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概念专题讲义

2024-09-25

初三物理概念专题讲义(通用3篇)

初三物理概念专题讲义 篇1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一。重点知识精讲和知识拓展 1.动量守恒定律

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那么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

(i)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守恒定律之一,它既适用于宏观物体,也适用于微观粒子;既适用于低速运动物体,也适用于高速运动物体,它是一个实验规律。相互间有作用力的物体体系称为系统,系统内的物体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更多,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需要和求解问题的方便程度,合理地选择系统.(ii)动量守恒定律适用条件

(1)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的外力的矢量和为零。(2)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比系统内力小得多。

(3)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分力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分动量守恒。

(4)在某些实际问题中,一个系统所受外力和不为零,内力也不是远大于外力,但外力在某个方向上的投影为零,那么在该方向上也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iii)动量守恒定律的四性:(1).矢量性

动量守恒方程是一个矢量方程,对于作用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都在同一直线上的问题,应选取统一的正方向。凡是与选取的正方向相同的为正,相反为负。若方向未知,可设为与正方向相同来列动量守恒方程,通过解的结果的正负,判定未知量的方向。(2).瞬时性

动量是一个瞬时量,动量守恒是指系统在任一瞬时的动量守恒。m1v1+m2v2=m1v1′+m2v2′,等号左边是作用前的各物体动量和,等号右边是作用后的各物体动量和,不同时刻动量不能相加。(3).相对性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动量大小与选择的参考系有关,应注意各物体的速度是相对同一惯性系的速度,一般选取地面为参考系。(4).普适性

它不仅适用于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也适用于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组成的系统,也适用于微观粒子组成的系统。2.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的区别

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即F△t=mv2-mv1。

反映了力对时间的累积效应,是力在时间上的积累。动量定理为矢量方程,动量和冲量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22动能定理:合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W=△Ek。或Fx=1mv2-1mv1。

22反映了力对空间的累积效应,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动能定理为标量,动能、功都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3.碰撞

(1)碰撞是指物体间相互作用时间极短,而相互作用力很大的现象。在碰撞过程中,系统内物体相互作用的内力一般远大于外力,故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按碰撞前后物体的动量是否在一条直线区分,有正碰和斜碰。

按碰撞过程中动能的损失情况区分,碰撞可分为三种: ①弹性碰撞

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能不变,对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的正碰情况满足: m1v1+ m2v2= m1v1’+ m2v2’;(动量守恒)2

2(动能守恒)1m1v1+ 1m2v2= 1m1v1’+1m2v2’;2222两式联立可得:v1’=m1m2v12m2v2;

m1m2v2’=m2m1v22m1v1。

m1m2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当v2=0时,v1’=m1m2v1;v2’=m1m22m1v1。m1m2此时:若m1= m2,这时v1’=0;v2’=v1,碰后实现了动量和动能的全部交换。

若m1>> m2,这时v1’≈ v1;v2’≈2 v1;,碰后m1的速度几乎未变,仍按照原方向运动,质量小的物体以两倍m1的速度向前运动。

若m2>> m1,这时v1’≈-v1;v2’≈0,碰后m1按原来的速度弹回,m2几乎不动。②非弹性碰撞

碰撞中动能不守恒,只满足动量守恒,两物体的碰撞一般都是非弹性碰撞。③完全非弹性碰撞

两物体碰后合为一体,具有共同速度,满足动量守恒定律,但动能损失最大:

m1v1+ m2v2=(m1+ m2)v。

(2)在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相互作用的系统一定满足能量守恒定律。若相互作用后有内能产生,则产生的内能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3)碰撞过程的三个制约因素:

①动量制约——动量守恒。由于碰撞过程同时具备了“相互作用力大”和“作用时间短”两个特征,其它外力可忽略,取碰撞的两个物体作为系统,满足动量守恒定律。②动能制约——系统动能不增加。③运动制约——运动变化合理。

4.反冲现象和火箭

系统在内力作用下,当一部分向某一方向的动量发生变化时,剩余部分沿相反方向的动量发生同样大小变化的现象。.喷气式飞机、火箭等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实例.若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且相互作用前总动量为零。一般为物体分离则有 :0=mv+(M-m)v’,M是火箭箭体质量,m是燃气改变量。参考系的选择是箭体。喷气式飞机和火箭的飞行应用了反冲的原理,它们都是靠喷出气流的反冲作用而获得巨大速度的。现代的喷气式飞机,靠连续不断地向后喷出气体,飞行速度能够超过l000m/s。5.爆炸与碰撞的比较

(1)爆炸,碰撞类问题的共同特点是物体的相互作用突然发生,相互作用的力为变力,作用时间很短,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所受的外力,故可用动量守恒定律处理。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2)在爆炸过程中,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动能,系统的动能在爆炸后可能增加;在碰撞过程中,系统总动能不可能增加,一般有所减少转化为内能。

(3)由于爆炸,碰撞类问题作用时间很短,作用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可以把作用过程作为一个理想化过程简化处理,即作用后还从作用前的瞬间的位置以新的动量开始运动。6.力学规律的优选策略

力学规律主要有: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和能量守恒定律等。

(1)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的瞬时效应,其表达式是:F=ma。据此可知,在研究某一物体所受力的瞬时作用与物体运动的关系时,或者物体受到恒力作用,且又直接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问题时,应选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若物体受到变力作用,对应瞬时加速度,只能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求解。

(2)动量定理反映了力对时间的积累效应,其表达式是:Ft=Δp=mv2-mv1。据此可知,动量定理适合于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而涉及运动时间的问题,特别对于冲击类问题,因时间短且冲力随时间变化,应选用动量定理求解。

(3)动能定理反映了力对空间的积累效应,其表达式是:W=ΔEk=112。据

mvmv12222此可知,对于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对于机车恒定功率P运动,其牵引力的功W牵=Pt,可以涉及时间t),而涉及力和位移、速度的问题,无论是恒力还是变力,都可选用动能定理求解。

(4)如果物体(或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而又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对于此类问题应优先选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

(5)如果物体(或相互作用的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滑动摩擦力或空气阻力等的作用,应考虑应用功能关系或能量守恒定律。两物体相对滑动时,系统克服摩擦力做的总功等于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转化为系统的内能。

(6)在涉及碰撞、爆炸、打击、绳绷紧等物理过程时,必须注意到一般这些过程中均隐含着系统中有机械能与其它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例如碰撞过程,机械能一定不会增加;爆炸过程,一定有化学能(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动能);绳绷紧时动能一定有损失。对于上述问题,作用时间一般极短,动量守恒定律一般大有作为。典例精析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典例1.(15分)一质量为M的平顶小车,以速度v沿水平的光滑轨道作匀速直线运动。现

0将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无初速地放置在车顶前缘。已知物块和车顶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为。

1.若要求物块不会从车顶后缘掉下,则该车顶最少要多长? 2.若车顶长度符合1问中的要求,整个过程中摩擦力共做了多少功? 参考解答

2.由功能关系可知,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系统动能的增量,即

(6)1122W(mM)vMv0222mMv0W2(mM)由(1)、(6)式可得(7)

典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b球用长为h的细绳悬挂于水平轨道BC的出口C处。质量也为m的小球a,从距BC高为h的A处由静止释放,沿ABC光滑轨道滑下,在C处与b球正碰并与b粘在一起。已知BC轨道距水平地面ED的高度为0.5h,悬挂b球的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8 mg。试问:(1)a球与b球碰前瞬间的速度为多大?(2)a、b两球碰后,细绳是否会断裂?若细绳断裂,小球在DE水平面上的落点距C处的水平距离是多少?若细绳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不断裂,小球最高将摆多高?(小球a、b均视为质点)

典例3.(16分)(2013天津市五区调研)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A=0.1kg的小球A,以8m/s的初速度向右运动,与质量为mB=0.2kg的静止小球B发生正碰。碰后小球B滑向与水平面相切、半径为R=0.5m的竖直放置的光滑半圆形轨道,且恰好能通过最高点N后水平抛出。g=10m/s2 求:(1)碰撞后小球B的速度大小。

(2)小球B从轨道最低点M运动到最高点N的过程中所受合外力的冲量。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3)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损失。

【解题探究】根据碰撞后B球沿竖直放置的光滑半圆形轨道,且恰好能通过最高点N后水平抛出,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和相关知识解得碰撞后小球B的速度大小。应用动量定理解得小球B从轨道最低点M运动到最高点N的过程中所受合外力的冲量。两小球A与B发生正碰,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关系列方程解答得到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损失。的机械能得满分。

典例4.(20分)(2013安徽省马鞍山市三模)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固定的挡

v0AOB板,挡板上固定一个轻弹簧。现有一质量M=3kg,长L=4m的小车AB(其中O为小车的中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点,AO部分粗糙,OB部分光滑),一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车的最左端,车和小物块一起以v0=4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向右匀速运动,车撞到挡板后瞬间速度变为零,但未与挡板粘连。已知车OB部分的长度大于弹簧的自然长度,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小物块与车AO部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重力加速度g=10m/s。求:

(1)小物块和弹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2)小物块和弹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弹簧对小物块的冲量;(3)小物块最终停在小车上的位置距A端多远。

【解题探究】对小物块,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能量关系解得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根据动量定理解得弹簧对小物块的冲量;根据功能关系解得小物块最终停在小车上的位置距A端的距离。

2(3)小物块滑过O点和小车相互作用,由动量守恒定律 mv(mM)v(2分)

典例5(18分)如图所示,以A、B为端点的1/4光滑圆弧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一足够长滑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左端紧靠B点,上表面所在平面与圆弧轨道相切于B点,离滑板右端R处有一竖直固定的挡板P.一物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滑下,经B滑L02上滑板.已知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滑板质量M=2m,圆弧轨道半径为R,物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重力加速度为g.滑板与挡板的碰撞没有机械能损失,滑板返回B点时即被锁定.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1)求物块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

(2)求滑板与挡板P碰撞前瞬间物块的速度大小;

(3)站在地面的观察者看到在一段时间内物块正在做加速运动,求这段时间内滑板的速度范围.

【解题探究】由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得物块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由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列方程联立解得滑板与挡板P碰撞前瞬间物块的速度大小;通过分析,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联立解得物块正在做加速运动这段时间内滑板的速度范围. 【参考答案】

(1)物块由A到B的运动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设物块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为v0,有:

1①

(2分)

mgRmv02解得:v02gR

(1分)

(2)假设滑板与P碰撞前,物块与滑板具有共同速度v1,取向右为正,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没有判断滑板与P碰撞前是否有共同速度,扣2分)

(没有判断滑板与P碰撞前是否第二次有共同速度,扣1分)设当物块的速度减为零时,滑板速度为v3,取向左为正,有:

Mv1mv1Mv

3⑦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得分要诀】第(1)问容易得分不要失去。第(2)问通过分析正确列出方程联立解答可多得分。第(3)问要列出相关方程,力争正确解答得满分。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浅谈物理概念的专题教学 篇2

关健词:专题教学;物理概念;方法与策略;案例剖析

G633.7

物理思维最基本的支点就是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进行物理思维的基础。物理学的原理、定理、定律或规律,都是用有关的物理概念总结出来的,物理概念是在大量观察、实验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事物本质的、共同的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说明:学习应是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学生是信息加工主体。高中物理新课标中提出了“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维度,在这一维度下,新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从原来的“重知识”转变为“重过程”。物理知识的教和学一般都遵循由生活中实例、科学实验分析抽象出概念的过程,重要(关键)概念专题教学就是要再现这一过程,提升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理性分析过程,而不是简单机械记忆。

对概念专题教学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物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物理概念的内涵指的是该概念所反映的物理事物的本质属性。加速度的概念的内涵就是反映物理速度变化快慢,它的外延包含了:直线运动中表征速度大小变化的快慢的加速度(大学物理中为切向加速度);作匀速圆周运动时表征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向心加速度(大学物理中为法向加速度)。再如,机械运动概念的内涵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在改变”。力概念的内涵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些概念已经撇开了一个个具体的运动形态或具体的相互作用形式,概括出了同类物理事件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机械运动概念的外延反映的是具有“物体间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这一本质属性的各种运动形态,如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力概念的外延反映的是具有“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这一本质属性的各种类型的力,如重力、弹力、静电力等。

二、突出形成物理概念过程中的思维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人的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物理学是借“物”求“理”, 借“物”就是要充分利用事例、实验创设物理情景,这是新授课时的重点。专题教学中就是再次在“求理”上花功夫:再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对熟知的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加深对物理学概念的本质属性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已形成的概念,学会自己用精练的语言将这个概念的内涵表达出来。对于有关物理量的概念,还应要求学生通过思维加工,再次独立推导其量度公式,进而分析、比较它的量度公式与文字表述间物理意义上的联系与区别。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加速度教学是一个关键重点概念也是教学的难点,同时又容易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相混淆。与加速度相关的教学内容很多:有直线运动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中的抛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牛顿运动力学中第二定律等等。可以这样说对加速度概念理解掌握直接关系到后面内容仍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于是我们特意安排了“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专题,让学生能在于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深刻理解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三个概念的区别,并能加以应用。在讲述这一专题时,我们可以列出如下的表格并填写部分内容,

而将其余的内容(如表中的黑体字加横线部分)由学生自行填写,老师作相应的指导与纠正;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也可让他们自己设计对照表格,教师再加以点评。使学生对三者的有全面清淅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自主地组织语言表述相关的内容的过程中独立思考,有助于知识的自主建构。然后针对易错点设计了对应练习,最后再结合上表与练习题中的具体实例,设置了讨论环节,让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①.物体运动的速度很大,加速度是否也很大?

②.加速度为零时,物体的速度变不变?是不是也为零?

③.速度变化量大时,加速度是不是也大?速度变化量为零时,加速度是不是也为零?

④.物体速度在增加物体有没有加速度?物体有了加速度是否就在作匀加速运动?

问题讨论的设置是对加速度概念的总结提升: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有变化才有加速度、速度变化得快加速度才大。对学生记忆、理解起巩固加深的作用。

三、破解难点,化解疑点

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有一个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例如:摩擦力、质点、瞬时速度、物体受力、运动的合成等章节,都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因而,学习要求比初中高多了,从认識过程来看,从原来注重于形象思维一下跨跃到抽象思维,从直观的具体感知跨跃到复杂的分析推理。高中物理的学习对数学知识的依赖度增强了:物理概念之间数量上相互依赖关系的表达,要借助于数学手段;物理理论本身的发展,定律的建立,推理论证过程也都离不开数学;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具体物理问题时,离不开数学工具。数学思想和严密的数学方法,始终是研究物理问题不可少的武器。而对于数学中矢量运算、极限、极值、函数等,学生本来就感到很困难,同时有时数学教学进度跟不上物理教学,出现了学科脱节,这样客观上也造成学习的困难。还有的同学觉得物理上感知困难,思维费力,产生畏难情绪,感到物理越学越难学。

文字学专题讲义 篇3

一传统的汉字分析法——‚六书‛

(一)‚六书‛的名称与次第‚六书‛的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周礼〃地官〃保氏》说:‚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但《周礼》只有‚六书‛的名称而没有对‚六书‛的具体阐释。直到东汉的班固才在《汉书〃艺文志》里首次将‚六书‛细目罗列出来,《汉书〃艺文志》中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礼》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最早为‚六书‛逐一下了定义并运用它全面分析汉字结构的是东汉的许慎。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后来的文字学著作一般细目的名称遵从许慎,顺序遵从班固,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二)‚六书‛例释

1.象形

《说文〃叙》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诘诎‛是‚曲折‛、‚弯曲‛的意思。意思是运用线条把客观实物的外形轮廓大致勾画出来,勾画的方法是随着客观实物形状的不同,字形也屈曲宛转而不同,‚日‛和‚月‛就是用象形的方法造出来的字。

象形是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事物的形状。

象形字举例:日、月、人、女、子、又、口、心、手、止、目、耳、牙、自、羊、牛、禾、木、艸、来、刀、弓、矢、眉、石、果、瓜、巢

2.指事

《说文〃叙》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意思是说,一看就可以认识,但要经过仔细考察之后才可以了解它的含意,‚上‛、‚下‛就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字。许慎对‚指事‛的界定显然不够明确。

指事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指示性的抽象符号,或只用纯粹的抽象符号来表示事物。

指事字举例:

一、二、上、下、亦、寸、本、末、甘、刃、卒、血

3.会意

《说文〃叙》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比‛是并的意思,‚谊‛即义,‚撝‛同挥。意思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有关联的字比并在一起,从它们的联系或配合上表示出一种新的、通常是抽象的意义。‚武‛和‚信‛就是这样的字。

会意是合并几个相关的字,把它们的意义加以联系,从而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会意字举例:武、信、从、北、取、休、及、苗、看、见、采、益、戒、秉、兼、间、莫、男、祭、戍

4. 形声

《说文〃叙》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事‛指事物,‚名‛指字。意思是选一个与该事物相关的字作为新字的形旁,取一个读音相似的字作为新字的声旁,‚江、河‛就是用形声的方法造出来的字。

形声字一般是由一个形符和一个声符组合而成新字。

形声字声旁和形旁配合大体有以下8种情况:

(1)左形右声:

琳、理、妈、牲、牺、玩、惜、梧、特、岖、珠

(2)左声右形:

刚、顶、割、鹅、锦、攻鸽、欣、鸠、判、刻、刊

(3)上形下声:

草、宇、苹、苦、茅、菅箱、笺、罟、篇、萌

(4)上声下形:

盒、盅、盎、驾、赏、赘费、货、贡、资

(5)外形内声:

固、阁、阊、阉、阔圈、闸、闺、囤、园、圃

(6)外声内形:

闻、问、闷、闽、辨

(7)形居一角:

疆、颖、修颍

(8)声居一角:

旌、旗、爬

5.转注

《说文〃叙》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许慎为转注下的定义含意不够明确,加上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分析的9353个小篆的形体结构,没有一个字明确指出属于转注。因此转注是怎么回事,后人的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6.假借

《说文〃叙》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假借指语言中某一个词,本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表示这个词的意义。

假借字举例:令、长、来、我、汝

二古书中的用字

(一)古今字

古今字也称分别字或区别字。由于古字所表示的意义过多,才以古字的形体为基础,另造一个新字(即今字),分担古字中的一个意义。

如:‚责‛有五个主要的意义:1)索取;2)询问;3)责备;4)责任;5)欠别人的钱财。由于‚责‛所表示的意义太多,影响阅读,因此另造了一个新字‚债‛来分担了‚责‛的第五个意义,即表示‚欠别人的钱财‛这一个意义。那么‚责‛为古字,‚债‛为今字。如‚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乎?‛(《战国策〃齐策》)其中‚责‛为古字,今字则为‚债‛字。

其他古今字的例子如:说(古字)悦(今字);反(古字)返(今字)

由于今字是以古字的形体为基础造的,因此今字和古字形体上有联系。今字的造法主要有两种:1)以古字为声符,另加一个形符。如责债;反返 2)改换形符。如:说悦。

(二)异体字

指字形不同而音、义完全相同的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异体字是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如:泪淚;勅敕;线線;鹅鵞。

不属于异体字的例子:臵寘;实寔;游遊;修脩

(三)通假字

所谓通假就是指古文中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它是古人在书写某个词的时候,放着本有的正字不用,却临时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而产生的一种用字现象。本有的正字叫本字,临时借用的字叫通假字。

1)昌至渭桥,丞相以下皆迎。(《史记〃孝文本纪》)

昌至渭桥,丞相已下皆迎。(《汉书〃文帝纪》)

‚以‛为本字。‚已‛为通假字。

2)和亲已定,始于今年。(《史记〃孝文本纪》)

和亲以定,始于今年。(《汉书〃文帝纪》)

‚已‛为本字。‚以‛为通假字。

3)上详许之,犹欲易之。(《史记〃留侯世家》)

上阳许之,犹欲易之。(《汉书〃张良传》)

‚详‛与‚阳‛都为通假字,‚佯‛为本字,义为‚假装‛。

三工具书介绍

(一)《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用‚六书‛分析汉字的学术著作。作者为东汉许慎。收字9353个。共15卷,其中正文14卷,《叙》1卷。

1、体例

1)说解方面

先列出小篆形体,再说解字义,再辨析字形。所说解的字义是字的本义。本义是一个词本来的意义,是和字形相关的意义。辨析字形是用‚六书‛分析小篆字形。

2)编排方面

a 首创部首排列法《说文》共有540个部首

部首的排列顺序为:据形系联,始一终亥。‚据形系联‛指把小篆形体相近或相关的部首排在一起。如‚

三、、王、珏‛排列在一起,‚人、、匕、从、比、北‛ 排列在一起。

‚始一终亥‛指540个部首中第一个部首为‚一‛,最后一个部首为‚亥‛。

b同部首的字尽量把意义相近的排列在一起。如‚口‛部中‚噣、喙、吻、咙、喉‛ 排列在一起,‚喘、呼、吸、嘘、吹‛ 排列在一起。

2、《说文》四大家

《说文》四大家指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二)《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人奉敕编写的,编成于康熙五十五年,即1716年。全书采用部首排列法,共分了214部,共收字47035个,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字典。

《康熙字典》是御定的辞书,所以在清代时没有人敢于直接批判,到了1827年,王引之奉敕编《字典考证》一书,也只是指出其中的引书错误2588条。1981年,王力作《康熙字典音读订误》指出其中注音错误五千九百多条。使用《康熙字典》时应注意参考这两部著作。

(三)《辞源》和《辞海》

1、《辞源》

《辞源》是商务印书馆编印的,出版于1915年。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一部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这部书也是用的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的214个部首,单字头下大量收列古今的复音词或词组。《辞源》基本上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编纂的体例格局,其意义是很大的。

2、《辞海》

《辞海》是中华书局编印的,出版于1936年。在条目的收列方面《辞海》比《辞源》更注意吸收现代科学的词语,却删除了一些《辞源》收录的较为偏僻的古代词语。百科性的内容比《辞源》的比率大。

3、《辞源》和《辞海》的修订

商务印书馆1958年开始组织修订《辞源》,并与《辞海》作了分工。《辞源》减少了百科性的内容,改成一部‚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助阅读古籍的工具书,专收古汉语词汇。同年《辞海》修订时,为了同《辞源》分工,改成一部百科性、综合性辞书,而收录的古汉语词汇比《辞源》少得多。

(四)《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是二十世纪末由国家组织编写的两部大型的语文工具书。《汉语大字典》偏重收集古今的汉字,《汉语大词典》偏重收集古今的复音词。

1、《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字典》是由湖北、四川两省出版部门组织两省有关专业工作者协作编写的。编者的意图是注重历史的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在字形方面,单字条目下收列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的形体。

2、《汉语大词典》是由上海市、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福建省五省一市组织有关专业工作者共同编写的。这部词典收集的复音词语空前丰富,共收词目三十七万条左右,传世古籍中的复音词语基本上都能在这部大词典中找到。

(五)《经传释词》和《词诠》

这是两部专门讨论古汉语虚词用法的著作,也可以说是虚词词典。

《经传释词》是清代学者王引之所著,出版于公元1819年。全书共解释虚词160个。这部书注重分析虚词的特殊用法,但是在虚词的通常用法上,却谈得很少。

《词诠》是近人杨树达所著,192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本书所讲的内容既包括虚词的通常用法,也包括虚词的特殊用法。这本书比较通俗易懂,对初学古汉语的人比较适用。

(六)《诗词曲语辞汇释》

《诗词曲语辞汇释》是近人张相所著。它是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它所解释的单词或词组,都是唐宋元明间流行于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能帮助人们了解这些特殊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 汉字的起源

(一)汉字的起源的几种传说

关于汉字的起源历史上有许多传说,过去人们往往认为是无稽之谈,但传说的出现一定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常常隐含着合理的因素,由此可以窥见关于汉字的一些信息。

1、结绳说

结绳是一种原始的记事方法,大部分地区,结绳是用来计数。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对计算和数量的记录产生了迫切的要求,多少、远近、大小、生活琐事、岁月时光都需要记录,人们开始探求帮助记事的方式,结绳是其中之一。结绳记事对汉字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说汉字起源于结绳。结绳仅仅是一种帮助记忆的实物性符号,不能成为记录语言的交流工具,与文字不是因袭关系,也不是相生关系。

2、八卦说

相传伏羲作八卦,近年的研究发现,八卦起源于原始时期的数卜法。将数分为奇数、偶数,卜三次,共有八种组合。汉字的起源与八卦没有任何联系。首先,二者在形体上没有继承关系。其次,八卦的图形最早是在西周中期,而殷商时期甲骨文已经形成了体系。

3、仓颉造字说

我们知道,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数量众多,它不可能由一个人所创造,它是先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传说仓颉是黄帝时的史官,他可能是整理汉字,使汉字系统化的人。

(二)汉字起源于图画

1、‚书画同源‛的观念

《说文》:‚书,如也。‛段玉裁注:‚谓如其事物之状也。‛郑樵《通志〃六书略》:‚书与画同出……六书也者皆象形之变。‛甲骨文、金文中的一些象形文字,书写逼真,在形体上与图画几乎没有大的差别。这显然是在图画的基础上简化而成的,这也是汉字起源于图画的有力证据。

2、汉字不是图画

汉字与图画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图画属于艺术形象,是为了表现美,装饰美观;而文字属于书写符号,是为了记录语言。第二,图画没有读音,表示的意义不固定;文字必须与语言中的词结合,而词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因此必须具有固定的声音和意义的符号才能成为文字。

(三)汉字产生的时代和汉字体系的形成1、汉字产生的时代

一般认为,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的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晚期形成了部落联盟,部落联盟对内需要加强管理,对外需要交际联络,单用有声语言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就萌发了书面语言文字。我国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中,普遍发现了陶器刻画符号,例如距今六千年历史的西安半坡村和临潼姜寨等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许多刻画符号。

2、汉字体系的形成一般认为汉字体系形成于夏代。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阶级社会。从理论上看,统治阶级为了有效地进行统治,迫切要求文字能够完整地记录语言。因此他们必然会下大力气对原始文字进行整理,使之形成比较完善的文字体系。

从事实上看,夏王朝的世系能够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应当是只有在文字十分完备之后才有可能。《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可见,孔子是接触过夏代文献的。夏代有文献,说明文字体系已经形成。《吕氏春秋〃先识览》:‚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欲甚,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这是夏人已经有图书档案的明确

记载,说明夏代汉字体系已经形成了。

五汉字形体的演变

(一)甲骨文

商代的文字资料,主要有陶文、玉石文、甲骨文和金文,而以甲骨文为最多,所以商代文字以甲骨文为代表。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这种龟甲或兽骨是在河南安阳的小屯村出土的。甲骨上所刻的内容主要是殷商王朝统治者有关祭祀、征伐、王事、天时、年成、狩猎等方面的占卜记录,所以又叫‚贞卜文字‛、‚甲骨卜辞‛。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成体系的最古老的文字,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线条纤细,笔势大多方折,字形瘦长。这是由于它所使用的书写材料和书写工具造成的。

2、沿用图画的写实手法,较多地保留了图画文字的特点。

3、字的结构还没有完全定型化。字的方向可以变换,偏旁可有可无,偏旁部首的位臵也可以移动。

(二)金文

西周的文字资料,主要有陶文、甲骨文和金文,而以金文为最多,所以西周文字以金文为代表。

金文是铸(少数为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因为古人以钟、鼎为青铜器的代表,所以金文又叫钟鼎文。与甲骨文相比,金文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笔画比甲骨文粗壮,笔道用肥笔,屈曲圆转。

2、字体发生了显著变化,象形的意味减弱,而逐渐趋于符号化。

3、形声字大量增加。据统计,甲骨文中的形声字占20%左右,而金文中的形声字达50%以上。

4、字的结构趋向定型化。字的方向很少变换,偏旁部首的位臵比较固定。

(三)战国文字

自春秋以来,周室衰微,诸侯各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到战国初年,形成了‚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许慎《说文解字〃叙》描述了这一时代文字的状况:‚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从总体上看,战国时代的文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六国文字,即六国古文;二类是秦国文字,即大篆。六国文字的特点为异体繁多,简体盛行。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一个字,不仅不同的诸侯国或不同的地区常常有不同的写法,而且同一诸侯国或同一地区,甚至出于同一个人之手笔,也可能出现不同的写法;另一方面在书写汉字时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使得汉字字体出现了大量的无规律可循的省变与讹变,从而破坏了汉字的规范性。

秦国文字即大篆的特点为:

1. 笔画工整匀称,文字大致左右均衡,字形竖长而略呈椭圆。

2. 字体更加趋于线条化,并且线条长而圆转。大篆基本上用圆笔,较少用方笔,线条一样粗细。

3. 形体结构繁复。

(四)小篆

小篆的文字资料主要保存在许慎《说文解字》里。关于小篆产生的时代,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关于许慎的这种说法,不少人表示怀疑。现在普遍认为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而不是秦朝时对籀文‚省改‛而成。

小篆具有以下特点:

1. 线条圆转匀称,笔画粗细一致,形体整齐。

2. 图画性进一步减弱,线条化、符号化进一步增强。

3. 字的结构基本定型规范。

(五)隶书

隶书又叫左书(佐书),段玉裁《说文解字〃叙注》:‚左书,谓其法便捷,可以佐助篆所不逮。‛一般认为隶书产生于秦初,是为了应付当时繁忙的官狱事务而产生的一种简便字体。隶书是由小篆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一般分为‚秦隶‛和‚汉隶‛两个发展阶段。秦隶也叫古隶,可以说是一种尚未完全成熟的隶书,因为它只是把小篆长而圆转的曲线分化为方正平直的笔道,显得比小篆方正一些。汉隶也叫今隶,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小篆的构形和笔道形态,它的字形结构一般是扁方而规整的,用笔具有一定的陈规,形成了‚挑法‛,‚波势‛和‚波折‛等笔法。人们一般所说的隶书即是指这种汉隶。它是汉代通行的标准字体。

(六)楷书

楷书又叫真书、正书,它产生于东汉末魏晋初,是由隶书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因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堪称楷模,因而名之为楷书。汉字形体发展到楷书之后,一直沿用至今而无变化。

此外,我们常说的草书、行书一般认为不属于正式的标准文字,只是一种辅助性的字体,是在各种标准字体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写法上和技巧上的修饰。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二、分析题。(共22分)

1、分析下列汉字的造字法,将它们归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类。(10分)

2、分析下列句中的用字现象。如:古今字、通假字等。(12分)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四、简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上一篇:思念母亲现代散文下一篇:海韵初中作文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