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

2024-10-01

评书(精选13篇)

评书 篇1

评书贯口-风山火雨

写风:

狂风大作真是:呜呜直叫,尘土多高.大树低头,小树折腰.越刮越大,地动山摇.河水翻波,三尺余高.房上茅草,随风直飘.鸡犬乱叫,牲口发毛.小船拢岸,大船抛锚,山中走兽,虎啸狼嚎.飞砂走石,四处乱抛;人怕房倒,鸟怕端巢.往日也见大风刮,哪象今日这一遭.写山:

沥泉山连绵起伏数千里,山连山,山套山,青松翠柏,树木交杂,榆柳桑槐,甩手无边,运看青山桑翠,近看碧水荡漾.往上看巨石堆垒,壁插云霄,往下看立石如虎,卧石如刀,好一座沥泉山,山清水秀,风景宜人.

写火:

浓烟滚滚,烈焰飞腾。风伯助威、火神纵横。火起处,呼喇喇金蛇狂舞;烟发时,黑沉沉遮天蔽空。抬头看,火龙飞起三千太,低头瞧,烈焰狂奔天地红。听声音,呼呼呼如千龙闹海,观陈势,走闪电似万马奔腾。火蛇缠绕,铜墙铁壁纷纷倒,火龙吐舌,碧瓦雕檐顿时倾。四面八方齐呐喊,长安城里万民惊。

写雨:

龙神下急令,雷元帅忙行动,云童布黑云,风伯在发疯,沉雷响,云雾生,山摇地动刮大风,先是雨点淅沥沥,接着瓢泼大雨哗哗往下冲。

明朝长安城傍晚一片热闹景象:

卖酒的卖饭的,单挑卖馄饨面的;卖乳鸡的,切肉片的,卖烧饼的带加茶鸡蛋的,炸油条串成串的,水煎包子外带卖绿豆稀饭的,喝茶的赶宴的,还有肯活腿带嚼大蒜的,有吃的有看的,抢劫的张碗要饭的,坑蒙的拐骗的,三只手偷你看不见的。唱曲的混饭的,五个钱听一段要给欠的,推车的流汗的,还有叫人打扇的,叫街的气快断的,扯着喉咙喊着老爷太太行善的,聊天的扯蛋的还有喝醉了酒躺在大街上装蒜的。鼻子烂的,骨头贱的,赌博输了巾壁站的,腰里空的把气叹的,赶考的住店的,念文章念的天晕地暗的,来衙门口东游西逛闲看的,哎呀这可热闹透了。

但只见: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僧门两道,回汉两教,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做买做卖,骑马坐骄,推车的,担担的,锯锅的,补罐的,卖针的卖线的,卖葱的卖蒜的,应有尽有。

但只见:这条蟒,十丈长,斑斑点点闪寒光。张嘴吐芯惊人胆,左右寻食令人慌。往前一蹿似闪电,草抖树摇石头晃,有人落入它的口,十拿九准一命亡。

你若喝酒:有十国公,状元红,葡萄露,老白干,山东带过来的五凤头,汴梁产的高梁烧。

你若吃菜:有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河里螃蟹去了爪,煎炒熘炸样样全。

你若吃饭:有花卷馒头七星饼,麻花油条大米饭,面条饺子水煎包,馄饨火烧削面片。反正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草棵里蹦的,水捞的,锅蒸的,干炸的,火烧的,无一不有,样样味美价廉。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2.大将保名主,俊鸟登高枝。

3.挖下深坑擒虎豹,挂上长线钓金鳌。

4.天堂有路尔不走,地狱无门自来投。

5.满口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6.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竹节虽高节节是空。

7.衙门口朝南开,要打官司拿钱来。

8.兵临城下,将至壕边。

9.小马乍行嫌路窄,大鹏展翅恨天低。

10.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11.人为一口气,佛为一柱香。

12.时光飞逝,日月如梭。

13.风借火势,火借风威。

14.恨天无把,恨地无环。

15.上有天,下有地,离地三尺有神灵。

16.指佛穿衣,赖佛吃饭。

17.伸手不让步,举手不留情。

18.慈悲为本,善念为怀。

19.刀枪似麦穗,剑戟若麻林。

20.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21.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22.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

23.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24.逢山开道,遇水搭桥。

25.闷踏三山,闲走五岳。

26.爬在山头观虎斗,站在桥头望水流。

27.两行伶俐齿,三寸不烂舌。

28.气炸连肝肺,锉碎口中牙。

29.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30.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31.当面锣,对面鼓。

32.要解心头恨,拔剑斩仇人。

33.花开花落,云舒云卷,潮起又潮落。

34.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35.光棍一点就透,眼子棒打不悔。

36.胳膊肘往外拐,调炮往里揍。

37.大人办大事,大笔写大字。

38.小孩没娘,说起来话长。

39.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40.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

41.人上一千,形形色色;人上一万,无边无延。

42.人不亲艺亲,艺不亲刀把子亲。

43.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44.母子连心,父子通性。

45.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46.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47.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比海深。

48.要知心腹事,单听背后言。

49.挨着金銮殿能长灵芝草,靠着屎尿坑只长狗尿苔。

50.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51.有心乏术,无力回天。

52.人前显圣,傲里多尊。

53.听人劝,吃饱饭。

54.不毒不狠不丈夫。

55.当断不断,必留后患。

56.话是开心锁。

57.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58.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59.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60.事不关己,关己则乱。

61.不亲假亲,不近假近。

62.话好说,事难办。

63.人前显圣,傲里多尊。

64.红毡铺地,净水泼街,悬灯结彩,两廊动乐。

65.阎王叫你三更死,哪个敢留到五更。

66.堆土为炉,插草为香,对天盟誓, 磕头拜把。

67.生有处,死有地。

68.伸手五指令,拳手就要命。

69.

乱世出英豪,国难显忠良。

70.

一招棋走错,满盘皆是空。

71.

受人点水恩,须当涌泉报。

72.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73.

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74.

精师不到,学艺不高。

75.

万丈高楼一脚登空,扬子江心断缆船翻。

76.

借你口中言,传我心腹事。

77.

碰着的死,挨着的亡。

78.

条条透风,根根露肉。

79.

大将军,不怕千刀,只怕寸铁。

80.

明枪易躲真易躲,暗箭难防好难防。

81.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82.

人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83.

屋漏偏缝连阴雨。

84.

马弱了人骑,人弱了人欺。

85.

人挪活,树挪死。

86.

酒后吐真言。

87.

知情就怕局内,泄底就怕老乡。

88.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89.

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

90.

三分不像人,七分好象鬼。

91.

高人一头,乍人一臂。

92.

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

93.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94.

人嘴两张皮,反正都是理。

95.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96.

山连山,岭连岭,山岭重迭,怪石横生。

97.

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

98.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99.

翻板旋板连环板,脏坑净坑梅花坑。

100.

浪子回头,回头是岸。

101.抹肩头,拢二臂。

102.上为贼父贼母,下为贼子贼孙,顶风臭八百里。

103.盔歪甲斜,带懒袍松。

104.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

105.僧道妇幼不可临敌,若临敌必有特殊之技。

106.夜长梦多,迟则生变。

107.酒过三巡,莱过五味。

108.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109.名门之后,将门虎子。

110.亲者痛,仇者快。

111.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中跑开船。

112.高人传授,名人指点。

113.私凭文书官凭印。

114.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115.烧鸡大窝脖。

116.三分不像人,七分好象鬼。

117.前世的冤家,今世的对头。

118.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

119.刀刀斩尽,刃刃诛绝。

120.兵合一处,将打一家。

121.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存。

122.有家难回,有国难投。

123.高来高去,陆地飞腾,横跳江河竖跳海,万丈高楼脚下踩。

124.风卷残云,沟满壑平。

125.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

126.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

127.功高莫过救驾,计狠莫过绝粮。

128.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129.山中走兽,云中燕;陆地牛羊,海里鲜。

130.高门不娶,低门不就。

131.芳心乱跳,玉体不安。

132.放虎归山必要伤人。

133.良心丧于困地。

134.乍穿靴子高抬腿。

135.国家刀快不斩无罪之人。

136.屈死好人,笑死鬼。

137.人是木桩,不打不雕;人是苦虫,不打不行。

138.油烹肺腑,剑扎肝心。

139.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熟。

140.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鱼情看水情。

141.张家长,李家短;七个碟,八个碗。

142.三声金鼓响,五声玉鼓催。

143.祸打根头起。

144.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145.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先。

146.走五官,通七窍。

147.割袍断义,划地绝交。

148.甩蹬离鞍,跳下坐骑。

149.龙眼无恩,伴君伴虎。

150.兵似兵山,将似将海。

151.脑袋掉了碗大个疤。

152.文官动动笔,武官跑死马。

153.天大地大君王大。

154.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155.捶打前心,扒撒后背。

156.福大命大造化大。

157.野鸡没名,草鞋没号。

158.浑身是铁能捻几根钉。

159.耗子动刀窝里反。

160.没心没肺,吃饱就睡。

161.且息雷霆之怒,莫发虎狼之威。

162.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

163.人心似铁非似铁,官场如炉真如炉。

164.龙陷沟壑遭虾戏,虎落平阳受犬欺。

165.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

池中有鱼钩不钓,山前买鸟放长生。

评书 篇2

民国时期是评书中兴的时期, 据记载:当时“撂地”说书人讲《三国》, 使万人空巷, 把街道围得满满的, 非常壮观。另外, 评书与相声也有很大的渊源。尤其是单口相声和评书的“片子活”技巧几乎相同。有些相声的“段子”也来源于评书章节。

新中国成立后, 评书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尤其是广播和收音机的普及, 给评书以极大的生存空间。评书艺人将本来在街头巷尾, 天桥茶馆中的表演搬进了录制间, 搬上了荧屏。在这段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有传承有创新的评书演播家。袁阔成、陈青远、单田芳, 王杰魁、田连元, 连丽如等等, 这些艺术家不仅将传统经典的评书段子加以改编, 同时还创作了许多新的段子, 比如《林海雪原》、《平原枪声》, 甚至还有说外国书的, 比如《基督山伯爵》、《珍珠港》, 但并不特别受书迷欢迎。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评书达到鼎盛, 当时几乎每个广播电台都有评书专栏, 部分电台还有专门的评书或故事频率。也正是在这一阶段, 评书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得到了极大繁荣。评书之所以在这个时期达到空前繁荣, 也有其历史原因。首先当时人们的文化生活极度匮乏, 其次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单一, 加之评书这种艺术形式贴近大众, 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所以才使得评书艺术的影响达到巅峰。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 随着百姓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 电视节目、网络的逐渐兴起, 广播传播优势的减弱, 以广播为主要载体的评书开始走下坡路。

在这个时期, 评书播讲的接班人也出现了断层, 老一辈的艺术家逐渐退出了演播舞台, 除单田芳先生还在继续从事评书播讲外, 其它的老艺术家都没有新的作品问世。老一辈评书艺人退出, 而新一代的评书艺人又没能够真正地成长起来, 造成青黄不接。这都使得广播评书市场逐年萎缩, 并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造成广播评书市场萧条的几点原因:

第一, 没有好的评书作品。

传统的评书角本分为两种, 一种叫墨客, 就是有成品的书藉, 像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等, 这些都是已经出版发行的文学作品, 说书人在原作的基础上加工再创作。另外一种叫盗本, 而评书传承中真正的精华正在于此, 过去的老评书艺人讲究流派传承, 这里面不只是传承的播讲技法, 更重要的就是传承这些盗本, 行话叫册子。这类的册子并不是成形的评书段子, 而是类似于现在的剧本, 将连锋扣锁、坨梁扣结都写好, 再加上师傅的讲解示范, 很容易上手。在过去, 评书共分四大类, 100多部。每一部都是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几代人不停地修改实践、精雕细琢, 才最后成形的, 里面凝结着说书人大量的心血。但在文革时期, 因为特定的历史原因, 大量的评书册子失传。连丽如先生讲的东汉演义、还有刘兰芳的岳飞传还是文革过后在旧书堆里抢救出来的。所以严格说来, 现在的评书段子已经远不如解放前那么精彩和丰富了。刘兰芳曾说过, “现在主要还是缺点新作。传统的书目100多部已经从80年代、90年代到2000年拼的差不多了, 他们的心血流的脚本都用完了, 现在需要新的了, 新的需要什么呢?这就有待于这一代来完成, 有的节目是不错的, 《战斗的青春》、《红岩》、《铁道游击队》这些书都说了, 非常好。现在节目就写不出那么多了, 不过也在写, 也在搞。”

一部可以传世的经典评书必然要经过大量的改编, 工作量不亚于将原著重写一遍, 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效果。现代的很多评书相比之下就缺少了一份沉淀和传承。说到改编, 现代的评书艺人已经很少有人把精力放在改编上了, 通常都是拿过一部作品, 看过一遍之后就开始照本宣科, 原著怎么写他就怎么播, 可我们都知道, 小说都是书面作品, 而评书则是口头文学, 从书面语到口语化这其中须要一个细致的转化过程, 缺少了这个过程原著写的再精彩播讲时也会失去色彩。

第二, 是没有好的评书演播者。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 在各类的民间艺术表演者中, 评书艺人的地位要比其他艺人高一点, 被称为说书先生。究其原因, 因为评书艺人要是一个全才, 天文地理, 五行八卦, 文学历史都要涉猎。评书评书, 除了情节吸引人以外, 评的部分相当重要。评书讲究三分讲七分评, 评书艺人评的部分更能体现出艺人的文化底蕴。一个好的评书艺人一开讲就是几个小时, 还要一连讲上半年, 如果只是讲书上的内容根本不够。往往是一部书越讲越厚, 不停地加入新鲜元素。但是如今的评书播讲者就差得太远了, 不要说天文地理五行八卦, 就连文学历史精通的都少之又少。这就造成他们在播讲作品时只能按照原作讲, 不敢增删一个字, 更不敢加入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所以一部书越讲越薄, 听起来索然无味。

评书播讲要做到雅俗共赏, 上至王侯将相, 下至贩夫走卒都能听得住, 就像三国演义那样, 言不甚深, 文不甚白。在人类文化史的发展过程中, “雅”与“俗”既对立又互相渗透。评书是口头文学, 小说是被高雅化了的俗文化, 两者从一开始就捆绑在一起。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都是文人在“听书”的基础上加工而成, 而这些小说形成之后, 又反过来促进评书艺术的发展。所以一个好的评书播讲者一定要在文学创作上下功夫, 不要求自己写出什么作品来, 但一定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 可以对文学作品进行加工创作, 使之成为适合播讲的评书作品。可是现在的评书演播者很少具有这样的能力。

第三, 是缺少理论和政策的引导与扶持。

目前, 导致评书低迷的原因很多, 其中学术界对评书艺术关注不够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理论来源于实践, 然后再指导实践。但一直以来学术领域对于评书艺术却处于缺席和失语状态。几乎见不到有关于评书的理论作品问世。当然这也和评书界的保守缺少交流有关。这就使很多爱好评书有播讲意愿的年轻人无从学起, 或是因为神秘感太强觉得遥不可及而望而却步。

政策方面, 现在很多地方把评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报, 比如黑龙江, 营口、鞍山等都将评书作为非物质遗产进行了申报。但问题是申报完之后就束之高阁不闻不问了。资金人才教育等都没有投入。这也造成了评书市场的低迷。

但让人可喜的是, 虽然在广播电视上评书日渐萧条, 但在新兴媒体网络上评书却如火如荼, 涌现出大量的评书网站。虽然很多播讲者还很稚嫩, 处于初级水平, 但其创作热情和才华却让我们看到了评书艺术的生命力和希望。评书是口头文学, 只要人们口头语言不消失, 评书就不会消失。只要人们还有听故事的愿望, 评书就有存在的必要。评书演播家田连元曾坦言, 评书历代相传, 虽有兴衰, 但不会灭亡。只要人们还说话, 评书艺术就不会衰亡。评书艺术是传承了两三千年的一种艺术, 之所以传承久远说明评书艺术有它自身的一个特点, 无论从演播技巧, 还是演说内容, 都存在着这样一个特点, 那就是会随着时代不断变更, 不断改变、完善, 使自己能够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

评书 篇3

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评书演员袁国虎、张金山、张伟以及刘立福的弟子蒋功臣、张博、童强等表演了《舌战群儒》《秦琼卖马》《火烧琵琶精》等不同流派的评书选段。有关领导和文艺界知名人士出席了本次活动。(神乐)

山东德州首家众筹方式组建的曲艺小剧场挂牌营业

1月6日上午,德州市文联艺术惠民演出基地揭牌暨德州首家曲艺茶社启用仪式在德州市德城区新街口文化园内举行。此次惠民演出基地的启用将更好地实现用曲艺的形式送欢乐于百姓、送欢乐到基层,真正发挥文艺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作用。

德曲茶社是鲁西北首家成立的曲艺休闲茶社,由德州市曲协利用互联网+理念,面向社会众筹股份组建而成,是德州市探索艺术惠民、为民服务的一种新形式。除周一休息外,周二到周日每天晚上都会有音乐、戏曲、曲艺等专场演出。周五周六为相声专场、周日为鼓曲专场。 (曲讯)

“我们的中国梦”中国文联、中国曲协文艺志愿服务团“送欢乐下基层”走进甘肃慰问演出

1月7日、8日,“我们的中国梦”中国文联、中国曲协文艺志愿服务团“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先后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琵琶镇张坝村、鱼龙镇上尹家村,天水市举行。甘肃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周丽宁等领导出席活动。艺术家们为当地群众表演了丰富多样的节目,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声。

1月9日,董耀鹏、马小平、黄群及部分艺术家在甘肃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省曲协主席王登渤等领导的陪同下赴兰州市快乐兰州相声茶社观摩交流,并对茶社年轻相声演员提出了希望,鼓励他们不断进步。(沐恩)

名家客堂之“滑稽兄弟的舞台内外”专场活动举办

1月8日,由上海曲协和黄浦区图书馆联合推出的百姓赏艺系列活动“滑稽兄弟的舞台内外”在黄浦区半淞园社区文化中心举行,来自社区乃至全市的两百余名曲艺爱好者齐聚一堂,品味了一场笑的盛宴。该活动由人民滑稽剧团优秀演员许伟忠主持。

此次活动邀请滑稽泰斗姚慕双的儿子——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姚祺儿、姚勇儿为嘉宾,畅谈他们的从艺经历、为艺术奉献青春的感人故事,并表演了姚周的传统段子《滑稽楼台会》《高价征求意见》《吃酒水》等。(上海曲协)

中国曲协文艺志愿服务团“送欢笑下基层”走进安塞惠民演出活动成功举办

2015年12月28日,中国文联、中国曲协文艺志愿服务团分赴化子坪镇、沿河湾镇侯沟门村进行慰问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当晚“送欢笑下基层”走进安塞惠民演出举行,艺术家们表演了相声、小品、幽默滑稽剧、二人转、京韵大鼓等精彩节目。演出现场中国曲协授予安塞县“中国曲艺之乡”称号。 (曲讯)

济南市曲艺团建团60周年系列活动举行

1月14日至17日,由济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济南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济南市曲艺团共同主办的“曲苑同春”济南市曲艺团建团60周年系列活动暨文化进万家启动活动在济南市举行。主题为“曲山艺海汇名家”“三代同堂庆甲子”的两场演出中,济南团刘延广、姚忠贤、杨珀、魏务良、赵福海、闫磊等登台奉献了精彩节目,展现了济南市曲艺团的优良风貌和不俗实力;赵连甲、李金斗、李建华等曲艺名家专程赶来表演助兴。“泉城曲艺传承发展”研讨会上,赵连甲、王宏、孙立生等畅所欲言,就济南市曲艺团及泉城曲艺发展进行了交流研讨。济南市曲艺团还组织演员携近年来获得奖励的精品节目走进基层,开展了公益演出,以文化惠民的实际行动庆祝曲艺团六十甲子生日。济南市曲艺团自1955年挂牌成立以来,成为曲艺生存发展的重要阵地,是山东省内延续至今的唯一一家专业曲艺艺术表演团体,素有“齐鲁曲艺第一团”的美誉。近年来,曲艺团主动适应新形势要求,苦练內功,创演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年均演出达450余场,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忘川)

评书作文300字 篇4

还有一次,我正在边吃边听,突然CD机不动了,我气急败坏的跑去一看,原来是爸爸这个可恶的家伙,拔掉了电源。我对他大喊大叫说:“你干什么呀,害得我又要重新听,讨厌死了。”从那以后,我就规定,谁也不准把插头拔掉,谁也不准按停止键。

大家不要以为是我霸道,(有点欲盖弥彰哦!)其实是我太爱听了,不想让别人破坏我的情绪。到现在,我已经听完了180回的`《三侠五义》,117回的《岳飞传》,而320回的《龙虎风云会》也听到了154回。

郭德纲搞笑评书段子 篇5

2.什么叫草根?其实草根很便宜,人参、灵芝、冬虫夏草,都是这些不上档次的东西,我们比不了人家大棚里的香椿芽、韭黄。——郭德纲《过得刚好》

3.喜欢我的,请把左手举起来,喜欢于谦的,请把中指伸出来。——郭德纲

4.人心弯弯曲曲水,世路重重叠叠山。——郭德纲《过得刚好》

5.之乎者也懒把红尘望,纵身无蟒顶无纱,无有那一路杏花马蹄忙,也敢比无冕状元郎——郭德纲

6.一弟子看娱乐新闻大怒,我笑着讲了个故事。孔夫子周游列国,途经齐鲁。一凶汉拦住大路,问圣人:一年有几季?孔夫子笑道:一年有三季,春夏秋。凶汉满意而退。孔门弟子颜回、子路不解,问师因何四季改三季?夫子曰:凶汉乃屎壳郎成精,每年冬季入粪堆,其一生只见三季。所以这种屎蛋变的,别跟它抬扛。——郭德纲《过得刚好》

7.今年我四十岁,我很希望一路走下去,到八九十岁我跟于老师还能站在舞台上说相声,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情。那时候我们都老了,我这头发估计也都掉没了,于谦老师也是一脑袋白头发,白头发烫成卷儿,跟喜羊羊似的。大幕拉开,两个老人相扶着走到台上来,那心情多好啊。——郭德纲《过得刚好》

8.半合半掩半纱窗,半倚半靠半外张。半拉金钩挂住半边青纱帐,半轮明月半阴半暗半照半边墙。左手端起多半杯少半杯半杯葡萄酒,右手掐下青半朵红半朵半朵蜜海棠。半张文书半张纸,半床锦被半张床。半股风吹树叶半枯半黄半落阶沿上,半夜里半梦半醒檐前铁马响叮当。躲在半边半思想,叹人生半口黄连半口糖。——郭德纲

9.万里江山鸿爪遍,一天风月马蹄宽。——郭德纲

听评书《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6

我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已经被翻破了。因为我看的遍数实在太多了。书里的故事,赤壁大战、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长坂坡……个个都精彩。书里的阵法,二龙出水阵、七星连珠阵、一字长蛇阵、八卦阵……阵阵都厉害,让你进得去出不来。更好看的是书里的人物形象,有讲义气的关羽、急性子的张飞、常胜将军赵云、不服老的黄忠、视死如归的严颜、足智多谋的孔明、心胸狭窄的周瑜、阴险狡诈的曹操、老谋深算的司马鹤……数不胜数。他们有的好有的坏。但个个活灵活现。我觉得三国里武将的故事比文官的故事好看。看到精彩处,我恨不得也跳进去杀它个天昏地暗,人仰马翻。我生病发高烧的那几天,躺在家里的床上,想着三国故事,就好像看到三国里的人物在天花板上动了起来。从桃园结义到三国归晋。我完完整整地看了一场三国演义“电影。心里快活,病也好像好得快了。

谈起三国里的故事,一般都难不倒我。大家都夸我是个小“三国通”。现在我认识的字越来越多。看连环画已经不怎么过瘾了。我从爸爸的书橱里,翻出一本《三国志》的字书,虽然不能全看懂。也不如连环画逼真生动,但是讲得更详细。我决心坚持看下去,一直看到老。将来成为一个真正的“三国通”

辽阳评书戏曲广播直播间声学设计 篇7

做音频工作的工作者都知道,声音从声源出发后,在同一媒介中会以一定的速度按一定方向传播。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块尺寸比波长大很多的墙面或障碍物时,声音将会被反射。声音的反射遵循光学的反射定律,声音反射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一定的条件下,声音也能发生绕射和折射。上述现象发生在野外时,对录音制作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当上述现象出现在直播间或录音间时,就会出现室内混响时间过长、出现多次回声、声聚焦及声染色等问题,导致声音“浑浊”,缺乏层次,讲话出现回声等问题。

一室内声音的特点

声音在室内传播与在空旷的室外环境中传播有着很大不同。声音在室内传播时会受到四壁、地面和天花板的反射。由声源发出,不经过反射而直接传到接收点的声音称为直达声;由声源发出,经过墙面等反射后传到接收点的声音称为反射声。由于房间各表面以及空气对声能的吸收,反射声随着反射次数的增加而强度逐渐减弱,形成早期反射声以及混响声。早期反射声是指迟于直达声的最初几次反射声;混响声是指迟于早期反射声的许多时间间隔很小、强度依次减弱、密度很大的多次反射声组成的。

混响时间短的房间,有利于听声的清晰度,但过短则会感到声音发干,并且会感到声音响度不足。混响时间长的房间,有利于声音的丰满,但过长则会感到前后声音分辨不清,降低了听声的清晰度。通过大量的实践,一般认定汉语言播音室500Hz的最佳混响时间为0.3秒-0.5秒。

早期反射声可使直达声声能得到加强,并有利于提高声音的清晰度;当反射声滞后直达声的时间大于0.5秒,而且强度较强时,则会形成回声,将干扰正常的听声。

上述论述中的直达声和滞后直达声的时间小于0.5秒早期反射声是语言录音和语言广播中需要保留并加强的,而其他声音则需要去掉。

为了达到预定的混响时间,并保证声音的扩散.消除声音的缺陷,就要对播音室(录音室)的内表面进行声学处理。

二吸音材料的选择

当声音入射到墙壁等物体时,声能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透过物体,还有一部分由于物体的震动或声音在物体内部传播时介质的摩擦或热传导而被损耗。这通常称为材料的吸收。

设单位时间内入射物体的总声能为Eo,反射的声能为Er,物体吸收的声能为Ea,透过物体的声能为Et,则有

反射声能与入射声能之比称为反射系数r,即r=Er/Eo。但从入射波反射波所在的空间来考虑,常用下式来定义材料的吸声系数α:

α=0时,入射声能全部被反射;α=1时.入射声能全部被吸收。因此,α值介乎于0和1之间。α值越大,吸声性能越好。吸声系数的大小除了与材料本身性质有关外,还与声音的频率、入射方向等因素有关。在直播间装修的时候,墙壁所用的材料就要考虑吸声好的材料。多孔吸声材料有玻璃棉、矿棉、毛毡等,它们是具有内部连通的微小孔隙或连续气室的材料。当声波进入多孔材料表面时,声波沿微孔进入材料内部,引起孔隙中空气振动。由于存在摩擦和空气粘滞阻力,使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损耗掉,从而实现吸声作用。此外,空隙内的空气由于压缩放热、膨胀吸热,孔隙中的空气与孔隙壁纤维间进行热交换,也使声能受到吸收。另外,适当地增加多孔材料的厚度,可以提高它的吸声系数,尤其是中低频的吸声系数可以提高很多。同时,安装多孔吸声材料时,如果在材料后面留有空气层,则空气层也会具有吸声效果。

三播音间吸间、隔间设想

上述论述阐述,声能包括透射声能。既然存在透射声能,就要考虑直播间(录音间)外声音对直播间(录音间)的影响。应消除直播间(录音间)墙体与隔离物之间的刚性连接。评书戏曲广播做法是:直播间(录音间)墙面及棚顶铺50mm玻璃棉,钉一层20mm细木工板,用以隔绝直播间(录音间)外面的声音。在20mm细木工板基础上,钉方楞500mm×500mm,加一个50mm厚的空气层,空气层覆盖开微孔的薄细木工板,在薄细木工基础上加玻璃棉。厚玻璃棉100mm,薄玻璃棉50mm,玻璃棉表面扣吊棚用开微孔的石棉板。

四测试结果及使用

北京评书落户“北戏” 篇8

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李金斗、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北京市文化局党组书记张文华等领导共同见证了对于国家级非遗项目北京评书来说历史性的一幕。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北京曲协主席李金斗分别为北戏授牌并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仪式上北戏还聘请了评书艺术家连丽如、贾建国为北戏客座教授,指导北戏评书教学工作。仪式结束后,由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影视表演系副主任、北京评书连派传人、连丽如先生的女弟子张怡,带领北戏学生为参会嘉宾献上了连派评书经典片段《三国演义——战马超》。

以“北京评书传承基地”为基础运营的“北戏书馆”,将在每周六晚推出北京评书演出。演出将由连丽如先生的弟子张怡带领北戏学生演出北京评书经典书目。地处首都北京的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艺术院校,始终将中华传统艺术的传承作为己任,将发扬北京传统文化作为北戏的使命。此次在北戏建立“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评书传承基地”,直接将非遗项目引入大学课堂。利用院校专业化设备、人才等资源使非遗项目由无形化走向有形化,是对“非遗”以更加科学与系统化的方式进行传承与保护的有益尝试。

为继续传承和保护北京评书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戏与连丽如先生共同启动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评书传承基地”建设与“北戏书馆”运营演出项目。在项目筹备期间,学院领导亲自带领相关工作人员到评书艺术家连丽如、贾建国家中与二位老人商讨相关事宜。病中的连丽如先生更是不顾病体初愈,全力以赴地多方协调评书基地落户北戏。在北京市文化局,东、西城文委等单位的多方支持下,北京评书终于落户北戏。

评书 篇9

袁阔成,1920xx年生于天津,他的伯父袁杰亭、袁杰英和父亲袁杰武是评书界响当当的“袁氏三杰”。袁阔成自幼随父习艺,后拜评书大师金杰力为师,并得到著名评书演员陈士和的指点。扎实的艺术功底,使得袁阔成所说评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他的《三国演义》如黄钟大吕,那种大历史、大战场、大人物的气势,令人折服。1980年,中央电台准备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改编成评书,听了袁阔成在营口电台录制的《三国演义》中的《群英会》《三气周瑜》两个段子之后,便决定与营口电台合作,请袁阅成承担这部书的播讲任务。袁阔成欣然接受了任务。整部《三国演义》的录制过程极为艰苦,身体原本就不太好的袁阔成几乎是一边吃药一边录音。在录制期间,袁阅成拒绝了所有的演出邀请,一磨就是六年。这部三十多年前录制的评书,至今依然倍受欢迎,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

在评书传统中,桌子、醒木、折扇、手帕这几样道具有着各自的作用:醒木可以让观众集中注意力,声音也能烘托气氛;扇子经常被用来模拟武器和毛笔;手帕折叠起来就能表示书信,也可用来表演拭泪或擦汗。更重要的是桌子。有了桌子,演员讲话就松弛,也不用学习步态、站姿和动作。1957年,袁阔成带着作品到福建边防哨所慰问,为战士演出。看到战士还要专门为他扛桌子,到处找醒木、折扇和手帕,他觉得完全不需要这些道具,也能说一出精彩的评书。这成为他思考评书革新的一个契机。他是第一个穿西装说评书的,是第一个撤掉了桌子的艺术家。他还从话剧、电影、相声、戏曲、秧歌等艺术形式中汲取精华,将原本生存于小舞台的传统评书艺术带到了大舞台上。不仅如此,袁阔成子女袁田说,父亲是一个思想很超前的人,当时中国刚刚解放,他觉得评书有必要为社会做出一些新的贡献,而这个是家族传统评书的一种延续,于是他就开始琢磨说新书。

袁阔成一直是一位开明的老师,他虽然没有收过徒弟,很多人都是他的学生。过去要想学评书需要拜师,行“摆支”的礼仪,然后到师父家要端茶倒水做饭三年,师父教活儿的时候还有可能故意不教关键的地方。袁先生曾说:“都新社会了,还弄那套磕头上香的干嘛呢?我就很羡慕那些大学教授,没人叫他们师父吧?都是恭恭敬敬地喊一声‘先生’。”于是大家都叫袁阔成一声“袁先生”。

电视剧翻新评书演义 篇10

时过境迁,当年懵懂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评书演义却风光不再。如今的孩子们有了更多选择,变形金刚、蝙蝠侠、哈利波特、柯南、海贼王成了他们的启蒙读物,杨家将、岳家军、薛家将、隋唐好汉成为老土的代名词。这是新兴传播渠道蓬勃发展的产物,也是广大影视工作者逐渐放弃了传统评书演义文化的直接后果。

2012年,这一情况似乎有所转变。黄晓明领衔主演的《精忠岳飞》正在日夜赶拍当中;两部以隋唐故事为脚本的长篇剧集已经整装待播。偶像化、喜剧化、现代化的评书、演义大改造似乎正在逐步展开中。这种改造的成果如何,暂时不好预料,但是做法至少是好的,一方面让七零、八零后有一个释放怀旧情绪的寄托物,另一方面也可以向九零后、零零后普及一下传统评书演义常识。

传统评书演义大多以历史上含混不清,但是或有其人其事的名将良臣为原型,突出忠孝节义的传统价值观,剧情跌宕起伏,同时又不脱出内忧外患,忠臣死战喋血的固定大情节,辅以一些才子佳人,阵前招亲等等的桃色花边。从整体架构和桥段犀利程度而言,绝对算得上改编成电视剧的最佳蓝本。

以广大观众最熟悉的《杨家将》为例。七郎八虎血战金沙滩和大破天门阵最有大片感,又传达了尽忠职守、铁血义气的情怀,最适合拍成战争剧;六郎复仇的故事则融合了谍战和悬疑推理,忍辱负重的桥段更凸显了孤胆英雄的气质;十二寡妇征西的女权主义母题估计会让无数女性观众心中暗爽,从画面感觉上就已经足够炫丽多姿……如此众多的类型剧集元素,统统集合统一在一部评书里,也难怪《杨家将》是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被翻拍次数最多的一部。

2004年苏有朋主演的《杨门虎将》和2007年胡歌、彭于晏等主演的《少年杨家将》,大胆创新,在原有评书电视剧改编忠实原著的基础上,加入更多偶像剧的元素,渲染人性、感情成分,清新俏皮的表演风格更有利于吸引年轻一代电视观众,在当年都曾经创下不俗的收视成绩。而唐季礼启用黄晓明担纲主演酝酿多年的《精忠岳飞》显然走的也是这一路线,利用黄晓明超高的人气,辅以大气而精致的幕后制作,偶像化之余又能传递正统的人生观与世界观。通过电视剧集起到矫正视听,引导年轻观众的作用,传统评书偶像化改造的价值莫过于此。

除了偶像化改造之外,喜剧化改造也是另一项重点。2003年勇夺全国收视率总冠军的《隋唐英雄传》就是例证。严格来说,这部集合了黄海冰、聂远、林子聪、释小龙、童蕾、谢君豪等多位大牌明星的剧集,从制作上来看,其实存在着许多完全可以避免的问题,比如剧本潦草,重细节而轻结构,制作相对粗糙等等,但香港演员林子聪的体型和表演方式先声夺人,刚一亮相就打破了观众的期待,赋予剧集十足的喜感,也算是真正抓住了程咬金这一人物的喜剧本质,受到观众喜爱也是顺理成章。

即将播出的两部撞车隋唐题材剧,也各自选了一头,对传统评书做了大幅改造。《隋唐演义》显然走的是偶像化路线,帅哥美女打头阵,严宽、张翰分饰秦琼、罗成,将80、90后女性观众一网打尽,配角帝姜武负责插科打诨,吸收婆婆妈妈观众,力保吸引全方位收视群体;《隋唐英雄传》则主打喜剧,大幅加强程咬金的戏份,张卫健或许不够形似,但是特有的张式喜剧风格,估计也能吸引一大批死忠粉丝,要说卖帅,至少也还有蒲巴甲、张睿等新生代偶像助阵。

在普通观众选择越来越多的当代,传统评书、演义尽管有正统、主流的价值观,足够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剧情模式,但是假如不借助新兴媒介,比如影视产品的现代化改造,也很难走进年轻观众的世界。这是时代潮流所向,也是必须勇敢面对的现实。但是只要能够正确把握好其中尺度,相信已经在民间传播多年,有扎实民意基础的传统评书、演义依旧能够在荧幕上重新焕发青春,成为又一代少年的珍贵回忆。

评书 篇11

评书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具有民间口头文学的特点。评书的语言简洁明快, 通俗易懂, 形象生动。其表现有三点: 一是大量使用语气词、象声词、歌谣、俗语等, 使语言有声有色; 二是常常使用夸张、拟人、铺排、对比、重复等修辞手段, 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三是采用有节奏感、富于动作性的语气, 便于演员表演[1]14。在小说《蛙》中, 莫言运用评书语言, 成功地展现了主人公姑姑矛盾复杂的性格特征, 使姑姑的形象丰满生动, 鲜活欲出。

二、语言的音乐性

评书中对出场人物的介绍称为“开脸儿”。在对人物进行“开脸儿”时, 评书常采用整散结合的句式, 结构整齐, 音韵和谐, 听起来抑扬顿挫, 流转自如, 有一种音乐的美。如评书《三国演义》中袁阔成对吕伯奢的“开脸儿”:

从后边儿跑来一头小毛驴儿, 粉嘴儿粉眼儿白肚皮儿四个小银蹄儿, 在驴背上坐着一位老人, 这老人, 有七十几岁的年纪, 须发皆白满面红光, 倒是挺精神。

袁先生寥寥数语, 便将一头活泼可爱的小毛驴儿和一个神采奕奕的老头儿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用演员的话说, 这是“立起来的语言”。在《蛙》中, 姑姑说过许多这样的“开脸儿”:

例1:卫生院院长, 你们都认识他, 那个忘恩负义的小畜生, 河西村黄皮的儿子, 大名黄军, 外号“黄瓜”的那个小子, 想当年也是我把他从他娘的肚子里拽出来的小王八羔子, 上了两天半卫校, 听诊找不到心肺, 打针找不到静脉, 诊脉不知道寸、关、尺的半傻子, 竟然也当上了院长。……你们没见过他那副死样子吧? 半米长一张驴脸, 满嘴乌青, 牙缝渗血, 满嘴臭气, 一张嘴能将马熏倒。就他这样, 竟然还想到县卫生局当副局长。

例2:这个孩子, 他的爹是圆脸, 细长眼, 鼻梁塌, 厚嘴唇, 两扇肥耳朵; 他的娘, 瘦瓜子脸, 杏核儿眼, 双眼皮, 小嘴, 挺鼻梁儿, 两只薄耳朵, 没耳垂儿。这孩子, 基本上随他娘的模样, 但嘴比他娘要大一点儿, 唇比他娘的唇要厚一点儿, 耳朵比他娘的耳朵要大一点儿, 鼻梁比他娘的鼻梁要矮一点儿……

例1是对卫生院院长的“开脸儿”。整段描写节奏鲜明, 笔墨酣畅, 姑姑竭尽夸张之能事, 把卫生院院长小人得志的嘴脸勾画得淋漓尽致, 由此揭示了姑姑刚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例2是对姑姑最后供奉的一个泥娃娃进行的“开脸儿”, 整个句子结构整齐, 音节配合稳定, 抑扬起伏, 富有音乐性。姑姑在执行计划生育的过程中, 曾使2800个孩子被迫流产, 到了晚年, 她让丈夫郝大手帮她捏了2800个泥娃娃供奉在屋中, 以表达自己的忏悔之情,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姑姑善良的本性。

评书中如果赞美故事中人物的品德、相貌或风景名胜, 往往会念诵大段落对偶句式的骈体韵文, 称作“赋赞”, 富有音乐性和语言的美感[1]6。如评书《百年风云》中的“山赞”:

岭连岭, 山靠山, 奇峰入云刺破天。

云雾绕, 瘴气漫, 飘渺迷离路难见。

古树参差密如网, 脚下野草厚如毡。

左有山, 右有山, 人马挤在两山间。

又难登, 又难攀, 好似来到鬼门关!

单田芳先生通过这首“山赞”, 把山的陡峭巍峨,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写得如在眼前。在《蛙》中, 姑姑也说过这样的“赋赞”:

例3:用得着这么大的灯泡吗? 就像你们老奶奶说过的, 摸黑吃饭, 也吃不到鼻孔里。电是煤发的, 煤是人挖

例3是一个“人物赞”, “易”和“狱”押韵, “主”和“土”押韵, 并且都以仄声收尾, 整个句子声调铿锵、节奏挺拔, 表达了姑姑对矿工的同情, 进一步揭示了姑姑淳朴善良的本性。例4是由六个复句构成对比句式, “王”、“光”、“掌”、“网”押韵, 语调激昂, 掷地有声, 表明了姑姑坚定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信念和决心。此外, 姑姑通过夹叙夹议的手法完成了自我塑造, 说明了正是出于对革命的忠诚, 才使她由一个本性善良的人变成一个剥夺超生孩子生命的“活阎王”。

三、语言的形象性

评书说演到关键处或精彩处, 常常又会使用“垛句”或曰“串口”, 即使用排比重叠的句式以强化说演效果[1]6。如《武松打虎》中有这样一段: 武松武二郎一棒连一棒, 但只见棒起、棒落、棒扫、棒过、棒磕、棒错、棒戳、棒撤, 一棒一棒急如闪电快如风, 棒棒紧逼那吊睛白额大虫。这段话人物逼真, 形象生动, 是“立”起来的语言。在《蛙》中, 姑姑也说过许多这样的“垛句”:

例5:你们在上边一个指示, 我们在下边就要跑断腿, 磨破嘴。你们要我们讲文明, 讲政策, 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你们是站着说话不腰痛, 不生孩子不知道×痛! 你们自己下来试试。我们出力、卖命, 挨骂、挨打, 皮开肉绽,

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

头破血流獉獉獉獉, 发生一点事故, 领导不但不为我们撑腰, 反而站

在那些刁民泼妇一边! 你们寒了我们的心! ———姑姑有些自豪地道———别人见了当官的不敢说话, 老娘可不管那一套! 我是越见了当官的口才越好———也不是我口才好, 是我肚子里积攒的苦水太多了。

例6:天哪! 都说你少个心眼儿, 哪里少? 绕了半天我被你绕到圈里了! 姑姑严肃地说, 你们年轻人, 要听党的话, 跟党走, 不要想歪门邪道。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 是头等大事。书记挂帅, 全党动手。典型引路, 加强科研。

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

提高技术獉獉獉獉, 措施落实獉獉獉獉。群众运动獉獉獉獉, 持之以恒獉獉獉獉。一对夫妻一

个孩, 是铁打的政策, 五十年不动摇。人口不控制, 中国就完了。小跑, 你是共产党员, 革命军人, 一定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例7:呸! 姑姑怒道, 你这是什么话? 什么“觉悟”!姑姑是当着你, 自家人, 说两句气话, 发几句牢骚。姑姑是忠心耿耿的共产党员, “文化大革命”时受了那么多罪都没有动摇, 何况现在! 计划生育不搞不行, 如果放开了生,

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

一年就是三千万獉獉獉獉獉獉獉, 十年就是三个亿獉獉獉獉獉獉獉, 再过五十年獉獉獉獉獉, 地球都要獉獉獉獉被中国人给压扁了獉獉獉獉獉獉獉獉。所以, 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把出生率降

低, 这也是中国人为全人类做贡献!

例5表明了基层工作的难做, 揭示了姑姑为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挨打受骂, 受尽委屈。例6通过使用八个成语, 表明了姑姑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不是出于私利, 而完全是出于对国家前途命运的考虑。例7表明了姑姑虽然受尽委屈, 但是依然尽职尽责、义无反顾地完成革命工作。通过这三句话我们可以看出, 姑姑作为基层工作者, 在执行计划生育的过程中虽然饱受委屈, 满腹辛酸, 但是她依旧忍辱负重, 坚定不移地完成党和国家交给她的任务。

四、语言的通俗性

评书善于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形象, 即通常所说的“什么人说什么话”。姑姑16岁就参加了工作, 虽然她是一名妇产医生, 但是身上有着典型的农村妇女的特点, 具体表现为说话时大量使用俚俗语, 愤怒时还会使用脏话, 如:

例8:多少人死在你的手里, 老娘手里有枪, 立马儿就崩了你!

例9:记不清有多少次了, 姑姑双眼发亮, 心驰神往地说:那时候, 我是活菩萨, 我是送子娘娘, 我身上散发着百花的香气, 成群的蜜蜂跟着我飞, 成群的蝴蝶跟着我飞。现在, 现在他妈的苍蝇跟着我飞……

獉獉獉

例10:呸! 我一口唾沫啐到他的脸上。小杂种, 姑奶

獉獉獉獉獉

奶獉给你们卖命卖够了, 这些年来, 卫生院里的钱, 十元里有

八元是我挣的。四乡八县, 奔卫生院来看病的妇女儿童, 都是冲着我来的。姑奶奶要想挣钱, 哪一天还不挣个千儿

獉獉獉

八百的? 你黄瓜想用每月八百元收买我? 一个农民工也不止这个价啊! 姑奶奶辛苦了大半辈子, 不干了, 想歇歇

獉獉獉

了, 回高密东北乡养老了。

例8中, 姑姑自称“老娘”时, 只有十七岁, 由此可以看出她粗鲁泼辣的一面。例9通过使用“他妈的”, 表现了姑姑对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前那段岁月的怀念之情。例10中, 姑姑自称“姑奶奶”, 称卫生院院长为“小杂种”, 表达了她对卫生院院长的厌恶痛恨之情, 并进一步揭示了姑姑善良正直的性格特征。

五、结论

新华网报道, 计划生育40余年, 我国少生4亿多人[2]。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无疑是成功的, 然而它给像姑姑这样的基层工作者带来的伤害也是巨大的。姑姑本性善良, 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 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过程中, 她残忍地剥夺了2 800个孩子的生命, 这种痛苦使她到了晚年饱受折磨, 堕入一种近乎疯狂的境地, 供奉2 800个泥娃娃以完成一种自我救赎。毫无疑问, 莫言对于姑姑形象的塑造是成功的, 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莫言通过富有个性化的评书语言, 全面地展示了姑姑矛盾复杂的性格特征, 使人产生亲切感、认同感。

摘要:人物的语言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起着关键作用。在小说《蛙》中, 莫言运用评书语言, 成功地展现了主人公姑姑矛盾复杂的性格特征, 使姑姑的形象丰满生动, 鲜活欲出。姑姑使用的评书语言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使用“开脸儿”和“赋赞”的形式, 使语言富有音乐性;二是使用“垛句”形式, 使语言生动形象;三是使用“俚俗语”, 使语言通俗易懂, 风趣幽默。

关键词:评书语言,开脸儿,赋赞,垛句,俚俗语

参考文献

[1]潘秀英.评书知识指南[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 2012.

单田芳“三卖”评书与商业模式 篇12

单田芳“三卖”评书

单田芳是著名的评书艺术家。他的评书,往往在嬉笑怒骂中告诉人们历史兴衰的基本道理。单老爷子“三卖”评书的故事,体现了关于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的管理哲学。

话说20世纪90年代,已经凭一张“铁嘴”而名闻大江南北的单田芳,经不住别人的怂恿,也要“下海”了。单先生的出发点倒不是为钱,就像赵本山“要将‘二人转’推向全国”一样,单先生也是希望能够通过商业运作,使中国的评书艺术枝繁叶茂。于是乎“单田芳文化艺术公司”便宣告成立,主打产品当然是评书。

单田芳卖评书,可以说是历经坎坷,可以总结为“直卖”、“曲卖”和“巧卖”三个阶段。

一卖——“直卖”。刚开始,单田芳想得也简单:人们爱听评书,可以把评书录成磁带,卖磁带。在尚未摸清市场的情况下,单田芳便开始与其合作者起早赶晚,大录磁带。折腾了近一年,单田芳已经嘴唇起泡、嗓子发炎,磁带也堆满了库房。但是天不作美,磁带的销售出奇地差,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卖出几盘。

二卖——“曲卖”。单田芳不肯认输,他看电视剧火热,便打起了拍电视剧的主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拉来了投资方后,单田芳亲自操刀充任编剧,把自己的评书作品改成电视剧本。然而,连拍两部连续剧,版权都鲜有电视台问津,数千万的投资又打了水漂,合作双方也不欢而散。单田芳通过把评书改成电视剧、“拐个弯”卖评书的“曲卖”方式,也告失败。

三卖——“巧卖”。到1997年,单田芳的公司已经风雨飘摇,自己几乎成了光杆司令。然而他不屈不挠地挺着,继续进行着卖评书方式的探索。天道酬勤,他还终于找到了一种“巧卖”评书的办法:单田芳把自己作品的录音带拿给电台,免费让他们播讲,同时提出条件:在评书播讲的间隙,允许插播一到两分钟的商业广告,电台对免费播书当然乐意,就同意试试看。然后单田芳再去找到一些厂家,对他们讲:“我在电台讲评书时,给你们插播产品广告,你付我广告费,怎么样?”厂家也同意试试。就这样,单田芳巧妙地实现了“无本运作”,生意的圈子又开始转了起来,而且,越转越大。现在,单田芳的评书已经在600多家电台免费播讲,“单田芳文化艺术公司”靠广告费收入也成了纳税大户,每年都要缴税百八十万。你哪一天听《隋唐》,听得正有劲时单田芳突然话锋一转告诉你:“XX公司生产的XX不错,可以买一点”,你千万不要奇怪,那可是“单田芳文化艺术公司”的基本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四问

近年来,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正成为管理界的一个热点。中国企业正式接触“商业模式”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1997年。那年10月,硅谷最著名的风险投资顾问之一罗伯森·斯蒂文问田溯宁:“亚信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一头雾水的田溯宁反问罗伯森:“什么是商业模式?”罗伯森非常奇怪田溯宁作为CEO竟然不知道什么是商业模式,向田溯宁解释:“一块钱通过你的公司绕了一圈,变成一块一,商业模式是指这一毛钱在什么地方增加的。” 田溯宁说:“这些我不关心。我们公司每天都挣钱,每月都挣钱,每年都挣钱。”田溯宁嘴上虽硬,暗地里却在不停地向风险投资商认真学习。自此以后,“商业模式”成为田溯宁用得最多的一个管理名词。

商业模式是企业对自身资源和优势进行整合和运用的基本方式。通俗地讲,所谓商业模式,无非是你做什么、如何做、怎么去赚钱、靠什么去赚钱。琼·马格雷塔认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应当能够回答彼得·F·杜拉克的四个老问题:谁是我们的顾客? 顾客重视的价值是什么?我们怎么从这项生意中赚钱? 我们以适当的成本向顾客提供价值的内在经济逻辑是什么?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出发,分析一下单田芳卖评书的商业模式。

单田芳的“直卖”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搞清楚谁是他的顾客以及顾客重视的价值是什么。单田芳可能是看到了流行歌曲音带好卖,就动起了卖评书音带的脑筋。但是,前者的消费主体是青少年,而喜观评书的却大都是一些中老年人;年轻人可以为自己喜爱的歌掏腰包,中老年人对“听评书”习惯了半辈子,“买评书”却极别扭。音像店里的戏曲磁带通常量少、走货慢,也是一个道理。

“曲卖”的失败,在于单田芳忽视了:以评书故事来拍电视剧,和说评书是不同的两码事,需要不同于说评书的能力和资源。“演评书”等于进入了影视圈,运作方式和评书播讲大为不同,单田芳已经脱离了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优势无法在拍电视剧中施展出来,“故事虽好,节奏太慢”,电视台对其电视剧作品的评价也能说明这一点。况且,在言情剧、武打剧盛行的时代,电视剧要想一炮走红,一般要找“名角”、大投入,单田芳也不具备负担高成本的资金实力。一句话,单田芳回答不好“如何从‘曲卖’生意中赚钱”这个问题。

“巧卖”之巧,在于充分发挥了电台影响面广、单田芳名气大这两个优势,将评书和做广告有机整合在了一起。“巧卖”模式的逻辑清晰、合理而又流畅:电台愿意播好的评书节目却不愿付钱,企业愿意付钱作广告却又找不到好的广告依附载体——好的节目,单田芳恰好是以自己的评书搭起了双方的桥梁。“巧卖”可以同时实现四方受益:电台免费拿到评书演播题材,丰富了节目内容,扩大了影响;听众听到了更多评书节目,文艺生活得到充实;企业在评书热播时打了广告,提升了产品知名度;单田芳将评书艺术进一步推广普及,自己也赚了钱。在这一模式中,其中三方都是低投入或者是少投入,做广告企业的投入也同自己的收益相称,模式为四方都创造了价值。

“机会”转向“模式”

在单田芳“三卖”评书的前前后后中,人还是同样的人、评书还是同样的评书,资源未变,而资源的整合方式和运作方式却发生了变化,于是就有了结果翻天覆地的变化。戴尔的电脑质量可能未必强得过惠普和IBM(现在应该是联想了),但戴尔的市场份额却遥遥领先,这和戴尔的直销模式不无关系,戴尔是靠“模式”而不是靠技术得以生存发展的典范。TCL在刀光剑影的彩电竞争中能够后者居上,也是得益于自己有别于长虹和康佳的、被业界称为“沉降一线、充分授权”的销售模式。而倪润峰的长虹之败,说到底是败在“大制造、大分销”的经营模式上。由此可见,商业模式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意义。

评书《白眉大侠》的创作特色分析 篇13

《白眉大侠》是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先生创作的评书作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宋仁宗执政期间,以徐良为首的开封府校尉,在包拯等清官的支持下,为保国泰民安而不顾个人安危抗暴灭寇。在众多武林豪杰的协助下,与贼寇展开了生死搏斗,其间还不断遭受奸臣陷害,屡屡背腹受敌。但众英雄义士不畏艰险,最终消灭顽敌,为国为民立下不朽功勋。

《白眉大侠》是单田芳先生的力作,播出以来,受到全国广大听众的喜爱,形成了“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的收听局面,之所以取得这样好的艺术效果,与作品的创作特色是分不开的。

一、内外结合螺旋式上升的结构

《白眉大侠》的创作结构,杂而不乱,浑然天成。有内外两条线索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呈螺旋式上升的结构。这两条主线索:内就是指宫廷内的变化对英雄们的影响;外就是指以徐良为首的上三门与莲花门的争斗。外线的脉络是:平定阎王寨—怒烧莲花观—智斗三教堂—血战三仙岛—决战小蓬莱。内线的脉络是:娘娘被吓,徐良被陷害入狱—国舅被杀,白芸瑞被栽赃—天竺国送美女被封王妃,与晋王勾结叛乱。外线与内线紧密相连,相互交错。同时,外线的争斗呈现螺旋式上升,首先是徐良等人与莲花门门徒之间的争斗,逐渐升级为与莲花门门掌为敌,再到与门掌的师傅打斗,最后,争斗的双方升级为上三门的门掌普度与给莲花门撑腰的武圣人于和之间的交锋,卷入争斗的人越来越多,身份和地位越来越高,争斗的场面也越来越精彩。且普度和于和这两人又是师出同门的师兄弟,争斗中有情与理的纠结,也有正与邪的较量,他们的手下又有弟子徒孙无数,形成波澜壮阔的战斗场景。评书中的事件环环相扣,情节螺旋上升,激起听众浓厚的兴趣,欲罢不能。

二、塑造形象生动的英雄人物

无论是电视还是小说,只要提到英雄,人们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出高大威武的形象。而在《白眉大侠》中,主人公徐良的形象颠覆了人们印象中的英雄形象。单田芳这样描述徐良:此人身高八尺左右,溜肩膀,两条大仙鹤腿。往脸上看,面如紫羊肝,小眼睛,鹰钩鼻子,菱角嘴,最显眼、最特殊的是长着两条刷白刷白的白眼眉,大片牙,还黑牙根,眼角往下耷拉着,嘴角往上翘着,要不注意看,活脱像个吊死鬼。人不可貌相,徐良却是一位行侠仗义、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的英雄。

为了塑造的形象更加生动,单田芳先生多用对比的方法。为与徐良等“丑鬼”形成对比,还塑造了白芸瑞那样的美英雄。

对比方法不仅用在外表上,还从英雄的性格上多角度进行对比刻画。比如,徐良幽默诙谐,机智灵活,谦虚谨慎。相比之下,白云瑞不茍言笑,傲气逼人。

徐良喜欢诙谐。即使在玩命时,也是边打边开玩笑:“陆昆哪,你看见朱亮没?已经叫山西人把脑袋拨拉下来了,你羡慕不羡慕?跟他一块儿去得了。”徐良灵活善变。徐良为了能赢陆昆,他假装给陆昆赔礼鞠躬,旁边的英雄都认为徐良不够英雄,怎能向敌人鞠躬?这其实只是徐良的一计。这样,一位能屈能伸、机智灵活的英雄形象呼之欲出。谦虚谨慎也是徐良的性格。在小孤峰,徐良巧遇了地哑仙师魏白宝,魏白宝想暗算徐良,却发现不是徐良的对手。但是当地哑仙师要传授他能耐时,徐良倒身下拜。他能向不如自己的人虚心学习,实属难能可贵。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心高气傲的白芸瑞。徐良和白芸瑞接到三教堂一份请帖,邀请他们参加在三教堂举行的武林盛会。徐良思前想后就有点动摇,白芸瑞却说他一个人去。无论本事和江湖经验,白芸瑞都不如徐良,白芸瑞却只身要往,他内心的狂傲不言而喻。

徐良和白芸瑞两位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对比中交相辉映,各显特色,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口头艺术语言特色

评书的语言,音韵和谐,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形象传神。很多语汇和表达方式成为评书独有的“看家货色”。《白眉大侠》更是如此,句子说起来如同连珠炮:“那人粗胳膊,大粗腿,大肚子,大嘴,就好比凶神恶煞一般。”简洁明快的把人物白描出来。

首先,对偶的普遍运用。对偶句在《白眉大侠》中俯拾皆是,这一修辞的大量使用使评书说起来朗朗上口,听众听起来更加起劲。比如:“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钱压奴婢手,艺压当行人”;“惜忽间顷生丧命,打新春两世为人。”

其次,歇后语的大量使用。歇后语本来就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比如,“老房当时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你是拆掉茅房盖楼——臭底子”;“您是一个雷天下响——妇孺皆知”。大量运用歇后语使评书更加幽默风趣。

再次,常用借代的表达手法。评书是口头表演艺术,根据上下文,有些地方无需反复使用人名、地名或者大家都明白的东西。《白眉大侠》中时常出现借代的表述手法。比如,“房书安心说干老儿徐良这回可要现眼了,金丝大环刀(以徐良的兵器代徐良)不一定赢得了人家五金拐杖(以朱亮的兵器代朱亮),三手将(以徐良的诨号代徐良)遇上飞剑仙(以朱亮的诨号代朱亮)怕是凶多吉少”,这使作品语言更加洗练,避免重复乏味。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关于大学生入职培训的思考——李阳阳下一篇:高中社会现象类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