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设计建议(精选8篇)
暖通设计建议 篇1
(一)系统设计问题
1、水泵在系统的设计位置:
一般而言,冷冻水泵应设在冷水机组前端,从末端回来的冷冻水经过冷冻水泵打回冷水机组;冷却水泵设在冷却水进机组的水路上,从冷却塔出来的冷却水经冷却水泵打回机组;热水循环泵设在回水干管上,从末端回来的热水经过热水循环泵打回板式换热器。
2、冷却塔上的阀门设计: 2、1冷却塔进水管上加电磁阀(不提倡使用手动阀)2、2管泄水阀应该设置于室内,(若放置在室外,由于管内有部分存水,冬天易冻)
3、电子水处理仪的安装位置 放置于水泵后面,主机前面。
4、过滤器前后的阀门 过滤器前后放压力表。
5、水泵前后的阀门 5、1水泵进水管依次接:蝶阀-压力表-软接 5、2水泵出水管依次接:软接-压力表-止回阀-蝶阀
6、分集水器 6、1分集水器之间加电动压差旁通阀和旁通管(管径一般取DN50)6、2集水器的回水管上应设温度计.7、各种仪表的位置:布置温度表,压力表及其他测量仪表应设于便于观察的地方,阀门高度一般离地1.2-1.5m,高于此高度时,应设置工作平台。
8、机组的位置:两台压缩机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小于1.0m,制冷机与墙壁之间的距离和非主要通道的距离不小于0.8m, 大中型制冷机组(离心,螺杆,吸收式制冷机)其间距为1.5-2.0m。制冷机组的制冷机房的上部最好预留起吊最大部件的吊钩或设置电动起吊设备。
(二)、水路设计问题点汇总 问题点一:水管的坡度要合理
1、水平支、干管,沿水流方向应保持不小于0.002的坡度;
2、机组水盘的泄水支管坡度不宜小于0.01。
3、因条件限制时,可无坡度敷设,但管内流速不得小于0.25m/s。问题点二:冷凝水干管的设计
1、冷凝水应就近排放,一般排于卫生间地漏
2、凝水干管的长度设计要考虑因坡降引起的高度,管两端高低落差距离不能大于吊顶高度
问题点三:选择合适的管路阀件
1、立管与水平管连接处装调节阀
3、水管路的每个最高点设排气装置(当无坡度敷设时,在水平管水流的终点)
3、立管最低处连接关断阀,便于维修立管
4、水管的热力补偿可以利用弯头自然补偿,不足时也可加设膨胀补偿器
问题点四:水管布置
1、立管在管道井内不宜乱放,宜靠墙靠角安放(见附图)
2、管道在水平面内禁止穿越楼梯、剪力墙、配电室等 问题点五:水管保温 保温结构一般由保温层和保护层组成 保温层厚度要根据热力计算确定,经验值可参考《民用建筑空调设计》P279 3 保温材料可因地制宜,就近取材,应采用非燃或难燃材料,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问题点六:水力计算 空调水系统各并联环路压力损失差额,不应大于15%;2 水管路比摩阻宜控制在100-300Pa/m,问题点七:水系统补水 空调水系统补水应经软化水处理,仅夏天供冷的系统可采用电子水处理仪;2 系统补水量取系统水容量的2% 3 补水点宜设在循环水泵的吸入段
(三)、末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点: 1.接风管的风盘的风口设计,见附图。
1)第一个送风口与风盘的出风口的距离要适当; 2)带有两个出风口的风盘送风管要变径; 3)风盘的送风口与回风口距离要适当。(≤5米)
2.风机盘管的进出水管路设计,见附图1-2。1)进出水管路为“上进下出”;
2)风盘与供回水干管的相对标高不小于200mm; 3)进水管上依次接过滤器、闸阀、和软接; 4)出水管上接软接、闸阀。
3.同型号风盘的出风口数量的确定
同型号风盘的出风口数量可视空调区域的不同而定,见附图1-3。4.两个小包间共用一个风盘的气流组织
两个小包间共用一个风盘,每个包间可设一个出风口,两个包间的回风口可以通过串联接到风盘的回风口上,见附图1-4。
5.靠近窗口的风盘布置:
为抵挡室外冷负荷渗透,风机盘管应该尽量靠近外墙、外窗布置。见附图1-5。
6.大空间的风机盘管的布置:
在大空间布置风机盘管时,宜以“中间回风,两边送风”的气流组织方式布置风盘,见附图1-6。
7.嵌入机的布置
嵌入机布置时离边墙的距离不得大于3米; 诸如会议室、多功能厅等布置嵌入机时应该选用小冷量的多台机器,均匀布置。8.内机选型
大空间可选用嵌入机,长方形办公室最好选用卡式机 9.风口选型
高空间不宜选用散流器送风(风不宜送达工作区),最好使用可调双层百叶送风口.10.回风箱的做法:
空气处理机的回风设计:在回风处做比较大的回风箱,在回风箱一侧开回风口,该做法可调节气流,降低噪音),见附图1-7
11.根据房间功用和冷负荷设计合适的风盘。
风盘选型要以设计负荷为依据,风盘布置要考虑空调房间的特点尽量布置美观。(见附图1-8)
(四)、风系统设计问题注意点: 1. 送、排风口的距离要适当。
排风口与送风口至少保持3米的距离以防气流短路 图示: 图1(效果差)原因:送风口和排风口距离太近
图2(效果好)
2. 选用合适的风阀。
从原则上讲,系统风压平衡的误差在10%-15%以内,可以不设调节阀,但实际上仅靠调风管尺寸来调风压是很困难的,所以,要设风量调节阀进行调节。
① 风管分支处应设风量调节阀。在三通分支处可设三通调节阀,或在分支处设调节阀。
② 明显不利的环路可以不设调节阀,以减少阻力损失。③ 在需防火阀处可用防火调节阀替代调节阀
④ 送风口处的百叶风口宜用带调节阀的送风口,要求不高的可采用双层百叶风口,用调节风口角度调节风量。
⑤ 新风进口处宜装设可严密开关的风阀,严寒地区应装设保温风阀,有自动控制时,应采用电动风阀。3. 风管的布置。
① 要尽量减少局部阻力,即减少弯管、三通、变径的数量
② 弯管的中心曲率半径不要小于其风管直径或边长,一般可用1.25倍直径或边长
③ 为便于风管系统的调节,在干管分支点前后,应预留测压孔。测压孔距前面的局部管件的距离应大于5b(b为矩形风管的长边或圆形风管的直径),距后面的局部管件的距离应不小于2b。通风机出口处气流较稳定的管段上宜应预留测压孔。4. 新风进口位置
① 进风口宜设在室外空气比较洁净的地方,保证空气质量 ② 宜设在北墙上,避免设在屋顶和西墙上,并宜设在建筑物的背阴处这样可以使夏季吸入的室外空气温度低一些 ③ 进风口底部距室外地面不宜小于两米,当进风口布置在绿化地带时,则不宜小于一米
④ 应尽量布置在排风口的上风侧,且低于排风口,并尽量保持不小于10米的间距 5. 新风口的要求 ① 宜采用固定百叶窗
② 多雨地区宜采用防水百叶窗以防雨水进入 ③ 为防止鸟类进入,百叶窗内宜设金属网 6.排风管的新做法
类似酒店客房的排风系统设计可如下考虑:利用排气扇将室内风排到走廊的吊顶内,在走廊设排风管排风,为有效利用余热,排风机可设置于卫生间.图示:
7.风口与边墙的距离 风口距墙不应小于1米
8.风口的选用.① 新风口,送风口用双层百叶风口 ② 回风口用格栅风口 ③ 排风口用双层百叶
④ 氟系统由于风量一般比较小,如要求冬季采暖需要,宜采用用双层百叶,不能用散流器。
⑤ 风机盘管带两个风口时宜选用带调节阀的双层百叶 9.风口的凝露
风口凝露是由于风口小,温度低。可加大风口尺寸防止凝露 图示:
10.静压箱的计算
① 静压箱控制风速宜不大于1.5m/s ② 出风截面积A=G/V(G为送风量),各方向截面积应一样 ③ 一般的系统可以用风口变径加消音器代替静压箱 11.防排烟换气次数的确定。① 消防水泵间不小于4次 ② 变电室5-8次 ③ 变电室5-8次 12.排烟口的布置。④ 走廊超过60米,做排烟口
⑤ 电梯前室用常开型多叶送风口,每层设一个 ⑥ 楼梯间用自垂百叶风口,2-3层设一个 13.房间的空气压力状态。
①建筑物内的空气调节房间应维持正压。
②建筑物内的厕所、盥洗间、各种设备用房应维持负压负压 ③旅馆客房内应维持正压,盥洗间应维持负压
④餐厅的前厅应维持正压,厨房应维持负压。餐厅内的空气压力应处于前厅和厨房之间。
14.吊顶内的风管布置原则
从上到下依次为:排烟风管,排风管,送风管,水管 15.送、排风口的相对位置
空调房间并行送排风管时,送排风口尽量不要并列布置,最好交错布置 图1(效果差)
图2(效果好)
16.送风管的设计
尽量使风在送风管内不倒走,确保良好的管内气流流动和出风效果
17.三通与风管的搭接
和三通相接的管径要于三通的口径保持一致,不要变径,避免局部损失过大.关于通风,排烟和防烟
1.排除余热余湿的通风换气次数的确定。
① 消防水泵间不小于8次/h
② 变电室10次/h
2.排烟主要是对地下车库、面积超过100m2且无外窗的房间、内走道、中庭及面积超过50m2的地下室。
①排烟量计算详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防烟
主要是对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进行加压送风。
①风量计算参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②风口设置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必须每层设置多叶送风口,防烟楼梯间可以隔层设置自垂式百叶送风口。
另外也可以采用自然排烟,即在有外窗并且外窗的可开启面积满足一定的要求,可以不用机械防烟。
暖通设计建议 篇2
暖通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建筑的整体功能和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建筑的暖通设计涉及到管线的布置、暖通设备的安装等多个环境, 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从整体上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审核, 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施工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最终的施工质量。
1 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 我国建筑产业中暖通设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成本过高、与其他环节的衔接性不高、设备的负载过大等, 给建筑整体质量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建筑暖通设计立体图见图1。
1.1 项目方案设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建筑暖通设计方案缺乏良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暖通设计时通常只考虑到方案的直观可行性, 没有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深入的考虑, 更没有结合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调整, 因此往往在进行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才发现前期方案的不合理性, 需要临时加以调整, 打乱了建筑施工原有的秩序, 还极易造成施工材料的浪费和工期的延长。
1.2 建筑暖通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预算控制问题
许多暖通设计人员对建筑暖通设计的预算控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认为工程造价的控制是施工人员的工作内容。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建筑暖通的设计过程对工程的整体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 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可以有效的减少材料的浪费和返工的过程, 从而控制施工成本。因此, 设计人员应当将工程预算的控制放在与设备管理、施工过程控制同等重要的位置。
1.3 建筑暖通设计和工程其他设计不能很好的协调
当前的建筑暖通设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设计人员在确定设计方案时往往只考虑到暖通环节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而没有与建筑工程的其他设计环节结合起来看待, 因而在暖通设计完成后, 经常出现无法与其他设备相协调的问题, 这样既影响了暖通设备功能的发挥, 还影响到建筑整体的质量。
1.4 暖通设计中对于空调载荷设计的不合理
暖通工程设计中时常出现对空调负载量计算不准确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计算方法的选择和精确度仍没有达到要求。当空调载荷计算不合理时, 就会导致计算值与实际值存在较大的偏差, 由此致使建筑施工的成本显著增加。
2 建筑暖通设计问题的改进策略
在对建筑暖通设计问题加以解决时, 应当做到有针对性, 切实抓住问题的本质,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据上文中总结的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下文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从项目方案的确定、暖通设计成本的控制、暖通设计与其他设计环节的配合、空调负荷计算的准确性等方面做出了探讨。
2.1 项目方案的合理确定及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要提高建筑暖通设计的质量, 首先要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进行设计时, 设计人员应当根据相应的标准来展开工作, 这样才能确保设计方案符合要求, 并且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其次, 设计人员要对设计方案中所涉及的设备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 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 考虑到设计方案的经济性, 制定最佳的设备组合应用方案。对于设备的选择要做到与时俱进, 尽量选择较为先进的设备, 由此不但有助于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 还能大大缩短工期,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成本。在设计方案确定后, 还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 对方案加以适当调整, 一旦发现问题, 则应及时进行解决。在建筑工程中的暖通设计时, 要符合行业的相关设计标准, 但也要做到与时俱进, 不断的进行创新。应当强调的是, 在制定设计方案时, 要充分的考虑到环境因素对施工的影响, 以此确保施工方案能够有效执行。
2.2 建筑暖通工程成本的设计
建筑暖通设计不仅要考虑到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 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方案的经济性。相当多的设计人员认为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只由投标和招标人员负责, 事实上, 在暖通设计的环节也会对工程的整体成本产生极大的影响。暖通设计中包含着对设备的选用、施工环节的控制等, 而这些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成本。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在建筑项目的设计过程投入越多的精力和资金, 在工程的实施阶段就能更好的控制工程成本。因此, 在建筑暖通的设计过程中, 做好对项目成本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在设计方案中应当考虑到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此外, 在运行成本上也要做到合理的分配。
2.3 建筑暖通设计应当与其他环节的设计紧密配合
我国建筑暖通的设计存在着相对孤立的问题, 与建筑其他环节的设计联系不够紧密。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有所欠缺, 无法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这就导致建筑暖通的设计与其他设计环节无法进行有效的衔接, 无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给工程质量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建筑暖通的设计人员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不断进行学习。相关部门应当组建一支具有较高素质和水平的暖通设计队伍, 并为设计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 加强对设计人员的培训, 不断完善他们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在设计人员内部也应当定期展开一定的交流学习活动, 通过相互的学习来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和能力上的缺陷, 促进设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4 提高空调负荷计算的准确性
我国建筑暖通设计中空调负荷计算不准确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计算方法的选择不合理造成的。为了改善这一现状, 在暖通设计的前期, 首先要对暖通设备的相应数据信息予以全面的收集, 包括材料温度、外墙结构等信息;其次, 在暖通设备的安全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设备的尺寸和材料的配比;再次, 建筑部门应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 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做好监控, 并与暖通设计人员保持紧密的沟通和联系, 根据实际运行的状况, 对设计方案作出及时的调整;最后, 在暖通设计中的参数选择上, 设计人员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对参数进行合理的筛选, 以提高空调负荷计算的准确性。
2.5 打破常规, 勇于创新
建筑产业在近年来经历了显著的发展, 无论是在建筑要求、建筑标准还是建筑工艺上都进行了极大的创新。相应的, 在建筑暖通的设计上, 也要做到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将新的施工工艺和设备及时有效的应用到具体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 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 把最先进的理论融入到设计方案中。在创新的过程中也要做好风险的评估和技术的分析, 不能进行盲目的创新。通过不断的完善和调整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3 结语
在建筑的暖通设计中, 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到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其中大多数是人为的可控因素, 而只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完善, 才能提升建设暖通的设计质量。在建筑产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 建筑暖通设计的完善有着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所以, 应加强对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 并对设计人员做好培训, 同时设计人员应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继而为居民打造更好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李茹.暖通设计常见问题与对策[J].福建建筑, 2011 (6) :236-237.
[2]梁斯麒.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科技促进发展, 2010 (2) :55-56.
暖通设计建议 篇3
【关键词】暖通空调;设备管理;故障问题;维护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越来越倾向智能化,因此在建筑中使用的空调系统以及相关设备,不仅规模比较大,而且设备相对比较复杂,一旦出现故障,难于解决,影响生产生活。空调的日常使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舒适感,开展状态检测与故障维修工程,有利于减少空调管理和空调更新的成本,对用户和企业都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因此,以下是对暖通空调系统设备管理与故障问题维护的建议研究。
一、暖通空調设备智能化检测以及设备管理的相关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建筑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那么要对智能化设备进行风险预测与维修就需要进行主动式的智能化管理。在当前阶段,集成网络可以提供多种技术,便捷地传递一些数据和信息,然后在数据网络以及控制网络之间提供画面,该种工作主要是利用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对设备进行控制,适用于一些智能设备的管理。智能化管理是在目前的通信系统中做好协议服务的内容,从而有效实现节点之间的通讯,让智能设备的系统被简化。在标准协议节点中,能够让不同的系统和不同的产品之间实现关联,新的现场总线构成可以为分散的建筑设备提供一些开放性的控制网络。远程诊断暖通空调属于一种较为高端的管理范式,根据设备的异常情况以及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所拥有的特性,然后经过计算机对数据的分析,根据机器的运行征兆,对机器特定性的故障进行界定,并且制定出相关的问题解决对策、维修计划时间表和维修具体执行方案等等。系统集成是对暖通空调故障分布式管理的关键所在。对暖通空调设备进行管理需要建立多维立体的信息处理能力模型,促进人机之间事件处理能力的提升。利用计算机的神经智能系统可以对设备进行故障方面的检测,然后给用户提供一些优质的对策和建议,由此解决实际问题,解决机器故障,提升服务水平[1]。
二、暖通空调设备故障检测的应用
(一)对故障参数的分析。暖通空调如果发生故障,那么解决故障时就需要提供一定的参数,参数越多,对于解决故障越有利。从以往的研究成果中看,如果能够筛选出故障模型的参数组,那么在掌握这些参数以后,就可以用此数据来建立故障模型,从而更好的预测出暖通空调的故障所在[2]。
(二)参数运行数据的收录。空调系统在工作过程中,每一个参数都会发生变化。但是在正常范围内的波动不会影响空调的正常使用,一旦超出正常的波动范围,就会引起空调故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找出故障的相关参数,然后集中分析,建立起空调故障数据模型。一般来说,如果是单纯的空调故障模型,那么建立比较简单,如果是多种故障,则建立就非常困难和复杂,多种故障模型需要利用仿真技术在实验室中进行。另外,也可以从暖通空调的真系统中获得相关数据,更可以在对以往发生过事故的原因检查中获得数据。数据系统会把记录的数据和正常的数据进行比对,如果是正常范围内的数据,那么可以继续在此系统中进行数据的收录,如果这些数据有异常,那么就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分类和规定,以便在对空调故障进行诊断时再使用这些数据。对空调事故现场数据的采集以及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储存是对暖通空调故障进行分析的基础和前提,更是这种可持续性工作的必然条件。伴随时间的增长,系统本身的数据也会越来越多,工作人员获得的经验也会越来越丰富,这是积累的结果[3]。
(三)识别系统的构建。在暖通空调数据模型的数据库建立成功以后,要把故障模型和收录好的数据模型相结合,然后作出判断,看两者的接近程度,然后确立故障的名称。在故障识别方面,涉及到数据的分类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理论选择法、人工形式的神经网络分析法、BAYS法等等。每一个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选择过程中要依据现实情况和识别的准确性进行识别。
(四)数据库的改进。对暖通空调进行故障分析需要编制有学习功能的空调设备软件系统,然后对系统进行技能方面的训练,让系统对故障的识别和反应力逐渐提升,以此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在对暖通空调进行预防性维护的工作中,系统如果能自己获得故障数据和故障先兆,那么就可以及时提醒工作人员对故障进行检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空调故障给用户带来的损失。在开发应用软件时,就要注意暖通空调系统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做到未雨绸缪,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五)故障方法的应用。在空调系统正常的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停机以及重启和稳定的种种状况。系统参数的波动在范围上有不同之处,所以故障发生的时间段和故障的程度也就不同,那么对于暖通空调故障的检测就需要多种不同的模型。本文所研究的是停机模型、启动模型以及机器运行稳定模型。停机模型主要是在空调停止工作时进行使用的,一般用来检查传感器是否正常,电压的稳定性以及空调主机位置上压力和油温以及油位置是否存在异常现象。这也可以被认为是工作停止后的检查和机器启动前的复检,如果发现有故障问题存在,需要及时予以排除。启动模型主要是应用于空调的工作状态中,在空调系统启动大约15分钟左右的时间段内,对空调的制冷剂等进行检查。例如,检查的项目会有制冷剂是否有泄露现象、制冷器的运行管是否被堵塞。制冷剂关系到空调的运行质量,因此在空调制冷剂的运行曲线上,会看到故障曲线和正常曲线之间存在的差别。此模型主要应用于空调开启状态下的故障分析。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暖通空调故障以及排除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现代设备管理过程中,故障是影响机器运行效果的最大因素,因此必须对故障进行预测和排除,这样才能促进各项工作的平稳进行。
参考文献
[1]江亿,朱伟峰.暖通空调系统传感器的故障检测[J].清华大学学报,2010,39(12):54-56.
[2]杨洁.机电暖通设备故障成因及抢修处理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0):4345-4346.
[3]刘唯.机电暖通设备故障成因及抢修处理方法[J].江西建材,2015(2):254-254.
作者简介
暖通空调设计方案 篇4
时间:2009-12-09 12:46:31 来源:冷源在线 作者:COOL 设计方案对暖通空调工程设计的成败优劣关系重大。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暖通空调领域中新的设计方案大量涌现,针对同一个设计项目,往往可以有几种、十几种甚至几十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可以选择,设计人员不得不进行大量的方案比较和优选的工作,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性比较正在成为影响暖通空调设计质量和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
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评价因素很多,一些因素很难定量表述,许多因素又不具可比性,每种设计方案往往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面对众多的设计方案,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各方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目前在设计方案比较中存在的一些混乱状况使设计人员无所适从。如何对暖通空调设计方案进行科学的比较和优选,是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笔者根据从事设计、审图和方案评审工作的一些体会,对暖通空调设计方案比较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
1、可行性和可靠性问题
能够满足使用要求,这是方案可行性应考虑的主要问题。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包括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设计方案应能满足有关方面的要求(如供电、供气、供水、供热等),并应特别顾及这些条件的长期、变化情况。例如采用水源热泵设计方案时应考虑当地地质情况、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冬季热负荷和夏季冷负荷不平衡所产生的热(冷)蓄积效应等问题。对于温湿度等参数要求较高或比较特殊的工艺性暖通空调设计项目,应对设计方案进行全年工况分析,以确保其在全年各种室外气象条件下的适应性。
对于一些无法采用标准设备的特殊情况,对非标准设备应提出详细的参数要求,并且所提出的参数要求应合理可行。能否有足够的机房面积也是评判设计方案可行性必须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改造工程和建筑面积比较紧张的情况。对于一些要求全年保证室内空气参数的重要工程以及空调系统故障停机将产生严重损失的场所,如航天发射场,应考虑系统中设备的工作可靠性和备份问题,进行系统工作可靠性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室外气象参数和安全系数的确定也应特殊考虑。
2、经济性比较问题
经济性比较是目前暖通空调方案比较中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在经济性比较时首先应注意比较基准必须一致。应采用相同的设计要求、使用情况、设备档次、能源价格、舒适状况、美观情况等基准条件进行比较,这样才能保证方案比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果对采用名牌设备和采用低档设备的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不考虑舒适性的区别,对有新风供应和没有新风供应的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显然不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不考虑美观性和舒适性进行经济性比较,对集中式空调方案显然是不公平的。
一次投资是投资方最为关注的一个参数,在计算投资时应全面准确、不能漏项。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一次投资不仅包括各种设备、管道、材料的投资,而且应包括各种相关收费(如热力入网费、用电设备增容费、天然气的气源费等),相应的安装、调试费用,相关的工程管理等各种收费,相关水处理和配电与控制投资,机房土建投资与相应室外管线的费用,而这些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容易被遗漏。由于同一种设备的生产厂家较多,价格各异,因此在不同方案经济性计算比较时各种设备的价格应采用平均价格。以上都是直接费用,在一些情况下间接效益也应综合考虑。如宾馆、饭店、写字楼的空调机房节省的面积,作为商业用房可产生的效益。如果采用贷款进行建设,全面的经济性比较还应考虑贷款利率和还贷期限等动态因素。
3、调节性和可操作性问题
暖通空调系统的容量通常是按接近全年最不利的气象条件确定的,因此系统应有较好的调节性能,以适应全年负荷的变化。调节性能好的系统方案,如采用VAV空调系统和VRV变频空调系统的方案,其一次投资通常较高,但运行能耗较小,在经济性计算和比较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于部分时间使用的办公建筑、写字楼和教学楼,设计方案应能适应其夜间不工作时的调节要求。
设计方案的管理操作方便性是用户十分关心的问题。空调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和劳动强度,从而使人工费减少,但使一次投资增加,对操作人员素质的要求提高。空调系统是否采用自动控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经技术经济性比较来确定。对于大型空调系统和需要经常调节控制的设备较多的工程,宜采用自动控制,以减少操作管理的工作量。但自动控制系统应尽可能简化,以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对于只有季节转换时才操作的阀门不宜采用自动控制。对于一些各部分不同时使用的建筑物或各部分出租给不同使用单位的商业建筑,系统设置应考虑分别管理控制和运行费用分别统计交纳的要求。
4、安全性问题
设计方案的安全性是以往考虑较少的问题,随着美国“9·11”等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以及SARS的出现和迅速蔓延,暖通空调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SARS严重流行时期,人们甚至对空调系统产生恐惧而不敢使用,这将对暖通空调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经过对这些事件的认真分析、研究和反思,将会在工程设计、设备研制、运行管理、规范和技术措施等诸多方面进行改进,使暖通空调系统的安全性得以提高。在大中型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对其暖通空调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估将是十分必要的。
暖通空调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包括易燃易爆环境安全、防火安全、人员环境安全、重要设备物品环境安全、系统设备运行安全5个方面的问题。在设计弹药厂房和库房、煤矿等易燃易爆工程的通风空调系统时,安全性成为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防爆技术方案和措施。在设计燃油燃气锅炉房时应考虑可燃性气体、液体泄漏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应设置可燃性气体泄漏报警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并相互联锁。防火安全问题应按照有关防火设计规范来考虑,在此不作详述。
设备安全运行的问题主要包括制冷系统的安全保护、北方暖通空调系统冬季防冻、空调系统电加热与风机联锁保护等问题。在方案设计时应注意考虑暖通空调系统故障可能对室内重要设备和物品产生的不利影响,例如,重要机房、重要资料库和文物库房不应采用在吊顶设置风机盘管的空调方案,因为一旦空调水系统漏水将造成严重损失。
人员环境安全主要包括暖通空调系统对人体的危害、防止恐怖袭击和防止传染性疾病扩散这3个方面的问题。采用氨制冷方案时,应考虑氨泄漏对人体的危害。锅炉房的布局应考虑人员安全性问题。在防止恐怖袭击方面和防止传染性疾病扩散方面,应注意空调新风口是最薄弱环节,因此必须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新风口应设置在人员难以接近、不易受到污染的地方。由于全空气空调系统回风口很多,因此它是最容易遭受恐怖分子生化袭击的空调系统形式,如果不采取特殊的措施,它也是最容易造成流行性疾病扩散的空调系统形式。从这方面来说,分体空调、一拖多空调系统、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安全性较好。
在确定系统新风量时,除了要考虑以往的一些因素外,还要考虑在流行性疾病暴发期间,稀释室内有害病毒浓度的要求。在这方面,应注意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对空调系统安全性的过度恐慌是没有必要的。例如,为了防止传染性疾病扩散而采用全新风直流系统,显然是不合理的,这将使投资、能耗和运行费用大大增加,关键是要合理确定系统方案和新风量,加强有组织排风,并采用隔绝式的热回收装置、加强对空气的过滤与消毒处理。系统新风量应能调节,平时按正常风量运行,流行性疾病暴发期间或室内受到生化污染的情况下按较大风量运行。吊顶暗装风机盘管的回风应采用风管连接,不应采用将吊顶作为静压箱的吊顶回风方式。另外在表冷器、蒸发器和冷却塔等结露积水、病菌容易繁殖的地方应采取可靠的排水和消毒措施。
5、环境影响问题
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燃煤锅炉的排烟又是北方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因此北京等大城市对燃煤锅炉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而且限制的区域不断扩大。在这些区域内,环境影响成为了关系到设计方案可行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设计方案选择时应特别注意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的趋势,避免建筑物建成不久就进行改造。在空调设备选型时,要特别注意各种氟利昂制冷剂替代的进程要求,不能选用以已经或即将禁用的制冷剂为冷媒的空调产品。在这方面暖通空调设计人员既要有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同时也要考虑建设方和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不要盲目冒进,以免给建设方和用户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在对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分析时,还应综合考虑暖通空调设备的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治理的费用。如何对设计方案污染物排放的危害、对臭氧层的破坏和产生的温室效应的危害、系统和设备全过程(包括设备制造、使用和淘汰处理的全过程)的能源和资源消耗等进行全面、科学、定量的经济性评估比较,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6、设计方案比较中的一些误区
由于设计方案比较是一项影响因素多、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复杂技术工作,即使是暖通空调专业的设计人员,要在众多设计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也非易事,对于局外人更是雾里看花。目前在该项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例如,认为采用最新技术的设计方案就是最佳的设计方案,出现不管使用条件而盲目追求新技术的倾向,甚至以此作为卖点进行炒作。实际上每种方案都有其适用条件和范围,在其适用范围之外,先进的技术方案就可能变成不合理甚至是不可行的方案。一种设计方案对某个工程项目可能是最佳方案,但对于另一个工程项目就可能是不可行的方案,因此在方案选择时不能赶时髦、搞攀比。
另外往往认为投资最低的方案就是最佳方案,但是一次投资低的方案有可能因为其运行费用很高或设备寿命很短,需要经常更换,从长期运行来说并不合算。在评价设计方案时,往往认为复杂的方案就是高水平的方案。但实际上因为系统越复杂,通常其设备越多、投资就越高,系统的可靠性、可操作性、可控性和可维护性就越差,因此复杂的方案并不一定就是高水平的设计方案,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系统越简单越好。此外,在选择设计方案时切忌不加分析地采用建设方的意见,因为建设方通常不是暖通空调专业设计人员,不可能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技术经济性分析比较。因此应对建设方的意见进行认真的分析,通过全面技术经济性分析比较来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
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选择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暖通空调工程项目的成败和经济效益优劣的重要问题。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比较和优选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的复杂技术工作。一个优秀的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方案,应对设计方案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使其综合效益最高。综合考虑的因素越多,通常其方案设计的水平越高,同时其设计工作量和难度就越大。但由于目前工程设计周期普遍较短、暖通空调专业的设计收费太低、设计收费与设计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挂钩以及一些技术性问题没有完全解决等原因,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往往不能对设计方案进行多方案多参数的综合对比分析和优化选择,对设计方案的选择容易出现片面性和主观性的问题,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是相当严重的。这一问题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在设计管理和技术研究两个方面均要作大量的工作。
个人暖通设计工作总结 篇5
回想一下,从7月份来公司到现在已有五个多月了。在这将近半年的时间中,从对××公司的一无所知到可以接受做方案设计和预算,这期间有激情满怀忙碌工作的身影,也有灰心丧气厌倦工作的情形。总的来说,在××这段时间学到了不少知识,虽然还有着诸多不足之处,比起出到公司还是有不小的进步。
从来公司第一天,我就把自己当成设计部的,以为刘总是设计部的领导,直到上个月才得知,××没有设计部,我们属于销售,刘总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那个部门的。我对管理没什么概念,我的工作是把设计做好,但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做为××公司的一员,我不能不关心。
上面都是题外话,现在我从做方案、初步图纸绘制、预算、施工图绘制、工程安装指导这几个方面来总结我这五个多月的工作感受: 首现,做方案。做方案这个工作很简单。只要对我们公司,特别是我们公司的主机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公司提供的模版就可以做出来。但这中间很关键的一步就是配几台主机的问题,如果简单的有建筑面积与单位冷(热)负荷计算出所需总冷(热)负荷,很容易出现多配或少配的情况。多配或少配,以常用的LKR3FX40/44II*2为例,在成本上就是加或减6万元的差别;在运行费用上,就是每天加或减192度电(以夏季为例)的费用的差别。所以,上述配备主机的方法仅适用于现场估算。在我们做具体方案时就不适用了。要尽量准确的配备主机数量,要求我们知道的有四点:(1)能看懂建筑平面图;(2)知
道哪些区域需要制冷或供暖,哪些区域不需要;(3)知道各个功能区单位估算冷(热)负荷;(4)会计算整个建筑最大逐时冷(热)负荷。以上是我个人对做方案的体会总结。
其次,初步设计图纸绘制。作为设计人员,这一步是要有的。随着设计经验的积累,考虑到工作效率及实际情况,这一步可看情况取舍,这是我个人在工作中总结出来的。记得我在××接的第一个项目是××洗浴中心的,当时,我对快速绘图、热水用量、水泵、水箱、电辅的配备还不是很明确,更谈不上熟练。虽然由于各种原因,这个项目被搁置了,但通过这个案子我找出了自己的不足并一一攻破,为之后的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又有参与过其他项目的设计参观等,通过××医院室外部分参观,我对热水机组、水箱、水泵等的布置、连接及其管路走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还有××、××酒店、××、××宾馆、远洋山庄等的现场考察,使我对暖通设计有了越来越明确的思路。这些是我在这段时间的学习所获,是公司给了我这个学习的机会和平台,我从内心表示感谢。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继续努力,为××的明天添砖加瓦。
然后,预算。预算,特别是包含工程的预算是一项很简单却又不那么容易做好,极让人头痛的工作,这是我个人感受。做预算首先要有材料清单,这就要求对整个中央空调工程系统有个初步的设计,如果甲方有提供详细的图纸等资料,这一步就好做了;统计完材料,还要知道各个材料的价格,大部分材料价格采购部之前有给我们提供,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很多材料价格也跟着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动,尽量准确的报价需要公司给我们提供新的材料价格表。这个问题我们设计部有向领导反应过。然后,就是工程这方面,目前我是通过广联达软件计算出的,由于软件自身的缺陷,以及我个人对工程这块的能力有限。所以,预算这项工作尚不能独立完成,计算结果仍要通过总工审核,确定最终预算价格。
然后,施工图绘制。施工图的绘制,既要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做到布置合理、安装简单、节省材料,又要符合国家标准。前者需要我们设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设计能力,我们也在不断的学习摸索中;后者就需要公司给我们提供标准规范,特别是建筑、暖通、给排水等方面的国家标准规范资料。
最后,工程安装指导。这也是我欠缺最多的一面。由于之前没有参加过工程,来××公司也只有五个多月,还没有真正的做过这项工作,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尽快的参与到这项工作中。
以上是我对自己这将近半年的工作做的一个简单的总结,也算是我对自己所做工作的一个简单的汇报。不足之处,恳请领导及同事们指出,我会努力改正,以便于我们以后更好的交流合作。
总结完毕!
此致
敬礼
××部:××
暖通设计审查要点(最终版) 篇6
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是用1989年出版的GBJ19—8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上的数值还是用新出版的手册上的数值。
按理设计规范是指导设计的,审图的要求“执行规范”,手册只是作为参考。2003年—11—05发布,2004年4月1日施行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没有对89年版的规范上所列的室外气象参数作修改,理应执行原规范。但有的地方节能标准中作了修改,只要有依据就行,应该说新参数更切合实际,但作为强审还是应根据规范。
2、室内设计参数《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与《节能设计标准》不一致。
应该按节能设计标准执行,实际情况是《规范》上定的是范围,《标准》上比较具体。
3、不管是居住建筑还是公共建筑比较多的设计对热负荷和冷负荷不作详细计算(用指标法)。
各个地方对负荷计算的要求都在《节能设计标准》中作了明确规定。对于居住建筑提出了“应对每一采暖房间进行采暖设计热负荷计算”(采暖区);对于公共建筑提出了“施工图阶段,必须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负荷的是计算是暖通系统设计的基础。
4、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往往图纸上的,负荷计算书上的,建筑专业提供的围护结构做法表上的,节能登记表上的不一致。
必须指出这几个要求一致,是建设部每年节能检查都必须检查的,是控制建筑节能的关键内容。
问题的存在是因为暖通专业在作计算的时候往往建筑还没有定下做法,只能用限值进行。我想当建筑专业定下后,计算应作必要的 1 调整,以不增加装机容量为前提(往往实际做法值比限值小)。
5、采暖管道的热膨胀往往不作计算,随意设臵固定卡和补偿器。
《暖通规范》4.8.17条要求首先是计算,在计算的基础上根据补偿量,是利用管段的自然补偿还是设置补偿器。首用的当然是自然补偿,设置补偿器的要说明用什么补偿器,额定补偿量是多少?
具体的说:两个自由段中间的直管段上应该有固定卡控制两侧管段的伸缩走向;一个直管段上两个固定卡之间应该设补偿器,否则就说明该设计没有执行好该强条。对于采暖系统而言,如直管段在40米以上仅仅靠两侧自然补偿就需要校核。
管道的热膨胀补偿还应考虑其所接支管位移不要超过40mm和支管穿墙或楼板时的位移量。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管道上的补偿器还需考虑吸收管道试压时的位移应力,特别是大管道。首都机场一期热力管线,北京礼士路热力管线,鸟巢环形管线都因为补偿器或柔性接头无法吸收弯头处的推力而把固定支架推断。固定卡的设置一定要综合考虑《暖通规范》第4.8.20条。
6、采暖管道的坡度:热水管到底控制在不得小于0.002还是如GB50242—2002第8.2.1条规定的气水同向时不得小于2‰;气水逆向时不得小于5‰(强条)。
气水同向时两规范是一致的,但逆向流动时《暖通规范》上只指的是蒸汽。我觉得我们应该执行验收规范,不仅是因为气、水逆向流动时不利于空气在管中向高处流动(空气的浮升速度0.05m/s,远比管中水流速度小),还在于GB50242—2002第1.0.3条规定: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应包括施工图)、承包合同文件对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7、住宅室温控制装臵应是含暖气片系统,地板辐射系统,风机盘管系统和其他采暖系统。
现在暖气片系统的温控阀设置已不成问题,但要注意双管系统采用高阻力两通网(便于调节);单管系统应设跨越管,暖气片采用低阻力两通或三通恒温阀(便于旁流和减小系统阻力)。地板辐射和风机盘管则应在回水管上设置电磁阀(或电动阀)接受室内温度自动调控装置调节,控制器最好是有线的、遥控器容易丢失。
8、采用燃气壁挂炉采暖的住宅楼,地下部分或极少数没法设燃气壁挂炉的应允许局部用电采暖。
《节能标准》上都指的是具备集中热源的情况下,不能采用普通电散热器或家用电锅炉。地下室往往又不具备设置燃气热水器(无良好的通风条件),局部的应该允许使用,但应该用蓄热式的。
9、燃气锅炉房直供系统和热力站供热系统应该设供热量自动控制装臵,根据室外气温等气象条件变化,对热源侧和用户侧系统自动进行总体调节。(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已对此列入强条)。
具体做法是,在系统设计中应该在室外设置室外温度传感器也叫气候补偿器,由它通过供热量控制装置去调节循环泵流量;同时在回水管上设置回水温度传感器去控制燃料的供应量,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做法有很多,需要大家去研究)。
10、不重视管网水力平衡计算的情况比较普通,甚至没有相关的计算书。
水力计算的目的要使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相对差额控制在不大于15%(建设部节能检查的要求),同时为合理选择循环泵提供依据(水泵应运行在高效区)。全国的和地方的节能标准中都有控制耗电输热比的要求EHR(空调里叫输送能效比ER)。
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相对差额的控制应首先用调整管径来解决,实在做不到时设置静态平衡阀(平衡的调节只有在计算控制在 3 一定范围内时其调节性能达到最佳)注意:这里讲的是静态平衡阀,静态平衡阀适用于稳定流量状态下(定流量)分配各环路流量比例;动态平衡阀用于干管环路流量变化造成的压差波动变化。
11、有人员停留但无外窗的房间应按规范3.1.9条要求送新风(P198表值)。
《暖通规范》第5.1.10条:“人员所在房间不设机械通风系统时,应有可开启外窗”。是从另一角度提出了同一个问题。但在审查的设计图纸中往往只设了一个排风系统,有的甚至什么也不设,设排风系统你不清楚进来的是不是新风,不设显然违反了该条强条的要求。有的人认为如汽车库值班室(地下)那样拉一根新风管很长,太浪费没有必要,是不对的。医院建筑中无外窗房间比较多,要特别注意。
12、几个独立相邻的储油间统一设臵一个排风系统。
《暖通规范》5.1.12/5条:建筑物内设有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的单独房间或有防火防爆要求的单独房间应单独设置排风系统。
13、在医院设计中不考虑房间之间的气流方向,会造成交叉感染。
在我们审查的所有医院工程中,没有一个注明风量的,无法判断哪一个房间处于正压,哪一个房间处于负压。非典的迅速漫延是一个教训,现在各地都在兴建医院,请务必注意。对于手术室的设计更要严格执行《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手术室相对于周边区,周边区相对于一般区域都要处于正压。在手术室设计中严禁采用风机盘管机组和空调器,传染病区不应采用风机盘管系统;整个医院设计中也要慎用风机盘管系统。(传染病区应采用直流系统5.3.6/3条)
《暖通规范》第5.3.3条是强条,“要求空气清洁的房间,室内应保持正压。放散粉尘、有害气体或爆炸危险的房间,应保持负压”,“当要求空气清洁程度不同或与有异味的房间比邻且有门(孔)相通时,应使气流从较清洁的房间流向污染较严重的房间”。不仅医院工 4 程的设计要重视,动物房的设计和其他有可能产生有害物和异味的建筑和房间的设计中都应注意。(如浴室、厨房、游泳馆等)
房间正负压差是由送排风量决定:差1~2次/n换气可维持5Pa,差2~4次/n可维持5~10Pa
14、新风口的设臵比较随意。
《暖通规范》第5.3.4条明确规定: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的位置应直接设在室外空气较清洁的地点(下缘距室外地坪≧2米,在绿地里不宜小于1米)进风口应低于排风口(有的文献上规定,送、排风口水平装置时,间距应保持10m)。公安部办公楼设计时正值9.11事件后,有人提出新风口的设置应考虑恐怕分子破坏的可能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15、有可能突然放散大量有害气体的厨房、锅炉房(燃气)不设事故通风系统;设臵了事故通风系统,其通风量达不到12次/时换气;事故通风机又往往不是“分别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点设臵电器开关”。
《暖通规范》5.4.1条,5.4.3条,5.4.6条都有明确规定,其中5.4.6条(两处电器开关)是强条。有时暖通图纸上写了,但电气专业图纸上没有。
16、锅炉房的水平排烟管不设热补偿措施。
北京院在六、七十年代设计锅炉房较多,院内有相应的标准图(轴向补偿)现在也很少见到用。
17、排水管道有敷设在排风竖井内的现象。
建筑专业为了所谓美观,不给给排水竖井,就让把排水管(尤其雨水管)设在排风竖井内,违反了《暖通规范》第5.8.15条强条。
18、《住宅建筑规范》第8.4.9条“住宅内......多台设备合用一个烟道时不得相互干扰”。往往因为由两个专业完成而表述不清。住宅中厨房的排气竖井由建筑专业设计,而燃气的设计由暖通专业完成,该要求又在燃气一节中提出,暖通专业有必要提请建筑专业注意。
即使在多层建筑中每层厨房设一个排烟竖井是不可能的,采用子母排风道显然是一个有效的措施,既防止了各管的相互干扰,也解决了防倒流的措施。
19、住宅设计中,厨房和无外窗的卫生间有符合要求的排风竖井,也有的预留了安装排风扇的电源,但几乎所有的设计都没有安装排风机的位臵。
现在的住宅往往装修由住户自理,设计上不安排排风扇的位置,就算住户理解该条规定的初衷,也不知道安装在哪里?安装排风机对南方城市尤为重要,因为南方城市往往室内气温低于室外气温,不能形成自然通风所需的作用力。
20、空调系统采用电动压缩式机组时,装机容量往往比计算值大。
《暖通规范》第6.2.15条对空调夏季冷负荷的确定作了具体规定(设计建筑自控系统完善的采用综合最大值,没有自控系统的采用累计最大值),在此基础上选择冷冻机时就不能再有任何附加(第7.1.5条)。此规定是出于目前计算方法和原始数据的缺陷,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根据规定计算出来的负荷往往比实际运行时的负荷值大。
21、选择电动压缩式机组时,不提对制冷剂的要求。
《规范》第7.1.7条明确规定:“必须符合有关环保要求”,大型的离心机、螺杆机是如此,家用电器同样如此。
22、对于选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cop)值基本上都提出了要求,但对于名义制冷量大于7100W单元机,风管送风机和屋顶式空调机的能效比(EER)往往忽略了。这里所指的单元机并不包含多联机和变频空调机,但应包括立式分体机。北京市在《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也提出了“居住建筑采用户式空调(热泵)系统时,所选用机组的名义工况时的制冷性能系数(cop)应符合《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户用和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中的规定”。这些虽然都是生产行业的标准,但现在产品质量差别太大,承包商为了省钱往往选用一些劣质产品,造成能源的浪费。
23、没有工程场地浅层地热资源的勘察资料,听信供应商的宣传就设计地源热泵系统。
现在普遍把地源热泵系统称作水源热泵。实际地源热泵是水源热泵系统的一种(利用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有利用地下水的还有埋管式的。两种系统都应充分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热资源。采用地下水的还要了解打井的可能,有效回灌的可能和供热量的衰减程度。很多工程设计了最后实现不了。水源热泵应包括井水源、河水源、湖水源,甚至海水源。
24、对空调通风、采暖系统中的设备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暖通规范》中的相关条文原来定为强制性条文,后来修改了,但这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投诉率也很高,应该引起重视。北京市把“通风和空调系统产生的噪声,当自然衰减不能达到允许标准时,应设置消声设备和采取其他消声措施”和当通风、空调和制冷装置及水泵等设备的振动靠自然衰减不能达标时,应设置隔振器或采取其他隔振措施。
相关标准请查《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该规范中住宅内卧室、书房与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学校中各种教学用房及辅助用房的允许噪声级;病房、诊疗室室内允许噪声级,旅馆的允许噪声级都列为强制性条文。
25、在设计中不能不重视下列条文:
a、《暖通规范》第4.3.11条。有冻结危险的楼梯间一般能单独设立支管。但门厅、走道等容易忽略,尤其散热器前不得设臵调节阀。
b、《暖通规范》第8.4.8条。为了保证室内要求的空气相对湿度,往往采用电加热器进行再加热。却忘了“电加热器应与通风机联锁,并应设无风断电、超温断电保护装臵;电加热器的金属风管(一般都用)应接地”。
C、《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第5.2.10条“......补水系统应设臵水表......”。
补水系统往往由给排水专业设计,但强条要求是在暖通“标准”中,应提醒给排水专业。
d、《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第7.1.3条:净化空调系统空气过滤应“至少设臵三级空气过滤”;第7.1.4条“洁净用房内严禁采用普通的风机盘管机组或空调器”;第7.1.9条“排风管出口不得设在技术夹层内,应直接通向室外”;第7.3.7条“静电空气净化装臵不得作为净化空调系统的末级净化设施”。
还应补充说明的是:净化空调系统中,中效过滤器后的风管都应处于正压端。目前各地设计的各种级别的医院不少,故在此特别提醒。
e、厨房的排油烟风道兼作消防排风道或事故排风道,显然违反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第6.14.1条(强条)的规定该条规定“.......烟道、通风道......应分别独立设臵,不得使用同一管道系统,.......”。
二、防排烟设计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高规》中原来版本2001年版的强 制性条文依然是强制性条文,2009年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已录入。
2005年版执行时已有电话通知。建设部第361号公告中也明确了新版中局部修改的条文中.......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没有废止或修改原来强制性条文的性质。
1、必须注意建筑专业内容中对暖通专业提出的强制性要求。
《建规》3.3.11条,5.4.2/4“厂房(应包括锅炉房)中的丙类液体(燃油)中间储罐应设置在单独房间内,其容积不应大于1m3”。
《建规》5.1.10/3条,“中庭应按本规范第9章的规定设置排烟设施”。需要说明第9章给出了排烟量,但要设排烟设施是在本条。
《建规》5.1.12/2条,“地上商店营业厅、展览建筑的展览厅当防火分区扩大到10000m2以内时,应设置排烟设施”。
《建规》5.1.13/4条,地下商店“应设置防烟与排烟设施”。《建规》5.1.15,当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在地下一层和地上四层及四层以上时“应按本规范第9章设置防烟和排烟设施”。
《建规》5.4.2条,燃油或燃气锅炉......必须布置在民用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只能设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但常(负)压燃油、燃气锅炉可设置在地下二层,当距离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6m时,可设置在屋顶上;锅炉房应设置与锅炉和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水喷雾);燃气锅炉房应设置防爆泄压设施;燃油、燃气锅炉房应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
《建规》5.4.4条,设置在建筑物内的锅炉所用燃料供给管应在进入建筑物前和设备间内(两道),设置自动和手动切断阀;储油间 9 的油箱应密闭且应设置通向室外的通气管,通气管应设置带阻火器的呼吸阀,油箱的下部应设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
《建规》7.1.5条,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其他管道必须穿过时,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将墙和管道之间的空隙紧密填实;当管道为难燃及可燃材质时,塑料水管和风管应在防火墙两侧的管道上采取防火措施(风管设防火阀,水管设阻火圈)
《建规》7.2.9条,电梯井内严禁敷设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建规》7.2.11,位于墙、楼板两侧的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之间的风管外壁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建规》7.3.5,防烟、排烟、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中的管道,在穿越隔墙、楼板及防火分区处的缝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建规》7.4.2/1,封闭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建规》7.4.3/1,防烟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楼梯间应设置防烟或防烟设施。
总之,暖通专业要设正压送风系统。
《高规》4.1.2,燃油、燃气锅炉房的设置要求同《建规》。4.1.2.9明确了燃气锅炉房通风换气能力不少于6次/时,事故通风换气次数不少于12次/时,燃油锅炉房通风能力不少于3次/时,事故通风不少于6次/时。
《高规》4.1.5A,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要求同《建规》。《高规》4.1.5B,地下商场应设防烟、排烟设施。《高规》4.1.12条,燃料管道的要求同《建规》。
《高规》5.2.4,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其他管道必须穿过时,采用不燃材料将其周围空隙填塞密实;10 保温材料应用不燃材料。
《高规》5.3.1条,电梯井内严禁敷设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高规》5.5.3,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敷设在变形缝内,穿过时用不燃材料做套管,并应用不燃材料将套管空隙填塞密实。
《高规》6.1.2.3,剪力楼梯在塔式住宅中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高规》6.1.13.7,封闭式避难层应设独立的防烟设施。
《高规》6.2.5.2,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2、采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时,往往不去了解哪些窗户可开启,可开启多大面积,尤其玻璃幕墙。
北京市2007年颁发了《自然排烟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符合《建规》和《高规》。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排烟口有效面积≧2.0m2。合用前室≧3.0 m2。
需要排烟的房间和内走道,不小于地面面积的2%。
净空高度小于12米的中庭或剧场舞台,不小于地面面积的5%。建筑面积大于500m2且净空高度>6米,小于12米的大空间,不小于地面积的5%。
*净高度超过12米的中庭、剧场不允许用自然排烟。*地下的楼梯间和前室往往开窗面积不够。
可开启外窗有一定的规定(由建筑专业控制)。我们审查的工程中,有经校核可开启面积不够而改为机械排烟系统。
3、地下室、半地下室设计排烟设施时,往往只注意“一个房间面积大于50m,而不注意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
22《建规》9.1.3/6“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
《高规》8.4.1.4,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人防防火规范》6.1.2/1,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没有说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6.1.2/2,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排烟量的计算,还是按防烟分区来决定。《高规》8.4.2条,《建规》9.4.5条,《人防规》6.3.1条有明确规定,不同的是后者“一个或两个防烟分区时60m3/n;”三个或三个以上时120m3/n。排烟口设置应每个防烟分区设置。《人防规》里还是强条。补风:《高规》中规定地下室,《建规》中规定地下建筑和地上密闭场所,《人防规》中,通路阻力>50pa。
4、关于《高规》表8.3.2-1至8.3.2-4和《建规》表9.3.2中风量的校核问题。
在工程实践中经常有人提到开启门的数量的问题,《高规》条文说明中很明确,表中数值的来源就是20层以下取2,20层以上取3;《建规》条文说明中“对于多层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取2”,所以不用再去为开启门的数量去校核。所谓出入口的校核在条文说明中很清楚的是指出口,一般防烟楼梯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都应该只有一个出口;超高层设避难层时防烟楼梯间应有上下两个出口。
5、具体设计中往往对防烟楼梯间40pa至50pa和前室、合用前室25pa至30pa的正压值保证措施不全面。
最早采取的办法是在正压通风机的进口或出口设调节阀达到初次调试的目的。后来有了国家标准图(07k103-1~2)好多了。但也有矛盾,采用压差传感器来调节旁通量是最理想的方法(不能用变速)但嫌造价高;在通走道上隔墙上设余压阀又因防火阀的设置建筑嫌难 12 看,不管怎样,这是强条,一定要有措施。
高层建筑中地上地下两个防烟楼梯用一个竖井一台加压风机的现象尤其多,一幢20层的高层,地下室只有2层,在前室也送风的情况下,选择一台25000m3/h的正压送风机。地上部分设七个送风口,地下部分最多设二个送风口,就算地上、地下风口都电控。地上着火时开地上风口,地下着火时开地下风口,地下每个风口的送风量达12500m3/h,此时风口将很大,很难布置。正压值也很难控制,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用压差来控制。
6、走道排烟口不注明距地标高;排烟口往往设臵在门口或安全出口。
《高规》8.4.4条,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距离最小不应小于1.5米。
7、排烟管道穿越防火分区处不设臵排烟防火阀。
《建规》9.4.3.3明确规定了“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应在穿越处设置排烟防火阀”。《高规》没有明文规定,只是在通风和空气调节一节中要求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道穿越防火分区处应设防火阀,也可理解为排烟系统也是通风系统。
8、说明中一般不见“排烟管道安装在吊顶内时,其隔热层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高规》8.4.9条。
《建规》在9.1.5条中明确规定了“排烟管道应采取隔热防火措施或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应该说建规的说法更切合实际。采取隔热防火措施与保持距离是两个并列的概念。《人防防火规范》提法与《建规》一致。
9、通风、空调管道上漏画防火阀的比较普遍,尤其是穿越楼板处和重要房间处。重要房间应包括建规条文说明中的会议室、贵宾休息室、多功能厅等,还应包括建筑专业设置防火门的消防水泵房、变、配电室等。
10、厨房、浴室、厕所的垂直排风道不说明有防回流措施,支管上也不设防火阀。
《高规》8.5.5条,“应采取防止回流的措施或在支管上设置防火阀”。
《建规》10.3.13条“公共建筑.......应采取防回流措施或在支管上设置防火阀”。
11、汽车库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取值有的采用部措施的规定,有的采用北京市院措施的规定,不完全一致。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第8.2.4条规定“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计算确定”。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4.6.9“地下停车库的通风系统,宜根据使用情况对通风机设置定时启停(台数)控制,或根据车库内CO浓度进行自动运行控制”。
12、注意规范中提法的区别:
a,《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6.1.1条,设臵加压送风的地方是:“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的前室”,都没有有无外窗的前提,与《高规》、《建规》有区别。
b,设排烟的走道:《建规》中,单指“公共建筑中长度大于20m的内走道”和“其他建筑中地上长度大于40m的疏散走道”;《高规》中一、二类高层“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道”不分建筑物性质;《人防防火规》中“长度大于20米的疏散走道”,没有提“内走道”。
13、设臵气体灭火系统的房间即使符合规范中规定需要排烟的也不应该设排烟系统,因与GB50370-2005第3.2.7 条不符。
暖通设计与室内管网综合设计 篇7
近年来, 我国工程建筑规模呈向“大、高综合”的方向发展,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设备专业不仅仅只是“配套”的作用, 特别是在大型综合建筑设计中设备专业所占的建筑设计部分的份额越来越多, 设备专业所占的总体工程造价也越来越高。同时, 设备专业对建筑的层高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在大型公建、大型办公楼设计中, 一般敷设在梁下的设备管线包括:空调风管、空调水管、采暖动力水管、给水管、排水管、中水管、热水管、消火栓管、喷洒管、强电桥架、弱电桥架以及其他管线等。而这些管线又不可能在空间不发生交叉现象, 而且管道与装修风格、结构梁之间的矛盾也时有发生。往往是先安装的管道, 施工很方便, 后安装的管道, 施工很困难。管道被迫装在不该装的地点或标高上, 影响质量, 甚至不能使用, 而提高建筑层高不仅增加工程造价而且一般的时候甲方也不会接受, 因此, 我们应进行室内管网综合的设计。
2 管网综合设计
造成建筑实际净高过低的主要原因有:1) 建筑专业对设备专业管道桥架所占用的层高预计不够, 如建筑只做3.6m的层高, 即使设备专业什么管线也不敷设, 净高也难保证3.5m。2) 施工图设计阶段各专业配合不好, 都只做“自己”的设计, 都找比较好画图的地方设计管线桥架走向, 而造成实际局部层高过低的后果。此外, 还有设计人员缺乏施工经验, 预留间隙小, 出图前综合校对不严等原因。3) 施工安装单位, 各工种之间没有配合各抢各的进度, 不从整体考虑。
根据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的经验, 以暖通专业为例说一说暖通对建筑层高的要求, 如设计住宅散热器采暖系统对建筑层高基本没有附加要求, 设计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要求建筑面层要比做散热器采暖系统高40mm~60mm。设计风机盘管+新风的空调系统风机盘管在吊顶内的高度要有400mm左右, 梁下至少也得250mm来布置新风管和排风管。设计大型商场、大型办公楼的全空气空调系统时候主风管一般要500mm左右, 加上空调风管的保温层厚度和安装操作距离梁下至少也得600mm的距离。以上所说的只是暖通一个专业的管道对建筑层高附加提出的基本要求。当然建筑层高越高对设备布置越有利, 但是却大大的提高了工程造价, 也浪费了能源。因此, 只通过提高建筑层高来解决综合建筑设备管线较多的方法是不被提倡的。因此, 为了改善设备层在大工程中所占据的层高过大而使建筑物的实际使用空间 (净高) 过小这一问题, 笔者列举了以下一些解决措施。
3 解决措施
3.1 管线一般敷设顺序
梁下管线从上到下的一般敷设顺序为:排水 (包括雨水排水) , 电气桥架, 消防, 给水, 热力, 喷洒, 通风空调的顺序排列。当各专业的管线在梁下敷设时, 如果其上部没有其它的专业的管线时, 应该尽量靠近梁底敷设, 以提高梁下的使用空间。
3.2 解决措施
1) 工程设计当中各专业应当相互协调, 相互交流不能各自为政, 各专业避免最不利的管线交叉。对于比较复杂的建筑, 在初步设计阶段, 各专业 (暖通、给水排水, 建筑电气与建筑专业) 首先应协商好空间分隔, 定出每种管道的标高范围。一般情况下不得越出给自己规定的界限, 遇有个别管段要越界时应与其他工程协商。
2) 解决各种管道相碰及协调的原则, 一般为:小管让大管, 有压让无压;非重要管让重要管;移动后造成经济损失小的管线让移动后造成经济损失大的管线。例如, 自来水管与风管相撞, 则应当自来水管拐弯。冷、热水管与下水管相碰, 则应改变冷、热水管道走向。
3) 在多层大的公建项目上, 当某一层天棚下的管线过密时, 可把某些管线移到其他层的天棚下敷设 (如消火栓环网管道和供群房上单体楼的热力空调管线) 。
4) 为了减少投资, 节省空间, 降低层高, 有些比较小的管道可以穿梁敷设 (如自来水管, 采暖的膨胀管, 向各个单体楼底层独立门面的公建供暖的采暖管、喷洒支管等) 。
5) 施工现场要配备设备总管的工程师, 在各交点处综合其标高, 看是否有矛盾之处, 及时发现, 将问题解决在安装之前。
4 管网综合对暖通专业提出的设计要求
1) 暖通专业在做设计时要经过详细的负荷计算和水利平衡计算, 不要人为的放大空调水管、采暖水管、空调风管和通风防排烟风管的管径。
2) 有条件时空调系统尽量做小, 空调机房宜分散布置, 上下层之间宜对齐布置。空调管道尽量做成矩形, 尽可能增加建筑使用高度。在允许的情况下空调系统形式优先采用全水系统、空气-水系统、制冷剂系统。当采用全空气系, 统特别是采用全空气系统的直流系统时, 应首先向甲方着重说明空调占用层高的问题。例如:一个商场设计全空气一次回风空调系统, 假设一个空气处理机所负担的空调区域建筑面积为1000m2时, 一般全空气一次回风空调系统的换气次数6次/h~8次/h, 层高 (净高) 按4.0m计, 空气处理机出风量为1000×4.0×8=32000m3/h。假设为中级商场则其对噪声控制要求为不大于50d B。而有消声要求的空气调节系统当室内允许噪声为50d B~65d B时, 其主要风管流速控制在6m/s~8m/s。则选用的主送风管最小截面面积为1.11m2。如采用矩形风管, 送风风管的长宽比控制在4!1的范围内。风管高度最小需要500mm, 加上空调风管的保温层厚度和安装操作距离梁下至少也得600mm的距离。所以有条件时, 空调系统尽量做小。笔者建议, 对于全空气空调系统, 一个空气处理机所负担的空调区域建筑面积不要大于1000㎡。
3) 防烟分区不要划分的过大, 尽量选用双速风机设计排风排烟合用管道系统, 以减少排烟凤管的尺寸和减少排烟机房的面积。例如, 一个商场采用双速风机及排风排烟合用管道系统进行平时单速排风与火灾时的高速排烟系统, 假设此系统所负担的空调区域建筑面积为1000 m2时, 一般全空气一次回风空调系统的排风量为送风量的10%左右, 如上述2) 条例可知排风量为3200 m3/h。假设为中级商场则其对噪声控制要求为不大于50d B。而有消声要求的空气调节系统当室内允许噪声为50d B~65d B时其风管流速控制在6m/s~8m/s。则选用的主排风管最小截面面积为0.11 m2。如取排风排烟管截面面积为0.11m2则最大防烟分区建筑面积应为0.11×3600×20/120=66 m2。实际情况划分防烟分区往往为150m2~250 m2为宜。所以, 在排风排烟合用管道系统中多以排烟的需要来确定风管管径。
4) 在不吊顶的区域内送风、排风、排烟风口尽量选用侧风口, 空调机房和排风排烟机房最好不设置在核心筒内, 不设置在水暖井附近, 不设置在换热站、制冷机房、水泵房、消防泵房和变电所附近。
5) 空调的主风管要避免和其他专业的主干管相互交叉, 送风静压箱最好放在空调机房内。
5 管网综合对暖通专业提出的制图要求
暖通专业在制图时候要空调风管单独设一个图层, 风口和散流器单独设一个图层;风口、散流器、风阀的设备编号标注和风口距离的标注单独设置一个图层;防烟分区和防火分区单独设置一个图层;各种采暖管线单独设置一个图层;穿梁的管线单独设置一个图层。这样在做管网综合图的时候就能够快速的整理好图, 只保留对建筑层高有影响的部分, 而避免做管网综合图的人员自己修改图的工作量过大。
参考文献
[1]李娥飞.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体会[J].暖通空调, 200737 (6) :1-3.
[2]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4]GB50067-19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S].
[5]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
[6]GB50015-2003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S].
[7]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
[8]GB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S].
某宾馆泳池除湿暖通设计 篇8
【关键词】泳池;除湿;暖通设计
一、概述
某宾馆泳区现状采用常规的除湿方式,在屋顶上空设置轴流风机外排暖湿空气,由屋顶补风机补进室外干燥空气,但并没有预热补风。冬季使用时由于引入大量冷风,造成大量热损失,导致室内温度下降,热舒适度降低。基于上述原因使用方在采暖期间停用补风机,但是由于池水蒸发造成室内空气湿度加大,造成天花板、墙壁、玻璃凝结水滴,对室内装饰建筑结构造成腐蚀,导致经常出现室内照明系统短路和灯具烧毁现象。
二、潮湿原因分析
泳区的池水温度需要达到26℃左右才能让人体感觉舒适,为保证使用人员的热舒适度,室内温度须高于池水温度,应达到28℃。目前泳区采暖形式为热风采暖,室内温度满足28℃。查焓湿图得出:tn=28℃(池水温度26℃),ψn=80%,iN=18.3kcal/kg,dN=19.1g/kg,tD=24.5℃。
注:tn室内空气干球温度
注:ψn室内空气相对湿度
注:iN室内空气焓值
注:dN室内空气绝对含湿量
注:tD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当室内温度为28℃时,室内相对湿度会高达80%,此状态下露点温度为24.5℃。也就是说,温度低于24.5℃的围护结构内表面都会产生结露现象,同时也会降低人体的热舒适性。在冬季时对围护结构内表面、顶棚、地面等进行温度测量,窗、透明幕墙和阳光顶部分表面温度约为14℃~20℃左右,而墙、顶棚、地面部分表面温度约为21℃~27℃,由此可以判断,窗、透明幕墙和阳光顶部分均会产生冷凝水,墙、顶、地面部分会局部产生冷凝水。
1)由于窗、透明幕墙和阳光顶部分在冬季无法提高内表面温度至24.5℃以上,因此保证内表面不结露是无法实现的,只能考虑在结露后做好凝结水的导流处理。而泳区现况没有设置导流措施,造成大量的凝结水流到顶棚内,直接侵蚀电线路。
2)墙、顶、地面等围护结构虽然可以通过提高内表面温度的方式防止结露,但要求有吹向围护结构的热风系统,用来保证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高于24.5℃。但同时需要保证热风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连续运行,造成热量浪费,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所以应保证墙、顶、地面等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热阻满足内表面不结露的最低值,而现况围护结构的传热热阻普遍偏低,尤其是在局部热桥部分。由于水蒸气凝结在围护结构表面并形成结露,与空气中的灰尘混合,时间久了逐渐变黑,出现长菌发霉的现象,严重部位存在装饰结构脱落的现象。
3)由于室内水蒸汽分压力高于室外,水汽会经由围护结构向室外渗透。即使表面不发生结露,水汽也会向围护结构内部渗透,引起围护结构内部湿度增量,造成墙体内部发霉。应增大冷凝界面室内侧的蒸汽渗透阻并减小冷凝界面室外侧的蒸汽渗透阻。一般地说,外保温构造由于比较密实的结构墙体在内侧,蒸汽渗透阻较大,水蒸汽进入难,而松散的保温材料在外侧,水蒸汽出去容易,一般不会发生围护结构内部湿度增量超过允许值的现象。而内保温构造则相反,由于比较松散的保温材料在内侧,蒸汽渗透阻较小,水蒸汽进入容易,而密实的结构墙体在外侧,水蒸汽出去难,极易发生围护结构内部湿度增量超过允许值的现象。因此,当采用内保温构造时,应该在室内侧设置可靠的隔汽(防潮)层。
泳区现况就是在施工时将蒸汽渗透阻大的苯板保温层放在墙体中间,造成了水蒸气进去易出去难,内部积水,致使泳区南侧的砖外墙外护层频繁出现脱落现象。
三、暖通解决方案
1.在现有排风系统中新增新风系统
采用传统除湿方式,利用风机将潮湿空气排出室内,但补风机不能使用室外干冷空气直接补充,应增加空气预热设备,排出室内暖湿空气的同时补充暖干空气,既解决除湿又满足室内舒适性。
根据Q=GCp(t2-t1)
注:Q被加热空气所需热量
注:G被加热的空气量
注:Cp空气的定压比容
注:t1室外新风温度
注:t2空气加热后的温度
由于冬季泳池室内的热量损失较大,一方面需不断补充热量加热泳池水,另一方面又需补充热量加热空气,而夏季还需不断补充冷量对引进室外新风进行降温处理。因此,采用此方案排风系统需全天24小时开启,运行费用较高,而且浪费大量热能,该热量甚至超过整个宾馆的热负荷。
2.新增除湿热泵
泳区内90%以上的能量损失是由于池水蒸发造成的,这部分能量大部分以水汽(潜热)的形式存在泳池空气中,如采用传统的通风除湿,必须对新风进行预热。若采用除湿热泵的话,它可以利用逆向卡诺循环,把低温热源无法利用的热能转换为高温热源可利用的热能。除湿热泵的工作原理是将池水表面蒸发的水蒸气热量(潜热)回收利用,再转移到池水和空气中,以满足池水和空气保温所需的热量。具体流程如下:首先,暖湿空气流经蒸发器,使其温度下降,暖水汽凝结成冷水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空气变得干爽,实现空气的除湿功能;而空气冷却、水汽凝结及冷却过程中释放出的热能被冷媒吸收。然后,高温冷媒吸收热能,经热交换器加热池水,实现池水加热功能;另外一部分热量经过再热器,加热冷却的室内空气,实现空气的加热功能。
3.设置冷凝水引流装置
在冷凝水堆积位置设置引流槽或引流管等措施,将冷凝水排放至排水沟内。但是由于明装的引流措施会影响室内装修整体效果,应与建筑专业结合设置隐蔽形式的引流措施。
三、结束语
本文对泳区潮湿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暖通设计方案。泳区潮湿问题因工期紧等原因,难以妥善处理。传统方式虽然可以缓解潮湿问题,但需要设置新风预热装置,能耗较大。除湿热泵虽然理念先进、技术成熟,但是设备较大,需要单独的设备间,设备连管复杂,一般都设置在新建泳区,在改造泳区时实施比较困难,且工期要求长,对室内装修影响较大。目前最有效、最便捷的办法就是在外围护结构冷凝水堆积处设置引流槽,在冷凝水聚积前进行妥善排放。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暖通设计建议】推荐阅读:
暖通节能设计07-23
暖通设计建筑节能05-19
暖通空调设计11-23
建筑暖通空调设计07-20
暖通设计中有关问题08-20
暖通设计问题改进措施11-05
暖通空调设计流程11-25
暖通空调节能设计研究06-12
暖通空调的设计方案06-20
暖通空调设计方案分析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