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综合活动教案

2024-10-21

幼儿园中班综合活动教案(精选8篇)

幼儿园中班综合活动教案 篇1

幼儿园中班综合活动教案:我和彩球做朋友

作者: 来源:小小幼儿教育网 上传时间:2007-12-29 08:00:00 关键词:中班综合活动 活动目标

1、能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大胆探索彩球的多种玩法,且动作协调、灵活。

2、能尝试运用辅助材料玩彩球。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内装小铃的彩色气球若干(数量多于幼儿人数),预先放置在活动室中间,用白布遮盖。

2、旧报纸、丝巾、纸棒、绳、图、垫板等辅助材料分篮放置在活动室四周,也用白布遮盖。

3、大鼓一只,《表情歌》伴奏带,一段轻松、活泼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唱《表情歌》,导人活动

二、自选彩球,激发情趣

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一群特殊的新朋友,是谁呢?让我来把它们请出来!(掀开白布,彩球滚出)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气球会响,里面有小铃)

师:真的会响!我们一起来摇一摇,上边摇摇,下边摇摇,左边摇摇,右边摇摇,前边摇摇,后边摇摇„„

(评析:自选彩球给予了幼儿选择的自由,当孩子发现彩球会响的特点后,给他们摇一摇的机会,充分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三、节奏游戏,体验乐趣

1、彩球与大鼓“节奏对话”

师:你能让你的彩球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吗?老师请大鼓来和你们的彩球玩一个“节奏对话”的游戏,彩球的节奏要和大鼓的节奏一样。

2、用彩球给《表情歌》配伴奏

师:我们一起来试着给《表情歌》配上好听的节奏吧!请在拍手的地方用彩球和我的大鼓一起来打节奏(师生共同随音乐演唱并演奏)。

(评析:利用“彩球会响”的特点,巧妙地融入音乐节奏的练习,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又使幼儿的节奏感得到训练。)

四、自由玩球,探索玩法

师:刚才我们用彩球玩了有趣的节奏游戏,想一想,彩球还可以怎么玩呢?找一个空地方试一试吧。

1、运用身体的各部位独自或合作玩球。

2、运用辅助材料玩球。

3、请部分幼儿展示自己的玩法。

4、幼儿再次分散玩。

(评析:这部分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提高玩的密度,减少不必要的等待。中班幼儿注意力分配不均,经验不足,难在自我探索中吸取和借鉴他人的玩法。采用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提炼―集中反馈这一方法,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给予幼儿自信、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五、追逐踩球,推向高潮

师:请将你的彩球系在脚躁上,既要保护好自己的球不被踩破,还要试着去踩破别人的球,最后,算一算你一共踩了几只球。

六、模仿动作,放松身心

师:彩球爆炸时是什么样的?谁能学一学?

师:我来给彩球打气,彩球越来越大,彩球飞起来了,彩球落下来了,彩球飞走了!(幼儿根据教师的语言提示,用动作模仿彩球的各种动态,最后“彩球飞走了”,幼儿“飞”出活动室,自然结束游戏。)

(评析:幼儿在玩球的过程中已观察、积累了彩球动起来的相关经验,教师通过口令和动作引导幼儿表现,一连串的动作模仿既使幼儿全身各部位得到充分、协调的舒展,同时也让幼儿的心率回到正常的状态。)

编辑:cicy

幼儿园中班综合活动教案 篇2

1.初步欣赏、理解文学作品, 对作品中小老虎多多的情绪情感变化有共鸣, 能够产生移情反应。

2.大胆尝试用语言和肢体动作等形式表现不同的情感变化。

3.体验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及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录有故事《小老虎多多》、歌曲《小老虎多多》的录音带。

2.创设活动情境:茂密森林、茵茵草地及表演道具 (小老虎、小鸟、小兔、熊、礼物等) 。

3.制作幻灯课件《小老虎多多》, 做礼品的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看幻灯课件, 欣赏、了解童话故事第一部分内容

1.演示幻灯片:森林中的一棵大树下, 一只小老虎伏在草地上伤心地掉着眼泪。

2.幼儿观看并回答问题:“这是什么地方?谁在大树下?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教师讲述故事的第一部分。

二、幼儿欣赏《小老虎多多》歌曲的第一段, 感知小老虎多多伤心的情感

1.倾听录音歌曲, 提问:“多多为什么这样伤心?”

2.幼儿讨论:听了这首歌曲, 心里有什么感受?我们想什么办法帮助多多高兴起来?

3.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给予恰当的评价。

三、继续观看幻灯课件, 欣赏、理解故事的第二部分

1.幼儿一边观看幻灯片, 一边欣赏故事的第二部分内容。

2.讨论:小动物是怎样帮助多多的?得到朋友的帮助, 多多现在心情怎么样?小动物帮助了小老虎多多, 他们自己感觉怎样?

3.欣赏录音里小老虎多多欢快的歌声 (第二段) , 分享多多的快乐。

四、欣赏完整的童话故事 (教师讲述)

五、情境表演, 进一步感知、理解小老虎多多的情感变化

邀请一名幼儿扮演小老虎多多在森林情境里声情并茂地演唱第一段歌曲, 其余几名幼儿分别扮演小兔、小鸟、小熊等小动物一起表演故事。

六、幼儿制作礼物, 送给多多

1.出示一颗“爱心”, 提示幼儿:每个小朋友做一颗心, 把小朋友做的心串在一起, 变成一根爱心项链, 戴在多多的脖子上, 多多就好像看到许多朋友, 他会很快乐。

2.做礼物、送礼物, 说一句让多多高兴的话, 集体祝福。

七、幼儿与小老虎多多在欢快的舞曲中翩翩起舞

活动延伸

建立“友好家庭小组”, 鼓励幼儿经常开展家庭互助活动, 体验与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以童话故事为载体, 以情感教育为主线, 综合运用了语言、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 整合教育目标、嫁接艺术形式、营造审美情境, 突出了“以幼儿艺术教育促情感发展”这一教育理念。

1.精心选材, 情感与艺术交融。童话故事《小老虎多多》语言形象生动、情节简单明了、感情色彩浓郁。在这个童话故事里, 小老虎、小鸟、小熊等小动物, 甚至是无生命的风儿等都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 充满着浓浓的情意。同时, 故事中融入动听、抒情的歌曲演唱, 幼儿的情绪极易受到感染, 体验到轻松快乐和伤心难过两种不同的情绪变化, 进而感受到与朋友在一起的愉悦和快乐。

2.整合目标, 层次性与全面性并重。第一层次目标设定为:初步欣赏、理解文学作品, 对作品中小老虎多多的情绪情感变化有共鸣, 能够产生移情反应。这一目标侧重于幼儿的情绪感受、理解, 这是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第二层次为:大胆尝试用语言和肢体动作等形式表现不同的情感变化。这一目标旨在引导、鼓励幼儿自主表现自己的情绪情感。第三个层次目标为:体验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及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愉悦。这一目标着眼于为幼儿今后一生可持续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尽管这些目标彼此之间各有侧重, 但是它们都是以幼儿为主体, 以审美感动为核心, 强调目标的层次性和全面性。

3.潜心构思, 音乐与文学嫁接。活动中将童话故事《小老虎多多》与音乐融为一体, 幼儿在音乐的烘托下, 倾听着感人的故事, 在情感上与小老虎产生强烈共鸣。在爱的感召下, 幼儿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帮助小老虎多多。

4.情境渲染, 以境激情。一方面, 我运用录音、幻灯片演示等多媒体手段创设了一个可见、可听、可想的多方位教育情境。另一方面, 我全身心投入, 运用不同的表情动作、肢体语言, 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讲述故事, 以境激情。

附故事:小老虎多多

小老虎多多是个孤儿, 没有了爸爸, 唯一的妈妈在两天前也生病死了, 他多么希望能有一个朋友呀!

多多去找朋友, 可是小动物一见到小老虎就害怕地逃走了。多多坐在一棵大树下, 唱起伤心的歌:“我是一只小老虎呀, 没有妈妈, 没有朋友, 一人唱歌, 没人听呀, 一人流泪, 没人爱……”

风儿把多多的歌声传得很远很远, 小鸟听到了, 小兔子听到了, 小熊也听到了, 他们说:“多可怜的小老虎呀, 我们去找他做朋友吧!”于是, 他们顺着歌声传来的方向向前找, 终于, 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了小老虎多多。

幼儿园中班综合活动教案 篇3

日常生活中,物体的滚动现象是常见的,也是幼儿乐于探索的。如:幼儿在玩皮球的时候,总喜欢把球放到滑梯上让它自由滚落,或者用手推、用脚踢等,在玩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进行无意识的尝试,在尝试中去发现其中的“奥妙”。平时在玩积木和笔及其它玩具时常会不自觉地让它们去滚动,这种无意识的尝试让我想到有必要引导孩子去发现一些原理。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和它们的关系。

3.体验自己身体滚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球、瓶、桶、积木、轮胎、圈、瓶盖等材料若干。

2.适合滚动的场所、垫子。

[活动过程]

(一)探索发现会滚的物品

1.谈话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好玩的东西,想不想玩啊?(想!)

玩的时候可是有任务的:(1)你们必须找出哪些东西会滚动起来。(2)要注意安全。(3)玩后要把东西整理好。能完成这些任务吗?(能!)

2.幼儿玩准备的玩具,教师参与活动,并和幼儿进行交流。

3.请幼儿说说哪些东西会滚动?并滚给小朋友们看一看。

(我发现圈会滚;我发现球会滚;我发现垃圾桶会滚……)

师:刚才小朋友说得都很好!请小朋友再去玩一玩、找一找看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好吗?

4.师生共同总结探索结果

(1)师:为什么球能滚动、瓶能滚动、圈能滚动,而有些物体不能滚动?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

(3)教师小结:只有球才能向不同方向滚动;瓶、桶、轮胎等圆柱体能向前后(左右)滚动;而其它物品我们用手能让它动起来,它却不会滚动。

(二)讨论生活中的物体滚动现象

1.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能看到哪些会滚动的物体?

2.幼儿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圆柱体。

3.人们为什么在生活中设置这么多滚动的物体?

4.能不能把这些滚动物体替换成不能滚动的物体?

5.教师小结:能滚动不仅仅是好玩,在生活中安装滚动的零件可以帮助人们轻松搬动笨重的物品,给生活带来了方便。

(三)幼儿滚动身体

1.师:小朋友找到了很多会滚的东西,真棒!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小手也会滚动呢!不信,你们瞧!

教师做游戏《乒乒乓》,并介绍玩法,将手臂弯曲,按儿歌节奏在胸前绕环边做边说“乒乒乓乒乒乓,轱辘轱辘一,轱辘轱辘二,轱辘轱辘三,轱辘轱辘四,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大家一起滚起来。”

2.幼儿学做游戏《乒乒乓》

3.师:我们的小手会滚动,我们的身体也可以滚动,大家想不想试一试?(想!)

幼儿在垫子上尝试身体滚动的方法。

4.请小朋友示范身体滚动的样子。

5.请幼儿再试一试身体是怎么滚动的。

(四)小结

师:今天,小朋友们不仅找到了很多会滚的东西,而且还能让自己的小手和自己的身体滚起来,真好玩!那么,幼儿园的操场上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玩一玩,看看它们是怎样滚动的,好不好?

教师和幼儿一起走出活动室,到操场上去找会滚的东西。

(五)活动延伸

奇妙的圆幼儿园中班综合活动教案 篇4

2.能主动参与创编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材料:吹泡泡的玩具人手一个;录音机以及音乐磁带;PPT。

2.经验:幼儿已学会音乐游戏《吹泡泡》。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1.请幼儿自由玩“吹泡泡”游戏。

2.引导幼儿自由想象讲述吹的泡泡像什么。

二.PPT上图形添画。

1.在PPT上出示有多个圆形,启发幼儿想象并讨论:怎样将图上的圆形变成自己想象的物体呢?

(如:可在圆形的周围画线条变太阳;可在圆形里面添画波浪、线条表现西瓜等。)

2.引导幼儿自由结伴选择添画,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发挥想象,尝试借助点、线、面的组合颜色的搭配不断丰富画面。

3.引导幼儿展示作品,相互欣赏和交流。

三.创编儿歌。

1.引导幼儿自由结合、分成四组,根据添画出来的圆形物体创编歌词。(如:圆圆圆,变变变,圆圆变成红太阳;圆圆圆,变变变,圆圆变成大西瓜等。)

2.每组推荐一名幼儿进行交流展示,对幼儿创编的歌词及时评价,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四.音乐游戏《吹泡泡》。

幼儿自由结伴,随音乐边唱边表演,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中班综合活动教案:风筝 篇5

1.知道风筝的来历,了解风筝的不同造型和特点。

2.了解风筝客的制作材料,尝试设计并制作简易的风筝。

3.享受与同伴一起放风筝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风筝实物和图片,布置“风筝展”。

2.《潍坊风筝节》教师教学资源(视频);白胚三角风筝1个、线板1个(见幼儿活动资源包);未装饰的风筝1个。

活动建议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放风筝》,帮助幼儿回忆放风筝的经历。

提问:你见过或放过什么样的风筝?

2.教师播放《潍坊风筝节》视频,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

(1)引导幼儿观看潍坊风筝节时满天风筝的视频。

(2)

教师简单介绍风筝的发展历史和制作过程,让幼儿了解风筝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工艺;知道山东的潍坊市因为独特的风筝文化而被誉为“国际风争之都”。

3.幼儿自由参观“风筝展”。教师引导幼儿从风筝的造型、图案、色彩等方面去发现风筝的不同特点。

提问:

(1)这里都有哪些造型的风筝?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2)这些风筝上画着什么图案?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把风筝的造型做成左右对称的?

(3)风筝的色彩看上去是怎样的?为什么风筝一般用鲜艳的颜色?

4.请幼儿设计并制作简易的风筝。

(1)教师介绍制作材料:风筝骨架、面纸、尾纸、线盘等。

(2)教师引导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风筝样式,提醒幼儿注意图案的对称。

(3)教师指导幼儿粘贴风筝的“尾巴”,系好长线绳。

5.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1)

教师示范、讲解放风筝的方法,提醒幼儿奔跑时注意安全。

(2)幼儿自由结伴放风筝。

活动延伸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举办放风筝的亲子活动。

附散文

放风筝

春风吹绿了草地,孩子们在草地上放起了风筝。他们给风筝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衣裳,用一根长长的线,把风筝送上了蔚蓝的天空。

我的风筝叫黃蜜蜂,你的风筝叫红蜻蜓,他的风筝叫白蝴蝶。我们比比看,谁的风筝飞得最高,谁的风筝飞得最远。

中班水果沙拉综合活动教案 篇6

1、认识部分红皮或红心的水果。

2、体验共同制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红皮水果、沙拉酱、小刀、盘子

活动过程:

一、认识水果

1、(出示小朋友带的水果)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

2、谁来说说这些水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尝尝水果沙拉

1、你知道水果都有哪些吃法吗?

2、(出示水果沙拉)小朋友猜猜这是用什么做成的。

3、老师请一个小朋友下来品尝一下,尝完之后说一说这里面有哪些水果?

4、这盘水果沙拉除了水果味儿,还有什么味道?

三、做做水果沙拉

1、你知道水果沙拉是怎样做的吗?(请小朋友先和好朋友说一说)。

2、请个别幼儿说说水果沙拉是什么做的,你们想不想亲手做一盘水果沙拉?

3、教师介绍所提供的材料。

4、每组幼儿自己选择材料或工具自制水果沙拉。

三、互相品尝水果沙拉

1、小朋友的水果沙拉做好了吗?

2、谁来说说你的水果沙拉是怎样做的,都用了哪些水果?

3、请小朋友把自己做的水果沙拉送给其他小朋友尝一尝,说一说哪一组的水果沙拉味道最好。

幼儿园中班综合活动教案 篇7

一中班上学期, 培养孩子的“小老师”意识和能力

中班上学期, 由于孩子刚从小班过渡到中班, 生活自理能力、保护班级财产意识还不是那么强, 这时, 就要考虑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1. 运用“小老师”能让孩子学会保护班级财产

这个年龄阶段要向孩子灌输:你们是老师的“小老师”, 也要保护我们班的财产, 不能让别人拿走我们班的东西。这一灌输还真的起到了一些作用。

有一次, 其他班上的老师到我们班拿了一把花边剪刀, 这时, 班上的孩子就和我说:朱老师, 宝宝班的老师把我们班上的剪刀拿走了。还有一次是大班的孩子把我布置的主题墙上的照片撕掉了, “某某小老师”立即向我报告:老师, 我看到大班的小朋友撕掉了我们班的照片……。这些列子说明了“小老师”的应用让孩子真正学会了保护班级财产。

2. 运用“小老师”提高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午睡时, 老师提醒孩子:“小老师们”, 你们已经上中班了, 要学会自己脱衣服、脱鞋子睡觉;起床的时候还要自己穿衣服和鞋子哟。通过观察一些孩子, 以及这一学期的锻炼, 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已有所提高。因为, 在孩子们的心目中, 自己就是“小老师”, 不会的就应该自己学着去做。

3. 运用“小老师”让孩子在集体面前大胆地介绍自己

培养孩子大胆、自信地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是老师的职责, 能培养孩子好的性格。我第一次组织孩子在班上做“小老师”, 就是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姓名、性别;第二次, 让他们介绍姓名、年龄、性别、哪个省;第三次就增加点哪个市、哪个幼儿园。经常搞这样的“小老师”活动, 取得了很好的培养效果。

在这个时期, 笔者作了一个简单的家园调查得知:孩子们在家里会这样对爸爸妈妈说“我家里的门要关好, 不能让陌生人进来拿我们的东西。”或是和邻居说:“借了我们的东西要及时还哟!”等等。并且, 还经常让家长坐在沙发上, 轮流站在前面介绍自己的姓名、性别等。这些说明了运用“小老师”不仅培养了孩子自信、大胆, 并学会了保护自己的财产, 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当然, “小老师”还可以应用到活动课和生活方面等等, 来培养孩子。

二中班下学期, 继续完善“小老师”的应用

中班下学期, “小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对“小老师”的要求和上学期就不一样了, 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几点。

1. 运用“小老师”让孩子养成每天喝水的好习惯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还不会有主动喝水的习惯, 所以, 就在墙上布置了《今天, 你喝水了吗》, 喝了一次水的小朋友就去插一个红色插条, 喝两次就插两个红色插条, 没喝的, 就不用插。下午, 让孩子做“小老师”去检查有没有没插的, 如有, 就请“小老师”叫他来喝水。“小老师”起到了督促作用, 每天这样下去, 孩子就会养成每天喝水的好习惯。

2. 运用“小老师”在区角活动中起到了管理作用

当孩子每天在区角活动时, 难免会有抢或不遵守游戏规则的现象发生, 这时, 我就在每一组中设立一位“小老师”来维持游戏规则, 和玩完时把玩具收拾整齐。这样培养了孩子从小就知道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规则, 而且让他们起带头作用。

3. 运用“小老师”, 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在这个年龄阶段, 孩子不仅能够大胆地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 而且会自己讲故事给小朋友听, 所以, 可以举办一些“小老师讲故事比赛”等诸如此类的活动, 让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并发挥想象力, 增强自信心。

在这个学期中, 我向家长作了一个调查, 孩子们在家里模仿“小老师”, 会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坐在沙发上, 由她做“小老师”表演儿歌、舞蹈等, 并且在家里各方面表现都比以前有所进步, 还督促爸爸妈妈累了、渴了要记住多喝水, 对身体才有健康。

中班综合活动:我是发条玩具 篇8

好的玩具不但可以扩展孩子的想象,发展智力,而且还有教育作用。发条玩具对于幼儿并不陌生,在小的时候可能都有所接触,但对其的观察和模仿却带给孩子们新奇的感受。“我是发条玩具”是一节偏向音乐的综合活动课,主要是让幼儿感知发条玩具由快变慢,最后停止不动的特点。而在音乐游戏环节又引导孩子把自己想象成“我就是发条玩具”,进一步感受发条玩具的速度和变化特点,同时还在玩具造型和节奏特点上,对孩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活动中,我将认知、游戏、音乐进行有效结合,将活动推向了又一个新高潮。

活动目标:

1.认识发条玩具,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发条玩具由快到慢,最后停止的速度变化特点。

2.能随着音乐的节奏运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发条玩具。

3.喜爱玩发条玩具并乐意表现,享受活动的 快乐。

活动准备:

1.造型各异的发条玩具若干(幼儿人手一个)。

2.能表现发条玩具的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认识发条玩具

教师提问:

1.“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许多的玩具朋友,请每个小朋友选择一件喜欢的玩具玩一玩。”

2.“你刚才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教师小结:这些要上发条以后才会动的玩具,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发条玩具”。

二、探索发条玩具运动时的速度变化

教师提问:

1.“这些发条玩具它是怎样动的?”

幼1:我玩的小鸡玩具是一跳一跳的。

幼2:我玩的小狗玩具是往前爬的。

幼3:我的奶瓶娃娃玩具它是摇摇摆摆在转圈儿的。

(……)

2.“这些发条玩具动起来以后速度又有什么变化?请你再去玩一玩,还可以跟着学一学?”(引导幼儿讲述并表演发条玩具的动作,感受发条玩具由快到慢的变化过程)。

教师小结:原来这些发条玩具上满发条以后,开始动得很快,过了一会儿,发条慢慢地松了,玩具动得有点慢了,慢慢地,等发条完全松了,它们就停下不动了。

三、表现发条玩具运动过程

(一)游戏“我是发条玩具”

1.教师:你们喜欢这些发条玩具吗?现在你就来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发条玩具,老师来做扭发条的人,我们一起来玩游戏“我是发条玩具”。

2.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发条玩具的造型。

教师:老师来猜猜你们表演的是什么发条玩具?

(教师观察幼儿摆出的玩具造型,从造型的趣味性、美观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3.师幼共同游戏“我是发条玩具”。

教师:准备好了吗?发条的总开关在我这儿呢。“吱—吱—吱—吱—吱”,发条上满了!玩具们快快地动起来了,发条有点松了,玩具们的动作有点慢了,慢慢地、慢慢地,发条完全松了,玩具们停止不动了。

(教师根据发条玩具由快到慢运动的特性,简单评价幼儿表演。)

四、听音乐表现发条玩具。

(一)倾听音乐,感受音乐

教师:老师这儿还有一段“发条玩具”的音乐,现在请小朋友一起来听一听。

听后提问:在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

幼1:我听到了扭发条的声音。

幼2:我好象听到了发条玩具先是快快地动,然后就越来越慢了,最后就不动了。

(二)随音乐表现发条玩具

教师:请小朋友跟随音乐来做一个音乐发条玩具。记住哦!要听着音乐的变化来做动作。(幼儿听音乐表演第一遍)

(三)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教师:他们表演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

(教师提醒幼儿从造型、动作、速度变化等方面对表演幼儿进行评价、鼓励。)

五、创编新的发条玩具造型和动作。

教师:“除了老师带来的发条玩具,你还想发明什么发条玩具?”

上一篇:贫困学生助学金申请书1000字下一篇:一个人是否高效,取决于他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