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拖动实训报告

2024-10-15

电力拖动实训报告(共11篇)

电力拖动实训报告 篇1

电力拖动实训报告

实训目的:通过电机与拖动的实训,能进一步掌握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识别低压电器及电工材料,安装简单的电气线路,并了解电机拖动的工作原理。

实训内容:认识各种电工工具及使用方法,依照断电延时带直流能耗制动的Y-△启动的控制电路的原理图,连接线路

实训工具:热继电器、交流接触器、时间继电器、保险丝、空气开关、按钮、波浪钳、十字螺丝刀等

实训过程:

1、了解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各电器的一些基本结构,如交流接触器有常开界面与常闭结口等,按钮有红绿黑三种颜色,每一种有分常开与常闭两种按钮

2、初步了解断电延时带直流能耗制动的Y-△启动的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3、依照电路图一条线一条线开始接,以线路构成闭合回路来接电路,防止出现错误

4遇到的状况:⑴在接线过程中忘记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接电路图,以便把主线路与控制线路区分开来,便于出现错误时检查

⑵在接线完后,开启电源开关时,电动机便开始运作。这是明显的错误,但由于线路多且导线颜色单一,检查不出问题的所在⑶在检查不出问题后,把导线拆卸下来,按电路图重新接上去,在此过程中终于发现原来把控制电路中的两条线一起接在同一个交流接触器的常开接触点

实训感想:一周忙碌的“电力拖动”实训终于完成了,此刻的我有很多的感慨想说!

首先,我怀着真诚的心要感谢一个人,我的老师——朱老师。我感谢他给我的帮助,因为是她给予的无私帮助才让我的实训得以顺利完成,我感谢她每天不厌其烦的给我们测量电路板和讲解错误!在此我也要感谢学校给我们机会实训!通过这周的实训我学会了很多知识,以前一直处于理论状态的知识得以实实在在的运用,这让我的理论知识得以真真的融会贯通运用熟练!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之下,我对电路的走线进行了几次修改,这对我的电路安装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因为对照着图纸进行安装,我的识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这次实训我对电气元件的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知道了一个很重要的知识,那就是:要想懂得电路的安装和维修就首先要熟悉各种电器元件的识别和功能。通过和老师的交流,他分享了他的工作经验,我知道了:作为一个合格的机电人才,在日后接触机械电气元件时,首先应有一种要弄懂这个元件的每一个零件的欲望,因为无论这个零件是什么,只要它存在就证明它是有作用的。

作为我们班的纪律班长,这周的实训课上我负责班上的学生的出勤情况,辅助老师、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管理。为了更好的服务同学,每天我都来的很早,几乎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因此牺牲了很多个人时间,但我认为值得!因为我帮助了老师,辅导员,和我班的同学!

最后我还要感谢那些与我一起忙碌的同学们和我的组员,是你们的帮助才让我得以顺利的完成实训实验。

电力拖动实训报告 篇2

一、微课的概念及实施意义

1. 微课的来源及概念

微课是“微课程” (micro-lecture) 这个泊来概念被引进到中国后的一种本土化称谓。在2006 年萨尔曼·可汗推出可汗学院, 他录制的微型视频在美国基础教育领域风行一时, 并波及世界。在国内, 广东佛山教育信息网络中心胡铁生老师率先提出“微课”概念, 并在各学校开展微课建设。“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 以视频为主要载体, 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 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2. 微课的实施意义

微课的实施, 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 是课外延伸的个性化阅读和学习的最好载体, 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更重要的是, 内容被永久保存, 可供查阅和修正, 这样有利于学生随时查阅资源, 最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还能使教师通过选题、设计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拍摄微视频等过程, 提高知识讲解与总结的能力, 更快地促进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跟上并赶超时代的步伐, 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二、微课的实施过程

现就“电力拖动”中的“轮胎式起重机降压启动电路的检修”这个课题内容作为实施的案例。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现设计该课题的电路检修环节采用微课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具体教学程序为:课前微课预习———课中微课实施——课后微课巩固。

1. 课前微课预习

教师在实施新课前, 共享微视频作为课前学习任务给学生,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微视频并完成学习任务。例如, 在“轮胎式起重机降压启动电路的检修”的教学设计中, 教师共享电动机不能启动的微视频给学生, 接着设计以下两个问题:从视频中你有什么发现?你如何处理视频中电动机的异常?学生观看微视频后, 通过查阅资料, 思考并设法完成教师的问题。这样, 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 利用微课中微视频的精、简、直观等特点来设计问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习能动性, 提升学习的趣味性。

2. 课中微课实施过程

教师要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进行微课教学设计。为了让整个教学设计中的知识更加完整和内容更加丰富, 现把整个教学环节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解决课前疑惑———明确学习任务——编写检修方案———实施检修方案———验收成果———评价。

(1) 解决课前疑惑。课前进行微视频学习时, 有些学生不能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因此, 教师在教学实施环节中, 要引导学生汇报课前学习结果, 通过汇报的结果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解决程度, 以此掌握学生的学习疑惑并帮助学生解决。学生通过交流想法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最终解决课前的学习任务, 引出本课题———电路的检修的知识点。

(2) 明确学习任务。解决课前微视频的问题之后, 教师马上发放任务单, 引导学生明确任务。具体内容如下:广州某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共有10 台轮胎式起重机, 该批起重机都能正常作业, 采用Y-△降压启动方式。近段时间, 出现了较多的启动报修现象, 大致情况为三相异步电动机不能正常启动。为了保证公司的正常作业, 现委托本校学生充当技术人员, 制定一份对该批不能启动的轮胎式起重机的检修作业方案, 并实施检修。这样, 通过发放任务清单, 布置真实的工作任务, 创造机会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或工作, 提供模拟实践的机会。

(3) 编写检修方案。学生接到任务单明确任务后, 通过阅读学习资料、教材、小组讨论交流等方式编写检修方案。教师要巡回指导, 帮助学生完善检修方案, 并展示检修思维导图:通电试车→判断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确定故障点→排除故障→看通电试车成功与否→若是, 则交付验收, 若否, 则重新分析故障原因。这样, 通过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 结合多媒体、PPT等教学手段辅助整个教学过程, 最终让学生在编写检修方案过程中顺利融入企业工作流程, 校企得到有效的衔接, 提高了技校学生的实际技能。

(4) 实施检修方案。根据完善的检修方案,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入实施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如下。1) 教学资源准备:教师在实施任务前要准备教学资源, 以帮助学生完成检修任务。具体资源有教材、工具、工作页、微视频等。2) 引导学生利用有效资源:在教学实施前, 教师把学习资料、工作页等电路检修的相关资料存入计算机中。学生实施检修任务遇到疑问时, 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3) 灌输6S管理理念:学生检修电路时, 需要通电试验判断电路的故障现象, 通过故障现象确定故障点, 最后排除故障。每个环节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都要适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使用万用表或工具时都要规范操作, 任务完成后要整理工作台、工具箱等。 4) 解疑答难、示范操作:学生检修时会遇到各种疑问, 通过查阅资料也不能解决问题时, 教师应当从旁协助学生, 甚至示范操作。5) 播放微视频:示范操作后, 如发现较多学生的电路检修思路还是不清晰时, 教师要及时播放“轮胎式起重机降压启动电路的检修步骤”微视频。通过以上教学环节的实施, 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检修思路, 扫清学习障碍, 最终顺利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5) 验收成果。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解决情况, 教师要精心设计验收表。验收表的内容, 包括电路选择、故障判断、故障原因分析、电路检测、通电试车、安全文明生产等。当学生验收失败时, 教师在时间允许之下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检修, 并指导学生再次观看微视频以便达到二次验收的目的;若学生验收成功, 则引导学生实施6S的内容并填写验收结果。

(6) 评价。学生完成任务之后, 教师设计一个包括个人、小组和教师三方评价的表格。为了让学生自身的学习成就感得到最大的满足, 提高教学效果, 评价表中个人评价可占总评的40%, 小组评和教师评各占30%。通过这个评价表, 可以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后微课学习

课后, 教师布置“电动机不能能耗制动”的新的微课作业, 并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 知识得到前后贯通, 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实施微课的效果及思考

1. 实施微课的效果

在本次课实施完毕之后, 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具体表现如下:在判断故障现象方面, 由不会判断到会判断;在确定故障点方面, 由思路不清晰到较容易确定;在排除故障方面, 由不能实现到可以实现;在学习积极性方面, 由之前的较懒散到学习能动性提高;在工具、仪表的使用方面, 由不够规范到能规范操作;在查阅资料方面, 由意识不强到意识增强, 需要时会查阅;在安全意识方面, 由之前的不强到现在的较强。通过实施微课教学, 发现学生不管是在专业技能上, 还是在职业素养上, 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例如, 故障现象的判断从不会到会、确定故障点从思路不清晰到容易确定、仪表的使用从不够规范到能规范操作, 等等。

2. 实施微课的思考

(1) 微课作为一种主题明确、内容短小的教学微视频, 教学主题与教学内容的设计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按照微课的教学方式,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鼓励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 让学生学会思考, 掌握查阅资料的方法, 这样可以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2) 学生往往不能到企业亲自观看轮胎式起重机的电路维修, 因而学校可以安排专业课教师定期下企业参加实践活动。通过教师的这一活动, 把企业真实的任务检修步骤制作成“微课”, 课上把“微课”播放给学生观看, 使学生意识到本门课所学知识与技能对将来工作的用途, 明白这是企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 让学生尽量零距离地接触到企业的生产实际, 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 本次课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部分教师制作微课的水平不高、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 只有部分学生能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总之, 微课作为新兴的教育资源, 必将加速中职专业课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出越来越多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现代教育技术, 2011 (10) .

[2]施良方, 崔允槨.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徐铁, 田伟.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线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4]陈跃东, 郎朗, 孙新柱, 陈孟元.《电力拖动控制系统》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 (05) .

[5]施迎春.“六阶段教学法”在中职电力拖动实训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01) .

[6]张兵.电力拖动实训教学兴趣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08) .

[7]贾志.“三态检测法”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实操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05) .

电力拖动实训报告 篇3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操作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工位空间有限,能看清教师示范的只有少数学生,多数学生是不能看清楚操作细节的。为此,上课前笔者自己操作示范,制作了两段视频:视频一是正确操作已做好的电路板,按照工作原理演示了该电路整个正常的工作过程,强调了操作的规范性;视频二是设置一个故障,演示正确的排故步骤,同时配有详细的讲解说明,强调操作时的注意事项。上课时将视频一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在复习工作原理时对于规范性操作有更直观的认识。在进入新课讲解时将视频二投影在大屏幕上。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不但能看到教师的操作而且能看清具体的操作细节,动手前对整个操作过程心中有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节省了示范的时间。

二、以学生实习操作为中心,让学生动起来

在学生进行分组实习操作时,笔者把学生分成了10组(共30位学生)进行分组技能训练,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3人一组:1人负责操作、记录;1人负责协助、监护;1人摄像)。学生相互设置故障,轮流进行排故操作,监护的学生在旁边关注操作学生的规范,摄像的学生用手机进行全程摄像。同时,视频二在大屏幕上不间断地播放。操作的同学完成以后,和其他组员观看拍摄的视频并进行简单交流。全部操作完成后,填写完成情况表(见表1)。在学生实习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检查学生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再加上教师的现场指导及视频引导,提高了学生实习训练的效果。

表1

三、有效地进行课堂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学生操作结束以后观看手机摄录下来的影像,组内相互讨论实习操作过程中的得与失。这时,教师也参与其中,发现学生操作不规范,可以反复播放影像资料,指出他的不足之处。另外,选取两位学生的录像,一个是规范操作的学生,另一个是操作过程中问题较多的学生,在大屏幕上投影进行全班讲解。

操作完成后,全班同学填写评价表格(见表2),通过总结评价,帮助学生找到不足,获得解决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表2

四、借用学校信息化平台,延伸教学时空

要对每个学生的操作结果进行现场指导和评价,靠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笔者要求学生课后把自己所拍摄的视频传送到学校网站的教学平台上,同时也将规范操作视频传送上去。在教学平台上,选取几个在操作中有典型错误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积极参与点评,都能指出在课堂上排故操作时的不足或不规范,有的同学直接说出自己在操作中的不足。通过教学平台上生生、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找到了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之处。很多同学在讨论区留言:“再做的话我肯定不会犯错了。”虚拟教学平台上的相互讨论,进一步巩固了课堂教学效果。

电机与电力拖动 篇4

1.电力拖动系统是采用以电机为原动机拖动生产机械完成加工任务。2.电力拖动系统的基本拖动方程式:T-Tfz=GD2 dn/375 dt.3.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由:定子、转子和附属构件三部分组成。4.直流电动机按励磁方式分为:他励电动机和自励电动机。5.通过改变它励直流电动机的电压、定子所串电阻和减小磁通量可以改变他的人为机械特性。

6.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启动方法:减压启动和电枢回路串电阻两种。7.变压器的主要部分是:绕组和铁心,它们组成变压器的器身。8.交流电机包括交流发电机和交流电动机两类。

9.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定子槽有三种形式:开口槽、半开口槽和半闭口槽。

10.同步电机的转子转速与定子旋转磁场的转速相同。选择题

1.电力拖动系统中传动机构的作用是将(B)转化成所需要的运动形式,并进行传递与分配。

A电能

B机械能

C旋转运动

D直线运动 2.直流电动机的定子包括机座、主磁极、(B)、端盖、电刷和轴承。

A换向器

B换向磁极

C电枢铁心

D风扇 3.他励直流电动机固有机械特性的表达式是(A).A.n=Un/CeΦN – RaT/CeCTΦ2N

B.n=Un/CeΦN –(Ra+R)T/CeCTΦ2N C.n=Un/CeΦN – RaT/CeCTΦD.n=U/CeΦN – RaT/CeCTΦ2N

4.变压器的额定容量用(C)表示。

A有功功率

B无功功率

C视在功率

D机械功率 5.变压器的运行特性有(A)和效率特性。

A外特性

B输入特性

C输出特性

D负载特性 6.三相单层绕组按绕组端接部分的形状分有同心式、交叉式和(C)绕组。

A波

B叠

C交叉式链形

D双层 7.三相异步电动机旋转磁场的转速与(B)有关。

A电压、频率

B频率、磁极数

C电流、电压

D匝数、结构 8.三相异步电动机机械特性反应的是(A)

A.n=f(T)

B.U2=f(I2)

C.U1=f(I2)

D.η=f(I2)9.同步电动机按用途分为(A)调相机。

A发电机、电动机

B隐极式、凸机式

C高压、低压

D开启式、防护式

10.直流电动机的额定电压等级一般为(A)

A110v、220v、440v、660v

B220v、380v、3000v、6000v

C220v、440v、660v、3600v

D180v、220v、380v、3000v 判断题

1.直流电动机换向绕组的作用是改善直流电机的换向。

对 2.直流电动机的直轴电枢反应不影响主磁通的大小。

错 3.恒功率调速方法最适合带动恒功率负载。

错 4.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具有硬特性。

对 5.变压器工作时主磁通基本上保持不变。

对 6.电流互感器用于大功率测量场合。

错 7.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素较高。

错 8.三相异步电动机又称为三相感应电动机。

对 9.同步电机的转子转速与同步转速相等。

对 10.同步电机本身没有启动转矩,必须采用一定的启动方法。

对 11.恒转矩调速方法最适合带动恒功率负载。

对 简答题

1.直流电动机的电枢铁芯为什么要用硅钢片制 造?能否用铸钢件代替?直流电动机的主磁 极能否用整块的钢加工而成?为什么?

答:直流电动即的电枢铁心采用硅钢片制造 可以有效的较少涡流损耗。不能用铸钢代替 直流电动机的电枢铁芯。也不能采用整块的钢作为直流电动机的主磁极,因为整块钢作 为电动机主磁极时有交流分量,会产生交流 谐波并且会产生一定的涡流损耗,所以不能。2.他励直流电动机稳定运行时,电枢电流的大小与什么量有关?改变电枢回路电阻,能否改变电枢电流的稳态值?

答:当他励直流电动机稳定运行时,电枢电流的大小与电枢电阻有关,改变电枢回路电阻是不能改变电枢电流的稳态值。

3.变压器的主要用途是什么?为什么要高压输电? 答:变压器的主要用途就是升高或降低电压,采用高压输电是为了减少电网远距离送电途中电能的损耗。

4.什么叫异步电动机的转差率?电动机的转 速增大时转差率怎样变化?

答:转差率为:同步转速与转速之差跟同步转速的比值。当电动机得转速增大时根据转差率的计算公式易知转差率将减小。

5.什么叫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减压启动?有哪几种常用的方法?

答:三相 异步电动机的减压启动指改变加于定子绕组上电压的启动方式,常用的方法有:Y—Δ启动、自耦变压器启动、延边三角形启动。6.同步发电机的“同步”是什么意思?

答:同步发电机的“同步”指转子转速与定子转速相同。计算题

1.并励直流电动机额定数据为P2=10Kw,Un=110v,nn=1100r/min,η=0.909。电枢电阻Ra=0.02Ω,励磁回路电阻RL=55Ω。求:a.额定电流In,电枢电流Ia,励磁电流IL;b.铜损耗△Pcu及空载损耗△P0;c.反电动势。解:

a.额定电流为:

励磁电流为:

电枢电流为:

b.铜损耗为:

所以空载损耗为:

c.反电动势:

5.一台四级异步电动机,电源电压频率为50Hz,转子电路参数为R2=0.02,X2=0.08,定子和 转子电路每相电动势的变化比为E1/E2=10,当 E1=200v时,求:a.转子不动时,转子绕组每 相E2、I2和cosφ2s;b.额定转速n=1425r/min时,转子绕组每相的E2s、I2s、和cosΦ2s。

解:

a.转子不动时

转子感应电动势:

转子电流:

转子功率因数:

b.在额定转速时

同步转速:

额定转差率:

转子电动势:

转子电抗:

转子电流:

功率因数:

6.一台绕线式转子异步电动机:PN=75Kw,nN=1460r/min,U1N=380v,I1N=144A,E1N=399v,I2N=116A,λ=2.8。求:a.转子回路串入0.5Ω电阻,电动机运行的转速为多少?b.额定负载转矩不变,要求把转速降至500r/min,转子每相电阻相应串多大电阻。解:

a.额定转差率:

转子每相电阻:

当串入电阻后,电机转差率为:

转速:

b.转子串电阻后转差率为:

职校电力拖动教学初探 篇5

职校电力拖动教学初探

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工厂业企业生产第一线,既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中高级技能人才.<电力拖动>课程是机电类专业中一门很重要的.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如何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本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 者:周斌 作者单位:南京交通技师学院,江苏南京,210049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7)分类号:G712关键词:职校 电力拖动 课程 教学

电力拖动理论教案12自动往返 篇6

(一)复习

1、讲评作业

2、复习正反转控制电路工作原理

(二)新课讲授

一、自动往返控制线路

1、自动往返控制(1)控制要求

生产机械的工作台在一定行程内自动往返运动,即要求电气控制线路能对电动机实现自动转换正反转控制。

(2)开关安装位置示意图

2、电路组成

(在正反转控制电路基础上提示学生增加自动往返控制功能)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如下图所示:

3、工作原理

启动:合上电源开关QS,当工作台停在左端时,按启动按钮SB3,接触器KM2得电→KM2常闭触头分断,对KM1进行联锁,常开触头闭合,电动机连续反转→工作台向右运行→挡铁2压合SQ2→SQ2-1分断,KM2断电,电动机停止反转,工作台停止右行;SQ2-2闭合,接触器KM1线圈得电→KM1常闭触头分断,对KM2进行联锁,KM1常开触头闭合,电动机连续正转,工作台左行→挡铁1压合SQ1→SQ1-1分断,KM1断电,电动机停止正转,工作台停止左行;SQ1-2闭合,接触器KM2线圈得电→KM2常闭触头分断,对KM1进行联锁,KM2常开触头闭合,电动机连续反转,工作台左行…

停止:按下停止按钮,KM1(或KM2)断电,电动机停止运行,工作台停止移动。

思考:工作台能停在左右极限位置吗?

4、电路特点

优点:操作方便,能实现自动往返

5、电路的保护功能

保护功能 作用元件

短路保护 熔断器 欠压、失压保护 接触器 过载保护 热继电器 工作行程极限保护

位置开关

二、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1、安装工艺

其它元器件布置与工艺要求与前同,位置开关安装在端子板下方,端子板到位置开关用软线。

2、电路图中线号的标注方法

主电路电源开关的出线端按相序依次为U11、V11、W11,然后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每经过一个电器元件,编号递增1(如点动控制线路所示),对多台电动机控制线路,为了不引起误解和混淆,可在字母前用不同的数字加以区别,如1U、1V、1W,2U、2V、2W。

控制线路按等电位原则,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的顺序用数字依次编号。具体如控制线路图所示。

3、画接线图

以布置图为基础,所有的电气设备和元器件都按其所在的实际位置绘制在图样上,且同一电器的各元件根据其实际结构,使用与电路图相同的图形符号画在一起,并用点划线框上,其文字符号以及接线端的编号应与电路图中的标注一致。

4、接线

根据接线图,同线号端子用导线连通。

5、通电试车

(1)检查电路确保无误

(2)插上电源插头,合上实训桌上的电源开关,合上组合开关,验电(3)启动控制线路,通电试车

6、关断电源

按通电试车时的反顺序进行。

三、电路检修方法步骤 电路检修的基本方法步骤:

通电试车→观察现象→根据故障现象从原理上分析造成故障的可能原因及故障范围→检测电路确定故障点→排除故障。

四、课堂练习

1、默画接触器自锁控制线路

2、画出接触器自锁控制线路接线图

3、若电动机额定功率15kW,正确选择电路中所用元器件型号规格 课堂小结:

1、强调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方法

电力拖动教学模式探讨 篇7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电力拖动,一体化,电气教学

引言

《电力拖动》是高等院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许多后续课程的学习。以此为一窗口, 进行切实有效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改革, 为高校电气信息类专业进行全面课程改革提供经验是我们的宗旨。为此, 我们以电力拖动为载体, 以传统的教学方法研究为契机, 探索多种途径优化课堂教学,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全力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1 项目教学法

“给你55分钟你可以造一座桥吗”, 著名教育专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在“德国及欧美国家素质教育报告演示会”上曾以这样一则实例向世人介绍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首先由学生或教师在现实中选取一个“造一座桥”的项目, 学生分组对项目进行讨论, 并写出各自的计划书;接着正式实施项目———利用一种被称为“造就一代工程师伟业”的“慧鱼”模型拼装桥梁;然后演示项目结果, 由学生阐述构造的机理;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通过以上步骤, 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并促使其在提高动手能力和推销自己等方面努力实践。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 采用科学研究及实践方法, 促进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以项目的形式布置给学生, 以小组协助方式, 在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 共同制定计划, 团体协作完成整个项目使学生理解和把握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团体协作精神。

2 分层教学法

有时也称为分层目标教学法, 就是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等差异, 因人而异分层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以求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习积极性, 促进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先做如下尝试:

a.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实操实践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思维与方法, 以获得广泛实践活动的经历。

b.教师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 积极开展分层次教学, 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互动, 共同发展。

c.教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 教师通过设立“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读一读”、“议一议”等环节的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活动, 还可以适当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 为学生拓展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d.“五步分层教学法”模式“激隋引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引导思考——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探究发现创新应用——分层巩固反馈评价”。

3 电力拖动一体化

教学一体化教学是指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 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毕业生实习过程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经过重新分解、整合, 安排在专业的课室 (或实训中心) 内完成。在这一教学模式中, 由师生双方同在专业教室围绕工作 (实践) 任务的完成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教学任务。这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相分离的教学形式, 突破了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 是理论线性演绎的结果, 是理论的附属品的传统教育观念, 突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 它集理论传授、现场观摩、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为一体, 集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 小组讨论协作为一体, 增强了学习理论的兴趣, 促进了对理论的理解, 提高了学生的实训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而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 一体化教学被应用于电力拖动技能训练的教学中, 其教学效果得到了质的提升。

首先, 电工理论与操作技能得到了充分的结合, 有助于学生对电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 对实操训练内容的巩固, 有利于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渗透。其次, 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先进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掌握电工理论与实操技能的实际效果。能够通过教学过程充分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有助于及时发现, 及时纠正。最后, 教学过程中, 能够给学生创造更多体验企业生活的机会, 有助干合格电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通过教学过程中, 教师启发性的提示, 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挖掘潜能, 有助于优秀电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

4 注重对教学效率的提高的同时控制教学节奏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教师节省下了大量的板书时间, 从而可以讲授更多的内容, 但要注意控制好教学节奏, 避免出现因幻灯片切换太快而导致学生跟不上做笔记, 致使学生产生急躁心理, 精力不集中, 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做笔记, 不要形成一心抄幻灯片内容, 而忽视老师讲解的习惯;对于重点内容, 要适当放慢速度, 详细分析, 合理停顿, 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消化吸收并做好笔记, 切忌一味的追求速度, 而事倍功半。

结语

在电力拖动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方法不但强化训练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而且也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情感、意志、认知、实践、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实现了人文关怀, 努力以人为本, 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状况, 更加关注作为个体的学生, 有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浅谈《电力拖动》创新教学 篇8

关键词:电力拖动 电器 七巧板 导向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在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面前,教育要创新机制,教师要创新教学。那么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电力拖动》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全面把握教材,教会学生轻松学习

《电力拖动》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专业众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是一门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课程。本课从整体上分为四个大部分,分别是机床电器、基本控制电路、机床电路和自动控制系统。我在教学中将这四个部分互相渗透、总体规划,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将认识电器与生产生活相联系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学习《电力拖动》课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第一章时由于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电器,对电器的认识很陌生,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较多。所以我在教学中采取理论联系实际,参观讲解加动手实践的方式来讲解。首先我让学生参观学校的实训车间、配电房等场所,一边参观一边讲解所遇到的电器的名称、作用、操作方法等,然后在实训室讲解电器的结构、原理,让学生多拆、多看、多记,而这些电器的选用则等到基本控制电路时讲解。

(二)将基本控制电路板块化,巧用“七巧板”组成各种电路

我在教学中将“点动”、“自锁”、“点动连续混合”、“联锁”、“多地”、“自动往返”、“顺序启动逆序停止”分为七个板块,称作“七巧板”。结合参观的实践,首先讲解这七个基本控制电路。在讲解中,首先提出一个机器设备对电动机的控制要求,然后根据控制要求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如何实现,再运用所学的机床电器画出电气控制电路,第四步配置电气控制盘,最后讲解故障的排除。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练习,掌握了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设计思路,熟悉了机床电器的选用方法,实际配制了电气控制盘,并学会了对故障盘的分析排除方法。

在学生掌握了“七巧板”之后,就可以运用“七巧板”分析设计各种常用电气控制原理图。例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Y-△降压启动,就可以分析为“自锁”、“联锁”和”顺序启动”三个板块的组合,其中“联锁”使用的是接触器联锁,顺序启动使用的是时间继电器控制。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七巧板”体现的是控制电路的常见形式,而主电路则体现为控制要求,再利用已学过的《电机与变压器》的知识对它进行分析。

(三)活用“七巧板”,分析完整机床电路

在学生掌握了用“七巧板”分析设计各种常用电气控制电路后,就可以用它分析完整的机床电路了。首先还是现场参观教学,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机床的工作,不但与电气控制有关,还与机械的控制、传动、配合有联系。机床电气控制的对象是生产机械,生产机械的运动形式以及对电气控制的要求是设计电气控制的重要依据,也是掌握控制线路工作原理的基础,机械与电器的配合动作是实现生产机械自动控制手段之一。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控制线形式、机械与电器的配合动作等方面有足够的认识,在学了理论知识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实训车间去看机床工作时各部件的运动情况,观察技术工人的有关操作,特别是手柄操作,看各电器的机床在不同工作状态时的动作情况,有条件的再看看机械与电器的配合工作情况。如观察X62W万能铣床的手柄操作在实现机械传动变换的同时又压动了行程开关的过程。请电工师傅介绍工作经验和现场讲解,能够使学生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在模拟机床线路板上进行故障排查练习,让学生把知识真正学到手。

(四)规避抽象,着眼长远

《电力拖动》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怎样分析电路很重要,所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很重要。第四部分的自动控制系统由于理论较深,职业中专学生很难掌握。尤其是众多昂贵过时的控制系统,学校实训室很难一一具备,可采取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着重讲解各种系统的控制思想和优缺点,着眼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向深一层次发展。

讲可编程控制器部分,可将编程部分与基本控制线路相结合,以学生熟悉的线路为实例,即复习又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而且还促进可编程控制器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学得也轻松。

二、多种导向作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一)专业类型的设置以职业为导向

专业类型的设置以职业为导向就是说教学的内容必须与将来要从事的工作相符合,具体到《电力拖动》这一学科,就体现为我们对学生将来工作的认定,即作为维修电工专业的学生就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排除故障的能力,电工专业的学生就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配盘能力,机电一体化的学生就着重培养学生对电气控制的认识能力等。

(二)教学的类型以行动为导向

在《电力拖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基础,更要注重实训,注重能力的培养,“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会学生活学活用“七巧板”就相当于掌握了一个“触类旁通”的工具。正确的工作方法能帮你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而好的学习方法则能让学生在工作中得到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这样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三)課程的类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与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一致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明白这样设计电路的原因,并有助于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帮助学生对多学科的融合理解。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究式的学习形式,开阔学生思路,多为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再创造,有利于学生猜测与验证。

另外,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常将学生分组,培养他们的集体精神、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也就是社会能力。

《电力拖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篇9

摘要:文章介绍了《电力拖动》这门课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从元件教学、基本电路原理教学、安装实训教学、维修实训教学、机床电路教学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元件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总结了电路原理教学中的技巧,安装实训教学中的教学思路,提高维修技能的方法,机床教学中“提出要求→设计简单电路→组合成复杂电路”这一推理过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电力拖动

教学

体会

《电力拖动》是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能力课程,集专业理论和技能训练于一体,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很强的实践性。其主要功能是学会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安装、调试与检修,了解基本电路在机床等常用电气设备中的应用,并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职业能力,激发创造潜能,为毕业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电力拖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按“元件、基本电路、机床电路”的顺序安排教学,使学生一开始便长时间进入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元件教学中,往往感到不知在学什么,学这有什么用,元件还没学完,兴趣却已荡然无存。学习基本电路时也常常感到所学的内容离自己太遥远,难度太大,挫伤学习的积极性。等到了机床控制电路部分,因为基础没打好,那些复杂的机床电路在学生看来已成了天书。在本人多年教学实践中,通过反复思考和不断实践,逐渐摈弃这种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改变了这一现状。

一、元件教学

元件教学是学习电力拖动控制电路的基础。对中职学生来说,电力拖动电路中的常用元件大多不熟悉甚至没听说过。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对电气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和使用方法进行讲解,然后进行拆装实习操作,以加深理解。但实际上,多数学生经过这些过程后并不能达到教学要求,听讲时听得似是而非,实习时也只是机械的的操作,对其工作原理并不能深刻理解。在教学中,我增加了一些必要的实验,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例如,对于按钮来说,因为受电视机、收音机等生活电器的影响,学生往往存在按钮应该是按一下闭合、再按一下断开的思维定势,特别是对常闭按钮更是感到陌生。在按钮教学中,我增加了学生分组实验,用按钮,电池、小灯泡组成电路,让学生去按动按钮并观察小灯泡的亮灭,使学生首先获得感性认识,对常开、常闭的概念马上有了清晰的理解。再如,时间继电器往往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往往对延时触点,瞬时触点,延时闭合、瞬时断开等分不清楚。在教学中我通过采用两个小灯泡、电池与时间继电器组成电路的实验进行比较,使学生理清了思路,突破了难点。

二、电路原理教学

这一步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是获得专业技能的开始。因为图纸是工程技术的语言,在工作过程中,所有电气原理都是通过图形表达的,一切都要按图施工、按图检查、按图验收。图纸是工程技术工作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这一技术语言,才能了解工作的内容及要求,所以要求学生首先必须从识图的基本功做起。对读电气原理图、电气接线图要把握诀窍,掌握以下规律:①认清线路中每个图符是何物、居何态、有何功能;②区别按钮或手动电器的动作顺序、谁先谁后;③确定各种继电器如接触器、电压和电流继电器等线圈的得电顺序;④明白各继电器触头动作的先后顺序;⑤按钮或继电器,在动作时常闭触头先分断,常开触头后闭合;复原时常开触头先断开,常闭触头后闭合;⑥一个电器动作后,如有若干个触头同时被通断时,观察它们控制哪些电路、引起哪些反应、为哪条电路准备创造了条件;⑦反过来又能通过实物接线去理解图形的表示形式,最终以逻辑推理办法读知其

全图。

三、安装实训教学

抓好基本功技能训练,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按电气接线图进行规范化的接线,从简单的安装接线开始就要养成良好习惯,练好安装接线的基本功。如在安装“电动机自锁控制线路”时,老师首先对线路中各电气元件进行解体,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其内部的结构、线路的工作原理,然后着重分析线路能实现自锁的特点,使学生了解电机“点动”与“自锁”控制线路的区别,掌握电机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为各种控制线路的组合安装打下基础。

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练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控制线路的三种关系。一是通断关系,一个控制电器通电即吸合,断电即释放,如点动线路;二是先后关系,即动作的先与后,如正反转控制线路;三是条件关系,如互锁、联锁,即按钮互锁和线圈联锁。通过认识三种关系,要真正了解控制线路图中每一个元件的作用以及不同的连接方式所反映出来的不同的动作过程,从而能从根本上学会每一种控制原理。

在安装“双重联锁控制线路的作业过程中,老师重点讲解利用两个控制电器的常闭触头分别动作(接触器常闭触头、按钮常闭触头)使正转控制线路工作时,反转控制线路绝对不能工作的相互制约的性能,以及对线路所起的双重联锁的保护作用;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如果线路失去了联锁作用将产生何种故障,使学生在掌握了按图正确安装线路的基础上,逐步对线路故障的产生有直观的了解和感性认识,为下一步处理线路故障打下基础。

四、维修实训教学

电气线路故障不是千篇一律的,不同的故障会产生相同的现象,而相同的故障其现象却不尽相同,所以在维修时不可生搬硬套。维修主要是靠经验,而经验则在于积累,但是在学校课堂化的实习教学的有限空间里,如何培养学生具有处理故障的能力呢?只有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熟悉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培养分析判断的能力。

3、掌握正确的维修方法。

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处理故障的技巧,把前两阶段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第三阶段中。如电机不能启动,引起此现象的故障有可能是由于电源、交流接触器、按钮、熔断器、热继电器、电动机等元件或线路的故障,如何尽快准确地找出故障点,并进行排除呢?对于这一故障可采用“逻辑分析法”来缩小故障范围:

1、如按下SB1,KM线圈不吸合,故障范围:电源、控制线路和元件故障。

2、如按下SB1,KM线圈吸合,电机不转,故障范围:可缩小到主电路部分。

根据现象分析判断故障范围后,可进行测量检查,采用“分组淘汰法”找出故障点。如现象1可采用以下的测量检查方法:

1、停电检查:用万用表欧姆档(R×100)表笔分别搭接在:

(1)U11~3→零欧姆:上述线路无故障。

(2)V11~4→KM线圈阻值:上述线路无故障。

(3)3~4线端。①按SB1→阻值无穷大:故障在SB1上。②用手按下KM常开辅助触头→阻值无穷大:故障在KM常开辅助触头.2、带电检查:用校验灯或万用表交流电压档测量,如万用表交流电压挡,将两表笔分别搭在:

(1)(1~0)、(2~0)、(3~0)线端上→万用表显示380V,说明KH、SB2元件良好。

(2)(0~4)线端上→在SB1未按下时,万用表显示0V,在SB1按下时,万用表显示仍然是0V,说明故障在SB1上。

可通过在模拟控制线路上设置人为的故障,让学生在老师的监护下,进行独立的排除故障操作练习。在此过程中,老师主要采用启发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灵活处理方法,仔细地观察、分析故障现象,准确地判断故障范围,迅速地排除故障。

五、机床电路教学

我们通常这样来分析机床电路:先了解该机床的用途及其使用方法,根据需要将每个电动机的控制线路单独设计出来,然后合理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复杂的机床控制线路。那么,我们在授课时是不是也能这样来进行呢?我采用了“提出要求→设计简单电路→组合成复杂电路”这一推理过程的教学方法。

电力拖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论文 篇10

在课堂上,老师在讲课的同时,可以采用发问式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一起对课堂上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提高学生的上课注意力,同时能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当进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讲授时,老师可以提前对学生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认真听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学生带着对问题的思考,在课堂上集中精神听课,大大增加了听课的效率和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待老师将理论内容讲完,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对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并且锻炼学生的课堂表达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

3.2讨论式互动教学

适当的开展学生间的小组讨论,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知识的共享。例如,在讲授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时,可以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认知,组员之间的交流讨论,加上老师的引导与补充,可以加深对所讲问题的印象,提高教学质量。

3.3师生互换角色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适当采取第二课堂的形式,给学生提供讲课的机会。例如,在进行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这门课的讲解之前,让学生充分预习与准备后,做成PPT的形式,上台进行演讲,不作时间和讲课技巧的过多要求,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的空间。当然,这也可以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项内容。通过师生互换角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使学生体验了当老师的感觉,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4结语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故障分析 篇11

【关键词】电机设备;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故障测试;电阻测量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S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308-01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相续出现了顺序控制,可编程无触点断续控制,采样控制等多种控制方式。由于电力在生产,传输,分配,使用和控制方面的优越性,使得电力拖动具有方便,经济,效率高,调节性能好,易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等优点,所以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系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是用来控制电动机的运转的部件,其由各种控制电动机,电器,自动化元件及工业控制计算机组成,电动机是生产机械的原动机,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分为交流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传动机构是在电动机和工作机构之间传送动力的机构,如速箱,联轴器,传动器等。按电动机拖动系统中电动机的组合数量分,电力拖动的发展过程经历了成组拖动,单电动机拖动和多电动机拖动三个阶段。从电力拖动的控制方式来分,可分为断续控制系统和连续控制系统两种,在电力拖动发展的不同阶段两种拖动方式占有不同的地位,且呈现交替发展的趋势。

随着电力拖动的出现,最早产生的是手动控制电器控制电动机运转的手动断续控制方式,随后逐步发展为有继电器,由接触器等组成的继电接触式有触点断续控制方式。这种控制系统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成本低且维护方便,不仅可以方便地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而且可实现集中控制和远距离控制,所以目前生产机械仍广泛使用。但这种控制仅有通和断,这两种状态,其控制是断续的,即只能控制信号的有无,而不能连续控制信号的变化。为了适应控制信号连续变化的场合,又出现了直流电动机连续控制。这种控制方式可充分利用直流电动机调逮性能好的优点,得到高精度,宽度范围的平滑调速系统。

本文首先介绍了现阶段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发展情况,从应用重点、方式方法和具体分类等方面进行了具体介绍,论文的重点以电力拖动设备的控制线路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上述三种故障原理进行具体的故障测量分析方法,并重点就电阻测量分析法进行了具体分析,给出了在进行故障分析时所需要注意的事项,为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实际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常发生的故障主要分为硬故障、软故障和间歇性故障。其中硬故障又称突变故障,包括电动机、电器元件或导线显著的发热、冒烟、散发焦臭味、有火花等故障,多是过载、短路、接地、从而击穿绝缘层烧坏绕组或导线等原因造成的。而软故障又称渐变故障,除部分由于电源、电动机和制动器等出现问题外,多数是控制电器问题,如电器元件调整不当、机械动作失灵、触头及压接线头接触不良或脱落等。间歇性故障是由于元件的老化,容差不足、接触不良因素造成,仅在某些情况下才表现出来的故障。

判断故障范围的方法主要有排除法和逻辑分析法,但是这些方法的应用在高速发展的电机设备中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本文以电力拖动设备的控制线路为主要对象,针对不同的故障原理进行具体的故障分析,并重点就电阻测量分析法进行了具体分析。

在电动机控制线路工作中,同一个故障现象的出现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造成的,故障点的最终确定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在熟悉原理图的基础上,采用合理法如下:

(1)用试验法观察故障现象,结合原理图初步判定故障范围

试验法是在不扩大故障范围,不损坏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的前提下,对线路进行通电试验,通过观察电气设备和电器元件的动作,检查各控制环节的动作程序是否符合要求,并结合故障现象作具体的分析,迅速地缩小故障范围,从而判断出故障所在。这种方法是一种以准为前提,以快为目的的检查方法,特别适用于对复杂线路的故障检查。

(2)用测量法确定故障点

测量法是利用电工工具和仪表(如测电笔、万用表、钳形电流表、兆欧表等)对线路进行断电或带电测量,是查找故障点的有效方法。下面介绍最常用的电阻分阶测量法和电压分阶测量法。

电阻分阶测量法如图1所示线路,若故障现象为按下启动按钮SBl时,接触器KM不吸合,说明控制电路有故障。

电阻分阶测量法是在看清故障现象后,断开电源的情况下,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测量线路的直流电阻参数并最终找到故障点的方法。由于此方法是在断电的情况下操作,相对比较安全,是初学者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测量检查时,在确保熔断器FU2良好后切断控制电路电源,把万用表的转换开关位置于适当倍率的电阻挡,然后按图1所示方法进行测量。

一人按下SBl不放,另一人用万用表依次测量O-1、0-2、0-3、0-4各两点之间的电阻值,根据测量结果可找出故障点,见表1。

这种测量方法如同下(或上)台阶一样依次测量电阻,所以叫电阻分阶测量法。

电压分阶测量法是在控制回路不断电的情况下,采用分阶测量电压的方式检修。若故障现象仍如电阻分阶测量法中一样。测量检查时,首先把万用表的转换开关置于交流电压500V的擋位上,断开主电路,接通控制电路的电源(这点与电阻分阶测量法不同),然后按图2所示方法进行测量。

检测时需要两人配合进行。一人先用万用表测量O和l两点之间的电压,若电压为380V,则说明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正常。然后由另一人按下SBl不放,一人把黑表棒接到O点上,红表棒依次接到2、3、4各点上,分别测量出0-2、0-3、0-4两点间的电压。根据其测量结果即可找出故障点,见表2。采用分阶测量电压的方式检修设备时,由于是带电检修,必须要有人监护,且操作时要格外小心,避免发生触电及短路事故。

在实际维修工作中,由于电动机控制线路种类很多,故障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就是同一种故障现象,发生故障的部位也不一定相同。因此,采用以上故障检修方法时,不要生搬硬套,而应按不同的故障情况灵活运用,力求快速、准确地找出故障点,查明原因,及时正确地排除故障。

在进行上述方法进行故障检修时应注意的事项包括以下几点:

(a)在排除故障的过程中,故障分析、排除故障的思路和方法要正确。

(b)用测电笔检测故障时,必须检查测电笔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c)不能随意更改线路和带电触摸电器元件。

(d)仪表使用要正确,以防止引起错误判断。

(e)带电检修故障时,必须有另一名电工在现场监护,并要确保用电安全。

上一篇:创新医院财务管理 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下一篇:学期教育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