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论优秀作文

2024-08-14

感恩论优秀作文(精选15篇)

感恩论优秀作文 篇1

悲夫!乞者尽日行于市肆,未尝观圣言贤语;而彼其出入于庙堂,所识亦颇多。岂其不知感恩之理欤?抑以之不足为恩欤?夫恩无大小之分,人无贵贱之别。凡为人事者,即受人恩,则胡为不报哉?

向闻有童焉,争执与父母,怒而去之。一日之后,饿欲得食。有老叟观闻之,以饭予其,既饱,谓叟曰:“甚矣谢之,子之于我,甚于父母。”叟怒而斥之曰:“悔不当予之。吾与汝特一饭耳,即谢之如是,汝父母生而育之,此恩犹泰山之土,不可车载;此德犹如东海之波,不可斗量。何故不报之!”

报父母之恩曰孝,报社稷之恩曰忠,报他人之恩曰仁,报敌对之恩曰义。欲使天下大治,必推之于四海,传之于八荒。若官感民爱怜之恩,则世风清廉;将士感国植育之恩,则干城奇秀如云;民感社稷体恤之恩,则大公劳作,井然无乱。庶望感恩之风蔚然,使国长治,令民安居,乃作之以使人观而习出。

感恩论优秀作文 篇2

面对着错综复杂的社会, 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感恩教育呢?这是我们懂得感恩之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感恩教育的内涵诠释。

什么是感恩教育?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我认为,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 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 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笔者将感恩教育定位为德育, 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 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 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而恒久地存在, 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要在个人的条件允许, 符合社会规范的情况下报恩和施恩。

实施感恩教育, 首先需要了解感恩教育的内涵, 这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前提和条件。

2 感恩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当前, 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 “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 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 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 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 在家中是“小皇帝”, 在学校则目空一切, 眼中只有自己, 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 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 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 关爱他人。现代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 自主成长”, 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 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 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 为所欲为。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费时, 早已经忘却了“粒粒皆辛苦”, 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 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 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价格却不知父母的疾苦。自私自利, 只知道索取, 不知道奉献, 这对于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 是多么的危险, 多么悲哀, 难道还能够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

3 感恩教育的实践体验。

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 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 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 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心理过程决定着人的行为, 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 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心理学家也大多把思想品德结构看作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要素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同时, 感恩教育也需要学校, 家庭和社会的三者的合力才能够顺利完成。

3.1 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感恩是一种情怀, 是所有美德的基础。

很多现象和调查表明, 多数的孩子不懂得去关爱他人, 对来自父母的照顾视为理所当然, 攀比心理强, 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受助一年多, 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 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 襄樊5名受助大学生的冷漠, 让资助者寒心的事屡见不鲜, 这些都说明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感恩情怀。“别让中国现在的孩子成为不懂感谢, 不愿感激, 不会感动, 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这是某政协委员在两会上的呐喊。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亟须解决的教育问题。

3.2 培养“感恩”教育的感恩意识。

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 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 以情感人, 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 可以通过开展发表感恩宣言、感恩演讲、写感恩家书、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动, 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培养学生树立感恩意识, 从个人而言, 会使其心胸恬淡, 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社会而言, 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

3.3 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

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 让学生知恩于心, 感恩于行, 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 回报师长, 报效祖国, 回馈社会。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 不能越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 又要施恩不图报。教育者要注意言传身教, 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 精神的支点是感恩, 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 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教育之“育”, 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 使人性向善, 使人胸襟开阔, 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的美好“善根”。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今天, 我们更应该认真搞好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以“感恩报德”为荣, 以“忘恩负义”为耻, 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 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摘要: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 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 使学生知恩于心, 报恩于行。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 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今天, 我们更应该认真搞好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以“感恩报德”为荣, 以“忘恩负义”为耻, 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 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 篇3

关键词: 高校 贫困生 感恩教育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院校规模不断扩大,贫困生数量随着增加。我国对于高校贫困生的资助一直都未停止,同时高校和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对贫困生的资助,各大院校根据实际情况,为贫困生提供兼职,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以此减少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并设立各种助学体系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现阶段,各大高校的经济补助体系都基本完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本解决了高校贫困生的上学问题。但是,学校对于贫困生的思想教育方面缺乏重视,某些贫困生在接受资助后,不懂得感恩。因此,必须加强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意识。

一、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乏现状

第一,在贫困生资助名额评选时,很多学生都争当特困生,甚至有部分学生家境不错,没有分享意识,不考虑较之更加困难学生,个别一般困难的贫困生却拿去更高档的助学金,尤其是获得社会资助后,仍然在学校继续申请,这就造成了不公正。

第二,在贫困生名单定下之后,个别学生没能提交相应证明材料,或者对于申请表的填写不够重视,填写数据不够真实和完整,部分人认为获得学校的资助是应该的,丝毫没有感恩之心,还有些学生认为自己肯定是要获得助学金,若是没有获得反而会责怪学校。

第三,一些学生在获得助学金后,本着“白送的钱,不花白不花”的心理,大肆购买物品,随意挥霍,甚至产生“等、靠、要”的消极思想,每当有企业和学校资助时,自己必须占据一个名额,不考虑。另外,对于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不甚满意,工作不积极不到位,部分申请贷款的学生,难以及时还款,对于学校的信息和通知置之不理[1]。

第四,部分学生在领到助学金后,对学习不认真,对学校和社会不思回报,甚至认为自己的贫困是家庭造成的,没有丝毫的感恩之心,只想通过家长和学校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没有依靠自己获取资金。

二、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分析

自身的原因。受到家庭环境影响,贫困学生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例如自卑和沟通障碍。另外,这部分人群存在压抑情绪,以及急切求胜、证明自己的心理。在进入大学之后,很多人将读大学当做自己人生的转折点,想借此改变自己的人生,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时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是,理想与现实偏差很大,在社会中难以短期改变自己的家庭状况,提高自身的能力,这样反而会在与同学相处中,产生自卑心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就会认为对方给予的帮助,是对他们的怜悯和同情,甚至会进一步增加自卑心理,这就很难让他们产生报恩思想。

家庭的原因。家庭的教育不能跟上孩子生长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分为两个原因:第一,这些困难家庭,大多数父母文化水平低,他们认为孩子学习好就足够了,这也是他们对孩子仅有的期望。因此,对于孩子思想方面的教育往往是欠缺的,父母片面注重孩子学习成绩,而忽视感恩意识的培养,造成一些学生性格的缺陷和思想的落后[2]。第二,困难家庭的父母往往被生活所迫,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很少有时间对孩子教育,有时候会因为自己给不了孩子好的生活条件而自责,担心自己的经济情况影响孩子生长。因此,在孩子成长中,尽量满足孩子要求,而不求所报,正是家长的这种教育习惯,淡化了孩子的感恩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孩子的自私自利思想,使他们将索取变为一种习惯,不懂得感恩。

学校的原因。第一,当前学校的资助体系不完善,仅仅是从经济上对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缺少相应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养,另外,由于经济资助是无偿的,不需要学生进行偿还,存在很大漏洞,学生进行申请时,只需要出具相关证明材料证明自己在经济上是贫困的,就可以获得相应数额的补助资金。第二,对于受资助学生没有明确的义务要求,学校的思想教育课程设置不健全,让学生产生应得的意识,没有认识到这是学校和社会对其的帮助,没有责任就没有动力,这样难以产生感恩意识。第三,在发放助学款时,一般都是直接打到学生的银行卡,这样做的确照顾到了学生的心理,避免同学的偏见,但是由于没有正式的颁发仪式,因此资助款的到账没有告知学生,就直接打入他们的银行卡,受资助学生不能在第一时间获知消息,因此很难产生感恩心理。

三、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建议

造成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根据原因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感恩教育,培养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对贫困生加强感恩教育的主体中高校占据首要位置,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加强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增加感恩课程的开设,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以此增强贫困生的感恩意识。例如在重大节假日,还有助学金发放的日子里,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富有感恩意味的活动,营造一个学生感恩的氛围和环境,让捐助者和受资助者结成对子,同时可以利用活动,让困难生学会和懂得感恩,体会感恩。另外,可以通过举办与资助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如以感恩回报为主题的讲座,开展感恩宣传月,组织学生进行感恩征文,以及进行演讲赛辩论赛,等等,提高贫困生对受资助重要作用的认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咨助者的高尚情怀,让贫困大学生产生感恩意识。与此同时,还需要发挥学生干部和贫困生的带头作用,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导,加强校园的感恩氛围,让贫困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3]。

第二,加强学校课堂教学的主阵地的建设。在学校中,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基地,通过课堂的宣讲,可以向大学生传授感恩知识,进而可以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加入感恩的思想,通过结合生活社会实际,在课堂上用生动典型的事例教育学生,让学生用自己身边的故事进行讲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对感恩行为进行思考和讨论,进而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课程开展之前,教师要搜集感恩教育素材,例如一些感恩题材的电影和书籍及古代的故事,以此作为依据开展主题讨论和班会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讲述他们的理解,进而适时进行感恩教育,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明白感恩的思想。在学校中,一般会有一门“形势与政策”课,因为任课老师之前多为辅导员,可以将感恩内容作为附属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三,多管齐下,提高学生感恩意识。学校和社会应该多为学生创造感恩机会。对于心存感激却未付诸实际的同学,应该拓展足够的途径,让他们付诸行动。高校充分利用自己的平台,如官方微信和微博平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途径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另外,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提供社会实践机会,每一个院系可以建立自己的志愿服务队,在社会和学校积极开展志愿工作,帮助弱势和需要帮助的群体,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特长服务社会。经过一系列感恩活动,一方面可以让贫困生发挥自身特点和长处,可以体会到成功和帮助他人的快乐,进而消除自卑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让贫困生在办公室值班,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同时加强师生间的交流,让他们在活动中感悟感恩的意义。

四、结语

加强贫困生的感恩教育是高等院校的重要工作。不仅要在物质上对学生进行资助,还应给予学生精神上的资助,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帮助学生自立自强、自我成长,让他们成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新一代生力军,最终发挥高校资助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李亚婕.增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09:76-78.

[2]杨雪琴.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145-147.

感恩论优秀作文 篇4

时下,有的机关及公务人员以部门和利益为中心,以自身喜好为标准,置老百姓利益于不顾,老百姓敢怒不敢言;有的公务人员高高在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究其原因,根本的一条,是他们忘记了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忘记了所拿的俸禄是人民给予的。对养育他们的人民不是心存感激,不是将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是用于满足一己私利。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合肥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和“三大推进”一系列重要举措,其根本目的是为了460万合肥人民。这些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当然有赖于广大党员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我们就会懂得尊重他人,尊重群众,尊重每一份平凡的劳动。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我们就会把效能建设的各项要求化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感恩节感恩父母优秀作文600字 篇5

我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对靠捡垃圾生活的夫妻,在垃圾箱边捡到了一个弃婴,是个女孩子,好心的夫妻收养了她。

夫妻没有孩子,希望女孩将来能有所成就,女孩果然没有让夫妻失望,她小学、中学虽然用的、吃的都是最不好的,但女孩门门拔尖,常常得第一。因为她知道家里还有父母在努力的供自己上学。

然而,在女孩考上大学时,养父却因疾病身亡了。养母的负担更重了,可养母没有抱怨,还是每天起早贪黑地去捡垃圾供女孩上大学。

女孩十分懂事,她不想让养母太累。所以,女孩在大学里省吃俭用,放假时也要出去打工,没有回家见过养母一次。

直到女孩大学毕业,有了毕业证书,才高兴地回家了。

到了家乡,女孩一路唱着歌,跑到了家门口,兴冲冲地叫着“妈妈”,冲进了家,家里家具没有变,只是显的更破旧了。女孩跑遍了全屋,可是没有人。女孩马上向邻居打听,可不曾想邻居却告诉她:“她养母在两年前就去世了”。女孩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说:“那每月的钱又是谁寄的吗?”领居说:“你妈妈死前说过,只要医院肯每月寄你钱,她愿意捐出所有器官。”女孩哭了,她好恨自己,自己为什么不回家,为什么连最后一面都见不到母亲了。

读罢全文,我也不禁泪流满面。

懂得感恩,学会感恩作文 篇6

《感恩生活》荟萃了中外55篇感恩的美文。告诉我们在危难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解除生活的困顿;

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躯帮你举起头顶的一片天空,让你攀登起人生的高峰,最终战胜困难,扬帆远航,驶向胜利光明的彼岸。这些点点滴滴的帮助与关爱,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感恩,铭记那些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

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它能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生活的美好;能使我们保持积极、健康、阳光的良好心态。怀有感恩之情,对他人、对社会就会少一份挑剔,多一份欣赏和感激。

在千千万万的故事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一年,一个小女孩用一杯牛奶帮助了一个饥饿的穷苦学生,不求回报。穷苦学生长大后成为著名的医生,当他认出来到医院急需救治的是那个小女孩时,他毫不犹豫地为她进行了治疗。当年的一杯鲜奶抵消了所有医药费,这就是郝武德·凯利医生对小女孩的回报。

人们做善事的时候心里可能都没有要求回报,但是命运之神会眷顾善良的人,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将自己获得的这份爱和帮助施予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感恩论优秀作文 篇7

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外部世界的发展敦促创新,高校的社会性需要创新,事物自身发展需求以及科学发展观要求创新。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需三省吾行,及时剖析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在工作中讲究方法,站在时代的高度,不断学习新理论,积极响应新指示,全面贯彻新精神,努力落实新政策。中央十六号文件提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指出,“思政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无疑为十六号文件要求作了进一步的注解,为高校下一步的思政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准绳,也为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指明了方向。如何在学生工作中突出人文关怀,将是今后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的着手点、着力点。回归传统,结合自身经验,立足实际情况,笔者找到了在高校思政工作中推行人文关怀的一种新途径———感恩型工作模式。

一、当代高校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

1. 外部环境的复杂化。

如今,市场经济体制早已取代了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已走过了三十个年头,自2001年中国成为WTO成员至今,经济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神州大地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经济的繁荣,市场的空前开放,信息渠道的多样化,文化的多元化,外部环境复杂化使得高校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空间巨大,这也为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等毒瘤扭曲人性提供了机会。如何引导高校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做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社会主义事业、共产主义事业拥有崇高的信念是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必须思考的首要课题。

2. 工作对象观念多元化。

外部环境的改变使得当代大学生具备与前辈人不同的思想特点。这是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当代青年在文化市场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追求时尚与个性,价值取向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加之自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实施大规模扩招政策以来,生源差距扩大,学生素质良莠不齐,人数的激增亦加大了教育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一改以往“灌输”性质的教育模式,在思政工作中把握住高校学生的成长特点、成才规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 传统工作模式存在弊病。

中国的教育模式是典型的“德目主义”模式[1]。高校的思政工作这些年来也一直沿袭此模式。这一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过其应有的作用,但放在当下,此种模式已远远落后于时代要求。其弊病如下:教授方法单一、理论脱离实践、目标背离实际。这种模式在短时间内能让受众体全面系统的接收到思政教育内容,但填鸭式的模式、训导式的教育使得受教者根本不能从中受益。最为痛心的是传统思政工作本末倒置,从小学到大学,要求越来越低,高校思政工作并未真正意义上受到高校师生的重视。

二、人文关怀的内涵

人文关怀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就其基本意义来讲,指的是对人的关怀,包括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方面的尊重、承认、关怀。人文关怀是一种指向内心的关怀,是对人生意义及其价值的关怀,它强调对人的道德世界和心灵世界的关怀,重视发挥人的主体性,并培养其可持续发展能力[2]。

三、感恩型工作模式

关于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引入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性在此不再赘述,诸家言论皆已论证,推广实践的成果亦得到充分佐证。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真正做到人文关怀的注重,感恩教育是一个重大突破口。但只是单一的引入感恩教育对于积极落实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一指导思想无非是新瓶装旧酒,毫无改进可言。笔者在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之后认为,应将感恩教育从辅助推进思政工作的位置调出,将感恩作为一种理念贯穿思政工作始终———感恩型工作模式。此种模式的工作方法及工作重点如下:

1. 思政工作者观念的改变。

在推进高校思政工作的过程中,思政工作者们应该转变固有观念,心存感恩,改变一贯的训教者形象。举例说明:国内各高校,辅导员在思政工作中往往挑大梁,班主任不再像小学中学那样对班级学生实行全方位管理,光靠大学一二年级几节公共基础课的开设远远不能达到思政工作所要求的效果。辅导员在对所带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心存感恩。感恩社会对自己的信任,充分认识到身上肩负的重任,在工作中将学生视作自己的兄弟姐妹,循循善诱而非教条灌输。

2. 思政工作方式的改变。

首先,人文课程教学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科学和人文是人类理性发展不可或缺的两翼,但在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发展中,科学理性日趋强势,渐有凌驾和排斥人文理性的趋向,这在国内外大学教育的演变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但人文教育的弱化或缺失,对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消极影响,甚至对整个社会人文精神的淡薄,已经引起国内外高等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人本身的全面发展,而科学与人文,正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两者之间失去平衡,就难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从某种角度看,重视人文教育是高等教育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高等学校要培养合格的人才,不能不考虑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

其次,要注重课外活动的举办,进行“思政实践”,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来达到教育目的。心理学上有著名的奥尔森定律:当责任不分明时个体在团体中容易出现不卖力,不用心的情况。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主动思考。实践证明,课外活动比课堂传授理论知识见效更显著。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社会道德环境相互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真正掌握去伪存真的鉴别方法。此外,也可采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等形式[4]。

3. 将思政工作生活化。

思政工作开展方式多样化的同时更应将其融入生活。其实质即对高校思政工作者提出的又一项高要求。在本文第五点即感恩型工作模式对高校学生思政工作者的要求中将进一步说明。

运用感恩型工作模式推动思政工作的进行,心存感恩,思政工作就不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件乐事为之。思政工作生活化是衡量感恩型工作模式是否成功运用的关键,更是感恩型工作模式的最高要求及特点之所在。

此外,在感恩型工作模式的运行中还要做到:注意工作开展时机的把握。注意工作开展时机的把握具体表现在低年级严格把关,中高年级宏观控制。大学生思想的发展既是一个连续过程,又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思政工作的展开要把握大学生各个阶段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真正做到引导大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一年级大学生的思想具认同性,其认识存在片面性。思想的认同性,是指对他人的思想观点认可和赞同的主观倾向。一年级大学生大学生活开始刚刚不久,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希望不断进步。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的陌生使得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指点,对教育工作者有较强的认同性,这是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阶段。

一年级大学生的情感具依赖性。“据调查,60%的一年级大学生时常感到自己苦闷,心里有话没处说。”此时运用感恩型模式进行思政工作,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与同学们建立良好的感情同时,亦使得教育内容被自然吸收。

一年级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此时也是最适宜因势利导,正确引导思想健康发展的时期[5]。高年级学生则独立意识增强,知识具备广泛性。他们的自主意识增强,随着知识面的扩大对事物的认识有自己的看法,此时的思政工作就因从宏观上进行把握。就像种植一盆观赏性植物,幼苗时已定下了发展的大体趋势,在其进一步成长发展期只需对其零星的歪乱枝桠进行修整即可。

四、感恩型工作模式对高校学生思政工作者的要求

1. 工作理念的转变。

这一点已在第三部分有关感恩型工作模式的论述中说明。

2.“学习,学习,再学习。

”[6]将感恩型工作模式运用于思政工作中的高校工作者会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总结成绩更是为了纠正错误;不断改变与尝试,创新方法更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这是感恩型工作模式的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实现人文关怀的要求。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能跟上大步伐,不断储备理论知识,不断实践,加强应对新情况,新变化的能力。

3. 思政工作生活化的要求。

思政工作生活化即将思政工作融入工作者的日常生活,心存感恩,时刻牢记身兼重任。换句话来说就是要做到为人师表,生活中处处作出表率,谈话做事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用语言引导学生,更应该用自己的行动教化学生。

结语

感恩型工作模式是笔者的理论结合实践经验所得。而高校思政工作的不断推进与完善将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作。在此过程中,唯有做到永不停步———不断学习知识,不断进行实践,不断获取新理论,不断贯彻新精神,不断落实新指示,在新理论的基础上,新精神的指导下,按照新指示的方向,充分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践经验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才是保证高校思政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姜博,王林.中外德育的比较与启示[J].时代教育,2008,(6):93.

[2]陈宗彬.高校学生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J].决策探索,2008,(6):82.

[3]王先达.对升格后的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工作的思考[J].教育探究,2006,(2):89.

[4]成江.以人为本以德治班[J].交通职业教育,2008,(4):31.

[5]王传芬,王英博.浅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与要求[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8,(8):94-95.

浅论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感恩教育 篇8

一、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1.感恩教育的内涵

所谓感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教育,也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恒久的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2.对初中生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要通过教育来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对其回馈以感恩的眼光,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感恩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对初中生来讲,感恩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当前在初中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首先,感恩教育在我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感恩优良传统的国家,历史上流传的许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都是感恩文化的体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些经典诗句集中反映了人们的感恩情怀。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其次。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心存感恩,懂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环保意识,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社会的心存感恩,了解人与社会紧密相连,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他人的帮助与关心心存感恩,领悟人与人之间关爱的真谛。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素质,与他人和谐相处……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中学生群体中的忘恩现象。避免感恩心缺乏所造成的悲剧,而且可以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中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精神人格,从而提升其精神境界,完善其生命。这也是学校德育孜孜以求的。

最后,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助推器。和谐校园的基础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师生关系。感恩教育可以培育和提高人们的和谐文化素质,让人们尽可能以感恩的心态和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处理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等关系,可以有效地化解校园内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防范各种尖锐矛盾的发生和发展。如果校园中的每个人、每个班级、每个处室或班组都崇尚感恩理念。践行感恩精神,以和谐的感恩方式思考问题、处理事情、解决矛盾,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学校就会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指责和推诿。

二、感恩教育的内容

1、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茹苦含辛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包括交通违章、吸毒、艾滋病,还有形形色色的犯罪。

2.承担责任。感恩教育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时,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珍惜生命教育不是苟且偷安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而取义”,是古人早已弄明白的道理。

3.学会和谐相处。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感恩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必须做好“感恩”的榜样。感恩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技能,善于把教育目的寓于各种精心选择、设计的情境之中。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因素,还要联系社会实践,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在进行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同时,进行感恩教育。同时也要求教师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对中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而须从周围的环境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好“感恩”榜样。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2.感恩教育要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中学生感恩之心的如此“迟钝”,甚至没有这种“本能”,作为教育者,要将其有机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营造出一种感恩教育的氛围。

第一,要充分发掘教材中感恩教育内容。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也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它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进行建构,通过该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公民与个人品德、公民与社会公德、公民与家庭美德、公民与社会法德、公民与社会责任、公民权利与义务等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如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孝敬父母;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忠诚老实。追求真理等内容,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感恩文化传统和道德要求。

第二,要设计利用各种感恩情境。把感恩情境——各种人际互动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感恩情境素材包括说明情境——一些富有生活哲理和感恩情节的寓言故事、童话和伟人故事;体验情境--为说明感恩的重要意义,设计一些比“说明情境”更隐蔽的情境,使学生获得某种感恩体验教育:体谅情境——为增强学生的感恩敏感性和感恩意识而设计的。包括家庭、学校或社区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人际互动事件。设计一些感恩教育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恩”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要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多种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替学生主体提供文本语音、图形、图像或一段活动影像等信息源,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

第三,要践行于生活实践。生活实践是促进中学生把各种理论知识转化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自身素质的中心环节和动力源泉。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感恩习惯。感恩教育的生活实践有多种表现形式。既可以是为你的感恩对象做一件事情。如教学生亲自做一些感恩卡片,学会唱一些感恩的歌曲,在特定的时间献给特定的人,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也可以鼓励学生把别人为其做过的比较感动的事情写成周记或作文。在班上宣读。还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去做、去体会,与家长、老师进行换位后做一做家长与老师的事情,从而感知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恩情。另外,可以让学生讲述他自己对感恩的认识,讲让他非常感动的事情,讲让他受到恩情的感受及其自己报恩行为的体会和感想。

3.感恩教育需要尊重学生。现代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这是合情合理的。教育者关心学生,学生才会将心里话说出来。马克思说:“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感恩教育要求教育者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就是说,教育者與教育对象之间不仅是思想上的交流,而且是情感上的交流,双方互相尊重,感情才相通,内心深处才能产生共鸣,学生才会真正地接受感恩教育。

总之。充分利用教科书中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感恩作文《感恩,温暖我心》 篇9

突然想到,今天我能坐在这里,聆听老师们精彩的演讲,翻阅精致的书本,欣赏广阔的远景,当然离不开父母给我带来的一切。他们将我抚育成人,苦心经营了一个家,我如今才能坐在这里学习和生活。我也感谢所有教过我的老师和所有同学,是你们给予了我知识和友谊。

除了向这些与我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人感恩,我或许还得向其他的生命感恩?

于是我便走到教室旁边的树林里,去看看其它生命是如何感恩的。

黄雀鸣上头,那是对上天的感恩;枯黄的落叶坠地,那是对树木的感恩;粗壮的树木直挺地立在土地上,那是对大地的一种感恩;鲜花迎风摇摆,那是对阳光的一种感恩;所有这些生命构成的完美图画,是对上天的感恩。

心底里油然生出一种感动:那些无法与我们人类交流的生命用它们的方式在感恩,我们是否也应多去发现值得我们感恩的人?

我们的生命里存在了太多的人,大多数与我们擦肩而过,从此不再相遇。也许我们不仅仅要对在我们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感恩,或许也应向这些擦肩而过的人感恩。

感谢,你们在我的生命中出现过。

这就足够了,不需要他们为我们做过什么。这不仅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息息相关,互相影响,更是因为正是这些人,连同对我们而言极其重要的人,一同构成了我们的生命,丰富多彩的生命。也许他们只在我们的生命中一闪而过,然后像流星陨落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我还是会感谢他们,感谢他们在我们的生命中一闪而过,让我们的生命不再只有一种颜色。

感恩节优秀作文:感恩伴我成长 篇10

读到这,我已泣不成声了。想起我对妈妈的种种,我又何尝不是故事中女孩的心情呢?

记得有一次,我复习功课到深夜。妈妈端来一杯热乎乎的牛奶,可我却派对妈妈发脾气:“烦死了,没看见我的作业吗?我哪有时间喝牛奶?”妈妈把牛奶轻轻放在桌子上,一句话没说就走了。我后悔了!我后悔我那样伤害妈妈,我后悔我以那样的态度对待妈妈。

其实感恩是没有限制的。就比如说:当妈妈为你送来一杯热牛奶时,你给予妈妈一个微笑,这就是感恩;当陌生人扶起跌倒的你,你说一声“谢谢”这也是感恩;当同学与你共同攻破难题时,你对他说一句“加油!”这也是感恩。

同学的帮助之恩,老师的教诲之恩,陌生人的关照之恩。

感恩论优秀作文 篇11

一、感恩在现代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内容分析

感恩的心是人类有史以来拥有的一种情怀也是一种美好品德的体现。小学阶段是学生情感世界和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培养时期。所以说小学的语文课本中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很重要。感恩教育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责任。感恩教育是一种理念,使受教育者懂得去施恩和报恩。在现代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要通过情理结合的方法把小学生的感恩品质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进度。

首先就是要懂得知恩,一个人对待一种事物的看法决定了这个人在今后的生活中怎么的反应这个事件。知恩,是一个人学会感恩的前提条件, 没有知恩就没有感恩。教师在语文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去捕捉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得到恩惠的反应。启发学生从受恩中去感恩施恩。

其次就是谢恩。对于别人给予的帮助要及时的进行自我内心感恩的表达,即谢意的表达。人对于接受善意的赞扬和谢意是有一种内心成就感存在的。这种成就感致使自己再去做相同的好事。

最后,要让学生学会报恩,做到别人帮助我,我也会帮助别人。爱是相互存在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

二、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感恩教育的实施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榜样的带头作用。树立自身的感恩形象。教师为学生树立感恩父母的道德榜样做到言传身教。要从尊敬长辈做起, 做父母的好儿女。教师不仅传授学生的是科学文化知识还是学生各种行为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发展,尤其是小学的教育阶段。小学的语文研究多是从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进行课文布置。因此教师要时刻的注意对学生感恩情怀的培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相关知识内容掌握的同时,不断的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是要学生在日常的家庭生活和集体生活中学会知恩感恩。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把感恩的教育当成一种现代教育的理念,语文阅读课上涉及到感恩的部分,教师要重点强调。比如,教师在进行阅读材料《三个儿子》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课文中的老爷爷只看到了自己的一个儿子?”教师让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学生通过讨论得到这样的答案: “因为老爷爷的三个儿子中第三个儿子的行为最真诚,最孝顺,所以老爷爷认为第三个儿子最为孝顺。”通过这篇文章的讲解,教师在结合课文的内容同时给学生提出相关课外作业。一是让学生能够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二是让学生结合文中学到的优美语言来对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这种作业方式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复习相关阅读教学内容,还能把感恩的体会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示出来。并不断地强化感恩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有许多丰富的“感恩素材”。有的文章能够体现出父母之恩,有的文章能够体现出社会之恩,有的文章则能体现出祖国之恩。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培养学生具有全方位的感恩意识,而不是局限学生只具备对父母的感恩,缺乏对社会的感恩。比如,教师在进行阅读材料《可贵的沉默》的讲解时,在教授文章的同时要教育学生能够接受父母给予孩子的爱,而且还要学会关心父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对父母报恩。又如,在《一面五星红旗》这篇阅读材料中,教师要对文章中体现出来的爱国精神进行烘托,教师要注重将此爱国精神贯穿到整个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阅读学习的同时深入领会对祖国的感恩情怀。

再次,小学语文教师与家长的配合利用阅读材料中的故事进行感恩的教育。教师要把感恩思想在学校的教育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其中讲故事是一个很好的培养方法,学生愿意接受,并且能够从中自己总结出故事要传播的思想内容。还慢慢提升了学生的总结能力。家庭教育是学生身心培养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对家长进行教育的传播,把家庭的感恩教育同语文课堂相结合从而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

总之,感恩教育在小学阶段尤其重要,涉及到学生以后的成长和道德观念的形成。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由于现代的小学生都是在蜜罐中长大的一代,平时家庭的宠爱淡化了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参与到学生道德建设,感恩情怀的建设当中。它对语文课特别是语文阅读课来说任重而道远。教师要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中的文章内容,对于感恩教育相关内容要加大重视,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领会到如何感恩,怎样感恩。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为感恩教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摘要: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体现了人们对感恩这一美德的崇尚和认同。但是对于当代小学生来说这一美德似乎已经过时了,在他们的眼里,长辈们对自己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在享受别人带给自己关爱的同时,却忽略了对他们的回报。立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通过对小学生感恩的现状的描述,深入分析了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最后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课中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及方法和途径。

感恩论优秀作文 篇12

可那件事改变了我对这两个字的看法。

那时我认为最幸福的事就是老姨家的弟弟来我家玩耍,可是有一次,弟弟来我家玩,妈妈把我心爱的遥控车拿给弟弟玩,我要和弟弟一起玩。可自私的他却抱着遥控车不肯给我,硬要我滚一边去。我去找妈妈哭诉,而妈妈却向着他,责怪我没有姐姐样,他要玩就给他玩,干嘛跟他计较。看着弟弟抱着遥控车幸福的样子,我觉得世界都抛弃了我,泪水一下子夺眶而出,我气得拿着压岁钱摔门而出。

可刚离开家一小时,我就觉得家真的是好温暖,自己不该那么冲动离家出走,正在我思绪万千的时候,一阵清脆的童声打断了我的思绪。

循声而去,我看见了两个小女孩缠着妈妈,小一点儿的女孩说:“妈妈我要,给我!”我看见妈妈手里抱着一个电子琴,我等着那个大女孩儿做出像我一样的举动,可出乎我的意料,她竟然说:“妈妈,你给小妹吧,我不玩了。”而小妹妹这时也变得善解人意说:“算了,姐姐,还是给你吧!我都不知道怎么玩。”“嗯,那以后单日子你玩,双日子我玩,谁也不允许抢谁的,好不好?”“好,一言为定!”两个小姐妹手挽着手走回了家,而母亲看着两个女儿能互相谦让,也很开心,母女三人幸福的背影渐渐远去。

看到这一幕,我又想起了刚才发生的事,我真是自愧不如,作为姐姐,什么事都应该谦让着点弟弟,不能跟他吵,更不该意气用事。想到这儿,我觉得我应该回去。

回到家的小区门前,我一眼就看到了站在萧瑟寒风中的妈妈和弟弟。弟弟站在门口,手里抱着遥控车,嘴里还哭喊着:“姐,姐,你回来吧,我不跟你抢了,你回来吧!”看着他们这样,不知是什么碰了我坚硬的心弦。我哭了,快步走过去,帮他们暖和一下已经冻僵的手。弟弟一下子扑在我的怀里说:“姐姐,你总算回来了,我以后再也不会跟你抢了,姐!”妈妈已是泪眼婆娑地说:“这孩子,真不让人省心,跑哪儿去了?”我说:“别哭了,咱们快进屋吧!”

感恩作文:带着感恩出发 篇13

感恩作文:带着感恩出发

人的一生,无论成败,都会得到无数人的帮助。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有人指点;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有人帮助。而我们,除了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别的真的无以为报。

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就不会再抱怨任何人或事,相反的,你会对世间万物产生一种无形中的感激之情,对所有人抱着一种尊敬的态度。感恩小花小草点缀世界,感恩鸟语花香滋润心田,感恩大自然赐予的一切。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朋友。当你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别人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这种思维就被打破,你开始思索自己来到这个世上是多么的艰难,又是多么的幸运,开始思索每天呼吸的新鲜空气都是上天赐予,赖以生存的土地也是上天给予。当你对所有人所有事持着这样的一种态度时,你将会是一个在别人眼中品德无比高尚的人。

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愤怒和怨恨将不会出现在你的生活中,反倒让我们收获了快乐。

你很难想象一个小肚鸡肠,经常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的人,会与快乐结缘吧。在这个世界上,想要真正快乐,那就付出的多一些,收回的少一些;奉献的多一些,计较的少一些。世间总有不平事,若你忽略不计,尝试着用感恩的心去填充那些不平事,心里也会暖暖的。这就是为什么感恩常常与宽容密不可分。人与人交往,磕磕碰碰,矛盾口角在所难免。但如果在怒火发泄前,多想一想他人的好,反省一下自己的不足,多宽容大度一点,多放开一点胸怀,你会发现你所迎来的会是海阔天空。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受到这样那样的伤害。当你的真诚一次次没有换来等同的回报时,请不要怨天尤人。要坚信,每一次的伤害都是洗礼人生的一次机会,每一次伤害也都是一种崭新生活的开始。舔舐往日的伤口,把痛楚化作动力。所以请感恩伤害你的人,是他们磨砺了你的心志。

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你就拥有了责任与担当。成长路上,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一天天的长大,却不曾知道白发何时爬上了父母的双鬓,更不知道那个在我心中倾国倾城的母亲与玉树临风的父亲,什么时候被岁月这把无情的刻刀,一刀刀的在他们的脸颊上刻下深深的痕迹。顿悟:原来责任和担当是一对双胞胎,我们要担当我们应尽的责任。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爱你而白了头的父母。随着我的成长,我也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与应尽的担当,无论以后多苦,我都会努力的向前走,因为我心中不但有了责任和担当,也有了爱。

人生中有太多我们无法预料又无法改变的东西,只要我们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坦然的面对一切,那么你的一生就是成功的。

感恩节作文:感恩老师 篇14

人的一生中,总而言之,从小的时候,就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到上学的时候,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了领导、同志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之后,又免不了要接受完辈的赡养、照顾之恩。

如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在我们心里播种下了快乐的火种,校园里时时响着我们清脆、嘹亮的声音。那是怎样一种幸福啊!于是,我们感受到的一切欢乐都是因老师的关爱而起的。老师把所有期待都寄托在我们身上。正是这样,苦心培育我们的老师在这爱的路上艰难跋涉,教我们如何做人怎样处事。当我们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时,她们在叮咛:同学们,别忘了奋进呀;当我们在学习上失败时,她们在鼓励:成功是从这里起步的;当我们悲伤时,她们在安慰:同学们振作起来呀!多少个难忘的日子呀!是您——光荣的人名教师,让我们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如何感受生活,如何珍惜幸福,如何发展自我。您不仅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遨游,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要着去感恩别人。

从此,我们的心就像大海一样磅礴,我真想取出串串爆竹,放出串串祝福,用绚丽的火焰为我们的老师唱支心歌。真诚的祝愿老师快乐幸福。

这时,我真想大声对同学们说:“当我们和成功拥抱时,享受喜悦时,别忘了我们老师都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感谢老师。

最后,让我们真诚的说声:“谢谢老师!”

此致

感恩节说感恩作文 篇15

我们感谢自己,因为在挫折面前我们自己站起来。

我们感谢自己,因为无论怎样我们都对自己不离不弃。

从诞生到现在,我们自己成长。

从幼时的懵懂无知到现在的学识满腹,从幼时的依赖到现在的自立,我们靠自己的努力,一点一滴、一步一脚地走。

春天,我们自己挣扎着起床,不论怎样也要回校上课;

夏天,我们自己顶着炽热的太阳,满身汗水也不顾;

秋天,我们自己踏着满地的落叶,上学求知;

冬天,我们自己冒着扑脸的寒风,全身哆嗦着也不怕。

为了学习,自己是多么努力!难道不值得感谢自己吗?

生活和学习上,就算多努力也不免会有误会和责骂

考试考得不好了,父母的责备,老师的白眼,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尽力和苦心,自己内心暗暗许下要努力学习的诺言自己继续信守;

出了错的时候,被别人诬赖,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自己的清白,“我没有做错。

生活上,我们自己学会独立,因为我们深知,学会自立自理才能够生存、立足。

于是,我们从小小的事情开始学起,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洗衣服,自己做饭……就算冬天的冷水和菜刀的`锋利,我们也毫无惧色。

为了生活,自己是多么努力!难道不值得感谢自己吗?

现在,将来,我们都要感谢自己。

我们自己的明天,是自己创造的,自己为自己铺路、美化四周,最后自己走过。

我们长大了,现在、将来的一切一切都是要靠自己去完成的。

人生中,没有人能够帮助自己一辈子,能办得到的就只有自己,从出生那一刻就已经注定,我们跟自己苦笑与共,我们跟自己共处到老。

每件事都是自己完成的,人生的难事易事,流过的汗水只有自己知道,真是辛苦自己了。

当我们的辛苦换来价值的时候,最最开心的莫过于是自己。

上一篇:班会教案:创建文明城市下一篇:高等数学同济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