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蚂蚁》教案

2024-09-23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蚂蚁》教案(共12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蚂蚁》教案 篇1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认识蚂蚁》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主要生活习性。

2、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等,发现蚂蚁的基本特征。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小蚂蚁若干,小昆虫盒16个。

2、PPT:蚂蚁的外形特征、蚂蚁的家、各种样的蚂蚁。

3、录像:小蚂蚁大家庭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观察小蚂蚁的大家庭,引起幼儿的讨论兴趣:

指导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长得很小很小,会是谁呢?各。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仔细看一看,小蚂蚁们在干什么?

二、引导幼儿有序地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1、提出观察重点和要求,幼儿自由观察。

指导语:刚刚我们看了小蚂蚁的大家庭,下面我们就要来和小蚂蚁做朋友喽。请你仔细看看你的蚂蚁朋友,它在干什么?它长得什么样子?

2、幼儿在集体中进行交流。

①头上有什么呀?触角是直直的吗?(触角、眼睛、嘴巴)

②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呢?

③蚂蚁的身体分成几个部分啊?(头、胸、腹)

④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

3、出示蚂蚁图片,引导幼儿有序观察。

4、教师小结蚂蚁的外形特征。

指导语: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上长着六条腿。

三、观看图片,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1、讨论:小蚂蚁的家在哪儿?

2、出示蚂蚁家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蚂蚁的主要生活习性。

四、拓展经验:观察各种各样的蚂蚁图片,比较不同。(大小、颜色、花纹)

指导语:蚂蚁的种类可多啦,我们中国就有600多种。

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老师都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通过自己探究的过程寻求出正确的答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幼儿看、说、想,培养了幼儿的动眼、动口、动手的能力。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课件的演示直观、形象,帮助幼儿很好的了解了蚂蚁的习性及蚂蚁的种类。让幼儿很感兴趣,他们就会很认真的去观察、去学习。

在观察蚂蚁时,让幼儿用语言描述蚂蚁的特征,有的幼儿不会用连贯的语句说下来,或者说不清楚,所以老师要多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认识蚂蚁》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575字。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蚂蚁》教案 篇2

一、化繁为简,为教师操作带来便利,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一个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课件如果操作过于繁杂,势必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制作课件的首要标准是:根据课堂实际,避免繁杂性,便于教师操作。

首页简洁的画面包含了课件名称及3个标志突出的按钮:“学一学”“想一想”“编一编” (如图1所示) 。分别单击这3个按钮就可以分别链接到学、想、编3个场景,从而一步步完成学习儿歌、思考“船”的替代物、仿编朗诵整首儿歌的过程,操作非常方便。

“学一学”页面的画面中有4个花瓣式的播放、返回、停止、重播按钮 (如图2所示) ,在播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单击按钮,轻松实现停止或播放动画,既便于教师教学,又能帮助幼儿学习儿歌。

“想一想”“编一编”页面上都有“返回”按钮,单击即可回到首页,教师可根据需要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化静为动,为幼儿掌握和理解儿歌带来兴趣,快乐完成重点

相比而言,幼儿更喜欢活的、动的东西。给幼儿在感官上以丰富适宜的刺激,使幼儿多种感官活动起来,可以让幼儿更快、更乐于接受所接触的事物。本活动的重点是理解儿歌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仿编。

图3的场景是集声 (配合画面整首儿歌朗诵的录音) 、像 (与儿歌内容相符的动画) 于一体的一个小动画。教学开始,教师点开这一场景,将整首儿歌完整地呈现出来,随着配有音乐及优美画面的儿歌的出现,幼儿不仅对儿歌有一个完整的印象,而且被其中的小蚂蚁深深地吸引……此时,教师请幼儿说一说: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重新看一遍动画,创设一种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使幼儿乐说、敢说,提高了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和效果。

为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在制作中采用将花瓣夸大、蚂蚁缩小的形象对比,表现“小”蚂蚁坐“大”船 (如图4所示) ;同时用小蚂蚁划船的动作表现—“顺着溪流驶向前”,并帮助幼儿理解“驶”这一动词;用花瓣特写变小的形式,使幼儿理解—“要问大船有多大,原来是片小花瓣”意思。通过一个个形象而生动的画面,幼儿很快理解了儿歌内容。

本活动中有这样一环节:教师提问,小蚂蚁的大船,原来是小花瓣,为什么“小花瓣”却成了小蚂蚁的“大船”呢?随着幼儿的回答 (花瓣和小蚂蚁比是大的,和小朋友比是小的;小蚂蚁看花瓣很大,我们看花瓣很小) ,教师让幼儿再次观看片头“小蚂蚁,坐大船”及片尾“原来是片小花瓣”环节,进一步感受和理解“小蚂蚁”“大船”“小花瓣”的有趣对比,更好地理解儿歌内容。

三、化难为易,为幼儿思考带来火花,轻松解决难点

中班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总是依靠有关事物的具体表象进行思维。本活动的难点是根据儿歌中“船”的大小与小蚂蚁身体大小之间关系进行仿编。据此,在课件中设计了“想一想”这一场景 (如图5所示) ,帮助幼儿思考儿歌最后一句中“大船”的替代物,为仿编提供素材,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点开这一场景,会听到提示性语句:“小朋友,请你想一想,小蚂蚁的‘大船’还可以是什么?”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对小蚂蚁来说是“大”,而自己看来却“小”的东西,如叶子、瓶盖……

在这个九宫格画面中,每个格都有一艘带有数字的“船”,幼儿边思考边好奇地猜想:“这是小蚂蚁的船吗?船下面是什么呢?”

随着幼儿的回答,教师开始揭示“船”下藏着的秘密:“咱们来看一看有没有小朋友说的东西呢?”此时,按数字顺序点开九宫格内的图,每个替代物上覆盖的“船”单击后翻转变成幼儿答案中的某一个,如叶子、瓶盖等 (如图6所示) ,让幼儿感受到“要问大船有多大,原来是……”同时,也为画面中出现自己说的答案而兴奋。

每打开一个,教师引导幼儿用儿歌中的语句说出“要问大船有多大,原来是片小叶子”等。 (引导语:小蚂蚁的大船有多大?谁能用儿歌中的话说一说?)

在教师单击1~2个后,让幼儿自己点开“大船”,从而达到课件与幼儿间的互动,进一步激发幼儿仿编的兴趣,既轻松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又体现了课件的交互性。

四、化被动为主动,为幼儿仿编带来激情,进一步突出重点

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课件《小蚂蚁,坐大船》中“编一编”这一场景帮助教师引导幼儿在操作中主动选择并仿编整首儿歌,避免了幼儿被动地一遍遍重复,进一步突出“仿编”这一教学活动重点。

“编一编”这一场景,由背景图下的四格组成,四格中分别有四种物体 (如图7所示) ,是在“想一想”中出现过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物体。点开这一场景,也会听到一句提示语:“请你也来编一首《小蚂蚁,坐大船》的儿歌吧!”

当幼儿自己点击其中一幅图时,会出现相应的“小蚂蚁,坐大船”的动画,但这里只有音乐和画面,没有朗诵,幼儿就可以随画面朗诵自己仿编的儿歌。自己动手、自己配音,这种形式大大激发幼儿说 (仿编) 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仿编”这一教学重点。

五、化小为大,为家庭亲子互动带来机会,促进家园合作

《小蚂蚁,坐大船》课件含有“教—学—编”3部分,具有交互性好且易操作的特点,它既能在教学中辅助教师教学,也可以运用在家庭的亲子活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玩声音 篇3

声音无处不在,幼儿的感官又是非常敏感的,各种各样的声音都会吸引他们的注意。为此,本次活动笔者根据幼儿的心理和思维的特点,试图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提供充足的可操作的材料,先让幼儿聆听和分辨各种声音,引发他们的兴趣,再让他们自选各种材料并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声音,最后引导他们选择最佳的方法随动画片的播放进行模拟配音。活动的目的是拓展幼儿的思维领域,为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索创造最大的空间,使其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巩固,并且能迁移到其他方面,不断生成新的问题,获得新的知识经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各种声音,关注生活中声音的多样性。2.鼓励幼儿积极探索用不同的方法发出声音,并乐意与同伴交流。3.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物品:竹筷、竹勺、木梳、刷子、瓶盖(铁)、茶杯(瓷)、塑料杯、纸、算盘、拉链、塑料袋、砂纸、鼓、气球、自制纸杯电话等。2.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让物体发出声音

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东西,请你们玩一玩,让它们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幼儿自由地玩,老师与幼儿即时交流。

(评析:这是幼儿与材料之间的第一次互动。丰富多样的材料,激发了幼儿的探索的欲望。通过自己的探索,幼儿获得了各种感性的经验。)

师:谁来说一说,刚才你玩的是什么?你是用的什么方法让它发出声音来的?

(幼儿讲述。老师帮助幼儿丰富词汇:搓一搓,按一按,敲一敲……)

师:我们让手里的东西动了,它就会发出声音来。为什么现在它们不响了呢?

(幼儿:我不吹,口哨就不响了;我不敲,茶杯就不响了……)

师:这些东西我们不再动它,它就没有声音了。

(评析:通过探索,让幼儿浅显地了解:只有震动物品才能产生声音。)

二、感受声音的不同

师:刚才是大家一起玩,太吵了,什么声音也听不清。让我们分开来玩,再来听一听吧。

1.敲玻璃杯。

师:大家仔细地听,好听吗?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幼儿回答。老师即时点评。)

2.吹口哨。

师:大家按“一、二、一”的节奏走一走,好吗?(幼儿活动。)

3.敲鼓。

师:鼓发出的声音和玻璃杯一样吗?(幼儿回答。老师即时点评。)

4.摇算盘。先轻轻地摇,再用劲摇,让幼儿比较前后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评析:这一环节是为后面给动画配音作铺垫,有一定的目的性。)

三、听录音想象,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师: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老师这儿录下了一些,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到这些声音,你会想到什么事?

1.实际声音再现:

(1)打雷下雨的声音。(2)刮风的声音。(3)流水叮咚叮咚,青蛙呱呱叫。(4) 汽车的喇叭声。(5)小鸟的叫声。

小结:不同的声音可以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我们可以根据听到的声音想一想,然后猜出发生了什么事情。

2.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不同的声音,用嘴巴模仿一下。

(幼儿模仿。比如节日里鞭炮的声音、大街上的各种汽车声等。)

四、探索模拟发声

1.看课件。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画片,这个动画片里也有很多的声音。我们一起看一看,听一听,请你想一想动画片里讲了哪些事情。

(播放动画片。)

2.示范模仿。

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哪些声音呢?我们能不能来模仿小马走路的声音呢?可以用什么来模仿?还可以用什么来模仿呢?(幼儿回答。老师即时点评。)

师:我们玩的这些东西中,什么发出的声音和小马走的声音很像?还有什么也很像?其他小动物发出的声音,你能不能也找些东西来模仿一下呢?(幼儿回答。老师即时点评。)

3.幼儿自由探索,老师与个别的幼儿交流,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己的物品所发出的声音。

4.交流玩法,互相学习。

师:××,你刚才模仿的是什么小动物,用什么来模仿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像不像,好不好?

5.合作配音。

新年快到了,森林里面的小动物们一起举行联欢会

小鸟们飞来了。

(吹口哨或揉搓塑料袋。)

小马也奔跑着过来。

(敲打鼓或水桶。)

小乌龟也慢吞吞地爬了过来。

(用刷子刷砂纸。)

小朋友们也来和小动物们一起来庆新年。

你瞧,他们敲锣打鼓可高兴了。

(敲打鼓、水桶、铁盖等。)

鞭炮声啪啪地响个不停。

(老师扎破气球,气球爆炸。)

过新年了,好热闹啊!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蚂蚁》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用书中有音乐活动《蚂蚁搬豆》,孩子们对小蚂蚁非常感兴趣。有一天,在户外活动中,有一个孩子大声的喊:“快来看呀,好多小蚂蚁呀!”孩子们蜂拥而上,叽叽喳喳,议论开来。我就想:利用孩子们“好奇”心理,让孩子们对蚂蚁有更近一步的了解。

活动目标

1、对小蚂蚁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有一定了解。

2、让孩子知道团结起来力气大的道理。

3、在生活中,大家相互帮助,团结友爱。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

难点: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蚂蚁。

活动准备

活动前引导幼儿对蚂蚁进行观察;蚂蚁图片;PPT课件;歌曲《蚂蚁搬豆》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准备活动。

在音乐《蚂蚁搬豆》的乐曲声中,组织幼儿进活动室。

二、基本活动。

1、出示蚂蚁图片,幼儿观察蚂蚁外形特征。

2、回忆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特点。

3、看PPT课件,对蚂蚁进一步了解。

(重点:团结起来力量大。)

讨论:“蚂蚁精神!”

三、结束活动:

游戏:“我是一只小蚂蚁。”

四、延伸活动:

绘画《蚂蚁精神》。(画出自己看到的“蚂蚁精神”)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能循序渐进的进行,孩子对蚂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发展了幼儿的探索精神。[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采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幼儿的情绪一直都很饱满。但是,在引导幼儿观察的时候,引导还不够:怎么样让蚂蚁出洞?蚂蚁队伍是怎么样的?蚂蚁之间是怎样合作的?……对幼儿的观察,应该进行记录,这样,孩子们的印象会更深刻。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蚂蚁》教案 篇5

活动意图:

小朋友对于蚂蚁非常感兴趣,经常可以看见小朋友蹲在地上观察蚂蚁,因此开展了此次活动。通过儿歌培养孩子们口语表达力,体验模仿蚂蚁的快乐。懂得团结的力量。

活动目标:

1、游戏中完整朗诵儿歌,懂得团的结力量。

2、学习“碰“快快”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蚂蚁图片、基本了解蚂蚁外形特征。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回顾蚂蚁搬豆的情景,哼唱歌曲《蚂蚁搬豆》。

2、细观察蚂蚁的外型特征(触角)。

二、学习儿歌

幼儿讨论

(1)一只蚂蚁能搬动豆吗?为什么?怎样才能搬动?

(2)为什么许多蚂蚁把豆抬起来?

(3)听儿歌。

听到了什么?

你觉得蚂蚁的速度怎样?(根据儿歌学蚂蚁动作)

(4)分句学念儿歌做相应动作,丰富词汇“碰”“快快”。

喜欢儿歌里的哪一句?(巩固词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5)为儿歌取个题目。

老师觉得蚂蚁的这种快快的的动作像小小兵一样,而且很团结,就叫《蚂蚁小小兵》

三、表演

1、分组或单独表演。

2、以问答方式表演。

儿歌:蚂蚁小小兵

蚂蚁小小兵,行动听指挥。

触搅碰一下,快快排好队。

触角碰两下,快快运米粒。

触角碰三下,快快翻个身。

触角碰四下,快快回洞里。

教学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玩的兴致很高,玩起来都很起劲。孩子们扮演小蚂蚁听儿歌做相应动作。整个活动让孩子们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从中体会表演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以及团结的力量。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蚂蚁》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因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

1、出示小棒: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请幼儿自由回答。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

1.幼儿操作任意排。

2.提问(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

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四、活动结束:教师简单小结。

教学反思

比较的物体比较少,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整体还不错。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蚂蚁》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花生的组成结构,认识花生的生长过程。

2.学习从内向外有序的观察。

3.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对花生的认识。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二、活动准备

每组准备一小筐花生、投影仪、花生的生长过程图片(发芽、长大、开花、结果)、铅笔、记录纸(每人一份)、各类花生制成的食品。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布袋):“我的袋子里有一样东西,我要让你们来摸一摸,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是什么?”

(2)个别幼儿上台隔着布袋摸一摸并说出自己的猜测。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及理由。

(3)教师倒出布袋中的东西证实幼儿的猜测结果。根据幼儿猜测的理由初步印证花生的外部特征。如:硬硬的、麻麻得不光滑。等等。

2.幼儿进行探索活动。

(一)探索花生的外部特征。

(1)每桌发放一筐花生。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拿到的花生的外型特征。幼儿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发现。

教师:“每人拿出一颗花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先看看花生长的什么模样?”教师:“花生摸上去有什么感觉?”教师:“最后我们来闻一闻,花生是什么味道?”

(2)教师小节:把幼儿对花生外型的感知进行总结。

把幼儿的观察结果对照投影仪上的实物说一遍。花生的外壳颜色是乳白色的,样子像麻花、摸起来麻麻的、不光滑。

教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摸到的都是花生最外面的样子。在花生的硬壳壳里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想知道吗?”

(二)探索花生的内部特征。

(1)教师:“花生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回答)“是你猜的,还是你看到的?”“怎样打开花生?”(幼儿说出自己的方法)

(2)剥开花生。

教师:“用你自己的方法打开花生,并把你的发现记录在纸上。”

(3)幼儿剥花生并观察记录。

教师巡视幼儿活动情况并给予适当指导。

(4)幼儿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把幼儿的观察记录放在投影仪上,让其对照自己的记录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5)幼儿在记录方法上会有所不同,教师在引导幼儿说观察结果时可适度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记录方法。

三、利用投影仪集体观察花生剥开后的各部分及生长过程。

(1)教师对照花生的实物从外向内介绍花生。

(2)教师:“花生是生长在哪里的?”(幼儿回答)

(3)教师把花生的生长过程的图片利用投影仪向幼儿呈现。

教师对照图片向幼儿介绍花生的生长过程。以及根据花生的结果实时的特点,向幼儿介绍花生又叫“落花生”。

四、讨论了解花生的用途。

(1)教师:“人们很聪明,不仅知道花生可以吃,还把花生制成了各式各样的美味食品。你知道花生以做什么食品呢”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看到的、吃到的花生制品。

(2)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花生的药用价值。如:花生红皮可治疗贫血、胃不好的人常吃花生可以养胃等等。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蚂蚁》教案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创设《小蚂蚁搬豆豆》的情境,激发了幼儿对活动的学习兴趣。通过“找豆豆”、“搬豆豆”的情境进行了体育游戏的体能锻炼,通过“分豆豆”的情景学习了数学教学中分类的知识。本节课把音乐、体育、数学三科教学溶为一体。利用学科的整合,让孩子在一节课中学到了多学科的知识。

活动目标

1、可以区分红、黄两种颜色,并进行分类。

2、能够两人抬球向前走。

3、萌发喜爱小蚂蚁的情感,体验与伙伴合作劳动的快乐。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幼儿活动中灵活性和协调性的培养锻炼。

2、难点: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性的积极性和个别幼儿协调性的培养,体验与伙伴合作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找豆

蚂蚁妈妈的头饰一个,小蚂蚁头饰若干个。

2、红、黄两种颜色的皮球(与幼儿的人数相等),用大纸盒做成的红黄两种颜色的洞口。

3、录音机一台,磁带,歌曲《勤劳的小蚂蚁》

活动过程

一、找豆

1、教师带着蚂蚁头饰以蚂蚁妈妈的身份出现。

师:“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你们到外面去找豆豆吃好吗?”(好)

师:“我们一起唱着歌去吧!”

2、引导幼儿边唱歌边表演,两到三遍。唱完一遍时,教师可以说:“我们到这边来看看有没有豆豆。”

二、搬豆豆

1、师:“宝宝们,你们看前面有很多豆豆!”“你们高兴吗?”(高兴)

师:“你们想不想把这些豆豆运回洞里去?”(想)

师:“可是这些豆豆非常大,我们一个人拿不动。(.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这可怎么办?快想想办法吧!”(可以抬着一起走)

2、讲解游戏规则

师:“请你去找一个好朋友,两个人拉手走到豆豆跟前,然后抬起豆豆,抬到洞口来。”

“两个人拉手站好了。好朋友一对一对排好,我们要有秩序的运豆豆,要不然会堵死洞口的。”

3、引导幼儿游戏

运完豆豆的“蚂蚁”要给其他“小蚂蚁”加油。

三、分豆豆

1、师:“宝宝们,你们看,我们运回的这些豆豆有什么颜色的?”(红色的,黄色的)

师:“你们能不能帮妈妈把红豆和黄豆分别放进两个洞里,这样方便储藏?”(能)

2、引导幼儿把红豆和黄豆分别放进红黄颜色的洞里。

师:“请你去找你的好朋友一起来放豆吧!”

师:“让我们再到外面去找一找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豆豆吧!”

四、放歌曲《勤劳的小蚂蚁》,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大多数能参与过来,通过活动幼儿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一些平时不合群的幼儿也能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其孤僻的行为得以有所改观。

2、对师幼互动的反思:对活动中个别幼儿对老师的指令理解不清时,可以降低对其的要求,大部分幼儿都可以按照老师的指令参与进活动中,使活动可以顺利开展,幼儿体验到了合作互助的氛围和乐趣。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整个活动幼儿参与度较高,但是对一些发展快的幼儿来说,活动相对简单,因此出现了个别幼儿的热情的持久度不高的现象,在今后的活动中我要充分考虑到这一方面的问题,使所有的幼儿都能以热情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活动中去。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细致地考虑活动的各个环节,在基本活动的过程中适时的提高一些活动的要求,让发展快的幼儿也能全程投入到活动中来。我还会适当的延伸活动,比如:用红豆和黄豆去煮分给幼儿吃,让他们分别说说当中的味道,还可以用豆豆去做各式各样的手工,作展示等。

中班体育游戏活动教案详案反思《小蚂蚁搬豆豆》这篇文章共4299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火车呜呜开》含反思》:中班教案《火车呜呜开》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体育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锻炼腿部力量和四肢协调力,让幼儿认识锻炼活动的重要性,体会活动的快乐,让幼儿爱上锻炼活动,乐于参加活动,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火车呜呜开》含反思教案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蚂蚁》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弹性的基本特性,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2)能积极参加科学探索活动,培养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4)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弹性及弹簧的玩具.用具等,有弹性的物体(如松紧带.海绵.弹力布..皮筋)。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初步感知弹性。

A.幼儿操作,观察用力拉或压弹簧及有弹性的物体时它们的外形变化。

B.幼儿讲述自己的探索发现,了解弹性的基本特征。

提问:在玩的时候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

小结:当用力拉或压时,弹簧.松紧带.海绵等都发生了变化,有的变长,有的变短,有的变形;不再压时,这些物体都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这就是弹性。

(2)幼儿再次操作材料,发现许多物体都有弹性,但弹性大小不一样。提问:还有哪些物体有弹性?这些物体的弹性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许多物体都有弹性,但弹性的大小不一样。

(3)说一说:有弹性的物体。提问:还有哪些物体有弹性?这些物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什么方便?

教学反思:

1、通过《指南》科学领域的学习,我在活动中利用PPT凸显弹簧的伸缩及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的展示,重难点突破直观形象,易于幼儿理解;

2、认知上:让幼儿在操作探索活动中,主动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能力上:在探索操作过程中,让幼儿根据各自感兴趣的物体去发现弹性的用途,并注重幼儿在操作中学习的特点,特意提供了幼儿自由操作机会,使幼儿敢于、善于、愿意表述自己发现的过程。情感上: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极大兴趣。

3、情境教学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设置一个PPT,引入幼儿在平时活动中的情景去设疑,发现玩具中秘密,为幼儿主动探究提供了条件。

4、动手操作法:它是幼儿科学活动的最基本的方法,《纲要》中指出:提出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幼儿多种方式探索提供条件。本次活动我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的让幼儿主动探索,感知弹性的特点,第二次通过再次操作来记录,培养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来辨别物体是否具有弹性。

5、记录: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的结果,是科学活动中的一个必备环节、所谓求证。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认识有弹性的物体》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654字。

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纸》含教后反思》:中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纸》含教后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各种纸的质地和用途的不同,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纸,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科学《各种各样的纸》含教后反思教案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1.能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基本特征

2.找出由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构成的事物 3.萌发对图形能够组合成不同事物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大小图片若干,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认识图形基本特征

1、请出正方形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魔法袋,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谁要来摸一摸里面是什么好东西。教师请一个小朋友摸出袋子里的图形。

教师:他摸出来的是什么图形呀?

幼儿:正方形

教师:正方形有几条边呀,请小朋友数一数,正方形有几个角呀,请一个小朋友摸一摸并且告诉我们

幼儿:有4条边,4个角

教师:小朋友们一起念:我是正方形,我有4条边,我有4个角,我的边一样长,所以我是正方形

2、请出长方形

教师:现在老师要从第二个魔法袋里请出我们的第二位朋友,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图形呀

幼儿:长方形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正方形,现在我们来一起认识长方形吧。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教师顺着长方形的边一条条的摸,增强幼儿的直观形象感)

幼儿:有4条边,4个角

教师:我们刚才认识了正方形知道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那这个图形不是正方形吗,为什么会是长方形(教师拿出正方形跟长方形,请幼儿做出比较)

幼儿:长方形的四条边不是相等的(幼儿用手指出上下两条边是相等的左右两条边是相等的)

教师:小朋友们发现我们的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对面的两条边相等

3、请出三角形

教师:小小的魔术袋里还有什么图形呢,在请一个小朋友摸一摸(教师请一个小朋友摸出三角形且请他说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且询问其他小朋友该幼儿说的对不对,有什么不同意见)

教师:三角形有三条边,有三个角(教师顺着三角形的边一条条的摸三角形的角一个个的点)

4、请出圆形

教师:老师的魔法袋里还有一个图形,我们摸出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图形(教师从袋子里掏出圆形)圆形有什么特点呢

幼儿:圆形没有角 教师:圆形有没有边

幼儿讨论圆形有没有边,教师引导幼儿圆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二)、寻找隐藏在图片中和周围环境中的图形

教师:图形宝宝不见了,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找找看图形宝宝在哪里(教师打开ppt课件,展示儿童简笔画如小鱼、小鸡、花等)

幼儿根据教师呈现的ppt上的图片找出图形藏在图片的哪个部位

教师:刚才老师发现你们都能把图形找出来了,那你们能不能找找看我们身边有没有这些图形(教师启发幼儿寻找,比如窗户是长方形、镜子是正方形等,教师可以让幼儿放学后回家找一找家里有没有图

(三)、拼有趣的图形

幼儿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1

1、通过探索尝试活动,发现肥皂的变化。

2、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乐于和同伴、教师进行交流。通过活动,产生愉快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小组操作用具:

A、筷子、干净的小空瓶、空心管。

B、用过的表面光滑的肥皂、牙签。

C、各种肥皂和塑料小刀。

D、肥皂薄片和动物模具。

E、脸盆、肥皂和水、肥皂水。

三、活动过程

1、讨论过程:我们都来说肥皂

师:小朋友,你有没有看到过肥皂?你看到过的肥皂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幼儿自由发言)

师:呀!你们真棒,知道肥皂这么多颜色和形状。那你们有没有用小鼻子闻过肥皂呀?它有什么气味?(幼儿回答后)

师:你们说得真好。有的肥皂还有点药味呢,叫药皂。

师(小结):肥皂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各种各样的形状,还有好多气味。

2、探索操作活动 肥皂变变变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和肥皂玩玩变变变的游戏,好吗?

(1)熟悉材料

师:看看你们桌上有些什么材料?

(2)熟悉操作常规要求

师:在玩的时候请你们先看看你原来的肥皂是什么样子的?等你用这些材料玩过之后它变得怎么样了?要小心桌上的材料和工具。特别是塑料小刀和牙签,别弄到小朋友身上,在玩水时,要当心别弄湿衣服。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讲请小朋友讲讲你刚才是怎么样玩的?肥皂变得怎样了?

教师小结: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肥皂这么多的变化,有的变小了,有的变滑了,还有的在材料的帮助下变成其他的样子。

3、游戏活动:吹泡泡

师问:那这些肥皂水有什么用呢?

师:那我就一起来吹泡泡吧。

A、集体学吹泡泡

中班科学小蚂蚁教案 篇12

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常常对场地上的小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睁着明亮的眼睛观察那些最小最小的动物。户外草地上、花丛中小朋友被那些飞舞的小虫所吸引着,《纲要》的学习告诉我们,中班的孩子有亲近大自然,有观察、了解动物的兴趣与意识。因此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设计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用各种方法寻找、邀请蚂蚁。

2.尝试与同伴合作探索,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自制“蚂蚁的家”。

2.小棒、树叶、纸片、瓶子等工具,碎饼干、米粒、糖果、水果等食物。活动过程

(一)邀请蚂蚁的办法(有了活动前的铺垫,孩子们对于邀请蚂蚁的热情,已经蓄势待发,付诸行动了。)

1.我们已经为蚂蚁造了美丽的家,想邀请蚂蚁来住。假如蚂蚁躲在地洞里不肯出来,你有办法请蚂蚁吗?

2.幼儿自由结伴,商量用什么办法、材料和工具去寻找蚂蚁。

(二)寻找蚂蚁(孩子们自由选择,教师只要在适当的时候指导就可,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体。探索用各种方法寻找、邀请蚂蚁。)

1.幼儿拿着自己选择的食物、工具和自制的“家”,结伴去户外寻找蚂蚁。

2.教师在适当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幼儿遇到问题一起想办法解决。

3.观察各种材料,讨论怎样做龙鳞。

4.幼儿邀请蚂蚁住新家。

(三)交流找蚂蚁(大家一起分享经验,各自互相学习。尝试与同伴合作探索,体验探索的乐趣。)

1.你们小组采用什么办法找到蚂蚁呢?怎么请蚂蚁安全地住进新家的?

2.幼儿观察蚂蚁在各自家中的情形,观察蚂蚁是否喜欢这个家。

上一篇:小学生我的小伙伴作文下一篇:小学数学说课要求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