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2024-06-22

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共5篇)

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篇1

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一、项目建设背景

国家新一届政府从2013年初开始加大改革力度,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201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行一口受理,实行限时办理,严格规范办理,坚持透明办理,推进网上审批”的要求,国发〔2015〕6号《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全面实行“一个窗口”受理,积极推行网上集中预受理和预审查,创造条件推进网上审批;推行受理单制度;实行办理时限承诺制;编制服务指南;制定审查工作细则;探索改进跨部门审批六项具体要求。

常熟市经过多年的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在电子政务网、政务信息资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服务渠道建设、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3年,常熟市发布《智慧常熟战略发展规划》,按照“大资源、大数据、大协同、大服务”的要求,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提高群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目前,已建成“一中心、两载体,三平台”。与政务服务相关的信息资源中心(一中心)和市民服务平台、企业服务平台(两平台),为智慧城市的后续发展提供了计算资源、数据资源和服务渠道等方面的强有力支撑。2015年2月9日,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在常熟市政府所召开的“信息化项目推进工作专题会议”上审议并获得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要以系统设计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以服务企业和市民为导向,实现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该项目列入2015年市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要求年底前分批上线,并在运行中不断完善。

二、项目建设目标

按《智慧常熟战略发展规划》,结合常熟市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要求,以创新、完善服务方式,线上线下结合的互联网理念为指导,搭建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加快实现网上服务及办事,通过建设完善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再造重构审批流程、创建充实政务信息资源库、健全完善政务监督机制、横向整合各部门政务服务资源、建立市、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标准统一、审批流程可控、政务资源共享、监督管理有效,将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打造成为全国县级市一流的政务信息化最高阵地。

本期重点进行政务服务体系的构建和横向的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融合常熟市各委办局信息化建设成果,以行政服务中心为基础搭建统一的智慧政务服务平台。

? 线上线下相结合,完善服务方式。在行政服务中心大厅部署智能辅助设备,比如智能引导服务机、智能排队交换机、智能双屏交互设备、大厅智能监控设备等,创新审批办事服务内容,通过设立的网上办事大厅,申请人能够自助了解办理信息、办事流程、业务窗口布局等信息,从而提高办事效率和现场体验;利用我市已经建成的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即企业服务平台、市民服务平台),申请人在网上能够享受在线咨询、信息查询、网上办事、预约审批、资料下载上传、进度跟踪、意见反馈等服务。

? 再造重构流程。对涉及部门多、办理复杂的审批业务进行协同审批业务流程再造和重构。取消重复审批环节,增加并联审批数量,理顺前后置关系,消除互为前置的现象,从而缩短审批时限,使申请人尽早拿到审批结果。

? 创建政务资源库。以我市已经建成的信息资源中心为基础,分类建设政务资源库,对政务信息按照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申请信息、过程信息和结果信息,事项信息和流程信息等多维度进行建库设计,打破部门系统壁垒,实现不同来源、不同业务、不同环节的信息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和共享。

? 建立监督管理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大厅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窗口进行合理配置,对大厅服务人员、窗口工作人员、后台审批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实现事先、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提高服务质量。

? 建设标准化体系。通过业务标准化和技术标准化,对公众实现统一服务,信息一次性告知,材料一次性提交,结果统一反馈;对内实现流程标准统一,岗位权限统一,信息来源统一,审批口径统一。

本项目的建设时限:2015年12月30日前上线运行。

三、项目建设内容

1、体系建设 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要按照“一中心、两平台、三系统、两体系”的完整体系进行设计和建设。

一中心:以我市已经建成使用的信息资源中心“五大数据库”为基础,建设满足行政审批需要的政务资源中心,通过对政务信息资源的统一、分类整理,完善信息资源体系,实现各部门政务资源的汇集沉淀和动态共享。要提供审批事项、审批流程标准信息、审批证照文库、材料库标准信息、政务运行过程信息等信息资源。

两平台:要建设政务架构管控平台和政务服务平台。平台要有完整性和统一性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架构,满足对所有应用服务及渠道的支撑需要,要在功能运行、事项流程、界面维护、信息发布、服务推送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适应行政审批需求的不断变化,不同功能模块之间既要相关贯通,又能够独立运行,按照业务需求对功能模块进行灵活的更新换代,既能够大幅降低开发成本,又能够减少维护成本。

? 政务架构管控平台要从技术标准、技术架构、部署架构、流程架构、应用接入架构、数据服务接入结构等方面进行设计,为常熟市智慧政务提供统一的架构管控体系,将技术内容封装成标准、可复用的政务原子服务,并将政务原子服务分类关联形成聚合服务,提高智慧政务应用的复用程度,降低政务服务技术门槛,实现技术的统一管控;

? 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要以平台的方式固化常熟市行政体制改革体制和机制,剥离审批业务、大厅运行、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的业务共性,实现办事引导、资料共享、审批业务协同流程服务、审批运行服务以及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建立固定资产投资协同审批的无流程化运行功能,以及协同审批全过程跟踪回溯。

三系统:建设三大领域应用系统,包括审批管理系统、政务服务辅助系统,满足行政审批、大厅运行管理、监督管理、辅助服务的需要。

? 行政审批系统涵盖大厅集中审批、多部门协同审批、多级联动审批等业务功能,大厅综合办公管理、中介服务机构管理、绩效管理等功能,以及公共资源交易系统涵盖政府采购、建设工程交易、土地交易、药品采购等业务功能;

? 监督管理系统以管理、监督,服务相对分离的监管模式为理念,以公众监督,法律监督,监察监督,绩效考核四位一体的监察监管体系;

? 政务服务辅助系统建设要实现实体大厅的辅助管理,保证大厅有序运行,提高公众办事体验。

两体系:要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行政审批,标准先行。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涉及的部门业务多,应用系统权属复杂,数据产生和存储海量,需要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具体包括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两个方面;同时,政务服务需要建立安全保障体系,保证服务平台的有序运行。安全保障体系要从制度建设、数据存储管理、技术运维、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建设。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措施要以信息化手段具体体现和落地。

2、本期重点建设内容

(1)

、事项梳理、流程设计

1)国家取消下放事项梳理:要根据编办整理的事项目录,完成取消、下放、合并、转移的调整对接工作,重点进行保留事项的材料标准化、流程标准化。

2)现有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化:要根据编办确定保留下来的行政许可事项及其它政务服务事项内容的动态梳理,确定一次性告知单包含的申请材料。

3)集中审批业务:根据常熟市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市场监督管理局、民政局、住建局、财政局、税务局、公安局、人社局、文广新局、发改委、档案局、城管局、交运局、卫计委、规划局、商务局、安监局、环保局、国土局、农委、水利局、气象局、民防局、烟草局等部门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按照信息化实现要求进行梳理,梳理内容应该涵盖法律依据、提交材料、办理时间、办理部门、办理地点等重要内容的标准化。通过梳理,能够实现政务信息数据的有效采集和高效利用,通过技术功能开发理顺事项的前后置关系、申请情况判定,根据特定申请主体能够提供一次性告知单。

4)根据信息化实现要求,对行政服务中心提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协同审批流程进行技术流程设计:

按照完整事件原则,将整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过程分为立项、供地、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设计协同审批流程图。每个阶段的协同流程应该进行标准化,包含统一收件、联合会商、统一受理、并联办理、一口办结五个标准化协同审批流程。

配合建立牵头部门运行机制,每个阶段设置牵头部门,赋予牵头部门统一收件、分发、催收、组织会商、发证权限。

配合建立多部门会商机制,对涉及多部门的审批内容可通过系统发起会商,跟踪会商过程,明确会商结果。

配合建立多级协调机制。对中心、牵头部门、本业务部门分别赋予协调审批权限,本部门无法协调的推送给牵头部门协调,牵头部门无法协调的推送给中心协调,要对整个协调过程进行跟踪记录,保证协调时效。

流程设计能够满足市政府领导对重点项目的查询、跟踪和决策分析。

对事项一窗对外服务进行功能设计和管控,即同一事项,大厅窗口受理的,部门不再进行受理;每个阶段内同一窗口受理的,办理完成后,申请人仍在该窗口领取审批结果。

5)企业设立“多证联办”协同业务对接:对市场监督、税务、社保、公安等与企业设立相关的业务进行梳理、整合和流程设计。江苏省正在开展企业设立“三证联办”改革,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需要满足改革要求,充分考虑与“三证联办”系统的对接与融合。

6)公共资源交易业务梳理:对政府采购、建设工程、土地交易、药品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四大领域业务进行业务标准化、流程标准化。

(2)、政务资源中心 建立覆盖全市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系统,为行政服务大厅所有包含的信息资源提供统一的资源目录管理服务,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信息冗余,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满足工作人员在业务办理过程中的资源信息快速获取。

政务资源中心纳入我市已经建成的信息资源中心架构体系,与法人库、市民库、空间地理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库、征信库充分对接,数据库架构设计、数据存储标准设计、调用标准设计要满足信息资源中心技术要求,并能够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回填、复用。

政务资源中心数据库建设应包括标准性资源、共享性资源、运行类资源、政务资源服务四类。其中标准性资源包括事项标准信息、流程标准信息;共享性资源包括申请材料信息、证照文信息、信用信息等;运行类资源包括基础运行资源、大厅运行管理信息、审批过程信息等;政务资源服务需要对所有的政务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包括事项基本信息、材料信息、情况信息、字段信息等,能够实现政务资源信息按部门和主体进行检索、政务资源订阅、政务资源目录管理和政务资源统一发布等服务,并纳入到常熟信息资源中心体系。

(3)、政务架构管控平台

通过管控平台,实现多部门业务协同,包括统一咨询、统一收取材料、联合受理、联合技术审查、联合勘查、统一发证。

创建政务原子服务和聚合服务,通过流程监控、流程设计、审批流程集成等功能实现公众对涉及的事项办理情况进行即时状态的查询,通过流程比对和流程优化减少事项办理流程中的冗余环节,提高审批效率,管控平台的政务原子服务、聚合服务、技术管控功能要能够切实提高智慧政务应用的复用程度,降低政务服务技术门槛。

基于全市现有的政务信息化建设成果,要考虑在充分利旧的基础上,既要实现统一平台的有效运行和数据共享,又要充分发挥现有系统的功能,实现业务基础平台与所有与审批服务、便民服务有关的服务进行对接。服务除了业务系统以外,还要包括中介机构系统,比如银行代收费系统、大厅内证照印章代办理机构系统等。

常熟市行政服务中心涉及各种业务系统和服务,要确保系统间访问操作的安全性,通过系统提供统一身份认证功能实现不同业务系统内部用户的统一管理、统一身份认证,面向企业和市民的外部用户,整合企业服务平台和市民服务平台的用户管理功能,涉及到行政审批业务的用户信息,需要回传到政务信息资源平台进行统一管理。

(4)、政务服务平台

需要从映像服务、业务服务、运行服务三方面进行建设。1)映像服务:通过服务建模,将技术组件进行服务转化,实现办事引导,政务知识共享利用,办事智囊服务。办事引导服务应该满足在线办理的需要,对申请人线上查询、预约、下载、上传、预受理、预审核推送统一服务;对公众普遍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标准化,形成共享知识库,按需智能推送;根据业务领域设立办事智囊包,满足办事人员在办理过程中对专业知识、技术指标等的实时查询和参考。

2)业务服务:应包括事项服务、电子资料服务、固定资产投资协同审批无流程化服务,以及网上预受理和与审核服务。事项服务包括事项内容管理、事项审核管理、事项查询打印、事项类别管理、事项统计、数据接口管理;电子资料服务通过扫描设备将各文书、证照等文档资料电子化,并将其存放入电子资料库,实现传统纸质文档附件资料的扫描入库,同时对入库的表格、证照、批复等审批电子资料进行统一管理。通过该子平台实现对公众信息一次录入,多次复用,各审批部门可以按需调用资料;流程服务包括审批流程设计、流程管理、流程配置、流程目录、流程审核、流程发布、流程部署、流程版本管理、流程监控、流程卸载、流程引擎。网上预受理和预审核服务要实现对申请人资格的初步筛选,对申请人上传的电子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审核通过后进入正式受理、办理流程,从而提高审批效率。

3)运行服务:包括统一咨询服务、统一投诉服务、统一评价服务、统一预约服务、统一服务信息推送服务、统一窗口配置服务等。通过该服务支持多种通讯方式和报文格式,同时通过该系统屏蔽渠道端和各应用服务端的差异,降低各渠道与大厅各业务系统的耦合性,将渠道与各应用服务进行有效的隔离。

? 统一咨询服务要完成咨询内容管理、咨询回复处理流程、咨询权限管理等的统一支撑,完成典型咨询的分析处理入库,提供对咨询数据的分析,提供常用咨询问题智能回复,提供咨询情况分析智能提醒,辅助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 统一投诉服务要完成对投诉发起、投诉内容管理、投诉回复处理流程、投诉权限管理等的统一支撑,完成典型投诉的分析处理入库,提供对投诉数据的分析,提供智能提醒,辅助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 统一评价服务要完成投诉信息管理、评价权限管理等的统一支撑。

? 统一预约服务要完成对所有渠道预约操作、预约规则管理、预约权限管理、预约目录管理等的统一支撑,完成预约数据的处理、分析,对恶意预约等进行处理和提醒。

? 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所有服务,都需以常熟市已经建成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作为对公众的统一出口。

4)交易服务:本期主要针对公共资源交易中的四大业务建设统一发布服务,对公共资源交易的申请信息、投标过程、投标结果等信息在企业服务平台上进行统一发布。

(5)、政务应用系统

按照业务需要,本期需要建设协同审批系统、大厅运行管理系统、公共资源交易系统(门户)。

? 协同审批系统针对入驻大厅的固定资产投资协同审批业务,提供并联件的登记、分发、回告、办理、办结、查询,依照“牵头部门统一受理、抄报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办理”的要求,实现跨部门的并联审批业务协同。按照不同投资主体对项目进行重要性分级,市级重点项目能够满足市领导查询、跟踪需要,一般性项目能够满足中心内部查询、跟踪需要。? 大厅运行管理系统建设大厅各业务窗口统一的工作门户,实现入口统一、功能统一;实现大厅内综合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指标和考评制度,进行大厅绩效考核管理;对刻章、法律咨询、会计咨询、银行等中介服务机构进行统一管理;能够通过虚拟桌面功能对业务窗口的操作界面进行统一管理。

? 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的建设,能够建立完备的公共资源交易网络平台,为交易双方、中介机构、评审专家提供统一门户。业务范围包括政府采购、建设工程交易、土地交易、药品采购等。

(6)、政务服务辅助系统

? 智能排队叫号系统:要能够改善大厅办事人员流动秩序;统计办事人办事信息,便于大厅对人员、事项的日常管理及调整;通过数据对接,提高大厅行政审批系统的利用率;为后续客户评价体系及办事进展查询建立流程准备。

? 双屏交互系统:要能够展现窗口工作人员信息;显示窗口办理事项信息;实现与排队叫号系统集成,统计每次办件时长;能够实现当前办件的办事指南的显示;能够支持触摸功能,播放相关文字及视频;显示业务办理时间和业务办理累积时间;提供通告、与当前业务有关的信息;对窗口人员进行满意度评价;系统与短信模块链接一旦顾客评价“不满意”时,系统即自动向值班经理发送短信进行提示。

? 多媒体智能引导系统:能够满足申请人快速检索审批服务事项,查看办事指南、办理窗口及所在楼层分布、需要准备的材料信息及办理流程信息;要能够实现信息发布,主要介绍大厅历史、发展情况、大厅简介等;能够实现现场公众问卷调查;能够实现定时开关机;能够实现信息访问统计功能,可以按时间、访问量等条件统计;能够实现多种图片查看、视频播放功能;能够实现栏目和信息自由添加设置。

? 大厅智能监控系统要能够实时采集大厅运行情况以及窗口办理情景,音频视频服务器与业务审批系统对接,通过监控分析平台,可以调取查看审批过程中从收件、受理、办理、办结全过程的视频音频信息,真正实现监察过程可追溯、全程可视化。

(7)、政务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 1)政务信息资源规划

促进政务信息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形成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共享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数据库架构设计要遵循常熟市信息资源中心总体数据库架构设计,同时能够支撑本期项目的应用系统建设。

2)数据库设计

对各个业务部门的业务数据库进行关联,对接常熟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各委办局现有数据库,实现数据逻辑上集中、物理上分布相结合的整体部署结构。其中,由行政服务中心业务办理过程产生的数据,存储在数据中心,与各单位共享;由各单位建立的数据库,行政服务中心可以共享,但不需要进行维护。

? 基础信息库设计。对政务审批服务过程中涉及到的基础信息资源进行存储设计,范围包括部门信息资源、用户信息资源、审批用户信息资源等。? 政务服务业务库设计。建设协同业务数据库、证照库、效能监督库、公共资源交易库、满足信息资源共享、信息验证、效能监督等支撑要求。

? 审批标准库设计。提供事项标准、审批流程标准以及服务流程标准满足协同审批流程设计要求和政务服务标准化的内容和流程支撑。

(8)、系统对接设计

以跨部门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为主线,统一全市政务信息资源,提出异构网络下的数据融合方法,统一业务数据编码和数据存储标准,充分发挥不同类型的网络技术优势,提升网络性能,充分利用现有各种网络的资源,实现信息交换共享和充分利用,满足“促进公众服务水平提升、政府办事效能提高”的要求。为实现常熟市政务资源信息交换和共享,彻底打破信息孤岛,必须建立统一的数据资源中心,形成统一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共享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为常熟市政务服务系统建设提供信息服务支撑。

因此,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实现跨部门数据、服务及应用系统之间的业务协同和数据交换及信息共享,提升多种类、多系统间的互操作性,降低信息系统开发和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消除“条”与“块”之间的割裂状况,推动跨部门的信息交换和利用,是当前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支撑常熟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完成各类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本期工程需要考虑与常熟市现有的智慧城市中心“一中心、两载体、三平台”建设内容对接;同时考虑与各委办局现有应用系统的对接。

1)平台设计要阐明与智慧城市发展中心“一中心、两载体、三平台”建设内容的对接:

? 与市民卡的关系:市民卡业务可在平台各渠道上延伸和拓展,平台可复用市民卡与部分共建单位的接口,作为市民到大厅排队叫号预约的身份证明,并可进行行政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的支付媒介。

? 与常熟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关系:智慧政务服务平台为服务层提供线上办事、预审、办理、政务咨询、投诉、预约、政务公开服务,同时作为多渠道服务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常熟市已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充分融合,提供门户网站、移动终端等线上服务渠道。

? 与征信平台的关系:平台应用层将使用征信平台中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同时沉淀中介信用、企业表彰、获奖,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可根据政务业务需要提供企业或个人信用数据。

? 与信息资源中心的关系:平台将使用信息资源中心的数据,根据四大基础库数据提供服务,同时平台产生的基础数据作为信息资源中心数据的补充,可通过资源层沉淀到法人库、人口库中,并可实现不动产数据的沉淀,便于相关部门的事后监管,另外平台的运行数据和结果数据也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数据来源之一。

2)平台设计要阐明与常熟市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业务系统之间的对接: ? 与企业设立三证联办系统的关系:将企业设立三证联办数据沉淀到平台资源层,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同步,同时接入平台服务层,统一入口,统一服务标准。

? 与发改委阳光发改审批系统的关系:将固定资产投资立项数据沉淀到平台资源层,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同步,并接入服务层,统一入口,统一服务标准。

? 与各委办局垂管业务系统的关系:与常熟信息资源中心进行对接,利用信息资源中心数据梳理、处理、交换功能,按照政务服务要求为平台资源层提供数据。根据不同系统的网络环境设计有针对性的对接方案,充分考虑公安出入境、户籍办理等业务主体的特殊性。

? 与监察局相关监察系统的关系:包括与行政审批和公共资源交易相关监察网的对接,将各业务系统审批办理过程数据、环节数据、评价数据,以及大厅视频、音频监控数据沉淀到平台资源层,实现行政审批事前督办、事中监督、事后问责。

? 与12345服务热线的关系:作为多渠道融合服务的组成部分,将12345服务热线进行渠道整合,与门户网站、移动终端等线上渠道,大厅辅助服务等线下渠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9)、与智慧常熟战略发展规划衔接要求

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是常熟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点项目,投标人需根据对《智慧常熟战略发展规划》的理解,结合常熟市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在投标文件中阐述智慧政务服务平台与常熟市已建、在建及规划中的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关系以及融合或衔接方案。其他要求如下:

? 能充分了解业务现状,符合实际业务需求,方法论清晰,可行性强,有详细的对应关系说明。

? 方案能够详细说明整体架构、各类数据、接口以及相关业务流程与重大信息化项目的融合或衔接方式。

四、系统设计要求

1、总体设计原则

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架构的设计总体须遵循以下原则: ? 业务导向、标准先行; ? 高效、稳定、包容、一致;

? 动态开放,强化性能与可扩展性设计;

? 贯穿面向服务的设计理念,强调系统高内聚松耦合; ? 提供完备的应用集成、界面集成、服务集成、数据集成策略; ? 采用成熟技术和产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2、技术架构要求

? 遵循SOA设计原则,系统之间采用服务的形式进行互联,相互松散耦合;

? 采用分层的体系架构,分离中间业务逻辑,便于复用; ? 业务逻辑实现组件化,基于框架进行开发;

? 客户端基于浏览器设计,客户端与服务端基于HTTP/HTTPS协议进行交互;

? 设计开发基于开放标准; ? 使用可靠的框架,提高开发效率以及稳定程度;

3、数据库设计要求

投标人应建设通用的、可扩充的系统。建设灵活的认证/授权体系,通用的功能扩充步骤和方法等。数据库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 充分考虑已有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本项目的应用系统基于主流数据库进行设计,开发; ? 数据库设计必须考虑支持未来业务的变化; ? 数据库设计必须考虑应用的性能要求; ? 合理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

4、安全设计要求

? 投标人在系统安全方面应考虑采用身份认证技术、密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保证平台的稳定和整体安全。

? 应用系统安全,如:用户认证/授权、角色管理等; ? 数据的安全:如:数据的一致性等;

? 平台能够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用的操作权限,用户每一步操作系统都会留有记录,便于管理和明确责任。

5、接口设计要求

接口设计须遵守如下原则: ? 使用XML规范定义传输的数据;

? 支持标准的接口实现方式,利于集成;充分考虑系统整体和局部的开放性。

五、项目实施要求

1、项目实施方案要求

投标人须就招标文件中规定的系统设计要求、项目建设要求的全部内容响应,并根据招标人所设定的各项任务编写项目实施方案。在项目实施方案中要求投标人提出实施此项目的组织方式、工作机制建议,并制定工作流程和工作计划。

2、开发与测试要求

投标人最终交付的目标系统必须通过招标方认可的手段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并在测试通过后,再进行项目验收

3、系统部署与试运行

项目建成后,共享我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网络环境,系统统一部署在云计算中心,投标人负责服务器的安装、调试、系统安装部署,制定部署方案,满足云计算硬件、虚拟环境、网络、存储、服务器等各方面的技术要求。同时,要对系统的运行提供维护和后期技术支持。

4、实施人员要求

在本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项目经理要专职于本项目,核心技术人员要百分之百地投入到本项目中,并且整个项目团队的人员要相对稳定。

按照项目实施的要求,必须配置相应的项目管理、系统设计、开发、测试、集成、培训、质量保证等人员,在项目组织中应明确各岗位的职责,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参与此项目的核心技术人员必须具有承担过相关软件开发和相关项目建设经验,能够与政府用户进行良好的沟通,具备相关产品集成、应用和开发的能力。参与此项目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5、培训要求

投标人提供完善的培训方案。投标人应负责对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员进行培训,并提交详细培训计划。系统的培训对象包括,普通用户和管理员用户。培训内容包括:软件使用培训、系统管理培训,培训工作由投标人完成。投标人需提供详实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培训方案包含培训内容、培训课时等。系统的培训工作要在系统上线试运行前实施,投标人需要在培训实施前编制专门的培训材料。

6、项目交付成果

(1)项目的成果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 符合招标要求的完整的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提供有完整的系统安装文件或程序的介质);

? 如有新购软件,需提供新购软件的许可证证明书、授权证书的授权;

? 项目所交付的应用系统软件环境必须包括生产环境(正式环境)、测试环境,所有环境均能正常使用。

(2)文档要求

系统实施方必须提供完整的软硬件安装、操作、使用、测试、控制和维护手册。以满足将来整个智慧政务服务平台的维护和功能扩展需求。所提供文档必须是电子文档与纸质文档两种形式。

? 所有成果交付物编制语言应为简体中文。? 所有成果交付物均需同时提供光盘介质、纸质文档2份和电子文档1份。

? 只有该项目所有技术成果均提交招标人后,系统实施方才能向招标人提出项目成果最终验收申请。

? 该项目成果将根据招标人需要进行各级验收,系统实施方应配合招标人进行各项验收准备工作。

? 招标人各级验收提出的修改意见应在该项目中予以修改和完善,涉及商务的,由双方商务人员友好协商解决。

六、项目管理要求

1、项目组管理

投标人需要对此项目建立专门的项目组,明确列出项目组主要成员及其工作经验,并向招标人提交每个成员的资质证明,参加本项目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量、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全职参加等资料。项目组成员必须稳定,成员必须专职工作,项目组人员的变更必须经采购单位的同意,必须提前1个月向采购单位提交书面申请。

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采购单位认为投标人项目经理无法有效组织项目成员完成该项目所要求的工作内容时,有权要求投标人更换项目经理,投标人有义务接受。

投标人应严格按照软件工程规范进行管理,并遵循常熟市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制订的各种技术和管理规范,采购单位有对项目进度、软件质量进行监督控制的职责和权利,投标人应按要求提供项目阶段文档,并经采购单位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工作。投标人需承诺项目经理及主要技术人员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不得更换,如遇不可抗因素确实需更换的,须经甲方同意,且更换后的人员资质、技术能力不低于原有人员,甲方对更换后的人员不满意,乙方必须无偿更换直到甲方满意为止。

2、项目管理机制

投标人应明确说明项目管理方法,项目实施方法,对本项目的实施风险分析和相应的控制方法,以及质量管理方法。

3、进展汇报

投标人应每周定期呈交项目的进展报告,并在进展报告中列明开发/生产的进展、任何可预见预定交付日的延期和所有其它采购单位可能要求的有关信息,及上述每一项情况的相应活动或行动。同时,应定期安排汇报会,并在汇报会中与投标方讨论项目的进展报告及其它与项目有关的事宜。

4、项目控制

投标人应任命一名项目经理,此人将:

? 对拟建设系统要有充分的理解,具备足够的项目管理的经验和能力;

? 除对实施商的人员有完全控制和管理权力外,并且得到实施商在工作进展期间具有做出日常决定的充分授权;

? 在正常工作时间或任何其它认为需要为能够根据执行计划表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内,可以被联系到。

七、项目验收要求

1、项目验收的组织机构

招标人负责组织验收小组,负责整个验收工作。投标人应组建由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的测试小组,并在验收小组指导监督下开展工作。

2、验收标准

各阶段实施满足项目需求确认书的要求,并完成相关知识转移工作。

按需求确认书完成相关工作并提交项目成果,所有项目成果均已达到需求书要求、通过招标人的审查并签字确认。

系统性能、功能、安全满足需求,并通过招标人的测试评审。上线试运行三个月,系统运行稳定无宕机,各功能模块能支撑业务正常运作。

对于不满足需求确认书要求的投标人交付物,投标人应及时予以整改、修订、完善以满足要求。运行期间若出现功能故障、系统不稳定现象,解决故障时间不计入试运行时间,上线试运行时间向后顺延。

3、阶段成果确认

根据招标文件中对项目进度的阶段要求,在阶段成果交付时,投标人须负责提出书面申请,招标人同意后须在15天内成立评审小组,组织阶段性评审会,招标人将依据需求确认书要求,进行阶段成果的审查、确认工作。

4、初步验收 项目成果交付后,招标人检查项目符合验收标准后,组织进行项目初步验收相关工作。

项目的初步验收须在系统上线后三个月后进行。

5、最终验收

项目成果交付后,监理、招标人检查项目符合验收标准后,组织进行项目最终验收相关工作。

项目的最终验收须在系统稳定试运行三个月后进行。所提交的技术文档如有修改,请提交最新版本。

6、质保期验收

根据质保期要求完成质保期工作内容。

按照招标人档案管理部门要求,编制相关归档文件,完成项目归档工作,得到招标人档案管理部门的签字确认。

完成以上工作、提交质保期验收报告并通过监理、招标人签字确认。

八、质保期及服务要求

1、质保期

本项目从终验结束起壹拾贰个月内,即为项目的质保期,投标人在期内须提供质保服务,包含软件产品及开发实施部分的升级和售后服务。

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承诺能够向招标人提供的具体售后服务承诺与技术支持内容。当项目中标后,作为项目的实施方,应在系统开发成果经招标人验收、鉴定合格后,承诺提供壹拾贰个月免费的质量缺陷保证期及后续服务(包含但不限于产品免费升级)。

支持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常驻人员要求:要求在质保期需有常驻人员,对系统进行优化、进行新增需求的分析、开发设计和系统升级发布等工作;常驻人员的工作由招标人项目负责人员安排。

系统技术支持:对招标人提出的与现有方案及系统有关问题及时进行答疑与解释。

软件更新/升级服务:投标人须向招标人提供其所提供产品及服务在需求确认书范围内,在质保期内已经正式发行的相关软件更新服务(如有),而不额外收费;更新包括改正错误、补丁包等支持和服务,及相关配套文档资料,还可获得软件版本使用选择建议;

定期回访与评估,前三个月1个月进行一次,之后每个季度一次。每次回访时双方提前一周共同确认时间及参加人员安排,对招标人系统应用状况进行评估,并提交回访评估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系统应用情况、问题分析、改进建议等,协助招标人完善系统应用。

在质保期内,除保证平台的正常使用外,针对运行、运营过程中发现的技术、管理等方面问题,提供优化建议方案。

2、服务要求(1)总体要求

对系统运作和故障情况的支持、服务要求: ? 重大故障:由于系统原因造成系统瘫痪或由于应用软件原因造成对大量用户的服务无法正常进行;重大故障需30分钟内响应,2小时之内恢复正常运行。如果投标人不能在2小时内远程解决,投标人必须在收到招标人到现场服务要求后4个小时内提供现场支持服务。

? 严重故障:由于系统原因导致系统部分功能丧失或因应用软件问题影响部分用户的服务无法正常进行。或者该故障对系统存在重大隐患;1小时内响应,1天之内恢复正常运行。如果投标人不能在1天内远程解决,投标人必须在收到招标人到现场服务要求后1天内提供现场支持服务。

? 轻微故障:系统或应用故障基本不影响业务;1天之内相应,1周之内恢复正常运行。如果投标人不能在1周内远程解决,投标人必须在收到招标人到现场服务要求后1天内提供现场支持服务。

? 一般故障:系统或应用故障基本不影响业务;1天内响应,3天内恢复正常运行。如投标人不能在3天内远程解决故障,投标人必须在收到招标人到现场服务要求后3天内提供现场支持服务;

上述各类故障解决后必须提交故障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故障现象描述、故障分析、故障解决办法、改进及建议分析等。

7天×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提供全天候无间断的产品技术咨询、故障申报受理、硬件维修受理;

现场系统、软件故障诊断支持。若因故障无法通过远程技术支持方式确诊时,投标人应安排工程师赶赴现场进行故障诊断; 接到维修通知后,投标商及时响应招标人用户的请求。该服务必须是连续进行的,直至故障维修完毕恢复正常运行,并将故障内容及原因、处理过程和方法、完成处理及恢复正常的时间和日期等以书面形式报告最终用户;

巡检服务。在质保期内,投标人工程师每隔三个月到现场,就软件应用情况进行网络运行环境、软硬件及配置状况、网络性能等多方面的分析,并对发现的问题提供调查报告及解决建议:

处理并解决招标人和工程参与方在系统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

帮助招标人建立系统运行和维护的档案记录;

提供招标人所购买的实施项目中所需软件的最新动态和技术支持;

为了系统的稳定性及数据优化,投标人应根据招标人的后续需求在项目质保期结束后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建议。

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列明壹拾贰个月质保期结束后的售后服务报价明细(包含但不限于用户数单价、软件升级费用、模块和报表修改单价及计算方式等)。

(2)长期维修服务

投标人应在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系统生命周期内负责向招标人提供相关的系统驻场维修和技术支持,提供优惠的拓展功能开发、系统的动态调整等服务内容。投标人须备有相当的技术力量,以满足招标人长期维修服务的需要。

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篇2

一、通过智慧新余建设, 让“互联网+政务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通过大力推进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并联审批、社区数字化平台等项目, 让“互联网+政务服务”理念在领导干部、各级部门和广大群众中生根开花。

一是以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为切入点, 让电子政务理念深入人心。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于2013年1月1日正式运行, 横向覆盖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两院、军分区等, 实现了市、县区、乡镇、社区四级无纸化协同办公。接入单位546家, 用户8979人, 覆盖率达99%;累计收发文100.99万份, 举办综合会议713次, 发布部门信息1.48万条。通过平台运行, 新余市非涉密文件全部在网上流转, 公务处理不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 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办公经费每年节约2700多万元;更为重要的是, 领导不再签批纸制文件, 各级各部门的工作方式和服务理念自上而下发生了巨大转变, 让电子政务理念深入人心。

二是以并联审批系统建设为突破点, 让业务协同理念深入人心。我市于2014年, 在全省率先实现建设工程项目并联审批。按照“整合流程、一门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限时办结”原则, 将行政审批从以往的“互为前置、串联审批”优化为“一门受理、并联审批”, 审批时限压缩为30个工作日, 时间缩减了78%。全面梳理各级各部门办事项, 通过业务流程优化再造, 实现跨地域、跨部门审批在后台的业务整合, 大大提高审批效率, 充分发挥了信息共享支撑多部门协同服务的作用, 让业务协同理念深入人心。

三是以社区数字化平台建设为落脚点, 让信息惠民理念深入人心。我市社区数字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于2015年底正式上线运行。平台以“新余一网通”网站及手机APP为门户、以社区柜面为窗口, 将与群众最常涉及的132个办事和服务项下放到全市53个社区 (村) , 覆盖率达90%。通过网格化管理, 一改以前社区干部对社区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状况, 同时网格员可及时上报处置网格内的事件, 第一时间将服务送到群众手中。平台以“资源共享、协同服务、便民利民”为核心理念, 通过实行“多点受理, 综合接件, 一站办结, 全城通办”等措施, 实现了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提交申请, 足不出社区 (村) 就能“一站办结”, 全城任意网点均能就近办理, 办件结果免费邮寄或网格员送上门, 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 让信息惠民理念深入人心。

二、构筑基础数据平台, 让“互联网+政务服务”数据融合共享

通过全市统筹规划, 统一建设三大基础设施、三大基础数据库和三大基础平台, 融合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大数据, 切实解决了集约化、碎片化和数据鸿沟问题。

一是以政务信息网、数据中心机房、安全管理平台三大基础设施建设, 解决集约化建设问题。集中建设了内外网物理隔离的市政务信息网, 构筑全市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 实现了市、县 (区) 、乡镇 (街道办) 、行政村 (社区) 四级党政机关和市直各部门的网络互联互通。接入单位达 115个, 电脑终端达4000台。 据估算, 仅市直各单位分建网络, 建设经费将高达9000万元, 每年上互联网费达240万元, 而集中建设总投资只花了600万元左右, 每年上互联网费14万元。集中建设了符合国家B级机房标准的政务网数据中心机房, 做到集中管理, 统一维护。各级党政机关上信息化应用系统, 不再另行建设机房;已建机房的, 逐步整合到统一的机房。集中建设了全市统一的具有网络安全设备、硬件服务器、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等管理、监控、分析功能的安全管理平台, 各级党政机关不再单独采购安全产品。通过整合保垒主机和身份认证系统, 构建统一的共享安全保障平台, 形成有效的安全防护能力、安全监管能力和安全运维能力。

二是以人口、法人和空间地理三大基础数据库建设, 破解信息碎片化难题。建设了全市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基础库, 将分散在公安、教育、民政、房管、公积金等部门的自然人信息数据交换、汇总、清洗、核对、入库, 目前已经覆盖全市121万常住和流动人口, 数据量达1800余万条。建设了全市法人单位共享基础库, 将分散在工商、质监、编委办、民政等部门的法人、企业数据分析比对后集中入库, 将企业及法人信息组成数据链, 目前数据量达260余万条。建设了“数字新余”空间地理框架, 全市1:500影像图已经覆盖主城区70平方公里, 形成了包含农、林、水、住建、规划、房管、公安、城管等部门的, 覆盖全市域、多尺度、多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目前正在升级建设国家试点智慧时空信息云平台, 将空间地理数据向时间纬度延展。

三是以云计算、数据交换、大数据三大基础平台建设, 破解信息孤岛和数据鸿沟问题。在市政务网数据中心机房建设部署统一的云计算平台, 通过提供Iaa S层和Paa S层的服务, 实现计算资源的统一管理、按需取用、弹性扩展, 为住建、交通、城管等几十个部门提供了系统环境支撑和数据存储。建设了覆盖全市各级各部门的数据交换平台, 整合、打通了卫计、人社、房管等十余个现有职能部门业务系统, 形成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了全市统一的大数据平台, 印发《新余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及第一批共享目录, 涉及全市32个部门、487类数据, 彻底打破部门、行业隔阂, 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目前已将民政、公安、工商等二十余个部门的数据融合共享, 平台共计沉淀数据58大类、6300.2万条。

三、打造综合服务体系, 让“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触手可及

通过将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信息系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贯通共享, 辅以全程网上监察和绩效考核, 真正实现了办事服务全覆盖、全流程, 出成效。

一是横向贯通政府门户网、政务服务网、社区数字化平台等系统, 让办事服务全覆盖。我市以“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为出发点, 在保证市、县区、街道、社区各级办事大厅柜面“一窗”受理的同时, 进一步整合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服务网和数字化社区管理平台等综合性办事服务系统, 拓宽服务模式, 运用“互联网+”思维, 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惠民方式。无论是用手机APP、电脑还是办事大厅终端, 全市1810项审批及办事服务事项实现全覆盖, 在人口基础库统一身份认证的支撑下, 群众网上办事“一次认证、多点互联”, 无障碍办理。

二是纵向贯通公安、人社、民政等专网, 让办事服务全流程。我市几年来持续召开专题推进会议, 解决办事服务系统“不好用”的问题, 多次向对口上级部门汇报请示, 取得了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 打破部门、行业隔阂, 将公安、人社、民政、卫计、房管等单位的业务数据和系统打通融合, 最大限度地整合涉及民生、分散在各条纵向“金”字号工程的办事业务, 解决户籍、社保、社会求助、计生等专网不通, 工作人员反复录入, 群众重复填报的问题, 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全流程涉及政务服务事项的证件数据、相关证明信息的互认共享, 简化优化群众办事流程, 最大程度利企便民。

三是策应贯通电子监察、咨询投诉、绩效考核等监管系统, 让办事服务出效果。我市分别于2013、2014和2015年建成统一电子监察系统、咨询投诉平台和绩效考核系统, 对各级各部门行政审批、便民服务的办理时间、办事流程进行全程监察, 市民和企业在事前、事中、事后的咨询投诉形成服务质量评价, 监察结果和服务质量汇总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一套“组合拳”, 让办事服务定时、定量、定指标, 避免“人情分”、“主观分”, 进一步各级各部门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让办事服务真正出效果。

四、打出“互联网+”组合拳, 让“互联网+政务服务”效果显著提升

通过“互联网+”技术改造优化流程, 探索改革创新, 开展政务服务, 让全市政务服务的效果全面提升, 群众真正享受到信息惠民红利。

一是依托“互联网+”进行政务服务, 成为各级领导、各个部门自觉意识和基本技能。我市改革过去复杂低效的办公方式, 实行快捷高效的协同工作, 通过优化审批流程、拓宽服务渠道, 让电子政务、业务协同和信息惠民深入人心, 为“一网式服务”奠定了思想基础。“互联网+”现在已经是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必备的工作手段, 手机移动办公已经成为我市各级工作人员的新常态。

二是运用“互联网+”改造政务服务, 让办事流程和办事时限至简、至短。我市坚持以解决群众办事过程中的办事难、证明多、流程繁杂等难题为核心,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为公众提供“多渠道、无差别、全业务、全过程”的便捷服务。我市已经基本达到80%的事项网上办, 15%的事项社区办, 最后5%的事项才需要到市、县区大厅去办。

三是借助“互联网+”探索政务服务, 让互联网思维与改革创新工作有机结合。我市勇于争当全省改革创新的试验区, 依靠“互联网+”技术, 在全省率先印发智慧城市建设的文件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统筹建设全市信息化项目, 整合共享各部门信息资源;在全省率先打通公安、人社、民政的行业专网, 初步实现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一网通办;在全省率先建成“光网城市”, 率先建成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并联审批系统、社会信用平台和社区数字化平台, 达到了政务服务的广泛性、主动性、精准性、便捷性。

葫芦镇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方案1 篇3

为推进政府工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坚持“积极推进、规范管理、分类要求”的原则,按照“整合职能、方便群众、改进作风、多办实事”的要求,充分把握基层政权建设的契机,整合资源,完善功能,着力加快我镇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步伐,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打造集审批、咨询、服务于一体的行政服务平台。

二、建设内容

(一)建设模式

镇政务服务中心挂牌为“保靖县葫芦镇政务服务中心”,负责镇内政务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服务。按照“因地制宜、方便群众、注重实效”的原则,根据我镇实际,采取大厅式,将其建设成我县乡镇政务服务中心的示范点。建立镇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大厅设立办事窗口,分别由各部门、站所进驻。办事大厅建设在新政府大楼的一楼,将原来设计的水泥墙,改为玻璃窗口,确保办事大厅总面积不小于250平方米,提高大厅的舒适性和便民水平。

(二)进驻的单位和人员

1.进驻单位。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合管办、民政室、劳动保障站、林业站、国土所等具有行政审批和对外服务职能的相关单位,一律进驻镇政务服务大厅,并相应设立办事窗口。

2.进驻人员。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兼任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并配备1-2名专(兼)职管理人员。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由相关进驻单位选派业务骨干担任,归口镇政务服务中心领导和管理,业务上接受原单位指导,福利待遇由原单位发放。

(三)办事窗口的建设标准

1、统一制定窗口标识标牌。为进驻单位统一制定并悬挂办事窗口吊牌,名称为“单位名称+窗口”,并统一规格和标准,并制作窗口人员工作职责牌,使群众一目了然。

2、统一配备窗口办公设施。为进驻单位统一配置柜台、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电话、资料柜和便民桌椅等设施,保障办事窗口的日常工作需要。

3、统一规范公示窗口服务内容。镇政务服务中心根据

各单位实际通过政务公开栏统一公示相关行政审批项目的政策依据、审批权限、办理流程等。办事窗口主要公开具体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收费标准、办结事限等,并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开服务评议箱、投诉箱。

4、建立窗口工作制度。建立项目办理制度,主要包括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延时服务制、分类办理制等制度;建立管理考核制度,制定工作人员考核细则,加强对工作人员业务办理、工作作风等方面的管理考核;建立监督管理制度,公开投诉电话,明确责任单位,制定投诉处理相关程序,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

5、完善便民设施。设立咨询台,逢场天由党政办工作人员负责,并设立休息区,在休息区配备宣传电视或彩色电子显示屏和报刊阅读区,以便办事的群众在休息区等候时了解各项惠民政策等政务公开内容和学习。

(四)运行方式

镇政务服务中心按照“一门受理、分类办理、规范收费、限时办结、全程服务”的要求,认真做好相关行政审批、业务办理等政务服务工作。凡程序简便,可以当场或当日审批的项目,即来即办,限时办结;对不能当场办理,需要审核、论证等申请项目,由窗口受理,限期办结;需报上级审批的申请事项,由主办部门负责上报,在规定时限内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全程帮助办结;对所有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全程服务;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项目,由受理窗口给予明确答复,并书面告知不予批准的理由。同时,建立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登记台账,逐条逐项进行实时记载,并按月将业务办理情况统计数据汇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机关干部作风、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成立由镇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精心协调,确保镇政务服务中心建设顺利推进。

(二)加强分类学习。参照州、县政务中心的模式结合镇内实情,加强分类学习,对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县政务办咨询学习,并结合解决意见有效改进,特别是在抽调人员、项目进驻、运行方式等方面加强学习,做到“办得了事、办得成事”,确保镇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取得实效。

智慧城市区级平台建设项目方案 篇4

项目方案

第1章

项目概述

1.1.项目名称

智慧城市区级平台建设项目

1.2.建设目标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政府办公室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意见征集工作的意见》(京政办发〔2014〕21号),进一步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畅通人民意见建议征集渠道并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1.3.建设内容

为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确保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反映渠道畅通,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不断推动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根据《中共北京市门头沟区委办公室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人民意见建议征集办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京门办发〔2015〕3号),结合我区实际现状,以为民服务中心现有平台为基础,以贯彻落实《实时意见》为关键,以有效做好人民意见建议征集工作为目标,进一步丰富案件类型、改进工作流程,升级改造或扩展现有平台系统,依托为民服务信息平台新建与人民建议意见征集配套的系统?。本期平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现有为民服务信息平台改造、为民服务网站改版和新建其他业务系统。

1.4.建设地点

门头沟区政府为民服务中心机房。

门头沟区政府经信委机房。

门头沟为民服务中心机房

1.5.建设周期

智慧城市区级平台建设项目建设周期6个月。

项目整体规划为2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

截止到2016年11月底(以11月份完成招投标为参考)前完成包括为智慧城市区级平台的需求调研、平台功能设计;

第二阶段

截止到2017年5月底完成平台主体建设功能。系统进入测试联调阶段,并于2017年7月份初正式上线运行。

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为410万元,其中城市管理调度指挥中心建设费用240万元,人民意见建议征集精细化管理费用40万元,职能单位领导值机管理费用40万元,为民服务中心原功能模块升级改造费用40万元,IP呼叫系统扩容费用50万元,详见投资估算表。

1.7.主要结论和建议

本项目是门头沟区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促进智慧门头沟建设的步伐,为增强各级政府以及相关企事业的服务水平,以进一步实现政府服务化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所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本项采用国际上先进技术,系统采用的产品等均为成熟稳定产品,在国内外的项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技术保证,建设基础良好。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建设目标和内容明确、建设方案和规模合理且采用成熟技术、实施方案和项目组织机构落实、投资估算满足现阶段控制要求。建议尽快立项实施,确保项目按计划建设实施。

1.8.报告编制依据

1.《北京市政府办公室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意见征集工作的意见》(京政办发〔2014〕21号);

2.《关于加强人民意见建议征集办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京门办发〔2015〕3号);

3.《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区便民服务和应急抢险电话管理办法的通知》(京政发〔2015〕5号);

4.《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意见建议征集办理工作实施细则》(京门为领办〔2015〕1号);

5.《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区总工会关于整合优化政府服务热线资源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综合服务平台的工作方案的通知》(门政办发〔2015〕3号);

6.《北京市门头沟区统一投诉举报平台工作机制》(京门为领办〔2015〕3号);

7.《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发改委令55号〔2007〕);

8.《北京市党政机关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定级指南(试行)》;

9.《北京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

(京办发〔2004〕3号);

10.《北京市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京信息办发〔2004〕39号);

11.《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

12.《北京市政务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市政府第67号令)。

1.8.2标准与规范

1.《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9385-1988);

2.《功能建模方法IDEF0》(IEEE

1320.1-1998);

3.《信息建模方法》(IEEE

1320.2-1998);

4.《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20988-2007-T)

5.《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22080-2008)

6.《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

8567-1988);

7.《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T

17859-1999);

8.《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高层安全模型》(GB/T

17965-2000);

9.《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GB/T

9387);

10.《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应用层结构》(GB/T

17176-1997);

11.《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开放系统安全框架》(GB/T

18794);

12.《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通用高层安全》(GB/T

18237);

13.《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

14.《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电磁泄漏发射限值》(GGBB1-1999);

15.《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GGBB2-1999);

16.《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建设规范》(GB50174-2008)

17.《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

第2章

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背景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

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门头沟地区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2.2.现状分析

随着近几年首都经济快速的发展,门头沟地区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紧缺、住房不足、失业、疾病等方面的挑战。在新环境下,如何解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命题。在此背景下,建设“智慧城市”成为解决城市问题的一条可行道路,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提速将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带动智能交通、智能电网、云计算、软件服务等多行业的快速发展,为相关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门头沟区的建设和发展与每个热爱门头沟的人息息相关,公民参政议政是权利也是义务。政府欢迎居民对我区党委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工作提出建议。希望通过全区人民共同的努力,不断推动本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多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见,体现党和政府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执政为民的要求,通过开展人民建议征集活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广大群众热爱门头沟、建设门头沟、创建智慧城市的热情,促进我区城市建设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根据区委区政府部署,现由区委区政府牵头,联合其他职能单位向本区居民通过系统征集我区建设人民意见建议。

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是区委区政府密切联系群众,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引导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工作献计献策,改进党和国家机关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了社会公共利益,针对社会公共事务,都有权向政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或意见。

2.3.1

优化门头沟区政府服务热线资源需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区总工会关于整合优化政府服务热线资源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综合服务平台的工作方案的通知》(门政办发〔2015〕3号)文件精神,按照全区统一部署,整合优化各职能部门的投诉举报热线平台功能,形成统一高效的消费投诉、经济违法行为和行政业务投诉平台。实现统一接听、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统一考核,确保群众投诉举报诉求达到交办及时、督办有力、办理迅速、反馈落实、时限严格、市民满意的要求。

2.3.2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

《北京市门头沟区便民服务和应急抢险电话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门为领办文〔2015〕2号)明确要求:全区各级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向社会公布的,为公众提供咨询、投诉、建议、服务的电话,包括各类热线电话、便民电话、服务电话等;应急抢险电话,是指维护城市正常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水、电、气、热、公交、地铁、歌华有线以及排水等报修抢险电话。

平台整合政务、商业、公益资源,以服务于民为切入点,处置市民服务需求的咨询、办理以及跟踪反馈,实现服务需求的规范化受理、高效率处置调度、回访与监督评估、服务资源与项目的自动化审批和管理。

2.3.3

智慧门头沟建设步伐加快推进的需要

智慧门头沟围绕政府、群众、企业三方服务需求,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开放式、系统性的网络服务体系,逐步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一是要做强公共信息咨询服务,围绕服务项目,整合部门资源,逐步丰富便民服务内容,及时更新、扩充知识库、政策库内容,建立全面、综合、强大、适时的信息数据库,从而提供高质量的为民服务。

二是要强化社会治理功能,整合网站、热线的资源整合,拓展服务领域,与社会管理、城市管理网格系统对接,实现资源共享、统筹调度,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城市管理水平。

三是要对接一站式网上办公服务平台,创新审批模式,将市属部门与区属部门的审批事项全部纳入网上审批范围,努力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2.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4.1

技术保障

本项目的规划和顶层设计是在参考和借鉴国信办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北京市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等电子政务技术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完整的规划。

本项目所采用的关键技术路线为国内信息领域成熟、主流、先进的技术,系统采用的硬件系统、安全产品等均为成熟稳定产品,在国内的项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确保技术上有良好的可行性。

2.4.2

经验保障

项目建设单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果。

首先,智慧城市平台中心具有一批业务能力强,信息化建设经验丰富的综合管理人员。

其次,项目单位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建设经验,有着丰富的项目建设经验储备,这将大减少了本项目的风险,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这些成功经验对于今后平台的运维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3章

需求分析

3.1.服务对象分析

智慧门头沟平台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门头沟人民群众以及系统相关的各级相关领导、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平台业务管理人员、平台运行管理人员等。

3.1.1

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指门头沟区区居民和游客,他们是智慧门头沟平台的直接被服务用户。

3.1.2

各级相关领导

是指区委、区政府、各委办局、职能单位等单位各相关部门领导,是间接服务对象。

3.1.3

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

重点是指平台从事呼叫受理、案件转办、以及办理并回访整个环节中涉及到的工作人员,包括职能部门和企业单位平台相关人员。

3.1.4

平台业务管理人员

主要包括智慧门头沟业务部人员等。

需求管理:业务管理人员可以对各相关部门提交的需求申请进行审核,并根据制定开发依据,统一规范梳理、管理业务需求。

3.1.5

平台运行管理人员

智慧门头沟的运行管理人员

1.平台用户管理:可对平台所有的用户进行认证和授权管理,保证平台访问用户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2.系统运维:可以对平台所有的系统以及资源进行监控,当发生故障信息时,能够通过预警、预案等手段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故障处理。

3.2.业务需求分析

3.2.1

城市管理调度指挥中心需求

建设融合调度多种通信终端,打破信息孤岛,提供语音接入、视频接入、音视频联动调度,形成城市管理调度指挥中心,与异构专业城市管理系统对接,融合视频、地图、城市基础数据建设整合各方资源的区级城市管理调度指挥中心。

3.2.1.1

城市基础数据管理

在智慧门头沟平台上可根据管理员的用户等级对城市的基础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

3.2.1.2

民意诉求采集分发

民意诉求采集主要通过热线服务以及为民服务中心网站的意见箱来进行采集,然后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平台以分类形式分发至相应单位进行处理。

3.2.1.3

闭环业务处理

当案件完成之后,系统会对案件进行跟踪处理,根据案件进行相关的案件分析,反馈,以及评价。

3.2.1.4

统计与考核

平台工作人员可案件将分别按照年,月,周,日,对案件进行分类统计,并对相关服务做出相应的考核。

3.2.1.5

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

智能分析与决策主要是针对以前相似的案件进行综合分析,并提供相关案件的解决时间、解决办法。供办案人员进行参考,以便更快、更好、更加方便的解决案件。

3.2.1.6

预警预案管理

监测预警对重大危险源、关键基础设施、灾害易发场所、各类致灾因素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灾害事件的发生,从而减少和避免重特大事件的发生。系统通过预测灾害或事件的发生、发展,为应急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能够根据事件的级别,对事件的时间、地点、类别、危害情况进行评估和匹配,启用应急预案。其功能包括对预案分级、分类管理,实现调阅、预览、查询等功能。提供对本级预案的编制、审批和阶段管理等功能,提供下级预案的备案功能。

3.2.1.7

综合指挥调度系统

综合指挥系统平台采用自主研发的技术,实现信息采集、指挥、调度、决策一体化的指挥调度中心平台系统。

实现信息的统一收集、存储、整合与发布,保证指挥中心内部信息交流的可靠、快速、和有序,避免子系统集成带来的信息“蛛网”效应;

实现指挥中心内预置的联动预案,根据不同的突发事件、定时任务完成相应的联动,以保证指挥中心的快速反应、高效运行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3.2.2人民意见建议征集精细化管理

通过对数据智能统计分析系统扩展应用,包括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分析、异常分析等人民意见征集优化手段,有益于更好的进行意见建议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

3.2.3职能单位领导值机管理

领导可通过值机管理系统清楚明了的了解历史案件的统计分析情况,一键搜索相关案件的解决时间,解决办法,相关进展,及时反馈等数据信息,便于领导查看及做出相应解决办法。

领导值机解决案件后,案件闭环处理跟踪,对外相关信息及结果服务平台公布,对内后续跟踪反馈情况即使以信息方式反馈给领导个人。

通过对网站及微信平台的搭建关联,职能单位领导值机系统及时把相关信息反馈到服务平台网站及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平台,便于加强信息处理结果的公布与反馈。

3.2.4为民服务中心原功能模块升级改造

志愿者模块精细化关系,通过对志愿者活动信息,志愿者服务质量,志愿者服务时长累计,志愿者个人积分排名及兑换系统的细分。服务平台每个志愿者的各个信息及反馈进行准确有效的管理,更人性化智能化的提升志愿者服务质量,合理切实的保障志愿者服务人员的福利优厚条件,充分调动志愿者积极性。

诚信体系服务商管理建设,通过对诚信体系架构的编纂。合理带动服务商信用管理系统的应用,更好的提供为民服务的质量。进行服务精细化管理,信用精细化管理。结合服务商家个人信用及服务质量与数量的排名,进行相应的奖励或活动宣传优惠。互利双赢,更好的成为诚信体系建设管理的推动力。

3.2.5

IP呼叫系统扩容

由于接入量限制、应急临时任务需要、扩展委办局使用等需要,有必要将目前的30路IVR升级为90路IVR;再增加一条联通30B+D数字中继线(E1线路);增加录音设备;坐席及用户从PSTN转到IP接入模式;将原有的呼叫系统由集中式部署升级为分布式部署。

3.3.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3.1平台基本要求

1.平台稳定性

要求平台整体及其各子系统具有稳定性,在各种情况下不会出现死机现象,更不能出现系统崩溃现象。

2.平台可靠性

要求平台数据维护、查询、分析、计算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3.容错和自适应性能

对使用人员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局部错序或可能导致信息丢失的操作,能推理纠正或给予正确的操作提示。对于关联信息采用自动套接方式按使用频度为用户预置缺省值。

4.易于维护性

要求平台的数据、业务维护方便、快捷。

5.安全性

要求保障平台数据安全、不易被侵入、干扰、窃取信息或破坏。

6.可扩展性

要求平台从规模上、功能上易于扩展和升级,应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预留相应的接口。除此之外,平台建设还需要实现与其他系统的集成,能够从其他系统中提取相应专业数据,为本系统服务。

7.适应性

平台在操作方式、运行环境、与其他软件的接口以及开发计划等发生变化时,应具有的适应能力。

8.易用性

从界面布局、菜单的设计、及用户操作等方面,要遵循界面友好、直观,菜单简洁,菜单格式、快捷键等充分考虑用户习惯,满足用户使用方便的原则、易于修改,尤其对用户口来讲,用户只需了解实际工作流程和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无需复杂的技术培训即可方便使用。

3.3.2平台性能需求

1.页面展示及基本服务功能访问方面:响应速度不大于0.5秒;

2.综合查询、统计类功能:响应速度不大于4秒;

3.后台共享交换类和接入类功能:响应速度不大于8秒;

4.稳定性方面:在利用本系统正常的工作中,不应出现妨碍工作顺利进行的系统错误或意外中止的情况;

5.资源利用方面:在进行海量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允许CPU和内存的占用率提升及网络带宽占有量的加大,但在操作结束后,应及时释放所占用的资源,以保证工作人员利用计算机顺利进行其它工作。

3.3.3平台安全需求

信息安全不只是单纯的技术或管理就能解决,必须要从以下10个方面建立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有效防范内部和外部风险,保证信息安全。

1.安全策略:根据不同信息的安全等级,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策略。

2.组织信息安全:组织内部的信息安全制度。

3.资产管理:组织内部相应的软硬件管理策略。

4.人力资源安全:涉密信息保管和使用人员的管理。

5.物理和环境安全:物理设备的加密管理。

6.通信和操作管理: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加密手段和操作管理。

7.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

8.信息系统获取、开发和维护:业务系统开发过程的信息安全管理。

9.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制定相应流程管理安全事件。

10.业务连续性管理:采取必要的手段保证关键业务的连续。

第4章

总体设计方案

4.1建设原则

先进性:系统应当采用当今国内、国际上先进和成熟的技术,使新建立的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今后技术发展变化和业务数字化发展的需要。

实用性:系统总体设计要充分考虑各用户层当前的不同层次应用要求,对各级用户来说,业务应用操作简便、易用;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工作要求,使系统始终与用户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增加系统的实用性。

可靠性:系统应采用成熟的信息化技术和软硬件设备,关键部分要求有备份措施;系统业务软件应能长期稳定运行,并具有较强的容错和自动恢复能力。

安全性:系统应该保证不同权限级别的人访问不同级别的信息,任何非法的访问都被杜绝。保证信息的有效性、机密性、完整性、可靠性和标识,系统在网络、数据库、应用操作权限和身份认证方面,加载全面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

兼容性:系统要求能够平滑接入为民服务中心已建的业务体系中,以保证我中心呼叫业务系统运行的完整性。

可扩展性:系统设计要求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和高弹性化结构。系统应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可根据业务需要修改某个模块、增加新功能或重组系统结构,以达到程序可重用的目的;数据结构设计合理、规范,同时具有可维护性,对数据库表的修改维护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

可维护性原则:系统应具有较好地可维护性,能够对网络、设备故障、系统配置、系统性能和安全等系统基础环境设备进行管理。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及时告警并定位,实现运行和维护工作的有效的运维展示。便于系统管理员管理,要能有效辅助系统管理员诊断排除故障,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系统时刻处在良好运行的状态。

4.2建设目标

根据人民意见建议征集的工作要求和民众生活诉求需求的加强,本项目的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主要实现整合政府、社会现有服务环境和服务信息化网络平台资源,利用为民服务信息平台的汇集优势,统筹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方法,落实好人民意见建议的征集筛选、分类汇总、办理反馈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切实提高门头沟居民生活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4.3建设内容

1.新建城市管理调度指挥中心。本期新增城市基础数据管理、民意诉求采集分发、闭环业务处理、统计与考核、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预警预案管理、综合指挥调度系统等功能。

2.细化人民意见建议征集精管理。通过对数据智能统计分析系统扩展应用,包括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分析、异常分析等人民意见征集优化手段,有益于更好的进行意见建议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

3.新增职能单位领导值机管理。领导可通过值机管理系统清楚明了的了解历史案件的统计分析情况。领导值机解决案件后,案件闭环处理跟踪,对外相关信息及结果服务平台公布,对内后续跟踪反馈情况即使以信息方式反馈给领导个人。通过对网站及微信平台的搭建关联,职能单位领导值机系统及时把相关信息反馈到服务平台网站及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平台,便于加强信息处理结果的公布与反馈。

4.升级为民服务中心。第一细化志愿者模块,通过对志愿者活动信息,志愿者服务质量,志愿者服务时长累计,志愿者个人积分排名及兑换系统的细分。第二新增服务商管理中心。

5.扩容IP呼叫系统。将目前的30路IVR升级为90路IVR;再增加一条联通30B+D数字中继线(E1线路);增加录音设备;坐席及用户从PSTN转到IP接入模式;将原有的呼叫系统由集中式部署升级为分布式部署。

4.4

主要技术路线

l

基于SOA架构的系统技术框架

l

Web

Service技术

l

工作流技术

l

基于构件技术的系统搭建模式

l

基于XML的数据交换

l

基于Web

Service的应用系统整合l

基于消息服务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第5章

总体建设方案

5.1.平台升级改造与建设方案

本期平台升级改造以现运行的信息平台为基础,重新规划系统模块,升级改造系统框架,优化业务处理流程,完善系统展现方式,在此基础上,重点建设城市基础数据管理,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综合指挥调度系统,职能单位领导值机管理。

升级改造部分包括:数据智能统计分析系统,为民服务中心志愿者模块、服务商管理中心,IP呼叫系统扩容。

新建部分包括:

职能单位领导值机管理

5.1.1城市管理调度指挥中心

为融合调度多种通信终端,打破信息孤岛,提供语音接入、视频接入、音视频联动调度,形成城市管理调度指挥中心,与异构专业城市管理系统对接,融合视频、地图、城市基础数据建设整合各方资源,本期项目将新建区级城市管理调度指挥中心系统。

5.1.1.1

城市基础数据管理

为方便管理人员对城市基础数据进行管理,本期项目将新建城市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城市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将对接城市管理网格化平台,对接完成后,实现城市管理网格化平台以及音视频,地图等多种信息的综合数据管理。

5.1.1.2民意诉求采集与分发

为方便管理人员对民意诉求的采集与分发,本期将民意诉求与分析部分进行升级改造,主要对接城市管理网格化系统和社会网格化平台并将民意的诉求与分发进行细化。

民意诉求采集主要通过热线服务以及为民服务中心网站的意见箱来进行采集。对接城市管理网格化系统后,可以针对一个或多个区域、一条或多条街道,进行定向的民意诉求,将民意诉求以区域或街道形式进行划分。民意诉求分发时也可以通过城市网格化系统,更加精准的将民意诉求分发至各相关职能单位,再由相关职能单位对民意诉求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将处理过程、结果等信息反馈至为民服务中心。

5.1.1.3闭环业务处理

为更加方便高效的对解决案件进行处理,本次升级改造将新建闭环处理中心子系统并对接城市管理网格化平台。

闭环处理中心主要分为:案件跟踪、案件反馈,案件评价三个模块。案件跟踪模块主要通过内部平台对案件的类型,来源,以及解决过程,解决情况进行追踪,通过对接城市网格化平台,可快速定位追踪到案件信息的具体来源,并可以通过为民服务中心查询案件的解决过程,解决情况以及结果;案件反馈根据案件解决的过程以及结果,及时将案件信息以短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及时反馈给社会以及相关单位;案件评价主要工作人员以及市民对每次案件的来源信息,解决过程,解决结果等信息进行反馈。

5.1.1.4统计与考核

为了进一步整合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类资源,本期将对统计与考核部分进行升级改造。

统计部分主要通过热线电话以及网站的意见反馈进行统,由于对接了城市网格系统与知识库系统,所以平台接到的每一案件都会存入知识库,为民服务中心平台可以通过知识库对案件进行统计。由于对接了城市网格系统,所以可以针对具体的城市街道、某一类案件等多种类型的数据进行统计。

5.1.1.5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

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依托现有的智能型知识库子系统,本期项目将进一步完善智能型知识库子系统,工作人员通过收集到的信息与知识库中的案件进行查询与对比结合知识库中的知识实现案件的智能化分析。

决策系统将在知识库的基础上新增案件推理功能,通过特定的条件实现对案件的初步推理,并综合知识库中心的信息为平台的工作人员提供决策信息。

5.1.1.6预警预案管理

监测预警对接城市基础数据管理中心、城市网格系统、视频、地图、监控等信息设备和系统,对重大危险源、城市基础设施、灾害易发场所、各类致灾因素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灾害事件的发生,从而减少和避免重大、特大事件的发生。系统通过预测灾害或事件的发生、发展、为应急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能够根据事件的级别,对事件的时间、地点、类别、危害情况对比知识库进行评估和匹配,通过城市网格系统启用相应等级的应急预案。其功能包括根据对预案分级、分类管理,实现调阅、预览、查询、备份等功能。提供对本级预案的信息、领导审批和案件总结等并发布到为民服务中心,提供下次预案的备案功能。

5.1.1.7综合指挥调度系统

综合指挥系统将实现信息采集、指挥、调度、决策一体化的指挥调度中心平台系统。通过对接城市管理网格化平台、智能知识库、等多种信息化平台,本系统实现信息的统一收集、存储、整合与发布,保证指挥中心内部信息交流的可靠、快速和有序。实现指挥中心内预置的联动预案,根据不同的突发事件协调、指挥、调度相关单位及时任务完成相应的联动,以保证指挥中心的快速反应、高效运行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信息采集主要通过热线电话,网站,城市基础信息的地图、视频等形式来采集信息;针对采集到的信息通知并协调相关单位进行案件处理。相关单位将案件处理信息以及结果反馈到综合指挥调度系统,由指挥调度系统对案件进行统一的归纳整理与备案,以便于后期的查阅以及参考。并将案件信息以及结果发布到为民服务中心平台。

5.1.2人民意见征集细化

人民意见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人民意见建议征集、整理汇总、办理、反馈主要环节,征集后的数据将同步汇总到为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将会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分类。然后对将信息对相关单位进行反馈。

本期升级改造部分主要新建

智能统计分析系统,智能统计分析系统包括分析、处理、备份、反馈等功能。通过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分析、异常分析等分析形式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处理并将处理完成的信息反馈到相关单位。

关联分析主要指一个或多个案件之间的有共同的或关联部分,将此类案件进行分析,包括案件的来源,处理过程,相关协调单位,以及最后的反馈、评价等信息进行分析、备案处理。

聚类分析主要指一个或多个案件之间在案件来源、案件信息、案件处理、案件相关协调、以及最后的跟踪和反馈具有相似的地方,进行聚类分析。

分类分析主要指一个或多个案件之间对案件来源、案件信息、案件处理、案件相关协调、案件跟踪、反馈和评价信息进行综合分类。

异常分析主要对收集到的信息不完整,收集信息异常,分析信息异常,反馈异常等出现的异常信息以及状况进行分类归纳整理。然后将所有处理完成后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和备份以便于日后的参考以及查阅。

5.1.3职能单位领导值机管理

为方便领导高效、快捷的处理各类案件,本期新建职能单位领导值机管理系统。领导值机管理包括一键查询、案件闭环处理跟踪、信息发布等功能。

领导值机管理系统具备一键查询功能。查询系统以时间顺序将案件进行整理排序,显示信息包括案件的时间、解决办法、办案人员、相关进展、协调单位等相关信息,供领导进行参考以便及时处理案件。

案件处理完成后进入闭环处理部分,闭环处理主要对案件进行追踪,包括从案件来源、案件处理过程信息、案件处理结果、案件反馈以及评价。将案件进行完善和整理归纳,并将结果以短信形式反馈给领导或者领导根据专属账号登录平台进行查询。

信息发布系统,领导可以通过信息发布系统将案件的信息包括案件的来源、案件办理过程、案件办理相关人员等信息发布到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上,供市民进行查看以及对案件进行评价和反馈。

5.1.4

为民服务中心原功能模块升级改造

5.1.4.1志愿者模块精细化

志愿者管理部分新增活动信息、志愿者服务质量管理。活动信息部分包括社区发布的活动以及志愿者自己组织的志愿活动,志愿者自己组织的志愿活动需要经过工作人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够发布。志愿者可以通过个人中心查询自己参加以及发布的志愿活动。志愿者服务质量管理主要由市民、志愿者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志愿者不能对自己参加的活动进行评价)分别对志愿的活动,以及对志愿者服务进行评价,评价越高相应的获得的积分也就越高。

志愿者个人中心部分新增积分排名以及兑换功能。志愿者通过参加相应的志愿活动可以获得对应的积分,平台通过志愿者积分的高低进行相应的志愿者排名。积分积累到一定程度可通过兑换系统换取相应的福利。以便于更好的调动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

5.1.4.2诚信体系服务商管理

新增服务商排名系统,可通过根据诚信服务商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以及数量分别对优质的服务商家进行信用排名,排名结果将显分别示在诚信服务商部分。

针对优秀的服务商平台将进行相应的奖励或者根据服务商要求进行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及对优秀服务商家进行宣传。平台也会针对不诚信商家及时作出调整,避免不公平竞争,维护平台的公平与公正。

第6章

项目实施进度

6.1.项目建设期

6.1.1

项目工期

本项目的建设工期为5个月。

6.1.2

阶段目标与任务

假定11月份完成项目立项审批及合同签订。

1.项目前期准备:1个月

2016年12月初,完成项目立项。

2.项目招投标:1个月

2017年1月底,完成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和项目合同签订工作。

3.项目方案设计:1个月

2017年2月初,完成项目方案的设计工作。

4.项目建设阶段(系统主体部分平台部分):5个月

2017年6月底完成平台的开发实施、部署和联调工作。

5.项目验收和试运行阶段:1个月

2017年7月底开始平台的初验和试运行工作。

6.2.实施进度计划

具体进度计划如下表所示。

假定3月份完成项目立项审批及合同签订。

2016-2017年

工作内容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项目立项审批

项目招投标及合同签订

项目方案设计

平台功能及网站开发

平台测试与部署

平台联调

初验与试运行

第7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7.1.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本估算的范围包括智慧城市全部建设内容。本期系统的开发以确保系统建设内容的实现为限。

对于应用开发工作量的估算主要参考历史同类项目估算,应用开发等工作的人工费用标准,参考当前市场情况,根据职责不同,按市场标准估算。

7.2.估算编制依据

l

可研报告编制费根据《关于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的补充通知》(京价房字[1999]第487号)和《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计价格[1999]1283

号)计取;

l

初步设计编制费根据《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计取;

l

建设单位管理费根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计算;

l

项目总投资估算

序号

建设内容

金额(万元)

比例

说明

硬件投资

5.04

1.4%

显卡

2.04

显示器

2.20

内存条

0.80

应用软件开发费

336.96

93.6%

城市基础数据管理

55.40

民意诉求与分发

20.60

闭环业务管理

30.80

统计与考核

24.50

智能分析与决策

27.70

预警预案管理

30.40

综合调度指挥系统

50.60

数据智能统计分析系统

40.00

职能单位领导值机管理

40.00

为民服务中心原功能模块升级改造

18.40

志愿者模块细化

14.60

诚信服务商管理

25.40

系统集成费

21.60

6%

硬件设备购置费及应用软件购置费之和的6%计取。

总投资

360

100.00%

7.3.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

全部建设资金拟申请政府投资(政府投资解决)。

系统运行和维护费用由智慧城市区级建设平台每年在明年预算中向门头沟区财政局申请财政拨款。

第8章

效益与评价指标分析

8.1.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对为智慧城市平台的建设开发和运行与维护,进一步推动门头沟区智慧城市的建设,促进区居民生活满意度的提升,进一步提高政府领导机关宏观决策水平和各政府部门履行职责的能力,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技术服务于民的效果,具有显着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政府公众形象

通过智慧城市平台推动跨单位、部门、跨领域的数据共享,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使得多项民生工作真正做到惠及人人,对于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整体提升政府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2.加强政府基础工作,辅助领导科学决策

该项目能够能够为领导提供全面的、全景的、多维融合的、可视化的信息服务,更好地支持领导日常办公、决策和处理突发事件,支撑领导了解城市管理、经济和社会发展动态信息,为领导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提供预警和预测分析等技术支撑,从而更好地履行政府宏观调控、城市管理、行政监管和公众服务的职能,提升全市管理和服务业务的整体效能。

3.促进部门业务协同,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通过智慧城市区级建设平台的建设和相关领域应用的支撑,进一步整合政府和商业资源,扩展面向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共享的诉求渠道,扩充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办公协作,促进政务部门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8.2.经济效益分析

1.通过已有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整合,提高了信息化利用率,避免了重复建设、小规模分散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做到一方建设、多方受益,一次建设、长期使用,发挥规模效益,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2.通过推动国产化的发展,可以大大降低了信息化工作在建设、运维、管理等多方面的成本。

3.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引进和使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业务手段,使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从而减少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成本,增加了行政经费的使用效率。

第9章

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

9.1.风险分析

主要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分析,提出并评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从总体上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从往期项目实施的软件开发、实施和集成的项目来看,本项目可能会在以下方面存在主要不确定因素或风险:

l

业务需求范围不确定性

l

资源整合指标的确定和规范

l

需求变更

l

资金风险

9.2.规避预案

9.2.1

业务需求范围不确定性

建议将本期项目建设目标的重点放在需求确认和实现上。这就要求在需求调研完成后,对业务需求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进行实施优先级排序,在本期主要实现一些重点业务需求、精品需求,提高本期业务需求的质量,其他需求在以后各期项目中陆续实现。

9.2.2

业务指标的确定和规范

及时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安排资深业务专家参与项目需求分析工作。

明确分工界面、双方责任。

9.2.3

需求变更

要严格执行变更控制程序:当需求方提出业务需求变更时,应首先做业务需求变更记录,并签字确认,项目组定期对业务需求变更记录进行汇总整理并上报项目管理委员会;待批复后执行开发。

做好业务需求分析工作:在业务需求调研、需求重点确认、以及应用设计、应用开发过程中,尽可能考虑全面,对于用户没有提出,而项目组认为有价值的功能需求等预先考虑,保留设计的易扩展性或开发的简单性。

及时与用户需求部门交流:在应用开发时应保持与业务需求人员的密切接触,请业务需求人员对已有业务需求进行澄清、确认,以免应用分析的设计和开发产生偏差。

9.2.4

资金风险对策

对于承建单位,一方面要控制需求,另一方面要优化开发方式或创新管理,尽量减低人工成本。如果确因客观原因造成超预算,应相互协商,从其它经费中协调,或追加预算。

END

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宣传实施方案 篇5

集中宣传活动的通知

各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有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1‟22号)、•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11‟37号)、•中共蚌埠市委办公室蚌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蚌办发„2012‟16号)、•中共蚌埠市委宣传部蚌埠市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开展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集中宣传活动的通知>‣(蚌政公办[2012]7号)精神,扎实推进全区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各项工作,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决定在全区开展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集中宣传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深化政务公开,统筹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水平,促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为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便捷高效服务,为蚌山区创造更加优良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二、宣传重点

重点宣传中办发„2011‟22号、皖办发„2011‟37号、蚌办发„2012‟16号文件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我区深化政务公开和加强政务服务的基本情况及成效,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公开情况等。

三、工作安排

1、政府办公室:

1)制定全区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集中宣传活动方案,在全区范围内对宣传活动进行安排部署。

2)通过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网站、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深入宣传报道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情况及典型经验、典型做法。

3)6月上旬召开政务公开集中宣传活动动员暨工作培训会。

4)6月中下旬开展集中宣传日活动。

5)6月30日前开通政务微博。

6)7月20 日前将全区开展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集中宣传活动情况报送至市政务公开办公室。

2、乡街:

1)根据活动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召开工作会议,制定宣传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分工,全面做好集中宣传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具体方案于5月31日前报送区政府办公室。

2)通过部门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网站、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深入宣传报道本单位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情况及典型经验、典型做法。

3)通过开辟宣传专栏、设置宣传橱窗、发表署名文章、发送手机短信、开通宣传微博等多种形式,扩大宣传成果,提高公众对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的认知度。

4)6月30日前至少开展2次集中宣传日活动。走上广场街头,进入村居,通过制作展板、悬挂条幅、发放宣传资料、解答群众咨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5)认真分析总结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相关总结材料及图片资料请于2012年7月10日前报区政府办公室。

3、部门:

1)通过部门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网站、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深入宣传报道本部门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情况及典型经验、典型做法。

2)围绕活动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内容,至少制作1块展板用于参加6月中下旬由区政府办公室牵头组织的全区集中宣传日活动。

四、相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街、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集中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把此项工作作为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领导,精心策划,周密部署。要克服形式主义,从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出发,确定活

动内容和具体方式,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组织宣传,加强政府部门与群众互动。

2、落实责任分工。区政府办公室负责全区活动的组织、协调、督办和考核工作。各乡街制定具体活动方案,做好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扎实、有序地组织好宣传活动。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单位要围绕工作重点开展活动,并结合部门和行业特点,做好本系统集中宣传活动的组织工作。

3.认真总结考评。政务公开政务服务集中宣传活动结束后将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适时予以通报;同时将此次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年度政务公开考评内容。

上一篇:生蛋的母鸡“红脸”的原因下一篇:四年级开学第一天的作文400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