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总复习

2024-08-22

古诗词鉴赏总复习(共9篇)

古诗词鉴赏总复习 篇1

一、中考古诗词赏析考题分析

[考点分析]

从中考题的诗歌赏析题来看,所考诗歌都是课内教读的诗歌,考查点主要是: 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⑴对中心思想的理解;⑵对所抒感情的理解;⑶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⑷对象征意义的理解。

2、对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

3、对诗词语言的理解:⑴对关键词语的理解;⑵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4、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解题思路与技巧]

1、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2、从作家风格(豪放、婉约等)和语言特征(如简约、含蓄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从关键词语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

4、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5、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着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6、从诗词的具体内容的全面理解着手,把握各类(送别、咏物、爱国等)诗词的思想内容。对于主观性试题的解答,还应注意文字表述应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二、中考古诗词赏析考题分析卷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评析]: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该诗亦如此。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赏析]:

(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2)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 (3)③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5)、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7)、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博大

2.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评析]:“次”指旅船停泊。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

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赏析]:(1)首联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2)颈联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

(3)尾联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4)正 、悬 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5)作者从炼意着眼,用“生”“入”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评析]: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 [赏析]: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2)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4.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评析]:词描写的是一幅农村夏夜图。首联:采用了互文修辞,指明亮的月光,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颔联: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叫的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而欢唱了。也表现了对农村的热爱。尾联:正常语序为:“路转溪头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 [赏析]: (1)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2)“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側面烘托极为动人。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側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3)上阙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4)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清新活泼,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5.秋 词 6.天净沙 秋思

自古逢秋悲寂寥, 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评析]:“秋思”“秋天的愁思”之意。开头四句写景极力渲染冷清凄凉的气氛,为下文作铺垫,景中带有“悲秋”色彩。以“断肠人在天涯”点题,表明游子思乡之情。

[赏析]:(1)《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萧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萧杀之气。 (2)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 (3)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

刘禹锡 马致远

古诗词鉴赏总复习 篇2

一.首先备课标与中考指南, 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诗欣赏的要求是: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诗歌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 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诗歌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我市《中考指南》关于古诗欣赏的要求是“能欣赏古代诗歌, 初步感受诗歌中的形象、作者的感情、语言和表达手法”;关于古诗欣赏的取材范围是“教材所涉及的相关诗歌篇目和《课程标准》附录一推荐的优秀古诗文背诵篇目中的有关诗歌内容”。

笔者认为, 任何无视“课标”与“中考指南”的行为, 任何拔高或不及目标的教学行为, 都是违背教学原则、不负责任的;那些抓不住复习范围、抓不住复习重点的教学也必然是盲目的、低效的。中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 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昏昏然地胡乱作为。

二.备近几年中考题, 探究中考题类型, 研析解题技巧

大致说来, “课标”与“中考指南”是考题的统帅和思想灵魂, 中考考题则是“课标”与“中考指南”的具体体现和实施。因此我就把学习“课标”与“中考指南”之后的教学环节定为“近年中考考题回顾”。回顾的内容大致是近三年或五年的, 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进行。回顾考题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有两点:一是引导学生探究中考题类型, 寻找考题规律;二是发现并掌握解题技巧。由于回顾的内容较多, 展示的手段可以用多媒体或书面形式。具体操作如下:

1.老师提出教学要求———探究中考题类型, 并出示多媒体课件:

A.我市2008诗歌鉴赏题 (5分)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1)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 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3分)

(2)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分)

B.我市2007诗歌鉴赏 (4分)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1)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2分)

(2)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

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是:通过A例, 学生探究的考题类型为“哲理题和思想感情题”;通过B例, 学生探究的考题类型为“描述画面题和思想感情题”……这样, 师生就可以一起总结出我市中考考题规律———最常考的题型主要有四类, 即景象 (画面) 描述题、赏思想感情题、赏技法题 (包括句子修辞法和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 、探究诗句的哲理题。如此探究下来, 学生对考什么、怎么考就心如明镜, 下一步重点该干什么也就明明白白、深信无疑了。

2.老师提出教学要求———研析重点题型的答题技巧, 并出示多媒体课件:

A.我市2008诗歌鉴赏题 (5分)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1)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 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3分)

(2)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分)

参考答案: (1) (3分) 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 (1分) ;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 只要坚定信念, 勇于开拓, 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2分) 。 (内容阐述1分;哲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2) (2分) 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 (农村生活) (1分) 的喜爱 (向往) (1分) 之情。

B.我市2007诗歌鉴赏 (4分)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1)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2分)

(2)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参考答案: (1) 上句写从楼上望去, 洞庭湖好像把东南的吴楚两地从中分开;下句写水天相连, 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 (意思对即可) (2) 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 (意思对即可)

……

探究过程解说:在此教学环节中, 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结合参考答案探究重点题型的解题思路, 如A例中, 第一问对“哲理题”的回答要“略阐述诗句内容再写其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第二问中因“尾联”是全诗情感的集中抒发, 所以尾联所表达的感情也就是全诗的思想感情。通过B例第一问答案可以看到, “从楼上望去”是联想的情景, 它使得画面更有生活情致, 而原诗句并无此字眼;“好像”“似乎”则使画面充满着想象。由此可见, 描述画面题首先要借助联想和想象, 要将意象内容组合连缀成一幅完美的图画, 有时还需要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如寂寞悲凉、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如此, 我们也可以找到“赏思想感情题”的一些解题要领:若是体会具体句子, 要求略述诗句内容再写情感;若是体会全诗, 可以通过审视标题、诗眼、抒情语等关键点来把握, 也可以据内容确定感情基调, 如山水田园诗表现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喜爱, 别离诗表现离愁, 行旅诗表现寂寞思乡, 边塞诗表现爱国戍边, 等等。技法题的赏析也主要有两个层面, 如果欣赏名句, 一般要点明比喻、拟人等修辞法及其效果;如果欣赏表现手法, 既可说修辞法, 也可说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运用典故等表现手法, 并说明其好处。

三.备好复习重点, 分类系统训练, 强化答题技巧

我们都知道, 凡能力都必须通过“历练”取得。但练什么、怎么练又往往教无定法。我想, 就本时段本课时而言, 学生对课内诗歌的诵读与理解已没有太大障碍, 他们急需得到提高的则是回答问题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属于技术操作, 谁强谁就能决胜中考。因此, 我的上课主线就是习题训练。为了使复习范围最大化、训练重点具体化, 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以讨论为主、以口头作答为主, 而在课后仍要完成文字解答。为了强化答题技巧, 我采用分类系统训练法, 就是按照中考最常考的题型分类列出复习范围内的所有重点习题让学生训练。习题设计如:

A.景象 (画面) 描述类

⑴读《黄鹤楼》, 请描述“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一句景致。

⑵读《归园田居》, 请描述“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一句景致。

⑶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写景画面。

⑷读《使至塞上》, 请描述并欣赏“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⑸读《过零丁洋》, 请描述并欣赏“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B.探究诗句哲理类

⑴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思考“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告诉人们的哲理。

⑵读《望岳》, 思考“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具有怎样的人生哲理。

⑶读《论诗》, 思考“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表达了什么哲理。

⑷读《浣溪沙·一曲新词》, 思考“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

⑸读《游山西村》, 说说“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⑹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思考“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所表达的哲理。

⑺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思考“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有什么哲理。

⑻读《己亥杂诗》, 思考“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所包含的哲理。

⑼读《行路难》, 思考“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怎样的哲理。

⑽读《山坡羊·潼关怀古》, 理解“兴, 百姓苦;亡, 百姓苦”所包含的哲理。

……

四.设计分类训练的习题讲义, 让学生作系统而充分的训练

这个环节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 仍要着眼于重点、着意于典型。要求学生独立答题, 做完后收改、评讲。习题形式如上文所示。

五.设计综合训练的习题讲义, 让学生进入实战状态

这个环节的设计要暗合中考模式, 一定要有自己设计的新题, 一定要有中考预测题。学生独立做完后收改、评讲。新题设计如: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⑴“闹”字生动地表现了桃李的什么形象?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古诗鉴赏总复习整体备课例说 篇3

一.首先备课标与中考指南,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诗欣赏的要求是: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诗歌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我市《中考指南》关于古诗欣赏的要求是“能欣赏古代诗歌,初步感受诗歌中的形象、作者的感情、语言和表达手法”;关于古诗欣赏的取材范围是“教材所涉及的相关诗歌篇目和《课程标准》附录一推荐的优秀古诗文背诵篇目中的有关诗歌内容”。

笔者认为,任何无视“课标”与“中考指南”的行为,任何拔高或不及目标的教学行为,都是违背教学原则、不负责任的;那些抓不住复习范围、抓不住复习重点的教学也必然是盲目的、低效的。中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昏昏然地胡乱作为。

二.备近几年中考题,探究中考题类型,研析解题技巧

大致说来,“课标”与“中考指南”是考题的统帅和思想灵魂,中考考题则是“课标”与“中考指南”的具体体现和实施。因此我就把学习“课标”与“中考指南”之后的教学环节定为“近年中考考题回顾”。回顾的内容大致是近三年或五年的,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进行。回顾考题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有两点:一是引导学生探究中考题类型,寻找考题规律;二是发现并掌握解题技巧。由于回顾的内容较多,展示的手段可以用多媒体或书面形式。具体操作如下:

1.老师提出教学要求——探究中考题类型,并出示多媒体课件:

A.我市2008诗歌鉴赏题(5分)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3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B.我市2007诗歌鉴赏(4分)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2分)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是:通过A例,学生探究的考题类型为“哲理题和思想感情题”;通过B例,学生探究的考题类型为“描述画面题和思想感情题”……这样,师生就可以一起总结出我市中考考题规律——最常考的题型主要有四类,即景象(画面)描述题、赏思想感情题、赏技法题(包括句子修辞法和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探究诗句的哲理题。如此探究下来,学生对考什么、怎么考就心如明镜,下一步重点该干什么也就明明白白、深信无疑了。

2.老师提出教学要求——研析重点题型的答题技巧,并出示多媒体课件:

A.我市2008诗歌鉴赏题(5分)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3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1)(3分)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1分);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2分)。(内容阐述1分;哲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2)(2分)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1分)的喜爱(向往)(1分)之情。

B.我市2007诗歌鉴赏(4分)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2分)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1)上句写从楼上望去,洞庭湖好像把东南的吴楚两地从中分开;下句写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意思对即可) (2)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意思对即可)

……

探究过程解说: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结合参考答案探究重点题型的解题思路,如A例中,第一问对“哲理题”的回答要“略阐述诗句内容再写其对人生的有益启示”,第二问中因“尾联”是全诗情感的集中抒发,所以尾联所表达的感情也就是全诗的思想感情。通过B例第一问答案可以看到,“从楼上望去”是联想的情景,它使得画面更有生活情致,而原诗句并无此字眼;“好像”“似乎”则使画面充满着想象。由此可见,描述画面题首先要借助联想和想象,要将意象内容组合连缀成一幅完美的图画,有时还需要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寂寞悲凉、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如此,我们也可以找到“赏思想感情题”的一些解题要领:若是体会具体句子,要求略述诗句内容再写情感;若是体会全诗,可以通过审视标题、诗眼、抒情语等关键点来把握,也可以据内容确定感情基调,如山水田园诗表现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喜爱,别离诗表现离愁,行旅诗表现寂寞思乡,边塞诗表现爱国戍边,等等。技法题的赏析也主要有两个层面,如果欣赏名句,一般要点明比喻、拟人等修辞法及其效果;如果欣赏表现手法,既可说修辞法,也可说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运用典故等表现手法,并说明其好处。

三.备好复习重点,分类系统训练,强化答题技巧

我们都知道,凡能力都必须通过“历练”取得。但练什么、怎么练又往往教无定法。我想,就本时段本课时而言,学生对课内诗歌的诵读与理解已没有太大障碍,他们急需得到提高的则是回答问题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属于技术操作,谁强谁就能决胜中考。因此,我的上课主线就是习题训练。为了使复习范围最大化、训练重点具体化,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以讨论为主、以口头作答为主,而在课后仍要完成文字解答。为了强化答题技巧,我采用分类系统训练法,就是按照中考最常考的题型分类列出复习范围内的所有重点习题让学生训练。习题设计如:

A.景象(画面)描述类

⑴读《黄鹤楼》,请描述“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一句景致。

⑵读《归园田居》,请描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句景致。

⑶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写景画面。

⑷读《使至塞上》,请描述并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⑸读《过零丁洋》,请描述并欣赏“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B.探究诗句哲理类

⑴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思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告诉人们的哲理。

⑵读《望岳》,思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具有怎样的人生哲理。

⑶读《论诗》,思考“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表达了什么哲理。

⑷读《浣溪沙·一曲新词》,思考“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

⑸读《游山西村》,说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⑹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思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表达的哲理。

⑺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思考“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什么哲理。

⑻读《己亥杂诗》,思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所包含的哲理。

⑼读《行路难》,思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怎样的哲理。

⑽读《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所包含的哲理。

……

四.设计分类训练的习题讲义,让学生作系统而充分的训练

这个环节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仍要着眼于重点、着意于典型。要求学生独立答题,做完后收改、评讲。习题形式如上文所示。

五.设计综合训练的习题讲义,让学生进入实战状态

这个环节的设计要暗合中考模式,一定要有自己设计的新题,一定要有中考预测题。学生独立做完后收改、评讲。新题设计如: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⑴“闹”字生动地表现了桃李的什么形象?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⑵“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给了你什么启示?

古诗词鉴赏总复习 篇4

(一)意象

①意象,“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物象)。

清代刘熙载《艺概·诗概》说: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 意象可以说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主观色彩的物象。②举例说明 草木类: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苏台览古(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梧桐:

白居易《长恨歌》: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③意象的主要特点:

(1)许多传统意象有着相对稳定的表意功能 ★ 柳——离情别绪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梧桐——冷落凄伤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 杜鹃——哀怨、凄凉、思乡

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李白)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2)单一物象可以有多重表意功能

燕子(甲)——表现春光的美好,惜时,伤春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 殊)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欧阳修)燕子(乙)——表现爱情,传达相思

古诗十九首: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一往情深 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惆怅嫉妒 晏殊: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孤苦凄冷 张可久: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留恋企盼

燕子(丙)——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 殊)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张 炎)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燕子(丁)——代人传书,倾诉离情之苦

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郭绍兰)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3)不同物象可以有相同的表意功能

蓬草 浮萍 浪迹 流云 片羽 孤月 班马(离群之马)都表示漂泊、流徙、客居的情感。

(二)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 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意境。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欣欣向荣、生机无限的景象。山日配,着一“丽”字;风花配,着意“香”字;泥燕配,着一“飞”字;沙鸟配,着一“睡”字。意象丰富,春日欣喜,溢于言表,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三)意境整合意象

1、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美好的春天如果意象是落叶,意境就是冷萧的清秋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2、从两者的关系看,应该说意境是意象的整合。

(1)意象可以是物态的、零散个体的,而意境必须是情态的、浑然一体的。

(2)松竹梅兰、香兰杜若、山石泉流、珍珠翡翠、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柳絮、转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等,皆可以为意象。(3)诗人寄意其中、赋情其上,通过描摹、起兴、譬喻、类比、象征、烘托、对照等手段,才能承载和传递丰富的思想情感,进而创造意境。

(4)意境是诗的灵魂。许多字面上要求比较意象的试题,其实命题期待在比较意境。例如: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 夜 四 无 邻,荒 居 旧 业 贫。雨中 黄 叶 树,灯 下 白 头 人。以 我 独 沉 久,愧 君 相 见 频。平生 自 有分,况 是 蔡 家 亲。

谢榛的诗论指出: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

1)诗论说“三诗同一机杼”,请写出这三个诗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答:人树合写,(说意象)以景衬情,以树喻人,树秋人老,有感染力。(说意境)2)评者认为三人的诗句中“司空为优”,请分析司空曙的诗句“优”在何处。

意境更动人:夜雨、昏灯、黄叶树、白头人,哀景哀情,凄婉悲苦;(说意境)

抒情更强烈: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得到了非常真切地凸现;(说意境)造句更有特色:意象组合回避动词,都是名词铺排。(说意象)【【真题】】 1、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3(l)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参考答案】(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分析】本题鉴赏诗歌的意境,其实所谓的“意境”就是由几个相关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表达的情景交融的情景。首联写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但“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又于“自鄙”中透露“自负”,含有“乾坤”之内心忧社稷的腐儒能有几人的怨愤不平之气。颔联紧扣首联,表面写片云孤月,实际上以云、月的皎洁喻自己的忠心,情景交融,对仗工整。颈联咏怀,“落日”、“秋风”写景,表现诗人积极处世的精神。尾联用典,自比“老马”,呼唤用老马的“智”,抒发老当益壮的情怀。2、04年福建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凉”字。“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独(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3、07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答案】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的意象,表现时间 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

4、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听张立本女吟》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答案】: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峨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写出女诗人超尘拔俗,淡雅清纯的内心世界。

附:常见的意象: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松柏:挺拔、傲岸、坚强、生命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梧桐:凄苦、悲伤。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菊:隐逸、高洁、脱俗、坚贞。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勇敢面对逆境。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荒凉、偏僻、离根,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3、动物类:

子规:悲惨、凄恻。猿猴:哀伤、凄厉。鸿鹄: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沙鸥:飘零、伤感。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海浪:人生的起伏。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人生路途坎坷、挫折。雪:纯洁、美好、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云:游子、漂泊。天阴:压抑、愁苦、寂寞。天晴:欢愉、光明。

5、器物类:

玉:高洁、脱俗。珍珠:美丽、无瑕。簪缨(冠):官位、名望。

6、颜色类:

白:纯洁、无瑕、丧事。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绿:希望、活力、和平。蓝:高雅、忧郁。黄:温暖、和平。紫:高贵、神秘。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命途多舛、对死者的怀念。

7、时间类:

破晓:初现希望时段。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人民的摧残。深夜:愁思怀旧。

8、场景类: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9、日月类:

月亮:人生梦圆、缺憾,思乡,思亲。朝阳:希望、朝气、活力。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事物或人生。

10、其他类: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英雄:追慕古人、自愧自叹。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联系)。

常见意象所含意义: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芳草:喻离恨。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梧桐: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也表示凄苦之音。梅花:初用于赠别,后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

牡丹:寄寓富贵。杨花、芦花:顠零之意。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莲: 喻高洁,或表达爱情。

杜鹃鸟:为凄凉、哀伤、思归的象征。鹧鸪鸟: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寒蝉:为悲凉的同义词。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蟋蟀: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联系起来。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悲伤的感情。青鸟: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

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桑榆:比喻垂老之年。

成熟的梅子:少女怀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白云、明月: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诗词常用手法。水: 常常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 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 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 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 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 篇5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古诗词鉴赏复习要细致具体 篇6

考纲规定“翻译文中的句子”,对这类试题考生往往失分颇多。为此,考生应注意以下九点:

1.翻译文段或句子时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注意所译文段或句子中的实词的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

3.遇到文言特殊句式要调整;

4.要补出文言语句中的省略成分;

5.要懂得一点文化常识;

6.要了解修辞现象;

7.不必翻译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和专有名词;

8.删去只起语法作用而无实在意义的结构助词和语气词;

9.古今词义相同,但由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所以应该用双音节词翻译单音节词。

古诗词鉴赏总复习 篇7

一、读透课标及弄清考试形式, 做到复习不偏不倚

课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根据课标要求, 中考试题在文言诗词鉴赏方面的考查, 大多锁定在积累、感悟、运用、欣赏的范围内。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从字词解释、句意理解、名句品析等方面考查积累;从诗句理解、文意领会、内容概括、感情体会等方面考查感悟;从分析诗句意义与联系实际方面考查运用;从词句品析、文意领悟、感情体验等方面考查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探寻科学有效的鉴赏方法, 做到复习有的放矢

整体感知, 理解诗意。凭借自己的文言积累和鉴赏中所提供的注释, 读懂每一句每一层每一节, 就连标题、词前小序也不要放过。对诗词中所写的景、物、情、理, 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诗句的含义, 一一弄清。

紧扣主题, 品味字词。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中关键字词的妙处, 有什么表达效果。做此类题不能离开诗的写作背景和诗所要表达的主题, 要抓住诗句的主体, 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 去品味赏析作答。

熟悉背景, 正确解句。考查学生对诗中关键句的理解和把握。指导考生做此类试题, 既要让其弄懂作品的表层意思, 又要让其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还要联系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及诗词中使用的典故去把握。

再现情景, 把握意境。意境, 是诗歌中通过对寄托情感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等形象的描写, 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境把握可以通过再现情景的方式来准确把握, 它包括:分析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诗词中展现出来的情景画面, 说出画面美在哪里, 给自己带来什么感受?当然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来再现情景, 都要力求忠实于原诗, 力求生动形象。

简练语言、概括内容。从诗句中提取内容要点, 对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感情态度、作者的观点、全诗的主旨等, 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清楚。

全面分析, 品析写法。诗词中字词的用法, 各种修辞的运用, 句法的作用, 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 全诗的结构特色, 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等, 这些方面有些什么特点, 为表现诗词的主旨起到怎样的作用。

把握走向, 体味情感。情感是诗词的灵魂。诗词中的情感, 有的委婉缠绵, 有的激昂澎湃, 有的沉郁, 有的张扬, 有的直抒胸臆, 有的借景抒情。诗词的情感与其主旨有着直接关系, 把握住诗词的情感走向, 有利于准确读懂其含义。

三、直击中考试题, 在解答指津中领悟鉴赏技巧

(一) 阅读下面的宋词, 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河北省中考试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 欢饮达旦, 大醉, 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1. 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 (只提一个疑问, 不作答) 。

2. 简析“·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解答指津】第1题要求考生根据画线句子提问, 重在考查学生阅读文本中的探究能力, 提问虽然属主观, 显开放, 但所提的问题不能脱离文本, 需有探究价值。此题只要考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即可给分。示例一:是在月宫 (天上) 起舞, 还是在人间起舞?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 还是人间好?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 还是人的影子?第2题重在考查学生在鉴赏诗歌中的品词能力, 此题中加点的三个动词, 考生品析时不能脱离所描绘的对象、所体现的意境及诗人的情感。只要结合这三个方面言之成理, 即可给分。示例:“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 暗示夜已深沉;“照”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二) 阅读下面一首诗, 完成下列问题。 (2011年河

南省中考试题)

行路难 (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 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1.“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解答指津】第1小题重在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准确把握, 考生只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难”及理解诗歌中的第三、四、六行中的句子, 就能准确解答此题。意思只要符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 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 对未来仍抱有希望”即可。第二题是考查学生在鉴赏诗歌中的析字能力。考生在品析时, 要能做到“字”不离句, “字”不离篇, 品析才准确。示例:“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 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下列问题。 (2011年陕西省中考题)

西归绝句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 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 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 (1) 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 (2) 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1. 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 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______________作用。

2. 景语皆情语, 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 对此句加以描述。

【解答指津】这首诗是从教材外精选出来的, 考生虽未学过, 但诗句较易理解, 而且还在试卷中提供了必要的注释, 降低了鉴赏难度。第1小题重在考查考生在鉴赏诗歌中对创作风格中写作技巧的判断, 结合这首绝句中的一、二句分析, 就能判断出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的是衬托作用, 再具体一点, 起到的是反衬作用, 因为诗人表达的重心在第二句上。第2题命题中要求考生描述收束全诗的关键句, 命题能抓住重心, 考生一定要区分清楚“理解”与“描述”是不同的, 理解要求既要说出诗句大意, 又要说出表达的情感, 而描述只要考生通过联想把写景句子用生动形象现代文语言表述出来即可。示例: (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 猛一抬头, 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放眼远眺, 只见商山开满桃花, 春色妍丽, 喜悦之情更为浓郁。

四、进行专题训练, 在训练中提升考生的鉴赏能力

(一) 中考预测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2. 描写大江行船之壮阔景象的诗句是?

3.王湾之后的当朝宰相张说, 把“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一联写在办公的政事厅上, 让人们好好学习。你觉得有何意义?谈谈你的理解。

4.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二) 中考预测题

瀑布联句

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 (香严闲禅师)

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李忱)

【注释】唐宣宗李忱继位前, 曾进山为僧。一日游山, 与香严闲禅师同行, 观瀑布后对诗, 香严闲禅师作上二句, 唐宣宗作下二句。

1. 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本诗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 从一个“作”字可以看出在瀑布的形象中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附:【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 1.山青了, 水绿了, 天气暖和了。漂泊他乡的游子踏上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 乘坐的船正行进在绿如绵绵蓝草的江水之上。2.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3.张宰相更看重的是此诗道出的人生气度和胸怀。4.表达了诗人思归、盼归的乡情。

古诗词鉴赏总复习 篇8

所谓答题“过程”思想,值得是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把学生答题当做一次“过程”,而非仅仅当做是从“做题目”到“对答案”的一次性训练。简单来说,好作文是不断修改出来的,这一“过程”早已得到了名家、方家的公认,但是放之于其他语文的试题来说,这一点却没有得到重视,也就是说作文的“过程论”(作文修改)已然受到理论上的重视(实际操作中另议),但是就古诗鉴赏而言,显然“过程”思想并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

古诗鉴赏的答题训练,可以模仿作文升格训练,即将答题的过程“延长化”,不立即出示“参考答案”,而是通过不断地提示,包括方向提示、模式提示等,通过学生一次次修改自己的答案,最终得出较为准确的答案,这样一个过程,能让学生的答题能力得到最大的提高,因为学生在不断修改中,会不断努力调动知识储备,激活脑力潜能。

下面以一道诗歌鉴赏为例,详细分析。

(2014年全国新课标1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阮 郎 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学生答案第一稿:

1.①上半阕景物描写了气氛,为后文进行了铺垫;②春风刮来吹落了雨滴,花儿落了地,小池塘幽寒清澈欲出涟漪,雨后初晴就日落黄昏。对残枝、落花的观察表现了主人公内心柔弱多情。

2.①表现了词中人物内心痛苦的情绪;②通过描写人物在无聊寂寞中整理残局,默默感伤的情景,表现了该人的内心茫然与寂寞。

【评讲】对于学生的第一稿,可以提出要求学生更加细致,“什么气氛”“为后文的什么进行了铺垫”,更加然后就是答题用语,要尽量用四字词来翻译诗句。

学生答案第二稿:

1.①上半阕景物描写渲染了清冷寂寥的气氛,为后面表现词中人物情绪烘托铺垫;②它描绘了一幅春风携雨润拂残枝,花飘落地,小池幽寒清澈欲出涟漪,小雨初晴却到日落夕斜时分的画面。对残枝、落花的细腻观察表现了该人物内心柔弱多情的感情世界。

2.①表现了词中人物内心痛苦的情绪;②通过描写人物在无聊寂寞中整理残局,默默感伤的情景,表现了该人的内心茫然与寂寞。

【评讲】对于学生的第二稿,可以对学生提出表扬,赞扬他的修改成果。继而提出要求学生对第二问进行再次修改,对于主人公的“情绪”要习惯于“XXXX、XXXX的XX之情”答题模式,这样可以多踩点,有利于得分,尤其是前后两个四字词除了内容相关之外,最好有一定的关系,可以前后对比,可以多角度映衬等。对于“如何表现(情绪)”,要提示学生,联系人物描写的方式(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来思考,争取把词的末尾两句简要翻译得更具体到位。

学生答案第三稿:

1.①渲染了清冷寂寥的气氛,为后面表现人物的情绪奠定感情基调。②上半阕描绘了一幅暮春时分红日西沉的画面:春雨润拂残枝,花飘落地,幽寒澄澈的小池欲出涟漪。凄凉的氛围更加剧了主人公的苦闷。

2.①表现了词中人物内心痛苦、无法化解的愁绪。②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此人在惆怅中与人对弈残局,心中愁闷,棋子却在手却迟迟无法落下。

【评讲】对于学生的第三稿,可以对学生再次提出表扬,赞扬他的修改成果。继而拿出参考答案让学生分析找出最后的差距。此时,学生对于本诗的理解便十分到位了。

附参考答案:1.奠定了全词怅惘、凄清的情感基调【1分】。春风吹雨,残红满地【1分】,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1分】;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1分】,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1分】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1分】的愁情【1分】。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1分】。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1分】,可又因心事重重【1分】,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1分】。

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篇9

复习目的

1、捕捉诗人感情,体会诗歌意境,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

捕捉感情,体会意境

复习过程

一、导入复习

老师: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特点,春的和煦,夏的热烈,秋的清爽,冬的沉静。在这四季中,我独爱秋季,现在恰是秋季,同学们能想出关于秋的古诗吗?

学生回答。老师根据具体情形导入复习。

二、出示目标

近几年来,有关古诗的考查已经成为各地市中考热点,所占分值也呈增加趋

势。我市古诗鉴赏试题以往出现在“积累与运用”部分,仅占2分,今年就作为独立的题型出现,分数一下子增加到5分。我们完全有必要关注这一变化,在平时的教学中熟悉古诗鉴赏题型,并有针对性地练习,才能有备无患,提高成绩。古诗鉴赏常见题型有:

2006年济宁市中考语文试题

明月夜留别

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曾城。

(1).“离人无语月无声”这句诗勾勒出怎样的环境气氛?(3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

2006年潍坊市中考语文试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问题: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感)?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解答上种类型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

1、捕捉诗人感情,体会诗歌意境,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2、培养我们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训练

1、出示《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老师:这是我们学过的七年级上册中的元代马致远的一首著名的小令。我们班谁的朗读水平最高?请这位同学有感情地给大家朗读一遍把自己的才华展示给大家好不好。

老师适当鼓励:这位同学读的非常棒,读音准确,声音洪亮,同学们掌声鼓励!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感情?

思考问题,举手回答。

板书表示感情的词语。

老师:这样的一种感情产生于怎样的一种特定的环境中呢?

同学们四人一组探讨,交流合作,集思广益,找一个同学作为你们小组的代表作答,一定要积极发言喔,这可代表着你们小组的整体形象。同学们抓紧时间讨论,看那一小组做得最好!

学生回答,教师肯定,刚才那个同学很勇敢,谁还敢挑战他?

老师小结:这首小令浓缩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感情,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一首游子怀乡思家的伤感之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我们由此仿佛看到古老的驿道上徐徐走来

一匹瘦马,风尘仆仆,一身的疲惫和困顿,马上的断肠人——一个浪迹天涯的游

子正望着不远处黯然神伤。一株苍老的树上静静缠绕着枯藤,归巢的乌鸦在暮色

中呀呀的叫着,一条小河逶迤流过,河上小桥那边,炊烟袅袅。这时,西边的天幕上,残阳如血。整个画面给人以迟暮、渺茫、凄凉、低沉的感觉。与这位漂泊异乡的游子的黯然的情感协调一致,这就是诗的意境。

板书:意境

老师归结解题方法:“断肠人在天涯”揭示了全诗的文眼,浓重的乡愁。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2、接下来,我们再看下面这首诗,并处理相关问题

出示《秋词》

秋 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老师:这是八年级上册附录部分课外古诗词背诵中的篇目,学生分组朗读。

出示问题:这是一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作者在被贬郎州后写的。诗篇一翻悲秋成案,谱成一曲高亢的秋歌。请简要评析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学生积极思索,大胆回答。

表现自己虽然被贬,但又不甘低沉,昂扬向上的乐观态度和高远志节。

老师板书表达感情的词语。

3、老师:同学们再想一想,你是从诗的什么地方捕捉到诗人的感情的。具

体说一说。

学生分组探讨,代表作答。

老师:同学们讨论的非常认真,很快就学会了交流与合作,团队意识强。我们班真是个优秀的班集体。回答的非常好。

老师:针对这首诗,我们可以从关键词语上着手。作者选用准确鲜明的词

“胜、排、引”等,使意境深远,充分表现出作者赞扬秋天的美好,高昂的进取精神,昂扬向上的乐观态度。

通过以上两首诗的分析,我们就会明白在解答有关诗人感情,诗歌意境等问题时,应该掌握以下解题方法,从以下方面入手:

(1)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位赏析作答。

(2)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四、梳理总结

前面我们复习的这两首诗歌,都和“秋”相关,但风格各异,作者的思想

感情基调更截然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捕捉作者感情时既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更要结合具体诗篇灵活处理,情由境生,情随境动,要做到感情和意境的协调一致。

五、拓展运用

学生做练习

1、七年级上册附录部分课外古诗词背诵中的篇目《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人在巴山夜雨时是什么样的心绪?这种心绪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学生探讨作答。

孤寂之感思乡之情(凄凉愁思)。是通过描写当时所处的环境,想象

未来夫妻西窗剪烛夜话的欢乐情景做反衬,又用重复“巴山夜雨”来表达这种心

情。

老师:同学请坐,大家还有不同意见吗?

此诗从关键词语上着手,抓住诗句中的“巴山夜雨”往复对照,即巴山——西窗——巴山,抒发了盼望北归团聚、共诉别情的美好心愿。

2、真题零距离接触,这是今年我市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古诗阅读,同学们请看

明月夜留别

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曾城。

(1).“离人无语月无声”这句诗勾勒出怎样的环境气氛?(3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学生大声朗读,思考问题。

分组探讨,回答。

此诗应从关键词语上着手,抓住诗句中的“无语”“无声”可见环境之宁静,“离人”“情”“相思”可知抒发的是离别相思之情。

答案:勾勒出宁静甚至冷寂的气氛(以此渲染离别的环境)。

上一篇:会计文员年度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中医知识培训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