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生命 作文400字

2024-09-08

生命 生命 作文400字(通用19篇)

生命 生命 作文400字 篇1

生活在这个和平时代,我为此感到庆幸,因为无论是以前的那个时代,生命都显得那么脆弱。

回想曾经的统治阶段,频发的战乱死伤了多少人、统治的剥削又害了多少户人家,谁曾为他们做主;再回想曾经的革命年代,外国的侵略害死了都少无辜百姓、战士,谁曾让他们收到保护……太多的例子让我们看出了曾经生命的卑微,而现在莫说死亡,哪怕受到他人伤害都有法律的武器可以维护个人利益。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说,没有那些年代的过渡,哪有今天的幸福。平日我们都知道毛主席伟大,这个可能连现在的三岁小孩都知道,可是谁知道毛主席的伟大之处?我觉得他就是把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从卑微改变到重要!

同学们看看我们来之不易的生活,比较比较曾经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生命到了多么大的改变哪!

生命 生命 作文400字 篇2

生命意识的要点是:生命是美的,是美的杰作;能够拥有生命是无比伟大、无比自豪的;每个生命铸就的个性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因此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神圣的;正是有无数个充满个性的生命,世界才充满生机,色彩斑斓;生命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生命之美”,都带来巨大的欢乐,留下珍贵的记忆,共同组成人生全部可能的幸福;生命有至高无上的美的价值,所以要“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也尊重他人的生命”;肯定和珍惜生命存在的价值,以有限的生命服务于更大的目标,使生命具有意义。

明确的生命意识,能使我们悦纳自己,自觉追求生命价值,更加关爱他人,更加热爱生活。这些,就能有效地提高我们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发现能力,因此写作能力也必定会得到提高。看看例子吧!

有篇《找准自己的位置》的作文说:雄鹰只有进入天空才能自由翱翔,鱼儿只有进入江河才能自在游动,狮子只有进入森林才能尽情奔驰。天空、江河、森林就是它们的位置。所以,人也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充分实现人生价值。

接着说:有些人狂妄自大,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什么都能干,选择位置随随便便,最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位置。战国时的大将赵括,他的位置不在沙场,可他却去带兵打仗,结果四十万赵军被白起活埋。这种纸上谈兵的人,当个理论家也许能为国家做贡献,带兵打仗却勉为其难。

接下去写道:位置找准了,情况就大不同。著名撑杆跳女皇伊辛巴耶娃早先选择体操,但在这位置上没什么进展,于是她忍痛放弃,选择了撑杆跳,凭着体型的优势和对体育事业的执着,在这位置上不断创造辉煌,最终获得撑杆跳女皇这一无比光荣的称号。

文章还论述了怎样找准自己位置等相关问题,这里不再抄录了。全文的思路就是这样围绕“找准自己的位置”展开,现在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隐藏在这条思路后面的是一种什么认识呢?或者说这思路是来自何处呢?很明显,它来自人的生命都是“个性化”的。个性化的人决定了不同的人适合于干不同的事,所以在从业上就有一个“找准自己位置”的问题;位置找对了就能很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否则会荒废生命。所以,是生命意识的“个性”观念使作者看见了人生的位置问题。可见生命意识是作文最深的根,是作文最根本的眼光。

再看个例子。有篇题为《伸出我们的手》的作文,写作者休息时浮现于脑际的一段思绪:他想到了两千多年前“将相和”的故事,是“蔺相如不计前嫌,向廉颇伸出友爱和解的双手”,“成就了赵国的安定和富强”;想到了汉代“昭君出塞”的故事,是“王昭君向匈奴伸出双手,成就了汉匈两族几世的和睦与太平。”文章接着议论道:

古老的人物随历史远去,留下的事迹却让我们留恋与感动。我们每个人行走于世间,匆匆忙忙,但我们总有时间向别人伸出自己的手,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一点力量,一点鼓舞,一点安慰。我们都是小人物,做不了史书上那些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有能力向他们伸出自己的手去传递爱、传递情。

作者从历史故事中引出的是这样一种精神:我们“要伸出自己的手去传递爱、传递情”,使别人感到温暖,这就是文章的主题。我们追问一句: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呢?这个主题是从何而来的呢?它只能来自生命意识,即生命最美、最宝贵,所以我们要善待它、热爱它,不只是热爱、善待自己,也包括这样对待别人。

例子随处都是,不再列举下去了。

作文,生命的符号 篇3

教在今天:还孩子“生活镜头”

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也是一次偶然的尝试,我和孩子们一起放大了生活的镜头。三月,阳光特别暖,让你不由得深吸一口气,从心底里涌出:春天来了!早上我在二楼的走廊上捧着教参,书页随意翻开,乡下的春天,很美,我看得有点儿出神。回过神来,书上竟然有了几片香樟树的树叶零散的躺着,让我不免感慨“怎么春天才来,它们便落了”?后来仔细端详,竟然发现这些叶子“摆的造型”竟然有点像蝴蝶的轮廓,我便想起来以前在师范所学的“树叶贴画”,想着想着,心中便有了一个想法,今天我就和孩子们一起“玩叶子”吧。上午我马上通知下去,让孩子们准备好各种树叶和花瓣,同时我也买好了素描纸和胶水,自己利用午休时间加工出来了一幅简单的作品。

下午,当我向四年级的孩子们展示树叶贴画时,孩子们惊呆了,他们跃跃欲试。第一次,他们知道原来叶子还可以这样玩。一节课下来孩子们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我为班上孩子的想法和创意而惊叹。有人用树叶做了乌龟,有人做了秋千,有了做了露出半边脸的初升太阳……孩子们的作品让我倍感惊讶。我也突发奇想地说:“同学们,今天的活动这么有趣,我们来取一个活动名字吧。”果然是想法各异, 如“神奇的叶子” “好玩的叶子”“我学会了做树叶贴画”等。接着笔者组织了学生上来说说制作过程和感受,孩子们各抒己见。下课前笔者布置了任务,让孩子们将今天的事写在日记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第二天,我很激动地批改学生们的日记,这才发现班上以前一个字都写不出来的学生竟然写满了一页,而且字字朴实,虽不生动却也叙述有序。我的学生后来对我说这是他第一次想写日记,因为他觉得第一次有话可说。孩子们为何会有话可说?是因为有了生活的体会。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教在今天,还孩子生活镜头,我们的作文平台应来自生活,感于内心,让孩子去抒写生活,让孩子真正地写好作文。

想在明天:给孩子想象的翅膀

孩子是祖国的明天,我们的教育同样需要一片明亮的天空。教育生生不息,我们应当给孩子们想象的翅膀。让我们一起在生活中铺设情景吧,和孩子一起想象。

从那节自习课开始我便和孩子们一起想象。那天,学生们正在专心做作业,忽然一只蝴蝶飞入教室,在灯下翩翩起舞。一声“啊……好漂亮!”把学生的注意力瞬间吸引到蝴蝶身上,顿时教室里沸腾了,我刚想发怒制止,突然灵机一动。“这么漂亮的蝴蝶,它这时来干什么?为什么总喜欢在灯下飞撞?你想对它说点什么……”话毕,学生“来电”了,七嘴八舌,说个不停。有的说:“它看见我们学习紧张,来给我们表演节目,让我们轻松一下。”有的说:“它是来看我们学习是否专心的。”有的说:“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派它来给我们讲她的故事的。”……于是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想说的都一一记下来,以《一只蝴蝶》或《卖火柴的小女孩来了》等为题,写一篇作文。很快学生就写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抓脑袋、咬笔杆的现象没有了,其效果令人拍案叫好。后来我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眼前的万事万物,让学生想象像什么?是什么?

语文教学是“充满生命的教学生活”,而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部分,它便是“生命的符号”。它应当是逗号,让我们和孩子有交流的瞬间;它应当是省略号,让我们和孩子有思考的空间;它应当是句号,让我们和孩子有完美的旅途。我和孩子的作文课是一堂真诚的对话,是一次快乐的学习交流体验。教在今天,想在明天,我们的教育是明天的教育,是“充满生命”的教育,是长远的教育;教在今天,想在明天,生命的符号才能更加鲜明,教育才会有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作文的生命符号更加精彩,让我们的教育之路更加宽广。

(作者单位:瑞金市壬田镇高轩小学)

责任编辑 王 慧

读《生命生命》有感作文400字 篇4

读了《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后,我对生命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生命是顽强的,是脆弱的,是短暂的,也是宝贵的。

我悟出了:生命是自己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权利;生命的道路是自己铺的,可以选择“珍惜”的道路,也可以选择“糟蹋”的道路;生命的时光是自己选择的,可以“浪费”,也可以“珍惜”・・・・・・

我要珍惜生命,决不能让它白白流失,否则你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反之,你则活得光彩有力。于是我下定决心,决不让自己的宝贵生命浪费,让自己更加光彩有力,首先要从珍惜时间做起,有一句话说得好:“珍惜时间就等于珍惜自己的生命。”

我也想到了自己,以前我吃饭总是挑三拣四,妈妈很为我着急,现在我改掉了这个坏毛病,还经常出去锻炼身体,现在我的身体越来越健康了。

虽然生命有限,但是,生命的价值是无限的,我要体现出生命的价值,从现在做起!

4月3日第4篇

生命 生命 作文400字 篇5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

有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出去野餐。前一秒还阳光明媚,可是,下一秒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我们连忙躲进对面的店里,然后把目光投向路边的那些小草,不禁想:这场雨一定下得很大,那些小草顶得住吗?

天空中电闪雷鸣,接着,乌云密布,风也来了,大树左右不停地摆动,好像随时都会倒下来。接着,雨来了。首先是小雨,接着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整个世界成了风的世界,雨的海洋。

过了很久,雨终于停了,我连忙跑出去,想看看那片暴风雨糟蹋的草地。

到了那里,我惊呆了:在经历了如此凶猛的暴风雨后,它们居然没死!而且每一棵小草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有的居然还开出了五颜六色的小花。这小草居然有如此的气魄。这使我感到了如此强烈的生命气息。

为什么它们不再阳光下成长,偏偏在风雨中拔地而起呢?也许这就是生命吧!

热爱生命

在偌大的世界里,有无数的生命,有伟大的,有渺小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让我们一起热爱生命。

我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个一年级的同学被我们班的同学撞得头破血流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我们就要上课了,听到上课铃声我们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我们的语文老师迟迟不来,大家就开始大吵大闹了。突然,老师回来了,还拿着一卷纸巾。老师说:”一年级的一位同学被我们班的同学撞到脑袋了,是谁撞的,站起来。“一个同学缓缓地站起来了。老师批评了他,然后告诉我们,下课的时候是让我们休息的,并不是用来打闹的。我们这样乱冲乱撞,万一有什么不测,发生危及生命的事该怎么办?我们不应该拿自己的生命来开玩笑。

有人说:”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可是我们班班上有几位不珍惜时间的人。我们班上的一个大胖子,他叫梅昊耘。他的动作非常慢,做试题慢,做作业慢,反正他什么都慢。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这样才是热爱生命的表现。

我们要热爱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重来。

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一天,我走出家门,一不小心踩到香蕉皮摔倒在地上。我想:对于小草来说,我可是巨人一般大小,一下子压在小草身上,它一定受不了。可我站起来发现小草安然无恙,笔直,笔直的。呵!真没想到:小草居然有如此气魄,而且可以掀翻压着它的石块网上生长。

小草真是顽强啊!为了生长,它们鼓足勇气,不懈努力着。

再比如说:蚂蚁那强烈的求生本能也让我震惊。

一天,我在小区楼下玩沙子,发现一个蚂蚁洞,我弄了一盆水,往洞里灌水。只见一群蚂蚁抱成一团滚出了蚂蚁洞。我又在洞口周围点了火,蚂蚁拼命挣扎,它们把小蚂蚁放在中间,大蚂蚁在外边,抱成一团,滚了出去。蚂蚁这种团结友爱,坚持不懈,让我震惊了!

生命作文400字 篇6

夏天,我在草丛中玩,突然,一只蚂蚱飞来,我一伸手便捉住了它,蚂蚱在我手中挣扎,没有放弃,它扇动着翅膀,几只小腿使劲钩我的手,后腿不停的弹,它眼里闪着亮光,充满了绝望,它的牙不停地动,好像在说:我求求你,放了我好吗?它求生的欲望令我大吃一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周日,我来到河边钓鱼,一下去钩,就中了鱼,鱼在水中用尾巴使劲拍水,不让我拖住它。我把它拖上岸后,它不停的跳,在这看似平常的跳动中,包含了鱼一种多么强的求生欲望啊!即使它的生命已快结束,但它到死仍不忘求生。

砖缝中飘进一片榆钱,过了几天,竟长出一棵小榆树,是它顽强的生命力使它能够撑开坚硬的砖头茁壮生长,如今,它仍活着。

生命虽然短暂,但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让大家爱护生命,保护生命,让自己一生活得光彩有力。

胜利油田第二十三中学四年级:张子任

第9篇

创新——作文的生命之树 篇7

一、引导学生仿中求“创”, 不断探索写作规律

众所周知, 模仿是人类的本能, 也是人们学习、生活的需要, 自然, 也是写作最初常用的方式。通过仿写, 学生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从中悟出规律, 并充分想象, 逐渐走向“创新”这一新的境界。如我在教完《劝学》一课后, 让学生以“论学习”为题写一篇仿作, 由于学生吃透了范文, 大都做到了开宗明义立论:或讲“人生有涯知识无涯”, 或议“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或从时代特点、社会需要方面立论。然后便从不同的方面运用例证、引证、喻证、正反对比论证等方法进行论证, 最后作结, 照应开头。

二、指导学生同中求“异”, 不断拓宽写作思路

学生的作文是思维的反映,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可以选用能多角度来阐述的题目, 启发学生看问题要多向思维, 辩证地看问题。如让学生写《水滴石穿的启示》一文, 不少学生从“干事情, 只要有恒心, 不懈努力, 一定能成功”的角度去写, 但也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说“水滴石穿”的精神固然可贵, 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还鼓励“水滴石穿”不是有点背时落后了吗?有的说, 既然我们的目的是“穿石”, 为什么非用“水滴”手段不可呢?这些议论, 虽不能说全部正确, 但同学们勇于冲破思维定式的精神无疑是有益的。

三、诱导学生写中求“佳”, 不断激发写作兴趣

追求是作文创新的生命 篇8

关键词:作文创新;充满活力;创新思维

不懈的追求是作文创新的生命,这是因为写作无论从积累、选材、布局、表达等方面,都离不开不停地追求,作文才出新、出深,充满活力。

一、写作观念上——追求创意新

在活鲜鲜的七彩世界,如何用笔端把她生动形象地描绘表达出来,是一个综合能力的创造过程。在写作观念上,要追求有独特的新颖别致的创意,不落俗套,不人云亦云,而是时刻开拓追求,勇于创新。这是作文创新的基础。

二、积材选材上——追求层面新

社会生活本身存在多角度多层面,要表现反映她,当然可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表现。这就得要求各人表现的角度层面要深、新。从更深、更新的角度层面反映社会生活,无疑是给写作创新思维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三、载体运用上——追求形神新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依托一个载体,把文章的形与神很好地表现出来,这就是追求“形”(材料内容及文章表现形式)“神”(文章要表现的中心)做到完美的结合。如以平中出奇制胜的文章有朱自清的《背影》,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它们能把写作上的“形”与“神”别开生面、技高一筹、完美高度地统一起来,这一创新追求也是无止境的,前景是广阔的。这是作文构思布局上的创新。

四、在材料挖掘上——追求感悟深

我们写作上的出路在哪里?笔者认为,应在材料的内涵挖掘对生活的感悟上多下功夫。追寻“材料特征”“内涵意义”“时代精神”的契合点,就能在平常的材料中创新出深意。因为我们的学生无论是材料积累、生活经历、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局限,要想创新写出来深刻的文章,并不容易。我们要对现有观察积累到的材料进行挖掘。追求更新更深层次的感悟,必定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况。

怎样才能追求文章的灵气新呢?在语言情感上表现为真实、生动、得体,充满生活气息,感人。由此,则要求文章的语言情感真实、真切,充满灵气,符合人们的表达和鉴赏习惯,突出个性。为了达到这一境界,写作上就要求语言情感表达的多样化、生活化、个性化,既要根据不同的写作材料和表达中心的需要,又要结合自己的语言风格和情感体验,选择最恰当最便于表现个性灵气的表达样式,写出“涓涓细流朴实式”等等充满灵气的文章。这是文章语言情感的思维、表达、运用上的创新。

综上所述,追求是作文创新的生命,在作文的各种环节上不懈地追求,作文创新的前程必然广阔,作文会逐步走向成功。

生命 生命 作文400字 篇9

我常常想,生命到底是什么呢?

早晨,我在树林里散步,偶然发现了一只甲虫正在追赶一群蚂蚁,试图想把它们统统吃掉。我在想,蚂蚁只有六条细小的腿,要是稍微放慢脚步,就一定会成为甲虫的美餐了。但是,我看到的却是这群不知疲倦地摆动着细腿,结队拼命地往前挣扎、奔跑,终于从甲虫的“魔爪”下成功逃脱。蚂蚁这种强烈的奋力求生的欲望,让我感到无比震撼。

清明时节,我跟着外公外婆到山里掏笋。不经意间,我竟然在一处悬崖边上发现了一株很大的毛笋,它的身体将近有一大半悬挂在空中,可它的根却像一只大手牢牢地抓住了悬崖边的一点点土地,并且长得十分茂盛。春笋这种永不言弃的顽强生命力,让我倍感惊讶。

海轮•凯勒,一个盲聋哑人,在她17个月时,由于一次急性脑充血居然夺去了她的视力、听力和语言能力,但她自强不息,乐观地面对生活,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读完大学,并且凭借自己坚强的毅力撰写了几十篇巨作,让自己的生命充满了成功和欢乐。海轮•凯勒这种热爱生活的崇高品质,让我深深感动。

蚂蚁强烈的求生欲望、毛笋顽强的生命力量以及残疾人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都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无穷力量。我一定要珍爱生命,学习他们顽强的拼搏精神,努力发挥出自己生命的最大价值,让生命成为永恒!

顽强的生命

周末,我和妈妈来到花园,在那里,我看到了一株美丽的茉莉花,于是,我就折了一大枝上头开了许多茉莉花和未开的花骨朵拿来家里做装饰,我拿了一大个花瓶,把那枝茉莉花插到里面,倒了一些水让它散发香气,

我没以为它会活,但第二天我去看它的时候,它仍然笔挺挺地站在花瓶中,那些原来含苞欲放的花骨朵现在全都开了,还散发出阵阵的香味。真是一个奇迹,我被它顽强的生命感动了,

我想,它的生命力那么顽强,我把它插进泥土中,它会不会生根发芽呢?我把着试一试的心情把它插进一个装满泥土的花盆中,并浇水。第三天,阳光很明媚,心想:它一定会枯死的。但我去看它的时候却一点也没变化。第五天,它上面的花开始凋谢,我有点失望,想它可能不会活了。第六天,我去看它,它枝上的叶子有点枯黄了……就这样,枝上的叶子全掉光了。我也不再对它抱有任何幻想了,就再也没去理它。再加上这些天总是下雨,我不再走到阳台去。

半个月后,我又再一次走进阳台,看见那一根干枯的枝干上,长出了一颗小小的嫩芽,我心里很高兴,于是,我马上给它浇水,小苗也很争气,今天长高了一截,明天长出了一片叶子……几乎每天我都会在惊喜中度过。又过了一天,裹着的新叶缓缓展开,最后变成了现在的叶片儿。

这一株小小的茉莉花给我的触动很大,它那渺小的生命却展现出坚韧无比的生命力。

敬畏生命

生命无处不在,任何活着的东西都有生命,可是,生命到底是什么呢?我一直弄不明白。

以前,我在家里养好了几条蚕,我非常喜欢它们,天天盼望它们快快长大,产下卵来。过了几天,我的桑叶已经不够了,可它们都还没有结茧,到了星期五下午,我便索性把它们扔在爷爷家里不管了。过了两天,我来到爷爷家,本以为它们都死了,可真正的情况令我大吃一惊——它们都还活得好好的,只不过瘦了一点罢了。看到它们这样顽强,我忍不住给它们放了许多桑叶。

公园里的草坪上有许多株小草,一到春天,都从地上探出小脑袋,绿油油的一大片,就像一块天然的绿地毯。可是一到夏天,它就变成了许多孩子的乐园,他们在上面踢足球、做游戏等。随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可爱的小草一簇一簇地倒下了。我原以为它们再也不能像卫士一样站起来了,可是过了十几分钟,奇迹出现了!这些可爱的小草竟然一歪一歪地站了起来,它们倔强地挺起胸膛手挽手,而且站得更稳了,更牢固了。

草丛中经常有一些蚂蚁匆匆忙忙地爬来爬去。有一次,我在草丛中挖了一个几毫米深的坑,又抓了几只来去匆匆的蚂蚁,把它们放进坑中,不等它们有任何逃出的时间,便用泥土把这个坑填得满满的,还用手把这个坑使劲按了几下,就喜滋滋地等起来了。心想:哼!看你怎么逃出来!过了一会儿,那几只蚂蚁竟奇迹般地从土中爬出来,依旧像往常那样匆匆忙忙地离去了,我吃惊地张大了嘴巴。

感悟生命作文400字 篇10

当我看见豆芽在土中迅速成长起来我了解了生命的蓬勃,当我看见春风吹又生这一种景象时我不禁赞叹生命顽固。

我经常听老师说生命不是游戏,人死不能复生。那时的.我是绞尽脑汁的去想,生命不是顽固纯洁的吗?生命怎么这样脆弱。

那一次我看阳台上有一株丁香花怎样看都是岁月凋残啊前天都是好好的。怎么如昙花一现啊我很失望,丁香是那么迷人。它不应该这样了结。就在当晚下了一场大暴雨,雨冲刷了每一个生物,似在唤醒世界。第二天一早,丁香花开出了小巧玲珑的花朵。他的生命顽强竟是在极端的情况下展出。

我在默默感悟这世间一个生命,生命不断消失不断出现,它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虽然生命短暂,他的顽固叫人绝,如果我们每一个人拥有生命的真格,那么,你就是生命的主人。

四川遂宁射洪县沱牌实验学校五年级:张诗雨

让作文轻轻唤醒学生的生命 篇11

张丽钧老师把写作教学视为一种内心世界的唤醒和建构过程。她认为作文要以感动和唤醒心灵的最高追求是要最高追求。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实现学生能力和精神的“双更新”,即把学生沉睡的自我意识从生命最底处唤醒,使其成为真正的写作主体;把创造力从文体写作的僵化教条中唤醒,使其具有创新意识;把“真、善、美”的人格从“假、大、空”的编造中唤醒,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从而真正达到“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在语文课堂上,张丽钧老师也时时践行着她“关注内心世界,实现人生价值”的人本教育观念。她的作文课处处跳跃着生命与生命相逢的惊喜,思维与思维碰撞的灵感,心灵与心灵对话的升华,真正达到了人文融合的理想教学境界。

一、人性化引导:挖掘写作潜能

教师最可贵的品质是人性。只有充满人性人情、充满爱心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拥有健全人格的学生。对一个教师来说,人性应放在首位,以心灵和心灵对话,以人性来塑造人性。多年来张丽钧老师正是以一颗人性之心关爱学生、教育学生,以人性化的引导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勇于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写作平台,创造了一个令学生心态宽松的写作环境,从而真正使学生摆脱压力和束缚,放胆作文,尽情释放他们的创作激情,充分展现写作的天赋与潜能。

(一)广义发表:呼唤主体价值回归

许多心理学研究表明,表达与交流源于人的内在需求,每个人都有一种付出劳动后希望获得成功感和成就感的欲望,这就是“情感期待”。实际上,每个学生在作文课上都会形成这样一种情感期待:希望自己所写的文章能够获得老师的欣赏、同学的好评、大家的承认。一些著名作家在谈到他们的创作经历时也常常会提到,正是由于小时候上作文课时他们的作品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宣读,或者发表在校报或班报上被全校同学传阅,才进一步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后成为了作家。这种对学生的作品在全班宣读或是结集成册在一定范围内传播的作文教学方法可以称之为“广义发表”,这种教学法可以唤醒学生的自我成就感、成功感,强烈地激发作文兴趣,真正实现写作主体价值的回归。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 张丽钧老师就特别注重对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的培养,树立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关注内心世界,实现人生价值”的教育观念。尤其是在写作中特别善于激发学生勇于表现自我、成就自我的主体意识。为此她曾专门为开滦一中的同学们编纂了一本名为《爱的盛宴》的“枕边书”,在序言中,她写道:

一直想为开滦一中的同学们编纂一本对大家作文、做事、做人有帮助的枕边书……我希望同学们能在这些文章中读出如下信息:我是为了成就一件大事来到这个尘世的,我不能浪费成功;爱我的人给了我那么多无私的爱,我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纳悦他人,尊重他人,玉成他人,是我美丽心灵的最好明证;我在世间行走,要努力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我拥有与自我心灵对话的能力,听得见自己内心细微的声音……我衷心地希望——

你的名字是“纤尘不染的字”;

你每一天都过得“美丽踏实”;

你心里总能装着“暖心的故事”;

你的课桌能成为“放得下一个国家的课桌”!

作文教学中,在唤醒写作主体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方面,她运用“广义发表”的教学方法,在优秀个体上做足了文章,有效地带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张丽钧老师说:“我希望老师们都树立起‘有写作天分的学生就在我的班级内’的信心。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相信,每个班级内都能找到大约10%~20%的有写作天分的学生。我们要充分挖掘资源,让这些学生真正尝到心灵受宠的滋味,进而促发群体的写作欲望。”张丽钧老师班上曾经有一个叫张俊雅的学生,痴迷文学,有着良好的写作天赋。张丽钧老师特地为她在学校申请了一块橱窗,办起了文学角,让张俊雅当起了“版主”。在这个优秀个体的带动下,“文学角”越搞越火,吸引了全校文学爱好者积极踊跃地投稿。 学生的作文水平在短时期内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人文写作环境,带动广大同学的写作热情,张丽钧老师在开滦一中学生中间组织成立了“蓝雪文学社”,这个文学社的名字是由文学社中两个写作优秀的女学生的名字(一个叫蓝青、一个叫鲁雪)组合起来命定的。这个名字对同学们产生了强大的感召力,有效地唤醒了学生们潜在的写作兴趣和写作天分,多年来这个文学社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作品100余篇,成绩斐然。

心理学家盖兹认为,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探求成功的能力。以上成功案例表明,这种以人性化引导挖掘学生写作潜能,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的教学方法,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在写作心理上自觉地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充分实现了写作主体的自我价值,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花样儿”作文:激发主体创新意识

写作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是自我心灵的展现和个性的表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作基本理念作了如下概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进行自由表达,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激发创作灵感,这是语文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

1.自由练笔:摆脱束缚。

长期以来,在“恶的应试教育”的束缚下,作文教学被文本化、成品化的以“语言为中心”的文体训练所取代,教师不善于引导,学生“奉命作文”,“带着镣铐写作”,致使学生害怕作文,思维僵化,个体价值感缺失,生命热情匮乏,从而形成了可怕的双重人格。张丽钧老师认为,学生写不好作文,主要原因可概括为两个方面:无米而为炊(内储不够,没的写);有米而不会为炊(无力外化,不会写)。这就要求老师帮学生解决“储米”和“为炊”的问题。

“储米”。法国作家布鲁斯说过:“生活先于文学,就像干活得先有材料一样。山里没有丰富的大理石,世界上千姿百态的雕像也就无从谈起。”在生活的舞台上,每天都有全新的剧目上演,一个“明眼”的人是可以看到那剧目的精彩之处的。有的同学以为生活乏味,不值得去留意,其实,乏味的不是生活,而是那颗不懂得停驻的人心。最有效的“储”就是做读书笔记。对于学生而言,再动人的文字,如果不落在纸上,就几乎不可能落在心里。摘录的过程付出了艰辛,这使日后的反复浏览成为可能,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美文就是过眼烟云。

“为炊”。这是一个思想外化的过程,怎样才能做到“放言高论,笔端不窘”呢?用什么样的方式将自己所占有的材料很好地呈现出来呢?和“奉命作文”相比,日常练笔对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更有帮助。日常练笔有这样三个特点:第一是自主性,有感即发,我手写我心;第二是随意性,题材、体裁、字数均不受限,可以信马由缰地写;第三是跳跃性,对生活片断或人物片断的描写,偶发的联想,生活中非连贯性或非目标性的思考等,都可以诉诸笔端,往往更可闪现智慧的灵光。学生爱上了自己那个与自我心灵对话的也许是杂乱无章的小本子,才是值得语文老师欣慰的事。

2.另类写作:放飞个性

写作本身是一个创造过程,是自我第二次生命的成长和建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宽容的心态来面对学生的主体创作,允许学生以自由的思维方式、开放的表达方式完成自己的生命之旅,让一颗生动鲜活的心灵拥有自由飞翔的权利。张丽钧老师说,真正好的文章应是“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她经常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在作文中把自己所擅长的文体和个性表现出来。她的作文教学呈现出“三开放”的特点:

(1)开放的作文时空:强调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需要。通过写随笔、写观察日记等日常自由练笔的方式,让学生感觉到作文就在身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写作。

(2)开放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思维方式表述见解,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笔表我心”。

(3)开放的表达方式:提倡写放胆文,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表达出来,随感而发,随情而抒,不限章法,不论首尾,把作文的自由真正归还到学生的手中。

正因如此,她的学生也经常敢在她的作文课上写一些“花样儿作文”——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诗歌、散文、戏剧、小说,文言、白话、文白夹杂……有的同学甚至在作文中配了插图,看得人赏心悦目,齿颊留香。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学生的写作潜能充分地展现了出来,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张丽钧老师曾为学生专门举办过一个“杨蒙诗歌鉴赏专题讲座”。在海报上她是这样写的:“在离你很近的地方 / 那个叫杨蒙的男生 / 摆出一场语言的盛宴。”杨蒙是值得老师为他举办这样一个讲座的,因为他有着良好的文学修养和过人的创新思维,以下是杨蒙同学的小诗:

不应该的宴席

我要了一盅叫做泪水的酒

我点了一碗叫做哀愁的饭

我信手拈来了相思的餐纸

却忘记了那盘叫做爱情的菜

我感染了叫做痛心的醉

我舔净了叫做后悔的碗

我将相思的餐纸擦向背叛的双唇

却迟迟不肯退掉这叫做不应该的宴席

这首锦心绣口的小诗写尽了一个少年的心曲,是难得一见的文字。1999 年高考,杨蒙同学同样以诗歌的形式完成了关乎他命运转折的高考作文。河北省历年高考作文分数线 48 分以上的大概在百分之十左右,杨蒙当年这篇诗歌形式的高考作文获得了 52 分的高分,学生的创新智慧之花终于实现了在属于自己的春天里的绚丽夺目的绽放!

二、情感教育:实现人、文融合

情感体验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认识。古人常说“情者文之经”、“为情而作文”,可见情感是作文的出发点,感动是作文的催化剂,大凡优秀的文章都离不开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离不开作者真实的情感流露。《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强调了在写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情感的培养对写作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情感所包含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都是健全人格精神必不可少的。然而现在的青少年似乎患上了“情感缺失症”,在作文中少有真实情感的表达与流露,有的只是一些矫情和蓄意的编造。张丽钧老师把这种少有真实情感的作文称为“圣诞树作文”,这样的作文像圣诞树一样徒有装饰,但上面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假的,结满了畸形的果实,“零生命力”是它最大的特点。时代不需要写作与做人相分离的“双面人”。为了彻底铲除这种虚假作文,作为开滦一中校长,张丽钧老师带领全校师生开展了很多特色校园活动,着力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为学生营造一个个美好的“情感场”,唤醒学生沉睡的情感体验和鲜活的生命意识。这种将校园活动与学生的写作学习相结合的“大作文教学法”,特别凸现了“我”是写作的灵魂,“做人”与“作文”合一的写作规律。

(一)“蓝天下的学校”:让作文拥抱生活

目前世界各国作文教学有一个共同的趋向,就是向生活靠拢。所谓“生活作文”,就是通过以生活为对象的写作,让学生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通过以生活内容为中心的写作活动,深化对生活的认识,形成健全的主体人格。作文的生命力来自生活,来自对生活情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

俗话说得好:“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写作主体的情感是在生活体验中生成的,生活体验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语文教育家于漪说:“生命之树长绿,生活之树常青,生活的河流流淌不息,写作的源泉汩汩喷涌。文章不应该是作出来的,而应该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心坎里的清泉来自何方,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来自从生活中汲取材料的本领。”可见理想的写作是以尊重生活为中心的。汲取生活精华,撰写人生华章是我们所切盼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蓝天下的学校”这一理念,教育如果走出课堂拥抱生活,可为学生的认知、语言、思维各方面提供无比新鲜生动的资源,可以唤醒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社会、热爱他人的美好情感。在这种“大语文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张丽钧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作过许多尝试,意在唤醒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生命体验和生活热情,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度统一。如:把语文课堂搬到桃花盛开的公园,让同学们寻觅“春天的芳踪”,回到学校后打印出《阅读春天》的习作集,在校园广为传阅。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描写校园里的五棵山楂树、白玉兰花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将写作教学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观察感悟,享受大自然带给学生的乐趣,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因此,学生的真情实感得到外露,写出来的文章也就血肉丰满,充满了灵性和生气。

(二)流泪教育:让作文涌动真情

理想的写作过程是灵魂纯化的过程,是境界提升的过程,而灵魂的纯化、境界的提升,无不是以“感动和唤醒心灵”为前提的。如果学生写作的时候情感都未曾被触动,灵魂都“不在场”,又怎能期待其“共鸣”功能的发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名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作为校长,张丽钧老师深感到了自己学生情感的缺失。怎样唤醒他们沉睡的情感?怎样让可贵的泪水滋润他们干涸的心田?怎样让他们懂得垂泪是别样的美丽?怎样让一个个泪光闪闪的神圣时刻永远相伴他们的人生苦旅?带着这些凝重的思考,在她的倡导下,开滦一中有意识地将三个特殊的日子设定成了“集体流泪日”:

1.母亲节,让孩子流下感恩的泪。

五月的第二个周日是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妈妈们拿着孩子的班主任发的邀请函,到学校来参加“献给母亲的歌”纪念母亲节的主题班会。教室里回响着《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每张课桌上都摆放着一枝美丽的康乃馨。妈妈们的怀里都揣了一封孩子写给自己的信,孩子也已把母亲写的信悄悄地珍藏起来。班会的内容是有趣的,孩子讲关于妈妈的“最难忘的一件事”,妈妈讲关于孩子的“最难忘的一件事”;母子(女)同时笔答“妈妈的生日”、“孩子的生日”,“妈妈最爱吃的一道菜”、“孩子最爱吃的一道菜”,“妈妈最近的烦心事”、“孩子最近的烦心事”,“妈妈穿的衣服的尺码”、“孩子穿的衣服的尺码”……在孩子们的笑闹声中,主持人开始宣读答案了。读着读着,孩子们就不说话了。接着,妈妈们哭了;接着,孩子们哭了;接着,主持人哭了。关于妈妈的事,孩子答对的那么少,妈妈却感动得哭了;关于孩子的事,妈妈答对的那么多,孩子也感动得哭了……

母亲节的泪,是感恩的泪,是愧疚的泪,是顿悟的泪。流过这样的泪之后,孩子的心就容易变软,孩子的骨头就容易变硬。

2.毕业典礼,让孩子流下惜别的泪。

每年高考来临之际,开滦一中的老师们都要为学生举办高中毕业典礼。在典礼上,首先校领导宣读“毕业寄语”,学生代表发言,教师代表发言;然后,学生向母校赠送礼物,老师向学生赠送礼物……这些程序,说起来是枯燥无味的,但是,因为在其中注入了深深的情浓浓的意,所以,与会的每一个人都无不动容动心……

毕业典礼的泪,是伤感的泪,是惜别的泪,是誓师的泪。相逢是缘,师生之缘深似海,同窗之缘高于天。流过了这样的泪,孩子就成了大人。当他只身远行,我们就可以朝他挥挥手,放心地看他走远。

3.教师节,让孩子流下理解的泪。

在教师节这一天里,老师都收到了学生的由衷祝福和深深敬意——贺卡、信笺、鲜花以及各式各样的小纪念品。这一天,是老师最快乐的日子,而老师的快乐是与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学校没有让学生登台赞美教师,而是让老师登台,开展“我和我的学生”的专题演讲。面对现场和电视机前的学生(活动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老师们打开了自己心灵中最柔美、最温馨的部分,把满心的忧喜苦乐一并对着自己亲爱的学生倾诉……

流泪教育有三贴近的特点,它贴近青少年的实际,贴近他们的情感,贴近他们的身心发展。“流泪教育”的开展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个美好的“情感场”,在培养学生懂得铭记、感恩的同时,又于潜移默化中唤醒了学生麻木的情感、沉睡的记忆,从而为学生的写作开启了一扇性情之门,储备了丰厚而真挚的情感素材。“流泪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的是自我内心世界和情感价值,让学生的心灵在血浓于水的家庭亲情、患难与共的真挚友情、感天动地的师生挚情中受到洗礼和升华,使学生明白作文要以抒写挚情感动心灵为最高境界、最高追求。这种把校园生活和学生的写作生活相结合的“大作文”教学方式,成功唤醒了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焕发出了“人本”、“人性”的耀眼光芒!

生命 生命 作文400字 篇12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立意,方法

文章是作者借以表达自己观点,抒发感情的载体,那么,作者所表达的观点应该是系统的,有一个中心的,而作者抒发的感情,无论是爱恨,还是情仇,也都有一个中心,于是,中心就成为文章的灵魂。如果文章脱离了这个中心,那就只能算是文字的罗列,不能以“文章”二字而言。立意,就是要确定自己的观点,或者是感情的中心。写作要根据一定的素材而进行,立意就是选材的依据,是文章结构的轴心,文章语言的采用也要根据立意的不同而进行选择。就初中学生而言,引导他们立好意,不仅有助于提高作文水平,对其价值观念的培养也有积极意义。

一、以小见大,从细微处生发

作文讲究的是我手写我口,需要的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从一定角度上说,中学生的生活有些单调(只能说从一定角度上说),要让学生在平时的衣、食、住、行和学校的三点一线的“小社会”的事件中能生发出自己的感悟,就需要深入挖掘材料或作文要求中所蕴含的主题,在普通、平凡的事件中发现重大的、深刻的社会意义,从而让主题得到升华。如以“体验”为题的半命题作文,在立意中,首先就要对体验进行理解。体验是亲身经历,是通过时间来认识事物。那么,在构思文章时,就要从自身的经历出发,以体验成长为核心。如《体验成长中的困惑》一文,所写事件就是买花瓶,这是最为常见的生活事件。但作者在最后说道:“天哪,做人必须工于心计,巧于周旋,成长竟要以丢失真诚为代价!我真不想长大。”这“困惑”揭示的是人类生存的悖论,我们常常欣赏纯洁和真诚,但生活中又常常逼着我们放弃纯洁和真诚,人生的无奈、成长的困惑就从小事中生发了出来,意蕴深远,发人深省。

以小见大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将自己最真实的情感抒发出来,从细小的事件中获得独特的自我体验。教育所要做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体验不断就是发展的一种表现,无论是何种事件。

二、精雕细琢,从人物上构思

在初中阶段中,记叙文是一大文体,也是最常见的写作文体。但从学生的写作中不难发现,更多学生只注重说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而对事件中的人物描绘却着墨不多,导致文章成为“流水账”,更无法从人物描绘中看见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应该说,优秀的记叙文,不但要写出人物的言行,而且要写出人物的心理;不仅要写出人物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还要写人物当时想了些什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会这样想,从而展现人物言行的思想基础,通过人物的刻画让思想更上一层楼。我们甚至可以说,言行是骨架,思想是灵魂,文无思想难存,人无思想难立。作文中的人物一定程度上是作者的投射,透过文章,是能看到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这也就要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人物刻画来立意。如鲁迅《故乡》中的闰土,通过前后形象的变化,就可知作者对封建思想和礼教的鞭笞。

那么,记叙文如何立意?首先,要立足于一个人,一件事写出矛盾、波澜,保证事件完整性的同时,将记叙和描写整合起来,特别是在对人物形象刻画时,要在整体的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多种描写。如写小偷,就要将其定位为“凶”的形象,写警察自然是从“善”的角度进行。在细化时,要综合应用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在各种方法的应用上,要注重从整体到局部,如心理描写,是恐惧还是欣喜,首先就要进行定位。其次,所选择人物要具有典型性,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才能让中心更加突出。但要注意,在对人物和事件选择时,允许虚构,但虚构要符合事实,不能夸张或是漫无边际的瞎扯。

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作文立意首先构建的骨架,是将自己的思想先理顺,然后借助字词来逐一表现。如果只是在大处做到了“精”而忽视了小处的“细”,总会让人感觉太粗糙。

三、标新立异,从文题上体现

文章题目是文章的窗户,读者对一篇文章,首先看到的就是题目,因此,在写作中,要让立意能抓住读者的心,题目构思也尤为重要。要在作文中从文题上来立异,就需要做到“新”。如一次相遇、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微笑都可成为拟题和立意的素材。如“那一抹抹淡淡的微笑”、“原来是你”、“这堂课真舒心”、“我渴望四处流浪”等题目就以小见大,能从生活事件来进行体验。同时,立异还要注重从反面着笔,要不落俗套,独辟蹊径,把目光锁定在自己最熟悉而又最感兴趣的范围内。如以“路”为话题的作文,就可用“路在脚下”来写自己的成才,以“小路弯弯”写自己如何和困难做斗争。

追求新颖是在正确、积极、高远、深刻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不能只为追求“新”而忽视了“实”。“新”要新得实在,要在宏观的指导下来进行主题构建。

意是作文的生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立意指导,让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作文写作,为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霞.初中材料作文立意技巧例谈[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3).

[2]周巧萍.浅谈初中作文的立意及对策[J].考试(教研版),2011(4).

珍惜生命作文400字 篇13

瞧,那一棵棵经过严冬的小笋,已经从土地中冒出了一个小尖儿,大概有20厘米高。让我引人注目地是一个被石头压着的笋,它不禁让我痛心:被石头压着,还能生长吗?它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

第二天,我一放学,便跑去看。那些竹笋长高了许多。但是那棵被石头压着的竹笋依然没动静。我想,这个小生命应该被永远埋在石头下了。我心中顿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唉,生命真是太脆弱了。”我边往回走边想。

一场春雨过后,我再次跑去看。可眼前的一幕使我惊呆了:只见那棵小笋居然把小石头顶开了,新的竹笋顶着竹尖,裹着棕色的外衣,似乎正在欢快地说:“我长大了,快帮我脱去外衣吧!”有的已经褪去外衣,高高地挺立着。

一瞬间,我感受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顶到石头的笋坚强的精神!我好像看到了竹笋生长那欣喜的样子,竹笋那不懈生长的努力和充满青春的活力!

生命感受作文400字 篇14

听!是什么东西冒出了地面,发出“唰唰”的声音?哦,是一株株小草呀,努力地钻出泥土,它是那么顽强,那么勇敢。

清凉的河水从你的指尖划过,“叮叮咚咚”,多么柔和的河水啊!小河旁那一棵棵大树摇摆着枝叶,又是多么的美丽啊。

天哪!是什么东西那么香,令人心旷神怡呢?原来是一朵朵的小花,散发出迷人的花香,让人心情愉快,把不愉快的事情忘掉。

看呀,一只小松鼠飞快地爬上树,钻进黑色的树洞里,鸟儿们在天空中歌唱,小狗来了,小猫也来了,这对一见面就打架的死对头都来看热闹了。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呀!小动物们都来啦!

“滴答,滴答。”几滴雨珠从天空中落下,小雨点又调皮啦。“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敲打起了他的大鼓,闪电婆婆在天空中划过一条又一条耀眼的闪电,紧接着,倾盆大雨是少不了了。

下了雨之后,万物焕然一新,所有东西都焕然一新,小草更精神了,花儿更香了,小河的变奏曲更加的欢快了,小动物们更加开心了。

我看到这一幕,心中的感受自然深,但是,我还是要感叹:这就是生命的力量!

生命意识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篇15

一、承载生命情感的需要

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浸染着作者浓郁的感情色彩, 饱含作者丰富细腻的个人情感因素。“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情感的表达是作文的根本。在实际生活中, 学生或活泼可爱, 或浪漫敏感, 或慷慨激昂, 但在作文时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作文中弥漫着没有思想、没有生命的令人不忍卒读的“无魂文”气息。写作就是要宣泄学生生命的情感, 点燃他们心灵的火焰, 让真实生命的情感在习作中充分地表达、自然地流露。感人心者, 莫过于动情。只有动情写成的作品才能动人, 没有感情的品质, 任何笔调也不能打动人心。带着情感走进作文世界, 我们会发现, 作文里面有许多情感的因素, 作文教学难道不应该让学生发现情感、理解情感吗?情感是作文的思想, 是作文的灵魂, 在我看来, 一篇篇作文都在表达着情感的主题, 如果说它们有所不同, 那也只是方式与内容不同而已。学生的作文因情感染上了生命的色彩, 情感愈丰富, 生命色彩就愈艳丽动人。在作文课上, 我们强调说真话, 抒真情, 让喜怒哀乐自然活泼地流淌在笔下;用自由之笔, 写自得之见, 抒自然之情, 显自在之趣。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潜在的情感而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 就能让学生乐于写作, 不再把写作文当做洪水猛兽, 而是把它当做一种自觉的、愉快的学习模式。

二、映射个性生命的色彩

写作不是要完成教师的任务, 而是表达自己的人生感受, 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言为心声, 作文是学生感情的宣泄, 心声的表露, 个体生命特征的体现。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灿烂的一个阶段, 每个学生的生活都是与众不同的, 他们本应该用他们的自由之笔抒他们的自由之趣。但可悲的是在走上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的路途中, 他们逐渐泯灭了个性, 封闭了想象的空间, 这种内在与外在的强烈反差也导致学生人格的分裂, 即做人和作文背道而驰。所以, 作文训练必须发展学生的个性, 尊重学生的人格意识, 让个性色彩在作文中得以充分展现。

首先, 教师在作文训练中要启发学生写作文的立足点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自然、人生、社会,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用生活滋养心灵, 用心灵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启发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形成自己对某种事物的看法, 激发他们对生存状态和环境的关注, 逐渐形成“品生活”的能力。作文要真实地反映学生生命活动的状况, 这些状况是从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因为学生对自我的生命活动轨迹是最熟悉的。这就要求我们从生活实际出发, 以身边发生的事为依据, 让学生的作文表达生命的本真, 这才是写作的最高境界。

其次, 要鼓励学生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意。不管是欢乐, 抑或悲伤, 在生活中我们都经历过, 都曾悄悄地珍藏过, 在内心深处隐藏着一股写作的喷泉, 从而我们的笔下也应有属于自己的那一道心灵烙印。心灵的痕迹, 也是一段成长的见证, 从心灵的层面关注作文训练。作文应是学生内心世界的表露, 是对生命的独特体验, 也是学生学习能力最重要的体现。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有责任释放学生的心灵, 帮助他们挖掘写作的潜能, 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深入生活, 感受生命, 表达性情。鼓励学生用发现美的眼睛观察世界, 用缜密的头脑思考人生, 用思辨的智慧质疑生活。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成长为写作的主人, 才能在作文的世界里自由地翱翔与翩翩起舞。

再次, 在作文训练中要开启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 使其在作文过程中不受原有思想的约束、不囿于固有的观念, 让他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在这样的状态下写出的作文岂不情文并茂、荡气回肠, 令人欢欣不已呢?我尽量让学生学会品尝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体味人生百态, 让他们用自由之笔书写人生的春暖花开、跌宕起伏。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心智, 使学生真实地袒露内心, 真诚地拥抱生活。

三、体悟多元生命的情趣

首先, 要敏锐地感受自然。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陶渊明赏菊, 陆放翁咏梅, 周墩颐说莲花, 鲁迅赞美小草, 茅盾咏叹白杨……这些无独有偶的惊奇都源于自然赋予人类的启示。拥抱自然, 你可以联想飞禽走兽、风雨雷鸣, 可以联想日月星辰、江河湖海, 也可以联想北国的大漠、南国的古镇……自然万物呈现了各种各样的生命轨迹, 或深或浅, 它代表着曾经某些事物的存在, 有时候我们的心灵也需要一种表达来抒发内心的情愫, 有时候我们的内心也需要一种对人生的感悟与哲思。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中用心去感受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心动才有行动。只要用一颗敏感的心去拥抱世间万物, 必能敲出令人怦然心动的华美乐章。

其次, 要关注体悟世事。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这才是青少年应有的生命状态。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中, 诸多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成了只会读书而没有思想的书呆子。殊不知, 社会、家庭、校园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很多学生对身边发生的热点、焦点事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写作只是一味地闭门造车, 在这种被禁锢的状态下写出的文章能闪烁思想的光芒, 令人耳目一新, 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吗?

再次, 要注重利用文化资源。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来自作者的心灵感悟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如果没有史铁生在地坛公园的徘徊沉思, 他不会有对命运的深切体悟, 也不会由个人命运的残酷升华到生命的永恒流变, 他教会了我们如何看待生命中不期而遇的苦难, 他超越了个体生命有限的必然, 他是一个生命的舞者。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是他情感的寄托, 作者借眼前美景抒“颇不宁静”之情, “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所以荷塘、月色成了作者抒发思想情感和树立理想人格的载体。因此, 利用好现有的文化资源, 向学生展现多元生命的形式, 加深学生对生活情趣的感悟, 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重要的意义。课内阅读固然重要, 扩大课外读物的渠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学生要与时俱进, 紧跟时代步伐, 增加对生活、人生、命运的关注, 这有助于真正培养有文化品位、会思考感悟、能表情达意的人。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之基 篇16

关键词:习作;观察;积累;我手写我心;真实生活;真实情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指出:“作文首先要求说实话。其次才看写得好不好。”习作是表情达意的需要,所表達的应该是学生的真情实感,真实,乃作文的生命之基。

小学作文就是让孩子用自己的声音说自己的话,用文字的方式表现自己的童真童彩、童心童声。倘若我们能引导学生多观察发生在身边的人、事、景,这也就保证了作文的真实性。例如,写天气变化的、写活动、写感受、写事情等。要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做生活的有心人,思考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然后,“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放手描摹自己的真实生活、真实情感,达到再现生活、再现情感之目的。

教学生学会观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想象,在观察中表述,把现场观察与想象、思维、语言活动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写真景。美妙的大自然,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它既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又如一个千奇百怪的万花筒。例如,我班学生吴xx在《风真大》一文中写到“墙角的纸、土、沙、都卷了进来。电线呜呜直响,人们都眯着眼睛,手也挡在了眼睛前面,害怕沙子或者土都飞进眼睛里,人们要往前走,狂风又把人往后吹,人们眯着眼睛往下看生怕摔着,风刮来的土又飞进了小朋友的眼睛里,小朋友走得歪歪扭扭的,好像刚刚喝醉了一样。”这是学生观察、感受的真实体验,把这种体验真实地表达出来,这就是习作。

习作源于生活,源于感动。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例如,在丁xx《妈妈的爱》中写道“我不情愿地喝下了药。接着,妈妈为我盖上被子去熬粥了。(下转第154页)(上接第153页)粥熬好了妈妈端过来,轻轻地吹了一会儿,小心翼翼地送到我嘴边,一口一口耐心地喂我。”这是学生体验后所写的真实情感。

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写真心。文章应该是思想感情的自然体现,是心里泉水的自然流淌。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个体生命,自有各自不同的喜怒哀乐。周xx在习作《可怕的第一次》中写道“晚上,我走进这间陌生的房间,东张西望,好像屋里藏着无数双眼睛在看着我,我害怕极了。在这黑洞洞的房间里,不知会有什么怪东西,电视里的鬼屋不就是这样的吗?”王xx在《比赛》一文中写道“尽管是第二次参加比赛了,但我还是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内心忐忑不安,像怀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乱跳。”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内心的真实告白。

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例如,马xx的习作《阳光伙伴》中写道“虽然比赛中我们没有取得胜利,但我们知道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滴水不成河,独木不成林,团结的力量是最伟大的。只有团结,我们才能干好每一件事,只有团结,我们才能取得最终胜利!”刘xx在《风筝营救队》中写道“说干就干,我们满广场跑着,寻找落难的风筝。不一会儿,我们就解救下三四个风筝,看着一只只风筝被我们救起,我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滋滋的。”

引导学生平时注重观察和积累,写作时有了素材,这样写起来地就会有话可说,让学生感受到习作就是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思、所感。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真实的写作。

珍爱生命作文400字 篇17

早晨起床,我让妈妈用毛巾把我的眼蒙上,顿时,我眼前一片漆黑。我随便试探着走走,突然,我碰着了桌角,一会儿,我又撞到了衣柜。我停下了这种漫无目标的走动。开始试着做一些简单的活儿。我摸索着很费力地走到书桌前,用手反复摸着上面的字,因为我写字很用力,在纸上留下很深的印痕。尽管如此,我足足摸索了十分钟,才找到了思想品德书,再把它翻到第一页,写出“一个人的成功完全取决于他的状态”后,我几乎不能坚持下去了,妈妈鼓励我再做一件事。我便开始整理书包,我摸索着书的大小分开种类,分别放入书包。我便迫不及待地让妈妈帮我解开了毛巾,来看看我的“成果”。天哪!思想品德书上的字难看急了,书包整理的一塌糊涂,顺序乱七八糟,这哪像我干的呀!这样简单的日常活,我做起来艰难不堪,盲人的生活就更难了。

我要加倍珍惜生命,好好的爱惜它,不白白糟蹋它,让自己活的更加光彩有力。

感动生命作文400字 篇18

“流过我生命的感动”是一个至爱的人对我的关爱,对我的栽培,对我的细心指导,对我的无私付出。想必大家都已经猜到,那就是世人最伟大的母爱!

还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不舒服,母亲为了让我好受点,专门到大丰最好的一个医生那去上门拜访,晚上一心一意地坐在那儿一个多小时不动为我熬药,晚上,我睡觉时,她还每隔一小时检查一次体温,擦一次嘴唇,为此整夜没有休息,第二天还要提早起来,为我熬药,在那一刻我感到十分的温暖,十分的幸福,深深被母亲的行为感动,不禁流下两行热泪。

每天晚上,母亲都坚持陪我做作业,不会的题目她总是会促进我努力地用脑子想,多读题目,悟懂其中的重点和技巧,我做错的题目,她还总是对我说:“世上没有不会做的难题目,只有不想做难题目的人。世上也没有弄不懂的题目,只有不想弄懂的心态。”她总是教会我不少东西,不少哲理,没有母亲对我的付出,我也不会有今天的进步,我为有这样的母爱感到幸福。

互评互改让学生作文更有生命力 篇19

学生缺乏自己的思想, 也就是在作文的立意上欠缺生活常识, 在感情上缺乏真诚。学生需要感受生活, 需要交流感情, 这些需要老师的指导。但是语文教师面对大量作文, 批改时很难做到个个面批与深入交流。同时教师与学生对生活不同的理解, 很难达到和谐融洽地沟通。针对这些问题, 我尝试以互评互改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交流。他们的年龄相仿, 阅历相似, 思想接近, 容易沟通。

一、当“向导”引路, 放胆起步

在实施互评互改之前, 教师要做好准备, 为其创造条件:

1.分组学习———协同与竞争结合

分组是为了更好的协同学习。互评互改中的“互”应该要建立在写作能力相当的基础上, 这里所说的“分组”不是按照写作能力分层, 而是根据学生相似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经历分组, 四人为一组。在组与组之间建立竞争机制, 这种竞争避免个人主义, 而强化集体主义意识, 为互评互改、互惠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2.自主命题———自由与约束结合

通常学生都是按照老师给的作文题目写作, 这些题目有的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 有的是学生写过不愿意再重复的内容, 这些题目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自然无法让他们发自肺腑地写作, 就信口胡诌, 没有真情实感, 连自己都看不下去的作文怎么会感动别人, 没有感情的作文就没有生命力。所以, 让学生自主命题、自由写作, 但自由要建立在小组约束上。小组四个成员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轮流出题, 题目可以和其他组分享, 这样的命题会让学生快乐接受, 写出来的作文会更有生命力。自主命题, 自主要求, 自主评改, 这些都为互评互改奠定了民意基础, 实施互评互改就能如鱼得水, 通畅无阻。

3.随时评改———课内与课外结合

语文教师经常把语文教学分成两大块: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作文教学的比例较少, 作文教学就是作文评讲课, 一般两星期才一节课, 而一节课的时间评讲作文的优劣远远不够, 所以作文评改应该实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 课内教师指导评改方向, 课外让作文充分被批阅, 让学生随时评改, 这样的方式让评改更细致, 不会给学生造成压力, 也让作文教学贯穿语文学习整个过程, 而不会把作文教学割裂于平常语文教学。

二、循序渐进, 让互评互改成为作文的主旋律

“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做到语句通顺, 行款正确, 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新课标对高段学生提出了作文修改的要求。我觉得在习作上培养学生之间的互评互改迫在眉睫。

1.明确目标, 组内评价

修改每一篇作文前, 应让学生明确修改目标。每一篇作文有每一篇作文的写作要求。因此, 修改的目标也有所不同。如《童年的趣事》作文, 修改的目标应定在学生所写的事的“趣”与“真”上。 《我的同桌》修改时应关注所写人物的“诚”与“真”。只有明确目标, 小组内的互评互改才能有序进行。

2.组间交流, 优中选优

根据习作内容, 小组沙里淘金, 找出亮点 (如个性化的语言, 出彩的句子, 有创意的开头结尾) 放大优点, 组员相互交流、学习。 再推荐到全班展示。然后组织学生相互评说, 使学生了解别人写得好的地方, 明白为什么好, 以便从中吸取经验。

3.中肯建议, 互助修改

作文会诊室。每半个月, 我会用一节课组织孩子携带候诊的作文进入“作文会诊室”。我和全体同学一起对这些作文进行“会诊”。“会诊”的形式不必拘泥:可以请出文章的作者介绍自己的创作经历, 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需要寻求的帮助等内容, 随后请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进行评论, “横挑鼻子竖挑眼”:分析文章的优劣;例举出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对问题直言不讳。课后有一个小要求:每个孩子当天的作文内容都要围绕着课堂中任何一个环节展开。这样的“会诊室”是作文评议的训练场, 孩子们在“会诊”的过程中能提高自己对文章的审美水平和修改的能力。如果你长期坚持, 他们会形成评议的习惯, 整节课孩子参与面广, 讨论热烈, 你只需作适当引导和组织即可。

三、仿“名家”修文, 文章不厌百回改

说到修改, 是教师在作文指导中最难以监控, 也是最容易遗忘的环节, 往往以教师的修改越俎代庖, 这是剥夺孩子习作自主权的体现。我们在指导孩子习作时, 与其大谈方法技巧, 不如花些时间, 放手让他们好好修改。

1.让题材开阔起来

一次习作《我最敬佩的人》, 交上来后发现学生千篇一律的素材:清洁工阿姨清早扫大街;风雨中指挥交通的民警, 救死扶伤的医生叔叔……无可厚非这些人物的确让人敬佩, 却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 写出来文字虽激情澎湃, 却没有温度。难道孩子们的身边就没有值得敬佩的人吗?互评小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关心学生的林老师, 助人为乐的班长大大, 弹得一手好钢琴的文娱委员, 劳动时不怕脏不累的“小不点”,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经过一系列的罗列之后, 学生惊奇地发现身边有如许多的人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他们普普通通, 做着平平凡凡的事, 却一样让人钦佩。小组交流后, 孩子们知道写作是可以从身边无数个点展开去思考, 没必要去编造。思维打开, 题材开阔了, 选择的面广了, 修改也有了方向, 面临的选材难、假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看, 学生之间才有共同的语言。

2.让素材真实起来

还是《最让人敬佩的人》习作, 学生反映选取的事例丰富了, 但是内容却不真实。如一位学生写到:“我爷爷虽然60多岁了, 但身手依然敏捷。一次, 爷爷晨练回来, 走进楼道。碰到两个蒙着脸着人正在撬一户人家的门锁。我想:糟了, 那一定是小偷。爷爷亮起大嗓门, 厉声问道:“你们是什么人?”小偷见爷爷人高马大, 心也虚了, 赶紧扔了工具, 准备逃跑。别看爷爷六十出头了, 但他天天锻炼, 身手自然不凡。他一把将一个小偷摁倒在地, 另一个吓得灰溜溜地跑了。”一读这样的文章, 学生也哄堂大笑:“你爷爷, 可以当成龙的师父了。太假了吧!”是呀, 胡编乱造是永远写不好作文的, 作文要写真实的, 要说真话。小组再相互交流修改。

学生甲:一看这事例, 感觉就是假的。平时爷爷最喜欢做什么事, 难道你不知道吗?

作者:爷爷最喜欢养花, 养鸟, 家里什么东西一坏, 他都能修好, 还有他特别热心, 比如有一次……

学生甲:这不对了吗?在这些生活事例中选一两件事来写, 多好。

3.让内容丰富起来

今天上《我的同学》作文修改课, 我让小组展开互批互改:找出同伴文章中写得好的细细品读, 再找出一处写得不够具体的地方, 写下修改意见。最后, 与同伴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甲:xx (作者名字) , 你写刘冬在运动场上的表现写得很精彩。但是你写他作为班级的劳动委员带领大家一起劳动的场面既不具体也不真实。“昨夜刮了一场大风。第二天一早, 刘冬就赶到学校, 只见他手拿扫帚, 把树叶、垃圾扫成一堆, 又用两把扫帚, 把垃圾夹住, 然后扔进垃圾筒里。”两把扫帚夹着扫, 这完全是调皮捣蛋鬼才会做嘛?

作者 (专注地听着, 不时地点点头) :那该怎么改呢?

学生:你难道没见过同学扫地时的情景吗?回忆一下, 扫地时他的动作、神态。在劳动中可不能做哑巴哦。他总会说话吧。适当加入一两句说话句, 定能让文章活起来。

作者:我知道了, 可以写他怎么指挥大家劳动的情景, 怎么鼓励大家劳动的。有了说话句文章一定会更具体了。

四、让互评互改成为焕发活力的源泉

一篇作文一周在评价, 一周在修改, 其实等于两周完成一篇作文, “善作不如善改”, 作文要改才有效。不仅对学生写作水平提高有帮助, 而且培养了学生互助、谦虚的品德, 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塑造。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效用:

1.从作文质量上, 真实有情。同龄人的评改让学生更能信服, 同龄人更能了解对方想法, 从自己角度提出建议, 中肯而有效。所以, 互评互改让学生在内容上更趋真实, 力求为同龄人认可。学生在经过评改完更有生命力, 更能引发同龄人的共鸣。

2.从写作水平上, 一举双赢。被评改者和评改者在讨论中甚至争执中找到自己作文的不足, 都能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意见。 评改别人, 反思自己, 一举双赢, 事半功倍。

3.从写作热情上, 积极主动。互评互改让学生树立“作文为自己写、为自己改”的意识, 从而对作文不排斥, 反而能积极主动地写作, 写作欲望被激发, 写作能力逐步增强。当然, 任何一项教学措施都有它的短板, 我们教师要充分考虑各个细节, 尽量让利大于弊。

五、发挥教师的导向, 让互评互改彰显个性

互评互改在实施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评改目标明确, 不要高估学生能力

针对学生内容修改的作文更能有的放矢, 避免泛泛而谈, 否则, 会让学生互评互改流于形式又增加学生负担。不要让学生点评结构等有难度的内容, 要把目标定位“点评学生作文是否真实, 应该怎么改”就可以, 任务既明确又不难, 学生评改起来兴趣盎然。

2.教师适时引导, 不可放手学生评改

教师的介入应该在“优中选优”阶段, 认真审核, 看看评价是否符合“内容真实、情感真挚”的要求, 看看学生的评语有否不当、 是否有恶语中伤之处。在学生修改完可以再选择最好的一组进行点评与肯定, 激发学生的热情。

3.掌握修改方法, 不要面面俱到

明了修改的目的, 让学生明确“为什么修改”, “修改什么”, “怎么修改”。教会学生在文章的真实与具体两方面进行推敲斟酌, 下功夫。在一篇文章中不要什么都改, 那样既费时又抓不着重点。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 反而什么都没抓住。

文学家欧阳修告诉我们一个作文修改的窍门:“多为之, 自工。”疵病不必带人指摘, 多作自能见之。在作文批改方面, 我们教师应该向农民学习, 把庄稼种下, 多施肥, 勤耘作, 庄稼自然会长得好。而不应该像只会拿着大剪刀的园丁那样, 总是按照自己预定的样式去裁剪花草, 总把那些不按要求长出来的枝叶裁掉。愿我们的孩子能成为一名辛勤的农民, 在互评互改的作文田野上, 收获丰收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堂转型的挑战[N].中国教育报, 2015-3-16 (8) .

上一篇:读西游记名著读后感作文300字下一篇:电商客服培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