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汀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5-14

张江汀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7篇)

张江汀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1

张江汀同志

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2月10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全市经济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刚才,我们隆重表彰了2010全市目标管理考核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希望各级各部门以先进为榜样,奋发进取,争创一流,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下午,永春书记将作重要讲话,对今年全市经济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2010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和节奏,及时将工作主线由扩内需保增长转向转方式调结构,重点推进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45项重大事项,全面实施了“三大战略”和新一轮城镇化发展战略,出台了稳物价、惠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为“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完成划上了圆满句号。——经济企稳回升势头得到巩固。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358.5亿元,同比增长14.1%。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5%、12.1%和20.3%,产业比例调整为7.7:58.9:33.4。粮食生产连续八年丰收;工业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快速扩张;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旅游会展、房地产和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全年完成境内税收收入515.2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7.8亿元,分别增长24.4%和25.7%。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利税、利润分别增长37.2%和3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4.1%,同比提高2.15个百分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降低,节能减排“十一五”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内需外需拉动协调有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投资额2705.9亿元,增长22.8%。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78.4亿元,增长18.8%。对外经贸实现快速恢复性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37.8亿美元,增长27.7%,其中出口增长28.5%;实际使用外资11.5亿美元,增长6.3%。

——城乡统筹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中心市区实施了118项城建重点工程,市区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面貌有了新的改观。镇村建设得到加强,全年新建和改造农村住房12.5万户,新建改 建农村公路600公里,新增通油路村100个。重视加强园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园区,保税港区通过国家验收并开关运作,经济技术开发区被批准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各省级园区也都有了新的发展。

——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7.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2%和14.8%。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教育、体育、科技、民政、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和谐安定局面得到巩固。市级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相对于各地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新形势,发展速度还不够快,部分指标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相对于转方式调结构的新要求,产业素质还不够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仍不够好;相对于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还不够快,民生和社会保障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意义重大。综合分析今年的经济形势,总体上仍有利于加快发展。具体来讲,虽然世界经济尚未进入稳定增长的良性循环,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主权 债务危机都带来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但新兴经济体仍将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世界经济形势有望进一步好转;虽然国内通胀预期增强,中央稳健货币政策将导致信贷投放减少,宏观经济面临一些新矛盾、新问题,但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虽然我市受宏观环境影响,发展面临生产成本上升、要素供应紧张等一些新困难、新挑战,但多年来我们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成功的发展经验,特别是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各级各部门工作思路更加科学清晰,政策措施更加务实高效,应对风险挑战和攻坚克难的能力不断增强。对此,我们要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发展信心,按照“把握主题、精心转调,激情创业、精彩开局”的要求,全面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7%;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2‰以内;节能减排工作完成省下达目标。

一、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目标,审慎灵活地组织好经济运行。要全面落实好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

(一)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坚持把扩大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重点,既要着眼长远,健全完善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又要立足当前,最大限度挖掘和释放消费潜能。一要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稳步提高职工工资,建立健全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鼓励创业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加快推动全民创业,使群众在更大空间、更广领域实现增收。积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二要着力改善消费条件。深入开展“满意消费惠万家”和诚信商贸企业创建活动,加快建立商品流通质量追溯体系,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商业欺诈行为。加强城乡消费载体建设,培育城市商业中心,打造城市特色商业街区,构建5至8分钟便民消费服务圈;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加快“区超对接”,搞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建设。要把稳定物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物价监测和调控,搞好生产要素和生活必需品供给,全面落实物价补贴等相关政策,保持物价相对稳定,最大限度降低物价上涨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三要努力培育消费热点。用足用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积极做好建材下乡试点工作,引导商品房、汽车、大型农机具等大宗商品消费,鼓励扩大新能源汽车等节能环保型产品消费,推动社会养老、体育健身、社区服务、旅游休闲、夜间经济等服务型消费,探索推行商业赊销等信用消费新模式。围绕搞好消费热点的培育,发改、商务、财政等部门要研究 制定相关政策,确定几个发展潜力大、群众参与度高的领域或行业给予重点扶持,同时发挥好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市场主体的作用,切实让城乡消费活起来、热起来。

(二)积极增加有效投入。在外需疲弱的形势下,更要重视并发挥好投资的拉动作用,在保持适度投资规模的同时,不断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一要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突出抓好总投资5966亿元的191个市级重点项目,力争完成投资1173亿元。特别要抓好烟台港西港区、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德龙烟铁路、潮水国际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烟台化学工业园、东岳新增30万辆轿车生产线、高端铝业等重点产业项目,海阳核电、华电国际莱州电厂、胶东引黄调水等重要能源水源项目。精心筹备好“项目集中开工月”活动,确保项目如期顺利开工建设。二要优化投资结构。通过产业政策引领、严格投资管理等手段,引导投资进一步向“三农”、社会民生、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坚决遏制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重视抓好重大项目储备,为转方式调结构和全市经济长远发展积蓄后劲。三要抓好民间投资。认真落实国家、省鼓励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制定完善我市配套政策,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更宽广领域,促进社会投资稳定增长和优化升级。

(三)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一要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按照“小团队、多批次、重实效”的原则,组织好境外招商活动,进一步加强与日韩、港台、东盟、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以抓好“三个引进”为重点,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引导国内外资金重点投向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研发环节,加大人才、智力和技术引进力度,鼓励跨国公司、大型国企在我市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培训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制定完善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十个领域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招大引强提供有力支持。二要培育对外贸易新优势。继续推动外贸企业转型升级,集中培育出口100强和进口30强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网上贸易,促进加工贸易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注重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推进旅游、信息、文化等服务贸易出口,抓好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以及东方海洋等5个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建设。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欧美、东盟等高端及新兴市场。落实好国家鼓励进口政策,适时增加紧缺能源、原材料进口,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三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加大境外投资,支持万华、张裕等骨干企业收购境外优质资产、先进技术和营销网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加强境外资源合作开发,重点推进铝土矿、铅锌矿、煤矿、木材、海洋渔业等资源合作项目。

(四)毫不放松抓好节能减排工作。越是科学的发展,越要建立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基础之上。从今年开始,国家将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在加强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 考核的基础上,再增加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等考核指标。我市作为全省节能减排先进城市,虽然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但随着石化、冶金、造船等重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节能减排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坚定不移地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一要强化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积极引导电力、冶金、水泥等高耗能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加快工艺改造和设备更新。年内,力争110户重点用能企业的24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降低率达到80%以上。二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坚决关停不符合要求的小火电机组,加快建设大容量环保型机组,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清洁能源。海阳核电一期工程1号、2号机组要加快土建和设备安装,3号、4号机组争取国家核准。三要进一步加强节能管理。完善项目审核配合联动机制,今后原则上不再核准、备案高耗能企业扩大产能项目,未通过环评、节能审查和土地预审的项目不准开工建设。强化节能减排目标管理,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和重点用能企业,加大工作考核力度,千方百计把能耗降下来。四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建设生态市为目标,突破一批节地、节水、节材技术,实施一批园林建设、水源涵养、滨海湿地、生态林业项目,进一步改善全市生态环境。

(五)精心组织好财税金融工作。虽然我市地方财政收入一直保持较快增长,但财政增收的基础并不牢固,加上近几年政策性减税、保障性支出不断增多,财政收支矛盾仍比较突出。一要 继续强化财源建设。找准财源建设与转方式调结构的结合点,通过膨胀发展高端制造业、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壮大税源规模,提高产业对地方财政的支撑力和贡献率。坚持把中心城市作为财源建设的重点来抓,大力发展城市经济,进一步增强市级财力。二要完善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突出抓好主体税种和重点行业的税收征管,落实好国家新的税收政策,确保各类税收足额入库。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强化对政府性基金和资源性收入监管,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和政府资源。三要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财力更多地向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等重点经济领域,以及新农村建设、文教卫生、劳动保障等重点民生领域倾斜。四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去年以来,央行连续七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先后三次加息。这些都是中央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和“控通胀”的具体措施。我们既要贯彻落实好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又要结合烟台实际,保障建设资金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的力度和节奏,着力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科技创新、中小企业和社会民生等领域的支持。要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支持恒丰银行、烟台银行做大做强,探索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和地方金融控股公司,推动村镇银行、金融租赁公司、金融消费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加快发展。进一步加强银企、银保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发行城投类债券,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探索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争取年内发展创业投资企业15家以上。

二、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市产业支撑能力显著提高,但综合竞争力仍不够强。我们虽有全省领先的工业和农业优势,但也有服务业相对滞后的劣势;虽然工业总量较大,但缺少大规模行业领军企业;尽管在传统产业上积累了厚实基础,但在高端和新兴产业上还缺乏突出亮点。为此,我们一定要加快推动产业升级,努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积极推动工业做大做强。突出新型工业化发展导向,大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企业向集团化膨胀,产品向集群化提升。年内,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5%左右。一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牢牢抓住国家支持产业升级的战略机遇,集中力量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园,扶持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研发平台,实施一批重大投资项目。重点抓好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航空航天产业园等高端园区的规划建设,推进和落实好翰霖生物、新能源汽车、商用飞机钛合金紧固件等新兴产业项目。二要膨胀发展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现代化工等特色优势产业,抓好化学工业园、张裕工业园、大宇造船整船、1200万套子午胎等重大产业项目,培育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基地。继续推动骨干企业膨胀规模,引导和支持骨干企业在信息 化建设、延伸产业链、搭建创新平台等方面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力争年内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企业达到125户以上,其中过百亿元企业13户。三要大力发展优势产品集群。积极培育汽车、电脑、手机、葡萄酒等10大产品集群,扩大终端产品规模,加快其向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高端领域延伸。年内,力争过千亿元产品集群达到3个以上。继续实施名牌战略,鼓励企业主导或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推动振兴“北极星”、“三环”两大传统品牌,争取年内再创驰名、著名商标20件以上。四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依托,实施科技创新“六个十”工程,推动创新要素加快向企业聚集。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创新体系建设,集中抓好1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100个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年内力争完成技改投入1080亿元,新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6家。继续推进产学研联合,支持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中科院烟台综合技术转化中心和中国航天513所等加大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力度,推进中科院计算所烟台分所、清华科技园等载体建设。重视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年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五要强化对工业经济的政策支持。从今年起,在全市启动实施工业经济“8515”新一轮培强做大工程,集中培育8大领域领军企业、50户重点企业、100户成长性企业和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梯次发展、主导产业高度集聚、新兴产业快速壮大的良好格局。

(二)加快推动服务业突破发展。我市与南方城市和青岛等先进城市在经济上的差距,主要原因是服务业发展滞后。因此,必须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中之重、扩大消费需求的主要抓手、增创发展新优势的战略举措,加大工作力度和政策扶持,大力开展“服务业突破年”活动,力争年内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以上。一要发挥优势、做大总量。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充分发挥中国最佳休闲城市的品牌效应,策划包装好海上游、历史文化游、都市乡村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和景点景区,加快推进“一山两河”、“一线三岛”开发及雨岱山渔人码头等重点旅游项目,抓好滨海沿线游船、观光巴士开通以及国际邮轮停靠港、游艇码头等旅游设施的规划建设,拓展旅游市场,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全年力争接待游客3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85亿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扶持港口物流和保税物流,抓好西港区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和黄务高档消费品物流园区建设,并力争在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增辟欧美远洋集装箱航线和国际航空货运航线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年内,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60万标箱。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业,重点抓好三站市场新区、烟台北方城两大综合批发市场建设,改造提升汽车交易广场等十大批发市场。二要挖掘潜力、提升层次。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业,重点搞好烟台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扶持发展一批服务外包优势企业。加快发展金融商务业,吸引外来金融机构进驻,加快推进总部经济基地 建设,培育壮大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三要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加强特色街区建设,积极推进鲁菜美食街、雨岱山海鲜美食街等在建街区,规划建设酒吧、特色小吃、旅游商品等新的街区。大力发展特色展会,办好第五届国际葡萄酒节和第十二届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等会展活动,支持举办特色节会及专业展会,全年举办展会120个以上。四要增加投入、培植骨干。坚持把服务业作为投资重点领域,集中力量抓好7个重点城区、20个重点园区、20个特色街区、50户重点企业和50个重点项目“五大服务业载体”建设,力争全年服务业投资增幅高于全社会投资10个百分点以上。五要完善政策、强化扶持。对照省里加快服务业跨越发展的30条政策,健全完善我市扶持政策,重点加大对特色产业、专业市场、龙头企业等的政策倾斜。

(三)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上,要紧紧抓住重大战略机遇,努力在培育支柱产业、骨干企业、特色园区上打造新亮点,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区域开发上取得新突破。要积极推进港口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等战略优势产业,优化提升海洋渔业、海洋旅游、海洋运输等骨干支柱产业,突破发展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环保及新材料等新兴高端产业,打造富有竞争力的特色海洋产业集群。加快实施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方案,着力抓好牟平前海、丁字湾一体化、龙口人工岛群等8个集中用海区域开发。在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上,要按照高端高质高效的要 求,充分发挥驻烟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创新平台的作用,加强联合科研攻关,着力突破一批前沿性、关键性技术。大力发展高端产业,积极引进高端产业项目,抓好年产500吨以上对位芳纶关键技术、ADI产业化成套技术等优势项目延伸发展。在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要突出莱州的龙头地位,按照“一港五区七产业”的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华创电机、方泰循环金业等一批过亿元产业项目,抓好莱州港扩建、输油管道、疏港高速等基础设施项目。引导和支持其他县市区积极融入,实现区域联动、借势发展。

(四)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一要提升发展主导产业。深入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搞好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的推广应用,力争粮油生产再获丰收。实施水产、水果、蔬菜、畜牧、苗木花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着力建设一批高标准生产基地和产业园。二要深入推进产业化经营。继续抓好百强龙头企业建设工程,年内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力争达到120家。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其不断扩规模上层次。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年内完成农产品出口25亿美元以上。三要做优农产品品牌。积极开展名牌农产品创建活动,叫响高效特色农产品“烟台品牌”。以建设“中国绿色食品城”和“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为依托,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年内新认证“三品”110个以上。四要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加强水利建设,着力推进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中小河道治理、农田水利和水系生态建设,年内完成各类 水利工程3000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平方公里。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新建农机创新示范基地10个,新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50个。加强海洋渔业和畜牧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五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实施精深加工技术、新品种选育等五大科技专项,加强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和服务体系建设。

三、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手段,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必须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产业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一)推进中心城市深度开发、融合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搞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加大控制性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力度,推动中心城市建设向深度开发、品牌塑造转移。一要加快推进生态景观建设。近年来,我们围绕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市区融合,先后谋划实施了一大批生态景观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集中力量加快突破。启动大南山福临夼景区项目,力争完成植物园等景点建设;完善提升烟台山至东炮台、雨岱山至马山寨黄金海岸线,加快推进芝罘岛、养马岛和崆峒岛综合开发;加大夹河、辛安河、鱼鸟河等流域整治力度,把阻隔区域发展的自然屏障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生态景观,把制约市区融合的分界线打造成为靓丽的风景线。二要积极构建综合交通体系。随着我市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城市交通拥堵 问题日趋严重,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治理。今年,要重点在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上下功夫,开工新建通林路、竹林南路等5条道路,完成魁玉南路、轸大路等8项工程,健全中心城区路网体系;建设和完善迎春大街、红旗中路立交桥,谋划城市轨道交通,着力构建城市快速通道。同时,加快老城区小街小巷升级改造步伐,新建一批停车场,大力发展城市公交,切实疏缓市区交通压力。三要努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继续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突出抓好城乡结合部、重点景区和商贸街区的卫生保洁。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年内实现市区全覆盖。深入实施“平改坡”工程,推进毓璜顶公园西扩、社区公园建设等园林景观工程,建设一批景观灯光工程,提升城市“洁绿亮美”水平。加快推进新建十万方水厂、南部新城供热中心、套子湾污水处理厂二期等重点工程,增强市政保障能力。四要大力推进城市综合开发。着力抓好以胜利区片和中粮芝罘湾为代表的商贸地产项目,以莱山五彩广场和福山青龙山文化广场为代表的文化地产项目,以明码头城市生活中心和锦源春生态园为代表的旅游地产项目,不断提升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全面加快旧城旧村改造步伐,年内力争112个城中村全部开工改造,为城市深度开发提供载体支撑。

(二)推动县域城市实现新跨越。重点实现三个突破:一要在县城建设上突破。认真搞好县城规划建设,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县域城市加快向大中城市迈进。做大做强县域 主导产业,吸引农村人口加快向县城转移,把县城建成名副其实的区域性骨干城市。二要在科学发展上突破。充分发挥现有基础和优势,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争做科学发展的领跑者。蓬莱、龙口、招远、莱州四市要着力打造高端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海阳市要抓住核电建设和举办亚沙会等机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水平;莱阳市要以开发建设丁字湾滨海旅游度假区为契机,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栖霞市要积极建设生态宜居城市;长岛县要精心打造国际休闲度假岛。三要在城乡统筹上突破。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在加强县城建设的同时,把更多精力倾注到小城镇和农村发展上来,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三)巩固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健全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标准化农家店,支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以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为抓手,分类推进城中村、中心村、一般村和弱小村改造,年内新建农房12万户、改造危房2.5万户,全面完成农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三年工作任务。扎实推进“村村通油路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依托有条件的镇街,加快推进滨河小镇、葡萄酒小镇、温泉小镇等特色风情镇建设。积极开展示范镇创建活动,年内建成10个驻地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3 万人以上的中心城镇。

(四)加快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园区是我市开放发展的主要载体。2010年,我市省级以上园区以不足全市7%的土地,完成了全市80%多的外贸进出口和近一半的地方财政收入。今年,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园区建设的政策扶持。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快推动园区“二次创业”,增强园区对区域发展的带动能力。一要提升集聚水平。高标准搞好园区规划建设,整合土地资源,完善配套设施,增强承载能力。加快工业企业“退城进园”步伐,吸引更多企业和配套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流动。二要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步伐,积极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三要提高贡献份额。三个国家级园区要瞄准全国一流水平,加压奋进,赶超发展,努力形成各具特色、多点突破、奋勇争先的良好局面,带动中心城市发展实现大跨越。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要继续发挥开放龙头作用,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物流、软件等高端服务业,努力打造创新型、现代化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抓住晋升国家级园区的机遇,高起点定位加压,大手笔谋划建设,全力打造创新资源密集、产业特色鲜明、城市功能完善的滨海生态科技新城。保税港区要以建设“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为目标,积极推动现代物流、国际商贸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鼓励和支持省级园区升级发展,搞好功能定位,突出发 展特色,努力成为拉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

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一)促进就业稳定增长。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最大限度增加就业容量。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和农民工帮扶就业工作。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被征地农民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年内,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以上,困难群体再就业5000人以上。积极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强化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年内新建4处创业孵化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园。加强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完善新农保制度试点工作,落实市县两级补贴资金,实现新型农保全覆盖。推进实施医疗、生育保险市级统筹,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老年农民养老金、生育保险等待遇标准。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年内新建和筹集公租房源6000套、经济适用房5200套、廉租房源1000套,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实现“应保尽保”。认真落实和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规范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继续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加强社会养老设施和服务 体系建设,年内新建10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完成莱州、招远等5处县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任务。

(三)积极发展教育体育事业。加快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抓好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教师队伍和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力争年底前基本完成改造任务。加强校安工程建设,提高学校、幼儿园安全保卫水平。深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加快组建核电、化工等新的职教集团。大力支持驻烟高校发展,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建设。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争取举办更多的高层次体育赛事,积极推进第三届亚沙会基础设施和保障能力建设,基本完成场馆建设任务。

(四)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简化报销及转诊程序,逐步扩大报销范围和报销比例。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年内实现全覆盖。调整优化卫生资源布局,启动市妇幼保健院项目建设,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6处县级医院、10处乡镇卫生院和4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改造任务。深入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建立城乡医疗卫生机构长期对口合作关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巩固发展市120院前急救网络,将急救站点向有条件的乡镇中心卫生院延伸。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健全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和医疗质量安全评价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医患沟通评价制度。

(五)着力抓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抓好县市区“两馆一站”、农家书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广播电视村村通五大工程。搞好各类文化场馆的管理运营,争取更多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免费开放。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化公益文化项目推介活动,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文化品牌。加强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积极稳妥推进烟台山景区、奇山所城、朝阳街历史文化街区和白石遗址等保护利用。

(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整合基层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有效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重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切实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启动“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加强法律宣传和法律服务。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切实抓好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加快推进应急平台建设,完善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稳妥推进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

同志们,今年的经济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完成各项奋斗目标意义深远、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精心运筹、狠抓落实,创新拼搏、奋发有为,努力实现“十二五”发展精彩开局,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

张江汀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2

一、关于“十一五”时期我省档案事业发展的回顾

“十一五”时期,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党政组织的关心支持下, 我们确定了“坚持服务发展创新, 力争全国上游水平”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全省档案工作者开拓进取, 攻坚克难, 档案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 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 不断加大投入, 档案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档案部门积极主动争取各级领导重视和各方支持, 不断加强各项档案基础建设, 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档案事业健康发展。五年来, 全省共有37个综合档案馆新建或扩建, 总投入达29 300多万元, 新增馆库面积2万多平方米。仅2010年中央和省扶持县级档案馆建设累计拨款2 676万元。截至目前, 各级财政投入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经费已达2 935万元, 立项186个, 共抢救和保护档案347 150卷。同时, 各级档案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积极扩大接收征集范围, 初步建立起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馆藏体系。五年来, 全省共接收征集档案资料185万余卷 (件) , 比前五年增长38%。特别是各级档案部门普遍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已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40个, 举办展览600余次, 向社会展示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档案资料和图片, 参观人数达100余万,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大庆市档案馆、大庆市让湖路区、萨尔图区、大同区档案馆, 哈尔滨市南岗区、阿城区、呼兰区档案馆先后通过专家组考评, 晋升为国家二级馆, 标志着档案馆功能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 紧紧围绕中心, 档案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各级档案部门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 创新工作思路和服务方式, 主动配合, 及时介入, 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在党政机关机构改革、松花江水污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活动中, 档案工作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先后打造了“珍贵记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档案信息征集发布活动”、“共和国之最——档案见证60年”系列宣传节目, 用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我省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和巨大成就, 获得了群众一致好评和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努力探索档案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先后制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五年来, 全省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从点到面, 自下而上, 逐步推开, 不断深化, 已有7 174个行政村实现规范化建档, 有695个乡镇档案达到规范化管理, 有2 430个村实行村档乡管。在经济科技领域, 各级档案部门针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特点, 采取宣传、引导、服务的办法, 鼓励民营企业加强档案工作, 初步建立了符合民营企业自身特点的档案管理机制。目前, 我省3 200多户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 有40%以上建立了档案工作, 有20%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加强了对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检查指导, 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 并密切关注企业重组与改制动向, 指导企业做好产权变动中档案的处置工作。加大了对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力度, 制发了《关于加强全省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意见》, 共检查了1 123家科技事业单位, 推动了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加大了对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监管力度, 出台了《黑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 共对200多个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执法检查, 对126个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专项验收或竣工验收, 有效保证了重点项目档案的质量标准。

(三) 坚持以人为本, 档案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各级档案部门将做好民生档案工作作为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动力, 积极转变服务方式, 拓展服务领域, 丰富服务内容, 提升服务水平, 服务民生已成为档案工作的一个新亮点。各市地普遍制发了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 并主动深入有关行业和部门开展调研, 科学界定民生档案种类与流向, 进一步加大了民生档案检查指导力度, 对社保档案、医保档案、社区档案、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等进行了规范。一些市地档案部门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制定了企业职工档案丢失损毁补办认定办法或程序, 开展了补办认定工作。目前, 我省各级档案部门已将近30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档案列入了监管范围, 切实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 各级档案部门以贴近民生为宗旨, 注意整合馆藏民生档案信息资源, 努力推进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逐步建立了服务民生的档案利用体系。“十一五”期间, 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共接待查档人员约60万人次, 利用档案100余万卷 (件) , 各级现行文件中心接待查阅人员3万多人次, 利用现行文件7万余件。通过查阅档案或现行文件, 许多群众解决了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或者在维护自身利益方面找到了政策依据, 这充分表明档案已成为党和政府服务民生的又一条重要渠道。

(四) 加强检查指导, 档案事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各级档案部门坚持依法治档,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认真贯彻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 档案法制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省档案局荣获了2006~2010年全国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各级档案部门把常态执法作为依法履行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 2006年以来, 全省累计对27 018个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 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2 070份, 查处违法案件78起。与此同时, 全面实施了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 制定了《黑龙江省档案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以及通用和专用目标。通过责任制考核, 进一步促进了档案行政执法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 各级档案部门积极争取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地方政府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 努力构建档案信息化的资源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全省已有43个市地县档案局 (馆) 开通了档案信息网站或网页, 网站点击率已达135万余人次。各级档案部门着力加快存量档案数字化和增量档案电子化步伐, 使档案信息资源体系逐步丰富完善。截至去年底, 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累计形成文件级机读目录900多万条, 案卷级机读目录300多万条, 全文扫描886万页。此外, 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规范科技项目管理、营造科研氛围、聚拢高校人才等方法, 切实增强了我省档案科研工作的活力和后劲。几年来共组织完成国家级档案科研课题1项, 省级档案科研课题16项, 2项科研课题已在国家档案局立项。档案教育培训的管理机构、师资队伍、教材等基础建设也得到加强, 培训内容和形式日趋丰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也必须清醒地看到, 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档案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特别是档案馆库建设, 已成为制约我省档案事业发展的瓶颈。二是档案安全状况和安全保障条件急需改善, 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安全隐患仍普遍存在。三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服务利用手段单一, 技术含量不高。四是档案事业经费除省局和哈尔滨市解决较好外, 其他市地和县区档案事业经费还没有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经费紧张问题比较突出。

二、关于“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的发展

这次会议提交的全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讨论稿, 是以全国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 结合我省档案事业发展实际, 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讨论稿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省档案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明确了确保任务完成的工作措施, 对“十二五”时期我省档案事业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 正式下发后将是今后五年我省档案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各级档案部门要认清形势, 振奋精神, 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 加大工作力度, 确保全省规划目标如期实现。同时各市地和系统也要结合各自实际, 编制好本地区本部门“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促进档案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完成“十二五”时期的各项工作任务, 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以全面建设“三个体系”为基本落脚点, 以实施“三大战略”带动各项任务落实的基本要求, 不断丰富馆藏档案资源, 切实提高档案服务能力, 全面提升档案安全保障水平, 更好地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 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不断丰富馆藏档案资源。档案资源是档案工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建立一个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档案工作的首要任务, 各级档案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 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档案资源建设。要树立“大档案”的意识, 加大档案接收征集力度, 要通过调整馆藏接收范围, 更新接收名册, 拓宽接收领域, 使我省各级综合档案馆的资源数量能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要在“综合”上做文章, 通过整合档案资源, 优化档案资源配置, 扩大档案门类, 增加新型载体, 使馆藏结构更加科学合理。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战略理念, 继续强调在接收好反映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档案资源的同时, 要把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档案接收征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真正建立起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

(二) 加强档案利用体系建设, 切实提高档案服务能力。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各级档案部门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先行”的战略定位, 着力提高档案服务能力, 努力满足各方面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要转变服务观念, 创新档案服务机制,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逐步实现把“死档案”变成“活资料”、把“档案馆”变成“思想库”的目标。要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上下功夫, 拓展服务领域, 由主要服务于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向新兴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延伸。要丰富档案服务内容, 由提供原始档案资料向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提供档案深加工产品延伸。要创新档案服务方式方法, 由提供档案接待利用服务向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场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方面拓展。要完善档案服务手段, 由提供档案原件服务向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等传播系统, 进行远程利用服务延伸。要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 提高档案服务质量, 使档案馆的利用服务功能得到全面提升。

(三) 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 全面提升档案安全保障水平。档案安全体系是确保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和制度规范。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是档案工作的生命和底线, 档案安全事关重大, 事关全局, 是档案部门的基本任务和第一要务, 我们一定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战略思想, 筑牢档案安全的坚固防线。面对危及档案安全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因素等客观事实, 构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已成为档案部门的重要任务。档案安全涉及到档案收集、保管、利用各个环节, 贯穿于档案管理的全过程, 作用于档案工作的方方面面, 必须把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系统工程, 统筹考虑谋划, 全方位整体推进。要从加强思想防范、制度防范、技术防范、应急预案入手, 突出抓好实体安全、信息安全、设施安全和环境安全, 全面升级各项安全管理措施, 提升档案安全保障水平。

(四) 强化各项保障措施, 确保目标任务落实到位。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 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 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为完成“十二五”时期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提供有力保障。结合档案事业发展实际, 我们提出了确保实现发展目标的5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优化发展环境。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依法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 切实帮助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加大对档案事业经费的投入, 确保档案事业发展需要。二是加强档案法制建设, 提高依法管理档案事业的水平。要进一步完善地方档案法规体系, 积极开展档案普法宣传教育, 加大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力度,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三是加强档案科教工作, 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培养选拔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加强档案科技工作, 促进档案事业创新发展。四是加强档案宣传工作, 提高社会档案意识。开展向先进人物学习宣传活动, 树立当代档案工作者核心价值观。加大档案宣传工作力度, 扩大档案工作社会影响力。五是加强档案督查工作, 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以档案督查促进依法行政, 提高工作执行力, 保证政令畅通。

做好“十二五”时期的工作, 对于全面建设档案工作“三个体系”, 促进全省档案事业科学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档案部门要高度重视“十二五”时期全省档案事业发展的安排部署, 把思想统一到全省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上来, 以高度负责的精神, 出台有关配套政策, 细化各项工作措施, 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

三、关于2011年全省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1年是实施全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做好2011年的各项工作, 对顺利实施全省档案事业“十二五”规划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 全省档案工作要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全面推进档案事业加快发展, 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 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是档案部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重要举措。各级档案部门要积极与当地涉农部门密切合作, 认真落实《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 努力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档案工作新思路、新办法。今年在继续抓好村级建档、村档乡管、新农合档案、林权改革档案等工作的基础上, 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实施办法》的要求, 抓好新农村档案示范县建设, 培育一批新时期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优秀典型, 进一步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发展。实现农村档案资源共享是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也是国家档案局研究探索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新思路。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意义, 切实加强对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组织领导, 要争取领导重视和资金支持, 与涉农部门密切配合, 整合农村档案信息资源, 积极探索农村档案信息共享的模式和途径。

(二) 切实抓好以服务为重点的民生档案工作。

各级档案部门要从以人为本的高度, 充分认识民生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不断探索新形势下适应各类民生档案管理利用的新机制。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加大对民生档案的监管力度, 把凡是人民群众需要利用的档案, 都纳入指导范围和接收范围。要做好民生档案的调查登记, 科学界定民生档案的种类与归属。当前, 要重点抓好社保、医保、社会救济、城市动迁、职工档案补办认定等方面的档案工作。各级档案部门要会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共同研究, 联合制定相关办法, 采取有力措施, 将各类民生档案的管理纳入档案基础业务建设范畴, 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民生档案管理利用办法和制度。特别是要根据人民群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 不断拓展服务领域, 创新服务方式, 完善服务手段, 改善服务条件, 向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 充分发挥出档案在服务民生上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 切实抓好经济科技领域档案工作。

要紧紧围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战略, 找准档案服务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探索和落实档案工作为改革发展大局服务的有效措施, 使档案工作真正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 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档案工作的独特作用。要继续加大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力度, 坚持“宣传、引导、服务”的方针, 逐步在民营企业中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档案工作机制。要切实发挥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会和协作组的作用, 引导其逐步完善自身建设, 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要继续加大对国有企业和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力度, 进一步加强对省国资委出资企业档案工作的监管和科技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建设, 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推动国有企业和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更好地为企事业发展服务。要认真贯彻《黑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 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的监管, 搞好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及时做好项目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和项目档案验收工作。同时, 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档案的监督指导, 要按照《关于加强知识产权档案管理的意见》, 做好知识产权形成和保护过程中文件资料的收集和管理。要按照《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 切实加强对污染源普查档案工作的领导,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工作。要认真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档案管理办法》, 加强对生产安全事故档案的监督指导。

(四) 切实抓好档案法制宣传科技工作。

认真贯彻实施《档案法》和《黑龙江省档案管理条例》, 是档案部门的重要职责。我们要继续坚持依法行政, 规范行政执法活动, 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做到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推进档案行政执法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要进一步贯彻实施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 完善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目标制定和评议考核机制, 不断提高贯彻落实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水平。要进一步加大对档案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 努力提高档案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要按照“一法一例”的要求, 进一步明确档案行政执法主体资格, 积极开展档案立法调研工作。与此同时, 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档案工作, 办好《黑龙江档案》和《龙档信息》, 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 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意识。要继续加大档案科技工作力度, 增加档案科研工作投入, 大力推广档案科研攻关, 促进档案科技进步与创新, 充分发挥档案科技对档案工作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要进一步创新档案科技工作机制, 完善档案科研管理体制, 探索档案科研项目第三方评价方法, 提高档案科技管理水平。

(五) 进一步加强档案馆功能建设。

档案馆功能建设是发挥档案馆主体作用、提升档案馆服务能力的基本建设。全省各级档案部门要以丰富馆藏、提高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 努力把各级国家档案馆建成“五位一体”的公共档案馆。各级档案馆要把档案资源建设摆在档案工作头等重要位置, 认真贯彻全省档案资源建设座谈会精神,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努力做好档案接收征集工作, 特别是注意把民生档案、专门档案、照片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电子档案等不同种类和形式的档案纳入接收范围, 进一步促进馆藏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结构优化, 为档案馆事业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要充分整合档案信息资源, 采取各种有效形式, 积极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展览活动, 发挥各级档案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今年要重点围绕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九一八”事变80周年, 开展各种形式展览活动。要以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着力点, 加强各级综合档案馆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建设, 完善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 积极打造政府信息公开的服务平台。

(六) 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今年全省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推进各级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各地要切实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制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和相关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启动数字档案馆建设, 要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 量力而行, 循序渐进, 分步实施。要进一步加强各级档案部门网站建设, 完善规章制度, 加强安全管理, 确保档案网络的安全, 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安全便捷的档案信息服务。同时要按照全国档案馆电子文件 (档案) 备份中心现场会议精神, 积极创造条件, 适时启动电子文件 (档案) 备份中心建设。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按照省局《关于加强全省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见》要求, 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 以加强电子文件管理为重点, 以计算机网络建设为基础, 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为目标, 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七) 进一步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

档案馆库建设和设施建设是档案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的必要条件。各地要高度重视县级档案馆馆库建设工作, 已经得到中央预算投资的单位要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 搞好与有关方面的协调, 做好馆库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落实建设用地和地方配套资金。要加强对项目和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确保档案馆建筑达到《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要进一步加强档案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采用先进的技术防范手段, 提高档案安全防范能力。所有档案库房都要安装自动报警、自动灭火、温湿调控设施和门禁系统, 所有涉及档案安全的场所都要安装监控设施和周界报警设施。档案装具也要坚持有利于档案安全的原则, 把安全可靠放到第一位。开展了数字化建设的档案馆要积极采用各种先进的安全防范技术手段以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已经数字化扫描或者缩微的档案原件要封装保存, 一律以复制件代替原件提供利用。要进一步加快重点档案抢救步伐, 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完成现有重点档案抢救任务。

(八) 进一步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各级档案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切实采取有效措施, 加快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高素质档案干部队伍。要加强各级档案部门领导班子建设, 强化思想政治素质, 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 经常深入基层, 深入实际, 真抓实干, 狠抓落实, 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要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目标, 推动“学时代楷模刘义权, 在本职岗位做贡献”活动深入开展, 进一步振奋档案干部精神, 弘扬档案干部爱岗敬业、求真务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强化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在内的干部培训工作,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我省档案事业发展的领导骨干和专业人才。

在全市文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文艺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投身建设现代化包头的生动实践,通过各种文艺样式讴歌人民、讴歌时代,凝聚力量、凝聚人心,我市文艺事业呈现出一派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一是文艺创作成绩显著。我们推出了一批优秀的舞台剧、影视、文学、艺术作品,荣获国家和自治区级重要奖项达100多项。电影《吴运铎》、广播剧《宗旨》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话剧《惊蛰》荣获中国话剧艺术最高奖“金狮奖”,舞蹈《醇香》、摄影《北纬45°心情草原》、撕纸《吉祥草原》、中国画《天韵草原·赛场》分别荣获“荷花奖”“金像奖”“山花奖”“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一大批好作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二是特色文艺各领风骚。糅合包头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精髓独创的地方剧种漫瀚剧,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区第一个走向全国的地方戏曲剧种,赴10多个国家进行交流演出,市漫瀚剧院被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土右旗连续两次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二人台文化艺术之乡”,被自治区文化厅确定为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永久举办地。我市民间剪纸艺术,兼具北方游牧和中原农耕文化特质,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剪纸艺术品牌。三是文艺人才声名远播。著名美术教育家兰尚濂老师,桃李满天下,很多学生成为中外知名的画家、教育家。美术大家刘大为、杨飞云,长期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和中国油画院院长职务,艺术成就非凡;著名书法家麻天佑半个多世纪笔耕不辍,其隶书作品人称“麻隶”;白铭、闫汝勤、任德超、潘志成等一批书画大家,作品广泛流传,形成了当代书画界的“包头现象”。著名诗人纪征民作词、国家一级作曲家王星铭作曲的歌曲《我从草原来》,传唱祖国大江南北。老一辈作家玛拉沁夫、歌唱家马玉涛,深受全国人民爱戴。国家一级编剧闫甫、郭长岐多年倾心戏曲创作,为漫瀚剧成为创新剧种奠定了基础。四是群众文艺方兴未艾。鹿城文化艺术节、新年音乐会等一批品牌文化,为文艺精品走进群众提供了展演展示平台。社区之光大舞台、少儿艺术节、农牧民文化大院风采大赛、老年艺术节、文博书法绘画展等一批特色群众性文化活动载体,既让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文艺创作,又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文化成果,展现了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五是文艺队伍发展壮大。我市已拥有书法、美术、作家、摄影、曲艺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文艺协会会员3000多人;国家一级编剧、演员30多人;有影响力的民营文艺机构200余家;一批中青年艺术家迅速成长,业余作家、民间歌手、民间艺人不断涌现,网络作家、个体演艺人员等新生力量持续壮大,为包头文艺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文艺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力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2014年10月,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透彻地阐述了文艺的重要作用、根本方向、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国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5年10月,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深入贯彻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是指导我国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意见》精神,努力推动我市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当前,我市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璀璨明珠的关键时期。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实践,既搭建了文艺事业的大空间大舞台,也呼唤着文艺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文艺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履行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把自己的追求奋斗融汇到实现中国梦的伟业中去,融汇到建设现代化包头的实践中去,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努力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鼓舞和激励全市各族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一,坚守为民导向,努力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中体现文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切实把握文艺创作的人民取向、文艺发展的人民坐标,真正做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始终怀有真挚爱民的情感。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古往今来,那些关心群众疾苦、关注人民生活的伟大诗人作家,那些历经磨砺而愈显珍贵、大浪淘沙而更加醇厚的传世经典,之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把万家的忧乐倾注笔端。比如,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寄托了对人民命运的悲悯;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包含了对百姓冷暖的关切;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热爱,等等。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对人民饱含真挚的感情、怀有浓重的热爱,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放歌,从而赢得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nlc202309090206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充分反映人民大众的心声。文艺创作的根在基层、本在人民,只有让人民成为主体、成为主角,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文艺创作才会始终充满希望和活力,文艺工作者才真正践行了服务人民的创作导向。我国著名作曲家聂耳,始终坚持为劳动人民、劳苦大众进行创作,被称为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把自己的创作和感情倾注于被压迫劳动人民、为劳苦大众而歌的作曲家”。我市创作的话剧《北梁人家》,描绘了2000多名干部与北梁群众肝胆相照、同心协力,共圆“宜居梦”的感人事迹,反映了北梁人民期盼和梦想,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共鸣。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深受群众喜爱的作品,就必须代表他们的利益、表达他们的心声,为他们写和作、为他们歌和唱、为他们鼓与呼,做他们多彩生活的演绎者、真实感情的传递者、心灵诉求的代言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诉求,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有了更高要求。文艺工作者要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不断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当前,随着我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外地人对包头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了解包头的经济社会、历史人文、民族风情、地方特色,这些光靠对外宣传、官方介绍是远远不够的,靠外地人亲自了解、亲身感受是很有限的。而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足包头大地、传承包头文化、讲好包头故事、唱响包头声音、光大包头形象,让外地民众通过欣赏我市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包头的认识、增进对包头的了解。

第二,发扬精品意识,努力奉献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需要优秀作品来体现;一个地区的文艺高峰,需要优秀作品来构筑。当前,我市文艺创作总的态势是好的,但扛鼎之作、经典之作还不是很多,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紧抓住创作这个中心任务,努力推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传世之作。

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当年柳青、丁玲等老一辈作家,为了创作一部好作品,在村子里一住就是几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作品的人物都是有着生活原型的;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时,亲自下煤窑、当矿工,感受其中的人物心态和生活。这些作品之所以有影响力、得到群众认可,是因为它们从劳动群众的最深厚根基中汲取了养分。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的创作态度,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努力创作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要建立健全作家、艺术家深入群众、体验生活的常态化制度和机制,大力弘扬“走转改”精神,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前线,深入重点民生工程最前沿,深入农村牧区、街道社区、企业学校最基层,使作品始终体现时代特色、群众立场和生活温度。

要善于挖掘、善于发现。我市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黄河文化与阴山文化、西口文化与工业文化多元交织、融汇发展,孕育形成了包容开放、兼容并蓄的独特文化品质,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资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根植包头文化沃土,努力推出更多具有包头特色、反映包头风格、体现包头气派、展现包头风貌的文艺精品,让它们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当前,我市正在进行许多具有新时期特点的伟大建设,改革开放、创新创业、转型发展,城市棚户区改造、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题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挖掘我市人民群众在这些伟大实践中的事迹,努力从实践中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推出更多反映人民群众热火朝天搞建设、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励人作品。

要潜心研究、潜心创作。从古至今,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汉代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清代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铸就了世界文学史上的奇峰;我市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用近30年的时间酝酿打造《茫茫的草原》,创作了我国文学史上较早反映蒙古族人民生活与斗争的长篇小说。这些文学巨匠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树立了丰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先贤为范、向经典看齐,静下心来、克服浮躁、拒绝喧嚣、耐住寂寞,用情感和功夫锤炼、用时间和心灵酿造,努力打造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时代精品,创作更多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巨制,推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传世之作。

第三,大力铸造灵魂,努力在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中发挥作用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要切实担负起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崇高使命,履行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包头各族人民力量的神圣职责,真正发挥文艺引领时代风尚、铸就民族魂魄的重要作用。

要凝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紧紧围绕我市正在开展的“中国梦·尽责圆梦”“德润鹿城·文明包头”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以自己熟悉和擅长的文艺形式,深情讴歌各行各业践行“中国梦”的奋斗历程,全面反映包头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用优秀作品汇聚起建设包头、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继续发扬我市在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把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作品中,生动形象地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唱响爱国主义的永恒旋律。正确、生动地反映和描写包头发展史,大力弘扬包头文化核心理念,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激发起各族人民热爱包头、建设包头、发展包头的豪迈热情和精神动力。

nlc202309090206

要弘扬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民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比如,根据我市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朱清章真实事迹改编创作的电影《守候》和话剧《惊蛰》,生动再现了朱清章三十年不离不弃,终于唤醒植物人母亲这段撼人心魄的人间真情,弘扬了中华民族孝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让广大观众受到极大的感染;以文艺志愿者为主题的《爱+1度》微电影,深刻诠释了志愿服务精神,让更多人认识到了志愿服务的价值和快乐。这些作品不仅向世人生动传递了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还引导人民增强了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做好新时期文艺创作工作,必须要继续坚持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通过精彩的故事、鲜活的语言、丰满的形象,使人们感悟和认同社会主流价值。

要坚守中华文化自信和自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些年,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丰润作品,使文艺创作有了更为丰富的哲学内涵、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厚度和文化底蕴。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续好中华文脉,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生活智慧挖掘出来,把中国人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发扬光大。要找准当代生活的底蕴和传统文化血脉之间的契合点,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色、鲜明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在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彰显包头独特魅力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第四,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优秀文艺人才

文艺能否给人以价值导向、精神引领、审美启迪,取决于艺术家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德艺修养这个根本,追求德艺双馨,赢得人民尊敬。

要提高艺术修为。现在,有些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作品人们不喜欢,不是曲高和寡,而是曲低和寡,主要原因是文化功底不深,实践功底不深;有的不注重积累积淀,把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在宣传、广告、公关上,结果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遗忘了。古人经常讲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实际上只有学富五车、才能才高八斗。我们一些文学大师、艺术大家,无不是经过日积月累、艰苦磨练才修成正果的。历史只承认真正的艺术,关键是要舍得下硬功夫、下苦功夫。广大艺术工作者尤其是年轻艺术工作者,一定要学习和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自觉坚守艺术理想,讲品位、重品质,不断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和艺术训练,持续提升自己的学养、涵养、修养,努力通过潜心钻研、苦心历练达到成功的彼岸、艺术的高峰。

要恪守道德情操。精品力作都是有大德的文化人所作,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之所以千古传颂,就是他们本身的为人境界高。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注重品德修养,自觉锻造人格修为,打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底,严明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恪守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职业道德,努力做到以德立身、以文化人。要处理好义利关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时代风尚,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赞誉。

要强化文艺担当。文艺有教育、认识、审美、娱乐等功能,但教育是第一位的功能。一部好的作品可以引导人们崇德向善、积极向上;一部坏的作品可能让人走火入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文学艺术家影响的是全社会的人,一定要在文艺育人、弘扬正气上发挥更大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上担负重要责任。总书记在《忆大山》一文中写到,大山是一位非党民主人士,但他从来也没有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人民的命运割裂开来。他利用与基层民众水乳交融的关系,以诙谐幽默的语调,合情入理的分析,乐观豁达的情绪,去劝说人们、影响人们,主动地做一些疏导和化解矛盾的工作,让人们看到光明和希望,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大家一定要学习贾大山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在团结人民群众、营造社会和谐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坚持党的领导,努力为全市文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党的领导是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自觉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极端重要性,从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明包头的高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要把握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各级党委要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文艺工作的宏观指导,贯彻落实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处理好党性和人民性、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切实做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艺改革发展领导权。要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备、熟悉文艺工作规律、能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要高度重视文艺阵地建设特别是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决不给错误文艺思潮和不良文艺作品提供传播渠道。各级宣传部门要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做好文艺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和团体协同推进,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文艺工作新格局。

要加大文艺人才培养力度。文艺的发展首先看作品,作品的背后是人才。没有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没有好的作家、艺术家。要加强高端人才、人民喜爱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的培养、锻炼和使用力度,造就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文艺领军人物。要大力宣传推介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名家,整合社会资源,对他们承担的重点项目、重要演出等给予支持,力争有更多的名人入选自治区、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要引导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业余作家、民间歌手、民间艺人,发展壮大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要强化文化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后备人才库,发挥老专家、老学者、知名艺人的“传帮带”作用,大力培养接班人,推动青年文化人才快速成长。要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积极探索凝聚、吸纳、利用各类文艺人才的有效渠道,加强文艺人才引进,壮大文艺人才队伍。

要营造良好的文艺创作环境。环境关系文艺生态的涵养,关系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拿出细化、量化、具体化的落实措施,更好促进文艺创作生产。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文艺人才、尊重文艺创造的良好氛围,使优秀作家艺术家专业上有权威、社会上受尊重。要加强对文艺队伍的团结引领,诚心诚意同他们交朋友、为他们办实事,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心愿,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在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要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形成健康有序的良好市场环境。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出作品、出人才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充分涌现、文艺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扩大的生动局面。

各位艺术家、同志们,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助推伟大的时代。希望大家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望,多出精品、多创佳绩,为开创我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全面建成更高质量的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6年4月15日)

张江汀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4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来阜视察重要指示和全省生产救灾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细化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更加扎实有效地推动生产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刚才,家伟同志通报了全市生产救灾工作和恢复重建情况,并代表市政

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定了生产救灾工作责任书。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做好生产救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前一阶段,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各级各部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克服困难,科学调度,在夺取抗洪抢险斗争胜利的同时,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生产救灾上来,做了大量艰苦细致、扎实有效的工作,初步实现了“四有一无”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总体来看,全市生产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总体进展顺利,灾区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比较满意。对此,必须予以充分肯定。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灾区群众的期望相比,生产救灾工作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有些还相当突出。主要是:全市秋种工作进展缓慢,时间相当紧迫;入冬在即,灾区倒房重建迫在眉睫,特别是5.6万户保障对象要在入冬前全部搬进新居任务相当艰巨;农村中小学校舍恢复重建资金缺口较大,解决庵棚上课学生过冬问题形势严峻;灾区群众吃粮、穿衣等过冬问题仍然突出等。从督查情况看,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等”,依赖思想严重。面对艰巨的生产救灾任务,少数同志不是立足自力更生,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把该做的事情往前做,而是存在等待观望思想和消极畏难情绪,等、靠、要思想严重,致使很多工作迈不开大步子,因消极畏难落不到实处。反映在报灾核灾上,一味冒估虚报,不能实事求是,不做艰苦细致的调查,上报的灾情数据让人无法相信,给我们科学决策、指导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表现在工作推进上,有些同志总是强调上级支持太少,存在着给了钱才办事、给多少钱就办多少事的依赖思想,使许多本来可以早办、快办、办好的事也难以办到。其次是“慢”,工作不够主动,节奏慢。表现在秋种、灾区建房、灾后复校进展缓慢。现在许多地方还是常规节奏,缺乏紧迫感,工作不主动,进度不能令人满意。再次是“虚”,工作作风不够实。对生产救灾工作,我们已开会部署过多次,也下发了不少文件,市对县、县对乡都有部署,但我们在检查中发现,许多工作还是停留在部署上,而没有深入到深层次,没有深入到关键环节,工作不深、不细、不实的问题仍然比较普遍。有的地方甚至搞表面文章,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对付上级检查上,而对影响生产救灾的具体问题,发现得不及时,解决得不得力。

当前,我市生产救灾和恢复重建任务十分繁重,时间相当紧迫。10月1日温家宝总理来我市视察提出了7项工作任务。在10月7日召开的全省生产救灾工作会议上,省政府与我市签定了生产救灾工作责任书,市政府已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并明确了时限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务必要充分认识生产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切实解决领导不力、工作不细、力度不够、进展不快的问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以对人民群众的满腔热情和深厚感情,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打好生产救灾这场攻坚战和志气仗。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切实把生产救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张江汀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5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市政法工作会议,是继全市党建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前不久,市委、政府还专门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对政法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可见市委、政府对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视程度。刚才,邵海旭同志做了很好的工作报告,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当前社会稳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近年来,市委、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观念,切实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正确认识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认真研究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全力推进平安建设,不断加强政法工作,综治和维稳工作体系不断巩固,社会治安秩序进一步好转,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有效化解,政法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保障。广大政法干警和综治工作者认真履行职责,为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保障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政府向工作在政法综治维稳战线的全体同志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保持社会政治大局稳定,是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在刚刚结束的全市党建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政府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确提出了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妥善应对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风险,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机遇,创造新业绩。在全市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更需要一个政治大局稳定、治安秩序良好、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目前,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稳定因素还很多。“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仍在继续,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事件时有发生,社会治安形势还不容乐观,一些突出的治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根治,群众对个别政法干警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执法粗暴等问题反映比较强烈等。同时,在进一步推进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和人们思想的深刻变化,还会不断产生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维护稳定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要求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维护稳定工作,立足于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发展的长远目标,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政法综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牢牢把握和尽快适应政法工作新任务的要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对目前

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正确认识,冷静分析,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去思考和做好政法工作。

二、进一步明确政法工作的重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政法机关和综治维稳部门要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心工作,按照“服务大局、服从大局、稳定大局”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府的各项部署,牢牢把握工作关键和重点,努力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

(一)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在提供法律保障和服务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政法机关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的职能作用,不断优化法治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政法综治部门要紧紧围绕市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阶段性重点工作部署,全力做好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当前,要重点围绕推进平安建设,依法调处地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方面的矛盾纠纷;围绕深化改革,妥善处理企业改制、产权转让、劳动争议等方面的案件,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围绕扩大开放,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活动。在处理涉及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案件时,要在严格执法的前提下,更多地从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是否有利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来考虑问题,使我们调处的每一起纠纷、审理的每一个案件、办理的每一件事情都能把保障服务的要求体现好、落实好,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

(二)着眼于加强社会管理,在化解社会矛盾上下功夫。政法工作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必须把执法为民贯穿到政法工作的方方面面。现阶段的人民内部矛盾集中表现为各种利益纠纷,大多数是由民生问题引发的。要突出化解民生矛盾这条主线,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和工作制度,明确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充分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最大限度地处理好因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问题产生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和行政争议,解决好进京赴呼越级上访等突出问题,努力做到矛盾纠纷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加大流动人口管理、社会闲散人员管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协调推进。当前,要适应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和“两转双赢”步伐加快的需要,坚持“公平对待、搞好服务、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方针,把转移进城农牧民、外来务工人员、投资创业人员等流动人口全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中,不断优化流动人口就业、就医、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推进防范控制型管理转向服务型管理。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的管理职能,切实把各种社会组织和人员纳入管理之中,做到服务到位、管理有效。

(三)着眼于维护社会稳定,在深化平安建设上下功夫。稳定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也是政法综治部门的第一责任。要始终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放在首位,深化平安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努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要提高严打整治斗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健全贯彻严打方针的经常性工作机制,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特别是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以及“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着力解决社会治安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继续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做好电子监控设施的推广安装,依靠科技手段提高安全防范水平。广泛开展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平安创建活动,不断扩大平安建设覆盖面,努力形成共建平安、共享平安的良好局面。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健全协作配合机制,认真落实好各项工作措施,牢牢掌握对敌斗争的主动权,防止敌对分子组党结社或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制造混乱,严密防范“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坚决杜绝大规模群体事件、危害国家安全的政治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四)着眼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公正文明执法上下功夫。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部门的重要职责,必须通过公正执法来促进社会公平。目前,我们办理的案件大部门是人民内部矛盾,面对的多是困难群体,一定要给予他们更多的体谅、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带着深厚感情去工作,不能对群众的合理诉求麻木不仁,甚至对经济和社会地位不同的人抱两种态度、持两个标准。要自觉抵御权力、关系、人情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更要管得住自己、守得住心神,自觉地把每一起案件的办理、每一件事情的处理都当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努力从实体上、程序上、实效上全面保障公平正义。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体系建设,切实解决群众打不起官司、打赢了官司又难以执行等问题,使人人都能平等地享用法律资源,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法律公正。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度、办案办事依法公开制度和责任查究制度,切实纠正和防止执法不公正、不严格、不文明,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认真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本着有错必究的态度,对一些久拖不决的突出问题和重点案件,动真碰硬,落实责任,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和问题。

(五)着眼于提高执法能力,在政法干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建设高素质的政法队伍,是做好政法工作的重要保证。要针对政法队伍的思想实际和执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持久地开展法治理念教育,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根除特权思想,增强宗旨意识,切实纠正个别干警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和粗暴执法等问题,使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建立政法队伍经常性教育培训机制,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切实抓好专业培训和集中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注重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增强广大政法干警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坚持从严治警,进一步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加强纪律作风建设,认真

解决基层个别政法单位纪律松驰、管理混乱、执法能力不强等问题,维护政法队伍的良好形象。认真落实从优待警的各项政策措施,从政治上关心、精神上鼓励、工作上爱护、生活上体恤,消除干警后顾之忧,增强队伍的凝聚力。

三、不断完善维稳工作的保障机制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是一项繁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广泛参与配合。要努力做到“三个坚持”,不断建立完善维稳工作的保障机制。

第一,坚持强基固本,夯实基层基础。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基层政权组织为基础、基层政法组织为骨干、基层群众组织为依托的平安创建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平安创建中的基础作用。加强基层保障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组织的投入,从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上向基层倾斜,增强基层实力。加强基层政法综治维稳队伍建设,以先进的法制理念指导本职工作,优质高效执法,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政法队伍在群众中的公信度。

第二,坚持健全机制,发挥职能部门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维稳工作领导责任制、诉求表达机制、利益保障机制、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应急管理机制和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监督机制,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切实把维护社会稳定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综治、信访等联席会议的作用,有效行使一票否决权;发挥综治委成员单位的作用,加强各部门的协作配合,着力解决协调配合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发挥综治机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指导、监督和检查,推动综合治理各项工作在基层落实。

第三,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把政法工作和经济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保障对政法工作的投入,改善政法部门执法环境,逐步形成全社会重视政法工作的局面。政法部门要把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规范执法行为与做好维护稳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主力军作用。纪检、组织、人事、监察等部门要做好评议监督和检查监督工作。宣传、文化、教育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加大舆论宣传和全民教育。要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对维护稳定工作成效显著的部门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滞后、活动开展不深入的给予重点帮扶、督促整改;对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到位,甚至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张江汀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6

过去的五年,我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交通“六大工程”建设,实现交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努力克服资源要素约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增长方式加快转变,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上了新台阶。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84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26.02亿元,可比增长22.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1亿元,增长26.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3.68亿元,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35亿元,增长1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14元,分别增长13.9%和10.9%。在全市经济社会较快发展过程中,交通事业发挥了强大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快速持续发展。

五年来,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成倍增长,完成投资70亿元,是上一个五年投资的3倍。高速公路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国省道干线公路基本改建完成连接成网,全市半小时公路交通圈提前完成,实现了与全省“四小时公路交通圈”的顺利接轨。加大了客运运力结构的调整,客运经营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快客运输比例有了较大提高,市至县全部开通了快客,跨市(地)快客班线17条,群众的出行更加快捷、舒适和安全。交通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全市水上运输客运连续24年无事故,渡口实现第20个平安年。

特别是在过去的一年,全市交通工作在面临国家宏观调控加强,项目前期工作难度加大,土地、资金、电力要素供应趋紧等困难的情况下,实现交通投资17亿元,顺利推进了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的征迁,完成了8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了黄衢南高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网络站速公路基础工作,开工建设杭新景高速公路龙游支线和23省道东互通至市区段改建工程,完成了205国道湖东至贺村常山段、湖东至贺村江山段、贺村至峡口段改建工程,常芳线二期改建工程和龙游绕城公路东段建成。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十分可贵。

回顾五年来的交通工作,我觉得有这样几个方面值得总结和肯定:

(一)坚持交通建设与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相结合,为统筹城乡发展创造坚实的交通支撑。过去的五年,全市各地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战略,把交通建设作为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对外对内交通网络,促进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加大投资,加快建设。随着杭金衢高速公路和东西接线、新南环线、320国道落马桥至叶家大型立交、浮石二桥、320国道樟潭至下张改建公路等项目的相继建成通车,以及浙赣铁路市区段的南移,提前实现了便捷顺畅的中心城市对外交通规划目标,进一步加强了中心城市与外部的经济联系,促进了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推进了城市化加快发展,增强了中心城市首位度。江山市结合境内205国道、46省道、48省道改建,常山县结合杭金衢高速公路建设、320国道改建,龙游县结合杭金衢高速、杭新景高速龙游段、320国道、46省道、50省道改建,也完成了城市主要道路框架的建设,为做大县城规模创造了交通支撑。在完善以高速公路、高等级国省道为主骨架的交通网络建设的同时,全市开展了更大规模的乡村康庄工程建设,到2004年底,全市通村等级公路2082公里,其中硬化1294公里,全市2601个行政村已有1979个村通上等级公路,有1382个行政村通村公路实现硬化,乡村康庄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成绩,为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为统筹城乡发展创造了坚实的交通基础。

(二)坚持以交通规划为龙头,积极推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交通要有大发展,规划必须先行,这是我市交通建设取得重大成绩的保证。我们抓住了全省实施交通“六大工程”的契机,及时编制了《衢州市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2003-2010)、《衢州市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003-2010)》和《XX航运规划》等,提出了“两纵两横九连”的公路网骨架(“两纵两横”指高速主骨架网络,“两纵”指黄衢南高速、杭新景高速龙游支线和龙丽温高速;“两横”指杭金衢高速、杭新景高速;“九连”指衢州南过境公路、205国道、320国道、50省道、48省道、46省道、23省道、21省道、17省道),“一江三港”水路发展框架(“一江三港”指整治XX-常山江主干航道,航道等级提高到五级以上;建设龙游港、衢州港、常山港)以及农村公路网建设思路。各地也紧紧围绕全省、全市交通发展规划,制定、修编了各类交通专项规划。这些规划,很好地体现了中央“五个统筹”的要求。随着这些规划项目的相继实施,对于重塑“四省通衢”交通优势,加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促进我市交通运输业更快发展,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努力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程度、现代化水平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大交通项目建设是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几年来,各地和交通系统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交通“六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建设,不断提高了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化程度、现代化水平和综合服务功能。高速网络工程方面,实现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建成了杭金衢高速公路101公里,新开工杭新景高速公路龙游支线20公里,今年又计划开工建设黄衢南高速公路159公里、龙丽高速公路34公里,为全面完成今后五年高速公路213公里的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交通系统在加强高速公路项目基础工作,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缓解审批、土地、资金制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务实和有效的工作。干线畅

通工程方面,累计完成320国道、205国道、50省道、46省道、17省道等国省道干线改建307公里,公路等级基本达到二级以上水平。今年计划实施182公里干线畅通工程,为全面完成国省道干线公路改造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乡村康庄工程方面,两年来建成通村公路1304公里,硬化1194公里,为城乡一体化、农民奔小康铺出了一条条康庄大道,为“三农”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建成绿色通道工程400公里。完成了XX航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大大提高了通行保障能力。

(四)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增强交通事业的发展后劲。深化交通事业改革是促进交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过去的几年中,交通系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和深化了各项改革。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筹集资金17亿元,向上争取资金18.2亿元;改革道路客运线路资源配置方式,以质量招投标形式确定经营权的线路达到125条,促进了运输服务质量的提高;深化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完成了“一合并、两分开”的改革目标;全面完成交通企业改制,深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增强交通事业的发展活力。

总之,五年来交通工作取得的成绩十分显著,是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市级各有关部门、全市交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体现了交通、计委、国土等部门广大干部的心血,也体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理解,市委、市政府是满意的,人民群众也是满意的。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工作,围绕“四化一通”建设目标,进一步提高行业指导、管理和服务水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工作,既要深化对新时期交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长远眼光谋划发展,以全局意识统筹发展;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实实在在地创造业绩;还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起长远作用的事,扎扎实实地把交通事业推向前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交通“四化一通”建设目标,即高速公路网络化(建成黄衢南高速公路、杭新景高速公路龙游支线、龙丽高速公路213公里)、区域干线公路优化(新改建干线公路100公里、大修100公里,县道路面“砂改油”500公里,建成公路绿色通道1000公里)、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城乡客运管理模式,发展中心城市到县城、城市到乡镇、乡镇到村的三级城乡客运网络,到乡镇基本实现客运公交化,到行政村客运通达率达到95%以上,建设

7个客运枢纽站、100个乡镇车站、1200个停靠站、点)、乡村公路硬化(完成通乡公路硬化90公里,通村公路路基标准化、路面硬化4000公里,公路通乡硬化率达到100%,公路通村率达到95%以上、路面硬化率达到75%以上)、开通XX航道(建成XX五级航道58公里,通航300吨级船舶)。在具体工作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工作,必须强化“四个协调”,进一步提高行业指导、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着眼区域发展,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支撑、保障和引导作用。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重点把握二个方面:一要深化交通规划。各地和交通部门要根据全市交通发展规划,从交通建设的内容、布局以及资源环境的支撑可能上对规划目标和有关设想作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全面科学、积极地安排好各项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年度计划,增强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二要把握好建设时序。按照“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远近结合、有序推进”的原则,根据轻重缓急安排好项目建设计划,全力抓好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重点项目,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

(二)坚持统筹兼顾,强化公路、水路、铁路等交通方式的协调。公路、水路、铁路交通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大交通的理念紧密配合、同步发展。今年,在水路建设方面,要加快推进XX五级航道规划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尽早开工建设。以我市水泥等行业的发展看,抓XX水运非常重要。在铁路建设方面,要完成浙赣铁路电气化移站改线,加快衢常铁路开工建设,争取用两年时间建成营运。总之,要统筹兼顾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等各种交通方式,使之形成功能互补、层次分明、分工协作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挥网络效应和整体效应,提高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服务功能,为发挥地区资源优势,缓解运力紧张,改善投资环境服务。

(三)注重行业管理,强化建设和管理的协调。在加快交通项目建设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交通行业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建成项目的效益,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在规划管理方面,从一开始就要深入考虑如何集约利用已有线位资源,统筹区域发展等问题,避免重复建设。在养护和路政管理方面,要以延长设施使用寿命,提高公路、航道通行为目标,重点加强预防性养护,按照“事企分开、管养分开”的要求推进养护体制改革,特别要把农村公路的养护体制改革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要按照“一年治标,三年治本”的要求,大力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加大源头治理和政策调节力度,从根本上减少和消除超限诱发因素。在运输管理方面,要采取措施遏制层层转包、炒卖线路、垄断经营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的发生,努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

(四)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交通发展与人本需求的协调。实现交通跨越式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要以全面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载体,结合交通行业自身特点,加强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三支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交通队伍的综合素质;要加强廉政建设,切实把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推进行业文明建设,树立负责任部门、负责任行业的良好形象。同时,交通建设还要与资源节约、生态保护工作相协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生态环境的需求。统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前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在交通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特别要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域,防止公路建设因环境破坏而引发地质灾害,继续高质量地

实施绿色通道建设。同时以人为本,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方便行人和车辆过行。二是引导交通运输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提高科技含量,增加环保要求,以及必要的政策手段,大力发展单位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的运输方式。船运就是很重要的方式。

三、狠抓2005年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推进交通事业再上新台阶

今年是衔接“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的承前启后的一年。做好今年的交通工作,意义特别重大。近日,市委、市政府公布了2005年重点工作分工抓落实安排,召开了市区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交通建设各项重点工作,希望各地和市级各有关部门充分认清当前形势,开拓进取,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争取更快更好地发展。

关于2005年的全市交通工作任务,我重点强调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两手抓”,牢固树立全市交通“一盘棋”意识。一手抓市区经济发展,不断增强市区集聚辐射效应,一手抓县域经济发展,市县联动,这是实现衢州跨越式发展的两大“轮子”,是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部署。交通行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领域,必须服务、服从于这个大局,并在实践中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大局思想。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交通重点工作是,基本完成23省道东互通至市区段改造工程;完成新火车站站房建设,加快衢常铁路建设;抓好黄衢南、龙丽、杭新景龙游支线高速公路建设和4条国省道改建,完成重要县道砂改油工程,实现全市县道路面硬化;完成800公里乡村康庄工程。尤其是县道“砂改油”和康庄工程,要抓住机遇,抓紧赶前,并抓好工程质量,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和“胡子工程”。这些重点工作,涉及到全市各县(市、区),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实现这些工作目标,必须把思想统一到抓市区经济发展、抓县域经济发展的决策上来,这是我们做好今年工作的思想保证。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要千方百计克服困难,齐心协力抓建设,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二)突出关键环节,狠抓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实施。抓好前期工作和项目实施,是完成今年各项交通工作的关键环节。各县(市、区)和交通部门要抓住全省掀起交通六大工程建设新高潮的机遇,确保完成全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20亿元的任务,为今后五年实现交通“四化一通”目标开好局,起好步。要加强基础工作,强化部门配合意识,扎扎实实地加强基础资料的准备工作,积极、主动地与上级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和联系;要利用国家支持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条件,抓紧项目用地申报,依靠基层党委、政府,做好群众工作,使群众支持工程建设,做到规范征地用地;要通过多种形式,拓展融资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保证建设资金的供给。当前,要加快23省道东互通至市区段改建工程用地预审、土地征用;加快黄衢南高速公路基础工作,组建业主,争取上半年开工建设;衢常铁路建设,按照铁道部王兆成副部长的要求,3月份完成公司组建、挂牌,2季度开工建设。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突出质量、安全、进度、造价管理,积极开展“创精品工程”、立功竞赛等活动,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加强现场管理和督查,及时协调解决问题,重点确保开工建设高速公路213公里,完成省、县道砂石路面改造560公里,再建通村公路1400公里以上。

(三)整合资源,积极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去年根据市委的统一安排,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基础公共设施的共享性和经济性,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行市、区基础公共设施共建共享机制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基础设施规划编制的要求,并且明确要求今年要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工作目标。随着乡村康庄工程的加快实施,年底前县道路面砂改油工程的全面完成,如何按照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要求,在探索完善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交通、建设行业管理体制,加强相关政策调研,整合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线路资源,实现城乡公共交通资源共享,为广大农民提供方便、安全、舒适的客运条件,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这项工作在全市城建工作会议上已经作了布置,明确由规划局牵头,建设、交通、计委等部门参加,调研制定规划和政策措施。希望交通部门重视,共同抓好这项工作。

(四)着力提高交通运输的组织保障能力。一要大力培育运输市场,促进结构优化和规模扩大。鼓励发展农村客运,增加运输能力的有效供给,引导企业调整运力结构,鼓励客运车船向快捷、舒适型发展,货运车船向大型、厢式、专用化发展,提高安全性能,降低单位能耗。引导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鼓励企业提高生产的组织化、信息化程度。二要保障国家重点物资、抢险救灾物资和人民生活必需品运输。要进一步完善应急运输保障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对运输市场的监测,及时掌握运力变化状况,适时启动应急预案,提高运输保障和应急反应水平。三要重点保障公路的畅通,加强路政、运政管理,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能力,提高通行能力。

张江汀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7

(一) 关于学习贯彻《城乡规划法》

同志们在讨论中提出, 建设部和建设系统要高度关注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的健康发展, 要以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为契机, 积极发挥建设部门的重要作用, 促进城镇化和城市健康发展。这些意见提的很好。我们建设部和建设系统确实要把《城乡规划法》贯彻落实好。12月26日, 建设部召开了宣传贯彻《城乡规划法》全国电视电话会议, 就认识《城乡规划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如何贯彻《城乡规划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昨天, 光焘同志的报告也对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进行了部署。我结合大家的讨论, 就做好《城乡规划法》贯彻落实工作, 再强调以下四点。

第一, 要充分认识到, 《城乡规划法》及其确定的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等, 给予了我们建设系统若干行政许可的授权和事权。同时, 也要看到《城乡规划法》赋予我们的任务很重, 责任很重。依据这个法律, 我们既要监督别人, 也要管住自己。我们一定要全面理解《城乡规划法》, 履行好建设部和建设系统的职责。我们要会同有关部门一起贯彻好《城乡规划法》, 包括在实施过程中, 要会同监察部门抓好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

第二, 《城乡规划法》的内容很丰富, 必须认真学习, 加强培训工作。为全面学习和理解《城乡规划法》, 2008年建设部要组织对地级城市政府分管领导和省 (自治区、直辖市) 建设主管部门的领导进行培训。各省 (自治区) 建设厅、直辖市规划局也要对县 (区、市) 政府分管领导、乡长、镇长开展相应培训工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及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须全部参加培训。

第三, 要进一步重视和做好镇、乡、村规划编制及其管理体制、机构设立和运行的试点工作。这是建设部门必须认真研究和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

第四, 要抓紧完善城乡规划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建设部明年将会同有关部门、地方规划和建设主管部门积极推动城乡规划标准的编制工作,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则, 尽快完善城乡规划标准体系, 提高城乡规划编制的水平。

(二) 关于住房保障和稳定住房价格

大家在讨论中提出, 落实十七大提出的“住有所居”的目标, 建设部门要切实关注中低收入家庭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 采取切实的措施, 抓出成效。这也是我到建设部工作后重点思考和推进落实的一个重要问题。明年我们要着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抓紧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当前的首要任务, 是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各项工作部署, 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 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管理。要尽快落实工作机构, 完善工作机制。中央编办已批准建设部单独设置住房保障司。目前部里已经完成这个司的组建工作。各个省 (自治区) 建设厅回去后要向省委省政府汇报这个情况, 要重视住房保障工作机构的建设。这是建立健全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组织保证。同时, 各省 (自治区) 建设厅要督促城市政府确保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资金投入和土地供应, 确保实现国发[2007]24号文件关于低保家庭“应保尽保”的目标。从近期国务院督查组对各地检查情况看, 当前推进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问题之一是廉租房的房源不足。所以, 要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力度, 增加供给量。建设廉租住房, 主要采取配建方式, 也可以相对集中建设。

二是在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同时, 要把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大胆探索。从了解的情况看, 地方解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办法, 目前主要有两种, 即限价房和经济租用房。一些地方通过“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方法发展限价商品房来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 符合国务院文件规定的精神。他们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指导相结合的办法确定房屋出售价格, 然后从土地出让开始完全市场化, 建成以后根据地方实际情况以略低于市场价出售给中等收入的家庭。这个“略”的程度是多少, 各个地方不一样, 建设部也没有明确规定, 建议大家积极探索。搞限价商品房的城市, 在产权和上市方面的做法也不一样。有的地方参照“经济适用住房”的做法, 五年后自由上市, 价差部分大头由政府拿回。有的规定不准上市, 要卖只能卖给政府。从宏观上看, 这部分限价房的推出, 对抑制房价上涨产生了比较大的正面影响。调查中, 我们发现, 有的地方还探索建设了一批经济租用房, 即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用市场的办法建设和经营租赁;房租略低于市场价格;小户型;供给对象主要是当地中等收入家庭, 而且必须是自住。北京市目前也在研究, 准备试点搞针对中等收入家庭的经济租用住房。不管是限价商品房还是经济租用房, 我们建设部门都要配合有关部门一起, 研究如何加强对其调控和监管。当然, 所有住房建设, 都必须符合节能省地和环保的要求。

建设部对现阶段我国住房政策, 基本上有了一个比较明朗的政策取向:低收入家庭主要通过廉租住房解决, 外加经济适用住房;中等收入家庭根据各地实践可以采取限价商品房和经济租用房的办法解决;高收入家庭主要通过市场解决。需要注意的是, 当前解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办法不能对未来住房市场化改革形成障碍。

三是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宏观调控的各项部署, 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总的原则是既要防止房价过高过快上涨, 也要防止过快过猛下降。当前, 重点还是要防止和抑制房价过快过高上涨。各地建设部门要从大局出发, 充分认识房价大幅波动对经济运行和民生的重大影响。为此:

第一, 要按照光焘同志在报告中规定的时限要求, 编制和公布住房建设规划。这可以稳定消费者心理预期, 对稳定房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公布住房建设计划, 也有利于建设系统自身工作的安排, 使我们的工作可以有序开展。公布住房建设计划也是土地供应规划的基础, 可以为有关部门提供工作便利。有人说这个要求是否急了点, 我们认为, 经过努力是能做到的。现在有些城市已经做到了, 比如安徽省合肥市、福建省福州市, 就已经把2008年的住房建设计划公布了。明年, 部内请城乡规划司牵头, 房地产司配合, 加大对此项工作的检查力度。

第二, 继续加大住房供应结构调整的力度。国家关于90/70的要求, 总体情况落实较好, 全国平均达到了55%, 但远未达到要求的70%。各省、自治区建设厅要继续督促城市政府抓好落实工作;直辖市和其他城市的建设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 加强监管。

第三, 做好建设系统自身的工作。严格房地产企业市场准入管理, 加强市场行为监管, 依法查处恶意炒作、哄抬房价、捂盘惜售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当然, “恶意炒作、哄抬房价、捂盘惜售”, 其内涵要在实践中加以明确。明年还要会同监察部等部委继续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

第四, 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 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在切实增加住房有效供应的同时, 加强房价监管和抑制不合理需求, 引导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几个月前, 江苏省建设厅配合江苏省物价管理部门, 对过高房价采取了监管措施, 当时引发了一些议论。我们认为, 在当时南京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时候采用这种临时性措施, 我们给予理解和支持。但如果长期采取这种办法要研究。

(三) 关于建筑节能和城镇治污减排

建筑节能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十分重视、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十分重大战略性意义的工作, 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抓好建筑节能工作和抓好城镇治污减排项目的组织建设工作, 是建设部门责无旁贷的任务。新修订颁布并将于2008年4月1日正式施行的《节约能源法》, 专设了建筑节能一节, 明确规定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并且规定了建设部门五项职责, 一是加强对在建建筑工程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情况的监督检查;二是制定和实施公共建筑应当实行室内温度控制的制度;三是制定和实施用热量收费的制度;四是加强城市节约用电管理, 严格控制公用设施和大型建筑物装饰性景观照明的能耗;五是推进使用节能建筑材料和节能设备, 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光焘同志在工作报告中已经对2008年的建筑节能工作做了全面部署, 我们要很好地贯彻落实。对于大家关心的加大建筑节能资金补助等问题, 我们建设部会多与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做沟通工作, 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还是很支持的, 今年就安排了相当数量的资金给予支持。并且有关部门还出台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对建筑节能工作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我这里要强调的是, 各地要进一步提高对建筑节能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紧迫性, 转变观念, 积极主动、不断创新、扎扎实实地做好建筑节能工作。各地都要把建筑节能作为建设系统的重要工作, 组织和实施好国家重大建筑节能工程;要在巩固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的基础上, 把工作重点放在城市供热计量改革、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运营管理上来, 加强建筑用能监测、管理和考评;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的能力建设, 整合各方面的资源, 做好建筑节能的体制、机制创新。做好《节约能源法》和即将颁发的《建筑节能条例》的实施工作, 健全机构、充实力量, 加强政策研究和科研开发, 开创建筑节能工作的新局面。

要做好城镇治污减排工作。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加强运行监管, 是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重要方面。《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明后两年首先在36个大中城市实现全部污水的收集和处理”的要求。完成这个任务, 我们建设系统责任重大。我们的任务, 就是组织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监管。近几年来, 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克服困难, 狠抓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监管, 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取得较大成绩。浙江、河南两省今年率先实现了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 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我想, 这两个省能够做到的, 其他的省、市、自治区也一定能够做到, 也没有理由做不到。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 财力并不雄厚, 但是省政府每年都拿出很多投资, 专门支持县里的污水处理厂建设。河南省能够实现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 关键在于省委、省政府重视。河南省是有点魄力的。这一点请大家回去以后要作为重要问题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希望各省、市、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以对国家和事业高度负责任的精神, 抓住机遇, 狠抓落实, 确保完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任务, 为全国治污减排作出应有的贡献。

明年建设部要重点抓三件事:第一, 总结各地经验, 适时召开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 宣传典型, 推广经验, 促进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重点抓好污水收集管网建设, 实行雨污分流。同时请各地管理好使用好国家下拨的补助资金。第二, 配合有关部门, 做好污水处理费的征管工作。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实践表明, 污水处理费用每吨如果低于八角钱, 污水处理厂就难以运营。第三, 要尽快建立建设部城市污水处理信息管理系统, 对36个大中城市和明确列入“十一五”规划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和再生水利用项目进行监测, 今后要每两个月汇总调度一次。

(四) 关于建筑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

当前建筑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某些地区某些环节还比较突出。建设系统一定要高度重视建筑安全生产工作, 特别是这两年事故多发地区, 要真正以对人民负责的精神, 排查隐患、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尤其要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要高度重视城市运行安全, 保证燃气、供排水、轨道交通等市政公用设施运行安全。同时, 要特别注重工程质量工作, 抓好工程质量是我们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注民生问题的具体体现, 各地一定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性, 落实监管责任, 将工程质量各项工作抓好抓实。近年来, 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的外观形式和结构体系日趋复杂, 必须坚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坚持结构形式要服从质量安全, 以确保大型公共建筑在建设过程和使用期内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加强作风建设, 以务实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

(一) 树立大局观念, 强化合作意识

建设工作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 是城乡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设系统的工作一定要紧密服务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重大战略部署。当前, 建设部门承担的城乡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村镇建设、建筑节能、城镇减排、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等等, 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工作。建设部机关、各省 (自治区) 建设厅, 各城市有关部门一定要自觉地把中央的方针、国家的发展大局作为自身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以强烈的国家大局观来指导自身的业务工作。我们应该用世界的眼光审视我们的建设工作, 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城市管理经验的新积累, 我们都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城乡统筹和节能减排实际上都是发达国家走过的历史过程, 他们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建设部一定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合作。我们主办的工作, 要主动征求协办部委的意见, 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我们协办的工作, 要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配合支持。各省区建设厅、城市有关部门也应以这样的加强合作的精神来完成我们的工作。

刚才吉林省建设厅介绍了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经验, 我认为这里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他们的工作开展的比较扎实。二是在编制过程中与兄弟厅委加强配合与合作, 赢得了信任和支持, 推动了工作圆满完成。这不仅是协作配合的精神, 更是一种胸怀。我们当然要讲职责, 但又不能局限于自己的行业和所谓的权限, 重要的是要能干大事, 干成事。此外, 省区之间、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也十分重要。我们管理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就有跨省区、跨城市的, 有关的省区和城市的建设部门应该以理解、合作的态度共同搞好风景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而决不能以邻为壑。总之, 大局观与合作意识是我们建设部门做好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二) 加强学习和研究问题

当前, 建设事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多, 必须始终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 勤于学习, 善于学习, 长期学习, 终身学习。不断增强党性修养, 丰富知识, 开拓视野, 进一步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 要以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为重点, 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要认真学习城乡规划、住房保障、建筑节能、城镇减排、工程质量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建设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 都要努力成为某一领域或几个领域的专家。

建设部和建设系统要把研究问题的气氛搞得浓一点, 要形成风气。加强调查研究, 深入实际, 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比如, 城乡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如何衔接和配合;怎样科学编制和审批城乡规划;适合中国国情的住房建设模式和消费模式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中国的住房制度和住房政策应该是怎样的;如何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和城镇减排工作等, 这些问题都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研究。没有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研究, 我们就难以科学回答这些问题, 也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工作也很难打开局面。我已经要求建设部机关每个司局2008年要研究一个问题, 每个党组成员要研究一个问题。机关各司局在加强自身研究问题的同时, 要进一步发挥部属事业单位和部管社团的作用, 博采众家之长, 提高我们的综合研究水平。各地建设部门也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2008年每个省建设厅都要围绕建设事业的难点热点问题, 至少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争取2008年年末形成一批研究成果, 汇编成册。

(三) 求真务实, 改革创新

工作作风要求真务实。讲话、写文章、做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实字。看准了的事情就要一抓到底, 切实抓出成效。要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创新, 常常是解决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有效途径。福建省福州市在用限价房办法解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同时, 还探索采取经济租用房的办法解决他们的住房困难, 应该说是有创新意识的。建立廉租房制度, 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 都是全新的重点、热点、难点工作, 我们要用新思路、新办法, 做好这些工作。

三、进一步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关系到党的兴衰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也关系到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建设系统干部的健康成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 是建设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时期。经统计, 2007年, 建设系统有298人违纪违法或涉嫌违纪违法, 其中有88人被判刑, 141人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 57人被司法机关立案侦察, 3人被纪检监察机关立案调查, 9人待处分。必须看到, 我们建设部门还是有相当权力的, 审批、审核、行政许可、招投标管理、评比等事情不少。要清醒地认识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紧迫性。建设部党组和建设系统各级党组织务必抓好反腐倡廉工作。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二是要警钟长鸣, 常抓不懈。三是要加强监督检查, 实行问责制和责任追究。按照“两同时”的要求, 要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好落实工作。2008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认真落实十七大精神, 同时结合即将召开的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部署, 按照光焘、姚兵和保兴同志对建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要求, 结合各地实际抓好落实工作。尤其是要关注民生, 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设部党组和各级建设系统的党组织要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纪检监察工作。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既是推动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又是建设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必须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切实抓好抓实。要紧紧围绕建设部门的中心任务, 以提高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行业文明程度为目标, 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促进政风行风转变。我们这次表彰的湖北兴山县建设局原局长王忠平同志, 其先进事迹十分感人, 部党组将作出决定, 在全系统开展向他学习的活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正面宣传, 弘扬正气。今后, 各地都要注意挖掘、培养、宣传这样的典型, 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四、几点要求

第一, 参加会议的代表回去以后, 要将这次会议的精神, 特别是光焘、保兴、姚兵同志报告的主要内容, 向政府的主要领导汇报。并结合本地的实际, 提出贯彻落实的意见。各省、自治区建设厅和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的贯彻落实意见, 于2008年2月底以前报建设部办公厅。

第二, 同志们要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高度重视节日期间的城市服务保障和安全生产工作, 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公共交通 (包括地铁) 和供水、供热、供气等市政公用事业的正常运行, 确保建筑工地、大型公共游乐设施运行等方面的安全。同时, 要做好困难群众的慰问工作,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做好投诉上访工作, 督促有关方面做好农民工工资的支付工作。

【张江汀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张江高科05-28

上海张江文化科技08-10

上一篇:个贷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高中高三作文650字:秋景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