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

2024-07-05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精选11篇)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 篇1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长短》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长短》1

活动目标

1.能按物体的长短分类。

2.喜欢参加分类活动,能耐心按规则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班级的旧图画笔若干;高笔筒、矮笔筒(可用大号牙膏盒在2/3处一分为二)人手各一个。

活动过程

1.介绍活动内容及规则

出示旧图画笔及高矮笔筒,告诉幼儿:班级的图画笔需要整理,请小朋友来帮忙,把长的插在高笔筒内,短的插在矮笔筒内。

2.幼儿进行长短分类

请每个幼儿自己取一高一矮的笔筒各一个,分别选长或短的图画笔插入相应的笔筒,直至插满。

3.检查分类结果

请幼儿相互检查分类结果,看看长笔都有哪些颜色,以及短笔都有哪些颜色。

活动延伸

在进行本活动时,还可根据物体的大小、颜色进行分类。例如:让幼儿对图书、积木进行分类整理。整理画笔、图书、积木的活动可放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进行,也可以分几次按小组轮流操作的方式单独进行。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梳理总结。

在活动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比长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动反思,所以在准备学具和提要求时更谨慎了。引出“一端对齐法”的概念,对幼儿能较快地理解还是有帮助的。相信对将来三个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有一定的帮助。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长短》2

目标

能在5个物体中找出最长和最短的物体,并能按其长短进行排序。

能在小组内与同伴共同活动,比较物体的长短。

准备

轻松乐曲的音乐磁带1盘。

回形针4盒,雪花片2筐,未穿的珠子2筐,分别放在桌子上。

长短排序材料若干套(长短不一的枝条、木块、玩具等各5个)。

过程

操作练习。

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进行练习,如:将回形针穿成链状,将雪花片插成柱状,将珠子穿成一串。

停止音乐后,同小组的幼儿相互比较,看谁穿的回形针链长、插出的雪花片柱子长、穿成的珠子长等,

“比比长短”游戏。

同组的幼儿把本组穿成的回形针链、雪花片柱或串珠(帮幼儿在穿好的珠子末尾打上结)放在一起按从短到长排序。

建议

在活动角提供长短不等的物体,让幼儿自行练习排序。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长短》3

活动名称:

复习大小、长短、前后、上下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复习巩固大小、长短、前后、上下的概念。

2、培养幼儿动作灵敏、反应迅速、动手动脑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大、小球(与幼儿人数相同)、大小盆各一个、长绳短绳各一条、长短毛线绳与幼儿人数相同、长桥短桥各一座、玩具娃娃(娃娃前放有8片雪花片,后放有8个易拉罐)、大树一棵(树上有与小圆点幼儿数相同的小果子,树下有与大圆点幼儿数相同的大果子)大圆点、小圆点的粘贴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附儿歌《大家拍手笑哈哈》。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幼儿自由选择大圆点、小圆点进入活动场地。儿歌《大家拍手笑哈哈》导入。简单说明户外活动要求。

(二)基本部分:

1、复习巩固区别大小。

出示许多大小球大盆小盆让幼儿观察。

师:场地上放有许多球,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球有什么不同?

幼:有的球大有的球小。

师:请大花把大球拿起来,放到大盆里,请小花把小球拿起来放到小盆里。

幼儿边操作,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你拿的是大球还是小球?再交换活动一次。

幼儿之间互相比较,谁的大谁的小。

2、复习巩固区别长短。

出示二根绳子,一根长绳,一根短绳。

师:场地上放有两根绳子,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着两根绳子有什么不同?

幼:一根绳子长,一根绳子短。

师:请大花走长绳小花走短绳。

幼儿边活动,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你走的是长绳还是短绳?再交换活动一次。

幼儿每人取一根毛线绳,互相比较长短。说出谁的长谁的短。

3、复习巩固区别前后。

出示玩具娃娃让幼儿观察哪是前面哪是后面。

师:请大花去娃娃前面玩,请小花到娃娃后面玩。

幼儿边活动,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里玩。幼:我在娃娃的前面玩或我在娃娃的后面玩。再交换活动一次。

游戏:看谁反应快。师:小花站到老师前面,大花站到老师后面。再交换活动一次。

4、复习巩固区别上下。

出示大树,让幼儿观察树上有什么?树下有什么?

幼:树上有果子,树下有筐子。

师:请大花去摘树上的果子,小花去拿树下的筐子。摘到果子的大花,请把果子放到树下小花的筐子里。

幼儿边活动,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里摘的果子?要把果子放到哪里?再交换活动一次。

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观察,说出头在身体的上面,脚在身体的下面。

(三)结束部分:

游戏结束:幼儿按大小头饰分成两组,分别跑过长短两座“桥”大花去拿树下的大果子,小花去摘树上的小果子,再分别到玩具娃娃的前边与后边。

教师讲评,表扬活动认真的幼儿。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长短》4

活动目标

1、激发排序的兴趣,大胆运用语言讲述排序结果。

2、培养观察、比较和操作能力。

3、能较熟练地按物体长短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1、课件数学。

2、长短不一的小棒各4根;食用山楂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调动幼儿情绪。

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客啦,看!这是什么?(长条山楂卷)

这两根山楂条一样长吗?(一样长)

老师将其中的一根切下一小块,请一幼儿品尝。

2、比比看,有什么变化?(一根长,一根短)

然后,老师再将长的一根切下一段,给幼儿品尝。

(直至两根全部吃完)

二、展开

1、幼儿自由探索给小棒排序。

请幼儿自己比一比小棒的长短,排一排小棒,主动探索排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掌握排序的情况。

2、教师利用课件与幼儿一起总结、归纳排法。

(1)先比较4个物体,找出最长、最短的,最短的放在最前面,最长的放到后面。

(2)然后比较其它两个物体的长短、按顺序放在中间,并说出:我是按照最短的、短的、长的、最长的顺序给物体排队的。

请幼儿观看课件:3-1比较概念

(3)让幼儿在正排序的基础上进行逆排序。

3、引导幼儿讨论:两种排序的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1)正排序是从短到长,一个比一个长。

(2)逆排序是从长到短,一个比一个短。

(3)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述。

三、结束

1、请幼儿自由排序,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2、教师小结,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 篇2

一、听有所感:新课改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喜人变化

1. 有感于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一个好的情境创设, 它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 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 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一个好的“情境设计”, 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 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或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参与活动的上课老师都特别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些好的问题情境, 在浓浓的情感交流中导入新课, 很自然、很亲切,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郑州外国语学校的潘春华老师在执教的《摸到红球的概率》一课中, 从鲁豫有约中采访百万大奖获得者入手引出概率, 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

2. 有感于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 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焦作解放区实验学校的苏倩老师在执教《世界新生儿图》一课中, 整节课都是由老师精心设计的一连串问题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从而化解了难点突出了重点, 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 有感于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数学新课改核心理念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这次优质课评比活动, 我发现教师观念的转变, 表现在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强制者向教学活动的激励者转变;由唯我独尊的一言堂向民主气氛的创设者转变;由纯粹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向艺术家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 这次活动中许多教师都在尝试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由原来的“复习、引入、新课、巩固练习、作业布置”, 改变为创设情境—明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或学生独立探究) —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师生互评—归纳总结—探究成果的应用。如来自河师大附中的张凤霞老师在教学活动中, 首先通过打篮球这一活动, 做好一些铺垫后明确这节课的探究问题, 引导学生从“篮球的运动轨迹”去猜测、探究、讨论“二次函数的性质”, 然后通过师生的合作交流、合情推理感悟新知, 再以欣赏的形式来揭开课堂开始的情境悬念的过程和原因, 并将新知拓展应用到如何把球投进的实际生活问题中。学生也从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 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切都要靠人自己去创造。通过这种探究式学习, 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 教师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4. 有感于课堂上教学设计创新的有效性。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 只重视知识的结论, 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 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新乡的宋丽华老师开课展示美丽的家, 首先“欣赏地板”, 让学生从抽象的实物中观察出几何图形, 感受到数学的美, 然后水到渠成引入课题, 通过学生动手探索、讨论、分析, 归纳出“镶嵌的特征”;同时宋老师在例题的选取上, 结合生活实际, 与生活密切结合, 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宋老师在课堂收尾的数学活动———帮小燕子闯智慧宫小组竞赛, 以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设计题目, 让学生积极动脑筋, 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整堂课进入了高潮, 整个教学过程跌宕有致, 诗趣盎然, 给人以数学美的享受。在本次活动中, 许多教师都认识到“结果很重要, 过程更精彩”。

5. 有感于一个数学老师该具有的教学本领。

说话精练到位, 标准的普通话, 咬字清晰, 讲解数学知识时精练到位;丰富的表情, 课堂上与学生相处融洽, 从一开始的自己面带微笑到最后学生的面带微笑;板书清晰到位, 用最快的速度写出最好的字, 准确的板书解题过程更是为学生做了一个好榜样;严谨的思维方式, 在与学生的互动中, 反应快, 引导学生得体到位, 思维严谨, 考虑周到。可以说12位上课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数学老师基本功的好榜样。

二、听有所思:教学中值得探讨的若干问题

新课程教学使我们深切感受到:课堂更加活跃轻松了;课堂教学内容更加联系生活实际了;学生发言更加积极了。但在听课、听点评过程中, 以及与观摩教师的交流中, 也反思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疑惑。

1. 如何正确处理好培养学生能力与掌握“双基”的关系?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 小组讨论流于形式, 为形式而活动, 没有达到讨论目的, 虽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但在处理上却往往忽视、削弱或降低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状况;而有的教师因为留给学生活动时间明显过多, 导致原先准备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这些到底该如何处理呢?

2. 如何正确处理好复习引入与创设情境的关系?

有的教师为情境而情境, 以情境替代复习引入的实效性不够理想, 也有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但在驾驭和处理教学内容时, 缺乏对教材内容的开发和整合, 教学过程中没有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

3. 如何处理好教师设问与学生的答问的关系?

教师的设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引导点拨作用, 可以促进更多的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但发现存在的问题是, 教师的设问层次粗浅、质量不高。另外,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提问缺少必要的引导和讲解, 教师设计的游戏等活动, 其实效性也有待提高。

4. 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提倡激励性评价, 但有些教师课堂上一味地表扬和迁就学生, 不管对错, 都不加评论地予以鼓掌。我想对学生出现的错误, 应该敢于批评, 将激励教育和挫折教育有机结合, 只是要注意方法、方式, 要以关心、爱护和理解学生为出发点, 以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和不打击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为前提, 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为突破口, 表扬应该真实、自然。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 篇3

一、寻找合适教案

在寻找教案之前,必须对教师自身素质进行分析,扬长避短。如口语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强的可选择上语言课,绘画能力强的可上美术课,表现力较强、唱歌比较好的就选择上音乐课或舞蹈课,而针对表现能力不是很强,但语言简洁,逻辑思维强的就选择上科学课。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优秀教案的领域范围,有目的地寻找,不至于漫无目的,浪费时间与精力。

活动领域确定后,必须明确此领域的要求,如科学领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3~6岁儿童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带着这些新的教育理念去寻找相关优秀教案,我曾在《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上看到一则大班科学活动案例“巧顶纸板”,将幼儿生活中较常见的几种材料:纸板、易拉罐、铅笔、纸筒芯等作为教具,引导幼儿主动尝试用不同材料巧妙顶起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教师与幼儿一道津津有味地探索稳稳顶住纸板的秘密。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亲历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有助于培养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习惯。

二、调整优秀教案

虽然现成的优秀教案上已标明施教对象,但不同地区的孩子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地域差异,且许多教育方式更是因人而异,此时必须根据本园孩子的实际情况对优秀教案进行适度的调整。当我选中大班科学活动案例“巧顶纸板”后,先进行预操作:准备一些材料和铅笔、易拉罐、纸筒芯、圆形纸板,不作任何提醒与练习,让大班孩子试着用这些材料顶起圆形纸板,结果发现大多数孩子都能成功顶起圆形纸板。很显然,在大班上这节课的活动设计没有挑战性。用同样的方法在中班做试验,40名幼儿中有14名幼儿轻易地把纸板顶起来了。于是根据预操作的结果,我决定将它由大班科学活动改成中班科学活动。在预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较薄的纸板容易变形,影响操作效果,在准备材料时要尽量选择硬实、不易变形的纸板,排除所有不利于操作的干扰因素。预操作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教育对象、活动材料、活动目标等,以便活动能够科学地顺利地进行。

《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上一则大班科学活动案例“巧顶纸板”,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1.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播放获奖杂技表演、幼儿用身体部位顶住纸板的游戏现场)。

2.尝试:发现顶纸板的最佳位置(幼儿用纸筒芯自由尝试顶纸板、发现成功的秘密、幼儿合作找并画出中心点)。

3.探索:分析用不同材料顶起纸板的难易程度(猜想并记录、尝试并记录、集体验证操作结果)。

4.讨论: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

5.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以上活动设计是适合大班幼儿的,程序比较复杂,而我的施教对象为中班幼儿,就不能照搬硬套,让幼儿合作找中心点对大班幼儿来说并不难,而中班幼儿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并不强。找、画中心点有一定的难度,我就进行修改,幼儿操作结束后请两个幼儿示范稳稳顶起圆形纸板,教师帮着画中心点,然后请幼儿观察教师做的记号,发现能稳稳顶住纸板的位置,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只有顶住圆形纸板的中心点,才能稳稳地顶起纸板。于是我对活动过程进行适度调整:

1.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

2.探索:用不同材料(铅笔、纸筒芯、易拉罐)顶圆形纸板并讨论:为什么有的材料容易顶起纸板(纸筒芯、易拉罐),而有的材料很难顶起纸板(铅笔)?

3.二次探索:探索用铅笔成功顶起纸板的秘密——顶住中心位置(幼儿尝试顶纸板、请成功幼儿表演、老师画出中心点、幼儿观察中心点发现成功的秘密)。

4.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三、打磨出优质课

优秀教案只是上好课的前提,还有诸多因素影响着一节活动课最终的效果,如教师的组织能力、教育技巧、孩子预知的经验、教具的准备等。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打磨出一堂优质课,还需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调整、优化。经过以上环节,我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了如下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反响不错。

(1)问题设计具有局限性。活动的导入部分,请幼儿用身体的不同部位顶纸板,孩子站在原地,只能想出几种玩法:用头、肩、背顶纸板,仅局限在身体的几个部位,并不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封闭了孩子的思维。于是我就重新设计:请小朋友想出多种办法和纸板玩游戏。幼儿想出了许多种玩法:纸板变成了方向盘、飞镖、滑板车、陀螺、红绿灯,用一只手指、两只手指、三只手指、头、手臂、背等部位顶纸板。开放性的问题设计,使幼儿活动内容更丰富,激活了幼儿的思维,更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2)继续探索的兴趣不浓。第三环节向难度挑战,练习用铅笔顶各种规则图形纸板,找中心点。操作材料比较单一,且学生不能立马掌握其中的奥秘,有的孩子一会儿就成功了,有的孩子因失败而兴趣索然,玩起了别的花样,幼儿探索的兴趣不浓。经过反思,我想可能是材料比较单一,就增加了几种规则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请幼儿用铅笔顶起不同形状的纸板,不断地去尝试,激起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加难度,让轻易顶起纸板的幼儿在纸板上加顶纸杯、乒乓球,调动起这些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科学合理地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有利于幼儿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增加探究的深度。

一堂优质课的形成,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进行打磨、调整。只有对自身素质、幼儿水平了如指掌;借鉴优秀教案的科学设计,融入自己的独到见解,进行重新组织、整合与创新;在积极不断的推敲、改进中,对设计的新教案进行实践论证、打磨,才能酝酿出一节优秀教育活动课。(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简单的里外空间特征;

2、让幼儿初步尝试理解和应用里外空间形式的表达方式。

【活动准备】

大挂图、小动物头饰、里外标志卡、小鱼小鸭磁贴、幼儿用书、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挂图,情境导入。

1、教师与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摆一摆,伸出你的右手,摆一摆。这是我的上面,拍拍手,这是我的下面,踏踏脚。一二一,一二一,小动物们盖房屋,草屋、木屋和砖屋,劈里啪啦真舒服。”

师:动物新村的嘟嘟牛和胖胖猪也住进了新房子,请我们去做客,一起去看看吧。

2、根据指示村口的指示牌找家,老师指到嘟嘟牛的家就喊停。观察嘟嘟牛家里的池塘里有几只鸭子?池塘外面有几只鸭子?

3、找到胖胖猪家后,观察胖胖猪家门前的围栏里都有哪几种动物?哪只动物偷偷跑出围栏了?

二、师幼互动。

(一)去池塘边散步

1、“现在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散步吧。看,这里有一个池塘。”—一个圈代表池塘,小鱼在圈里,小鸭在圈外。

2、请幼儿观察谁—在池塘里面?它在做什么?(用语言完整表述出来)

3、出示里外标志卡,我们用小标志来记录一下,圈代表池塘,点代表小动物。

我们看到这张卡,就知道小鱼在池塘里面了。

4、请幼儿观察小鸭子在哪里玩?应该用哪张标志来表示?请幼儿操作。

(二)音乐游戏:圈里圈外,进一步感知空间方位。

1、教师在地上画一个大圆圈,请部分幼儿扮演小动物,听音乐在圆圈里外自由做动作,音乐停,小动物也马上停止不动。

2、请圈里或圈外的幼儿说出自己的位置,并请在记录单上用笔标出自己的位置。

三、评价练习

1、“我们的书本上还有小动物,请小朋友记录它们的.位置,一起来看看是谁吧。”

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2—B第四页,看一看、说一说小动物分别在池塘里还是在池塘外?用点在“○”里面或外面标记出来。

2、幼儿操作;

教后记:

感知里外空间形式这一内容看上去简单,但对于小班幼儿来讲,是需要在生活中感知的,而且幼儿对空间形式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说就会的。因此,在活动的设计上,我们更注重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感受过程,通过熟悉的游戏互动的方式引导幼儿体验感知里外。在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中,有处理得当之处,同时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在此与大家共同分享交流。

1、活动导入这一环节,我们将之前学习的一首儿歌稍做修改,正好符合此情境,能较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找嘟嘟牛和胖胖猪家的时候运用游戏的形式也符合幼儿特点。

2、在观察嘟嘟牛家里的池塘时,小朋友虽运用目测的方法说出结果,但教师应引导幼儿进行点数。

3、互动(一)中,幼儿对里外标志已比较熟悉,如果加上“请幼儿看标志摆动物”的环节进行巩固就更好了。

4、互动(二)中,教师直接让幼儿带上头饰进行游戏,如果游戏前先让幼儿看清楚自己扮演的小动物,学学它的动作,玩起来也会更投入。在记录位置环节可以让未参与游戏的幼儿来记录,这样便能调动未玩游戏幼儿的积极性。

5、幼儿在记录位置时,教师对使用不规则图形的幼儿也给予了肯定,这一点做得较到位,只要幼儿理解了里外的本质特征,也可以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来记录。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并说出总数。

2、尝试按物取数和按数取物,了解数的实际意义

3、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张(1只毛毛虫、2只小白兔、3只蝴蝶、4条小鱼、5只刺猬),1―5的大小数卡各一份;磁带一盘;生日歌、录音机、房子图5座。幼儿人手一份的刺猬图片、数卡、生日蛋糕图、蜡烛等。

活动过程:

一、玩手指游戏“手指变动物”引入。

二、利用图片,初步感知5以内的数,练习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的数。

1、复习3以内的物体数量。(1只毛毛虫、2只小白兔、3只蝴蝶)

2、感知4、5的物体数量。请个别幼儿操作小鱼和刺猬图片,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数量。

三、游戏“刺猬背果子”,进一点感知5以内的数,巩固手口一致点数。

请个别幼儿按要求将果子送到刺猬身上并验证,数量为1―5。

四、操作活动“送刺猬回家”,引导幼儿尝试按物取数和按数取物。

1、找朋友:引导连续剧儿按刺猬身上的果子的`数量找出相应的数卡。

2、送刺猬回家:引导幼儿点数刺猬身上的果子数量,并将刺猬送到对应的房子里,再集体验证。

五、游戏“过生日”,启发幼儿尝试按数取物,进一步理解数的含义。

启发幼儿尝试根据自己的生日插相应数量的蜡烛。

活动延伸:

继续探索教室内、家中5以内的物品,巩固按物数数的方法,并说出总数。

反思:

1、目的明确也完成得较好,可改为“感知4、5的数量”更好些。

2、设计的环节围绕目标而实施;活动层次性十分明显:复习→学习→应用→生活中应用。

3、情境性强、游戏性突显:以小刺猬为背景贯穿始终,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4、教玩具美观、实用,易于操作。

5、幼儿学习主体性要再加强一点,操作应注重全体幼儿,复习3、感知4和5的环节最好是面向全体。

6、挂图应该往下移一点,幼儿才贴得到。

7、小白兔应该贴在背景图的中部,刺猬贴在下部,便于幼儿操作。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小班孩子的认知特点,更多的是通过对物体外部特征的直接感知,逐步获得认知经验的。深秋的到来,形状各异、颜色不同的水果,刺激着孩子们的视觉。《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利用当季且幼儿常见的水果作为教育资源,为幼儿认知、学习提供最直接的活动教材,不失为一个巧妙的想法,因此我设计了《水果分类》这节课,让幼儿根据水果的名称、颜色等特征,初步学习分类,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及动手、动脑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水果的名称进行分类。

2.学习用“把××和××放在一起”大胆表述分类结果。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各种常见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橘子、梨等水果,并正确说出名称。

2.苹果、香蕉、梨、火龙果、葡萄水果卡片,分类篮若干

3.环境创设:创设水果店情景。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师:今天呀,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吗,你们认识她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兔小姐),对了,就是兔小姐,她新开了一家水果店,我们一起去她的水果店看看吧!

二、幼儿观察水果的摆放规律师:你们仔细看看,兔小姐店里的水果是怎么摆放的?(按照水果的种类,把一样的水果摆在一起),你们听:谁来了?猪爸爸来买水果了,哎呦,猪爸爸肚子太大了,不小心把水果架碰倒了,兔小姐的水果倒了一地,你们愿意帮助他们把水果放好吗?但是去之前我们要先学会一种本领,把一样的水果放在一起,你们能行吗?我先请两个小朋友上来用水果卡片试试看。

三、个别幼儿尝试按水果进行分类师:这两个小朋友先用我们的水果卡片试一试,看看他们能不能把水果分好,注意要把相同的水果放在同一层水果架上。

小结:你们看,他们分的对吗?请某某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引导他们用“把××和××放在一起”),对了,只有学会把相同的水果卡片放在一起,兔小姐才会请我们去帮忙,现在其他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先来看看我们的材料。(介绍操作材料)

四、集体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师:在试之前,老师有几个要求:

1.等会你们自己选择一张桌子操作,如果发现篮子不够了,你就选择其他的桌子操作。

2.每个小朋友一篮水果卡片,你们要把水果分到桌子上的水果篮里面。

3.听到老师拍手的声音后马上回到位置上。

教师讲解:我们来看看这组小朋友分好的水果卡片,分对了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五、游戏结束—水果宝宝分类排队师:小朋友都已经学会分水果的本领了,那现在我们准备出发去兔小姐的水果店帮忙啦!请身上贴着苹果图案的小朋友站在这里,贴着香蕉图案的小朋友站在这里,我们出发吧!

教学反思:

这节小班《水果分类》,我的目的是孩子们在已经熟悉掌握各种水果名称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分类。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创设了一个他们熟悉的动物情境:兔小姐开了一家水果店,她的水果摆放的特别整齐,但却被后面来的猪爸爸给碰倒了,由此引出让幼儿帮兔小姐的水果分类,孩子们也很乐意帮忙。在过程中,我先请了几位幼儿上来个别操作,本来我以为把三种水果进行分类,而且还是孩子们熟悉的苹果、香蕉和梨,对他们肯定没难度。结果他们上来操作时孩子们还是弄错了,由此我想到,孩子们虽然熟悉水果,但对于分类这个概念还不是很清楚,所以操作起来会有难度。接下去的集体操作过程中,我投放了五种水果,由于小班孩子刚进园不久,对于上课的常规不是很清楚,所以出现了不是人手一份材料的情况,我在过程中马上引导他们要自己独立拿一篮水果进行操作。在最后的检验环节,我发现有一组小朋友好几种水果放错了,他们虽然认识水果,但在分类过程中会出错,因此我在接下去的时间里,重点会进一步加强孩子们对于分类概念的掌握,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符合。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 篇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 (注:下文简称为“新课标”) 强调了全新的数学教学理念:“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 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理性思维, 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正基于此, 各地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向着这些目标努力前进.下文是对一节省级优质课 (注:授课内容为人教版必修1《3.2.1几种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的实录以及笔者对“数学应用”课型所具特征的若干认识, 陈述如下, 以供研讨之用.

1 教学过程实录

1.1 情景引入, 展现主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第三章的章头图, 我们来看一下.在章头图我们看到什么了?……, 兔子!请看大屏幕, 就是这群兔子曾经给澳大利亚带来灾难.怎么有这么多兔子!其实澳大利亚以前是没有兔子的, 一个农夫为了打猎, 从欧洲带来5只兔子, 不到100年时间, 兔子数目急剧的增长, 同学们猜猜有多少只兔子呀?……, 5亿只, 在急剧增长的过程中, 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隐藏在里面呢?

生:兔子数目随年份增长而增长, 这应该是一个函数问题, 可能是指数函数问题.

师:好!在理想状况下, 它的增长是一种指数增长.在给出一定的限制条件, 它的增长就由指数增长变成了对数增长.这里面就有指数、对数模型隐匿其中!那么同学们在生活中能不能说说还有哪些增长的问题?

生:贷款利息在增长, 人口的数目在增长, …….

师:我们现在有很多增长的问题.那么同样是增长型的几个函数模型, 它们增长的趋势, 增长的幅度一样吗?

生:不一样.

1.2 问题探析, 激扬思维

师:好, 现在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我们来看一下, 它们究竟是以怎么样的幅度来增长的. (板书主题) 请看

例1 假设你有一笔资金用于投资, 现有3种投资方案供你选择, 这3种方案的回报如下:方案1, 每天回报40元;方案2, 第一天回报10元, 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回报10元;方案3, 第1天回报0.4元, 以后每天的回报比前一天翻一番.请问:你会选择哪种投资方案?

师:看完题目, 请问同学们会采取哪一种投资方案?选择投资方案的标准是什么?

生:看获得的利润.

师:很好, 看题目中有一个关键词:回报!题目中讲的每天的回报, 也就是“日回报”, 能不能从其它思考角度进行考虑?还可以考虑多长时间?

生:一段时间的回报.

师:好!也就是回报的总和, 我们称之为“累计回报”.所以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 如果从“日回报”的角度来看, 这是一个怎样的数量关系?怎样去刻画它?

生:应该是一种函数关系.

师:你怎样去刻画呢?

生:方案1是常数函数, 方案2是一次函数.我们可以设第x天, 得到的回报为y元, 所以方案1, y=40;方案2, y=10x;方案3, y=0.4×2x-1 (x∈N+) .

师:非常好!那么怎样去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案呢?因为解析式太抽象, 我们还应该从哪一种角度进行考虑?

生:可以用画图、列表的方法加以考虑.

然后教师让学生分组用这两组方法分别从“日回报”和“累计回报”的角度进行操作, 并把结果呈现在教师所发的学案上.

师:好, 多数同学按照要求已经完成了布置的任务.那么我们看这位同学的答案.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生: (在幻灯片上展示并讲解) 从“日回报”中可以得出1-3天是方案一合算;第4天是方案1与方案2同样合算;第5-8天是方案2合算;第9天开始是方案3合算.

师:很好, 谢谢你.那么从“累计回报”入手的同学有没有得到结果?

生: (在幻灯片上展示并讲解) 从“累计回报”中可以得出1-6天是方案1合算;第7天是方案1与方案2同样合算;第8-10天是方案2合算;第11天开始是方案3合算.

师:我们发现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我们有同学通过图像也得到了这样的结论.让我们打开课本第96页, 我们看一下课本上表格的处理与同学们的处理有什么区别?

生:课本上的表格里有增加量.

师:看函数的增长是不是通过增加量来看的?……, 我们来看这几种函数的增加量.常数型函数没有增加量, 一次型函数增加量都是10, 是一种均匀的增加, 指数型函数的增加量, 前面比较小, 后面慢慢变大, 后面的数据变得越来越庞大, 这就体现了增加量的变化.课本上也画了图像, 与我们的图像有什么差别呀?唉, 它们是用虚线连的, 为什么?

生:因为定义域是正整数集.

师:很好, 我们称之为散点图.为了观察它们的趋势, 所以用虚线表示.两个点的纵坐标的距离就是表示增加的大小.另外, 上面老师也画了这3个图像.那么这3种图像的增长趋势怎样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生:常数型函数不增长, 一次型函数匀速增长, 指数型函数爆炸增长.

师:好的, 同样是增长函数.它们的增长速度是不一样的, 常数型函数是“零增长”, 一次型函数的增长可以称之为“直线上升”, 指数型函数的增长就是同学们所讲的“指数爆炸”.实际上, 我们前面所讲的澳大利亚的兔灾问题也就是……?

生:指数函数引起的.

1.3 模型呈现, 谁主沉浮

师:对于例1, 我们把它转化为函数问题, 通过对解析式、数据表格、函数图像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 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们以数学为工具, 做出科学的选择, 可以为社会带来更大的回报.学以致用, 用以致优, 老师希望大家学好数学, 将来创造更多的财富.就象指数爆炸一样, 为社会的繁荣富强、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比如我想为社会创造1000万的利润, 请看

例2 公司为了实现1000万元利润的目标, 准备制定了一个激励销售部门的奖励方案:在销售利润达到10万元时, 按销售利润进行奖励, 且奖金 (单位:万元) 随着销售利润 (单位:万元) 的增加而增加, 但奖金数不超过5万元, 同时奖金不超过利润的25%.现有3个奖励模型:y=0.25x, f (x) =log7x+1, y=1.002x, 其中哪个模型能符合公司的要求?

师:这3种都是增长型函数, 一次型函数, 对数型函数, 指数型函数, 大家能否马上做出选择?

生:不能, 要看它们是不是满足公司的条件.

师:那么公司的限制条件是什么?用怎样的数量关系来表达?

生: (在幻灯片上展示并讲解)

{0<y5, y0.25x, 10x1000.

然后学生通过计算器算出f (x) =log7x+1在10≤x≤1000时, 取得最大值4.55, 满足小于5万的条件.并且通过考察所涉函数的图像与单调性, 在教师的点拔下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当然, 严格的证明有待于今后的学习.现在我们选择了以上的对数型的函数模型, 您能不能总结一下它是怎样增长的?

生:平缓增长.

1.4 问题拓展, 登高远眺

师:好, 我们通过观察—归纳—猜想—证明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家可以试想一下, 如果奖励方案执行了, 员工的积极性肯定变高了, 因此立刻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企业的发展也就蒸蒸日上了.但是不久新的问题出现了, 员工缺乏创造更高销售额的积极性, 这是为什么?

生:奖金额不超过5万.

师:看来与我们选择的模型有关, 我们选择的对数型函数增长的比较缓慢.比如取得600万与800万的利润时奖励的金额相差不大.看来我们的奖励方案有问题, 前面增长的快, 后面增长的慢.如果选择0.25x, 则成本太高.那么指数型函数呢?生:前面增长的慢, 到后面变得增长的越来越快了.

师:那么能不能实现双赢呢?我们可以这样改编一下:

为了实现1000万元利润的目标, 在销售利润达到10万元时, 按销售利润进行奖励, 且奖金 (单位:万元) 随着销售利润 (单位:万元) 的增加而增加, 要求如下:10万—50万, 奖金不超过2万;50万—200万, 奖金不超过4万;200万—1000万, 奖金不超过20万.其它条件不变, 请选择适当的函数模型, 用图像表达你的设计方案. (要求4人或6人团队合作完成, 并且画在学案的反面)

生: (在幻灯片上展示并讲解) 用分段函数来解决, 可以用三段线段来描述, 也可用对数型函数等来解决.

师:很好, 我们也可以采取第1段用线段来表示, 第2段用对数型函数来表示, 第3段为了鼓励员工的积极性, 用指数型函数来表示.到底哪一种表示方法最为恰当, 我们下课可以继续进行讨论.大家发现, 函数模型是描述变化规律的基本模型, 我们研究了3种函数模型的增长特征, 并解决了相关的问题.经历了数学建模的过程.在后继的学习中对它们的认识会更加地深入.

然后教师布置了作业与课外活动的若干建议, 就完成了整节课的授课任务.

2 对这节“数学应用”课型的若干特征分析

这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组织教学, 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线.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科学教育观,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活动, 大胆演示与讲解, 直接参与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背景、过程, 返璞归真, 揭示本质, 体会其中的思想和方法, 不把任何学生还不能接受的认识直接抛给学生.具体而言,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之后, 再通过两个例题的分析过程, 渗透由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 优化了思维品质, 让学生体会了“类比出真知”的含义, 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 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实际上, 笔者认为, 为了有效达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数学应用”课型的授课过程应特别注重以下的三个方面的特征, 即情境引入的延伸性、数学建模的过程性以及呈现方式的创造性, 下面将就此展开讨论.

2.1 情境引入的思考

新课标指出:“教材中素材的选取, 首先要有助于反映相应数学内容的本质, 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正是基于这种理念, 考虑到函数模型在文化生活、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所以课堂引入的方式较多.象本节课通过免灾问题这一实例进行引入的确令人感到生动有趣, 但教师在后面的授课中只是恍如“蜻蜓点水”, 点到为止, 仅仅使情境设计起到“敲门砖”的作用, 即仅仅满足于学生的一时兴趣, 为一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选用, 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反思.教师把情境的设计理解成最底层次的情境教学, 一带而过.

实际上, 数学情境的设计应注意情境引入的延伸性, 其具体含义是指课堂教学中设置的情境应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自然的延伸, 它不仅是对数学情境内容的深化和升华, 使学生对数学情境的应用意识得到强化, 而且能够促使教学情境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而使好的情境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譬如我们在授课时在对兔灾问题进行增长模型的详细分析后, 也可以布置如下的延伸问题, 对情境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从而丰富和深化了授课主题.

发生兔灾之后, 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了有效的策略, 使兔子的总数增长得到了有效的扼制, 你觉得现在兔子的增长模型应为如上3种函数模型中的哪一种模型才更有益于生态平衡?为什么?

2.2 数学建模活动的思考

新课标又指出:数学建模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 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当然, 数学模型的形式是多样的, 它们可以是几何图形, 也可以是表格, 函数解析式等.这一点在此节课的授课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从整个高中数学结构来看, 函数概念及其应用思想贯穿课程始终, 这节课所蕴含的数学建模内容无疑是最丰富的课例之一.在数学建模中, 问题是关键, 选择好合适的问题, 这是数学建模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显然, 高一上学期时学生的建模能力还处于萌芽阶段, 而这节课提出的两个例题及拓展问题是非常真实自然、耐人寻味的, 它直接提供了相应数学内容的现实背景, 或者揭示了实质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十分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 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建模过程, 并在此过程中深受建模思想的熏陶, 从而增强了应用意识, 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数学认知结构理论, 我们可知:数学模型是应用问题向纯数学问题转化的数学化过程, 即数学建模具有过程性的特点, 也就是通过调动、重组、变换、类比等手段对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应让学生体会到实际问题先转译成数学问题, 然后利用数学工具进行求解, 最后再对实际问题进行说明的建构过程.本节课通过对几种常见的函数模型的运用及其相互比较, 体现了数学建模的过程性, 加深了对这几种函数模型的认识, 并积累了一定的建模经验, 也为以后数学建模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3 呈现方式的创造性

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说过“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是点燃学生智慧的明烛, 激起学生创造热情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这节课的授课情况而言, 教师对所任教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了一定的程度的改编、重组.首先, 在课堂情境引入方面进行了优化, 正如上文所言, 在此不再赘述;其次, 在内容与方法上, 除了采取多媒体技术使具体知识的表述更加清晰明快、生动形象以外, 还在内容上进行了拓展延伸.在例2后提出了问题的拓展问题, 并用了五分之一的时间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进一步地分析和研究, 并且通过师生讨论的形式对这三种函数模型进行了重新认识和组合, 使它们同时在同一个问题中得到了应用.从而完成对本节课的主题的深化.以上这些特点无不展现出这节“数学应用”课在呈现方式上的创造性.

笔者认为, 教材只是为教学提供了最基本的素材, 教师更应注意呈现方式的创造性.即必须通过深钻教材, 理清知识发生的本原, 把握教材中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 教师看到的不能只是书本上的文字、图表和各种数学公式, 而应是书中跳跃着的真实而鲜活的思想.并且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这种思想去重新诠释与解读教材.法国作家巴尔克曾说过:“一个能思想的人, 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而且由于函数模型应用的广泛性与多样性, 教师只有不断“揣摩”教材, 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并把相应的知识融合到教学之中, 才能对教材有独创的体悟, 教学才会“出彩”.

以上只是笔者对“数学应用”课型的若干特征的探求与审视.而新课程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 是充满灵气的课堂, 而构建新课堂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只有对课堂教学反复的尝试、反思及钻研后, 我们的课堂才能不断生成新意, 也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章水云.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透视及思考[J].数学教学研究, 2006, (6)

[3]周南翔, 戴海勇.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设计应注意自然延伸[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高中版) , 2006, (6)

[4]黄加卫.刍议“拓展型知识”栏目中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以“魔术师的地毯”为例[J].中国数学教育 (高中版) , 2010, (1) .

新课改下如何上好数学优质课 篇8

一、与时俱进,体现新课程理念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教师一个人主导教学的全部过程,课堂教学中只有的教师的一种声音和单一思维。新课改下,教师在优质课教学中,要与时俱进,自觉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课堂教学中重在学生的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少讲,学生要多讲。积极创设一种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环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课前精心设计与课堂中教师的恰当引导,构建一个和谐自然的教学过程。通过和学生“对话”“交流”,展现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而又紧凑地参与学习与思考,较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教学相长的最佳效果。

二、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一堂优质课应是展现教师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在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参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的依据。教师备课时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加以灵活的处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1.备教材。认真细致地钻研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所选课题的三维目标和重难点,做到教学目标准确明确,重难点突出。

2.备方法。数学之美,在于其概念的准确性与概括性,解题的思想性和技巧性,让学生在思维体操中得到能力提升,在不断探索中磨练思维品质。因此,教学的整个过程设计应流畅自然,环环相扣,深入浅出,符合数学学科的认知规律。在传统教学利用黑板板书,讲述概念,分析概念,总结概念,应用概念的基础上,还应该结合新的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网络以及其他各种信息手段,让学生去感知,去搜索,去探寻,采用自主或合作的方法,去归纳概念,去了解应用,去发展概念。

3.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选择的课堂检测题难度要适中,让绝大多数甚至全部学生都能顺利完成。

4.备听众。优质课是一节供大家观摩、评论的课。还需考虑听课者的感受,有时需把听课者也融入到课堂中来。通过优美而富有动感的课件,直观形象地把你所讲授的内容、重点及思路打在屏幕上,使学生和听众一目了然,心领神会,从而使课堂气氛融洽和谐。

三、激活课堂,达到师生共赢

一堂优质课应是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积极,教师的方式多样,灵活多变地组织说话训练,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愿望,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学到知识。

1.情景创设。数学课堂也常常需要创设一定的情景,以便于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尽可能地在课堂教学中辅以音乐、图片、模型或者视频等手段,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进入课堂的情境,调动学习的兴趣。

2.问题导引。要引导学生参入课堂,提问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教师在上课前就要根据数学学科的认知规律,设计好提问的方向,想好问什么,有几问,谁回答。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不至于瞎指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乱“弹琴”,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导引。

3.师生互动。数学教学也可让学生来讲。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组活动,每一个小组安排有明确的教学任务和中心发言人。学生或读做题,或讨论,或上讲台演练,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整堂课尽量让全体学生都能“动”起来,以便达到师生的共贏。

四、展示教师素质,塑造教师形象

新课程的实施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教材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这样的课堂灵活多变,也就向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1.语言美。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强。这就需教师表述精彩悦耳、条理清晰、准确规范的语言。

2.板书美。合理地板书即教学内容、过程的呈现。教师需展现漂亮美观、简洁清晰的板书。

3.教风美。教师在上课时除呈现敏捷准确的思维外,还需要呈现大方得体的教态。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课程带来的新变化,教师还需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摸索。这样,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才能讲出更多的优质课。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 篇9

1、通过游戏感知6以内数字的相邻数,初步了解两个相邻数1或少1的关系。

2、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6数字卡片一张、动物人手一份、六节火车厢

活动过程:

1、接数的游戏。

(1)老师说前一个数,幼儿说后一个数。

(2)老师说后一个数,幼儿说前一个数。

(幼儿反应:幼儿对接数这个游戏很感兴趣,都会开动脑筋玩这个游戏。有的幼儿接不上来的时候,别的幼儿会帮忙。这个活动在进行之前,我就想好了好多办法来设计游戏,本来是开火车游戏开始的,后来怕活动时间太短,所以就让幼儿们多玩了一个接数游戏,有点脱节的感觉。)

2、说说自己的火车票。

(1)你的是几号票?进几号车厢?

(2)请幼儿数数自己的车厢里有几个人?前面车厢有几个乘客?后面车厢有几个人?哪个车厢人少?

(3)老师小结。

(幼儿反应:坐火车了,孩子们都很乐意地按着车厢号进入火车厢,孩子们对于前一个车厢有几个人,后一个车厢有几个人都还比较了解,就是多1或少1个,孩子们还要混淆。不过在票面上,我就没有多思考,要是火车票换成了1加大标记、2加小标记等这些特别的数字,幼儿不就更容易掌握了。看来,在准备一个活动时,我们都应该考虑得更完善一些。)

3、指令下车,进一步感知相邻数。

4、找房间,进一步感知相邻数的关系。

(1)老虎的房间号码是4的小邻居。

(2)小鸟的房间号码是6的小邻居。

(3)螃蟹的房间号码是2的小邻居。

(4)熊猫的房间号码是1的大邻居。

(5)蝴蝶的房间号码是3的大邻居。

(6)小猫的房间号码是5的大邻居。

(幼儿反应:到了森林里,房子一出示,孩子们马上就发现了上面有数字,还知道了1~6号六个房间,有六个小动物要住进去。幼儿们都和善于观察。)

5、帮数字找邻居。

(幼儿反应;按照要求,小动物们都住进了房间,小朋友们真高兴。)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老师的创新意识,以游戏贯穿活动的始终,从接数游戏——凭票上火车——小动物住新房,步步围绕大1小1这个数学目标进行。

如果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能够从头至尾都设计成一个完整的游戏的话就更加好了。如,开始就是开火车,让幼儿在火车上学习,坐火车去森林的途中,让幼儿观察前后车厢的人数,那就不会那么幼儿的兴趣会更加浓。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 篇10

有益的学习经验:

复习巩固圆、正方形、三角形的知识。

准备:

塑料圆、三角形、正方形片各占1/3、作业卡。

活动与指导:

1、每3个幼儿一组,每组发圆、三角形、正方形塑料片各一片。;.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3个幼儿玩锤子、剪刀、布的游戏,胜利者随意挑一片塑料片拿在手里。

2、拿同一种塑料片的幼儿围成一圈,大家同时举起手中的塑料片,齐声说:“我们都有X(X X)形,我们都是好朋友。”

3、指导幼儿做练习:

(1)将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分类计数,并在空格里画上相应数量的圆点。

(2)让幼儿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在缺口处画一个圆。

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同时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我特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三种图形比作图形宝宝与小朋友交朋友,还特别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作为导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 篇11

设计意图:

每次户外活动时,小朋友对高人走和矮人走这一游戏都玩的很开心,为了增进孩子对高矮的认识,因此我选择教学活动《熊大分房》。让孩子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和理解物体的“高”、“矮”,并伴随着情节的推进,鼓励幼儿尝试根据经验进行对应匹配。

整个活动,我借助图片,为孩子创设了生动了的活动环境,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利用师幼互动的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思考,理解“高、矮”,懂得对应匹配。设置动手操作,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高矮差异进行排序。

2.尝试根据高矮将动物和房子进行匹配。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对高矮有一定的了解。

物质材料准备:动物示范图、人手一份高矮不同的房子图片4张、人手一份高矮不同的动物图片4张、人手一份红旗标志图。

活动过程:

一、拍小手,感知物体的高矮

我们来玩一个拍手游戏,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朋友长高了;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朋友变矮了。

二、创情境,学习按高矮排序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森林里的熊大给小动物们盖了什么呀!。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这些房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这些房子有什么颜色呀!这些房子高矮是怎样的?

小结:房子的颜色不同有红色、绿色、黄色和蓝色;房子的高矮不同红房子最高、绿房子高、黄房子矮、蓝房子最矮。

2.幼儿操作,尝试排序

熊大想请小朋友们将这些房子按照一定的顺序排一排。

3.幼儿讲述,集体验证

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来排的。

小结:将高矮不同的物体进行排序有两种排法:一种是从高到矮,另一种是从矮到高。

三、看图片,尝试按高矮匹配

让我们看看,熊大准备把这些房子送给哪些小动物呢?这些小动物想住进这些房子里该怎么办呢?

1.幼儿操作,尝试匹配

请小朋友将四个小动物叠在一起比一比谁高谁矮,再进行分配。

2.幼儿讲述,集体验证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小结:最高的熊住最高的房子,高的猴子住高的房子,矮的松鼠住矮的房子,最矮的鼹鼠住最矮的房子。

四、到户外,寻找高矮物体

小朋友让我们去外面找一找有哪些高矮不同的物体。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完成后,总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幼儿的积极性非常高,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知识理解还是非常准确的。对整个知识的学习都是通过一个故事完成的,是知识的学习不感到乏味枯燥。对幼儿表现好的,教师给予及时的奖励,让幼儿有一定的成就感。

这节课,我感到遗憾的是,有部分幼儿没有机会来表见自己,因为担心幼儿混乱,集体回答问题的机会多余幼儿的个别回答。整个课程让幼儿意犹未尽。

本次活动设计是从基础入手形成大小相对概念的教学活动,重点是让幼儿在掌握大和小概念的过程中发展多角度的、多层面的思维。

在教学上打破了过去数学课的传统模式,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寓数学教育于语言、游戏之中。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惊喜探索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上一篇:肖培东作文教学改写下一篇:喧哗与骚动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