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罪和抢夺罪案例

2025-02-02

抢劫罪和抢夺罪案例(共3篇)

抢劫罪和抢夺罪案例 篇1

①佩戴贵重饰品不宜外露。

②手机不应挂在胸前,打手机时应注意周围情况。

③包不宜放在自行车篮内。

④背包应斜挎在肩上。

防范提取大额现金抢劫:

①一个人到金融营业部提取较大数额现金时,应留心观察营业部附近是否有形迹可疑的人,以防歹徒窥视、跟踪,伺机行抢。

②提取较大数额的现金时,应两人以上结伴而行,并注意周边异常情况。

③提取现金后,应迅速搭乘车辆离开。

防范麻醉抢劫:

①外出乘车、进餐、住宿时,不与陌生人拉关系交谈,也不用陌生人给的饮料或香烟。

②不在公共场所及不认识的人面前“露富”“露财”。

③不携带大量现金外出。

防范个体商店抢劫:

①夜晚营业时间不宜太长。

②夜间卖东西应通过墙上或门上特制的购物洞付货,购物洞要小,以防歹徒进。

③应安装防盗门,窗户外面或里面安防盗棚栏。夜晚陌生人敲门,不能开门。

抢劫罪和抢夺罪案例 篇2

一、抢夺罪和抢劫罪的区别

(一)犯罪主体的责任年龄起点不同

抢夺罪和抢劫罪的主体相同,但是,责任年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抢夺罪的责任年龄起点为年满16周岁的公民,而抢劫罪的责任年龄起点则是年满14周岁的公民。

(二)犯罪行为不同

抢夺罪的表现是在被侵害人不备的情况下,侵害人公开、突然地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其目的是直接使用暴力夺取财物,没有使用暴力侵害被侵害人的身体,在实施抢夺行为时,虽然侵害人能够让被侵害人当场发觉,但是由于事发突然,被侵害人反应不及,没有时间进行阻止和抗拒[2]。抢劫罪是通过胁迫、暴力等方法,致使被侵害人不敢抗拒、不能抗拒,以达到强行夺取公私财物目的的行为,是侵犯财产罪中性质最恶劣、危害性最大的犯罪。

(三)犯罪主体的犯罪内容不同

虽然抢夺罪和抢劫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的故意犯罪行为,但是,抢夺罪是在被侵害人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夺取他人财物,或者就算被被害人当场发现,但是依然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公开实施抢夺的行为[3]。而抢劫罪的犯罪内容是侵害人凭借胁迫、暴力等方式,致使被侵害人不敢、不能反抗,以达到获取财物目的的犯罪行为,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双重性质。

(四)被侵害的程度存在着差异

抢夺罪仅仅侵犯人民群众公私财产的所有权,不涉及公民的人身权,也没有造成人身伤亡,而抢劫罪是通过强制、威胁、胁迫等暴力手段,侵犯人身权利,以达到获取公私财物所有权的目的。

(五)侵害的界定标准存在着差异

抢夺罪是指抢夺人民币数额在500元以上或者公私财物的人民币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行为,而抢劫罪没有明确限制抢劫的数额,一些情节轻微、危害性较小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例如抢吃少量食品、强索少量财物等。

二、抢夺罪和抢劫罪之间的联系

(一)都会携带凶器

当侵害人使用随身携带的管制刀具、枪支、爆炸物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实施抢夺行为时,就已经构成抢劫罪[4]。从表面上看,是对公私财物实施暴力,实际上却以占有、损毁公私财物为目的,本质上是对“人”实施暴力,因此应当以抢劫罪论处。

(二)实施抢夺行为之后使用暴力进行反抗

在实施抢夺行为之后,侵害人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使用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实际上已经构成抢劫罪,在完成抢夺行为之后,所使用的一系列暴力行为就相当于抢劫的手段行为。

(三)具有严重的暴力倾向

一般来说,抢夺只是针对人民群众的财务,仅仅侵犯人民群众的财产权,不会造成人身伤亡,但是,当在实施抢夺行为时造成人身伤害甚至死亡时,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裁决。所以,在当发生财物抢夺事件时,司法机关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定罪量刑,以避免出现执法错误。

三、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危害社会安全和稳定的主要罪行,抢夺罪和抢劫罪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会给司法活动造成很大的难度,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认识抢夺罪与抢劫罪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坚持罪刑相适应的原则,正确处理抢夺罪和抢劫罪,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以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小龙.浅析“抢劫罪”与“抢夺罪”的联系与区别[J].现代经济信息,2009,13:302-303.

[2]孟静宜.浅析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区别与联系[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3,03:44-45.

[3]郭炜.抢劫罪和抢夺罪的界定[J].法制与社会,2013,11:22

抢劫罪与抢夺罪的辨析 篇3

关键词:抢劫罪;抢夺罪;犯罪客体;人身权利

抢劫罪和抢夺罪是在现实生活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两种典型的侵犯财产权利的犯罪,两者在主观目的和客观的行为方式上都有相似之处,罪名也仅有一字之差,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合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上的定罪量刑却有很大的差别,我国《刑法》第263条对抢劫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8种情节严重的行为,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这种处罚在刑法上是较为严苛的,而《刑法》第267条对抢夺罪的定罪量刑为: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可见《刑法》对于抢劫罪的处罚要比抢夺罪要重,根据《刑法》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要对抢劫罪与抢夺罪加以严格区分,才能够起到《刑法》惩罚犯罪,保护公司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民主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一、两罪联系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直接夺取他人紧密占有的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1)行为目的和主观过错相同。首先,两种行为都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都是非法取得他人所占有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并且主观过错都应当是故意,即希望或者放任这种行为的发生。

(2)行为侵犯的客体相似。两者都是财产型的犯罪,侵犯的客体都包括侵犯受害人的财产权利和利益,且犯罪对象多为动产。我国刑法把两个犯罪都规定在侵犯财产罪一章,就是这个道理。

(3)客观行为可能相似。之所以说“可能相似”,是因为两种犯罪的客观行为方式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很大差别。两者都可能采用暴力手段来达到夺取或者强取他人财物的目的。

(4)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抢夺罪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抢劫罪。这也就是《刑法》第267条第2款规定的转化型抢劫罪,也有学者称之为准抢劫罪,即“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这实际上是一个有违法性质的预备行为与抢夺行为的结合,刑法之所以把这种行为认定为抢劫罪,是因为它的犯罪性质和危害能够达到与抢劫罪相当恶劣和严重的程度,携带凶器的行为本身的危险性就比较大。当然,对于这一条款的合理性以及对于“携带”和“凶器”的具体解释,学界也存在很大的争议,在此不做讨论。

二、两罪区别

(1)犯罪主体不同。两罪的犯罪主体是不同的,抢劫罪的犯罪主体可以是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而抢夺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年满16周岁以上。这是两者最直观的区别。

(2)侵犯的客体不完全相同。这是笔者看来两罪最重要的区别,之前提及,两种犯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都是他人的财产利益,但是抢劫罪除了侵犯他人的财产利益以外,它与抢夺罪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它还会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

(3)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抢劫罪的行为人的故意是以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是其他强制方式导致被害人不敢反抗或是不能反抗而获取财物,被害人是被迫交出财物或是让受害人拿走财物,而抢夺罪中行为人的犯罪故意是明知受害人能够发现财物被抢走,但是可能趁人不备、或是凭借自身的强壮力量公然的将财物夺走。抢劫罪的行为人不只有侵犯财产的故意,还有侵犯受害人人身权利的故意,这是两者最本质的区别。

(4)客观行为方式不同。虽然两种犯罪行为都可能以暴力为行为方式,但是两者的可能性暴力所针对的对象是不同的,抢劫罪中的暴力既针对物也针对人,所以所侵犯的客体既有财产权利也有人身权利,客观上能够起到压制对方反抗的作用,而抢夺罪的暴力所针对的主要是物,这是两者最本质、最明显的区别。当然也不能简单的说抢劫罪中的暴力是针对人和物,而抢夺罪中的暴力只针对物,因为抢夺罪中犯罪分子在针对物采取暴力的同时也可能会对伤及人身权利,甚至有时候针对人身的暴力程度可能还会比较严重,导致受害人遭受严重伤害,但是这种暴力的主要目的是针对财物而非人,可能间接起到了伤害人身的结果;

(5)对于犯罪数额的要求不同。抢夺罪中只有所夺取的财物数额较大时,才有可能认定为抢夺罪,也就是说抢夺罪有犯罪数额的限制,根据相关的司法解释,这个“数额较大”以价值人民币500-2000元以上为标准。而抢劫罪并没有数额的限制,任何数额只要构成抢劫罪的其他的既遂要件就可以认定为抢劫罪既遂。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得出结论: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抢劫罪与抢夺罪的认定是很有必要的。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根据犯罪的四个构成要素,也就是以上笔者所总结的几点作为辨析的标准,结合具体的案件客观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考察,得出结论。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辨析行为人的强制行为主客观相一致主要是针对物还是针对人,是否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权利,还是仅仅侵犯了被害人的财产权利,另外还要结合行为人的年龄、客观的犯罪数额等来进行综合考量。要真正的做到罪责刑相适应,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参考文献:

[1]赵秉志,谈谈抢夺罪的认定,《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7,(7)

[2]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11年7月第4版

[3]曾粤兴,贾凌,强劫罪、抢夺罪若干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1)

上一篇:冬天里的第一场雪抒情散文下一篇:心爱的瓶盖二年级作文350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