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主-救世主的故事-救世主的寓意-救世主的意思

2024-05-14

救世主-救世主的故事-救世主的寓意-救世主的意思(通用13篇)

救世主-救世主的故事-救世主的寓意-救世主的意思 篇1

故事的结局是丁元英精心设计的格律诗音响公司强行进入市场, 成为品牌, 而“被劫”的乐圣公司在官司中败诉, 董事长林雨峰驾车自杀, 肖亚文出任格律诗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为了利益, 乐圣被迫与格律诗在王庙村合作, 而媒体则围绕得救标准与得救之道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一个商战故事, 一个爱情故事, 互相交汇又各自独立。本书最牵动读者的是主人公丁元英, 无论从哪个层面看, 他都可以说是一个“高人”, 不管是小说开头即放弃的私募基金, 还是对王庙村的扶贫, 都显示了他对其时社会形势极为精准的判断, 说他运筹帷幄一点都不为过。他在股市运作中得心应手, 短短几个月就挣得将近两倍的利润, 似乎完全破解了股市的密码。把北京格律诗音响公司和王庙村音箱生产基地设计成两个法律上相互独立的实体则表现了他极高的智慧。通过对中国名牌乐圣公司采取一种“杀富济贫”的方式来完成扶贫“神话”, 在此过程中, 将要发生的诉讼官司, 以及胜诉的必然, 格律诗几位股东的淘汰出局, 刘冰因心术不正而走向灭亡, 与乐圣公司的最终合作等都在丁元英的预料之中。他对自己及周围人的判断几乎无一不准, 而判断的准确甚至让他对芮晓丹的未来具有某种预见:“你应该辞职, 请注意, 是你应该, 而不是我希望。只要你一分钟是警察, 你这一分钟就必须履行警察的天职, 你就没有避险的权利。”[1]丁元英的这段话几乎准确预见了芮晓丹的死。他的朋友韩楚风、知己芮晓丹都说他“是个明白人”, 助手肖亚文这样评价他:“是魔是鬼都可以, 就是不是人 (凡夫俗子, 平庸的人) 。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 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听到不一样的声音, 能让你思考、觉悟, 这已经够了。其他还有很多, 比如机会、帮助, 等等。”[2]近乎一种高山仰止的崇拜。就连他的对手林雨峰都不得不叹服他有着“严谨的思维和对繁杂事物的精准判断”。而在王庙村农民的眼里, 他更是全知全能的基督耶稣再世, 他们把得救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丁元英的身上。难怪他从本质上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较高位置, 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他眼中的芸芸众生, “他的每一个毛孔里都渗透着对世俗文化的居高临下的包容”。

作者试图把丁元英设计成“进不去, 出不来”的高人形象, 一个救世主的形象, 可是翻开历史看看, 哪一页哪一行能找到救世主救世的记录?没有, 从来就没有。从来都是救人的被救了, 被救的救了人。如果一定要讲救世主的话, 那么符合和代表客观规律的文化———强势文化才是救世主, 而丁元英正是作为此种文化的载体出现的。作为强势文化的代表, 丁元英对“文化属性”有着自己的深刻解读, 他认为:“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次, 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个人, 大到国家民族, 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 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这是规律, 也可以理解为天道,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3]丁元英对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进行了解释:“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 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 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在丁元英眼里, 中国传统文化不过是“皇天在上的文化, 是救主救恩的文化”, “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4]由此他分析: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从骨子里就是弱势文化属性, 怎么可能去承载强势文化的政治、经济?衡量一种文化的属性不是看它积淀的时间长短, 而是看它与客观规律的距离远近。五千年的文化是光辉、是灿烂, 但传统和习俗得过过客观规律的筛子。丁元英对人的社会文化属性问题的见解是如此独到与精辟, 他认为正是独特的文化属性造就了许多长期处于愚昧麻木之中的社会人, 导致他们永远贫穷落后。丁元英是明白的, 也是孤独的, 正如尼采所说:更高级的人独处着, 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 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丁元英认为强势文化的魂就是遵循规律和法则,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 他在设计格律诗音响公司和王庙村音箱生产基地的相互关系时将两部分各自独立, 对发烧友组成的音响公司采取股份制方式进行制约, 通过强力作用的“杀富济贫”使得格律诗强行进入市场。对王庙村音箱生产基地则采取“用小农意识治小农意识”的方式, 在产品生产各道工序的农户之间实行小农经济的买卖关系, 现金交易, 一环制约一环, 谁出问题谁担责, 不影响别人的利润。允许弱势文化背景下的农民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让市场去纠正他们, 最终用经济杠杆来解决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问题。丁元英不是神机妙算, 也不是能力超群, 只是尊重市场规律和自然法则, 他让市场规律打开农民的眼界, 让市场的无形之手抑制他们的小农意识, 让那些向来只知道神和上帝是救世主的王庙村村民明白要富强不能靠别人, 摆脱贫困的救世主就是他们自己。而他本人不过是在已经缘起的事情里顺水推舟, 借英雄好汉的嗓子喊上两声而已。至于这些农民是否明白市场规律这个“道”, 则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是否能觉到悟到, 正如丁元英说的:“允许几个股东去扒井沿, 能不能爬上来取决于他们自己, 对农户, 从基础设置就不给他们期望天上掉馅饼的机会。我救不了他们, 我能做的就是通过一种方式让他们接受市场经济的生存观念, 能救他们的只有他们自己。”是的, 对王庙村的农民来说, 真正的救世主不是丁元英, 而是认准市场, 吃别人吃不了的苦, 受别人受不了的罪, 做别人做不到的成本和质量。扶贫的本质在一个“扶”字, 如果你根本没打算站起来, 老天爷来了都没用。扶贫扶什么, 扶的就是一种精神, 是一种观念。它既不是简单的市场竞争, 又不是简单的授人以鱼, 而是基于一种社会文化认识的自我作为。有人认为几个股东退股, 林雨峰驾车坠崖, 刘冰跳楼自杀都是丁元英设计的, 事实并非如此, 是他们的虚荣, 他们特有的文化属性, 以及他们自私的性格属性决定了他们的结局。正如冯世杰自己所说, 他们是“烂泥扶不上墙的货”, 扒着井沿看了回外面的天, 又都掉了下去。冯世杰还有改变家乡贫困的念头, 还有与王庙村的关系, 所以最终能够进入格律诗成为股东, 而叶晓明的小农意识则注定他只能在小本生意里打转转, 终难成大器。刘冰呢, 虽说他只是为衣食奔忙的常人, 虽说“小人无咎”, 但小农意识再加上极端自私贪婪的元素最终导致他自杀。这三种人似乎昭示着三种不同的道路:本质善良还有出路, 目光短浅只能在小河里游游泳, 而心术不正必将走向灭亡。丁元英给过他们机会。他们“扒着井沿看过一回天”就是明证, 后来的坠落不是他所设计, 但在他的意料之中,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 只是自然规律所致, 并非他料事如神。

在扶贫的整个事件里, 丁元英没有任何能让人感到“神”或救主的招式, 每一件具体的事都是普通人都能做到的普通的事, 他的的确确是在公开、公平的条件下合理合法的竞争, 没有任何秘密和违法可言, 所谓“神话”就是这么平淡、简单。神是什么?神即道, 道法自然, 如来。丁元英说过, 这世上原本就没有神话, 所谓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诚然, 他所设计的神话无非是遵循了事物的客观规律, 无非是超越了常人所能理解的因果关系而已。

原来能做到实事求是就是神话, 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就是神。由此观照现实社会, 要做到实事求是, 需要的是一双“天眼”, 一双剥离了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的眼睛, 然后再如实观照政治、文化、传统, 把被文化、道德颠倒的真理、真相再颠倒过来。用这双“天眼”去观照文化属性和命运的因果关系, 人们才能超越常规的因果思维, 才能比较容易看到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当然这还需要当事人自身的悟性。事物的规律本身存在, 许多人却视而不见, 而能否看见取决于个体的观念和认识, 取决于个体的经验和建构, 取决于个体能否觉到悟到。从觉到悟到这一点而言, 丁元英显然高于一般人。他不是神, 不是救世主, 但他做到了其他人做不到的事, 同时影响了身边一群人的改变, 仅此而已, 也许这就是强势文化的意义。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想拯救全人类的人骨子里是寂寞, 现代社会每个人更重要的使命是自我救赎, 以及拒绝被人乱拯救。

摘要:救世主虽说遥远, 但《遥远的救世主》的作者还是试图把丁元英塑造成“进不去, 出不来”的高人形象、救世主的形象, 但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如果一定要讲救世主的话, 那么符合和代表客观规律的文化——强势文化才是救世主。丁元英所做的只是认清并且遵循规律和法则, 如此而已。

关键词:《遥远的救世主》,丁元英,强势文化

参考文献

[1]遥远的救世主.作家出版社, 204页.

[2]遥远的救世主.作家出版社, 6页.

遥远的救世主 篇2

与去年千股涨停、千股跌停、千股停牌相比,这个秋天显得平淡,虽时时有暗流涌动,但财经新闻的热度始终不及娱乐花边脍灸人口。“千股横盘”似乎暗示资本市场少了“神”的存在,但经历过“熔断”惨案的散户,谁又希冀“大神们”的翻云覆雨呢?

最近张维迎和林毅夫就国家需不需要产业政策又呛上了,对“需不需要,什么产业需要”可以各自有理地辩下去,但“谁来制定产业政策,谁来判断产业政策是否符合社会需求方向”以及“其逻辑路径上是否符合产业发展规律”这些问题才是致命的。把好好的经念歪了,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见树不见人,中国史书中大多记录了帝王史,对各类英雄的描述很少。所以,在骨子里,我们对各种救世主抱有期待,臣期君,妇期夫,父子朋友互期,这种“忠”与“愚”往往密不可分。一场股灾,千夫所指,似乎换个证监会主席就能凯歌高奏。我们这种“神话”甚至拉低了小孩子的心理素质,升学前的各种膜拜,唯独忘了拜自己。

英雄不是救世主,英雄只是愿意承担责任,又有能力承担责任的人。这种能力就是王阳明心学中的“事上练”,恰如商业成功的三要素:资源、资本、商业思维。这三者必须取其二,独抱其一者,除了期待救世主外,确实别无他法。可喜的是,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让我们的下一代明白,这世上总有金钱和权力帮不到的地方。我曾接触过不少创业者,发现而今的青年,敢张扬个性,敢破除陈规,他们的言行正在将中国带到一个“我是英雄”的时代,这种自信让人汗颜,他们常常用匪夷所思的逻辑选择投资人,直言不讳地说:“我想要你的钱,但我更在乎和你一起成长。”这种理直气壮本该理所应当,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遭遇那种“我付你薪水,你给我灵魂”的无理要求。

是的,有时候,我们想用一碎片的付出,得到全身心的回报,这便是对“救世主”的预期。这种非市场化的情感索求,会极大挫伤“做自己生命主人”的企业家精神。

有人说“公有制”是企业家独立自主人格的破坏者,北京银行的案例已证明其逻辑的牵强附会。北京银行从90家参差不齐的城市信用社,经过20年的成功蜕变,成长为年利润总额超过200亿元的上市银行,闫冰竹的谋略有其独到之处。当他说对医疗行业的服务成为北京银行独到竞争力时,我眼前立刻浮现了一大堆带着病菌的零票。把别人干不好、不愿干的事干好,这就是最基本的企业家精神,这是自救的唯一出路。自救者方能把“变通”刻骨铭心,才能在妥协、协调中自强。看《王阳明传》,有一段印象深刻,讲其弟子王艮,请教心学之贵,王阳明说:“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贵在变通,杀人不怕血,与匪战会欺诈。”王艮的眼睛都要瞪出来了,他惊诧地问:“这不是有违君子本性。”王阳明笑:“善由善报,恶由恶惩,懂小人方能治小人,惩恶而不被恶污本性,方真善。”真善是手中带血而内心澄明,唯斩恶方能扬善,为何不斩?用概念把自己框架起来的人,内心是把概念当作了救世主。所以,君子是勇士,是不断在“救世主”窠臼中,努力活出一片天的勇气。所以,不要去苛求张维迎和林毅夫的学术严谨,那个更让你像自己的人就是好老师,那个给我们带来独特物质价值和思想价值的人就是好企业家。中国经济的命运,唯有在这些人手中才能流光溢彩。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3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遥远的救世主》被改编为电视剧《天道》一度热播,因本人甚少看电视,于是就错过了。近日读书会寄来此书并将讨论此书,于是就抽空看了看。平时看的都是哲学范畴的书籍,很多年没有看过小说了,偶拾起来还真有些不习惯,粗略翻看了一边,大概了解了故事的梗概。

丁元英的私募基金是一家以德国几家金融公司为资本委托方的公司,中国股市进行了11个月的掠夺式经营之后,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对掠夺式的股市操作心里不堪重负,充满了矛盾与无奈。以“个人心理状态”为由中止了私墓基金合作。丁元英托助理肖亚文在远离大都市的僻静地方为自己找一个住处,而令人费解的是肖亚文竟然兴师动众地从北京飞抵德国法兰克福,求助于正德国探亲的警官大学同窗好友――古城公安局刑警芮小丹。肖亚文告诉芮,丁是个高人,并提醒芮不要和他有感情发生,“他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他跟人的思维颠倒了,不是人的思维。一旦动了那种心思你就算把地狱之门打开了。如果真的发生了,那是你自找的,不要怪罪我没有提醒过你。以我的智力,我理解不了这种人。”但是她不想和丁断了联系,就托给芮小丹。芮为丁元英在古城找了房子, 安排丁元英住下,就忘记了此事。几个月时间后因为丁元英的资金被冻结,缺少生活费的丁元英将自己收藏的唱片拿到刘冰的 “孤岛唱片店”去变卖。一次芮小丹无意中听到了丁元英的音响她被那种纯美的音乐打动了。 芮小丹也想买丁元英这样的音响和唱片,但是未果。经过交往之后,芮小丹发现丁元英的与众不同。学识和气度所折服。(www.fwsir.Com)之后两个人的感情因为一次“马王黑恶团伙”的侦讯过程出现了质的飞跃。案犯王明阳是高智商犯罪素有“冷血诸葛”之称,是黑恶团伙的核心人物之一,芮小丹抓捕他时要不是一颗臭蛋差一点命丧他的枪口。警方希望从他的嘴里挖出线索。可是他抱定必死之决心,任警方的侦讯就是不开口。

芮小丹原本与母亲定居在德国,但是一直不能融入德国上流社会,不得志而回国从警,希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可是她依然被边缘化,她优秀,但因为外国生活的经历和西方社会文化的熏陶,还是不被同事所接受,所以在遇到丁之前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刑警而已。她很想拿下“冷血诸葛”王明阳,但是依她的文化积累和知识结构是不可能完成的,这一点她清楚的知道。但是她更清楚丁元英能够帮她解决这个难题,成就她(芮是个很在乎被主流文化认可的,或者说在乎荣誉,她收藏了她历年来的获奖证书,足足与一抽屉,也就是说她执着的是“功名”,是“禄”)。也许是处于这样的潜意识她寻求丁元英的帮助,丁给芮小丹制定了一套侦讯方案,并且进行了3天封闭式的集训。3天后,散发着光芒的芮小丹回到侦讯室面对这个曾经生死互博的王明阳,他们以人生的意义、文化属性、宗教为线索进行谈心,经过一场精彩的对话交锋之后,王犯终于被这个看上去年轻貌美,但充满了人性光辉和深刻哲学智慧的女警官折服。交待了自己的罪行和他人的罪行。

芮因为这次侦讯的成绩和显示出的才华被领导和同事认可,一炮走红,事业顺风顺水,同时芮也被训练自己的丁元英的学识和气度所折服,终于她确定了自己感情,爱上了丁元英。她对丁元英无微不至的关怀生活也感动了丁元英。两个人正式确定了关系。芮小丹决定向丁元英要一个爱的礼物,让他帮助王庙村脱贫致富。丁元英明知这样要求可能是个错误,经过反复思考,他设计了一个“杀富济贫”的方案。与欧阳雪、冯士杰、叶晓明和刘冰成立格律诗公司,让王庙村的村民手工制作发烧级的音响。为此他还到五台山问佛,为自己的心找一个答案。五台山的方丈也给出了与肖姑娘相似的评价,丁元英已经站在觉悟的门槛上了,进一步是佛,退一步是魔。

欧阳雪、冯士杰、叶晓明和刘冰成为公司股东,丁元英告诉他们:救世主是没有的,只有自己救自己。(这句话其实是点题之笔,丁一直是被芮、各股东、王庙村的村民视为救世主的)。丁将战略对手锁定为国内的着名音响企业乐圣公司,他进行了一番策划,将格律诗音响送到国外参加国际级的音响展,获得大奖。回国后,他把盛名而归的音响送到北京开幕的音响展示会上,丁元英以低价销售格律诗音响并在当天就销售一空,丁的此种高档音响低价销售行为给乐圣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乐圣总裁林雨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依据起诉格律诗公司,提出诉讼赔偿,他说不打败格律诗公司就跳楼。丁元英请肖亚文为格律诗公司代理诉讼事务。进入诉讼程序后,乐圣公司才知道格律诗是一个扶贫公司,林雨峰意识到胜诉已经不可能了,但他还是决定要打这场官司,他的目的已经不是教训不遵守市场法则的格律诗公司,而是要打败丁元英。最后他已败诉收场,他选择了开着汽车跌向悬崖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格律诗公司也和乐圣公司达成合作,一同生产音响,王庙村的穷苦村民们也开始了致富之路。

芮小丹办完省厅刑侦处大案后返回县城,路上遇见被通缉抢劫犯黄福海、刘东昌、吴建军等人,芮小丹知道自己单枪匹马去找这些荷枪实弹的劫匪可能会牺牲,她给丁元英打电话,告诉他自己现在面对的情况,听完这个电话丁元英沉默了,没有阻止芮小丹的行动。芮又向分局通报情况请求支援后关了手机。一番战斗,吴建军自杀性爆炸死亡,芮小丹被炸残、毁容,刘东昌逃跑,首犯黄福海企图夺芮小丹的越野车,被芮小丹打伤双腿,就在警方的增援人员赶到现场时芮小丹选择了自杀。在听说芮小丹死讯后丁元英伤心得吐血。芮的父亲认为丁对小丹的死负有责任,拒绝丁元英参加小丹的葬礼,丁离开古城。

看完小说,我觉得丁元英的确是个人物,他的一首《卜算子》词更是耐人寻味:

自嘲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

E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祸福。

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其实这是丁元英的自我写真,他想做清心淡薄的后山人,过隐居的隐士生活,但是又不得不登堂入室做世俗人扒拉金钱。可以说他是一个矛盾体,自我的矛盾让他痛苦得吐血。

在芮小丹侦讯“冷血诸葛”王阳明的时候,曾有过这样一场对话,可以看到丁元英对文化属性的一个观点。

王阳明说:“强盗的逻辑,是直接获取,冒险,刺激。”

芮小丹针锋相对地说:“这样讲,似乎你还算一条好汉。但我以为,强盗的本质是破格获取,破格获取与直接获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们没有自信与强者在同一个规则下公平竞争,这只能说明你是弱者,以为弱势文化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就是破格获取。所以强盗的逻辑从本质上讲是E懦弱的生存哲学。所以,你不是好汉。”

这就是两人的对话,准确的说其实是丁元英教芮小丹说的话。丁在格律诗和乐圣的商业竞争中使用的计量其实就是破格获取,是强盗逻辑。格律诗是弱者,在同一规则下连与乐圣公司对话的资格都没有。再看丁本人,他在德国做基金经理,因为忍受不了强势文化(德国投资基金)赚取弱势文化(中国股民)的钱,决定解散基金。他这样的反应其实也是弱势的文化在强势文化前胆寒、心虚的反应。

丁之所以痛苦地解散基金选择隐居,是看到了文化的差距,而不能接受,不能放下。心理学认为,解决心理困扰的方法就是面对,这与佛学等其他哲学的观点是一致的。解脱前一次的痛苦,就要在下一次的相同经历中重新经历,直接面对相同的情境,面对它、接受它、感悟它、放下它、超越它。于是丁元英借“音响之战”再一次面对了上一次的心结。终于实现了强势和弱势的和平相处,共同发展。这是一次心理治疗,是自我的拯救呀。

世界上没有救世主,虽然很多人认为他是,但他不是,救世主只有你自己。丁元英自己解救了拯救就是一例。可以说,他是一个智者,看到了他人所不见的事情,他看透了世人追求功名利禄的执着,就像他很早就劝芮小丹不要做警察了,可是芮不听,她要做到至少30岁以后,老了,干不动刑警了再说。

人们执着的往往逃不过功名利禄,芮死于对功的执着,刘冰死于对利的执着,林雨峰死于对名的执着,王阳明死于执着于执着。而丁执着于情,最后吐血,再一次的隐居于世,也许还有再一次的治疗,和自我的救赎才行吧?既想做放下一切欲念的智者,又想做持欲的参与者,必然带来自我的`矛盾,堕入痛苦之境。祝福他可以再一次解脱。

本书中有一个词,叫“文化属性”。我比较喜欢用“社会属性”或者“社会文化属性”来代替这个比较含糊的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环境,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就会因为有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而被社会化。这种被社会化的人所带有的集体的意识和潜意识***性的东西就是“社会属性”。我们上海人的社会文化属性和北京人的一定不同。但是北京人和上海人的社会文化属性都是中国的,中国的又和美国的社会文化属性不同。

书中把文化属性分为“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丁元英的痛苦来源就是因为不能面对“强势文化”。因为中国150年来的落后于西方文明,中国人的潜意识深处就有了这种心理弱势,要么崇洋媚外,要么抵制西风,要么国外的和尚好念经,要么老子天下第一。其实中国人的这些表现归根结底都是“自卑感”。丁元英归结中国人的特性是“靠”字。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做生意靠关系,当官要跑关系,买紧俏商品也要靠关系等等举不胜举。靠,就是不自信,不自信就是自卑,是内心虚弱,是内力不强,是肾虚。

中国人还有一个诟病于此也大有关系,这就是中国人最要面子,所谓“面子文化”,面子是什么,是虚荣心,虚荣心是什么还是没有底气,自卑心,怕人看不起自己,于是人人都要摆排场,金粉铺面,外着光鲜,依靠外在的色相,依靠外在的力,让自己光彩照人,穿盔戴甲,手执利刃,自以为人家不会小视,可以所向披靡。其实呢?在这坚甲利刃下的那个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害怕受伤的小小孩,内心充满了自卑和恐惧。真正的高手是不假借神兵利器的,他们一叶一石都可以御敌。甚至就是在那随便一立,呆若木鸡,也可不怒自威。这就是内心强者与内心弱者的区别。由此看来,丁元英是要吃“六味地黄丸”来补肾强体的。

强与弱是相对的,也是相互转换的,没有必要区分和自傲与自卑,强无恒强,弱无恒弱,两者可以和平共处的。比如乞丐很弱,但是乞丐之强在于作为弱者的他可以使作为强者的有钱人愿意施舍给他钱,而这些有钱人从来不会平白无故地把钱给其他强者。有钱人未必愿意做乞丐,乞丐未必不能成为强者,朱元璋就是乞丐当皇帝,吴六奇也是从乞丐到大将军。(www.fwsir.Com)可喜的是丁元英最后悟到了,强于弱是可以和平相处的,于是格律诗与乐圣合作成功了。不论强弱、黑白、美丑等等对立的两面,都是共生的状态,不可失去其一,失去则都不存在,这就是系统理论的基石。各家经典也都有相似的论述,这里就不赘言了。唯要指出的是我们要在对立的事物之间照见其背后的意义,比如强者要照见自己的霸道,弱者要照见自己的不知道。

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有其要修行的功课,丁元英如是,芮小丹如是,刘冰如是,林雨峰如是。唯有肖亚文最让我感到不寻常。她的功课是什么呢?

为什么这个才貌双全的美女在和青年才俊丁总一起工作2年而没有发生“办公室里的故事”呢?一个孤男,一个寡女;一个仪表不凡,一个美丽动人;一个学富五车,一个聪慧过人,两个人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可是肖姑娘偏偏没有爱上丁公子,甚至连朋友她都不想高攀,她还提醒了芮小丹不要爱上丁公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呀?简单地说,她是和智慧的人,清楚自己是谁,他人是谁,她是个观察者,不会做参与者,即使是参与,也是保持心灵的抽离俯瞰事件的发生。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4

什么叫“强势文化”?强势文化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占据强势地位的文化,其特点是,行为人以事实求实的态度,按照客观规律来办事,其主动性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什么叫“弱势文化”?弱势文化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其特点是,行为人依赖强者的主观意识去做事,行为人期待在强者的护翼下,可以不劳而获,一夜暴富,其本质就是依赖和跟随。弱势文化的行为人对待事物没有主观判断,一切以强者的意识为转移。

对照这个概念,我们从书中的事例中就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我们的文化是弱势文化。

以文中的一个人物――刘冰来说明这个情况。当刘冰第一次遇到丁元英,对丁是什么态度?当时,压根就没把丁当回事,在刘冰的眼里,丁元英就是一个很落魄的小市民,没有豪表,没有豪车,穿的也不是名牌,目的还是来卖唱片换钱的,是有求于刘冰的人。他觉得丁的生活状态还不如他,所以在刘冰的心里,对丁是有心理优势的,所以才会说出,帮丁卖唱片就是交情的这种蠢话。直到刘冰看到了丁元英的宝马,这才觉得丁是高人。后来,刘冰主动积极参与了丁元英的计划,这是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改变他自身命运的机会。紧接着,因为格律诗事件,乐圣公司的创始人林雨峰出现。此时,刘冰觉得林雨峰可以轻易终结格律诗的未来。这时,林雨峰就是强于丁元英的强人。刘冰怎么做的?先是退股,然后又想出卖格律诗。自始至终,刘冰有自己的意识吗?都是跟随,跟着强者走,哪怕强者从前是自己的竞争对手。

作者写了这么多,说明了一个什么情况?就是在说,我们的落后源于我们有一个弱势文化,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文化。我在编辑的过程中已经指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前些日子,一直在和某个群友辩论“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否有毒,中国要想进步,是否要抛弃儒家”的问题。这个群友就一口认定儒家有毒,中国要想进步,就是要首先抛弃儒家文化。我就感觉很奇怪,文化有有毒和无毒之分吗?如果有的话,请问,三星堆文化是有毒的还是无毒的?玛雅文化是有毒的还是无毒的?看来,在他眼里,就只有西方的基督文化才是无毒的文化,才是最好的文化,如果是这样,那么请问,同样处于基督文化圈的德国怎么会产生希特勒这样的纳粹?这么善的文化怎么会结出这么恶的果来的?

你看看,多年以来,如《遥远的救世主》这类书籍对我们国人的影响有多大,这类书籍才是最大的毒,严重毒害了我们的思想,使我们国人对自己的文化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并开始讨厌自己的文化,甚至于要抛弃自己的文化,其目的就是要灭亡我们的文化。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强势文化还是弱势文化,和这个民族所在国家的政策有关,这个国家的政策是开放的,包容的,多元的,他的文化就是强势文化,如汉唐;反之,这个国家的政策是封闭的,排他的,单一的,他的文化就是弱势文化,如满清。难道说,汉唐和满清,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不是一种文化?

高三作文:谁是谁的救世主 篇5

暑假的首都之旅,我长了不少见识。

这见识不仅仅是走访了不少名胜古迹,进入到古时王公贵族的后花园,更有的是,我终于真切地看到了这个沉淀了多少文化底蕴的古都脸上露出的无奈。

走在长安路上,拥挤的人行道上我倏地瞥见了一个倒地了的大红五角星,是画在一个矮石柱上的。不知是石柱倒地了,使这五角星倒了,还是这石柱本来就这样矮,是五角星画歪了。我正感慨首都人民真是爱党至深,却没有一个人把它扶正。也许他们就算是不小心踢到了,或是被绊倒了,也不见得看见了那颗五角星歪了的脑袋正注视着前方的毛主席像。

而当我们在十三陵参观时,我真想象不出人们该以怎样的心情在墓冢边上享受盛宴。那本是帝王们精心设计建造的地下宫殿。优美的环境,豪华的房间,这本是给亡灵安息之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王朝的倒影。如今却给人在边上搭起大片大片卖冷饮的篷,被人肆无忌惮的踩踏,给人做拍照留念的背景。那百年前的这陵墓的主人们,铁定不会想到若干世纪后的人们会这么轻浮。或许,在那里,地上的一个塑料袋不会引起我的愤慨,捡起来就罢,而有些人不屑一顾的表情,着实让我们为这个民族的精神感到悲哀。一个人对亡者的不敬,是他个人认识的缺失,而这整批整批的人对王陵的随意和不屑,则是对文明的不屑,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缺失。我相信,这样的.人还是少的,并且希望不再增多。

圆明园里的所见让我狠狠地恶心了一回。走了大段的路,经过了许多被炸得只剩骨头的建筑物残骸,远远地终于看见了圆明园那几根柱子样的标志性建筑。那个巨大的喷泉蓄水桶如今只剩底座,那座如今只剩他原来的4分之一宽,还有那块地方被炸得只剩三个坑……导游解说得越来越激动,恨不得抢个时光机来回去痛打英法联军。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某部喜剧片里面洪七公站在上面挥舞打狗棒的台子。边上一小伙狠捶了一记那高大的蓄水桶底座上的砖,小声骂了句脏话:“XXX的英法联军……”

与其他人一样,我被它的雄伟和悲壮震慑住了。我甚至都不敢拿起照相机,这片曾见证了祖国饱受屈辱的历史的土地,不是我们手中小小的照相机所能包含的下的。这沉重的反思和愤怒,不是我们所能承担的住的。 同时,我也不可避免地看见了许多蠕动的虫子,一条一条几条几条地扭着往那些残骸上爬,搔首弄姿。走近了,才知是一群急于“走近历史”“感受悲愤”的人们。他们在高大的欧式石门前留影,笑得如同这伏天正午的太阳。我示意一同来的姐也上去一下,可她脸色煞白地连摆手,说她不愿亵渎历史。我们便在那小丘底下的一课树下远远的望,我像是看到了它在那个王朝的阳光下熠熠生辉,然后渐渐的便退成了黑白两色。那些笑,在那个高处是那么刺眼。我知道,我们无力迈上那汉白玉的阶梯。难道我们都忘了吗?难道这就是感受历史的耻辱?我无言以对。

试想,很多年前的中国是纷乱的,于是诞生了鲁迅这样的文字刺客,他试图用长矛和枪拯救中国的灵魂,刺醒麻木的民族。如今的中国虽是安定,却越来越轻浮,人们的内心渐渐被空洞的低俗文化代替,一个民族的信仰正渐渐在褪色。我们不难看到无数清醒的人高喊着尊重祖国的文化,保护中华传统,保持民族凝聚。他们可以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读书人,也可以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但他们都懂得“尊重”这个词。然而恶搞、低俗娱乐、崇洋媚外、过于追求标新立异等等本不该这么猖狂的因子充斥了这个社会,看起来就像是浮在水上的一层油,永远只能这么轻。那么,谁来将它挑去?

是什么让安静的园林不得不遭受混乱的脚步?是什么让经典在年轻人眼中变得无足轻重?又是什么让外国人这么瞧不起中国人!又是什么让民族精神这个词渐渐正失去力量!

谁能拯救我们?谁有足够大的力量来唤醒这个更加复杂多变的时代?

"互联网+"是救世主吗? 篇6

从一点直接到另一点, 选择优化路线, 通过微信支付预订车票, 保证一人一座, 提升行车速度和乘车舒适度, 适合上下班距离较远、需多次换乘的年轻消费者……对比传统公交, 互联网定制在客户评价、平均运送速度、准点率、使用效率上都更具优势。而以小猪巴士、接我云班车以及刚入场的滴滴巴士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 正在迅速占领公共交通出行领域, 并对传统公交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

定制化之所以受到市场青睐, 关键是把互联网思维发挥到极致。其高度关注用户体验, 做足了路线设计与服务质量的文章, 同时也倒逼传统公交行业加速改革。

近期, 交运集团 (青岛) 推出的“交运巴士”, 就是传统公交拥抱“互联网+”成功转型的一例典范。这种改革举措的背后, 是由“互联网+”引发的公共交通从理念到模式的连锁反应。

游戏:新救世主的降临 篇7

当我们说起游戏时,我们通常在说些什么?在谈“游”色变的中国,最常见的词汇大概是“玩物丧志”、“洪水猛兽”。对游戏的偏见不知是从何时开始的,因而这种刻板观念下的国人似乎对游戏有着天生的抗拒,也从不会把它当做一件“上得了台面”的事情来看待。这恐怕也是索尼、微软在游戏业务方面迟迟打不开中国市场的一个原因吧。

所以,让游戏成为新的救世主这样一个命题似乎不合常规。别急,我们先从2500年前小亚细亚半岛上生活的古吕底亚人的一次天灾说起。

吕底亚人尝试

那时,一场罕见的饥荒席卷了整个国家,人们毫无怨言地接受着命运,希望丰年会很快回来。然而局面并未好转,于是吕底亚人想出了一种奇怪的方法来抵御饥馑。计划是这样的:他们先用一整天来玩游戏,用以忘却饥饿感和对事物的需求。接下来的一天,他们吃东西,克制玩游戏。依靠这一办法,他们一熬就是18年,期间发明了骰子、抓子儿、球等其他所有常见游戏。

让我们停一停,总结一点东西出来。我们常常认为,全身心投入游戏是一种逃避行为。但是在吕底亚人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游戏可以是一种有目的的、经过深思熟虑的逃脱,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极为有益的逃脱。他们全天候地开展游戏,成了一种适应困难条件的行为。游戏为原本无法维持的社会系统塑造了全新的秩序感,把不能承受的生活变得可以承受,让饥饿的人们在无力的环境下生出了力量感。

18年的尝试一转而过,但外界环境却没有发生太大改变,这让吕底亚人明白了一件事,如果继续袖手等待、分散精力,恐怕还是无法在饥荒中生存。所以,他们决定准备玩一把大的,一次不成功便成仁的游戏。

他们把国家的人口通过抽签的方式分成两半,一半留守本国,一半外出寻找新的定居之所。这最后一轮的豪赌让古吕底亚人实现了华丽逆转,以出乎意料但效果拔群的方法,解决了饥荒问题。后来,古吕底亚王国不但辉煌存在了好几个世纪,而且出海寻找新家园的那支古吕底亚人也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成功定居,并孕育出了日后高度发达、对罗马乃至现代欧洲文化有着重要影响的伊特鲁利亚文化。

古吕底亚人保存自己族群的薪火,又促成了一个对人类文明进程有着巨大影响的新文明的诞生。这一切靠的是什么呢?貌似就是那个让很多人不屑嗤鼻的“游戏”。

破碎的现实

让我们回到这个又爱又恨的现实中来吧。目前全球有大约7亿游戏玩家,这之中,中国玩家占2亿,主流玩家平均每天玩1~2个小时游戏,但600万资深玩家平均每周用于玩游戏的时间约为22小时,相当于从事一份兼职工作。美国的“极端”玩家每周甚至可以花45小时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挚爱的游戏中。总的来说,全球每周花在游戏上的时间已经超过30亿小时。

很令人吃惊的数据,不是吗?这些玩家都有固定的工作,有目标,有课业,有家庭,有承诺,他们并没有完全拒绝现实。那么他们是在游戏中寻找些什么呢?是力量感、目标感、团结一心的合作感、振奋人心的成就感、获胜之后心跳加速的快感,或者以上全部。

诚然,玩家在现实生活中或许只能偶尔体会到这样的愉悦,但是在他们喜爱的游戏中却几乎时时刻刻都能体会到。原因也很简单,现实没有办法像虚拟空间一样,轻轻松松就能让人享受到精心设计的快乐、惊险刺激的挑战以及强有力的社交关系,它同样没有办法高效地激励我们。因为现实本身就不是设计成最大限度发挥我们潜力的模式,也不可能从头到尾都让我们兴高采烈。因此,越来越多的玩家感觉到:和游戏相比,现实破碎了。

事实上,这并不仅仅是一种感觉,而成了一种名为向游戏空间“大规模迁移”的现象。

当前,电脑和视频游戏满足了现实世界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带来了现实世界提供不了的奖励。它们在用现实世界做不到的方式教育我们、鼓励我们、打动我们,以现实世界实现不了的方式把我们联系在一起。也许,我们很快就会变成这样一个社会:占相当大比例的人口在游戏中投入最多的努力,在游戏环境下创造最美好的回忆,在游戏世界里体验最大的成功。

如此看来,我们似乎马上就要迷失在游戏的世界中。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不。作者为这一未来的景象做了一个精准的描述:现实已经破碎,而我们需要创造游戏来修复它。

游戏拯救现实

与像《魔兽世界》、《光晕》、《最终幻想》等最优秀的游戏相比,现实支离破碎得不成样子。它太简单,令人沮丧;它毫无生产力,希望渺茫;它分裂不连贯,琐碎不重要;它难以融入;它毫无意义,吃力不讨好;它孤独,隔离;它难以忍受;它不可持续,缺乏雄心壮志;它混乱而分裂,卡在现状里不能自拔。

那么游戏是如何拯救这破碎的现实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对游戏的特征有个了解。

所有游戏都有4个决定性特征:目标、规则、反馈系统和自愿参与。玩游戏,其实就是自愿尝试克服种种不必要的障碍。换言之,与游戏相比,现实太容易了。游戏激励我们主动挑战障碍,帮助我们更好地发挥个人强项。

而游戏其实是抑郁的对立面:它是精力充沛的活动,玩家对自身能力的乐观态度。这就是为什么哪怕其他一切都失败了,哪怕我们愤怒、厌倦、焦虑、绝望、孤独或漫无目的时,游戏也能让我们快速转入积极状态的原因。

从事任何一项游戏,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其实通过明确、可操作的目标和鲜明生动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游戏设计师是在帮助我们进入幸福生产力状态。我们可以看到游戏如何把失败变得有趣,训练我们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真正可以达成的目标上。我们还能看到它们如何帮助我们建立社会持久力,以更招人喜欢的方式唤起我们的行动;把我们放在更宏伟的背景下,让我们全力以赴,感受真正宏大的意义。

游戏帮助我们更享受现实生活,而不是急着想要逃避。点数、关卡和成就发挥了巨大作用,帮助我们熬过最艰难的环境,鼓励我们更努力地精通自己本来就很喜欢的事情,以促进人生的升级。游戏成为了社群的跳板,培养了我们的社会参与能力,在博物馆、老人院、繁忙的城市人行道等各种空间将我们联系起来,同陌生人结盟。甚至有某些大型群体游戏为我们接受科学建议、过上更好的生活提供便利等等。

而众包游戏成功动员数以万计的玩家免费参与到解决现实问题中去,如治疗癌症、调查政治丑闻,实现了一种可持续参与式经济。社会参与式游戏为玩家在现实世界中创造了志愿任务,让人产生英雄感、满足感,它和在线游戏任务一样容易达成,从而真正地帮助玩家实现拯救生命、梦想成真的愿望。

精通游戏使得我们掌握一件事:合作、协调、共同创造新的东西,让我们认知到盈余的红利。预测游戏把普通人变成超强希望者:训练人们采用长期视角,时间生态系统思维,对大规模的多策略进行试点,解决行星级别的问题,成为一名超级合作者。

最终,通过以上这些超强的补丁,游戏弥合了支离破碎的现实,拯救了这个消极的世界。

游戏化:未来的路径

我们人生中最紧迫的使命、也是地球上每个人都要承担的使命,是在清醒的每一刻里,全力以赴地深深地投入现实。这不是说我们不能玩游戏,而是我们把游戏看作是逃避现实的消遣。

我们再也不能抱残守缺,固执地认为游戏独立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工作。问题不在于它浪费了游戏造福现实的潜力,而在于,它根本就不是真的。游戏并不会让我们在现实生活里分心,反而用积极的情绪、积极的活动、积极的体验和积极的优势填补了现实生活。

游戏不会带我们走向文明的灭亡,它们会带领我们重塑人类文明。我们今天及以后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就是将游戏更紧密地整合到日常生活当中,把它们当成协力重塑地球的努力平台。如果我们肯真心尝试驾驭游戏,以创造真正的幸福和重塑现实的力量,那么,“现实变得更美好”就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的有可能发生。如果确实如此,我们的未来将焕然一新。3000年前的古吕底亚人能做到,今天的我们同样能做到。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1500字 篇8

芮小丹是书中的主人公,虽然作者没有直接写出来,但是《天国的女儿》在书里一直伴随着芮小丹。 她是个美丽到极致, 聪明到极点,勇敢到无畏, 对所爱的男人一脱到底无所保留,而又不死缠烂打的女人。 这样的女人恐怕也只有小说中才可能存在。都说外貌是女人的名片,小说本身是奔着惊人骇俗去的, 而在女人的容貌上还是不能免俗,脱不了女人本身的脂粉气。为了烘托这个不仅仅美丽之极的女人,还给与了她聪明和勇敢。如果故事就如此,还不失为一部好的小说。 可到结尾,芮小丹因为奋勇和歹徒搏斗, 失去了双脚,和美丽的容貌,在看到战友们到来的时刻,选择了自杀。

没有了美丽的皮囊,就没有了生存的意义。没有了完整的躯体,就没有了生命的尊严。这是这本书要传递的信息吗?

很多人问过我,在美国这么多年,有什么感受。

最大的感受之一, 是对人生命的尊重,无论这个人是以什么样的生存方式而存在。

救世主-救世主的故事-救世主的寓意-救世主的意思 篇9

《遥远的救世主》内容梗概

效力于德国一家私募公司的商界怪才丁元英,用他超出常人的手段,将从德国募集的资金投进中国股市,用“文化密码”疯狂掠夺中国的钱财,后来又良心发现,退出了公司,但退出是要受到惩罚的,为此,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的所有分红被冻结,甚至穷到天天吃方便面。回到古城“隐居”时,认识了从小在法兰克福长大、如今在古城刑警队任职的女刑警队员芮小丹。两人从相识到相知,从一对音响发烧友演变成了一对爱情发烧友,上演了一出精彩、浪漫、传奇的天国之恋。

★ “珍珠豆豆”作文

★ 六年级爱国小故事600字

★ 大班数学教案:豆豆馅饼

★ 仓鼠豆豆小学作文

★ 奇妙的豆豆 说课稿

★ 小班音乐:数豆豆

★ 中国小微企业调研报告

★ 制作豆豆画五年级作文

★ 豆豆学跳绳优秀教育随笔

中国会成为欧洲的救世主吗? 篇10

戛纳的G20会议上,所有的眼睛都盯着中国。许多人希望,中国能够对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伸出援手。随着希腊援助计划的进一步展开,EFSF规模拟从4400亿欧元增加至一万亿欧元。

在会议上,法国总统尼古拉斯·萨科齐(Nicolas Sarkozy)表示,欧盟希望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而EFSF的首席执行官克劳斯·雷格林(KlausRegling)也在10月下旬飞往北京,与中国政府的高层见面。

这仅仅是—个又说活动的序曲。国家主席胡锦涛赞扬了萨科齐及其他欧洲领导的“决心”,但是并未承诺给予支持。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我们需要等待技术上的细节进—步明确,并且在决定投资之前,进行认真的研究。”

新华社的评论则解释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对于欧洲所发生的这场危机,中国既不能扮演‘救世主’的角色,也不可能治愈欧洲经济的萎靡不振。”新华社如此表述。

不做“救世主”

为什么中国政府不想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呢?首先,欧洲的这个计划很显然只是另一个临时性计划。今年3月和7月,欧洲都曾经出台了“复杂的”和“最终的”计划,但是仅仅几个月后,这些计划就被新的计划所取代。

其次,欧洲人并未保证会尽力自救。现在欧元区的领导人多方寻求帮助,以解决EFSF的资金缺口,但是他们未曾考虑过用自有资金,或者发行主权债券。

投资基金公会主席程剑慧在出席论坛时就表示,尽管EFSF达成最后协议,决定通过扩大规模来解决希腊债务危机,目前欧洲各国亦尚算意见统一,都表现出愿意合作的态度。但长远而言,倘若要解决欧洲经济问题,仍需较长时间来解决,并且在未来适当时候,需要对EFSF规模是否足够做出反思和改善。

第三,欧洲并不需要中国的钱。欧洲大陆有充裕的资本,一向是资本输出国。“欧洲向外融资,并非因为他们缺钱。”北京大学的麦克·佩蒂(MichaelPetfis)说,“他们不需要中国的资本,他们只是需要不用偿付的资本。”

毫无疑问,中国的领导人可不想把钱白白打水漂。但是,也有一些原因可能促使中国最终直接或间接地购买EFSF所发行的债券。

首先,中国外汇储备的四分之一是欧元,目的是减轻对美元的依赖。因此,中国的央行投资了EFSF的债券也并不奇怪。实际上,中国要尽可能地保持现有的欧元投资不贬值。

而中国支持欧元区还有一个理想的原因,那就是这可以削弱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

最重要的是,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欧洲的订单减少可能导致中国沿海地区的严重社会问题。工厂的倒闭可能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特别是在目前内需已经被逐步调动的情况。

中国政府最终是否真的决定购买欧洲资产,程剑慧相信,政府将评估其资产价值、升值潜力,以及风险因素和投资回报等才能决定。

中国政府最终是否真的决定购买欧洲资产,程剑慧相信,政府将评估其资产价值、升值潜力,以及风险因素和投资回报等才能决定。

或有条件伸援手

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Marrin分析认为,“面对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欧洲希望中国能出手相救。而作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欧洲经济若有衰退也将会牵连北京。不过,跟其他投资者一样,中国希望其投资的安全性得到保证。此外,北京还有可能提出一些条件,诸如希望欧洲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此举会让欧洲企业难以针对中国竞争对手实施反倾销措施。”

此前德国《世界报》报道称,“有来自欧盟外交圈的消息说,欧盟将在明年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是没有说明具体时间。事实上,欧洲人在这个问题上是存在分歧的,主要是英国、法国、荷兰及许多急需中国金融援助的国家,对中国的要求容易接受。相反,德国和斯洛伐克表示怀疑。”

美国福克斯网站的文章称:“一些分析家说,中国可能对欧洲提供帮助,不仅仅是为保护其全球贸易,还可能会讨价还价。一位中国学者说,‘欧洲有许多著名品牌、知识产权,以及优良的企业资产。我们为什么要担心拿不到足够的回报?’”

“欧洲领导人目前正承受巨大压力,以完成他们削减希腊债务、重振欧元区的计划。法国财政部长FrancoIs称,中国的投资将是‘信心的体现’。也有中国分析家对投资持怀疑态度。‘如果一切救市措施都不明朗,难以评估,那怎么能让中国参与其中呢?’一位学者说。”文中写到。

中国国内媒体评论则认为,中国过去外汇储备大购美债,却面对美元贬值,是否减持手上美债处於进退维谷,提防继美债陷阱之后,现在又来了欧债陷阱。欧债顽疾难愈,不论直接或间接投资欧债,投资风险不低。

救世主-救世主的故事-救世主的寓意-救世主的意思 篇11

菩提场就是华藏世界的境界,形容菩提场有十种庄严,简略合成四种:

一地严。地是土地坚固,金刚座的底下是金刚地。是佛的依报,是金刚地基,这是约事上说。表心地的时候,这个心地表法身。地是指心地。心地含藏无量性功德,地严就表心地的无量法身,指佛的法身即毗卢遮那佛,这是果。因呢?以前是以般若修因,以悲智度众生这个因,又以般若智能的法空为因,所有的因行就是华,一行严一最,一严演一行,一行成一严,无量劫来所行的无量的因,无量的严,这个是通融之说。异因严异果,无量因严无量果,通的时候,一因就严无量果,成就无量果。成佛了,一切都纯净无碍,纯杂无碍,都可以说。约行布来说,一行严一果,所表现的心地之因,增长了金刚之地。按教理来说,有权、有实,以权实的教义度众生,成就这个华藏世界。

二树严。以大智能的因感成就的。智能因惑成的菩提树,横这棵树又高又盛,又圆又妙,这是表法,形容智能,智能是高的,我们看不见菩提树的枝叶,因为在智能上它是不昧的,光明照熠的,那是大菩萨所看到的。是假树来显佛的果德。这棵树喻金刚,金刚是表法。树花,表因,入了金刚三昧,生他本来具足的智能。表法的时候,随众生的境、差别,佛说一切法,随众生的业而消除众生的一切业。所以枝条、树枝、树叶是严这棵树的,以智能的光明严这棵树,因为智能深了,来照这个理体,理智合而为一,这是形容这棵树。智能是慧解,大慧力。对众生说法叫方便善巧,应以何法得度者,就始他说何法。树表什么?就是身!菩提树就是表佛身。

三宫殿严。指所处的宫殿。表示诸佛的悲和智,就像楼和阁相依,表法的。华藏世界整个就在宫殿里头。整个的一切世界,一切事物都在菩提场,这是的理上说。这一切的相表佛的功德,他的性体呢?是心。体是什么呢?摩尼宝。摩尼宝又称如意宝。经过无量亿劫度众生积累的功德所成就的,象这种相的庄严。

是佛的悲智双运所成的。经文说众行发光,所遍洒的三千界都是法雨、法云。说法的义理,如云、如雨。宫殿里头一定有光明,有种种幢,一定光具足,就是大智能跟禅定交融,悲寂互相交烛。幢表降服众魔,这里头含着无边的菩萨。严本来指因说的,但这是解释佛的果德,果中有因,即涅槃,不生不灭的是果,一切诸大菩萨,诸佛冥会感应,感就是因。诸佛跟一切诸大菩萨,没有圣人不入涅槃的,就像一切水无不归之于大海。所有发出的声音、光明,就象宝所的网。地、树、宫殿是因,这些因是显佛成就的德。因为佛不可思议的力,一念顿现。顿现什么呢?法界之内所有的一切诸相,一念间充遍十方。有非有,相似有,相似有不是真有。“真”是什么呢?“真”是性体,性体是通的,所显现的依报是有碍的,不是通的,有局限性。因为在这个法会,要容纳无量的菩萨,演华严的法界之法,由佛的神通力摄入无碍,形相是有障碍的,但佛的.神力故,有形跟无形无障碍。广义是:佛在一念间而成就的宫殿。

救世主-救世主的故事-救世主的寓意-救世主的意思 篇12

从此,里芬斯塔尔的命运与希特勒纠结在一起:成就、荣誉、耻辱与坎坷,其纠结点在于一部纪录电影《意志的胜利》—一部关于一个元首和一群民众的世俗神话,一个救世主模样的魔鬼和一群受到蛊惑的民众。

影片从富有传奇色彩的云端开始,希特勒乘坐飞机俯瞰人间。自幼深爱神话传说的里芬斯塔尔显然把希特勒—这个依靠欺骗和煽动上台的野心家比作了降临凡间的神。

希特勒高超的骗术蒙蔽了德国人民的眼睛,以至于当时大多数的德国人把他看作是拯救德国的希望,是上天派来的使者,而纽伦堡曾经是德意志帝国的象征。170多人的摄影队全部穿上党卫军制服,以防万一摄入镜头,成为万绿丛中一点红。

运动是这部电影的突出特征,里芬斯塔尔在希特勒经过的地方建了拍摄的铁塔,铺了轨道,以保持镜头的平稳与优雅。她让每一位摄影师都尝试通过旱冰鞋—自己童年时代的玩具获得运动镜头的感觉。然后他们想办法在阅兵场所的每一个可能的地方都安装了运动机械,甚至在一个140英尺高的旗杆顶端安装了一个升降机,以便取得视觉上的冲击力。为了使希特勒的演讲看起来生动,他们在讲坛的周围铺设了环形轨道。

总之,莱尼使用了当时一切可能的条件,目的只有一个:让影片动起来。

希特勒乘坐的敞篷汽车检阅群众队伍的镜头体现了里芬斯塔尔的良苦用心:镜头小心翼翼地跟从在希特勒的身后,透过希特勒举起的手拍摄夹道欢迎的群众。为了让镜头保持运动,她让街头的雕塑转起来,让镜头在城市和人群之间缓缓移动。在阅兵一场的拍摄中,里芬斯塔尔从阅兵台的高柱后移动镜头,展示场面的宏伟和庄严,而高机位俯拍的阅兵场景,整齐、威武的方阵里只要三个黑点在移动,希特勒与群众—充斥在影片里的镜头只有这两类,突出希特勒的地位与身份。

与当时广为流行的纪录电影不同的是,影片没有使用一句解说词,让画面自己表现自己。这些画面后来成为反法西斯电影中不可缺少的镜头。

集会结束之后,莱尼面临着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必须从40万英尺的素材胶片里选出1万英尺制作成最后的成片。后期工作几乎是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下完成的。从方克博士那里学到的剪辑方法给莱尼带来了很大帮助。

一天,希特勒召见莱尼,要求她在影片里一定要加入魏玛将军的镜头。莱尼当即拒绝,因为这位将军的画面由于光线不足非常模糊,加入之后势必会影响影片的整体艺术水平。希特勒第一次向莱尼发脾气,认为这个女人十分没有自知之明。莱尼许诺来年单独为这位将军拍摄一部纪录片,但是绝对不会在现在的这部影片里加进这些模糊不清的镜头。

剪辑进入到最后的阶段,莱尼雇用当时德国最为出色的故事片剪辑师剪辑阅兵段落,但结果很不满意,于是亲自动手剪辑,几乎在没有睡眠的情况下用72小时完成。最后合成时间只有2天,配乐的乐队总是不能够很好地掌握影片的节奏,莱尼自己拿起了指挥棒。时间是如此紧张,以至于这部影片破天荒地没有经过电影审查就直接拿到电影院进行首映了。

影片的首映带来了巨大的成功。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几乎可以说是无可挑剔,当时在法国放映之后,全体观众为影片鼓掌喝彩,影片夺得了巴黎电影展的金奖。

然而历史却和这位天才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这部旷世之作成为她日后所有苦痛的祸根——世俗的人们无论如何也难以相信一个没有狂热的政治信仰的人能够拍出这样具有震撼力的影片。

美国电影史家巴尔诺说:“没有一部电影把希特勒恶魔般的本质和把人类自制心丧失殆尽的情况反映得如此淋漓尽致。里芬斯塔尔的摄影机没有撒谎,它所揭示的真相永远使人不寒而栗。”

这部电影给里芬斯塔尔的30年代赢得其他艺术家无法想象的荣誉,也给她漫长的未来预设了无穷的诅咒与烦恼。

这部电影让希特勒非常满意,也给追求过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带了愤怒,他当面对里芬斯塔尔说:“如果不是一个女人,我就把你从楼梯上扔下去!” 因为里芬斯塔尔拒绝听从他的命令,更不接受他的审查。

张同道: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纪录片研究专家。

“救世主”抽身 篇13

危机来临,中国买家被寄予厚望

根据环球红酒的统计资料,如果投资法国波尔多地区的10种红酒,过去3年的回报率为150%,5年回报率为350%,10年回报率为500%。1982年份的拉菲更是创下了10年涨幅约为850%的收益纪录,而同一时期黄金价格的涨幅仅有400%。

在拉菲狂潮中,中国消费者和炒家被认为是拉菲价格的推手,业内人士指出,亚太地区的投资人在2006年之后才开始介入,而在去年上半年,中国人对拉菲的追捧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一组数据或许能说明问题,2011年伦敦期酒交易所的新增会员50%以上来自中国,中国的葡萄酒进口量在7年增长了8倍,而从2009年开始,拉菲拍卖现场90%以上都是中国面孔。

中国内地买家一掷万金的豪气,不仅逐渐将日本、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买家挤出一级葡萄酒市场,也让外国的酒庄和红酒供应商目瞪口呆。亚洲,尤其是中国已经被定位为最富潜力的葡萄酒接棒者。法媒指出,中国特别是中国大陆的消费者、收藏者拯救了法国的葡萄酒业,因为金融危机动摇了西方国家许多人的消费信心,那儿的葡萄酒市场萎缩了不少。

特别是现在,当欧洲深陷债务危机时,酒庄主将中国买家视为救命稻草。业内人士透露,最近一段时间许多法国知名酒庄庄主或总代来温州,研究2012年到底该怎么办,希望中国酒商能多进点他们的酒。正如有人所说:“法国名酒现在很依赖中国人。日子不好过更依赖。”可是事实证明,中国买家并没有像他们预期的那样,一如从前豪爽地充当了救世主的角色。顶级葡萄酒拍卖场上中国人不再频频举牌了,中国市场的降温也对2011年份期酒降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人究竟“肿么”了?是买的多了变聪明了,还是这一切另有隐情?

宏观调控让投资者资金短缺

毫无疑问,在以拉菲为首的波尔多顶级葡萄酒价格的下跌过程中,当前的经济形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专家认为,拉菲价格暴跌,更像宏观调控引发的生存危机。据中国葡萄酒教育机构Wine Societe China分析,葡萄酒市场发生的变化主要受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变化影响所致。2009年,中国新增贷款额10万亿元,总贷款额增长1/3。2010年,中国新增贷款8万亿元,几乎相当于2008年的两倍。大量资金进入市场,人们为了规避风险,纷纷将资金投入到顶级葡萄酒等投资领域。而到了2011年,由于中国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一些投资者不得不出售手中的佳酿来获取资金流,导致以拉菲为首的顶级葡萄酒价格下跌。

如今,中国葡萄酒投资者及商人都经历了信贷限额干涸。2011年中期以来,中国政府命银行限制借款并且增加储备金,这一举措一方面使中国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软着陆”;另一方面,紧缩信贷影响了香港的现金供应。葡萄酒收藏家George Tong解释道,“许多现金都被从香港运回到内地以复还银行贷款。”

房地产调控让拉菲需求减少

实际上,在中国买拉菲绝大部分是一种面子消费,喝拉菲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身份标识,许多人都趋之若鹜。如果以地域来划分,香港和内地沿海是购买拉菲的主力,和香港炒家不同,江浙游资对红酒的追捧带有炫富的意味,他们甚至缺乏应有的红酒知识。爱炫富的温州商人大多都投资房地产行业,因为国内的房地产调控,一切悄然改变了。温州卡聂高公司董事长陈柏龙亲身感受到,前两年,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宴请一直喜欢喝拉菲,但房地产业调控后,用拉菲请客少了,需求大减。

不容忽视的是,许多葡萄酒中国分销商及投资商也都掌握有大量的房地产投资。ASC首席执行官Pierre认为,房地产泡沫引发的担忧带来了恐慌。由于葡萄酒投机商们的恐慌,致使他们正在出售手中的葡萄酒,进而引发葡萄酒价格的下降。成都橡木桶酒窖总经理陈瑞东分析道:拉菲暴跌的一个原因就是经济大环境不好,房地产在跌、股市在跌……人们消费信心指数下降。这种情况下去囤货,一点意思都没有了。

游资撤离,市场泡沫面临破灭

香港世界葡萄酒中心大陆首席顾问曾微就曾指出,葡萄酒价格的急剧上涨,引发了人们对于波尔多葡萄酒出现泡沫的担忧。这两年大陆买家的投资风气,有不少人是很盲目投资的,这造成一定的风险。国外的葡萄酒投资一般被视作一项长期投资,但当下国内投资客的行为更像是短期的“爆炒”,这极易引起一轮泡沫行情,从而诱发市场风险。随着2011年末顶级波尔多佳酿价格大跌,业界普遍感觉顶级葡萄酒市场泡沫即将破灭。

业内人士预测,拉菲价格骤跌可能只是一个开始。这些年,过剩的民间游资疯炒红木、黄龙玉、鸡血石等,狙击农产品、中药材、大宗商品甚至邮币卡,这些都是在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热钱和投机资本裹挟下,中国此起彼伏的资产价格泡沫的缩影。这些炒作的一次次退潮,使得社会付出了巨大代价。

任何一个炒作起来的商品都会有价格回落的一天。葡萄酒泡沫一旦破灭,炒作葡萄酒者将严重受创。目前,市面上顶级葡萄酒较多,如果买到的年份不佳,相应收益非常低,还极有可能赔本。专家认为,对于人们熟知的拉菲,尽管最高已经超过30%的下跌幅度,价格仍存在泡沫。

中国买家变得精明,另觅佳酿

中国买家对葡萄酒的狂热,让拍卖行和境外酒商看到无限商机。首先是同样品质的拉菲等高端葡萄酒,在香港地区的拍卖价格比纽约、芝加哥地区高出约10%;其次是拍卖行与境外酒商越来越“聪明”,一看到中国需求旺盛,有意压低市场供应量以制造供需不平衡假象,抬高价格标售,而拍卖行从中便能收取约22%的佣金提成。这些做法也逐渐引起了中国买家的不满。

随着拉菲的暴跌,中国买家出手开始谨慎,不再购买价格离谱的葡萄酒。苏富比亚洲区洋酒部主管Robert Sleigh称,亚洲买家比以往更加成熟,人们对佳酿的品牌和价格更有选择性。英国著名精品葡萄酒商Berry Brothers & Rudd的上海分部负责人Rufus Beazley说:“以往波尔多顶级酒庄佳酿不管什么价位都不愁卖,但现在许多人开始买二级庄佳酿用来消费,而不是买一级庄佳酿作为投机性投资。”

上海美夏国际酒业负责人Ian Ford认为,拉菲、玛歌等波尔多名庄酒及副牌酒的价格下跌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对精品葡萄酒的兴趣下降,而是表明他们在酒品选择方面更趋于理性和成熟,不再被酒庄名号所迷惑,并且兴趣转向波尔多以外的区域。中国市场的需求更加广泛,法国罗纳河谷、勃艮第、智利、澳大利亚等地区的顶级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都在持续增长。

【救世主-救世主的故事-救世主的寓意-救世主的意思】推荐阅读:

上一篇:人命关天安全教育片观后感下一篇:毕业论文指导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