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宝书小学作文(共5篇)
我的宝书小学作文 篇1
关键词:作文,观察,思考,表达,序列,训练
作文是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也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综合体现, 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多年来, “作文难, 难作文一直困扰着大多数语文教师, 学生怕写作文, 教师怕教作文, 关于作文能力的培养和作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是花样繁多, 层出不穷。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文教学的方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的成果显著, 有的不见成效。不论什么事情, 都会有规律可循, 或者有适合自己的方法。作文一定要贴近生活, 激发灵感, 注重阅读, 学会观察, 加强思考, 讲究步骤。在此, 笔者浅谈一下自己在小学作文教学时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学会观察, 练习观察能力
练习观察的方法有很多, 学会观察是学会表达、学会作文的第一步。可以根据不同时间、地点采取不同方式训练:
1. 在学校观察。
学生每天上学, 在教室在校园会见到很多事物, 会发生很多事情和教师、同学会有很多交流。只不过因为常常发生, 见得多了, 学生会习以为常、熟视无睹, 觉得没什么特殊的。但是, 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其实, 很多事物、很多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比如, 教师或者同学的衣着, 今天和昨天有什么不一样;班里发生了什么事, 今天谁的表现好, 谁的表现差, 谁擦黑板了, 谁爱劳动了, 谁受表扬了, 谁挨批评了等等, 都是观察的内容。
2. 在家里观察。
绝大多数学生, 每天除了在学校就是在家里。学生对家中的一切更是熟视无睹。教师可告诉学生, 每天注意观察家里的变化。家里添置什么家具了, 爸爸妈妈情绪有什么不同, 有没有客人来到家里, 客人来干什么, 周围的人或物 (村里或者小区) 有什么变化等等, 这些都是观察的内容, 要做个有心人。
3. 天气和季节的观察。
天气和季节的变化对人有很大的影响, 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天气和季节变化, 感受不同的天气和季节, 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异同, 能有目的地观察, 看到变化, 看到不同。
培养观察能力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果忽视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由于受到生活经验的限制, 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 作文就没话可说, 感到作文困难。所以说, 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是解决小学生作文难的主要措施, 它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二、加强思考训练, 培养思考能力
观察之后, 要经过思考, 将观察到的事物变化探个究竟, 为什么这样变化, 怎样变化的, 作文训练实际上也是思维的训练。小学生写的作文词语运用不正确, 缺乏条理, 中心不突出, 它既有逻辑上的问题, 也有思维上的问题, 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训练思维能力, 尤其重要。要想准确地表达, 必须准确地思考;要想有条理地表达, 思考必须有逻辑性。要能分清主次, 抓住特点, 抓住主要的、本质的。这就需要学会分析和综合, 这就要求在作文教学中, 加强思考训练, 尤其要使学生思维活跃。
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命题作文的写前指导要恰到好处。指导过粗, 学生无从写起, 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指导过细, 又让学生无从发挥, 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尤其是基础较好的学生。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教师要让学生写放胆文, 不要过早给模式, 给程序。学生想写什么, 就写什么, 想怎么写, 就怎么写。让学生逐步明确一个概念, 作文就是用笔写话, 想说什么, 就写什么, 想怎么说, 就怎么写, 这就是作文。
作文就是根据实际需要去写话, 小学生作文有必要强调思考的素质, 这对于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将来能否成才是很重要的前提, 因此, 作文教学中的思考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它也是解决小学生作文难的一个必要的步骤。
三、按步骤练习, 学会表达描述
学写作文要按步骤练习。低年级可以从基础训练抓起, 先以识字和口头表达为主, 教师可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口头表达描述, 力求表达清楚明晰、有条理。还可以练习写几句话或者摘抄一些好的、自己理解的词语。中年级可以进行单项训练, 可以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布置要求和主题, 让学生围绕主题说话或笔头描述, 除了客观描述, 还应加上自己的感受感想, 可以有字数限制。高年级可以进行综合训练, 从描写、叙述到评论, 还可加上扩写、缩写、仿写等多种形式的训练, 让学生逐步体验作文的乐趣, 提高写作的水平。
这三个步骤的训练一脉相承、互相衔接而又是交错进行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点, 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具体要求, 而各阶段之间又要互相联系, 形成一个小学阶段完整的训练步骤。
这三个步骤就是三个阶梯。第一个阶段的训练应以识字为主, 让学生能理解和会运用学过的词语, 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句式, 加强观察思考、表达能力的训练, 尤其是说话训练更要加强。这几种能力的训练应互相渗透, 互相促进, 为以后作文打好基础。第一阶段主要通过习作例文和相应的基础训练题目体现训练的要求。第三阶段安排系统的训练项目, 是第二阶段训练重点的提高和深化。这三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要抓好观察、阅读和习作三结合, 具体安排应该是在第一个阶段结合阅读培养学生观察图画的能力;在第二个阶段要结合阅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到观察实物, 由观察静物到观察动物, 观察生活, 这一阶段的观察主要是以定向观察为主, 适当地向机遇观察过渡, 并重点抓好仿写;第三阶段结合阅读指导学生课内素描和机遇观察。在每一个阶段都要对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表达能力的训练, 努力做到说与写结合和读写结合。
我所带的学生采取这样的作文教学方法, 在低年级安排说话课, 重点抓口头作文的训练, 培养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中年级抓仿写及小应用文的训练, 高年级抓命题作文训练, 使作文教学形成了循序渐进的阶梯,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类文比例由18%提高到25%, 三类文由50%下降到35%, 有20多篇在各级报刊和作文杂志上发表。
小学《我的家族谱》活动方案 篇2
五年级“三生教育”第一章生命教育, 通过《我们在成长》一节的学习, 学生们了解了“我从哪里来”、“我们在成长”、“父母从哪里来”之后, 本着加深了解亲人情况, 融洽亲人关系, 帮助学生认识生命, 尊重生命, 珍爱生命, 主动、积极、健康的发展的目的, 我带领学生开展了制作“我的家族谱”的“三生教育”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
了解亲人情况, 知道父母从哪里来。加深认识生命的意义, 尊重生命, 珍爱生命, 主动、积极、健康的发展;促进家庭和睦, 融洽亲人关系, 更好地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 使家族资料得以流传下去;培养学生立足生活, 主动开展实践探究活动的意识, 学会调查研究的简单方法。
三、活动时间
一学期。
四、参加人员
五年级学生。
五、活动内容
根据姓氏分组, 制定计划, 了解亲人情况, 知道姓氏来源、新旧居住地、家族大事记、辈份排列、古物、墓碑、亲人、族人姓名、职业、出生或死亡时间等。整理资料, 撰写小结感受, 形成自己的家族谱。
六、活动准备
按姓氏分组培训, 明确制作意义和实施方法, 查资料, 了解家族谱。
七、调查方法
访问法、资料法、照片法。
八、实施过程
1. 培训分组、计划实施
(1) 上网查资料, 了解什么是家族谱以及家族谱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 通过参观身边同学的家族谱, 了解制作家族谱的意义。
(3) 通过教师培训, 拟定提纲, 同学们大致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收集资料, 如何制作家族谱。
(4) 按姓氏分组, 用填表的形式制定计划, 并拟定完成时间表。
2. 调查访问, 收集资料
同学查阅自己的祖籍, 整理和编辑亲人情况, 可以采用最为直观的树状图呈现家族关系 (教材第4页, 注明家庭成员姓名) ;可以用照片记录亲人各个时期有纪念意义的家族大事, 收录家中古物, 翻拍证书;可以通过扫墓补记前人资料;还可以到老家邀请左邻右舍座谈……
周末、节假日是调查研究的最好时机:指定调查内容, 布置成书面作业, 能将调查落到实处。电话采访是一种方便实用的调查形式。真正走入了生活, 亲自走亲访友, 到亲戚家调查更是必不可少的形式。
3. 交流完善, 补充资料
每一项内容完成之后, 及时的交流展示评讲, 可大大促进完成的效果。可采用学生自我介绍, 相互推荐, 教师对比讲评的方式。越真实、越原始的资料越应得到表扬。
通过同学间相互参观、交流、展示、介绍、翻看资料册, 从同伴的交流中获得启发, 相互学习, 彼此借鉴, 及时补充, 引发思考, 从而大胆创新, 不断改进, 使家族谱异彩纷呈、各有侧重。
4. 整理资料, 小结展示
活动结束, 大家交流收获和感受, 将自己制作完成的家族谱加上自己设计的封面, 整理成册, 陈列于班级进行展示。让学生自己投票评选出制作认真, 有特点的家族谱, 复印之后装订成《个性家族谱》, 其余选择较好的分类整理形成《家族谱荟萃》。
九、活动成果
通过制作家族谱, 除了达到本次活动的最初目的, 孩子们还能收获很多在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 有的孩子在体会中提到“制作家族谱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 鼓舞我们热爱生活, 奋发向上, 为祖国做贡献, 为民族争光, 同时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还有的学生这样说“通过这次实践体验活动, 我不但了解了自己的族人情况, 在制作过程中还学会了对自己不知道的问题。通过查资料、询问、调查、图表等方法收集和整理了大量图文并茂的家族谱。”
“我们喜欢这样的活动, 它不仅弘扬了我们民族传统文化, 还让我们从小树立了科技、科研意识。”
“寻根问本, 也让我们更好、更深入的了解了自己家族辉煌的历史。”沈航同学在总结中这样说, 并在同学讨论的基础上将本次活动的体会和收获归纳为:
在走访调查中加强了与亲戚的联络, 增进了与家族亲人的了解, 亲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在一年的实践过程中, 同学们相互学习, 借鉴, 帮助, 加强了交流, 增进了友谊, 同学友谊, 学会合作交往, 自己解决问题。学会了对自己不知道的问题, 通过查资料、询问、调查、图表等方法来解决。锻炼了孩子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学会了访问、收集资料、整理资料, 还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分享的能力, 人也变得勇敢了。家族资料得以流传下去, 使后人更好地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
我的宝书小学作文 篇3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中明确指出: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亦即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为技术而学, 而且还包括能力的学习, 这个能力就是信息素养。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不应该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 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因此,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 要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 就必须创设一个开放的和谐的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的能力, 从知识的被灌输者转向知识的自主建构者。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 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 而学生能自为研索, 自求解决。”这就明确告诉我们, 在课堂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
【教材分析】
《我的音乐库》属于小学信息技术中操作系统知识模块, 是对文件夹的各种操作。从内容上看, 教材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给音乐找个温馨的家”, 分为文件夹的建立和文件夹的命名。第二部分“打扫我的音乐小屋”, 主要是文件的移动和删除。因为, 学生已经对文件的操作有一定基础, 因此, 文件夹的建立和命名操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主要让学生学会合理对文件夹进行命名, 能够合理存放和管理文件。
文件的合理存放与管理, 是一个人使用计算机操作的基本素养。本课通过对上节课的延续, 以管理音乐文件、建立自己的音乐库为例, 着重培养学生建立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技能。
众所周知, 计算机操作当前主要利用鼠标和键盘两大输入设备, 但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过分依赖鼠标而忽视键盘的熟练操作, 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这个问题。而文件的管理要从实际出发, 给具体实例, 让学生自己发现给文件分类存放的必要性。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对文件进行合理分类。
文件夹的建立是个教学中的重点, 也是难点, 书中的例子是以鼠标右键操作为例, 需要重点强调在鼠标指针处于“空白区域”时点击右键, 因为, 鼠标右键菜单内容取决于鼠标当前选中对象。对于学生通过文件菜单创建文件夹, 要积极肯定、鼓励, 并可以适时讨论各自优劣。给文件夹取名时, 一定要注意文件夹不能为空, 否则, 系统会给出提示。
文件的删除与拖动相对直观形象, 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鼠标键盘的结合, 并鼓励发现比较不同的方法。对于文件夹与文件的操作, 教师应该充分结合“我的音乐库”实例, 积极利用直观形象的比喻手法, 比较两者异同, 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 由于学生对文件保存、打开已有一定的操作基础, 对文件概念有着朦胧的认识。文件夹的建立与命名、文件的移动和删除虽然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但学生掌握这些技能不存在太大的难度, 教学的难点在于通过对文件及文件夹的操作, 学会合理高效地管理文件, 及对文件目录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合理分类的重要性。
(2) 掌握新建并命名文件夹。
(3) 掌握文件的移动、删除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有疑解惑、同伴互助等学法, 使其获取新知, 感受学习的兴趣, 又领悟合理分类的重要性, 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具备分类整理事物的好习惯。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助的精神。
【教法分析】
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运用技能的过程中, 着重考虑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在生活中寻找体裁, 在学科中寻找融合点。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指导思想, 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 以“任务驱动”与“解决问题”为主线, 完成每个教学任务, 从解决问题出发, 实现教师辅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开展交流的教学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 (1) 掌握新建并命名文件夹。
(2) 掌握文件的移动、删除操作。难点:如何对文件进行合理的分类?
【技术应用】
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课件。
【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展示:多媒体广播播放家庭“分类”影片。
师:问题一, 你们知道这部影片讲了什么?
问题二, 合理分类在家庭中重要吗?
生欣赏影片思考、回答。
生1:影片中告诉我们家里物品摆放要整齐, 要一类一类安排。
生2:家里要分成各个不同的功能区, 如:书房、卧室、厨房、卫生间等, 每一个房间都有不同的功能。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整齐大方, 给客人留下好印象。
生:……
(教学意图:让学生明白合理分类的重要性。)
二、任务驱动, 自主合作学习
1.建“家”, 命名
师:打开“我的音乐库”文件夹 (文件的“家”) , 你们觉得这个“家”要不要分类?
生:需要。
师:为什么?
生:太多, 看不清, 不方便查找……
(1) 学习任务一:如何在文件夹中新建其他的文件夹, 怎么给文件夹命名?
师:在“我的音乐库”文件夹里新建2至3个文件夹, 并合理给文件夹取名 (提示:不要将音乐文件移进刚建好的文件夹) 。
生练习建立文件夹。
(2) 教师向学生介绍学习的途径。
师:遇到困难可以求助“帮助”文件夹, 可以求助书本, 可以求助同学、老师。
生:……
(3) 教师巡视, 个别指导, 并演示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预设:命名、新建文件夹、转换输入法、下一级目录) , 由学生解决。
师:新建文件夹有两个问题:一是新建文件夹的位置在哪里?二是新建文件夹用什么名字呢?
生1:我觉得可以建在桌面。
生2:不是, 先建在新建文件夹里, 然后把新建文件夹放在桌面上。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3:我觉得应该建立在目录下。
(4) 引导学生相互帮助。
(5) 教师小结。
师:四人小组可以相互帮助, 同时可以探讨你们是依据什么来分类建立文件夹的。
师:有一位同学他把歌曲文件夹分成了儿童歌曲、革命歌曲、英文歌曲、流行歌曲四个文件夹。
师:现在, 我们按座位分成六个小组, 按照刚才的分类方法你把歌曲分成几个类别。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 确定一到两种分类方法, 在电脑上建好文件夹, 把歌曲分类。
学生练习……
师:编号12号的同学分类是:我陌生的歌、我喜欢的歌、英文的歌。大家觉得分类如何?
生:好, ……
(教学意图:首先让学生自我探究, 初学新知, 接着又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共性问题, 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达到加深与弥补之目的, 最后, 通过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 从而来巩固实效。)
2.搬“家”
师:“家”基本建好了, 我们就开始搬“家”。
师:如何移动这些音乐文件呢?请同学来试试。
生:……
(1) 学习任务二:如何将这些音乐文件分类移进文件夹里 (引导学生看书) ?
师:请同学们阅读书本内容, 请同学来尝试一下。
师:他刚才用的方法是什么?
生单击左键把歌曲“娃哈哈”移动到“儿童歌曲”文件夹中。
师:简单一点说, 就是用鼠标拖动的方法 (板书:鼠标拖动) 。老师还有第二种方法, 谁来演示?
(2) 学生练习。
师:右键, 剪切——粘贴。谁来说说复制粘贴和剪切粘贴有什么区别?
生:复制粘贴的话原来的内容还会有的, 剪切粘贴的话原来的内容就没有了。
师:标书剪切/粘帖。
怎样把多个文件同时移进去。
生演示。
师:选中多个文件拖动或剪切移动进去。
(3) 教师巡视并指导。
(4) 演示学生操作, 教师应适当讲“移动”的含义。鼓励学生用其它方法操作。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看书习惯, 并激励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
3.扫“家”
(1) 学习任务三:如何删除图片文件 (学习“帮助文件夹”) ?
师:为什么不能把这个文件移进文件夹?怎么办?
生1:不能归类到这些文件夹里面, 不符合分类要求。
生2:删除掉。
师:如何删除?
生:选中文件, 右键, 删除。
师:还有其他办法吗?
生1:有, 直接按键盘上的“Delete”键。
生2:菜单里面也有删除的。
(2) 教师巡视并指导, 及时记录学生情况。
(3) 学生演示。
师:操作得很不错, 思考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师:我们来看看其他同学出现的问题 (如:多余的文件夹) 。探讨删除文件和删除“文件夹”方法有何不同?
生:一样的。
(4) 设疑。
师:刚才删除的文件, 是不是真正把它删除了呢?还能变回来吗?那怎样才算真正删除了呢?
生:可以, 把回收站的文件还原。
生:清空回收站才算真正删除。
(5) 学生尝试练习。
(教学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 鼓励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从而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小结、拓展
小结: (1) 新建文件夹并命名; (2) 移动文件; (3) 删除文件或文件夹。
课外拓展:从网上下载音乐, 并分类存放在合适的文件夹中。
(教学意图: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构与进一步拓展。)
【课例反思】
一、创设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氛围
利用比喻贯穿主体。本课从观看“生活中的家”引入, 将“我的音乐库”文件夹比作库里文件的“家”, 然后将“新建文件夹并命名”、“移动文件”、“删除文件”分别比作“建家, 命名”、“搬家”、“扫家”, 这一切“行动”让学生接受更加形象、直观, 使得课堂更显人性化。安排开放时间让学生讨论这一内容该如何操作,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问题, 启发他们思考, 让学生开放性地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巩固和深化的全过程。遵循认知规律, 首先, 要遵循学生头脑中的原有认知结构, 教学时要善于抓住知识的发展点, 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中教师要多把功夫放在怎样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上, 引领学生找到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通过真实开放的时间熟练运用计算机来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
二、转变学生观念,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先学后导, 当堂训练。学生接受一任务后, 通过看书、求助“帮助文件夹”等方式, 进行自主探究、尝试任务, 而教师只充当一个小助手的角色, 去引导学生释疑解惑, 从而将文件分类这一任务当堂训练完成。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 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 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学习是自己的事, 应该怎样地听课、思考、发言和讨论, 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自己还要做什么, 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识别能力, 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自主学习能力, 找到最适合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 要学会在网上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要培养自我监控能力, 要学会自我评价,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这样, 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三、教给学习方法, 引导自主探究学习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课堂教学策略。整个课堂都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 让学生自主探究, 有疑解惑、同伴互助等学法,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采用“激励”机制, 迎难而上。采用“竞赛”的机制, 迫使动手慢的学生需加快速度, 采用“奖励笑脸”的机制, 让更多的学生充当“小老师”去帮助学生。本课教学中采取了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 捕捉小组内的有效资源, 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小组合作式学习能通过同伴之间的教与学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促进全体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同时, 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 形成互助合作的精神。
我的宝书小学作文 篇4
1当前小学数学学习自评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通过调查分析和教学实践总结, 发现当前小学数学学习自评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学生对数学学习自评的理解存在误区。
调查中发现, 绝大多数学生对自评的理解不全面, 他们把学习自评简单地理解为自己批评自己、说自己的不足。因此, 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 数学学习自评就是“数学题目做错后找错误的原因”, 或者仅仅是在期末成绩报告单中写写自我评语。只有少数学生觉得学习自评是自己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一贯表现。由此可见, 在数学学习自评上, 更多的学生把它理解为找问题、作总结。
(2) 数学学习自评的内容、方式比较单一, 评价缺乏目标性。
在数学学习自评中, 主要以口头表达、文字书写等方式为主, 内容以总结本学期表现、对某件事情的反思、考试后的自我分析等为主。在这样的学习自评中, 学生常常会写到:粗心没看清楚题目、题目的数据抄错了、计算出现错误等, 基本上把自评结论归咎为“太粗心”。这样的数学学习自评主观性太强, 缺乏目标性。因为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部分学生甚至不知如何进行数学学习自评。
(3) 数学学习自评随意性较大, 缺乏长期性、规范性。
小学生进行自评基本上是在教师要求下完成, 自评的次数不多。有的教师甚至觉得小学生太小, 自评没多大意义, 因此, 在评价中, 或者全权代劳, 或者置之不理。调查中发现, 90%以上学生表示如果不是教师要求, 肯定不会进行数学学习自评, 50%的学生把自评当作教师布置的临时任务而已。因此, 在数学学习自评中往往流于形式, 往往时断时续, 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2“我的成长足迹”自评方式的特点及意旨
从当前小学数学自评现状来看, 教师们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关注题目的对错、成绩的高低, 而忽视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进步。心理学家杜威强调:“教育评价不能仅考虑应该教什么, 更主要的是要考虑学生学到什么, 忽略这个方面, 教育便成为外来的压力, 即使产生一些表面效果, 也不能称为教育。”“我的成长足迹”自评方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 从教师的教为主导向学生学为主导的转变, 使学生能对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作业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等方面自我做出的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规范、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一周学习情况的总结以及家长对孩子本周自评后的寄语, 等等。其最显著特点就是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参与者, 并突出自评方式在过程性评价中的重要地位。其意旨就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数学学习的成长进步过程, 在成长变化中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增强自信心, 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自评, 学生们可以清楚的通过评价数据的记录了解自己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 及时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了解需要努力的方向。真正体现出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从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我的成长足迹”自评方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针对当前小学数学学习自评中存在的不足, 并根据“我的成长足迹”自评方式的特点、意旨,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增强自评方式的标准化。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受教育程度, 无法全面恰当的来评价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哪怕是接触较为广泛的“考后反思”, 多数学生都会写到“这次没考好, 下次要努力”。学生们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 自我评价缺乏针对性, 也就失去自评的激励功能。为此, “我的成长足迹”自评方式设定了如下规定:
从以上表格设计内容来看, “我的成长足迹”以标准量化评价表为主, 自我总结和家长寄语为辅的方式进行评价“。我的课前准备情况” (见表1) 要求合理放置学习用品、准备所需教材和练习并安静等待老师上课, 按要求完成的给予加分“。我的课堂常规表现” (见表2) 主要观察孩子的课堂纪律, 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被老师点名的则按次数扣分, 而整节课未被提醒的则可以加分。“我的课堂发言表现” (见表3) 重在考察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其数学思维能力, 我们鼓励孩子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 一点一滴的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无论是否回答了问题, 只要有举手、想发言的表现, 就给予1分的加分, 对于特别精彩的发言会寄语3分的加分以示表扬。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情况 (见表4) 评价是学生在当天作业的订正复批后自主进行, 教师不统一安排时间。
这样, 数学课堂表现有了统一评价标准后, 学生们无需老师的提醒, 自行根据本堂数学课的表现进行累计加分即可。评价一般在课堂的最后1 min进行, 简单方便、操作性强, 容易收到评价效果。
(2) 突出自评方式的灵活化。
从自评方式的内容可以发现, “我的成长足迹”致力于改变过分强调纸笔测试的结论性评价, 加强对过程性评价的探索。标准量化评价表中的课前准备、课堂规范、课堂发言, 就分别从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主动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不仅以学生测验成绩、作业正确率来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而且更多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实现评价方式、手段、方法的多样化,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进步, 不让学生因为数学成绩上的差距而感到自卑。
(3) 凸显自评方式的轨迹化。
“我的成长足迹”自评方式以一周为阶段周期 (见表5) , 将学生一周数学活动中的各项数据收集起来, 根据数据汇总后的情况评价本周学习状况, 以此进行自我总结, 发现不足, 促使学生进一步的发展。这也与“档案袋”形式有相通之处, 学生能很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学习进程, 老师能明确掌握学生学习的变化过程, 便于师生之间的客观交流和探讨。此外, “我的成长足迹”着重体现学生的纵向比较, 考虑学生的过去, 重视学生的现在, 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强调发挥自评促进学生发展和激励的功能, 从很大程度上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 注重自评方式的个性化。
学生的个体差异、成长环境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但一直以来的评价标准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 评价偏向过于绝对化, 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成长足迹”实施中, 既体现多数学生的发展要求, 又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 比较客观的判断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潜能, 能针对每个学生制定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5) 体现自评方式的亲子化。
当初, 在设计“我的成长足迹”的时候, 我们就考虑是否让家长也参与这项自评活动, 这不仅能让家长们了解学校数学学习评价体系的改革, 还能因为家长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得学生不容易长期坚持完成一项活动, 这就需要借助外部因素督促他们坚持到底, 家长寄语 (见表6) 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通过家校互动的方式, 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 建立起自信心。
4“我的成长足迹”自评方式的效果反馈
“我的成长足迹”数学学习自评方式实施一学期后, 对前期调查的学生进行回访调查发现, 学生对数学自评的认识有了明显加深。其中, 84%的学生知道数学自评是“自己评价自己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100%的学生明确“在每一次的数学活动中, 都进行了自我评价”;“把自评当成老师任务”的学生由90%下降到15%;72%的学生认为“能通过自评促进自主学习”。同时, 有23%的学生觉得在进行“我的成长足迹”自评方式后, 家长对自己学习的关注有了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 良好的学习习惯也逐渐养成, 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 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曲连永.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19) :119.
[2]杨柯.教学自评与师生互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2 (5) :4-5.
[3]张丽丽.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 2016 (2) :153.
我的“开门作文”观 篇5
一、学会观察, 获得生活实感
如何让学生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习作素材呢?我认为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叶圣陶先生说:“要叙述事物必须先认识他们, 了解它们, 这唯有下功夫去观察。”观察事物, 获得生活实感, 是作文的先决条件。从教学的角度来看, 无论是写人、叙事, 还是写景、状物的习作, 都要教会学生积累生活材料, 只有他们对社会生活和各种事物有了亲身感受, 才可能用文字真实而又富有感情地表达出来。正如叶老所说:“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
二、巧用多媒体, 诱发习作内驱力
除了带领学生深入社会, 引导学生直接观察日常生活外, 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图画、照片等等, 这也是学生寻找写作依据的一种可取的方法。鲁迅曾预言:“用活动的电影来教育学生, 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 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多媒体具有图、文、声、色并茂并有活动影像的特点, 可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作文情境, 让学生在形象、声音和情感的刺激下, 愉快地观察想象, 寻求语言表达的途径。如今大部分学校都有选择地采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 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观看影视资料、图片、照片等, 把久远的事物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观察到人和事物细微的特征, 最大限度地诱发了学生的习作内驱力, 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三、鼓励阅读, 提高习作能力
我主张“开门”作文, 还包含另一层含义, 即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因为读写是分不开的, 古语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头脑中空空的, 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所以, 作为教师, 我们不能太限制学生看所谓的“课外书”, 只要教师引导得好, 再给予一定的课外阅读指导, 学生丰富的课外阅读有益无害, 学生执笔作文时, 会有意无意地将所积累的妙词佳句、所体会到的写作技巧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 进而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我的宝书小学作文】推荐阅读:
红宝书学习方法05-09
红宝书考研英语练习题09-24
小学作文:我的周末05-14
我的“节食”运动小学作文06-11
我的表哥小学作文06-29
我的雨伞小学作文07-21
我的大树小学作文07-24
小学 作文 我的同学08-14
我的侄女小学作文08-21
小学作文:我的祖国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