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公》

2024-06-15

《我的外公》(通用18篇)

《我的外公》 篇1

爷爷,他老了,头发花白,脸上的褶皱让我看到了他的憔悴;他走不快,有时候上楼多走一步就停下来喘口气;他记性很差,出门经常忘带钥匙,但他依然是我最佩服的人。

1958年,一个男孩出生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毛屯村。他十岁时,父母双亡。我无法想象爷爷的童年生活:一个十岁的孩子,没有陪伴,没有爱,一个人生活是多么痛苦!但他还是忍了!

1978年10月下旬,天上下着大雪,我爷爷刚满20岁。他跟随大部队去远方修路。在部队生活很辛苦,但他笑着给我描述:我去很多地方修路,西藏,新疆,内蒙,他说话的时候眼睛都眯起来了,好像以前能看到很远的地方,有一次我生病了。但是生病了不能马上停止工作。大家都在工作!我只是忍着,一直在努力。后来队长找到我,带我回去休息,笑了。我看着爷爷兴奋的样子,就猜到他一定很享受过去的这些年。从他的表情中,我读出了乐观和坚强。

爷爷住在我叔叔家。他老了,但他一点也不闲着。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所有邻居都劝他老了不要忙。他总是笑着说:闲着也不好受!

我爷爷,他老了,但他仍然是我最崇拜的人。

《我的外公》 篇2

我的外公虽然不是语文老师,也不是语言学家,但是他却十分善用各种“修辞”。我来列举几个事例,让大家瞧瞧我外公的“修辞”本领吧!

“修辞”手法一———夸张

我的外公 最擅长这 种“修辞”了 ! 那些“夸张句”没有一句是不夸张的。比如说我吃饭,吃了15分钟,外公就说 : “你这顿 饭都40多分钟啦,一节课都要上完了,还没有吃完! ”我爱磨蹭,外公叫我去做点什么, 我总是慢慢腾腾的,半天都没挪窝。外公就生气了:“叫你叫了半个小时都没出来, 你是在孵小鸡呢? ”比如,早上外公叫我起床,对我说:“都9点了,太阳都晒屁股了,你还不起床! ”我慌慌张张地爬起来, 以为真的9点了。出来一看,原来还不到9点。你说我的外公说话夸张不夸张?

“修辞”手法二———反复

所谓“反复”就是不断重复嘛。你看这镜头:我正在写作业, 外公走过来就说:“我跟你说啊,这个……”好不容易外公说完走开了, 可没等我写几个字, 他又走过来 :“我说你这个怎么还这样 ! ”这样反复几次,我不得不甘拜下风,举“白旗”投降了。外公,我真佩服您。一句话反复说了这么多遍, 每次说话都像是“复制”再“粘贴”一样,我的耳朵可真有点受不了了。

你看 ,我的“修辞 ”外公是不是名副其实啊?

点评:

我的“科技”外公 篇3

我的外公是个典型的农民,他今年已经58岁了,且患有较严重的冠心病。可他人老心不老,不愿就这样呆在家里安度晚年,一心想探探“科技致富”这条门路的奥妙。

没想到,文化不高的外公头脑里“科技含量”还挺高呢!前几年,外公主要是种植香菇。不到三年,他的香菇种植规模就发展到一万多筒。由于外公平时苦学技术,科学管理,他培育出来的“香菇”质量上乘,比谁的价钱都好,远销港澳,所以每年挣个万儿八千是极平常的事儿。

外公尝到了科技的甜头后,越干越有劲。一方面他不忘国家,积极缴纳各种税费;一方面他不“私藏绝技”,一有空闲就到附近的村民家中“传经送宝”。在外公的帮扶下,不少农民伯伯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近年来,香菇行情不佳。外公又果断地改换了“试验项目”。今年4月,外公投资近万元,从远安县“森源”菌种公司购回大量的“蜜环菌”和天麻母种,在自家屋后的园地里进行天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引种试验,种植规模达500多平方米。目前,他引种的乌麻、红麻、白麻等品种的成活率已达90%以上。

今年暑假,我到外公家当上了“小童工”。我只能帮他干浇水一类的轻松活儿,可半天下来,我就累得精疲力竭了,可见种植天麻也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那么简单。你看哪,我的外公整天忙忙碌碌,但他总是干得乐呵呵的,似乎全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我常想:这外公也挺怪的,干吗花这么多钱来试种天麻呢?倘若把这钱用来养老,享它几年清福,那多好啊!

为了解开这个“谜”,在一天晚上,我禁不住好奇地问他:“外公,您这么大年纪了,干吗冒着风险引种天麻呢?”外公面带微笑地抚摸着我的头,充满自信地说:“嗨!孩子,你不懂啊!我这般年纪了……所以才依靠‘科技致富’这根‘拐杖’来支撑啊!你看现在我们国家的政策多好啊,鼓励咱科技致富,支持我们调整产业结构;再说呢,我们山里有的是资源,何况我还有一位‘老师’做‘高参’,怕什么风险呢!”说着,外公掏出一本《天麻种植技术》,一字一句地指着给我看:“这天麻呀,可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呢!它的块茎可入药,专治头痛头晕等病症,药用价值可高呢!目前市场上,天麻鲜品每公斤可卖到五六十元,干品每公斤就可卖到上百元的好价钱呢!”说完,外公脸上漾满了笑意,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秋菊图”。我望着窗外那已经成活的几个天麻品种,异常兴奋。我相信:在外公慈母般地呵护下,明年这个时候,“天麻娃娃”定会一个比一个胖……

再见了,我的那些正在成长的“天麻娃娃”!再见了,我的“科技”外公!我要回学校去了!

不久,外公到我家来作客。我急切地问:“外公,那些‘天麻娃娃’可好?”一提到天麻,外公的双眼早已眯成了一条缝。他捋着胡须,意味深长地说:“党的政策好,科技致富妙啊!孩子,你说呢……”

《我的外公》 篇4

有我吃饭,把头地低着,香喷喷的面条,不释手,我用嘴去叼着面条,吸到嘴里,最后用牙齿去嚼面条。正当,外公说了笑话,说有老太太看黑人百米赛跑后抹着眼泪说:“挖煤的站一排被枪毙,开枪的还没瞄准就开枪了,孩子们吓得没命的跑,用绳子都拦”。把我笑的把面条都喷到桌上了。

外公爬山爱好者,记得有外公凌晨五点多钟就带我,跑步爬钟山了。钟山像昂首挺胸的大将军,身披绿油油的战甲站立在那里,注视着所爬山者,在说,大家快爬吧,看你们谁先爬到山顶。外公爬山时,边走边说,爬山时,要的路,脚踩稳,手抓牢,要掉下去的,爬山可以开阔的视野和毅力。我外公爬山走平路,可我爬山乌龟爬的慢。爬了一会儿,我就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外公却像没事,一边走着,还鼓励我说,胜利,就到山顶了,可我力气都快用,老山顶。但我外公的鼓励和不懈努力,终于爬山顶。

我的外公小学 篇5

他长着一双大眼睛,眉毛就像用毛笔画出来似的,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哦,还有他那张既会吃又会说的大嘴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他那双手,什么吃的都会做,比如:手抓饼、小蛋糕、冰糖葫芦等等!

外公的穿着十分时尚,与众不同。一身西服,鞋子还是品牌的皮鞋,不用说,都很帅。每一次见到外公,都会闻到淡淡的香水味,啊,原来是外公喷香水了。

我的外公不仅与众不同,而且很讨人喜欢哟!我很喜欢外公,因为他时常出去给我买东西,而且都是我最喜欢的。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家人出去玩,我看到了十分漂亮的芭比娃娃,很喜欢。但是,妈妈厉声吼道:“家里的芭比娃娃比店里卖得都多,还买干吗?”当时,我气极了,扭头就跑出了店。又哭又闹坐在了大马路上,双手不停地甩来甩去,泪水马上都要成了一条大河了。

这时,外公站了出来,把我从地上扶起来,拍了拍我的衣服,摸着我的头说:“孙女,没事,咱不哭啊!外公有得是钱,走,我带你去买!”说完还狠狠地瞪了一眼妈妈,妈妈也只能生气得摇了摇头。瞬间,我由阴转晴,转身跑进那个店里,抱起那个芭比娃娃,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外公万岁!”

我的外公 篇6

有一次,住在山腰的王婆婆家办酒席,我们去做客,她家四处环境优美,门前还有一个小小的池塘,池水清澈见底,仿佛能看到池底的每一粒石子。

酒席开始了,一屋子其乐融融。突然,席间传来一声尖锐的哭声。外公急忙朝声音发出的地方赶过去,只见一个女人正哭着抱着一孩子,那孩子像是喘不过气了。外公跟周围的人问清情况后,便判断出这个孩子的喉咙被骨头卡住了。

那女人一听,一下子着急起来,外公立刻采取了急救措施,一把把孩子抱起来,从背后将手伸到前面环住孩子的胸膛,再用力向上提,反反复复了好几次。终于,男孩一下子咳出了一块鸡骨头,大家不禁松了一口气。那女人反反复复向外公道谢,把外公都弄得害羞了,最后我们在一片赞赏声中回到了家里。

外公的支点 篇7

外公生于斯长于斯, 成年后因为工作的缘故来了黄石, 此后虽然有时也回去过, 但终究不能长伴于洞庭湖, 心里或许有些落寞和无奈。老了, 亲人都扎根于此, 也就没有回去的可能了。我想他一生都梦想着回到洞庭水边, 从我依稀记事起, 外公就总在我耳边念着“洞庭洞庭湖……”浓重的湖南腔成为了我对这一片水域最初也是最原始的记忆。

外公有一个很大的书柜, 里面挤满了泛黄的书籍。外公常常小心地抽出一本, 念起一些我不懂的“诗云子曰”, 然后他再把我抱到膝上坐着, 细细念给我听。在我刚刚学会说话的时候, 他便教我背诗, 尽是有关洞庭的诗, 我记得很清楚, 有一次他念道“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就把眼合上, 像睡着了一样。我看了他半天, 他最后缓缓睁开眼, 对我说:“珊珊, 以后把你的名字改成君君好不好?”我愣愣地点了头。多年之后, 当我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君山, 似乎明白了什么。外公念诗时“睡着”了, 是否是沉醉于脑海中如洗的洞庭和月光下酣睡的君山的画面?

外公最常讲的便是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洞庭玩耍的故事。洞庭的一切他都看过, 听过, 嗅过, 触过。饮洞庭水, 食洞庭鱼, 登岳阳楼, 夜攀君山, 在洞庭的夜船中枕星光入眠, 在洞庭活泼的早晨被渔歌号子叫醒……太多太多的记忆在外公心里缠绕, 像编好的千千结, 再也分不开。

如今的洞庭, 再也没有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壮阔, 没有“玉鉴琼田三万顷, 著我扁舟一叶”的无垠, 没有了湘夫人与湘君的爱情, 可是外公对洞庭的迷恋却丝毫未减。我知道空间的转换可以使人失去具体印象, 但无涯的时间却能将感情拉长到永远。

我的外公和他的《灯塔》 篇8

在江南梅季的一个淅淅沥沥的雨天,我和我的朋友去了位于上海市老西门吉安路的126弄5号。

穿过不太长的但有些灰色的里弄,来到了一幢略显低矮的老上海典型的石库门式的三层小楼,和现代化的大上海的高楼大厦相比格调略显落伍。据妈妈说,当年,她和我二姨还在孩童时,曾经在这儿的小天井里玩耍,可如今的小天井,早已被附近的大厦遮蔽得看不到天空了,而我的外婆,至今还怀念这老房子。

74年前,我亲爱的外公就是从这扇门走出来的。当年的外公是从教会学校毕业后,在上海的邮局谋了份职,那时的邮局也算是官方机构,待遇丰厚。“七七”事变后,日本人占领了大上海,有志的热血青年都在抉择:是去武汉还是去延安甲

1937年年末的一个冬日,外公毅然决然离开故土,他瞒着年迈的父母,只身投奔了延安。在进入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又到了“鲁艺”学习,那时,冼星海正在鲁艺任教,外公有幸成了冼星海的学生。

倚在二楼的窗口,想起我还小的时候,听外公讲他的故事:

1940年6月,在山东沂蒙山区的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驻高庄一带,当时学校正筹备召开首次党代会,校政治部发出通知,号召全校师生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献礼。文工团拿什么献礼呢?党支部交给了外公一个任务:创作一首歌颂党的歌曲。

年轻气盛的外公当即表示:只要有人把歌词写出来,我就义不容辞地作曲。宣传干事沙洪爷爷领命创作歌词,支部书记史屏爷爷就问外公:敢不敢和沙洪进行竞赛?时年22岁,正值血气方刚的外公一口答应:“赛就赛,沙洪写词用多长时间,我谱曲就用多长时间。”

沙洪爷爷写词只用了十多分钟。

外公手捧歌词,边走边吟,当来到一棵大树下面时,首句的旋律已经哼出来了,其后旋律激情澎湃,一气呵成……等把哼出来的曲子初稿写在纸上,顾不得细看和琢磨,便找到史屏书记,外公劈头就问:“看一下马蹄表,我用了多长时间甲”史屏爷爷看了看表说:“也刚好是十分钟!”

外公把《跟着共产党走》(又称《你是灯塔》或简称《灯塔》)的曲子唱给大家听:“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你就是……”

随着大上海的解放,上海的电台开始播放革命歌曲,其中四首几乎每日必播:《解放区的天》、《团结就是力量》、《打得好》、《你是灯塔》(跟着共产党走)。在开国大典上,军乐队还曾经演奏过这首歌曲。正当它被众人广为传唱的时候,一段意想不到的插曲出现了。

1949年1 O月开国大典过后,上海市委召开宣传会议,布置如何隆重接待苏联代表团访问上海事宜。外公作为上海音协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当时,有人在讲到注意事项时说有两首歌不能唱:一首是《团结就是力量》,因为填词用的曲子是美国的流行乐;另一首即《灯塔》,因为据说是参加过开国大典的苏联代表团某位人员说过,有一首曲子开头像苏联的一首哀乐,当时推测就是《灯塔》。要知道,在抗日前线根本就听不到苏联的广播。《灯塔》就这样无缘无故地被扣上了疑似抄袭的帽子。我的外公从此之后甚至背上了“抄袭”的罪名。

后来,外公从北京交通部下放到河南一个偏僻的县城当了中学教师。

1979年11月,党的理论家、时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的冯定就关于没有处理好《跟着共产党走》这首曲子的误传问题,向外公写了一封道歉信,信中写道:

“……这件事是由北京来的人传话,由我和上海主持宣传工作的几位同志执行的。现在回想起来这件事如此匆忙主观地轻信人家,实在是太不应该了。这是一种粗暴的工作作风。经过这数十年的风风雨雨,我将是更能体会你被污蔑的心情,我在这里向你赔礼道歉……”

冯老的道歉,在常人看来,可能会让外公觉得迟了或难以挽回历史的创伤而颇有微词,但外公对此的评价却是“我对这封信十分满意,如获至宝”,他在他的回忆录和自传里写道:“要说委屈了几十年,心中没有点不痛快,这自然是违心之言。但那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眼前的问题,主要是怎样才能解救《跟着共产党走》……别的同志告诉我,十年浩劫,冯老受罪不轻,饱经风雨沧桑,所以能体会到被诬蔑者的心情,我也必须体会冯老今天的风范和他的一片心意。”由此更能看出外公坦荡的胸襟,看到了他那优秀的品德和光辉的人格。

后来,《光明日报》登载了冯定爷爷写给外公的致歉信,消除了蒙在《跟着共产党走》歌曲上的不白之冤,在1980年7月份的《解放军画报》封二全版刊登了这首歌,这是禁唱了三十多年来的首次发表。总政治部、文化部同时向全军隆重推荐了这首歌曲。各大报纸也都纷纷转载文章,刊登歌曲,电台、电视台竞相播放,这首革命歌曲再次唱红,至此,命运多舛的这首歌终于沉冤得雪。又重新发挥她一如既往所表达的人民群众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和作用。

我的外公 篇9

在一个星期四的下午,天气灰蒙蒙的,好像要下雨。我站在学校门口,焦急地等着外公接我回家。

几分钟后,外公骑着电动车来了,我连忙跳上他的电动车。可是好景不长,刚开了几百米,电动车没电了,天上也下起了倾盆大雨。外公说:“牛牛,我没有雨衣!”“啊,那怎么办?”我急切地问。外公想了想,把自己的外衣脱了下来,盖在我头上。我立刻拿下来,对外公说:“外公,不行,这样您会淋湿会感冒的!”

“我没关系,你感冒了可不好了。”

不管我怎么推让,外公都坚持要把外衣盖在我头上,我没办法,只好妥协了,和外公一起走回了几公里外的家。

几天后,外公感冒了,我听说这消息,心急如焚地跑到外公家,找到了外公,说:“对不起外公,都是我不好,不然您就不会感冒了。”

“没事,宝贝。我感冒没关系,你要是感冒了就出大事了。”

我的外公的作文 篇10

我的外公平易近人,他做任何事都坚持不懈。他常常说:“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虽然我不是很懂,但我知道我的外公不服老。

我的外公喜欢看书,他博览群书,知识渊博。我的作文写好了就送给他看,他总是一眼辨别出好词好句和错别字,还会教我如何写好作文呢。

我外公喜欢跳绳,他可不是一般的跳绳,他可以连续跳几百下不断,连我都比不过他。

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性格爽朗,不拘小节。如果有人需要他的帮助,热心助人的外公就会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别人。

经过我的介绍,你们眼前是不是浮现了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呢?这就是我的爷爷,“老当益壮”的爷爷。

外公的书房 篇11

外公年轻时没有书房,全家老少三代六口人11平方的小房。住都不够,又怎么能放下那么多书呢?于是外公就把书垒起来,垒成了一个“床”,让我大舅睡在工:面。可是那时大舅年幼,有时还尿床,有一次半夜里竟尿湿了外公心爱的一套藏书《册府元龟》,外公心疼得几夜都没睡好。后来住房稍有扩大,外公就千方百计地挤出一间来,成了他的书房,成了他的一片天地。

外公喜欢读书,每天都坐在书房里看书、写文章。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现在,外公都快70岁了,每天仍然坚持在书房里看书,有时还要“开夜车”写东西。

外公在家最喜欢待的地方就是他的书房。退休后,他每天除了睡觉的时间以外,几乎都泡在书房里,别人劝他休息会儿,可外公却说:“读书不就是最好的休息吗?”

外公不喜欢上街,可是只要上街就准去书店,到了书店必要买书,一万多卷的藏书对外公来说还是太少了,“书到用时方恨少”,他写起东西来,感到自己的书不够用,于是便常去图书馆。

外公的书房给人以无限的留恋,我上外公家的时候,总是离不开那间书房,从书上索取我所需要的知识,就像蜜蜂采花蜜那样。

我和外公的春天 篇12

外公是名退休干部。眉毛像锋刃,严肃起来带有几分英气。鼻梁高挺,像悬崖边的青松。外公朴实、善良,那双厚实的手是最巧的手,常利用废弃的物品,改制成玩具。我经常哀求他给我做玩具,他也不推脱,只是坐在木架房中全神贯注地做。他制作过的东西可多了,弓箭、竹蜻蜓……每个玩具我都小心翼翼地保存好。

外公喜欢种菜。从我懂事起,外公的屋子后面就有一大片菜地,种了许多蔬菜,豆荚、金豆、茄子、黄瓜……数都数不过来。春天一到,整个菜园里绿油油一片,嫩绿、墨绿、浅绿、深绿……高的一丛,矮的一片,蜜蜂嗡嗡地歌唱,蝴蝶翩翩地飞舞。

我喜欢跟着外公在这样的菜地里干活儿。外公种小菜苗,我就在一旁把土盖上去,给菜苗们盖一层暖暖的被子。外公一边给我讲知识,一边用他那双温暖而粗糙的大手来回地抚摩我的头。累了时,我就会和外公坐在菜园旁,细细地欣赏着这自由、美好的一切:在阳光的照耀下,翠绿的菜叶闪闪发光,几只扑扇着翅膀的蝴蝶在丛中飞来飞去,隐隐约约。忽然,一阵微风吹过,整个菜地都热闹起来了,蟋蟀叫着,葱儿笑着,还有树叶的沙沙声,像是一场美妙的音乐会。让人忍不住想坐下来,小睡一会儿,享受这一切。当然,比这更美妙的是外公。

如今,我在城里,外公在乡下,彼此相隔好远,我不能经常回去,但我们还是经常煲电话粥,外公滔滔不绝地向我“汇报”菜园的情况,我也经常向外公请教种菜的知识,每次我们都讲得眉飞色舞,不亦乐乎。

我的外公人物作文 篇13

那天,外公起床了,穿好毛背心去洗脸,刷牙,然后,外公从卫生间走出来,问:“你们谁看见我的.毛背心了?” 妈妈和外婆听见后,哈哈大笑。我还悄悄地问妈妈:“外公的毛背心找不到了,你们还笑?” “不是”,妈妈停了一下说:“你外公不是穿着背心吗?”我听了也哈哈大笑。

外公又打开柜子找,还是没找到,外公垂头丧气地走过来,外婆说:“你低下头看看。”外公一看,拍拍脑门,摇了摇头,去做饭了。

我的外婆外公作文 篇14

为什么不平凡呢?因为他们俩为了战胜对方,已经吵了三十多年了。现在,他们还没有分出胜负。

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开始“战斗”。

那天,外公在厂房做大理石,外婆则在旁边帮忙,俩人合作的动作还算默契。可是,外公突然大声斥责外婆:“你看你,连这个东西都做不好,上面的尺寸相差这么多,你用心没有?”

外婆听了,很不高兴,便使出了她的魔力大法——唠叨个不停。“我弄不好!我弄不好?嘿!明明是你自己没弄清楚,量错了尺寸。还说我弄不好!”外婆说个不停。

外公把笔夹在耳朵后面,认真翻看起皱的笔记本:“不可能,我是绝对不可能搞错的。”他又拉开量尺,对照笔记量石材。

“那我也不可能弄错!肯定是你自己记录错了尺寸。你自己手艺不过关。自己弄不好,还说我弄不好。没有我的帮忙,你才弄不好……”外婆一个劲地在旁边说个没完。

外公收起手中的量尺,开始反驳。叽叽喳喳,喳喳叽叽,他们们正式打开吵架模式,吵得热火朝天,完全忘记了要完成的任务了。

我被他们俩逗得捧腹大笑,大声说:“现在播放的是吵架频道。要经过的人请马上离开,以免受到外公外婆的言语攻击,谢谢!”这下,他们俩位听了之后,才慢慢停止了争吵。

有时候,在吃饭的时候,他们也能吵起架来。

开饭了。外婆煮了一大锅米饭,可是外公只盛了一小碗。外婆很生气,说外公盛饭很奇怪,饭煮得多时就吃得少,饭煮得少时非得吃很多。外公放下碗,端坐在桌前,要跟外婆好好地理论一番。结果,自然是他们俩又打开了争吵模式。

如今,我的外公外婆依然在争吵。任何一个小小的细节,都可以让他们打开争吵模式。

我已经习惯了,外公外婆的对话模式。如果我听不到他们争吵的声音,我就会问,他们还是我的外公外婆吗?

外公与外婆 篇15

在我心中,老人的心思如同滔滔大海一样高深莫测,使我不禁想探一探老人神奇的心墙。

我的外公年少就经常在外面打工,至于有多苦,我也只是听妈妈讲述的,听着听着,心像被揪了一下似的。外公一身黑乎乎的,记得一次从远处看他时,像一根黑木炭立在马路旁边。而外婆的脸给补品弄得白白胖胖的,后来又被类风湿病折腾得瘦骨如柴。外婆的笑每天都会出现几次,而外公却“百年难得一笑”。外婆夏天穿着一件唐老鸭与米老鼠图案的儿童装,身上闪烁着童气,外公则随随便便的一身装束就上班了,夏天还光着身子,顶着个“将军”肚,酷!

外婆常对我说:“以后如果外公再喝酒,那么,就别给他开门!”但每次都是她第一个走上前去开门。一次,在深夜,我躺在床上,隐约听见外婆嘀咕道:“不给你开门,不给你开门……”不一会儿就有敲门声,家里人都知道是醉酒的外公,但他们都按外婆说的去做,不理他。我一副平静的样子,但心却闹得很,在猜测谁会去开门。令我吃惊的是,开门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下“闭门令”的外婆,随着是一阵唠叨。

外公在外面狂抽烟,但若是有外婆在旁,便戒烟,戒酒。去乡下拜年时,一路有不少人送烟送酒,但都被外公一一拒绝了,还讲了一些道理,旁边的外婆撇了外公一眼,嘀咕道:“是就好了哦!”

我的外婆外公作文 篇16

原来,我外公是一位鸟迷。听外婆说,外公是“和平主义者”,不愿见到鸟的生存环境被破坏、鸟儿受到伤害,所以在家中养鸟。我外婆喜欢研究做菜,当然也少不了鸟儿们的份。

“我回来了!”放学后我大声嚷着回到家。可过了好大一会儿家里仍没反应。我走到院子里,只见和蔼的外婆对外公说“老头子,院子里树上的果子鸟不吃多可惜,我来采下来。”“什么?要动鸟吃的,不行,得先过了我这一关!”外公拍着胸脯说,“哎呀……”外婆没说完,外公便插上说:“难道你也要和我作对,去伤害鸟吗?”“我是用果子为鸟做菜呀!”“哈?好!做!”外公连忙帮着把国子摘下,拿到厨房。外婆拿起水果刀,把三四个果子叠在一起,举刀一切,成了几块,接着又剁了好长一会儿,上百个水果丁完成了。

外婆又拿出上等的稻谷和玉米和在水果丁里,外公在旁边指点说:“这边多一点,哪边够了!”“老头子,你不懂,要均匀。”外婆象老师一样对外公说。最后,外公又把一些小虫子放了进去。于是,一旁“沙拉”便完成了。外公小心地捧着盘子,来到院子中间,放了下来。鸟儿们好像见了朋友一样,都飞了过来,有的俯下头吃食,有的落在外公身上。看到这些,我和外公外婆都开心地笑了,而且笑了很久……

我的外公小学作文 篇17

我的外公已经六十多岁了,他个子不高,头发花白,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留下的皱纹。这个年龄早该退休安享晚年了,可外公还 没有退休,继续干活。

有一天,寒潮来袭,许多的工作单位都放假了,唯独环卫工人还 要加班。那天外公他们冒着鹅毛大雪,前去把路上的积雪清除,好让车子通行。一阵阵寒风吹向环卫工人的脸庞,好像刀割一样。因为积雪很厚,所以走每一步都很艰难。外公他们只好扶着钢敲,一步步艰难的挪,一撬又一撬地清除路上的积雪。环卫工人把雪一点一点的撬到路两边,他们的手早已冻僵,可是他们继续忍者寒冷,走向另一条大道。

外公的“老坦克” 篇18

今jīn天tiān,我wǒ看kàn到dào了le外wài公ɡōnɡ的de“老lǎo座zuò驾jià”一yí辆liànɡ永yǒnɡ久jiǔ牌pái自zì行xínɡ车chē。它tā的de钢ɡānɡ丝sī早zǎo已yǐ失shī去qù了le光ɡuānɡ泽zé,车chē身shēn上shɑnɡ的de油yóu漆qī也yě褪tuì了le色sè,还hái长zhǎnɡ满mǎn了le蚕cán豆dòu一yí样yànɡ大dà小xiǎo的de锈xiù斑bān,真zhēn丑chǒu呀yɑ!它tā没méi折zhé叠dié车chē那nà么me小xiǎo巧qiǎo,更ɡènɡ没méi电diàn动dònɡ车chē那nà么me快kuài,很hěn多duō零línɡ件jiàn都dōu松sōnɡ了le,还hái“吱zhī呀yā吱zhī呀yā”响xiǎnɡ,好hǎo像xiànɡ是shì掉diào了le牙yá的de老lǎo爷yé爷ye在zài唱chànɡ歌ɡē。我wǒ和hé哥ɡē哥ɡe管ɡuǎn它tā叫jiào“老lǎo坦tǎn克kè”。外wài公ɡōnɡ说shuō:“虽suī然rán很hěn多duō年nián没méi骑qí它tā了le,但dàn还hái是shì舍shě不bu得de丢diū掉diào,毕bì竟jìnɡ它tā陪péi我wǒ三sān十shí年nián了le。”

上一篇:古诗词鉴赏练习题1下一篇:四务公开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