然对法的公正价值有了认识,但树立信心不足;虽然有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依法办事的能力低下。随着公民法制观念的普遍增强,领导干部的思想、言行,毫无掩饰地接受着群众的裁判。所以说,作为基层的一把手、大当家,不仅要自己学好、用好法律知识,还必须引导群众学好法律知识,运用法律去沟通思想、交融感情、理顺工作、维护正义、实现和谐、谋求发展。尤其是在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穷富悬殊的差异,急功近利的贪欲打破了心态平衡,盲目的发展,使土地、水资源、森林、能源等出现了严重的生态赤字,私欲的膨胀占据了法律的位置。当我面对愚昧的做法,面对贪婪的纠缠,面对苛刻的质疑,面对办一件事得不到理解,面对办一个企业是如此艰难时,深深感到:法律意识淡薄和执法的苍白,是那样毫不留情地阻碍着发展。因此,这一个多月的法律知识学习,对我是个很大的鞭策,更是一个很大的收获。我不仅一扫缺少法律知识带来的困惑和迷惘,更收获了增长法律知识带来的巨大财富。所以说,学法重要,用法必然,执法关键。
——坚持学法的自觉性
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形象的大事。我深深体会到,当人大代表要学好《代表法》;搞行政事务要学好《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抓生产要学好《农业法》、《土地法》;植树造林要学好《森林法》;项目引进要学好《环保法》;优生优育要学好《计生法》;调解纠纷、维护稳定要学好《民法》和《刑法》,如此等等,每一项工作都涉及到法律法规。要学深学透,靠上级安排不行,必须形成自觉的、有序的、重点的学习风气和习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领悟,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才能得到增强,自身法律素质才能明显提高。
——提升用法的技巧性
学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用法。通过从书本学到实践学,我深深感到,只有把学习法律知识与依法办事紧密结合,与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紧密结合,在涉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决策时,才能做到充分论证,依法决策,才能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去用法?我认为:
一是思想上绷紧“一根弦”。计划办什么事,首先要在思想上打问号,符合法律的就去预谋、策划;计划说什么话,先想想群众愿不愿听,听了是什么反映,会有什么效果和后果,用换位思路反复去想,自己先和自己过不去,直到说出来公平、公正、依法为止。
二是工作中穿好“二根线”。作为书记、镇长一肩挑,又是一名人大代表,必须扑下身子,深入基层,从群众的角度去审视问题,以发自内心的真情与群众沟通交流。在今年“七一”煤矿60万吨甲醇项目征地补偿的问题上,群众一时不能理解,我就坚持“换位思考”,除亲自接待来访群众外,多次走田间、进农户、坐坑头,讲《土地法》,讲国家征地补偿政策,一次讲不通多次讲,口头讲不清用书本,一条条打印出来,发到群众手中,经过反复宣传、讲解,群众解除了疑虑,最终达成了合法、合情、合理的占地补偿协议。通过这件事,我深深感到自己有法律知识还不够,还必须让群众有法律意识。群众和国家这二根线,针眼再小也得穿过去,并成一根线。
三是决策上把好“三道关”。我始终认为为民办事、办民谋利,必须依法执政、依法决策。面对虒亭“地大、物稀、财薄、民困”的现状,也曾想放“三把火”烧个通红,砍“三板斧”来个痛快,强建基础,调产增收,招商引资,开发旅游一步到位。想法是好的,但做起来不易。在不断的强化法律意识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符合实际,体现民意,只要是依法决策,再硬的石头也去啃。我体会到,要想办成一件大事,还必须把握好“三道关”。即:
——法律关。法律是准绳,法律至上、法律至尊、法律至贵;学法律充实自己心中有数,用法律保护群众深得民心,依法律办事得心应手。
读经典知新意征文选登 篇11
数字化时代,电子书、数字出版等形态越来越丰富,书籍的形态日新月异,阅读的平台和形态从未像今天这样,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改变,今天的阅读,依托于移动终端,已经可以做到随时随地,想读就读。在种类空前丰富的书籍中,如何圈定阅读目标,更需要深厚的积累和极高的技巧。读什么,对于每个人,对于世界读书日这一全球阅读盛会,显得格外迫切。
重提阅读经典,看似是老生常谈,但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呼唤终身学习的今天,这一问题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重提阅读经典,有助于提升学习的`效率。单纯的个性化阅读,可能造成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化。而经典作品则为学习者提供了沟通与交流的可能,成为塑造社会共识的基础,例如作为中国传统基础典籍的十三经、二十四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必须要对这些经典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并且站在当代角度进行解读。
经典作品包容性强,具有多种解读的可能。以文学为例,一部《红楼梦》如同多棱镜,为官者能够看到为官之道,风雅之士看中的是其中的诗词歌赋与琴棋书画,管理学者可以从中感受到管理的文化,
用不同的眼光切入,经典作品就可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
相比一般时效性的作品,经典的魅力在于超越时空的阻隔,永远可以与当下对话。司马迁的《史记》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个人喜好,他所描述的项羽具有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永恒特质,项羽和现实不妥协的态度跃然纸上。这种对自我价值的探索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研究价值。
母亲节征文选登二 篇12
I never used to enjoy English. From my point of view, learning English is was the most boring thing in the world. If possible, I would try my best to avoid reading English. I only looked at the pictures in English books, not the essays in them. Every time my parents told me "You should practise speaking English out loud", I always pretended that I didn't hear what they said.
With time goes As time went by, I fell behind other students. Even the basic grammar and words are were a big problem for me. Under the pressure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 was gradual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English. But I still told myself that I could get good grades and enter the university I dreamed∧of, even though my English was very bad.
However, one thing changed my mind.
Once, when I was taking a walk alone in the street, I saw a girl, who looked like an academic, working as a tour guide for foreigners. When she was introducing our hometown to a foreigner with in fluent English, a sense of confidence appeared on her face. When I compared myself to her, I felt embarrassed. I stood there silently, hearing their conversation and recalling my previous attitude towards English.
After getting home, I couldn't stop thinking. The girl's confident smile appeared in my mind. A sense of loss and sadness attacked my heart, which made me nearly couldn't breathe. I burst into crying tears, regarding myself as because I felt like a loser—the most stupid person in the world. Hearing me cry, my mother came and said something which had deep effect on me. She said, "No one can beat you except yourself. So the only thing you should do is try your best to beat the devil in your heart. Don't care what the ending will be.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 you will succeed in one day. I do believe you can do it."
Now, I am different from what I used to be. Reading English in the morning is my basic task for me every day. And I have gradually realized that these "dull" words are interesting in fact. Although access to the final victory is difficult for me, I will never give up, because I will remember one sentence forever: The only one who can defeat you is yourself.
作者在這句话中用了used to do sth.这个句型,表示“过去常常做某事,过去习惯于做某事”。该句型有三种否定形式。在书面语中,used to do sth.的否定形式一般为never used to do sth.或者used not to do sth.,而在口语中,最常用的是didn't used to do sth.。这句话还可以换成肯定句,表述成:I used to hate English.
nlc202309081513
作者在这里摆脱了千篇一律的I think,而用了from my point of view来表达“我认为”。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I hold the idea that ...、I cling to the idea that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等短语来表示“我认为”。在建议类作文中阐述观点时经常会用到以上表达。
该句用了虚拟语气,if possible是省略句,可以还原为if it were possible。Try one's best to do sth.是初中基本短语,表示“尽力做某事”。此处我们可以进行升级,使用make every effort to do sth.、spare no effort to do sth.来替代。
本句中,look at有两个宾语,即pictures和essays。很明显,这里look at与essays搭配不太合适,可以换成read。此外,英语中表达“做……而不做……”时,可以使用instead of或rather than。因此这句话可以改为:I only looked at the pictures in English books, instead of/rather than reading the essays in them.
本句使用了伴随状语结构,值得肯定,但这里hear的使用有点问题。Hear表示“(无意中)听到”,假如作者想表达“无意中听到”的意思,那么这句话的逻辑就有问题了,可以改成:Hearing their conversation, I stood there silently, recalling my previous attitude towards English. 假如作者想要表达“认真听”的含义,那么应该使用listen to,将原句改为:I stood there silently, listening to their conversation and recalling my previous attitude towards English.
本句中既有伴随状语hearing sth.,又有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句子十分流畅,反映出了作者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需要注意的是,“对……有影响”正确的说法是have an effect on sth.。尽管原句漏掉了冠词,但该短语的使用仍旧凸显了作者丰富的词汇量和灵活驾驭语言的能力。
本句中的my basic task和for me都包含了“我”的意思,略有重复。同时此处basic的使用受到了汉语思维的影响,建议改为essential。Basic强调组成某事物最基础的、最根本的,而essential侧重于对某人、某事或某种活动等最重要的、最必不可少的。可以将此处的my basic task改为an essential task。
总评
从内容上来说,作者在这篇作文中阐述了自己因为一次经历而改变了对英语的态度,最后妈妈的一段话重新燃起了作者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作者对于英语的热爱。英语对作者来说不仅仅是一门有趣的语言,还让作者重新找回了丢失的信心。“唯一能打败你的人只有你自己”,这是作者最深的感悟,也是英語带给作者的人生哲理。
从行文结构上来看,作文中故事的叙述十分流畅,前后连接紧密,丝丝入扣,而且还使用了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读来丝毫没有突兀之感。另外,作文的一开头就通过“过去不喜欢英语”这句话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兴趣,然后又通过对故事的叙述进行了“剧情”的大反转,最后用一句话进行了升华,从而极大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从语言上可以看出,作者对英语语法和词汇掌握得不错。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分词结构、插入语结构等等穿插于文章之中。尽管有些表达还能看出汉语的影响,有点瑕疵,也存在些许语法上的问题,但总体来看作者的表现已经十分优秀了。
总的来说,这篇作文有故事,有感悟,有转折,有升华,是一篇立意明确、主旨积极向上、语言流畅丰富的好文。
成长中的感动征文「选登」 篇13
成长就像一条河流,有时流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就会顺流千里;有时流到弯曲狭窄的境界,就会曲折万千......在成长中,有欢乐,有烦恼,有挫折......当你用心去感受时,会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温馨的世界中,那一抹感动常常伴随在你身边:感动于那一句话,感动于那一个微笑,感动于那一滴眼泪......
记得最清楚的是我3岁的一个寒冷的夜晚。外面寒气袭人,北风呼萧,不知什么时候又飘起了雪花。可就在这时,我又发烧咳嗽了,妈妈急忙跑过来,问我:“怎么啦?”我张了张嘴,难受得怎么也说不出来,妈妈地摸了摸我的额头,不禁失声叫了起来“哎呀,怎么这么烫?”说着,妈妈急忙找来大衣将我裹得严严实实,她只披了件单衣,背着我就向外走。外面狂风怒吼,您全然不顾,汗水夹着雨水顺着脸颊哗哗地往下流,我趴在您宽大的肩上,感到一股温馨的爱流满全身。看着妈妈焦急的眼神,听着妈妈急促地喘气声,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想着想着,我迷迷糊糊又睡着了……
在我的成长河流中,永远是温暖的,不关是宽阔的地方还是在狭窄的地方,始终如一。
【母亲节征文选登二】推荐阅读:
感恩母亲——母亲节征文08-29
“母亲节”主题征文:写给母亲的一封信09-25
母亲节征文活动策划11-08
母亲节征文12篇word01-13
五月母亲节有奖征文:我的妈妈12-16
国庆征文:祖国 母亲09-01
感恩母亲活动征文11-29
母亲的冒险征文01-07
母亲树环保征文01-13
2023第二届母亲节有奖征文活动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