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_11美美与共(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最新版配套教案)

2024-10-07

3_11美美与共(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最新版配套教案)(精选10篇)

3_11美美与共(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最新版配套教案) 篇1

汉字王国中的“人”

林西莉

教学目标:

1.了解与“人”字及人体部位有关的汉字起源与特点。2.归纳作者的行文思路,学习图文并茂的解释方式。3.增强对汉字的理解能力和作为华夏儿女的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与“人”字及人体部位有关的汉字起源与特点;归纳作者的行文思路,学习图文并茂的解释方式。难点:增强学生对汉字的理解能力和作为华夏儿女的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一片甲骨惊世界,中华汉字美名扬。汉字不仅是我们国家的瑰宝,也是世界的宝库。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汉字王国,去探索奥秘吧!

二、检查预习1.注字音

发髻(jì)主宰(zǎi)辛亥(hài)驭手(yù)拓片(tà)虔诚(qián)颧骨(quán)雏形(chú)饥肠辘辘(lù)大腹便便(pián)肚脐(qí)2.释词语

拓片: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驭手:驾驭车骑的人。

大腹便便:形容肥胖的样子。饥肠辘辘:形容十分饥饿。

三、走进作者、作品

林西莉,瑞典人,生于1932年。现在是教授、作家和汉学家、摄影家。1971年起,林西莉在瑞典任汉语教师,1978年后瑞典电视台做有关中国语言的节目。现专心研究中国文化。出版有关中国的著作多部,两次获瑞典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文学奖,在瑞典掀起中国热、古琴热。主要著作有《汉字王国》《古琴》等。

“令全世界的华人汗颜的书”——《汉字王国》 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中国文字的起源和特点,选取200多个与人的生活有关的字进行细致的讲解,如与人的身体、住房、器皿、丝和麻、家畜、农具、车船、道路等有关的字,同时分析和描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从而使人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把学术性与趣味性熔于一炉,是西方人学习汉语的主要读物。

为了写《汉字王国》,林西莉到中国进行了十多年的田野调查,因为她等不及考古报告的出版,决定亲自到考古工地上找寻那些汉字最初的故事。

“我见了很多考古学、建筑学、语言学、植物学等的专家,他们都对我非常好,给我看他们的研究成果,讲解我不明白的东西。”1989年,历时十五年完成的《汉字王国》在瑞典出版,它让林西莉第一次获得了奥古斯特文学奖。后被媒体评论:林西莉的书“令全世界的华人汗颜”。

四、整体把握

1.本文从《汉字王国》的“人与人类”这个章节节选出来的,他围绕着与人相关的字进行溯源和分析,我们可以把这16个字分成几类?

明确:三类:“人”的由来;“人”的合体字;人体不同部位的字。2.解读“人”字

作者的最初理解以及其变化。明确:“腿的形象”,由甲骨文和金文,了解是“人”的侧面的形象。2.作者解读汉字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图文并茂。它既有不同时代演变中的图片来佐证,又有小字的解说,还有生动的故事,使一个个的汉字灵动起来,富有了情感。小结: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只有将汉字还原成画、故事,学生才能掌握汉字规律,才能真正做到音形义的紧密结合,才能提高识字效率。这只有追根溯源。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方面的素材。

五、合作探究

学习“从”字部分: 1.“从“字的由来。

明确:在“人”的基础上,组合成“一个跟着一个”。2.“从”字的方向统一。

明确:在秦朝统一了文字。由此引出作者对于文字演变了解之透彻,对中国文化和历史认识之深。概括作者的行文思路:由点及面。学习“身”字部分:

1.分析“可能仅仅是一个般的挺着大肚子、举着手的胖子吧”一句。明确:“挺着大肚子、举着手的胖子”说出了“身”字的字形特点,用“可能”“仅仅”加以限制,是因为对“身”的来历没有定论,只能猜测。

2.分析选用“喜佛”一例的好处。

明确:选取喜佛做例子再恰当不过。他在中国广受喜爱,且胖的特征鲜明,因而具有典型。尤其是“他变得这样胖要吃多少东西”的感叹,形象的表现出贫穷饥饿的人对“胖”的羡慕,为喜佛的流行找到了根源,为解释“身”字的大肚子寻找证据。

3.为什么要提到中国的两句问候语“吃饭了吗”“你发福了吧”? 明确:(1)这两句问候语都和“吃”有关,吃而变胖,从而为解释下文的“身”的字意义作铺垫。

(2)文字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是人类在生产和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从文字可以看出人类生活所发生的变化。

4.“如果这种解释正确的话”中“这种解释”是什么?你认同吗?为什么说“如果”“大概”? 明确:(1)“这种解释”指的是把“身”这个概念描绘成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2)作者的解释有一定的道理,但毕竟是一家之见,从《说文解字》来看,“身躬也。象人之形”,因此,“身”不一定指孕妇的形象。

(3)用假设的方法将不同的“身”字联系起来,体现了作者清晰的推理思路,表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六、课文总结

本文的中心是反映了汉字的起源及其发展中的中国文化史。从理论上讲,这是一部关于中国语言和文字的作品,但内容却关系到整个中国的文明史。这本书是作者使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一个个“故事”,是作者个人经验、经历和观点的一部分。作者没有使用“经院式”的语言,而是使用她特有的表达方式:轻松、自如、优美、动听。

附:板书设计

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学常识 篇2

1、《语言的演变》(选自《语文常谈》)吕叔湘,江苏丹阳人,语言学家、教育家。《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等。

2、《汉字王国中的“人”》(选自《汉字王国》)林西莉,瑞典作家。《古琴》《汉字王国》等。

3、《咬文嚼字》(选自《朱光潜全集》)朱光潜,安徽桐城人,中国现代学者。《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恒、恬、诚、勇——确立人求学之志 走抵抗力最大的路——理想、事业的选择

此身、此时、此地——学有所成后对自己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4、《简笔与繁笔》(选自《人民日报》)周先慎,四川崇州人,中国现代学者。《古典小说鉴赏》《中国四大古典悲剧》等。

5、《指南录后序》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诗集命名为《指南录》,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意。

序,介绍写作经过、原因、目的等,分为自序(自己作序)和他序(他人代序)。这里的后指时间后,不是位置后。位置后为跋,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之类。

6、《五人墓碑记》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他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他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在文学上,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著有《七录斋集》。

碑记,又称碑志。“碑”指碑铭,“志”指墓志铭。前者刻石立于地上,后者则埋于地下。碑铭又分为三类,即宫室庙宇碑,墓碑和功德碑。墓碑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和高尚的品质。

7、《品质》高尔斯华绥,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和《现代喜剧》(《白猿》《钥匙》《天鹅曲》)。

8、《老王》杨绛,本名杨季康。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

9、《拿来主义》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主要的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10、《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乔治·萨顿:一位科学史家,在某种意义上讲,他可以说是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名的新人文主义的倡导者。萨顿生前出版了15部专著,发表了300余篇论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科学史著作有《科学史导论》(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Science)和《科学史》(History of Science)。然而很可惜,这两部著作都只完成了一部分。

11、《美美与共》费孝通(选自《“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江苏吴江人,社会学家。《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行行重行行》等。本文是作者在2004年8月“北京论坛”上所作的书面发言。

23、《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翁乃群,1948年出生,福建龙岩人,中国现代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官阶、辈份、师生、父子》、《南昆八村》等,其中《麦当劳的中国文化表达》选入高中课本。著有《南昆八村》、《海洛因、性、血液及其制品的流动与艾滋病、性病的传播》、《从象征意义论川滇边境纳日文化中社会性别的结构体系》等学术论文,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4、《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榖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做“春秋三传”。

25、魏徵(580—643),字玄成。他是唐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魏徵有胆量,敢于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助于“贞观之治”。他的著作流传下来的,除《隋书》和《梁书》等他撰写的一部分外,还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他的言论多见于唐朝吴兢所撰的《贞观政要》。(谏,规劝尊长使他改正错误。疏,奏疏,封建时代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26、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本纪记述历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和历代帝王事迹;世家记述诸侯国的兴亡;列传记述官吏、名人、一些下层社会人物的言行事迹;书记载天文、地理、典章制度等;表记史实年月。鲁迅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27、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

《庄子》一书,道家经典之一,共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的门徒所著。《庄子》艺术风格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熔于一炉,使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词汇丰富,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

3_11美美与共(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最新版配套教案) 篇3

“标准”陈述:

1、借助插图和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成语》和《古诗》,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2、熟记成语和古诗,养成在生活中勤于积累的好习惯。评价预设:

1、积累成语和谜语古诗,丰富学生的语言。

2、学生掌握右边有撇捺的字的写法和变化。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特别要写好带有撇、捺的字。

2、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李峤的诗《风》;

3、初步理解这些成语和古诗的意思。

4、增强语言积累,养成在生活中勤于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李峤的诗《风》 教学过程:

一、写好钢笔字。1.指导观察,发现规律。

2.教师示范,提示要点。(每个字的右边都有撇和捺,撇要收一点)3.学生练习书写。4.教师巡视指导。5.展示学生作品,评讲。

二、学习成语。

1、自学成语。

(1)自由读成语,读正确、读流利。

(2)思考:读了这些成语,你想到了谁?为什么?举个例子。(3)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试着说一说。

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1)把你喜欢的成语的意思告诉大家。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每组两个成语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3、尝试背诵成语。

二、学习古诗《风》

1、出示谜语古诗,默读,思考:你猜猜,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东西呀?

2、出示古诗内容,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

(1)你们看见风了吗?风有哪些本领?(2)作者是怎样写风的?结合插图说一说。

4、谁能把风的神奇读出来?指导朗读。

6、比一比,谁先背会?

7、拓展。

(1)风的确很神奇,《咏柳》中有描写春风的诗句,指名背诵。(2)出示《风》 叶圣陶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梢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三、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训练:

1、读古诗,猜谜语,想一想,这些诗分别抓住了什么特点: 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条;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

②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唐]来鹄

③碧玉眼睛云母翅,轻于粉蝶瘦于蜂。坐来迎拂波光久,岂是殷勤为蓼丛。──[唐]韩偓

④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春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罗隐

⑤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 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

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3_11美美与共(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最新版配套教案) 篇4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 1.1 升(L)=1000毫升(ml、mL)

2.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 1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是 1 升。1 升水重 1 千克。生活中一杯水大约 250 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 6 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 30 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 10 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 400 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 2 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 30 升;一瓶饮料大约是 400 毫升;一锅水有 5 升;一汤 勺水有 10 毫升。3.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 4000——5000毫升。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

4.1 毫升水大约等于 23滴水。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去除,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数不够除,就用被除数的前三位数去除。试商时,将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若除数变大,则初商可能偏小;若除数变小,则初商可能偏大。

例1:362÷43,将43看作(4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大); 362÷48,将48看作(5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小)。

(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一位数,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大或等于除数时,商是两位数;当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时,商是一位数。()53÷56,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5,4,3,2,1),最大是(5);

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6,7,8,9),最小是(6)。

439÷()4,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4,5,6,7,8,9),最小是(4);

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3,2,1),最大填(3)。(3)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验算: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例2:一个数是786,处以24得到余数是18,求商是多少?

解:(786-18)÷24

=786÷24

=32(4).商的变化规律:①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商不变。商不变规律也可以应用于除法计算,在计算两个末尾都有0的除法算式中,应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这样计算比较简便。注意:被除数的变化会带来余数的变化。如:900÷40,虽然在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划去一个零,算到最后一步是 10-8=2,但是余数并不是 2,而是20。②被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除数不变,商也乘(或除以)几。③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 除外),商就除以(或乘)几。如:A÷B=10 那么 A÷(B÷2)=10×2 A÷(B×2)=10÷2

如:

14÷3=4„„2(同时扩大10倍)

100÷30=3„„10(同时缩小10倍)

140÷30……20

10÷3=3……1

15÷4=3„„3(同时扩大3倍)

88÷24=3„„16(同时缩小4倍)

45÷12=3……9

22÷6=3……4

(5)、同一事物依次重复出现叫做周期现象,发现周期规律至少要观察两组物体的排列。解决周期现象的问题时,通常用排一排、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找出周期。用除法解决周期现象中的问题比较方便。

例题

1、有同样大小的红珠、白珠、黑珠共180个,按4个红珠、3个白珠、2个黑珠的顺序排列着。红珠有(80)个,第105个珠子是(白)颜色的。

180÷(4+3+2)=20(组)

4×20=80(个)

105÷(4+3+2)=11(组)„„6(个)

例题

2、一串有趣的图案按一定规律排列,请仔细观察,按此规律,第2014个图案是(),前2014个图案中有“

”个 解: 2014÷5=402(组)„„4(个)

2×402+2=806(个)

答,第2014个图案是,前2014个图案中有 806个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要正对着物体观察,如果要从哪面看形状不变,就对准那面的小正方体放一个。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统计时,数数据要按顺序数,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每数一个都要做好标记。分段整理: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再填在统计表里。

统计完之后,检查一遍统计的数据总和是否与题中数据总和相等。

(2)条形统计图:要写好日期,看清每一格代表的数值是多少。根据数据的多少画出直条的高度,每画好一个柱状图,要在上面写上所对应的数据。(3)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平均数=总数÷份数,也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平均数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先求每份数,再求份数或总数的应用题叫归一问题。先求总数,再求份数或每份数的应用题叫归总问题。(2)两积之和问题与两积之差问题;剩余问题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在列表整理时,相应量的数据一定要一一对应,条件与问题都要看清楚写清楚。(4)计算要细心。

第六单元

可能性

公平的游戏规则:两人摸球的个数相等,可能性就相等,游戏规则就公平

第七单元、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按由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括号能改变计算的顺序 例1:40+60×3

40+60×3

=100×3(错误!)=40+180

=300

=220 例2:148-48×2

148-48×2 =100×2(错误!)=148-96 =200

=52

第八单元、垂直与平行线:

1、线段是有限长的,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射线是无限长的,只有一个端点,不可以测量;直线是无限长的,没有端点,不可以测量。

2、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经过三点最多可以画三条直线„„经过n个点最多可以画n×(n-1)÷2条直线。

3、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5、量角器是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上有中心、刻度线和刻度。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队的角就是1度的角。“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

6、量角的方法:中心对准顶点,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看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0刻度线在左边,就看外面的刻度;0刻度线在右边,就看里面的刻度。

7、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大角就大,叉开小角就小。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小于180°,平角等于180°,周角等于360°。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一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8、一副三角尺有两只三角尺,其中一块

含有的角度分别是45°,45°,90°; 另一块

含有的角度分别是30°,60°,90°

经过组合,他们可以形成的角有:15°,75°,105°,120°,135°,150°,180° 能用三角尺画出的角都是15°的倍数。

9、钟面上共有12大格,共360°,每一大格30°,每一小格6°。

钟面上3时和9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了直角;钟面上6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了平角。例1:判断题。

A、钝角都大于90度。„„(√)

B、钝角都小于180度。„„(√)

C、小于180度的角都是钝角。„„(×)D、大于90度的角都是钝角。„„(×)

E、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F、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G、周角只有一条边。„„(×)

例2: 3点和9点,分、时针形成的角是(直角)。

6点整,分针、时针形成的角是(平角)。

6:30是(锐角)3:30是(锐角、75°)

9:30是(钝角、105°)

4:00是(钝角、120°)

10、垂直: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交点叫做(垂足)。

※注:作图题中,作完垂直一定要画上表示垂直的符号“∟”。

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一贴、二靠、三移、四画、五标记

11、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所有线中,垂直线段最短。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12、平行: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例1:始终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邻边互相垂直。

14、在物体的质量相同,斜面的长度相同时,物体从成45°角的斜面上滚下会滚得最远 附:常用数量关系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a×4=4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ab)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最新苏教版练习3教案 篇5

1.认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汽车,建立文字符号和图画、词语概念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2.读读背背。

3.写字有方,学习竖弯钩的写法,学写带有竖弯钩的汉字。4.口语交际:我的好朋友

教学重点:读背成语,理解三字经。

教学难点:学习竖弯钩的写法,学写带有竖弯钩的汉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汽车,建立文字符号和图画、词语概念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2.认识汽车,并了解它们的功能。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练习3。你们看一下,一共有几项训练?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题。

(二)学习“学和用”的前一部分。

1.借助拼音读懂要求。

(1)读词语。

(2)看图并用线条把图和词语连接起来。

2.指导。(1)看图画说说自己认识哪些车?叫什么名称?

(2)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让学生自己拼读。

(3)指名读词语。

(4)齐读。

3.练习连线。

(1)述:请小朋友们用线条把词语和相应的车子连起来。

(2)学生练习连线。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4.反馈矫正学生连线情况。

(三)教学后一部分

1.借助拼音读懂后一部分要求。

2.指导。

(1)出示不完整的句子。

(2)让学生读、思、议。

(3)指名说。

3.练习。

(1)出示不完整的句子。

(2)让学生看前面的图来说。能说几种就说几种,越多越好。

4.延伸。

有谁还知道这些车以外的车吗?给大家讲讲。

(四)课后有兴趣的小朋友们可以收集一些汽车的图片资料,多认识一些汽 车,并了解它们的功能。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读读背背,积累不怕困难的词语。2.写字有方,学习竖弯钩的写法,学写带有竖弯钩的汉字。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练习3的读读背背。复习学过的内容。

(二)学习本课四个成语

1.出示四个成语。

这些成语你会读吗?你怎么会的?

2.请小老师带大家读。

3.老师讲故事:《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讲完后,让学生猜是哪些词语的意思。

4.指导读前两个成语。

读出情感:精卫填海容易吗?愚公移山容易吗?

5.小结: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不容易,仍然做,这就叫“百折不回”、“勇往直前”。指导读。

6.读四则成语。读出韵味来。

(1)自由读。

(2)指名读。

(3)由读得好的同学带领上同学读。7.练习背诵。

(1)自由读背。

(2)指名读背。

(3)男女生对抗赛背。

(4)师生对抗赛背。

8.老师故意读错,强调:成语形式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动。

9.揭示四个成语的寓言,齐读。

(三)教学三字经 1.出示三字韵语,讲清题目要求:

(1)朗读。

(2)背诵。

2.指导朗读、理解。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韵语。

(2)指名试读正音,注意读准翘舌音:zhuo cheng zhi

(3)教师范读。

(4)结合插图讲述韵语的意思。

3.练习朗读、背诵。

(1)指名朗读,集体练读。(2)自由练习朗读、背诵。(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4.反馈练习情况。

(四)写字有方

1.讲清题目要求:本课要进行描红、仿影和临写训练。

2.帮助学生回忆描红、临帖和要求

(1)描红:要有正确的写字姿势,每个笔画要一笔写成,不能描,不能有复笔,要使铅笔的笔锋在字的点画中间运行;要按照字的笔顺一笔一画地写。注意保持本面整洁。

(2)临帖:要有正确地书写姿势。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介绍我的好朋友,能清楚地说出好朋友的特征及好朋友帮组自己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观看动画片

说一说里面唱的是谁?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时,它的心情是怎样的?

两条小鱼在水里游时它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老师又接着问:三条小鱼呢? 教师小结:小鱼越多它们的心情就会越快乐,因为有了好朋友,那么我们小朋友有自己的好朋友吗?

揭示口语交际内容:我的好朋友

二、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教师提问:你的好朋友是谁?他长的是什么样子的?启发能清楚的说出好朋友的特征。

教师接着问你的好朋友最喜欢做什么? 他做什么事情最棒?

让孩子学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

找找自己的好朋友 小朋友都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好朋友,现在请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并和他坐在一起。

教师提问:刚才和好朋友拥抱后心里有什么感觉? 现在和好朋友在一起最想对他说什么? 同桌之间介绍。

推举几位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

对台上同学的发言,可先让同学们发表意见,教师再分别点评。

三、悄悄话

现在请大家把最想和好朋友说的话悄悄的说给他听。音乐游戏《找朋友》 幼儿和自己的好朋友拉成圆圈跳舞,边跳边思考怎样使我们的圆圈变大,拉的好朋友越多圆圈就越大,我们就玩的越开心。

四、拓展:

3_11美美与共(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最新版配套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议论说理的方法 2. 学习“类比引论法”

3. 指导学生懂得“人有诤友,如明镜在侧”的道理,[自读指导]

《谏太宗十思疏》的作者魏征是唐初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竭诚以事唐太宗李世民,生性抗直,屡屡直言诤谏,很得李世民的信任。《谏太宗十思疏》是他在贞观十一年(637年)上给李世民的奏疏。其中心要旨是陈述如何接受强隋遽亡的历史教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以巩固新兴的唐帝国的统治。之所以选择这一时机,是有其背景的。唐太宗李世民在战乱时代,跟随父亲南征北战,勇武过人,生沾俭朴,礼贤下士,很是奋发有为。但当他继承了帝位之后,逐渐改变了勤俭的作风,因此魏征写作此文,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固统冶。学习本文首先要了解写作背景,其次明确作者从正反两方面阐述的道理。学习本文多用比喻的手法,用对偶句在句式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征。理解并积累文言词语“安”“信”“求”“治”“以”“哉”“所”等。最后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第一课时]

一、导语

唐代初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这与唐太宗的文治武略分不开。但是造就这个局面的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魏征。魏征作为一个思想家、政治家能忠于职守,对唐代的繁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深得唐太宗的赏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进谏的。

二、诵读全文

三、讲析第一节 学习类比引论法

类比引论:两个类比体——求木之长 欲流之远

本 体——思国之安

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太宗接受厉史教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作为大臣如果开门见山,直接托出,大宗未必能马上接受。因此作者先以比喻入题,“求木之长者”“欲流之远者”通过浅显的比喻顺理成章地推出中心论题:“思国之安者”这是从正面引人论题。为了突出这一推论,引起太宗的重祝,下面又从反面进一步申述“源不深”“报不固”“德不厚”,自然引出人君应该如何去做,后两句含而不露又催人深思。三比之法:比喻、对比、排比

(二)学习第二段:、本段从什么角度展开分析论证的?要说明什么观点?

应先引导学生通过口头说出该段的意思,反复诵读之后再讨论明确:作者用历史事实说明国君必须“居安思危,戒著以俭”的根本原因。先从所代帝王谈起,以反问句“岂取之易守之难乎”引起思考。再揭示因为帝王前后不一的忘度造成两种不同的结果,把论题缩小到帝王如何对待老百姓的问题上。最后从如果在失掉拥护的情况下,还一意孤行,那必然落得“水

能覆舟”的惨局。以此论证国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该段重要词语有:承天景命 盖在殷忧 纵情以傲物 董之以严刑 振之以威怒 载舟覆舟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作者针对当时的现实,具体向太宗提出了哪些建议?作者认为理想的政治境界应该是什么?

提示:这一段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多用对偶句式,气势雄健,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如“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乱刑”一句,“恩”“喜”“谬赏”分别与“罚”“怒”“乱刑”反义相对,“加”“因”分别与“及”“以”近义相对,这样就大大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根据当时的历史形势和唐太宗的表现,作者从十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者从待人、接物、正己等方面陈述,目的就是要国君约束自己,调整君臣、君民间的关系,避免“载舟之水也.覆舟”的危险发生。最后指出如果国君能做到这十点的话,必然得到补益,国家就可以无为而治,不必去劳役心力了,即达到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二、指导学生背诵课文,重点从句式上寻找技巧,把意思贯通起来背诵。

最后结合课后练习积累“安、信、求、治”等一词多义的词语;总结虚词“以、哉、所”的不同用法。

三、小结全文。①本文语言深婉含蓄,多用比喻,言简意赅,有说服力。多用对偶句,笔力遒劲,气势雄健,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读起来气势不凡。②本文首段提出论题,次段分祈原因,末段归于劝谏。从正反两方面申述,思路清晰,值得我们借鉴。

四、文言文仿写 题目:自省十思 学生习作: 自省十思

华中师大一附中 高二(8班)周逸尘

吾闻欲楼之高者,必固其基础;求斧之利者,必砺其锋刃;思学而有成者,必坚其心志。基不固而欲楼之高,刃不磨而欲斧之利,志不坚而欲学有成,吾虽年少,知其不可,而况于贤哲乎?吾辈学子,幸逢改革图强之世,正遇中华崛起之时,不念修身治学,不立报国之志,昏昏噩噩,荒废时日,斯亦毁基以求楼高,断刃以求斧利也。

观古今学子,初怀鸿鹄之志,亦抱报国之心,然善始者众,克终者寡,何故?盖求学之初,心纯而无杂念,知浅而求广博;稍有成,则沾沾自喜,荒嬉于游乐之中,孰知路漫漫其修远兮,非上下求索而不能达也!岂不知,满招损,谦受益,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诚能:志消沉,则思报国之大任;遇挫折,则思司马之修史书;忧懈怠,则思孟母之断机杼;学不专,则思滴水亦可穿石;惑不解,则思不以下问为耻;戒自满,则思学海之无涯;戒自卑,则思尺寸之有短长;对师长,则思尊师而重道;对学友,则思友爱而共进;将有作,则思三思而后行。

总此十思,以正吾行,铭记于心,夭志而行。余虽女流,若能自省以美德行,必不逊于须眉。何患学之不精,行之不善,志之不达哉!

课文译文:我听说,要想使树木生长得茂盛,必须稳固它的根部”因为根深方能叶茂;要想水流潺潺,经久不息/必须疏通它的源头,源远才能流长。同样的道理,如果想使国家安定,统治稳固,就必须积聚道德和仁义,缓和与百姓间的矛盾。反之,源流不深却要它流长,根不牢固却要树长得茂盛,德叉不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无知,也知其不可、更何况像您这样的明君呢!柞为统治天下的国君,如果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从长远利益出发,那就等于是刨了树根希望树木茂盛,堵了源泉还要流水畅通啊!

历代的帝王承天景命治理天下,善始者实多,而善终者却少。难道取之容易而守之艰难吗?原来是在打天下的时候,帝王对待臣民诚心诚意,一旦得志,便纵情傲物;如果彼此竭诚相特,虽远隔一方心也会在一起;如果远离臣民,即使是骨肉之亲,也形同陌路。如果只是用严刑监督,用威势慎压百姓,就企使百姓外未恭顺而内心不服。时间久了必然会激起民愤。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人民的力量,因为船能载舟,亦能覆舟。一定安慎重啊!

3_11美美与共(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最新版配套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 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2、科学知识

● 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 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会初步做实验的能力,能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显著科学事物和现象,但学生在性别、兴趣、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思维活跃度、求知欲、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否愿意合作等都会影响探究的效果。

1、学生已具备的前概念基础:学生已经知道在生活中有声音这一现象存在,也知道声音能够传播,尤其是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是很了解。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因为学生才刚刚开始学习科学课,时间不是很长,所以他们对现象的观察能力、探究和分析能力都非常的薄弱,技能更是处于学习初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

3、学生的思维障碍:刚开始学习科学课的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如:真空、声波以及声速。这些概念对他们的思维构成了一定的障碍,所以在讲解这些概念时,要特别注意引导,运用浅显易懂的比喻或者类比来进行帮助理解。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难点:比较物质的传声效果。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发现真空状态不能传播声音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那声音又是怎样传播出去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声音的传播。(板书课题)

2、先请同学们来观察一个实验,注意听铃声的变化。(课件展示真空试验)

3、提问:

(1)声音在气体中能传播吗?(2)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

(气体能传播声音,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活动2【讲授】真空状态不能传播声音

气体能传播声音,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活动3【活动】探究固体和液体是否能传播声音

1、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那么固体和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让我们来隔着沙子、水、空气听听铅笔轻敲桌面的声音吧。

2、我们来看这个实验的做法。研究方法 :(1)用三只可封口的塑料袋,分别装进沙子、水和空气,封口;(2)分别将其中一只塑料袋平放在桌上,一只耳朵轻轻地贴在袋子上,用手捂住另一只耳朵;

(3)在距离一臂之远处,用铅笔上的橡皮轻敲桌子或摩擦桌子;

(4)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的效果最好?用哪个袋子时最不容易听到声音?(轻声或手势交流感受。)

(5)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完成实验记录表。(用☆的多少表示物质的传声效果。)听音方式 隔着沙子 隔着水 隔着空气 传声效果

3、说说实验发现(小组汇报)

4、实验的结果正如同学们所说,声音能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板书)活动4【练习】自主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向

1、提出问题: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是向什么方向传播的呢?

2、学生讨论。

3、提问:怎样验证你们的假设?

4、交流、实验、汇报。

5、教师小结: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板书)活动5【讲授】伏罂而听

讲“伏罂而听”的故事,感悟“伏罂而听”的科学道理。活动6【测试】消声

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活动7【作业】拓展延伸

做一个“土电话”,研究声音是怎样通过“土电话”传播的? 活动8【讲授】总结

3_11美美与共(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最新版配套教案) 篇8

图形的平移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第八册P1-2: 例题

1、“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位置变换的兴趣。

教学重点:将图形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平移的方法以及平移后图形的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用手势和箭头表示。

二、新授

1、出示例题1 提问: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 不同点?(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先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生1: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 9 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 9 格。

生2: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 9 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 9 格。

3、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先数一数,再与同学交流。

(金鱼图向右平移了7格,看对应点之间平移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

4、讨论:把金鱼图再向右平移4格,你会画吗?试一试看。怎么画才不会画错?(先确定关键点的位置,再用线段连接。教师指导)

5、讨论:怎样将一个图形平移到指定地点? 共同小结(把一个图形„„平移几格)

三、练习

1、试一试:

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 3 格后的图形。你是怎样画的? 与同学交流。(出示操作题教师要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加以指导。)

2、练一练:

1、哪个三角形向右平移 10 格得到红色三角形? 另一个三角形平移多少格得到红色三角形?(先让学生数一数,再指名回答。)

2、仔细观察

(1)房子图向()平移了()格。(2)汽车图向()平移了()格。(3)蘑菇图向()平移了()格。(先让学生数一数,再指名回答。)

四、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对什么事印象最深? 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图形的旋转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第八册P3-4: 例题

2、“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2、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让学生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位置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旋转在生活里的应用。

教学重点:

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将一个图形按照要求旋转。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说说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的?旋转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二、新授

1、出示例题2情境挂图

提问:从这幅图中,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怎样运动的?(转杆打开和关闭都是绕着一个点旋转。)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转杆打开和关闭旋转的方向正好相反)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转动例子? 揭示课题并板书

2、哪一种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 师生共同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3、说说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的? 旋转了多少度? 转杆打开是绕点 O顺时针旋转 90°,转杆关闭是绕点 O逆时针旋转 90°。

4、练一练:1 1)从6:00到9:00时针旋转了多少度?从9:00到12:00呢?从6:00到什么时刻,分针旋转90°?

(2)()千克的物品可以使指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90°。

师:如果去掉台秤上的物品,指针又是怎样旋转的?让学生完成后汇报,并用手势演示旋转的方向和度数。

(3)转盘、钟面、台秤上指针的旋转分别是绕着哪一点旋转的? 教学例3:你会把方格纸上的三角形绕点 A 逆时针旋转 90°吗?

1、提问:“绕点A旋转”是什么意思? “逆时针旋转”是什么意思

2、你能将三角形在方格纸上逆时针旋转90°吗?

你是怎样旋转的?旋转后的边与旋转前有什么关系?你会画吗?试试看。

3、三角形顺时针旋转90°方格纸够画吗?

4、让学生说说旋转时的想法,小组讨论:要画出旋转后的图,怎样画又快又准?(所有的边都绕点O旋转90°,标出关键点,再画出图形)

5、练一练:2 画出长方形绕点 A 顺时针旋转 90°后的图形。提问:你是怎样画的? 小结:要确定旋转后长方形的位置,关键要确定相交于A点的两条邻边的位置。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认识轴对称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第八册P5-6 例题4 “试一试” “练一练”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情操,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对称轴条数的过程,并且会画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画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从第 113 页剪下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折一折,哪些是轴 对称图形?

2、教师补充出示几幅图,提问:“你能把它们分类吗?”(出示几个轴对称图形和几个非轴对称的)

巡视学生分类情况,为什么这样分?

指着其中一个轴对称图形(如,蝴蝶),你怎么知道它是轴对称图形的?(指名操作)

提问:谁能指出这幅图的对称轴? 根据学生回答用点划线画出对称轴并揭示课题

二、新授

1、谈话:把长方形纸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有几种不同的折法?

请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巡视,发现不同的折法,指名不同做法的学生展示折法和画法

2、提问:折纸时应该注意什么?画对称轴时应该怎么画? 提问: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指着黑板上画的长方形,它能够通过对折的方法找到对称轴吗?(生:不能。)

3、如果要画出它的对称轴你有什么办法? 组织小组交流,针对学生的不同反应适当指导。(指名量出黑板上长方形的边,取中点,画对称轴)

说明: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所以对称轴可以延伸到图形外。

4、试一试

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你能折一折、画一画吗?

请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有不同的折法吗?请试一试,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5、提问: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6、出示例5:把下面的图形补全,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你是怎样画的?与同学交流。

学生汇报画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三、练一练

1、画出下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师巡视,并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指导学生纠正错误的画法。

师:其中哪个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

2、你能把右边的图形补全,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学困生,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

3、拓展练习: 剪下第 115 页的图形,折一折,数数它们各有多少条对称轴,你能发现什么?提问:每个图形各画了几条对称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发现)

四、小结

这节课你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第八册P7-9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迅速直观区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3、让学生经历正多边形等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比较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4、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情操,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画出水平、竖直移动后的图形。能正确画出旋转90°后的图形后的图形。能画出平面图形的所有对称轴;能正确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难点:

能正确画出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册、方格纸、硬币一枚。

练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几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哪两种常见的现象?

2、你能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动作吗?试试看

3、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有哪些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

二、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完成第7页第1、2、3题。

1、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2、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再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怎么转?

3、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

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平移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4、第4、6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教师要关注学生画图的过程,要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5、第8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可以通过平移得到,哪些可以通过旋转得到?其中第3图容易给学生造成错觉(误认为绕着五角星的中心旋转),要适时引导学生辨别。

6、电灯图先向()平移了()格,再向()平移了()格到达现在实线的位置?还可以通过怎样平移两次到达现在实线的位置?要先让学生填写,再指名回答。

7、第10--12题。

这几道有点难度,教师要关注学生画图的过程,给予适当的帮助。其中第11题你能旋转每组中的一个图形,使每组图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怎么旋转(巡视指导,每组均有两种转法。)

8、第8题和第13题。

让学生课外完成,下一节评选出若干个好作业,给于适当奖励。

四、全课总结

3_11美美与共(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最新版配套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把液体倒进水里》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固体和液体》单元的第四课。本课在学生已知液体形态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把液体倒进水里,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溶解现象,从而多侧面多角度的认识液体的性质。教学目标

1.知道液体在水中也有沉浮现象。

2.知道有些液体可以溶解在水里,有些液体不能溶解在水里。3.能用文字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4.留心注意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事物,感受混合液给生活带来的乐趣。重点难点

通过探究,知道有的液体溶于水,有的液体不溶于水。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导入是从回顾对“固体放入水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开始的,结合学生的前概念,把它巧妙的迁移到新的问题上来,是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迁移,学生会产生“液体倒进水里会不会像固体一样”的问题。这也正好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教学内容相交融,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在探究环节,教师巧妙的在教学情境下设计了几项任务

一、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二、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三、综合探究,三种液体倒在一起的情况,这里每一个环节都采用了“作出猜测——动手实验——验证猜想——交流总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人人亲自经历动手做的过程,在直接经验上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教学准备

食用油、水(冷水、热水)、蜂蜜、酒精、红墨水、蓝墨水 烧杯、天平、玻璃缸或盆、记录单、课件。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把固体放进水里,会出现哪些现象?

2、学生自由发言

(可能谈到有的沉、有的浮,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会变色等等)

3、师:在前面的探究过程中我们是把固体放进水中,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现象。那么,如果我们把液体也倒进水里去又会怎样呢?大家想不想来研究这个问题?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把液体倒进水里》)活动2【活动】探究液体在水里的沉浮

1、师:这儿有三种液体,分别是:食用油、水、蜂蜜,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将它们分别倒入水中会怎样?搅拌之后会怎么样?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想。

学生的猜想可能分为:油会浮在水上,蜂蜜会沉;都会溶解在水中。

3、师:你们的猜想对吗?,我们需要怎么来验证呢?(动手试验)

4、学生分组做实验,验证猜想。

5、汇报实验现象。

6、教师随机小结。

活动3【活动】综合探究

1、师:如果把这三种液体都倒进一杯水里,改变不同的顺序,会怎样?

2、学生说猜想。

3、师: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来试试看。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5、交流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6、师:如果改变放入的顺序呢,会怎样? 学生说猜想。

7、学生分组实验,汇报交流。

8、教师随机总结。(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倒入顺序无关,与液体的重量有关)

9、观看彩虹鸡尾酒的制作过程 活动4【练习】巩固练习

填空题: 1.鸡尾酒就是根据某些液体()的特性调制出来的。

2.把蜂蜜、水、食用油倒入同一个杯子,能够发现杯子的最底层是(),中间一层是(),最上面一层是()。

3、液体和固体一样,放入水中后,有些(),有些()。

4、喝刚烧开的鸡汤要防止汤嘴,这是因为油污不容易()在水中。

5、如果在水里加了洗洁精就能很容易洗掉碗中的油污,因为油污容易()在洗洁精里。判断题:

1、所有液体都能溶解在水中。()

2、无论按什么顺序到,油总是浮在水面上。()问答题:

1、食用油和水混合后,有什么现象发生? 浮于水面,因为比水轻。

2、蜂蜜和水混合后有什么现象发生? 沉于水下,因为比水重。活动5【讲授】总结

3_11美美与共(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最新版配套教案) 篇10

一、教学设计

《赶海》是苏教版第六册第11课,叙述了作者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些趣事,抒发了热爱大海,难忘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全文的内容紧紧围绕“趣”和“乐”来展开,重点描写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等有趣的场景。课文行文流畅,内涵浅显明朗,字里行间充满活泼和真挚,很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和情感实际。分析通篇课文,寓意简明,可深挖的“点”不多,教学回旋余地相对较小,故采用抓朗读训练学生语感,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生动活泼的写作特点,以读写结合的方法训练学生写作结束的教学方式。

二、做得还比较满意的方面

1、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我首先立足于本课的“趣”,开动脑筋,设计多个环节,千方百计引导学生们读趣、找趣、说趣、品趣、因此,本节课课堂听讲、课堂讨论的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高涨,整节课充满活力,令讲者和听着有回味之感。

2、先把学生导入意境。开始上课,首先播放《大海啊,故乡》这首旋律优美,意境深长的歌曲,动人的旋律回荡在教室,接着我用优美的语言对大海的美景进行描述,唤起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和无限向往。在课文结束时,《大海啊,故乡》的旋律又一次响起,让学生随着美妙音乐进入意境,再次回味赶海的乐趣。

3、创设阅读场境,体味赶海快乐。文中描写了追赶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几件趣事,我采用“有扶有放”的教学方法,巧妙设计教学情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开动脑筋,让身心沉浸在作者文字所呈现的意境之中。

4、读写结合,培育写作能力。创新是课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目标,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课文中的某个词语,某个句子,或者写作技巧都是学生模仿、提高写作技能的对象和样板。

三、需要改进的方面:

1、语文课上要有琅琅读书声。这里说的“充分地读”,并非是无目的、无要求的泛读,我们提倡的朗读是一个要求逐渐提高,螺旋上升的训练过程,是指有理解、有体验、有感受、能传情达意,包含着读者以良好的基本功,对文本的思索与体验的朗读。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大胆朗读。

上一篇:粽子100字作文下一篇:防溺水安全措施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