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旺仔宝宝(精选3篇)
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旺仔宝宝 篇1
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旺仔宝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将物体按颜色进行分类。
2、充分体验游戏与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各种旺仔牛奶筒
2、制作好的“会唱歌的旺仔宝宝”范例一个(在牛奶筒内放入一些物品,使之发出声音)
3、布置“旺仔宝宝的`家”:栅栏(红、黄、绿三色),铺地垫(红、黄、绿三色),地垫上放旺仔牛奶筒(红、黄、绿三色)
4、材料:豆类(红豆、黄豆、绿豆)集中放在小盘中;剪好的即时贴圆片(红、黄、绿三色)
活动过程:
一、制作“会唱歌的旺仔宝宝”
1、以“旺仔宝宝”的口吻激趣
①师出示范例,鼓励幼儿向旺仔宝宝打招呼。
②以旺仔宝宝的口吻说“今天我又来跟你们做游戏了,我的本领可大啦!听,我还会唱歌呢:小旺仔,真好玩,摇一摇,唱一唱,摇一下,唱一下,摇二下,唱二下,我的本领大不大?”“你们喜欢我吗?我知道小朋友都喜欢跟我玩,今天我还请来了许多好伙伴。”(教师和幼儿一起来到“旺仔宝宝的家”里)
2、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
①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
“这儿有许多旺仔宝宝,看,都有些什么颜色呀?”幼儿介绍(红、黄、绿)让每个幼儿挑选一个旺仔宝宝,轻轻地和旺仔宝宝说说话。
提问:“你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旺仔宝宝?”
3、制作会唱歌的旺仔宝宝--练习颜色分类
①设疑:“你们的旺仔宝宝会唱歌吗?”“为什么我的旺仔宝宝会唱歌,而你们的不会唱歌呢?”“怎样让你们的旺仔宝宝也唱起歌来呢?”
②提出要求:红宝宝说“我要吃红色食物”,绿宝宝说“我要吃绿色食物”,黄宝宝说“我要吃黄色食物”。
③介绍材料“这些红色食物、黄色食物、绿色食物都在哪儿呀?”分别介绍豆类
④放“找朋友”音乐,要求幼儿边边看边找相同颜色的物体分类、捡放豆豆
5、帮旺仔宝宝戴帽子--找相同颜色的圆片粘贴(封口)
①设疑“调皮的豆豆逃了出来,怎么办呢?”
②用好方法把圆筒封口(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戴什么颜色的帽子)
二、尝试用多种方式让“旺仔宝宝”唱歌
1、幼儿跟教师一起边读儿歌边摇旺仔宝宝
2、设疑“旺仔宝宝除了摇一摇会唱歌,还会怎样唱歌呢?”
3、幼儿自由尝试、探索,教师观察
延伸活动:(还有许多旺仔宝宝不会唱歌,让我们来帮助他们吧),继续制作“会唱歌的旺仔宝宝”,活动自然结束。
会唱歌的瓶宝宝小班教案 篇2
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本活动利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塑料瓶,洗净后成为孩子们游戏、实验、操作的资源;挖掘声音这一内容,让孩子们对声音有一个初步的探索,培养孩子对探索活动的兴趣,体验发现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知道瓶子和别的物体碰撞可以发出声音
2、初步探索软硬不同的材料与瓶子发生碰撞,发出的声音大小不同;材质相同但数量不同的材料和瓶子发生碰撞,发出声音的大小也不同。
3、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乐趣,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空塑料瓶(盖子可以拧紧)每人一个。
2、小盘子每人一个,餐巾纸每人一张。
3、黄豆若干。
4、教师用塑料瓶1个,装黄豆的盒子1个,餐巾纸。
5、孩子们围成半圆形。
活动过程
1、找个瓶宝宝做朋友
(1)出示瓶子:这是什么?今天,瓶宝宝要来和我们做游戏,你们高兴吗?
(2)每个小朋友取一个瓶宝宝。要求:请小朋友轻轻地走过来拿,不争也不抢,没人拿一个,拿好后轻轻地回到座位上。
2、尝试让空瓶子发出去声音
师:请你的瓶宝宝和我打个招呼吧。(可能没有声音,也可能是孩子在帮瓶宝宝说话)。
引导:要听瓶宝宝的声音。想一想怎样才能让你的瓶宝宝发出声音呢?扑捉孩子们是瓶宝宝发出声音的方法。引导孩子们试一试。
小结:原来找个东西和瓶宝宝碰一碰,就可以让它发出声音。
3、探索瓶子装上不同材料发出声音
(1)出示餐巾纸:这是什么?
师:餐巾纸也想来做游戏,想和瓶宝宝碰一碰。它想请你们帮忙,帮什么忙呢?
教师示范团纸球的方法。
幼儿从小椅子下面取出餐巾纸,团纸球,装进瓶子里,摇一摇,听一听。
师:你听到了什么?
小结:餐巾纸放进瓶宝宝里,摇一摇,碰一碰,声音轻轻的,小小的,几乎听不到。
(2)出示黄豆:这是什么?
师:黄豆也要来做游戏
请幼儿把瓶宝宝里的餐巾纸球倒进准备好的小框里,每人取一颗黄豆放进瓶宝宝里,拧紧盖子,不要让它跑出来。
摇一摇,听一听。
师:你听到了什么?你的瓶宝宝的声音变大了吗?
为什么餐巾纸放进去声音轻轻的、小小的,黄豆放进去声音就很大了呢?
请幼儿说一说。
小结:原来黄豆硬硬的,所以声音大;餐巾纸软软的,所以发出的声音轻轻的、小小的,几乎听不到。
(1)讨论:怎样让声音变得更大。
请幼儿说一说。
引导幼儿选择“装许多黄豆”的办法,大家一起尝试。请幼儿往瓶宝宝里装黄豆,要一颗一颗装,不要撒出来,装好后拧紧盖子,赶紧回到座位上去。
摇一摇,听一听。
师:声音变大了吗?你觉得声音为什么变大了?
小结:这个办法真好,许多黄豆在瓶子里跳舞,声音变得更大了、
教师装满满一瓶黄豆,请幼儿猜一猜:声音便更大了吗?
摇一摇,听一听。(没有声音)
师:为什么装满了黄豆,就没有声音了呢?
小结:装的太满了,没有空隙了,黄豆不能在瓶子里跑步跳舞了,所以就没有声音了。
4、游戏:大雨小雨(体验声音的大小与力的大小的关系)
讨论:怎样摇表示大雨,怎样摇表示小雨。
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旺仔宝宝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的物品装在罐子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2、学习制作响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沙子、小石子、玉米粒若干并分类盛放。
2、贴有宝宝图案的废旧空罐子若干,其中,有一个罐宝宝内装有物品。
3、装有三种不同物品的罐妈妈三个
4、幸福拍手歌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好玩的玩具{出示带有声音的罐宝宝},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咱们一起来玩玩吧。
2、师幼共同玩罐宝宝玩具,使幼儿发现老师的有声音会唱歌,而他们的没有不会唱歌,师:“为什么你们的罐宝宝不会唱歌?”怎样让罐宝宝唱出好听的歌?[.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从而激发幼儿制作响罐的欲望)。
(二)、探索不同的物品装在罐子里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并学习制作响罐
1、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桌子旁请幼儿观察是什么物品,让小朋友抓一抓、摸一摸,捏一捏这些材料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说出软软的,硬硬的或滑滑的等特征)。
2、请小朋友选一种东西来喂罐宝宝,摇一摇,听一听。
3、同伴之间互相猜测给罐宝宝喂的是什么,感知声音的不同。
4、请幼儿再次换另一种东西来喂罐宝宝,摇一摇,听一听,再次感知声音的不同。
(三)、让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罐罐为歌曲伴奏。《幸福拍手歌》
(四)、送罐宝宝回家
带领幼儿回到小椅子做好,师幼共同感知声音的不同,出示三中不同的罐妈妈,请幼儿听声音,跟罐妈妈一样声音的就是它的孩子,并跟罐妈妈放在一起。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利用幼儿最喜爱摆弄的沙子,小石子,碎纸片粒等材料,把空罐子变成会唱歌的罐子,幼儿对此活动非常感兴趣,他们通过操作,知道了不同的物品装在罐子里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活动中,孩子们个个忙个不停,尝试多种材料的响声。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但正因为孩子们太兴奋了,所以老师在组织上有些乱,对于像这种,孩子愿意操作的材料,我以后一定要事先想到孩子们的兴趣浓淡,想好组织纪律的好办法。还有,在孩子们给唱歌的罐罐封口时,孩子们的动作有些慢,这我会在以后的区域活动中着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旺仔宝宝】推荐阅读: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旺仔宝宝12-08
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旺仔宝宝会唱歌09-02
小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罐宝宝02-13
小班科学教案《大大小小的蛋宝宝》12-15
小班科学教案《黄豆宝宝变魔术》及教学反思05-15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橘子宝宝》12-24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蛋宝宝穿新衣教案10-18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蛋宝宝站起来二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