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龙过江微电影观后感初中(共3篇)
猛龙过江微电影观后感初中 篇1
为什么所有人都在强调梦想。
一直大声呼喊“我有梦想”,都是需要观众来作证的,需要观众,就是表演。其实当你逐渐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之后,生活反而会日趋平淡,一步一步只顾走自己的路,哪还有时间见谁就喊“我有一个梦想”。
反观电影,种种比买足彩七串一全押中还难得的巧合,全都用在喧嚣实现梦想的困难。而片中一直在不经意处起转承合,甚至没有一句台词来表白的,是肖大宝的爱情。情到深处反而轻描淡写,不再言说才是最直抵人心的感动。
他懦弱,在马璐被迫关上尊严的大门时,他只敢拨乱大提琴的弦远远看着;在她被劳斯莱斯接走时,他不敢回头只能转身跳进湖里;他在舞台她坐评委席按下“不通过”,他甚至没敢问一句为什么。可他也勇敢,像每个女生青春里的那位少年,会为她打架,会因为兄弟说一句她的不是就掀桌子,会在她选择离开后潇洒祝福再躲起来一个人哭。即使她给予背叛、伤害甚至瞧不起,他也依然追到异国的舞台,跳很滑稽的舞,眼神定格在她脸上很认真地唱“你是我的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
本来是电影上映之前就红遍大街小巷的口水歌,在那一刻,竟然听得人热泪盈眶。
在更早时候的舞台,热闹的广场,本是肖大宝和王小帅的演出,马璐却夺过话筒,惊艳的高音让王小帅跟不上调,肖大宝却可以恰到好处跟着和。其实那一刻就很明白肖导要说的重点了,他这一次是要打着缅怀梦想的旗号,不动声色地缅怀自己曾失去的那位姑娘。有些舞台重要的不是在哪里,而是身边站着的人是谁。是谁的戏就是谁的,别人抢不过来,哪怕从少年时代就约好一起闯天下的兄弟。
每个人都曾以为那些幻想的美梦的渴望的都会成真,以为初登场就会一鸣惊人掌声雷动。渐渐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人在乎你想做什么或者是做过什么。所以最终大家都要从舞台走向生活,肖大宝声嘶力竭,也不过是重复千千万万个类似的青春。梦想破灭,告别爱情,在马璐走的时候他甚至没有挽留,因为大家都一样啊,在最没能力给别人承诺的时候遇见了最想承诺的人,在为了理想不得不前进的时候,遇到了最想留住的人。
前半场是简单几个场景,交代完失意的他们独自承受的人生,镜头便跳接到美国,“猛龙过江”的故事到这儿才算正式开始。纽约街头,牵扯到黑帮又毫不违和的大片感让人觉得走错了片场。也许是第一次做大电影的导演,可以看到影片有很多微电影的痕迹,不稳定的运镜方式,一些本该剪切的画面只是把镜头推进,为了酷炫视感而节奏有些紊乱的剪辑,还有没交代清楚的故事剧情,即使用喜剧来解释也不够合理。
直到筷子兄弟被误以为是一对杀手去参加了选秀节目。没想到评委席上,坐着的是当初站在台上一起唱歌的那位姑娘马璐。
进与退,爱与杀,是矛盾的起点,也是终极拷问。肖大宝没有过多犹豫,他从来都选择宁愿自己牺牲不愿伤害马璐。在戏剧化互相残杀的故事落幕,肖大宝和马璐再一次面对面站着,好像已经没了任何阻碍,似乎到这里就可以沿着主旋律电影的路子,一直不放弃梦想的主人公事业爱情双丰收,抱得名利把家还。但是,没有。
在肖大宝故作不屑地对姑娘说,“你看你找这都是些什么人,下次那哥们儿要还对你不好,就告诉我,我帮你抽他!”。我很疑惑,既然不放心把她交给别人,为什么不自己来。故事往前发展,那对真正的韩国杀手向筷子兄弟告别,跟他们说,“谢谢你们给我们机会,让我们有尊严的离开”,以及后来肖大宝和王小帅一身寥落地再次谈起梦想,只是一句,“我们努力过,至少可以有尊严地离开。”忽然就明白了,有些感情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撒泼耍赖没用,生拉硬拽没用,能够在离开的时候有尊严地潇洒离开,对自己说句不后悔,比眼泪和祝福贵一万倍。
最值得肯定的是,这一次,筷子兄弟没有肆意夸大关于梦想的情怀与感动,没有在观众面前像切洋葱一样逼着人流泪的矫情。在电影里,他们都不过是小人物,最终也承认了自己是小人物,当初说着“兄弟可以分开,筷子缺一不可”、信誓旦旦约好一起去纽约的两个人,最后坐在屋顶笑着高歌“我没去过纽约,我没穿着牛仔衣在旧金山淋过雨”。勇敢面对失败反而不再失败,毕竟,他们曾经一起努力过把梦做到最顶峰,不求任何人满意至少对得起自己。在不得不告别的时候,他们可以有尊严地离开。到最后,他们也没有赢得观众与掌声,可是就像电影里说的,谁规定多大年纪就必须要做成多大的事?路还长,就当我们今天才毕业吧。
就当我们今天才毕业吧。路还长,不慌张。没有人可以否认努力过并且不后悔的dreamer,即使坚持到底也无法抵达想去的彼岸,那又怎样。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不虚此行的人生。
猛龙过江微电影观后感初中 篇2
这一幕看上去有些奇特。因为作为儒意影业执行董事、制片人的柯利明及主创“筷子兄弟”是同档期上映电影《老男孩猛龙过江》的出品方代表。“竞争对手”如何站到了同一个舞台上?
“我们的《老男孩》,跟《变形金刚》不冲突。喜欢《老男孩》的人,同样会去看《变形金刚》。因为我们都是老男孩,很多80后都是看《变形金刚》长大的。我们一直在说服他们:我不是来分票房的,我只是来助力的,所以他们没有理由拒绝我们去。”柯利明很自信,“我肯定是要‘无中生有’,做一些能帮助到我们电影的事。这几年,我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应酬,都是为了这个电影最后的发力。”
卖座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柯利明和他的“儒意影业”主导投资的第一部电影,这是他津津乐道之处。大电影《老男孩》的投拍想法要比《致青春》要早,但出来得却要晚得多。
“中国没有真正的制片人,我也不是。”柯利明说,“好莱坞的制片人都是很有经验的,是每一个部分都很懂。剧本很懂,拍摄手段很懂,人物很懂,整体合在一起也很懂。我们还没达到那个水平。我觉得,没有谁规定制片人非要怎么样,也没有谁规定导演非要怎么样,关键是看彼此匹配的程度。”
如何给电影做广告,柯利明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在北京通州居住的人,如果早上坐地铁去国贸上班,怎么让这个人三次遇到《老男孩》?“我们在微信上制造话题,一个坐地铁的人,可能会从朋友圈先看到,这是第一次。然后呢,我们会到地铁投放广告,这是第二次。当这个人出了地铁,走进办公楼,还要看到广告,这是第三次。我们要做到这三覆盖。”
电影上映前,从电影的贴片广告、新闻、网站、电器连锁店的电视里,都会有《老男孩》出现。这是交叉覆盖。与这些形形色色的手段相比,《老男孩猛龙过江》最成功的营销是那首看上去跟电影八竿子打不着的“神曲”《小苹果》了。
《小苹果》的推广有一套营销手段。柯利明并不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因为“筷子兄弟”之前还做过其他作品,传播范围并不广。“《小苹果》更多归功于词曲作者王太利的音乐才华。”柯利明觉着《小苹果》能在广场上受欢迎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大俗即是大雅。如果大妈们不跳的话,可能大家就不知道有《小苹果》这首歌。《小苹果》就像一个戏剧开场前,一个小丑跑出来说,我们今天晚上演的是莎士比亚,但是不好意思,各位,为了吸引小朋友和老朋友,我们用了这么一个开场的手段,这也是西方的经典手段。我希望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我们这里来,知道有这个电影。”
“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电影呢?”柯利明:“我们现在把它叫‘幻想喜剧’。一个超现实的,离开现实但又基于生活的一个戏剧形式。”
对于自己做的电影,柯利明有比较明确的方向。“我觉得我做的电影有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娱乐。去吃顿饭你一定希望好吃,对吧?我一直认为产品要满足消费者某一个方面的欲望,而且这种欲望是要花钱的,让他觉得是一种享受也好,是一个必需品也好,这是我所有电影的一个追求,一定是以娱乐为主。”
“每个人的性格和产品不同。我没有办法去评价别的电影,但是我自己更擅长的、更喜欢的是给消费者带来欢乐,你花了三十块钱买这个票,我希望你开心。柯利明说,《老男孩》这部电影不商业,更多是理想的寄托,同时,这部电影很娱乐。
“肖央做这个电影花了5年,绝对不是商业,商业花5年时间的话,早就崩盘了。5年还不能做点别的事情挣钱吗?商业分有道德的商业和没有道德的商业。我做电影,希望对得起观众花的钱,这是一种商业道德。”
柯利明的儒意影业投拍的一些电影《致青春》、《小时代》、《老男孩》,有一个共同特点:在电影出品之前,已经有大量的粉丝群做基础。柯利明同时做电影和图书,希望二者互为影响。我是相信数据的人。你看,《老男孩》在网上有那么多的点击量。辛夷坞的书在网络上很多是免费的,读者为什么还会花二十几块钱买纸质书回来看?心理学里面有个典型的赌马效应,就是我曾经关注过这匹马,有一天我没有钱,但我一看这个马正在跑,我会关注跑到什么地方了。如果读者有精力和金钱,他一定会去电影院看。读者到观众的转化率是多少我不知道,但我会有一个预期。”
“我觉得互联网时代的电影最大的优势,就是民主。微电影是一票一票点出来的。大电影,不好你直接可以写‘不好,我有意见’,然后,马上我们就能看到。互联网给了我们很多直接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能够直接学习。”
对于中国电影,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起码是个好时代,我不敢说是个最好的时代,我也没有见过。我喜欢美的东西和好的东西,电影能带给我这些东西。”柯利明说。”
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影评 篇3
Loser的情绪极其浓烈,全程无笑点。
主料是各种励志畅销书勾兑出的心灵鸡汤,配料是无厘头的蠢贼捣蛋秀,加上少许的温情、怀旧和自怜自哀。
所有精彩的资料几乎都在预告片里了。最大的感受是钱有了,但导演不太回花。
作为,喜剧片不好笑,感情片不感人,动作片太沉闷,励志片太消极。
老男孩只剩下老了,却依然困窘落魄,可怜、可悲、可叹,中年都快过完了才勇于承认自己的是潘恳幻叮不但梦想遥不可及,就连当潘康睦秩ざ级了,这样的人生怎样能不让人唏嘘不已。
筷子兄弟靠着“老男孩“的概念,红了五年,名利双收。拍电影再也不用为资金发愁,能够尽情的施展才华。本以为他们能够拍出一些新意,没想到最终搞出了一锅不太美味的杂烩。这部电影目标明确,继续炒老男孩的冷饭吸引粉丝,并在此基础上加入各种商业流行元素——美国黑帮,选秀节目,武打动作……结果是,“老男孩”不咸不谈,情绪烘托不起来,动作武打精彩但突兀,美国黑帮变成了个笑话,所谓的选秀就是一个空架子。
五年前,微电影《老男孩》捧红了筷子兄弟,让“老男孩”情节深入人心,似乎每个人都能在《老男孩》中看到自己,找到感同身受的情绪。当时第一批80后开始迈向30岁,青春和怀旧的风潮盛行,在男孩和男生的十字路口,一边是继续妥协的苟且求存,另一边是渐行渐远的,不着边际的所谓的梦想,现实根本没有让人选取的余地。《老男孩》很好的抓住了这种情绪,并发奋的告诉大家伙每个人都就应抓住青春的尾巴,为自己的梦想最后再奋斗一次。狗屎般现实生活,金光闪闪的梦想,不顾一切的为自己发奋一次,这些情绪让人感动到涕泪横流。
老男孩啊,老男孩,五年间从高大上的流行元素,慢慢变成了满大街都是的口水概念,无论是丽江还是南锣鼓巷,到处都能看到这几个字突兀的闪着让人烟花的俗艳光芒。五年的时光,多少人已经不再在现实和梦想之间游移,又有多少人完成了男孩到男生的蜕变,认清了现实等于职责,梦想等于荒废。然而肖央、王太利显然依然活在过去的时光当中,在愈加苍老的躯壳之下包裹的依然是一颗幼稚的心灵。在电影中能够体会到筷子兄弟的某种情绪——怀抱梦想,拒绝成长,等待了太久,最后站了舞台,却发现这舞台是更大的虚无,需要做更多的妥协,需要放下更多的自己。追求来追求去,只但是是从无知、无趣的潘勘涑闪艘幻墩橇说愣见识的潘慷已
如果梦想不能让你成长,那么它终究会让你走向毁灭。
《猛龙过江》依然还在贩卖老男孩的概念,可惜的是当初那些以前被打动过的观众们,或多或少早已经从“老男孩”的情绪中走了出来,他们要么走向成熟,要么不在纠结于梦想和现实,而把好好活着当成首要目标。于是看着筷子兄弟在电影中依旧过着那么落魄的生活,依旧还是那么得郁郁不得志,除了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更多是一丝酸楚,尤其是在影片的最后,两个人疯疯癫癫的转了一圈回到原地,但是还是潘恳幻丁R残碚馕迥甑氖笨汤铮筷子兄弟想要告诉人们的是,老男孩终究都会变成老loser,所有的梦想都是用来放下的。
【猛龙过江微电影观后感初中】推荐阅读:
观老男孩之猛龙过江有感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