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个人述职报告

2024-10-11

财政个人述职报告(共8篇)

财政个人述职报告 篇1

,我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关怀、支持和监督下,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遵照上级财政部门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以“全力聚财、合理用财、科学理财”为重点,以财政改革和发展为抓手,积极履行自身职责,努力推进财政管理、财政改革和财政监督等工作,保障了全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现将一年来的工作述职如下:

一、贯彻执行法律法规,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全面推进依法理财,是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加强财政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作为单位“一把手”,认真贯彻落实《监督法》,自觉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充分发挥班子成员“头雁”效应,引领干部职工将依法理财与贯彻落实《会计法》、《预算法》、《政府采购法》和相关财务规定相结合,将依法理财与财政业务相结合,将依法理财与深化财政改革相结合,将依法理财与加强队伍建设相结合,使广大财政干部牢固树立了全局观念、法治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观念和责任观念,切实增强了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的能力,有效提升了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扎实推进财政管理

20,面对我区财政保障能力不足、财政运行特别困难的现状,坚持新发展理念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4421”发展定位,认真落实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各项收支预算,积极推进财税制度改革,不断强化财政管理监督,着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有力保障了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收入征管,提高收入质量。积极组织收入,研究制定增收措施,挖掘新的收入增长点。依托综合治税和“以地控税,以税节地”信息平台,对全区重点企业开展税收核查服务,推行征管精细化管理,抓大不放小,杜绝跑冒滴漏,做到应收尽收。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有效缓解财政支出压力。截至11月底,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4489万元,完成年初人代会确定收入预算数110000万元的122%。

二是厉行勤俭节约,科学安排支出。支出上,大力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从严安排财政支出,制定实施了《区级专项预算追加的实施意见》、《盘活全区部门存量资金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财税工作的十条措施(试行)》等制度办法,认真落实《____区争取上级资金奖励办法》,勤俭节约,科学支出,全力“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偿债”。截至11月底,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50704万元,完成年初人代会确定支出预算数111492万元的135%,其中民生支出完成115652万元,占总支出的76.7%。

三是推进信息互联,强化人大监督。通过财政与区人大财经委信息化建设,使区人大及时全面了解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财政运行情况。按照《预算法》要求,将年度财政收支预算、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三公”经费预算、社保基金收支预算、国有资本经营情况、债务限额情况、对下转移支付情况、部门预算、财政总决算、部门决算相关文字说明及报表、财政拨款“三公”经费决算实行了网上公开,构建起人大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的信息平台,深入打造“阳光财政”。

四是深化财政改革,发挥资金效益。持续深化预算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积极推进内控制度建设,全面清理部门结余结转资金、统筹盘活沉淀资金,持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努力提升政府采购服务水平,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我区民生发展最需要的领域,把钱花在刀刃上,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五是加强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严格按照我区化债方案要求,综合利用引税化债、争取债券资金、经营国有资本、处置资产、公司实体运营等多种措施,按照“优先保障银行债务、用款还款主体一致、国有公司相互扶持、全区共担化债任务”的工作原则,积极协调,科学降低柔性债务转化为刚性债务的风险,加强统筹调度,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三、坚决执行人大决议,认真办理代表建议

坚持贯彻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广泛征求、认真梳理和采纳人大代表在税收征管、财政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坚决贯彻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按月向区人大常委会报送预算执行情况,按季报送收支分析情况,按时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年度财政决算情况、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政府债务情况等。二是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按照规定的程序、格式和时限,专题研究、专人负责、专项落实,以上门走访、电话、座谈会等形式与人大代表沟通、交流,了解议案情况,结合实际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在规定的时限内回复每位人大代表,做到了代表建议“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强化人大意识,认真履行财政职责。认真落实人大会议批准的各项收支预算,继续加强财源建设,努力落实收入目标任务;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做到厉行节约;继续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加强债务管理水平,着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积极推进财税制度改革,强化财政管理监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努力推动财政事业迈上新台阶。

财政个人述职报告 篇2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财政功能,调节功能

税收并不是现代文明的产物, 可以说税收的产生与发展与国家政权的产生是息息相关的。在不同时代, 只要存在政权, 就会有税收, 只是表现形态不同, 例如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盐税、关税等。不管是何种形态的税制还是税种, 其基本功能都是为保障统治阶级或者政权持有者的统治而提供可持续的财政支持。在现代文明社会以前, 财政功能是税收的基本也是主要功能。税收发展到现在, 虽然其税制上更为多样化, 功能上更加贴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但财政功能仍然是其基本的主要的功能。

一、影响个人所得税的财政功能的因素

1.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纵观税收发展史, 税收的功能和税收制度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税收从简单的为统治者聚集收入, 发展到今天的以支持财政支出为主, 调控宏观经济为辅的, 是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密不可分的, 特别是在进入公民社会后。像欧美发达国家这些更早迈入公民社会的国家, 其个人所得税在聚集财政功能方面功能强大。而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 也会影响国家的总体税种安排。

2. 财政收入总规模。

财政收入总规模是指其总体数额, 更是指其占国民总收入的份额。财政收入的规模一方面影响着政府的财政支出, 而政府公共支出以及各种转移支付的规模, 也影响着财政收入的数额。一般情况下财政收入和支出会保持持平状态, 相差不会太大。税收是政府聚集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 特别是在中国废除各种收费后。财政收入数额越大, 相应的各种税种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也会提高。

3. 税制结构。

在税种结构上, 一般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而在具体实践中, 为了便于聚集财政收入和对经济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控, 大部分国家采取的都是复合制。真正的单一制是很少见的。复合制常表现为以直接税为主的复合制和以间接税为主的复合制。像欧美发达国家, 多以直接税为主, 其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功能更为强大, 而像金砖四国这些发展中国家, 多以间接税为主, 像中国就是以增值税为主, 个人所得税在总财政收入的比例并不高。

4. 个人所得税制度。

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繁复, 现在又有简化的趋势。现在的个人所得税主要分为分类所得税制, 分类与综合所得税制, 综合所得税制。像中国现在是典型的分类所得税制, 英国式分类与综合所得税制, 美国是综合所得税制。像俄罗斯等国现在则实现更为简单的单一个人所得税制度。个人所得税制度是否设计合理, 是否能达到理想效果, 也会影响个人所得税的财政功能。

二、影响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功能的因素

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 其在对公民所得征税时, 是按能征收, 收入多的人多缴税, 收入少的少缴税, 聚集财政收入;其次, 是在取得财政收入后, 财政收入的再分配效用, 也会调节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影响其调节功能的主要有一下因素:

1. 个人所得税的财政功能。

个人所得税的财政功能是保障其调节功能的基础, 只有在征集财政收入的过程中, 其调节功能才会得以实现, 而在取得财政收入后, 财政支出的再分配效应也会对居民收入格局产生影响。

2. 基本生活费用扣除额。

基本生活费用扣除额, 是指对收入低于该数额的公民不予征税, 对收入高于该数额的公民, 是对其收入高于免征额的部分征税。免征额的确定可以直接影响到那些人应该纳税, 那些人不纳税, 不仅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也会对个税的财政功能有一定影响。

3. 税率结构设计。

在按能征税的原则指导下, 在个人所得税税制安排上, 大多数国家采用超额累进税率, 对收入高者多征税, 对收入低者少征税, 在这个过程中, 对居民初次分配结果进行调节。税率安排是否合理对是否有效地调节各收入层次由很大影响。

4. 税收抵免。

税收抵免是指允许纳税人从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 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 以减轻其税负。税收抵免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企业来自国内外的所得一律汇总征收, 但允许抵扣该居民企业在国外已纳的税额, 以避免国际重复征税。

5. 税收征管能力。

税收征管能力以方面体现在控制税收征管成本方面, 另一方面体现在税收征管的结果上。像美国有一套非常健全的征税体制, 而其征税的行政成本也是很高的, 也会存在一定的漏税逃税。仅有好的税制安排是不够的, 征管能力跟不上, 其调节效果也会很有限。

个人所得税的财政功能是个人所得税建立的根本, 也是其存在的基础, 没有财政功能, 就没有调节功能, 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功能是基于其再分配功能, 再分配功能的强弱基于其参与再分配的广度和深度, 即财政功能的强弱。现在世界各国的总体趋势是在个人所得税的财政功能基础上, 通过免税额, 超额累进等制度设立, 补充完善其调节功能。

参考文献

[1]赵仁平.近代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历史变迁[J].现代财经, 2010, (7) .

[2]李建军.个人所得税功能定位浅析[J].财会月刊, 2007, (3) .

[3]李楠, 陈慧女.论强化个人所得税功能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J].求索, 2011, (7) .

财政个人述职报告 篇3

2009年全省和省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已向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报告。2009年全省财政总决算和省级财政决算已经编成。现在,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2009年全省财政总决算和省级财政决算。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决策部署,坚决执行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有关决议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省经济回升向好,社会和谐稳定。在此基础上,全省和省级财政预算完成情况较好。

一、2000年全省财政总决算

2009年全省地方财政决算收入2142.51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983.81亿元,完成预算的105.3%。决算收入比向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增加0.14亿元,完成预算的104.9%,增长10.8%,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7.2%。不可比因素约69.50亿元,主要有:增值税25%部分免抵调不可比增收23.90亿元;受公共投资拉动和房地产市场行情回暖等诸多政策激励,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业等相关行业税收不可比增收76.20亿元;车辆规费、耕地开垦费和交通违章罚没收入等不可比增收15.6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兑现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增值税转型、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暂免征收等政策性因素影响,不可比减收39.40亿元;燃油税费改革取消三项专项收入等因素不可比减收6.80亿元。

2009年全省财政决算支出2653.35亿元,比向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减少0.41亿元,完成预算的110.3%,增长20.1%,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6.8%。不可比因素约294.43亿元,主要有: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支出82.00亿元;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增加支出62.75亿元;燃油税费改革、铁路投资等增加支出149.68亿元。

2009年全省重点支出完成情况:1,农林水事务236.08亿元,完成预算的126.4%,增长33.1%,增长幅度较大,主要是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口径调整,石油价格改革对渔业的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由“采掘电力信息及粮油物资储备等事务”科目调整到“农林水事务”科目。2,教育519.33亿元,完成预算的108.7%,增长14.4%。3,科学技术99.30亿元,完成预算的108.5%,增长14.4%。4,文化体育与传媒64.09亿元,完成预算的95.3%,增长0.5%,主要是部分市县大型文体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较慢。5,医疗卫生177.05亿元,完成预算的117.5%,增长23.9%。6,社会保障和就业153.08亿元,完成预算的103.0%,增长8.2%。

按照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计算,2009年全省地方财政决算收入2142.51亿元,加上中央税收返还422.23亿元和各项转移支付补助206.01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82.00亿元,调入资金57.43亿元;减去全省财政决算支出2653.35亿元,上交中央107.80亿元,增设预算周转金、调出资金以及结转下年支出款项149.03亿元,收支平衡。

二、2009年省级财政决算

2009年省级地方财政决算收入221.7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78.90亿元,完成预算的101.1%,增长5.8%。决算收入比向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增加0.11亿元,完成预算的105.0%,增长7.7%,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6.3%。不可比因素约2.66亿元,主要有: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业放贷规模扩大,不可比增收6.20亿元;车辆规费、耕地开垦费和交通违章罚没收入不可比增收8.00亿元;燃油税费改革取消三项专项收入,不可比减收6.64亿元;电力企业发电量下降影响增值税、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暂免征收等,不可比减收4.90亿元。

2009年省级财政决算支出325.78亿元,与向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一致,完成预算的105.3%,增长29.7%,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5.7%。不可比因素约60.20亿元,主要是燃油税费改革增支等因素。

2009年省级重点支出完成情况:1,农林水事务36.98亿元,完成预算的152.5%,增长60.9%,增长较多,主要是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口径调整因素,农资综合直补由“采掘电力信息及粮油物资储备等事务”科目调整到“农林水事务”科目。2,教育56.82亿元,完成预算的102.5%,增长7.9%。3,科学技术20.42亿元,完成预算的102.7%,增长8.3%。4,文化体育与传媒12.12亿元,完成预算的103.0%,增长8.7%。5,医疗卫生24.22亿元,完成预算的101.5%,增长7.1%。6,社会保障和就业5.83亿元,完成预算的127.0%,增长32.1%,超预算较多,主要是充实社会保障资金因素。

按照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计算,2009年省级地方财政决算收入221.78亿元,加上中央税收返还358.68亿元和各项转移支付补助183.44亿元,市县上交430.77亿元,调入资金31.70亿元;减去省级财政决算支出325.78亿元,上交中央84.25亿元,对市县税收返还211.60亿元和转移支付551.69亿元,调出资金5.38亿元以及结转下年支出款项等47.67亿元,收支平衡。

三、2000年预算执行成效

2009年,全省各地各部门全面贯彻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以及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有关决议要求,严格预算执行,加强财政财务管理,较好地服务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一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及时下拨中央扩大内需新增投资资金37.44亿元,转贷地方政府债券82亿元,落实省本级财政性资金141.80亿元,支持政府主导性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和“三个千亿”工程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的实施。加大对企业的解困帮扶力度,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取消、减免和暂停征收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深入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完善和落实促进消费的政策,拨付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财政补贴资金9.98亿元,有效拉动居民消费。安排省级外贸发展资金3.50亿元,促进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二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整合和落实省级财政资金,促进农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设立5亿元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设立5亿元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实施分类分档激励奖补机制,落实支持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引导服务业加快发

展。支持推广应用新能源,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完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财政补助政策,加大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力度,开展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三农”支持力度,完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延伸覆盖。各级财政投入“三农”资金762亿元,增长21.7%。全面落实和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各项政策措施,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分别提高到550元和350元,免除年人均收入4000元以下家庭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费。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支持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做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稳定企业用工工作。全面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所有市县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均达140元以上。扩大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覆盖面,加大对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支持廉租住房建设,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加大对景宁县和重点民族乡镇的挟持力度,扶持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省财政对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283.38亿元,增长28.7%。筹措落实援川建设资金,确保青川灾后重建工作顺利实施。

四是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加大“三个子”预算管理改革力度。构建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组织管理框架。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预算定额体系、预算费用支出标准体系和设备配置标准,进一步加强项目预算管理。完善省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稳步推进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扎实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改革和公务卡制度改革。组织落实部门单位绩效自评和重点项目评价工作,省级共对41个部门128个项目组织实施绩效自评,并对全省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和乡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等20个重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对我省自主创新和节能环保产品的政府采购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省政府采购实际采购合同金额483.40亿元,增长10.4%,节约资金69.71亿元,节约率为12.6%。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省级重点整合工业、服务业、农业、科技、生态环保等五大类专项资金,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开展地方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和“小金库”治理工作。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对超过债务预警指标的市县进行通报。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全省党政机关公用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用、出国经费分别减少5%、24%和20.5%。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预算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仍然不够,预算编制仍需进一步细化;预算执行不够均衡,特别是项目预算支出进度偏慢;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还需进一步提高;部分市县政府性债务超出警戒指标,财政风险不容忽视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研究措施,尽力加以解决。

针对2009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按照省人大有关决议要求和审计意见进行整改。

一是加强预算编制管理。细化公共预算编制,严格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建立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与预算编制相衔接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细化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推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改革,加强政府性债务计划管理,健全政府预算体系。

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建立预算单位支出进度考核、通报和奖惩机制,建立健全支出责任制度。改革现行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和分配方式,推进省级专项资金分配方式改革。严格预算追加,加快预算资金拨付,建立健全限时下达预算制度,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三是加强基础管理和基层建设。完善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强化支出标准和项目库建设,完善预算定额体系、费用标准体系和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建立资产、绩效、执行与预算相结合的机制,夯实预算管理基础。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充分发挥县乡基层财政实时监管的优势,切实保障各项涉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四是稳步推进预算公开。扩大部门预算上会单位,在2010年30个上会部门的基础上,2011年除涉密单位外将所有政府序列部门纳入上会部门预算。进一步细化预算公开内容,积极推动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经费支出预算和执行情况公开。加强对地方财政和省级部门预算公开工作指导,强化预算公开责任制度,确保预算公开工作顺利开展。

五是加强财政监督。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肃财经纪律。加强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的结合,建立健全财政资金运用全过程的监督机制。深入开展重大财税政策和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坚决查处财政违法行为。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建立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关于2009年省科技厅、省农业厅部门决算和2010年省林业厅、省环保厅部门预算执行情况,2009年全省和省级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以及我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情况,详见专题材料。

下面,我汇报今年以来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进展情况。

一、今年以来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至8月,全省地方财政收入1880.77亿元,完成预算的82.9%,比上年同期增长(以下简称“增长”)24.3%。主要项目完成情况:1,国内增值税260.93亿元,完成预算的65.9%,增长2.3%。2,营业税589.70亿元,完成预算的83.0%,增长27.0%。3,企业所得税300.16亿元,完成预算的96.5%,增长33.6%。4,个人所得税108.77亿元,完成预算的85.5%,增长21.8%。5,其他各税508.97亿元,增长40.9%,其中,城市维护建设税97.69亿元,增长28.0%;房产税52.75亿元,增长5.1%;契税152.97亿元,增长57.0%;土地增值税84.77亿元,增长151.2%。

1至8月,全省财政支出1713.97亿元,完成预算的63.5%,增长17.9%。主要项目完成情况:1,一般公共服务260.76亿元,完成预算的64.3%,增长12.4%。2,公共安全147.27亿元,完成预算的65.9%,增长16,6%。3,教育362.00亿元,完成预算的66.0%,增长23.3%。4,科学技术57.53亿元,完成预算的53.5%,增长21.5%。5,文化体育与传媒39.19亿元,完成预算的58.2%,增长17.5%。6,农林水事务153.61亿元,完成预算的61.3%,增长16.4%。7,社会保障和就业119.76亿元,完成预算的74.4%,增长38.9%。8,城乡社区事务126.07亿元,完成预算的56.9%,比上年同期下降(以下简

称“下降”)5.8%。主要是城乡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支出下降。9,医疗卫生118.39亿元,完成预算的64.4%,增长27.5%。10,环境保护38.00亿元,完成预算的67.7%,增长19.1%。11,交通运输90.22亿元,完成预算的49.6%,下降6.5%,主要是上年同期铁路路网建设支出增长较多。12,资源商业粮油金融等事务129.85亿元,完成预算的79.2%,增长32.8%。

(二)省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至8月,省级地方财政收入181.29亿元,完成预算的77.1%,增长9.8%。主要项目完成情况:1,国内增值税16.69亿元,完成预算的77.0%,增长25.4%。2,营业税78.39亿元,完成预算的80.7%,增长14.4%。3.企业所得税42.82亿元,完成预算的75.5%,增长16.7%。4.个人所得税5.36亿元,完成预算的66.6%,下降12.3%,主要是利息所得税免征因素。5.其他各税6.01亿元,增长12.2%。

1至8月,省级财政支出174.86亿元,完成预算的51.1%,增长11.6%。主要项目完成情况:1.一般公共服务12.57亿元,完成预算的40.9%,增长9.0%。2.公共安全23.36亿元,完成预算的62.2%,增长13.7%。3.教育40.86亿元,完成预算的68.0%,增长8.7%。4.科学技术9.04亿元,完成预算的41.7%,增长12.7%。5.文化体育与传媒6.63亿元,完成预算的52.0%,增长10.9%。6.农林水事务26,69亿元,完成预算的68.0%,增长12.5%。7.社会保障和就业3.30亿元,完成预算的53.9%,增长11.8%。8.医疗卫生17.78亿元,完成预算的69.8%,增长16.6%。9.环境保护0.99亿元,完成预算的43.5%,增长14.5%。10.交通运输18.46亿元,完成预算的23.9%,增长6.5%,主要是省级铁路建设资金根据项目进度尚未完全支出。11.资源商业粮油金融等事务11.24亿元,完成预算的73.7%,增长11.0%。

(三)全省财政预算执行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全省财政收入较快增长,支出重点保障有力,财政运行总体较好。一是收入恢复性较快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得益于全省经济总体良好的运行态势及去年的低基数,今年以来全省财政收入实现较快的恢复性增长,1至8月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增幅达24.3%。1至8月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94.0%,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二是市县级收入快速增长。省、市、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9.8%、27.3%、24.3%,全省11个市本级和58个县(市)中仅20个县(市)收入增幅低于20%,区域间发展较为协调。三是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1至8月全省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等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为68.5%,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全省财政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收入存在不确定性,支出凸显刚性,一些市县财政收支平衡仍然较紧。收入方面,1至8月收入累计增幅比1至7月回落2.4个百分点,8月当月增幅仅为2.8%。随着通胀预期加大、融资环境趋紧,原材料、劳动力及环境成本进一步上涨,企业利润空间趋窄;外需恢复持续性尚待观察;宏观调控政策对内需动力带来新影响;加上去年下半年高基数及新的税收增长点尚待培育,今年后期收入增幄回落态势将更为明显,收入的不确定性加大。支出方面,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校安工程”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计划”、加大“两房”建设力度等民生支出刚性很强;支持全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扶持中心镇和欠发达地区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援疆援藏工作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财力。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将对后期地方基础设施融资带来较大压力。

二、今年以来财政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坚持依法治税、为民理财、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积极发挥财政支撑、保障、引导作用,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继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下达中央扩大内需新增投资资金5.20亿元,争取中央发行地方政府债券80亿元,重点保障我省中央投资公益类项目地方配套和支持杭黄铁路项目建设。落实省服务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调整娱乐业营业税税率,促进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推进工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加大财政支农惠农投入和政策实施力度,统筹相关部门70%左右的产业类资金,扶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大科技和人才等投入,积极缓解经济发展要素制约。

(二)加强社会民生保障。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免住宿费政策,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全面实施“校安工程”建设。支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省各市县新农合(含农民健康体检)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85元以上。支持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补助政策,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补偿机制。及时分配下达中央油价补贴资金,确保国家油价补贴政策和资金落到实处。认真做好取消政府还贷二级收费公路工作,确保全省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取消工作平稳进行。完善财政生态补偿政策,全面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支持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扶持中心镇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好对口援建青川工作,拨付省级财政援建资金4.10亿元。

(三)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深化公共预算改革,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政府性债务计划,健全政府公共预算体系。加快推进市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省已有54个市、县(市、区)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强化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对部分列入国家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产品实行强制采购或优先采购。加强财政专项资金清理整合,重点做好省级支农、文化、卫生等专项资金的整合工作。建立省级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机制,组织开展49个部门的129个项目的绩效自评工作。加强财政支出项目审核,上半年完成各类财政支出项目审核561.76亿元,净核减不合理资金34.07亿元,审减率6.1%。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按中央要求做好农林、卫生等领域外债项目的债务减免。采取措施落实中央和省厉行节约各项规定,严格

控制行政成本。

三、关于后几个月重点工作

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财政收支矛盾仍十分严峻。我们将按照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有关决议精神,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扎实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做好增收节支工作,确保财政平稳运行。加强收入分析和预测,做好组织收入各项工作,实现收入的均衡入库、持续增长和平稳运行。密切关注财政支出情况,改革转移支付管理方式,切实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确保年初预算目标顺利完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认真落实扶持经济发展各项政策,确保民生等重点支出。同时,严格控制行政成本,2010年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公用经费预算压缩5%,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支出按中央政策要求实现“零”增长。

(二)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切入口,加大财政投入,创新扶持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立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引导机制,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平台建设。落实海洋经济扶持政策,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支持中小企业信息、技术、融资平台建设,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促进中小型科技企业和其他高成长性企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船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支持绿色能源、低碳经济发展和节能产品推广,推进节能减排。

(三)着力改善社会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支农专项资金监管,确保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严格落实法定增长要求,促进全省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贯彻落实医改卫生投入政策,重点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支持全省县乡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面落实国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中心镇特别是具备发展成小城市功能中心镇的改革与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成我省对口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筹措落实援疆、援藏和欠发达地区扶持资金,做好对口支援各项工作。

(四)推进综合预算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三个子”综合预算改革。严格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规范政府非税收入预算管理。加大对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统筹调配力度,通过预算编制形成资金合力。统一政府性债务管理,编制政府性债务计划,逐步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加强政府预算管理,建立由政府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以及政府性债务计划组成的“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

(五)加强财政管理,提高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完善预算定额体系、费用标准体系和资产配置标准体系,推进项目预算基础资料库建设,健全预算编制管理。建立完善预算公开责任制度,积极、稳妥、有序推进预算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做好省级部门绩效自评和重点项目评价工作,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规范省级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扎实推进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完成今年新增43个单位改革试点工作任务。积极推进地方公务卡改革试点,扩大省级公务卡结算范围。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和历年结余清理力度,加强专项资金规范管理。认真开展对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治理工作。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全面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清理化解其它公益性乡村债务试点。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和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财政局个人述职报告 篇4

大家好

一年来,我在落实党建工作职责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县委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抓党建的意识不强。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着“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党建工作责任制执行不力,“一岗双责”的职责发挥不够好,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抓业务工作上,对党建工作存在应付着思想,尤其在统筹安排、定期研究、督促落实方面工作力度不够。

二是党建工作缺乏活力。党组织活动内容不丰富,工作形式比较单一,往往是上级安排什么做什么,习惯于凭老经验办事,坐等上级指示多,工作缺乏新思路、新举措,手段比较陈旧,沿用多,创新少,影响了党建工作效果。

三是党内监督不够健全。在日常监管中发现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不高,监督行为不主动,监督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存在着不愿监督和不敢监督的现象,致使胡花乱支、多占挪用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时有发生。

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也有主观方面,总地来看:主要是对党建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在工作方式上不愿改进、突破,工作思路不宽,影响了党员干部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机关党建工作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基层党内监督机制缺乏抓手,监督渠道不畅通,没能做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相互渗透、互相促进。

述职人:xxx

财政局领导干部个人述职报告 篇5

大家好

根据地委考核组的要求,现将20_年我个人的工作述职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我在同事们的支持下,和班子成员一道,突出抓了这样几件事:

一、 狠抓效能建设

今年我和班子成员一起,认真思索和研究效能建设的问题,创新、变革财政绩效考评方法,取得了突破,树立了新形象。认真践行“十条禁令”,落实效能建设“八项制度”, 恪守“拨款无小事、政策解释无小事、领导交办事项无小事”的工作态度。并根据财政工作实际,严格制定《地区财政局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健全财政内部绩效考评体系指标,完善财政业务工作指标考评标准,提出各科室本科室业务工作绩效考评的目

政策的及时发放。尤其是对于实行绩效工资或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及差额拨款的单位,财政局在财政支出程序中,打破常规,经初步测算,暂定提高了财政补助比例,共增加财政支出640万元。及时做出风险预评估上报地区主要领导,确保了津补贴发放期和“十八大”召开的敏感期不因落实惠民政策而出任何状况,做到了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二、大力推进财政文化建设

坚定不移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履行顾问职责推动财政文化建设,在组织推动财政文化建设方面,从顾问角度出发,积极参谋策划践行各项文化交流活动。今年,参谋策划了“哈密财政文化俱乐部会员文化悟道辩论大会”,围绕“少数人决定多数人”、“断指是我的”、“一方有错,对方应担当”三个主题开展辩论,进一步强化了团队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推动形成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昂扬向上、健康和谐的机关风貌。

三、开展50天会战税收专项检查工作

针对今年税收收入增长偏缓的态势,为确保税收收入完成预算任务,根据地委、行署安排,认真研究部署,由地区财政部门牵头,成立了税收专项检查50天会战综合协调组,组织税务等各部门联合召开了税收大检查50天会战综合协调会议,成效显著,财税收入大幅增加,为圆满完成年度税收收入预算任务奠定了基础。

四、狠抓预算编制管理

为确保各预算单位在财政“大平台”系统上有序、顺利地开展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及时召开班子会议,妥善部署,要求各分管领导按科室划分,召开了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会议。就地区本级160多个预算单位如何在“大平台”系统上进行网上编制部门预算进行了培训,对部门预算编制的新形式和存在的问题予以了详细的讲解,并于10月底向预算单位正式下发《关于编制20地区本级部门预算的通知》,为预算单位顺利报送部门预算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五、紧盯支出进度,提高支出均衡性

和班子成员一道力保预算支出进度,健全完善了《地区财政局强化预算支出执行工作制度》和《哈密地区本级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着重从支出责任制度等五个方面健全管理机制,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工作,提高了预算支出均衡性和有效性,确保了各项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资金及时到位。今年地区的预算支出执行进度一直名列全疆前列,受到自治区通报表彰。

六、积极支持党建工作

作为行政一把手,带头推动党建目标的落实,落实党建工作经费,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打造学习型党组织;促进党支部管理,培育学习型党员;推动党务公开,接受党员、群众监督;积极落实创先争优各项活动,抓好主题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述职人:_x

财政培训个人总结 篇6

这次学习培训的成果从表现形式上是无形的,但它对落实强化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所产生的潜在作用是无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培训的成果在无形中决定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的成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做好财政工作科学化的信心,把我对财政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全部倾注到具体工作当中。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财政职能要科学地发挥作用,就要通过一件件具体的工作去体现、去落实。因此,在工作的细微处体现财政科学化的本意,落实财政科学化的要求,将是我工作的目标和核心任务。

这次培训时间紧,课时少,授课面广,学习强度大。在培训班结束之后,我会按照授课老师们的要求,把学习融入我的工作和生活,通过持之以恒地学习提升能力、完善素质、坚定信心、开阔视野,并把学习的收获应用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促进财政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我局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财政个人述职报告 篇7

一、基本情况

(一) 机构职能

横山县共有18个乡镇财政所, 均成立于1984年, 单位性质为行政, 是县财政局的派出机构, 采取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 人、财、物由县财政部门管理, 日常工作受财政局和当地党委、政府双重领导。主要职能是:负责乡镇一级预算工作和乡镇各单位干部职工的工资发放;负责代理村级财务核算和监管;负责乡镇各项惠民资金发放;负责乡镇民政资金和物资发放。为履行上述职责, 县乡镇财政所结合各乡镇实际, 设置了所长、副所长、预算会计、村级代理会计、惠农资金管理会计、专项资金管理会计“一卡通”专管员、“一事一议”专管员、家电及摩托车下乡专管员、税收征管员、档案管理员等岗位。明确了岗位职责, 按照每一岗位所承担的工作及责任, 结合内部控制的要求, 细化每一项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和详细标准, 根据设置的岗位分工合理安排。因人设岗, 以岗定责。

(二) 基础建设

截止2012年11月底, 全县18个财政所都通过了省级标准化财政所达标验收, 其中在原来基础上进行改扩建13所, 新建5所。18个财政所基本做到硬件标准化、业务流程化、管理规范化, 发挥了乡镇财政就地就近监管优势, 提高了为民服务水平。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财政所面貌焕然一新;信息化建设省级达标, 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联网;业务管理不断规范。

(三) 干部队伍

全县18个乡镇财政所和西南新区征管所核定编制人数为92人, 现实有人数为138人。本科学历的50人, 占乡镇财政干部职工总人数的35.9%, 大专学历的64人, 占46.0%, 中专及其以下的25人, 占18.1%。各财政所长均由县财政局任命, 财政所长无行政级别, 相当于一般的股级干部。

(四) 运行机制

目前, 各财政所都制定了工作制度和惠农资金办理工作流程, 并全部上墙公示;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乡镇财政所一般都开立两个账户, 一个是财政所经费账户, 一个是农村财务服务中心账户。在项目资金管理方式上, 项目村的资金都是在县上报完账以后, 转到农村财务服务中心账户上, 项目村再到财政所结算。具体办理的业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涉农惠农政策及补助资金落实情况。粮食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玉米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惠农补贴资金都能通过“一折通”系统由县农商行代理足额按时统一发放。

财务会计管理情况。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的账务软件是通过内网操作的, 在做账以后, 会计数据能随时查看。会计凭证保存在财政所档案室。

人员工资发放。人员工资与乡政府干部的工资一起由财政所预算会计统一按月打卡发放。

村级组织运转经费预算标准及发放。村级运转经费为县财政在每年年底下拨的转移支付, 金额多少根据行政村的大小确定, 从2万多到3万多不等。

“乡财乡用县监管”运行情况。财政局统一配备了乡财乡用县监管、总预算会计账务管理软件, 实现了会计电算化, 规范会计核算行为, 实现由手工记账向电脑记账升级。依托金财工程, 搭建信息平台, 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联网、上下级财政数据共享和实时动态监控, 各类项目资金纳入联网动态监控范围, 建立分类专项资金监管体系, 确保资金的安全性,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确保了渠道通畅、程序规范、运行高效、数据安全。

“村财村用乡代管”运行情况。采用“村财乡代县监管”模式, 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建立了网络监控平台, 对乡村财务运行情况进行即时全程监控, 全面规范乡村财务管理。

从全县乡镇财政干部整体状况和服务情况来看, 财政所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是比较好的, 工作作风有了很大转变, 守岗值班情况良好, 能积极为民办事, 没有了推诿扯皮、“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 对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都能热心接待、限时办结、好语相送, 对办理不了的事项, 也能耐心解释。

二、存在问题

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 公共财政体制的健全完善和农村综合改革的推进, 乡镇财政所职能、工作任务和运行机制体制发生了较大变化, 乡镇财政队伍建设和管理面临一系列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 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根据目前统计, 全县乡镇财政所在岗人员101人, 3名临时招聘人员和46编外人员 (没有正式编制) , 每个财政所只有2.74人。根据《陕西省创建规范化乡镇财政所 (分局) 考评办法》要求, 每个乡镇财政所至少需要配备5至6名名财政干部, 分别承担所长、副所长、预算管理员、惠民资金管理员、票据管理员、综合会计等岗位的工作。在岗人员当中, 具有财经类专业的人才更是匮乏, 大多工作人员是非财经类专业。

(二) 队伍结构不合理

呈现出“两多两少”现象:一是年龄偏大的多, 年轻干部少。整个队伍年龄结构严重老化, 断层现象非常突出。二是专业技术初级职称多, 中高级职称少。101名在岗人员中有职称的51人, 其中中级职称仅10人, 占总人数的9.9%, 初级职称15人, 占总人数的14.8%, 无1人是高级职称。

(三) 工作压力大

乡镇财政所人员实行的是县乡共管双重管理体制, 既要完成财政本职工作, 又要与乡镇其他干部一样担负驻村联组、综治维稳等中心工作。由于各项财政改革推进, 财政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 事务性工作繁杂, 加上年轻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乡镇财政干部们常年处于加班加点状态, 超负荷工作, 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 力不从心。

(四) 工作后劲不足

目前乡镇财政干部普遍感到没有奔头, 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政治待遇没有解决, 挫伤了乡镇财政干部积极性。导致老同志等待观望, 年轻同志心浮气躁, 不安心本职工作, 感到没乡镇其他干部个人发展空间大, 一心想着调离财政所, 进县城或调到有奔头的单位。

(五) 工作量大、难度高

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支农惠农政策, 管理要求越来越高, 农户补贴最终都要靠财政所来落实到户, 加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保障民生工作, 乡镇财政所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同时, 由于年轻专业人员人手缺乏, 乡镇财政干部不得不身兼数职。大多数业务人员既当核算员, 又当系统管理员, 甚至还兼家电下乡、档案管理、票据管理等多项工作, 还要联村包点, 参与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等, 任务十分繁重。

三、原因分析

(一) 职能错位

乡镇财政所干部实行行政编制, 履行行政职能。但实际上财政所干部除做好本职工作外, 还要参加乡镇干部的包村包片工作, 配合乡镇政府的阶段性工作等, 双重管理致使他们一方面要完成本职工作, 另一方面也必须完成乡镇安排工作, 这样在职能上有些错位, 专而不精, 但在乡镇干部选拔任用上, 根本不考虑财政干部。

(二) 机制滞后

目前, 全县乡镇机构中的各站所中, 有一部分被明确定为副科级单位或其负责人享受副科级待遇, 如派出所、土地所等, 而作为同样履行行政职能的财政所却象个“没娘的孩子”, 政治待遇迟迟得不到解决, 严重挫伤了乡镇财政干部工作积极性, 并且年轻干部看不到希望, 工作不安心, 财政内部人员流动缓慢。

四、建议对策

乡镇财政干部队伍是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建设一支想干事、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乡镇财政队伍, 既关系到乡镇财政资金安全, 又是抓好财政基础工作, 促进乡镇财政规范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同时也是做好新形势下乡镇财政工作的重要保障。

(一) 健全机制体制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乡镇财政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从思想上、政治上、生活上支持关心乡镇财政干部。要尽快贯彻落实省市编办文件精神, 明确乡镇财政所科级建制, 配齐配强领导班子, 加快年轻干部队伍储备, 健全乡镇财政所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 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

(二) 统筹岗位编制

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编制部门尽快按照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 统筹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和乡镇财政队伍建设。首先要明确乡镇财政所的性质。按照农村综合改革的要求和财政所的职能职责, 乡镇财政所应明确为乡镇政府的内设行政机构, 按照业务上县财政局监管, 干部实行双重管理原则, 真正把“县乡共管、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落到实处。其次要为“进人”扫清编制障碍。要结合规范化建设, 合理确定人员编制, 明确财政所行政编制, 尽快尽早地撤除人为栅栏, 让年轻专业人才充实到乡镇财政队伍, 补充新鲜血液, 解决人员断层问题。

(三) 提高队伍素质

新形势下的乡镇财政工作对财政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应从三个方面提升乡镇财政人员素质。一是要规范进人机制。明确乡镇财政人员岗位的专业条件, 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 严格控制非专业人员进入乡镇财政队伍。二是要制定政策措施, 鼓励财政干部自学、参加职称考试, 取得专业技术职称, 提高服务技能。三是要加强人员培训。各级财政部门, 尤其省、市财政部门应制定培训计划, 列出专门培训经费, 采取多种方式分批、分层次有针对性进行培训。

(四) 落实干部待遇

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认真落实财政干部管理政策, 充分调动乡镇财政干部工作积极性。一是解决政治待遇。贯彻落实省市编办文件, 明确乡镇财政所正科建制, 配备领导班子。二是加快干部交流。对长期在乡镇财政所工作的优秀干部, 既可选拔到上级机关, 也可提拔到乡镇担任领导职务;对长期在边远或贫困乡镇工作的财政干部, 应视工作业绩进行岗位交流, 或提高经济待遇。

(五) 强化监督管理

财政个人述职报告 篇8

一、基层现实状况

该市现有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和16个乡镇(其中2个乡镇隶属于工业园区),设4个财政分局和14个财政所,目前在岗119人(含12名集体人员)。

1.工作任务重。在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所一般还有10项主要工作:一是负责组织编制乡镇财政收支预算,指导单位的预算编制并审核、汇总;二是负责乡镇预算执行,并定期向政府和人代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三是负责乡镇财政集中收付改革工作;四是组织财政收入,努力完成各项收入目标任务;五是加强乡镇非税收入管理,实行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六是加强各类专项资金管理,认真做好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折通”管理发放工作;七是负责编制乡镇财政总决算,指导单位决算的编制并审核、汇总;八是负责监督乡镇范围内各单位的财务活动,组织对乡镇企事业单位执行财政税收政策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九是负责乡镇辖区内会计管理工作,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十是完成上级及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拆迁补偿等)。在这10项工作任务中,新产生和最为繁重的是“一折通”管理发放和乡镇财政集中收付改革工作。以“一折通”发放为例,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该市每年经过“一折通”发放的项目就有农业、民政、社保、卫生、村级补贴及农业保险赔偿等共计40多个,资金超过3亿元,每一项补贴必须要经过信息录入、信息维护、审核上报、补办存折等程序,而且发放时间不固定,有的一个月内几个补贴项目,工作量大,任务重。

2.岗位设置多。财政所一般需要设立所长、副所长(兼)、总预算会计、银行出纳会计、单位总账会计、单位出纳会计、农村财务专管员、票据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员(兼)、档案管理员(兼)等9个岗位,有的财政所还需设信息维护员或网络管理员,所有财政所还要负责一个村的管理指导工作。

3.人员偏少。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该市目前人员最多的是城关镇10人,有5个财政所6人(含1个园区财政分局),有4个财政所5人,有3个财政所4人,3个财政所只有3人,其中1个所编制数为7个,现在实有3人,还有1人已57岁,加之相继成立了3个工业园区财政分局,从财政所抽调了6人。很明显,现有人数难以满足设置岗位的需要,无奈之下,有的财政所所长本人一兼几个岗位,有的财政所人员兼岗3个以上,还有的财政所只好通过政府借用农经站或其他单位人员,财政所内部相互制衡的要求难以落实,财政所的工作受到了很大影响。

4.业务能力不足。从基本情况看,在现有的财政所人员中,助理、初级以下人员占到了总人数的66.4%,55岁以上人员占到了总人数的13.4%,学历不高,人员年龄偏大。财政所人员中,32.3%的人不会操作电脑,其中有4个财政所的总预算会计不能操作电脑。

二、存在的现实问题

1.职能定位不清,影响财政工作开展。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化,打破了乡镇财政收支的原有格局,乡镇财政工作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怎样做好当前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促进转型升级,就成了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大课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合理定位乡镇财政职能势在必行。如不及时从制度上规范与管理乡镇财政工作、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乡镇财政职能存在的“缺位”、“空位”、“错位”等现象,不利于贯彻落实农村各项财政经济政策,不利于乡镇职能的有效发挥。

2.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增加。由于乡镇财政处于财政管理体系的末端,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面广,服务项目多,补贴兑付工作程序和标准要求较高,致使任务十分繁重,工作量与税改前相比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所增加。一些财政所长反映,由于涉农补贴涉及到农民个人的直接利益,发放工作做不好,影响较大,发钱比收钱还难。随着国家支农资金的投入加大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直接面向农村的转移支付资金及各种财政补贴越来越多,乡镇财政的工作量也将会进一步加重。

3.人员少,资金风险大。乡镇财政人员不足,远远不够岗位设置要求,一人兼数职、一人几个岗位的现象普遍存在,难以做到管理与监督相分离,账户与印鉴相分离,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能有效建立,形成财政资金的潜在风险。

4.缺乏业务培训,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江苏省实行财政直管县体制后,省、市很少组织对乡镇人员的业务培训,乡镇财政人员的培训主要由县级财政部门负责,培训大多是有针对性的工作培训或单项业务培训。由于县级培训在师资、经费等方面存在不足,投入不够,层次不高,乡镇财政所人员的培训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

三、对策措施建议

1.落实文件精神,归位性质身份。江苏省人事厅、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和财政厅于1997年5月22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在乡镇机构改革中财政所机构和人员编制问题的通知》,要求“在这次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财政机构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并规定“乡镇行政编制总额中包括乡镇财政所的人员。财政所为行政机构,使用行政编制,执行公务员制度”。为此,针对目前财政所机构性质不同、人员身份复杂的状况,切实增强文件执行力,严格按照文件精神,明确财政所为行政机构,在职在编人员为公务员,使不断扩大的事权与机构性质和人员身份相匹配,以利于财政所更好地履行职责。

2.创新工作思路,组建财政分局。目前,国地税、国土、工商等部门在乡镇都设立了分局。随着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面对财政所人员严重不足的现实状况,可借鉴上述部门的做法,在坚持预算管理权、财政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前提下,合并财政所组建财政分局,分局长由财政局择优推荐,报请市政府考察任命。分局下挂所合并原财政所牌子,保持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主体不变,按原有乡镇单独核算,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支付、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分局的设立,既有利于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和非税收入管理,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增强基层财政协调管理能力,更有利于整合财政所人力资源、有效解决人员不足与工作量大的矛盾。

3.招录人员,充实队伍。做工作、干事业,人是第一要素。应补充乡镇财政所人员,每年安排一定的人员指标,不断充实乡镇财政所队伍,满足岗位配备需要,优化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激发工作活力,确保基层财政工作正常进行,确保乡镇财政所职能履行到位。

4.加强交流,互补共进。在人员的使用上要打破固有的人事限制,加强上下、左右的交流,力求实现人力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一方面,从机关选派部分年轻干部到缺编严重的财政所挂职工作,尤其以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为主,既可以解财政所人员缺少之急,充实财政所力量,又可以锻炼机关年轻干部,提升其实际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相互交流,遇到全系统的中心工作或突击性的工作,如“一折通”、中国农民补贴网等电脑操作,可从财政所抽调部分业务骨干,分片组成“突击队”,相互支持,相互补位,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5.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坚持把“更新知识、提升能力”作为培训重点,全面提升财政所人员依法理财、公共服务、综合管理和业务操作能力。一方面,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切实把财政所人员教育培训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培训活动,建立教育培训档案,纳入人员考核和管理体系,引导和激励财政所人员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形成自觉参加培训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财政所人员思想动态以及知识、技能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既要科学设置内容,又要注重培训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专家和理论骨干辅导讲座、自学成果交流会、外出参观学习等活动,切实增强财政所人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6.抓好考核,强化督查。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财政所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日常考核、业务管理、民主测评“三位一体”的考评体系,将考评结果与个人奖惩、评先评优、干部使用、岗位交流直接挂钩,使责、权、利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强化效能督查,通过明查暗访、问卷调查、督办反馈等多种途径,督查财政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评价财政所工作绩效,全面提高财政所管理与服务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上一篇:应届生如何求职下一篇:公务员简历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