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题解题策略

2024-09-08

古诗词鉴赏题解题策略(精选5篇)

古诗词鉴赏题解题策略 篇1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 丰富的想象, 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年不衰, 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红笺小字, 个个含愁”之幽会弃妇怀情之唱,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之豪情壮志之辞,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之寄情山水隐遁山林之章,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之羁旅思乡之作。更有“朱门酒肉臭, 路由冻死骨”之感……其情真挚动人, 其辞藻更是耐人挑灯夜读百般琢磨, 不怪乎中国许多文学大师对传袭千年之久的诗词大加褒扬。但是由于古诗词意蕴深厚和学生鉴赏基础薄弱, 古诗词鉴赏题往往是失分重地。鉴于此, 特谈谈古诗词鉴赏题的解题策略。

一.读诗须扣题, 有注莫放过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 读懂题目有助于了解诗歌的内容体式, 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因此, 我们在赏析诗歌之时, 要留心诗歌标题, 学会分析题目所传达的点滴信息, 学会把握题目与诗歌内容间的关系。例如唐诗《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和《西塞山怀古》, 由题目可知, 两首诗词均为怀古诗。怀古的作品往往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 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的目的。通过分析题目我们把握了诗歌的体式, 在进一步的鉴赏时就会变得容易很多。再如陆游的《书愤》和杜甫的《春夜喜雨》, 两首诗标题中的“愤”字和“喜”字, 鲜明地透露了作者及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我们所鉴赏的诗歌大都带有注释, 充分地利用注释对我们鉴赏诗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词的注释交代了诗歌的诞生背景, 它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了诗歌的内容和感情基调。结合注释我们很容易回答出来: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二.解诗从字始, 披文而入情

诗歌无不包含着作家们极其丰富的思想感情。这正如刘勰所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而入情。沿波讨源, 虽幽必显。”这就启示我们, 诗歌的情感因素并不都是外现在文字表面, 而是玉陷石间, 珠匿鱼腹, 只有经过用心深思, 字斟句酌, 特别要注意诗词的关键词———“诗眼”, 才能心领神达。

其次, 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文学知识储备。如果所鉴赏的诗歌作者是熟悉的诗人, 我们就要充分调动作家生平、创作风格等相关的知识储备。以陆游为例,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的诗歌大都表达了有心报国却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 以及渴望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欣赏陆游的诗作, 我们可以从其生平和诗风推测其诗歌的内容与主旨。还应具有一些史学知识储备。同一时代的诗人会有着某种共同性, 同一时代不同时期的诗人又有着某种不同之处, 因为历史影响着文学的创作。从文学的角度积累史学知识, 联系史学的知识鉴赏文学作品, 既有助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风格, 也有助于准确欣赏诗歌。基础的诗歌理论知识也是鉴赏诗歌时要用到的。诗歌知识涉及的内容很多, 最主要的诗歌的意象、典故、抒情主人公形象等。知识储备可以利用的内容很多, 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 要勤于积累、勤于归纳、勤于总结。陆游有言“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 学诗还是赏诗, 功夫都在诗外, 在平时。

三.文学即人学, 景语皆情语

“文学即人学”是高尔基提出的一个文学见解。以此思想移植到诗歌鉴赏中就有了新的意义。诗歌的表达无不借助于意象, 因此积累一些特殊的意象, 领悟其象征意义, 对解答诗歌赏析题目尤其重要。

意象大致分类及含义有以下几种:

景观类如明月、残月、新月多表达离愁别苦, 渲染悲寂氛围。如“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斜阳, 多表现昏黄曙色中愁思万千, 如“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植物类如杨柳, 芳草多含离别之情, 如“杨柳依依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春草年年绿, 王孙归不归”。

行为类凭栏, 多为思恋他人, 发泄心中忧闷之意。如宋人蔡伸《归园乐》中言“独自倚朱阑, 波面双双彩鸳戏”, 抒发其对人思恋之情;吹奏笛、笙等, 多暗含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孤独之境, 如“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箫声咽, 秦峨梦断秦楼月” (李白《忆秦娥》) 。

学生形成一些认识, 便能归纳出一些特征, 把握意境, 更加顺畅地赏析诗词。

综上所述, 学生在解答中如果能够注重以上几个方面, 同时注意规范用语, 那么对于诗词鉴赏题拿高分肯定是大有益处的。

古诗词鉴赏题解题策略 篇2

诗歌的标题往往明示着诗歌的主要内容。如“送元二使安西”,交待了送别的对象、朋友的重任、到达的地点,这是在送别友人;“登高”,交待了这首诗是写作者登到高处的所见所想;“京口北固亭怀古”,交待了作者登临的地点,内容是怀古伤己;“征人怨”,明示了这首诗写的是戍边将士的怨恨……总之,诗歌的标题是全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同学解题时往往忽视了标题,这就会影响到对诗歌整体内容甚至情感基调的把握。

古代诗歌撞语言形式可分为古体许、近体诗、词、散曲等;技内容可分为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节令诗、讽喻诗、旅游诗、咏史待、咏物诗、军旅诗等。根据诗的体例,我们可以把握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上的一些规律(诗的体例大都在标题中有所显示)。如咏史(怀古)诗,大都从眼前景物写起,怀古而伤今,怀人而伤己,借古而讽今。从而抒发物是人非、光阴易逝、今非昔比、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等感情;如送别请,大都借助景物渲染,抒发离愁别绪;再如边塞诗,其共同特点是创设苍凉、旷远、凄清之意境,或写边塞风情,或述征人之怨,或诉思乡之苦;田园诗以清新自然幽雅见长;咏物诗则以托物言志明理为要。可见掌握古诗的·体例“对于解读诗歌至关重要。

古诗词鉴赏题解题策略 篇3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题;备考策略;广东高考语文

从近年来的广东高考语文卷中可以看出,古诗词是高考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题型,分值7分。而2012年该题的平均得分是2.61分,此平均得分远达不到全卷平均得分的比例。究其原因主要是此题涉及面广,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古诗词的意蕴。因此,许多学生对古诗词有几分惧怕。要解答好这类题,就应当认真研究古诗词鉴赏题的特点和规律,减少学生的迷惑和恐惧,做好下一阶段的复习准备。

一、积累是保障

1.积累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寄托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观物体,客观的自然景物又称为“物象”。不同意象有不同的内涵,所以要积累。这些意象一旦经过诗人的雕琢进入诗的意境中就会染上了诗人的感情色彩,例如,2013年高考中的一首古词《鹧鸪天》,通过简单的几个词——燕子、梨花、修禊、卖饧、苏堤、杨柳,各个词所代表的角度和具体含义不一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的燕子代表春暖花开、冬去春来,“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或寄托相思,或渲染离愁,或惜春伤秋,或感伤时事,但是在整首词中汇集起来,就表达出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2.积累术语

不同的诗人喜好不同体裁的诗词,采用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各有不同。有些技巧是在平时的练习中可以总结出规律的,所以要注重积累。表达技巧指的是诗词的艺术特色,包括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要素。而古诗词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描写可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情写乐情等。例如,2012年广东高考古诗中的“一晴生意繁”与“风轻袖影翻”“寂寂昼门关”形成对比,借景抒怀。积累表达技巧的术语是为了明确古诗词作者怎么写的问题,有了这些积累,解决古诗词鉴赏的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审题是关键

审题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最终答案的对错以及学生的成绩。我们应当从初始阶段就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找准信息点,那么这些信息点主要有哪些呢?或者审题应当怎么审呢?

1.审标题

审标题,就是通过审读标题,可以大体把握诗词类别和题材内容。例如,标题带有“送”“别”等字眼,我们就知道它属于送别诗,从而把握诗词的主旨是表达离情别绪,如《送魏万之京》《别董大》等;标题带有“山、水、溪、涧”等字眼,我们就知道它属于写景诗,内容上主要是描绘山水景致以抒发情感,如《山居秋暝》《归园田居》《鸟鸣涧》《滁州西涧》等;咏物言志,如《咏梅》《小松》《蝉》《菊花》《石灰吟》等;还有标题带有“即事、有感、书怀”等字眼或直接以某事为题感怀诗,带有“题、曲、怀古”等字眼或直接以某古人古迹为题的咏史诗等。读懂了这些标题,对把握诗词的主旨就能事半功倍了。

2.审作者

知人论世是现代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一个法则。如果从题目和诗句中了解得不多,那么可以根据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作者的生平遭遇以及他习惯性的抒写手法和创作风格,这方面的辅助可以引导学生在方向上把握得准确一点。其实是在有意无意地提醒考生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遗憾的是,许多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这些诗词作者不屑一顾。

3.审注释

在高考试卷中的注释是非注不可的,所以一定要看。这些注释或介绍写作的背景;或介绍作者;或用典,进行简单交代;或解释词语,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通过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整首诗。如,2013年广东高考卷中,第一个“劳劳”做“遥远”解释,燕子在觅食安家,寒食节临近了,又是买糖粥的时候了,不是家乡杭州的柳条也令人紧锁眉头。这些晦涩的词语,通过出题者的注释就显得简单了。

4.审问题

问题是解题的重中之重。出题者如何问,就应当如何答,避免文不对题,或者画蛇添足的毛病。每年的高考古诗词题都有两个问题。如,今年的真题中,问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如果考生在前面几个审题方法都没有效果时,可以在问题中找关键词“借景抒情”,那么这首诗就是抒情诗,借的“景”就是笛声、山水、暝云、燕子、雨打梨花,从景中得出抒发的“情”是冷寂的、凄凉的,作者写到故乡和人千里,那么就是描写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情感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三、答题是根本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高考阅卷老师对于这类题型,是着眼于各个得分点给分的,这就要求我们考生答题时要讲究解题的规范性。要做到规范,就要做到符合题目、鉴赏的要求,把握好答题的角度,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准确运用积累的术语,用先观点后理由、先分后总、先总后分、分点作答的方式来“切中题意”。如,2012年广东高考中的“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道题,要先明确该诗使用了对比、渲染表现手法(总),然后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该手法的作用、效果(分)。

总之,在高考中要解答好古诗词鉴赏题,就要通过诗词中的意象去读懂诗词的意思,理解诗词的内容,渗透出思想感情;再认真审题,找准信息点,运用平时积累的意象和术语,按照一定的解题步骤规范作答,从而提高古诗词鉴赏题的得分。

参考文献:

刘春生.考场读古诗的关键:找准信息点[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1.

高考古诗文阅读鉴赏题应试策略 篇4

学□校张

玉, 甘冰肃

兰州

7300) 30

从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看, 全国卷的古代诗文考题分值为32分, 其中文言文阅读题19分, 诗歌鉴赏题8分, 古诗文默写题5分。文言文阅读与诗歌鉴赏题是高考考生考试复习的重点、难点, 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 现笔者将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古代诗文阅读鉴赏题应试策略总结如下。

一、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的应试策略

文言文堪称当代学生学习语文的头等难题, 而高考试题中这部分最难的就是文言句子翻译题。文言句子翻译题是按“点”给分, 在做题时考生一定要本着一个“细”字认真答题。

1.把句子放到原文中了解大意, 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语。

2.看看句子有无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如果有, 按还原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后的意义用法翻译。

3.逐字翻译句子, 句中不理解的词语要根据上下文, 借助已有的词汇储备为该词选一个恰当的解释。

以2009年全国高考II卷的文言文阅读翻译题为例, (1) “自以不能广施, 至使此人颠沛, 乃于此植竹处沟上立小桥, 令足通行。”句中要注意的词是“施”、“颠沛”、“乃”、“立”。首先, 把整句话放到原文中了解其大意;其次, 发现此句无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第三, 逐字翻译全句, “施”可译为“施舍”, “立”可译为“建立”、“树立”等, 再根据语言习惯, 确定为“建起 (小桥) ”, 虚词“乃”套用它常见的两种用法:一承接, 一般译为“于是”、“就”, 这里应该是表承接关系。则全句译为:自认为不能广泛施舍, 致使这人跌倒, 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 让人足以通行。 (2) “若以其贫老邪, 耋齿甚多, 屡空比室, 非吾一人而已。”句中要注意的词是“其”、“耋齿”、“比室”。“其”是指代自己的用法, 在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一文中学过“而予亦悔其随之”。“耋齿”则可以联想“耄耋老人”一词, 可以判定此处意思为“老人”。古人习惯用“发”、“齿”一类的词表示年龄, 比如《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 《祭十二郎文》中的“而视茫茫, 而发苍苍, 而齿牙动摇。”“比室”的“比”在《促织》一文中学过“纳比笼中”, 意思是“并在一起”, 还有“比肩接踵”、“天涯若比邻”等, 那么“比室”就是“在一起的人家”。则全句译为: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 老人很多, 家家户户经常贫困, 不止是我一人而已。

二、古诗词鉴赏题的应试策略

下面笔者谈谈古诗词鉴赏题的选材规律和应试策略。

(一) 选材规律

1. 体裁以诗词为主, 兼有元曲。

2. 朝代多以唐宋为主。

3. 大多为名家的非名作或非名家的名作。

(二) 鉴赏步骤

第一步, “五读”。“五读”要读细读准。

1. 读诗歌题目。

仅仅是题目就能提供给考生很多重要信息, 如诗歌类别、主要内容、诗人的思想感情等。2009年的考题《军城早秋》, 从题目上可以得到两个信息:时间和地点。地点表明了作者诗情所起———“军城”, 要写军旅生活;而“早秋”一词与下文的“秋风”照应, 反映秋高马肥季节边关的紧张意味。由此考生能够初步判断本诗的题材和主要内容, 进而确定该诗的题材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读作者。

熟悉作者可以帮助我们大致了解诗词的语言风格及创作背景。

3. 读诗前小序和诗后注释。

2009年全国I卷中《次石湖书扇韵》一题对石湖、姜夔的注释不但让考生了解了该诗的创作背景, 还让考生大致了解到诗歌中的人物范成大归隐的思想倾向。

4. 读正文。

绝句要一句一句读, 律诗要一联一联读;词要先分上下片, 然后按句号读。

(1) 判断每句的表达方式 (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等) 。 (2) 分析诗词中意象的声、色、度以及各句所用的表达技巧。 (3) 分析诗词意境, 把诗词中的意象联系在一起,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想象, 感受诗词意境。 (4) 根据以上分析, 总结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和写作技巧。

5. 读考题题干。

首先, 要明确每题涉及几问, 问的是什么, 题干中有没有提示语;其次, 要明确考题是单考一个知识点还是综合考查。

古诗对比鉴赏题的解题方略是什么 篇5

古诗歌比较阅读题,因其承载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能更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古诗歌鉴赏能力,所以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常有出现。虽然各地在素材组合和题目设置上各有不同,但试题考查的内容基本不变:或比较思想情感的异同,或比较意象选取或象征意义的异同,或比较意境氛围及其作用的异同,或比较字词锤炼、修辞手法及其效果的异同等。

现将古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思路简要列举如下:

一、内容、情感的比较

解答此类题,应先读懂古诗歌,若题中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结合平时积累努力达到初步知人论世。然后抓住题目,寻找诗中“情语”(诗眼);如果没有“情语”,全是“景语”,就要努力把握景语的倾向,分析其是哀景还是乐景,如果全是哀景,那必然抒发哀情,若全是乐景,则有以乐写乐和以乐衬哀之分。总之,要细心捕捉诗歌中的情感信息,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调。

二、意象、意境的比较

一般说来,意象与诗句相关,意境与全篇对应。解答此类题,要正确判断人物的身份和言行、心情、品质、追求,把握塑造人物的方法与语言特点,从而准确分析意象特点和评析人物形象。另外,还要把握一些刻画人物的常用术语,如细节刻画、烘托、对比衬托、比兴、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事于情等);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如秋风多写离愁,蝉多喻高洁之士等;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

三、炼字技巧的比较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学会抓动词和形容词,弄清字词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分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其次要掌握一些关于语言风格的`词语,如朴素自然、婉约细腻、清新明丽、幽默讽刺、沉郁顿挫、悲壮慷慨等。所谓比较,就是分别说出诗中词语各自的妙处。因此答题时要先指出所炼的词语,再解释该词语在诗中的含义,然后指出该词语有无活用或修辞情况,再将该词语放入句中翻译,最后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表达技巧的比较

上一篇:数学非连续性文本下一篇:零件钳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