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从戎造句(精选5篇)
投笔从戎造句 篇1
投笔从戎造句
1、投笔从戎不是坏事,但是我们要真正做到还需要考虑三分。
2、战事一举,他立即整装返国投笔从戎。
3、为了抵抗外侮,许多青年纷纷投笔从戎。
4、队上的干部,大多是投笔从戎的年轻学生。
5、当你想投笔从戎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家庭呢。
6、抗战时期,广大师生历尽艰难,内迁重庆,坚持办学,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
7、如果你现在想投笔从戎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够做到的.。
8、报国不一定要投笔从戎,在自己岗位上好好努力也是一样。
9、历史上有很多为人都是投笔从戎的,我们孩子啊犹豫什么呢。
10、抗战时,许多在学青年毅然投笔从戎,加入抗日行列。
11、我长大以后也要学班超投笔从戎,报效国家。
12、有时候我也想像他一样投笔从戎保家卫国的,但是我做不到。
13、如今国家有难,好男儿当投笔从戎,报考军校。
14、战争爆发后,青年纷纷投笔从戎,奔赴前线。
15、在最后他也和他的表哥一样投笔从戎了,然后他们这个家就彻底空了。
16、你拿什么和他比,他能够投笔从戎你可以吗?
班超投笔从戎读书笔记 篇2
但到了己卯科乡试揭榜,袁世凯不但败了,而且自以为败得很惨。据《容庵弟子记》中说:“己卯乡试,同社(指丽泽、勿欺两个文社)获隽二人。公在社中常列前茅,竟不与。”
凭着在北京四年苦读的收获,在淮阳生活的袁世凯对自己的学问还是自信满满的,以至于在淮阳县城居住时“喜为人捉刀”,也以至于“士林有微辞,公闻而痛悛改”。能替别人去考试,一定是对自己很有信心的;能创办文社,自己充任召集人,一定要有点可以自持的能耐和水平。现在皇榜之上名落孙山,对袁世凯的打击自然是剧烈的。自叹命运不济,悲催考官无珠,是学子揭榜落第时正常的反应。就好像,火灾过后,残砖烂瓦,换成你站在灰烬之前,会是什么反应那?一样是痛心疾首,陷入一无所有的绝望之中。前段有新闻报道,美国一家房子失火,眼看烈焰冲天,无可挽救,几个家庭成员便笑容满面地借着背后燃起的熊熊大火,拍照留念。那是美国福利文化造就的人文奇观,和我们没有什么可比性。
这个时候,袁世凯输掉的还不只是科举考试,他还面临着一种艰难的选择。是继续在陈州府强充文社老大,坐吃山空,还是投幕入仕,另谋生计,这成了袁世凯必须要作出的一个选择!分家之前,袁保恒在北京的府邸中办有家学,把几个前途看好的子侄召集到一起,延名师严格督教。这些年,袁世凯只需要在生活上付出少许就行了,负担并不重,所以一心一意学习八股制艺是可行的。据袁世凯在家书中讲,他也曾向叔叔袁保恒流露出要去开封府谋个差事,业余读书的想法,立即就遭到了袁保恒的坚决反对和严辞拒绝。但现在袁保恒去了,以袁保龄的实力再无法支撑这种规模的家学,袁世凯要想继续专心学习,就只能在淮宁家中自修。但这时家里的财政状况并不乐观。“袁氏大家族分家之时,(袁世凯)分到了三顷左右的土地,除了嗣父做官时的私房积储,土地中的出息就是他这一支七八口人的全部收入。他还有三个妹妹要陪嫁,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二姊出嫁时,嫁妆共有二十抬,另给了五百两压奁银,三个妹妹自然不能少到哪里去。”③
当然,如果袁世凯想象生父袁保中一样守着自己的田地,做一个太平乡绅,复习考试有的是时间,生活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这绝对不是袁世凯的志向,袁世凯儒家的书本虽然没有读到精进,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却是非常根深蒂固的,入仕做官,努力向上,这才是他一生都在追求的人生目标。
所以,袁世凯在己卯科考试失败后,决计出走投军,上演了那著名的悲壮一幕:袁世凯像当年的班超一样,“乃倾箧,举所作诗文付之一炬,曰: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乌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耶!”④
投笔从戎成语解析及近义词 篇3
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二、投笔从戎成语近义词
弃笔从戎 [ qì bǐ cóng róng ]
犹投笔从戎。指文人弃文就武。
弃文就武 [ qì wén jiù wǔ ]
放弃文业,改从武事。
三、投笔从戎成语造句
1、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
2、你拿什么和他比,他能够投笔从戎你可以吗?
3、历史上有很多为人都是投笔从戎的,我们孩子啊犹豫什么呢。
4、有时候我也想像他一样投笔从戎保家卫国的,但是我做不到。
5、投笔从戎不是坏事,但是我们要真正做到还需要考虑三分。
6、战事一举,他立即整装返国投笔从戎。
7、抗战时,许多在学青年毅然投笔从戎,加入抗日行列。
8、抗日战争爆发,革命青年纷纷投笔从戎,奔赴抗日的前方。
9、当你想投笔从戎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家庭呢。
10、如果你现在想投笔从戎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够做到的。
11、抗日战争期间,有多少热血青年投笔从戎,谁也数不清啊!
12、如今国家有难,好男儿当投笔从戎,报考军校。
13、报国不一定要投笔从戎,在自己岗位上好好努力也是一样。
14、为了抵抗外侮,许多青年纷纷投笔从戎。
15、抗战时期,许多知识分子投笔从戎,走上了驰骋疆场、报效祖国的革命道路。
16、好男儿,当自强,投笔从戎上战场。
17、抗日战争时期,许多进步青年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
18、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投笔从戎的同学可不少呀!
19、在最后他也和他的表哥一样投笔从戎了,然后他们这个家就彻底空了。
20、我长大以后也要学班超投笔从戎,报效国家。
21、战争爆发后,青年纷纷投笔从戎,奔赴前线。
22、投笔从戎:大伯父高中结业后投笔从戎,步入军校就读,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23、日军大举入侵我国时,有的人投笔从戎,保家卫国,有的人却楚囚对泣,束手待毙。
24、队上的干部,大多是投笔从戎的年轻学生。
25、抗战时期,广大师生历尽艰难,内迁重庆,坚持办学,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
26、他的父亲当年投笔从戎,报考空军官校,加入了抗日的行列。
以从戎梦为题目的散文 篇4
那个时候想着扛上枪当个帅气的兵,回想当时只是个青葱少年,现在又想想青年大学生的我依然有这个想法。还真是影视剧和小说看多了,现在的我不只是想当个帅气的兵,也不妄想能当将军,我在幻想当个特种兵。
在校大学生总是不错的,大学里每年都有征兵,各项指标还放宽了。可那期间,身边的朋友不知怎的突然沉默了,找不到了稀里糊涂已然二十的自己。可那期间,同寝的室友们彻夜长谈,听着似乎有着共鸣的晚风,说着自己已被幻境中那颗子弹扼杀在少时的从戎梦……
一直很赞米兰·昆德拉的那句话,这是一个充满离开的世界,而我们都不擅长告别。记得那个搭车去往北京西的早晨,车缓缓驶出了有着温柔亮光的校园,驶向了模糊的路灯照耀的远方。我们走在渐渐醒了来的北京,而告别也越来越近。显然这个告别对我来说有些新意,到最后一刻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返回的公交车上少了一个人才发现其中滋味。很高兴的是同乡的她终于找到了方向,毅然选择了做个火凤凰。出发前一天的那个晚上她还盛装作为学校管乐团的一员参加了迎新晚会的演出,那晚她很美丽。之后我们一帮人去了一家餐厅,边吃边谈了很多该谈的不该谈的,可想而知那晚笑声是接连不断的,我们看出了她不只是对我们的不舍,也看到了她对这次重新的启程有着些许未知的.茫然和可能女汉子们才有的期待。一旁有人开玩笑说你是替父从军吗?她说这样的选择也不是心血来潮或突发奇想,是小时候就做过的梦。这告别很短暂,一夜,一早,高兴也带伤感。当告别也要离去的时候,黎明带走了它该带走的,一路上从戎的梦却越发炽热、光亮。
停下匆忙的脚步的时候,似乎才看到了原本的自己。说去当兵,有点受虐狂倾向的我很是想去体验一番,想自己也能有不一样的朋友叫做战友。不过这想法不是很强烈,也遇了很多的阻碍,比如度数六百多的近视和妈妈的不舍得,现在的选择希望还在,当兵的想法也就搁浅。
人都这样吗?生在和平的年代却有着一颗硝烟四起的心,生在富裕的时期却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是忧患?是不满足?还是欲望膨胀?如若你只是想过把摸枪的瘾,如若你考虑的是别的功利的东西,那你还是慎重些吧,入伍的也不乏有很多后悔的。如若你真有想法,如若你真有这一腔热血,也具备条件,那就请出发吧。相信你也记住了六连的那六个字:不抛弃,不放弃。有人说你早干嘛去了,这点人是不同于动物的,到长大那会儿很多人也难知自己是哪块料,幸运的就碰巧撞上了自己的擅长,不走运的就绕了好些年的弯,绕出来了的结果便是应了大器晚成的说法。
投笔从戎造句 篇5
古诗原文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译文翻译
边塞外族入侵挑起了战争,豪杰将士夜渡桑乾远赴国难。
柳叶被雪亮的箭镞拨开,桃花对映着镶玉的马鞍。
天空圆月把弓影投射到地上,大片星斗映在剑的项端。
不要学那过河行刺的荆轲,空唱一曲《易水寒》。
注释解释
郑少府:事迹不详。少府:唐代对县尉的通称。
辽:州名。隋置,唐初移治辽山(今山西左权)。
榆(yú)塞:边防要塞。秦统一六国之后,蒙恬率兵三十万击退匈奴的侵犯,收复了河套失地,“以河为界,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于河,置烽燧,然后敢牧马。”此后“榆塞”就成了边防要塞的代称。
桑乾(qián):即桑乾水,在河北西北部和山西北部。据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
银镝(dí):银色的箭镞。
桃花:一说指花名;一说指白毛红点的马。
玉鞍(ān):对马鞍的美称。
连星:列星。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不学燕太子丹派遣的刺客荆轲,徒作悲歌而不能成事。燕丹客:指荆轲。
创作背景
东北辽阳一带是唐朝的东北边陲,唐高宗时期时常遭到契丹族的侵犯,朝廷多次派兵戍守。这位郑少府即将远赴辽阳边塞,诗人作为好友来为他送行,写了这首诗。
诗文赏析
首联“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言这边报警的烽火刚一燃起,那边御敌的军队就已到来,表现了“侠客”高昂的爱国热情与牺牲精神。与“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之类的诗句相比起来,更显陡率、有力。诗歌的主人公是“侠客”,唯有这样的诗句才能自然、准确地表现出“侠客”的性格,侠客既不同于书生,又迥异于一般的军人。他豪爽而又能雷厉风行。“榆塞”不仅是实际的地点,而且还暗示了战争的正义性。诗中点出“榆塞”,是想表明“侠客”是为了戍卫边疆而出征。
紧接首联,诗人在颔联中就以生动的笔触,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侠客”非凡的.武艺。“柳叶开银镝”,这里借用战国时养由基百步穿杨的典故,形容“侠客”箭无虚发,技艺过人。“桃花照玉鞍”,一个“照”字,将奔腾驰跃的骏马写得活灵活现。因为只有马飞驰时,鞍鞯上的金玉饰物才会闪闪发光。这里用的是烘云托月手法,不正面描写人,借写马从侧面衬托出“侠客”英姿飒爽、光彩夺人的形象。
颈联进一步表现“侠客”勇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本来是指弓拉得满以致影如十五的圆月,剑出鞘光若闪闪的群星。但诗人有意不直说,反而写成“满月”是临摹弓的影,“连星”是飞入了剑之端。奇思异喻,生动传神。这里关于两军如何对阵未着一字,而敌人的望风披靡由此可见一斑。
尾联“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因郑少府远渡桑干,诗人联想到荆轲的易水之歌。“不学”“徒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说郑少府赴辽从戎,是为了卫国守疆,不同于荆轲的报私仇;二是说此行抱有坚定信念,不作风萧水寒“一去不还”的悲歌。
【投笔从戎造句】推荐阅读:
用统统造句-造句06-29
自满造句-词语造句10-03
不但而且造句来造句09-23
骑虎难下造句-成语造句07-18
不负众望造句-成语造句09-27
化险为夷造句-成语造句10-19
三五成群造句-成语造句07-08
小学生造句常识:用继续造句10-18
用老生常谈一词如何造句-造句06-03
香甜造句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