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活动设计

2024-07-04

中班社会活动设计(精选15篇)

中班社会活动设计 篇1

中班社会活动设计———《好朋友》

玉溪市第一幼儿园

李叶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与伙伴相处的机会很少,常常独自玩耍。分享、合作、关心他人的意识薄弱。但随着幼儿动作、语言、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孩子们开始愿意与同伴一起玩,可由于缺少交往经验与能力,在活动中常因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与同伴发生争吵的现象常常发生,为了满足幼儿交友的渴望与需求,我设计了“好朋友”这样一个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使幼儿更清楚地知道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同时,也对他们的已有经验进行梳理和整理。活动名称:社会 活动内容:《好朋友》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进一步深化对好朋友的认识。知道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懂得不仅要爱自己也要爱别人。

2、通过制作“朋友树”,增进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感情。体验与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通过活动,进一步深化对好朋友的认识。

活动难点:知道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懂得不仅要爱自己也要爱别人。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自己的好朋友,感受过与好朋友相处的喜怒哀乐。

2、树干一幅,卡纸树叶每个幼儿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以游戏“猜猜他是谁”导入活动。

教师交代游戏玩法:击鼓传花,当鼓声停时手拿花的幼儿向大家介绍好朋友的特征。但不能说出好朋友的名字。说完后请大家来猜猜他的好朋友是谁。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好朋友。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都说了自己的好朋友。那么,为什么你会和他(她)做朋友?(引导幼儿夸夸自己的好朋友,说说好朋友的优点。)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果你和好朋友闹矛盾了,你会怎么办?

3、如果好朋友生病了,你会为好朋友做些什么?

4、教师出示树干,讲解并启发幼儿。

教师:这是一棵大树的树干,假如说,这棵树的树干就是我们中五班,那你们小朋友就是这棵大树上的什么呢?(树叶),现在我们就把自己的好朋友的画贴在树上,老师帮大家做成一棵漂亮的朋友树。

5、幼儿制作“朋友树”,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小朋友你们看,“朋友树”的叶子多茂盛啊!这是因为他们这么多好朋友,团结在一起,相亲相爱不分离。但有时,风吹过来,树叶也会互相碰撞,可是他们一点也不生气。我们也要像小树叶一样,碰撞了不生气,要学会互相谦让,要相亲相爱,团结在一起。

四、活动延伸:

1、请幼儿到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朋友。

2、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通过音乐游戏更好地体会结交朋友的快乐。

3、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为好朋友制作礼物。

中班社会活动《好朋友》说课稿

玉溪市第一幼儿园

李叶

一、说选材

1、材料来源: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与伙伴相处的机会很少,常常独自玩耍。分享、合作、关心他人的意识薄弱。但随着幼儿动作、语言、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我班的孩子开始愿意与同伴一起玩,可由于缺少交往经验与能力,在活动中常因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与同伴发生争吵的现象,为了满足幼儿交友的渴望与需求,就设计了“好朋友”这样一个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使幼儿更清楚地知道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同时,也对他们的已有经验进行梳理和整理。

2、目标的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几点目标:

1.通过活动,进一步深化对好朋友的认识。知道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懂得不仅要爱自己也要爱别人。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重难点。

2、通过制作“朋友树”,增进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感情。体验与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

3、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熟悉自己的好朋友,感受过与好朋友相处的喜怒哀乐。

物质准备:树干一幅,卡纸树叶每个幼儿人手一份。

二、说教法

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是课堂的精髓所在。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中我主要运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谈话法:教师通过提问来引导幼儿有目的、认真地思考,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在此,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达出来,这是解决活动重点和难点的有效方法。

操作法:教师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好朋友的画像,让幼儿进一步深化对好朋友的认识。

讲解法: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教师通过讲解游戏的玩法,让幼儿了解相应的规则。同时也为活动的有效开展打下基础。

三、说学法

本着“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听听、看看、讲讲、做做等多种方式参与活动。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四、说教学流程 每节课学习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的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教学的过程分四部分去完成。

一、开始部分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以游戏“猜猜他是谁”导入活动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

二、基本部分:

在活动的基本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1、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好朋友是谁?他的优点是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果你和好朋友闹矛盾了,你会怎么办?

3、如果好朋友生病了,你会为好朋友做些什么?

4、教师出示树干,讲解并启发幼儿。

5、幼儿制作“朋友树”,以上的五个小环节为活动重、难点的突破做好了铺垫。

三、结束部分:

在活动的结束部分,教师以小结的方式:“小朋友,你们看,“朋友树”的叶子多茂盛啊!这是因为他们这么多好朋友,团结在一起,相亲相爱不分离。但有时,风吹过来,树叶也会互相碰撞,可是他们一点也不生气。我们也要像小树叶一样,碰撞了不生气,要学会互相谦让,要相亲相爱,团结在一起。现在我们到外面去找更多的朋友吧”来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为了让孩子对“好朋友”有更深的认识与理解,我设计了以下的延伸活动:

1、请幼儿到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朋友。

2、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通过音乐游戏更好地体会结交朋友的快乐。

3、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为好朋友制作礼物。

教学活动反思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选材适当,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易学,兴趣浓郁。

2、在准备活动时,我先让幼儿熟悉自己的好朋友,感受过与好朋友一起相处的喜怒哀乐。并请孩子们一起玩“猜猜他是谁”的游戏。提高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在活动中,我采用了谈话法、操作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为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4、在目标的达成方面,活动中,游戏为本次活动目标的达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如:孩子们通过游戏对好朋友有了一些认识,通过制作朋友树对好朋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由此,就能很好地完成活动中的每一个目标。

5、幼儿参与活动的程度方面。孩子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兴趣,比如让孩子们通过游戏猜出他的好朋友是谁。在这一环节,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接下来让孩子们制作朋友树时,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得到了很大的很高。

不足的方面是:在活动中,教师对孩子的关注和激情还不够,如果激情在出来一些,那么,效果可能会更好。

总之、要使一堂社会活动成功地完成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在此,也想请各位评委老师多给我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中班社会活动设计 篇2

中班幼儿对于规律的概念感受比较粗浅, 模式单一, 以AB为主, ABC、AAB等规律呈现较少。思维的有序性、推理性也比较粗浅, 而且按规律排列时容易受同伴影响, 思考的独立性、思维的独创性、操作的坚持性还不够。本次活动由情境导入, 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接着, 第一次让幼儿与材料互动, 利用孩子间的经验差异, 在比较中感知规律排列, 建构巩固对规律的认知。第二次与材料互动, 让幼儿在选择、判断、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理解、创造规律。最后将认知与生活接轨, 拓宽幼儿视野, 感受规律的美, 提高幼儿对生活中规律的敏感度。

活动目标

1. 能主动参与排列活动, 体验成功的快乐。

2. 在操作、比较、分析中发现、感知规律, 能够有规律地排列材料。

3.感知规律在生活中的运用, 发现规律的美。

活动准备

1.前期抽样和幼儿交流, 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

2.教具:生活中规律排列的图片 (衣服、钢琴、彩旗、柜子) , 红、黄、蓝三色插丁, 实物投影仪。

3. 学具:操作板人手一份, 红、黄、蓝三色插丁每组一筐 (足量) 。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在帮助小马砌围墙的情景中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出操作任务)

师:小马造了一座新房子, 它还想在房子四周设计一面围墙, 谁愿意来帮忙?

二、自由排列, 发现规律

(设计意图:在自由排列中呈现幼儿已有经验, 在交流互动中发现感知规律)

1. 介绍材料, 交代要求。

师:这里有一些红色、黄色的砖头 (插丁) , 想想这些砖头可以设计成什么样的围墙呢?设计的时候从红旗这里开始, 看哪个设计师设计的围墙最漂亮!

2. 幼儿操作, 设计围墙。

(1) 教师先外围观察, 幼儿是否会使用操作材料, 并进行个别指导。 (2) 教师进入小组观察, 全面观察幼儿操作过程, 寻找差异资源。

操作兴趣预设:

幼儿都愿意参与到砌围墙的活动中。

操作品质差异:

预设1:先看, 想好了再插, 排列有规律。

预设2:边插边想, 排列有规律。

预设3:看着别人插, 模仿学习。

预设4:随意插。

预设5:速度差异, 有的幼儿插得快, 有的幼儿插得慢。

操作习惯差异:

预设1:拿一个插一个。

预设2:拿一些插。

预设3:拿许多插。

操作结果差异:

预设1:80%左右的幼儿按AB规律排列。

预设2:10%左右的幼儿按一种颜色排列。

3. 交流互动, 理解规律。

过渡语:我们一起来看看, 你们设计的围墙是什么样的。

(1) 出示一面有规律的围墙 (ABAB, 从幼儿设计的围墙中寻找) , 师:谁来介绍自己设计的围墙?

小结:红、黄, 红、黄, 红、黄, 像这样一直重复设计的围墙是有规律的。

(2) 出示一面无规律的围墙 (从幼儿设计的围墙中寻找) ,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面围墙, 谁来说说它有规律吗?

回应1:为什么没有?

回应2:有不同意见吗?说说你的理由。

回应3:看看这面有规律的围墙, 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3) 出示亮点资源 (AABB、AAB、ABB) , 师:这些围墙有规律吗?是什么规律?

小结:有的围墙是按照红红黄黄、红红黄黄规律设计的, 有的是按照红红黄、红红黄规律设计的, 有的是按照红黄黄、红黄黄规律设计的。看一看、想一想就可以设计出不同规律的漂亮围墙哦。

三、规律排序, 应用经验

(设计意图:投放材料, 增加难度, 尝试有规律设计围墙, 归纳总结规律)

1. 投入蓝色的砖头, 介绍材料, 明确要求。

师:为了让围墙更漂亮, 小马又去买了很多蓝色砖头, 用红色、黄色、蓝色砖头, 怎样设计出有规律的围墙呢? (幼儿自己说说, 再与同伴说说)

2.幼儿尝试设计有规律的围墙。

教师巡回指导, 观察路径同上。

重点关注: (1) 之前不会有规律砌围墙的幼儿是否有进步。 (2) 有规律砌围墙的幼儿能否自始至终按规律砌围墙。 (3) 有规律砌围墙的幼儿能否用不同的模式砌围墙。

操作兴趣预设:

对于新出示材料感到兴奋, 乐意操作。

操作品质差异:同上

操作习惯差异:同上。

操作结果差异:

预设1:有的幼儿用两种颜色排出AB、AAB、ABB规律。

预设2:有的幼儿一开始有ABC的规律, 但不能自始至终。

预设3:少部分幼儿自始至终都是ABC。

3. 交流评价。

(1) 出示ABC排列的围墙。师:谁来介绍自己设计的围墙?

小结:这面围墙是按照红、黄、蓝, 红、黄、蓝规律设计的。

(2) 出示ABC排列, 但没有坚持以这个规律插完的围墙。师:看看这面围墙有规律吗?说说你的想法。

集体读规律。师:有什么问题?这里应该是什么?

总结:多一种颜色的砖头, 就能设计出新的有规律的漂亮围墙。

四、回归生活, 拓展经验

(设计意图: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相关经验, 了解实际生活中规律是各种各样的, 感受规律的有用和美)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规律, 我们一起来看看, 它们美吗?

总结:生活中处处有规律, 规律是一种美, 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序而美好。

活动反思

1. 活动前, 对数学学科特质做了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对规律做了详细解读分析, 对幼儿已有经验进行了充分的抽样摸底。

2. 活动过程层层推进, 在情境中提出任务要求, 激发兴趣;在自主操作中, 理解规律;在理解基础上创造规律, 感受规律的多样性;最后回归生活, 发现规律的有用和美。

中班社会活动设计:爱的抱抱 篇3

爱的抱抱主旨在于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让妈妈和孩子一起回忆和重温彼此之间的亲情,共同分享和体验温馨的情感氛围,通过感知—理解—表达—内化,初步萌发幼儿感恩的意识,体味浓浓的关爱之情。

活动准备时我给家长发放活动通知单,让家长通过录音、文字来表达对孩子的爱意与期盼。在第一个环节时,孩子听到妈妈熟悉的声音立刻感到了温暖,感情油然而生,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也就更容易理解活动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让孩子回忆与妈妈之间的点点滴滴,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幼儿与妈妈共同参与其中,通过自身的知、情、意、行,使其情感得到内化。最后,幼儿与家长在温馨的音乐声中进行亲子活动,让爱延续。

活动目标:

1.知道妈妈的辛苦,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

2.学会用语言、肢体表达对妈妈的爱,为妈妈感到自豪。

3.尝试动手制作礼物,表达对妈妈的感恩之情。

活动准备:

活动通知单、PPT、心形纸、颜料、邀请妈妈来园。

“爱的抱抱”活动通知单

亲爱的家长:

你好!

为了迎接“三八”妇女节,对孩子开展“感恩教育”,让孩子感受妈妈对他的爱。请您以录音、图画、信件等记录方式,让孩子感受妈妈爱意的同时表达对妈妈的感恩之情。

问题建议:

1.在孩子成长的历程中,妈妈为孩子付出了哪些?

2.告诉孩子妈妈所理解的最好的感恩方式是什么?

3.日常生活中孩子做过哪些让妈妈感动的事情?

给孩子一个爱的抱抱,让他带着爱与幸福、感恩的心开始新的一天!

中二班 王老师敬上

活动过程:

一、播放录音,朗读卡片,感受妈妈的爱

教师:这是谁的声音?这些话是谁对谁说的?听到这些话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妈妈爱宝贝,希望你们能健康、快乐成长。

(评析:妈妈温情的话语让孩子回忆和重温彼此间的亲情,共同营造和分享温馨的情感氛围,为活动的开展打下感情的基础,做好铺垫。)

二、幼儿讲述图片内容,知道妈妈的辛苦

1.幼儿观察、讲述图片内容。

出示妈妈带宝宝的生活照(如给宝宝喂奶、扶宝宝学步、教宝宝学骑小车)

提问:图片上有谁?她在做什么?

2.幼儿讲述对妈妈的喜欢。

鼓励幼儿用语言大胆地表述对妈妈的喜欢及妈妈的本领,说说最喜欢妈妈什么?为什么?妈妈从事什么工作?在家做什么家务?

小结:为了宝贝成长,妈妈做了很多事情,很辛苦,妈妈很爱宝贝!

(评析:画面展现了宝宝的成长过程,反映了母亲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启发幼儿回忆和迁移生活中妈妈对孩子种种呵护的情景,让幼儿能更好地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引导幼儿联系自己的成长经验,回忆与妈妈互动的亲情体验。)

三、引导幼儿表达对妈妈的爱意,激发感恩之情

1.幼儿尝试动手制作礼物如项链、手工包、纸杯花等。

2.教师鼓励幼儿来到妈妈面前,赠送自己手工做的小礼物。

3.用语言、肢体表达对妈妈的爱,给妈妈一个拥抱、一个亲吻,对妈妈说一句话(妈妈我爱您,妈妈您真好等等),表达自己心中对妈妈的情感。

(评析:亲子间充分地抚爱包含着体贴、关心、爱护和依赖等,此环节让孩子与妈妈之间的亲子互动更深入了。)

四、播放背景音乐,装扮“妈妈宝贝”主题墙

教师:宝贝和妈妈相亲相爱,那么,我们一起动手,来大手拉小手吧。

把白纸剪成一大一小连在一起的爱心形状,妈妈和宝贝用手蘸上水粉颜料,一起在心形纸上盖上手印——“大手拉小手”,晾干后装饰在“妈妈宝贝”主题墙上。

(评析: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整个活动达到高潮,妈妈与幼儿都快乐地融入在这温馨的情感氛围之中。)

中班活动:设计标签 篇4

设计思路: 孩子们正在筹备开超市的游戏,他们收集了很多的游戏材料,但是发现东西多了却越来越乱了……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一些整理的方法,我们便开展了一系列的参观、采访、调查等活动,他们对货品进行了初次的整理,并根据自己的意愿将东西分成了“好吃的”、“好玩的”、“好喝的”三类,还邀请我和他们一起制作了大标签,但是经过几次超市游戏后,孩子们经常发现有的顾客东西乱放或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类问题,于是,他们自然而然想到了可以为物品制作小标签…… 通过本次活动,我意在鼓励幼儿尝试大胆地设计,并在分享交流中不断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 活动目标: 1、乐意分享交流,并能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尝试用简单的图符设计超市物品的标签,体验共同制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三个货架(好喝组、好吃组、好玩组);三块黑板;纸笔、蜡笔、贴纸等 2、 ppt课件、背景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顾 ——导入语:最近我们一直在研究超市里的秘密,我把你们在玩小超市游戏的一些照片带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照片一)提问1:收集超市游戏材料时,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出示照片二)提问2: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呢? (出示照片三)提问3:整理超市物品时,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 (出示照片四)提问4:现在你们玩小超市游戏时还有问题吗? 小结:标签的确很有用,有了标签可以方便我们将物品进行分类摆放,还可以方便小顾客进行选购自己需要的物品。 二、标签制作 ——过渡语:瞧,我把你们整理的小超市从教室里搬过来了,好吃组、好喝组、好玩组我们一起来给这些物品制作标签吧。 1、讨论:小标签应该怎样制作?(设置问题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做标签时我们可以仔细观察物品的形状、大小、颜色等,要既有趣又能让别人一看就明白。 2、 幼儿自主设计。 操作要点:请每个孩子为自己这组设计三张不同的标签,画好后贴到小黑板上,我们来比一比谁设计的标签让人家一看就明白。 三、分享交流 1、讨论:寻找适宜的标签 主要问题:你最喜欢哪个标签,为什么? 小结:做标签时我们可以仔细观察物品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用各种图符来表示,比如画标签时电动玩具我们就可以用音符来表示,这样你就能做出让人一看就明白的标签,我们选购时会变得又快又方便! 2、验证:幼儿分成三组进行整理,看看,标签是否有用?(规定时间:3分钟) 四、拓展延伸 师:我们设计的标签和超市里的标签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我们下次去超市购物时,再仔细观察一下吧! 活动反思: 成功之处: ? 活动来源于幼儿,切入点好 在“逛超市”一系列活动中,我细心地观察着幼儿的兴趣点,抓住了标记这个切入点,作为了活动中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提升了幼儿的现有经验。 ? 环节设计清晰,层层递进 整个活动紧紧围绕目标展开,较清晰地将标签这个生活中常用的符号进行解读,并通过绘画的方式进行呈现,环节过渡流畅。从经验回顾到设计标记再通过分享交流来解决问题,环环紧扣,层层递进。 不足之处: ? 缺乏生生互动 在设计标志的环节,我没有将问题抛给孩子,而更像是教师在与幼儿对话,并没有充分引发生生互动。我完全可以将互动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对于这些标记你们还有哪些问题吗?都看懂了吗?”这样更能引发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

中班活动设计《家》 篇5

中班语言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3.让幼儿知道幼儿园是个大家庭,每个小朋友要关心爱护幼儿园。

[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大幅背景图。2.制作好的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贴绒学具。3.根据内容制作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 1.出示“家’’的背景图,尝试讨论: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各是谁的家?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

3.让幼儿尝试一下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等回家的动作。4.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5.倾听配乐诗歌《家》,要求幼儿倾听时想像诗歌的画面,也可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交流讨论、表演、表现阶段

1.集体朗诵交流讨论:诗歌里讲了哪些家?(幼儿回答后,教帅出示背景图)诗歌里说的这些家,分别是谁的家?(幼儿回答后,师生共同粘贴,把白云、小鸟、小羊、小鱼、小蝴蝶、小朋友分别送回家)提出尝试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谁的家? 教师让幼儿充分发表看法后发表白己的看法,同时让幼儿知道,幼儿园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家,每个小朋友要关心爱护幼儿园,2.表演游戏。

师放录音,幼儿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自由表演,通过尝试自身的动作表演,提高幼儿对诗歌的感受力。

例:当诗歌里说“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时,扮演白云的幼儿便可想像白云回家的动作,飘呀飘地回到蓝蓝的天空上去。(注:蓝天也由幼儿扮演)3.出示尝试题,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诗歌里说: “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密密的树林是小鸟家”,蓝蓝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还可以是谁的家?密密的树林又可以是谁的家?(幼儿自由发言后,教师对幼儿的仿编诗句进行组合,并把诗歌念给小朋友欣赏)

例:

蓝蓝的天空是小乌的家,密密的树林是蘑菇的家,绿绿的草地是小兔的家,清清的河水是水草的家,红红的花儿是蜜蜂的家,、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幼儿编出;蓝蓝的天空是太阳(飞机、月亮、星星、宇宙飞船、外星人、直升飞机„„)的家。

密密的树林是狐狸(孔雀、大象、大灰狼、长颈鹿、啄木鸟„„)的家。

附儿歌:

中班社会活动设计 篇6

活动设计

中班幼儿已具有初步的自我认识,特别是对手的认知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对小手的能力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都比较差,他们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长大,家长包办替代和过度宠爱,使孩子们失去了自我服务的机会。通过此次活动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干,激发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用手亲自做事情,体验做事的成功与自豪,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了解自己的手和爸爸妈妈以及其他成人手的不同本领,知道手很能干。

活动重难点

通过尝试用手亲自做事情,体验做事的成功与自豪,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准备

1、音乐:钢琴曲图片:交警、清洁工、厨师、皮影戏表演者、剪纸艺人。

2、操作材料:各类积木、绘画工具、剪刀、彩纸、筷子、豆子、修补图书工具、魔术箱及用品魔方、纸杯、光盘、沙包、乒乓球。

活动过程(每一环节的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一、游戏导入

1、师幼共同做手指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玩手指游戏好吗?一个手指头变变变,变成毛毛虫爬爬爬;两个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小白兔跳跳跳;三个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小花猫喵喵喵;四个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小螃蟹走走走;五个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大老虎,啊呜啊呜啊呜。

2、师幼共同表演儿歌,巩固手的特征。

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个子高高是中指,个子矮矮大拇指,还有食指、无名指、和小指,手心手背心肝宝贝。

设计意图

二、通过谈话知道手可以做很多事情,通过游戏体验手的不同本领。

1、谈话:讨论手可以做很多事情,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们的小手可以玩好玩的游戏,它还可以做什么事情?幼儿自由回答我的小手可以做什么。教师小结:我们已经长大了,会做得事情可真不少,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朋友们可真棒。

2、游戏:摸宝贝,了解手具有感知物品特性的能力。看,老师这里有一个魔术箱,师演示,手伸入魔术箱内,用手感知物品,然后猜一猜是什么,最后拿出来验证。幼儿模仿教师,继续游戏。

3、了解手可以传情达意。

(1)

我们的小手还会说话呢,师演示动作“嘘”,它在说什么?(安静)握手、竖起大拇指、拍手、再见等

(2)

关爱聋哑人还有一些小朋友他们不能用嘴巴说话,要用手语和我们交流,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手语“我爱你”,萌发幼儿对聋哑人的关爱之情。

设计意图

三、通过动手操作,体验用小手做事的成功与自豪感。

1、我们的小手有这么大的本领,现在就来发挥一下小手的作用吧!播放音乐,幼儿自由选择区域活动材料进行操作:涂色,夹豆子,给积木分类、修补图书、剪窗花。

2、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幼儿自己的事情做完后可以帮助别人,提高速度。

3、小结:展示劳动成果,教师给予肯定表扬,使幼儿体会到自己完成事情后的自豪感。

设计意图

四、出示图片,了解爸爸妈妈以及其他大人的手的不同本领。

1、小朋友的手可以做很多事情,爸爸妈妈的手可以做什么?

2、出示图片交警、清洁工人、厨师、民间剪纸艺人、皮影戏表演者。他们呢?感受成人手的不同本领,激发幼儿愿意向成人学习,让自己的手变得更灵巧、更能干的愿望。

设计意图

五、活动延伸和爸爸妈妈一起用废旧光盘制作一件手工作品,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进一步感受手的本领大。

设计反思

中班社会活动:快乐整理 篇7

1.掌握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 知道用完的物品要放回原处。

2.学习将不同的物品分类整理, 并将整理经验迁移到生活中去。

3.体验整理物品及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 (内容包括嘟嘟熊整齐的家、杂乱的家, 嘟嘟熊感谢和求助的话, 杂乱的积木柜、鞋架、娃娃家和汽车后备箱) ;房间平面图操作单人手一张, 图上有衣柜、玩具箱和书柜;可以随意撕贴的衣服、玩具和图书的小图标若干;幼儿六人一组, 每组两个抽屉, 里面杂乱地放着各种学习用品和食品。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嘟嘟熊搬新家了, 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 (播放PPT1, 嘟嘟熊整齐的家。)

提问:嘟嘟熊新家里有些什么? (衣柜、书柜、玩具箱。) 你们喜欢嘟嘟熊的新家吗?为什么?

2.师:第二天, 嘟嘟熊的妈妈上班去了, 嘟嘟熊一个人待在家里, 东翻翻, 西找找, 把家搞成这样了。 (播放PPT2, 嘟嘟熊乱七八糟的家。)

提问:这样的家你们喜欢吗?为什么?那怎么办呢?

(评析:本环节我创设参观嘟嘟熊新家的情境,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比的方法突出房间整齐很重要, 调动起幼儿帮助嘟嘟熊整理房间的愿望。)

二、亲历体验

1.整理房间。

(1) 出示房间平面图操作单, 引导幼儿观察嘟嘟熊的衣服、玩具和书该放在什么地方, 应该怎么帮助嘟嘟熊整理房间。 (幼儿尝试物归原处摆放物品, 即把可以随意撕贴的衣服、玩具和图书的小图标分别粘贴在衣柜、玩具箱和书柜里。)

(2) 幼儿持操作单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讲述是怎么帮助嘟嘟熊整理房间的。

(3) 教师结合操作单小结:衣服应放在衣柜里, 玩具应放在玩具箱里, 图书应放在书柜里。

(4) 师:听, 嘟嘟熊对我们说什么了? (播放PPT3, 嘟嘟熊说:小朋友们, 谢谢你们帮助我整理房间。)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 幼儿通过动手做、眼睛看, 完成了对“房间”的整理, 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2.合作整理抽屉。

(1) 播放嘟嘟熊的求助录音:小朋友们, 我家还有几个抽屉没有整理呢, 请你们帮助我整理, 好吗?

(2) 出示两个抽屉, 里面杂乱地放着学习用品和食品。师:抽屉里都放了些什么?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

(3) 师:你们打算怎样把两个抽屉整理整齐呢? (幼儿交流, 教师及时评价, 如“你的想法真周到, 把同类物品放在一起, 找起来肯定很方便”。)

(4) 每组六个小朋友合作, 尝试分类整理两个抽屉里的学习用品和食品。

(5) 讲评交流。师:我们来看一看整理过的这些抽屉哪个最整齐, 你最喜欢哪一个。先不要说出来, 我们来玩个游戏, 老师数到3, 你就站到自己最喜欢的那个抽屉旁边, 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 知道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学习用品放在一个抽屉里, 食品放在另一个抽屉里。这样, 抽屉就收拾得整整齐齐的。

(评析:此环节我选择了幼儿熟悉的食品和学习用品进行抽屉的合作整理, 不但物品数量增加了, 而且增加了二次分类的知识点, 对中班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幼儿通过议一议、说一说、分一分、理一理, 学习将不同的物品分类整理, 体验到整理物品及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三、经验迁移

1.师: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地方、哪些东西需要及时整理呢?

2.播放PPT4, 杂乱的积木柜、鞋架、娃娃家和汽车后备箱。师:积木柜里的积木、鞋柜里的鞋子、娃娃家的摆设和汽车后备箱的杂物, 这些东西该怎样整理和摆放呢?

3.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的物品需要我们及时整理, 让我们动起手来, 快乐整理, 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评析:这是一个拓展环节, 旨在帮助幼儿将获得的整理经验迁移到生活中去。)

活动反思

中班社会活动:排队你我他 篇8

中班孩子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但是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本次活动以游戏“钻山洞”情境为切入点,配合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让幼儿切身体验无规则、无秩序约束的麻烦,从而让幼儿以直观的感受发现遵守排队规则的重要性,并将排队规则迁移、拓展到日常生活中,让教学活动回归于生活。

活动目标:

1.知道在公共场所活动时要主动排队、耐心等待。

2.有初步的自我约束意识,体验排队和同伴一起玩耍的愉悦心情。

活动准备:

1.拱形门3个。

2.幼儿排队活动的相关视频、图片。

3.投影设备。

4.摄像机一部。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游戏“钻山洞”,激起幼儿的兴趣

1.幼儿自由玩“钻山洞”游戏,体验无秩序可能带来的危险。

教师:这里有3个山洞,一会请小朋友玩钻山洞的游戏,每个山洞钻一次,不要漏掉任何一个山洞。看看谁的速度最快。

2.幼儿在自由玩“钻山洞”游戏,教师利用摄像机记录幼儿在活动时的拥挤、无序、碰撞等行为。

(多媒体运用:利用摄像机及时记录幼儿的游戏情况,将混乱无秩序的“钻山洞”过程记录下来,摄像机的视频记录为接下来的分析、讨论、总结打下了基础。)

教师:都钻完了吗?我们看看刚才用了多长时间?

(多媒体运用:利用ppt中的动画设计,将抽象的时间概念得以呈现,便于中班幼儿观察理解,进行比较。)

二、教师播放游戏情况,引导幼儿讨论、总结快速和安全钻过山洞的办法

1.播放幼儿第一次钻山洞视频。

(多媒体运用:播放之前的游戏情况视频,幼儿可以在视频中回忆游戏中的情境,结合切身体验进行讨论,优化游戏的方法和过程,提炼出排队的重要性。)

2.教师: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又快、又安全地钻过山洞呢?

3.幼儿分组讨论,交流方法。

三、幼儿再玩“钻山洞”游戏,丰富经验

1.幼儿自由游戏,教师及时表扬幼儿排好队、守秩序的行为。

教师:刚才大家说了自己认为的又快又好地钻山洞的方法,现在我们再来玩一次钻山洞的游戏,每个组商量选择哪一种方法,老师来计时,看看到底哪种方法快?

2.幼儿分组决定各自的钻山洞方法。

3.幼儿分组钻山洞,教师计时比较。

幼儿比较得出结论:当很多人一起做同样的事情时,只要大家排好队、守秩序,就会很快、很安全、很开心地把事情做好。

(多媒体运用:在ppt中将抽象的时间以时间条的方式呈现,便于幼儿比较,从而总结出排队游戏时速度可以更快的结论。)

四、教师逐一播放幼儿排队活动的相关视频、图片,迁移、拓展幼儿的经验

1.教师:大家是怎么做的啊?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哪里?大人们在做什么?还有什么地方要排队吗?

2.小结:孩子们,我们和爸爸妈妈在商场缴费、车站上车、游乐场玩大型玩具时,都需要大家排好队、有秩序地进行。

五、介绍排队标志,提醒大家共同遵守

教师:这是请排队的标志,大家想一想,幼儿园里哪些地方需要排队,我们把它们贴到需要排队的地方,提醒大家排队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幼儿自主体验为主,在体验基础上归纳遵守排队规则的好处。教师则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活动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每次幼儿的行为表现记录下来,回放让幼儿观看,更加直观、形象地帮助他们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利于幼儿将规则内化,并贯穿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做到习惯成自然。

中班自选区域活动设计 篇9

设计意图通过区域活动不断细致。深入的开展,中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区域活动,我们班的区域活动环境和材料 在不断创新,进步,幼儿的各种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有良好的操作习惯有较强 的交往能力。在游戏中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对科学活动有较强的探索欲望。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语言区,音乐分区幼儿参与率不高,哟而活动内容单一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来设置区域环境,材料。

活动目标:

1、大胆选择喜欢的游戏内容和材料,自主,愉快的游戏。

2、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提高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角色游戏中提高角色意识并自己发展游戏情节在科学活动中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大胆动手操作。

4、发展幼儿口语表达力和对音乐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娃娃快餐厅 环境布置 餐桌 餐具 厨师 服务员工作服 冷饮提供橡皮泥

2、积木区 各种积木 幼儿设计玩具城搭建示意图 各种玩具 花 树泡沫板、小印章

3、美工区 绘画工具,托盘,乒乓球,胶水,彩色纸,布置一个展示台

4、观察区 小锤子 钉子 泡沫 海绵 花生 弹性物体 小蜗牛 大蒜 葱 土豆植物 观察记录单

5、新闻发布区 小棍 水电名城剪报粘贴 话筒

活动过程:

1、介绍今天的活动内容, 提出活动要求。

出示区域

活动自评表让幼儿通过今天的活动评价自己的行为 ,并盖上自己的小印章。

2、幼儿按意愿选择活动区 进行分区活动

1)、美工区: 制作乒乓球娃娃、托盘画。

2)、观察区: 试试小锤子、认识弹性、给植物浇水、小蜗牛并做好相应的观察记录。

3)、新闻发布区:讲讲创宜昌水电名城的一些报刊资料,谈谈自己的想法,设计并画出自己心中的水电名城。

4)、娃娃快餐厅:推出特价优惠周,外买活动。

5)、积木区搭建玩具场。

3、教师指导

a、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适时介入。

b、鼓励 幼儿在遇到问题先想一想再试一试。

c、重点观察指导:城幼电视台和同一首歌。

d、帮助个别游戏中有困难幼儿 鼓励幼儿大胆交往。

今天。小印章特别忙,我猜你们是不是学会了许多本领。不过。,我还不知道你们学会了什么。讲讲给大家听听

a、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自信心及成功感,并体验分享自己和别人的快乐。

b、说说今天的新发现,怎么发现的结果怎么样,鼓励幼儿下次自己去试一试。

c、讲讲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d、教师小结今天

幼儿游戏情况,收拾玩具,材料。

区域化活动案例:爱运动爱健康

区域设置:

一、语言区:怎样预防感冒

目标:

知道冬季是干燥、寒冷的季节,能讲述一些预防感冒的方法。

材料提供:

故事图片、医生帽、小兔头饰

操作说明:

见照片

二、生活区:我的小绵羊

目标:

1、练习在软物上绕线的技能。

2、发展幼儿双手、手眼协调能力及练习手腕力度的控制。

材料提供:

小绵羊图片、各色粗、细毛线

操作说明:见照片。

三、数学区:给雪人排对和画图的另一半

目标:

会按物体的某一特征排列7个物体的序列及感知物体的对称。

材料提供:

给雪人排对:雪人按照高矮、胖瘦各备6份,高矮标记、胖瘦标记、记录纸、勾线笔

画图的另一半:对称图作业单、各色蜡笔、勾线笔

操作说明:见照片。

四、科学区:天冷了怎么办

目标:

能根据生活经验从各张图片中找出御寒和保暖的方法,有初步的冬季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材料提供:

若干冬季取暖用品及方法的图片、若干夏季用品、记录纸、笔

五、美工区:装饰帽子、围巾、手套和装饰过冬的小动物

目标:

能大胆运用简单、变化的点、线或几何图形装饰帽子、围巾和手套,愿意尝试用新的方法,装饰过冬的动物。

材料提供:

装饰帽子、围巾、手套:帽子、围巾、手套

装饰过冬的小动物:若干过冬小动物(轮廓图)、蜡光纸、胶棒、剪刀

操作说明:见照片

指导重点:

1、引导幼儿能将自己的操作结果按照要求记录在记录表里;

2、重点指导幼儿能够按照从高到矮、从胖到瘦进行排序,并进行正确记录,还原材料时能够“对号入座”;

3、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进行装饰,综合使用点、线、圈。-

好玩的磁铁(区域)

目标:

1、通过实验探索发现吸铁石吸铁的特性。

2、感知磁铁不直接接触铁制物品,也能使物品移动。准备:投放磁铁、铁钉、、木棒、塑料、布等、沙子;塑料瓶内装各种质地的物品,塑料垫板、动物图片等。

过程:

1、幼儿自选游戏。

重点指导科学区幼儿操作磁铁游戏。提问:你从沙子中找到什么宝贝? 怎样找到的?还有什么没有找到?为什么? 通过探索发现磁铁能吸到铁钉和区别针。

2、让幼儿在屋里找一找看还能吸到什么?帮助幼儿总结磁铁能吸铁的特性。

3、出示瓶里取物玩具:

提问:瓶子不能倒过来,不用手直接取,怎样把瓶里的区别针取出。

通过操作发现,磁铁不直接接触区别针也能使它移动。

4、制作跳舞的小动物玩具:

先将小动物粘贴,使其能站立,在将区别针别在下方,放在垫板上,用吸铁石在垫板下左右移动,即完成制作。

帮豆豆搬家(区域)

目的:

1. 学习10以内数的顺数、倒数,区别10以内的数的单、双数,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2.锻炼手指的灵活性。

准备:

蚕豆、筷子若干,画有数字或图形的纸板图若干张。

玩法:

1. 用筷子将一粒蚕豆依次从1搬(夹)至10或从10搬(夹)至1。等熟悉玩法后进行“夹豆子”比赛,又快又正确者为赢。

2.分别按单、双数练习帮豆豆搬家。

中班语言活动教学设计 篇10

1.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以及“护士小姐”变化的脸部特征。

2.能利用图片进行简单的故事复述。

3.能通过辨别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故事的幽默。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视频、PPT、小丑、巫婆、海盗、圣诞老公公图片、黑板、白纸、水彩笔。

经验准备:都有生过病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故事图片,引入故事主题。

教师:“宝宝们都有过生病的经历,到了医院谁给你们看病?谁照顾你们呢?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本好看的大书,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封面上发生了什么事?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自主阅读故事《亲爱的护士小姐》。

教师:这本好看大书名字叫“亲爱的护士小姐”,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发生了什么?

2.教师和幼儿讲述故事并进行提问,幼儿问答。

(1)故事封面上都有谁呢?

(2)第一天护士小姐打扮成了什么?小丑的脸是什么样子的?

(3)第二天护士小姐变成了什么样子?巫婆的脸是什么样子的?

(4)第三天护士小姐打扮成了什么样子?海盗地脸是什么样子的?

(5)第四天护士小姐变成了什么样子?圣诞老公公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边提问边出示图片,提示幼儿仔细观察。

3.播放DVD师幼完整欣赏故事。

4.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园观察护士的面部特征变化。出示ppt最后一页。

教师:小男孩出院了,所有护士都来送他,我一眼就认出来我亲爱的护士小姐是哪一个,你们也认出来了吗?

教师小结。

5.教师利用图片,个别幼儿拿着图片,共同讲述故事。

(三)结束部分:

发挥想象说说,护士小姐还能变成什么造型.

师:你觉得这个护士小姐还可以变成什么?

师:不管护士小姐是什么造型,她的脸上一定会有什么呢?

中班美工活动:蔬果造型 篇11

1.尝试根据蔬菜、水果的自然形状和色彩,通过想象加工自制蔬果造型。

2.体验创作的快樂,培养审美的情感。

活动准备

1.黄瓜、小番茄、土豆、苹果、桔子、香蕉等蔬果。

2.工具材料:牙签、彩色卡纸、棉花、电线、橡皮泥等材料。

3.范例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带来了很多蔬菜水果,今天我们来想想办法,把这些蔬果打扮一下,做成漂亮的蔬菜宝宝吧!

二、出示范例,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教师出示蔬菜水果造型的范例,引导幼儿欣赏。

师:你知道这些水果造型是用了哪些材料做成的吗?(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蔬果造型所用的艺术手法和创意,例如:利用蔬菜水果本身外形,巧妙造型,搭配色彩。)

三、幼儿利用蔬菜水果进行创作

1.出示蔬菜水果,启发幼儿根据蔬菜水果的自然外形和颜色进行想象。

提问:

①“挑选一种蔬菜后,先仔细看看它的外型像什么?”

②“你想把它变成什么呢?”

③“还需要什么蔬菜或其他材料和它组合在一起?”

④“选用什么材料把它们连起来呢?”(教师重点说明牙签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幼儿创作:

①鼓励幼儿想好要做怎样的蔬菜娃娃,并有意识地选择蔬果。

②鼓励幼儿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蔬果造型。

③个别指导使用牙签连接的方法。

五、交流分享:

展示幼儿的作品,幼儿互相欣赏:我的蔬果娃娃是用什么蔬菜(水果)做的?用了哪些材料?它的名字叫什么?

中班综合活动:小老虎多多 篇12

1.初步欣赏、理解文学作品, 对作品中小老虎多多的情绪情感变化有共鸣, 能够产生移情反应。

2.大胆尝试用语言和肢体动作等形式表现不同的情感变化。

3.体验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及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录有故事《小老虎多多》、歌曲《小老虎多多》的录音带。

2.创设活动情境:茂密森林、茵茵草地及表演道具 (小老虎、小鸟、小兔、熊、礼物等) 。

3.制作幻灯课件《小老虎多多》, 做礼品的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看幻灯课件, 欣赏、了解童话故事第一部分内容

1.演示幻灯片:森林中的一棵大树下, 一只小老虎伏在草地上伤心地掉着眼泪。

2.幼儿观看并回答问题:“这是什么地方?谁在大树下?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教师讲述故事的第一部分。

二、幼儿欣赏《小老虎多多》歌曲的第一段, 感知小老虎多多伤心的情感

1.倾听录音歌曲, 提问:“多多为什么这样伤心?”

2.幼儿讨论:听了这首歌曲, 心里有什么感受?我们想什么办法帮助多多高兴起来?

3.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给予恰当的评价。

三、继续观看幻灯课件, 欣赏、理解故事的第二部分

1.幼儿一边观看幻灯片, 一边欣赏故事的第二部分内容。

2.讨论:小动物是怎样帮助多多的?得到朋友的帮助, 多多现在心情怎么样?小动物帮助了小老虎多多, 他们自己感觉怎样?

3.欣赏录音里小老虎多多欢快的歌声 (第二段) , 分享多多的快乐。

四、欣赏完整的童话故事 (教师讲述)

五、情境表演, 进一步感知、理解小老虎多多的情感变化

邀请一名幼儿扮演小老虎多多在森林情境里声情并茂地演唱第一段歌曲, 其余几名幼儿分别扮演小兔、小鸟、小熊等小动物一起表演故事。

六、幼儿制作礼物, 送给多多

1.出示一颗“爱心”, 提示幼儿:每个小朋友做一颗心, 把小朋友做的心串在一起, 变成一根爱心项链, 戴在多多的脖子上, 多多就好像看到许多朋友, 他会很快乐。

2.做礼物、送礼物, 说一句让多多高兴的话, 集体祝福。

七、幼儿与小老虎多多在欢快的舞曲中翩翩起舞

活动延伸

建立“友好家庭小组”, 鼓励幼儿经常开展家庭互助活动, 体验与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以童话故事为载体, 以情感教育为主线, 综合运用了语言、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 整合教育目标、嫁接艺术形式、营造审美情境, 突出了“以幼儿艺术教育促情感发展”这一教育理念。

1.精心选材, 情感与艺术交融。童话故事《小老虎多多》语言形象生动、情节简单明了、感情色彩浓郁。在这个童话故事里, 小老虎、小鸟、小熊等小动物, 甚至是无生命的风儿等都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 充满着浓浓的情意。同时, 故事中融入动听、抒情的歌曲演唱, 幼儿的情绪极易受到感染, 体验到轻松快乐和伤心难过两种不同的情绪变化, 进而感受到与朋友在一起的愉悦和快乐。

2.整合目标, 层次性与全面性并重。第一层次目标设定为:初步欣赏、理解文学作品, 对作品中小老虎多多的情绪情感变化有共鸣, 能够产生移情反应。这一目标侧重于幼儿的情绪感受、理解, 这是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第二层次为:大胆尝试用语言和肢体动作等形式表现不同的情感变化。这一目标旨在引导、鼓励幼儿自主表现自己的情绪情感。第三个层次目标为:体验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及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愉悦。这一目标着眼于为幼儿今后一生可持续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尽管这些目标彼此之间各有侧重, 但是它们都是以幼儿为主体, 以审美感动为核心, 强调目标的层次性和全面性。

3.潜心构思, 音乐与文学嫁接。活动中将童话故事《小老虎多多》与音乐融为一体, 幼儿在音乐的烘托下, 倾听着感人的故事, 在情感上与小老虎产生强烈共鸣。在爱的感召下, 幼儿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帮助小老虎多多。

4.情境渲染, 以境激情。一方面, 我运用录音、幻灯片演示等多媒体手段创设了一个可见、可听、可想的多方位教育情境。另一方面, 我全身心投入, 运用不同的表情动作、肢体语言, 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讲述故事, 以境激情。

附故事:小老虎多多

小老虎多多是个孤儿, 没有了爸爸, 唯一的妈妈在两天前也生病死了, 他多么希望能有一个朋友呀!

多多去找朋友, 可是小动物一见到小老虎就害怕地逃走了。多多坐在一棵大树下, 唱起伤心的歌:“我是一只小老虎呀, 没有妈妈, 没有朋友, 一人唱歌, 没人听呀, 一人流泪, 没人爱……”

风儿把多多的歌声传得很远很远, 小鸟听到了, 小兔子听到了, 小熊也听到了, 他们说:“多可怜的小老虎呀, 我们去找他做朋友吧!”于是, 他们顺着歌声传来的方向向前找, 终于, 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了小老虎多多。

中班健康活动设计教案 篇13

二、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对艺术表现活动的兴趣,体验户外活动的乐趣。

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及合作游戏的能力。

鼓励幼儿根据乐曲内容自由表演,能结伴进行游戏。

三、活动准备:

吹泡泡玩具若干。

歌曲《吹泡泡》磁带。

四、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带幼儿到户外,请幼儿自选吹泡泡玩具,自由地玩吹泡泡游戏,并与同伴交流观察的现象及自己的感受。

基本部分:

欣赏歌曲《吹泡泡》,启发幼儿想象:我是一只大泡泡。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配合,讲述自己的想象内容。

鼓励幼儿随音乐大胆表演出各种动作,引导幼儿表现出乐曲的情趣。

组织幼儿集体游戏《吹泡泡》。教师与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随音乐转圈,使大泡泡变成若干小泡泡、小泡泡又合成大泡泡,培养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讲评幼儿表现,让幼儿说说活动中的感受,体验游戏的快乐。

马路上中班科学活动设计 篇14

活动准备:一张只有马路的图片;三张圆形的图片,涂上红绿黄三种颜色;几张常见的汽车图片;几张条形的纸(做斑马线)一张小兔子和兔老师的图片。活动过程:教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你们讲个小故事好吗?幼儿:好!教师:那小朋友们都做好了,竖起耳朵仔细听哦!因为老师会出一些小题目来考考大家,看看谁才是最聪明的孩子。幼儿:好!

教师:老师今天给你带来的故事是 《小兔上学记》

先拿出小兔和兔老师的图片,贴在黑板上。今天,是小兔第一天上学。可是小兔爱睡懒觉,结果迟到了,老师不让小兔进教室。小兔子很伤心,老师就说了:这样吧,我考考你答对了,我就让你进来。小兔子一听,立马就来了精神,急忙擦掉眼泪。老师又说:“你一路蹦蹦跳跳的到这里来,你就告诉我马路上都有些什么吧?”小兔子的眼珠子转来转去的,就是没想起来马路上到底都有些什么?记得都快哭了。拿出一张马路的图片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马路上都有什么吗?帮帮我们的小兔吧!举手回答幼儿:马路上有汽车。教师:哦,这位小朋友说的非常好。还有吗?随即把汽车的图片贴到马路图片上。幼儿:有红绿灯。拿出红绿灯贴在马路图片上

教师:。真棒,马路上有红绿灯,那小朋友还记得看见红绿灯要怎么样吗?幼儿:红灯停,绿灯行,红灯缓。教师:小朋友你们有遵守这个规程吗?幼儿:有。

教师:好,看来在做的小朋友都是好孩子。那你们还知道马路上还有那些东西呢?幼儿:还有斑马线。拿出条形白纸依次贴在马路上

教师:真棒,小朋友我们过马路的时候,一定要走斑马线。

教师:多亏小朋友的帮忙,兔老师满意的点点头,让小兔进去了。小兔感激的对小朋友说了声“谢谢!各位聪明的小朋友”

教师:小朋友,我们跟小兔说一声,“不用谢”幼儿;“不用谢”

幼儿实践:教师:小朋友,虽然小兔知道了马路上的东西了,但是他还不知道怎么安全的过马路呢?我们来演习一下,教教我们的小兔子吧

先把条形白纸贴到地上做斑马线 再拿出车子的图片

教师:那些小朋友想当司机呢?

把车子图片,分发到幼儿手中。

教师:你们能告诉我,你们手中拿的小汽车,他们叫什么呢?

幼儿:我的是小轿车、我的是大卡车、我的是公交车

教师:真聪明!其他小朋友我们来扮演小兔子吧!老师来给你们当红绿灯。小朋友们的眼睛要看着老师。拿着小汽车的小朋友纵向排成两列面相对,用斑马线隔开。老师站在斑马线前面。扮演小兔子的小朋友从横向过来。依照老师的红绿灯指示安全过马路。

教师:小朋友表现的都非常好,你们都是最棒的小老师。

活动延伸

中班体育活动:小公鸡顶圈 篇15

中班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相对较弱, 我结合传统的民间游戏“金鸡独立”, 设计了“小公鸡顶圈”体育活动。用彩圈做平衡游戏的辅助材料, 以小公鸡完成杂技任务为活动的主线, 通过顶圈金鸡独立、顶圈穿越树林等游戏环节, 鼓励幼儿主动寻求保持平衡的动作要领, 体验自我挑战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 掌握头顶圈的方法, 不断尝试增加圈的数量并保持身体平衡。

2. 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

3.体验顶圈成功的快乐, 增强挑战自我的信心。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彩圈, 用作障碍物的圆筒若干, 音乐《杜鹃圆舞曲》《美国巡逻兵进行曲口哨曲》

经验准备:观看过杂技表演, 有头顶物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准备运动

1. 师幼手持彩圈听音乐《杜鹃圆舞曲》沿着操场走线。 (从外围沿线往里走, 最后在操场中间找到地上的点排成四列)

2.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美国巡逻兵进行曲口哨曲》做圈操。 (重点活动头部、颈部、脚踝等)

二、游戏“小公鸡顶圈”

1. 创设情境“小公鸡练本领”, 师幼扮演公鸡练习顶圈。指导语:小公鸡要参加森林里的杂技表演, 教练给它安排了训练计划, 一起来看看是什么。 (出示任务纸条:顶圈走)

2. 操作要求:幼儿尝试头顶一个圈在场地四周自由行走。指导要点:提醒幼儿把圈平放在头顶, 手臂展开或手叉腰保持平衡, 在行走时速度要均匀。

三、游戏“顶圈金鸡独立”

指导语:小公鸡平时最喜欢金鸡独立了, 可是这次表演光会金鸡独立还不行, 还得顶着圈, 我们试试顶着圈金鸡独立。

1. 操作要求:放音乐, 幼儿手持圈在场地中行走, 音乐停时做金鸡独立动作, 并把圈放在头顶, 探索保持身体平衡的方法。游戏反复进行。

2. 指导重点:提醒幼儿金鸡独立时姿势正确, 两臂侧平举, 单脚站立保持一定的时间;头部要控制好, 不随意转动;在走动时注意听音乐。鼓励幼儿探索如何放圈才能顶得稳, 且身体保持平衡。

3. 师幼讨论, 探讨顶圈金鸡独立的方法, 请做得好的幼儿示范。

四、游戏“看谁顶的圈多”

指导语:小公鸡金鸡独立顶圈的本领练好了, 教练又提出更高要求。 (出示任务纸条:顶多圈)

1. 操作要求:在顶一个圈的基础上, 逐渐增加圈的数量, 尝试顶2~3 个圈。

2. 指导要点:鼓励幼儿思考如何让圈不掉下来, 并根据各自的能力适当增加圈的数量。

3. 集中讨论:在顶多圈的时候如何保持身体平稳, 不让圈掉下来。 (探索顶得又多又稳的方法)

4. 再次游戏:小公鸡们听着音乐往头上放圈, 音乐停时做金鸡独立, 看谁顶得又多又稳。

5. 请成功顶多圈的幼儿再次表演, 其他幼儿观看, 了解顶多圈的方法。

五、游戏“顶圈穿越树林”

指导语:小公鸡的本领练好了, 他们要表演“顶圈穿越树林”, 就是用头顶圈到树林那边, 并把圈套在棍子上。 (场景设置:有三种不同难度, 道路上的障碍物逐渐增多)

玩法:幼儿自由选择要穿越的道路和顶圈的数量;音乐起开始穿越树林, 音乐停狐狸出现, 公鸡随即在树旁金鸡独立。听到狗叫狐狸逃走, 公鸡继续顶圈绕障碍物走, 将圈送到对面, 套在棍上。

指导要点:如果圈掉下, 捡起来重新放好继续前进。狐狸出现时要冷静, 迅速站在树旁保持金鸡独立姿势。成功顶圈穿越树林后, 返回排在队尾, 等待再次游戏。

六、放松环节

1. 师幼共同评价活动情况, 幼儿说说自己的进步, 教师表扬幼儿勇于挑战。

上一篇:撤并下一篇:公司表彰通知暨旅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