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感想

2024-09-16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感想(通用9篇)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感想 篇1

学习《习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感想

孙晓岭

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极具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篇讲话明确宣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讲话通篇突出问题导向,深刻阐述了如何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回答了我国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等重大问题,为我们辨明历史方位、把握历史机遇、开创发展新局面,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科学把握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牢牢把握住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明确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战略部署和大政方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实践新发展、夺取事业新胜利的行动指南。

我通过新闻第一时间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作为一名党员,同时也是一名基层的育人的幼儿教师,我感到非常震撼、很受教育。总书记系统阐述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成就,光辉的成绩让我感到非常振奋;总书记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美好的蓝图让我十分激动;总书记明确强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明确的要求让我充满信心。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重要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明确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战略部署、大政方针,是当前推动实践新发展、夺取事业新胜利的行动指南。基层党组织,拥有着最为鲜活的事例、最为具体的实践经验,善于总结,善于探索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形式、学习教育方法、思想工作方式等是党对基层组织应有的要求。只有与时俱进地从实践中出创新,才能更加充分地激发党组织的工作热情,才能更好地团结聚集广大党员干部,确保各项工作紧紧围绕中心,配合中心,为中心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服务和保障。

我们处在距离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地方,更应该深刻学习“7.26”总书记讲话精神,把我们伟大的“中国梦”阐述给我们的人民群众,让我们的人民群众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努力拼搏添砖加瓦、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感想 篇2

第一, 深刻领会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总书记强调,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 也是未来的。中国梦凝结了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 承载着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 昭示着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 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 大家才会好, 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 才能汇集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总书记强调, 中国梦是我们的, 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 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 练就过硬本领, 勇于创新创造, 矢志艰苦奋斗, 锤炼高尚品格, 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总书记指出,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 国家就有前途, 民族就有希望, 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重任,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提出了殷切希望, 对各级党委、政府、共青团和领导干部进一步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为每个青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提出了明确要求。讲话鼓舞人心, 催人奋进,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青年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是下一步开展青年工作和青年健康成长的行动指南, 对于进一步深化理解党的十八大精神, 强化对中国梦的认同, 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对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准确把握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希望和要求上来, 用中国梦打牢青年师生的共同思想基础, 用中国梦激发青年师生的历史责任感。要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把讲话精神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 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为实现中国教育梦积聚强大合力。

第二, 积极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师生全面发展成才报国。

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 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是教育引导青年师生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理想影响人生方向, 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 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二是教育引导青年师生练就过硬本领。青年师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 应该把学习作为主要的任务, 作为一种责任, 一种精神追求, 一种生活方式, 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 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三是教育引导青年师生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青年是社会上最具活力、最有创新力的群体, 理应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四是教育引导青年师生矢志艰苦奋斗。梦在前方, 路在脚下, 自胜者强, 自强者胜, 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地艰苦奋斗。五是教育引导青年师生锤炼高尚品格。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

第三, 迅速掀起学习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讲话感想 篇3

-------争做“四有”好教师

常常在静下来的时候会问自己:“我的价值到底在哪儿?”儿子,老公,父母,领导,还有学生这些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人,比较了一下,使自己最有成就感和荣誉感的还是我那群可爱的学生。三寸粉笔,三尺讲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走在学生的中间,我顿时会精神奕奕,充满活力,看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似乎自己也成长了许多。

最近,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发表了一番重要讲话,不仅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中引发了强烈反响,同时更加坚定了广大教师从教的决心,大家一定会更加努力,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回想起自己自打毕业起断断续续从事教师的经历,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的伟大和不平凡之处,也更加激励了自己做好这一伟大事业的信心,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真正觉得能做一名“四有”好教师应该就是我的一大目标吧

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信念意味着教师肩负着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有了这样的信念,就为我们教书育人、播种未来指路了方向。虽然从教时间不长,但是我觉得自己还是责任意识比较强的一位称职教师,我和老公一直是两地分居,我们的生活比常人的想象要难很多,一个人带着四岁孩子生活,有时候工作忙了连带孩子就在办公室里等我,尤其是晚自习时间,孩子的问题就可想而知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坚持两年内没有请假,除了一次得了肺炎的情况。2013年10月份,我突然得了急性肺炎,连续几天高烧不退,胸闷气短,请假也是由父亲代办的。在医院输液后有所好转,但是这个病是比较特殊的,医生叮嘱最好静养一段时间。于是我想再和领导请几天假吧,这时我的学生们纷纷打电话发短信慰问我的病情,他们说:“老师,快来吧。我们好想你啊”从这几个短短的字眼里,我看到了学生的期盼,心里也正惦记着这几天他们的功课时不时落了很多,于是准备去学校看看学生们学,没想我刚走进教室,学生们一见我,全体起立,鼓掌欢呼拍着手说:“老师终于来了”。那一刻,我便觉得病好像全好了,从那时起我也就坚持信心再病再累我也会坚持给学生上课的。

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我们说教师重要,其实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都能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和人格底线,身体力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及与学生的交往中,以自己的高尚师德和点滴行为潜移默化影响和激励每一个学生。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在紧张的工作时间外,我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经常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课下与同事切磋教育教学问题,努力使自己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争取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指导和最好的教育。国外有教育家说过:“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连续两年的高三复习班没有因为备课不足或者自己知识方面的问题出现过解答有误,课上卡课现象,同样学生对我的讲课也是觉得深刻细致,课上对每个问题的讲解能做到游刃有余。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觉得,不想成为名师的教师不是好老师,所以我想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一名合格的名师。

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风格可以各显身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此外老师还要具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品质,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所以我们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所以上课时对待思想开小差的学生,我喜欢采用眼神提醒他们,对待说悄悄话的同学通常用提问的方式打断他们,而对那些表现一直不好而且没有悔改之意的学生也不想用尖刻的话语伤害他们,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只能下来再个别了解他们的家庭或者其他情况,从而争取采用最恰当的方式引导其步入正轨。90后学生任性爱动,我没有骂过学生,但是学生们学的却效果不错。因为我刚刚接任上一个老师高二课程一个月,学校就举行了一次考试,结果我们班就有二十几个及格的人,同往常比较,数学成绩同年级排名大大有所提升。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感想 篇4

2016-03-03 14:14 来源:求是网 作者:刘彦华

《求是》杂志2016年第一期刊登了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这篇讲话,是总书记对我们党在2020年把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出的动员令、作战令,也是具体部署令!读后感慨万千,深受教育!

文章开头就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今后五年党和国家各项任务,归纳起来就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紧接着从“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到“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下大力气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到最后“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一环扣一环,既有战前的动员、战略上的规划,又有具体的战术指导,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书记是周密策划、精心部署、精确指导,真正的是事无巨细、亲自把关!

我们所说的全面小康社会是什么样的呢?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所建成的全面小康社会一是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要求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二是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着力保障基本民生;三是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我们的理解就是这里所说的全面小康是不落下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人人都享有的小康!

如何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呢?总书记说:“必须下气力解决好重点难点问题。这既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儿,正所谓‘操其要与上,而分其详于下’。”他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是要转变方式,着力解决好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二是补短板,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三是防风险,着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最后,总书记指出能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我们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是关键,他说:“我们党要带领13亿多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提高党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进改革的能力,为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发出的历史宣言,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工程。千百年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历代仁人志士都为全国人民都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做过不懈的努力,全面小康是中国人的梦想!但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经济、文化、政治落后,全面小康是一个无法企及的梦想,就是在汉唐盛世,我国虽然在世界上是大国、强国,但要实现我们今天所说的全面小康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国地域广阔,发展极为不平衡,实现全面小康的客观条件还不具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也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党的十三大后,党中央把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确定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党的十八大审时度势,果断提出到2020年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总书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战略上部署,战术上指导,而且直接抓落实,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全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问题,他指出:“如果现有的7000多万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全面小康也不能让人信服。”“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强调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采取超常举措,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为此,中央于2015年11月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总书记强调:“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我们知道,从梁家河知青到国家最高领导人,总书记深切感受到人民群众对摆脱贫困的渴望,他说过扶贫始终是他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花的精力最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经常到贫困地区考察,2015年先后到云南、陕西、贵州等地实地调研考察扶贫工作,在延安和贵阳两次主持召开扶贫主题座谈会。总书记反复要求各级党政领导要层层签订责任状,到2020年全国确保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全部实现脱贫。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篇5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了典范。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既要准确理解讲话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又要深刻把握讲话贯穿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围绕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学习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等十六个专题,全面准确深入阐释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且《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全面准确阐释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观点鲜明、文风清新、可读性强,为学习领会讲话精神提供了重要指导。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我们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奋进力量的迫切需要,是把握发展大势、明确前进方向的迫切需要,是赢得发展新优势、开创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员干部素养、增强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迫切需要,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习好贯彻好讲话精神,才能进一步坚定主心骨,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团结统一,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才能进一步增强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更好地观大势、谋大事,排除各种干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才能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把握发展规律、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更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切实承担起党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感想 篇6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涵盖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 涉及领域广, 思想性、理论性、系统性强, 富含很多新思想、新观点, 文风朴实, 娓娓道来, 句句说到了人们的心坎上。 这些重要讲话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 并贯彻始终。

作为一名教育出版工作者, 我在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获益良多, 收获颇丰。

一、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谈起

2012年11月29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 “ 复兴之路” 展览时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又先后在多个重要场合发表重要讲话, 对中国梦的内涵实质、实现道路、依靠力量、历史意义等作了系统阐释。 中国梦的本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的提出,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典范,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 成为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高昂旋律、思想引领和精神旗帜。

“中国梦”虽然是习总书记提出来的, 但其实这个梦一直是中国人民百年来努力追求的一种梦想, 是每一个人的夙愿。在这个意义上, 总书记提出这个梦想, 只不过是反映了人民的期待, 顺应了人民的要求而已。 “中国梦”确确实实是人民自己选择的一种梦想, 是人民自己的一种愿望, 它是来自于人民的。 要实现这一伟大梦想, 关键要靠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回首我们党诞生以来的历史, 无论是革命年代、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的阶段, 都涌现出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楷模, 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薪火相传, 使党的崇高形象矗立于人民群众的心中。 从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 到改革开放让人民“富起来”, 再到建成全面小康让13亿人“幸福起来”,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追求, 也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基本动力。

为了更好地宣传“中国梦”, 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梦”, 并为实现这一伟大梦想, 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专业的教育类音像出版社,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音像出版社和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共同开发了大型系列音像出版物《伟业之梦》, 并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 《伟业之梦》包括“上篇:中华神韵”和“下篇:筑梦中国”两部分内容。 产品从回顾中华古代的灿烂文明, 讲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辉煌六十年, 从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讲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以全景式、大跨度、多领域的视角, 全面反映了我国从建国至今在政治、经济等诸方面的筑梦历程。

《伟业之梦 》和之前我们开发的 《伟业之魂 》《伟业之路 》构成了伟业系列三部曲, 这三部大型系列音像出版物都得到了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 这说明我们作为专业的教育音像出版社做的这些工作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的。 在全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的时候, 我们觉得, 能为中国梦的学习和宣传作出一份贡献, 是教育音像出版人的骄傲。

二、从关系人心向背的群众路线展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个政党, 一个政权, 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 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 最终就会走向失败。 检验一切工作成效的强弱, 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 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在学习党的群众路线之前, 我对群众路线的认识不够深刻, 通过集体学习和分组讨论, 我对群众路线的内涵有了进一步认识。

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 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表述是:“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党的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到党的全部活动中, 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结合起来而形成的, 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最核心的问题是“为了谁”, 最本质的问题是“依靠谁”, 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实行”, 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做”。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这四句话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前两句阐述的是党的群众观点, 它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后两句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化, 即如何把党的群众观点落到实处。 前两句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问题的世界观, 后两句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问题的方法论, 二者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整体内容。

党的群众路线既充分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 又精炼概括了党的基本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 90多年来, 我们党就是遵循着“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这条群众路线, 带领人民群众, 克服了各种艰难险阻, 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实践证明, 一切为了群众, 党的工作就有了目标和基础;一切依靠群众, 党的事业发展就有了动力。 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 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在这次学习党的群众路线之前, 我一直觉得所谓的“四风”离基层工作人员是很远的, 而且, 基层的工作人员本身就是群众, 还有什么好走群众路线的呢?

通过扎实学习和深入讨论, 我深刻认识到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 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

在学习群众路线的活动中, 我们党支部几乎所有党员都进行了个别谈话, 领导和领导之间、领导和员工之间、员工和员工之间全部都进行了开诚布公的讨论和交流, 通过这样深刻的交心活动, 我进一步认识到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离我们并不遥远。 在长期的案头工作中, 我们往往在不经意间就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而官僚主义也不仅仅是我之前思想中简单的“老爷”作风, 很多时候不能设身处地地为用户考虑, 也是某种形式的官僚主义。 奢侈和享乐不一定是多么巨大的浪费, 这存在于我们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也许就是你反面打印的那一张A4纸, 也许是你出门时候那张替代了出租车票的公交卡, 也许是你午饭时候适量取用的那顿午餐……

对于这些方面的认识, 我从来没有这么真切过, 从来不曾有过这么深的感触, 对于一名有着10多年党龄的年轻党员来说, 我觉得很多事情任重而道远, 我们肩上的责任是巨大的。

作为一名普通的社会公民, 要反省自身, 如何在生活上更加节俭, 珍惜社会的各项资源, 在工作上如何更加务实高效, 更加尽职尽责。 党员要反省自身, 提高检点随波逐流、与不正之风斗争的意志。 充满能量的文章给了我们新的勇气, 大家力求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完善自己, 给周围的人做出真正的表率。

三、从学习《面向未来的赶考》生发开来

2014年3月份, 我们社党支部认真组织学习了新华社长篇通讯《面向未来的赶考》, 大家认真研读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 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首先, 要坚定理想信念, 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当下, 很多人急于在物质的世界里挣扎, 忘记了理想和信念, 甚至有些共产党员很多时候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 一心追名逐利, 更有甚者不惜使用不正当手段, 正如习书记所说的精神上严重“缺钙”。 如果不及时反省, 拧紧“总开关”, 就会彻底迷失自己, 甚至给党和社会带来危害。 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和挑战, 做到“坚守崇高信仰, 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其次, 要准确把握好定位, 努力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考问。 习总书记说:“我们党来自人民, 植根人民, 服务人民,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 ”我们要从自身工作出发, 为人民服务, 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 出版高品质的教育类图书, 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再次, 关于政绩观的思考。 正如学生需要努力学习、教师需要认真教学一样, 干部同样也有一个评价标准, 那就是政绩。 拥有什么样的政绩观, 决定了干部做什么样的事儿。 所谓政绩观, 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 对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 包括干部的政绩为谁, 树立什么样的政绩和怎样树立政绩的认识, 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

曾几何时, GDP是考察干部政绩的首要目标, 在一片欣欣向荣的经济发展景象背后, 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泛滥, 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拉动GDP数字增长, 大拆大建, 甚至不惜损害群众利益。 更有甚者, 为了片面追求GDP增长速度, 很多地区不惜上马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 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 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威胁。 2013年以来我国自北向南大范围的雾霾分布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四、以习总书记谈航天梦结尾

2013年6月11日, 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发射、准确入轨, 我国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首战告捷。 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参研、参试单位代表时曾指出, 发展航天事业, 建设航天强国, 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在民族复兴大业中, 航天事业是一个缩影。 飞天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一部分。

航天事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国防等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航天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 它的发展取决于整个科技水平的发展。 与此同时, 它也影响着整个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 航天工程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从而促进和推动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

航天事业也是一个民族发展高度的展示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在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背后, 站立着一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人。 这种航天精神是自强、自立、拼搏、进取的“中国梦”的具体体现,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升华了“中国梦”。 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 不仅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 而且提高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 并增强了中国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我国的航天事业, 提升民族自豪感;为了更广泛地普及航天知识, 鼓励青少年朋友对航天事业投入更多的热情;为了更好地宣传航天精神, 激励英才献身科学事业;为了给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音像出版社和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联合推出了大型系列科教片《飞天梦》。

《飞天梦 》包括 “上篇:航天传奇”和 “下篇:圆梦之旅”两部分, 从国际到国内, 从火箭到卫星,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 全景式地讲述了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及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当事人的独家采访、专家的权威解读、现场跟踪记录、事件幕后揭秘和珍贵的历史资料, 使这部片子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心得 篇7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在我们党95年建党史、60多年新中国执政史的时空中展开,全面总结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伟大贡献和历史启示。整篇讲话立意高远、观点鲜明、气势恢宏、激情飞扬,绽放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具有强烈的历史纵深感和现实针对性,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系统阐述和高度概括,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初衷和使命担当,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胆识、理论勇气和科学精神。这是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勇前进的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的动员令和政治宣言。总书记整篇讲话贯穿的灵魂就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每一名党员都要问一问:我们应该不忘什么样的初心、应该如何保持初心。

一、不忘什么样的初心

顾名思义,初心即本心,指的是人懂事之初培养生发的志向、愿望、目标、理想、信仰、立场、风格、道德、品质、气度等等。就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初心就是建党之初所确立的党的使命之心、理想之心、信仰之心、民本之心、先锋之心。

使命之心。就是高举救国救民、改造中国、复兴民族的鲜红旗帜,以改变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和中国人民被压迫、被歧视、被剥削的悲惨命运,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历史使命。简言之,即立志要担负起让中国和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重大责任。

理想之心。就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远大理想,要求第一步是奉行爱国主义,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步是奉行国际主义,通过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开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达至“人类大同”;第三步是奉行全面发展主义,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人类完成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信仰之心。就是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领域学说,以及继承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延伸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成果,并以此为指导思想,用其立场、观点、方法作理论武器、行动指南。

民本之心。就是以民为本,紧紧把根基深扎在人民中间,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建立血肉联系、鱼水关系,赢得人民真诚的支持,获取无尽的力量源泉。

先锋之心。就是追求先进性、纯洁性,争当中国人民的先进分子,敢做不畏牺牲、勇猛奋进、造福人民的先锋队伍,永远走在革命、创业、工作的最前列,永远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永远守护严以用权、公私分明、廉洁自律、干净健康的形象。

二、为什么要不忘初心

作出伟大贡献,是靠不忘初心。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掀起了改革开放浪潮,让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些卓越成就的取得,是中国共产党人善良的初心、动人的宏愿作用的产物,是一代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宏愿、接续奋斗的结果。

期盼有始有终,要靠不忘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意思是潜心修学者,务必要在修学过程中牢记最初发心、所许宏愿,这样才能不为红尘所累、不为清苦所阻,进而持之以恒、悟出真知、学到本事、成为英才。推而广之,这句话的朴素道理也适用于政党。曾几何时,一些国家的共产党人丧失政权,其关键因素不就是忘记了初心吗?

切实清除风险,要靠不忘初心。当前,我们党的情况总体是好的,但也面临着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这“四大考验”,以及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四种危险”。如何清除这些风险?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从思想教育入手,切实唤回党员干部的使命之心、理想之心、信仰之心、民本之心、先锋之心。

继续开拓前进,要靠不忘初心。我国的发展永无止境,建设社会主义仍需向广度、深度、高度进军;实现中国梦,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挑起如此重担,继续开拓前进,势必需要共产党人从初心当中获得力量、激发斗志、鼓舞热情,以一种勇士气魄、大将风度去攻坚克难、夺取新胜利。

三、怎样做不忘初心

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就要求自己必须着眼于党性“纯”,做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必须着眼于素质“高”,做勤奋敬业的表率;必须着眼于作风“优”,做服务群众的表率;必须着眼于风气“正”,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必须着眼于成效“实”,做促进工作的表率。做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不忘初心就是要立足本职,勇于担当,锤炼作风,树立形象。结合自身岗位实际,不忘初心就是要做到以下方面:

(一)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作风,改革创新鼓锐气。

一是争做创新的先锋。用服务全局的眼光来谋划分管工作,用创新发展的眼光来推进部门工作。二是增长创新的勇气。发扬敢与强的比、敢和快的赛、敢向高的攀的作风,不断推进分管工作的体制机制、内容方法的改革创新。三是以创新的举措破解难题。主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吸收新成果,捕捉新机遇,探索新规律,寻找新出路,增强分管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善于灵活运用人力资源政策法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整合各种组织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培养持之以恒的学风,勤奋好学增才气。

一要精通本职业务知识。努力学习相关政策和业务理论,强化敏锐的思维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透彻的分析能力和灵活的应对能力,增强知人善任、选贤任能的本领。二要保持学习的紧迫感。善于挤时间学习,多一些读书,少一些应酬;多一些思考,少一些闲聊。提高知人善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独立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三要努力拓宽知识面。以宽阔的视野储备知识,不断提高知识层次,改善知识结构。

(三)发扬坚持原则的工作作风,公道正派扬正气。

严格按照“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要求,规范个人及部门的言行。一是注重精神境界的提升。把事业看重一点,把得失看轻一点,把名利看淡一点,贯彻执行好公司党委各项决策决议。二是坚守各项政策原则。把握和坚持选人用人标准,公正评价干部,准确推荐干部,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在考察、评价和推荐干部工作中,从公司和整体利益出发,坚持任人唯贤原则,做到公平不倾斜,公正不护短,公道不藏私。三是正确对人对己。一身正气,坦荡无私,甘为人梯,把公道正派作为行为坐标,堂堂正正做人,公道正派做事。

(四)坚持联系群众的务实作风,服务群众积底气。

去无为之心,立有为之志,坚持操守,摆正位置。一是密切联系群众。以务实的作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深入到群众中考察、了解、评价干部,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尊重基层单位和广大员工的首创精神,注意总结和推广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二是自觉接受监督。力争在繁杂的工作中弹好“钢琴”,整体推进各项工作,在准确、高效履行职责方面树立形象。

(五)发扬民主的工作作风,团结共事育和气。

在思想上、工作中、同志间讲团结,正确对待他人、对待工作、对待自己,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甘于平凡,乐于奉献,以宽容大度获得理解、赢得尊重、培育和气。一是与人相处要大度。多用宽厚包容之心对待同事,多用换位思考之法对待分歧,经常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将心比心,达成共识,在构建和谐公司中贡献力量。二是协作意识要强。坚持人事工作的方向性、原则性,在相互配合、整合力量方面树立榜样。三是正确对待得失。面对前途,面对进退留转,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在荣辱得失前体现品性。

(六)发扬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清正廉洁长浩气。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感想 篇8

学习计划

为切实组织好市委中心组的学习,有效发挥其“龙头”作用,带动全市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系统深入持久开展,制定如下学习计划。

一、专题设置

按照全面系统的要求,突出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设置以下专题: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重点是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是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更加自觉、更大力度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3.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点是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关于“一路一带”的重大战略构想、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理性看待经济发展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努力推动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

4.建设法治中国。重点是深刻领会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正确理解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5.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点是深刻领会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关于网络安全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6.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发展。重点是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同民生改善的关系,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7.建设生态文明。重点是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论述,更加自觉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8.建立新型国际关系。重点是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论述,把握大势、开阔视野,更好地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9.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重点是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进一步做好双拥工作,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10.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重点是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改进作风、反腐倡廉、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联系、培养好干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等重要论述,更加积极主动地抓好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

二、时间安排

坚持每月集体学习制度,原则上每两个月至少安排一次系列讲话精神专题学习。时间安排上结合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统筹考虑。

三、学习形式

自主学习。围绕列出的重要篇目,中心组成员自觉抓好经常性自学,认真研读讲话原文,并撰写读书笔记和体会文章。

集中学习。围绕每个专题,邀请专家作辅导讲座,组织集中交流,安排中心组成员轮流发言,并进行学习小结。

现场考察学习。根据专题,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进行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交流。

四、学习资料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感想 篇9

关键词:科学把握,正确运用,改革方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形势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就在于党领导人民实行了改革开放。当前, 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面广, 重大改革举措牵一发动全身, 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必然越来越大。那么, 怎样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现在, 推进改革开放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但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 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务和新提出的任务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并就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 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的崭新诠释, 对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本文就此谈些学习体会。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解决改革开放中矛盾的重要方法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改革开放结构和方式方法整体跃升的一个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表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 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 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 相辅相成, 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 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还是要靠制度, 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 靠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必须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说明,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也是方法

在治理国家方面, 我们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治理体系不仅要完备而且要现代化, 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一方面,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条件, 另一方面, 全面深化改革要检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适应程度, 全面深化改革也必将推进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 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 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 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 面对复杂艰巨的形势和任务, “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 我们的制度还没有达到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要求, 有些方面甚至成为制约我们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 我们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 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 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 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这说明, 全面深化改革必将持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实现党确定的奋斗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我们运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新成果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崭新方法。

(二)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只有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物质基础和实际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全会决定用‘六个紧紧围绕’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 突出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决定了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经济建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 把“两个治理”的现代化作为协调好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关系的手段

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两个重要特点, 一是追求治理体系的科学高效, 二是追求治理能力适应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协调好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 我们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 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 使各方面改革协调推进, 形成合力, 而不是各自为政, 分散用力”。他强调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 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通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充分激发我国的体制活力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协调好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关系, 是各项改革举措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四) 通过“两个治理”的现代化建设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效能

在当前, 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面临着稳中求进的繁重任务:既要保持社会稳定, 又要全面深化改革, 把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 即是说, 全面深化改革对治理体系的完善和优化、对治理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并且要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成果运用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实践中, 收到实际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 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 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 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 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 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 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 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 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总书记讲这段话启示我们,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保护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把“两个治理”的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成果运用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具体活动中,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实际效能。

(五) 通过“两个治理”的现代化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创新成果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崭新的方式方法, 为解决改革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供更加科学先进的新鲜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 关键要有新的谋划、新的举措。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以重大问题为导向, 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 找出答案, 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的过程, 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统一思想。思想统一了, 才能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 形成改革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必须统一全体人民的意志, 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以凝聚强大的建设力量。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新成果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工作, 重要的是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 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成果, 也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新成果, 既有利于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 也有利于提振士气, 鼓舞党心军心民心, 又有利于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相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地增强, 人均国民收入呈现持续高速增长趋势, 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但服务市场又不到位等等。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要将我国的制度优势和劳动力市场比较优势、某些产业优势及科技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一) 充分认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极端重要性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追求的目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最重要的是能够根据经济规律、根据商品的稀缺程度合理地配置资源, 促进有序竞争, 保持经济活力, 确保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和实践都证明, 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 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做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定位, 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概念, 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 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这充分说明,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能够把真正质优价廉的产品和稀缺产品配置到最应该配置的地方, 科学地满足社会有效需求, 能够不断地优化市场经济环境, 促进经济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另外,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能够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多余的干预, 可以从根本上抑制腐败, 建立廉洁政府。

(二)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决定着其他方面体制改革的进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二十多年实践,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 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是市场秩序不规范, 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广泛存在;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 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 市场规则不统一, 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 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 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好, 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难以形成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总书记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 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 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所以, 我们应采取包括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在内的多种措施,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 应密切关注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领域改革的传导作用, 重视对这种作用的监控和评估, 使其他领域的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相协调。

(三) 协调好市场的作用与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们党对市场的作用和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认识在逐步深化, 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迅速增强, 但同时也深刻认识到, 政府在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弥补市场失灵方面应积极地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关于怎样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总书记指出:“通过深化改革, 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 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 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面对市场, 政府应该怎样发挥作用, 总书记指出, 要“加大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 既积极主动放掉该放的权, 又认真负责管好该管的事, 从‘越位点’退出, 把‘缺位点’补上”, “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 保障公平竞争, 加强市场监管, 维护市场秩序, 推动可持续发展, 促进共同富裕, 弥补市场失灵”。“政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命脉的领域要积极作为, 加强支持和协调, 总体确定技术方向和路线, 用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等抓手, 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总书记讲这段话的目的意在说明, 政府既要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还应充分认识到, 消除贫困和缩小差距是贯穿我们党和政府社会政策的目标和主线, 公共服务不仅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具体表现, 更是形成社会共同利益和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还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提供公共服务, 预防和管控社会风险, 要以增强困难群众的就业能力为重点, 不断地提高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公共服务水平, 促进市场发育、经济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夯实全球产业链的国内基础

确保我国成为改革开放的源发基地和安全地带, 是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 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 培育带动区域开放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 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提高国际投资合作水平;深化涉及投资、贸易体制改革, 完善法律法规, 为各国在华企业创造公平经营的法治环境。我们将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总书记的这段论述清晰地告诉我们,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目标, 就是要使我国成为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高地, 使我国成为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核心区域和战略高地, 我们在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的时候, 要确保对外开放有一头在我国, 要提高抵御和化解对外开放风险的能力, 一旦世界市场或其他国家经济风云变幻, 使我国的投资能够处于一种安全地带, 确保处乱不惊、保值增值。

(五)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水平

全面深化改革对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我国企业和相关产业的附加值进入世界产业链的中高端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十年, 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 商业环境更加开放和规范。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国的大门将继续对各国投资者开放, 希望外国的大门也对中国投资者进一步敞开。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 愿通过协调妥善解决同有关国家的经贸分歧, 积极推动建立均衡、共赢、关注发展的多边贸易体制”。总书记号召我们, 要不断地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的产业发展道路, 大力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 增强我国产业发展的技术开放步伐, 使我国在人才、某些产业和科学技术的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 使走出去的企业和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技术含量不断地提升、附加值逐步增多, 提高我国企业、产业和产品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主导型地位, 把世界经济低迷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化为动力和机遇。

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又要善于运用好“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

“顶层设计”有助于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宏观科学把握, 有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促进改革全面协调发展;“摸着石头过河”是被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历久弥新的科学正确的方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正确地使用这两种方法, 可以相得益彰, 确保改革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胆子大、步子稳, 是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命题, 是我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运用的一种重要的辩证思维方法, 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一个大国, 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下一步改革将不可避免触及深层次社会关系和利益矛盾, 牵动既有利益格局变化。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面广, 重大改革措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必须慎之又慎。在越来越深的水中前行, 遇到的阻力必然越来越大, 面对的暗礁、潜流、漩涡可能越来越多。现阶段推动改革, 必须识得水性, 把握大局, 稳中求进。实践告诉我们, 有的政策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有偏差, 要扭转回来很不容易。我们的政策举措出台之前必须经过反复论证和科学评估, 力求切合实际, 行之有效、行之久远, 不能随便‘翻烧饼’。否则, 失之毫厘、误之千里。当然, 稳妥审慎, 不能耽误了必须推进的改革”。可见, 在制定改革政策时就要采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 要使政策既切合实际, 又行之久远, 要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对此, 总书记指出:“一方面,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张蓝图抓到底, 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不能拍脑袋、瞎指挥、乱决策, 杜绝短期行为、拔苗助长。另一方面, 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及时总结经验, 勇于推进理论创新, 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我们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 这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总书记讲这段话意在强调, 既要坚持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又要增强顶层设计的科学性, 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要采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 通过先行先试不断地积累经验, 及时地总结经验, 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完美统一。这样, 才能做到既胆子大, 又步子稳, 才能使全面深化改革收到最大成效。

(二) 要发挥改革试点侦察兵先遣队作用

“摸着石头过河”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 是被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证明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经验。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特别注意科学方法的运用和创新, 我们要把“摸着石头过河”置于具体的改革情景中去理解、去把握。无论是经济领域的改革还是其他领域的改革, 无论是公有制企业还是非公有制企业, 摸着石头过河都能够激活企业的制度创新, 而且还能够保持企业的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认识不深入、但又必须推进的改革, 要大胆探索、试点先行。有些改革涉及深层次制度因素和复杂利益关系, 一时难以在面上推开, 要发挥改革试点的侦察兵和先遣队作用, 找出规律, 凝聚共识, 为全面推开积累经验、创造条件”。总书记讲这段话意在说明, 全面深化改革强调先行先试, 要密切关注诸多复杂的因素, 及时地科学地评价改革试点的成效, 采取这种方法的最大优势是, 能够在改革进程中避免大的失误, 确保改革收到预期的成效。

(三) 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改革规律的认识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对中国改革规律的认识,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 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摸着石头过河, 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办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实行改革开放,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们的老祖宗没有讲过,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 只能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 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我国改革开放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是先试验、后总结、再推广不断积累的过程, 是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的过程。这种渐进式改革, 避免了因情况不明、举措不当而引起的社会动荡, 为稳步推进改革、顺利实现目标提供了保证。摸着石头过河, 符合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过程, 符合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法。不能说改革开放初期要摸着石头过河, 现在再摸着石头过河就不能提了。我们是一个大国, 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失误, 一旦出现就无可挽回、无法弥补。同时, 又不能因此就什么都不动、什么也不改, 那样就是僵化、封闭、保守。要采取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的方法, 取得了经验、形成了共识, 看得很准了, 感觉到推开很稳当了, 再推开, 积小胜为大胜。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 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 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摸着石头过河也是有规则的, 要按照已经认识到的规律来办, 在实践中再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而不是脚踩西瓜皮, 滑到哪里算哪里”。在这里, 总书记提出了加深对改革规律认识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是要既反封闭保守又反盲目随意;二是要发挥改革试点投石问路的方法, 觉得有把握了再推开;三是要注意实现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统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已经成为华夏民族共同强烈的愿望和情感, 中华民族正以这样的方式向世人传达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最强音。既然确定了宏伟的目标, 我们便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万众一心, 风雨兼程;还必须注意运用科学先进的方法, 即用改革开放的方法解决改革开放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改革思想的辩证法和实践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 为我们解决改革开放中的问题提供了科学先进的方法, 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与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相协调、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又善于“摸着石头过河”, 也是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坚持的正确方法。好的方法必须与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紧密联系起来,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真抓才能攻坚克难, 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只要我们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先进的方法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 真抓实干, 求真务实, 就能够取得党和人民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3.

上一篇:记忆中的中秋节800字下一篇:江苏省泰兴市2018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