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

2024-06-05

秦淮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精选6篇)

秦淮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 篇1

秦淮区党代会报告

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 为建设人文优势彰显人民更加幸福的新秦淮而共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南京市秦淮区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郑跃奇

(2011年7月24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秦淮区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秦淮抢抓第三次重大机遇、奋力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委最新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主要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我区的战略思路、目标定位和重点任务;选举产生中共秦淮区第十届委员会和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团结动员全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人文优势彰显、人民更加幸福的新秦淮而共同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共秦淮区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七年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七年,是秦淮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区域面貌显著变化、群众生活大幅改善的重要时期。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发展秦淮、富裕秦淮、人文秦淮”的方向,团结带领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谋发展,开拓创新求突破,圆满完成了区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主要任务。

1、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区域经济实现持续较快增长,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均在2004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奥特佳、南京普天等骨干企业迅猛发展,科技型企业数量成倍增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幅达27%。大明路汽车街、卡子门家居消费中心等特色片区辐射力明显增强,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成为首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肯德基、安利等总部型企业贡献突出,服务业比重提高了12个百分点。成功引进红星美凯龙、特易购等一批重大项目,改造形成15个产业园,总面积达33万平方米,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00亿元。

2、文化软实力有了新提升。夫子庙秦淮风光带被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扩容升级夫子庙景区,建成儒家文化中轴线,改造建设夫子庙老街、桃叶渡风情休闲街等一批特色文化街区,核心景区面积扩大了近6倍。东五华里水上游览线顺利开通,白鹭洲公园与内秦淮河水系成功对接,区内6.3公里明城墙基本贯通。风光带年接待游客突破27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景点收入年增幅均超过20%。“名城之约”等文化活动取得重大反响,“夜泊秦淮”水上实景演出成功推出,秦淮灯会成为国内外知名节庆文化品牌。大报恩寺遗址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古琴•金陵琴派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批精品文集相继出版,秦淮的知名度、影响力显著提升。

3、城市面貌展现新形象。危旧房改造提速推进,先后完成28个地块近140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累计竣工商品房135万平方米、保障房55万平方米。老城南保护与复兴取得实质性进展,蒋百万故居完成主体修缮,箍桶巷示范片区、胡家花园等项目全面启动。完成中山南路、宁溧路快速化改造,新建改造30余条道路,区域路网体系日趋完善。全面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累计出新100余条街巷、70多个老旧小区、近千幢房屋立面,新增绿地36万平方米。大城管机制在城市长效管理中的作用充分显现,城市管理绩效水平显著提升。

4、群众生活实现新改善。提前三年完成省定小康社会各项指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5万元。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有效,累计完成各类职业培训3.7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突破10万个,实现再就业3.5万人次。养老、失业、医疗三大基本保险覆盖率超过98%。在全市率先推行大重病医疗救助,帮扶大重病对象4000余人次。加强社会救助统筹管理,累计落实扶贫保障资金2.5亿元,帮扶困难群众达26万人次,我区第三次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称号。加大为民办实事力度,妥善解决了扇骨营渔民安臵、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改制企业职工医保等历史遗留问题。

5、文明和谐取得新进步。人大、政协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职渠道日益拓展。人民武装基层建设不断加强,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老干部工作卓有成效,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增强。文明创建和学习型城区建设取得成效,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我区先后荣获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等24项国家级荣誉。平安秦淮、法治秦淮建设深入推进,连续七年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先进区,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恶性群体性事件。物价、计生、人防、档案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6、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扎实开展,各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全区共产党员中涌现出革命烈士庞帮荣、全国劳模施勤忠、争优标兵嵇艳霞等一批先进典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得到加强,累计培训干部近4万人次。大规模抽调干部到拆搬迁、信访维稳、社区等一线经受锻炼,注重在实践中考察使用干部。积极推行干部晋级晋职考学、“双推双考”选拔后备干部、全委会票决任用区管正职干部等制度,选人用人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四位一体”社区管理模式影响广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全面推行,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建立党的组织,党组织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深化党风廉政和机关效能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更加完善,机关“五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群众对机关作风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七年的奋斗,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必须狠抓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我们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立足自身,不等不靠,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为秦淮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二是必须注重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我们无论是谋划发展思路,还是作出重要决策,都坚持展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禀赋特征,提升了人文秦淮品牌的影响力。三是必须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我们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克服财力不足的现实困难,竭尽全力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在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四是必须坚持凝心聚力团结拼搏。我们重视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始终视团结为生命、视实干为关键,各级干部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培养锻炼了一支讲团结、顾大局,讲奉献、能吃苦的干部队伍。

秦淮能有今天的发展和变化,来之不易。这些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凝结着历届班子的智慧和辛劳,是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秦淮区第九届委员会,向所有曾经为秦淮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秦淮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未来五年的战略思路和目标定位

当前,南京正迎来以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型经济为特征的第三次重大机遇。这次机遇与前两次发展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的机遇相比,更加契合了南京科教人才文化资源丰富的禀赋,为南京实现大跨越大超越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全会,强调要抢抓用好第三次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南京科教优势,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提出要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落实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和制度先试、园区先行两大关键举措。市委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性决策,不仅符合南京实际,也为秦淮新一轮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

空间小载体少的硬资源约束,倒逼我们必须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道路。我区面积在全市最小,而且有10平方公里纳入南部新城核心区规划,受控面积占到了44.7%,同时还有老城、机场、城墙、雨花台四处限高。现有的产业园体量较小、布局分散,区内可供发展的载体极其匮乏。新一轮发展,我们没有资本和条件走外延扩张的道路。丰厚的历史文化软资源,契合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区蕴含着儒家、佛教两大文化精髓,集中了科举、民俗、美食、建筑等多种特色文化元素,拥有大量的文保单位,以及一大批名街名巷、名居名园,“秦淮”这两个字本身就是一块无形的金字招牌。彰显历史文化优势,让文化资源产生现实生产力,这是秦淮实现内生增长的重要途径。多重叠加的机遇,提供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最佳时机。未来五年,我们迎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次重大机遇;同时,南部新城开发的启动、南京火车南站的建成,使秦淮的区位优势愈加突出;老城南历史文化街区等重大项目的推进实施,亚青会、青奥会等重大活动的相继举办,为秦淮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抓住这些机遇,我们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有所作为。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全区上下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最新要求上来,深层次转变战略导向和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轨道。当务之急,要牢固树立四种理念:

——向文化要生产力的理念。秦淮一定要打好文化牌。要向文化要两个效益,一个是社会效益,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文化项目,力求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充分展示南京、展示中国的历史文化魅力;另一个是经济效益,要找准文化与经济的结合点,促进文化与科技相结合,遵循文化项目化、项目精品化、精品项目产业化的思路,努力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和现实发展优势,真正使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成为秦淮永续利用的宝贵财富。

——黄金资源要产生黄金效益的理念。秦淮地域面积虽小,但地处主城,位于历史文化荟萃之地,坐拥国家5A级景区,土地资源极其珍贵。我们要倍加珍惜这些资源,全面梳理区域空间,充分整合存量资源,统筹规划好每一个载体,精细利用好每一寸土地,真正让老城区宝贵的空间资源产生寸土寸金的效益。

——南京的资源就是秦淮的资源的理念。南京拥有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虽然这些资源不在秦淮,但人才是流动的,只要我们尊重人才,主动对接,人才就会向秦淮汇聚;科技成果是可以转化的,只要我们营造出良好的环境,科技成果就会到秦淮来转化。我们必须坚持开放的资源观,眼睛不仅要盯住秦淮,更要盯住南京的高校院所和人才,在工作思路上实现由注重吸引项目到注重招揽人才的转变,真正让南京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为我所用。必须拓展全球化的视野,放眼国内国际,勇于和善于吸纳一切先进要素,真正让更大范围内的科教人才资源为我所用。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面对空间小载体少的现状,我们必须瞄准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资源,主攻重点,敢于舍弃,努力走产业高端化、高新化的道路。要处理好短期增长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业态,以前瞻的眼光构筑长远发展优势。

坚持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我们暂时可能会不适应,过程中可能会有阵痛,但只要我们统一思想、下定决心,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够开创秦淮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二)理清思路、明晰定位,准确把握新一轮发展战略取向

今后五年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紧紧围绕市委“三个争第一”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抢抓用好第三次重大机遇,以“彰显人文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建设幸福秦淮”为战略取向,聚焦重点,加速赶超,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方位展示历史与现代交融、传统与时尚交辉的独特人文魅力,确保与全市同步进入基本现代化,建设人民更加幸福的新秦淮。

彰显人文优势,就是立足资源禀赋,放大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休闲产业,营造具有浓郁文化气息、鲜明地方特色的城市空间,将秦淮文化做出影响、推向世界。坚持创新驱动,就是全力聚焦“四个第一”,以创新作为新一轮发展的主引擎,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转向科技人才支撑,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建设幸福秦淮,就是把人民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群众,让秦淮百姓生活得更加殷实、更有尊严。

根据这一战略取向,今后五年秦淮的发展定位是:

——金陵历史文化核心展示区。加强文脉传承与保护,推动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协调共融,形成具有南京特色的老城保护典范,把秦淮打造成南京历史文化的寻根之地,打造成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打造成海内外游客感知南京、感知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现代都市经济快速增长区。把“绿色、休闲、高端”作为都市经济的核心内涵,加快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建设,推动传统业态转型升级,集中力量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现代通信、软件和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爆发式增长,努力构筑全市现代服务业新兴增长极。

——群众安居乐业幸福示范区。加大民生工作组织推进和政策创新力度,坚持民生项目优先推进、民生资金优先安排、民生问题优先解决,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为群众营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群众更加满意、社会充分认可的幸福秦淮。

(三)提升标杆、勇争一流,确立争先跨越的目标追求

未来五年,要全面落实区“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均实现五年翻一番。市委提出,南京要在全省“科学发展争第一、改革创新争第一、和谐稳定争第一”。全区上下要按照市委要求,进一步提升工作标杆,推动各项工作在全市争先进、争一流。秦淮要在全市努力实现“三个争第一、三个争跨越”的总体目标。

“三个争第一”就是:

——文化发展争第一。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老城历史风貌整体展现,文化与城市形态、产业形态高度融合,形成一批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国家级、世界级文化精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8%,高出全市3个百分点,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对全市的贡献度明显提升。

——旅游经济争第一。强化旅游经济的主导地位,统筹旅游资源,发展城市旅游,推动消费升级,实现传统旅游向高层次文化游、休闲游、体验游转型,把秦淮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到2015年,旅游总收入突破240亿元,占全市份额的12%以上。

——和谐稳定争第一。进一步巩固和谐安定的社会局面,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强化矛盾源头治理,平安创建进入全国先进方阵,刑事案件发案率在各区县处于最低水平,信访积案化解率超过90%,社会治安水平在全省领先。

“三个争跨越”就是:

——人才引进争跨越。发挥人才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引领作用,加大对人才引进的投入,每年安排2000万、五年拿出1个亿,大力引进文化、经济、社会事业等领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力争五年引进培养各类人才不少于300名。

——科技进步争跨越。加快建设科技创业特别社区,整合现有资源载体,新增孵化器、加速器、总部集聚区等载体不少于9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突破500家;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进步对产业转型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服务业比重超过80%。

——民生改善争跨越。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追求,加大民生资金投入,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不低于70%,建设保障房不少于150万平方米,困难群众生活改善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一年实现倍增,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民生服务工作在全省、全国产生示范效应。

三、聚焦重点全力以赴实施六项行动计划

未来五年,为实现“三个争第一、三个争跨越”目标,我们要集中资源、集中政策、集中力量,全力以赴实施六项行动计划:

1、历史文化精品项目行动计划。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承载着城市的记忆。要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重点打造在国内国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四大文化项目:一是以古民居和历史文化名人为代表的“金陵古城之根”项目。老城南地区是古都金陵的发祥地。要突出体验、休闲和怀旧的主题,保护性修复门东门西传统民居和街巷肌理,修缮复建胡家花园、蒋百万故居、芥子园等一批名园名居,力争在青奥会前向中外宾客展示南京老城历史风貌,使之成为体验南京古城文化的“城市之根”和“精神家园”。二是以大报恩寺为代表的“中国佛都之圣”项目。佛教至高圣物的盛世重光,奠定了南京的佛都地位。要加快完善规划方案,高标准建设大报恩寺塔及遗址园区,原真性保护佛教至高圣物,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佛文化圣地。三是以江南贡院为代表的“天下文枢之地”项目。江南贡院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要整体扩建江南贡院,新建中国科举文化博物馆,使之成为体验中国科举文化的首选地,进一步凸显南京古文教中心地位。四是以十里秦淮为代表的“文化神韵之河”项目。古老的十里秦淮传承着千年的文化积淀,沿河镶嵌着珍贵的历史遗存。要在提升东五华里游览线的基础上,重点打造西五华里游览线,再造古朴精致的两岸景观,在功能上主动对接国际休闲消费需求,做足做好水文章,展示名河历史文化风采,使十里秦淮真正成为一条人文的河、浪漫的河、繁华的河。

2、夫子庙风光带拓展提升行动计划。坚持大景区、大旅游方向,构筑全域性旅游格局,推动旅游景区和城区有机融合。在景区布局上,以夫子庙为核心,内秦淮河、明城墙为纽带,门东、门西、门外为主体,特色街区为补充,整体构筑“一核两带三片多街区”的景区格局。在景区业态上,适应国内国际高层次旅游需要,开发旅游衍生产品,构建新兴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融入高端产业功能,打造一批以非遗展示、民俗体验、艺术品交易、传统中医药等为特色的精品文化街区,进一步扩大秦淮灯会等文化品牌产业效应。在商业模式上,着眼于开放式景区特点,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推动景区运营由政府行政主导,向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运营转轨。未来五年,力争旅游总收入年均增幅不低于25%。

3、科技创业特别社区行动计划。建设科技创业特别社区,是未来五年秦淮创新驱动的主阵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是经济爆发式增长的突破口。要下决心整合卡子门周边普天通信等相邻地块,集中打造成总面积50万平方米的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其中孵化器10万平方米、加速器15万平方米、总部集聚区25万平方米,重点发展软件、现代通信等高端新兴产业。加强政银、银企合作,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创业金融服务平台以及其它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政产学研金合作共赢。力争到2015年,在孵企业不少于500家、孵化毕业企业不少于150家,总产值达120亿元,税收达到8亿元。同时,充分发挥特别社区辐射带动效应,加大现有产业园业态臵换力度,点对点对接高校院所科研成果,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一批大学科技园和创新中心,提高产业园区科技含量;全面梳理存量资源,新建不少于40万平方米的科技创业载体,形成以特别社区为核心,产业园区和楼宇为补充的“一核多园”发展格局。

4、大企业培植服务行动计划。培植大企业是经济体量小的地区实现提速跃升的重要途径,也是区域经济实现内生增长的必然要求。要坚持把规模大、盈利好,把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把经营者有战略思维、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作为大企业来扶持培育,创造条件帮助其发展壮大。一是推动一批企业升级。梳理具有爆发式增长潜力的企业,将政策资源、创新要素向其集中配臵,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新增年税收超5000万元企业不少于10家。二是培育一批企业上市。选择发展状况好、有市场前景的企业,积极为其提供上市辅导和配套服务,力争培育不少于6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三是催生一批授权专利。设立科技创新引导资金,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自主创新,推动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攻关,新增专利授权量超过2500件。四是争创一批知名商标。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和商标专用权保护,鼓励和扶持企业申报著名商标,新增省市著名商标不少于100件、国家驰名商标不少于5件。全区上下要进一步强化重视大企业、服务大企业的意识,提高服务企业的专业化水平。

5、人才引进培养行动计划。赢得人才才能赢得未来。要在用好用足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大力实施“543”人才工程,即力争五年引进培养文化、科技创业、企业家和公共服务四类人才不少于300名,其中科技创业人才不少于120名,其他三类人才分别不少于60名。一是文化人才。结合文化名区特点,构筑“金陵文化人才高地”,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顶尖的文化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善于策划包装文化资源的创意人才,以及具有创新精神、熟悉市场运作的民间艺术人才。二是科技创业人才。面向南京高校、科研院所,大力引进科技创业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面向海内外,不失时机地引进掌握产业核心技术的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同时,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地集聚人才。三是企业家人才。企业家是最为稀缺的战略资源。要精心遴选一批掌握核心知识产权、具有国际视野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家,给予滚动支持、重点培养,并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职业经理人。四是公共服务人才。根据社会事业发展需要,下决心引进培养一批中小学名校长和特级教师,积极引进培养一批名中医和学科带头人。要积极为各类人才提供创业服务、政策服务和生活服务,真正让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6、民生工程行动计划。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统筹安排财力,加大工作力度,实实在在地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一是突出抓好居民收入倍增。把就业和创业作为富民之要,以产业升级带动就业结构转型,创造更好的就业岗位增加收入;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加收入;鼓励和引导群众自主创业增加收入,力争居民收入五年实现倍增。二是突出抓好保障房建设。居者有其屋是群众最基本的需求。近年来,我区拆搬迁地块较多,保障房供应任务重、压力大。要全力加快保障房建设进度,今年底前先行交付1700套,重点解决超期过渡群众的安臵问题。同时,积极争取市里支持,加快新的保障房建设,再通过三年时间的艰苦努力,让所有在外过渡群众搬进新居,兑现对群众的承诺,真正取信于民。三是突出抓好困难群众保障工作。强化困难人群托底保障,加大低保和低保边缘户救助力度,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探索形成基本保险、统筹救助、大病医疗、助残帮扶、养老服务“五位一体”民生保障新模式。四是突出抓好就学就医质量提升。教育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希望。要下决心办好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巩固小学、职业教育特色优势,大幅提升中学教育质量,确保普通高中全部进入优质高中行列。全面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力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省级示范标准。

四、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未来五年,我们既要主攻重点,全面实施六项行动计划,同时也要统筹兼顾,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努力形成重点突破、全面跨越的良好局面。

1、更大力度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要加快产业重塑、资源重整、制度重构,建立符合现代都市特征的产业体系。以创新型经济和服务经济为主攻方向,重点培育软件、现代通信、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以时尚、休闲为特征的高端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商务、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按照全区产业发展方向和定位,加强科学引导,明晰各街道、各园区产业重点,形成主体功能突出的发展格局。推动大明路汽车街业态升级,积极向营销总部、电子商务等汽车服务领域拓展,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提高经济工作组织程度,加大资源统筹整合力度。坚持先定位后招商,严格按定位来招商,下决心对低端业态进行臵换,为发展高端产业腾出空间。建立企业引进综合效益评审机制,更加注重科技含量、人才层次,真正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才引智的转变。

2、更大力度提升城区功能品质。着眼于城市现代化国际化趋势,加快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坚持老城保护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维护老城肌理风貌,完善生活服务和旅游配套设施,增强承接国际高端消费的功能,使老城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主动对接南部新城建设,积极参与空间联动开发,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超前完善综合配套。以亚青会、青奥会举办为契机,提速推进道路管网、停车场、小区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危旧房片区改造。加强城市精细化、长效化、人性化管理,巩固文明创建成果,推动城市管理工作继续在全市争先进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更新,加强城市内河水环境治理,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3、更大力度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按照“服务为先、重心下移、源头治理、协同推进”的总体思路,加快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推进“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建设和社区“扁平化”管理,积极发展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增强社区服务群众的能力。建立全员人口服务管理机制,提高流动人口服务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质。发挥“12345”服务热线等平台作用,建立民情直达、协调处理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强化法治在保障民权、维护民利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一手抓源头治理、一手抓矛盾化解,全面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推行复杂疑难信访问题领导包案等制度,下决心化解一批征地拆迁信访积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好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更大力度凝聚发展合力。高度重视民主政治建设,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权,更好地把党的意图转化为全区人民的共同意志;坚持重大问题决策之前进行政治协商,提高政协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实效。巩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把各方面力量更好地凝聚到党的周围。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管武装工作。创新基层民主形式,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重视舆论正面引导,积极营造有利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繁荣特色文化事业,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推进秦淮各项事业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使全区各级党组织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使广大党员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解放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经验,分析了党在新时期面临的“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要求全党同志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这是一篇总结过去、开创未来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对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努力在思想上永葆先进性。用党的创新理论解放思想,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凡事主动作为,做到干事有激情、做事高标准、遇事敢负责、处事能坚韧;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用前瞻性眼光把握大势,切实提高抓住用好第三次重大机遇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敢闯敢试、敢想敢干,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进一步增强竞争意识,瞄准先进,提高标杆,树立勇争一流、追求卓越的目标志向。秦淮的发展,在于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在于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我们必须不怕吃苦,必须迎难而上,必须锐意进取。

锻造干事创业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是秦淮实现争先跨越的中坚力量。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区委班子要谋大事、重实干、讲团结、作表率。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效的举措,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委决策部署,切实提高执行力。要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能力水平,造就一支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干部队伍。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坚持群众公认。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有机会,让干成事、不出事的人有舞台,切实保护好、调动好各级干部的干事激情,做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作用。先进性是共产党员的身份证。要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把创先争优与正在做的事情结合起来、与每个党员的岗位职责结合起来,真正使每个党组织都成为战斗堡垒,每个党员都成为一面旗臶。切实深化“牵手行动”,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注重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发展党员,注重在高知识群体和各类人才中发展党员,注重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党的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发展党员。通过单独建、联合建等方式,积极做好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基础,推动组织资源进一步向基层倾斜,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中的重要作用。

坚持不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更好地落实到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上,构建更加完善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廉政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按照市委要求,把服务保障“创新驱动”纳入政风行风建设,建立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全程保障的工作责任体系,为推动创新创业保驾护航。紧紧围绕六项行动计划和各项重点工作,强化监督检查,严肃党政纪律,坚决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失职渎职行为,确保区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引导各级干部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基层服务。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秦淮“十二五”开局之年。站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点上,我们重任在肩;站在金陵文化最为深厚的这片热土上,我们豪情满怀。新一轮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团结拼搏、扎实工作,为建设人文优势彰显、人民更加幸福的新秦淮而共同奋斗!

秦淮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 篇2

本刊讯5月15-19日,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在蓉隆重召开。为做好党代会期间通信保障工作, 中国电信四川省长途通信传输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程监控, 圆满完成了重保通信任务。

当前, 随着成都市“北改”工程的启动以及城市交通“两快、两射、两环”工程和地铁工程的大面积实施, 成都市区内兰成、广昆成、福杭贵成、西成微波中继、成乐西攀等多条进出成都枢纽局一、二级干线光缆安全已受到严重威胁。针对现状, 省长传局特别对重要通信保障工作做了详细安排:一是各分局要排查所辖干线线路设备的薄弱点、障碍易发点, 安排包线员进行全面彻底的徒步巡回, 排查隐患, 了解设备状况, 洞察一切施工痕迹;二是分局长到排查现场, 落实责任、落实措施、形成检查记录, 并将每日巡回情况整理后报局网运部;三是每一“三盯”守护点必须落实守护人、随时掌握线路沿线的施工动态, 明确“三盯”责任, 完善与施工方的“安全协议书”, 高度警惕施工外力障碍的发生。同时, 专门成立了2个应急通信保障小组, 并于会议期间全天候待命, 严密监视通信线路的安全运行情况, 做好一切应急业务响应准备。

会议期间, 省长传局共安排“三盯”人员50人;本地网障碍抢修69次, 障碍抢修及时率100%, 业务响应70次, 响应及时率100%。

秦淮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 篇3

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潘朝阳做为福建摄影界代表出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 福建作者获多项国际影赛金牌

2016年11月,多项国际摄影赛事评选结果揭晓,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摘金夺银,硕果累累。在澳门第二十届国际摄影展览中,吴国群的作品《Innocence》获彩色数码组CPNO金牌;张德强的作品《Dream in the temple》获旅游数码组CPNO金牌;何春生的作品《Things by the sea》获彩色数码组CPNO金牌。在第42届英国斯梅西克国际摄影展中,陈瑞元的作品《彝族老人》获黑白组GPU金牌。在2016怡丰摄影新加坡国际摄影杯比赛中,张德强的作品《船工进行曲》获人在忙碌组PSA金牌。

■ 两岸摄影记者聚焦漳州

2016年11月23日,由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学会、中共漳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形象中国·海峡两岸百家媒体聚焦花样漳州”全国新闻摄影采访活动在漳州开镜。来自全国22个省市和台湾地区的280多家纸媒和新媒体的133位新闻摄影人参加开镜仪式。随后,各媒体奔赴华安、平和、南靖等县,用镜头记录和挖掘漳州的自然景观、文化历史、民俗风情及经济社会建设成果。

■ 海峡摄影学校基础(四)班开学

2016年11月28日,海峡摄影艺术学校2016摄影基础(四)班举行开班仪式,福建省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新闻纪实委员会秘书长郑祚声,海峡摄影艺术学校副校长许舒平等与学员30余人参加了开班仪式。

■ 大美定西摄影展亮相福州

2016年11月29日,由致公党福建省委、甘肃省定西市委市政府、福建省旅游摄影协会主办的大美定西摄影展在福州亮相。本次展览集中展示的60幅反映甘肃定西壮美风光与人文历史的精美摄影作品,全部是今年7月底,由福建省旅游摄影协会代表福建拍摄组赴甘肃省定西市采访采风期间所作。

■ 第五届台海新闻摄影大赛颁奖

2016年10月29日,第五届台海新闻摄影大赛颁奖典礼在厦门举行。台湾摄影师黄彦杰的作品《台北空难 复航坠河》摘得最高奖“金浪奖”。以“聚焦两岸,见证交集”为主题的第六届台海新闻摄影大赛也于同日启动。台海新闻摄影大赛于2009年首次举办,是海峡两岸第一个定位台海地域的新闻摄影专业赛事。

■ 宁德举办旅游文化节摄影比赛

由中共宁德市委宣传部、宁德市摄影家协会联办的“传承经典,记住乡愁”周宁县李墩旅游文化节专题摄影比赛日前举行。主办方组织了各级摄协会员和摄影爱好者百余人参加了采风活动。

天津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摘要 篇4

一、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历届市领导班子打下的基础上,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历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要求,大力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推动各项工作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全面完成市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开创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新局面。

(一)综合实力跃上新的台阶。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连续四年开展“上水平”活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1.12万亿元,是2006年的2.5倍,年均增长16.5%,人均生产总值1.3万美元;辖区财政收入5333亿元,是2006年的3.4倍,年均增长27.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55亿元,是2006年的3.5倍,年均增长2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11亿元,是2006年的4.1倍,年均增长3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95亿元,是2006年的2.5倍,年均增长19.5%;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31亿美元,是2006年的3.2倍,年均增长25.9%;实际利用内资2086亿元,是2006年的4.8倍,年均增长37%;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21.3%、9.6%、11.2%,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二)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升级。集中力量发展实体经济,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体系逐步建立。累计实施总投资2.27万亿元的1440项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700多个已建成投产。建成5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3个过千亿元企业集团,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90%,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信息化水平处在全国前列。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由2006年的42.6%提高到46.1%。新增高标准设施农业45万亩,主要农副产品自给率提高到90%。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为代表的五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得到推广应用,关停并转一千多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建成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多项重大创新成果填补国内空白。科技型中小企业2.6万多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300多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31.1%,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2.6%,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比2006年增加3.1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保持全国第三位。

(三)滨海新区全面开发开放。深入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确定实施“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策略,争创高端产业聚集区、科技创新领航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和谐社会首善区。完成综合配套改革三年实施计划,启动第二个三年实施计划。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功能区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区域级高端产业和研发转化基地正在形成,创新示范和服务辐射作用不断增强。重点加强道路交通、水资源、能源、环境整治四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天津港货物吞吐量4.5亿吨、成为世界第四大港,东疆保税港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内

陆“无水港”增至21个,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成为国内第四个双跑道运营的大型机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作用进一步显现。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国家级开发区首位。2011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6207亿元,是2006年的3.1倍,年均增长23.2%。

(四)区县发展活力显著增强。中心城区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提升改造海河两岸和滨江道、意式风情区等一批特色街区,建成津湾广场、梅江会展中心、大悦城、水游城、红星国际等大型设施和一批五星级酒店,综合开发泰安道地区,保护利用五大道地区,培育“近代中国看天津”等旅游品牌,打造一批楼宇经济、总部经济聚集区和创意产业园区。城郊区县积极实施“三区”统筹发展战略,建成31个示范工业园区起步区、20个农业示范园区、155个养殖示范园区,43个示范小城镇加快建设,40万农民迁入新居。实施“三改一化”试点,探索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途径,全市城镇化率80.5%。

(五)生态城市建设成效显现。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确定实施“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和“一主两副”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编制完成一批重点规划和专项规划,实现中心城区和区县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全覆盖,初步形成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风格。京津城际等3条铁路和京津二线等9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地铁2、3、9号线年内试运营,快速路新增里程160公里,天津站、西站综合交通枢纽投入使用,南水北调天津境内干线工程主体完工。中新天津生态城加快建设,8平方公里起步区初具规模。实施生态市建设行动计划,推进清水工程、绿化工程、净化工程。奋战900天综合整治市容环境,整修道路5370公里、建筑2.4万栋、社区943个,建成50公里夜景灯光体系,改造提升149个公园并免费开放,新建提升改造绿化面积1.5亿平方米,植树造林110万亩,城镇污水处理率87.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3%,全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320天。

(六)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调整和改革市委、市政府机构。市级审批事项由1033项减少到495项,综合审批效率提高80%。推进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城市管理规定,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完成金融改革创新40项重点工作,设立和引进一批金融机构,组建一批创新型资本及要素市场,加快发展股权投资基金、融资租赁等新型金融业态,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初步建立金融机构、业务、市场、环境体系。加大国资监管力度,加快行业企业重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40%。创新土地管理体制,推进土地征转分离试点。成功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等重大活动,在津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150多家,国内500强企业200家,2011年进出口总额突破千亿美元,境外投资项目超千个。与兄弟省区市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提前一年高水平完成支援陕西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任务,新一轮援疆和对口支援西藏昌都、甘肃、重庆万州、青海黄南州工作取得好成绩。

(七)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连续实施六个20项民心工程,共842个子项。2011年全市财政用于民计民生支出占总支出的76.2%,比2006年提高9.5个百分点。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4005万平方米,发放租房补贴8.5万户,为45万户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新增就业20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6%左右,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2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200元,年均分别增长13.5%和10.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全国最小的地区之一。城市低保标准由300元提高到520元,最低工资标准由670元提高到1310元,人均养老金发放 2

标准由981元提高到1880元。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在全国率先建立统筹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障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人员看病就医全部实行即时联网结算。实施全民意外伤害附加保险和困难家庭帮扶、重症患者救助制度,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城乡低保特困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和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建立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全市燃气、自来水覆盖率100%,中心城区集中供热率超过96%。解决32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有效化解高校债务,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新增博士一级学科30个、硕士一级学科125个,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高水平举办四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海河教育园区成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园区。完成178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安全加固工程,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今年将全面实现。深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15年,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新建改扩建一批大型综合医疗卫生设施,建成537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2586家标准化村卫生室,每千人拥有床位和医护人员数大幅增加,显著优化就医环境,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实行无假日门诊,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平均下降25%以上,城乡居民免费享受18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大传染病发病率处于全国最低行列。妇女儿童健康保障居全国领先水平。2011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81.46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步。

(八)文化改革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切实加强,总结提炼宣传“天津精神”,“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深入开展。建成市文化中心等一批重要文化设施,市级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公共图书馆、规划展览馆免费开放,3706个行政村农家书屋、村文化室和免费数字电影放映全覆盖,历史风貌建筑有效保护利用。电视剧《解放》、《辛亥革命》等一批精品力作产生广泛影响。实施100项重点文化项目,8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设立文化产权交易所和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深化出版、发行、电影体制改革,完成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在全国率先实行报业宣传经营两分开和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全国先进地区行列。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取得新成绩,获得第九届全国大运会、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和第十三届全运会承办权。

(九)社会保持和谐安全稳定。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大接访大走访活动,强化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进京非正常访保持全国低位。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搞好滨海新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信息网络等服务管理取得新进展。深化平安天津、法治天津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严密“护城河”工程,加强基层基础和基本保障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的地区之一。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双拥共建水平,军政军民团结局面进一步巩固。

(十)党的建设水平切实提高。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广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定期举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和集体学习,各区县互看互比互学,每年到兄弟省区市学习考察。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凝心聚力,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的作用。做好民族、宗教、3

侨务、港澳和对台工作。抓班子带队伍,建立健全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体系,在干中锻炼、考察、培养和使用干部,加大干部交流和年轻干部培养力度,竞争性选拔干部比例提前实现中央的目标要求,造就了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圆满完成区县乡镇换届,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和合力进一步增强。人才结构不断优化,总量达到202万人。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和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实施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工程。切实改进会风文风和工作作风,每年组织数千名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排忧解难,搞好服务。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形成具有天津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社会公众对反腐败工作认可度逐年提高。

五年艰苦的实践,五年不懈的奋斗,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探索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天津特点的发展路子。

(一)坚持解放思想,把中央精神与天津实际紧密结合,善于总结发扬天津的好做法,善于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善于消化吸收再创新,创造性开展工作。

(二)坚持科学发展,正确处理好与快、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扎实做好打基础、上水平、利长远的工作,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集中群众智慧,依靠群众力量,把更多资源用于改善民计民生,以实实在在政绩取信于民。

(四)坚持改革开放,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以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发展,激发创新创造创优的社会活力,加快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五)坚持求真务实,标准要高、要求要严、工作要实、调子要低、效果要好,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

(六)坚持党的领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营造团结和谐稳定、风正气顺心齐、想干会干干好的环境氛围,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这五年是天津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不仅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也为今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中央对天津的定位奠定了坚实基础。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为了党的事业,为了天津这方热土,为了人民群众利益,恪尽职守,日夜奋战,无私奉献,鞠躬尽瘁,创造了天津精神、天津速度和天津效益。全市人民自信心和必胜心显著增强,凝聚起可贵的民心民气,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实践充分证明,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市委确定的发展目标、思路和举措,符合中央要求,符合天津实际,符合群众愿望,是完全正确的。

五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中共天津市第九届委员会,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共产党员、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老领导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津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天津发展的同志们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亲切问候和崇高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适应,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的任务仍然艰巨;综合实力与城市的地位作用 4

还不适应,服务业比重偏低,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快,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生活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不适应,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有待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与面临的新情况还不适应,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比较突出;执政能力与肩负的重大责任还不适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存在,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综观全局,今后一个时期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大环境大背景,面对天津转型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我们一定要围绕中央对天津的定位,增强做好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居安思危,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中央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天津市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今后五年,是为实现天津定位奠定更加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

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要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统筹三个层面协调发展,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全面增强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竞争能力。

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坚持完善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即成为一个排头兵,做到两个走在全国前列,构筑三个高地,实施四个战略,打好五个攻坚战,实现六个更大突破。一个排头兵是:滨海新区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列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三个高地是:高端产业高地、自主创新高地、生态宜居高地。四个战略是:富民强市战略、科教兴市战略、文化强市战略、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五个攻坚战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攻坚战、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攻坚战、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攻坚战。六个更大突破是: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大转变,体制机制改革见到更大成效,城乡环境面貌发生更大变化,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更大提高,文化整体实力迈上更大台阶,社会管理创新取得更大进展。

我们必须切实做到:思想境界达到新高度,立足大格局,把握大趋势,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博大的胸襟,科学谋划天津发展,使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更具时代性;创新能力达到新高度,全面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提供更多创新示范,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开放层次达到新高度,树立世界眼光,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显著提高天津国际化程度;整体水平达到新高度,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都要坚持高标准,充分体现天津水平,不断扩大天津影响,全面提升天津地位,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

再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到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以上。

(一)更好发挥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作用

进一步壮大区县综合实力

滨海新区正处在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全力打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推动工作,充分发挥科学发展实践作用、深化改革试验作用、对外开放门户作用、区域发展服务作用、生态文明示范作用,努力成为全国最具潜力、最有活力、最为开放的现代化新区之一。

要增创高端产业新优势,坚持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全面加快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临港经济区、南港工业区等功能区开发建设,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要增创科技领先新优势,积极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国家863计划产业化伙伴城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把未来科技城建设成为智慧经济城、创新先导城,使滨海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转化基地。要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在重点难点领域先行先试,完成综合配套改革第二个三年实施计划,规范建设创新型交易市场,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体系、金融改革创新基地和金融服务区,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收入分配、户籍制度等改革,进一步完善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成为改革开放新的桥头堡。要增创服务功能新优势,发展现代物流,完善“大通关”体系,健全“无水港”网络,创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制度,推动东疆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建设国际一流大口岸,构筑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要增创生态环境新优势,加强生态功能区、生态廊道和生态组团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全面加快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要增创和谐稳定新优势,深入推进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率先建成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二)统筹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各区县联动协调发展

实现多元增长增强整体实力

统筹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各区县联动协调发展,是实现多元增长、增强整体实力的重大战略举措。

要加强规划引导,制定综合政策措施,放大滨海新区各类功能优势,探索建立产业联动、基础设施联建的机制,做到利益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整体效益最大化。要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功能,高标准建设城市主中心和两个副中心等重点地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促进城市空间的立体开发,着力提高投资强度、科技含量和产出效益,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志区。要坚持城郊区县“三区”联动发展,搞好海河上游后五公里和中下游综合开发,推进北部新区和京滨综合发展轴建设,培育更多强区强县强镇。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加快财政投入、资源要素、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和延伸,提高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水平,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水平

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之策,以转变谋发展,以转变促跨越,努力实现转型发展。

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布局科学化、产业发展聚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竞争高端化。要巩固壮大实体经济,坚持抓好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推动优势支柱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发展、传统产业升级发展,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要提升提速服务业,搞好国家和市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发展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会展经济,高标准建设国家会展中心,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层次和水平。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全面实施都市型现代农业提升工程,完善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实现更大转变。

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努力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现重点领域的技术突破,全面增强科技引领、应用转化、品牌创造、标准制定、创新服务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要壮大创新主体,引导和支持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完善创新体系,打造一批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一批专业化科技企业孵化器,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聚集创新人才,继续实施“千人计划”、“131”创新型人才培养等重大人才工程,培养和引进更多领军人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要优化创新环境,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财政科技支出,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健全科普工作体系,营造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浓厚氛围,使科技优势成为天津发展的最大优势。

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注重整体设计,注重协调推进,注重互利共赢,注重成果普惠。要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理顺市和区县管理职能,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政府。要大力推动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造和兼并重组,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要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要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要深化财税、投资体制改革,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要素市场建设。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要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建设原料基地、生产基地、营销网络和研发机构,积极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要深化与兄弟省区市交流合作,扩大利用内资,积极推进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地区建设,全力做好对口支援和扶贫开发工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四)加快建设生态城市 进一步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加快建设生态城市,进一步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要深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空间发展战略,突出城市特色品位,推进城市规划立法,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先导性、权威性和稳定性。要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增强港口辐射服务全球的能力,建设北方大型门户枢纽机场,形成市域铁路网、中心城区环放式轨道交通网络,完善公路路网和城市路网,加强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要建设“智慧天津”,实施物联网示范工程,发展云计算产业,大力推进三网融合。要落实城市管理规定,加强城乡接合部管理,巩固提升综合整治市容环境成果,做到人性化服务、网 7

格化覆盖、智能化应用、精细化管理。要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和生态市,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和于家堡金融区亚太经合组织首个低碳示范城镇建设,南水北调天津干线及市内配套工程建成通水,建设大型郊野公园,建立细颗粒物监测体系,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加强水、土地等资源节约和管理,着力优化能源结构,下力量抓好节能减排,努力把天津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

(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进一步加快法治天津建设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积极履行职能。完善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机制,贯彻党的民族、宗教、侨务政策,进一步做好港澳、对台工作,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发展基层民主,深化政务、厂务、村(居)务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支持和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搞好“六五”普法,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形成自觉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大团结。

建设法治天津是时代的需要和重大的课题。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切实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各项工作法治化,推动依法治市迈出更大步伐。

(六)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进一步扩大天津文化影响力

实现天津的定位,既要加快建设经济强市,又要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辅相成、文化创新与其他创新相互促进、文化发展与人的发展紧密结合,更加注重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含量,更加注重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的文化品位,更加注重提高全市人民的文化素养。

建设文化强市,就是要具有较高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涌现大量文化精品力作,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拥有大批优秀文化人才。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为加快实现天津的定位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天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必须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时代内涵。

1、要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程基地,实施提升市民素质五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弘扬践行天津精神,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深化“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创更多全国文明城区。

2、要着力加强文化创作生产引导,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文学艺术,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3、要着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4、要着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出版印刷、广告影视等传统文化产业,壮大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扶持津派表演艺术、民间艺术等特色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科技、商贸、旅游、金融等融合发展。

5、要着力提高文化传播能力,健全舆论引导机制,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加快发展新兴媒体,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6、要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发展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完善行政管理、投资融资、政策保障、合作交流、人才激励等机制,推动文化改革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显著增强文化软实力,使天津成为富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名城。

(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

进一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安居乐业、社会和谐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要统筹发展、民生、稳定,坚持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坚持每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下力量抓好事关民计民生的重点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要抓好扩大就业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着力解决重点人群就业问题,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努力促进充分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要抓好增加收入工作,加大财政再分配调节力度,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协商共决和正常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完善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与困难群众生活补助联动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打造“四金”农民,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3、要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完善租房补贴政策,扩大保障覆盖面,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两年完成外环线以内城中村改造,三年完成中心城区旧楼区居住功能综合提升改造,五年完成市区危陋房屋改造,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4、要抓好社会保障工作,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健全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大力发展补充保险,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全民参保,提高保障标准,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

5、要抓好优先发展教育工作,深入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高等教育内涵提升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培养创新人才有效途径,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完成校园环境提升工程,加快建设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国际青少年交流中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海河教育园区 9

二期工程、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新校区、健康产业园区,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办成具有国际影响的赛事。

6、要抓好医疗卫生健康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市级和区县级医院,加快建设全国中医药研发中心,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疾病预防控制能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事业,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办好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和第九届全国大运会,做好第十三届全运会筹备工作。

7、要抓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矛盾预防和有效化解,依法维护群众权益,全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深化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健全覆盖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服务管理体系。加强对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服务管理,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加强信息网络建设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健全监管、应急管理体制,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严格落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搞好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国家安全工作,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继续保持全国最安全稳定的地区之一。

(八)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进一步增强科学执政能力

实现宏伟目标,关键在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方向,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保持党的纯洁性,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化解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

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加快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坚持集体学习制度,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不动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学习和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精心做好迎接党的十八大工作,推动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

2、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优化领导班子配备,选好配强党政正职,形成合理结构,增强班子综合素质和整体活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驾驭复杂局面、做好群众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严格党内组织生活,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充分发挥各类人才聪明才智

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政治品质、道德品行和科学发展实绩,注重选拔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坚决不用以权谋私、投机钻营、不讲原则、不敢担当、不干实事的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竞争性选拔方式方法,加大交流力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大力培养优秀年轻干部,注重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发挥不同年龄段干部的作用,做好离退休老干部工作。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创新和落实重大人才政策,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

4、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推进“强基创先”工程,注重解决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和活动场所问题,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联互动,推广“一村一站一助理”等模式,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普遍开展部门包村、干部驻村、“城乡支部一帮一”等活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5、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好事

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好事,确保各项工作合民情、得民心、顺民意。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精简会议文件和领导活动新闻报道,加强调查研究,少说多干,低调实干,抓难点、攻难关、破难题,不说大话空话假话,不搞形象工程,不做劳民伤财的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6、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福州市第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篇5

——杨岳同志在市第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摘登

优化经济结构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杨岳同志在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说,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123亿元,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

5年来,我市现代农业稳步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发展势头喜人;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纺织服装、冶金建材、轻工食品等五大产业集群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87.1%,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1700亿元;金融、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等重大服务业项目相继建成,三次产业比例从2005年的11.7∶45∶43.3调整为2010年的9∶44.9∶46.1。县域经济实力持续提升,南北两翼快速崛起,两翼四县(市)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相继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温泉之都,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称号。

提升宜居品质 城乡面貌深刻变化

杨岳同志在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说,过去5年,市政、交通、环保、水利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建成了温福、福厦高速铁路,机场高速、渔平高速以及三环、绕城高速主要路段,地铁一号线全线动建,综合性、立体化的交通体系基本形成。疏解老城、开发南台、拉开框架、发展新城取得进展,东扩南进、沿江向海步伐加快,建成区面积从2005年的158.2平方公里扩展到220平方公里。

5年来,福州城市品位明显提升,三坊七巷保护开发取得重大成就,以最高票入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乌山、屏山历史风貌区保护改造基本完成,闽江两岸灯光夜景工程建设、城区内河整治广受社会各界好评。生态建设持续加强,“四绿”工程深入实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前列,在2010年中国环境规划院公布的宜居城市监测评价结果中位居榜首。城乡一体化迈出新步伐,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行政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农村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达85.5%,城镇化水平从2005年的54.5%提高到2010年的62%。

致力先行先试 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杨岳同志在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说,过去5年,我市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政府绩效管理全面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和公用事业企业改制基本完成,投融资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和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稳步开展。

过去5年里,我市对外开放持续扩大,5年实际利用外资达45.8亿美元,新引进了3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榕投资或设立办事处,外贸出口实现翻番。榕台交流合作不断取得突破,率先实施中央惠台政策,率先开通两岸海上直航,率先推动两岸双向投资,“5·18”海交会、海峡两岸合唱节、“两马”同春闹元宵等影响日益扩大。全力做好平潭综合实验区基础设施

和规划前期工作,积极支持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建设。

注重传承创新 文化建设卓有成效

杨岳同志在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说,5年来我市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扎实推进,荣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深入开展,市容环境明显改善,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过去5年,闽都文化得到有效挖掘、传承和弘扬,三坊七巷、船政、昙石山、寿山石等文化品牌效应持续凸显,寿山石雕等1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国家保护名录。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茉莉花文艺奖评选活动广泛开展,闽剧《红豆缘》等一批文艺精品获得全国性大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健全,“激情广场大家唱”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文化惠民工程取得新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居全省首位。

切实改善民生 和谐福州加速构建

杨岳同志在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说,过去的5年,我市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得到有效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在全省率先实现“双高普九”,公共教育满意度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3位。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基本建立,居民健康主要指标在全省领先。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5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次,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47万人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铺开,在全省率先开展城镇居民和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各类特困群体得到有效帮扶。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建成保障性住房6.8万套。推出了公园、公厕免费开放和公交车免收空调费等惠民举措。5年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79.5%和64.4%。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依法治市进程加快,“平安福州”建设持续深化,社会治安满意率从2005年的90.48%提高到2010年的94.97%。人口计生、体育、广电、新闻出版、老龄工作、残疾人事业、慈善事业等健康发展。

提升领导能力 党建保障更加有力

杨岳同志在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说,过去5年,我市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的执政能力持续提升。

探索建立了市委工作协调会制度和学习、调研、决策“三位一体”的科学决策链,常委会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全国率先对团职军转干部安置办法进行改革,探索试行了市委全会差额票决市政府组成部门新任正职人选等举措,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不断增强,组织工作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满意度均居全省九个设区市前列。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全覆盖,组建异地商会党组织、构建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开展“楼宇党建”和“党员诚信店”等做法得到中组部肯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政主题教育、警示教育深入开展,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了网上行政权力阳光运行平台,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健全,5年共查处违法违纪案件4045件,其中县处级干部60件。人才强市工作扎实推进,老干部工作切实加强。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发展,群团等工作有效开展,党管武装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着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筑牢人民幸福安康物质基础

杨岳同志在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今后5年,要着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牢牢扭住经济建设中心,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增活力,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筑牢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物质基础。

要持续壮大闽江口发展区。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构筑“一核引领、两翼崛起、三带并进”的闽江口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各县(市)区要从自身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出发,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要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富含闽都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工业集群化,做大做强6个千亿产业集群,培育15家以上百亿企业,打造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推进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坚持陆海统筹、开发联动,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要努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大力引进和建设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动福州软件园、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等园区创新发展,打造一流高新技术园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融合,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促进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集聚。

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准入范围和领域,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大力营造与国际贸易规则相适应的法制、政务和市场环境,使各方投资者引得来、留得住。

要拓展榕台交流合作领域。加强榕台产业深度对接,加快完善直接“三通”的基础设施,扩大富有特色的文化交流品牌影响力,推进榕台文化交流常态化。全力支持和融入平潭开放开发,借助平潭开放开发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实验区优惠政策辐射周边地区,积极对接、互动联动,促进福清江阴、长乐松下等新区发展。

着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数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杨岳同志在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今后5年,要着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福州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要促进就业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政策措施,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巩固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确保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生活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

要健全社会保障。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巩固发展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及大病救助制度,完善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健全被征地用海农民保障体系。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努力实现住有所居。加快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慈善事业。加强食品安全和价格调控监管,稳定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

要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明显提高财政教育投入,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探索建立城乡区域布局合理的优质教育体系,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重视发展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积极发展老龄事业。

要建设文化强市,不断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历史文化名城资源优势,积极创作生产一批优秀作品,扩大闽都文化品牌影响力。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创新,鼓励发展各类民间文艺团队,着力培育一批民间艺术精品。

着力打造福州大都市区发挥省会龙头带动作用

杨岳同志在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今后5年,要着力打造福州大都市区,发展壮大城市群,推进城乡一体化,发挥省会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

要优化空间布局。以提升品质为重点,全力推动南台新城、晋安新城建设,努力打造大都市核心区;以快速交通为纽带,把福清、长乐、闽侯、连江建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各具魅力的次中心城市;以资源禀赋和地域优势为依托,把闽清、罗源、永泰培育成为大都市特色功能承载区。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龙头引领作用,加强与宁德、莆田等周边城市的分工合作,逐步推进城市联盟和同城化进程。

要建设马尾新城,全面提升马尾新城综合服务功能,实现由单一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宜居宜业、开放现代的新市区转变。加快打通连接琅岐的过江通道,高强度、快速度推进快安、马江、长安、琅岐等组团开发,着力打造滨海滨江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城区。

要完善承载功能。整合提升福州港功能,加快形成“大港口、大交通、大配套、大产业、大腹地”港口经济发展新格局。加快完善供气、供水、供电以及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立健全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城市公用系统服务保障能力。要加强“数字福州”建设,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构建一流的基础信息网络。

要提升宜居品质。突出抓好三山两塔核心区的整体保护开发,启动实施烟台山、上下杭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着力显山露水,全面做好中心城区山体保护和内河综合整治工作。大力推进“四绿”工程,多拆少建,增加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加快建设山水相连的绿色廊道和慢行系统,持续抓好景观整治和市容保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化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重点产业污染治理。

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善农村供电、通讯、广电等设施建设,持续深化新农村建设“双百工程”,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切实把社会事业建设重点转向农村,大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深化山海协作。

着力推进和谐福州建设建成平安和谐福地

杨岳同志在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今后5年,要着力推进和谐福州建设,坚持发展民主惠及于民,创新管理服务于民,联系群众致力为民,努力把福州建设成为平安和谐的福地。

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廉洁司法,加快推进依法治市进程,组织实施“六五”普法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化双拥共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要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坚持源头防范、关口前移,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坚持重心下移、强化基层,大力抓好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基层维稳工作队、维稳信息员、网络舆情引导员等三支队伍建设,完善基层工作网络,广泛发动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加大和谐社区建设力度,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做好特殊人群的教育矫治和帮扶工作。

要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志愿服务,致力培育文明和谐的道德风尚。坚持正确导向,加强舆论引导,净化网络环境。把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作为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抓手,使文明成为省会福州的重要标志和靓丽名片。

要扎实做好群众工作。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多做察民情、知民意、暖民心的工作,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健全服务群众和联系群众制度,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使群众工作更加科学、更有活力、更富实效。

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杨岳同志在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党的领导是推进各项事业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要坚持不懈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不断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开阔视野、开阔胸襟,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以思想的大解放开创工作新局面,引领科学发展新跨越。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切实把学习成效体现在攻坚克难、解决问题、推动落实上,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素质能力。

要坚持不懈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那些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及时选拔上来,合理使用起来,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党外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到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充分发挥老同志的积极作用。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大力培养引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紧缺专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优化人才创业创新发展环境。

要坚持不懈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区域化党建模式,整合利用区域党建资源,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重视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基层党建一项经常性工作,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引导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

要坚持不懈加强制度建设。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始终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发挥全委会对任用重要干部票决等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

秦淮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 篇6

试卷满分:10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报告》提出,要着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真干实干苦干促跨越。深化作风效能建设,严格落实()、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健全绩效考评制度。

A.首长责任制

B.首问负责制

C.领导负责制

D.干部负责制

自己得分:2.0

2.《报告》提出,要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戒骄、戒懒、()、戒虚、戒假、戒奢,真干实干苦干,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不吃亏,实干苦干者得重用。

A.戒空

B.戒躁

C.戒酒

D.戒浮

自己得分:2.0

3.《报告》提出,要全面落实(),以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A.维护稳定责任制

B.综合治安责任制

C.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D.责任追究制

自己得分:2.0

4.《报告》提出,要完善特邀咨询、院士顾问、()、特聘专家制度,提升人才小高地建设水平。

A.邕江学者

B.西江学者

C.广西学者

D.八桂学者

自己得分:2.0

5.《报告》提出,要落实()责任制,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考评体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执法监督,强化科技和智力支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蓝天碧海、绿水青山永远留给子孙后代。

A.防灾减灾

B.生态发展

C.节能减排

D.节能低碳

自己得分:2.0

6.《报告》提出,()是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主体力量。

A.全体党员

B.人民群众

C.知识分子

D.公务员

自己得分:2.0

7.《报告》提出,要加快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掀起水利建设高潮,建设大藤峡水利枢纽、()治旱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强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水利支撑保障。

A.桂西桂南

B.桂西桂北

C.桂中桂南

D.桂中桂西

自己得分:2.0

8.《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南宁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钦州产业园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

A.中马

B.中泰

C.中越

D.中柬

自己得分:2.0

9.《报告》提出,要弘扬()的创新意识,勇于改革,务求实效。

A.奋发有为、大胆突破 B.突破陈规、敢闯敢干 C.大胆突破、敢闯善成 D.奋发进取、大胆突破

自己得分:2.0

10.《报告》提出,富民强桂,关键在()。

A.农

B.商

C.党

D.工

自己得分:2.0

11.《报告》提出,要培育发展()、糖、石化、有色金属、茧丝绸等一批循环经济园区。

A.镉

B.锰

C.铜

D.铝

自己得分:2.0

12.《报告》提出,解放思想就是要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误的浓厚氛围,形成()的新风尚。

A.敢干事、敢负责、敢闯新路、敢做善成 B.敢改革、敢负责、敢闯新路、敢做善成 C.敢创新、敢负责、敢闯新路、敢做善成 D.敢探索、敢负责、敢闯新路、敢做善成自己得分:2.0

13.《报告》提出,要加强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宗旨意识,始终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开展()活动,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增民利。

A.“百名干部入乡住村”

B.“千名干部入乡住村”

C.“万名干部入乡住村”

D.“十万名干部入乡住村”

自己得分:2.0

14.《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经济与()协调发展、生态产业发达、自然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立区、绿色崛起之路。

A.社会

B.文化

C.民生

D.资源

自己得分:2.0

15.《报告》提出,要推行党员()、()制度,完善基层党员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A.定岗定责 普遍承诺

B.设岗定责 公开承诺

C.定岗定责 内部承诺

D.设岗定责 书面承诺

自己得分:2.0

16.《报告》提出,要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基层、调查研究、接访下访、网上互动制度,健全()、()、()。

A.领导挂点 党员包村 干部包户制度

B.领导挂点 企业包村 干部包户制度

C.领导挂点 部门包村 干部包户制度

D.领导挂点 单位包村 干部包户制度

自己得分:2.0

17.《报告》提出,要深入开展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绿色建筑行动、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一批重大节能示范工程项目,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快形成()的节约型发展方式。

A.低消费、高效益

B.低消费、低效益

C.高消费、高效益

D.高消费、低效益

自己得分:2.0

18.《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和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建设()。

A.西江千里绿色走廊和北部湾绿色生态屏障

B.邕江千里绿色走廊和北部湾绿色生态屏障

C.右江千里绿色走廊和北部湾绿色生态海岸

D.左江千里绿色走廊和北部湾绿色生态海岸

自己得分:2.0

19.《报告》提出,要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深入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和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建设西江千里绿色走廊和北部湾绿色生态屏障。

A.“绿满西江”

B.“绿满邕城”

C.“绿满桂西”

D.“绿满八桂”

自己得分:2.0

20.《报告》提出,要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A.强边富县

B.强边兴桂

C.兴边富民

D.和谐边疆

自己得分:2.0

21.《报告》提出,要必须牢牢把握各民族()、()的主题,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我区“四个模范”的大好局面。

A.共同进步发展 共同繁荣和谐

B.共同艰苦奋斗 共同发展经济

C.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

D.共同和谐发展 共同艰苦奋斗

自己得分:2.0

22.广西有()个世居民族。

A.10

B.12

C.14

D.16

自己得分:2.0

23.《报告》提出,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建设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丰富教育活动形式,扩大覆盖面,提高实效性。

A.“和谐广西、共同繁荣” B.“和谐壮乡、团结进步” C.“同呼吸、共命运”

D.“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自己得分:2.0

24.目前,广西()被国家列为人口较少民族进行扶持。

A.京族、毛南族、仫佬族

B.汉族、京族、水族

C.壮族、满族、回族

D.朝鲜族、蒙古族、仡佬族

自己得分:2.0

25.“十一五”期间,我区提前一年并率先在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实现()攻坚目标。

A.职业教育

B.义务教育“两基”

C.扶贫教育

D.高中

自己得分:2.0

26.《报告》提出,要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实施广西与东盟文化合作行动计划,扩大()产品和服务出口。

A.壮乡特色文化

B.民族特色文化

C.八桂特色文化

D.瑶乡特色文化

自己得分:2.0

27.《报告》提出,要加快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建设()铁路、区际干线和通向东盟的国际铁路,推动广西进入高铁时代。

A.高速动车

B.高速轻轨

C.高速地铁

D.高速高铁

自己得分:2.0

28.《报告》提出,要努力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依靠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实施()工程,优化创业环境,激发创业活力。

A.大学生创业

B.青年创业

C.全民创业

D.下岗工人创业

自己得分:0.0

29.《报告》提出,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村人口有序有效向()转移。

A.城市

B.城镇

C.城乡

D.城区

自己得分:2.0

30.《报告》提出,要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首先要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始终,突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打造,建设西部经济强区。()

A.“一基地一中心”

B.“三基地三中心”

C.“三基地一中心”

D.“一基地三中心”

自己得分:2.0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两区一带”具体是指()。

A.北部湾经济区

B.西江经济带

C.东盟自贸区

D.桂西资源富集区

自己得分:4.0

2.《报告》提出,要深入开展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绿色建筑行动、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一批重大节能示范工程项目,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快形成()的节约型发展方式。

A.低消耗 B.高效益 C.高环保 D.低消费

自己得分:4.0

3.“十一五”期末,我区交通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结束了()不通火车的历史,基本实现地级市通高速公路、县县通二级路以上、乡乡通油路和村村通公路。

A.崇左

B.贺州

C.梧州

D.北海

自己得分:4.0

4.我区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200亿元的有()。

A.兴宾区

B.玉州区

C.临桂县

D.扶绥县

自己得分:4.0

5.广西特色优势农业快速发展,()等产量全国第一

A.糖料蔗

B.桑蚕

C.木薯

D.木材

自己得分:4.0

6.“十一五”期末,广西千亿元产业有()。

A.食品

B.汽车

C.电力

D.冶金

自己得分:4.0

7.《报告》提出,我区保税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下列属于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有()。

A.钦州保税港区

B.南宁保税物流中心

C.凭祥综合保税区

D.北海出口加工区

自己得分:4.0

8.《报告》提出,要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必须在全社会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全区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铸就了“团结和谐、爱国奉献、()”的广西精神。

A.开放包容 B.兼容并包 C.创新争优 D.创新争先

自己得分:4.0

9.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的主题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奋力赶超,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

A.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B.高举和谐社会理论伟大旗帜

C.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D.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自己得分:4.0

10.广西被中央誉为()。

A.民族团结的模范

B.维护统一的模范

C.维护稳定的模范

D.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模范

上一篇: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教案下一篇:请远离负能量的人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