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云见日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2024-06-08

拨云见日的意思及成语故事(共10篇)

拨云见日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篇1

拨云见日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拼音】bō yún jiàn rì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乐广为太尉贾充所赏识,被荐为河南尹,乐广不愿意出任外官,就请潘岳写《呈太尉辞河南尹表》,名士王衍十分佩服乐广,认为他说话言简意赅,太子洗马卫玠的父亲对乐广的评价则是人中的水镜,见到他如同拨云见天。

【典故】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

《晋书·乐广传》

【释义】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近义词】水落石出、拨云睹日

【成语例句】

◎ 这个用无产阶级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工具的政党,高屋建瓴,拨云见日,认清了近代中国的国情,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和转变,提出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确定了"中国革命是包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的`双重任务,以及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的战略目标,即"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

拨云见日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篇2

关键词:障碍,四重,三到

许多中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往往会产生心理障碍, 困惑、曲解和误会使学生产生消极心理, 致使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厌学。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依赖心理。数学教学中, 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大都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 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 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实上, 我们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乐于此法, 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 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 课后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 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和演算几道练习题作罢。长此以往, 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 创造潜能遭扼杀, 学习积极主动性逐渐丧失。在此情况之下, 学生不可能产生激情, 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创造的乐趣。

急躁心理。急功近利, 急于求成, 盲目下笔, 导致解题出错。一是未弄清题意, 未认真读题、审题, 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 哪些是未知条件, 哪些是直接条件, 哪些是间接条件, 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二是未进行条件选择, 没对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 就急于猜想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三是被题设假象蒙蔽, 未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四是忽视对数学问题解题后的整体思考、回顾和反思, 包括“该数学问题解题方案是否正确?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该方案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否推广和做到智能迁移等等”。

定式心理。定式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式。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 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 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惯性。虽然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思维惯性是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经验、技能的汇聚, 它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数学问题, 比较顺利地求得同类数学问题的最终答案;但另一方面这种定式思维的深化和习惯性增长又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 解题适应能力提高缓慢,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偏重结论心理。偏重数学结论而忽视数学过程, 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方面来讲, 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也仅是对答案, 比分数, 很少见同学间有对数学问题的深层次讨论和对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研究。至于思维变式、问题变式更难见有涉及。从教师方面来讲, 也存在自觉不自觉地忽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忽视结论的形成过程, 忽视解题方法的探索, 对学生的评价也一般只看“结论”评分, 很少顾及“数学过程”。从家长方面来讲, 更是注重分数, 从不过问“过程”。教师、家长的这些做法无疑助长了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偏重结论心理, 发展下去的结果是, 学生对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来龙去脉不清楚, 知识理解不透彻, 不能从本质上认识数学问题, 无法形成正确的概念, 难以深刻领会结论, 致使其智慧得不到启迪, 思维的方法和习惯得不到训练和养成, 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得不到提高。

如果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就应该做到“四重”、“三到”。

“四重”, 即重基础、重实际、重过程、重方法。

1.重基础。就是教师要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 严格按照课标提取知识点, 突出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清楚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各自在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重实际。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 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学习策略和水平等实际;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加

贵州省仁怀市坛厂中学蒋德权

强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3.重过程。揭示数学过程, 是数学学科体系的要求, 是人类认识规律的要求, 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 学生利用数学过程来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 较之掌握知识本身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揭示数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揭示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并进行概括和总结。总之, 要以启发诱导为基础, 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揭示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 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4.重方法。所谓重方法, 首先要重视教法研究。既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 又不包办代替, 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 掌握数学知识, 掌握数学过程, 掌握解题方法;其次要重视学法指导, 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 审题答题, 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 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 对解题过程和数学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回顾和反思等等。

“三到”, 即心到、情到、人到。

教师要能够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 想学生所疑, 想学生所难, 想学生所错, 想学生所忘, 想学生所会, 想学生所乐, 从而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机智, 灵活自如、出神入化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 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路, 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 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 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 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 使师生心心相印, 肝胆相照。课堂步入一个相容而微妙的世界, 教学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最富有创造性、最激动人心的“精神解放”运动。

顾名思义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篇3

【汉语注音】:gù míng sī yì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昶传》:“其为兄子及子作名字,皆依谦实,以见其意,故兄子默字处静,沈字处道,其子浑字玄仲,深字道冲。遂书戒之曰:‘…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成语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分句;重在看到名称就想到含义。

【顾名思义的意思】:顾:看到;思:想到。指看到名称就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顾名思义的近义词】:循名责实、望文生义;

【顾名思义的反义词】:;

【顾名思义的故事】

三国时期,王昶曾经做过曹睿的老师,后来曹睿继位以后王昶便被封为杨烈将军,赐爵关内侯。王昶是很正直的人,他非常重视名声。王昶为子孙们取名字的时侯都是用一些带有谦意的字。他的儿子王深字道冲、王浑字玄冲、侄儿王沈字处道、王默字处静。他对他的儿子侄子们说道:“给你们这样取名字,是因为想你们看到自已的名字,就想到这些字的含义,希望你们时时严以律己,用这些字来规范自已。”

【顾名思义例句】

清.李渔《闲情偶寄.治服.鞋袜》:“从来名妇人之鞋者,必曰‘凤头’。世人顾名思义,遂以金银製凤,缀於鞋尖以实之。”

周瘦鹃《观莲拙政园》:“走过了那盖着绣绮亭的小丘,就到达远香堂,顾名思义,不由得想起那《爱莲说》中的名句‘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八个字来,知道堂名就由此而得。”

【顾名思义造句】

关于抵押贷款,从字面上来说顾名思义,就是以财产抵押的方式向第三方贷款。

拨云见日寻龙踪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中国文化中,“龙”很早就作为一种地位崇高、内涵丰富的象征物而存在了。但是,古代文献和文物中的龙,还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因为那时候还没有现在意义上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概念,是近代才形成的。

②近代以前,中国文化中“龙”的原形,原本就是天上的龙,即夜空中的苍龙七宿。华夏先民仰观天文,以察时变,根据天空中日月星辰的运行判断时令。他们将周天环绕赤道旁的星星划分为二十八宿,作为天文坐标。二十八宿又按四方分为四组,每组七宿,称为四象。四象当中,古人尤其关注苍龙七宿,这不仅是因为苍龙群星明亮璀璨,引人注目,更重要的是,在上古时期,苍龙七宿的出没运行正好跟一年四时的循环相吻合。

③《周易》中对“龙”的阐发,说的就是苍龙群星一年四时的运行情况。“初九,潜龙勿用”,冬天的龙星,潜入地面看不见,所以无用。“九二,见龙在田”,春天的龙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升了起来。“九五,飞龙在天”,夏天的龙星腾跃彪炳于南方的夜空。此时,龙星升到了一年中的最高点,故称“飞龙”。“上九,亢龙有悔”,秋天的龙星,开始从最高点掉头向西下降,故称“亢龙”。“用九,群龙无首”,则是秋末冬初的龙星。此时,苍龙群星前面的几个星宿开始潜入西北方的地面,故称“无首”。

④苍龙群星周行四野,标识四时,昭示着大自然四时轮回的时间节律。在古人的心目中,龙星就成为天道的象征。在古代,只有帝王才有通天的权力,因此,也只有帝王才有观察天象、颁历授朔的权力。于是,龙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帝王权力和地位的象征。“龙”从真龙天子的徽章,转变为华夏民族的象征,这一“世俗化”的转变发生于晚清,其背景自然是专制皇权的瓦解,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而具体追溯起来,清朝的国旗——黄龙旗在“龙”的地位转变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国旗是民族国家的`象征。清朝把龙绘制在国旗上,表明龙已经从皇家的徽章变成了全民的图腾。由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战舰和商船纷至沓来,为了辨别船只,清朝国旗应运而生。龙旗一旦从天子旗号变为国家旗号,龙的象征也就不再仅仅为皇帝一人所独占,而是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身份的标识。清朝的黄龙旗随着使节、商船、留学生和华侨走出国门,进入西方人的认知和想象。从此之后,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的一切都和龙结下不解之缘。

⑤随着清朝的崩溃,清朝的黄龙旗也颓然委地。但是,“龙”作为民族标志的意义却在最广大的民众中留存下来。历经此后的风云变革,依然深入人心,产生了莫大的民族凝聚力、认同感。生于不同岁月的中国人一共有十二个生肖,但是,普天下的华夏儿女却有一个共同的“属相”: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选自刘宗迪《拨云见日寻“龙”踪》,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中国文化中“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龙因其地位崇高、内涵丰富而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B.龙的原形在近代以前指的是夜空中的苍龙七宿。

C.作为天道的象征,龙星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古代帝王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D.龙在晚清时期变成了全民的图腾,后来成为普天下华夏儿女的共同“属相”。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作者强调“龙”内涵丰富,但同时也指出“龙”不是民族的图腾。

B.二、三两段主要介绍苍龙七宿的由来,并引用《周易》的文字予以佐证。

C.四、五段揭示了龙星从帝王专属演变成民族象征的这一世俗化转变过程。

D.文章介绍了“龙”文化的演变,批判了将“龙”作为帝王权力象征的观点。

3.从文章内容看,苍龙群星的运行有怎样的规律?(3分)

参考答案:

1.A.强加因果。

2.C A“龙不是民族的图腾”前缺少“近代以前”或“在民族国家的概念出现前”这一限制词。B引用《周易》描述龙星运行规律。D“批判……观点”无中生有。

狼狈为奸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篇5

相传古时候有两种长相非常相似的野兽,分别叫狼和狈。它们都是喜欢偷吃农家猪羊的野兽。二者唯一不同的是:狼的两条前脚长,两条后脚短;而狈却是两条前脚短,两条后脚长。这两种野兽,经常一起去偷猪、羊等家畜。

有一次,一只狼和一只狈共同来到一个羊圈外,看到羊圈中的`羊又多又肥,就想偷吃。但是羊圈的墙和门,都很高,狼和狈都不能爬去。于是,它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先由狼骑到狈的脖子上,然后狈站起来,把狼抬高,再由狼越过羊圈把羊偷出来。商量过后,狈就蹲下身来,狼爬到狈的身上。然后,狈用前脚抓住羊圈的门,慢慢伸直身子。狈伸直身子后,狼将脚抓住羊圈的门,慢慢伸直身子,把两只长长的前脚伸进羊圈,把羊圈中的羊偷了出来。

这样偷羊的事,狼和狈经常合伙干。假如狼和狈不合作,就不能把羊偷走。养羊的农民也会少很多损失。然而,狼和狈却经常那样合作,而且走在一起的时候,显得非常亲密。

后来,人们就根据这种现象总结了“狼狈为奸”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相互勾结干坏事的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求解驿站】

比喻坏人互相勾结一起干坏事。

【活学活用】

在封建社会里,地方上的豪绅经常与官府中的坏人~,欺压百姓。

【妙语点拨】

“狼狈为奸”看似小人得志,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是个合作共赢的成功案例。狼与狈这两种动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并通过合作懂得了取长补短,相互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弥补各自的不足之处,进而提高了猎物本领以及生命力。从这种意义上看,“狼狈为奸”其实是对自己生命负责的行为。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忽略掉凶残的狼狈形象,领略“狼狈为奸”背后的合作共赢要义,并将其落到实处,将对我们大有裨益。

【近义】

朋比为奸

【反义】

形容老人的成语及意思 篇6

白发红颜

读音: bái fà hóng yán

释义: 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

出自: 宋·佚名《宣和画谱·道释四》:“(徐知常)旧尝有痼疾,遇异人得修炼之术,却药谢医,以至引年,白发红颜,真有所得。”

黄发垂髫

读音: huáng fà chuí tiáo

释义: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指老人与儿童。

出自: 《诗经·鲁颂·閟宫》:“黄发台背。”晋·潘岳《藉田赋》:“垂髫总发。”

造句: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晋·陶潜《桃花源诗并记》)

用法: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并怡然自乐。 ◎晋·陶潜《桃花源诗并记》

反老还童

读音: fǎn lǎo huán tóng

释义: 反:回。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出自: 汉·史游《急就篇》:“长乐无极老复丁。”《旧唐书·宦官书》:“可愈痿弱重膇之疾,复能返老还童。”

造句: 取此水用美玉为屑,调和服之,可以反老还童。(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

用法: 紧缩式;作定语,补语;含褒义

近义词: 返老还童

老蚌生珠

读音: lǎo bàng shēng zhū

释义: 原比喻年老有贤子。后指老年得子。

出自: 汉·孔融《与韦端书》:“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北齐书·陆卬传》:“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

造句: 已见熊罴入梦,行看老蚌生珠。(明·赵弼《蓬莱先生传》)

用法: 已见熊罴入梦,行看~。 ◎明·赵弼《蓬莱先生传》

白首相知

读音: bái shǒu xiāng zhī

释义: 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出自: 明·孙仁儒《东郭记·顽夫廉》:“君家朋友何须道,翻腾云雨都常套,抵多少白发相知,按剑同袍。”

迟暮之年

读音: chí mù zhī nián

释义: 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造句: 痛思臣母迟暮之年,不幸身婴残疾。(《清朝野史大观·第九卷·两大文章》)

垂暮之年

读音: chuí mù zhī nián

释义: 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出自: 宋·张元幹《庐川词·醉落魄》:“年华垂暮犹离索。”

返老还童

读音: fǎn lǎo huán tóng

释义: 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出自: 汉·史游《急就篇》:“长乐无极老复丁。”《旧唐书·宦官书》:“可愈痿弱重膇之疾,复能返老还童。”

造句: 返老还童容易得,超凡入圣路非遥。(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百五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 鹤发童颜 老当益壮

反义词: 未老先衰

白首之心

读音: bái shǒu zhī xīn

释义: 老年时的壮志。

出自: 唐·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老天拔地

读音: lǎo tiān bá dì

释义: 形容老年人动作不灵活。

老马恋栈

读音: lǎo mǎ liàn zhàn

释义: 恋:留恋;栈:马栈。老马不妒忌离开马栈。比喻老年人恋念旧情。也指年老还贪恋官位。

出自: 《晋书·宣帝纪》:“驽马恋栈豆。”

老妪能解

读音: lǎo yù néng jiě

释义: 妪:老年妇女。相传唐朝诗人白居易每作一首诗就念给老年妇女听,不懂就改,力求做到她们能懂。形容诗文明白易懂。

出自: 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白乐天每作诗,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造句: 居易急求人知,意陈于词,遂令老妪能解。(清·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通俗易懂

近义词: 通俗易懂

黄发骀背

读音: huáng fā dài bèi

释义: 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同“黄发台背”。

风前残烛

读音: fēng qián cán zhú

释义: 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鹤发童颜

读音: hè fà tóng yán

释义: 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出自: 唐·田颖《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造句: (华佗)童颜鹤发,飘然有出世之姿。(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 返老还童 老当益壮

反义词: 未老先衰 老态龙钟

黄发台背

读音: huáng fā tái bèi

释义: 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黄发,指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台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鲐鱼背。台,通“鲐”。

日薄桑榆

读音: rì báo sāng yú

释义: 犹日薄西山。比喻老年的时光。

出自: 《隋书·李穆传》:“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

童颜鹤发

读音: tóng yán hè fà

释义: 颜:脸色。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出自: 唐·田颖《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造句: (华佗)童颜鹤发,飘然有出世之姿。(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 鹤发童颜

风中之烛

读音: fēng zhōng zhī zhú

释义: 在风里晃动的烛光。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出自: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造句: 老拙夫妇年近七旬,如风中之烛,早暮难保。(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比喻临近死亡的人或事物

近义词: 风中残烛 风烛残年

雾里看花

读音: wù lǐ kàn huā

释义: 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出自: 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造句: 白石写景之作,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君子三戒

读音: jūn zǐ sān jiè

释义: 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尊年尚齿

读音: zūn nián shàng chǐ

释义: 年:年龄。尚:崇尚。齿:岁数。指尊重老年人。

出自: 唐·令狐德棻等《周书·武帝上》:“尊年尚齿,列代弘规,序旧酬劳,哲王明范。”

年华垂暮

读音: nián huá thuí mù

释义: 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出自: 宋·张元幹《庐川词·醉落魄》:“年华垂暮犹离索。”

日落西山

读音: rì luò xī shān

释义: 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出自: 《上唐书·音乐志》:“‘栖鸟夜飞’,沈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攸之未败前,思归京师,故歌和云:‘日落西山还去来。’”

用法: 财主们已经是~,红不过一会儿了。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返老归童

读音: fǎn lǎo guī tóng

释义: 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同“返老还童”。

出自: 《云笈七签》卷六九:“第二返砂,服之一两,即体和神清,返老归童。”

西山日薄

读音: xī shān rì báo

释义: 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

雪鬓霜鬟

读音: xuě bìn shuāng huán

释义: 白发。借指老年人。

黄发鲐背

读音: huáng fā tái bèi

释义: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后常指老年人。鲐背;鲐鱼背上有黑斑,老人背上也有,因常借指老人。指长寿老人,也泛指老年人。亦作“黄发台背”、“黄发骀背”。

出自: 南朝·宋·宗炳《明佛论》:“虽复黄发鲐背,犹自觉所经俄顷,况其短者乎?”

用法: 百馀年间,圣祖神孙三举盛典,使~者欢饮殿庭。 ◎清·昭槤《啸亭续录·千叟宴》

言颠语倒

读音: yán diān yǔ dǎo

释义: 说话颠三倒四。

出自: 《群音类选·〈绣襦记·蝎蛇炽恶〉》:“他是老年人,言颠语倒,不可认为闻言心旆摇。”

孽障种子

读音: niè zhàng zhǒng zǐ

释义: 旧时长辈责骂不肖子弟的话。

出自: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一回:“我老年不幸,把儿子、媳妇都亡化了,丢下这个孽障种子,还不曾娶得一个孙媳妇,今年已十八岁了。”

皓首苍颜

读音: hào shǒu cāng yán

释义: 皓:白色的样子;首:头发;颜:面孔。雪白的头发,灰暗的面孔。形容老年人的容貌。

出自: 明·无名氏《午时牌》第一折:“相当初太公垂钓,伊尹耕锄,垂钓的皓首苍颜安社稷,耕锄的尽心竭力定寰区。”

朱颜鹤发

读音: zhū yán hè fā

恨相见晚成语的意思及用法 篇7

恨相见晚

一般

hèn xiāng jiàn wǎn

【成语释义】

见“恨相知晚”。

【成语出处】

宋·文天祥《与山人黎端吉序》:“与痴儿说梦,终日闷闷,使人欲索枕僵卧。明者了了,不逾顷刻能解人数百年中事,恨相见晚矣。”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语结构】

动宾式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形容新结交而感情深厚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恨相知晚 相得恨晚

百科

成语劳苦功高的意思及造句 篇8

闭上眼睛不去看,堵住耳朵不去听。形容对外界的发生的事物不闻不问,缺少了解,也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汉· 王充《论衡·自纪》:“ 闭目塞聪,爱精自保。”

二、劳苦功高造句

1、让人们讲故事他们可以滔滔不绝,但是却经常闭目塞听。

2、我这样有意地闭目塞听,抵消了或许在战争末期我应该和愿意做的确有助益的事情。

3、你闭目塞听,不了解事情,不要瞎指挥。

4、高高在上,闭目塞听,却要指手画脚,发号施令,十个有十个要失败。

5、一个闭目塞听、画地为牢的公社,其可掘之源是极其有限的。

6、他对任何东西都是闭目塞听。

7、这里的老外只要不是闭目塞听,就会意识到这个现实,虽然他们不见得会承认这一点。

8、这人闭目塞听,却又顽固自信,正如蝉不知雪,根本不了解大千世界是个什么样子的。

9、人要闭目塞听,把自己关进象牙塔里,则必然陷入孤陋寡闻的窘境。

10、你不要坐在办公室闭目塞听,最好是到车间亲眼看看。

11、而要维持这种安逸感唯一要做的就是闭目塞听,拒绝改变。

12、事实上,双方都是闭目塞听的,每一方都拒绝考虑另一方的立场。

13、一个脱离现实、闭目塞听的人,对事物是不可能有正确的认识的。

14、反之,一个知觉视野狭窄的领导者,闭目塞听,是难以做出正确决策的。

15、一个闭目塞听、同客观外界根本绝缘的人,是无所谓认识的。

16、我的大哥呀,你还真是闭目塞听呀,这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用这种老方法混呀。

17、我虽在山里,也不是闭目塞听之辈。

18、“考据并不意味着钻故纸堆,闭目塞听。

19、刘川反正从不围在李京身边,逢他吹牛躲不开了,也总是闭目塞听。

20、苏燃点头应是,他们俩个手牵着手,闭目塞听。

21、只要你不是闭目塞听,深闭固拒,总会欣然有得。

22、杨忆说着就走到了一边,进入了闭目塞听的修炼状态。

23、长公主旷日持久地诋毁,栗姬闭目塞听地自傲。

24、各位因循守旧,闭目塞听,开始就注定了失败。

25、却是洪天大叫一声,嘴角见血,赶忙闭目塞听,凝神运气。

26、说来倒也简单,无俗师弟闭目塞听,将无尘师兄之死怪罪在我身上。

27、是呵,皇上固然圣明,只是权臣挡道,使圣上闭目塞听呀。

28、左恩慈连忙闭目塞听,专心冥想。

29、无名山庄隐居深山,但并非如外界传闻闭目塞听。

颠沛流离成语的意思及造句 篇9

颠沛流离成语的近义词

流离失所 [ liú lí shī suǒ ]

由于灾荒战乱等而流转离散在外,失掉安身的地方。

背井离乡 [ bèi jǐng lí xiāng ]

也说离乡背井。离开自己的故乡,到外地生活(多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

兵荒马乱 [ bīng huāng mǎ luàn ]

成语欲擒故纵的意思及典故 篇10

一、成语欲擒故纵的解释

擒:捉;纵:放。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大人这里还不要就答应他,放出一个欲擒故纵的手段,然后许其成事。”

二、成语欲擒故纵的典故

欲擒故纵中的“擒”和“纵”,是一对矛盾。军事上,“擒”,是目的,“纵”,是方法。古人有“穷寇莫追”的说法。实际上,不是不追,而是看怎样去追。把敌人逼急了,它只得集中全力,拼命反扑。不如暂时放松一步,使敌人丧失警惕,斗志松懈,然后再伺机而动,歼灭敌人。[3]

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金沙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按说,擒拿敌军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一时也不会有很强战斗力了,乘胜追击,自可大破敌军。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如果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稳定。不然的话,南方夷各个部落仍不会停止侵扰,后方难以安定。诸葛亮决定对孟获采取“攻心”战,断然释放孟获。孟获表示下次定能击败你,诸葛亮笑而不答。孟获回营,拖走所有船只,据守泸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流偷渡过河,并袭击了孟获的粮仓。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相约投降,趁孟获不备,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再次释放。以后孟获又施了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识破,四次被擒,四次被释放。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获。终于感动了孟获,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北伐。

两晋末年,幽州都督王浚企图谋反篡位。晋朝名将石勒闻讯后,打算消灭王浚的部队。王浚势力强大,石勒恐一时难以取胜。他决定采用“欲擒故纵”之计,麻痹王浚,他派门客王子春带了大量珍珠宝物,敬献王浚。并写信向王浚表示拥戴他为天子。信中说,现在社稷衰败,中原无主,只有你威震天下,有资格称帝。王子春又在一旁添油加醋,说得王浚心里喜滋滋的,信以为真。正在这时,王浚有个部下名叫游统的,伺机谋叛王浚。游统想找石勒做靠山,石勒却杀了游统,将游统首级送给王浚。这一着,使王浚对石勒绝对放心了。

公元314年,石勒探听到幽州遭受水灾,老百姓没有粮食,王浚不顾百姓生死,苛捐杂税,有增无减,民怨沸腾,军心浮动。石勒亲自率领部队攻打幽州。这年4月,石勒的部队到了幽州城,王浚还蒙在鼓里,以为石勒来拥戴他称帝,根本没有准备应战。等到他突然被石勒将士捉拿时,才如梦初醒。王浚中了石勒“欲擒故纵”之计,身首异处,美梦成了泡影

三、成语欲擒故纵的造句

1、对方这招是欲擒故纵,你可别上当了。

2、警方採用欲擒故纵的方法,让逃犯失掉戒心后,终于将他们一网成擒。

3、公安局这次释放了一名盗匪,只不过是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以便把他们一网打尽。

4、我们这次释放了一名盗匪,只不过是欲擒故纵,以便诱捕匪首。

5、刑警队采取欲擒故纵的办法,终于把犯罪嫌疑人逮捕归案了。

6、这是对方欲擒故纵的手法,你可要小心应付。

7、我们对他来个欲擒故纵,看看他还要干些什么。

8、我想,她大概想跟我玩欲擒故纵的游戏吧。

上一篇:公共图书馆建立有地方特色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初探下一篇:安全生产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