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灯

2024-07-06

魔灯(共6篇)

魔灯 篇1

“魔灯”培训小结

本学期,我参加了“基于建构主义的模块化的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的魔灯教育培训,第一次听说魔灯,有很多的疑惑,怀着好奇心开始了学习,培训的老师从理论到实践,使我对“魔灯”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它的名字就让人觉得很神秘,禁不住想去多了解,经过老师的耐心教导,似乎开始明白了。它其实也是一个平台,通过每个老师上传的资源,真正实现共享,同时魔灯模块自身能传递的信息就很丰富,而且它能根据你上课的进度有一个周次的设计,能让我们在真正上课的时候可以层次清晰,过程明了,很实用。魔灯教育适合中小学推广与二次开发,而且操作简易,有利于导入导出和课程共享,理念先进,着眼于建构资源和设计活动,能多元评价,落实教学五环节。同时魔灯能运用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便于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有效落实测验设计。运用魔灯,能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解放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营造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魔灯切合了目前我们对互动环节的一些需求,能有效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营造民主的师生关系。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更注重对教师在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提供技术支持。教师出于自身的需要主动的、自觉的学习新的技术知识和技能,而且形成新的结合了技术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产生新的认识,探究对课程内容和资源的新的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利用魔灯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就是深入体验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的过程。

我坚信,通过不断的学习,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大胆运用魔灯软件,尝试软件中各种功能,真正做到魔灯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2012、6

魔灯 篇2

2007年, “Moodle”一词开始受到中国基础教育人士的关注, 人们想象着这盏洋“魔灯”将对中国的教育施展怎样的“魔法”。2007年盛夏, 广州天河部落吹响了魔灯课程的“集结号”。两年过去, 天河魔灯平台上由教师自行建设的课程数量已逾两百门。天河魔灯的到来, 为广州天河区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勾画出更多的“可能”, 也为天河部落专注教研、探寻教师专业发展蹊径的有心之人点燃星星之火。

●激发群体智慧, 点燃教研热情

天河魔灯课程的建设历程, 是一线教师自主探索学习、“摸石头过河”的过程, 在这其中, 教师的内在驱动力表现得尤为重要。从教育论坛到教育博客、播客, 到Blackboard, 再到魔灯, 一线教师可选择的网络平台和工具呈现多样化。对于教师而言, 各种教学手段使用的更迭, 既是选择、探索的阶段, 也是磨合、适应的过程, 这需要教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求知状态。广州体育西路小学英语组谭华老师是把魔灯应用于课堂教学并收到良好成效的代表, 她建设的“七色花”Moodle House魔灯课程 (见图1) 关注学生的心智特点, 教学方式活泼生动。尤其突出的是, “七色花”Moodle House的内容十分丰富, 大量的英语阅读和游戏均以一定的故事情节为主线, 贯穿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 相关课程资源的广泛收集积累为该课程的设计和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评课的老师这样评价:“很佩服谭华老师, 模块上的资源建设一定花费了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这必定是完成了教学常规工作以后才能做的, 一定耗费了她不少的业余时间。”天河魔灯的建设与完善有赖于像谭华老师的一线教师的教学智慧, 更需要使这些教学智慧持续发光的热情。

良好的教研支持环境、教师群体间频繁的教研交流和活跃的沟通群落, 是促使天河魔灯逐步得到教师关注和认可的外在因素。“天河部落”带动天河魔灯, 为广州天河区魔灯平台应用和课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教研环境, 开展魔灯课程技术培训, 建立天河魔灯核心研究小组, 鼓励学科骨干率先使用魔灯, 建设一批优质的魔灯课程, 由点及面带动其他教师的成长。天河魔灯依托天河部落博客群, 教师之间的教研沟通畅通活跃, 形成围绕魔灯的教师学习共同体, 促进魔灯课程建设的有益经验在教师群落中传递和更新, 带动天河魔灯课程建设的持续发展和教师群体知识建构。天河魔灯平台除了汇集面向学生的课程之外, 还构建了面向教师的相关教研课程, 如《Moodle入门教程》、《天河部落应用推广网络课程》、《阅读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等, 迁移教研阵地, 拓宽交流平台, 在开展教研活动、传播教研信息的同时, 充分应用和展示了天河魔灯平台的各种模块和活动, 引导教师从魔灯课程学习者的角度亲身感受、使用魔灯, 从而在各自的魔灯课程建设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心理和学习需求, 建设一门真正面向学生的优质魔灯课程。

●沉淀教学思考, 提升教育理念

新事物的诞生总伴随着“火花”和“问号”, 在天河魔灯起步之始, 许多教师对魔灯充满激情, 却困惑于如何借助魔灯平台将自己对教学实践的抽象认识和经验转化为符合教学原理、可操作性强、并能获得良好效果的具体课程。依托天河魔灯平台进行的教学实践, 为一线教师开启了新的视野和思路, 也激发着魔灯实践者的思考:如何将日常的教学设计转化成魔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如何实现课堂教学与魔灯教学的结合?魔灯课程与教学内容如何实现互补或拓展?在天河部落教师博客群中, 常常引发类似关于魔灯课程的讨论, 讨论的热点常聚焦在如何借助魔灯平台提供的各种活动呈现教学设计思想, 如何看待课程、魔灯平台与资源的关系等。天河魔灯起步的事实, 也许正如专家们所说的, “广大教师已经不是‘缺乏课程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 诸如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把课堂还给教师和学生的新基础教育理念……人们早就耳熟能详。目前人们需要的是能够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 真正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可供老师们借鉴和迁移的具体的, 可操作的方法、技术、策略和工具。”魔灯是一个将教育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的平台, 它为课程建设者提供了支持学生知识建构、协作学习、交互活动、评价反馈等的活动模块, 为一个具体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多种“可能”;更重要的是,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构筑魔灯课程的前期准备, 它贯穿于课程的各个环节中, 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个性化体现。魔灯平台为教师教学设计的实现提供了模块策略和技术工具, 帮助教师梳理教学知识、整理课程资源、具体化教学思想, 以每次课的教学活动设置为单位, 建构完整的魔灯课程设计矩阵。

魔灯课程使各种教育理念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 也是让天河魔灯的践行者钟情于它的原因之一。两次目睹教学设计实践与教育理论相背离的体验, 昌乐小学的张惠平老师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学生是学习的中心’这样的理念是否真正在我们的课堂扎根?我们如何用好理念和技术, 去真正改变我们的课堂?”当前, 教师本位思想仍根深蒂固, 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接受情况缺乏足够的重视, 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灌输必然导致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尚且如此, 对于魔灯课程如何体现教学理念、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增进师生间交互, 每个天河魔灯的践行者心中也许都在探寻更清晰的答案。一方面, 魔灯的模块化设计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各种活动功能, 支持各种教学设计需求;而另一方面, 它只是个开源的社会软件, 许多功能尚需改进, 在教学实践中能发挥多大的“魔力”, 取决于使用它的“阿拉丁”。对于这些, 张老师已经有一个自己的答案:“我钟情于魔灯, 虽然它有局限性。然而, 当我们真正读懂了魔灯, 用它的‘神’去解决我们课堂教学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然后用它的‘形’去实现我们的教学智慧, 那才是使用魔灯的真正的智慧。”多媒体网络课程平台的热潮让许多人了解魔灯, 而当“热浪”散却, 只有回归对教学理论和教育理念的深沉思考, 从教学设计—活动设计—资源设计的角度思考魔灯、使用魔灯, 使教学思想立体化、结构化, 时刻审视教学设计中的师生关系, 才有可能借助魔灯真正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共融。

●促进教师教学探索和积累

一个新的平台——魔灯的到来必然带动一线教师对新技术、新理念的学习。早在2007年夏季, 天河区教研室便邀请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的魔灯研究团队为教师们解读魔灯及其平台技术;同时, 考虑到大多数中小学缺乏熟悉开源软件调试、管理的技术人员, 天河区教研室还安排专业人员为教师上传、管理魔灯课程提供技术支持。魔灯是一股神奇的推力, 在让教师为它着迷的同时, 也激发出巨大的探究热情, 许多一线教师投入大量课余时间摸索魔灯课程建设技术。对魔灯的探索并不止步于技术的掌握, 天河魔灯的实践者深刻意识到, 课程建设并不等同于资源建设, 对具体课程环节和活动的安排虽常常借助技术实现, 但是魔灯课程的设计远不止是课程资源的上传和扩充。在天河部落博客群和天河魔灯交流讨论区里, 随处可见教师关于使用魔灯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反思和探讨, 学科内、跨学科的魔灯教研讨论更促使教师进行自主探索, 并结合使用魔灯的切身体会和经验, 积极寻求采用信息技术手段高效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良方。

在天河魔灯中, 优秀的魔灯课程, 其共同特点之一是课程资源的丰富。建设好一门魔灯课程, 是建立在教师扎实的学科教学基础之上的, 而课程资源的积累丰缺往往反映基础的夯实与否。魔灯平台的模块化设计特点要求教师将教学设计以活动、资源的方式呈现, 这也促使教师在日常教学和学习中有意识地收集积累各种相关资源。魔灯的资源模块、活动模块、评价模块等注重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 在天河魔灯课程中汇集了大量妙趣横生的学生作品, 其中不乏教师巧妙的穿针引线和抛砖引玉。可见, 在魔灯课程中, 学生的学习绩效与教师课堂组织和教学引导的能力有着直接的联系, 这也将促使教师有意识地提升个人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的动力。

●形成教师知识管理系统及专业化成长经验记忆库

天河魔灯平台不仅是网络课程平台, 更是教师与学生的学习管理系统。我们关注学习管理系统对学生的作用, 对于学生而言, 一个魔灯课程无疑是一个与课堂学习相结合、设计精妙的学习资源库和学习活动平台;而另一方面, 魔灯平台的模块化设计和活动单元的多元选择, 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发挥了重要的支架作用。魔灯课程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 模块化的平台特点有助于教师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 并依据活动设置选择、获取、开发教学资源, 应用、共享教师的显性知识;魔灯平台强大的拓展功能和便捷的内嵌工具是支持教师建设课程和实施教学的支架, 便于教师将教学的思路和庞杂的资源进行系统的梳理, 是将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情感态度等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同时, 基于魔灯平台的教学活动拓宽了教师的思路, 与学生、家长和教育同行的魔灯交互沟通又促进教师隐性知识的形成积累, 实现了教师个人知识的再生与更新。

天河魔灯课程平台汇集了天河区各学段、各学科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教学智慧, 虽然许多教师对魔灯平台的应用仍处在“学步”阶段, 天河魔灯的许多课程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但是从魔灯的课程特点和发展趋势来看, 它不仅见证了广州天河区基础教育学科信息化教研的发展, 更记录了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成长足迹。

用“魔灯”营造情境 篇3

【关键字】 情境教学;魔灯平台;创新意识

在课程改革实践的今天,课堂教学已逐步成为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不断创新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信息技术教师努力探索的课题。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与魔灯平台的融合使用,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应用来谈谈几点体会:

一、情境教学与魔灯平台融合应用的理论依据

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知识就必须体验学习的过程,而获得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参与。情境就是为学生参与学习而营造的教学环境。而魔灯平台的出现恰恰为营造教学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持。魔灯平台英文名为Moodle,是一个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免费教学平台,上师范大的黎加厚教授给Moodle翻译了一个中文名称“魔灯”,蕴含着“教师是课堂上的真正魔法师,而Moodle则是他手中的那盏阿拉丁神灯”。在这盏魔灯营造的环境下,我们可以更快捷地添加各类音视频资源,构建学生的学习情境。

随着学校“基于魔灯平台高效课堂”研究开展,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魔灯平台的应用已趋于常态化。通过实践我们发现魔灯平台在营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习会学习的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二、在魔灯平台中进行情境教学的创设途径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活跃学生思维,增进知识理解、技能发展、素质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怎样借助魔灯平台的环境来创设我们教学情境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魔灯平台视频应用,创设故事情境。我们尝试将教材中一幅幅画面编成饶有趣味的故事,制成“微电影”,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计算机病毒”一课时,我设置了童话故事情境引入学习内容:“小明电脑出现问题,小林说小明电脑是中了计算机病毒,而小明就急着打电话给医生……”通过这个小幽默视频,让学生在一种充满童话色彩的氛围中学习、探究。在魔灯平台中呈现这一段小视频可以让学生自主去点击观看,挑选重点看。这样教学不但满足了学生电脑操作水平也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在魔灯平台中设置互动操作模块,创设活动情境。互动操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进行的实践活动。学生以具体的操作来学习计算机技能,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感受自己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讲授声音编辑一课时,我开篇就引入了一段由教师亲口录制的《再别康桥》的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立刻进入了康桥所述的优美环境之中,激发起学生求知欲望。接着我带领学生进入一个让学生作为导演制的情境。让学生带着求知欲,进入魔灯平台,自主学习平台中事先准备的学案,利用的任务驱动形式,随着学习内容层层递进,让学生自主学习录音、删除、混音,当每一个操作环节完成后,均通过魔灯平台进行网上的互动和演示,让学生相互评价,把自己的作品播放给同组同学分享。整个课堂沉浸在自己就是小导演的情境氛围中,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魔灯平台设置问答模块,创设练习情境。魔灯平台可以很方便设置问题问答测试模块。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功能,有目的地在新旧知识连接处设置一定的障碍并设置启发性的页面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渴求知识的欲望将迅速把他们带入追本朔源探求解决问题的竞争式学习情境。例如:在教学“公式与函数”时,在学生通过魔灯平台自主学习公式应用后,设置进一步提高的通关环境,在平台中激励学生:“如果我们有一千条记录需要计算平均分时如何快速地完成呢”,有的同学可能不知所措,此时,类似于通关环节的揭示便水到渠成,自然的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

三、在魔灯平台中创设情境要注意的问题

与一般教学情境设置不同,我们还需要在魔灯平台注意一些细节的问题:

1.魔灯平台中的创设情境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段与表现方式,要求不同的学习方法。魔灯平台在使用资源的时候还常常与连接的数量与网络速度相关,所以选择教学内容时要选择有利用互动与上传的内容进行设置。在保证运行流畅的前提下,才能启发学生思维、渲染环境气氛等。

2.使用魔灯平台创设情境与学习者的特征的关系。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所以在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知识技能和心理发展特征。学生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基础,作为教师应首先让学生学会魔灯平台的教学环境的使用,这样在创设情境后,才有在魔灯平台下进行情境教学的可行性。

总之,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情景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景,充分利用魔灯平台这一强有力的工具,引导学生在教学情景里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87.

[2]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23

魔灯 篇4

开展问卷调查, 听取学生心声

为了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态度和对实施积分制评价的看法, 笔者借助魔灯2.9平台中的Feedback模块设计了10道问卷调查题 (均为单选题) , 旨在了解学生在学习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和态度、自己平时上课的表现、信息技术课中曾采用过的评价方式以及对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采用积分制评价的支持情况。笔者在开学时, 对执教的9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 总回收率为97.95%。

在收到的答卷中, 91.42%的学生表示自己原来所在初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 但每周仅一课时;65.89%的学生表示很喜欢或比较喜欢信息技术课;37.12%的学生表示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有了很大收获;56.15%的学生认为有一些收获;但不是很大;99.54%的学生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对信息技术课上教师提出的问题, 47.80%的学生表示能积极思考, 认真回答;49.42%的学生表示能积极思考, 但不想回答。认为自己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达到78.42%;在信息技术课提交电子作品后, 教师提出改进建议的占47.10%。希望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采用何种评价方案的问卷结果如上页图1所示。

合理规划积分, 告知学生计划

本学期, 根据学期初在各班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 笔者对学生的学期成绩作了规划 (如上页图2) , 并在开学两周后, 通过魔灯平台告知学生。

该规划将学期积分分为三个部分, 如下表所示。

这样, 在学期伊始, 学生对即将开始的信息技术课程就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有利于学生找准努力的方向, 并作出合理的规划。如果学生对学习有一定的控制权, 他们将更有可能为自己而学。

正向激励为主, 激发学生热情

皮格玛利翁效应及教学实践表明, 让每位学生都能得高分, 都有机会得高分, 都能体验积分不断上升的快乐, 让学生感受到自我的价值, 体验成功的喜悦, 可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陈江鸿等人在分析“开心农场”网络游戏激励措施, 寻找其对网络课程设计的启示时, 根据学习者的任务完成情况、浏览时间、登录频率、学习评价等设计了积分等级划分标准。积分系统在魔灯平台上实施最大的难度是制度的创新, 主要难点在于积分规则与学习过程中细节对应的实现规则。积分规则不仅应包括积分的获取规则, 还应包括积分的使用规则。

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呢?笔者为此做了一些尝试, 对历次积分进行累加, 形成当前阶段的“积分和”, 再把“积分和”根据分数段, 转换为类似游戏中的用户等级, 让学生的学习如同置身于游戏之中, 积分制评价更直观地反映问题 (如图3) 。同时, 学生也可以通过修改提交的作业来不断晋升等级, 以增加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用好互动评价, 科学评价作品

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不仅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还应参与对学习成果的评价;缺少评价, 就是不完整的学习。互动评价是魔灯平台中专门用于评价的活动模块, 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 它分为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 其中学生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而教师评价包括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和对学生评价的再次评价。

电子作品如Word电子小报的制作、网站规划与设计中的首页设计, 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 由学生自拟主题、自主搜集素材来进行创作设计。在实际课堂当中应用互动评价至少需要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整个活动的准备阶段, 主要目标是收集评价量表和作品的上交;第二课时进行互动评价。互评过程也是一个取长补短、互相借鉴、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在互动、互助中直接参与批阅, 成了名副其实的“主角”, 角色发生转变, 积极性得到发挥。经验表明, 有时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 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对学生自身起到激励作用。同时, 科学的评价量表在评价中能尽量降低主观的印象分, 使打分更客观全面, 减少了评价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易于被学生接受。

及时反馈结果, 创造竞争氛围

评价结果如果不能及时向学生反馈, 评价的作用就会延迟甚至丧失, 学生就会错过及时补救和自我调节的最佳时机。例如, 本节课要进行客观题 (如选择题、判断题、配对题等) 的考核评价, 可以采用魔灯平台的“测验”活动。魔灯平台的“测验”活动可以设置打乱题目的顺序、随机排列选项的顺序, 并且限定答题的时间、次数, 最大可能地避免了抄袭。而且, 学生完成后就能立即看到分数, 了解自己错在哪里。同样, 当学生提交作品时, 教师及时评价并给出改进建议也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修改参数, 使每位学生不仅能看到自己的积分, 还能看到班级其他同学的积分情况。这样, 学生的日常学习成果就会一览无余, 学生就会明白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在哪里、差多少, 这也更容易创造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图4所示是部分学生成绩的反馈表。

开发勋章系统, 适时奖励成功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这样说过, “教育, 就是给人积极向上的影响力, 教学艺术就是激励的艺术”。教师要刺激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行为, 使良好的学习行为持续出现, 并最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定位目标需要具有明确性, 青少年更愿意追寻清晰可见的目标。奖励不是最终的目的, 但它的积极导向作用不容忽视。积分高的学生要有“糖”吃, “积分”成果应及时得到兑换。当学生都体验到“付出终有回报”, 在一定的阶段能激励他们再学习, 为实现下一个目标更加努力。

勋章是成功的可视化表示, 是庆祝成就和展示进步的好方法。关于开放勋章, 麦克阿瑟基金会给出的定义是:开放勋章是成就、技能、能力或兴趣的有效指标。魔灯勋章不仅提供数字图片, 而且还包括勋章的颁发机构、授勋规则等具体细节的元数据。在授勋规则方面, 教师可选择的授勋规则有三种:由角色手工授予、完成活动、完成课程, 其中后两种授勋规则可以实现系统自动颁发。借助魔灯平台中的小小勋章功能, 学习者的每个学习里程都可以及时得到认证。教师可以开放勋章来兑换实物, 如文具、小盆景等, 或者兑换成绩加分卡、作业免做卡等, 这样能让学生在精神和类物质层面都获得满足感。

魔灯 篇5

2007年7月30日,一个与死神多年对弈的耄耋老者终于放弃了他生命的棋局,悄然离开了这个纷攘的世界。英格玛·伯格曼,当他在隐居多年的瑞典费罗岛安详辞世的时候,被世人膜拜为“电影先知”的他其实早已自我放逐到世界的尽头。他曾倾注毕生心血、绽放思想光焰的电影,如今已不再是引领心灵的艺术魔灯,非但无力承继他们那一代人的痛苦与求索,而且在通俗娱乐的好莱坞金元大道越走越远。

1918年,英格玛·伯格曼出生于瑞典的乌普萨拉小城。身为牧师的父亲与性情孤僻的母亲长期不合,对子女管教严厉,为他的童年生活蒙上了浓重的阴影。惟一能给他带来欢乐的,是一一套被称作“魔灯”的玩具电影放映机,“魔灯”不仅投射出斑斓的光影,更从此成为伯格曼一生的隐喻。

当电影在他的生命中具备揭示内心世界、探索思想禁区的可能性时,这位宗教的质疑者和家庭的叛逆者终于找到了他与世界对话的武器,并由此展开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电影创作。

艺术电影的黄金时代

对当代观影者来说,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显得晦涩难懂,充斥着哲学思辨、宗教譬喻和沉郁的内心独白。在一个信仰迷失、娱乐为王的时代,伯格曼作品如同玛雅金字塔上的象形文字一样,令众多慕名读解者备感挫折。但放在50年前,现代主义哲学与文艺流派如雨后春笋般茁生的战后年代,伯格曼的“哲理电影”非但不曲高和寡,反而在电影业内和观众中好评如潮。

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曾获得戛纳、柏林和威尼斯等国际电影节颁发的大奖,更值得一提的是,伯格曼创作的4部以沉闷著称的影片——《犹在镜中》《处女泉》《冬日之光》以及《芬尼和亚历山大》,曾先后获得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我们不得不感叹时代的变化竟完全颠覆了优秀电影的评价标准。

在艺术电影的黄金时代,以“作者”自居的电影导演们竞相在文化深度与电影语言上展开探索。国际影坛上活跃着众多野心勃勃的创造者,他们用影像诠释哲学领域的现代思潮,表达超越于故事情节之上的心灵反思。而英格玛·伯格曼“在描写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荒诞性、人的孤獨与痛苦、人与人无法交流、人类的精神危机与内在冲突等主题方面,在运用意识流手法深入探究人的意识和下意识活动方面,比费里尼、安东尼奥尼、戈达尔等电影作者还要先知先行,这也是他在世界艺术电影大师中备受推崇的主要原因”(《世界电影鉴赏辞典》:伍菡卿评《野草莓》)。

英格玛·伯格曼在艺术底色上承袭了北欧文化严峻、深沉的历史传统,他的电影也总是如寒潮一般,不断地拷问人类信仰和生存的底线。在其代表作《第七封印》中,伯格曼以一位同死神周旋的中世纪骑士返乡途的见闻,用寓言的方式呈现西方现代社会的痛苦与迷狂。如果不谙熟欧洲历史的脉络,观者很难在这幅末世众生相中体会到伯格曼设置的一系列文化主题:上帝是否存在?人类如何救赎?以及在死亡的阴影之下,存在究竟有何意义?而黑白光影的抽象性更强化了电影的质询力量。

伯格曼在影片中不断关注人的死亡。除了《第七封印》中具体而微的死神形象,他还在《野草莓》中展现了一场为自己送葬的恶梦,并在《处女泉》中描写了残杀与复仇。这些与死亡相关的场景,并非简单地展现人生宿命的不可抗拒,而是反复强化伯格曼对上帝存在的质疑,以及对美与善作为信仰转化为奇迹的可能。

以此为代表的伯格曼电影,让电影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境界,它或许无力博取大众的瞩目,却如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之作一样,足以供后人凭吊电影艺术短暂却辉煌的巅峰时代。

“作者电影”旗手的遗产

20世纪的瑞典为电影艺术奉献出三位瑰宝级的人物,除了导演界泰斗英格玛’伯格曼之外,两位闯荡好莱坞的瑞典女演员葛丽泰·嘉宝和英格丽·褒曼也曾蜚声国际影坛。据说两位女明星都有过与伯格曼合作的愿望,但嘉宝与其仅有一面之缘,而褒曼在她生命中的最后时光,主演了伯格曼的重要电影《秋天奏鸣曲》。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久居美国的褒曼很难适应伯格曼平淡、冷静,缺乏娱乐元素的拍摄方法,而后者也对褒曼的明星做派以及夸张举止感到无法容忍,但两位瑞典电影偶像的合作,还是让《秋天奏鸣曲》成为一部艺术上的上乘之作。

伯格曼在其自传《魔灯》中回忆了他们之间的争吵与妥协:“我们开始针锋相对,她说我是世界名导演,应该懂得如何教演员演戏;我回答说她是世界级明星,怎么还要人教她演戏;突然,我们都大笑了起来,旁边的人都搞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那时已罹患癌症的褒曼曾在拍摄间歇对伯格曼说:“你知道,我现在还活着,时间可都是借来的。”5年之后,英格丽·褒曼因病辞世,伯格曼也从此宣布息影,告别了这个让他越来越痛苦的电影世界。

对今日投身于电影产业的创作者而言,英格玛·伯格曼或许只能是高山仰止的伟大楷模,无法再成为他们职业生涯的操行向导,但伯格曼留给世界的影像遗产却值得我们反思与继承。作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作者电影”的旗手,伯格曼及其同时代人曾真诚思考人类的命运,并将他们的思想诉诸电影创作。纵观百年电影史,他们赋予电影的文明价值和艺术尊严可谓空前绝后,电影在他们的手中真正成为推动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的有力武器。

在电影的结构、叙事以及形态上,英格玛·伯格曼是多线索、多主题电影创作的重要探索者,《第七封印》《野草莓》等影片所运用的复杂叙事技巧,在今天已经成为电影导演的创作利器,在当代世界电影中屡见不鲜。至于在影片中大量运用象征、隐喻以及梦境,也启发了很多电影导演的创造潜能,用变幻多姿的影像语言诠释电影所蕴含的内在主题。

魔灯 篇6

●借助Moodle平台形成知识的建构

下面以初中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为例, 说明应用M oodle“再现历史”, 从而建构知识的教学尝试。

1.Moodle在导学阶段的应用

为了让学生真正地自主学习, 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师要选择好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本课以毛主席的《长征》诗作为主线贯穿, 引用其中的四句, 引出对长征原因分析、长征过程介绍、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精神总结。如图1所示。

2.Moodle在准备阶段的应用

(1) 让学生上网搜索关于红军长征的音频、视频、图片及文本资料等, 利用M oodle里的W iki,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我的长征”主题网站。教师选用或自己查找相关资料, 利用M oodle里的主题格式制成教学网页。此处, 以教师选用小组搜寻资料多少作为评定优胜小组一个指标。让学生以“助教”身份参与学习, 产生积极的学习。

(2) 课前向学生布置预习任务, 如:在长征示意图中指出长征的大致行军路线及在什么地方都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等问题。并准备以一名小红军战士的身份讲述里面的感人故事。

(3) 小组准备:异质小组。 (三人组成, 分别搭配有计算机高手、思考者、演讲者三个角色)

3.Moodle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 利用M oodle进行的导入。由长征精神引出课题“红军不怕远征难”, 播放M oodle中插入的诗朗诵《长征》视频, 对本课形成初识。然后引导学生从诗中读出长征的艰难, 提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如此艰难的长征, 引入本课第一个问题——长征原因。此处体现了M oodle优势, 视频以网络的形式体现, 学生既可以利用其他时间预习、复习, 也可在课堂上使用。

(2) 利用M oodle进行的教学重难点突破。

(1) 对长征过程路线难点的突破。首先进行学生活动,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 点击观看长征动态地图, 讨论长征经过哪些重要地点, 各小组总结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在M oodle中插入北京四中网校设计的F lash动画历史课件, 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进行师生互动, 展示教师做的长征路线示意图, 用小组接力的方式依次说出中央红军经过的重要地点。再进行学习反馈, 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M oodle上教师设计的排序题, 排列中央红军经过重要地点的先后顺序, 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如图2所示。

传统教学不容易针对每个学生做到及时反馈, 而M oodle中的测验设计可以立即对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做出详细的订正, 使每个学生正确地完成自己基础知识构建。每个学生答题用的时间、正确率、题目的难度、区分度等, M oodle可以自动分析、长期保存, 这样就可以重复修改使用, 提高教师的效率, 还可以对不同届学生学习这一课作长期的对比研究。M oodle的这一优点是目前其他教育软件所不具有的, 并且更有助于教师的教育经验的积累和教学知识的管理。

(2) 对遵义会议重点突破。为解决遵义会议这个重点,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进行:如果没有遵义会议纠正错误, 中国共产党、红军、革命命运将会怎样?利用M oodle中的论坛, 每个学生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此处体现了M oodle的优势, 传统教学由于时间限制或部分学生的性格内向不敢或不愿当众表达, 不容易做到人人发言, 而基于M oodle论坛方式的教学可以给每个学生同样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 并且全班学生都能互相分享各自的观点。

(3) 体会长征精神。运用美国记者斯诺的记载, 利用网络引导全员讨论长征精神的内涵, 学生总结发言引起共鸣, 实现情感价值目标。如图3所示。

对于实现体会长征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这样的情感价值目标, 不能只空洞地说教, 而要通过一些学生能接受的形式, 让史实来说明问题, 让他们真切地去体会和认识。这种基于M oodle的课堂讨论更容易产生思维碰撞, 激起火花, 发现并记录问题, 再辅之以相应的社会调查活动, 更容易达到一种情感上的认同。M oodle成为一个展示学生思想的平台。

(3) 应用M oodle的课堂检测。让学生完成网页上的检测题, 比一比谁做得好。如图4和图5所示。

强大的评价数据支持是M oodle又一重要特色。在教师管理界面, 教师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评价数据随时调整评价参数设置, 使评价活动更加规范合理,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评价数据发现问题, 及时加以解决或调整教学策略。在“单项分析表”中可以直接看到每个题的正确率、标准差、区分度等重要信息, 还可以查看每个学生的检测完成情况。这组数据专为教师而设, 辅助教师整体把握学生学习情况, 做到立即反馈。在学生管理界面, 学生同样可以看到自己的得分情况, 但具体什么时候能够看到自己的成绩依赖于教师的设置。

4.Moodle在课堂延伸中的作用

课后各个小组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和课后活动作业等继续丰富“我的长征”主题网站, 摆脱了狭小课堂的限制。下课铃声不再是一堂课的结束, 而变成了一个更广阔课堂的开始, 它可以延续一周、一月、一年、甚至学生的一生。

●借助Moodle平台形成互动性评价

互动评价最重要的是,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系统中学生的成绩不再只是教师一个人的观点, 互动评价以及学生自评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并且可以根据不同要求使其占有不同的权重。评价的作业是分层次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 (不同层次的作业基础分不同) , 这样做既有利于“因材施教”, 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

互动评价是同学间的评价。即由同班级学生针对某个作品进行学习成果相互评价。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角色不再只是被评价者, 不只是完成自己的作业, 还要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价, 因此要仔细欣赏别人的作品, 表达自己的观点, 提出评判及建议, 同时学习别人。而就被评者的角色而言, 学生在接受别人的建议后, 进一步修改作品。通过反复的评价及修改, 在互动评价过程中, 学生们可以借此不断地积累学习经验。因此互动评价不只是评价, 其过程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学生自评顾名思义就是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评价标准和自己的完成过程及满意程度给自己的作品做出评价, 是学生提高自我认识、促进自我反省的过程。具体流程为:学生将所设计的作品上传至系统→系统自动分配每个人要评价的作品→每个学生替其他人的作业做评分, 并给予评论→教师替每一学生作业打分数, 并观察评论状况→系统将综合评分与评语告知学生→学生依据评语来修改他的作业→多次重复以上步骤→评价完成, 得到最终评价。

下面就以一堂信息技术课为例, 说明M oodle平台中的互动评价策略。本例是将互动评价设计成允许自评的方式与教师评价结合的评价方式。具体的评价流程如下所述。

1.添加活动

从“添加活动”下拉框添加一个“互动评价”活动。

2.分层作业

以每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

(1) 知识层次作业:能按照教师的演示完成课本任务实例。

(2) 领会层次作业:能按照课后的知识拓展完成任务实例。

(3) 运用层次作业: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自己的任务实例。

3.进行模块设置

(1) 对评价评分。这个参数设置的分数为教师根据学生对同伴 (包括该生自己) 的评价, 对这个评价所给的最高分数也就是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评分。

(2) 为提交评分。这个参数设置的分数为对同伴的作业所评价的最高分数, 也就是对学生作业的评价, 以分数形式呈现出来。

(3) 评分策略设为“累积等级”。

(4) 编辑评价要素。这个设置指定了评价的主要方面, 给学生一个评价范围。

(5) 允许重交设为“是”, 以鼓励学生根据反馈修改作业, 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作业。

(6) 自我评价设为“是”。

(7) 本例设“对学生所交作业的评价数目”为4, 指定每个学生评价本组4位同学。如图6所示。

(8) 小组模式设为“可视化小组”。

【魔灯】推荐阅读:

上一篇:小规模企业、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相关问题下一篇:笑里藏刀-笑里藏刀的故事-笑里藏刀的寓意-笑里藏刀的意思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