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捷达快递招商代理市场趋势分析(精选3篇)
寰宇捷达快递招商代理市场趋势分析 篇1
医药行业招商代理模式发展趋势:大代理,小企业
市场化激烈竞争的过程不断推动企业营运机制的优化,进而影响着产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并最终促使行业营运新模式的产生。新的模式尽管是颠覆性的,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有重生前母体的些许痕迹。我们过去对代理概念的理解过于狭窄,仅仅局限于药品流通领域中临床推广环节的研讨。鉴于此,笔者提出全新的代理制范畴,只有真正了解全新的代理制范畴,企业才会站在更高的层面,根据环境带来的深刻转变,拟定更加切实可行的市场策略。
代理作为一个广泛的概念,企业战略管理层面考虑的重点是如何使这个广泛概念系统化,运用在代理制的实际操作上并达成专业化。笔者对代理范畴做了一个更加广义的定义:将企业营销上需要合作的外包伙伴按照不同的属性,界定为营销代理商、推广代理商、技术代理商三大方面。
很多人以为自己出资叫招标,对方投资叫招商,所以把市场等部门用于购买服务、购买配件的职能理解为买方市场。这种理解是片面的,“采购产生利润”是专业的学问,这里暂且略过,但是用别人的钱来周转市场经营的费用、分解企业风险在本质上和我们狭义上的招商代理利益诉求是一脉相传的。
营销代理走前台
在对代理商进行全新定位以后,企业将重新确立代理商的职责范围,而营销代理商犹如企业医药营销的血液,他们将走向前台,主导市场。营销代理商,顾名思义,主管产品的营销,主要负责医院开发、区域政府公关、药品配送、药品物流。药企对其评估要点是物流要畅通,覆盖率要高,回款要好。
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改革的基本宗旨都是要求生产企业直接配送或委托中标的配送企业配送,这意味着厂家过去所搭建的渠道体系正面临挑战。面对这一冲击,品牌产品是稀缺资源,作为医药商业,要积极寻求与厂家的战略合作。而生产企业也必须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变化给自己带来的深刻影响,重新认识商业公司的市场功能,重塑工商联盟关系。
整合的另一种形式是商业向上游寻求合作。早在2007年,南京医药以强势的态度要求西安杨森订单式销售药品。南京医药的诉求实质上是寻求与上游供应商的合作,只是下手的时间过早,力度过猛。2010年,这一被称为医药界有史以来最大的商企冲突经过一番谈判,局面悄然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在南京医药的地盘上,各经销网络都已重新出现西安杨森药品的身影。推动南京医药与西安杨森握手言和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新医改对商业领域高度集中整合的政策,商业巨头需要供应商巨头的支持,才能顺利达到高度垄断。
这个工商博弈案例说明,在商业公司集约化的大势之下,生产企业要将重点放在捋顺经销商层级,构建全国经销体系,发挥商业公司全面的市场作用,而不是局限在目前的药品配送上。笔者预见,当商业渠道集中度改造行将完成之时,势必有一次来自商业公司对制药企
业品种选择的整合,经销代理会强势一时。因此,制药企业要有专业的队伍来应付这个传统代理招商机制中被一度忽略的专业课题。
推广代理触终端
推广代理商主要负责产品的终端销售推广活动,职责包括产品推广、客户开发、信息反馈和组织推广活动,直接面向医生与患者。推广代理商如同企业医药营销的“触角”,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终端产品销售及使用信息,便于企业及时调整营销战略。
如图所示,在产品事业部下成立大市场部或大商务部,并对代理商试行分类。如此,企业招商势必更有针对性,管理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也更有保障。企业的着力点保持在市场部和商务部,这两个部门(有的企业还设有采购部)横向工作、同时面对营销代理商(对应市场部)、推广代理商(对应销售部)和技术代理商(对应商务部)三个代理范畴,减少了内部沟通的层次。共同评议招商招标的结果,把核心的作用力放在监管代理、指导代理上,有效地整合企业有限的资源,能够集中精力打造企业领导力。
技术代理减负荷
技术代理商主要提供专业服务,包括广告发布、物流资费、技术实施、策划实施、网络技术以及培训服务、翻译、IT、资讯等。企业将自身不擅长的工作交给专业机构操作,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由执行者到领导者的角色转变,并由此搭建新型管理平台。
过去很多企业都提倡“大而全”,殊不知,这样会增加后期的维护工作,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运作成本,甚至导致一些企业入不敷出,最终被拖垮。当前,医药企业要想使自己的招商运作走向专业化,就必须组建一支专业化的代理商队伍。技术代理是全面代理机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09年,诺华公司市场部拿出1.4亿元作为全年配制费用,主要集中在代理、促销、市场和其他方面四个科目上。其中代理科目的预算占了全年费用的34%,主要集中在技术代理和营销代理领域,具体包括品牌广告、CME、媒体推广、公共关系、网络营销、关系营销6个方面。这6个方面成为诺华公司新型管理平台的组成要素。
一般情况下,国内招商企业只重视终端推广层面上的招商,特别是一些老牌的大企业,喜欢包揽营销代理商和技术代理商这两大范畴,或者兼具医药流通公司,或者自己扩建包装厂、筹建广告公司等,这显然增加了企业的运作成本。“肥水不流外人田,肉烂了在锅里”的心态让这些企业天天去应付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与诺华相比,自然少了潇洒和专注。政府都在提倡“大服务、小政府”的概念,我们的老板们却生怕自己管的事情太少。
传统观念认为外企财大气粗,花钱大手大脚。客观分析,并非外企乱花钱,实际上,技术类代理商通过竞标得来的服务性产品价码,要比制药企业自己内部搞出来的东西便宜许多。而外企产品运营的核心,还是把握在了“标准”的落脚点上,用专业的招商招标流程购买到“标准”的产品。
假如外企不顾及推广类代理商带来的法律风险,也会在中国开展大规模的全面的代理模式。笔者认为,外企之所以没有在中国开展全面的产品推广代理,是由于当前的法制环境不健全(比如税务监管、药品质量在流通中的监管),代理商还没有形成专业系统,代理文化没有被归纳成为一种职业的执行标准。所以,外企在自己能够控制的范围内早就开展了代理,如技术代理商领域。
大代理催生富集效应
企业作为三种代理商围绕的焦点,无疑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对代理商的归类有利于企业集中精力打造代理规则,身体力行地实践专业时代的细化分工。
通过对三类代理商的分析,不难发现它们的共性:
1.都是向上游生产企业订购:营销代理商订购区域、推广代理商订购产品、技术代理商订购功能。
2.生产性企业因为处于供应链的上端,相对而言,处于主动位置。
3.三类代理的供给关系休戚相关,在战略层面上应统筹兼顾。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我们只熟悉推广类代理,研究的是推广类代理商的需求特点,制定政策偏重于直接促销,偏重于管理的硬性指标。
4.企业采购的环节和分配资源的流程具有共性。
在前述诺华案例中,该企业对技术代理商的付款方式启用了与银行合作三方共赢的方案,由此,我们可以领会到外资企业营运的高妙之处。代理运营的课题研究已经进入到了相当高的层次,其资源整合能力、繁衍出来的新的代理“产品”,已经远远超出了药品商品本身。过去的代理课题局限于产品本身,顶多看到多种产品组合之间衍生的新卖点。笔者提出新的代理范畴,是希望根据富集效应引发更深层次的代理理论思考。优势富集效应是指“起点上的微小优势经过关键过程的级数放大会产生更大级别的优势积累”(摘自王建的《创新思维与优势富集效应》)。富集效应理论嫁接笔者提出的新代理范畴是指,在这个新范畴之上研究产品代理带来的富集变化,给予企业全新的认识,创建各个企业更有高度、更全面的代理理论,赢得更多的商业利益和社会成果。
招商大代理体制结构图
寰宇捷达快递招商代理市场趋势分析 篇2
我国快递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得益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我国快递市场也有了极大的发展。从原来的国家邮政垄断格局,到现在形成了国家邮政EMS、外资快递、中外合资快递、国有非邮快递、民营快递共同竞争发展的格局。快递业的迅速发展也极大地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并为社会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8.6亿件,同比增长22.8%;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79亿元,同比增长17.3%。同城、异地、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收入分别占全部快递收入的7.3%、55.7%和31.7%;业务量分别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23.5%、70.4%和6.1%[1]。
从1980年DHL敦豪进入中国市场开始,国际四大快递巨头相继将业务扩展到了中国。1982年TNT进入中国,1984年EMS联邦快递进入中国,1988年最后一个巨头UPS联合包裹进入中国。至此国际四大巨头全部进入中国市场与当时的中国邮政展开竞争。
中国的改革开放将中国经济引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民营快递的诞生。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诞生了中国的民营快递业,1993年中国第一家民营快递公司“快客达”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营快递业诞生了。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中国的民营快递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民营快递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最多时达到了30 000多家。根据国家邮政局与统计局的全国快递服务统计调查。但是除了国有的快递公司外,民营快递的规模普遍比较小。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有2 000多家,分支机构5 000多家。还有不少物流企业、运输企业也涉足快递业务,估计有上万家。邮政企业从业人员有70多万人,再加上民营与外资快递业务,预计我国邮政业有上百万从业人员。
根据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2009年同城、异地、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收入分别占全部快递收入的7.3%、55.7%和31.7%;业务量分别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23.5%、70.4%和6.1%。可以看出国内城际快递仍然占据了快递市场的主要份额,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虽然占据了31.7%业务总量,但是收入仅占6.1%,盈利性不是很理想。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1.1%、10%和8.9%,业务量比重分别为80.2%、10.6%和9.2%。看出快递业的主要市场仍然是在东部,东部占据了81.1%的市场份额,处在绝对领先的地位[1],如图1、图2所示。
2 快递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中,特别是SCP分析框架最基本的概念和研究主题,这一般是指产业内企业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主要包括卖方之间、买方之间、买卖双方之间、市场内已有的买卖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市场的买卖方之间在数量、规模、份额、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关系与特征,以及由此决定的竞争的形式。根据市场竞争和垄断的不同程度,人们一般粗略的把市场结构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2]。
市场集中度是市场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市场中支配企业的市场份额相联系,是指某一产业市场中卖方或买方的数量及其相对规模(及市场占有率)的分布结构,是一个反映市场垄断与集中程度的基本概念和指标[2]。
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我国的快递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三大市场板块和三大市场主体。三大市场板块是国际快递、国内(异地)快递、同城快递,三大市场主体是包括有国有、民营和外资快递在内的规模不等的快递公司约两万多家[3]。快递业的规模经济优势,规模经济导致了只有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才能在这个行业中形成一定的盈利能力。但是现阶段中国的快递公司的规模普遍偏小,大部分的快递公司都是地区性甚至是城市性的公司,全国性的快递公司凤毛麟角。包括EMS在内的国有大型快递公司已经无法很好地满足现在快速发展的市场对快递业的要求,而民营快递业的发展明显的滞后,无法形成有效的规模适应现今对快递业“快速、准确、准时”的要求。
快递市场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优势,快递市场的集中度很好地反映了市场中各企业的竞争程度和各个企业的规模等。2005年国内快递业的市场规模约为300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EMS、中邮物流占到了60亿元;物流配送和快运占118亿元左右;民营快递占100亿元左右;其他性质的企业占22亿元左右[4]。而2009年国内快递市场规模只有325亿元左右,与2005年基本相当,市场分布也相同。中国邮政处在了绝对垄断地位,包括四大国际快递公司在内的快递公司短期内无法对中国邮政形成威胁。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入世贸组织,快递市场将会进一步开放,中国邮政的垄断地位将受到进一步的挑战。虽然中国邮政的网点数量是包括国际四大巨头在内的任何一个无法比拟的,但是中国邮政的组织臃肿,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快递市场需求,这就给了民营快递企业很好的发展机会。
单位:万件
数据来源:国家邮政局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和内陆经济发达城市和省会占据了中国快递市场的主要份额。随着国内电子商务市场的不断发展,国内快递市场不断扩张,淘宝网、京东商城等一系列的优秀电子商务平台将快递市场逐渐向个人用户扩展。2010年国内快递市场的发展主要是向“四区”发展。这“四区”是开发区(高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商务园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校区(大专院校)、小区(居民住宅区)[5]。2009年国内快递完成的业务量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将快递市场分为高中低三个市场。低端市场上集中了中国快递公司中的大部分,国内90%以上的民营快递公司都将市场定位在低端市场,以专业快递为主。低端市场中的公司处在了很尴尬的境地,由于快递公司很多,竞争十分激烈(多是价格竞争),利润极低。甚至出现了谁不涨价谁就死,谁先涨价谁先死的奇怪现象。相应的是中高端市场,由于市场门槛很高,竞争不是很激烈,利润很高。处在这个市场的企业多是以实用性很高的产品、高科技产品、药品为主要的递送对象。安全性、时效性均要求较高,成本也较高,但是由于这个市场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客户对价格不敏感造成了价格很高,利润很高。这一市场中包括了EMS、中邮物流等国内快递业的巨头。国内快递市场中,东部仍然是主要的市场,但是东部快递公司的数量导致了东部的快递行业竞争激烈,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恶性竞争。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西部成为了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经济的发展需要快递业的发展。西部地区将成为今后中国快递发展的主要市场,客户组成主要是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商务快件的需求,同样电子商务的向西扩展也同样带动了西部快递业的发展。
3 影响快递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快递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提供的是有偿的递送消费服务。多年来中国快递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繁荣了中国的对外贸易,方便了人民的生活。依托于先进快捷的航空运输技术和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中国快递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市场日益扩大。
城镇经济的发展与快递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些民营快递公司,网点只覆盖到了业务量大的大城市和一部分比较发达的中小城市。2010年快递业高速发展的“四区”集中在了城镇之中,城镇成为快递业发展的主要市场。城镇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工作进度加快,网络购物逐渐走入每一个人的身边,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快递的发展,国内快递加盟模式很好地适应了这种发展趋势。2009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6.08万亿元,同比增长7.2%,与GDP的比率为18.1%,同比持平。从构成上看,运输费用3.38万亿元,同比增长7%,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5.3%,同比下降了0.1个百分点。保管费用2万亿元,同比增长7.5%,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2.8%,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管理费用0.72万亿元,同比增长7.4%,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1.9%,同比持平[6]。
近几年以网络购物为主体的电子商务迅速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表明,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了3.38亿,较2008年底增长了13.4%,半年增长了4 000万。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深化和网民的增加,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增长迅猛就在意料之中。调查显示,40.7%的网民在最近一年内进行过网上购物,16.5%的网民经常访问购物网站,电子商务从原来的精英人群走向了普通大众。在电子商务中,快递服务成了物流环节的首选。在网络购物过程中,从异地购物到同城买卖,除了虚拟商品和网络服务外,每一单的商品都要用到快递。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了传统快递业务的下降,但网上快递业务发展迅猛,对我国快递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快递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对快递服务的时效性、安全性、质量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国快递行业加大投入,更新设备,应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建立科学的应急预案,抓住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为快递行业带来的发展机遇。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使得老年人的数量增多,使得更多的人喜欢通过网络购物。老龄化社会带来了电子商务市场的一次变革,更多的老年人上网购物,使得更多的电子商务公司关注老年人市场。快递服务应该适应这次变革,提供更加切合老年人特点的快递服务,更好地在这次变革中快速发展。
电子商务市场将成为我国快递市场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增长点。电子商务时代,物流集约化发展,一体化的物流配送中心不仅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可以开展配货、配送和各种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也可以按客户的要求提供其他形式的各种增值服务。
4 快递市场发展趋势
2005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世界快递巨头相继把目光放在中国,包括DHL、UPS、EMS、TNT在内的国际巨头争相恐后的抢滩中国快递市场。国际巨头垄断了八成的国际快件业务,极大地挤压了国内快递公司的生存空间。国内快递业为了摆脱眼前这个严峻的形势,正在不断努力以求寻找突破。
国内快递市场的发展应该摆脱现阶段核心竞争力低、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境况,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实现快递业的可持续发展。“走出去”是国内快递业求变的一种举措,国内快递公司将业务做到国外,通过与国外的航空公司合作进入一些国际线路,谋求更高的利润。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都处在了经济发展的低谷,国内快递业有了很好的机会。另一个发展很好的市场就是国内广大的农村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不断向农村扩展,城镇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快递物流消费需求迅速增长,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因此,对于快递业在城市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开发农村市场成为了国内快递公司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邮政利用网络网点资源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包括顺丰快递、申通快递在内的众多国内知名快递公司也在逐渐向农村扩展。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走在了前列,圆通快递和申通快递已经将网络覆盖了这一地区的乡镇农村。不久的将来,这些地区将真正实现无盲区的快递服务。北方地区,乡村快递服务一定的欠缺,除了中国邮政将触角伸向了农村,其他快递公司还没有深入北方乡村市场,这里将是国内快递业重点关注的地区。
5 结束语
国内快递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何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快递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快递业的“走出去”战略和发展农村市场战略不失为很好的出路。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国内消费、国内投资、净出口都离不开快递业的服务,在“走出去”的同时,快递业发展的重点要适应当前扩大内需的需要,大力发展农村市场,广大的农村蕴藏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如何开发农村市场是中国经济和快递业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国家邮政局.国家邮政局公布2009年邮政业运行情况[EB/OL].(2010-01-20)[2010-10-25].http://www.chinapost.gov.cn/fold-er92/2010/01/2010-01-2047567.html.
[2]谢勇,柳华.产业经济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100-105.
[3]商务部研究院课题组.中国快递市场发展研究总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2006(34):4.
[4]徐勇.中国民营快递现状与发展趋势解析[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12-14.
[5]佚名.2010年中国快递产业发展展望[J].快递,2010(1):3.
寰宇捷达快递招商代理市场趋势分析 篇3
关键词:快递行业;寡头结构;利弊;可行性建议
一、我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快递行业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来,我国快递行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如图1.1,快递业务量由2005年的2.28803亿件左右增长到2013年的92亿件左右,年均增长率约为436.66%。目前,我国快递行业业务量居世界第二[1]。
与此同时我国快递行业业务收入也从2005年的24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760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95.45%。截止2015年底,中国快递业务收入占GDP比例达到0.408%,同比增长约27.1%。
(二)我国快递行业竞争激烈
从1985年中邮速递EMS成立以来,我国快递行业迅速发展,随着民营快递企业和外资快递企业的加入,我国快递企业数量逐渐增多(如表1),为抢占市场份额,快递企业普遍采取“低价揽收”的策略进行恶性竞争,致使快递行业的单价逐年下降,2014年比2010年降低约40.49%。(如图1.2)。
二、我国快递业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据国外快递资料显示,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快递市场的发展均走向了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或显现出寡头趋势[2]。因同行业市场发展的趋同性,结合中国快递行业发展历史及现状,我国快递业也可能会向寡头垄断市场发展,我国快递业符合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特征主要有:
(一)市场上大厂商的数目少
按贝恩分类法对我国快递业市场集中度进行分析,前四位的市场占有率达72%,趋近于寡头垄断市场。此外,我国快递业目前处于较成熟的发展阶段,已经历了企业数目由少到多再到少的过程,处于较稳定的、几家大企业相互制衡的状态。
(二)产品的差别程度弱
快递业业务的同质性决定了各企业提供的相关服务差异程度较弱,所以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流动性影响较大。
(三)厂商进入市场难度大
一方面,随着快递业市场范围的扩展,行业的约束性固定成本逐渐提高;另一方面,快递行业中已有少数快递企业逐渐形成规模经济从而有较大优势,新企业进入难以抢占市场并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快递业的进入壁垒逐渐提高。
(四)少数厂商对价格的控制能力
随着少数快递企业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成本降低,在预测行情和信息决策上有显著优势。因此在各个快递企业收集行业价格信息,降低外部不确定性的过程中,少数大企业的定价成为调整价格主要参考对象。由此,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对整个行业价格的控制能力不断增强。
上述我国快递行业发展趋势的特征显现出其走向寡头结构的可能性,另结合我国快递业现状与国外快递业的演进历程分析,可得出我国快递业正处于向寡头结构发展的阶段。
三、我国快递业向寡头垄断市场发展趋势
我国快递市场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快递市场,但也存在服务质量差、科学技术运用率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等方面的问题。在国家政策的正确指导下,随着行业法规的完善,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快递行业的服务也将逐渐规范化。在此背景下,我们将对快递业向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发展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一)我国快递业市场集中度分析——已达寡头垄断结构
利用厂商集中度系数来分析目前国内快递市场结构。厂商集中度系数计算公式:
CRn=∑(Xi)n /∑(Xi)N
其中,n代表产业市场中规模最大前几位企业数目;
N代表产业市场中的企业总数;
Xi代表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规模[3]。
用厂商集中度计算公式计算2010年到2014年我国快递行业市场集中度结果如图3.2所示,我国快递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中,CR8只是略有跌幅,但是CR4却呈现大幅的下跌。
由图1.1可知,我国快递行业的揽件数量和业务收入逐年增长,整个快递业务急剧扩大,在此背景下,由图3.1可知,前四位企业中只有EMS的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同时,CR8的基本持平说明前八位的快递企业的业务收入在不断的增长,因此,CR4集中度的下降主要由EMS的市场占有率骤降造成的,整个快递市场的集中度在整个快递市场份额的扩大和兼并潮流的兴起的背景下呈现为一定的增长。
按照美国经济学家贝恩(Bain,1959)的划分,某产业四厂商集中度(CR4)在30%以上、八厂商集中度(CR8)在40%以上就属于寡头垄断型的市场结构,由此可见,我国快递行业寡头竞争结构明显,但由于企业数量众多,现阶段的低价竞争为市场优胜劣汰的过程,寡头竞争结构在此过程中将进一步增强。
(二)国内快递业兼并潮流兴起
如表2,国内快递行业近几年来兼并激烈,2009年以前,行业内的兼并主要是国际快递巨头渗透的结果,但是自2010年邮政法规对快递行业放宽之后,我国快递行业的兼并潮流开始兴起,并逐步发展。
(三)促进国内快递业兼并政策的出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一章第五条指出,“经营者可以通过公平竞争、自愿联合,依法实施集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4]。”
2015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地提出“鼓励各类资本依法进入快递领域,支持快递企业兼并重组、上市融资,整合中小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加快形成若干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上述表明,当前国家支持快递企业在遵守国家反垄断法的前提下,运用更市场化的手段进行兼并重组,以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快递产业综合竞争实力。
四、针对我国快递业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评价及应对对策
(一)我国快递业形成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优势
1、行业层面
(1)形成规模经济。形成寡头结构后,优势快递企业可利用大规模的运输、派送体系,降低空车率,使服务平均成本下降,企业规模报酬递增,进而通过扩大市场范围,完善服务网络,以提高生产效率[5]。
(2)促进技术创新和运用。快递行业的服务差别较小,企业之间竞争度高。在此环境下,一方面,寡头快递企业为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将加大资金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差异化。另一方面,寡头企业的市场支配地位和技术壁垒使其开发的新技术被效仿的可能性减小,从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综上所述,寡头结构化将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更新。
(3)稳定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寡头结构市场条件下,厂商数目较少,企业间实力相对均衡,因此更容易达到纳什均衡的稳定状态。同时,在寡头垄断条件下,消费者需求曲线凹向原点的拐折特性也使得恶性竞价不容易产生,利于促进国内市场稳定和有序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也助于提升我国快递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2、消费者层面
(1)增加消费者剩余。寡头垄断行业的高价格不一定是一种合谋的或反竞争的结果,而有可能是通过提高行业管理效率实现的。法国杜皮特注意到:与单一价格相比,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者在采取价格歧视时,垄断者的利润和消费者剩余都会因此而增加。法国经济学家古诺作为研究寡头垄断市场的先知,他甚至意识到: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相比,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更具有一般性。由此可见,垄断寡头不一定会利用定价优势使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
(2)提高服务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形成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后,行业内企业竞争压力减小。因此,寡头垄断企业将在服务质量提升上加大投资。现阶段,快递行业的整体投诉率较高,快递行业寡头结构形成后,行业的进入壁垒提高,行业的整体责任意识和承担能力也将增强,消费者权益将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二)我国快递业形成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弊端
1、行业层面
(1)行业技术创新可能受阻。寡头垄断厂商缺乏市场竞争压力,因而也缺乏实现成本最小化的积极性,技术开发和设备更新后劲不足,表现为企业内部X一非效率,使整个行业的科技创新受到阻滞。
(2)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提高。快递行业形成寡头市场结构后,进入壁垒提高,新企业进入困难,最终导致行业活力不足,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快递行业固定资本投入较大,因而退出壁垒较高,在企业退出行业时,由于沉没成本难以收回,将导致行业内资源浪费。
(3)形成利益集团。寡头结构下的快递企业有相互勾结成利益集团的可能性。寡头勾结下的企业利用自己庞大的资金和社交网络影响政府决策,不利于政府决策的公平性和协调性,阻碍社会的协调发展。
2、消费者层面
(1)信息不对称影响消费者维权。在寡头市场上,寡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受时间、精力、能力等限制,单个消费者信息搜寻成本高、速度慢、效果差。快递市场形成寡头结构后,消费者将仅参与服务的投件和收件过程,在快件运输和分拣过程中,消费者若权益受损,将难以及时维权。
(2)市场供给不足。根据古诺模型,如果寡头垄断市场内有n个厂商,则每个厂商的均衡产量为:,所以寡头垄断市场会导致供给不足,形成市场空余,无法有效满足费者需求。
(三)针对我国快递业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对策
1、对正面影响的加强与促进
(1)大力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国家应制定政策以促进全国市场统一,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以提高效率和降低配送成本,促进快递业和电商的发展,充分释放潜在消费力。
(2)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针对快递行业与上下游产业的联动发展,国家应继续推出相关扶持政策,使快递行业与制造业、网络零售业、民航业等密切相关的行业形成联动链条,扩宽快递企业的经营思路和服务领域,从而促进产业双赢和多赢的良性循环[6]。
(3)完善兼并法律政策。政府应制定实施以提高快递市场集中度为导向的政策,完善政府的兼并法律政策,规范快递企业之间的兼并行为,促进快递市场的集中度的提高。
2、对负面影响的约束与规范
(1)有法可依。我国现阶段针对快递行业的法律较少,在寡头结构的快递市场中,更需要完善相应的行业法律,我国的《反垄断法》等法律由于出台时间短,仍需要进行修订完善,以便做到有法可依。
(2)转变执法观念。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我国长期存在的一些负面思想严重阻碍了我国法律的执行效率,同时,作为一个没有反垄断传统的国家,客观来看,我国反垄断执法经验不足,更需要加强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人员应当转变执法思维,对快递寡头企业的联合垄断、高价服务等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促进快递行业的规范发展。
(3)展开企业间合作。在寡头结构状态下,企业较少,因而在乡镇、农村及偏远地区的运输方面,企业间可以展开广泛合作,如联合运输配送,共享网点、代理点等。这不仅可以扩展市场,完善服务体系,还可以节约大量固定成本,减少沉没成本的产生。
五、小结
我国快递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市场规模跃居世界第二,市场已达寡头垄断结构,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行业业务同质化严重,导致“低价揽收”等恶性竞争行为。在国家出台相应整顿与兼并方针的背景下,我国快递市场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秩序化,同时,在市场淘汰机制的作用下,我国快递市场的寡头垄断结构将进一步加强,届时,国家应出台相应的规制措施,扬长避短,维护消费者权益与快递市场的良性竞争,促进快递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发挥快递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志清.广发证券.快递行业系列深度研究报告之三:俯瞰神州——解读中国快递的今世今生[R].2012-8.
[2]杨志清.广发证券.快递行业系列深度研究报告之二:他山之石——回顾美国快递的百年变迁[R].2012-8.
[3]贾瑞峰,商丽景.中国快递业市场集中度研究[J].物流技术,2013(7):322-324.
[4]刘继峰.反垄断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5]杨志清.广发证券.快递行业系列深度研究报告之五:仰望星空——探寻中国特色的未来之路[R].2012-8.
[6]季彤.快递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邮电大学硕士论文,2012(3).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