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征文:妈妈,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2024-11-07

母亲节征文:妈妈,我拿什么奉献给你(通用11篇)

母亲节征文:妈妈,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篇1

是陪伴吗?妈妈需要的是陪伴吗?哦,是的。我们大了,渐渐地不想再黏在妈妈身边,吵着闹着听故事了,不再天天和妈妈坐在一起了,陪伴的时间也渐渐的少了。妈妈在疲惫的时候,最想听到的是问候啊!最想得到的是陪伴啊!话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我们做儿女的,就是应该给予妈妈温暖啊!现在还谈不上什么养育之恩,能做到的,也只有这么多了……

母爱之伟大,是不能描述出来的,那博爱之胸怀,平凡之感动,是需要深切体会的。我们现在所能够做到的,也只能是好好学习知识,平凡之中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社会,感恩亲人,我想,这就足够了。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母亲节征文:妈妈,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篇2

前些天接受某报记者专访时, 她问到“如果将来只有一种媒体存在, 那将是什么媒体”?我毫不迟疑地说:“融媒体!”女记者认为我的话很雷人, 说是怕通过不了领导的审查, 尽管她个人已在一个多小时的对话中越来越支持这一判断。

融媒体时代即将来临, 不管我们在感情上多么不愿承认我们效忠几十年的媒体将被“兼容”到功能更加强大的新媒体体系中, 事实依旧会发生。

融媒体时代,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惟有创新, 与不断创新!

融媒体时代的创新, 首先是理念上的创新, 比如对于“媒介”的理解, 随着新生事物的加入, 其外延将更加广泛。星巴克、7—11快捷店算不算媒介?在融媒体时代, 媒介的定义外延更为宽泛, “媒介就是渠道”, 所有能将传受双方互联互通, 并承载信息、意义与文化的介质都可以看作是媒介。星巴克之类必将会成长为新兴媒介, 而目前他们也是我们这些传统媒介可以利用的, 非常好的“辅媒”!

理念的创新, 除了扩展对媒介既有的狭义理解之外, 还意味着对传统媒介产业链的新认识, 媒介的产业链不再仅局限于新闻生产、交换、消费等环节中, 产业链的线条也会因新媒体的加入而有新的变化。

除了理念上的创新之外, 还有一系列的模式创新。融媒体带来的最重要的一个后果即“媒介之间的边界由清晰变得模糊”, 因此, “打通”是融媒体时代模式创新的关键。

数据库模式, 是基于“打通”理念下“共融”模式的第一类。一些网站将珍贵声像、图片、文字资料进行数据库处理, 建立特色“媒资库”, 重新整合利用, 从而实现通过媒资库向用户收取费用的获利方式。数据库模式的另一种方式是建立用户智能数据库, 进行“数据库营销”。

新闻专线服务模式是融媒体时代模式创新的另一类, 最早源自美国。1954年, PRnewswire率先通过传真机为客户代发新闻稿, 由此揭开了新闻专线服务的序幕。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 如今, 这种模式已被广泛接受, 全球500强公司90%选择了此项服务。网站可以开展这一服务, 将最新的事件, 新产品上市, 企业领导访谈, 行业分析, 市场分析, 以及重大活动发布, 企业危机公关等信息资讯, 第一时间传递到数千家媒体, 并发动多家知名媒体进行深度报道, 通过影响媒体舆论, 快速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

3G开辟了移动互联时代, 移动互联的“内容+服务”模式是融媒体时代的另一种模式创新。对于在第一个10年错过主流阵营的政府新闻网站而言, 这无疑是最好的一个机会。政府新闻网站在移动互联时代的获利模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成为移动互联的“内容提供商”, 通过内容贩卖而获利, 如手机小说、手机视频、无线音乐下载等;另一种是成为移动互联的“服务提供商”, 通过研发相应的服务, 如移动定位、手机查询、移动社区等收取增值费用。

在移动互联的各类信息类业务中, 除了传统的网页浏览之外, 以Push形式推送移动广告、新闻的业务发展非常迅速;而3G时代提供了整首音乐下载的便利, 使得音乐下载将延续2G时代的威力, 为其内容提供商带来丰厚回报;此外, 移动互联的其他服务如“移动即时通信 (IM) ”和“移动电子邮件”因其清晰的收费模式, 网站也能从这两种业务模式中收获应有之利。此外, 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也非常有发展前景。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篇3

但,令人沮丧且惊诧的是,我旋即发现自己读它不懂。隔几天再看,仍然读它不懂。看来看去,书页变旧了,放上书架时显得颇有几分学问气。现在它还在那里,四元四角五分的一本书,很体面地发了黄的旧书。不懂。

光阴转眼催人老,书却不肯老,今年又在三联书店出了新版,雪白挺括,这一回是四十六元的书了。我赞成保护作者权益和知识产权,但我有一点为现在的穷学生发愁。

更让我发愁的是,现在的穷学生买了这么贵的书回去,只怕,多半和我当年一样,也是看它不懂。

作者在前言里开宗明义地说:“我尽可能使本书可以多种方式阅读:既可以按序连续披阅,亦可随意选读一个章节。本书的组织顺序着眼于一般读者或大学本科生,但我希望,偶一涉猎也能吸引研究生的兴趣,并对某些愿意深入探讨某一专题的专家也有所帮助。”

由于目前城市人民对建筑环境的兴趣日渐高涨,这样的前言难免会引诱许多人动心,试图顺手翻阅一睹为快。然而,根据我读此书经受十余年打击的经验,作者或是在顺嘴儿胡说八道,或是高估了读者的理解能力;再不然,就是他的那些英国同胞读者们在建筑和艺术和历史和文化方面的修为比咱们深了一个世纪有余。

这本书压根儿就不是为普通读者写的,虽说它实际上真是一本好书啊。

为辩明我不是在妄自菲薄,且先翻到本书的第二篇第一章:《来自乌有乡的新闻:英国一八三六——一九二四年》。乍一看到这题目,何为“乌有乡”立即有点儿让人犯晕。好在,几页后的行文里便有了解释——这里引用了威廉·莫里斯写于一八九一年的代表作、著名的乌托邦传奇的书名儿。如此一个下马威,其实不过略考较一下读者的耐心罢了。真正棘手处还在后面。

看见了这一章的题目以及题目下的“胸饰”处对莫里斯文章的引述,我们很容易猜测,这一章该是集中解说莫里斯其人及其建筑主张的。作为鼎鼎大名的艺术理论家,莫里斯的著述和设计深深影响了主要发生在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而工艺美术运动又被无数历史学家公认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先驱之一。因此,把莫里斯放在了这部现代建筑“批判的历史”的开篇,可称恰如其分。

然则在作者的操纵之下,本章并不是由着莫里斯一个人在独唱咏叹调,却引出了数不清的满台人,纷乱错落地上演着多主题多声部的重叠又重叠的重唱。单是在本章第五页这一页里,我们读到的名字除了莫里斯之外还有:一、拉斯金;二、乔治·吉尔伯特·斯各特爵士;三、卡尔·马克思;四、艾里娜·马克思;五、艾德华·艾夫林;六、恩格斯;七、傅立叶;八、沃尔特·克雷恩;九、麦克默多;十、肖;十一、莱瑟比;十二、E.S.普莱尔;十三、恩斯特·牛顿;十四、阿什比;十五、沃伊奇;十六、费边。这十六个人当中,有生年彼此交错的思想家、革命家、理论家,也有真正动手设计的、出名或者未必出名的建筑师,不论规格大小,一揽子的都被弗兰姆普敦用来解说莫里斯:莫里斯继承了谁、启发了谁、和谁意见相左、和谁有所呼应,还有别的哪个人怎么看待莫里斯。弗兰姆普敦甚至都舍不得多花一点儿篇幅来转述上引十六君的相关见解究竟是什么,只是点到了名为止。如果你不知道这些人本是何方神圣,又各有什么主张与建树,这整个错综交织的参照系的意义当然也就化为乌有,于是从中衍生出来做全景式描绘的正文便随之完全不知所云了。

循着这一叙述习惯,作者随时都会顺手拈来一本书,比如拉斯金写的《威尼斯之石》、霍华德写的《明天:一条通向改革的和平之路》之类,用以取代一长串铺垫细述的文字,诱着你的思路跟随他一起跳来跳去,纵横捭阖地比拟与重构前人的思维发展轨迹。读者要想跟得上他,就得先对那些书目有个大致的了解。可惜,现如今即便是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读到过这些典籍的人也在极少数,因此我们很难亦步亦趋地跟着他想,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他运起轻功绝尘远去。再随便翻开一页,我们看到他会这样来讲述一位建筑师沃伊奇(拉斯金的门徒麦克默多的门徒)的影响:“沃伊奇这些作品和他本人的经历一样影响深远。建筑师C.R.麦金托什、C.H.汤森,维也纳建筑师J.M.奥尔布列希和约瑟夫·霍夫曼都曾受到他作品的影响。”如果不熟悉现代主义前期那一段建筑历史,无论谁看见这一长串名字都只会感到困惑而且厌倦,不明白就算他影响了这么些人,又有什么了不起的。但只要了解到,这些人当中包括了格拉斯哥学派和维也纳分离派的主将,他们各自孤独探索而又相互启发的实验,参与构成了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交替之际最勇敢的建筑探索,筚路蓝缕地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的现代主义建筑开辟了道路,那么,何必来勾勒其先一直上溯到拉斯金的这一系列学术渊源,个中的缘由也就不言而喻。但同样可惜的是,今天学建筑的人,熟悉解构主义者哈迪德的人多,熟悉麦金托什和奥尔布列希等人的就很少了。

我想,要理解弗兰姆普敦捏合出来的这种叙事,需要深厚的学养以为后盾,这一苛刻条件正是当年我看不懂此书的首要症结。刚刚死啃课本考完十二年的试还没过多久,满脑子净是元素周期表这些跟建筑不相干的事儿,谁能知道那么些于高考无用的外国人!这书里随手拈来的故典太多,七拼八凑,斑斓锦绣,直是乱花定欲迷人眼,没有足够的修为便只能倒也倒也。真想凭谁对外行而又外国的普通读者伸出手来拉一把的话,惟有指望译者做出比正文更长得多的注解,把所需配备的历史文化知识解说详尽。然而,这种译注更像是个专业研究者的读书笔记,已经远远超出了纯粹翻译所应负责的领域,对于译者的学术修养和时间投注也是个无限的挑战。我只在周作人当年翻译日文书的版本里见识过这样的译注,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盛景,其难再,可叹而不必解说。

更可恶的是,弗兰姆普敦在全本书里谈论不休的,毕竟是个关乎建筑的话题,但他字里行间处处涉及的无数建筑方案,却是极端悭吝地舍不得给配上插图,更让局外人难以揣摩他所说到的那些形象该当如何——尽管在他看来,这些似乎本应是尽人皆知的。如上所述,他提到过,麦金托什诸人的建筑作品受到了沃伊奇的影响。但无论是稍远的沃伊奇还是麦金托什诸人的建筑,在相关文字旁边都没有配上相应的照片或者绘图;直到隔了四章专论麦金托什的时候,一整章里的插图亦不过小小三帧。此般图片等级,真是愧对了这一回新版本所用的重磅好纸张!就算有哪个优秀学生要认真读书去查对,从我们最习见的西方建筑史的教科书里,也很难查得到足够多的图片,至多其中某人的单独哪一个建筑有张鬼影模糊的黑白小照罢了。在初学者来说,这书读完了可不就如同盲人摸象,只能是晕头涨脑的!与此书相互折磨了若干年后,我才开始摸到一点读它的关窍,大致有点儿模模糊糊的把握,who is who,what is what,约莫该向哪里去找到相关的建筑资料,而且这还先得取决于一个可以借重的图片资料库——咱们的公共图书馆是指望不上的。时至今日,我真正诚心诚意来读它的时候,正经还得在手边预备上几本以编年方式组织的原版大部头建筑史,分分秒秒拿来做“辞海”用,搬动书本的频率和分量都堪比在工地上搬砖。这显然不是随意读书的悠然情调了,怎能不让人跟它起急呢?!

说到这里,准会有人要跳起来质问:晦涩到这么刁钻的程度,你凭什么赞它是好书?

咱们再回过头去,查查它的目录。

全书正文共分为三篇。

第一篇题为《文化的发展与先导的技术 一七五○——一九三九年》。开篇先来通盘分析了现代主义建筑产生过程中的文化、技术条件和社会环境,为后面的论述铺陈出一个泛泛的轮廓底子来。这一部分共有三十三页,在全书总篇幅中占了不到一成。

第三篇题为《批评性的评价以及向现在的延伸 一九二五——一九九一年》。其实际内容是在讲述国际风格成型以后的自我变异与更新发展,重点放在现代主义建筑被“后”的过程以及迄今为止的发展状况。这一部分共有一百一十四页,其中还包括三十五页内容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新扩充出来的。第三篇占了全书总篇幅的三成。

如此一来,这本书就明显暴露出了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形结构特征,完全失去了均衡的美感。作者不惜此举,让第二篇的分量在全书总篇幅中超出了六成,当是出于必需,非此不能言尽。第二篇一共被分成二十七章,篇名与书名部分重合,叫做:《一部批评的历史一八三六——一九六七年》。根据分量及题目这两项参数来看,它显然是作者写作时最用心的重点所在,是正经正文。

第二篇中,几乎每一章都使用了同一模式的标题:“某人与某一种学派(或倾向)+某段时期”。在这篇的二十七章里,有四章的时段延伸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涉及到的主题人物分别是:柯布西埃、密斯、莱特、富勒+约翰逊+康。其次有一章写到了一九五七年,主题人物是芬兰人阿尔托。随后就直接缩回到了一九四六年,还是在讲柯布西埃。其他二十一章的年代下限,都环绕着二十至三十年代这个中心,也就是说,第二篇的绝大多数内容,写的都是在以包豪斯为象征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定型之前的那些日子。

讲起这些年代比较久远的故事,除了莫里斯之外,写到沙利文、莱特、柯布西埃和密斯、包豪斯这等,是人人预料之中的内容,而未来派、格拉斯哥、分离派、风格派,也是一本现代建筑史绝不能忽略的话题。相近的内容范围,却又没有过硬的配图,弗兰姆普敦的专擅在哪里?

试举一个小小例子。通常,在讨论上一世纪转换时期的建筑趋势的时候,不可或缺地要讲到新艺术运动,其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吉马尔、比利时的奥尔塔、荷兰的伯尔拉赫,还有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高迪。通常,我们会看到这样的说法:新艺术运动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一场松散的装饰艺术运动,波及了整个欧洲和美国。它受到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以及日本浮世绘的影响,相关领域除了建筑设计以外,还包括家具设计、平面设计、雕塑、绘画、插图装帧和服装,并涉及到了文学、音乐以及戏剧舞蹈等诸多方面。由于反感工业生产对艺术造成的冲击,艺术家们转而推崇手工制作产品的独特个性和细腻精致,崇尚自然清新的艺术风格,大量运用自然纹样所特有的蜿蜒的纤柔曲线。新艺术运动的建筑师们善于朴素地利用钢铁、玻璃、混凝土这些新材料,做出许多曲线,或繁或简,用冷硬的材料表现出建筑柔和的一面,展现了结构的韵律感。

根据这样的描述,人们会想当然地以为,新艺术风格是以自由的感性对抗冰冷的技术理性的一种风格。在上面提及的几位建筑师当中,我们最熟悉的应当是高迪,他那些遍布巴塞罗那的建筑作品也恰好印证了所谓非理性、超自然风格的印象。但是在论及新艺术诸人的一章,弗兰姆普敦用的标题是:“结构理性主义与维奥莱-勒-杜克的影响”,这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怎么又和“理性主义”有了瓜葛呢?根据作者的看法,以新型的建筑材料对结构与构造方法进行忠实的表述,加上在塑造空间效果方面开始进行的尝试;对地域性的“本土”的民族主义特点的追求,同简洁化、标准化生产及建造的社会要求融合在一起:这些出于理性原则的考虑,是与原始力量、表现主义相制衡的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建筑探索。在上述几位建筑师的作品中,这些因素分别起着比例不同的作用,流露出了侧重不同的迹象。而这探索,又是建立在维奥莱-勒-杜克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的。如果无视这些,而过分强调其非理性的侧面,则新艺术运动与后来的现代主义建筑应该算是南辕北辙的走向,其间思想的衔接与艺术手法的传承就是不可思议的了。事实上,也确有一些人是把新艺术时期的建筑看做是现代主义建筑之前的一段“反动”,因此避过不提,直到最近才把它当成诡异华贵的怀旧对象,重作谈资。

又如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苏联的构成派,在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早期,它是最重要的前卫流派之一。这群年轻的梦想家极力突破地心引力的禁锢,创造出了超乎想像的结构语言。他们狂热开掘着结构本身所具备的艺术表现力,远远超越了自己身处的时代。构成派在当时除了推出大量的设计方案以外,还通过与包豪斯师生们的交流而直接影响到了后者的发展,推动了现代主义者在结构表现性方面的探索,对现代主义建筑的最终完形有着不可轻忽的贡献。继而,一直晚及九十年代解构主义兴盛的时期,依然有许多建筑师都以构成派的设计思想作为无上的灵感源泉。这么一种具有无限生机的建筑理想,为什么却会夭折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历来习见的结论,都是归罪于斯大林保守集权的文化政策,归罪于他对这种带有民主气质的艺术倾向的本能反感。但是在本书中,弗兰姆普敦却揭示了另一个并不稍弱的现实原因:“随着列宁的逝世,革命英雄主义时期结束了……从建筑角度看,最长期存在的显然是住房问题。……面临弥补这一匮乏的任务,年轻一代建筑师中的部分成员感到自己不能再沉陷于当时……那种对形式主义的关注了。”随即,苏联建筑界开始进行了一系列聚焦于住宅设计的竞赛与研究。在这样的气氛里,先锋派建筑师不仅没有能力满足斯大林对新国家政体的象征形象的要求,也同样没有能力满足社会对实际建筑类型的现实要求,因此才不得不退出了苏联建筑的舞台。后来的一些年里,苏联在大规模建造社会住宅时,以另一模式遵奉着现代主义建筑的某些原则——我们国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盖的许多“苏式住宅”,就是眼前一个确切的明证。无视社会现实条件的一面,只片面责怪斯大林扼杀新生的、开放的艺术实验,对他个人有失公允倒在其次,关键是把一个复杂的建筑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问题扁平化了。由于弗兰姆普敦本人的意识形态立场偏左,他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尤其与西方学界的习惯意见有所差异,也为我们读者提出了另外一个可资参照的思考角度。

记得在钱穆先生的书里曾看到过前人对史学家的不同分级。史学家需要具备三类素质:才,学,识。才是天生的,再加以学,在学问中始长出见识来。弗兰姆普敦这位前辈耆宿在建筑史方面浸淫多年,有没有才,我辈不必去衡量。以前文所述,足见他掉书袋的功夫之深,其学当然也就很够了。那么,算不算得一位上等学者,他在历史方面的识,即见解,就是最根本的,而独辟蹊径的见解在学术研究中,历来也正是人人必欲得之而又极难获得的。正是在这个方面,本书有着优秀的表现,是它不同流俗的最好一面。

书虽是好书,但却这么难读,需要人奉献偌许精力给它,在我们一个西方世界的“外人”而言,又有什么必要呢?

最关键的要义,仍在于它的着眼点放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前传”。

如前所述,在菜鸟阶段,和我一样的许多建筑学生在读书时,持着一种查阅时尚发布图集的心态。这也不单是中国学生的毛病,在整个后现代时期的建筑文论里,同样的把建筑风格如时装流行趋势对待的态度弥漫成风。正是因此,用贴标签来处理建筑思潮的思维方式才一度大行其道,而所谓后发国家的建筑师们也才会追着最新的流行趋势上气不接下气。如果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时,相形于身边颓败晦黯的城市景象,面对着如潮涌来的西方建筑的新局面,我们不得不瞠目结舌五体投地继而发愤研习生吞活剥的话,那么,在本土建筑界已然彻底接受西化走向并走过了漫漫二十年的引进之路以后,却有不少人会忽然意识到,我们不过是在邯郸学步呢。

对于我们正在效仿着的西方现代建筑及当代建筑,其根本发生原理和内在逻辑,我们的研究和认识都还远远不够。与此同时,我们惊喜地发现,在现代主义建筑的原发地,竟还有人也在同样研究着它的发生史,探询着那些被国际风格掩盖和湮没了的早期实验,猜想着曾经还有过哪些不同的可能性。都说现代主义建筑毛病大大的,可是针对现代的城市生活,除了它以外,还能采用什么充当替代疗法呢?所谓的地域主义一天比一天更像是抗衡天下归一的僵化理路的支点,那么,什么样的地域主义在当代的社会环境里才是可能的?科学研究有一项重要内容是无数次的“试错”,其意义丝毫不亚于那惟一的一次“试对”,甚至更重要,它是后者的必由之路。本书最重要的篇章,是在讲述着建筑史上对我们直接影响至为深远的那一段漫长的、全方位多思路的“试错”的历程。与其说它向我们提供了一份确凿踏实的阅读享受、一种自圆其说的历史解读,倒不如说,它做成了更多的留白,挑战着读者的思绪。

由于包豪斯学派在“二战”之后与美国的工业化生产体制的成功结合,导致了国际风格一统天下的格局;与美国在全世界的文化霸权联手,更让世人以为这就是现代主义建筑惟一正确的面目。不可否认,这一种现代主义建筑在满足民主社会对大规模建设的需求方面,的确是居功至伟;但它的缺陷,也在征服天下的过程当中暴露无遗。其中一个痼疾,就是它对各个地区的文化差异视若无睹,把全球城市都装进一元模式的壳子里,严重地败坏了这个世界在文化生态上的多样性。就此进行反思和考问时,在国际风格之前进行的那些湮没了的实验,为人们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参照系。其中,有不少建筑构想之所以在当时没有能够得以广泛实现,并不一定是因为它“错”,而是因为它“对”得太早、超越时代太远。因此,并非巧合的,在当今的建筑领域,有许多以往的旧学说开始重新引起了注意,甚至有前度刘郎今又来的架势,这不仅对后发国家才有意义。

针对如此重大的学术探讨,一本书的细读和难读又何足道也。这个课题不是单独哪一个人坐对书山就可以悟道的事儿,需要许多相关领域的无数学人为它奉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弗兰姆普敦的书,只是在这个研究领域中的一本著作而已,它不适合被当做休闲读物,也不适合登陆畅销书排行榜。它本应像作者的学问一样,安然处于寂寞的境地,只要确实仍有同人在沉潜地做着研究、奉献着心力就好。

本书的译名,其实是有点儿值得商榷的。critical一词现身而为history的前缀,顺理成章就会变成“批判的”历史。但我并没有品出作者的批判味道有多么强烈。它更像是一本“评传”,夹叙夹议,娓娓道来。在词典里,critical也确有“评论的”一种译意。此外,在许多英语作者的笔下,这个词有时候还意味着面临巨变时给人启发、刺激奇思异想,这和作者的主旨该当更合。不过话说回来,通观全书行文,这一版翻译之信达雅已经很是难能可贵了。

大概是弗兰姆普敦多年授徒的习惯使然,他的文章读起来仿佛是罗列着一章章不同主题的教学讲义;甚至他那枝蔓无限的借重于互文性的表述方法,也隐约透漏出留给学生们的家庭作业:课下需要恶补的如山堆积的参考读物(书末真的有文献索引,但中文读者几乎不可能读到其中百分之一)。这样的书,恐怕是现在的学人们写不出来的,比较一下查尔斯·詹克斯的文章就知道了,那还算是个才子快手呢。

这么沉甸甸的写法,难怪弗兰姆普敦的书虽算得上是经常被人引述的名著,却又和者寥寥。其实呢,写书,读书,都该是只一个人面对着灯光,孤独的行径。而读书,写书,又都该是掏心掏肺,把自己全部奉献出去的体验。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作文 篇4

母亲节,不知何时从西方被泊来,成为中国的一个节日。虽然我很抵制洋节,重视传统,但对于母亲节的引入欣然地接受,并笃信这个节日将会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因为任何一个人,可以没有任何东西,包括自己的身躯,但唯一不能没有的就是生育我们的母亲。多一个母亲节,我将多一次孝敬母亲、报答母亲的机会。

想想,母亲已经离开我十七年了,虽然每年我都会在特定的日子、特殊的时候、特别的环境,或者在偶然的刺激下想起母亲、祭奠母亲,尽量用那些虚无的东西添补失去母亲的相思,弥补当初曾经为母亲许诺但却永远无法实现的承诺的遗憾。这种遗憾就象是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心头,我知道已经永远也不会有移开的机会了。这反倒让我更多地想起天国的母亲,只能在心中默默地喊一声:妈妈,祝你一切安康!

母亲出身书香世家,大小姐的她有着高小的文化,这在那个年代是相当的知识分子的。可母亲宁愿放弃优越的家庭生活,嫁给了一个教书匠,跟随父亲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开始了漂泊、艰辛的生活。缝缝补补、洗洗涮涮、养猪种菜、赶鸡打狗,身上丝毫看不出大小姐的娇气。辛苦一生的母亲没攒下什么,只攒下了她的孩子,走时没带走什么,只带走了孩子对她的承诺。

小时候,母亲没有给予我任何的承诺,那怕是说“孩儿呀,明天妈妈给你买一根冰棍吃。”,但母亲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我的身边,给我最恰当的帮助和最温暖的疼爱,只是用她的行动尽一个母亲的责任。我就是踩着母亲的汗水,蹬着母亲额头上的皱纹一直爬到母亲的头顶。母亲用她那孱弱的身躯挺起了一个家,把我们送上了她不曾承诺却努力做到的高处。

当我知道回报母亲的时候,曾经信誓旦旦地向母亲承诺:儿要让母亲享受最好的生活。母亲总是笑着对儿说:“儿呀,妈不需要你什么,只要你出息了,妈就知足了,妈这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你们都能健康地成长、快乐地生活。”可做儿子的总是一次次给母亲更多的承诺,更多的保证。

但母亲就是在不经意间离开了我,也许在她弥留之际,看了或想了已经今非惜比的儿子,才安祥地离去。在那一刻,我才猛然意识到,我犯了一个多么不可饶恕的错误,我为什么要给母亲那不能或暂时不能实现的承诺?为什么不能在母亲活着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分,象母亲对自己一样,真真切切为孩子缝一针,补一线。时至今日,才明白孝敬母亲没有时间的划分,也不是海阔天空的承诺,只要心中装着母亲,每一秒都是母亲节,每一瞬间都有尽孝时。那样,也就不会在心中留下那么沉重的遗憾。

我拿什么报答你,我的母亲 篇5

易门县浦贝中学 初二147班 杨瑾

似乎有一双手抚过我的心灵,温暖立刻弥漫了全身,那种感觉似曾相识又难以描述,记忆的叶片纷纷飘落,叠印出数不清的浅色画面。有相似的情节相似的故事,只是那背影却清晰如故,不管是在雨地里,还是在阳光下……到如今,十六个春夏秋冬如流水一般悄悄而去,我依旧在不断地汲取,我那什么报答你,母亲!

母爱是什么?是生命途中闪亮的明星,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母爱是什么?是牙牙学语是甜美的乳汁,哺育我渐渐长大; 母爱是什么?是粗心大意是严厉的责罚,督促我认识错误。似水流年,如今的你已苍颜白发。母亲,我拿什么来报答你无边的恩情?岁月如梦一般消逝,浮现在泪光中的,总是母亲那手,从我有记忆开始,母亲的一双手就是粗糙多骨的。她整日的忙碌,从厨房忙到客厅,从家里忙到家外,从不停歇。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但母亲仍在碱水中搓着抹布。有时疼得邹下眉,却从不停止工作,洗涮完毕,喂完了猪,这才用盆打来一盆滚烫的水,把双手浸润在里面,好久好久。脸上挂着满足的泪,这是她最大的享受了。

她永远把最好的享受让给我,给我安排最清净舒适的环境,自己在背地里忙个没完,从未听到她发出一声怨言。有时,她真太累了,坐在板凳上,捶几下胳膊和双腿,然后,轻叹口气对我说:“别尽在我跟前绕来绕去,快去读书吧。时间过得太快,你看母亲一下子就已

经老了,老得太快,想读点书已经来不及了。”我回到自己的书房,却照样看我的《红楼梦》。老师不催,我绝不会忙着背书。我又何曾想到母亲勉励我的一番苦心,更何曾想到留在母亲身边,给她捶捶酸痛的臂膀?

有一次,我切菜不小心割破了手,母亲连忙为我敷药包扎。想想母亲平时忙里忙外,割破了手,流再多的血,她都不会说一声。而那累累的刀痕,又有谁会注意到?那些刀痕,不仅留在她的手上,也戳在她的心上,她难言的伤痛却是我贪玩的幼童时,所不能理解的。

我渴望母爱,就像一江剪不断的春水,流动的是游子心中永远的思念;我依赖母爱,就像瓜苗的藤蔓,缠绕着竹节或篱笆;我离不开母爱,就像高飞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绳线;我拥有母爱,就像越冬的小麦,盖上了柔柔的雪被,温暖如春,幸福如蜜。

如今,再多的言语,再多的泪,都不足以弥补我对你的亏欠,都抵不上你对我的恩情的万分之一。如今的我,只有努力的学习,在不远的将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事业,方不辜负你对我的期望,方不浪费你多年来对我的养育之情。

母亲节征文:妈妈,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篇6

但是否定的答案,似乎没有影响到父母们为孩子受私立教育而做出巨大牺牲和代价的决心。父母们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直到他们18岁成年,这才算为孩子“尽到了责任”——这在英国社会俨然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做法。

我曾碰到过这样一群孩子(现在已是成年人了),他们在谈及自己就读的私立学校时,经常掩饰不住那种十分张扬的自豪感,尽管他们的成绩远非理想。我内心坚定的现实主义、坚持付出必要得到最大回报的那部分,常常会问:“既然这样,那么上私立学校为的是什么呢?”这些孩子如果最终上的不过是三流的大学,那么一开始还不如让他们上免费的公立学校呢。

然而,社会压力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很少有父母会不选择私立学校。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些人,他们放弃装修房子,推迟买新车,一再延迟退休,所求的不过是让孩子上私立学校。即使上私立学校意味着举债甚至陷入破产,很多家庭仍会毫不犹豫地做出这些牺牲,因为他们要为孩子尽“责任”。

我一个很要好的英国朋友曾对我说,他生命中最具转折意义也是最受伤的时刻,是15岁时因父亲破产而从私立学校退学。他因为.受不了那种耻辱感、挫败感而辍学,而不是退而求其次上公立学校,尽管他最终还是在一位私人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高中学业。

让我困惑不已的是,怎么会有这么多人选择所谓“社会认可的”私立教育?我觉得这种选择不但没有道理,而且会带来社会分化并需要付出高昂代价,最重要的是,它根本与教育无关、于教育无益。

这就是今年夏天我看到的英国。最后我问丈夫:“英国的公立中学就那么差吗?它们是否真的那么糟糕以至于有自尊心的父母绝不会送孩子去那里读书?”他回答道:“多数都是不好的,但只是因为这么多负责任的中产阶级父母都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毕竟只有学生喜欢和家长支持的学校才会成为好学校。”

他上过私立学校的侄子曾对我说:“如果我当初上的是公立中学,我可能会落得个贩毒的下场!”他的话让我感到震惊,他居然也有这种刻板观点,即私立学校是一个想受良好教育的人唯一能够接受的。对于他来说,不上私立学校就意味着要成为毒贩!

任何社会都有它公认的一些规范和惯例,中国也不例外。幸运的是,中国的公办教育质量是非常好的,对于多数人来说,孩子上的是公办还是私立学校不会成为身份的标志。但是城市里的中国父母们却对于应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有自己的想法,正如我上期所说的那位上海女士为她25岁的儿子所做的一切,很少会有西方的父母赞同她的做法。

人们忍不住要问,我们为孩子尽到责任了吗?我们所做的能够真正让孩子们成人吗?还是最终只是教育出了不独立、充满着不切实际的“一切应得”之感的大龄孩子?

母亲节征文我爱妈妈 篇7

“不用谢”我高兴地说,“中午我还要给你开个节日会,在会上我要给你一个惊喜,那时你一定会尖叫。”

“不用了,我的好女儿,我只要你快乐。”妈妈说。

我被这句话深深的感动了。我还是坚决要为妈妈开个圆满成功、快乐的母亲节,要让妈妈知道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中午即将来临,我兴奋不已,吃完饭后,我先倒了点酸奶,和妈妈干杯了一下并说:“祝妈妈母亲节快乐”在表演节目后,我亲了一口妈妈那海绵般的胖乎乎的小脸,妈妈说:“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我感受到了快乐,这是我一生最美好的亲吻。”表演完后,我正式地说:“母亲节会圆满成功,请你闭眼,我数1、2、3你再挣眼。”

我流利地拿起两个碗,把豆浆往碗里倒,再加了点白糖,多的给妈妈,少的给我。我说:“1、2、3睁眼” “啊”一声尖叫,妈妈惊奇地发现我把豆浆都倒好了!妈妈说她喝着这股浓浓飘香的豆浆心里可开心了!

母亲节征文:世上只有妈妈好 篇8

我的妈妈是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她对我的要求十分严格,希望我成为一个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孩子。假如我有什么事情做得让她不满意,她就会瞪着眼睛盯着我看,一米七八的身高再加上那双会喷火的眼睛,瞪的我像木头人一样动也不敢动,生怕她来惩罚我的小屁股。

这次期中考试结束了,我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拿着试卷愧疚的回到家,妈妈用严厉的目光看着我,顿时,我有些不知所措,惶恐的.望着妈妈,想象着妈妈打我的各种场景…….让我诧异的是妈妈并没有动手,而是语重心长的说“子涵,你马上要升入四年级了,一定要改掉你这个粗心的毛病,端正你的学习态度,这一次的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只要你以后能努力改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妈妈相信你期末能考出好成绩的。”听完妈妈的话,我的眼里闪动着泪花,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不能让妈妈失望!于是我制定了下半学期的学习计划,把它贴在我的书桌旁,每天都要当我的“学习小闹钟”,提醒我仔细读题,认真做作业,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我从今天就开始实行计划了。

妈妈除了对我要求严格之外,一切与我学习有关的东西,她都会尽量满足我。前几天,同学卢笛的妈妈给我的妈妈介绍一本《课本大讲解》,说这本书特别好,可以帮助我每天的学习,妈妈赶紧去建民书店,可是书已经卖完了,我有点焦急,妈妈看出我的心思,对我说:“别担心,我会想办法的。”我看妈妈上了一天的班很辛苦,晚饭都没吃,她到新华书店,翰林书店…….跑了好多家书店都还是没有,天快黑了,妈妈说:“子涵,你别担心,妈妈这个周末到银川去买,实在买不上,咱们去打印店把那本书复印下来,好好利用它,别辜负妈妈的期望”。我的眼里再一次闪动着泪花,小小的一本书,妈妈却不辞辛苦的跑好几家书店。

母亲节征文:妈妈,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篇9

原创: 刘威

作者单位:陆军工程大学

突然翻到小时候你和我的照片,才发现原来你真没有和我吹牛,那时候的你真的好漂亮,一下子就惊艳了时光。现在的你,脸色有一点点黄,雀斑有一点点明显,还有一点点的发胖,这些年你可能真的没有好好保养,历经了岁月的风霜,可依旧是很漂亮。但我看到这照片,心里突然涌出说不尽的酸楚。

小时候,你每次都是过年才回家看我,只是匆匆回来十几天,而后又趁我不注意偷偷溜走,因为你说你害怕分离的时刻,害怕自己克服不了对我的不舍。后来你给我讲小时候的故事,说有一次,我发现了你偷偷坐上车准备离开,就一直在车屁股后面追啊追,后来你让司机停了车,抱着我问我为什么一直追着车,我告诉你,我只想多送你一会儿,你说,那时候你的眼泪唰的一下就落下来了,怎么也止不住。你和

爸爸刚结婚的时候很穷,你也和我说过那时候总因为穷被人看不起,你和爸爸在家里干过工地,养过青蛙,把别人说过的一切能致富的道路都走了个遍,家境却毫无起色。后来你们终于下定决心出去打工,去繁华的大上海去闯一闯,却只能把三岁的我送到姥姥家里去。你和小小的我说,怕我忘了你们长什么样子,所以带我去拍了一组照片,让我一直带在身边。

你们刚去上海,人生地不熟,能依靠的仅仅只有几个老乡,四处奔波闯荡,却始终没有忘记省吃俭用给我寄回来吃的玩的,你说,想让我过的比别的小朋友好一点。

长大后我体验了一次春运,终于明白,原来你们每次回来,都要拎着大包小包带给我和姥姥的`东西挤过那样的人山人海,都要在买不到座位的时候在火车上站十几个钟头,都要在最疲惫的时候装出什么是都没有的样子开心的抱着我问这问那。

你们在上海一呆就是十多年,后来慢慢的从你们回来看我到我自己坐车去上海找你们,你告诉我,我从小就听话懂事,你说,我才八九岁的样子,就一个人坐车一千多公里去上海了,你说,我从小就不会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你说,我很给你们争气,在学校里经常拿奖状回去,你说,感觉很对不起我,这么多年没有好好陪过我。你说着说着就哭了,和一个受了委屈的小女孩一样,我抱住你,告诉你其实这么多年我没有感到委屈,我知道你们是想给我更好的未来,想让我不要过和你们过去一样的生活。

你总是很坚强,即使是在最无助的时候。初二那年,你回老家来带我上学,爸爸自己在上海奔波,却在有一天出了车祸。你和我说要去上海办事,瞒着我独自去到上海,照顾爸爸好几个月,独自一个人撑起了家里的生意,干着一个成年男人的活,却一句苦也不曾和我说。你后来告诉我,你当时觉得天都塌下来了,但你没有哭也没有和别人说,你自己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量,因为你觉得,你一倒,整个家就完了。现在长大的我想和你说:“妈,别怕,天塌下来有我”。

有过青春期,有过叛逆,但在选志愿上我没和你们有太多分歧,最终听了你们的建议选择了军校。新训的46天,有过很多次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但给你打电话的时候,总喜欢报喜不报忧,因为我知道,你对我的心疼。我总会和你说,今天我又被班长表扬了,今天有学到了怎么拆枪装枪,今天又有很多好玩的事,但好多都没有和你讲,我也有肠胃炎吐的死去活来的时候,也有被班长操练的时候,我知道你爱我,舍不得我受苦,但男子汉怎么可能不流血流泪呢?你夸我长大了,其实只是我更懂你了。

忘记了有多少次和你说:“妈,我要集合了,等会儿再给你打电话哈”,后来就没有给你回电话,忘记了在电话那头等着我的你,也忘记了你在电话那头焦急的心。每次和你视频,你总会说我瘦了,也总是会担心我在这里吃苦,我也很多次告诉过你,儿子不累,一点也不辛苦,你要保重身体。可你总是不听我的话,去干很重很累的活,小时候你总说,要挣钱给我娶媳妇,长大了你又说,要挣钱给我更好的未来。你不知道,儿子看到你眼角的皱纹,心里有多酸楚。今天是母亲节,是属于你的节日,不知道你现在收没收到我给你买的礼物,儿子想和你说一句:“你不要那么辛苦,儿子长大了”。

去年的时候,我把在学校获优秀学员的好消息告诉了你,你在电话那头开心的合不拢嘴,你逢人便说起我,我知道,我是你最大的骄傲。

“父母在,不远游”。以前不懂这句话,后来突然就懂了。有一次打电话给你,我哭着告诉你,我以后可能没有太多时间陪你了,我现在一年只能回一两次家,回去也只能陪你短短的一段时间,我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和你寸步不离。你却安慰我说,我现在干的是最光荣的事情,以后你们就在我驻地旁边买一套小房子,赶也赶不走。你把我逗笑了,是在你的鼓励下,我才慢慢的克服所有的困难,从青涩无知变为成熟开朗。

有人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就是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我每次一想到这句话就会很心酸,你为了我,为了整个家吃了那么多苦,我当然希望能给你世上最好的,不要你那么辛苦。“下辈子,换个职业,陪最爱的人,回最温暖的家”。身边经常有朋友念叨起这句话,我也会常常想,下辈子换个职业,好好陪陪最爱我的你,给你最温暖的家。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当然,像你一样的母亲还有很多很多。但作为军人的母亲,你们承受了更多的担忧与离别之苦,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与辛酸。

母亲节送妈妈什么好 篇10

母亲节送妈妈什么好?母亲节送妈妈什么花?母亲节要送妈妈康乃馨吗?

母亲节,是妈妈的节日,是我们向妈妈表示感谢的节日。这一天,我们要把所有的家务都揽过来,妈妈负责休息就好;这一天,我们要为妈妈做一顿丰盛的饭菜,妈妈负责吃就好;这一天,我们要陪妈妈做她想做但平时没时间去做的事情,妈妈负责开心就好……这一天,我们还要送妈妈一份礼物。

母亲节送妈妈什么好?当然是送妈妈一束鲜花——康乃馨,表达我们对妈妈最真诚的感激、最美好的祝福和最深沉的爱。

康乃馨代表什么?康乃馨花语是什么?康乃馨象征什么?

康乃馨代表爱、魅力和尊敬之情,康乃馨花语是热情、魅力、使人柔弱的爱、真情、母亲我爱你、温馨的祝福、热爱着你、慈祥、不求代价的母爱、宽容、浓郁的亲情、亲情思念、清纯的爱慕之情、热心、伟大、神圣、心灵的相通、真挚、思念,康乃馨象征这母爱,是母爱之花。

母亲节送妈妈什么好?康乃馨有很多种,康乃馨花束就更多了,送什么才能让妈妈感受到我们的那份心意?送什么才能让妈妈喜欢?

鲜花/感恩

——我们最需要感恩的是谁?当然是妈妈。是妈妈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妈妈让我们认识了这个世界……母亲节送妈妈一束红色康乃馨——鲜花/感恩,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红色康乃馨16枝,黄莺5枝,适量搭配浅粉色多头康乃馨

红色康乃馨的花语是崇拜、迷恋、亲情、热烈的爱、思念、祝母亲健康长寿。“感恩”这束鲜花的主花材是红色康乃馨(也可用桃红色康乃馨代替),把对母亲的`爱和祝福表到了热烈,凝聚成儿女对母亲的感恩。

鲜花/馨情缤纷

——的母亲节是5月12日。5月是缤纷的季节,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心情缤纷。在如此美好的季节,在如此特别的日子,送一束花给妈妈,妈妈收到的不止是美丽的鲜花,还有美好的心情。

20枝粉康乃馨,搭配紫色勿忘我+石竹梅(石竹梅可用红色系小花代替)

粉色康乃馨的花语是美丽、年青、热爱、祝母亲永远年轻美丽、感动、亮丽、母爱、女性的爱、我热烈地爱着你。相对于其他颜色的康乃馨而言,粉色康乃馨显得更加柔和、温馨,让人能更贴切的感受到母爱。

鲜花/爱的祝福

——母亲节,不仅要表达对妈妈的感激,还要表达对妈妈的祝福。康乃馨代表着感激之情,百合花有祝福的含义。“鲜花/爱的祝福”正是以康乃馨和百合为主花材。

2枝多头白香水百合,19枝粉康乃馨,搭配满天星+黄莺

粉色的康乃馨搭配白色的香水百合,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祥和的美好,以美丽的姿态,以对母亲的爱,表达出对母亲的祝福。

母亲节送什么礼物给妈妈好 篇11

女人是感性的,很多时候一款手写的信笺可能比一件金项链让她铭记的更久远。如果你的时间比较充裕,而且心灵手巧,可以考虑为妈妈亲手制作一件有意义的礼物。大家可以根据母亲的喜好DIY出她喜欢的礼物,记得之前有个朋友的妈妈喜欢做腌菜,朋友就亲手用陶泥为妈妈做了个大罐子,上面DIY了母亲的名字,我觉得这个礼物就很贴心又创意。

母亲节礼物推荐荐二:保健品

送妈妈什么礼物好呢?一些健康保健仪器也是送礼的热门选择,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患者,作为儿女的更需要为他们准备必备的家庭小仪器。家庭用血压计,体重仪,电子定时药盒,电动推拿仪,颈椎按摩器等等。

母亲节礼物推荐三:鲜花

送花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给母亲送花,既能表达出对母亲的感激、思念或者祝福,又不会有面对面的拘束。给母亲送花送什么好?每个人对母亲想要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鲜花也有不同的花语。所以,我们在给母亲送花时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用心选择,才能让母亲体会到我们的心思。母亲节适合送康乃馨或者忘忧草。也可以选择玫瑰或者妈妈喜欢的鲜花哦!

母亲节礼物推荐四:饰品

作为女性,我们的妈妈一样具备爱美的天性,所以,为妈妈选择一款合适的饰品绝对是讨得她欢心是好办法。饰品的话建议大家根据经济条件来挑选,如果比较宽裕可以选择黄金类的或者玉石类,如果是学生或者经济不太富裕,可以选择珍珠的,银质,胸针,或者砗磲等带有佛教性质的饰物,妈妈一般都会非常喜欢。

母亲节礼物推荐五:服饰

小时候,妈妈即使自己穿得很朴素,也要把我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像个可爱的小公主一样。如今我们长大啦,可是也不会常常在妈妈身边,趁着母亲节,赶快给妈妈买件美美的衣服吧!让妈妈做世界上最幸福最美丽的母亲!算上邮寄的时间,现在买正好,到时候给我们最亲爱的妈妈一个大大的惊喜吧!服饰是非常实用且时尚的选择。可以选择衣服、鞋子、包包,或者胸针等都可以哦!

母亲节礼物推荐六:小家电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妈妈为你辛勤操劳的印记,那些发白的头发还有眼角的皱纹,希望大家不但要在节日的时候关心自己的母亲,更要时时孝顺。小家电就是送礼物的不错选择,不管是美观性还是实用性,都是最佳的对象,想想我们的母亲选择物品大多还是以实用为主,所以,还不如选择一款小家电,让母亲高兴的同时,还能时时的想起你的孝顺。推荐礼品:电熨斗、洗衣机、吹风机、按摩棒、足浴盆等。

上一篇:广州高考50多篇作文得零分 满分作文现身下一篇:倾听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