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中班诗歌教案(精选12篇)
我想中班诗歌教案 篇1
幼儿园幼儿园中班诗歌教案《我想》
目标:
1.观察动物的明显特征,理解诗歌内容
2.感受诗歌中的稚拙美,学习创编诗句
准备:
动物图片若干(大象、小猴、小鹿、长颈鹿、小兔、小猫钓鱼等)
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好
幼:老师好
师:今天,我们中三班来了很多小客人,想和你们一起玩游戏,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幼:想
(一)观察动物图片
1.小象图片
1)师:(边出示小象图片,边说我们一起看看第一个小客人是谁?)
★这是谁呀?(小象)
★小象的身体哪里最好玩?(鼻子、嘴巴、腿、尾巴)
★小象的鼻子可以干什么呀?(喷水、洗澡、洗脸、拿东西)
2)师:(边出示小象小象喷水浇花的图片边说)小朋友们说的很好,我们看看这只小象用鼻子在干什么呀?(幼儿:喷水、浇花)
3)师:(边出示小象滑滑梯图片边说)小朋友在这只小象的鼻子上干什么呀?(幼:小朋友在小象的鼻子上滑滑梯)
假如你有长鼻子你想干什么?(喷水、洗澡、洗脸、拿东西)
4)师:(边出示小象握手的图片边说)小朋友看这两只小象用鼻子在干什么呀?
引导:我们小朋友见面,会握手问好,这两只小象也在用鼻子握手问好。
(边出示字幕边说)看见小象,我想有个长鼻子,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然后领读一遍。
5)(边出示词语“握握手”边说)请小朋友跟老师认识一个新词语(幼儿跟读两遍)握握手(握握手)握握手(握握手)
2.小猴图片
1)师:(边出示小猴图片边说)下面我们看看来我们班的第二个小客人是谁?)
★小朋友看这是谁呀?(小猴子)
★你想跟小猴玩吗?(想)
★小猴身体的哪里最好玩?(尾巴、鼻子、嘴巴)
2)师:(边出示小猴倒挂图片边说)看这两只小象在干什么呀?(幼儿:倒挂在树上)
★对,倒挂在树上摇来摇去,他们是在用尾巴荡秋千。
★假如你有条长尾巴,你想干什么?(扫地、打苍蝇、玩游戏)
3)师:(边出示小猴拉钩图片边说)我们看这两只小猴用尾巴在干什么呀?(碰屁股、握手、玩)
引导:我们小朋友在玩的时候,经常会说: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这两只小猴也在学我们小朋友拉钩呢!
(边出示字幕边说)看见小猴,我想有条长尾巴,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然后领读一遍。
4)师:(边出示词语拉拉勾,边说)请小朋友跟老师认识今天的第二个新词语:拉拉勾(拉拉勾)拉拉勾(拉拉勾)
3.小鹿图片
1)师:(边出示小鹿图片边说)看看今天我们班的第三位小客人是谁?)
★小朋友看这是谁呀?(小鹿)
★小鹿的头上长着什么?(角)
★对,是犄角
★如果你们有对长犄角,你想干什么?(低头、挖东西、抵人)
★请小朋友拿起你们的小小手,我们一起来模仿小鹿的犄角(与小朋友做顶牛的动作),然后问:我们用小鹿的犄角在干什么呀?(抵头)
★小朋友说的真好,抵头也就是顶牛
2)师:(边出示小鹿顶牛图片边说)我们看这两只小鹿在干什么?(幼:顶牛)
★对,两只小鹿在用犄角顶牛
(边出示字幕边说)看见小鹿,我想有对长犄角,和小鹿用犄角”顶顶牛“。然后领读一遍
2)师:(边出示词语”顶顶牛“边说)请小朋友跟老师认识今天的第三个新词语:顶顶牛(顶顶牛)顶顶牛(顶顶牛)
二、学习朗诵诗歌
1.教师示范朗诵一遍
1)师:(边出示诗歌完整图片边说)有一首诗歌,写的就是刚才我们讲的事情,名字叫(我想)
★小朋友跟老师读两遍诗歌的名字,我想(幼:我想)、我想(幼:我想)
★老师把这首《我想》的诗歌完整的朗诵一遍,小朋友们注意听,看谁记得最快(然后有表情朗诵)
★我想
看见小象,我想有个长鼻子,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
看见小猴,我想有条长尾巴,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
看见小鹿,我想有对长犄角,和小鹿用犄角”顶顶牛“
2)师幼一起朗诵2到3遍,遍朗诵边做动作
师:下面,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朗诵
三、表演诗歌
1.学做”握握手“、”顶顶牛“、”拉拉勾“的动作
师:小朋友基本记下了,下面一桌两个小朋友为一组,我们一起来学学诗歌中的”握握手“"拉拉勾”和“顶顶牛”
2.师幼完整表演诗歌一遍(带动作)
师:小朋友做的真棒(边说边做棒手势),我们把诗歌带上动作完整的表演一遍好不好?(幼:好)
(带动作表演一遍诗歌)
四、创编诗歌
师: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真聪明,很快就学会了诗歌,那小朋友还记得这首诗歌的名字吗?(我想)可用动作提示
师:下面,老师想让小朋友自己创编儿歌,看谁编的最好最快
1.小兔图片
1)师:(边出示小兔图片边说)看看今天我们班的第四位小客人是谁呀?(幼:小兔)
师:(老师边模仿小兔动作边说)小朋友,请你们也把我编进儿歌里去吧
(老师边出示字幕边做动作引导幼儿说):看见小兔,我想有对长耳朵,和小兔用耳朵说说悄悄话
2.长颈鹿图片
1)师:(边出示长颈鹿图片边说)看看今天我们班的第五位小客人是谁呀?(幼:长颈鹿)
师:请小朋友把长颈鹿也遍进诗歌里去吧
(老师边出示字幕边做动作引导幼儿说):看见长颈鹿,我想有个长脖子,和长颈鹿用脖子拔拔河
师:真棒,我们一起说一遍,看见长颈鹿,我想有个长脖子,和长颈鹿用脖子拔拔河
3.小猫钓鱼图片
1)师:(边出示小猫钓鱼图片边说)看看今天我们班的第六位小客人是谁呀?(幼:小猫)
师:小猫在干什么呀?(小猫在钓鱼)
师:“喵”,小朋友还有我呢,快点把我编儿歌吧,我等不及了!
师:看小猫着及了,小朋友快点把小猫也遍进诗歌里去吧
(老师边出示字幕边做动作引导幼儿说):看见小猫钓鱼,我想有个钓鱼竿,和小猫用鱼竿去钓鱼
2)师:(边出示续编完整图片边说)请小朋友把刚才给小兔、长颈鹿和小猫编的诗歌跟老师一起朗诵2遍(师幼一起边朗诵边做动作)
★我想
看见小兔,我想有对长耳朵,和小兔用耳朵说说悄悄话
看见长颈鹿,我想有个长脖子,和长颈鹿用脖子拔拔河
看见小猫,我想有个钓鱼竿,和小猫用鱼竿去钓鱼
3)师:(边说边出示6个动物图片)小朋友朗诵的真棒,你们能不能把诗歌《我想》再完整的朗读一遍?(能)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边表演边朗诵一遍)
《我想》
看见小象,我想有个长鼻子,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
看见小猴,我想有条长尾巴,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
看见小鹿,我想有对长犄角,和小鹿用犄角“顶顶牛”
看见小兔,我想有对长耳朵,和小兔用耳朵说说悄悄话 看见长颈鹿,我想有个长脖子,和长颈鹿用脖子拔拔河
看见小猫钓鱼,我想有个钓鱼竿,和小猫用鱼竿去钓鱼
五、结束活动
今天小朋友给小客人编了这么好听的诗歌,他们非常高兴,想邀请小朋友和他们一起到草地上玩游戏,让我们听着欢快的音乐,做着自己喜欢的动作一起去玩吧!
我想中班诗歌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的意境 ,学习诗歌中的优美词句 ,初步了解“圆圆的春天”的含义。
2.用替换诗句的方式仿编诗歌。
3. 体验春天的美,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活动准备:
1.幼儿欣赏春天的景象和春雨 ;了解唱片的功能。
2.唱片、PPT、乐曲《春》、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倾听春天的声音,导出诗歌的名称
师:你听到什么声音? 这声音是谁发出的? 猜猜这是在哪儿? 为什么我的唱片里有这么好听的声音呢?(理解“灌唱片”)
二、幼儿完整欣赏配乐诗歌朗诵,初步理解诗歌师:仔细听听,诗歌里有谁?
三、学习理解诗歌
1.教师演示课件并配乐朗诵 。
师: 谁把这么好听的声音留下来的? 是怎样留下的? 小动物们发出了什么好听的声音? 唱片里灌出来的是怎样的春天? 为什么说是圆圆的春天?
2.结合图谱学习诗歌 。
教师现场绘制三段图谱, 结合图谱指导幼儿从形到义理解“圆圆的春天”。
3.学习诵读诗歌。
教师指导幼儿运用停顿、跳跃、疑问、欢快等语气朗诵诗歌。
4.幼儿看图谱配乐完整朗诵诗歌 。
四、创设情境,幼儿随乐朗诵并用动作表现诗歌
五、仿编诗歌
1.讨论:在春天里还能听见什么声音 ? 如果你是小蜻蜓,你想在唱片中录制什么声音?
2.幼儿画出创编的内容。
3.幼儿自主看图诵读自己仿编的诗歌。
六、欣赏幼儿仿编诗歌的录音,结束活动
一、以声入境———听声音展开联想,感受诗歌的意境
1.听声导入诗歌。诗歌教学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 ,如欣赏导入、提问导入、情景表演导入等。考虑到《圆圆的春天》这首诗歌中蕴含着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雨滴声、蛙鸣声、鱼儿跳水声,因此,教师运用听觉导入法,先声夺人出示一张圆圆的唱片,以“听一听春天的美妙声音”导题, 在没有画面的情况下让幼儿倾听各种声音,引导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根据声音进行想象猜测是在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从而激起幼儿的好奇心,产生对诗歌内容的兴趣。通过倾听和猜测,也使幼儿熟悉了诗歌的部分内容,为下面的感受做铺垫。
2.用音乐渲染意境。为了让幼儿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可以运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如图片、视频。本次教学活动是以优美的音乐为背景,渲染诗歌的意境,提高幼儿对诗歌的感受力与表现力。如:在导入环节完成进入环节二后,教师以配乐(乐曲《春》)的方式来朗诵诗歌,让幼儿在优美的旋律中完整欣赏诗歌, 富有韵律的诵读伴着优美的旋律,春的意境跃然于幼儿的脑海。
二、以画入诗———结合视觉感知,领悟诗歌的内涵
“诗为有声之画,画为无声之诗”,童诗亦然。幼儿思维以形象具体为主,而诗歌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因此,要让幼儿在较短的时间里理解诗歌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方法,把文字的内容变抽象为生动,化静态为动态,将诗歌的场景画面还原,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具体、形象地理解诗歌。
1.巧化静态为动态 。 《圆 圆的春天 》是一首欢快的抒情小诗,诗中展开了美丽的想象,运用拟人的手法,情景交融地勾勒出一幅生动活泼的图画。仅凭中班幼儿的想象力或借助一幅静态的画面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运用多媒体课件,随着诗歌的朗诵,配上轻柔舒缓的音乐,画面上显示出蜻蜓点水,小池漾开圈圈波纹,青蛙在荷叶上呱呱叫,鱼儿一次次欢快地跃出水面……诗情画意的教学情景,不仅充分吸引了幼儿的注意,更使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诗歌,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表述、交流自己听到、看到的一切。这样化静态为动态,使幼儿在诗与画之间建立起联想,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诗歌的内涵,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情境美。
2.巧化抽象为形象。图谱是一种凝练的符号,具有形象、会意的特质,是介于文字与图像之间学习诗歌的载体。将图谱按诗歌内容排列起来,幼儿就能从图谱的呈现中,了解诗歌的内容和结构,有助于他们感受、领悟、理解、记忆诗歌。在诗歌《圆圆的春天》教学的环节三中,在幼儿初步学习理解诗歌之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复述即时绘制了三段图谱,用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诗歌的内容,了解诗歌的韵律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诗歌结尾处点题的句子“圆圆的春天”是幼儿理解的难点,因此,教师在设计图谱时,突出了蜻蜓点水、雨点滴在水中以及鱼儿跃出水面时产生的圆圆的波纹,让幼儿找找哪里是圆的,在画面的美中感受和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春天的美好和圆满的含义。
三、以情再现———声情并茂表现诗歌
“情”就是诗歌的血肉,没有血肉,诗歌就只是一副空空的骨架子。我们要引导幼儿将诗歌中的“情”通过多种方式表现出来,体会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1.诵读入情———在诵读中增强幼儿的语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指出:“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或模仿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诗歌所承载的情感信息,往往不是靠教师直接的“告诉”或理性的讲解所能表达出来的,而更多的是借助诵读时的语气、语调来以情激情、以情感人。首先,教师的语态、语感很重要,“美的文字”需要用“美的语言”来表达,才能让幼儿感受它的美韵所在。因此,教师在范读时,应通过表情、动作和抑扬顿挫的声音传达诗中的情感,让幼儿体会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什么样的诗歌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朗诵,是优美温柔还是铿锵有力, 教师应根据诗歌的内容加以设计。如:朗诵诗歌《圆圆的春天》时,要把蜻蜓点水的动态表现出来,教师读“点点水”这几个字就用停顿跳跃的读法,询问“小蜻蜓做什么”,教师运用了疑问的表情和语气,在表现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时,教师运用了欢快的语气……其次,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幼儿诵读,帮助幼儿体验诵读的语气、语调不同,所表达的情感就不同,并初步学习诵读诗歌的语气、语调等。
2. 体态语言———幼儿表达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 。体态语言是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来表达人的情感和态度的无声语言。在朗诵诗歌过程中,幼儿除了运用语言外, 还可以用体态语言把自己对诗歌的艺术感受和情感体验表现出来,创造性地表现诗歌。诗歌《圆圆的春天》教学活动环节四中,教师创设了小池塘的情境,让幼儿扮演各种小动物,如学蜻蜓点水、青蛙呱呱叫、鱼儿跳出水面等, 通过体态语言再现了诗歌的情境, 同时也是给幼儿创设一个展示对诗歌内心感受的机会,每个孩子在表演中都很投入、很活跃。
四、以趣启创———多种方式的诗歌仿编
仿编诗歌是创编诗歌的基础,较适用于中班幼儿。诗歌仿编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说过:儿童是天生的诗人, 写诗是他们自由天性的表现, 他们因快乐而写诗,因写诗而快乐。适合幼儿认知特点的仿编内容,能激发幼儿仿编的兴趣,体验仿编的快乐。在诗歌《圆圆的春天》教学活动中,教师以“灌唱片”为重点,着重引导幼儿从春天的声音入手进行仿编,鼓励、引导幼儿积极动脑, 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春天的小池塘边还能听见什么声音呢? 如果你是小蜻蜓,你想在你的唱片中录制什么声音?”并且,将幼儿讨论时提出的想法用图片表现出来, 然后从中选择一些图片让幼儿进行诗歌仿编,如:“……小蜻蜓,做什么? 我给春天灌唱片! 风儿吹‘呼呼’,鸟儿叫‘喳喳’……”帮助幼儿掌握仿编的基本要领。之后,教师让幼儿用图画表现自己想要仿编诗歌的内容,再小组合作用接龙游戏的方式朗诵出来,教师把幼儿仿编的诗歌录制下来后再播放给他们听。仿编活动中,孩子们都跃跃欲试,积极参与仿编和表达,仿编出丰富多样的诗句,同时更深入地体会到“灌唱片”的含义。
儿童诗是孩子们的心灵与大千世界的对话, 是孩子们与生活的对话, 是孩子们与梦想世界的对话……教师应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孩子们在绘情绘景、情趣相融的诗画世界中行走, 使充满儿童情趣和教育意义的儿童诗歌伴随着幼儿成长, 让文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发芽开花。
附: 中班诗歌《圆圆的春天》
小蜻蜓,尾巴尖,弯弯尾巴点点水……小蜻蜓,做什么? 我给春天灌唱片!
青蛙唱“呱呱”,雨点敲“叮咚”,活泼可爱的鱼娃娃,跳起水上芭蕾舞……
我想中班诗歌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手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五个手指的名称;(2)简单了解保护手的方法;(3)帮助幼儿理解,体会自己的小手本领大。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认识手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
教学难点:感知比较手各部分的特征,知道它们的名称。
三、活动准备
1、手的图片;2、动物大指偶5个小指偶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3、操作材料:(1)夹珠子(筷子、木珠);(2)积木;(3)绘画(涂色:“我的小手”);(4)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
四、活动过程
(一)用音乐引出课题
师:昨天老师在网上听到一首好听的歌,我下载下来了,我们来听听歌曲中唱了什么?(播放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
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
(二)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使他们体会到自己的小手本领很大
提问:1. 除了歌曲中唱到的本领,小手还有什么本领?(个别回答,与旁边的幼儿交流)
老师小结:小朋友的小手本领真大,可以做这么多的事,那么,小手本领为什么会这么大呢,手上有些什么呢? 请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仔細地看一看。
(三)观察认识手
提问:你的手上有什么? (手指) 你认识它们吗?
(四)认识手指名称
1、介绍手指名称。出示图片,分别介绍五个手指的名称
师:最矮最粗的叫大姆指,让幼儿伸出大姆指表扬表扬小朋友,也表扬表扬自己,挨着大姆指的叫食指,请幼儿伸出食指;中间最高的是中指,让幼儿伸出中指;挨着中指的叫无名指,幼儿伸出无名指。最细最小的叫小指,让幼儿伸出小指
2、巩固认识手指。游戏:“戴指偶”
游戏:“戴指偶”老师说一个手指的名字,幼儿取一个指偶戴在相应的手指上。幼儿说:我把* *戴在* *指上。
3、认识手的其它部分
(1)手指长在哪里? (手掌);(2)手还可以怎样分? (手心、手背)老师伸出手心,手背提醒幼儿。
(五)幼儿讨论:如果没有手会怎样? 怎样保护手?
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回答,
老师小结:没有手我们就会特别不方便,不能自己喂饭、穿衣服,什么事都要别人帮忙,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小手,做到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洁,不玩刀和其它尖的东西,以防触伤自己的小手,冬天外出戴手套,涂一些护肤品等。
(六)引导幼儿想想怎样使自己的小手的本领更大,教育幼儿多动手,勤动手
提问:怎样使自己的小手本领更大? 启发幼儿想想:如果什么事都请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做,我们小手的本领能这么大吗? (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助大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 七)幼儿动手操作
教师把操作本材料(1)夹珠子(筷子、木珠),(2)积木,(3) (绘画(涂色:“我的小手”)分别放在三张桌子上,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弱项进行选择操作材料来丰富小手的本领。教师巡回指导。
五、活动总结
教师针对幼儿今天的表现,给予及时适当的评价,表扬和鼓励那些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同时教师要留意那些能力相对较弱幼儿的情绪,增强其自信心。
六、活动延伸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我想 篇4
目标:
1.观察动物的明显特征,理解诗歌内容。2.感受诗歌中的稚拙美,学习创编诗句。准备: 动物图片若干。过程:
一、观察动物图片
师:(出示小象图片)这是谁?小象的什么地方最好玩? 幼:小象的鼻子最好玩,长长的,很有趣。师:为什么?
幼:它可以喷水、滑滑梯、荡秋千。师:假如你有长鼻子你想干什么? 幼:喷水浇花。幼:搬木头。
幼:和另一只大象握握手。幼:给小朋友当滑梯。
师:(出示小猴图片)这是谁?你想跟小猴玩吗?如果你有条长尾巴,你想干什么? 幼:可以倒挂在树上。幼:和小猴的尾巴拉拉勾。
师:(出示小鹿图片)看,小鹿的头上长着什么? 幼:角。
师:对!是犄角。如果你有犄角,你想干什么?
(师、幼一起模仿小鹿的犄角,自然引出“顶牛”游戏。)
二、学习朗诵诗歌
1.有一首诗歌,写的就是刚才我们讲的事情,名字叫《我想》。2.教师示范朗诵一遍。
3.师幼一起朗诵2—3遍,边朗诵边做动作。
三、表演诗歌
1.你喜欢诗歌里的哪个想法?
2.我们一起来学学诗歌中的“握握手”“拉拉勾”“顶顶牛”。
四、创编诗歌
师:(出示袋鼠的图片)看到袋鼠,你想到什么呢? 幼:我想有个大袋袋。师:要大袋袋干什么? 幼:坐进去。
幼:和袋鼠捉迷藏。
师:(依次出示兔子、河马、螃蟹等动物的图片)看到XX,你会想到什么呢?你想干什么? 幼:看到松鼠,我想有个大尾巴,和松鼠用尾巴比跳伞。
幼:看到鲸鱼,我想有个大鼻孔,和鲸鱼打水仗。
我想中班诗歌教案 篇5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歌吧,诗歌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篇幅短小精悍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主题教案:诗歌活动_中班主题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诗歌“四个太阳”,这是一首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和炽热爱心的散文诗。
它将太阳在四季里变成了不同的颜色,在孩子们的幻想中,用生动而简洁的语言勾勒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绿色、金色、红色、彩色这些美丽的色彩都代表了每一季节的太阳,把孩子们带入一个快乐美好的幻想世界中。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所提到的各种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所以我准备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感受太阳的温暖,观察了解太阳的颜色,四季中的.变化及与我们人类的关系等,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初步的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
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感悟太阳的可爱、体会文中的意境,初步尝试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能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欣赏为学作品的兴趣和想象力,并进行仿编诗歌的尝试。
3、体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活动的重点是:
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这是依据了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首诗歌含有丰富的想象意境,用诗一般的语言勾画了一幅引人入胜的画面,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感受到诗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进行朗诵。
活动的难点是:
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语言教育能激发起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情色彩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作为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的基础,幼儿往往不满足于对一首诗歌的朗诵,他们有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创编的欲望和渴望。可是这种渴望要变成实践行动,幼儿靠自己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所在。
活动准备:
中班诗歌《家》教案 篇6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和画面,把握这首诗歌的内在情感脉络.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想象事物之间的关系.
3.初步学习仿编诗歌,体验创作的乐趣.
4.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带幼儿到户外看看、摸摸、闻闻,引导幼儿发现事物的归属关系。
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的头饰,教学挂图一张
场地四周分别布置成蓝天、树林、草地、小河和花园
教学过程:
1。游戏:《找家》
〈1〉请几名幼儿戴上头饰,分别扮演白云、小鸟、小羊、小鱼和蝴蝶,告诉幼儿它们迷路了 ,请幼儿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幼儿游戏,教师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2〉游戏后,教师提问:你帮谁找到了家?为什么这么找?[引导幼儿互相交流]
2。理解学习诗歌内容。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内容。
〈2.〉教幼儿整体 朗读诗歌,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并教幼儿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歌。
〈3〉请小朋友按意愿分别扮演各角色,大胆用肢体语言表现诗歌内容。
3。仿编诗歌。
〈1〉教师提问:蓝天、树林、草地、小河、花园还可以是谁的家?[引导幼儿 大胆想象]
〈2〉学习仿编,请幼儿将大家说的这些内容编进诗歌里,注意诗歌的准确性。
〈3〉请个别幼儿上来朗读自己编的诗歌。[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幼儿中班语言诗歌教案 篇7
1、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帮助幼儿理解事故内容。
3、引导幼儿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象。
教案准备:
用纸盒搭建一幢高楼,桌面操作教具:兔子和乌龟。
教案过程:
1、提问:小朋友你看谁来了?出示小兔和乌龟图向大家问好:“小朋友好!我是小兔小白、我是小乌龟聪聪。”介绍完了以后老师问:“小朋友猜一猜他俩谁爬的最快?如果进行爬楼比赛谁会得第一?为什么?”请小朋友大胆讲述。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诗歌一遍,幼儿欣赏后提问:①龟兔爬楼谁第一?你从哪句诗歌里听出来的乌龟第一?开口说话的“石头”是谁?请3—4名幼儿清楚的回答,教师作肯定。②乌龟刚开始爬楼时,小兔子已经爬到几楼了?为什么兔子爬的那么快却没有得第一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大胆想象。老师边操作桌面教具、边再次朗诵诗歌一遍。
提问:小乌龟是怎样快速来到屋顶的?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并用清楚的语言描述乌龟快速爬楼的不同方法,并将幼儿想出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如:乘电梯、乘吊车等。让幼儿知道行动慢的动物或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使自己先达到目的地,只要勤奋和肯动脑筋才能最快到达目的地。
4、学念诗歌:引导幼儿学习朗诵诗歌,讨论如何用不同的语调、语速来表现乌龟和兔子的不同动态。
延伸活动:
我想中班诗歌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让班内每个孩子都明白不能乱丢垃圾,要爱护环境更要保护环境。
让孩子们能够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让孩子们明白随手乱丢垃圾是一个不好的坏习惯,需要改正应该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难点:
孩子接受问题的能力,乱丢垃圾的坏习惯。
活动准备
1.一顶带有机玻璃的遮阳帽。
2.几张环境被严重污染的图片。
3.生病带着口罩的儿童。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我们大家一起做个小实验看看会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拿出带有有机玻璃的遮阳帽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前,在阳光照射到遮阳帽的有机玻璃上会在教室屋顶形成一道七彩虹,持续晃动遮阳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发问大家看到了什么?好看吗?美丽吗?孩子们回答后接着发问为什么会有这么美丽的七彩虹。
2.说出答案是因为天空晴朗空气好如果空气被污染了就看不到美丽的彩虹,继续引导孩子们思考问题空气不好有哪些危害性拿出图片
3.着重说明空气污染了就会让人生病甚至吃药打针,打针是很疼的。我们都不想生病,更不想打针。所以我们不能让空气产生污染。空气为什么会污染,拿出图片,那是因为有许多不爱护环境的人乱丢垃圾破坏环境引起的。从此以后我们不能再随便乱丢垃圾要改掉这个坏习惯。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如果大家人人都乱丢垃圾,那么久会破坏环境产生污染会引起生病也就看不到美丽的七彩虹。
延伸:
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教学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诗歌:春雨》 篇9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3、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4、引导幼儿在散文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过程:
1、采用提问的形式,直接切入主题。
春雨落到哪里?幼儿能从生活经验来说。
2、学习诗歌。
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1)重点学习诗歌中“下吧,下吧,我要、、、、、、”这一句式。
逐幅欣赏画面,让幼儿进行猜测:种子会说些什么?并根据幼儿的回答,概括出第一句“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在老师的示范下,接着几幅图,让幼儿运用诗中的句式“下吧,下吧,我要开花、、、、、、简单建构诗句。
(2)朗诵诗歌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然后要求幼儿作出相应的表演动作和运用丰富的感情语调来朗诵诗歌。
3、学习创编诗歌
(1)幼儿学习创编诗歌。
请一幼儿上台选图编,也就是为下面幼儿作选图创编如何操作作示范。
(2)幼儿自由选图编。
3、跟着轻音乐,师幼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反思:
这首诗歌朗朗上口,加上我准备的这几幅关于春天的挂图,色泽鲜艳,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在活动的过程中,我反复强调孩子们要注意语言的轻柔美和意境美,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春天里下起了小雨草儿发芽、梨树开花的美好景象,其中张芳菲、陈柏林、中润等部分孩子,朗诵儿歌时不但语言轻柔优美,而且还能带上表情、动作一起表演让我感到非常的开心。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之后,大家还积极进行了诗歌创编,幼儿发言积极,想象力非常丰富,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大人无法估量的。
中班诗歌《小树叶会说话》教案 篇10
小树叶,不响了。
1、议一议
①师:你们听说过小树叶会说话吗?小树叶会怎么说话?
②引导幼儿猜想并表述。
2、听一听
①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诗歌,名字叫“小树叶会说话”。我们来听一听诗歌中的小树叶是怎么说话的。
②配合乐曲《秋日私语》,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配以体态语及音量的变化。
3、说一说
①师:小树叶会说话,它说了些什么?好像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说?
②幼儿回答与诗歌有关的语句,教师就将诗歌中匹配的语句朗诵出来。
二、学习诗歌。
1、幼儿跟着教师朗读。
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音量的变化表现大风小风中的树叶。
2、师幼对念。
①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是小树叶,你们是风和雨。我们一起来表演,试试看是不是很有趣。
②第一次教师念小树叶的部分,幼儿念刮风下雨的部分,第二次角色互换。
3、配上背景音乐,有感情地完(baidu幼儿教育)整朗诵。
三、游戏“小树叶”。
教师发指令,幼儿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1、教师做刮大风状,幼儿快快地跑,发出“哗啦啦”的声音。
2、教师做刮小风状,幼儿慢慢地跑,发出“沙沙沙”的声音。
3、教师做下雨状,幼儿扭动身体,发出“刷刷刷”的声音
4、教师把手放在背后,幼儿站在原地不发声。
四、仿编诗歌。
1、启发幼儿想一想,小树叶还可能会说什么话。
2、引导幼儿根据已经学会的诗歌进行仿编。
3、念一念幼儿所编的诗歌,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反思】
我想中班诗歌教案 篇11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知道秋天是美丽多彩的。
2.能根据诗歌的句式结构进行仿编,并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到外面去观察秋天的自然美景,如花草树木的颜色等。
2.收集制作小草、枫叶、菊花、松树、大地的小图片和红、黄、白、绿、彩色的颜色标记。小卡片以及笔。画有各种秋天物体的小卡片,并涂上颜色。
3.提供散文诗磁带。(多遍)
4.大副秋天的背景图。(蓝天、草地)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教师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引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师:“昨天放学以后,教室里静悄悄的,老师刚想离开,忽然觉得有好几个声音在说话,仔细一听,(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原来它们正在讨论一个问题,讨论得可热闹了!你们一定想知道它们在说些什么?好!老师已经用录音机把它们的声音录下来了,下面就请小朋友仔细听录音,注意听清是谁在说话?它们在说些什么?”
二、欣赏散文诗,初步理解内容
1.幼儿第一遍欣赏
提问:
是谁在说话?它们在讨论一个什么问题?(去找秋天的颜色)怎么去找的?找到了吗?谁告诉“我”秋天的颜色的?
小结: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老师发现:如果把小草、枫叶、松树、菊花、大地的话连起来,就是一首很美的秋天的诗。不信,你听!
2.结合挂图,欣赏第二遍,感受秋天的绚丽多彩
教师一边有感情地朗读散文,一边出示图片,以加深幼儿对散文的理解。提问:
(1)散文中小草、枫叶、松树、菊花、大地是怎么说的?他们认为秋天是什么颜色的?(提醒幼儿说完整句子:秋天是……)
(2)进一步理解诗歌:为什么小草说秋天是黄色的?枫叶说秋天是红的?松树说秋天是绿的?大地说秋天是绚丽多彩的?(引导幼儿讨论)
(秋天来了,事物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很多的植物都开始换颜色,小草在夏天的时候是绿色的,但经过秋风的吹拂,慢慢地的失去了水分,变成了黄色的,菊花只有在秋天的时候才会开花,松树是常青树,因此在秋天的时候还是绿色,大地因为了这么多颜色,所以就变成了绚丽多彩的……)
3.理解诗歌的题目:菊花、枫叶、松树、大地说得都是什么呀?小朋友能把它们说得话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吗?谁能给这首诗歌起个好听的名字呢?
4.配上音乐,幼儿朗诵诗歌
三、仿编诗歌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根据诗歌的结构开展仿编活动。根据老师提供的小图片,来创编诗句。
师:小朋友都知道了小草、枫叶、菊花、松树、大地都说了秋天的颜色,还有很多的蔬菜和动物也想告诉大家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卡片,你们看着卡片,想一想他们会告诉我们秋天是什么颜色的,把它也编到我们的诗里面去好吗?
发给幼儿画有图的卡片,给幼儿一定的时间,让幼儿自由的进行仿编。集合幼儿,把幼儿仿编的编入散文诗中。
四、结束活动,幼儿记录自己仿编的散文诗
我想中班诗歌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能进入意境,感受诗歌所表现的内容。
2、学习诗歌,能迁移已有生活经验表达喜欢。
3、愿意用动作、语言等进行大胆表现,体会表现乐趣。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句一个背景挂图,翻跟头的卡片,荡秋千的卡片,蚂蚁搬家的卡片,朵朵小水花的卡片,小点心的卡片,牵爸爸的大手的卡片,配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过程:(3分钟)
导入活动,引出“喜欢”
师:“今天,我带来了桃心,你觉得它代表什么意思呢?”(爱、喜欢)“是的,喜欢;你喜欢做什么?(鼓励幼儿用“我喜欢”说一句完整的话。预设:幼:我喜欢玩;师:在哪里玩?;家里;师补充:请完整的说,我喜欢在家里,快乐的玩耍。)你能用什么动作表现喜欢呢?”(比心,头顶比心)
二、欣赏诗歌《我喜欢》,感受诗歌内容(示范,语速慢)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张老师喜欢什么呢?
(放音乐,朗诵,2分钟)
师问:①师:“听完《我喜欢》这首诗歌,张老师喜欢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
(请小朋友说一说;4分钟)【提示幼儿句式完整,在翻图片的时候,再和小朋友一起来完整说一下这句话】
预设1:小朋友说到翻跟头(我就出示卡片翻跟头),并提问:“我喜欢在哪里快乐的翻跟头?”(幼:草地上,师: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的翻跟头;我揭开这张背景图,并将整句补充完整:看(指画),和我一起朗诵出来,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翻跟头。)
预设2:小朋友说到“在花园里”(我就出示这张背景图),提问:“我喜欢在美丽的花园里做什么?”(幼:荡秋千;我出示荡秋千的卡片。并将整句补充完整:我喜欢在美丽的公园里,慢慢地荡秋千)
预设3:小朋友没有把全部的所有的诗歌内容回忆出来,把回忆出来的图片揭开,没有回忆起来的诗歌就用白纸继续蒙上。
预设4:小朋友都没有说出任何一句诗歌,[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师:“看来小朋友都没有听清楚,那我们再来仔细听一次《我喜欢》,诗歌里说了我喜欢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
②“(没有全部揭开的情况下)有的小朋友可能听得不够清楚,咱们再仔细听一次《我喜欢》,诗歌里还说了我喜欢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
三、第二次欣赏诗歌(2分钟),并通过手势帮助幼儿记忆诗歌。(放音乐,加手势朗诵诗歌。注:更喜欢的手势动作在头顶上比心)
师:“孩子们,诗歌里还说了我喜欢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请小朋友来说一说,没有说完整的老师帮忙补充,老师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并揭开没有被说出来的诗句的背景图;4分钟)
四、第三次欣赏诗歌,完整跟ppt学习诗歌(2分钟)
师:“听,孩子们,让我们随着这柔美的旋律一起来感受一下诗歌《我喜欢》,请你们用响亮又好听的声音来试一试” 【老师逐图指出每一句诗句,不做动作,跟图朗诵一遍】
五、理解诗歌内容(4分钟),手势表演诗歌(2分钟)。
师:“你最喜欢诗歌《我喜欢》里的哪一句呢?请加上你的动作、表情”(出示图文挂图,幼儿回忆说一说)
预设1:幼:我喜欢在草地上,翻跟头(幼儿加了动作),师补充:“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的翻跟头(边说边补充图片);他做了动作,很棒,我们再加上表情,一起来试着说一说(指一下相应的图夹文,老师加上动作,要求幼儿一起来做做)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的翻跟头。”
预设2:(没有人主动举手),“张老师最喜欢第一句(指一下),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翻跟头(边说边补充图片)我想请一个能干的小朋友做好来说第二句的准备。注意看我的动作、表情和语气。来,跟着我一起来试着做一做,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翻跟头(带动作、表情、语气朗诵第一句)”
预设3:如果小朋友没有加动作也没表情的朗诵完了一句诗(老师补充完整这一句的图片),师:“这位小朋友朗诵得很完整,要是能加上动作、表情效果会更好!来,我们一起来加上动作,表情说一说这一句(手指一下这句的图夹文)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的翻跟头”
预设4:如果这位小朋友加了面部表情,没有动作,能完整朗诵这一句老师补充完整这一句的图片),师“他笑得很灿烂,我相信他是真心的喜欢这一句,要是能再加一点肢体动作来表现诗歌就更好了,来,我们一起来加上动作,(手指一下这句的图夹文)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的翻跟头”
预设5:如果有小朋友和我做的手势不一样,并更有创造性,那么及时进行鼓励,老师提出来,并引用她的动作重复这句诗(老师补充完整这一句的图片)。师:“你这个动作用得特别好,我们一起来跟她学一学,来,准备,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的翻跟头”(念诗,做动作)
师:“我看看谁的小眼睛看着我,谁的小手做好了准备(提醒幼儿站好,不乱动),让我们用最甜美的声音跟随柔美的旋律,用我们的动作、表情,从上往下的顺序来表达《我喜欢》这首诗歌,准备,诗歌《我喜欢》……”(小朋友记得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指一下图夹文提示)
表演完后:我喜欢在宽敞的教室里,看小朋友认真表演的样子。
六、迁移生活经验,根据诗歌句式说一说我喜欢。(2分钟)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句式不完整的,老师进行补充或提示,和小朋友再一起完整的说一遍。请一两个幼儿说一说)
七、结束活动(1分钟)
师:孩子们,回去以后请你们仔细的想一想,你们喜欢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下次把你的喜欢分享给你的好朋友,好吗?”
诗歌:《我喜欢》
我喜欢(出示桃心)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翻跟头(出示娃娃翻跟头)。
我喜欢(出示桃心)在美丽的公园里,慢慢地荡秋千(出示荡秋千)。
我喜欢(出示桃心)在高高的大树下,看成群的蚂蚁搬家(蚂蚁搬家)。
我喜欢(出示桃心)在细细的小雨中,踩出朵朵小水花(出示小水花)。
我喜欢(出示桃心)在休息的日子里。
吃妈妈做的小点心(出示小点心)。
我更喜欢(出示大一点的桃心)在郊游后,牵爸爸的大手一起回家(出示牵爸爸的手回家)。
教学反思:
仿写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一篇教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例文模仿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阅读例文,当受到了思想感情的感染或写作技巧的启示时,就会产生尝试写作的冲动。
如我在教学《我喜欢》一文时,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对所喜欢事物的独特感悟,感受到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欣赏作者的审美品位,体会文章语言的细腻精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喜欢什么?学生在例文所描绘的情景感染下,心中的喜欢呼之欲出,纷纷写出了自己心中强烈的喜爱之情,如:“我喜欢弹琴,我喜欢让我的指尖在黑白相间的琴键上飞舞。”“我喜欢在雪中漫步,我喜欢那宁静无声的银色世界。”“我喜欢春天,我喜欢在春风中凝视那微弱的小草,我喜欢静静的、轻轻地抚摸它那美丽而诱人的脸蛋。”“我喜欢花,不论是活泼的迎春,艳压群芳的牡丹,清瘦的秋菊,还是孤傲的梅花,以至于不知名的野花,都让我陶醉。”“我喜欢看书,看着那些文字,我仿佛穿梭于时空之中,感受世间的冷暖人生。”“我喜欢迎春花,那美丽耀眼的金黄在不被绿叶的拥抱下展开。”“我喜欢秋天,我喜欢仰视那火焰一般的枫叶,露出红彤彤的笑脸,给深秋带来一丝温暖。”
像这样的好词佳句充溢在每个学生的文笔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无限情趣。看到学生在欣赏着彼此的美文时,各个摩拳擦掌的兴奋劲儿,可以想象学生的写作欲望已强烈到了极点!因此,只要教师善于把握教育的时机,有效地借助文本,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学生的作文兴趣会很好地得到激发。
【我想中班诗歌教案】推荐阅读:
中班诗歌《我想》10-25
中班诗歌教案月亮09-05
中班语言教案《诗歌蹦蹦跳》01-06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秀公开课诗歌教案《别说我小》及教学反思06-02
中班诗歌欣赏12-27
中班诗歌:如果我能飞06-17
幼儿园中班诗歌12-28
中班语言捉迷藏诗歌12-17
中班诗歌下雪天像过节06-10
中班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