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书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2024-05-26

老支书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精选6篇)

老支书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篇1

六年前,桦川县悦来镇双兴村是全县闻名的“土地乱、帐目乱、人心乱”的“三乱屯”,也是最贫穷的村之一。时隔六年,全村人均收入由不足1000元,增加到4500元。由穷到富,关键是有一个情系百姓的“背锅书记”——单增考。

单增考,57岁,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担任悦来镇悦胜村大队长起步,先后担任过悦胜村党支部书记、悦来镇经管会副主任、悦来镇纪委书记。现担任双兴村村委会主任兼党支部书记。是省级劳动模范,2003年被评为佳木斯市“十佳公仆”和县“优秀公仆”标兵,2005年被评为桦川县第五届“优秀公仆”。2006年,被授予省级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从前的双兴村乱,乱到了村里选不出一个像样的村干部,难坏了镇党委和镇政府,在2001年3月,镇党委任命单增考担任双兴村党支部书记,后来又被选为村委会主任,实行了“一肩挑”。做为一名老党员,单增考放弃了退养在家享清福的机会,背着锅,带着行李卷走马上任了。

不怕村屯乱,就怕没有好班子。只要班子敢碰硬,作风正,一碗水端平,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这是单增考多年当农村基层干部的深刻体会。上任后,单增考同志进行调查走访,倾听呼声,征求意见,查找解决影响稳定和发展的焦点,最后将重点放在调整土地和清理帐目上。

根据广大村民的强烈呼声和要求,以单增考同志为首的新的“两委”班子啃最硬的骨头,就是清理土地,这既是检验新班子能力和水平的试金石,更是强化村集班子建设的主战场。让单增考同志意想不到的是,全村1301人,1.1万亩耕地,竟然有将近6000多亩集中在十几个人手里。虽然合同承包期已到,但这些人就是赖着土地不让动。单增考同志不听这个邪,先把地分好。可是分地刚开始就遇到了阻力,有一个自称“社会人”的村“大爷”占了100多亩地,到了分地的时候,他拿着钱贿赂单增考,被单增考同志严词拒绝,并把他白种的土地强制收回,分给其他农民。“村大爷”还把单增考同志打进了医院,本以为碰了钉子单增考同志就手软了,可没成想出了院,单增考同志带着村干部继续分地,阻挠分地的村“大爷”没辙了,12天后,6000多亩需调整的土地先后分了下去。

还根据村民代表的建议,在2001年和2002年全面清理和调整土地的基础上,以落实新《土地承包法》为契机,在2004年和2005年村“两委”不回避矛盾,通过做思想工作和依靠法律手段,又清理出“黑地”435亩,补交了承包费,对本村群众进行了公开投标发包,还公示上墙,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单增考同志还把土地清理工作延伸到社会,顶着各种压力,多方奔波,采取协商和法律手段,将前任班子发包的180亩“人情地”全部收回,当年就为集体经济挽回三万多元的损失。

这时很多人又盯上了多清理出的“黑地”,多次找到单增考同志,要可汤吃面把地都分了。单书记及时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苦口婆心讲了三条理由:一是机动地要留足留够,用承包费发展公益事业,不让大伙再掏一分钱;二是不能花子孙的钱,咱们得保证以后新生儿有地种,千万不能吃光分光;三是还可以以地还债。最后统一了思想,形成共识,并通过村民代表下户做思想工作,再也没有人吵吵要分光土地了。

单增考在悦胜村担任15年村党支部书记,一直从维护群众利益出发,坚持清政廉洁,招待公务活动一律吃派饭,严禁上饭店,是有名的“单小抠”。到双兴村后,工作环境变了,但保持清政廉洁维护群众利益的作风没有变。原村里设有食堂,每年浪费很大,村民对此极为不满。从老单进双兴村那天起,就取消了村里的食堂,镇干部下乡一律吃派饭。单增考把村委会当成自己的家,从家带来了小耳锅,米面油盐,自己做饭吃。每当村里工作忙时,在村上一住就是半个多月,一切费用都是自己掏腰包,没让公家报一分钱。有时老伴在家蒸好一大锅馒头,包些冻饺子给他送到村里,有些村民不相信,“啥年代了,还有这样的书记?”,于是特意赶饭口,到村办公室“微服私访”,见他正在炖大豆腐便转身悄悄离去了,混酒喝的调皮鬼服了。三年来到县里镇里开会办事,单增考没报一分差旅费,从来都是骑摩托车来回往返从不租车,全村仅招待费一项就节省了一万多元,进一步缓解了紧张的干群关系。虽然他们离酒桌远了,但离村民的心近了。单增考同志被群众誉为 “背锅书记”。

单增考同志正是靠着一身正气,清政廉洁的模范行动,逐步地把村民的心都凝聚到脱贫致富奔小康上来。

就这样村“两委”班子靠政策、靠公平、靠公正、靠大多数群众的支持,终于解决了遗留多年的土地分配不公的难题。村民服了,人心逐渐稳定下来了,就连平日好起哄的几个人也哑口无言了。几年来,没有因土地问题而上访,化解了民怨,维护了稳定。我们村“两委”班子向广大村民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单书记觉得强化“两委”班子建设不应该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放到风口浪尖上去摔打,为了百姓的利益要敢于碰硬,这样大家才能拥护你这个村班子。

在强化班子建设中,单书记还特别注重集体决策,管理民主,阳光理财。过去村务公开处在可有可无的状态中,存在半公开和隐形公开的问题,用村民的话说 “光听辘轳把响,不知井在哪”,既疑惑又有想法。借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之机,及时选举和充实了村民代表及民主理财小组,建设了“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党务公开”的平台。在镇经管站帮助下,单书记着手清理了帐目。按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要求公开的十四项内容,全部向村民公开。做到一事一议、农民要求公开的其它事项,也及时公开。真正实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的要求。特别是坚持“五章联审制”,一张票据必须有村委会主任、会计、报帐员、民主理财小组、经管站五章俱全,否则不予报帐,这就加大了民主理财的工作力度,有效地堵塞了村级财经管理上的漏洞,让村民放心。

几年来,为了增强村民主人翁地位,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强化廉政建设,村民委员会一直坚持向村民代表大会做述职报告制度,功过是非由村民们评说。由于在述职报告中既肯定了成绩,又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受到了村民代表的欢迎。还在讨论评议过程中,及时提出“岗下水田实行电力灌溉、按政策继续清理土地”等批评和建议。对于这些批评建议,单书记当场承诺,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尽快改进,绝不让广大村民失望。单书记总觉得当一个村干部,就得吐个吐沫是个钉,绝不能糊弄老百姓,老百姓心中有杆称。

现在全村民主管理走上了法制和规范化轨道,村民主人翁的地位进一步增强了,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通过强化班子建设,促进民主管理,增强了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了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和本领。2006年春,单书记紧紧抓住双兴村成为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机遇,科学制定了“双兴村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带领村民实施“上绿色、兴特色、扶民营、建新村”的发展战略,努力开拓“壮村、富民、和谐、文明”的新路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使双兴村面貌焕然一新。

让农业绿起来。村“两委”班子引导村民主攻绿色水稻、选用优良品种,新增水田1400亩,实行大中棚育苗。依托双兴村水稻生产协会,实现了生产、销售一条龙,让农民从发展绿色水稻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同时,计划岗下水田实行电力灌溉8000亩,让农民节约生产成本,增加收入。

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村“两委”班子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多种经营,组织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扶持和建立了一个民营塑钢窗厂,双兴村的酸菜、粘豆包、苏籽、甜玉米、长粒香大米等特色产品打入县城,在农贸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人均增收200元,成为双兴村扩大增收渠道一道靓丽风景线。

让道路硬起来。借助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的机遇,双兴村完成了1.1公里白色路面建设,达到了硬化标准。其中集体自筹6万元加宽了1米白色路面。还维修了村内4条巷道3.8公里,实现了砂石化。硬化工程实现了晴天、雨天都能通车,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让村屯亮起来。2006年,集中开展“五清五改”活动,使道路通畅,排水设施齐全,饮用水质达标,村民吃水不花钱,集体办医疗,柴垛不入村,人畜不混居,庭院整洁,房前屋后栽花、栽树。夜晚22盏路灯闪烁,村里的秧歌队伴着欢快的锣鼓声载歌载舞,喜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更另人可喜的是,全村人的精神风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心都被凝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业上,成为无上访,无盗窃,无火灾的“三无村”,进入市级 “法制教育先进村”和“文明村”行列,村党支部成为市级“五个好”党组织。特别是双兴村村委会班子是两届连选连任,都是高票当选。这在双兴村的历史上是没有的。

快步入花甲之年的单增考同志,决心继续模范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永远甘当情系百姓的好公仆。

五老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篇2

孙老现在虽然80多岁了,但仍保持党员本色,甘当人民公仆,始终辛苦勤奋的工作,孜孜不倦的学习,无私无悔的奉献,无微不至的关爱,被村民誉为“孩子的路灯”、“人民的公仆”。

把关教工作始终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前几年本村一个六年级学生和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因爷爷卧病不起,故而辍学,闻讯后,他及时到该家了解情况先后几次携物看望老人,并和关教组成员请来当地医生给老人看病,让孩子继续上学。他又亲自跑到学校,和校领导协商,最后以特困户免去学生的所有费用,使这名学生重返课堂。他又多次联系老师,给孩子补课,并自费买学习用品,经常到孩子家里去询问学习情况。孩子的爷爷老泪纵横,万分感激地说:“娃能上学,多亏你啊!”多年来,他跑遍了15个村组及各户,了解各家实情,经常回家很晚。一次,因下雨,天黑路滑,他摔得像泥人一样,眼镜也摔坏了,他硬是一瘸一拐的走回家。见状,老伴儿既担心又埋怨,他却欣慰地笑着说:“只要把这些娃当咱孙子看,你啥怨言都没了”,老伴儿无奈的笑了。

由于他的辛勤付出,完全摸清了各户的实情,特别是对残疾儿童、残疾青少年、单亲、留守、贫困生这些弱势群体,他更是关心备至,知寒知暖,对其详细登记在册,有家里联系电话,随时掌握情况,急之所急,排其所难,解其所忧,帮其所需。本村一组一村民的孙子突发疾病,因患先天性智障,十多年未报户口,故在西安无法入院,家长无奈直哭,情急之下,给他打电话,他即刻到村组,又到街办开了各级证明,又赶到派出所,办理了户口证明,返身又打车赶往西安,才使孩子入院治疗,家长感动得热泪盈眶。对于残疾青少年杨卓等几人,他老人家经常登门谈心,鼓励其乐观向上,要勇于战胜困难,要有身残志坚的斗志,为社会贡献力量。他亲自奔波,给他们办残疾证、生活补贴,他们很受感动,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他又配合村学校做好减免扶贫工作,村南北二校先后免去学费的贫困生12人,全免的贫困生4人,其中一名任姓学生已送到临潼全免公办学校。

每逢六一他都要去学校,向孩子们宣讲雷锋精神,激励孩子们好好学习,长大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在普法远离网吧的教育中,他不仅身体力行,向孩子们宣传国家方针政策推行民主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还深入到网吧教育经营者,自觉履行社会公德,以自觉律己的行为,共同做好青少年远离网吧,健康成长的工作。

每年清明节,他协同学校祭扫白文范烈士陵园,请老同志讲述先烈事迹及先辈的英雄事迹,使青少年继承先烈遗志,学习先烈为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品质,以增强他们的爱国精神,从而奋发学习。

前几年因不法分子放火行凶,致使白文范烈士的后代烧成重伤,住院抢救需大量资金,他和姬家政协组长,四处奔走募捐筹资,顾不上吃饭,劳碌十多天,为挽救先烈后代尽到绵薄之力。后又出现犯罪分子残杀绑架幼儿及小学生的惨案,他多次召开关教组成员会议,提出安全防范措施,配合学校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他亲自详查两校教学楼校舍,水电,并及时给上级部门写了书面报告,此后使随同五老巡视学校周围,负责学校安保直至放假。

把真诚关爱贯彻始终

军庄村有两名失足孩子在省少管所劳教,他常劝孩子与其父母倾心交谈,让他们配合劳教所教育孩子,使其认真改造,重新做人。他又向上级关工委请示,要求看望孩子,给他们送去温暖和爱心,以增强他们重新做人的信心。于是同街办及县关工委同志去省少管所看望失足孩子,并给他们送去衣服和学习用品,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彻底改造思想,争取立功受奖,早日回家。少管所的.领导也给予极高评价,现在失足孩子早已释放回家,他们都有自己幸福的小家庭,并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他真诚的爱心和顽强的精神无不感动着两校的师生和村民。现在他又负起了幸福院老年协会的重任,使村民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几年来,他同老年协会成员多次看望高龄老人,有病看望,得到了群众的同声赞扬。进一步增强了团结,和谐了社会,使村民更加热爱党中央。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篇3

一是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村地处西部山区,距离222省道有3公里的路程,道路崎岖,坑洼不平,村民外出非常不方便。,同志借上级村村通的有利时机,多方筹措资金16余万元,硬化了村至宅科二村3.5米宽、1100米长的道路。道路硬化后,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出行,彻底解决了这一带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引来了外地客商,带动了经济发展。

该村西部有一个自然居民小组,共有15户人家。由于地形复杂,距离中心村较远,一直以来,该居民组始终未通电,群众生活非常不便。同志多次协调供电所等部门,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阴历年前为该居民组架通了电。通电那天,群众敲锣打鼓、鸣放鞭炮,感谢李书记为他们解决了20多年没能解决的难题。

村地处偏远,农业生产条件比较艰苦。同志始终将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的重心,近年来,新建、维修生产路6000余米,对3座水库、塘坝进行了除险加固,有力的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村是一个山区纯农业村,各方面优势不明显,群众增收缓慢。上任之后,同志经过和村干部、群众多方探讨,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民致富增收的好路子。该村原有100多亩老板栗园,由于年代久远,品种老化,经济效益网一直没有气色。经过多次外出学习和实验,同志带领群众引进了外地优良板栗品种,对老板栗园进行了更新改造,目前已改造18亩,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同志带领群众积极响应镇党网委、政府建设“江北绿茶之乡”的号召,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发展茶园,新发展茶园120亩,茶园面积达到200余亩,实现了“户均1亩茶”的目标,茶叶已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金叶子”。

三是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壮大集体经济。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集体失去经济来源,各项事业开展十分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同志并没有为难发愁,而是积极带领党员群众,变劣势为优势,大力发展对外招商,实现了全村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该村地处山区,水资源非常丰富,水质优良,同志就利用这一优势,多方外出联系,寻找招商信息,引进投资60万元的“卧龙潭”矿泉水厂,目前工程已开工,正在建设中。同时,村还依托丰富的山场资源,引进石子厂、山场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目前已达成初步协议,近期即可开工建设。项目的引进,激发了山村的发展活力,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改变了山区群众的思想面貌,收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四是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谋利益。同志作为一名女同志,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也很重。但是她始终坚持先公后私,舍小家、顾大家,为了群众默默奉献,无怨无悔。村里进行“两田制”清理整顿时,她的儿子正在复习升高中,可是她顾不上照顾孩子,按时给孩子做可口的饭菜,和工作领导小组的男同志们早起晚归,走遍了村的每一片土地。地分好了,公正、公平、公开,群众都很满意,可是她却晒黑了、累瘦了。同志的家属在二中任副校长,工作也很忙,他常开玩笑的说:“我们真不像是两口子,有时好几天都见不上面。”可是,村里的群众、老人在困难的时候,却都能见到他们的李书记,逢年过节的时候、生活有困难的时候,同志都能出现在五保老人、烈军属、病灾群众的家里,送钱送物,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带来党和政府的温暖,老人们都说:“宗修真是我们的亲闺女啊!”

村支书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篇4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篇一

王家元,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67年11月出生,1985年外出经商,20**年返乡创业,20**年11月当选为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村委会主任,20**年11月起担任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党支部书记。

20**年以来,王家元牢固树立“艰苦不怕吃苦,落后不甘落伍、再穷也要发展”的理念,将一个条件恶劣、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展成了全省闻名的先进示范村,闯出了一条在边远山区集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科学发展之路,受到省委刘奇葆书记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

王家元走上“村官”之路,与其兄长密切相关。20**年9月,时任春风村主任兼派出所协警员的哥哥王中元正筹划修建春风村脱贫致富之路,不幸的是,他在执行抓捕逃犯任务时光荣牺牲,使群众心中燃起的希望随之破灭。为完成哥哥的遗愿,他毅然放弃了经营红火的生意,回家帮助群众发展。20**年11月,在春风村村委换届选举中,王家元高票当选村主任。

要致富,先修路。王家元走马上任立下军令状:“三年内修不通公路,我这个村主任主动“下课”!”。在资金极为短缺的情况下,要在海拔800米左右的石漠化山村修建公路,困难重重,一些群众打起了退堂鼓,于是,王家元组织党员、村组干部,带头捐资,带头示范,以实际行动感染了群众,纷纷加入修路的队伍中。就地取材缺乏爆破资金,王家元无偿将自己采石场的石料贡献了出来。为赶进度、抓质量,他成了一名“全脱产”的村干部,几乎整天都呆在工地上,连中午饭都要由家里人送,渴了,就趴在溪边喝两口山泉;困了,就倒在路上打一个盹。经过3个多月的奋战,一条可以通车的毛路终于在陡峭的岩石上凿了出来。20**年,春风村打通了两公里的断头路,硬化了7.8公里的村道环线公路,新建5.6公里的碎石组道。20**年,12公里的水泥便民路全线贯通。

春风村以前有三大特点:石头多、光棍多、荒山多。村里大部分地方是坡耕地,石漠化面积占三分之一,20**年全村人均收入不到1800元。为在石缝中寻求致富的门路?王家元多次召开“诸葛亮”会议,问计于群众,问计于专家,问计于市场。最后发现,村里大部分岩石缝隙中都有黄泥堆积,适宜种李子树,且产出的李子水分充足、味道纯正爽口。作出种植李树的决定后,王家元挨家挨户做工作,给群众算经济账,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栽种。同时又联系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栽种、嫁接、修枝,村民的积极性陡然高涨,短短几年时间就在乱石缝里奇迹般地变出了上千亩李树,李子产业规模壮大了,但是价格极不稳定。“发展产业必须顺应市场规律。”他和几个李子大户商议,牵头成立了李子协会并注册了“春风李”商标,“春风李”因此一路走旺,远销云南昆明、上海等地。20**,“春风李”产量达60.52万斤,实现产值184.56万元。

20**年11月,王家元当选春风村党支部书记。他认为:条件艰苦山村要发展,仅靠个人的能力远远不够,必须锤炼一个有号召力、有战斗力的领头班子,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班子成员的管理上,王家元以身作则,不论亲疏,为治歪风、聚民心,因群众反映不好,他坚决罢免了幺舅的组长职务;为统筹调度所有村组干部,引入责任追究制,村里议定的工作分配下去后,实行倒计时制,第一二次完不成扣绩效工资,第三次再完不成就“下课”。严厉的制度,班子成员并没有怨言,因为他坚持率先垂范、公平对待。为加强村党支部和班子建设,王家元着眼“引领科学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主题,从提高班子成员综合素质入手,多次组织党员、村组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并选派部分发展潜力大的村组干部和后备干部到县委党校、县农广校进修大专学历。党支部还依托3个专业协会,建立支部与协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党支部和协会联系会议制、党员和会员(农户)结对联姻制、协会一事一议制和协会信息与技术共享制“五项制度”,构建“支部带队伍抓产业,干部带党员抓示范,人才带资源抓项目,党员带群众抓发展”的党组织引领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李子产业让春风组村民率先实现了脱贫致富。但中沙、龙塘两组的土壤条件却不适合李子产业的发展。如何让另外两个组的群众也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摆在王家元面前的又一难题。从20**年开始,他动员群众每年定期举办李花节、品果节,大搞农家乐,发展第三产业,一个村的观光农业在三年之间迅速成熟起来,农家乐每年收入达60、70万元。同时,他通过招商引资,建立起了1000亩花卉苗圃基地,在中沙、龙塘两组建起1000亩优质良种茶基地,为弥补茶苗资金缺口,王家元三番五次作父母的思想工作,动用了他烈士哥哥被3万元抚恤金。如今的春风村,李子、茶叶、花卉三大产业竞相发展,形成了“春游李花、夏品翠李、秋赏白菊、冬尝乌鸡”的四季乡村旅游格局,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262元,5年时间内翻了两番,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

20**年6月13日,四川省委刘奇葆书记视察春风村,对王家元的先进事迹给予充分肯定,并在20**年1月10日全省组织部长工作会上作出了“在全省广泛开展“乡学文建明、村学王家元”活动”的重要指示。王家元同志也先后被省委、市委表彰为优秀村级党组织书记,2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篇二

窦宝华,男,1956年9月出生,汉族,197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窦宝华同志自1983年以来一直任村主任,2005年任村总支书记至今。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位村级父母官,窦宝华同志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上任以来,该同志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主动从群众最盼、最愿、最急、最难的事情做起,以民为本,无私奉献,恪尽职守,自我加压,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基层党员先进性,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干群一心,共谋发展,实现了村庄经济和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他时时刻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工作中开拓创新、务实求是,受到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连续多年被镇里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镇领导谈起窦宝华,都夸他领导的村工作开展得好,老百姓提起窦宝华,都说他是带领大家建设新农村的的主心骨,是群众的贴心人。

“打铁先要自身硬”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要更好的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就必须要当好村支书,当好“班长”。用窦宝华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打铁先要自身硬,党员干部自身不强,怎么带领群众奔小康?”。自从窦宝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就率先带头带领大家学习理论政策、学习实用科技、学习市场经济知识,从班子建设入手,进行支部两委的工作、作风、思想整顿。要求两委成员通过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支部一班人多次召开会议,分析了原来支部班子存在的问题,就人心涣散,班子软弱,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查找原因,对症下药,通过交心谈心、书面汇报等形式的沟通,解决了思想疙瘩,统一了认识,明确了责任,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中大事征求意见,小事集体研究,求大同,存小异,各项工作都能做到民主决策,消除了大家的心理隔阂,心里顺了,工作起来积极性也高了,巩固了村班子在村级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他始终把村级组织建设放在重要位臵来抓,坚持每月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学习,交流思想,积极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同时高度注重阵地建设,同时高度注重阵地建设,他在任期间多方筹资对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和远程教育接收设备进行了整修,进一步改善了办公条件,巩固和扩大了党员教育活动场所。他以党员活动室为阵地,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利用“三会一课”、远程教育平台等多种方式,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激发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

“既然乡亲们、党员们信任咱,领导上级支持咱,咱就决不能辜负领导和乡亲们的期望,一定要当一天家,就要干好一天,为全村造富。”这是窦宝华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靠乡党委做依托,党员群众做后盾,他从廉洁自律做起,处处事事严格要求,尽最大的努力让乡亲们放心和信任。在工作上,他始终坚持民主公开,广泛听取大伙的意见,支委会、党员会、群众会从来没有间断过,对村财务始终坚持按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在他的带领下,白楼村改变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各项工作开展起来群众积极拥护,各项指标名列全镇前列。

“共产党员要时刻想着群众利益,群众的所想所盼就是交给我的任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窦宝华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让群众感到党的温暖。窦宝华常说:“作为一个村党支部书记,时刻关注和及时解决好大伙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责无旁贷。”

关注民生,大力发展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窦宝华同志工作的一个核心理念,几年中,他对村级基础设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建改工程。整修道路、下水道修建、电网改造等,关系到了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村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面貌,是群众盼望已久的事,修一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成为村两委的共识,但是资金方面实在是困难太大,直至20xx年5月窦宝华同志才能克服各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硬化了村内大部分街道,平整的水泥路改写了祖祖辈辈走泥巴路的历史,为了达到真正改善村容村貌的目的。在修路的过程中,为了节约资金,让群众放心,在争取党员和群众代表意见的基础上,窦宝华实行了村民自治,由各条街上的住户自己选出代表,自行组织修街,按照平方数再由村集体进料,群众自发出义务工。这一做法大大节省了资金,保证了质量,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扬。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农村屡见不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能大大缓解沉重的医疗费。为此,窦宝华逐户宣传,动员全村村民及时参与,有效的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窦宝华多方筹措资金,规划建设农家书屋,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针对农村养老难问题,大力倡树尊老敬老之风,在做好村风整治工作的同时,实施了为老人送温暖活动,利用每年的重阳节挨家挨户给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送去100元生活补助和油、面等生活用品,全村尊老敬老之风大行。

农闲时在书屋里看看书、下几盘棋,在窦宝华的带动下,如今的白楼村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发展、诚信文明、群众富裕、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窦宝华真正成为了群众信赖的“自家人”和“主心骨”。

“群众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

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窦宝华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让群众感到党的温暖。自担任书记以来,在群众眼里他从不摆架子,群众有困难,他总是想在前面。村里大事小事,他始终积极主动,不计得失,用自己的爱心让贫困群众感受党的温暖,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村里的孤寡老人,衣食无着,窦宝华隔三差五给老人送吃送穿,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看待;不管村里谁家的孩子上不起学,窦宝华总是千方百计给予帮助,让孩子修完学业。这样的事举不胜举。提起他,村里人没有一个不挑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一贯宗旨,作为一名基层工作战线上的共产党人,长期以来窦宝华都恪守着“奉献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的人生格言,为实现个人价值而不懈奋斗。

“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干部才是好干部”

如今白楼村村民在窦宝华书记的带领下和睦共处,村支部也十分团结,没有宗族派别,大家亲如一家,无论那家那户有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村委会都会一道前去送上一份心意,帮一点力所能及的小忙。每逢大年初一,窦书记和村主任都会走访全村,给九十岁以上的老人、白楼村的党员去拜年。

“当干部就要一身正气,廉洁自律,无私奉献”

村级财务账目,一直是群众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给群众一个明白,给自己一个清白,窦宝华在财务管理上增加透明度,在支出上实行民主集中制,为群众当好家,理好财。“自觉管住自己的嘴、手、腿,坚决做到不该吃的不吃,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保证资金的严格管理,在村内设臵专职财务管理人员,严格资金使用、报销、报帐制度,确定了收支必须有正式单据,必须经过一把手认可、经手人签字、理财小组审核三道关才能走帐的规定,堵塞资金跑冒滴漏的一切途径。三道关过后,到记账中心报账,并进行财务公开。财务公开在三个范围内进行三次:一是每月在村委内公示栏中进行;二是在村民代表及党员大会上公开,即每季度召开一次由村民代表和党员组成的议事会,审核每一笔资金收支情况;三是在村内显著位臵向村内群众公开。通过这些途径,广大党员群众对村里的资金收支情况做到了心知肚明。

如今,白楼村在窦宝华的带领下,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全面的、明显的提高,各项工作也赢得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成功之处,与白楼村有一个坚强有力、甘于奉献、能为群众办实事的村班子是密不可分的,其中,更为关键的是有了窦宝华这样一个好的“领头羊”。我们相信再用不了几年,白楼村将会成为一个更加文明、繁荣、富裕的新农村。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篇三

李龙琼同志现任九甲村支部书记。多年来,她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履行党员义务,表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品格和素质。

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做好党务工作

20xx年该同志担任支部书记以来,从各项活动方案的制定到每年党费的收缴,从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到组织党员开展各项活动,她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个细节的工作。为了能胜任这项工作,该同志不断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理念,学习中能认真做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并努力将所学到的理念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实际中。深入的学习,使她政治理论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组织村支部开展的各项活动都能更新观念、着眼大局,使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增强了党支部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履行党员义务,处处起到表率作用

该同志能够按照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加强道德修养,她实实处处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无论开展什么活动,她都能行在前,走在先,努力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她以村为家,为了九甲村新农村建设,为了改变九甲村的村容村貌。她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就在这些平凡的小事里,她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在第三批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她所领导的支部多次受到媒体采访。

三、严格执行目标管理工作,抓好业务考核工作

该同志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积极抓好九甲村目标管理工作。李龙琼同志自XX年任乡人大代表以来,关心九甲村的发展工作,为了九甲村的反正 她不知道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影响九甲村发展,制约九甲村发展的交通问题。自

XX年12月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她主管了九甲村党务工作、政务工作、全村目标管理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工作任务量非常大,但她毫无怨言,踏踏实实,很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和村民们的好评。

四、扎扎实实地推动全村工作,稳步向前开展

08、09两年是九甲村硕果累累的两年,也是她较有收成的两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在全村党员群众们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九甲村被评为安顺市“五好基层党组织”;20xx年,九甲村被上级推荐申报“省五好基层党组织”。这这些成绩的取得其中包含了她所付出的辛劳。

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她带领九甲村党员群众进行九甲村新农村建设,到先进村认真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结合本村的实际,制定了考勤、财务、档案管理等一系列日常管理制度。

在这两年的各项试点任务验收中,乡领导都安排她起草汇报材料,为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她经常将材料带回家中,反复修改到半夜。烦躁的脑力劳动,她也曾抱怨、也曾烦躁,但她却默默地做了,而且做得那么得的好,几次汇报都得到了市、县检查组的一致好评。“既是党员,就应该踏踏实实地干。”这是她一贯坚持的原则,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大事不惧,小事不废,在全村村民中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老支书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篇5

农村支书主任带领导群众脱贫攻艰先进事迹材料 1

现年 48 岁的李永军是沧源自治县勐省镇和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自 x 年上任以来,他心系群众,舍小家顾大家,带领全体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短短几年间,和平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庄变美了,村民富裕了,李永军一次又一次被村民选为村委会主任,成为群众信任贴心的致富带头人。

李永军深知村子要发展,村民要致富,发展产业是关键。为此,他鼓励每位党员以身作则,积极发展甘蔗产业,并要求每名党员每年种植 30 亩甘蔗。目前,全村种植面积达 10674 亩,产量 6 万吨,产值 6425 万元。为解决甘蔗运输问题,通过筹资 60 万元组建和平村运输队;他还积极对上对外协调,实施土地整理、建设用地复垦等工程,规范原有的村集体土地,使村集体土地面积增加 1000 多亩,总面积

达 2600 亩,并通过承包方式交予农户,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为调动组干部的积极性,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村两委通过采用四议两公开办法,经全村 95% 的村民同意,在每个榨季从全村甘蔗产量中按照每吨 1 元的比例收取费用,作为组干部补贴,27 名组干部经过考核均可获得补贴3600 元,有效解决村组干部的待遇问题,x 年,对 250 亩村集体用地进行招商引资,由村两委统一管理,每年可获利 4万元。通过盘活村集体经济,x 年村两委负债 11 万元,目前已积累存款 190 余万元。

李永军一直将村上的人饮问题记挂于心,通过实地考察,李永军带着村干部到市、县相关部门汇报,争取建设资金 110 万元。并充分动员全村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每天每组出 10 人,加上村组干部共 105 人,由李永军带队,钻山沟,宿野地,克服生活、施工的种种困难,历时 4 个月全面完成和平村人畜饮水工程。目前该工程惠及全村 9 个村民小组 718 户 2536 人,从根本上解决了和平村的人畜饮水问题。

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李永军通过种植甘蔗率先致富,成了村里的致富榜样,先富裕起来的李永军没有忘记家乡父老,他常说,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他先后扶持 5 户农户发展甘蔗种植,如今,这 5 户农户的年收

入也都在 3 万元以上。

x 年 8 月,李永军因长期劳累,突发急性胰腺炎。病愈回到家中,妻子劝他别干了,李永军说:我是群众选上来的,就要服务好群众。李永军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几年来,为忙村里的事务,他家里的农活全靠妻子一个人,因劳力不足,自家的甘蔗减产 60 多吨,他自己也放弃了运输业务,每年经济损失近8 万元。但面对这些李永军只是淡淡地说,群众把我推选为村干部,是对我的信任和期望,牺牲点自家的利益没有什么,再说好多村干部不都和我一样吗,希望的就是在任期里尽力为群众多办实事。

在李永军的带领下,和平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收入稳步增加。如今的和平村,一片片高优蔗园,一条条硬板路,一幢幢新民居,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新农村的温馨气息。x 年,和平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8144 元,高出全镇人均收入近1000 元。李永军也先后获得各项殊荣:x 年被省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x 年被市委评为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x 年获沧源自治县十大农村致富能手;x 年被市委评为共产党员抗旱先锋行动优秀共产党员;x 年获得临沧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农村支书主任带领导群众脱贫攻艰先进事迹材料

移民群众的贴心人

记小湾镇党委书记赵玉磊

茶王圣地锦秀村,是凤庆县小湾镇三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村党支部在党的 x 教育实践活动中被定位为软弱涣散党组织。赵玉磊任镇党委书记后,就紧盯这一薄弱环节不放,强化外派学习和内部培训提高村干部素质,强化硬件配套改善办公环境,一站式办公便捷服务党员群众,村党支部人心齐了、思路顺了,各项发展上来了,最终脱离了软弱涣散党组织行列,成为了凤庆县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亮点。

赵玉磊严守规矩抓党建,也大胆创新求突破,形成了小湾镇扶贫党建双推进 1358 工作法,即:一个目标统全局,三个作用聚合力,五个到位抓落实,八有标准见成效,坚持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

移民工作之难人尽皆知。作为一个长期致力于移民工作的老移民,赵玉磊历经了小湾移民工作的各种困难。他始终倾尽全力维护移民利益、促进和谐稳定。x 年 7 月,由于部分群众对新老移民政策不理解,急于表达诉求,移民群众自发聚集设路障,要求党委、政府解决诉求问题,赵玉磊立即放下手中事情赶到现场。看到赵玉磊来了,群众更加激动,纷纷涌到他的身旁,把他紧紧围在中间。正值夏日,沿江公路气温近40 度,赵玉磊尽管汗流浃背依然耐心解释,并郑重承诺:给我 10 天时间,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只要你们的诉求如实、合理,党委、政府一定为你们奔走。群

众看着赵玉磊的态度和承诺,情绪逐渐平稳下来,一场一触即发的群体性事件有效化解。事后,赵玉磊到电厂和上级部门多方汇报协调,带着干部职工挨家挨户解疑释惑,答复群众疑问 110 多条,协调兑付各类资金 700 多万元,群众诉求问题在政策范围内得到了有效解决。移民群众说:有书记引路,我们何必堵路?他经常来下访,我们不必上访啦。

赵玉磊一心为移民寻求致富路,积极与华能小湾电厂协调对接,创新工作模式,寻求资金帮扶,于 x 年成立了小湾镇杰鸿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企业+合作社+移民群众的方式,动员群众入股成为社员,年终实现分红 30 万元,入股社员实现工资+红利双丰收。移民群众感慨地说:赵书记让我们成为了上班族!

农村支书主任带领导群众脱贫攻艰先进事迹材料 3

拉祜群众的领头人

记南美乡党委书记梅建军

临翔区南美乡党委书记梅建军 x 年 6 月上任,两年多来,他以加快拉祜山寨跨越发展,夯实基层党建为己任,千方百计谋求突破、干事创业,使南美乡出现了经济发展、组织夯实、社会进步、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作为乡党委书记,他始终不忘发展是第一要务。x

年 8 月以来,围绕精准扶贫整乡推进,他始终坚持带领乡党委班子深入村里户间、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征求群众意见,找寻南美乡的贫根,精准施策。至 x 年末,他带领全乡建设拉祜抗震民居房 1012 间,安装路灯 737 盏;发展台湾长寿仁豌豆、滇粉重楼等订单农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两年多来,共完成各类项目投资约 4 亿元。同时,他始终不忘自己是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完成村 4 个标准化活动场所、基层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启动 24 个村组党员活动室建设工作,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实现了党务政务双推进。x 年末,全乡经济收入 5541.2 万元,同比增长773.58万元,增长16.2%;农民人均纯收入5012元,同比增长 1000 元,增长 25.2%;实现脱贫摘帽 281 户,脱贫率达 100%。

我们辛苦一点没关系,可能我们多做一点,老百姓就可以多方便一些,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他总是这样说。为了帮拉祜群众算清账,他带领乡村干部,对全乡 1012 户建房农户进行摸底调查,进行图表合一的登记分析。再综合考虑经济、需求、适用等因素,帮助群众选定户型;在 x 年 7 月南美乡南华村西山自然村山体滑坡时,他第一时间带领乡、村干部将群众急需的生活物资徒步运送到群众手中;精准扶贫启动后,他主动挂钩全乡最偏远困难的农户,帮助挂钩户理清脱贫思路。把做好拉祜群众脱贫致富工作作为自己的家

业来经营,这就是他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的心声,拉祜族群众常说:梅书记就是尼喝斡祚摩(梅书记就是我们的领头人)。

作为乡党委班子的一班之长、少数民族乡的领头羊,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讲团结、顾大局,合力干事,积极主动与班子成员沟通,化解班子内部矛盾,维护班子团结稳定。任书记以来,他准确把握新时期民族工作方针和原则,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工作主题,主动下沉,直面矛盾和问题。任职以来,据不完全统计,他接访化解的各类矛盾纠纷达 180 余件,为南美乡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面对所谓的人情礼节、礼尚往来,人们都说他是一个不近人情的人。在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工作中,为了做工程,很多老板闻风而来,都想跟他套套近乎,却都吃了闭门羹。我们身在基层,面对面与老百姓打交道,老百姓对我们的印象是什么样的,我们党在基层的印象就是什么样的,在 x 教育实践活动的集中学习上,他这样对其他班子成员说。

正是有这样一个了解民情、顺应民意、集中民智的领头人,使南美乡上下吹响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号角,谱写出了拉祜山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农村支书主任带领导群众脱贫攻艰先进事迹材料 4

立足村情抓产业 求真务实谋发展

记大寨镇团结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仆洪良

仆洪良,云县大寨镇团结村仆家组人。2002 年 12月至今担任云县大寨镇团结村党总支书记。任职以来,仆洪良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抓班子建队伍,抓学习强素质,抓经济促发展,坚持走田间、访农户,倾听农民的诉说,关心群众的疾苦,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带领团结村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团结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抓班子强组织,提高凝聚力。仆洪良始终把团结协作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遇到事关团结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他总是及时召开村两委班子议事会,广泛征求班子成员和群众代表的意见或建议,不搞一言堂、家长制。在他的推动和倡导下,团结村两委班子成员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强化组织建设,把规范制度建设,扩大基层民主作为主要内容,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办事公开透明,处事公平公正,在广大群众的心中赢得了公信力。由于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明显,x 年,团结村党总支被确定为市级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示范点。

抓队伍强素质,提高战斗力。仆洪良把学习作为一

种责任,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从学习走向实践,再从实践走入学习,亲自备课给团结村党员干部和村组群众讲解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他十分注重对全体党员的学习培养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时常给团结村党员上党课,无论何时何地,决不放松对党员队伍的政治理论教育,坚持三会一课以会代训制度,切实提高广大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服务发展能力。

抓产业强发展,提高带动力。仆洪良坚信发展才是硬道理,他心里时时装着群众,他与其他村两委成员全面分析了本村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切实抓好村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和扶持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目前,全村泡核桃种植面积达 14800 亩,茶叶种植面积达 3500 亩,年平均种植烤烟 400 亩,油菜种植 1100 亩,种植中药材 1000 亩,有生态蜜蜂专业养殖户 60 户,培养养殖大户 31 户。x 年,团结村实现经济总收入达 4844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2628 元,超全镇平均水平的 72%。产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富裕、文明、稳定、和谐的新团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抓基础强后劲,提高生产力。在仆洪良的带领下,团结村两委成员始终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内容来抓,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强化安居房、交通、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生

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目前,全村有砖混结构住房 600 幢,占全村民居房总数的 66%,有村组硬板路 20 公里,村组道路硬化率达 80%以上。并实现人居饮水工程全覆盖,全村生产条件、人居环境得到了不断改善。

如果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宽广胸怀,那么仆洪良做到了;如果说一个基层党总支的领头人应该情系百姓,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那么他也做到了。13 年来,仆洪良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 x 感和责任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在农村第一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团结村党总支先后被大寨镇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党总支等荣誉称号。仆洪良时时处处牢记党的宗旨,把团结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责任扛在肩上,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真正做到一个基层共产党员心系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农村支书主任带领导群众脱贫攻艰先进事迹材料 5

走绿色发展之路 创富裕和谐新村

记云县茂兰镇温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字正华

字正华自 x 年担任温平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以来,始终以党性为后盾,以政治责任感为动力,从思想上、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凝心聚力,破难举重,借力跨越,勇于担当,引领温平村迈向 绿色小康村。

理清思路谋划发展新蓝图

温平村是一个集山区、半山区和低热河谷区为一体的行政村。多年来,温平村在传统农业发展中,年复一年种植玉米、荞麦,群众深感富裕生活遥不可及。x 年字正华担任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后,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美丽家园的发展定位,确立了坚持科学发展,实施基础强村、产业富村、生态美村、科技兴村、党建领村的发展思路,并通过以党员为核心,群众为主体,发展产业为基本,资源共有、利益共享、人人参与、户户受益的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作用,进行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管理,走出了一条绿色产业跨越发展之路。

因地制宜打造绿色小康村

温平村在绿色产业发展中,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着力推进以核桃、茶叶、甘蔗、澳洲坚果、咖啡、魔芋林下种植等为主的绿色产业建设,走出了一条靠山养山、靠山吃山、靠山致富的路子,形成了不同海拔、不同区域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在字正华的带领下,温平村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这一历史机遇,从 1996 年仅有 15 棵挂果核桃树发展到今天有泡核桃 10020 亩,人均达 3.85 亩,其中产生经济效益 6000 亩,进入丰产期 5000

亩,经济收入达 1370 万元,核桃种植成为了农民致富的摇钱树。村两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比规模比效益,不比数量比质量的理念,对低产茶园进行标准化改造,通过生态化、标准化发展,x 年全村有茶园 5850 亩,高优生态茶园达 3000亩,经济收入达 676 万元。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在低热河谷 9 个村民小组发展甘蔗种植,引进滇龙胆草、烤烟、澳洲坚果、咖啡产业,推广魔芋林下种植。目前全村有甘蔗面积 3610 亩,经济收入 680 万元;龙胆草面积 2160 亩,经济收入 30 万元;烤烟面积 550 亩,经济收入200 万元;澳洲坚果、咖啡面积 750 亩,魔芋林下种植面积2690 亩。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字正华深谙此理,为破解跨越发展的瓶颈,他加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全村 x 年末已建成砖混结构新民居 338 户,组内道路硬化 7 个组,饮用安全自来水 11 个组,建成爱心水窖160 口。如今的温平村,那种被炊烟熏得漆黑的老屋已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现代文明的新风,已逐步融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山村。

强基固本促进经济新发展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字正华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党建是第一保证的要求,以选优一个领导班子、配强一支服务队伍、整合一个服务阵地、构建一个服务体系、建立一套服务机制、探索一条发展路子、建设一个宜居宜业新村为抓手,着力抓实基层党组织建设。

他严格党内生活,把各项工作推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组织修订完善村党组织议事制度、村干部值班制度等7 个管理制度。盘活资源,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 3.6 万元,建成党员便民超市 1 个。定期组织班子成员学政策,学理论、学法律、学业务,提高村两委班子成员的素质能力。采取三会一课、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加强对双强党员、农村乡土人才培训,提升党员群众带头致富的能力。x 年以来,共组织政策法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13 场次,参加人数 713 人次。

农村支书主任带领导群众脱贫攻艰先进事迹材料 6 心系百姓谋产业 增收致富保平安

记忙糯乡党委书记肖光平

年来一直扎根山区乡(镇),与山区群众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与山区群众建立起鱼水关系,被同事同行及群众称为产业书记。他就是双江自治县忙糯乡党委书记肖光平。

忙糯乡是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乡(镇)之一,农业产业化层次低,产业单一,农民增收缓慢,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一直是肖光平思考的问题。他与

班子成员充分调研,提出绿色产业之乡,生态宜居忙糯的发展思路,狠抓产业建设。他给自己的目标就是当好一名产业书记。忙糯乡主要经济收入靠畜牧业和烤烟产业,他想方设法,争取项目,不断扩大规模,提质增效。在畜牧业发展上,争取产业扶贫资金 270 万元,引进良种,建设养殖小区,扶持养殖大户,实现畜牧产值 6000 万元以上。在烤烟产业发展上,他倾注全部心血。自他担任忙糯乡人大主席和党委书记以来,亲自带领全乡干部群众,放弃双休日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深入村组做群众思想工作,帮群众算清经济账,深入田间地头,帮群众规划种植地块,指导群众栽种管理等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全乡烤烟面积、产量、产值不断提升,由 x 年的 5000 多亩 1.5 万担,发展到今天的 1.05 万亩 2.6万担,实现产值 3500 万元以上。在抓好畜牧、烤烟产业的同时,他带领群众巩固提升核桃、茶叶、蔗糖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生物药业、蔬菜、坚果(咖啡)等产业,促农民增收。全乡产业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累计建成农业产业基地 20余万亩,人均达 10 亩,为群众脱贫增收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忙糯乡由于城镇、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着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忙糯乡集镇建设,以路为市,每逢街天,连人都难以通过。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想彻底改变这一现状,除非实施小城镇建设。他向

县委、县政府请示汇报,在省市县领导的支持下,x 年底,忙糯小城镇建设启动实施,可征地拆迁等工作,让乡党委政府一班子人员吃不香,睡不好。开挖忙糯河边大道 1.1 公里时,仅一户果树农户抵触不让开挖,他和班子成员分批次 50多次深入该农户家做思想工作。得到农户的理解和支持后,河边大道顺利开通。肖光平带领班子成员争取 850 万元滚岗烟草项目区建设和 350 万元富王片区开发,改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全乡经济命脉线忙圈四级油路和忙大公路硬板路通畅工程已启动实施,x 年全乡 10 个行政村将全部实现道路通畅,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夯实了基础。

忙糯乡作为全省扶贫攻坚贫困乡镇之一,肖光平深知自己身上的重担,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把自己完全沉到村组生产第一线,抓产业,强基础。特别全省扶贫攻坚工作大会以来,他早出晚归扎实做好转走访等工作,向挂钩省级部门省委政法委争取 680 万元资金解决村组道路和产业发展等建设,力争全乡早日脱贫摘帽。x 年 107 地震,造成忙糯乡民房倒塌,道路坍塌等严重灾情。地震发生后,他第一时间赶到灾情最重的巴哈村查看灾情,妥善安置群众,组织群众进行生产自救。在他的带领下,全乡抗震救灾工作顺利有序推进。目前,已完成修缮加固 434 户,完成 100﹪,拆除重建民房 596 户,完工 591 户,入住 395 户。他被群众誉为心系百姓谋产业,增收致富保平安的好书记。

农村支书主任带领导群众脱贫攻艰先进事迹材料 7 边境群众的贴心人

记莱片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王朝辉

自王朝辉担任沧源自治县芒卡镇莱片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以来,他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心系群众。当地群众提起王朝辉,都说他是群众的贴心人。

莱片村是芒卡镇边境村之一,为改变村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面貌和吃水难的问题,王朝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克服各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自 x 年以来,投资 200 余万元修通了田坝组、竹蓬组、莱片二组、公勐胶队、岩门一组、堆堆组、莱片胶队组 7 个村民小组的8 公里进村入户路,使 247 户 1057 人受益,平整的硬板路改写了祖祖辈辈走泥巴路的历史;投资 100 余万元完成田坝组、岩门二组、莱片一组、公勐胶队、莱片胶队 5 个村民小组人饮工程,受益人口达 180 户 771 人,改写了群众挑水喝的历史;筹措资金 200 余万元,完成了田坝组、莱片二组、公勐胶队、莱片胶队 4 个村民小组的活动室和活动场地建设,丰富了 127 户 554 人的文化生活;为岩门一组、堆堆组协调申请到 100 户新家园建设,使群众住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小洋楼。

过去,莱片村农业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单一,发展

经济成为村里的老大难问题,为了打好经济发展根基,王朝辉将村里各组情况摸清摸透后多方走访咨询,对各组适宜发展什么产业、怎样发展做了详细规划,并逐步实施。目前,莱片村产业基本定型,橡胶面积由 x 年以前 1000 多亩发展为现在的 4800 亩,竹子面积由 800 多亩发展为现在的 6300亩,同时,发动群众种植冬季农业(无筋豆)和甘蔗,每年可使全村经济收入增 200 余万元。x 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1321.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6009 元,是 x 年他上任时 1406 元的4.2 倍。

村里大事小事,王朝辉始终积极主动,不计得失,用自己的爱心让贫困群众感受党的温暖,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岩门一组杨林军家,因小儿子患有肌肉萎缩症,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已没有办法再到医院就医,得知这一情况,王朝辉马上拿出 200 元钱,还组织全村群众捐款 8450 元,并带着杨林军到镇上、县上相关单位筹集善款为孩子治病。莱片一组彭新文家,因为彭新文吸毒致使家庭极其困难,妻子外出打工,留下年迈的母亲和幼儿留守家中,衣食无着,王朝辉隔三差五总会去看望老人和孩子,给他们送去吃的、穿的,把老人和孩子当作自己的亲人看待。针对农村养老难问题,王朝辉大力倡导尊老敬老之风,在做好村风整治工作的同时,实施了为老人送温暖活动,每年不定期对困难老人、老

党员进行送关爱活动,在王朝辉的带动下,全村尊老敬老之风盛行。

如今,莱片村在王朝辉的带领下,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明显的提高,x 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1321.15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6009 元,正如大家所说,这与莱片村有一个坚强有力、甘于奉献、能为群众办实事的村级班子是密不可分的。

老支书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篇6

——记***县***村支部书记***

***,男,奉节县竹园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年*月出生,1997年7月入党,大专文化,*年、*被评为奉节县优秀共产党员,*年被评为奉节县优秀村干部。

一条条平坦的便民道、一个个高质量的蓄水池,谁能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有2个社没通公路、60%的农户存在安全饮水问题。“坚持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是***同志的不变信念,自担任建设村支部书记以来,他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信念,坚持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建设和谐新村为目标,为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新村做出了积极努促发展,当农民致富的引路人

为了打好经济发展根基,***同志大力扶持和培育村里的特色产业,2010年全村完成烟叶种植150亩,建成了大棚蔬菜种植基地1个,创办蛋鸡养殖场1个;他成立了九龙农机专业合作社,购臵了3台收割机、4台插秧机、2台抽水机,义务帮助缺少劳力的农户进行春耕生产和秋收劳作;引进了重庆汀来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建成了50万袋珍稀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有效带动了菇农增收致富,助推了全村经济发展;通过他的多方争取,县发改委定点建设村开展万元增收结对帮扶活动,发改委36名干部职工共结对帮扶 65户农户,2010年为帮扶对象送去化肥、种子、启动资金等物资,折合现金5余万元。

夯基础,当民生关注的践行人

万事民为先,要想得到群众支持和拥护,就必须办成几件让群众信服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多年来,行路难成为了建设村的老大难,尤其是下雨天,道路泥泞,为了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他通过多方筹资和“一事一议”的工作方法,修建了人行便道12公里、人行过河桥1座,全村社道通达率为100%,今年他又积极向县发改力。

委争取以工代赈项目资金300余万元,着手硬化村级道路14公里;为了确保农田得到有效灌溉、群众饮水难得到解决,他带领村支两委真抓实干,全村新建饮水安全和烟水配套工程6个、基本口粮田灌溉池8个,蓄水总量为17000方,铺设农田灌溉管网25500米,同时启动了1500米灌溉堰的修建项目,水利工程的扎实推进,使以往建设村农民“吃水靠扁担,种田望天收”的生活写照得到了改变。

村里的孤寡老人及五保户的生活问题一直为***同志所牵挂,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他负债5元余元修建了五保家园,为村里的孤寡老人和五保户提供了一个温馨、整洁的家园,为他们解决了所有水电费用和每年2000元的煤炭费用,深入开展送温暖帮扶活动,建立每名村支两委成员、先锋党员和五保户、困难群众一对一的联系帮扶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关爱弱势群体服务救助体系。

保稳定,当和谐新村的护航人

为了保一方平安,构建和谐新村,在***同志的指导下,该村的民事纠纷调解委员会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三年来委员会共调解纠纷59起,大部分的矛盾都被化解在了萌芽状态,去年,他将创先争优活动与信访稳定工作紧密结合,5名无职党员重新上岗,成为了建设村民事纠纷义务调解员;为了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他大力推行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消除了群众疑虑 ;“只有把群众放到心上,群众才能让你坐到台上”他坚持把为民办实事项目细化,逐步分解到每个村干部、党员头上,并上墙公示,广泛接受监督,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通过推行“四议两公开一测评”村务决策制度,有效地解决了群众所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实现了村民依法自治,合民心顺民意。自08年以来,全村连续3年保持零上访。

抓党建,当凝聚民心的贴心人

***同志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认真落实三项制度活动作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和凝聚民心重要抓手,以争创 “五个好” 先进基层党组织为指南,在组织、队伍、活动、制度、保障上做文章,通过实现无职党员设岗定全覆盖、公开承诺全参与、群众监督全过程,确保争创活动取得实效,全村共22名无职党员重新上岗,成为了民事

纠纷义务调解员、政策宣传员、群众连心员等等,32名在家党员与困难户结成了“一帮二”的对子,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同时认真抓好三项制度作的落实,进一步完善机制,探索建立村“两委”成员和大学生“村官”周一至周五定点轮流接待群众、周六两委班子现场接待、周日开“碰头会”汇总分析民情、“分片负责”走访的制度;进一步创新载体,通过设立“书记信箱”,建立群众“说事制度”,设臵意见箱、公开村干部联系电话等方式拓宽群众反映渠道,全村32名在家党员,每人做到“1+20”,即1名党员联系20户农户。通过认真落实三项制度,建设村共70余件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2010年至今,共培养了2名年轻有文化的致富能手为中共党员、5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村级后备干部,积极与县法院开展支部联建,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有人说,“宁带一个军,不领一个村”,意思是说村干部难当。然而诸往镇马陵村党支部书记姜云勇却凭借一颗为民的赤诚之心,赢得了百姓的一致拥戴和关爱,成为他们心中鲜红的旗帜。

7月3日,记者走进马陵村时,看到大街小巷平坦而洁净,房屋错落有致,路旁绿树成荫,一排笔直的路灯伸向远方。在村北的石子厂,47岁的姜云勇听说要采访,不禁显得腼腆起来,说自己普通得要命,做的只是份内的事。

2001年前的马陵村经济发展缓慢,村容村貌破乱,且负债累累,当年两委换届时,群众的视线不约而同地投向石子厂办理得红红火火的姜云勇。大家认为他不仅有能耐,而且在省委党校学习过农经管专业,有大专文凭,选这样的村支书准没错。最终,姜云勇以满票当选为马陵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

抱着一颗平常心的姜云勇没有想到,村民对自己如此信任,遂立下誓言,一定不负众望,让村里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姜云勇认为,“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通过为群众办实实在在的事体现出来。”马陵村的自来水管道年久失修;主要街巷大部分是黄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不少地方杂草丛生;村民房前屋后没有排水渠,汛期水淹街头时有发生。上任后,姜云勇在党员大会上承诺:“首先把吃水难、行路难解决好!”他的决心感染了大家,在场的人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但也有不少人沉默持有疑义:村里实在太穷了,粗算一下,光铺进村路就需要近10万元,加上改造自来水、大街小巷的硬化,大约需要近30万元,到哪里筹足这笔巨款?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心无钱难办事。姜云勇琢磨了好几个晚上,终于想到了“借鸡生蛋”的办法。他一一走访村里的7家石子厂业主,把群众的愿望、缺钱难处和盘托出。7名老板被打动,共同捐出了20多万元,剩下的部分姜云勇自己承担。

改造自来水时,姜云勇从外地聘请专家,在村周围勘探了五天,打了一口120米的深井,村民们从此喝上了干净水。年终召开党员扩大会议时,他把筹资经过、资金支付、工程质量一一汇报。话音刚落,“哗——”台下同时鼓起掌来:“看得出,姜书记是一心为咱办实事!今后就跟着他干了!”掌声经久不息,虽然是寒冬腊月,大家心里却都热乎乎地充满劲头。

“群众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这句被姜云勇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得到了印证。接下来,他又自己出挖掘机,出钱雇工程队,整修了5公里多山路,方便了群众运输、灌溉;村里几座危桥全部进行了改造,村民们再也不用为老人孩子的安全担心了;村旁的2000多米主河道不仅修起了标准化堤岸,而且岸上全都栽上了树,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水淹良田了;自05年开始,姜云勇个人出资为全村村民缴纳医疗保险共10万多元,替群众交纳小麦保险2500元,赢得高度赞扬。

580多户的村庄美丽了,村民的心更齐了,但姜云勇没有满足于现状。依托临近铁厂的优势,他鼓励村民大力发展石子加工业、运输业,村里一切提供便利。04年,村民姜涵利上石子加工项目时,姜云勇跑前跑后,帮其选择场地、拉电线,为购置设备当参谋。石子厂建成后,第一年就获利不薄,带动村里先后又上了三家,吸纳劳动力200多名,人均月工资达1500元以上。村民姜清勤动情地说:“姜书记心里始终装着群众,一心扑在为群众办好事上,他那一片赤诚之心让我们感动。”

姜云勇的一颗善心,很多事都能表现出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个人立即捐款1万元。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党员群众捐款近5万元。后来,他又带头交纳特殊党费5000元,获威海市委颁发的“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担任村支书8年来,姜云勇为群众付出了多少,他从没计算过,但百姓对他的敬重和拥护却有目共睹。眼下,他又在积极谋划,将村里超过3米宽的道路全部硬化,并于7月底开工。可以预言,有这样的好干部,马陵村必将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责任编辑:admin)谭水生同志,男,1954年7月出生,初中文化,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居住在幸福乡日三溪村湖大六组。作为一名拥有近4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忠实履行党员义务,理想信念坚定,严格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心贫困群体,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依法勤劳致富,谭水生同志从不放松对自己的党性修养,无论身处何种场合,他都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以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他加强对党章、党的文献和党的政策方针的学习,做到了与党保持一致。坚决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遵守和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顾大局,识大体。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

性教育活动中,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严格要求,学理论,写心得,查问题,找差距,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作为一名入党较早的老党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没有一丝怠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首先按照学习计划,积极参加集中学习并在课后坚持自学,现已将《科学发展观》论述的材料学习了一遍,同时,认真做笔记撰写心得。把自己学习的和领会的科学发展观的含义,讲述给没有读书能力的老党员们听。不让一位老党员在学习上掉队。积极反映身边的村情民意。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在村民中能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在群众表现较好。精彩尽在21gwy.com

谭水生同志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其他群众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找他谈谈,谁家遇到困难他会不请自到,并利用同群众相处的机会经常义务向群众讲解国家法律政策,提供致富信息,收集其他党员和群众意见建议,向党支部反映群众呼声。使党支部能够及时掌握党员和群众的思想动态和要求想法,为制定本村发展思路和工作实施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他深深的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做好群众工作,单一的宣传收效甚微。要靠每名党员干部的行动来带领大家、带动大家。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党员,家中收购农副业产品为主要经济来源,至今已有十几年了。在这十几年的经营中,他为人和善,以礼待人,只要村民需要他,他将会义不容辞的提供帮助.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党员,有人说他:“爱操闲心,爱管闲事,好了别人,亏了自己”。他自己说:“人一辈子就几十年光景,多做点对大众有益的事,无论对人对己都是值得的”。“作为一名党员,我不怕吃苦,不怕受累,最怕的就是有事不便管,有劲使不上,使我成为了一个无职有岗,无位有为的人,让我们这些农村党员能够结合自身特长发挥余热作用。”只要村里的建设好了,爱护环境的人多了,建新房的多了,富起来的人多了,我就高兴了。”作为一名普通农村党员,他身上体现的是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他是一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一个缩影。作为一名农村党员,收获的除了快乐,还有党和政府对他的信任。,村里有什么事都跟他商量商量,村民家里有什么事,也都会找他出谋划策。想起这一年来付出的艰辛和收获,他笑着说:“别人赚钱,我„赚‟的是信任与人心,金钱也许会成为过去,但信任是不会远走的,所以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赚‟得更多。”

上一篇:费寨小学阳光体育方案下一篇:齐跃桥小学安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