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并

2024-07-04

撤并(共9篇)

撤并 篇1

九甲镇中心小学撤点并校情况汇报材料 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坚持发展教育,努力提高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九甲镇中心小学,始终把办好教育,出好人才为根本,努力抓好教育工作。

2013年4,九甲镇中心小学共有学校7所,共有42个教学班,有学生1144人,其中:女生550,苦聪学生459人。总寄宿制学生852人。有学龄人口892人,入学890人,入学率达99.8%,巩固率达99.7%,完学率在97.3%。有教职工93人,专任教师92人,教师合格率达97.3%。全镇小学占地面积36167平方米,有校舍建筑面积8803平方米,其中:框架2615平方米、砖混6188平方米。全镇建有远程教育接收站7个,多媒体教室1个,计算机教室1 个。全镇小学有图书15066册,生均13.1册。

教育布局调整是教育形式发展的必然变革。把学生相对比较少,条件比较差,交通不便的完小或教学点撤并到中心学校,整合资源,让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待遇是发展的必然。因此,九甲镇小学自2010年以来一共撤并学校两所,学生数在20至40人之间。

一、撤校情况

仓房小学于1866年9月建校,2010年7月撤并入九甲镇中心校。登高小学于1967年9月建校,2011年8月撤并入九甲镇中心校。

二、目前各村小学基本情况

1、九甲中心完小(即九甲中心校)于1846年办学,至今已有167年的办学历史。接受来自全镇各村组、街道、单位、流动人口学生,现有教学班16个,有学生582人,有教职工51人,寄宿制学生 1

440人。

2、和平村小学:1944年9月办学。2006年,响应上级集中办学要求,把五六年级集中到中心校就读。现在有教学班3个,有学生57人,寄宿制学生56人,有教职工5人。建筑面积288平方米。距中心校11公里。

3、三台村小学:该校于1866年建校,至今147年的历史,2009年,把五六年级集中到中心校就读。现在有教学班4个,学生51人,寄宿制学生0人,有教职工5人。距中心校9公里。

4、果吉村小学:1924年办学,2005年学校响应上级集中办学要求,把五六年级集中到中心校就读。现有教学班3个,有学生37人,有教职工5人,宿生6人。建筑面积434平方米。距离中心校3.8公里。

5、文岗村小学:1964年9月办学。现有教学班4个,学生72人,寄宿制学生52人,职工7人,建筑面积270平方米。2009年,把五、六年级学生并入甸坑小学(家长自愿全部送入中心校就读)。距离甸坑小学7公里,距离中心校24公里。

6、甸坑村小学:1954年9月办学,是九甲镇的第二重点完小,有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196人,有教师13人,寄宿制学生177人,学校占地面积400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86平方米,接受勐真小学、文岗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就读。

7、勐真村小学:于1955年9月办学,有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134人,寄宿制学生101人,有教师7人,学校占地面积41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88平方米。勐真村小学距离甸坑村小学17公

里,实际学生到甸坑小学就读路程根据分布情况有所不同。为提高办学效益,五六年级学生并入甸坑小学就读。

三、学校撤并的经验及教训

﹙一﹚、经验

1、达成共识,明确分工。学校撤与不撤是政府决定的,撤哪个学校,撤并到哪里都要有文件、批文。学校是具体操作部门,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向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并逐级上报,作审批。村委会配合镇政府做好宣传工作,召开村民大会,并解决好撤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到思想统一,看好发展前景。

2、提前做准备,矛盾消除在点上。一般情况下,我镇学校撤并目标一年前或半年前就知道,工作也在半年前就做准备,不是临时行事,学校制定撤并计划安排,并实施。碰到问题立刻解决,不回避、不积累,后面的问题就容易了。

3、全力做好交通安全工作,不遗漏其他工作。学校撤并工作中,最大的困难是学生上学的交通问题。虽然学校无法解决,但无可回避,尽最大的努力汇报,协调、想办法,做到村委会、村民小组长帮助协调家长按时接送。

4、成立财务和资产清理领导小组以及撤并学校村工作指导小组。处理好撤并学校的资产及管理,严防遗失,被侵占。加强信息收集,及时反馈撤并工作信息等。

(二)撤并带来的效益

1、通过校点的合并,拓宽了教师的交流学习环境,教师个人的能力素质有所提高,任课负担有所减轻,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学,备

课,批阅学生作业,教学效益提高。

2、优化了教师队伍建设,配臵更加合理,专业化更强,对实施素质教育有更大的推力。并校以后,有专业特长的教师能力能够得到发挥,更好的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解决了以往大部分教师无法开展英语、美术、体育等现象,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能力素质相对更高

3、学校对教学软件硬件投入更加集中,基础实施服务教学的效益更加明显。

﹙三﹚、撤并暴露出来的问题

1、撤并后的学生上学路程相对远,有的达二十多公里,交通费用加大,隐性的安全隐患加大。家长精力和负担加重。孩子很小就离家去住校,要常常担心,时常探望教育支出成本增加。

2、学校撤并后留下的闲臵校产无人管理,破烂的D级危房存在安全隐患,学校要为校产的维护支出资金。

3、由于并校,合并后校舍、设备、设施、食宿和教学条件配套不足,带来各种压力。

4、学校撤并后按常理应该教师剩余,可是出现外调,学校教师仍然不足,更不要说是年轻教师补充。老龄教师退不下一线,新任教师进不来,导致了质量不均衡的现状,致使教育质量也出现差距。

四、关于我镇小学撤点并校的一些构想

近年来,九甲镇中心小学在教育发展进程中,没有发生盲目撤并的现象,所收并的校点都依法依规进行,今后也一定汲取成功的经验。

九甲镇地域特殊,山高坡陡,交通不便,“麻雀式”学校的存在,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限制,可以加大学校的兼并力度,理由是:

1、“麻雀式”学校大多数学生属于寄宿,即使并到中心校点,任然可以寄宿。

2、撤并规模小,学生少,距离中心点近的学校,如和平村小学、三台村小学、果吉村小学,可以避免教师资源的浪费,对开全课程,上足课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到更好的作用。

3、九甲镇中心小学教师平均年龄较大,并校后,课时负担得以减轻,工作质量和效率会有所提高,消除了在村小学一个人担任一个班级教学,全天候满负荷工作,出工不出力的混课现象。

4、学校编制102人,在职93人,缺编数较大。2013年幼儿园建成,需配备教师,学校的人力资源缺口加大,兼并后,可以减轻缺编压力。

5、兼并学校后,教师工作环境得到优化,年轻教师更进得来,留得住。

总之,学校布局调整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稳步推进,本着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则进行布局调整,发挥积极因素,消除负面影响。使之真正成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教育伟业

九甲镇中心小学

2013年4月20日

撤并 篇2

不知诸君有无与我同样的感受:时下参观国内名校, 犹如观光朝圣。去名校参观, 最能提起我兴趣的不是豪华气派的楼堂馆舍, 不是“武装到牙齿”的现代化设施设备, 不是争奇斗艳的花草树木, 因为这些东西有钱就可以买来, 谁有钱谁都可以买来。我最感兴趣的去处是为一般人所不怎么待见的校史室 (馆) , 从这里最能看出一所名校的内涵底蕴, 能看出一所名校的历史传承, 能看出这所名校之名是沽名钓誉, 还是名副其实;是假冒伪劣, 还是货真价实。

这所名校的校史 (档案) 馆在装饰上着实下了一番工夫, 颇费了一些银两。有那么一瞬间, 我曾自问:把这么多钱堆到这上面, 值吗?也只是一瞬间就释然了, 国人历来好面子, 校史馆就是学校的脸面, 有粉往脸上擦, 有金往脸上贴, 这也算擦得、贴得是个地方了。

在介绍该校校史沿革的陈列橱窗前驻足, 在一串炫目的灯光下, 我发现“学校首任校长”一栏竟然空着, 一时好奇心起, 便忍不住要向管理员教师请教一番了。这是一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 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细声细语地对我说:“是这样的, 由于年代久远, 学校又经过多次重组整合, 虽经多方查证, 但最终无果。”“只过了几十年, 也算年代久远吗?”这是我心中的疑问, 并没有真的说出来。“我想借阅一下贵校历任教师的名册, 不知可否?”“真对不起!我校校史 (档案) 馆尚在不断完善当中, 现在无法向您提供。”这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依然细声细语地答道, 这么看来, 我夸她“落落大方, 彬彬有礼”是把人家给看低了, 还应该加上“训练有素, 久经考验”才妥帖, 其机敏程度简直可以做“新闻发言人”了。

我不是有意要难为人家姑娘, 何况人家对我并无半点失礼之处, 而是我真的觉得这个东西对一所学校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学校是什么?只是楼堂馆舍、设施设备、花草树木吗?当然不是。“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的“大师论”闻名天下, 虽然说的是大学, 但在我看来, 对中小学校同样适用。稍有教育常识的人都晓得, 学校是靠包括校长、名师在内的广大教师支撑起来的。名校之名不能靠吹和捧, 吹出来、捧起来的“名”犹如魔术师手里的七彩肥皂泡, 看起来很大、很美, 但升不高、走不远, 更活不长;归根到底是由包括校长、名师在内的广大教师凭汗水、心血与智慧培育、浇灌出来的, 而这一切必然惠及莘莘学子并通过他们充分地呈现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讲, 学生既是受益者, 也是建设者, 其功不可没。

校史是什么?就是一任又一任的校长, 一茬又一茬的教师, 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共同承续的学校教育生活。包括两个方面:“文”与“献”。二者是有区别的, 人们往往把它们混为一谈。“文”包括文字 (图片) 记载的纸质档案、视 (音) 频影 (音) 像电子档案、各种实物档案等;“献”一般是指还健在的重要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见证人或知情人, 如历任老领导、老教师, 历届老校友、毕业生等。可见, “献”是人而不是物, 这是校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的口述历史、自传、回忆录等是对校史的重要补充和最有价值的佐证, 这又是常常为人们所忽略的。

校史具有教育及文化意义, 自不待说。每一所学校的校史都有为学子们所感到骄傲与自豪的华章;每一所学校的校史都有值得学子们终生为之魂牵梦绕的地方;每一所学校的校史, 都是特定历史时期国家教育史的组成部分, 说是特定历史时期国家教育史的缩影也不为过。

校史是连续的, 不可分割的;是客观的, 不容许被篡改的, 尤其是不能被强制遗忘的。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说:“多建一所学校, 就少建一座监狱。”而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说:“你每关闭一所学校, 你就必须开设一座监狱。”这两位大文豪, 一老一少, 来自不同国度, 好像是站在中国的春晚舞台上同台给中国观众表演相声, 就是不知道国人能否听出其中的幽默来。现如今国内中小学校撤并已成家常便饭, 在这股大潮的强力冲击下, 该撤并的与不该撤并的统统撤并掉了, 这跟旧城改造式的“强拆”不是一个路数吗?拆掉的、撤掉的是什么?只是看起来有些破旧寒酸的校舍吗?只是被某些人当成包袱累赘的学校吗?不!表面上看, 拆掉的是一座座校舍, 撤掉的是一所所学校, 实际上割裂了历史传承, 斩断了文化脐带, 碾碎了许多人的梦想。如果老帅彭德怀仍健在, 定会顿足捶胸, 重复他那句名言的:“崽卖爷田不心疼!”

“撤并”的本义是“撤”与“并”, 不能只强调“撤”而忽略了“并”, 在我看来, 一个“并”字足矣。“并”的意思是“合”, 是“汇聚”, 而不是消灭、消亡。一所由几所学校合并成的新学校, 至于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 即便用的是原来某所学校的名字, 这所新学校也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那所学校了, 截止到眼下这所新学校的校史就是原来每一所学校校史的合集, 少了谁都是残缺的, 少了谁都不行。一所老校的校史犹如一条大河, 正因汇聚了数条涓涓细流才成浩荡之势, 流淌的是岁月沧桑, 是不朽的教育传说。个中道理, 作为合并后新学校的校长必须明了, 嫌贫爱富之心不可有, 厚此薄彼之为不可取, 要一视同仁, 一碗水端平了, 懂得珍惜这一笔笔厚重的精神财富, 这也许正是再造学校的难得一遇的契机。我们看到有的校长对于并入学校和教师畏惧如虎, 整天如防贼一般加以防范, 想方设法欲抹掉一切痕迹和影响, 要么只字不提, 要么极尽贬损之能事。这样的心胸能办好学校吗?这种作为能算得上明智吗?“忘记了历史, 就等于背叛”。这样一所连首任校长的名字都能忘记的名校, 又会是一所什么样的名校呢?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

撤并出来的校舍 篇3

这四个字说来简单,但对于南方一些完全靠贷款完成校舍安全工程的省份来说,已经足够令人诧异。一个东北的普通小县城,是如何仅靠财政收入完成了许多财力于己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县无法完成的任务?黑山县财政局办公室李主任笑谈道,归结出来就是四个字:量力而行。

重点打击

众所周知,县级财力一向非常有限。虽然上级财政一再要求县级财政支出向教育方向倾斜,但本就不富裕的县级财政就算掏空了口袋,恐怕也难以在不负债的情况下完成一些看起来就很难的任务。比如,校舍安全工程。

那么怎么办?黑山财政考虑良久,想出了一个解决之道:并校。即把当年普九项目中建立的一些学校的学生集中到相对富裕,教育条件相对较高的地区上学。因为普九项目经过这么多年,由于各地发展情况有所区别,有些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学校的学生总数甚至还不到三位数,大大的浪费了教师、教室等教育资源。在集中学生以后,县级财政就可以把有限的资金投到集中后的几个学校的建设中去,从而极大的减轻了县级财政的负担,而且也可以高标准甚至超标准的建设校舍安全工程。

那么,这样也有一个问题,在并校以后,势必会有居住较远的学生,上学放学都是问题。黑山财政的解决之道是:校车。具体操作方式为具有客运资格的公司通过招投标方式运营,财政在纳税等方面给予能力内的最大支持。而设立校车的财政投入显然远远低于在每个校舍均配备宿舍楼的投入。于海宏说,县级财政本身就没多少钱,这些年考虑最多的恐怕就是如何把每一分钱都花到刀刃上,这种似乎很吝啬的办法,其实也是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被“逼”出来的。

不增新债

我们在调研之前曾经有一个问题:在普九财政债务并未还清的现在,校舍安全工程是否会给地方财政增加新的债务?黑山财政给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

“无论怎么投入,自始至终使用的都是我们自己腰包里的钱。不增新债在我们这里是一个规矩,不能更改。”于海宏表示,辽宁省决定在2011年将普九期间所产生的地方财政债务全部还清,为此省级拨付大量资金,债务当地财政配套较少。但这相对的“较少”对于地方财政显然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有意思的是,自始至终,黑山财政并没有打肿脸充胖子,而是实在的把这种模式的好处和弊端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为什么不增新债?因为普九项目已经证明了,一旦允许地方财政借债完成校舍安全工程,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这个板子最后一定是打在地方财政的头上。

那么,不增新债的做法是否仅适用于校舍安全工程这一个项目上?他说,这是一个理解的问题。地方财政债务一直是地方财政饱受诟病的一点,虽然现有的债务中普九遗留债务占了较大的比重,但普九债务化解完毕之后,依据各地情况的不同,依然还会保留原有债务的三分之一到一半不等。距离地方财政无债务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黑山财政表示,在这一段期间内,不仅是辽宁各市县,在全国范围内对地方财政严格控债乃至化债都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旧债不除,地方财政以致政府今后的道路会更为坎坷。

需要理解

以记者在黑山县财政和其上一级锦州市财政的调研中不难看出,在资金分配上,一些困难地区的地方财政已经达到了一个“不能说历史最低点也是历史较低点”的现状。而“被增长”和“被扣项目”的情况并没有任何的松懈。因此,这些人表示,我们需要理解。

所谓需要理解,锦州财政表示,首先需要中央财政的扶持和“明确的支持”这些地方财政。如校舍安全工程中,中央财政拨款和省级财政支持资金占了很大一部分,他们笑称,我们“感恩戴德”,但说到在这些项目中每一级财政应当担负多大的支出责任,直到现在为止,并没有一个严谨的规则可供遵守。而这对于地方财政来说无异于每次在具体责任明确以前都在提心吊胆。而这似乎并无必要。在预算公开和支出进度都在大力推进的当下,地方财政在这种比较敏感的地方更需要一个明确的数字来让自己“睡个好觉”。

其次,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已经无数次的听到各地财政表示项目与财政资金实力的严重不匹配。各地政府所批示的项目大多目的均为为民请命,作为经济中枢的财政自然知道这是好事,但这些好事牵扯到的决策部门通常和财政联系并不密切。这就造成了财政和决策部门之间的信息链断裂。财政部财政科研所多位专家再三表示,并非财政一再“砍掉”某些看起来具有长期利好的项目,而是相对应的地方财力确实无法承受如此多的资金流支出。

那么,与其让财政来判断哪些项目迫在眉睫,哪些项目需要放一放,需要事前双方进行必要的沟通和协调。黑山财政表示,“抓大放小”一直是地方财政的通则,但并非通病。因为资金本就有限,在每年都有大量项目进驻的时候,迫使财政必须对项目有所筛选。“不是财政不近人情,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不应临时抱佛脚

黑山财政表示,现在财政存在一个奇怪的问题:即临事而论。如此次的校舍安全工程即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大的自然灾害而建,但财政并没有这样的一个应急机制或者说应急预算。在最近出台的美国预算草案中,可以明显的看出,灾害应急预算被单列为特殊预算当中。而在预算公开从民生开始的时候,是否应当考虑编制应急预算体制并加以公开,是地方财政共同关心的问题。

村级学校撤并实施方案 篇4

一、撤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撤并的必要性

一是现有办学规模较小。县二中高中部现有教学班×个,学生×人;**中学现有教学班×个,学生×人;**中学现有教学班×个,学生×人;**中学现有教学班×个,学生×人。

二是师资浪费严重。县二中高中部现有教师×人,师生比为×∶×.×;**中学现有教师×人,师生比为×∶×.×;**中学现有教师×人,师生比为×∶×.×;**中学现有教师×人,师生比为×∶×.×,形成了一个老师只教几个学生的现状,造成了教师资源的浪费。

三是无法适应课改要求。由于学生少,年段平行班少,多数教师跨年段甚至跨学科兼课,不少学科全校只有一名教师,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几乎无法开展,无法适应课改要求。

(二)撤并的可行性

一是**镇三所村级初中离县城较近,交通便利,学生往返县城就读方便、安全,不会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

二是县一中、县民中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学习环境优越,管理严格规范,能够满足广大学生及家长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三是实施校点撤并,可避免重复投资,减少人力、物力、财力浪费,便于集中力量将县一中、县民中建成设施较完备、办学条件标准化的现代化优质学校。

四是实行集中办学,有助于学校管理,方便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增强竞争力,有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工作安排

(一)撤并学校学生安排

×.撤销县二中高中部,停止高一招生,现有高

一、高二共×名学生并入县一中高中部就读。

×.撤销**镇**中学,停止初一招生,现有七至八年级共×名学生并入县一中初中部就读。

×.撤销**镇**中学,停止初一招生,现有七至八年级共×名学生并入县一中初中部就读。

×.撤销**镇**中学,停止初一招生,现有七至八年级共×名学生并入县民中就读。

(二)撤并学校教师安排

县二中高中部及**镇三所村级初中撤并后,其原有教师采取定向公开选聘的办法,选聘到城区学校担任教学、教辅及后勤管理工作。选聘名额安排:

×.根据学科需求,从县二中具有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的教师中选聘×人到县一中高中部任教。

×.分别从**镇三所村级初中选聘×人,从**镇中心学校(含下属各小学)教师中选聘×人到县一中初中部安排工作。其中:教学岗位×人,需具有初级中学及其以上教师资格证,专科及其以上学历,所教学科或所学专业与所报岗位相符;教学辅助岗位×人,需具有专科及其以上学历;管理综合岗位×人,需具有中专及其以上学历。

×.分别从**镇三所村级初中选聘×人,从**镇中心学校(含下属各小学)教师中选聘×人到县民中安排工作。其中:教学岗位×人,需具有初级中学及其以上教师资格证,专科及其以

上学历,所教学科或所学专业与所报岗位相符;教学辅助岗位×人,需具有专科及其以上学历;管理综合岗位×人,需具有中专及其以上学历。

×.从**镇三所村级初中选聘×人到城区小学和县幼儿园安排工作。其中:教学岗位×人,要求具备幼儿或小学教师资格,中专(仅限于幼教专业)

以上学历;管理综合岗位×人,不受学历和专业限制。

定向公开选聘结束后,县二中高中部剩余人员由县二中安排工作,**镇三所村级初中剩余人员由**镇中心学校安排工作。

(三)撤并学校资产处置

×.**镇三所村级初中撤并后,其原有实验设备仪器由教育局统筹安排使用。

×.撤销县二中高中部后,县二中原高中部实验设备整体移交县一中高中部管理使用,其余资产由县二中管理使用。

×.撤销**镇**中学后,原校址作为全县教师培训基地,原学校“农远”设备移交**镇**小学管理使用。

×.撤销**镇**中学后,原校址由县教育局统一管理,统一使用,以**镇中心学校管理为主,同时作为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涉农专业办学点,原学校“农远”设备移交**镇**小学管理使用,其余资产由**镇中心学校统筹安排使用。

×.撤销**镇**中学后,原学校除实验设备外的其它资产移交**镇**小学管理使用。

(四)接收学校岗位测算

×.撤并后,县一中高中部秋季学期预计在校学生数×人,共需教职工×人,现有×人,需增加×人。初中部秋季学期预计在校学生数×人,共需教职工×人,现有×人,需增加×人;初中部和高中部共应配备教职工×人,现有×人,尚缺×人,其中高中部×人,初中部×人。

×.撤并后,县民中秋季学期预计在校学生数×人,共需教职工×人,现有×人,尚缺×人,其中教学岗位×人,教辅及管理综合岗位×人。

三、方法步骤

(一)摸底调查阶段(2011年×月×日—×月×日)

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县二中、**镇三所村级初中,全面调查了解这四所学校现有教师数、学生数以及校舍建设情况、教学设备配备情况等,掌握广大师生及学生家长的思想动态,做到情况清、底子明,为县委、政府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二)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月×日—×月×日)

教育主管部门加强与**镇、八寨镇党委政府及有关村委会的沟通和联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主动深入镇机关、村委会、学校及周边村寨,认真组织开展宣传动员工作,耐心细致地做好广大师生及当地群众的思想工作,广泛征求当地党委政府领导、村委会干部、学校师生、当地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全面讲清实施校点布局调整,集中办学的优势,尽力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确保撤并工作稳步、有序推进。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撤并工作实施方案。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月×日—×月×日)

×.学生分流。为确保学生不流失,实行整体移交的办法,撤并学校于 ×月×日 至×日将分流学生全部移交给接收学校。

×.教师安排。积极动员教师参与定向公开选聘,对未能选聘到城区学校的教师及时进行思想引导,按规定给予妥善安置。

×.校产处置。严肃财经纪律,协同纪检、财政、审计等部门认真做好校产的清理和移交工作,移交手续应规范齐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做好此次学校撤并工作,确保全县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转,决定成立由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由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及**镇、八寨镇分管教育的副镇长任副组长,由教育局副局长、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教育局相关股(室)长、县二中校长、**镇中心学校校长和涉及撤并的四所学校所在地村委会主任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工作组:

×.宣传动员组

×.资产处置组

×.教师调配考核组

(二)强化宣传动员,达成思想共识。教育主管部门、有关乡镇、村委会、学校要高度重视此次学校撤并工作,积极采用形式多样,师生、群众乐于接受的宣传方式,讲深讲透在乡村分散办学的弊端和在县城集中办学的优势,进一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合力,积极、稳步推进此次学校撤并工作,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三)落实惠民政策,确保学生安心。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从县二中并入县一中的贫困高中学生,全部纳入国家给予县一中×%的贫困普高学生资助范畴。从**镇三所村级初中并入县一中、县民中的学生,全部给予享受“两免一补”教育惠民政策,并由接收学校对其中的特困学生给予必要的资助。

(四)强化规范管理,提升办学质量。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现代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加强对接收学校人、财、物的管理,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教学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建设平安、和谐、优质学校,用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来赢取广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今后的其他校点撤并工作打牢坚实的群众基础,积累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五)严肃财经纪律,确保顺利交接。严格实行交接问责制,对撤并学校财务、财产进行全面清理和准确登记,严格对学校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核,以学校为单位按时完成撤并学校学生整体交接,做到财产清理登记不隐瞒遗漏,经费收支审核实事求是,学生平稳交接并安心学习,所有移交手续规范齐全。对因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进展缓慢,造成学校财产、学生流失的相关责任人,将给予严肃查处。

法院监察机构撤并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5

关于全市法院监察机构撤并情况的

调研报告

区高院监察室:

贵室《关于报送法院监察机构撤并情况有关调研材料的通知》已收悉。为进一步全面掌握全市法院监察机构及人员情况,配合相关改革工作,我院高度重视,责成专人负责,层层抓落实,全市同推进、共落实。截至5月23日,我市两级法院已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完成有关监察机构撤并情况摸底调研工作。现就相关调研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经进一步核查,**辖区设中院1个和基层法院7个,现有监察室7个(**法院监察室已被撤销),在职在编监察工作人员共16人。机构撤并情况:2017年6月30日、7月初,按照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要求,**县县委、**县委分别下文决定不再保留**县人民法院监察室、**人民法院监察室。得知该消息后,时任市中院党组成员、市中院纪检组组长***同志即刻与中共**市委及相关县委进行沟通协调,明确最高院相关指示精神,要求恢复已被撤销的监察室编制。同年8月29日,**县县委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县纪委派驻纪检机构改革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决定继续保留**县人民法院监察室。但因沟通不畅,**人民法院方面未及时向我院汇报有关工作情况,且该院监察室在此期间的人员配备和日常工作均处于正常状态,导致我院误以为**县委已作出恢 复的决定。截至目前,**县委尚未作出恢复决定,**人民法院无监察机构编制,但人员配备和监察工作照常运转。配备人员情况:市中院监察室实有监察工作人员2人,即监察室主任和1名监察员;7个基层法院共有监察工作人员14人,其中,**法院2人、**法院2人、**法院2人、**法院2人,均为专职;**法院3人(其中2人兼职政工科)、**法院2人(其中1人兼职政工科)、**法院1人(兼职办公室)。**法院和**法院均无专职部门负责人。需要说明的情况:十八大以来,中央一再强调,全党全国要切实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不断推进的指示精神,反腐败的重要性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现实是,人民法院监察部门的力量配备上还未落实到位,继续深化改革更无从谈起,很多监察工作职能只能是以报告往来形式履行。就我市来看,全市两级法院2015年受理来信来访138件(重信45件),2016年受理来信来访217件(重信67件),2017年受理来信来访198件(重信90件),今年前5个月受理来信来访48件,呈逐年增长趋势,涉及领域不断扩展,处理难度不断加大。同时,随着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审务督察、司法巡查、警示教育等工作的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强化,监察工作不受重视,人员配备严重不足,改革待遇低人一等,不仅给监督执纪问责职责的力度和质量大打折扣,还造成原有监察工作人员的“跳槽”声音日益高涨,弥漫着消极低沉的工作情绪。监察工作相关正式文件规定,监察机构应设臵负责信访举报、案件查处、司法巡查、审务督察、综合调研的内设机构,并明确了人员配臵标准。但是,目前监察机构基本人员配臵至今未完全落实到位,且部分属于“只有兵没有官”机构,这与其工作的重要性及任务的繁重程度极不对称。目前,我市两级法院均无关于监察部门人数的具体编制数规定,由院党组以实际工作需要经讨论决定。

二、做好机构人员稳定工作

全国、全区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以后,4月17日,市中院及时组织召开2018年全市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区高院关于继续做好法院纪检监察工作的指示精神,明确要求全市法院要继续保持监察机构人员的相对稳定,未经履行审批手续,任何单位都不能擅自撤销法院监察机构,也不能随意挪用法院监察人员编制,对已被撤销监察部门的要及时汇报,配合督促恢复,以保持监察机构人员稳定性和工作连续性。全市法院要配强监察队伍,要依据《人民法院监察工作条例》《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等规定,认真核查违纪问题线索,扎实开展审务督察、司法巡查。目前,**法院已由原纪检组组长任监察室主任,选任年轻干部任监察室副主任,监察工作质效大大提升。鉴于**法院监察室主任**长期抽调负责新县城审判业务用房项目建设工作,并且兼任镇社会综合治理指导员工作和派驻扶贫驻村工作,难以兼顾纪检监察工作,该党组于4月10日召开党组会议,决定对监察室主任**的职务进行了调整,拟由党组成员***兼任监察室主任,**8拟任办公 室副主任,目前,该院监察工作由党组成员**和监察室副主任**共同完成,确保了人员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

三、申报恢复情况

8月29日,**县县委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县纪委派驻纪检机构改革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决定继续保留**县人民法院监察室。截至目前,**县委尚未作出恢复决定,我院正在与相关部门进一步沟通协调中。

四、编制和人员配备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经调研,发现当前监察队伍建设存在以下几方面困难和问题:一是人员配备不足。正如前面说明所述,目前我市两级法院均无关于监察部门人数的具体编制数规定,人员配备数量和质量由院党组以实际工作需要经讨论决定,但由于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的普遍存在,多个基层法院为了抽出更多的力量充实到办案一线,压缩综合部门的编制,将政工、办公室等部门与监察室合署办公,人员兼用,分散了监察工作人员的精力。个别综合派驻纪检监察组在法院并无纪检工作人员,相关工作均由监察室完成,且此监察室本就只有1名干警(兼职办公室),工作量过大,导致负面情绪,不利于队伍稳定。二是岗位吸引力不强。司法体制改革已得以进一步落实,员额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增资待遇已基本落实,而司法行政人员并未提及。另外,相比员额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相对明确的晋级晋升通道,且因机构改革而人事冻结和绝大多数法院的行政领导职数已告满,使司法行政人员的晋升变得极为艰难,人生前途一片渺茫。待遇和晋级晋升均得 不到保障,导致包括监察人员在内的司法行政人员安心工作的意愿大大降低,具备专业水平的骨干力量均要求去一线办案,一线办案人员绝不会主动加入监察队伍。三是业务水平得不到保障。监察人员不从事业务,难以保障监督质量。所谓“干一行,懂一行”,按照司法体制改革精神,监察部门属于综合部门,员额法官及审判辅助人员原则上不涉足监察工作。据此,监察部门将远离审判一线,成为审判工作的“局外人”、法律业务的“门外汉”,甚至对违法审判行为也有可能因不具备专业素质“视而不见”,当然欠缺监督能力和评判权威。如同医生看病是一个道理,既然没有行医资格就无法把脉诊断,更无从谈处方权。当前,由于待遇和晋级晋升均得不到保障,监察队伍得不到很好的补强和补充,即使能补充力量,也是其他综合部门人员,而综合部门人员往往缺乏审判业务知识和经验,监察实务文书要求的法言法语应用能力和信访处臵要求的释法明理本领得不到保证,涉诉监察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监察工作效率将大打折扣。

五、意见和建议

(一)端正党建思想,更新管理观念。面对新形势下监察工作的新挑战、新要求。要从思想观念上更新,树立“严管就是厚爱”的思想观念。从领导到每一名干警都必须正确认识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实现对审判工作有效管理的首要工作,是维护司法公正与效率,防止干部走错路、犯大错的纪律保障,切实重视监察工作,切实补强监察工作人员,支持和配合监察工作。

(二)完善内部机制,健全组织结构。对现有监察制度进行梳理、规范和完善,逐步使监察进入良性工作状态。对监察队伍加强建设,对有的监察人员兼职较多,精力不集中,工作不扎实的,对有的单位现有人员能力不高,力量比较薄弱,年纪较大而不能担任繁重的监察任务的都要进行适当合理调整,优化组织结构。

(三)深化司法改革,优化岗位待遇。注重引导干警不断提高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坚定改革定力,凝聚改革共识,进一步研究解决制约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干部选任机制,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加强与人事、组织部门的协调沟通,着力解决晋升难问题,确保监察队伍的稳定性。

**市中级人民法院

撤并 篇6

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基层营业网点撤并的利与弊2010-06-29 18:40:07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基层营业网点撤并的利与弊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基层营业网点撤并的利与弊(2)

[摘要]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各大专业银行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管理模式、经营状况都发生较大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机构设置、网点布局,机构总数下降,员工总数下降,而个体规模则不断上升。尤其是在县级地区,工、农、中、建等专业银行在乡镇的机构全部撤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也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撤并了一些规模

小、效益差的网点。本文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例,试对金融机构撤并网点产生的利弊作一探讨。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网点 撤并 利弊

近几年来,各专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防范和化解风险,确保资金安全运营,提高综合经营效益,都不同程度地撤销、合并了农村网点,如**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2001年共有法人和分支机构347个,至2007年10月末下降到195个,降幅达%。这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强化自身管理起到一定成效,但同时对地方农村经济金融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身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一、基层网点撤并的有利影响

(一)费用减少,经营效益得到提高。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基层网点的撤销和合并,一是减少了大量的水、电、办公用品等办公费用,二是部分员工提

前退休,或是调离、下岗,减少了人员费用,以**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例,2006年办理职工内退9 人、待岗58人、退休16人、辞退15人、系统内调出14人、其他34人,共减员180人,有效减轻了人员费用负担。

(二)竞争上岗,职工素质得到提高。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基层网点撤并,在人员安置上实行的是“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上岗机制,使员工增强了忧患意识,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员工们加强了学习,刻苦钻研业务、技能,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工作责任心和工作效率也都大大提高。

(三)统筹部署,金融风险得到化解。

各大专业银行撤并基层机构之后,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带来了发展机遇。原专业银行乡镇网点的大部分存款流向当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增强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一些发展前景

好、经营效益优的黄金客户也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吸纳,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获得良好效益的同时也更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网点情况,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撤并了一些效益不佳或人均存款较少的机构网点,加上接收了如农业银行等专业银行乡镇网点的业务,经营环境大为改善,尤其是一些高风险社迅速摆脱窘境,有效化解了金融风险。

(四)机构精简,监管效果得到改善。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基层网点撤并后,机构的减少也减轻了稽核监督和监管工作压力。目前我国基层银行业监管机构和县级联社都普遍面临着监管、稽核手段滞后,监管、稽核人员较少的问题,基层的机构撤并后,网点越少越利于监管和稽核监督,越利于改善监管的效果。

二、基层网点撤并的不利影响

(一)对外宣传力度不足,造成部

分客户、存款流失。

一些基层网点撤并后,对外宣传不够,有些地方仅仅张贴一纸公告,而未向公众明确撤并机构后的业务衔接具体事项,给客户存、取款造成诸多不便,加之部分不了解情况的群众产生了“由于经营效益不好,所以才撤并机构”的错觉,进而要求销户,导致部分客户和存款的流失。

(二)对内宣传疏导不够,导致一些不稳定因素形成。

部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撤并网点时仅注重于内部的债权债务清理划转以及证、章、牌、照等收缴和注销,而未及时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尤其是村级代办员的清退,因思想工作不到位而导致已清退代办员闹事、上访等事件,影响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声誉,影响了社会安定。

(三)档案资料移交不规范,给日后管理埋下隐患。

部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撤并网

点过程中,偏重于存、贷款业务划转以及重要空白凭证、印章收缴,而对档案资料的移交却未重视,移交手续不规范,且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会计基础资料等在移交过程中被忽视,未能完整归档,给日后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隐患。

(四)不重视形象标识管理,易带来负面影响。

部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网点撤走以后,没有及时将原营业场所的招牌、标识、门面装潢等撤掉,这样不仅会影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形象,并且也极易引起公众误解,甚至还会给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废弃营业场所非法吸收存款等造成可乘之机。

(五)服务质量有所降低,信贷资产管理难度相应加大。

部分基层网点撤并之后,现存的网点间距离增大,造成服务客户群体分布相应呈现松散的态势,一些地理位置偏僻的被撤并网点所服务的企业、储户难

撤并 篇7

一、黑龙江省档案馆在法制、法规的保证下接收撤并单位档案

撤并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是档案馆档案的来源之一, 撤并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材料中蕴藏着大量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信息, 许多有价值的档案材料具有不可估量和无法替代的作用, 如果接收工作做得不好, 造成档案的散失、损毁, 就会给日后带来一些不良的甚至严重的后果。《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机关撤销或合并必须将本机关的全部档案进行认真整理, 妥善保管, 不得分散, 并按下列办法进行处理: (一) 撤销机关的档案, 应向有关的档案馆进行移交或由有关主管机关代管; (二) 机关撤销的业务分别划归几个机关的, 其档案材料不得分散, 可由其中一个机关代管或向有关的档案馆移交; (三) 一个机关并入另一个机关或几个机关合并为一个新的机关, 其档案材料应移交给合并后的机关代管或向有关的档案馆移交; (四) 一个机关内一部分业务或者一个部门划给另一个机关接收, 其档案材料不得带入接收机关, 如果接收机关需要利用, 可以借阅或者复制; (五) 机关撤销或者合并时, 没有处理完毕的文件材料, 可以移交给新的机关继续处理, 并作为新的机关的档案加以保存; (六) 一个机关改变了领导关系, 在其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档案仍属原来的全宗, 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已撤销单位的档案或者由于保管条件恶劣可能导致不安全或者严重损毁的档案, 可以提前向有关档案馆移交。”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黑龙江省档案馆1993年制定了《关于做好在机构改革中撤并转单位档案管理和移交工作的通知》, 要求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协同有关部门, 把撤并转单位的档案管理、移交工作纳入撤并转单位实施方案同步进行, 做好档案清点和整理工作。2004年黑龙江省档案局根据《档案法》、《黑龙江省档案管理条例》和国家档案局、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 (档发字[1998]6号) 文件精神, 对破产国有企业档案处置提出明确意见, 对防止国有档案的损毁和流失在细节上提出了更加详尽细致的规定和要求, 确保撤并单位在档案管理及移交工作中不受影响, 保证国有企业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及移交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黑龙江省档案馆接收撤并单位档案状况

为妥善及时处置撤并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归属和流向, 保证国家档案资源不受损失, 黑龙江省档案馆从2001年开始接收省石化厅、省纺织厅、省商业厅、省机械厅、省冶金厅、省轻工业厅、省建材局、黑龙江省中药联营总公司、中国国防军工物资公司、哈尔滨亚麻纺织厂等撤销机关、企业单位档案5万余卷 (册) 进馆。

在接收以上撤并单位档案时, 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和办法:一是制发文件, 告知撤并单位应履行档案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对撤并前形成的所有档案进行整理, 编制好移交清册及目录;二是上门跟踪调查、服务指导, 了解撤并单位档案的门类、数量并确定进馆时间;三是做好接收计划, 确定进馆顺序及存放位置等进馆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以接收哈尔滨亚麻纺织厂档案为例:哈尔滨亚麻集团有限公司 (即哈尔滨亚麻纺织厂) 是上世纪50年代初由苏联支援建设, 具有50多年历史的大型国有亚麻纺织企业。她曾是全国唯一、亚洲最大、全国500强企业之一, 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形势的变化, 企业虽经不断地改制改革, 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被历史所淘汰。但她50余年形成的各种档案资料, 完整地记载了企业的兴衰成败, 成为非常珍贵的历史档案。2008年7月30日哈尔滨亚麻集团正式破产, 黑龙江省档案馆与该企业密切配合协作, 破产前后黑龙江省档案馆的有关领导及业务人员多次到厂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积极给予帮助、协调解决。依据国家《关于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的意见要求, 科学决策, 统筹安排, 为确保该厂档案资料绝对安全, 特事特办, 决定提前接收进馆。2009年3月30日, 在黑龙江省档案馆和企业领导及档案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完成了档案的清点、封存、转移、搬迁、上架工作, 将1万4千余卷 (份) 的文书档案、财会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图书资料、底图全部平安顺利地移交进黑龙江省档案馆, 保存住了50余年国营老厂的记忆, 使50多年积累下来的档案资料有了一个好的归宿。

三、黑龙江省档案馆在接收撤并单位档案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

(一) 建立制约机制, 保证接收进度

在机构改革中, 撤并单位的工作非常繁杂, 如工作交接、财务清算、人员安置等等, 使档案整理和移交工作往往排不上日程, 容易被忽视, 为防止档案接收工作开展不畅, 我们根据改革方案所掌握的改革信息, 提前介入, 早做准备, 努力把可能影响档案接收工作顺利进行的各种不利因素控制在最低点。

1.主动与撤并单位联系, 商定移交事宜, 明确领导责任, 并要求文档人员认真负责, 保证档案接收工作的进度。

2.适时与撤并单位主管部门联系, 反映情况, 提出建议, 争取支持, 争取制定必要的制约办法。要求各撤并单位认真做好档案移交前的整理及准备工作, 按时向省档案馆移交档案;明确各撤并单位在未完成档案的整理与移交前, 有关人员不得调离岗位, 确保档案的绝对安全。

3.发挥档案行政执法监督职能, 对在撤并单位档案移交工作中存在应交不交或以各种理由不交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者, 依法追究其责任。

(二) 明确接收范围, 保证接收质量

《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撤并机关要将全部档案移交给档案馆或业务主管部门或由合并后的机关代管, 我们按照这一规定和黑龙江省档案馆制定的有关规范和要求, 一是明确撤并机关移交的档案应是该机关的全部档案, 包括与党、政、群、团有关的文书、科技、财会及录音、录像、照片等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材料。二是明确并不是所有撤并单位的档案都要一步到位地移交进档案馆, 哪些单位的档案需要直接进馆, 哪些不需要直接进馆而暂由其业务主管部门或合并后的机关代管, 这要按照有关规定, 视各撤并单位的不同情况来酌定。

对直接接收进馆的档案, 要严把接收质量关。对撤并单位档案接收的基本要求:一是要规范, 二是要齐全。要做到这两点其实并不容易, 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档案室的档案不论是规范程度还是齐全程度都与档案馆的进馆要求有一定差距, 从档案和档案馆的长远利益考虑, 撤并单位的档案现状必须服从于进馆的要求, 以接收省建材局撤并档案为例, 省馆多次派人指导, 及时发现问题, 并尽最大可能予以协助, 争取把问题解决在移交部门。为此, 我馆在接收撤并单位档案时, 根据撤并单位情况做出接收计划, 排出日程, 分批进行。同时研究制定具体详细的进馆标准, 使领导和档案业务人员有所遵循, 统一质量要求。省馆业务部门及人员要紧密配合, 组织骨干接收力量, 分工负责, 提高工作效率。只有这样, 撤并单位档案的接收工作才会高效有序地进行, 才能保证进馆档案的质量。

对撤并学校的几点思考 篇8

关键词:布局调整;办学效益;寄宿制

政策初衷:一方面,布局调整,在提高办学效益、教学质量、促进普及、教育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在利益驱使下,往往无视“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导致的后果是2000-2010年间,我国农村小学减少了一半。

隐形的后果原来就近上学的学生产生了住宿、伙食、交通费等,因孩子太小,家长弃工陪读,增加了房租成本;走读学生,也增加了交通、小吃零花钱。

布局调整的后果:一是出现新的“上学难”;二是出现“应对难”;每年应付上级各部门的种种检查和验收;验收过后,学校强作笑颜还是老样子。三是校舍闲置破败,很少利用,校舍从此永远消失,孩子上学问题无人问津,失学便成为农村教育的“瓶颈”。四是家长陪读,撤并导致学生背井离乡,安全隐患随之而来,出现家长陪读、接送孩子的现象。

50%的中小学在布局调整中停办,学生得去远离村子4~5公

里远的寄宿制学校上课。适龄儿童不能入学,学前儿童仍在家中待学。

另一方面,大量新生涌入寄宿制,因无相应的教学硬件和师资,造成人满为患;更有甚者,农村孩子转入到县城小学,使農村学生少,办学规模小,投入少,濒临倒闭的绝境。

为什么政策的初衷和现实有如此大的差距?虽然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总体应当肯定,但在撤并中存在工作简单化、程序不规范,以及撤并后办学条件没跟上等问题。其实《决定》提出了明确要求的,比如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

许多地方在执行《决定》时,偏离了布局调整的初衷,以整合教育资源为借口,其实质是为了方便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管理,并减少教育投入。由此造成的现实情况是,越是交通不便的地区,撤并的力度越大,甚至发生过强行撤并事件。为了追求“政绩”,一方面急速的、大规模撤减农村中小学,以“提前”“超额”“提速”完成布局调整为口号和目标;另一方面有盲目地追求合并后寄宿制学校的办学规模,以办“大校”、“花园式学校”等为办学方向,脱离农村实际。在撤并校的系列后遗症中,农村学生“上学难”成为首要问题。10年的撤点并校,最大的问题在于“一刀切”,没有听取当地村民的意见。

为此,教育部及各级地方政府应当尽快组织对“撤点并校”工作的复查验收,对违背当地群众意愿强行撤并,导致学生辍学的应当尽快重新开办,对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的地区及辖区面积较大的村,应当每村建立小学一所。可适当恢复一些村小和教学点,扩建一些农村学校,恢复和扩建的标准应按服务半径、服务人口、学校规模、资源配置、占地面积等5大指标全面考量。小学和初中应区别对待,边远山区和丘陵平原也应区别对待。同时尽快启动“全国农村中小学校车工程”和“全国农村中小学免费营养餐工程”,解决好农村孩子的交通问题和午餐问题。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改变现有的决策机制,尊重受教育者的权益。撤点并校要广泛听取受教育者的意见,对学校的规划不能停留在纸上,需要深入实地考察调研,进行实际效果评估,以检验撤点并校是否符合农村教育发展和受教育者的权益。

撤并 篇9

小村庄合并成大的农村社区

引导农民集中到中心村居住

专家认为不应强制农民“被城市化”

警惕村改居后产生的大量“三无”农民

诸城,山东省潍坊市的一个县级市。18年前,当地推动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把90%以上的企业都卖掉,引发激烈争议,当时主政的诸城市市长陈光被戏称为“陈卖光”。

在争议中,诸城的经济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县的行列。如今,诸城又率先撤销了全部行政村,几个小村庄合并成大的农村社区,引导农民集中到中心村居住,农村社区成为诸城新的社会基层组织。

除诸城外,山东淄博、临沂、济宁、德州、聊城等地都部分推行了“撤村改社区”。事实上,这些撤并举动都是在城镇建设用地紧缺的情势下出现的。专家认为不能强制农民“被城市化”,警惕村改居后产生的大量“三无”(无土地、无工作、无社保)农民。

热烈的农村社区化运动:

1249个村合成208个农村社区

新建的集中居住区位于中心村内,农民向社区中心村集中居住,建制村原有的一些职能,包括土地承包关系在内没有变化。

8月20日,诸城市龙都街道土墙社区的一栋两层小楼里,男主人张玉磊热情地泡茶,迎候记者的来访。他家门前有一个小院,客厅里摆着宽大的茶几和沙发,液晶电视机挂在墙壁上。一楼有车库和厨房,厨房的厨具洁净,卧室则分布在二楼,家中已经看不出多少农村的痕迹。

用宅基地置换新房

张玉磊的新房不是自己建的,它是诸城农村集中修建住宅楼的一部分。今年春节前,张玉磊一家乔迁新居,成为新社区的首户。他十年前建的平房,经过拆迁平整后,已经成为工地,正在建造新的集中居住区。

张玉磊现在居住的新房,面积有206平方米,而他之前的家——老平房,有“四间北屋,四间南屋”,共120平方米。他介绍,新楼的120平方米是用以前的宅基地免费置换的,张玉磊交出宅基地,而多出的86平方米,他以每平方米1400元的价格购买。按照这个价格,他一共支付了12万多元,并交出以前的宅基地,获得了这栋两层小楼。

新房没有产权

这里离诸城市区只有3公里。虽然房子没有大产权,只是集体土地使用证,不准买卖,但这个价格,张玉磊觉得很划算,他说,以后小孩也不用买房子了,没有大产权也无所谓,房子是自住,不会拿去卖。而在诸城市区,商品房的价格已经达到了每平方米3000多元。

在土墙社区,类似的两层小楼成了稀缺资源。土墙社区党委副书记赵玉霞介绍,这种两层的连体民居只有120套,“老百姓都抢着买,开始规划的时候,考虑到是在农村,农民有农具要放。但是后来一论证,发现这样并不太节约土地,后来建议城郊的社区建多层住宅”。因此,從去年开始,规划和在建的房屋都是5层的高层住宅。

种地成为农民副业

行政村改社区后,张玉磊的身份并没有发生变化,他仍然是农村居民。不过,他已经不种地了。“我们这边地少,我家里只有1亩多地,每个人只有4分半地。”张玉磊介绍说。

张玉磊家的承包地,以每年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出去了。同时,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当地一家商贸公司的负责人。

位于诸城市近郊的土墙社区,辖区内有不少工厂或公司,到这些工厂或公司打工,成为这些少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208个新农村社区成立

今年7月底,土墙社区由5个行政村撤并而成,全社区4200人,1100户。原来的西土墙村成为这个新社区的中心村,新建的集中居住区位于中心村内。中心村的选择有一定的标准,比如交通比较方便,发展潜力比较大,有辐射带动能力。

从2007年开始,诸城在全市农村全面开展了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以两公里为半径,把全市1249个村庄按照地域相邻、习俗相近的原则,规划建设为208个农村社区,每个社区涵盖5个左右村庄、1500户左右。每个社区设立社区服务中心,提供医疗卫生、社区警务、文化体育、计划生育、超市等服务功能,引导农民向社区中心村集中居住。2008年6月,这些农村社区全部建成运行。

从2008年6月21日起,诸城市撤销辖区内全部行政村,合并为208个农村社区,选举产生社区党委和社区居民委员会。行政村的建制在诸城变成历史,农村社区成为诸城新的社会基层组织。

土地承包关系不变

不过,当前,建制村原有的一些职能还没有变化。“欠账还是属于村里。转移支付还是放到村里,不是放到社区。虽然行政村撤了,但村的一些职能还没有变。”王焕新对记者说。在村庄撤并前,王焕新是大辛庄子村的村支书。岳家庄社区党委成立后,王焕新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从村支书变成社区的党委委员和居委会委员。

从村委会办公地点门前的旧标牌“大辛庄子村村民委员会”可以看出,“村改居”仍处在过渡期。诸城市当地部门提供的材料显示,建制村撤销后,原村集体资产、债权债务不变;原村资产形成的收益权属关系不变;原村的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村村民的福利待遇不降;原村干部的补贴报酬标准不降。对村集体的债权、债务等问题,通过探索推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办法,逐步加以解决;对落选的村干部,由社区党委根据本人意愿安排适当工作,在明年全省村“两委”换届结束之前,原补贴报酬标准和发放渠道不变。

农民的困惑:

居住地离农田太远成难题

集中居住地和承包地离得远,也是集中居住面临的一个难题。纪会波所在的大辛庄子村已经被撤并到岳家庄社区,这里不是中心村,离中心村还有5分钟的车程。让他担心的是,如果搬到中心村统一居住,以后回来照看承包地的瓜果就不方便了,如果不种地,把土地都流转出去,但租金又很低,没有办法保证一家老小的养活。

王焕新介绍说,大辛庄子村务农的比较多,大伙都想居住地点离自己的承包地近一点,这样种地方便。“现在政府政策还没下来,实在不行的话,将来也要搬到中心村去。”王焕新说,新的岳家庄社区中心村实行统一供水、供电、供暖和排污,还建了幼儿园、超市和警务室,如果在中心村之外再建居住区,供水、供电和供暖等设施就要重新再搞一套,浪费就会比较严重。

专家意见:

纯农区不适合搞集中居住 不能强制农民“被城市化”

“大规模推进农民集中居住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要有利于农村生产生活,对于不种地的农民可以建楼房集中居住,但纯农区则不一定适合,否则就会出现‘挑着粪担上电梯’的尴尬现象。”“三农”问题专家、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顾益康善意提醒。

对于村庄撤并建社区现象,熟悉基层情况的山东聊城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副教授夏正智非常关注。“要通过建设中心城市的办法来吸引农村居民进入中心城市居住和生活,而不是以村改居的方式强制农民‘被城市化’。”夏正智认为。

夏正智表示,目前的村改居、建设万人村等行动主要是在新农村建设的名义下,归并和缩减农村住宅建设用地,以获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补充地方财政收入,其背后的主要推动力量就是国土资源部出台的“城乡建设用地挂钩制度”。

住宅面临大面积拆迁 居民村落将快速消失

【撤并】推荐阅读:

上一篇:菜园里教案下一篇:中班社会活动设计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