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腊八节有关的诗歌(精选8篇)
与腊八节有关的诗歌 篇1
引导语:对于腊八节,想必有很多人都不陌生,那么你知道有哪些与腊八节有关的诗歌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腊节》
(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腊八》
(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腊日》
(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腊八粥》
(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腊八粥》
(清)李福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用以供伊蒲,籍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
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
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
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生,一路吞声泣。
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
荒政十有二,蠲赈最下策。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数。
所以经费艰,安能按户给。吾佛好施舍,君子贵周急。
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此去虚莫尝,嗟叹复何益。
安得布地金,凭仗大慈力。倦然对是的,趾望丞民立。
《大腊》
(晋)裴秀
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蜡报勤。
告成伊何,年丰物阜。丰禋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
穆穆我后,务兹蒸黎。宣力葘亩,沾体暴饥。饮飨清祀,四方来绥。
充仞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
祥风协调,降祉自天。方隅清谧,嘉祚日延。与民优游,享受万年。
附加阅读:各地腊八节的习俗
北京
老北京人历来对“腊八节”十分重视,把它看成春节即将到来的信号。北京民间曾流传一首民谣:“老太太您别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送完灶王就到年”。旧京还流传一句儿歌:“小孩子,你别馋,吃罢腊八饭,马上糖瓜粘,盼到新年穿新衣,吃好饭,还有人给压岁钱。”
天津
天津人 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四川
四川地大人多.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甜咸麻辣,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习惯,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腊八与粥可谓密切相关,而粥喝在腊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样,喝出了水平。
山东
山东 “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与腊八节有关的诗歌 篇2
关键词:新世纪诗歌,口语诗,叙述
口语诗这一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由韩东、于坚、李亚伟等人提出。从本质上来看, 口语写作是第三代诗歌对朦胧诗的反叛中的一个有力主张和一支重要力量。本文通过对新世纪口语诗的阅读, 考察新世纪口语诗的整体状态。
实际上, 口语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可以说, 自有诗歌起, 口语化写作就在诗歌写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口语化写作是文学大众化的一种尝试, 从民俗、民生中取材, 用口语、日常用语表现。新世纪以来的口语入诗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诗歌写作叙述性转向的一支重要力量, 它更侧重为是一种修辞方式的呈现。九十年代是口语诗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时期。这一时期, 新诗进入了杂语喧嚣的时代, “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立场写作”的分歧与论争成为一道瞩目的风景。“民间立场写作”将口语入文、入诗歌作为他们的一种标志。新世纪以来, 自由、无所拘束、多元共生的诗歌生态为口语化写作提供了很多的便利, 无论是谁, 想写什么, 想怎样写都可以。
一、诗歌口语化写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世纪以来, 口语诗写作数量激增, 而且我们不否认其中有很多优秀的诗歌是用口语化的表现方式写出来的。但是似乎真正领悟到口语精髓的诗人只占所有口语化写作诗人中的极小的一部分, 大多诗歌爱好者、初级写作者认为只有像一些“策略性流派”的外在表现形式那样融合更多脏话、色情段子的才是口语诗。而民间那些鲜活、生动、形象的汉语口语语言的精髓根本就没有被吸收进去。口语诗沦为了口水诗、废话诗, 充斥着低俗、随意、油滑、松散, 是诗歌失去了神圣和庄严, 失去了高贵。难怪有人会说新世纪诗歌的诗歌创作只能用“宽度”来描述, 无所不包, 无所不从。没有了“朦胧诗”时代诗歌中屈原式的“我不相信”的知识分子的骨气, 也没有“第三代诗歌”中李白式的语言与精神的凌空高蹈, 而只是呈现出了一种下降和堕落的“可以写”的宽度。作为口语诗的重要提倡和实践者, 于坚在九十年代, 口语诗发展的高潮时期宣布退出口语诗创作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口语诗遭到诟病的主要原因在于, 在口语诗写作的过程成, 很多非口语的表达方式冒充口语进入了诗歌写作中, 使很多人将口语诗等同于口水诗。口语诗歌提倡诗歌的本土性, 独创性, 本直性。口语既是口语诗的材料, 又是口语诗的对立面。口语的原初性, 活力, 灵性跟它的浅白和粗糙同时并存。让口语入诗, 并能够产生诗意本身就有很大的难度, 而新世纪以来写作的泛化和诗歌创造性追求的矛盾, 极大的降低了诗歌写作的门槛, 泥沙俱下, 各种污言秽语充斥在诗歌当中。在市场经济时代, 知识分子身份发生了很大变化, 民间化的写作作为知识分子对民间立场的回归与反拨, 追求的不过是个体胜利和心理意义上的发掘。加之互联网的普及, 是写作日益成为大众的, 日常化的书写, 呈现出写作的泛化和能指的狂欢。在这泛化和狂欢中, 口语诗歌对智性因素的过分依赖, 导致了对口语的无甄别使用日益突出, 口语诗与口水诗的分界日益泯灭。口语化诗歌写作沦为了“分行的文字”、“废话”、“口水”、“梨花体”。口语诗歌以反叛和解构的力量出现在文坛, 却在消解异体的同时也形成了对自我的消解。最有创造性的诗学追求因之泛化成最没有创造性的诗歌写作。
二、诗歌口语化写作的前景
通过上面的分析, 我们发现, 当前口语诗写作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但严格意义上来讲, 这些诗歌并不属于我们所探讨的口语诗写作, 而正是这些诗歌使诗歌的口语化写作遭到了质疑。总的说来, 口语诗还停留在探索阶段, 对崇高的解构、对文化的消解, 对一切现有价值的破坏。
口语化写作其实是难度最大的一种写作方式, 因为选用的语言是没有任何遮蔽和装饰的口语, 在技巧和诗意方面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诗歌口语化写作必须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于坚、韩东, 包括伊沙的一些口语化诗歌都是比较优秀的口语写作。其实, 说到底, 语言的选取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属于诗歌语感和章法层面的问题, 而诗歌成就的高低还是要由诗人想要通过诗歌传达出来的诗意的高低来决定, 而这就取决于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情感, 源于诗人对世界的看法及其美学感受力。所以, 在这里, 我要强调诗歌写作的深度问题, 这不仅是对口语化诗歌写作提出的, 而且是当前整个诗歌创作都应该注意的问题, 即一定要有所书、有所指、有所思。
此外, 在韵律上也应该有一些要求。这里的韵律不是在音韵、节奏方面的要求, 而是诗歌整体情感、思想方面的回环、呼应的美感。新世纪口语诗非常注重语言层面凸显出来的先锋、反叛的姿态, 而在韵律方面有所忽略, 诗歌的诗性不够明显、美感不足, 在以后的口语诗创作中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再次, 在语言的选择上, 我认为也是应该有一些界限的。从口语化诗歌创作的起源我们就可以看到其极强的先锋性和反叛性, 口头语、口号、忌讳语都被不加选择的运用到诗歌创作中, 诗人们只注意到了这些语言的表意性, 反叛性, 却忽视了诗歌语言的纯度和深度, 致使口语诗被等同于“口水诗”, 让口语诗从先锋走向了低俗甚至是垃圾文化的装饰。网络等新媒体让写作变得更加自由、便捷, 一些不成熟的创作者抱着口语便是诗的想法, 制造出大量没有什么价值的口语诗, 使得整个口语化诗歌写作变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
总而言之, 口语化诗歌写作是当前诗歌创作中一个强劲的发展势头, 其存在具有很多的先锋性、反叛性的意义, 同时也是诗歌创作语言丰富的一个有效途径, 契合了诗歌叙述性转向的要求, 同时也是非常具有民间立场的, 日常生活化的写作姿态。但是, 由于一些原因, 致使口语化写作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可以说, 当前, 口语化写作还处于发展、成长阶段, 我们期待口语化写作能够得到净化、美化、深化, 在诗歌创作中发挥其应该具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军.《口语诗歌的美学悖论》.文艺界.
[2]陈卫.《当代口语诗的选择和走向——中国当代诗歌研究系列》.
解读与“夜”有关的古代诗歌 篇3
在中国古代诗歌当中,有不少佳作是诗人夜中所作。如李白在其所作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中曾说:“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由此可见,古人在夜晚作诗也是十分特别的。那么,学生应该怎么解读与“夜”有关的诗歌情感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探究诗人夜晚作诗的原因
阮籍在《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首联中就提到“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纳兰性德在《长相思》当中也说“聒碎乡心梦不成”,李煜在绝笔之作《虞美人》中谈到“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苏轼在《水调歌头》的小序中写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由以上几个例子,笔者发现,古人在夜晚作诗往往都是因为像朱自清在《荷塘月色》开篇说的那样“心里颇不宁静”。在诗歌当中,有的会像上面几例一样直说,有的则表现得含蓄委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去寻找。
二、了解夜景描绘中声音的作用
夜晚是一个很特殊的时间段,大部分生物都要进入休眠状态,所以环境特别宁静。此时的细微声响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我们要重视诗文中关于声音的描写。笔者认为,描写声音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1.以有声衬无声,以动衬静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前两句表现的是环境寂无人声,桂花的开放与凋谢也无声无息,四周的“人闲”“夜静”,造成了“山空”的错觉,为了取得静中有动、以动写静的艺术效果。诗人还精心捕捉了“花落”这一动态, 用以反衬春山寂然若虚的空旷,映衬出春山之幽静;后两句则化静为动,写一轮明月破云而出,将皎洁的月光洒进山间,使已疲劳入梦的山鸟陡然惊醒,在惺忪蒙眬中误以为天色将晓,于是便疑惑地不时向友邻发出阵阵问讯的鸣叫。这里,诗人抓住“月出”和“鸟鸣”两个富有特征的动态进行描写,寓动于静、寓声于静,以动态、音响显静,在动与静的对立统一中,让读者从空谷鸟鸣中聆听到了静的“声音”,从疏淡的笔墨中体味出“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从而将有些抑郁的寂寥感转化为一种富有情趣、幽雅静谧的美感。
2.不同的声音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如“杜鹃啼血猿哀鸣”,通过动物声音描写渲染气氛。除了动物的鸣叫、自然风雨之声,社会环境中的声音也能渲染气氛。如“五更鼓角声悲壮”,这种声音表现出诗人人在异乡的处境,交代国家处于混战之中的时代背景。再如“此夜曲中闻折柳”,这是人类生活中的音乐声,诗句当中出现的曲子名称或是乐器名称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关注此夜的月亮和温度
月亮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并且这个意象与夜晚直接相关。因此,在夜景描写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一下诗人有没有写到月亮。如果写到了月亮,教师要分析诗人是注重月的形状,还是注重月的光辉。若是注重月的形状,那么极易让人产生月圆人不圆、月缺人亦缺的伤感,用的正是观月思乡之意;若是注重其光亮,那么也许与诗人纯洁的品质有关联;若是写松风山月,则可能与归隐有关。此外,表明夜晚冷、热等词,可以暗示诗人的心境。因此,诗人会运用这样一些有双关意义的词汇来表达情感。如“夜凉如水”,就常常暗示诗人心中薄薄的悲凉。
以上就是笔者认为在理解与夜有关的诗歌时,能帮助学生较快判断诗人情感的几个切入点。学生如果能关注以上几点,再结合诗句内容,就能更准确、更有效地判断诗歌的情感。
腊八节有关的诗 篇4
清·道光帝《腊八粥》
清代,朝廷于腊八这天,有赐粥的风俗。清道光皇帝曾作诗《腊八粥》:“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可以想见,施散腊八粥和皇家食用腊八粥必然是万头攒动,人涌如潮。
清·李福《腊八粥》
清代《清嘉录》引用了李福的《腊八粥》一诗:“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走,一路吞声泣。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荒政十有二,蠲赈最下...北齐·魏收《腊节》
诗曰:“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写出了寒凝大地、数九隆冬时节,人们在桌上摆上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谢百神的福佑,抒发久已宿居于心中的敬神之情。
晋·裴秀《大腊》
晋时河东闻喜人裴秀,由魏仕晋,不觉又到岁终腊日,提笔挥毫写出《大腊》诗一首:“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腊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丰裎孝祀,介兹万祜。
报勤伊何,农功是归。穆穆我后,务蕾蒸黎。宣力菑亩,沾体暴肌。饮飨清祀,四方来绥。充仞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有肉如丘,杜甫&...清·顾梦游《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腊八节的传说
腊八节传说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节传说二: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腊八节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腊八节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腊八节传说三: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腊八节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腊八节传说四: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腊八节传说五: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有关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篇5
腊八节由来
腊八节一开始是中国古代先民进行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日子,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将佛祖成道的日子也定在了这一天,两个日子重合,形成了现在的腊八节。
远在上古时代,腊八时人们会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明年可以丰收。先秦时期将这天定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这个时候叫腊日或者腊祭。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为了扩大影响力,就将佛祖成道的那一天也定在腊日,两个节日重合,中国道教就在这天祭拜百神,佛教敬奉佛祖,后来渐渐也就融合了。南北朝时期,将这个节日定在腊月初八。
因为佛教在中国古代的影响力太大,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也是来源于佛教,所以可以说腊八节更大程度上是一个佛教节日。传说佛祖在成佛之前,进行了六年苦修,后来顿悟,修行不能依赖于身体的受苦,更应该是精神上的进步,所以改变修行方法,接受了牧女供奉的乳糜。调养好身体之后,佛祖在菩提树下静坐四十八天,顿悟成佛。
后来寺院在佛祖成佛的这一天,也就是腊月初八,效仿牧女做的乳糜,熬粥敬佛。这个行为被天下信仰佛教的信徒们效仿,逐渐形成了熬粥过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风俗
古有谚语:“过了腊八就是年”,所以腊八节被视为春节习俗的开始,而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关于腊八节的习俗也不少。
习俗一,腊八粥。腊八粥的原料很多,除了白米,人们会将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桂圆、葡萄、红豆、花生等不下20中原料提前泡发,在第二条慢慢熬制成香甜可口的腊八粥。古人由于生活条件所限,食物较为匮乏,能喝上腊八粥,在当时是一件很开心很期待的事情。
习俗二,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大家在腊月初八这天泡制蒜,而腊八蒜的做法简单,把剥了皮的大蒜瓣儿放到密封罐子里,泡上醋即可。同时,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古代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
习俗三,腊八面。陕西关中地区流行吃腊八面,腊八面以面和各种豆类为原料,面需做成韭叶面备用,豆类提前泡一晚,腊八这天用来熬汤。同时熟油将葱花爆香,面煮好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即制作完成腊八面。
习俗四,腊八豆腐。“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腊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习俗五,煮“五豆”。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与成都有关的诗歌 篇6
1.《上皇西巡南京歌》 唐·李白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2.《荆门浮舟望蜀江》 唐·李白 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3.《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4.《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5.《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6.《成都府》 唐·杜甫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7.《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8.《怀锦水居止》 唐·杜甫 万里桥南宅,百花潭北庄。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惜哉形胜地,回首一茫茫。9.《水槛遣心》二首(其一)唐·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10.《石犀行》 唐·杜甫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今年灌注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修筑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先王作法皆正道,鬼怪何得参人谋。嗟尔五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但见元气常调和,自免洪涛恣凋瘵。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11.《万里桥》 唐·岑参 成都与维扬,相去万里地。沧江东流疾,帆去如鸟翅。楚客过此桥,东看尽垂泪。12.《成都为客作》 唐·田澄 蜀郡将之远,城南万里桥。衣缘乡泪湿,貌以客愁销。地富鱼为米,山芳桂是樵。旅游唯得酒,今日过明朝。13.《成都曲》 唐·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14.《浪淘沙》 唐·刘禹锡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15.《玩半开花赠皇甫郎中》 唐·白居易 勿讶春来晚,无嫌花发迟。人怜全盛日,我爱半开时。紫蜡黏为蒂,红苏点作蕤。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16.《锦城曲》 唐·温庭筠
蜀山攒黛留晴雪,簝笋蕨芽萦九折。江风吹巧剪霞绡,花上千枝杜鹃血。杜鹃飞入岩下丛,夜叫思归山月中。巴水漾情情不尽,文君织得春机红。怨魄未归芳草死,江头学种相思子。树成寄与望乡人,白帝荒城五千里。17.《锦城写望》 唐·高骈 蜀江波影碧悠悠,四望烟花匝郡楼。不会人家多少锦,春来尽挂树梢头。18.《万里亭》 宋·吕大防
万里桥西万里亭,锦江春涨兴堤平。拏舟直入修篁里,坐听风湍彻骨清。
19.《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观将老焉》 宋·苏轼 拾遗被酒行歌处,野梅官柳西郊路。闻道华阳版籍中,至今尚有城南杜。我欲归寻万里桥,水花风叶暮萧萧。芋魁径尺谁能尽,桤木三年已足烧。百岁风狂定何有,羡君今作峨眉叟。纵未家生执戟郎,也应世出埋轮守。莫欺老病未归身,玉局他年第几人。会待子猷清兴发,还须雪夜去寻君。20.《成都书事》 宋·陆游
剑南山水尽清晖,濯锦江边天下稀。烟柳不遮楼角断,风花时傍马头飞。芼羹笋似稽山美,斫脍鱼如笠泽肥。客报城西有园卖,老夫白首欲忘归。21.《春晓》 宋·陆游
喔喔鸡号野,昏昏月挂楼。梦随残漏断,愁伴宿醒留。壮志看清镜,春寒著弊裘。拂窗新柳色,最忆锦江头。22.《梅》 宋·陆游
三十三年举眼非,锦江乐事祗成悲。溪头忽见梅花发,恰似青羊宫里时。23.《十二月十一日视筑堤》 宋·陆游 江水来自松岭中,五月六月声摩空。巨鱼穹龟牙须雄,欲取闹市为龙宫。横堤百丈卧霁虹,始谁筑此东平公。今年乐哉适岁丰,吏不相倚勇赴功。西山大竹织万笼,船舸载石来亡穷。横陈屹立相叠重,置力尤在水庙东。我登高原相其冲,一盾可受百箭攻。蜿蜿其长高隆隆,截如长城限羌戎。安得椽笔记始终,插江石崖坚可砻。24.《归蜀》 元·虞集
我到成都才十日,驷马桥下春水生。渡江相送荷子意,还家不留非我情。鸬鹚轻筏下溪足,鹦鹉小窗呼客名。赖得郫筒酒易醉,夜深冲雨汉州城。25.《锦江》 明·冯任
峨峨雪色涉苍龙,直上汶江锦万重。蜀纻于今夸丽密,浪花堆里缬芙蓉。26.《成都》 清·吴伟业 鱼凫开国险,花月锦城香。巨石当门观,奇书刻渺茫。江流人事胜,台榭霸图荒。万里沧浪客,题诗问草堂。27.《锦江绝句》 清·尉方山
锦里名花开炯炯,花光掩映秋光冷。渔舟一叶荡烟来,划破锦江三尺锦。28.《府江棹歌》 清·顾印愚
锦城南下寄篷艭,可爱磷磷石底江。行尽青衣三百里,白沙翠竹日推窗。29.《赋成都景物》 清·向日升
湖山历尽漫栖迟,凭吊蓉城一赋诗。万里桥南诸葛庙,百花潭北少陵祠。探奇频访支机石,览胜还摹誓水碑。蜡屐青羊寻羽客,扶筇威凤采灵芝。琴台寂寞迷荒径,镜冢沉埋宿怪鸱。卖卜风高真不泯,当垆佳话亦堪嗤。筹边驿上吹霜角,濯锦江头卓酒旗。处处新桤藏白屋,家家慈竹覆东篱。地因劫火悲芳草,客为残春怨子规。好购鸾笺临薛井,暂沽郫酿泛酴醾。岷山雪净千峰外,犀浦梅黄四月时。更踏碧鸡坊里路,海棠经雨湿胭脂。30.《下里词送杨使君入蜀》近代·赵熙 行尽青山见锦城,菊花天气雨初晴。马头树色殊秦栈,大野青浮一掌平。张仪城楼文翁室,逸少驰心广异闻。不到成都争识得,当垆人有卓文君。少城花木称公园,冬日红梅夏日莲。莫向武担寻石镜,摩诃池水亦桑田。青羊一带野人家,稚女茅檐学煮茶。笼竹绿于诸葛庙,海棠红艳放翁花。锦城东下路萧然,九眼桥南绿接天。西岸渐多黄竹子,女儿耕得华阳田。九天开出一成都,华屋笙箫溢四隅。半壁由来天府重,独怜刘禅是人奴。31.《文翁讲堂》 唐·卢照邻 锦里淹中馆,岷山稷下亭。空梁无燕雀,古壁有丹青。槐落犹疑市,苔深不辨铭。良哉二千石,江汉表遗灵。32.《登锦城散花楼》 唐·李白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3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4.《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35.《西郊》 唐·杜甫
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傍架齐书帙,看题检药囊。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36.《绝句》 唐·杜甫
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37.《琴台》 唐·杜甫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38.《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39.《石笋行》 唐·杜甫
君不见益州城西门,陌上石笋双高蹲。古来相传是海眼,苔藓蚀尽波涛痕。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难明论。恐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仍存。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政化错迕失大体,坐看倾危受厚恩。嗟尔石笋擅虚名,后来未识犹骏奔。安得壮士掷天外,使人不疑见本根。40.《文翁讲堂》 唐·岑参 文公不可见,空使蜀人传。讲席何时散,高台岂复全? 丰碑文字灭,冥漠不知年。41.《升仙桥》 唐·岑参 长桥题柱去,犹是未达时。及乘驷马车,却从桥上归。名共东流水,滔滔无尽期。
42.《送客游蜀》 唐·张籍
行尽青山到益州,锦城楼下二江流。杜家曾向此中住,为到浣花溪水头。43.《竹枝词》 唐·刘禹锡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44.《寄赠薛涛》 唐·元稹
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45.《经杜甫旧宅》 唐·雍陶
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沙崩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山月不知人事变,夜来江上与谁期。46.《酒垆》 唐·陆龟蒙 锦里多佳人,当垆自沽酒。高低过反坫,大小随圆瓿。数钱红烛下,涤器春江口。若得奉君欢,十千求一斗。47.《乞彩笺歌》 前蜀·韦庄
浣花溪上如花客,绿暗红藏人不识。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手把金刀擘彩云,有时剪破秋天碧。不使红霓段段飞,一时驱上丹霞壁。蜀客才多染不供,卓文醉后开无力。孔雀衔来向日飞,翩翩压折黄金翼。我有歌诗一千首,磨砻山岳罗星斗。开卷长疑雷电惊,挥毫只怕龙蛇走。班班布在时人口,满袖松花都未有。人间无处买烟霞,须知得自神仙手。也知价重连城璧,一纸万金犹不惜。薛涛昨夜梦中来,殷勤劝向君边觅。48.《浣花泛舟和韵》 宋·吕陶
野店村桥迤逦通,蜀江深处茂林中。花潭近漾春波绿,彩阁相迎画舫红。修岸几朝经密雨,芳樽尽日得清风。诗翁旧隐知何在?且事嬉游与俗同。49.《和子由蚕市》 宋·苏轼
蜀人衣食常苦艰,蜀人游乐不知还。千人耕种万人食,一年辛苦一春闲。闲时尚以蚕为市,共忘辛苦逐欣欢。去年霜降斫秋荻,今年箔积如连山。破瓢为轮土为釜,争买不翅金与纨。忆昔与子皆童丱,年年废书走市观。市人争夸斗巧智,野人喑哑遭欺谩。诗来使我感旧事,不悲去国悲流年。50.《梅花绝句》 宋·陆游
当年走马锦西城,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51.《梅花》 宋·陆游
青羊宫前锦江路,曾为梅花醉十年。岂知今日寻香处,却是山阴雪夜船。52.《夜闻浣花江声甚壮》 宋·陆游 浣江之东当笮桥,奔流啮桥桥为摇。分洪初疑两蛟舞,触石散作千珠跳。壮声每挟雷雨横,巨势潜借鼋鼍骄。梦回闻之坐太息,铁衣何日东征辽? 衔枚庹碛沙飒飒,盘槊断陇风萧萧。不然投檄径归去,短篷卧听钱塘潮。53.《龙泉山顶远望》近代·吴芳吉 风雨上龙泉,绝顶瞰诸天。益州平如掌,青城几点烟。田亩相稠叠,明镜纷万千。茸茸散村树,秋色正澄鲜。恍若临霸岸,回首望樊川。如何此形胜,只逐潮流迁? 蜀女甜于酒,蜀士软如绵。丰功缅神萬,疏苗何时旋?
54.《青羊宫小饮赠道士》 宋·陆游 青羊道士竹为家,也种玄都观里花。微雨晴时看鹤舞,小窗幽处听蜂衙。药罏宿火荧荧暖,醉袖迎风猎猎斜。老我一官真漫浪,会来分子淡生涯。55.《锦花笺》 元·张玉娘
薛涛诗思饶春色,十样鸾笺五彩夸。香染桃英清入观,影翩藤角眩生花。涓涓锦水涵秋叶,冉冉剡波漾晚霞。却笑回文苏氏子,工夫空自度韶华。56.《蜀江春晓》 元·丁复
蜀江二月桃花春,仙子江头裁锦云。牙樯定子双荡桨,兰叶冲波愁杀人。浣花诗客茅堂小,醉眼看春狎花鸟。柳絮抛风乳燕斜,画帘卷雨啼莺晓。蘼芜草生兰叶齐,碧流黛石清无泥。郫筒有酒君莫惜,明日残红如雨飞。57.《竹枝词》 明·姚氏
卓氏家临锦江滨,酒旗斜挂树头新。当垆不独烧春美,便汲寒浆也醉人。58.《青羊宫》 清·张问陶
石坛风乱礼寒星,仿佛云车槛外停。常为吾家神故物,铜羊一角瘦通灵。59.《锦城竹枝词》 清·杨夑
川人终是爱高腔,几部丝弦住老郎。彩凤不输陈四喜,泰洪班里黑娃强。只说高腔有苟莲,万头攒看万家传。生夸彭四旦双彩,可惜斯文张四贤。清唱洋琴赛出名,新年杂耍遍蓉城。淮书一阵莲花落,都爱廖儿哭五更。玉泰班中薛打鼓,滚珠洒豆妙难言。少年健羡多花点,学向元宵打十番。无数仱人东南住,顺城房屋长丁男。五童神庙天涯石,一路芳邻近魏三。迎晖门内土牛过,旌斾飞扬笑语和。人似山来春似海,高妆女戏踏空过。60.《锦城竹枝词》 清·杨夑
水东门里铁桥横,红布街前机子鸣。日午天晴风雨响,缫丝听似下滩声。61.《成都竹枝词》 清·吴好山
名都真个极繁华,不仅炊烟廿万家。四百余条街整饬,吹弹夜夜乱如麻。62.《竹枝词·咏麻婆豆腐》 清·冯家吉 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63.《花会场竹枝词》 清·谢家驹 二月花朝雨后晴,锦官城外荡舟行。红颜却怕红尘染,不听人声听水声。64.《竹枝词》 清·王光裕
武侯祠畔路迢迢,迂道还从万里桥。转向青羊宫里去,明天花市是花朝。65.《丈人山》 唐·杜甫 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
丈人祠西佳气浓,缘云拟住最高峰。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容。66.《又於韦处乞大邑瓷碗》 唐·杜甫 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67.《到蜀后记途中经历》 唐·雍陶 剑峰重叠雪云漫,忆昨来时处处难。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蜀门去国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盘。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68.《题彭州阳平化》 前蜀·徐太妃 云浮翠辇届阳平,真似骖鸾到上清。风起半厓闻虎啸,雨来当面见龙行。晚寻水涧听松韵,夜上星坛看月明。长恐前身居此境,玉皇教向锦城生。69.《游海云寺唱和诗》 宋·吴中复 锦里风光胜别州,海云寺枕碧江头。连郊瑞麦青黄秀,绕路鸣泉深浅流。彩石池边成故事,茂林坡上忆前游。绿樽好伴衰翁醉,十日残春不少留。
70.《题凤凰山后岩》 宋·文同 此影又奇绝,半空生曲栏。蜀尘随眼断,蕃雪满襟寒。涧下雨声急,岩头云色乾。归鞍休报晚,吾待且盘桓。
71.《送冷金笺与兴宗》 宋·司马光 蜀山瘦碧玉,蜀土膏黄金。寒谿漱其间,演漾清且深。工人剪稚麻,捣之白石砧。就豀沤为纸,莹若裁璆琳。风日常清和,小无尘滓侵。时逐买舟来,万里巴江浔。王城压汴流,英俊萃如林。雄文溢箱箧,争买倾奇琛。
72.《临江仙·送王缄》 宋·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73.《鹊桥仙·乘槎归去》 宋·苏轼 乘槎归去,成都何在,万里江沱汉漾。与君各赋一篇诗,留织女、鸳鸯机上。还将旧曲,重赓新韵,须信吾侪天放。人生何处不儿嬉,看乞巧、朱楼彩舫。
74.《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宋·苏轼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75.《题黄筌芙蓉图》 宋·赵构
照水枝枝蜀锦囊,年年泽国为谁芳? 朱颜自得西风意,不管千枝一夜霜。76.《信相寺水亭》 宋·冯时行
青天行月月行水,水月相去八万里。天公大力谁能移,月在水中天作底。我心与月明作两,月行本在青天上。虽云佛说我别说,恐落众生颠倒想。少城城隈佛宫阙,客哦水月僧饶舌。三峡水寒梅花时,起予对月赓此诗。77.《剑南盆景》 宋·王十朋
二公心古貌清癯,趣在林泉兴味疏。寸碧来从锦江远,九嶷分向锡山居。山中丘壑如金谷,笔下波澜陋石渠。我有千峰藏雁荡,擎天一柱插空虚。78.《蔬食戏书》 宋·陆游
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 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贵珍讵敢杂常馔,桂炊薏米圆比珠。还吴此味那复有,日饭脱粟焚枯鱼。人生口腹何足道,往往坐役七尺躯。膻荤从今一扫除,夜煮白石笺阴符。
79.《九月三日同吕周辅教授游大邑诸山》 宋·陆游 大邑知名杜叟诗,山中仍值菊花时。节旄落尽羁臣老,髀肉生来壮士悲。豪举每嫌杯绿浅,痴顽颇怪鬓丝迟。广文别乘官俱冷,相伴宽为五日期。80.《九日试雾中僧所赠茶》 宋·陆游 少逢重九事豪华,南陌雕鞍拥钿车。今日蜀州生白发,瓦炉独试雾中茶。81.《杂咏》 宋·陆游
石犀庙壖江已回,陵谷一变吁可哀。即今禾黍连云处,当日帆樯隐映来。82.《戏题索桥》 宋·范成大 织簟匀铺面,排绳强架空。染人高晒帛,猎户远张罿。薄薄难承雨,翻翻不受风。何时将蜀客,东下看垂虹。83.《虞美人》 宋·王质 翠阴融尽毵毵雪。惨淡花明灭。嫩沙拂拂涨痕添。
想见故溪、绿到草堂前。夕阳红透樱桃粒。掩映深沈碧。成都事事似江南。
只是香衾、两处受春寒。
84.《题王庶成都山水画》 元·虞集 蜀人偏爱蜀江山,图画苍茫咫尺间。驷马桥边车盖合,百花滩上钓舟闲。亦知杜甫贫能赋,应叹扬雄老不还。花重锦官谁得见?杜鹃啼处雨斑斑。85.《鹤鸣山》 明·张三丰
沽酒临邛入翠微,穿崖客负白云归。逍遥廿四神仙洞,石鹤欣然啸且飞。
86.《送福上人还青城》 明·杨慎 青城三十六高峰,寺在青峰第几重? 飞锡曾闻经雪岭,结茅常爱住云松。花飘香界诸天雨,金吼霜林半夜钟。传语禅关修上锁,虎溪他日会相从。87.《黄要叔富贵春》 明·汪珂玉 疏帘古画展春光,叶叶枝枝富贵香。自觉嫩晴天气胜,千年尚袭锦江黄。88.《川扇》 明·陈三岛 险绝蚕丛地,由来宫扇传。大都白帝竹,尽用锦官笺。出匣风初转,垂纶月半圆。人间遗玉柄,犹是汉宫年。
89.《新都弥牟镇八阵图》 明·曹学佺 广汉南来近蜀都,江城辨色已驰驱。晓云不散弥牟镇,春草横生八阵图。自愧书生行部日,得知丞相苦心无? 由来沃野称千里,处处桑麻望不孤。90.《筹边楼》 清·傅作楫
天府金城古益州,文饶节钺旧风流。春秋两见桐花凤,晴雨三调柘树鸠。梦里关山情漠漠,天边烽火路悠悠。不堪憔悴西征日,人在筹边第几楼?91.《新津县渡江》 清·王士祯 南过蚕丛国,秋风正授衣。青山初日上,黄叶半江飞。修竹连千亩,高楠径十围。临江呼渡舸,极目一清晖。92.《离堆》 清·李调元 一自金堤凿,三都水则分。犀沉秦太守,蛟避赵将军。万户饶粳稻,千秋荐芯芬。役夫千二百,谁继武侯勋? 93.《咏法藏寺》 清·李调元 我来法藏寺,数里入云峰。石径闻啼鸟,松根走卧龙。人间尘不到,仙境孰能从? 惟有山中叟,时来访客踪。
94.《同庆阁》 清·李调元 同庆阁虽改,回澜塔尚存。窗含西岭雪,门泊下江船。竹啸疑箫吹,桃花似火燃。却怜清净地,登眺百忧煎。95.《杜鹃城》 清·卫道凝 沃野蚕丛国,城荒杜宇基。井梧春蘸雨,原柳晚垂丝。家解粳炊玉,人知竹酿醾。年年寒食节,清夜子规啼。
96.《二王庙落成陪徐明府恭谒纪事》陆海茫茫蜀涂稠,武阳新见水通流。平分万亩青畴阔,饱看千家绿玉收。岂谓德公能再世,好因徐父在同游。年来此地巡行遍,吸得清泉有几瓯?97.《宝光寺》 清·王树彤
清·张凤翥
万绿丛中一紫关,宝光灼灼射云间。城头斜日低于塔,天半飞霞散入山。流水绕门禅性静,落花满地磬声闲。登楼阅遍经千卷,此外何知有世寰? 98.《和青城题壁诗》 清·骆成骧 郁郁青城对赤城,深秋爽气扑人清。书台草长重围合,仙洞花开四照明。风过桂丛留客坐,雨余松盖倚天擎。玉真闲共金华语,子晋归来鹤夜声。99.《题宋蜀本南华真经》近代·傅增湘 赵氏新刊出蜀工,大书雅具柳颜风。流传孤帙无由见,校本先逢宝砚翁。安仁旧属临邛郡,士族常高与李吴。刻梓何关文定事,寻缘或出赵龙图。
与冬天有关的现代诗歌:冬日之恋 篇7
阳光普照给人温暖。
女人们都靠在墙边闲聊,
谈论着昨夜男女之间的事。
在房内玩牌的老人,
也把桌子搬到了坪里的大树下,
他们忘神得一天只吃上两顿饭,
神仙也没他们的过得自在。
最活跃的小伙子也来河边垂钓了,
他们对牌不感兴趣,
唱情歌也是夜里的事,
他们是一族最活力最会享受的群体。
幼儿园的校车开来了,
走下一个个跳跃欢快的小朋友。
他们是时代的花朵和未来的希望,
开得如此的灿烂阳光鲜艳芬芳。
冬日的村庄处处风光,
不再是残叶败柳的过去小巷。
绿化道上的红叶树又长出了嫩芽,
没有一点儿冬寒的迹象。
我很喜欢这样季节里的天气,
很喜欢这天气里的阳光风月,
还有阳光风月下的山川大地,
大地上人们幸福快乐的生活。
作者|红梅凝香
腊八颂诗歌 篇8
一碗滚烫的腊八粥
十多种杂粮熬制而成
那是一种丰收喜悦的庆祝
大家饭的幸福
是母亲对孩子爱的一种方式
是父亲对一粒种子的辛勤付出
从挖开期望的土壤
种下希望的种子
待到发芽,开花,结果
是母亲汗水的浇灌
是父亲佝偻的见证
是儿女幸福生活的真谛
曾经我们没在意,一碗滚烫粥里渗透的珍爱
曾经我们都没体会,父母对田地情感的那份执拗
曾经我们都不懂腊月里,腊八节的真正寓意
若干年后才明白
一碗腊八粥里
寓意着我们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一粒种子里
埋藏着父母对每一个子女,每一份挚爱
一块土地里
暗藏着多少个日出日落,披星戴月,汗流浃背
他们,乐此不疲,期望萌芽
为养育希望而欣慰
一碗腊八粥是人们对丰收喜悦喝彩
是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民间剪彩
一碗腊八粥
一碗碗情深挚浓
子欲养而亲不待
趁父母都健在
趁我们还在
熬一碗腊八粥
带着幸福的`笑容
走进希望的故土
重拾童年的记忆
回顾父母一生的光辉岁月
感受那一份份至亲至浓的挚爱
切记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听听妈妈准备的些许唠叨
品味爸爸十几种种子熬制的喜悦
感受腊月寒冬里
我们挚浓挚亲的珍贵
【与腊八节有关的诗歌】推荐阅读:
有关腊八节的优秀作文600字09-22
的腊八节活动总结06-18
腊八节的由来风俗08-15
腊八节的习俗作文10-23
腊八节为话题的英语作文10-22
于腊八节的古诗词06-06
腊八节快乐温馨的祝福语08-09
我家的腊八节初中作文500字08-29
腊八节吃的特色食物有哪些08-23
猴年暖心的腊八节祝福语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