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练习题1(精选10篇)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1 篇1
古诗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
(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 云 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西 施罗 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西施滩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1)新颖的立意是两首诗歌的共同之处,请你谈谈这两首诗歌思想内容上的相同点。
(2)两首诗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试分析说明。
4、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①,双袖龙钟泪不干②。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①故园:指诗人在长安的家。漫漫:遥远。②龙钟:泪流的样子,袖被泪湿。
(1)诗人“双袖龙钟泪不干”的原因是什么?
(2)诗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请结合本诗的最后两句,谈谈你的看法。
5.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是什么意象?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6.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注:仲宣,就是王粲,建安七子之一。著有抒怀乡情思的《登楼赋》。
(1)诗眼,有全集之眼,有一篇之眼,有数句之眼,有一句之眼。你认为“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句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
(2)词的结尾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请结合词句作分析。
7.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注: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贬通州。
(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达船声”有何用意?
【参考答案】
1、(1)答:拟人手法,颔联写“阴”,颈联写“晴”。(前1分后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
(2)答: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2答案:(1)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3参考答案:(1)两首诗歌对西施的观点相同:国家的兴亡成败是有各种复杂因素的,不能将亡国的罪责加在一个女子身上。
(2)罗诗以议论为主,开头摆明自己的观点,后两句运用反向证明的手法,推出世人的观点是错误的。崔诗,也是议论
开篇,但是后两句借春水之急来为西施鸣不平用的是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4(1)答:因为诗人离开长安已多日,回首东望,长路漫漫,引起了对家乡亲人的强烈思念,因而潸然泪下,沾湿双袖。)
(2)答:最后两句,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这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不假雕琢,信口而成,却又感情真挚。在平易之中显出丰富的韵味,这是该诗的最大特色。
5(1)答:梅。一写花开的季节;二写花的色香;三写花开的地点。
(2)答:用对比手法,以贫贱冷落的竹篱茅舍与富丽高贵的正堂琼楼作对比,写出了梅花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体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并以此暗示了作者本人虽怀才不遇却不肯放弃操守而随波逐流的情怀。
6(1)答:“恨”,把梧桐人格化,使它有了意志和力量,这恨是梧桐的也是诗人的。
(2)答:词人说自己比王仲宣因离乡而怀故土的心情还要凄苦,但尾句将词意宕开,饮酒赏菊,寄托了浓愁难遣、无可奈何之情。反复吟咏,更觉用语之妙。
7(1)答:创设了黑夜中凄清的环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凉的人生。
(2)答:明写江中狂风大浪,暗指险恶的政治风浪。
古诗词鉴赏训练(1)第1 篇2
阅读下列古典诗词后回答问题,注意题型特点。
1.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商 歌
罗与之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
【注】 《商歌》是古代乐府旧题。“商”在我国古代五音中象征萧瑟的秋天,所以这是一种哀怨悲凉的歌曲。“商歌”当属秋,可是罗与之的《商歌》讲的却是春天里的事。
(1) 说说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春
寇 准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满汀洲人未归。
【注】 :一种生在水中的蕨类植物。
(1) 试分析“孤村芳草远”一句中“孤”字的妙用。
(2) 词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大德歌•秋
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
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注】 陈抟:宋代人,曾在华山修道,相传经常长眠百日不起。
(1) 有人说“懊恼伤怀抱”是本曲表现的重点,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曲简要赏析。
4.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夜泊钱塘
茅 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 说说最后一句在诗歌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短愁”指什么“愁”?
5.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 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6.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古诗词鉴赏训练(1)第2页
(1) 颔联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
(2) 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7.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山坡羊•燕子
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
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 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 简要赏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8.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桃花溪
张 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春思二首(其一)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
春日偏能惹恨长。
(1) 试结合诗中相关意象,分析两诗在情感内涵上的差异。
二、 强化训练
阅读下列古典诗词后回答问题,注意所选诗词的不同类型。
1.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 双调的词作往往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从而达到情景相生之妙。诵读范仲淹的《苏幕遮》后思考:上片所写之景有何特点?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作者是如何将上片的景和下片的情巧妙联结起来的?
(2) 词的首句化用了哪位名家的写景名句,试默写之。
古诗词鉴赏训练(1)第3页
2.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此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望,试作具体分析。
(2) “会当”有人解作“一定要”,有人解作“正当”,你认为哪个解释更好?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
杜 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 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转池州、睦州等地。
淮阳:指西汉刚直敢言,数被外放的汲黯。欢:指酒。《易林》:“酒为欢伯,除忧来乐。”
(1) 第二句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
(2)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酬张少府
王 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 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
5.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 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 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
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1) 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2) 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6. 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 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1) 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2)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见网站)
金城北楼古诗鉴赏及练习题 篇3
《金城北楼》
作者: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
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金城,在现今的兰州。
磻溪老:指姜太公吕尚。
体道:是指体悟道理。更:经历
1、诗歌前四句写了晴空万里、积水连山、湍上急流、城头残月的`金城美景。
2、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于景;后两联借用典故,抒写情怀。
B、“声若箭”,以呼啸而过的利箭作比,写出了黄河急流的非凡声势。
C、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抒发能一展雄才的豪迈之情。
D、尾联写对边关形势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深沉情感。
答:C (颈联写诗人追思历史旧事,对人生际遇,祸福更替有了更深的认识,但内心因不得志而郁结的愁思仍然溢于字里行间。)
简析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复习题 篇4
1、品读《诗经关雎》的诗句,完成第1—5题。
关 雎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本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可分为: 、 、_____三个部分。
(2)《诗经》常用赋、比、兴手法,本诗所用起兴句是:_______、_______。
(3)出于此诗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____________。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且细心呵护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完成1-2题。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 后来的鉴赏家都以为上阕中的“锁清秋”的“锁”字最是绝妙。请简析这一“锁”字在写景、抒情方面的绝妙之处。
(2) 下阕中,作者怎样抒写“离愁”?试简析。
3、读晏殊的《浣溪沙》。完成1-2题。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送别诗。诗中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诗中画线句子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上一段赏析的话。
(3)结尾两句较出色,说说你的看法。
5、欣赏下列诗歌,完成1—3题。(7分)
【甲】 乡 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 、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2分)
(2)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2分)
最欣赏的句子:
欣赏的理由:
(3)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3分)
“我”的心理活动:
“断肠人”的倾诉:
6.阅读下面一诗,回答其后问题。
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其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1分)
(一)阅读下面诗(词)句,完成7—8题。(5分)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③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7.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是极具文化内涵的典型意象。请分别说出以上诗(词)句中,作者借“月亮”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8.请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技巧。(2分)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1 篇5
官方网址:qh.offcn.com
2014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二
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问题】
(1)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答案】
(1)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2)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显得深沉含蓄。
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8、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问题】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这首诗歌中的“散”与“不散”。
【答案】
核心字是“归”字。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散:从人物来看,写了倚杖的老人、荷锄的田夫,从写景来看,写了“墟落”“麦苗”“桑叶” “雉雊”“ 蚕”等,看上去非常零乱,但是,这一切却统一在一种情感下,那就是对归隐、闲逸羡慕之情,从这个角度讲,文章并不散。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青海教师考试官方微信账号:qhjsks 分校地址:西宁市南大街18号钱柜第一客栈(西宁书城对面)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官方网址:qh.offcn.com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问题】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答案】
(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
(2)精于练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问题】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
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 “消魂”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1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旧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问题】
青海教师考试官方微信账号:qhjsks 分校地址:西宁市南大街18号钱柜第一客栈(西宁书城对面)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官方网址:qh.offcn.com
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答案】 内容:
(1)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2)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写法:
(1)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2)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问题】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答案】
(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文章来源:中公青海教师考试网(http://qh.zgjsks.com/?wt.mc_id=bk12192)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1 篇6
安徽2014年教师招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十
5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问题】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1)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这什么作者要这样写?(3)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答案】
(1)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2)“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想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
(3)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56、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田园居(之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地 址: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写字楼32层 1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问题】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答案】
(1)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2)“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57、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问题】
(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怎样写画眉鸟的?(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画眉鸟。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
(2)这首诗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5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2)题。
春兴(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注: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
【问题】
(1)对这首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前两句写景,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梦抒情。
B.诗题为“春兴”,通过对“柳”“雨”“花”“风”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早春图景。C.诗中“残花落尽见流莺”,诗人从视觉角度写,却使人如闻莺语,与白居易诗中“莺语花底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地 址: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写字楼32层 2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D.全诗以“春”贯穿始终,构思巧妙。
(2)诗的后两名既写惜春之情,又有思乡之意,请分析其写作特点。【答案】(1)B C(2)这两句语言平易,但使用拟人手法,想象独特。上句写春风吹拂思乡的梦,下句写梦追逐着风,一吹一逐,富有表现力,使人联想到诗人家乡也是春天。仿佛诗人在梦中伴随春风,一起回到故乡,又仿佛诗人舍不得春天,而追随春风而去,形象的表达思乡之意,惜春之情。
59、阅读下边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 布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问题】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答案】
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6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问题】
(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答案】
(1)“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
(2)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地 址: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写字楼32层 3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更多搜索:合肥人事考试网(http://hefei.offcn.com/?wt.mc_id=bk11783)更多搜索:安徽人事考试网(http://ah.offcn.com/?wt.mc_id=bk11783)
古诗阅读与鉴赏1 篇7
一、阅读理解与欣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夜半闻横管
[宋]程俱
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一声横玉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金谷草生无限思,楼边斜月为谁明。
②①
[注]①程俱:在南宋小朝廷为官,正直敢言,颇著气节。②金谷:即金谷园,位于中原洛阳。(1)此诗对笛声的描写出色,请你指出笛声描写的主要艺术手法并概括笛声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夜半闻笛感慨万千,请你简要分析七、八两句中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③
④②
①
[注]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一带地区。②三边:泛指边疆。危旌:高挂的旗帜。③投笔吏:东汉班超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④请长缨:西汉书生终军向皇帝请求用长缨缚番王来朝。
(1)首句中的“惊”是什么意思?远道而来的诗人一到燕台为何而“惊”?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这种思想情感是怎样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望罗浮 翁方纲
只有濛濛意,人家与钓矶。寺门钟乍起,樵客径犹非。四百层泉落,三千丈翠飞。与谁参画理?半面尽斜晖。
③
②
①
[注]①钓矶:钓鱼台。②罗浮山有大小峰峦四百多座。这里用“四百”,是称峰峰有飞泉。③半面:山的西面。
“四百层泉落,三千丈翠飞”被称作是描写瀑布的“神来之笔”,请就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技巧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的更替。③筠:竹。(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送行淡月微云”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听晓角 李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②
①②
③
①
[注]①梅花:《梅花落》曲的简称。②《小单于》:乐曲名。(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通过写边关“听”乐含蓄地表达了戍边战士内心的情感。
B.《梅花落》为曲调名,高诗将“何处”二字嵌入其中,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C.高诗尾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一个“满”字表面是写曲满关山,实则表现情满关山。
D.李诗三四两句写秋风中传来了《小单于》的曲调,就连塞鸿也为之陶醉,盘旋不度。(2)这两首诗起笔一句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陇头吟
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身经大小百馀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③
②
①
[注]①陇头吟:乐府旧题,题目一作《边情》。②太白:金星,古人认为它主兵象,可预知战事。③典属国:汉代掌管藩属国家事务的官,品位不高。
(1)这首诗层次鲜明,情感富于变化,请你结合前八句诗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尾两句用了苏武的典故,在表述中有一处细节极为感人,请指出并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点绛唇·雨中故人相过
[元]王恽
谁惜幽居?故人相过还晤语。话奈联步,来看花成趣。春雨霏微,吹湿闲庭户。香如雾。约君少住,读了《离骚》去。
(1)词的上片写了词人和故人哪些动作?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片“湿”字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氛围?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约朋友读《离骚》,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风 王安石
一马春风北首燕,却疑身得旧山川。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野火烟。日借嫩黄初着柳,雨催新绿稍归田。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③
②
①
[注]①北首:向北。燕:今北京市,时为辽国都城。②原:原野。③辛夷:木笔花,又叫迎春花。(1)颔联“阳浮树外沧江水”中的“浮”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尾联“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璧在《王荆文公诗笺注》中说本诗有“经理(收复)燕山之意”。请结合全诗,谈谈这种意向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暮春漫兴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茶瓯:一种茶具。②香篆: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
(1)词人在“少日”与“老去”的不同生命阶段,面对同样的春天却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和内心感受,请对此分别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瑶瑟怨 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②中月自明。
[注]①瑶瑟:对瑟的美称。②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①
①
②
(1)诗歌
参考答案
1、(1)此诗运用夸张修辞,夸写笛声穿云振林,树叶尽落和蕴含千秋万古之浓情来表现笛声强烈高亢、悲伤沉郁。(或:此诗二联描写音乐效果声振叶落,从侧面表现笛声的高亢强烈;三联则正面描摹,笛声中蕴含的感情悲伤沉郁)(意对即可)
(2)在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故土,萋萋秋草让人产生无限惆怅之情,今夜斜射的月光同样照耀着过去在北方所住的楼房。
七、八两句含蓄地写出了诗人家国之思的沉痛、孤寂之情。(意对即可)
2、(1)“惊”的意思是震惊,震撼。诗人为边塞豪壮的景象而“惊”:汉家大营中,笳鼓声声,震天动地;边塞地区万里寒光,积雪连绵,曙色朦胧,旌旗高高飘扬;虽然烽火连天,但汉家大营稳如磐石,异常雄壮。这一切,使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心灵震撼。(意对即可)
(2)表达了诗人雄心勃勃,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诗人看到边关军容肃穆,景象雄壮,将士意气昂扬,一腔豪气油然而生,决心像班超、终军那样报效祖国,为国立功。(意思对即可)
3、诗句从远望的角度写罗浮山飞瀑,“四百层”“三千丈”,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飞泉之多、之高;“翠飞”则是用比喻形容瀑布倾泻如翠玉飞溅,写出了瀑布的色彩之美。两句绘形绘色,多角度表现了罗浮瀑布的美丽与壮观。(意对即可)
4、(1)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意对即可)
(2)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寡欢的心情。(意对即可)(3)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词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
②是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词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
③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
5、(1)D
(2)这两首诗起笔一句都写了边塞秋景(或都写了边关寒霜满地的情景),都和
(3)从首联两句可以看出。诗人乘着春风,跃马扬鞭踏上辽国的土地,却似乎感觉是来到了“旧山河”,没有一丝脚踏异国土地的感觉。含蓄的语言,蕴藏着诗人收复国土的理想。(意对即可)
9、(1)“少日”,春天来临,词人要“插花”“走马”“醉千钟” 纵情狂欢,感觉生命像浓酒一样让人陶醉,其乐无穷。“老去”,春天来临,词人呆在小房子里,烧香、喝茶,消磨时光,内心感受像病酒一样痛苦难耐。(意对即可)
(2)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想象离此而去的春天,与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相遇,巧妙地回答了上句的疑问,想象奇特,生动形象,引人联想。(意对即可)
10、(1)“雁声远过潇湘去”:“雁声远过”,写出了雁声渐渐消失在长空之中的过程,雁叫更增加了清冷孤寂的情调,从侧面暗示出女主人公凝神屏息、倾听雁声南去而若有所思的情状。“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登高望远时的听觉联想,写出大自然的和谐,表现作者登高望远时飘逸脱俗的兴致。(意对即可)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1 篇8
亳州中公教育2014年安徽教师招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八
亳州中公教育地址:亳州市药都电子大厦710室 联系电话:0558-5533789 *** 亳州中公教育网址:http://bozhou.offcn.com/
推荐阅读:
端午钜惠,精品好课1折疯抢,最低10元!2014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辅导简章
2014教师招聘名师课程,协议保障不过退费(优惠进行中)2014年安徽各地市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公告和职位表汇总 2014安徽教师招聘统考优惠活动 2014安徽教师招聘笔试报名入口 安徽教师招聘交流群:301605581
4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问题】
(1)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___________;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_________;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_______的手法。
亳州中公教育地址:亳州市药都电子大厦710室
电话:0558-5533789 ***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答案】
(1)“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上;反衬。(2)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3)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4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睛,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问题】
(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不超过4个字)(2)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客中初夏》的“散”与“不散”。【答案】
(1)①初夏的风光(或“初夏的景物”);②清新、和暖
(2)这首诗的“散”与“不散”:就天气情况说,有雨景,有晴景;就距离情况说,有远景(南山),有近景(柳树、葵花);就自然情况说,有清风,有阳光。而诗人的情怀可谓“不散”:前二句虽然写雨写晴,但侧重点在“分明”的晴景上;后二句虽然写柳树写葵花,但侧重点在“向日”的葵花上,由此,诗人对晴朗风物的喜悦心情使上下文联系起来,形成一体。
亳州中公教育地址:亳州市药都电子大厦710室
电话:0558-5533789 ***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4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注:浴蚕,指古代时用盐水选蚕种。
【问题】
前人这样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要点:(1)侧面落笔,以“闲”写忙,兴味尤绕。(2)牵入栀子花,丰富了诗意。雨浥栀子,意象甚美。(3)含蓄不发,摇曳生姿。
4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问题】
亳州中公教育地址:亳州市药都电子大厦710室
电话:0558-5533789 ***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这首诗反映的是我国传统节日___________节的情景。
(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重阳
(2)不同意。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或者另一种回答:同意。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
亳州中公教育地址:亳州市药都电子大厦710室
成考语文6_古诗文阅读与鉴赏1 篇9
一、理解句子,把握文意
二、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 首先,尽可能地了解文意,这是提取信息的基础。其次,在阅读中对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要特别关注。其三,领悟题干所示,准确对信息进行删选、提取。另外,有些信息就具有隐蔽性,需要仔细挖掘其潜在的有价值的部分。
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四、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言为心声”,文章是作者表达某种观点,宣泄某种情感的载体。阅读优秀的作品,常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愉悦精神,同时也是在与作者进行一种跨越时空的心灵交流。阅读者在字里行间应能感受到作者那种时代的心律和情绪的脉搏。读其书自然也就想见其人了。* 如何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从作品本身分析挖掘出作者的观点态度。1.有的作品直接表露作者的观点态度,如直接议论的文字 2.对于隐性和暗示的观点态度,要细心体会,仔细领悟才能把握
二、要具体辨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1.发掘文章的论点或由论点引发的感慨,这一般就体现了作者的观点; 2.发掘作者对事件的是非评价,这种价值判断是作者观点的体现; 3.发掘作者对人物的爱憎情感,这种思想情感的倾向性体现了作者的态度; 4.还可以从用词的褒贬色彩去发掘,推断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是非标准。第五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要正确地解读 通过吟诵达到动情 把握意象,深入意境 仔细品味诗的情致理趣 第六节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以诗作本身为本,从“文本”出发,深入理解其意,力求评价客观、公正。应抓住关键诗句,透视其思想内容 要从诗作的意象中发掘其思想内容 要顾及全篇,顾及全人,要联系时代背景 考纲与命题 《考纲》的鉴赏评价,有三方面,可以概括为:
(一)写了什么(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事物、景物、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2)语言、语意。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 ① 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 ② 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 ③ 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二)怎么写 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效果,最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使“可见”(形象)通过技巧表现(表达)“不可见”(思想感情)
(三)为什么写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①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思想意义、
name=baidusnap0>人生意义、政治意义; ②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 ③评析作者、作品思想的时代局限性等。关于文言文 关于文言文
一、成考文言文命题特点 1.文言文总分: 16分左右 2.选段数量:1-2段。3.文体种类:趋多,由传统的传记、游记向议论、说明发展。4.考点类型:主要是翻译、理解表达。趋向于对文章的理解和创造性的主观表述。考点集中在文意上,其次是人物形象、品质、才能、句意理解。
二、如何复习? 1.一举多得的意识 学习古文,同时也在为第1、2、3、4题打基础。2.充分利用教材 3.多看多练 翻译可利用课内典型材料训练;精选训练材料。
三、如何解题? 1.整体阅读(初步把握文中写了几件事,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品质、议论文则注意观点); 2.看问题,认真审清题干。3.信息筛选题:弄清题干的中心内容(人物的性格、品质)是什么;结合原文弄懂每一句话所表现的人物侧面(性格、品质、经历);进行筛选。注意区分题干中的关键词和修饰语,如“直接表现”和“表现”、“全都是”等。4.文意理解题:将每一选项在文中找到对应点,看与原文是否一致,或看选项分句间逻辑上是否成立。注意审题认真,看选对选错;对选项仔细辨别比较。5.翻译题 文言文翻译中,句子不易理解,容易混淆的重要原因,除词义障碍外,就是每一句的主语不清,导致对词语的不同解释。因此,翻译,首先弄清每个分句的主语,这样对句意的理解就相对容易和准确。审:先整体读一遍,补充完整每一句主语,弄懂大致意思。切:能直译则直译,不能则意译。联系上下文将划线句子切割成一个个语言单位(词),一定要一一对应翻译。翻译的方法 留:人名、地名、朝代名、官名、国号、年号、典章制度、度量衡;对:一一对译;换,删,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调:语序。连缀成文。答题时切记:字迹工整,不要有错别字,遇到不熟悉、拿不准的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猜度。***往往翻译是觉得吃力的地方,就是给分点。这就需要特别注意句中难解字词的翻译。可以在草稿上翻译,最后誊抄上去。关于诗歌鉴赏
一、如何鉴赏诗歌
(一)消除心理上的畏难情绪乃至恐惧心理 诗言志 对诗歌感情的理解几乎是诗歌鉴赏的主要出发点。所以,鉴赏诗歌其实主要是对诗人的情感理解。
(二)读、译,解决诗歌写的问题 译诗,理解诗歌所写内容。这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环节。但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基本的做法。有一种观点认为,古诗一旦翻译,就没味道了,所以不屑于译诗。但是对于赏析是必要的。如果对写景、咏物的诗,描写对象都可能没搞清楚,就急着答题,肯定很难切合诗歌内容。正确理解诗歌所写内容,最简单的方法是弄清楚每句诗的主语(描写的对象),这有助于正确理解诗歌内容。* 读 析 律诗、绝句的起承转合;古代诗词的一般结构:先写景,后抒情。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答案】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诗歌创作的大致“套路”(赏析、背诵有效)
起、承、转、合 起句:写景叙事。
承句:承接上文,继续写景,叙事。转句:笔锋逆转,引向抒情,议论。
合句:抒发情感,发表议论。*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2分 ?? 2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答:(1)诗人于清秋日暮的溪亭散步,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2)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孤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三)读诗、评诗,解决怎么写此诗的问题 1.用了什么样的语言 2.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 小结:读懂诗歌 译---析---评 景---象(境)--情(理)注意:题目
诗眼、题眼、词眼。类别 暗示 注释
二、诗歌鉴赏如何答题 内容分类 1.常见的诗歌内容类型 送别类(或黯然神伤或旷达热情)怀古类(或借古讽今或表达追慕先贤之意)边塞类(或揭露战争罪恶;或表现对国家关怀、奋勇杀敌的精神;或厌倦战争、思念家乡)思乡类(或边塞思乡,或羁旅故园之思)闺怨类(或抒思亲之情,或叹迟暮之感,或写向往之情)隐逸类(或言高洁隐逸之趣,或表厌世虚无批评时政之情)山水田园类(或抒热爱自然之情,或现回归田园之乐)忧国伤时类(多关怀民生疾苦、心忧天下)借景抒情类、咏物言志类,等等 2.常见的意象、意境(特点)意象、意境: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寓着作者情感的物象,如人、物、景等。意境指的是由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感、志趣的意象,艺术地组合到一起,所形成的诗歌的基本的整体情境。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流水、斜阳(夕阳、落日)、风、烟、霜、杨柳(垂柳、柳枝、柳)、落花(落红、残红)、松、菊、梅、梧桐、芙蓉、丁香、红豆、杜鹃、蝉、鸿雁、灯(烛、蜡、炬)、登高、凭栏、吹笛、吹箫、吹笙、饮酒。意境特点如孤独凄凉、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激情飞越、沉郁顿挫、苦闷感伤„„ 5.常用的表达技巧术语(知识)常说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
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1 篇10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春
游
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十
五
夜
望
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有人认为“桂花〞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作简要说明。
2、将末句的“落〞字改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为什么?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东
栏
梨
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找出能表达季节特点的词语。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诗中写景从
写到,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2、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渡
汉
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本诗系作者从被贬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所作。
1、赏析首句中“断〞字的表达效果。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的?
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
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诗中第二句中“ 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雨
后
池
上
刘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江郎山和韵①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倚傍,支撑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
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案:
1、答: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2、答: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美丽的春天,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1、答:桂花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树,又可指传说中的月亮上的桂树,这就暗写了诗人在望月,从而表现了更丰富的美的联想,因而“桂花〞有点题之妙。
2、答:“落〞字更有表现力,它能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1、答:柳条、藤蔓、黄莺。
2、答: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的“频啼〞,化无情为有情,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物的的挽留、眷恋衬托出人与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1、答:淡白、深青
2、答: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1、答:院内
院外
2、答:拟人,把山水写成富有生命情感的亲切形象:水绕农田,仿佛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青山排闼,仿佛是争相前来为主人庭院增添色彩。
1、答: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实,更突出诗人的思家之切。
2、答:诗人因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表现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矛盾而焦虑的复杂心情。
1、答:触觉、视觉、听觉
2、答:孤寂凄冷
1、答:表现作者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
2、答: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花开尽更无花〕,寄托作者对高洁隐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
1、答:水面如同刚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来表现水面的平静。
2、答: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1、答:高直、陡险
2、答:要做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人生要建功立业。
新埭中学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1】推荐阅读:
评测练习古诗词鉴赏05-13
1古诗鉴赏的答题技巧07-20
古诗词鉴赏技巧07-18
古诗词鉴赏方法05-10
琴台古诗词鉴赏06-07
古诗词鉴赏小结06-19
《望岳》 古诗词鉴赏08-19
登高古诗词鉴赏08-25
高考古诗词鉴赏09-07
古诗词鉴赏感悟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