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专业设计要点简介

2024-09-28

暖通专业设计要点简介(共8篇)

暖通专业设计要点简介 篇1

第一部分 建筑暖通专业

一、暖通设计

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是GBJ19—8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上的数值还是用新出版的手册上的数值。

按理设计规范是指导设计的,审图的要求“执行规范”,手册只是作为参考。2003年—11—05发布,2004年4月1日施行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没有对89年版的规范上所列的室外气象参数作修改,理应执行原规范。但有的地方节能标准中作了修改,只要有依据就行,应该说新参数更切合实际,但作为强审还是应根据规范。

2、室内设计参数《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与《节能设计标准》不一致。

应该按节能设计标准执行,实际情况是《规范》上定的是范围,《标准》上比较具体。

3、不管是居住建筑还是公共建筑比较多的设计对热负荷和冷负荷不作详细计算(用指标法)。

各个地方对负荷计算的要求都在《节能设计标准》中作了明确规定。对于居住建筑提出了“应对每一采暖房间进行采暖设计热负荷计算”(采暖区);对于公共建筑提出了“施工图阶段,必须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负荷的是计算是暖通系统设计的基础。

4、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往往图纸上的,负荷计算书上的,建筑专业提供的围护结构做法表上的,节能登记表上的不一致。

必须指出这几个要求一致,是建设部每年节能检查都必须检查的,是控制建筑节能的关键内容。

问题的存在是因为暖通专业在作计算的时候往往建筑还没有定下做法,只能用限值进行。我想当建筑专业定下后,计算应作必要的调整,以不增加装机容量为前提(往往实际做法值比限值小)。

5、采暖管道的热膨胀往往不作计算,随意设置固定卡和补偿器。

《暖通规范》4.8.17条要求首先是计算,在计算的基础上根据补偿量,是利用管段的自然补偿还是设置补偿器。首用的当然是自然补偿,设置补偿器的要说明用什么补偿器,额定补偿量是多少?

具体的说:两个自由段中间的直管段上应该有固定卡控制两侧管段的伸缩走向;一个直管段上两个固定卡之间应该设补偿器,否则就说明该设计没有执行好该强条。对于采暖系统而言,如直管段在40米以上仅仅靠两侧自然补偿就需要校核。

管道的热膨胀补偿还应考虑其所接支管位移不要超过40mm和支管穿墙或楼板时的位移量。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管道上的补偿器还需考虑吸收管道试压时的位移应力,特别是大管道。首都机场一期热力管线,北京礼士路热力管线,鸟巢环形管线都因为补偿器或柔性接头无法吸收弯头处的推力而把固定支架推断。固定卡的设置一定要综合考虑《暖通规范》第4.8.20条。

6、采暖管道的坡度:热水管到底控制在不得小于0.002还是如GB50242—2002第8.2.1条规定的气水同向时不得小于2‰;气水逆向时不得小于5‰(强条)。

气水同向时两规范是一致的,但逆向流动时《暖通规范》上只指的是蒸汽。我觉得我们应该执行验收规范,不仅是因为气、水逆向流动时不利于空气在管中向高处流动(空气的浮升速度0.05m/s,远比管中水流速度小),还在于GB50242—2002第1.0.3条规定: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应包括施工图)、承包合同文件对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7、住宅室温控制装置应是含暖气片系统,地板辐射系统,风机盘管系统和其他采暖系统。

现在暖气片系统的温控阀设置已不成问题,但要注意双管系统采用高阻力两通网(便于调节);单管系统应设跨越管,暖气片采用低阻力两通或三通恒温阀(便于旁流和减小系统阻力)。地板辐射和风机盘管则应在回水管上设置电磁阀(或电动阀)接受室内温度自动调控装置调节,控制器最好是有线的、遥控器容易丢失。

8、采用燃气壁挂炉采暖的住宅楼,地下部分或极少数没法设燃气壁挂炉的应允许局部用电采暖。

《节能标准》上都指的是具备集中热源的情况下,不能采用普通电散热器或家用电锅炉。地下室往往又不具备设置燃气热水器(无良好的通风条件),局部的应该允许使用,但应该用蓄热式的。

9、燃气锅炉房直供系统和热力站供热系统应该设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根据室外气温等气象条件变化,对热源侧和用户侧系统自动进行总体调节。(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已对此列入强条)。

具体做法是,在系统设计中应该在室外设置室外温度传感器也叫气候补偿器,由它通过供热量控制装置去调节循环泵流量;同时在回水管上设置回水温度传感器去控制燃料的供应量,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做法有很多,需要大家去研究)。

10、不重视管网水力平衡计算的情况比较普通,甚至没有相关的计算书。

水力计算的目的要使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相对差额控制在不大于15%(建设部节能检查的要求),同时为合理选择循环泵提供依据(水泵应运行在高效区)。全国的和地方的节能标准中都有控制耗电输热比的要求EHR(空调里叫输送能效比ER)。

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相对差额的控制应首先用调整管径来解决,实在做不到时设置静态平衡阀(平衡的调节只有在计算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时其调节性能达到最佳)注意:这里讲的是静态平衡阀,静态平衡阀适用于稳定流量状态下(定流量)分配各环路流量比例;动态平衡阀用于干管环路流量变化造成的压差波动变化。

11、有人员停留但无外窗的房间应按规范3.1.9条要求送新风(P198表值)。

《暖通规范》第5.1.10条:“人员所在房间不设机械通风系统时,应有可开启外窗”。是从另一角度提出了同一个问题。但在审查的设计图纸中往往只设了一个排风系统,有的甚至什么也不设,设排风系统你不清楚进来的是不是新风,不设显然违反了该条强条的要求。有的人认为如汽车库值班室(地下)那样拉一根新风管很长,太浪费没有必要,是不对的。医院建筑中无外窗房间比较多,要特别注意。

12、几个独立相邻的储油间统一设置一个排风系统。

《暖通规范》5.1.12/5条:建筑物内设有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的单独房间或有防火防爆要求的单独房间应单独设置排风系统。

13、在医院设计中不考虑房间之间的气流方向,会造成交叉感染。

在我们审查的所有医院工程中,没有一个注明风量的,无法判断哪一个房间处于正压,哪一个房间处于负压。非典的迅速漫延是一个教训,现在各地都在兴建医院,请务必注意。对于手术室的设计更要严格执行《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手术室相对于周边区,周边区相对于一般区域都要处于正压。在手术室设计中严禁采用风机盘管机组和空调器,传染病区不应采用风机盘管系统;整个医院设计中也要慎用风机盘管系统。(传染病区应采用直流系统5.3.6/3条)

《暖通规范》第5.3.3条是强条,“要求空气清洁的房间,室内应保持正压。放散粉尘、有害气体或爆炸危险的房间,应保持负压”,“当要求空气清洁程度不同或与有异味的房间比邻且有门(孔)相通时,应使气流从较清洁的房间流向污染较严重的房间”。不仅医院工程的设计要重视,动物房的设计和其他有可能产生有害物和异味的建筑和房间的设计中都应注意。(如浴室、厨房、游泳馆等)

房间正负压差是由送排风量决定:差1~2次/n换气可维持5Pa,差2~4次/n可维持5~10Pa

14、新风口的设置比较随意。

《暖通规范》第5.3.4条明确规定: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的位置应直接设在室外空气较清洁的地点(下缘距室外地坪≧2米,在绿地里不宜小于1米)进风口应低于排风口(有的文献上规定,送、排风口水平装置时,间距应保持10m)。公安部办公楼设计时正值9.11事件后,有人提出新风口的设置应考虑恐怕分子破坏的可能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15、有可能突然放散大量有害气体的厨房、锅炉房(燃气)不设事故通风系统;设置了事故通风系统,其通风量达不到12次/时换气;事故通风机又往往不是“分别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点设置电器开关”。

《暖通规范》5.4.1条,5.4.3条,5.4.6条都有明确规定,其中5.4.6条(两处电器开关)是强条。有时暖通图纸上写了,但电气专业图纸上没有。

16、锅炉房的水平排烟管不设热补偿措施。

北京院在六、七十年代设计锅炉房较多,院内有相应的标准图(轴向补偿)现在也很少见到用。

17、排水管道有敷设在排风竖井内的现象。

建筑专业为了所谓美观,不给给排水竖井,就让把排水管(尤其雨水管)设在排风竖井内,违反了《暖通规范》第5.8.15条强条。

18、《住宅建筑规范》第8.4.9条“住宅内......多台设备合用一个烟道时不得相互干扰”。往往因为由两个专业完成而表述不清。

住宅中厨房的排气竖井由建筑专业设计,而燃气的设计由暖通专业完成,该要求又在燃气一节中提出,暖通专业有必要提请建筑专业注意。

即使在多层建筑中每层厨房设一个排烟竖井是不可能的,采用子母排风道显然是一个有效的措施,既防止了各管的相互干扰,也解决了防倒流的措施。

19、住宅设计中,厨房和无外窗的卫生间有符合要求的排风竖井,也有的预留了安装排风扇的电源,但几乎所有的设计都没有安装排风机的位置。

现在的住宅往往装修由住户自理,设计上不安排排风扇的位置,就算住户理解该条规定的初衷,也不知道安装在哪里?安装排风机对南方城市尤为重要,因为南方城市往往室内气温低于室外气温,不能形成自然通风所需的作用力。

20、空调系统采用电动压缩式机组时,装机容量往往比计算值大。

《暖通规范》第6.2.15条对空调夏季冷负荷的确定作了具体规定(设计建筑自控系统完善的采用综合最大值,没有自控系统的采用累计最大值),在此基础上选择冷冻机时就不能再有任何附加(第7.1.5条)。此规定是出于目前计算方法和原始数据的缺陷,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根据规定计算出来的负荷往往比实际运行时的负荷值大。

21、选择电动压缩式机组时,不提对制冷剂的要求。

《规范》第7.1.7条明确规定:“必须符合有关环保要求”,大型的离心机、螺杆机是如此,家用电器同样如此。

22、对于选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cop)值基本上都提出了要求,但对于名义制冷量大于7100W单元机,风管送风机和屋顶式空调机的能效比(EER)往往忽略了。

这里所指的单元机并不包含多联机和变频空调机,但应包括立式分体机。北京市在《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也提出了“居住建筑采用户式空调(热泵)系统时,所选用机组的名义工况时的制冷性能系数(cop)应符合《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户用和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中的规定”。这些虽然都是生产行业的标准,但现在产品质量差别太大,承包商为了省钱往往选用一些劣质产品,造成能源的浪费。

23、没有工程场地浅层地热资源的勘察资料,听信供应商的宣传就设计地源热泵系统。

现在普遍把地源热泵系统称作水源热泵。实际地源热泵是水源热泵系统的一种(利用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有利用地下水的还有埋管式的。两种系统都应充分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热资源。采用地下水的还要了解打井的可能,有效回灌的可能和供热量的衰减程度。很多工程设计了最后实现不了。水源热泵应包括井水源、河水源、湖水源,甚至海水源。

24、对空调通风、采暖系统中的设备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暖通规范》中的相关条文原来定为强制性条文,后来修改了,但这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投诉率也很高,应该引起重视。北京市把“通风和空调系统产生的噪声,当自然衰减不能达到允许标准时,应设置消声设备和采取其他消声措施”和当通风、空调和制冷装置及水泵等设备的振动靠自然衰减不能达标时,应设置隔振器或采取其他隔振措施。

相关标准请查《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该规范中住宅内卧室、书房与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学校中各种教学用房及辅助用房的允许噪声级;病房、诊疗室室内允许噪声级,旅馆的允许噪声级都列为强制性条文。

25、在设计中不能不重视下列条文:

a、《暖通规范》第4.3.11条。有冻结危险的楼梯间一般能单独设立支管。但门厅、走道等容易忽略,尤其散热器前不得设置调节阀。

b、《暖通规范》第8.4.8条。为了保证室内要求的空气相对湿度,往往采用电加热器进行再加热。却忘了“电加热器应与通风机联锁,并应设无风断电、超温断电保护装置;电加热器的金属风管(一般都用)应接地”。

C、《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第5.2.10条“......补水系统应设置水表......”。

补水系统往往由给排水专业设计,但强条要求是在暖通“标准”中,应提醒给排水专业。

d、《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第7.1.3条:净化空调系统空气过滤应“至少设置三级空气过滤”;第7.1.4条“洁净用房内严禁采用普通的风机盘管机组或空调器”;第7.1.9条“排风管出口不得设在技术夹层内,应直接通向室外”;第7.3.7条“静电空气净化装置不得作为净化空调系统的末级净化设施”。

还应补充说明的是:净化空调系统中,中效过滤器后的风管都应处于正压端。目前各地设计的各种级别的医院不少,故在此特别提醒。

e、厨房的排油烟风道兼作消防排风道或事故排风道,显然违反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第6.14.1条(强条)的规定该条规定“.......烟道、通风道......应分别独立设置,不得使用同一管道系统,.......”。

二、防排烟设计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高规》中原来版本2001年版的强制性条文依然是强制性条文,2009年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已录入。

2005年版执行时已有电话通知。建设部第361号公告中也明确了新版中局部修改的条文中.......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没有废止或修改原来强制性条文的性质。

1、必须注意建筑专业内容中对暖通专业提出的强制性要求。

《建规》3.3.11条,5.4.2/4“厂房(应包括锅炉房)中的丙类液体(燃油)中间储罐应设置在单独房间内,其容积不应大于1m3”。

《建规》5.1.10/3条,“中庭应按本规范第9章的规定设置排烟设施”。需要说明第9章给出了排烟量,但要设排烟设施是在本条。

《建规》5.1.12/2条,“地上商店营业厅、展览建筑的展览厅当防火分区扩大到10000m2以内时,应设置排烟设施”。

《建规》5.1.13/4条,地下商店“应设置防烟与排烟设施”。

《建规》5.1.15,当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在地下一层和地上四层及四层以上时“应按本规范第9章设置防烟和排烟设施”。

《建规》5.4.2条,燃油或燃气锅炉......必须布置在民用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只能设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但常(负)压燃油、燃气锅炉可设置在地下二层,当距离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6m时,可设置在屋顶上;锅炉房应设置与锅炉和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水喷雾);燃气锅炉房应设置防爆泄压设施;燃油、燃气锅炉房应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

《建规》5.4.4条,设置在建筑物内的锅炉所用燃料供给管应在进入建筑物前和设备间内(两道),设置自动和手动切断阀;储油间的油箱应密闭且应设置通向室外的通气管,通气管应设置带阻火器的呼吸阀,油箱的下部应设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

《建规》7.1.5条,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其他管道必须穿过时,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将墙和管道之间的空隙紧密填实;当管道为难燃及可燃材质时,塑料水管和风管应在防火墙两侧的管道上采取防火措施(风管设防火阀,水管设阻火圈)

《建规》7.2.9条,电梯井内严禁敷设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建规》7.2.11,位于墙、楼板两侧的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之间的风管外壁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建规》7.3.5,防烟、排烟、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中的管道,在穿越隔墙、楼板及防火分区处的缝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建规》7.4.2/1,封闭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建规》7.4.3/1,防烟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楼梯间应设置防烟或防烟设施。

总之,暖通专业要设正压送风系统。

《高规》4.1.2,燃油、燃气锅炉房的设置要求同《建规》。4.1.2.9明确了燃气锅炉房通风换气能力不少于6次/时,事故通风换气次数不少于12次/时,燃油锅炉房通风能力不少于3次/时,事故通风不少于6次/时。

《高规》4.1.5A,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要求同《建规》。

《高规》4.1.5B,地下商场应设防烟、排烟设施。

《高规》4.1.12条,燃料管道的要求同《建规》。

《高规》5.2.4,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其他管道必须穿过时,采用不燃材料将其周围空隙填塞密实;保温材料应用不燃材料。

《高规》5.3.1条,电梯井内严禁敷设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高规》5.5.3,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敷设在变形缝内,穿过时用不燃材料做套管,并应用不燃材料将套管空隙填塞密实。

《高规》6.1.2.3,剪力楼梯在塔式住宅中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高规》6.1.13.7,封闭式避难层应设独立的防烟设施。

《高规》6.2.5.2,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2、采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时,往往不去了解哪些窗户可开启,可开启多大面积,尤其玻璃幕墙。

北京市2007年颁发了《自然排烟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符合《建规》和《高规》。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排烟口有效面积≧2.0m2。

合用前室≧3.0 m2。

需要排烟的房间和内走道,不小于地面面积的2%。

净空高度小于12米的中庭或剧场舞台,不小于地面面积的5%。

建筑面积大于500m2且净空高度>6米,小于12米的大空间,不小于地面积的5%。

*净高度超过12米的中庭、剧场不允许用自然排烟。

*地下的楼梯间和前室往往开窗面积不够。

可开启外窗有一定的规定(由建筑专业控制)。我们审查的工程中,有经校核可开启面积不够而改为机械排烟系统。

3、地下室、半地下室设计排烟设施时,往往只注意“一个房间面积大于50m2,而不注意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

《建规》9.1.3/6“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

《高规》8.4.1.4,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人防防火规范》6.1.2/1,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没有说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6.1.2/2,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排烟量的计算,还是按防烟分区来决定。《高规》8.4.2条,《建规》9.4.5条,《人防规》6.3.1条有明确规定,不同的是后者“一个或两个防烟分区时60m3/n;”三个或三个以上时120m3/n。排烟口设置应每个防烟分区设置。《人防规》里还是强条。补风:《高规》中规定地下室,《建规》中规定地下建筑和地上密闭场所,《人防规》中,通路阻力>50pa。

4、关于《高规》表8.3.2-1至8.3.2-4和《建规》表9.3.2中风量的校核问题。

在工程实践中经常有人提到开启门的数量的问题,《高规》条文说明中很明确,表中数值的来源就是20层以下取2,20层以上取3;《建规》条文说明中“对于多层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取2”,所以不用再去为开启门的数量去校核。所谓出入口的校核在条文说明中很清楚的是指出口,一般防烟楼梯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都应该只有一个出口;超高层设避难层时防烟楼梯间应有上下两个出口。

5、具体设计中往往对防烟楼梯间40pa至50pa和前室、合用前室25pa至30pa的正压值保证措施不全面。

最早采取的办法是在正压通风机的进口或出口设调节阀达到初次调试的目的。后来有了国家标准图(07k103-1~2)好多了。但也有矛盾,采用压差传感器来调节旁通量是最理想的方法(不能用变速)但嫌造价高;在通走道上隔墙上设余压阀又因防火阀的设置建筑嫌难看,不管怎样,这是强条,一定要有措施。

高层建筑中地上地下两个防烟楼梯用一个竖井一台加压风机的现象尤其多,一幢20层的高层,地下室只有2层,在前室也送风的情况下,选择一台25000m3/h的正压送风机。地上部分设七个送风口,地下部分最多设二个送风口,就算地上、地下风口都电控。地上着火时开地上风口,地下着火时开地下风口,地下每个风口的送风量达12500m3/h,此时风口将很大,很难布置。正压值也很难控制,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用压差来控制。

6、走道排烟口不注明距地标高;排烟口往往设置在门口或安全出口。

《高规》8.4.4条,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距离最小不应小于1.5米。

7、排烟管道穿越防火分区处不设置排烟防火阀。

《建规》9.4.3.3明确规定了“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应在穿越处设置排烟防火阀”。《高规》没有明文规定,只是在通风和空气调节一节中要求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道穿越防火分区处应设防火阀,也可理解为排烟系统也是通风系统。

8、说明中一般不见“排烟管道安装在吊顶内时,其隔热层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高规》8.4.9条。

《建规》在9.1.5条中明确规定了“排烟管道应采取隔热防火措施或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应该说建规的说法更切合实际。采取隔热防火措施与保持距离是两个并列的概念。《人防防火规范》提法与《建规》一致。

9、通风、空调管道上漏画防火阀的比较普遍,尤其是穿越楼板处和重要房间处。

重要房间应包括建规条文说明中的会议室、贵宾休息室、多功能厅等,还应包括建筑专业设置防火门的消防水泵房、变、配电室等。

10、厨房、浴室、厕所的垂直排风道不说明有防回流措施,支管上也不设防火阀。

《高规》8.5.5条,“应采取防止回流的措施或在支管上设置防火阀”。

《建规》10.3.13条“公共建筑.......应采取防回流措施或在支管上设置防火阀”。

11、汽车库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取值有的采用部措施的规定,有的采用北京市院措施的规定,不完全一致。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第8.2.4条规定“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计算确定”。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4.6.9“地下停车库的通风系统,宜根据使用情况对通风机设置定时启停(台数)控制,或根据车库内CO浓度进行自动运行控制”。

12、注意规范中提法的区别:

a,《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6.1.1条,设置加压送风的地方是:“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的前室”,都没有有无外窗的前提,与《高规》、《建规》有区别。

b,设排烟的走道:《建规》中,单指“公共建筑中长度大于20m的内走道”和“其他建筑中地上长度大于40m的疏散走道”;《高规》中一、二类高层“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道”不分建筑物性质;《人防防火规》中“长度大于20米的疏散走道”,没有提“内走道”。

13、设置气体灭火系统的房间即使符合规范中规定需要排烟的也不应该设排烟系统,因与GB50370-2005第3.2.7条不符。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第3.2.7条规定“喷放灭火剂前,防护区内除泄压口外的开口应能自行关闭”,设了也没有意义。但“灭火后的防护区应通风换气,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设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应设机械排风装置”(第6.0.4条),排风口设在防护区的下部垂直通室外。通信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场所通风换气不少于5次/时,不是12次/时。

第二部分 建筑给排水专业

作者:黄峰

一、生活给排水

1、自备水源(自备井)没有任何处理就送到用户。

GB50015-2003第3.2.1条规定,生活给水系统的水质要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2、倒流防止器设置太随意(有的生活给水的引入管上、生活给水箱的补水管上、补水管出口的下沿到溢流管口的上沿距离能保证供水管直径的2.5倍距离也照样设置倒流防止器)。

GB50015-2003第3.2.4条和3.2.5条规定得很清楚,当消火栓系统和生活给水系统合用时,消火栓系统的接管上;无负压供水设备的吸水管上;有压容器的补水管上;空调加湿器的供水管(如用自来水的)上;消防水池、箱不能保证2.5倍的情况应该设倒流防止器。小区供水如从不同管段接出引入管的应该设,但从同一根市政管上接出的就没有必要设。家用小型燃气热水机组,进水管上应装有弹簧的止回阀。所以用弹簧止回阀,目的就是水流停止时关闭严密(应该包括电热水器)。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997第5.2条要求:供水设施不能和市政供水管直接连接。人防水箱的设计需要存15天水,设置消毒器是必须的(超48小时),但有的设计还设管道泵把水箱水打到卫生器具用,此时市政管供卫生器具的支管上应设倒流防止器。

倒流防止器的阻力是0.05~0.07mpa(差不多两层住宅楼压力)

防回流措施有三种:(1)减压型倒流防止器;(2)可测控双止回阀;(3)空气隔断装置。现在一般用的是第一种,要求阀前压力不应小于0.12mpa,本身水头损失0.05~0.07mpa。

3、不管条件如何,只要加压就用无负压加压供水设备。

北京市卫生局有一个京卫疾控字[2004]133号通知

设备必须首先取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自来水进水压力不低于0.15mpa;使用该设备对自来水管网串接处产生的压降差小于0.01~0.02mpa。北京市自来水公司的要求是:外接市政供水管线口径应≧DN300mm;所处地区管网压力应≧0.22mpa;楼前供水干管管径≧150mm;单套加压设备额定供水量不得大于32m3/n;采用该方式供水的小区,总建筑面积不得大于20万m2;无负压设备吸入口压力低于0.20mpa时自动停泵,吸入口压力达到0.22mpa时自动恢复运行。

以上的规定也是居于无负压供水设备的特点。

4、生活饮用水,水池(箱)的人孔、通气管、溢流管没有防虫措施。

GB50015-2003第3.2.12条之一条文说明中;人孔盖与盖座应吻合和紧密,并用富有弹性的无毒发泡材料嵌在接缝处,通气和溢流管的喇叭口处设网孔为14~18目的铜丝网网罩。

5、对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包括开水器)的选择不提任何要求。

GB50015-2003第5.4.5条规定“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必须带有保证使用安全的装置,严禁在浴室内用直排式燃气热水器”。

6、人工景观水体的补充水用自来水。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第4.4.3条规定:严禁使用自来水。应充分利用雨水和再生水,如用中水则要挂牌明示不得饮用、洗手之类。

7、中、高区的给水立管设在与其无关的套内(俗话说在别人家里跑空的做法)。

GB50368-2005第8.1.4条明确规定“给水总立管、雨水立管、消防立管不应布置在套内,总体调节和检修的部件,应设在共用部位。”条文说明:应设置在套外的管井内或公共部位。对于分区供水横管(这里应包括立管)也应布置在其服务的住宅套内,而不应布置在与其无关系的套内。

“当采用远传水表或IC表而将供水立管设在套内时”指的应该是为其服务的立管,此时阀门应设在公用部位的横管上。

8、市政水压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的根本对市政供水压力不作调查研究)

有的工程说明中说城市供水压力为0.20mpa,有的甚至到0.35mpa,但还是做全部的加压供水,说是甲方要求;有的城市水压能供到四层可只做到二层;前面说的随意使用倒流防止器,实际也影响了市政压力的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叠压供水方式是充分利用市政压力的有效方式。

9、住宅供水压力不进行详细计算,随意决定进楼压力,以至造成入户管的给水压力超过0.35mpa。

《住宅建筑规范》规定入户压力值是从使用舒适性和节约用水考虑,至于用水点给水压力是否一定控制在≧0.05mpa,应视用水器具考虑,如采用燃气热水器供热水(采暖)建议还是控制在≧0.10mpa为好。

10、住宅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中,对于配水点水温不应低于450c的规定不够重视。

设计集中供应热水的住宅往往户型比较大,有的有两个卫生间甚至三个卫生间。水表又希望设在套外,户内管线较长。有人做过试验,一根DN15的管,15~20米长,放15秒钟可以满足放出450c热水的要求。再长就应做支管循环。

11、住宅与卫生间相邻的住宅建筑还有共用排水立管的现象。

是否应分开出户,有的审图人员或有的地方有这个要求,我觉得没有必要,规范上明确规定的是“立管”,不要扩展,不然出户管太多。进一步讲,外面的井要不要单设,这样的情况就复杂了,至于底层单排的系统是否要单独出户要看具体情况(现在不主张厨房做地漏,其他器具都有水封应该问题不大)

12、开发商、甚至有的设计人员很不愿意设置中水系统和雨水利用系统。

GB50368-2005规定:“适合建设中水设施和雨水利用设施的住宅,应按照当地的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北京市政府对中水系统的设置和雨水的利用有明文规定,其他地方当然视各地具体情况决定。

13、中水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少城市明确要设中水系统的要求。按《建筑中水设计规范》“缺水城市和缺水地区适合建设中水设施的工程项目应按照当地有关规定配套建设中水设施。中水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按照当地有关规定”:没有规定当然可不做。

有规定:当然应该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但往往不同时。

a、说使用城市中水,但往往没有中水条件。说配套工程设置往往不设。

b、中水管道系统设了但没有中水水源。自己又不做,让暂时接自来水水源。(指中水回用水量大于50m3/d的情况)。

GB50336-2002第8.1.1条明确规定,中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管道连接。

C、综合医院寻找各种理由不设中水系统。

GB50336-2002第3.1.6条规定:综合医院污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并没有说不能用),必须经过了有毒处理,产出的中水仅用于独立的不与人直接接触的系统。

第3.1.7条规定:传染病医院,结核病医院污水和放射性废水,不得作为中水水源。

d、综合性的小区中水系统误接、误饮、误用措施不提全。

GB50336-2002第8.1.6条规定是完整的,经常发现“公共场所及绿化的中水取水口设带锁装置和验收时逐段检查不提,而图纸上又往往不与其他管道分层。特别需要提出的是:水景用水用中水作为补充水时一定要挂上牌子”。

14、人防工程的给水管、自流排水管、通气管和防护单元之间的防护阀标志不明或不全。

GB50038-2005第6.2.13条对于给水有明确规定,第6.3.8/5条和6.3.13/1条虽然不是强条,但也有相应的规定。

15、室外污水管道、合流管道与生活给水管道相交时,往往把给水管道设在污水管或合流管道的下面。

GB50014-2006第4.13.2条明确规定:污水管道、合流管道应敷设在生活给水管道的下面。没有任何采取必要措施的意思。

16、加压泵的选择没有计算书,甚至没有水量和水力计算作为依据。

GB50015-2003第3.8.1条和3.8.4条都有水泵应运行在高效区的要求,北京市已把之立为审查要点的内容(节能的要求)。

17、没有高位调节水箱的供水系统(变频泵供水、无负压设备供水)不提供设计秒流量,无法审核水泵流量选择的正确性。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3.8.3,3.8.4,3.8.5条明确规定了水泵流量的选择原则,变频供水、无负压供水都以秒流量选择水泵流量。

18、儿童游泳池的设计没有水深的要求。

《给排水规范》第3.9.27条要求“儿童游泳池的水池不得大于0.6m”,建筑专业往往没有水深的概念。

二、消防给排水

* 2001年版《高规》中的强制性条文依然是强制性条文。2009年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已经录入。

1、《建规》和《高规》中在建筑专业章节中的内容往往被忽略。

《建规》第5.1.11条:当建筑专业必须把地上商店营业厅,展览建筑的展览厅必须把防火区面积扩大到10000m2时,给排水专业必须做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建规》第5.4.6条(强条):住宅与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内时,......消防设施(应包括消火栓系统、自喷系统)等防火设计,应分别按照本规范中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中居住部分层数确定应包括其他功能部分的层数。本条与8.4.3/1条,除无可燃物的设备层外,设置室内消火栓的建筑物,其各层均应设置消火栓有矛盾。都设最好。

《建规》第7.1.5条:防火墙上穿水管、下水管时,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将墙与管道之间的空隙紧密填实;当管道为难燃塑料及可燃材质时,应在防火墙两侧的管道上采取防火措施(设置热膨型阻火圈)。

《建规》第7.2.10条:建筑内的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管道井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建规》第7.4.2条/3,封闭楼梯间除门之外,楼梯的内墙上不开设其他门窗洞口(消火栓洞不能穿透)。

第7.4.3条/5,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除门外、其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洞口(住宅楼梯间前室除外),即消火栓不能洞不能穿透。

《高规》第4.1.5.3条:高层建筑内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当设置在四层(包括四层)以上楼层时,必须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高规》第4.1.5A.4条:高层建筑内的歌舞厅、卡拉OK厅(含有卡拉OK功能的餐厅)、夜总会、录像厅、放映厅、桑拿浴室(除洗浴部分)、游艺厅(含电子游艺厅)、网吧等当必须设置在四层(含四层)以上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高规》第4.1.5B.3条:地下商店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高规》第5.1.5.3条,中庭每层回廊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高规》第5.2.3条,防火墙不应被消火栓开通。

《高规》第5.2.4条,穿防火墙的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

《高规》第5.3.3条,建筑高度不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管道井应每隔2~3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体作防火分隔;建筑高度超过100米时则应每层。

管井与房间走道相连通的孔洞其空隙采用不燃材料填实密实。

《高规》6.1.13.6,避难层应设消火栓和消防卷盘。

《高规》第6.2.5.1条,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内墙不应被暗装消火栓开通。

2、市政水压达不到0.10mpa时,室外消火栓系统不作加压措施。

《建规》2.1.3条:室外消火栓全水......当采用低压给水系统时,室外消火栓栓口处水压从室外设计地面算起不应小于0.1mpa;

《高规》第7.4.3条:室外低压、给水管道的水压,当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量达到最大时,不应小于0.10mpa(从室外地面算起)。

因此,当市政压力达不到0.10mpa时(该情况在全国的城市中不在少数)必须对室外消防用水进行加压。

加压的方法:可直接加压到0.15~0.20mpa(依路线长度定—阻力)

《建规》里规定:“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时,管道供水压力应能保证用水总量达到最大且水枪在任何建筑物的最高处时水枪充实水栓仍不少于10米。此规定,只有在城市都是多层建筑时才有可能实现”。

3、覆土保护的地下油罐(燃油锅炉用)不设计冷却用水设施。

《建规》8.2.4/3条规定:覆土保护的地下油罐,应设置冷却水设施,怎么做?最好当然设喷水系统,也可在附近设消火栓,可征求当地消防部门意见。(喷水系统只用于油罐放在地下室内的情况)

4、储存室外消防用水量的消防水池不设取水口或取水井。

《高规》7.3.4条:应设取水井或取水口。怎么做?如消防水池设在室外且离建筑物有安全距离可设取水口,不然用管引出(两根管)做取水井,(取水龙头要保证室外消火栓用水量和室内消防水泵接合器取水量---同时储存室内消火栓用水量和自喷用水量时)

5、同层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任何部位的计算超越防火分区。

《建规》8.4.3/7条明确规定:每一防火分区同层,《高规》没有定,应该按此执行。因着火时防火门当人员疏散完后应关闭,灭火将由消防队员负责。消火栓的布置一定要考虑折减系数,不能按直线距离。

6、消火栓设在离入口门很远的内墙上,不便于取用。

《建规》8.4.3/3:“设置在位置明显且易于操作的部位”虽然不是强条但《高规》7.4.6.1条。“应设在走道、楼梯附近等易于取用的地点”是强条。

7、当消防水池贮水量大于500m3,分两个独立水池时,一组消防水泵两根吸水管分别接入两个水池。

《建规》8.6.6条和《高规》7.5.4条都明确要求,一组消防水泵吸水管不应少于两根,只是《高规》是强条,《建规》不是强条。应该说明,所谓一组消防水泵,应理解为:消火栓加压泵,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加压泵各为一组。

8、《高规》第7.6.4条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房间中的“空调机房”应包括“送、排风机房”和“消防排烟及补风、正压送风机房”。但7.6.1条和7.6.2条中未被排除的生活给水泵房、消防泵房、污水泵房可不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9、2005年版《自喷规范》未印为黑体字的第4.2.6,5.0.3,5.0.4.1,5.0.11,6.1.1,6.3.3,7.1.2,7.1.4,7.1.10,7.1.13,7.1.14,8.0.3,9.1.3,10.3.1,11.0.1,条仍应理解为强制性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360号公告中指出:“局部修订条文其中第5.0.1,.......12.0.3条为强制性条文”,而上述条文没有作任何修改,且后面条文说明中也没有如其他条文那样有“由强制性条文改为非强制性条文”字样。

10、净空高度大于12米的非仓库类高大净空场所,不设任何喷水消防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建规》,《高规》,《自喷规》上都没有说净空高度大于12米的高大空间可不设喷水系统。相反现在已经有“大空间智能性主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消防炮”可资利用。且《喷规》第4.2.5.2条“室内净空高度超过本规范6.1.1条的规定,应用雨淋系统”。

11、按《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规定,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在人防围结构的内侧和防护单元中间墙时都设置了防护阀,但该防护阀没有明确的信号阀或设锁定阀位的锁具(人防办不让用锁具)。

《自喷》规范第6.2.7条对连接报警阀进出口的控制阀作此规定。条文说明中“为防止误操作”。应理解为前后的所有控制阀。

12、在自喷系统中往往不能全面执行《自喷规》第7.1.3条。

设计规范理应指导设计人员设计,但不能指导施工人员施工。但国家标准图可以指导施工,所以可以在图纸上说明“喷头的布置和安装执行国标04S206。04S206上没有明确喷头溅水盘与顶板距离大于550mm时如何处理。遇到有此情况时可在图纸上说明,在梁底面下方增设喷头”

13、自喷系统中,末端试水装置(试水阀)不设在最不利点喷头处;阀门设在高高的水平管上,用桶接水。

《自喷》规范第6.5.1条本身就有三层意思,三层要求都有一定的理由。

1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的两种计算方法。

第一种,喷水强度乘作用面积。通透吊顶的场合和干式系统再乘1.3。

第二种,按最不利点处作用面积内喷头同时喷水的总流量。

实际上,两种计算方法是一致的,第二种方法“最不利点处作用面积内同时喷水的总流量应该满足作用面内的喷水强度要求。此时每一个喷头的流量不应是额定流量1l/s,而应该是第一种方法算出来的流量除以保护面积里的喷头数,这对水力计算是有意义的。而对于自喷系统的用水量没有变化”。

15、消防电梯前室的消火栓计不计入消火栓总数的不同理解。

《建规》条文说明中“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消火栓与室内其他的消火栓一样,无特殊要求,但不计入消火栓总数内”。《高规》中没有此提法。对于消火栓总数的概念,只有《建规》第8.4.2.1条提到:“室内消火栓超过10个且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15l/s时,其消防给水管道应连成环状,且至少应有两条进水管与室外管网或消防水泵连接”。

至于能不能作为一股水柱,从条文说明中应该很明确。《高规》和《建规》都说“为便于消防人员尽快使用消火栓扑救火灾并开辟通路,在消防电梯前室应设置室内消火栓”。扑救哪里的火灾?专业是消防电梯前室以外的火灾,那么为什么不能把文作为一股水柱呢。

16、建筑灭火器配置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a、不分火灾类别,不分危险等级,灭火器配置都一样。

根据GB50140-2005第4.2条规定除D类火灾(金属火灾)外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没有问题。但不同的火灾类别,不同的危险等级保护距离不一样,最低配置基准也不一样。例如:汽车库应属A、B类火灾,中危险级。手提式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只有12米,推车式的24米,单具灭火器的最小配置级别55B。如用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不能单在消火栓箱内设置。除非消火栓间距为此保证在24米之内。灭火器的充剂量至少是4kg,即2XMF/ABC4。如用于推车式灭火器,则要用2XMFT20,设置间距可扩大到48米。又如附录D50间以上旅馆的公共活动用房、多功能厅厨房是严重危险级,但客房是轻危险级,设置灭火器应该不一样。

b、变配电室等电气用房没有单设两具灭火器。

GB50140-2005第7.2.11条/2规定:当一个楼层或一个防火分区内各场所的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不相同时,应将其分别作为不同的计算单元。电气用房应属于E类火灾,不同于楼内其他部位的A、B、C类火灾,因此,属于单独计算单元。第6.1.1条(强条)规定:一个计算单元内配置的灭火器数量不得少于两具。

17、燃气、燃油锅炉房设不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设普通的喷水系统还是水喷雾系统?

《建规》上没有明确规定,《高规》第7.6.6.1条规定:燃油、燃气的锅炉房、柴油发电机房宜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对照7.6.6.2条:可燃油油浸变压器、充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室宜设水喷雾或气体灭火系统而言,这里所说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显然指的是普通的喷水系统。但北京市有一个《民用建筑设置锅炉房消防设计规定》第5.2节作出了如下规定:燃油锅炉房及其日用油箱间应设计水喷雾灭火系统。除设置在多层建筑的首层外,即设在高层建筑的地下、半地下、首层、顶层及贴邻;多层建筑物的地下、半地下、屋顶的燃气锅炉房,当总额定供热输出功率≧1.4mw时,应设计水喷雾灭火系统。很显然离在多层建筑首层的可不设,设在多层建筑其他部位的额定供热总输出功率<1.4mpa的也可不设;设在高层内的(包括贴邻的)都应设水喷雾灭火系统。

18、怎么对待公安部公消[2007]226#通知,该文

五、高层民用建筑中火灾危险性大、发生火灾后对生产和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的配电室等......应设气体灭火。

从实际情况看该通知很难掌握,究竟多大的配电室应该设(指固定的)。有的认为超过500m2的应该设,有的认为应视具体装机容量定,没有一个指导性的规定。我想至少应该设置不装有金属嗽叭喷筒的二氧化碳灭火器。(GB50140-2005第4.2.5条)

19、符合《建规》所规定的建筑群体在确定室外消火栓系统用水量时,不注意附注中的说明“成组布置的建筑物应按消防用水量较大的相邻两组计算”。

《建规》表8.2.2-2注(1)

20、认为《建规》中只要求消防水箱“应设置在建筑物的最高部位”就不考虑最不利点消火栓栓口静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不设稳压装置。

《建规》8.4.4条文说明中有明确要求,消防水箱“设置在建筑物的顶部(最高部位),且要求能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栓口静压的要求。(应该0.07mpa)”

21、学生宿舍、学生公寓属公建还是民住建筑(节能按居住建筑、消防按公建)。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5.3.1:“宿舍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但宿舍建筑不同于住宅,白天基本无人,近似于旅馆。消防按公建考虑(成都消防所王烔),设置消火栓系统、灭火器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暖通专业设计要点简介 篇2

1.1 空调通风工程

在城市建筑设计中的暖通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研究方面, 主要包括对空调通风工程、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等的研究。同时在暖通中的各项作业施工当中, 涉及的各种设计问题也多半和预留孔洞有关联。具体而言, 在设计图纸中, 一般都会特意详细标明“孔洞预留”等有关的设计意向、设计内容等。但目前在多数施工图纸中并未能准确标明预留孔洞预埋位置, 造成后续技术交流与沟通障碍。

1.2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

现代暖通市场中的低位热水供热系统在实践使用中具备非常明显的环保技能效果及可观的经济效应。在这种低位热水供热系统广泛应用前, 应当在确保城市建筑设计合理, 以保障后期作业完工后的特性及时体现:首先, 在选取低温热水地板时, 为避免地热的散热效应发生过快, 影响正常使用效能发挥, 需要在地热管铺设过程汇总, 处理好铝箔热反射膜的安装, 或者安置抗高热性能明显的挤塑板, 以保证最大化室内供热效果的同时又不能对楼下用户产生影响。其次, 卫生间的防水工艺处理要做好, 避免渗水、侧漏现象发生对地热板带来影响。再者, 冬天作业进行时需要对低温热水板进行试压试验, 目的是检测其系统盘管内是否有水量积聚, 使管内积累的水排泄掉, 避免因冬季气温反差造成的管内水制冷、冰冻等引致的管开裂现象发生。再者, 需要在分水器及与其管盘连结处套装波纹管, 目的是避免混凝土裂缝一旦由于膨胀、温度收缩等形式形成裂缝时能够及时加以控制。最后, 为了提高地热管线内的蓄热性能, 应当保证施工原材的沙粒规格、集料强度系数、集料拌和配比合理等, 保障地热采暖质量成果。

2 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图纸审核应予保证

图纸审核是城市建筑设计工作执行中的重点工作, 特别对暖通给排水专业而言, 更要重点对待。所以, 在图纸设计过程中, 设计人员除了要全面掌握设计意图及各项专业理论知识外, 还应当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实际施工现场条件、选用工艺等, 确定图纸中是否存在设计矛盾、有无漏项等, 或者是重要工序标准是否有标准不当、不明等。此外, 在图纸审核过程中, 各项工种、技术专业的技术配合与协调问题也十分重要。特别是暖通给排水专业, 需要及时与土建及其他单位交流, 做好技术反馈及沟通, 以保证参建单位及各个部门能及时领会设计意图。

2.2 工种间技术协调

对于一个功能健全的暖通给排水作业工程而言, 由于吊顶净空空间着实有限, 加上不同技术工种专业的施工要求也略有不同, 因此, 在处理暖通专业涉及的新风管、回风管、排风管、冷凝管等管路或管线问题时, 应确保给排水作业中涉及的给水管、污水管、喷淋管的管网布设交叉作业能够顺利进行。因此, 在必要的城市建筑设计过程中, 相关技术设计人员应当对施工作业内的各安装构件尺寸、构件标高、主要安装工艺等特别加以详细标注, 保障作业质量的同时, 能够为各个专业工种间的作业进行提供技术配合、协调的空间。此外, 如果各技术工种、专业施工出现矛盾或者不能及时协调时, 也应当按照业主设计意图、施工图设计意图进行合理协调, 最好由业主出面作为协调人, 同时在协调过程中要按照设备及构件安装说明、土建作业施工规范、暖通给排水专业技术规范等内容加以对照分析, 以保证最终协调过程中的设计及施工结果匹配, 避免后期重修、返工或者施工临时变更等发生。

2.3 做好施工管理

暖通给排水施工作业开展进行中, 对于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安装构件所属的分项及分部工程施工等组织管理, 都应当建立在良好的施工管理水准之上才能保证其具体组织活动的执行成果。因此, 在施工作业进行中, 除了要按照行业内的技术规范及国家相关设计规范、规程的要求进行作业外, 还需注重实际作业开展过程中的技术矛盾、安装作业质量通病、设计错漏等问题的解决与处理, 以保证一旦矛盾形成能够及时处理, 使设计变更得以控制。此外, 在作业进行中, 也要严格依照“三检”制度及各项管理机制要求进行作业, 特别是在重要工序、关键技术作业施工时的监理旁站设立, 各项技术资料的收集、施工台班日志的记录、相应技术签证等的各项程序执行时, 也要保证施工管理措施的衔接性, 以使施工作业组织活动保证质量成果, 而非流于形式。

3 结语

暖通给排水施工作业涉及的每项工序都是保障现代建筑基本功能、安全价值得以发挥的基本操作单元。因此, 在城市建筑设计中非常有必要加强和暖通给排水有重要关联的技术专业内容研究, 并处理基本人力组织、技术应用工艺的协调问题, 使专业施工内的各参建单位密切配合, 合理提高作业施工进度, 保障暖通给排水施工作业质量, 充分发挥出建筑设计的价值。

参考文献

浅谈暖通消防设计施工要点 篇3

【摘 要】本文对民建住宅及公建商业中常见的暖通消防形式——消防防烟系统和消防排烟系统做以分析,针对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步骤做以讨论。

【关键词】消防防烟系统;消防排烟系统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我国工程建设有了巨大的发展,消防系统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火灾事故表明,烟气是造成建筑火灾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烟气中携带有较高温度的有毒气体和微粒,对人的生命构成极大威胁。合理的设计和优化的施工是消防安全的首要保证。

1.消防防烟系统

建筑中的防烟方式可采用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方式或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防烟设施。这是因为建筑物内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都是建筑物着火时最重要的安全疏散通道。火灾时可通过开启外窗等自然排烟设施将烟气排出,亦可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使重要疏散通道内的空气压力高于其周围的空气压力,阻止烟气侵入。

1.1自然排烟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采用自然排烟时,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的开窗面积不应小于2.0m2;合用前室的开窗面积不应小于3.0m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5 层内可开启排烟窗的总面积不应小于2.0m2。

1.2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

建筑物内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在火灾时若无法采用自然排烟,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措施,使这些部位内的空气压力高于火灾区域的空气压力。目前国内对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进行加压送风的做法有以下3种:

(1)只对防烟楼梯间进行加压送风,其前室不送风。

(2)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分别设置两个独立的加压送风系统,进行加压送风。

(3)对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并在楼梯间通往前室的门上或墙上设置余压阀,将楼梯间超压的风量通过余压阀送至前室。

在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设计中,多数设计对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其防烟效果较好。但国内也有只对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而前室不送风的实例,这种系统设置较为简单。理论上,对防烟楼梯间加压的空气气流将从防烟楼梯间与前室之间的门缝或疏散时开启的门洞向前室流动,再经前室与走道之间的门缝或开启的门洞流出。前室无疑是增加了空气的压力,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因而只对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前室不送风的系统设置是合理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宜分别独立设置,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

采用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时,要注意防烟楼梯间和前室或合用前室的正压值。仅从防烟角度来讲,送风正压值越高越好,但由于一般疏散门的方向是朝着疏散方向开启,而加压作用力的方向恰好与疏散方向相反,如果压力过高,可能会开门困难,甚至打不开门。所以消防规范中对此处有明确规定,防烟楼梯间为40Pa至50Pa。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为25Pa至30Pa。

2.消防排烟系统

建筑中的排烟可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或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

以高层建筑为例,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

(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層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2.1自然排烟

建筑内着火时,自然排烟是利用火灾时产生的热压,通过可开启外窗或排烟窗(包括在火灾发生时破碎玻璃以打开外窗)把烟气排至室外。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室内中庭净空高度不超过12m的限制,这是由于室内中庭高度超过12m时,就不能采用可开启的高侧窗进行自然排烟,其原因是烟气上升有层化现象。这是指烟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随着温度的降低烟气又会下降,转成水平方向扩展而不再上升,使得烟气无法从高窗排出室外。

2.2机械排烟系统

设置排烟设施的场所当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走道排烟面积为走道的地面积与连通走道的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面积之和,不包括有可开启外窗的房间面积。

建筑内设置机械排烟设施且室内净高小于等于6.0m 的场所应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m2,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防烟分区宜采用隔墙、顶棚下凸出不小于500mm的结构梁以及顶棚或吊顶下凸出不小于500mm的不燃烧体等进行分隔。设置防烟分区能较好地保证在一定时间内,使火场上产生的高温烟气不致随意扩散,以便蓄积和迅速排除。

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部位,其排烟风机的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或净空高度大于6.00m的不划防烟分区的房间时,应按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m3/h计算(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m3/h)。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3/h计算。这里指的是选择排烟风机的风量,并不是把防烟分区排烟量加大一倍,而是当排烟风机不论是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区排烟时,只按两个防烟分区同时排烟确定排烟风机的风量。

机械排烟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横向宜按防火分区设置。

(2)竖向穿越防火分区时,垂直排烟管道宜设置在管井内。

(3)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应在穿越处设置排烟防火阀。排烟防火阀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排烟防火阀的试验方法》GB15931 的有关规定。

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平时关闭,并应设置有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且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在排烟支管上应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或采用排烟轴流风机,并应在其机房入口处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排烟风机应保证在机械排烟系统中,当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应能自行启动。排烟管道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安装在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其隔热层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

3.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层、超高层等大规模建筑也不断兴建,消防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合理的消防设计,优化的消防施工将给人们的安全带来更多的保证。 [科]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暖通专业设计要点简介 篇4

n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的第6.4.11条规定:“设置2台或2台以上冷水机组和循环水泵的空气调节水系统,应能适应负荷变化改变系统流量,并宜按照本规范第8.5.6条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自控设施 ”,目前,常用的空调冷冻水系统有以下几种形式:

n(1)一次泵定流量系统。系统较小或各环路负荷特性或压力损失相差不大时,宜采用负荷侧变流量、冷源侧定流量的一次泵定流量系统,如图1所示。采用一次泵定流量泵系统时,应按下列要求设计:

n1) 风机盘管的回水管上应设置浮点式电热阀,也可采用传统的电动两通阀(对房间温度控制要求不高时)或电动两通调节阀(对房间温度控制要求较高时)。前者与后两者相比,具有控制精度高、运行稳定性强、无噪声、体积小等优点;新风机组、组合式空调器的回水管上,应设置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或电动两通调节阀。前者只受房间温度设定控制,不受外网压力波动的影响,比后者具有更好的调节特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n2) 应在总供回水管之间设旁通管及由压差控制的旁通电动调节阀,旁通管管径应按 1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流量确定。

n3) 冷水机组和冷冻水循环泵之间宜采用一一对应的连接方式。当采用方式连接困难时,可采用共用集管连接,但此时应在每台冷水机组的入口或出口水管道上设置电动隔断阀,并应与对应的冷水机组和水泵连锁开关。

n4) 应密切与电器专业配合,做好自动控制设计,使系统能够根据空调负荷的变化,自动控制冷水机组及循环水泵的运行台数。

(2)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具有较大空调水泵节能潜力的大型系统,在确保设备的适应性、控制方案和运行管理的可靠性的前提下,可采用冷源侧和负荷侧均变流量的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且一次泵为变频调速泵,如图2所示。采用一次变流量泵系统时,应按下列要求设计:

n1) 末端装置的回水管上应设置“慢开/慢关”型的浮点式电热阀或电动两通调节阀,且多台末端设备的启停时间宜错开。

n2) 应选择蒸发器流量许可变化范围大,最小流量尽可能低的冷水机组,如离心机30%~130%,螺杆机45%~120%,最小流量宜小于50%。

n3) 应选择蒸发器许可流量变化率大的冷水机组,每分钟许可变化率宜大于30%。

n4) 冷水机组和水泵台数可不对应设置,其启停分别独立控制,水泵转速一般由最不利环路的末端压差变化来控制。

n5) 冷水机组和水泵应采用共用集管的连接方式,并应在每台冷水机组的入口或出口水管道上设置与对应的冷水机组连锁开关电动隔断阀。

n6) 应在总供回水管之间设旁通管及由流量或压差控制的旁通电动调节阀,旁通管管径应按单台冷水机组的最小允许冷冻水流量确定。

n7) 1台冷水机组仍可采用一次泵变流量系统。

(3)二次泵变流量系统。系统较大、阻力较高,且各环路负荷特性或阻力特性相差悬殊(差额大于50 kPa,相当于输送距离100m或送回管道长度在200m左右)时,应采用在冷源侧和负荷侧分别设置一级泵和二级泵的二次泵变流量系统,且一级泵为定流量运行,二级泵宜采用变频调速泵,如图3所示,

采用二次泵变流量系统时,应按下列要求设计:

1) 末端装置的回水管上应设置水量控制阀,具体设置方法应符合4(1)中第1)条的要求。

n2) 冷热源侧和负荷侧的供回水共用集管(或分集水器)之间应设旁通管,旁通管管径应按 1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流量确定,旁通管上不应设置因何阀门。

n3) 一级泵与冷水机组之间的连接方式及运行台数的控制,应符合4(1)中第3)、4)条的要求。

n4) 应根据系统的供回水压差控制二级泵的转速和运行台数,控制调节循环水量适应空调负荷的变化。系统压差测点宜设在最不利环路干管靠近末端处。

n(4)两管制及四管制系统。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在满足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地设计负荷侧空调水系统的制式,既可减少空调系统设备和管道的初投资,又能降低空调水系统的运行能耗。负荷侧空调水系统的制式,应按下列要求设计:

n1) 不存在同时供冷和供热,只要求按季节进行供冷和供热转换的空调系统,应采用两管制水系统。

n2) 当建筑物内有些空调区需全年供冷水,有些空调区则冷、热水定期交替供应时,宜采用分区两管制水系统。

n3) 对于全年运行中冷、热工况频繁交替转换或需要同时使用的空调系统,宜采用四管制水系统。

n(5)“一泵到顶”系统。空调冷冻水系统的静水压力不大于1.0MPa时,竖向不宜分区,宜采取水泵吸入式的“一泵到顶”系统,以减少由于分区而增大土建与设备的一次投资和电耗,并方便设备与系统的运行管理。

n(6)空调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ER)应按下式计算,

且不应大于表2 中的规定值 。

ER= 0.002342 H/(ΔT·η)

式中:HD水泵设计扬程,m;

ΔTD供回水温差,℃;

ηD水泵在设计工作点的效率,%。

n表2   空调冷热水系统的最大输送能效比(ER)

管 道类 型

两管制热水管道

四管制热水管道

空调冷水管道

严寒地区

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

夏热冬暖地区

ER

0.00433

0.00577

0.00865

0.00673

0.0241

暖通专业设计要点简介 篇5

专业论文

对民用建筑暖通工程施工要点的分析

对民用建筑暖通工程施工要点的分析

摘要:伴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不断提高,我国民用住宅小区建设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度。但随着住宅的增加,暖通故障时有发生,分析原因。一方面因为业主入驻后对暖通设施的改装;另一方面也有暖通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质量不达标造成的。针对以上情况。如何提升民用建筑暖通工程质量,已经成为当前暖通工程施工单位首要问题。本文依照现行的规范和暖通工程的要求,深刻的论述了民用建筑暖通工程施工的要点与施工注意事项。

关键词:民用建筑;暖通工程;施工;要点;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TU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暖通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使用业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旦在装修后第一年的供暖期出现跑漏水现象,那么会对装修后的房屋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的一些城市的供暖期较长。卫浴通风、厨房通风系统等也是存在质量问题的。所以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合理进行建设,从而保证房屋的质量,给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因此,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彻底了解民用建筑暖通工程的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

2民用建筑暖通工程施工现状

民用建筑暖通工程通常分为采暖与通风这两部分,通风又分为卫浴通风系统与厨房通风系统。当前我国暖通工程的施工一般是一家较大型单位中标后,分包给多个小型施工单位。较大型公司只派驻少数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管理,这样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的不足,导致暖通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也给工程质量管理增加了难度。所以,专业技术人员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技能掌握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工程整体质量。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3、民用建筑暖通工程施工要点与管理

我国在对民用建筑暖通工程的施工以及安全监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改善暖通工程在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下文将详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3.1民用建筑通风工程施工要点

在民用建筑暖通工程施工中,对于风管安装、支架制作安装等施工重点,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规定进行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要监控施工,并且保障暖通工程施工质量。在支架制作安装过程中,应采用合格的吊杆、型钢。支架承受管道或设备的最大荷载及防腐处理也要达标。若采用风管组成通风系统工程,风管安装须平直,通过变形缝或与设备连接处必须做软连接,以避免不必要拐弯造成阻力增大;水管安装需平直,通过建筑变形缝应接软管;有方向要求的阀门安装应该注意是否与建筑设计方案中水流走向一致。冷凝水排水管应独成系统,不与其它排水管线共用。

3.2现代住宅地暖工程施工分析

鉴于低温热水地板供热系统的经济性、舒适性以及环保性,所以我国民用建筑大多数采用这种供暖方式。简单的说,此种供暖工程的施工进程中,施工控制集中在:为减少热量向下层和墙外扩散,应在地热管下与外墙根铺垫隔热板和铝箔热反射膜,尤其是采用高热阻挤塑板效果更好。在做卫生间地热工程时,防水层要在地热层的上面:然而一旦防水层被地热破坏,就会使卫生间的污水渗透到地热层里,进而是防水层失效。所以防水层最好铺在地热层之上。冬季施工时要特别注意,在采暖系统开始试压后,盘管内存水不能排尽时经常会造成水结冰而涨坏加热盘管的事故发生,那么,试压或冲洗后,要将盘管内的水全部排除,以防损坏管路。还要注意的是,加热盘管与分水器连接处,要在盘管外套波纹管,以减轻加热管密集处的混凝土出现膨胀裂缝并延迟加热盘管氧化现象。结尾热水管表面浇筑水泥砂浆是蓄热的需要,水泥强度要按照标准严格执行,水泥混合物的比例也不可马虎。沙浆结尾抹光多少次(表面结尾用泥刀)很重要,水流失和消除气泡对表面强度有很大影响。沙浆的关键是表面结尾材料的强度。因此强度很重要。强度的要点取决于水泥混合物比例的大小,且表做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好高质量地面供暖的主要是表面结尾抹光次数,进而保障地暖施工质量。

3.3加强监理保障工程质量

出于对监理工作的特殊性,直接影响着施工现场安全的是监理工作的完善程度。监理人员应自觉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使得监理人员在现场监控时得以及时的发现安全隐患。此外,质检人员必须认真检验和验收工程施工所用原材料才可批准其进场,严格把好质量大关。坚决不允许接受不合格原材料。加强监理工作的进行,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业主们人身安全不受侵害,另一方面也是质监人员应有的职业操守。保证整体工程的质量,这样从工程施工的管理与原材料的管理两方面抓起,共同保障暖通工程质量的过硬。

3.4保温材料选择分析

暖通工程的保温材料必须要认真按照建筑规范保温耐火等性能来选择,且要符合设计的基本要求,而对于绝缘材料更是不可马虎的,并且要严格匹配粘结剂与绝热材料。暖通工程的安装过程中其安装表面的保护层是不可损坏,否则会影响工程的效果。人身安全当前,我们且不可轻视材料性能的好坏,要择优用之。其次,暖通工程风管系统的零部件、阀门、过滤器等,这些部件的保温不能影响施工完成后的操作功能,木托应与保温材料严密接触才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3.5建立信息库,增强控制准确度

简而言之,质量控制点是保证工程质量而设立的重点控制对象、关键部位以及薄弱环节。通风系统的操作技术参数、自然条件、施工技术、材料、施工环境等都能成为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点。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点会根据施工季市、进度、地域不同而有所变化。在工程施工阶段即是工程质量形成的阶段,因而,施工过程中必以工序质量控制为核心、以设置质量控制点为辅、严格依照质量控制点进行检查,来保证工程质量。在暖通工程施工时,重要的是施工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合理的设置更能保证工程的质量。目前,基于知识库的质量控制点设置是最先进的技术。首先,其一般设计流程要按施工工程设计确定工序衔接从而并行工序。其次,通过在参考以往从相同类型工程检索出质量控制点作为基础模板,按最初设计的质景控制点进行判断、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选择,在所选模板的基础上增加、删除控制点,完成新项目质量控制点的初期设置,然后用国家规范、质量、技术标准来检测设置结果是否已经达到标准所要求。确定了基础质量控制点后,接着按照类似工程质量控制点监督管理办法数据库一些相关内容再联系本工程自身特点,共同创新新工程质量控制点监督管理方法。最后一点,在将新工程完成后的所有数据进行入”库”登记,这样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点,便于再次施工时继续按此流程进行。暖通施工企业质量控制与施工要点控制是通过信息库的记录来加强的,并以此保证暖通工程施工质量,增强以控制数据库为手段的监督管理措施,增加施工企业在更大市场的竞争力。

4、结语

如今随着经济的腾飞,人们对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随着建筑档次的提高,业主对暖通工程的要求也随之增高。暖通工程虽然只是建筑结构的辅助工程,但在整个建筑中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那么,就要求我们严把暖通工程的质量关,并且让工程在尽量长的时间内不出差错,严格的遵守建筑标准和施工规范,以及加强工程管理制度。在人员方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全面素质,总结出最好的管理方法和技术,用超高的水平和素质,完成好每一个工程,更好地造福社会、暖通行业,并为业主安心入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升中.浅析暖通工程中的施工管理 [J].四川建材.2012(3)

[2] 王海建.浅析暖通工程施工中应注意问题 [J].中国房地产业.2012(2)

[3] 吴立民.浅析暖通工程全过程监理质量控制点 [J].科技资讯.2010(19)

[4] 蔡凯.浅析暖通工程中的问题及措施格式 [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9)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要点简介 篇6

农作物秸秆是宝贵的生物资源,直接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种植业收入,同时可以减轻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机械化秸秆还田核心技术是采用多种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直接埋入田中,使秸秆在土壤中腐烂分解为有机肥,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保水、调温等理化性能,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使大量废弃的秸秆直接变废为宝。秸秆多年还田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平均年增加率为原耕层有机质含量的0.01%左右;有利于土壤全氮量和速效氮、磷、钾的增加;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的有效养分;有利于增加后季作物产量,增幅为2-5%。

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路线

1、秸秆处理

①切碎抛洒在麦茬地——(喷施或撒施秸秆腐熟剂——)放水浸泡36小时——深埋起浆一次性作业——沉淀——抛秧、人工栽插或机插

② 切碎抛洒在麦茬地——(喷施或撒施秸秆腐熟剂——)反旋深埋——机槾——沉淀——抛秧、人工栽插或机插

③ 不切碎——(喷施或撒施秸秆腐熟剂——)放水浸泡36小时——深埋起浆——沉淀——抛秧、人工栽插或机插

④ 墒沟埋秸秆还田技术——不切碎——人工直接埋入麦田原有墒沟——撒施碳铵——手拖配旋耕机压实并盖土(往返作业)——正常施肥、浅旋灭茬——泡田整地——沉淀——抛秧、人工栽插或机插

注意收割留茬不是越低越好,应在30厘米左右。因为根茬越低,田面留草量越多,预埋性越差;根茬越高,田面留草量越少,预埋性越好。

2、撒施基肥

在水田条件下,土壤氮固定的临界含量为0.54%。实施秸秆还田后,需补充氮肥。由于麦秸秆含氮量在0.5%左右,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不会出现严重的缺氮症状。但为了加速还田秸秆的腐解,提高当年的还田效果,在还田作业时要配合施基肥。在总施肥量与不还田土壤肥料用量保持基本一致的基础上,以每100公斤秸秆增施纯氮1kg为宜,一般每亩总施纯氮量为20公斤~22公斤,并根据基:蘖:穗肥比为4:2:4施用。基肥以选择铵态氮或尿素加复合肥为好,一般为亩施碳铵20公斤和普通复合肥40公斤为宜,并提倡有机肥、无机肥结合,均匀撒施在秸秆残体上。

3、喷施或撒施秸秆快腐剂

在秸秆还田前施用适量的秸秆快腐剂,均匀喷施或撒施在秸秆残体上,可加快秸秆腐熟速度,提高秸秆还田效果。

4、放水泡田

施好基肥后立即放水泡田,浸泡时间以泡软秸秆、泡透土壤耕作层为准。

秸秆一般在放水浸泡12小时后基本软化,软化后的秸秆易于和泥浆搅拌均匀,浸足水分软化后的秸秆一般不会直立于田间或漂浮于水面。土壤耕作层泡透的时间视土壤物理性状而定,土壤酥松、团粒结构好、透水性强的土壤易于泡透;土壤板结、团粒结构差,透水性弱的土壤难于泡透。一般砂、壤土浸泡24小时左右,粘土田块浸泡36-48小时左右,即在还田作业前1~2天上水泡田。浸泡时间过短,耕作层泡不透,作业时土壤起浆度低,秸秆和泥浆不能充分混和,田面平整度降低;浸泡时间过长,会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埋草和起浆。

要严格控制水层,以还田作业时水层田面高处见墩、低处有水,作业不起浪为准,水深1-3cm;水层过深,浮草增多,作业时水浪冲击过强,影响秸秆掩埋效果,耕整平整度差;水层过浅,土壤耕作层泡不透,秸秆泡不软,作业后田面不平整、不起浆。

5、还田作业

(1)机型选择

选择与中型拖拉机配套的高效低耗秸秆还田机械---反旋灭茬机或水田埋茬起浆机。新型秸秆还田机械----水田埋茬起浆机的特点是正旋埋草、带水旋耕,提高了机械效率和埋草效果,同时,由旱旋耕改为带水旋耕,减轻了机械负荷和动力消耗,特别是提高了旋耕埋草田面平整度,降低了机械操作成本,一次两遍作业,实现埋草和平整地,能满足后续水稻种植机械化作业要求。选用小拖配置秸秆还田机,小拖功率一定要15马力以上。

(2)机具作业

水田埋茬起浆机采取横竖两遍作业,一次完成埋草和平整地。第一遍顺田间长度采用无环节套耕作业法,避免漏耕,可适当重耕,以提高埋草效果;第二遍可采用“绕行法”找平,并适当提高作业速度,一次两遍完成埋草和平整地。注意要根据拖拉机动力、还田机具配备和土壤情况确定工作档位。

(3)耕层深度

秸秆还田机的耕层作业深度与秸秆还田量、埋草率、麦草腐烂进度和稻米品质有关。有研究表明:在5~15cm耕层范围内,随旋耕深度的增加一次性作业埋草率提高,麦草起始腐烂时间、进度推迟(淹水条件下不同耕层温度差异所致),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下降。考虑到我市小麦当前产量水平,为适应插秧机作业要求,麦秸秆还田的适宜埋深为5~10cm,有利于后作机插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形成。

(4)田面特征

据有关试验观察,麦秆上水后第5天,呈灰褐色,浸出水混浊,开始腐烂;第10天田间气泡增多,水面发油花;第15天大量起泡,臭味明显;第25天气泡减少,水层清晰,腐烂基本结束。

三、建议

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要点分析 篇7

1 暖通空调系统的类型

暖通空调系统种类繁多, 但是基本原理都是相通的。其常见的n种类型是:全空气系统、空气一水系统和全水系统。另外还有:分散式供冷或供暖、热泵系统、热回收系统和蓄冷。全空气系统:在这类系统中, 空调空间的所有要求 (如加热、加湿、冷却及除湿等) 都靠送风来满足。空气-水系统:这类系统通常是用冷水带走空调空间的大多数显热负荷, 而用空气提供通风以保证空气质量并带走由于空间的潜热负荷造成的湿气, 当然空气也提供一些额外的显热冷却。全水系统:这类系统指那些具有风机一盘管、组合通风装置或重力循环式室内末端的系统, 未调节的流通空气通过墙上的通风口送入或渗入。其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适应许多建筑物空气调节要求, 并且可灵活地应用在空调系统的改造中。

2 方案设计要统筹解决设计中的问题

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问题是方向性、全局性的问题, 不仅关系到高层建筑的室内环境参数能否满足使用要求, 而且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工程投资、维护费用、舒适性、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并影响到环境、建筑层高、建筑美观、机房面积等诸多指标参数。方案设计不合理所造成的损失通常较大, 而且修改困难、影响时间长。

2.1 可靠性与可行性

能够满足高层建筑通风采暖的使用要求是方案可行性应考虑的首要问题。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和规范的要求, 包括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设计方案应能满足相关方面的要求 (如供电、供气、供水、供热等) , 并应特别顾及这些条件的长期、变化情况。对于温湿度等参数要求较高或比较特殊的工艺性暖通空调设计项目, 应对设计方案进行全年工况分析, 以确保其在全年各种室外气象条件下的适应性。对于一些无法采用标准设备的特殊情况, 对非标准设备应提出详细的参数要求, 并且所提出的参数要求应合理可行。能否有足够的机房面积也是评判设计方案可行性必须考虑的问题, 尤其是对于一些改造工程和建筑面积比较紧张的情况。

2.2 经济性比较

经济性比较是高层建筑暖通空调方案比较中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应在相同的设计要求与条件下进行比较, 这样才能确保方案比较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一次性投资是投资方最为关注的, 在计算时应全面准确、不能漏项。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一次投资包括各种设备、材料、管道的投资, 和相应的安装、调试和工程管理费用, 相关水处理和配电与控制投资, 机房土建投资与相应室外管线的费用等。由于同一种设备的生产厂家价格不同, 因此在不同方案经济性计算比较时各种设备的价格应采用平均价格。

运行能耗和运行费用是暖通空调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性比较必须考虑的重要参数。运行能耗应计算暖通空调主机 (锅炉和制冷机等) 和其他辅助设备 (如风机和水泵等) 的能耗。计算时必须考虑在全年季节变化的情况下, 建筑物实际负荷的变化, 以及设备非标准状态下的效率。高层办公楼、教学楼、写字楼等建筑物能耗比较时, 考虑暖通空调设备运行时间应扣除停机时间, 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时段各种能源的价格可能不同。由于影响因素和不确定因素较多, 如何准确地计算建筑物暖通空调设备全年的实际能耗和运行费用, 目前仍然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技术难题。

2.3 调节性与操作性

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容量的确定依据是接近全年最不利的气象条件, 因此空调暖通系统应有较好的调节性能, 以适应全年负荷的变化。调节性能好的系统方案, 一次性投资较高但同时却有运行能耗较小的优点, 在经济性分析时应综合考虑衡量。另外, 空调系统的管理操作方便性跟是否采用自动控制关系较大, 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 经技术经济性比较来确定。空调系统采用自动控制, 能减少系统管理人员的数量和劳动强度, 降低人工管理费, 但工程的一次性投资增加, 对操作人员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设计时遵循的一般原则为, 大型空调系统和需要经常调节控制的设备较多的工程宜采用自动控制, 但自动控制系统应尽可能简化, 以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2.4 安全性问题

高层建筑物暖通空调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包括易燃易爆环境安全、防火安全、人员环境安全、重要设备物品环境安全、系统设备运行安全5个方面的问题, 比如空气传染性疾病和有毒有害气体在空调系统中的扩散和蔓延。暖通空调系统的安全性的提高途径要在通过工程设计、设备研制、运行管理、规范和技术措施等诸多方面的改进加以实现。比如设计库房、煤矿和弹药厂房等易燃易爆工程的通风空调系统时, 安全性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应采取相应的防爆技术方案和措施。在设计燃油燃气锅炉房时应考虑可燃性气体、液体泄漏带来的安全性问题, 应设置可燃性气体泄漏报警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 并相互联锁。防火安全问题应按照有关防火设计规范来考虑, 设备安全运行的问题主要包括制冷系统的安全等。

总之, 高层建筑物暖通空调系统需要调节的量一般包括空调对象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调节, 送风量、湿度的调节, 冷却水泵和冷冻水泵的转速调节, 冷却塔风扇以及风机转速的调节, 工况转换监测和控制, 变送风流量调节及变水量流量调节等。这些量可以作为空调系统控制的被控量也可作为系统要优化的量。

3 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目前审图部门对暖通空调工程设计, 特别是高层建筑暖通空调中提出的一些常见问题, 对照设计规范、规定及标准, 列举了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管道布置等几个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3.1 空调循环水泵的选型问题

循环水泵容量过大在我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其容量通常能达到实际需要的2倍, 这将造成极大的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的浪费, 究其原因主要是: (1) 设计冷负荷偏大。 (2) 系统循环阻力计算结果偏大。 (3) 净水压力问题。错误的将净水压力算作系统的循环阻力, 造成系统循环阻力计算偏大。 (4) 系统水力平衡计算问题。水力平衡计算不精确, 正式投入使用前又没进行全面的调试, 会造成水力失调。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 应该随不同时刻冷负荷及扬程的变化而变化, 能够满足不同条件下优化运行的要求, 通过对定速泵的台数控制及变频泵的速度调节达到节能的目的, 控制方法简单, 节能效果明显。

3.2 供暖方面

高层建筑暖通入口入户装置根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 热水采暖系统, 应在热力入口的供回水总管上设置温度计、压力表及除污器, 必要时应装热量计。而设计人员往往只注意入户热力装置的设置, 忽略了入口装置, 造成设计失误。入口数量问题应考虑开发商后续管理方便的基础上, 设计人员不仅要考虑室内供暖系统的合理性, 又要考虑室外管线衔接的合理性, 不能顾此失彼。

规范规定楼梯间或其他有冻结危险的场所, 散热器应由独立的立支管供热, 且不得装设调节阀。工程中共用一根立管一侧连接邻室房间散热器另一侧连接楼梯间散热器的做法, 因密闭性难以得到保证, 供暖发生故障, 将影响邻室的供暖效果。带有底层商铺的住宅设计规范明确规定, 对建筑内的公共用房和公用空间, 应单独设置采暖系统和热计量装置。但设计中总存在商铺未单独设热计量装置, 或与住宅采用共用系统, 都将对以后使用后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采用共用立管系统的高层住宅, 设计中要根据系统水力平衡、承压能力、散热设备及化学管材的特性等因素对供暖系统及共用立管进行竖向分区设置, 并应考虑管道热补偿问题。工程上忽略伸缩器设置、未认真校核热膨胀量以决定补偿器的位置、在补偿器上下的位置安装固定支架消弱补偿器作用等会因立管的热胀伸缩拉裂了支管的现象。

3.3 空调通风方面

空调与制冷技术手册、采暖空调制冷手册等明确给出的旅馆办公类的冷负荷指标为94w/m2~163w/m2, 商场类建筑夏季冷负荷的概算指标应为210w/m2~240w/m2。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 一般存在两种问题致使空调装机容量偏大。一是由于设计时考虑各种各样的安全系数, 从而使单位空调面积的制冷机装机容量大比手册中冷负荷概算偏大, 远大于实际运行中单位空调面积峰值冷量。二是目前在空调系统设计过程中, 部分设计人员采用负荷指标估算方法, 使得制冷机装机容量普遍偏大, 也明显造成初投资的大量浪费, 甚至影响部分负荷下的冷机效率。

水泵扬程选择不当也是暖通空调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水系统扬程选择因设计差异而存在较大差异。如某工程冷却塔放置在80m高的屋顶, 冷却水为闭式循环系统, 而设计者在选择水泵扬程时误将高程加进了水泵的扬程中, 致使所选水泵扬程高达95m。有的设计在选择冷冻水泵时, 忽视了冬、夏季流量的之间的差异, 如某工程夏季空调所需7℃/12℃冷冻水的循环流量是400 m3/h, 而冬季所需50℃/60℃热水循环量为200 m3/h, 可见夏季空调冷冻水循环量要比冬季采暖热水循环量大得多, 所以冬夏季冷水泵热水泵应分别设置, 合用一台是不合适的。

4 结论

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选择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暖通空调工程项目的成败和经济效益优劣的重要问题, 而施工图设计各个细节处理的是否完善也是关乎整个暖通空调设计的成败, 两者缺一不可。应重视多方案比较, 作出合理的设计。图纸审查不严、流于形式。应坚持三审 (自审、审核、审定) 制, 确保设计 (含图纸、计算书) 质量, 减少出错。因此, 一个优秀的暖通空调工程设计, 不仅要的综合效益最高的方案设计, 还有设计细节完善的施工图设计。

摘要:介绍了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种类, 并阐述了暖通空调设计中方案设计的重要性与需要重点遵循的原则, 其次根据工作经验指出了暖通空调施工图设计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以期能为暖通空调业同行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

参考文献

[1]李娥飞.暖通空调设计通病分析手册[K].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2]李竹光.暖通空调规范实施手册[K].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3]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公共建筑空调设计实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浅谈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要点 篇8

【关键词】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要点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背景下,人们提高了生活与工作环境的要求,所以,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其中,暖通空调在生活建筑与商用建筑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同时也使人们工作的效率不断提高。但是,因为受到技术限制,并在安装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所以,保证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的有效性逐渐成为高层建筑工程中的重点与难点。

一、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基本类型分析

第一,全空气暖通空调系统。这种暖通空调系统在大型的高层建筑当中比较适用,尤其是商业大厦或者是高级的酒店,其具体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空压机来加温、加湿或者降温除湿空气,进而对建筑内部的环境予以有效地调节。第二,空气-水暖通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层建筑当中,主要的工作原理就是对水和空气进行交换,进而将空调当中的热量释放,同时,利用水循环的作用来对室内的温度与湿度进行调节,通过空气来保证室内空气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因为这种空调结构的形式相对简单,所以,实际的制冷速度也相对较快,所以,其实际应用的范围也相对广泛。第三,全水暖通空调系统。这种空调系统就是对水循环的作用予以有效利用,进而更好地调节室内环境,其结构形式同样简单,而且能够基本满足大多数高层建筑暖通的需求。

二、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要求

第一,可行性。设计的可行性指的就是在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时候,应综合地分析与研究暖通空调相关的参数与机械以及标准等方面内容,确保暖通空调设计的原理与方案时切实可行,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设计的质量得到保证。由此可见,在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中,可行性是十分重要的设计要求。第二,经济性。所谓的设计经济性就是在设计暖通空调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类型设计方案予以认真地对比与分析,不仅要保证设计的质量,还应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减少能源的消耗,最终实现经济性的目的。总体来讲,经济性的要求就是要保证所设计的暖通空调,其能耗与运行成本得到全面考虑,并合理分析暖通空调设备、管道与材料的实际费用,进而实现经济性的设计目的。第三,调节性。因为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要在不同季节与天气情况下予以有效地调节,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实现暖通空调运行的正常,同时还能够降低负荷,实现能源节约的目的。而暖通空调设计的调节性,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确保南通空调能够方便快捷地自动控制。

三、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要点

(一)循环水泵型号的选择

在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过程中,循环水泵型号是在选择时十分重要的内容。若循环水容量比较大,那么就会直接提高设备实际运行的成本。所以,在暖通空调设计的时候,需要按照不同时间段所产生的扬程和冷负荷来进行合理地调整,并对速泵的数量予以适当地控制。同时,应按照实际的需求来对变频泵的速度进行调节,尽可能地减少能源的消耗。

(二)供暖系统的合理设计

在高层建筑的空气调节、通风以及采暖等方面都需要具备设计标准,而且需要对暖通系统入口入户设备予以合理地设计。在热水暖通空调系统当中,在其处于设计期间,一定要在入口的管道处安装温度计、压力表以及除污器,同时还应该针对高层建筑设计的要求来设置热量计。在设置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入口数量的时候,需要全面地考虑暖通设备施工的便捷与合理,并分析高层建筑南通空调系统管线的布置形式。而对于高层建筑楼梯间,则需要单独地使用散热器来供热,如果是相邻的房间,则可以通过一根立管同房间内部散热器相连接。然而,楼梯间的散热器,其自身的密闭性不强,所以,也十分容易出现空调系统的故障,进而导致暖通空调设备无法正常运行。若在高层建筑地层设置中存在商铺,就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规范,在公共区域中单独设置热计量的设备与暖通空调装置。

(三)空调通风

在设计高层建筑暖通空调通风系统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暖通空调的装机容量过大的情况,而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两种:第一,在设计的过程中,对各种类型的安全系数予以全面考虑,所以,单位空调面积制冷剂装机的容量要超出手册当中冷负荷的概算值;第二,设计南通空调系统的过程中,部分设计工作人员使用的是符合指标估算的方法,然而,利用这种估算的方法所获得的制冷剂装机容量要大一些,所以,经常出现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

(四)设计中应重视提升调节性和操作性

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工作,一定要保证设计工作人员尽可能地通过有效措施来实现系统可调节性与可操作性的提升,并且充分发挥暖通空调系统的自身功能与作用,使得暖通空调系统的价值得以体现。如果暖通空调设备的调节性能与操作性能良好,那么就可以根据实际的气候与环境变化来对自身的负荷予以合理调节,最终实现节能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层建筑中暖通空调的作用十分重要,同時,在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也为暖通空调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在设计方面却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所以,一定要了解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类型与要求,并且始终按照设计的要求来熟练掌握设计要点,保证前期准备工作的质量,正确选择暖通空调循环水泵的型号,根据规范设计暖通空调,进而更好地提高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工作的质量。文章针对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的类型与要求以及设计的要点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最终的目的也同样为了提高设计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小波.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要点分析[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4,(11):28-28.

[2]曹树桃.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要点之我见[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3):449-449.

[3]曾应贤,吴全胜.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5,(48):195-196.

[4]康智.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要点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4,(8):168-168.

上一篇:河津市房屋租赁管理下一篇:琦君下雨天真好有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