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散文

2024-10-08

曾经的散文(共13篇)

曾经的散文 篇1

曾经的曾经,现在的现在

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就如爸爸给我的爱,朴实而温暖。有太多的话,不知从何说起。就如爸爸给我的爱,永远都捋不顺、道不完。

对于曾经的我有太多太多的愧疚和太多太多的感动,可却从来都没有表达过。而现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话,只能止于唇齿、掩于岁月。

记忆里,作为一个不乖的孩子,给您添了不少麻烦。在我上小学四年级以前很贪玩。早晨从来都不会按部就班地去上学,您每次都是气愤地执起小竹棍。但现在的我又何尝不明白那是倾注了您多少的期望。

已经记不清是哪一年,但事情却一直记忆犹新。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当时有一道不会解的数学题。您们给了建议,答案却各有不同,因此发生了争执。我不知该如何调解,只能默不作声,心里很愧疚也依旧忐忑。

升了初中,因为成绩一直还不错,就提出了想去县城上学,尽管您有一丝无奈,更多的却是期待。可自那之后,我走到了叛逆期,成绩更是一落千丈。到了初三,更有了不想承受那种紧张气氛的想法,我又一次任性了。还很清楚地记得当时我在电话里哭诉。你的语气中包含了太多地着急、愤怒、还有失望,却又无奈地答应了我。至此我依然可以体会到您当时的心情。

或是对我一步步的容忍,我变本加厉,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坏学生,逃课、翻墙、上网……

印象很深的就是那次,因为我的不懂事跟同学有矛盾。当时的我害怕承担责任,是您为我的错误买单。回家后,我以为等待我的是一份苛责与愤怒。可您却选择了倾听我的意见。而我又再一次的任性了,却没有发现您言语间的失落。

从那之后我就提早的踏入了社会。依然很任性,一年之中很少会主动联系,也从来不会表达一丝关心。我知道,您是失望的。可您却从来都不会对我说。甚至生病了,也是通过别人的转达才了解到。

往后两年,我步入了销售行业。似乎就是从那一刻起有了醒悟。我终于一步步开始成长了,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关怀、有了自己要追求的梦想。生活的点滴事情都会与您分享。跟您聊到了梦想,意料之中,您对我还是一如既往的支持与鼓励,做我最坚强的后盾。

还记得,您对我的夸赞总是很少。但我知道,当在别人面前提起我时,您是开心的。因为我一点一滴的成长与懂事。在您心里或许我并不完美却值得骄傲。

十几年的时光转瞬即逝,谢谢您对我的教育、宽容、关怀、疼爱。以后的我不会再任性了。

曾经的散文 篇2

由于母亲经常出差, 家里就常常只有我与父亲。在我的记忆中, 小时候父亲是很疼我的。当我哭闹时, 他会哄我;当我生病时, 他会第一时间抱起我向医院奔去;当我被仙人掌刺到时, 他会小心翼翼地以一种不会让我感到疼痛的方式拔去我身上的刺, 再轻轻地给我擦药水, 总是极细心地呵护着我。

可现在, 父亲变了, 他变得粗暴起来, 有时我犯了个小错误他就打我。而且他现在叫我做饭, 有时或许只是油放多了, 或许只是时间久了, 饭菜糊了, 或许只是炒完菜后锅洗得不够干净……他都会狠狠地训斥我。倘若他哪天心情不好, 还会打我。有一次天气变暖了我不知道换衣服, 闹出了一个在春天穿羽绒服的笑话, 他不仅不责怪自己没提醒我, 反倒把我骂得像个白痴一样;有时他明明知道那天要下雨, 却不提醒我带伞, 更别说放学下雨时, 他拿伞来接我了……我开始恨他, 恨这个无情无义的人, 他渐渐变成了我最熟悉的陌生人!我有时侯甚至会想:他如果死了, 我一定不会去参加他的葬礼。

事情的真正转机是在小学毕业考试的时候。课外阅读内容是一个癌症晚期的母亲逼年幼的女儿学习各种生活技能, 懵懂的女儿却怀恨在心。但母亲去世后, 女儿在阅读妈妈留下的信时, 痛哭着跑到母亲的坟前, 长跪不起……

一切的一切, 我在那一瞬间全都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在父亲的“逼迫”下, 我学会了做饭, 洗衣, 整理房间;我学会了根据天气情况来决定穿衣的多少;我也养成了每天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从小学六年级到初二, 我真的长大了, 心灵也慢慢变得成熟, 更重要的是我理解了“父爱”两个字的内涵。回想当时“不参加他葬礼”的想法, 是多么可笑, 多么无知啊!

曾经的浪漫一刻 篇3

我和于恒当了两年小学同桌,那时他很调皮,抽屉里都是他玩的弹子球、自制土飞镖,放学后不回家在电脑铺里泡,上课爱讲话,但奇怪的是他的数学成绩特别好。第一年,老师开班委会,商讨“一帮一”计划,我跑去上了趟厕所就把这事给忘了,第二天却稀里糊涂地成了于恒的同桌,学习委员悄悄地告诉我于恒是别的班干部挑剩的。于是我恶狠狠地对于恒说:“别的班干部都不要你就我要你。”“要我什么呀?”于恒狡黠地笑了笑。我顺手拿起一个本子扇了于恒一下,于恒笑着说:“看不出你原来是个母夜叉。”这一年里,我没有用老师讲的要求约束于恒,于恒依旧贪玩。我发现于恒的作业出错很多,任课老师已经不止一次两次骂于恒了,我心一软,总悄悄把他作业上的错误纠正过来,而且是有规律地递减,以免老师怀疑。于恒很快发现了这事,买来许多零食说是为了酬谢我。我低着头,嘀咕着我也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如果你的成绩不提高,我下学期也不能跟你坐一块了。他又狡黠地一笑:“原来你还是想跟我坐一块的嘛!”我无奈地笑了出来。第二学年,于恒的成绩有所进步,老师让他自己挑同桌,他直接说出我的名字,又笑眯眯地对我说:“别的同学都不想要你但我就要了你。”顿时,我的心开始扑通直跳,我的目光快速地瞥开,慌张里带着一点对于恒口无遮拦的怨恨。

我们度过了两年愉快的同桌生涯。小学毕业的最后一天,他送我回家,分别的时候,憋了半天终于说:“我不会忘记你的。”那一刻,我真的是太感动了,完全没有想到电视里的经典对白会在我身上演绎,我在日记里大肆渲染了这一刻的美好,天也蓝花也香,最后正儿八经写下一句———“我也永远不会忘记,我这一生中最浪漫的一刻”。

他因数学竞赛得了特等奖被保送到H中初中部,我则因两分之差回到老家念书,从此我俩就再没有联系过。

初中毕业考结束,我幸运地也考上了H中,整理抽屉时看到那本小学时代的日记,心中不由得升起了快乐的期盼———至少我又可以和于恒在同一所学校念书了。

我的新同桌小越是一个老H中,跟她熟一点了,我就问她认不认识于恒。她惊叹道,谁不认识他,他可是年级第一,长得也N帅。小越问我为什么要问他,我说于恒曾是我小学同班同学。她夸张地叫,真的吗,你是哪个小学毕业?然后我和小越就围绕着小学时代的于恒聊开了。

真正看到于恒还是在体育课上,小越指着篮球场告诉我,于恒也在里面。我举目四望的瞬间,一个不知从哪儿冒出的篮球朝我逼近,篮球砸到我的手臂上,然后垂直落到了脚下,一个高高瘦瘦的男孩跑过来捡球,说了好几声对不起,我敢确定他就是于恒。他真的变了许多,但我仍旧一眼认出了他。我习惯性地回答没关系,他定睛看了看我,脸上闪过一瞬间的迟疑,我知道他也认出我了,但随即,他像一个犯错的孩子,急忙低着头抱球走了。小越说,他就是于恒。我说,我认出来了。小越说,那么他呢,为什么……我轻轻地摇头,不知道。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我和于恒无意间碰过两次面,每一次他都故意低下头,匆匆从我身边走过。最后一次是我看到他在打开水,便走过去轻轻叫了声“于恒”,他转头看到我,表情惊诧,而且仍然没有说话,折身走了。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因为无法释怀于恒的冷漠。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记错了我和于恒的往事。或许是三年的时间让于恒淡忘了那些,或许是他不懂得如何重新拾起一份生疏的友谊,这都毫不奇怪。但我,却一厢情愿地认为于恒会想着我,便时时刻刻期盼着我和他的相见一如小说里一见如故的情节。是于恒的淡漠使我明白,我们都已长大,不再是小学里的顽童,时间一边带走一些并不牢固的记忆,一边在我们身上注入新的东西。也许,于恒曾经说过的“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和我在日记本上的那句“我也永远不会忘记,我这一生中最浪漫的一刻”都是纯真的矫情而已。我应该感谢于恒很真实地表现出他的遗忘,才没有让这种矫情在我身上不断地滋生。

曾经的散文 篇4

你的相片,你的书信,你的礼物,我一直都不曾丢弃,它们静静的躺在我的枕边,与我一起在梦中缠绵;失去你,是我的遗憾,也是自己的无奈,爱情总归是会败给时间和距离的,只能恨自己未能好好珍惜我们在一起的时光,恨自己未能给予你想要的一切,恨自己没有给予你更多的关心。

冷风似剑,不断地刺伤着自己的心,一个人走在路上孤单如斯,单曲循环的钢琴依旧是那般悲伤,不断地引发自己的思绪,少了你,这繁华世间又有什么可看的,少了你,这惊艳一世的烟火又有什么意义;月明星稀,清冷的月光照射在身上,鸟儿站立在枯枝上,目光空洞而又无神,不知月光凄凉了谁的相思谁的情,或者二者皆有之吧,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谁又在苍茫红尘中辜负了谁,相恋时的信誓旦旦,谁也不愿辜负谁,谁也不会丢弃谁,相别时,又是如斯决绝,两人擦肩而过,再无纠葛;多余的泪水,已然不会再流出,因为已无泪水可流。早已无泪的自己,已然学会了微笑,自己经常在夜深人静之时,哭着哭着就开始了笑。

失去了你,我的世界开始灰暗,开始变得消极,不愿打理自己,让自己变得如斯憔悴,我想我在也不能寻找到像你一样的.女子,像你那般巧笑嫣然;遇到你是我的幸福,也是我的痛苦,你让我在青春的道路上感受恋爱的甜蜜,让我知道了幸福的味道;

让我第一次有了爱的冲动,但这也是我的不幸,因为你,我明白了爱情的短暂,爱情的易变,谈了数年的情侣,也会为了一句拌嘴,一次磕绊,而停止了相爱,从此变得莫不相识,在时间的推移下,时光的消磨下,渐渐地忘却,纵使自己再怎样不愿忘记,也会成为一张渐渐陌生的脸,可是我把你刻在我的心里,那么你告诉我我该怎样将你忘却。

都说男子比较善变,习惯了见一个爱一个,总喜欢抛弃女生,可是女生不也是如此吗,女生使用的方法不同而已,实际上都是一样的,女子善于玩暧昧,无论是谁,只要能够证明自己的魅力便已足够,习惯了到处被呵护,有人关心则是来者不拒,反正不是真正的喜欢,又有何妨。

于是当有一天,没人给她献殷勤了,没人对她嘘寒问暖了,才会惊觉自己原来一直忽视了在黑暗中默默守护的他,便会表现出后悔不跌的样子,但会之后会一直我行我素,一直寻找,一直后悔到最后总是一无所得;所以请珍惜自己身边的一切,珍惜爱自己的人。

怀念曾经的散文 篇5

我的话匣子装满了,溢出来了,亦或是我在逃避什么。

突然想到了曾经的那个笔记本,承载了我初中时大部分情感的笔记本,迄今为止,我都没有拆开他的勇气,其实我自己都忘了里面到底写了些什么,只依稀记得那是一段很心酸、很漫长、很幼稚的岁月,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后来一直排斥在笔记本上写日记的原因吧。这学期,我怀着慢慢地热情回到了学校,准备着为自己的美好未来冲锋陷阵,生活往往就是那样的残酷,不留余地的把人带回现实世界,我有时候在想,我热爱大山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这是我的长大的地方吗?我想也许不是,小时候看到的都是大山的巍峨,常把父爱比做山,平原的孩纸写作文的时候也喜欢说“父爱如山”,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也许根本没有大山的概念。山里面的教师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说:要走出大山,去看外面的世界。他们常常把外面的世界形容的无比华丽、美好,在那个钢精水泥的城市,灯红酒绿、繁花似锦,那里有着美好人生的源泉,只要跃进城市,就会改变一生的命运。

就这样,淘金一样的人群蜂拥进水泥森林。进了学校的就没日没夜的发疯读书,只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被前进的社会抛弃,自己也有权利享受科技的最新成果。可是也不幸的,每年带着自己那大包小包的行李挤上了一列又一列的火车,上上下下数不清的车站,抵达了一个又一个灯红酒绿的`城市的边缘,修建了一幢幢高楼大厦后又带着那一堆舍不得丢弃的破铜烂铁、粗布衣裳赶往下一站。每年过春节的时候看到新闻联播播放着那一地睡梦中都在发抖的农名工时,我的眼泪总是止不住的想要留下来,有时候在想,这样的生活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趋之若鹜,难道只是为那微薄的、还要靠人脸色、心情的人名币,在越来越功利的城市化生活中,外出务工的人带回家的不仅是诱人的金钱,还有城里人身上的淡漠和打得响当当的算盘。

随着一代代打工之行的传承,城市的钢筋水泥味飘散到了乡村,那是再多森林树木没办法净化的气体。往常过年的时候大家讨论的最多的是谁家母慈子孝,现在讨论的是谁家今年又挣了多少钱,谁家的孩纸会挣钱、有前途,谁家的孩纸嫁娶又有多少礼金。大家和修一个水池,如果谁家没去修就会被大家记住,或是给了钱之后就觉得没有自己的事情了,凡事只要和钱有关系的就会六亲不认。以前乡下有一种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春种秋收时节总是能看见人家一大群人吃饭干活,今天谁家的秧苗该插了,出门喊几个人,割块腊肉,上街买点好菜,大家凑合凑合就种好了;明天谁家的玉米熟了,还是照旧。就这样,大人聚一起干活,小孩子也都带着,在一边玩起了过家家,有时还会为了谁当爸爸谁当妈妈而吵得面红耳赤,大人则在地里说着不找边际的玩笑话,要是谁不小心找错了开玩笑的对象则会被人们笑很久。社会的进步淘汰了守旧的封建思想、落后的手工业,也掩埋了曾经那响遍山野的号子声,洗尽了人们身上的淳朴善良,给每个人都带上了一张世俗的脸谱。

曾经的散文 篇6

正听着《曾经的哪些》,我的小学、初中、高中,都在不同的学校,相同的是《曾经的哪些》。

童年时活泼天资。小学校园中,总有一人,分享天真。一会儿分享零食,一齐逃课;一会儿却划“三八”线,互吐口水、对骂。记得儿时孤僻,少与人交往,却总有哪一人,帮我打架,一起挨训受罚。如今各自为了生活,疲于奔命,同居一城,难于相见,路上相逢也只能问句好,又各自匆匆。

十三、四岁韶华,岁月青葱如歌。总有那么一群同学少年,偷鸡蛋摸番薯,周末相约田间野外,堆泥为炉,吃个灰头黑脸。临溪戏鱼,泼水开仗,直弄个“落汤鸡”,回家挨一段臭骂,几个板子,还偷乐!等雨过天青了,立马互报平安!

可笑的是,男孩子好面子,为了充装大人,当然也少不了互相取笑:谁是谁的谁谁,谁又是谁的谁谁,鼓捣几篇“情诗”给某个温柔女生,显示自己“长大”了。

驹光易逝,岁月不居。到了初尝情思,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华。离乡到“羊城”住了3年象牙塔。真个是“那时你我皆年少,都爱聊天都爱笑。”的真实写照。于蓝天白云下,绿草如茵上,拿一把吉他,唱一曲少年梦,伊人柔情似水,背靠着背,轻声旁和那情那景,真个是“不羡仙”。

那时总爱写几笺情诗,总在人多处,有意无意的落于伊人好友前,让伊人好友在人前高声朗诵自己的少年狂后,惹得旁人倒彩喝震天。自己昂首挺胸,潇洒走一回,走伊人面前高声“人约黄昏后”:今晚某时某地,不见不散。

伊人虽不敢当众应约,但总爱周末悄约“白云山”、“动物园”、“植物园”携手共游,品尝“羊城”的湖光山色,观赏活泼可爱的动物。

中国人民抗日八年,终于取得胜利。我和伊人的八年纯真恋情却敌不过山高水远,挡不住厚职高薪。没才没财的恋情于毕业5年后归于平淡,返于自然了。空余鸿雁书笺,深锁阁楼。

旧时红笺隔年语,字字犹沾少年痴。物事仍旧,人已远。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月月人不同。昔日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至今音信寥寥。就连当年田野庄园似的校园,也是高墙林立,商贾横行,难以传出点点笑声了。

恍若多年以后,我曾经的哪些,依然沉淀在我的脑海深锁,只是不知何年何月会再有如此清晰的记忆了。

再见,曾经的银联 篇7

支付清算行业不仅具备金融行业的严谨与规范, 而且富有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速度和创新驱动。2014年10月29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进一步放开和规范银行卡清算市场。虽细节之处仍未明晰, 但伴随着近期一系列的行业新动作, 支付清算行业已透露出重建规则的强烈愿望。

对开放时间点的考虑

国务院为何选择这个时间点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履行当年的“WTO承诺”是其最直接的原因。所谓“WTO承诺”, 是指2012年世界贸易组织对美国诉中国电子支付的裁决结果。按照世贸的裁定, 在2015年8月29日前, 中国将开放人民币转接清算市场开放, 允许其他卡组织进入国内市场。不难想象, 一旦国际巨头Visa、万事达兵临城下, 再有第三方支付企业围剿, 市场竞争将是多么的激烈, 仅靠银联国有的垄断体制, 估计双拳难敌四手。为此, 不少业内人士分析, 此前央行连续废止或取消了5个联网通用文件, 彻底拧断对银联的政策保护, 还有国务院提前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的决定, 为的是让“自家娃儿”早做准备。

再者, 鉴于互联网金融大潮来袭, 现有监管落后于互联网新经济的发展, 多元化的支付结算市场亟需新制度的规范。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 一家独大的银联已经没有能力掌控银行卡清算市场。有数据显示, 我国POS机分布密度为50台/万人, 仅为发达国家1/4的水平。发达国家超过80%的商户拥有银行卡受理终端, 而我国目前仅有不到20%的符合受理条件的商家安装了联网POS机受理银行卡交易。银联若不及时、主动地做出改变, 银行卡清算市场很有可能被外资蚕食。因此, 提前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无可厚非。

对下一个“银联”的考虑

多年来, 国内银行卡支付清算市场为银联一家独大, 它是政府支持下建立的转接清算机构的典型。组建早期, 由于中国支付行业水平有限, 中国银联必须同时扮演转接清算组织机构和构建跨行交易与支付体系的多重职责。除此之外, 银联还被赋予了制定技术标准和业务规则的权力等。如今一纸公文, 银联便由原来政策支持、央行主导、资源独享、各家商业机构必须无条件配合, 流放到竞争激烈的互联网通用时代, 接受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双重竞争。借用银联总裁时文朝的一句话, “中国银联躺着挣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而关于什么样的机构有望成为“第二个银联”的问题, 我们节选出呼声较高的3类机构。一是国际卡组织。作为国际卡组织的领军企业, Visa、万事达都已对进军中国市场明确表态。但因国内支付市场由银联长久盘踞, 无论是从客户的依赖度, 或是从技术对接层面而言, 境外机构要打开中国市场, 破除这12年来的运营惯性, 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此外, 国务院常务会议曾经强调, “仅为跨境交易提供外币清算服务的境外机构原则上无须在境内设立清算机构”, 这又为国际卡组织的市场推广设置了无形的屏障。二是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企业。第三方机构在网络支付跨行清算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与能力, 但仅从支付宝最高转账金额被数次调度可以看出, 其安全性保障并未得到相关部门的完全认可, 普通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信用问题堪忧。三是银行。相比较之下, 银行的品牌效应更强。对于其中呼声最高的工商银行, 无论是从它的专业程度还是业务范围来评定都更显实力。特别是在成立之初, 银联曾从央行和工行引进大量人员, 这一事实也为工行将成为下一个“银联”的猜测添色不少。

当然, 我们也不能排除下一个“银联”由不同机构共同发起, 以联盟的形式征战银行卡支付清算市场的可能。支付业内人士分析, 事实上, 要成为清算组织不易, 除了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资金实力以及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品牌信用与一定的受理网络皆计入考虑范围。随着支付市场的进一步完善, 其行政色彩将逐渐淡化, 取而代之的是以技术和市场推浪淘沙。

内忧:直逼银联“二次创业”

与即将开放银行卡支付清算市场相比, 惩治混乱的收单市场引起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想必让银联更加头疼。

解码“垄断”

据介绍, “套码”乱象自2009年抬头。为打击该违规行为, 央行下发149号文, 要求银行和银联开展对商户注册、套码行为的检查, 并建立举报和约束机制。基于央行的要求, 银联于这一年开始执行行业约束规则。直至今日, 有关银行卡受理市场秩序违规约束机制的3号文、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 (9号令) 、《议案》 (5号文) 等相继出台。

就在不久之前, 经过1年修改讨论的新版《银联卡受理市场违规约束实施细则》 (新5号文) 基本敲定, 银联方面计划在2015年正式实施, 以弥补对外包代理商监管规则的缺失。

新5号文约束力度重磅升级皆有所耳闻, 如新版细则将最低约束金额从2.5万元提高至5万元;违规交易计算期间从之前的180天延长至1年, 并新增复议和违规现场核查程序;此外, 对套用商户类别码 (MCC) 、套用特殊计费标识的违规行为, 新规将采取分类处罚的方式;对新增的违规手段——系统化变造交易, 违规行为一经认定, 将启动违约金约束措施, 违约金标准为单次100万元;同时, 部分严重违规将不再给予整改期。

针对银联不断加大的约束力度, 业内褒贬不一。一方认为, 银联的规定在法律、商业合作以及契约规则上都属于合理范畴, 新制度的实施也代表了收单市场的发展走向, 只是在约束金额和实施时间上建议商榷;另一方则认为, 在银行卡支付清算市场中, 银联既同为运动员, 又怎能兼任裁判员的角色, 无非是在利用行政手段打压同行, 垄断市场。

事实上, “垄断”一说早已纷纷扰扰。自成立之日, 银联注定会走到这一天, 这是历史的选择。作为国内唯一的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组织, 经国务院授权, 银联拥有“组织银行制定规则”的权力。这就很容易理解, 银联牵头起草制定的银联标准往往上升为行业标准, 甚至成为国家标准。因对决策的影响力, 银联整顿收单市场的行为一直被质疑为垄断者的肆意妄为。

面对种种质疑, 银联方面对此作出解释。

通过12年的经营, 银联借记卡的全球发卡量名列第一, 以“62”开头的银联卡交易量全球第二, 紧随Visa、赶超万事达。尽管如此, 银联的利润仅仅占Visa的1/8。利润来源单一是造成巨大反差的重要原因。由于银联尚未建立国际卡组织同行的盈利模式, 转接清算网络服务费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 作为重要渠道之一的线下POS, 正是由银联旗下的, 也是中国最大的POS收单机构——银联商务负责。银联坐拥银联商务和转接清算平台, 占据线下市场优势, 同时银联商务也深入市场参与收单和支付业务, 这正是种种指责的导火索。

随着银联推动一切市场化运作, 银联商务将逐渐社会化, 通过引入更多元化的股东, 稀释银联内在的股份。而要厘清与银联商务的关系, 调整现行的盈利模式为银联的重中之重。目前, 银联的主要盈利点在于刷卡手续费, 但这一重要的收入来源竟也受到多家市场机构的分食。未来, 银联也将效仿Visa的营收模式, 在品牌标志使用费及为客户提供的增值服务费用方面不断完善与建立标准。

银联的自变革

在央行彻底取消对银联政策保护的3个月后, 中国债券市场主要开拓者之一的时文朝接任银联总裁一职, 2014年6月, 银联董事长葛华勇走马上任。从此, “大船难调头”的转型压力, 也落在银联各高层的身上。

审时度势能使变革事半功倍, 葛华勇和时文朝对银联的共同定位是“开放式综合支付服务平台”。由于行政强制力的历史原因, 银联拥有中国的银行卡组织特征, 这一切与国际卡组织的成长经历完全相反。要想成为中国的Visa, 就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制定技术标准与行业规则, 从而使其对市场成员有约束力, 或者具备自我管理能力。

在进行全方面的战略调整后, 银联一改往日相对封闭的行事风格, 以“更开放、更包容、更市场化”的姿态拥抱市场。“银联自己要把自己定位成提供服务的平台”的承诺已初步实现, 2014年1月, 银联正式成立“一站式”入网服务团队, 提高对商业银行、支付机构与行业机构等机构客户的入网服务质量, 从根本上解决了原先客户入网过程中需要分头对接银联多个测试单位、分别协调测试工作安排的问题。

目前, 银联已完成内部机构的“优化瘦身”。经“组织架构完善和机制优化工作小组”数月的工作推进, 银联推出包括市场与产品、战略、国际业务、业务支持、技术支持、财务、人力资源、办公行政和审监群工在内的9个部门板块, 以及战略、市场与产品、技术、考核和投资5个专业委员会。如此整合解决方案, 将往日部门职能重叠、多头产品研发和营销以及多头管理的弊端一一击破。

在2014年召开的中国支付清算与互联网金融论坛上, 中国银联新任董事长葛华勇首次公开发表演讲, 更是透露了银联未来的发展重点。他表示, 随着中国银行卡清算市场的开放, 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背景下, 未来中国银联也将顺应支付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重点加快网上银联、移动银联和跨境银联的建设, 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式综合支付服务平台。

愿景:国内支付业的“帕累托改进”

不可否认, 在监管机构、银联和各方产业的共同努力下, 我国从现金支付顺利过渡到银行卡支付时代, 中国人的支付和消费习惯在这十多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支付清算领域, 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新产品, 行业的创新狂潮无法止步。截至2014年7月, 央行更是发放第5批第三方支付牌照, 持牌单位增至269家。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新的银行卡清算机构将入驻中国市场, 移动支付的持续火热也将带动一些软硬件服务商介入竞争;新进企业由于未经历过一完整的经济周期, 特别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 风险暴露将更为明显, 监管层方面应明确未来的市场走向, 进一步考虑平衡效率与风险的问题;而对于国内各支付群体, 在银行卡支付清算市场即将开放的转折点上, 在争夺战即将打响之前, 更应考虑的是如何有效地开展合作与创新的问题, 实现经济学上所讲的“帕累托改进”, 让各个相关市场主体得到改革的利益, 避免恶性内耗。

2015年的银行卡清算市场注定是一场热闹的宴会, 至于处在舆论漩涡中的银联, 目前市场已看到它实质性的改变, 未来能否再续辉煌, 一切将由技术和市场说了算。但可以肯定的是, 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 国内支付清算市场将告别过去, 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春天。

曾经危险的勒芒 篇8

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勒芒大赛的赛车速度越来越快。已经有许多赛车在24小时内完成4000km以上的赛程,这意味着当时的赛车已经能比大赛1923年初创时的赛车多跑一倍的路程。然而大赛的安全防护措施却显得相当落后,于是1955年7月11日的那场惨祸就这样发生了。

当时比赛已经进行了3个多小时。大直道上,美洲虎车队的工作人员打出PIT板,指示麦克霍索恩(1964年F1世界冠军,也是迄今惟一的摩托车和F1双料世界冠军)。霍索恩立刻踩下刹车,后面驾驶奥斯汀赛车的马克林立即变道绕开了它,但此时正试图超越马克林的皮埃尔莱弗赫(驾驶奔驰300SLR)已经来不及刹车。莱弗赫立即举手示意后面的赛车立即减速,而他本人就直接撞上了马克林驾驶的奥斯汀赛车,然后腾空而起,飞跃了广告牌后落入了观众群中,并燃起一团火球……

莱弗赫与80多名观众在这场灾难中丧生,这是汽车运动史上最惨烈的一起事故。此后,梅赛德斯-奔驰宣布,从所有汽车比赛中退出(这使得胡安曼努埃尔范吉奥重返意大利车队),也使许多国家(如瑞士)长期禁止任何汽车比赛。在许多报道中,莱弗赫被描述为这场事故的肇事者。可莱弗赫除了付出自己的生命代价之后,也通过及时的举手报警警示了后面的赛车手。如果没有他在失去自己生命之前一刹那的这一举动,我们很难预料这场事故还会葬送多少无辜的生命。

当时赛会组织有关人员将死伤者运走,把垃圾清理掉,便宣布比赛继续进行。最终捷豹赛车取得了胜利。

1999年,再次复出勒芒24时耐力赛的梅赛德斯,奔驰车队,以CLK GTR AMG赛车重新征战勒芒舞台。可梅赛德斯·奔驰似乎中了诅咒一般,再一次在勒芒大赛中发生了事故。当奔驰CLK GTR AMG赛车通过一个有急剧下坡的大直道时,一股突如其来的侧风钻入赛车与地面之间只有几!厘米的缝隙中,破坏了奔驰赛车的空气动力学平衡。CLK GTR AMG赛车高高飞起在空中翻了3个跟头后重重的摔在了地上,好在车手在这起事故中没有受伤。在这第二次严重事故后,奔驰彻底退出了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舞台。

曾经的恋人散文 篇9

曾经失恋的时候,以为全世界都没有爱了,因为恋爱的时候他就是全世界的爱,以为只要在一起了,就不会分开,尤其是第一次经历被放弃,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让人内心无法自拔,呻吟并没有声音,可是那种声音却在心底撕开一道道裂缝。才知道原来抛弃那个喜欢你的人,当时的他,该有多痛。

以为自己的心不会好了,女人失恋更多是不吃不喝,因为吃不下喝不下,胃也坏掉了,身体愈加消瘦,实在饿不住了,也会吃点东西。就这样,最痛的第一天,痛过第二天,再痛过一个星期,好像只是偶尔想起来的时候又按耐不住call对方。两个星期过去了,似乎有点清醒了,有了可以撑过去的理由和信心。三个星期,一个月……

回过头来发现已经不会固执地守着回忆,守着他的头像,守着他的电话,守着与他相遇的地方了,而是慢慢正常起来。直到有一天遇到了新的对象,或者是时间太久,已经看清了这是怎么回事。

第一次被抛弃,更多的是痛恨对方,痛恨自己。尤其是渴望只有一次恋爱的人,这种打击多么致命。可随着第二段恋情,甚至更多恋情,也随着遇到的人越来越多,发现以往的相处多少改变了我们自己。也许不是对方的`某种品质,也许是因为对方的某种恶习,某种心理缺陷,某种脾气,也会影响我们,如果我们愿意变得更好,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我们的某种坏毛病没有了,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变得更加柔和了。

我也曾经想感谢那些抛弃我的人。后来我发现,其实该感谢的不是那些恋人,是自己。只是我们遇到了他们,感谢命运的安排,或许这只是一种命运的相遇。我们该遇到这样一个人,然后我们后来的路,是好,是坏,我们后来的我们,是好,是坏,完全取决与我们自己。

曾经的饥饿记忆散文 篇10

岁月流逝,许多事淡忘了,一些事已从记忆里退去。但也有一些事,虽说过去了几十年,我却依然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一辈子忘不了。

那最忘不了的,就是曾经的饥饿记忆。

1953年,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农民生产的粮食国家统一收购,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都由国家供应。但供应的量少,很多人家不够吃,尤其多子女家庭。我家兄弟三个,米不够吃,靠瓜菜代,代得最多的是番薯。可是,番薯吃多了,烧心、胀气、吐酸水,胃不舒服,不懂事的我们就嚷嚷着“不要吃番薯”。小弟弟更是成天哭闹着“要吃米饭”,后来又得了病,本来身体就孱弱的他,更加骨瘦如柴,可怜三岁多就死了。记得妈妈把断气的小弟弟紧搂在怀里,哭着说“三崽,你不是说要吃米饭吗,妈妈给你蒸了一大碗饭,还没吃呢,你怎么就走了呀!”

与三年困难时期的大饥荒比,这只是发生在我家的一次粮食困难。

这次粮食困难,对我母亲来说,是参加了一次应对饥饿的预演。但在预演中,她失去了自己的“三崽”,是个痛苦的失败者。因为失败,她对粮食紧缺、一家人没有饭吃的日子感到十分的恐惧;因为失败,她更加拼死拼活地辛勤劳作,总想多收成点番薯、豆子,以备荒时;因为失败,她更加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以避免或应对家中可能发生的缺粮危机。“常把有时当无时”,是我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别说荒年,就是年景不错,收成好的时候,她也是节俭度日。她说“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米明日忧”,“丰年要想到欠年,要细水长流,不能家无隔夜粮。”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经历过那段没饭吃的可怕日子后,我母亲几乎总是不忘为家里备粮备荒。

1959――1961年,饥荒席卷中华大地,人们都笼罩在饥饿的恐怖气氛里,那些年,时有某地又饿死人和某地方人相食的传闻。我虽未曾亲见路边饿殍,却的确看到不少由于营养不良而全身浮肿的人,也常常看到来自安徽、湖南出来乞讨的饥民。因为我老家赣西与湖南湘东的茶陵、攸县交界,所以从湖南那边过来的饥民更多些。1960年底前,我老家的饥饿情况还不很严重,比湖南要好些,那边来的饥民还能在我们村子里要到一些吃食。进入一九六一年三月后也不太行了,村子里各家的存粮越来越少,一些人家已经没有饭吃了,大家开始感到饥饿的威胁,自身都不保了,便无以施舍。外来路过村里讨不到吃食的饥民饿得没办法时,看到谁家的菜园里有可吃的蔬菜,就偷偷地溜进去采摘。

一次,有一个妇女带着一个小男孩正在我家菜园里采菜,我便喊来了妈妈,可妈妈一看,不但没有喊停她们,反倒转身进屋装了一大碗半干不稀的烂巴饭出来,递到那个女的手上,说:“你们都吃一点吧。”那个女的当即“扑通”一声在我母亲面前跪下,眼泪夺眶而出,说:“大姐,救命恩人啦!”,后来我问妈妈,为什么这样做,她说:“那孩子饿慌了,你没看见他吃生菜叶,恐怕两天没吃饭了,太可怜啦!”说着,妈妈竟伤心地抹起了眼泪。我母亲是个苦命人,她对穷苦人特有同情心。

1961年5月后,这是最困难的时期,不少人家的存粮都吃得差不多,快顶不住了,怀孕快要生产的龙田姑姑家,情况怎么样?那天我和爸爸拉车路过龙田,爸爸带着我去姑姑家看看,只见煮好的稀粥里没有几粒米,爸爸回家就对妈妈讲了这事。第二天,妈妈就叫我和弟弟背二十斤米送去姑姑家,同时反反复复叮嘱我们:“到姑姑家放下米就转身回来,千万不要在姑姑家吃饭。”二十斤米值不了几文钱,但在饥饿和死亡的威胁面前,这可是救命的粮啊!

为了应对持续饥饿带来的死亡威胁,我妈妈是早有思量、安排的。当邻居家还在吃香喷喷的大米干饭时,我妈妈就开始用大米拌合着杂豆或番薯在一起煮烂巴饭了;当人家的孩子还在放开肚皮任吃饱的时候,妈妈早就让我们只吃“七分饱”了。妈妈这样做的良好效果,一年多以后就显现出来了。当邻居家的孩子端出来的是照得见人影的稀粥时,我们家却还能吃上能称之为烂巴饭的饭。再后来,村里头一些人家,已陆续出现了断粮的情况,不得不挖蕨根回家磨粉当粮,甚至上山挖野菜回来充饥。我们家每个孩子,一餐还能吃上一碗还算浓稠的稀饭,每隔三、两天,妈妈还会煮一餐大米和杂豆混合在一起的`干饭吃。但是,一餐一碗稀饭,对于我们几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哪里够啊。我们还是成天饥肠辘辘,有时候头晕眼花,饿得发慌,那饥饿的滋味真不好受。

我父亲拉板车,干的是重体力活,一碗稀饭怎么能顶得住,想来他更是饿得慌啊!对于我父亲,饥饿的滋味,不仅是胃里的不适感觉,更有心理和感情上的隐痛。一天到晚,累死累活地干,孩子们连饭都吃不饱,他觉得自己对不起老婆孩子,有点心灰意冷,我曾听他对母亲说:“天天挨饿,万事休矣。”不过,父亲说归说,实际上,为了孩子为了家,他忍着难耐的饥饿和心中的隐痛,自己就像一匹可怜的老马,天天早出晚归,默默地拉着车、“驮”着货。

妈妈当然知道,孩子们一碗稀饭不够,丈夫一碗稀饭更不够。家里虽然还有点粮食,煮个把月的大米干饭,让孩子们和丈夫天天吃个饱也没有问题,但吃完这个把月又怎么办呢,谁知道这可怕的饥荒还要拖多长时间呢,我妈妈的想法是“只要能吊住这口气”,就要尽量省着吃,才能多对付几天,只有熬过饥荒,全家人才有活路。

为了在饥荒中能多熬些日子,母亲只能不舍地让我们在死不了的饥饿中“吊住这口气”艰难度日。在长久的饥饿中,有时候做梦饱餐了一顿,也觉得挺过瘾的。那时,是多么渴望能好好吃上一餐饱饭啊,觉得能如此那就很幸福了。我们公社有个敬老院在山上,里面有二、三十位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孤寡老人,他们都是无子女的军烈属和五保户。每个月,我父亲要上山几次,给老人们运送油盐柴米和一些生活用品。那两年,我最爱跟父亲推车去敬老院。原因无它,就因为中午能在那里饱饱地吃一餐大米饭。为了让我和弟弟能去那里吃上一餐饱饭,父亲就让我和弟弟去那里送货。敬老院的老人,对我们很好。每次去,饭菜给得足足的,好像就怕我们吃不饱似的。而我和弟弟当然也不客气,不吃到打饱嗝、肚子撑,是不会放下碗筷的。其实,当时也没有什么特别好吃的东西,记得几次去,都是辣椒炒豆腐,一个青菜,或是一个南瓜什么的(这些菜都是敬老院的老人在山上种的,豆腐也是自己做的),但我们吃得很香。正如一位作家所说的“食物最香的原因,不是出自多好的厨子之手,不是多么优良的食材,而是――只有在饥饿时,你才会觉得,食物会让人感恩,也会让人流泪,更会让人铭记。”

那场梦魇般的饥荒终于过去了。那个时候,我家兄妹四人,都在长身体,妈妈常用“宰条牛都吃得下去”来形容我们的能吃。在那场大饥荒中,我们都能安然地活下来,多亏了我母亲的思量和安排。因了她的睿智和努力,才使我们战胜了饥饿,能够熬到政府开仓放粮的那一天,迎来了改革开放、92年取消全国粮食统购统销和今天真正的幸福时光。那场持续三年的饥饿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它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这也是我们这代人的集体饥饿记忆。对于这个世界来说,饥饿并没有离去,还有近10亿人没有摆脱饥饿。如今的中国市场上,虽然农产品琳琅满目、供应充足,但是天灾与人祸,都可能造成饥荒。现在,酒醉饭饱后的人们,到底有多少人还记得住那种饥饿的感觉呢?如果忘记了饥饿,不把它当回事,我们稍有不慎,应对不当,都可能铸成大错,至饥荒重来,饥饿再现,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啊!

那些曾经的国歌 篇11

清朝有过一首真正的国歌,但这首在宣统三年清政府倒台前公布的国歌,似乎有点像是丧歌。这首国歌由著名的维新思想家严复作词,多少表示朝廷的一点开明政治态度。且看他所作的清帝国国歌:“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1911年武昌举义,随后于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从海外归来就任临时总统。政府成立后即由蔡元培负责选定国旗、国歌等事宜,在内部讨论定了个五色旗为国旗,国歌则选了江苏政府民政厅次长沈恩孚的歌词。

这首中华民国临时国歌名叫《五旗共和歌》,歌词如下:“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15年,通过“二次革命”袁世凯把国民党的势力驱逐了,国家相对稳定统一了,袁就废弃了原来那首南京临时政府拟定的国歌。

新国歌名叫 《中华雄踞天地间》,歌词很短:“中华雄踞天地间,廊八埏,华胄从来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共和五族开尧天,亿万年。”

最有意思的是这首新国歌公布没多久,就被偷偷改了一句词,原来那句“共和五族开尧天”给改成“勋华揖让开尧天”。别看就改这么一句,里面可是有大学问。这年袁世凯积极筹备恢复帝制,他对国歌里“共和五族开尧天”觉得不对劲,所以改成“勋华揖让开尧天”。这里“勋华”是中国古代尧、舜皇帝的别称。这么一改,袁世凯当皇帝成了清朝揖让来的皇位,开了新的尧天,辛亥革命被一笔抹杀了。

北洋政府垮台后,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国民党基本统一全国。孙中山在南方的政府曾经把 《国民革命歌》当作临时国歌,那歌可是风靡一时。歌词为:“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1928年,国民党得了天下,这歌不好当国歌,就成立了个委员会,专门选择国歌。结果也是难产,一选两年过去,还定不下来。最后还是把党歌《三民主义歌》暂定为国歌。

值得一提的还有由戴季陶作词、黄自谱曲的《中华民国国旗歌》。歌词是:山川壮丽、物产丰隆,炎黄世胄,东亚称雄。毋自暴自弃,毋固步自封,光我民族,促进大同。创业维艰,缅怀诸先烈,守成不易,莫徒务近功。同心同德,贯彻始终,青天白日满地红。凡国庆军队、机关、学校等升旗专用,比国歌唱得都勤,而且更琅琅上口。

国旗歌的作曲黄自,上世纪30年代是风云一时的音乐人,早年留英学音乐,回来从事音乐教育,写《游击队之歌》的贺绿汀是他的学生。黄自在抗日战争期间谱写的《抗敌歌》,也是当时全国传唱的著名歌曲。

重新定义曾经 篇12

浙江3位优秀的作家,日前联手推出“百年江南名校”三书:孙昌建抒写《浙江一师别传——书生意气》,谢鲁渤点燃《浙江大学前传——烛照的光焰》,赵健雄喷绘《中国美院外传——时代的颜色》。三本书一下子把我们拉进过去的时光,正如《浙江大学前传》最后一章和后记的标题,让我心生感慨: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去老浙大夕花朝拾。

悦读,好看。这三本书都不是一本正经的校史学术著作,而是大文化散文,大教育随笔。第一视角是人物,他们是教育家、教授、学者,在名校经历中凸现出来,每个人的故事都折射了教育的历史,都有使人内心驿动的理由。尽管书名写为别传、前传、外传,但在思想内涵与精神品质上,是真正的正传。3位作家写作风格各具特色:《浙江一师别传》朝气,《浙江大学前传》灵动,《中国美院外传》实诚,都给人以深刻印象。

如今高层领导们高瞻远瞩能够重新定义未来,我们普通人只能审视过去,从而发现真相,找回真实,回归常识——从此,我们可以重新定义曾经。给未来重新定义的事比较难办,因为未来无法被扭曲;而曾经的过去,向来被扭曲得像麻花,早已不成样子。当我们发现老课本重印畅销、老作文激动人心的时候,终于明白:那个时代什么都乱,但教育最是不乱;那个时候没有大楼,但培养了许许多多真正的大师,而大师大都任教于学校,又培养了许多大师。

大师是有品格的人,时代造就他们,他们造就时代。时有顺阻,地有广隘,位有荣辱——他们冷暖沉浮,风云际会;他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浙江一师别传》里,我们看到海归鲁迅的“第一桶金”,李叔同首开的人体模特写生课,教育家经亨颐的10年苦心经营;在《浙江大学前传》中,我们神往竺可桢、苏步青、王淦昌、束星北、谈家桢、贝时璋、马一浮等一大批科学与文化精英的生活经历、学术风貌;在《中国美院外传》上,我们一睹蔡元培的登高望远、林风眠的调和中西、潘天寿的专心致教、黄宾虹的超凡脱俗……

这个世界,总需要一些人超凡脱俗仰望星空。可谁曾想到,在今天,大学校长们多以做官为乐,以级别为荣。“权世界”竟然就是他们的“全世界”。多少官气洋溢的校长,人文素养几近于零。清华大学的校长,曾闹出不识送出的书法礼品中字眼的笑话;北京大学的校长,则弄了一首所谓的“化学歌”,被网友评价为“初中生水平”,“该校长的语文一定是化学老师教的”。

今非昔比的不仅仅是“教育官”,当今教授满地走,许多人弄科研是为了捞经费。在垃圾式科研体制下,产生出大量垃圾式科研成果,剽窃抄袭,鸡毛一地。中国科协有项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肆意挥霍成了“潜规则”。比如,只需500万元的仪器设备,以800万元或者1000万元的价格购买,多余的钱已辗转进入个人账户。表面是为了科研项目,实际都是为了金钱钞票。

而更可怕的是,不少教授成为极左的急先锋,其价值观堕入“文革”时代,脑残般一根筋反对普世价值。那个自称孔子第几代孙的北大教授孔庆东,在记者节前夕对记者“出口成脏”,发微博称:“一分钟前,《南方人物周刊》电话骚扰要采访我,态度很和气,语言很阴险。孔和尚斩钉截铁答复了一个排比句:去你妈的!滚你妈的!操你妈的!”这个京城极左,对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南方报系积怨深重、恨之入骨的“文化人”,这样连爆粗口骂记者,正是没文化的典例。让人苦笑的是,如此斯文扫地的人,竟然是当今北京大学“屈指可数”的“名教授”。

教师的没落,是教育没落的表征;教育的没落,是社会没落的先兆。如今的“社会剥夺指数”,已经畸高得出奇。疯狂的社会剥夺,主要通过“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新三座大山实现,高价收费再加上沉重税负,让公众的“社会痛苦指数”抵达无法承受的边缘。作为公共品,教育的投入低到见底,只能通过高收费向受教育者的家庭剥夺。而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中国的中学生们成了全世界最苦最累的群体。考试即人生,分数即成就,这多么荒谬。教育的体制没落了,教育的投入见底了,教育的精神没有了,别说几十年,就是几百年也培养不出大师。

英国诗人约翰·堂恩在名诗《丧钟为谁而鸣》中感叹:

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

在大海里独踞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连接成整个陆地

……

无论谁死了

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在死去

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因此我从不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为我,也为你

写给曾经的岁月散文 篇13

关于人生,关于尘缘,关于那些年轻和不再年轻的记忆,如滋生的水草,在水月的洞庭疯狂抽长。日子在悠闲中已入秋,仰望长空的那一瞬,我回首看了来时的那条青石小路,而路的对岸已是昨天。

今夜繁华落尽,一身憔悴在风里,多么希望回头的时候小路无风雨。我不能回首,一世不能回到从前,也不可能回到从前。

今夜,就让飘渺的烟雾载着云梦的世事远去,无影无痕。

(一)

有许多的意识都是无来由的。

四十五年过去了,许多事情还历历在目,譬如夜色合上眼后,我突然开始怀念许多老去的时光和旧时的月色,还有那些陈旧的老歌。转眼间,已是秋意浓,湛蓝深邃高远的苍穹,几只风筝飞舞,这样的季节,很是舒爽,就如那风筝一样,潇潇洒洒自由自在。秋,最能让人牵念,最能扯痛心扉,最能让人忆起过往,总有些深浅不一的时光痕迹,漫过心扉而刻录在冷与暧的生活光盘中。

一声叹息过后,心海荡起许多的涟漪。清风拂过明月,明月照过尘埃,我在暗夜纵横里低吟老去的岁月。

天地万物初开时,我,只是人类世代繁衍交接的一粒种子。

在春风化雨之际悄然播洒,生命之芽碧绿盎然,于是在母体醇厚的温暖里,渐渐地萌发,汲取着母亲之精华,生长。

有一天,我会长大成一个勇于担当的男子。我会慢慢地挣脱父母的庇护,寻觅自己梦魂深处,想要静静守候一生的期许。

我,也曾年轻过,也曾有过专属自己的秘密,深锁。在我眼眸幽深的水潭里,浸润了命定少年的梦想。

浓情,炽烈若火焰,灼热、如艳丽的红,仿佛太阳的永恒,为我而留,为我的人生闪亮。

岁月转换,人世变迁。在阡陌的人生路上行走,才慢慢体察到肩头的重担责任,无法计量,更无法详述,即使把整个世界的重量都搁置在天平的另一端,也不能平衡它的沉重。我要辛勤的工作,无论自己是否钟爱,因为我是男人,是男人就要无怨无悔地肩负起家庭的重任;我要照顾家人的生活起居,维护一个家庭应有的完整,幸福,让我的妻儿可以写意地享受着天伦之乐。

我必须学着对儿女严格一些,只有这样,他们才不至于变得娇纵。我一手缔造的快乐王国,自己却常常只能在一旁沉默观望而不能进入;只因,我是父亲,我的严厉会破坏掉整个气氛。别无选择,有了儿女的存在,必然要做一位好父亲,这是我应该承担的责任,也是生命所赋予我的权利与义务。当儿女像花朵一样清芬、星辰一样璀璨时,我拥他们入怀,就像巍峨的大山拥抱着小湖泊。其实这不仅仅是作为父亲应尽的义务,也因为血浓于水,年年岁岁的朝夕相处中,他们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的情之所牵、心之所系了。

为了这份沉默之爱,我必须时时刻刻去拼搏、去努力。我的这份爱,深沉而浓烈,马拉松运动员的耐力又怎能与我相提并论,不过是区区的几十公里而已,而我却是迢迢遥遥的一生光阴,奔跑。一路披荆斩棘,双足沾满鲜血,纵然是伤痕累累,只能把伤与痛埋藏在心底的某一角落,独自疗伤。在生命的长江大壑里,我还要化身为舟,渡儿女平安而过;漫天的风雨迷离中,还要挺身做伞,辟出小小的一片晴空,让儿女悠然。倾尽所有,只为儿女能够走上安乐快意的康庄大道。

可是,谁又能为我去精心修建一条黄泉路呢?

(二)

窗外有雨,我点一柱清香,焚烧,听雨落池塘,听雨打残荷,听琴瑟行走垄上。

此刻,远山寺庙烧香的人应该与此刻的我一样,带着一颗狭窄的心跪在佛前,匆忙间,将灵魂藏在某个有莲花的角落,又飘忽地离去……

世间茫茫,有没有一尘不染的渴求?生命中的追寻,总是浩如烟海。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在都市里寻找一种叫做单纯的东西。

单纯与我,是似曾相识?抑或是闻所未闻?我,不得而知。

我,只是想用它来拨去心灵中潜滋暗长的草,让心跳不再紊乱,规律,让生命中的色彩鲜活,不再单调空乏。

长久以来,我觉得人的单纯应该归结为高贵的品质。

单纯,并非是不谙世情,它只是无须浓墨重彩,无须竭尽全力把优点显现于人前,无须为了锦上添花而违背自己的初衷,只是淡淡地坚持着自己的本真,不会让自己沦为他人阴影下可怜可悲的傀儡。或者,我想象中的单纯,应该藏有几分隐形的含蓄和隽永吧。可以是一种沉寂的愉悦,可以是一种清醒的澎湃。也许,真正单纯的人会把单纯这种不可多得的品质,视为生活中最寻常的一种状态,因为它会带给自己秘而不宣的安闲,而不是哗众取宠的工具。当然,也会有人把单纯乔装成小资,用单纯的表情来掩饰欲望的本质。

拷问心灵,净化心灵沉积已久的糟粕,强健一直以来的懦弱,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剖析自己。

疾步钢筋、水泥森林遍布的城市中,满是感慨与疑惑。亘古沉静的时间正在不断地流逝,悄无声息;可是,又仿佛永远不会走向终结。我惟恐每天的心情,也会在呆板乏味中失去了绮丽的波澜,生命怎么能就这样马不停蹄地走向苍老的黄昏呢?

就这般浮沉地度过了多年,如一场虚幻的梦魇,不复真实的景象,总让人觉得有些许的难以置信和无法接受。

人群的喧嚣,世事的繁复,常常会听见类似这样的慨叹:心中的天使要我纯洁,身边的魔鬼要我堕落,起起落落之中,我究竟该何去何从?我想,每个人在百无聊赖和浮躁不安的时候,都是因为丢失了真正的自己,又怎能不觉得空虚乏力呢?嘈杂的城市,有不计其数的流行方向,流行的物质,前卫的观念,似乎不再存有匮乏的空间;可我的心,为何还是混沌如乱麻的绕缠?

一路走来,常常暗自觉得,我需要一种闪闪发光的东西为自己指明方向,可能是激荡的音乐,可能是明朗的文字,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句哲理的禅悟。我常常会在美妙的音乐里和动人的文字中,渐渐平静下来,没有丝毫的涟漪,泛起。

音乐,可以是有歌词的单曲,直唱进我心里产生共鸣;也可以没有歌词,只是最简洁、舒缓的曲调,没有过多的修饰,却令我魂牵梦萦。文字是与周遭人群全有关联的文字,却启人心智,让我沉思。它们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力量,让我心平气和,远离焦躁。

都市日新月异,无奇不有。做单纯的人,只是纯粹地过好每一天,走在温煦柔甜的春风里,任凭阳光泼洒满地,照射心房,倏然间,暖意融融。在生活中,我常常邂逅那些单纯的人,他们脚踏实工作、相爱、生活,无比慷慨地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温暖的手,不求回报,只是单纯的想救助别人于危难之中。单纯,在他们的眼中是一种力量,是澄蓝的天空与美好的生活。

这是一种多么值得我们敬佩的单纯啊!

(三)

我相信姻缘宿命。在佛前,莲,就是解我心语的花。

二十二年前的今天,是我们领取结婚证书的日子。自此,那道神秘的围城大门,便向我们訇然开启了……

算起来,我们已认识二十五年了。虽是初中同窗三年,当时却并不那么熟识。直到毕业五年后,我们才正式开始交往。或许,认识时间的长短,并不能够完全度量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深浅。如果回忆是有底色的,一定是如火如荼的嫣红吧,漂浮在我生命里,是如同玫瑰花瓣般娇美的颜色,令我每每怀想起来,便情不自禁的一路沉醉,回味……或者,青年时期的爱情像是一个冰淇淋吧?

艳丽甘甜,千姿百态,入口时总会有一刹那的冷香与甘甜,让人无法割舍,无法从记忆中完全的剥离。

少女时期的你,曾经捧着冰淇淋如玉的手,现已是每天下班拿着菜篮子的手;曾经憧憬过童话的心灵,此刻是等待孩子成长的心;梦中色彩缤纷的家园,抵不过凡俗日子中的一饮一啄,柴米油盐。或者,凭借着爱的主旨来做主,婚姻是能够幸福完满的。事实上,说句我爱你轻而易举;写一封爱意缠绵的情书,也会令你极其动容;而爱的口头承诺,则只是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可是,聪明的你是否知道,真实、唯美、感人至深的情书,并不在于字句有多么的华丽,多么的飘逸,多么的别出心裁。

爱的过程其实是山高路远的长久跋涉,除了花前月下,除了山盟海誓,更多的是付出,责任,义务……

家,是需要我们为之付出毕生的精力来成就的温暖。

真正的爱情,是从一个新家庭诞生之后才慢慢开始的。

恋爱的一切序幕,只是作为爱的铺垫,厚实而精彩的主打内容,是在以后的生活章节里才会逐渐呈现。与心爱的人挚情相守一生,在那些平淡中,在那些细碎里,把彼此的满腔爱意恣情散溢在其中,让回忆的纯美永不褪色,让其间散发着的缕缕沁香,长留心间,不也是一种含蓄的浪漫吗?当那些风霜雪雨在猝不及防间降临时,当那些生命中无法避免的闪烁迷离时,你我心之所系、情之所牵的爱巢,永远都是彼此遮风避雨的温馨港湾,情感的归依。徜徉在爱人的温言暖语里,我才明白,原来自己不再是孤独的人。

因为有了爱的庇佑,我可以生活得更加充实,更加幸福。

自此,寂寞的心灵不再四处飘移,不再随意游荡,渴望守住两个人共有的地老天荒,谁能说这不是生命中一种匠心独具的风和日丽呢?也许,有人会说,谁也不能永久地依靠着某种新鲜刺激的虚幻持家度日,婚姻中,面对最多的永远都是现实与无奈。

而这些常会在现实面前,也许会让我们碰得头破血流,无路可退。

是的,这样的说法求真,务实,无可厚非;可是,我更希望自己的婚姻既有实实在在的一面,也有浪漫的光环时刻环绕。婚姻,不该只是脆弱无比的瓷器,它精美绝伦的外观、无与伦比的制作工艺,而应该是成为我们津津乐道的,甜蜜的,不衰老的话题。

让爱只是爱,简简单单的爱,让它自然的生长,如同百合花不种也不收,而它终究还会开花,那便是注定属于我们的人;而爱如果能在天上给的,所有人的自私和欲念都不能在地上褫夺,这在爱情与婚姻中同样的适用。

不要在我们的婚姻生活中,不断地比较你的缺点和我的长处,不断地计算你的付出和我的所得,把每一句赞美和每一个接受都变成彼此交付的价格。那样的话,隐藏在我们心灵某处的两情相悦,一定会偷偷插上无形的翅膀飞走的。

只有桃花才会开在春风里,骆驼才会懂得珍惜甘泉。我常会告诉自己,你也许不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却恰好我所缺少的、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因为有了你的存在,我的生命才会如此完整。能与你相携相挽走过此生,此心无求无悔。一直都暗想,我们的相遇,相知,相爱,相守绝不是偶然的事情。本来,真爱是很简单的,爱了就爱了,发自内心的欢笑和愉悦足够,与其它纷纷扰扰的物质、地位、年龄、权力、富贵无关,也许稚嫩,但它纯粹,没有附加条件,在一张白纸上续写爱的疯狂和轰烈,虽然青涩,不成熟,却也真挚。

成熟的爱,应该是理智。和自己情有独钟的人迎接每天的朝阳,送别黄昏,其中的清幽潋滟,不言而喻。

成熟的爱,应该是一棵茁壮的椰子树吧?果实累累,枝叶繁茂,把温暖久久地笼罩在我们家的上空……

我们结婚二十二年了,亲爱的你可曾知晓?我依然会默默地向上苍为我们的爱情祈祷,祈求我们的婚姻这件瓷器,在它还只是泥土时,就让我们为它均匀地抹上了一层红釉,经过了烈焰、高温、失败的种种考验,那样特别的红还是深深的渗入了瓷器的肌理,虽内敛而沉默,却与它生死相随。即使,釉红的颜色不够鲜艳,不够夺目;但是,无论岁月的风霜或者伤痕,都永远不能班驳与分离了它们。

这,就是我所真正需要的婚姻。

(四)

窗外又下雨了,下雨的夜晚最是寂寞。此刻的我在寂寞中端坐,呢喃,那首让人伤感的老歌就那样循环播放。起身,喋茶,普洱茶的温度漫过秋的空气,心里空落落的,牵挂太多往事。一直以来,我都是这样的敏感,我希望自己能淡然些,那样就不会有太多的伤。

也许会么?终究会的!

久居一个城市,对它有点麻木,对它的变化也漠然了。

窗外烟雨依旧,楼台水榭犹存。惊诧于自己就连身边的景色,居然视而不见,对变化着的城池突起的秀丽景观置若罔闻。其实,这只是旧城换新顔,局部的改造,我多次从它身旁走过,没有在意它的剧变,和它给这个城市增添的色彩。

真是,我的神经竟是如此的麻木,对城市变迁的痕迹竟是如此的迟钝。

我想,我的童心淡了,没有了对新生事物变化发展的好奇,没有了一种探求的心,没有了对我所热爱的城市的关注……

人要保持一颗童心,才能保留一些纯真,一点好奇,一点对不断变化着的事物的欣喜。

光阴荏苒,韶华飞逝,我愿意静默的让自己的心灵,伴随着美好的憧憬与童真,在无声无息里慢慢地摇曳,摇曳出一首轻盈的诗,一个飘逸的梦。我不愿给自己的内心世界捆绑上任何沉重的枷锁,更不愿自己在心灵层起彼伏的桎梏中凄厉的.哀鸣、哭泣、求救……

我喜欢把自己交给自我来全线掌握,绝不愿为了追逐深刻的举足轻重,而轻易放弃了童心这种简单的返朴归真。

做一个真性情的男人,一直是我长久以来的殷殷渴求。我不愿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世间难求的优秀男人,而一次次压抑自己、逼迫自己、束缚自己。我不求深刻,只愿简单。在我的生活中,我只想安排自己的简单生活。我不需住豪华的居所,这使我衣食有余;我不做遥不可及的梦,这使我睡眠安恬;我不会妄想,这使我心境清明。我喜欢静观天地与人生,再慢慢品味出它的美好与和谐。这份快乐,从表象上看或许平淡无奇,没有过多的绚烂瑰丽,其实它深远而清幽,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潋滟隐藏于其中。

对我而言,心灵的悸动与生命的享受就尽在其间了。

人们总是牵伴,总是放不下那些属于自己独占的累赘。

一辈子奋斗、积累和争夺,其实都是身外之物,并不属于自己,起码将来的某一天它会不属于你。轻轻松松自自在在地走在世间,简单而美好。其实,人可以像小鸟一样,地球是人类的领地,又似乎不全是,但你可以自由地呼吸,自由地行走。

生活,其实,就如一杯茶的润泽,喜欢就好,快乐就好。幸福真得很简单,面对困难也能有灿烂的笑容,面对残酷依然坚强。

不愿深刻,只求简单。或许欠缺开阔,或许欠缺完整,却是我长久以来一直心向之而神往之的。

我喜欢自由自在、悠闲自得的书写,把自己真实的感想简单明了诉诸于笔端。或许我的笔触还不够深刻,也不够拓展,那又怎样?我仅是任由笔触恣情穿梭,试图勾勒出自己真实生活的最初模样。即使清浅,也清浅得悠长;即使简单,也简单得欢畅。

生活绝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在不知不觉中五彩缤纷的变化。我喜欢用简单的心态去看春去春又回;看生活的涓涓细流在悄无声息中静静流淌;看生命中的喜、怒、哀、乐平铺直叙的伸展向远方。不怨天尤人,自得其乐的简单生活就是幸福。

这样,一切都只是淡淡地喜悦,而美好却在心间流溢……

(五)

我欲关窗,睡去。只见雨一直下,没有休憩的意思。

闷雷,夹杂着闪电,雨大得如同倒豆子那般,让人措手不及,人们开始寻找避雨的地方。

梦里清欢,云水声寒,庭院依旧秀色氤氲。我已不再年轻,淡漠了许多世情悲欢。红尘的路上我慢慢地丢弃,行囊越来越空,负荷却越来越重。人生还有多长,我留下的怎么全是紫色的回忆?也许痛苦与快乐,本质上都是一种华丽而悠远的寂寞。

如果,有人敢说自己永远都很快乐的,那么,他身边的人通常都过得很痛苦。

在这个繁华纷扰的世间,想要每一天都百分之百沉浸在无尽的快乐里,大概只有癫狂的疯子才能够办得到。

叔本华也曾说过,人生就是痛苦,我们可以把痛苦转化成幸福。

痛苦,是一种最堪反复咀嚼的奇异滋味。如果不经过这份疼痛,度日如年般的经过,就不可能认真玩味其他人生的种种欣喜。

世间的每一个平凡人,都会无可避免的在痛苦与快乐之间不断的游移、彷徨。其实人生之旅,这原本就是一种无法逃离的飘来荡去。不仅仅是你,是我,也是所有的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过类似这样绝不单一,复杂的人生。

我们虽然和别人际遇不同,感受各异,成长的过程也不尽相同,因而每一个人承接痛苦与享受快乐的能力也不能相同地衡量;可我们都紧紧咬着牙、昂着头挣扎着挺下来了,不只是你我,而是大家,所有的人类。

我们经历了过往重叠交织的痛苦与快乐,却不能够对未来的局面一目了然;正因为不知,生命益发显得神奇而美丽。能够感受到痛楚,是我们生存的有力证据。痛苦与生命其实原本就紧密相关,生命是我们永生永世的情人,而痛苦则是我们不能摒弃的一份红尘痕迹。

没有痛苦的日子并不是真正的幸福,只有快乐而不存痛苦与之交相辉映,快乐就不能称其为快乐,也不能感觉到日月星辰的灿烂。

痛苦也是生命中另一种绮丽的特权。痛苦,会在悄无声息中让我们获得某种明了,生命也因此得到了某种极完满的升华,如一种诗意的禅,在跌跌撞撞、走走停停的创痛之后,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成长;而痛苦,亦是成长必须要交付出的代价。

当我们回首看来时的那条青石小路,童年时心爱的游戏,少年时朦胧的心跳,被第一朵娇艳玫瑰点缀过的青春,所有单纯快乐的每一种喜悦,不就是这样,总在无声无息里,被我们不经意间遗忘在时光的背后,再也不能拾捡了吗?

即使昨日可以重现,我们回到起点真能在哪个角落与缝隙里,寻觅到那份快乐与痛苦?或许,它们早已交融,契合,印实,丝丝入扣了。

如果生命可以浓缩成一个昼夜,快乐是昼,痛苦是夜;一个明畅,一个漆绝。昼和夜都是我们在时空中不可或缺的基石。

我们活在这样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接受不一而足的欢乐,也承载不计其数的痛苦,为了我们自己,更为了所有爱惜我们的人;至于那些不爱我们、甚至是仇视我们的人,不妨学会忽略那些灼人的鄙夷目光,让它们都在岁月的轮回里,随风轻轻散落吧……

我们感受过春的明媚,夏的火热,秋的沉思,冬的萧瑟。每一个花好月圆的时分,我们学会了小心翼翼地珍惜,而每一个烟雨的季节,只为我们依然能够恣情的快乐、刻骨的痛苦才明白世间深邃的意义。快乐是人生不朽的传奇,而痛苦却是生命永恒的追随!

在以后的似水流年中,依旧会有无数的快乐让我们仔细品味,也仍然有许多的痛苦让我们反复咀嚼。

(六)

一串凝重的足音,敲起渐行渐远的记忆,而记忆深处的那道痕迹,萦绕在眼前的苦与乐,忽隐忽现。

我居住在榕枊满湖的岭南,虽然我依然怀着思古的清愁,心底依旧暗自期待有一个莲荷般淡雅的心。所以我喜欢在略有闲暇的时候,常驻足于心灵的山谷中,敞开沉闷的心扉,独享那份归返纯真的安逸。心谷的回响,让我在流金岁月的展转迂回中,找回真正洒脱奔放的自己,把自己纳入专属于我的生命之溪流,顺沿着山间小径找寻我所钟爱的葱茏花草,悠闲自若,陶醉于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或许,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如我一般,藏有一幅细小而精致的画卷吧!色彩,不拘一格的涂抹,有满满的底色,浓密的山花,淡绿的小草,丰丽的色彩,完全地挥洒展现,仿佛置身须臾之间,钻入了彩蝶蹁跹的花园里,浓郁盎然。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晓自己已然拥有太多,而一味地去追求那些被薄雾迷蒙所笼罩的微小与局限;并希望永远拥有那些盈盈握于指掌间的微小与局限的东西。于是,为了保有那些微小与局限而无心去理解自己,了悟后,而可拥有的博大与高远。徜徉在心谷的淡然中,获得了一种快乐的静谧,一种美好的清凉。在这心灵的绿色海洋里,我可以得到灵魂的释放,似一条鱼自由自在地遨游于深湛而宁静的碧海。

思想之流托拥着我,使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欣而安闲。

大自然的画幅逶迤直上,交织成一片浩淼无边的博大精深。

于大自然,即使我们自诩为万物之灵,其实只是自然界中的一粒微尘,渺小,飘忽,风逝。

原本,我们就属于自然,因此,我们的快乐来源于自然,我们的痛苦归结于自然,我们的得原属于自然,我们的失也会消融于自然。

自然既是广阔而深沉的,也是直白而单纯的,如同我们所心驰神往的赤子之心,晶莹而剔透。

看似并未曾拥有的我们,其实我们已拥有了一切。

粗糙的现实,需要点点馨香的润饰;俗世的尘土,需要反复细致的冲刷。接受了太多规矩教条而变得拘谨疲惫的心灵,需要深入自然的灵泉中浸上一浸,才能觅得赤子之心深深浅浅的足迹。赤子之心,是何等的珍稀,又是何等的可爱,世间还有比这颗赤子之心更宝贵完美的吗?我相信,没有。所以,我们应当好好珍藏那份单纯与本真,不能让它沾染了世俗的尘埃与污垢,斑驳了溢彩流光的潋滟。

岁月如歌,人生有涯,惬意、有暇的日子原本不易获得,所以当我们享有的那一刻,要懂得去把握,不要漫不经心的让它在无垠的尘砂里随风飘落,直至陷进了时光沙漠的旋涡中,无力回天。此刻,我轻轻闭上了眼眸,呼吸一口温热的气息,用心灵感受那亘古原野中的寂静。简单淳朴的性灵,和着舒缓的拍子,敲击出低沉的节奏,可以想象翱翔,令襟怀趋于淡泊,才能返璞归真触摸到生命内在的真谛。

生命,原本就不是飘渺的虚空,无痕。生命的轨迹夯实与否,在于灵魂,而不是外在的艳丽与张扬。

窗外有风走动的音声。雨夜总是很长,雨夜的人总是寂寞。

上一篇:加快角色转换尽快胜任本职下一篇:鲁滨逊漂流记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