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竹》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4-06-21

《枯竹》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4篇)

《枯竹》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1

1.枯竹(或:对枯竹的遐想,1分) 对枯竹的喜爱与赞美(或:对生命的赞美与歌颂,1分)

2.插叙(1分) 作用:(1)由眼前枯竹回想到与竹有关的童年趣事 (2)表达了作者对竹的喜爱(对童年的留恋)之情 (3)为后文对竹的遐想(遐思、赞美)作铺垫(埋下伏笔)(只要答到任意两点,即可给2分)

3.CAB(填对一个给1分,共3分)

4.(1)从给人精神的愉悦(精神享受,心灵的慰藉)(1分),物质上的无私奉献两方面来表现的(1分)(意近即可) (2)运用拟人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充满活力,顽强生长的情景(意近即可,1分)

5.示例:(1)选A(1分),理由:运用间接抒情(借景抒情)(1分),含蓄结尾,引人深思,有“言有尽而意无穷 ”之感;前后照应。(1分) (2)选B(1分),理由:运用直接抒情(直抒胸臆,1分),点明主旨,表达了对枯竹的赞美、喜爱之情;语气强烈,感情充沛(答到任一点即可,1分)

《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2

《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1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对这首唐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诗文中无“望”,却句句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朝至暮,从泰山整体到泰山周围。

B.开篇一问一答,写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表现出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C.诗中三、四句写大自然把种种神奇秀丽的景致都集聚于泰山,泰山的白天晚上明暗不同。

D.诗中五、六句由动景到静景,写诗人仰见层云涌动、飞鸟还林,内心激荡不已。

12.本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常常被后人称道,句中“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

11B12、“会当”的意思是终当,终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2

【原文】:

望岳①

杜甫

岱宗②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③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④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①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大自然。②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③钟:赋予、集中。④决:裂开。

【阅读训练】

1.此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望,且层次清晰,试作简要分析。

2.明人莫如忠评价首尾下句说:“齐鲁到今诗未了,题诗谁能继杜陵”,认为这句诗无人能继,你怎么看?

3.后人以其深刻的思想意义把此诗誉为“绝唱”,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4.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6.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为什么千百年来都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9.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

10.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11.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13.“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1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15.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nbs

p;

16.“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之情。

17.“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18.本诗颔联中用得最传神的两个字是(1分)

19.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4分)

20.解释词语:造化:凌:览:

21.诗用前()个诗句写所望之(),用后()个诗句写所望之感。

22.诗歌最后两句写望岳而产生登临峰顶的意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政治抱负?

23.()一句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一个“割”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的形象。

24.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道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的一个名句是()

25.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2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①齐鲁青未了②会当凌绝顶

28.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29.《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30.“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巍峨()的特点。

3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32.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33.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泰山?

34.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感情?

35.远望的句子是()

36.近望的句子是()

37.细望的句子是()

38.表明愿望的句子是()

39.富含生活哲理的句子()

40.透过《望岳》中()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1.《望岳》中()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42.《望岳》中“”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43.《望岳》中“”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44.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

45.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

【参考答案】

1.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上一页[1]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思想将来的.登岳。首联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接着自我作答。颔联两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颈联两句是写细望,细望中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尾联两句写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2.“齐鲁青未了”是经过诗人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可谓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那样用“崔峨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写出了地理特点,写其它山岳时不能移用。

3.后人把此诗称为杜诗的绝唱,是由于此诗最后一联诗。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不可缺少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4.大自然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5.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6.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7.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这两句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表达了诗人渴望登上绝顶的愿望,同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它既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也激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因而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9.B

10.D

11.D

12.B

13.巍峨(高大)

14.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5.“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16.高大;神奇秀丽;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17.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18.钟、割

19.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出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三是“荡胸生层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俊;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答出其中两点且言之有理得满分)

20.大自然跃上看

21.六景两

22.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23.齐鲁青未了遮天蔽日

24.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25.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

26.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7.未了:不尽会当:终要,终当

28.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

2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0.高大

31.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2.“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33.雄伟壮丽,高大神秀

34.勇于进取,积极向上,不怕困难

3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3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7.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3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9.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4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3.岱宗复如何,齐鲁青末了

44.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3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望岳》与《春望》分别创作于杜甫的青年和中年时期,两首诗围绕“望”字展开。《望岳》中作者望到了巍峨秀丽的泰山,表现出诗人①的人生态度;《春望》中作者望到了破败的长安城,表现出诗人②、思念亲人、悲己伤时的情感。(每空限填4字)(2分)

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望岳》全诗没有“望”字,却句句围绕“望”字着笔,远望、近望、凝望,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情怀。

B.《望岳》颔联中“钟”字,把大自然人格化,它慷慨地把所有的神奇和秀美都集中在泰山身上;而“割”字则写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形象。

C.《春望》颔联中“感时”紧承“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伤时局,见花开伤心;“恨别”领起“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怨恨离散,闻鸟鸣惊心。

D.《春望》尾联由国破家亡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表达了诗人珍惜时光的愿望。

7.在古代诗歌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鸟,诗人借鸟表达不同的情感色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伤感悲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表达了满怀豪情;“,”表达了喜悦之情。(2分)

答案:

5.答案示例:①积极向上②忧国忧民(2分。每空1分)

6.答案:D(2分)

《种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3

种 花

丁立梅

①我在我妈门前种花。花的种子是我从网上拍来的,上面标注的是“小野花”。好,就它。因为野,好长。

②我妈听说我要种花,乐得眉开眼笑,一迭声答应,好啊好啊,家里有的是地方。她早早就把门前的一块地给收拾出来。我携带着我的花种子回家。我妈高兴,她屋里屋外不停来回转,一会儿找铁锹,说要把地再整一整,一会儿又说要去地里挑蔬菜,给我中午炒着吃。她的嘴一直咧着,合不拢了。她说,你一到家,家里的门檐都变高了变亮堂了。这话说得我既开心又黯然。我们兄妹大了,各自有了家庭的牵绊,难得回老家。家里只剩我妈我爸两个老人,暮气笼罩下,都是冷清。我爸也忙活开了。他给那块地追加了底肥,还用钉耙给划拉出漂亮的地沟。

③种子刚种下,我妈就给浇了一遍水。然后是天天向我汇报门前地里的情形。有鸟来啄食,我妈又多了一项任务——赶鸟。整天更忙得不可开交了。十八天后,种子们终于出芽了。我妈不时就跑去看一回,说,啊,那些小芽儿,像些小虫子在爬。我在心里面好笑,这些小花儿,不单充实了我妈的日子,治愈了我妈的孤独和冷清,还让我妈学会用比喻句了。花儿们疯长起来,很快密密地长了一堆儿,你挤我我挤你的。原先的地方不够它们住了,我妈忙着给它们间种,把屋后也栽上了。抽枝了,打花苞了,这都是大事儿。我妈很细致地向我汇报。平时少言寡语的老太太,变得碎嘴起来,语调里,都带着笑。

④再一些天后,花终于开了,居然是漂亮的格桑花和波斯菊。红的,粉的,黄的,白的,不一而足。我妈的屋前屋后,像是来了一群穿着鲜艳衣裳的`幼童,整日里喧喧嚷嚷、蹦蹦跳跳,好不热闹。蝴蝶们也来了,恋恋地绕着花飞。我妈说,没魂的蝴蝶啊。她那是形容蝴蝶多。那景象我不用想,也知道是怎样的绚丽。

⑤村里人没见过这些花,又好奇又羡慕,有事没事,爱转到我妈门前来看。孩子们更是日日频相顾,跟我妈讨得几朵回去,开心得不得了。有人开始试探着向我妈讨要一些,回去栽种。我妈起初还吝啬着不肯给。我让她放心,这些花性子都泼,一长就是一大片,只要想要的,都给。于是乎,我妈门前总有人去讨花。我回去,我妈告状似的说,烦死了。我看她说这话时,是多么口不对心,她脸上的笑容里,分明写着快乐,那种给予的快乐。

⑥今天我妈又告诉我,隔壁村子里的谁谁谁也跑来跟她要花种子。格桑花开了,我妈专门弄个罐子,收藏这些花种子。那罐儿比金镯子还珍贵,她看得可紧了。我问我妈,给她了吗?老太太端起架子来,狡黠地笑着说,她来要了三回,我才抓了一丁点儿给她,要的人多哩,我要省着点。她计划着明年,把门口的路边,也都给种起来。

⑦我笑她,那不是谁都可以采了吗?我妈被我点破了心事,她嘿嘿两声,讪讪笑着,有些不好意思。

⑧我很高兴,一个村庄都将因这一把花种子,而花开沸沸了。

5.梳理妈妈种花的几个主要阶段和事件,根据提示写在下面横线上。(6分)

(1)种子刚种下,(妈妈) 。

(2) ,(妈妈)忙着间种、屋后栽。

(3)再一些天后,花开了,(妈妈) 。

6.结合语境,说说第②段“这话说得我既开心又黯然”的含义。(2分)

7.根据上下文,请从修辞和情感角度赏析下面的描写性的句子。(3分)

我妈的屋前屋后,像是来了一群穿着鲜艳衣裳的幼童,整日里喧喧嚷嚷、蹦蹦跳跳,好不热闹:

8.找出与第⑤段画线句“这些花性子泼”前后照应的语句,并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9.文中多次描写妈妈的“笑”。从全文看,“笑”包含了哪些快乐?(6分)

答案:

5、(6分)(1)浇水、赶鸟、看芽儿 (2)花儿疯长起来 (3)赠花和种子,收藏花种子

6、(2分)爸爸妈妈因“我”回家而高兴着,忙碌着,但我们兄妹大了,由于家庭的牵绊难得回家,家中冷清,老人孤独,“我”心里难过。

7、(3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花儿盛开鲜艳,绚丽的情景,衬托出了妈妈精心呵护花儿的快乐心情。

8、(4分)(1)因为野、好长。

(2)花儿们疯长起来,很快密密地长了一堆儿,你挤我我挤你的。

(3)那景象我不用想,也知道是怎样的绚丽。

(4)一个村庄都将因这一把花种子,而花开沸沸了。

9(6分)(1)生活变得忙碌而充实的快乐

(2)母女间亲情浓浓的快乐

(3)把花和种子赠送乡邻的给予的快乐

《守灯 》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4

守 灯

侯发山

凌晨两点,守灯正睡得迷迷糊糊,被妈叫醒了。

海那边,万家灯火,海这边,黑魆魆一片。守灯随妈进灯塔里巡视了一遍,没发现异常,便开始保养机器。眼下是夏天,白天这里接近50摄氏度,只能把活儿撵到晚上。一台台设备锃亮光洁,一尘不染,无疑,这是妈天天擦拭的结果。

守灯五岁之前没离开过这个岛,对这个足球场一样大的岛再熟悉不过了,没有土,没有草,到处都是光秃秃的。想种点儿蔬菜都难,日头太毒,从外面运来的土过不了几天就被烤得焦干。台风一来,这些土很快就会被刮散,被海水冲走。上学后,守灯每到假期返岛时,不忘背上一大包泥土,好让妈踩一踩,接点地气……

给养船半月来一次,送些蔬菜和淡水。周围除了鸟叫、风吼和浪涛,寂静得没一丝生气。

清理完灯笼,妈又用牛皮软布擦拭灯器。守灯说:“妈,我来吧。”妈不让,说:“擦这个是要紧的活儿,也是个细活儿,用力要适当,要有耐心,稍不小心就可能造成损伤。”

看妈认真的样子,守灯心疼地说:“妈,您这辈子就没想过走出这荒岛?”

妈叹道:“说不想是瞎话,但灯塔离不了人,若是夜里灯灭了,就会出大事。”

守灯知道,这个小岛周围有多处险滩、暗礁,夜间过往船舶,都需灯塔指引。

“守灯,你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吧?”妈轻声问道。

守灯明白,妈的潜台词是:你毕业后有何打算?妈还不到50岁,头发已经花白相间了,脸色黑红黑红的,额头上的皱纹一道道,像是刻出来的。守灯鼻子一酸,说:“妈,我想把您带到城里去,让您安享晚年。”

妈固执地说:“我不走,我要在这里陪你爸。”

守灯的爷爷民国时期就在这里看护灯塔了,后来父亲接了爷爷的班。十多年前父亲被台风卷走后,妈就接管了守护灯塔的任务。妈说,虽说没找到父亲的尸骨,但父亲的魂在岛上,在灯塔里。

“为啥给你取名守灯,守灯守灯,就是要确保灯不出问题,让来往的船只安全地经过。”妈大声说道,似乎生气了。

妈终于把话挑明了。妈曾不止一次地对守灯说过,他的命是渔民给的,生他时难产,当时台风突来,大雨倾盆,是渔民叫来了医生,母子才平安。

“你不回来,妈就一个人守!”妈的声音哽咽了。

随着守灯的成长,小岛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灯塔变了,塔身由矮小到高大,灯塔能源从乙炔到干电池,再到太阳能。装上新设备后,妈看不懂设备上的英文标识和操作说明,原理也搞不明白。只有小学文化的她就自学英语和航标专业教材,每天写工作日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她已摸索出了一套初步诊断和治疗灯塔小毛病的方法。

守灯决定向妈摊牌,不能让母亲胡乱猜疑了。他揽过妈瘦小的肩膀,说:“妈,我在学校跟导师进行了智能化航标系统设计的课题研究,实现遥测遥控功能不再是梦想。过不了多久,这里的两百座灯塔,不,全国的五千余座灯塔,采用自动化系统,就不用人看守了。”

“真的?”妈又惊又喜,眼里蒙了一层雾。

守灯重重地点了点头,说:“妈您放心,塔上的灯不会灭,我心里的灯更不会灭!”

“你这孩子,咋不早说?”妈轻轻捶打了守灯一下。她眼里的雾散了,泪出来了。

这时,一艘船从灯塔旁边缓缓经过,拉响了汽笛,嘹亮,悠扬。守灯心里暖暖的,满满的。他知道,这船是在向灯塔致敬,是在向妈致敬,也是在向他致敬。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年选》,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凌晨两点,妈妈叫醒儿子,母子一起进灯塔巡视,但妈妈又不允许儿子擦拭灯器,可见儿子是一个粗心大意、业务不精之人。

B.在外求学的儿子每次回岛时,都要带泥土回岛给妈妈踩一踩,可见儿子很体贴母亲,但他对母亲不愿离开海岛的想法不是很理解。

C.文中的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守灯人工作环境的艰苦,而且推动了情节发展,为后文儿子提出带妈进城和科技化守灯的情节作了铺垫。

D.儿子大学毕业后想带妈进城安享晚年,但妈妈不愿离开,这是母子两代人因知识差异而产生的误会,也是小说情节突起波澜的原因。

E.小说情节简单,语言朴素,主旨深刻,为了刻画妈妈的形象,用了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环境衬托以及插叙等多种手法及方式。

(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以“守灯”为题的作用。(6分)

(3)小说中“妈妈”这一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结尾写到“这船是在向灯塔致敬,是在向妈致敬,也是在向他致敬。”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

(1)E、C(答E给3分,C给2分,D给1分,答A、B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与D级。A项,原文妈妈说“擦这个是要紧的活儿,也是个细活儿,用力要适当,要有耐心,稍不小心就可能造成损伤。”强调的是擦拭灯器要细心、耐心,但不能据此推出守灯是一个粗心大意的孩子。B项,从原文看,守灯与妈妈相依为命,守灯对妈妈不愿离开海岛的原因是有所知晓的,守灯想把妈妈带到城里,是心疼妈妈,并非不理解。C项,分析准确,但不全面,还有用环境描写突出人物形象特点的重要作用未概括进去,因此2分。D项,误会的产生并非因为知识的差异,由后文守灯说明原因后妈妈又惊有喜的表情,可知如果守灯早点把原因告诉妈妈,是不会产生误会的`,但对情节的分析准确,因此1分。E项,分析准确,3分。

(2)①“守灯”,既是故事中守灯妈妈儿子的名字,也表达了母亲的希望:儿子能像他的祖辈、父辈以及自己一样继续守护灯塔,让船只安全通过。

②“守灯”是故事的线索,一家三代守护灯塔的历史以及对守灯岗位的价值认识,皆用“守灯”发起和串联,使小说故事情节紧凑、清楚。

③“守灯”具有象征意义,暗示了主题。守灯含有守护心中明灯的含义,表达人生旅途中要坚守心中明灯,为他人亮起指明方向的明灯的主题。

【解析】每点2分。

(3)①细心严谨,灯塔里的设备都被擦拭得锃亮光洁,一尘不染,擦拭灯器极有耐心。

②乐于奉献,虽然海岛环境恶劣,但为了过往船只的安全,留在海岛守灯。

③忠贞不渝,丈夫在海岛守灯被台风卷走,不幸早逝,妈妈对其一直念念不忘。

④心存感恩,难产时渔民相助,为报答渔民救命之恩,坚持守灯。

⑤乐于进取,她虽只有小学文化,但自学英语和航标专业教材,每天写工作日记,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解析】任答三点即可,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其它表述,如“爱岗敬业、善良尽责、吃苦耐劳”等,分析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4)①该句用拟人手法,把船舶当作人来写,赋予船舶以人的情感,把船舶通过灯塔鸣笛致谢的礼仪变成了人向值得敬佩或仰慕的对方致敬的行为,突出了灯塔和守塔人在船员心中地位的崇高。

②海岛周围环境险恶,暗礁丛生,过往船舶,尤其是夜间,没有灯塔指引,几乎无法安全通行,因而过往船只都真诚地向坚守岗位给他们带来光明指引的灯塔和守塔人表达崇高的敬意。

③守塔人妈妈,接过丈夫的守塔重任,几十年如一日,牢记职责无私奉献,在荒岛守灯,确保灯塔不出问题,让来往的船只安全经过,值得他们致敬。

④守塔人的后辈(守灯)适应时代发展,利用科学知识,通过遥测遥控技术,立志让灯塔实现自动化管理,既保证了航行安全,又免除了守灯之苦,忠孝两全齐美,值得人们致敬。

上一篇:出走的小狗作文下一篇:送给爷爷奶奶的礼物优秀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