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入职培训的思考——李阳阳

2024-10-01

关于大学生入职培训的思考——李阳阳(共3篇)

关于大学生入职培训的思考——李阳阳 篇1

关于2011届大学生入职培训的思考

从7月8号入职到11月11号的结业典礼,四个月的大学生入职培训风风火火的过去了。对2011届大学生来说,这四个多月的入职培训必定会成为我们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在职场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经历了现实与理想的落差,见证了团队的风雨同舟,迷惘过、抗拒过、挣扎过,受过挫、也流过泪,但庆幸的是结业时每个人都像破茧而生的蝴蝶,以自己前所未有的稳健和自信来面对漫长的职业生涯。对于公司,特别是对主导大学生入职培训的人力资源部来说,这一届大学生的入职培训结束了,意味着又要开始准备迎接下一届大学生,每一届大学生的特点都不一样,那么从历届大学生的培训中总结优劣,汲取经验对做好下一届大学生的培训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身为人力资源部的一员,我想以经历过这次入职培训的大学生的角度来谈谈对入职培训的思考和看法。

一、为什么要进行大学生的入职培训

大学生刚刚走出校园踏入职场,对他们来说,入职培训是使其从校园人转变为企业人,从消费者转变为产出者的过程。通过入职培训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公司、认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减少抱怨、消除心理压力、找到归属感;可以使大学生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对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安排,从而少犯错误、节约资源、快速成长。

经过这四个月的入职培训,2011届大学生收获良多:对公司有了全方位的认识,认识并认同公司的事业以及企业文化,“本分”、“诚信”、“团队”、“品质”、“消费者导向”、“感知价值”、“精品精神”等价值和理念深入人心;在团队中汲取了合作、团结、友谊;在频繁的总结和考核中一次又一次的把自己揉碎,然后重新锻造自我;在部门和导师的悉心照顾和引导下,明确了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逐渐的进入了岗位角色。虽然这四个月很苦很累,但走过来后所有人都很感恩这段时光,感激这四个月的锻造,感谢提供给我们这样成长的机会的人们。

二、关于培训的几点思考(我们是否可以做的更完善)

1、培训过程中闪光的似乎总是那一批人、那一种类型的人,其他人的优势和闪光点如何发挥?

在整个入职培训过程中,不管是上台演说、平时的活动组织,还是最后的绩效考核,似乎闪光的总是那一批人、那一类人,他们活跃积极、口才好、表现力强,而那些内向含蓄、不善于表现和公众表达的人(比如2011届大学生中做软件的和做会计的)往往总是在幕后或者在“热闹”的边缘。但是沉默不代表没有思考,内向不代表没有激情,在幕后更不代表他们不努力、没有想法,他们缺乏的是一个更适合的舞台和契机,比如在考验一个人耐力和专注的产线上,比如在比拼细致与用心的脚本制作上,能不能根据每类人不同的特点提供更多样化的舞台,让每一类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并能闪亮发光,成为某一种特质人群中的标杆?

关于这个问题我跟刘宇宁也有过探讨,她告诉我说入职培训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大家往积极主动的方向发展,因为这是公司部门的需求,并且通过培训使大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在适应这样一种环境氛围的同时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这样的培训目的是好的,但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走活跃积极的路线,每个成年人养成的自身性格和思维方式也并不会通过培训就能完全改变,可以通过培训让他们意识到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但他们的一些优秀特质也应该值得肯定,也应该有一个发光的舞台。

2、如何调动大学生在各部门顶岗实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各部门顶岗实习的时候,大部分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高,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在这些岗位上实习有什么价值,虽然实习之前培训科一直在强调到各个岗位上实习的重要性,但具体能给他们的带来什么价值或者对他们的本职工作有什么好处,他们并不清楚。实习目的不明确,导致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在考核压力下去实习仅仅只是完成了实习任务,但大学生又能真正学到什么,顶岗实习的价值又能被挖掘多少呢?

所以,要调动大学生在各个部门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明确告诉他们这些岗位的实习对他们本职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实习目的明确后,就像一座灯塔,每个人都会为了这座灯塔去努力,并且在灯塔的指引下,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发现实习岗位与本职工作的联系,两者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实习的价值和意义才能

被充分挖掘。

3、关于职业素养及生涯规划的培训较少

不可否认,公司对大学生的入职培训倾注了很多的资源,光看入职培训课程就有近二十节,几乎所有的部长和科长都给我们讲过课,课程内容包括企业荣誉、发展史、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各事业部产品等相关知识培训,但是对大学生新员工的岗位素质、基础能力、职业素养及生涯规划培训却很少。大学毕业生对于注入式教育缺乏新鲜感,但是在岗位技能、职业素养、职业前景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对经验和能力的渴求远远胜于对知识的渴求。所以我们应该在培训内容上加以创新,可以与培训机构合作,请工作经历丰富的讲师通过分享的方式,告诉新入职的大学生职场新人应该具备的各项基本素质,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优劣势,调整心态,明确发展方向,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

4、传统课堂授课的培训形式对操作性比较强的实习部门来说培训效果不明显

在工艺工程部实习培训的时候,理论性的课程有些多,加之这届大学生今后在制造总厂工作的人比较少,有些专业的课程对部分大学生来说比较难懂,仅仅通过每天几个小时的课堂授课方式很难让他们真正了解相关的工作内容和知识,印象也不会深刻;并且采取授课讲解形式进行培训也存在一些弊端,首先是大学生在学校已经形成了对于传统授课方法的麻痹心理,其次公司的培训人员与学校讲师、教授在教育心理分析、授课经验和水平、知识结构表达水平等方面有些差距,对操作性比较强的工艺工程部实习来说,采取课堂授课的形式取得的培训效果不是特别好。所以,在今后的大学生入职培训中,我们可以适当减少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部门的理论培训,增加实地观摩和实践操作,或者将理论培训课程搬到现场去讲解同时增加到外协厂参观学习的机会,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授课,这样的实践操作和亲身体会的培训效果会更好。

5、大学生导师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大学生导师与部门的导师不同,他们与新入职大学生的年龄差距很小,而且刚刚经历过入职培训,完成了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所以他们对大学生入职培训期的心理状态更了解,对大学生心理引导、角色转变、适应环境和工作方面应该更有影响力,但是由于在培训时对大学生导师的定位只是加强与团队的沟通,协

助新入职大学生的团队建设,导致他们与每个大学生个体的交流沟通不够,大学生导师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三、关于入职培训的建议

1、五湖四海的大学生来到公司,为了一开始就给他们营造一种归属感和亲切感,我们可以在集体办理入职手续的时候搞一个小型的见面欢迎会,人力资源部代表公司欢迎大学生的到来,大学生在见面会上可以进行求职经历、求学经历、兴趣爱好、家庭出身等方面的交流,一方面让各位大学生尽快熟悉起来,另一方面人力资源部对他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判断。

2、邀请公司总经理亲自授课讲述公司的历史、文化与未来,特别是企业在发展的关键阶段中个人的感受以及一些难忘的事情,第一可以让大学生与公司的第一负责人有一次亲密接触的机会,第二可以让大学生了解公司的发展历程和目标,第一时间培养新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荣誉感。

3、事业部的功能测试实习可以安排在终端销售实习之前,经过一个星期对产品功能的测试,大学生基本可以熟练掌握产品的操作、了解功能及卖点,去终端实习的时候就能更好的发挥大学生在终端的价值。

四、关于招聘

大学生入职培训不是独立的,它和校园招聘等其他环节是连贯的过程,对于校园招聘来说,我们在选人时应该把合适性放在第一位,选择与我们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相近的大学生,在综合考虑各部门需要的人才性格的基础上,大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不要太大,这样整个新入职的大学生团队会更加容易融合,入职培训的管理也更加方便。

以上是我对2011届大学生入职培训的思考和总结,2012届大学生的入职培训计划和安排马上就要开始,希望我的这些思考和建议能够对大学生入职培训体系有所帮助,在不断的总结和沉淀的基础上,我们的大学生入职培训体系会更加完善。

关于大学生入职培训的思考——李阳阳 篇2

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及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 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关系与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实现息息相关, 而即将入职的新教师作为一支生力军, 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队伍的整体发展和提高, 因此, 对高校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具有着重要的现实及深远的意义。对于新教师的界定, 不同研究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有不同的观点, 本文谈及的新教师限定为第一次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

1、角色转换意义

参加新教师入职培训的主体为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 他们的专业知识储备是具备的, 但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等基本教育技能是不足的, 特别是其中一部分新教师是非师范类毕业, 因此, 新教师在教学岗位上所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处理的话, 则新教师可迅速成长为一位合格的教师, 并有助于职业生涯的进一步规划和完善, 处理的不好, 则会严重影响新教师从业的信心和意志。针对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对教师平稳度过新任教学工作的适应期, 实现角色的顺利转换,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职业道德塑造

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重要使命, 所谓教书, 是指高校教师教授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所谓育人, 是指高校教师对学生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培养, 因此除了具备专业的学术知识外, 高校教师更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 我国清代思想家盛宣怀提出:“唯师道立而善人多”。新教师入职阶段, 就应该重视培其职业道德。

3、归属感增强

对办学理念、校情校史、校园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可以大大增强新教师的职业理想的树立、职业荣誉感的生成, 有助于新教师快速融入工作环境, 成为学校建设的一份子。

由此可见, 入职培训不但是高校新教师教学生命的初始, 也是其延续的必要且重要的环节。

二、高校新教师入职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内容不尽全面, 形式单一

目前, 高校新教师入职培训主要侧重教学技能方面, 通过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采取授课的方式进行培训, 内容多为宏观性的、理论性的, 受培训时间的限制, 实践操作层面较少给予指导, 对新教师而言, 枯燥而宽泛, 缺少针对性, 培训效果并不理想。

2、培训管理不完善

部分高校的职能部门, 只是把新教师入职培训作为一项常规性事务去完成, 而没有具体分析每一轮参加培训的新教师的具体情况, 适时调整培训方案, 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 使得入职培训流于形式。

3、参培者态度不端正

一些新教师对入职培训的意义认识模糊, 错误的以为只要具备专业知识就可以登上讲台进行教学, 忽视了教学方法和技能的重要性, 无故缺席, 另有一些新教师迫于考勤的压力, 虽然参加培训, 但人在曹营, 心在汉, 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入职培训对奠定职业生涯的基础性影响。

三、完善高校新教师入职培训的建议

1、明确培训的目的

首先, 作为入职培训的组织者, 相关职能部门应该明确职责, 做好新教师入职培训的宣传工作。其次, 作为培训的受众, 新教师应该从一定高度上意识到入职培训对个人和学校的重要性, 它不但关系到自己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全新角色的转换, 融入进新的工作环境, 提高教学技能和水平, 完善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 同时也关系到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2、加强培训的组织

(1) 内容和形式

新教师入职培训总体上讲, 至少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技能培训;二是职业道德培训;三是各高校自身的价值理念, 其他方面如科研培训等可根据自身情况适量加以安排。同时, 合理调配理论和实践培训的比例, 应将每年度上级师资部门组织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有机结合起来, 避免相同内容重复培训, 浪费资源, 确保入职培训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践性。

形式上, 要打破以往陈旧的培训方式, 根据培训课程的设置, 灵活的将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结合起来, 可采用参观、观摩、试讲、研讨、座谈等多种形式, 在生动、务实的培训过程中, 使新教师达到培训的目的。

(2) 师资部分

各高校可建立入职教师培训师资库, 从现有教师队伍中遴选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突出、职业道德高尚的受师生欢迎的教师, 纳入师资库, 以保证新教师入职培训的质量。

短期的入职培训对新教师的全面提高收效甚微, 因此应建立“新教师导师制”, 即入职培训师资库的成员在完成集中培训后, 担任新教师的导师, 在新教师入职一年内, 给予其教学工作的帮助和指导。

(3) 完善考核机制

入职培训不能仅局限于理论考核, 也不适于仅对培训期进行考核, 基于此种考量, 高校应突破常规, 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 分两期考核。一期考核将校内入职考核与上级师资部门组织的岗前培训并轨, 即校内考核侧重校史校规, 上级师资部门的岗前培训侧重理论考核, 二期考核为教学实践考核, 经过入职培训及导师指导, 测试新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幅度及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度。两期考核的结果作为新教师入职的最终成绩, 其结论将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优秀教师评选等的参考指标。

四、结语

新教师的培训作为职业生涯的初端, 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不但应引起本人的足够重视, 也是师资培养等职能部门需要长期思考的课题, 虽然目前新教师入职培训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发展, 它将会逐步得到完善, 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并进一步有助于实现学校的发展战略。

摘要:新教师的入职培训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不但关系到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 也关系到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从高校新教师入职培训的意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笔者希望借此引发关于新教师入职培训的进一步思考, 并使其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高校新教师,入职,培训

参考文献

[1]余娟清, 林登平.高校初任教师入职培训机制探析[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2010 (01) .

[2]徐馨怡.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J].经营管理者, 2012 (05) .

[3]万玉兰.浅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2005 (03) .

关于大学生入职培训的思考——李阳阳 篇3

关键词:校外教育;师资培训;青少年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156-01

校外教育:在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外的团体教育培训结构队青少年进行的教育活动,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外教育存在的意义: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场地去发展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进入20世纪之后,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政府对教育事业也越来越重视,国内人士也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建设,例如:许多慈善基金的存在,希望工程为乡村建学校,至今为止,少年宫在每个城市都发展起来,到处可以看到青少年的培训机构。这些校外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一、现阶段校外教育师资的实况

尽管从2000年开始,我国政府和国民都开始重视校外教育事业,校外教育业得到一定的发展,校外教育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存在一些地区校外活动场所利用率低;校外教育的教育活动形式单一,资源整合不足;校外教育师资队伍方面:师资困乏、来源广泛、专业不对口等问题,因此,开展校外教育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校外教育师资队伍 的质量,显得尤为关键。

二、关于校外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校外教育课程具有开放性的、操作性的、实践性的、社会性等特性。因 此,校外教育教师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这就需要这些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校外教育的独特性需要校外教育教师扮演不同的角色

(1)作为校外教育课程、教材的开发者 校外教育没有全国统一的、固定的教学活动大纲.也没有全国统一的、 固定的教材,这是校外教育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使校外教育课程计划更 加灵活,可以使课程内容、课程教材更加丰富多彩,充分调动校外教育教师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扬长避短,设计最符合青少 年学生的需要的校外课程、校外教材等。

(2)作为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 实践,是指动手动脑实际操作的活动,实践性是校外教育的最重要特 征。学校教育,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主要 是教师讲和学生听;而校外教育,主要通过。活动”实施,强调学生自主参 与。强调实践,兴趣小组活动和群众性活动是校外教育的两种基本的活动 形式,青少年学生亲自参加各种有利的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和个 性获得充分的发展。 因此。校外教育教师不能依照学校教育教师的教学模式。而是在校外 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从而达成校外教育 效果。

(3)作为青少年学生个性培养的主力军 个性教育的措施主要是注意早期教育.加强全面发展,提倡因材施教, 这正是青少年儿童校外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在校外教育中。更加注重学生 万方数据 之间的小组活动,更多的因材施教、个别指导。更强调发挥每个学生的特 长、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4)作为青少年学生和谐发展的促进者 校外教育课程、活动与学校的课堂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渠道,在性 质、内容、形式和要求上都存在着差别。由于校外教育课程、活动具有自愿 性、灵活性、实践性等特点.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千 变万化,因此更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在校外教育活动中.学生始终保持着愉快的心情,渴盼得到教师 的指导和帮助,这种教育形式决定了学生是校外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活动 的主人。

三、开展校外教育教师培训的几点建议

校外教育的实践性对校外教育教师培训方式提出了要求:校外教育主要通过“活动”实施,强调学生自主参与。强调实践,兴趣小 组活动和群众性活动是校外教育的两种基本的活动形式,青少年学生亲自没有纯粹脱离生活的教育,也没有纯粹无教育的生活。教 育的发展变化无不表现在生活的时空情境中,而生活的存在与延续历程中 又时时处处都表现着教育的力量,可以说生活的历程也就是教育的历程。 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之所以能转化为教育,教育之所以能 给生活以积极的引导.就是因为二者原本就具有内在一致性,双方已经包 含着相互渗透、贯通的基本因素,即生命意义。

在培训中加强校外教育教师开发课程、自编教材的能力 。在校外教育教师培训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他们自身开发课程、自编教材的能力,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方面来提高该 能力:1)聘请教材、课程编写专家为校外教育教师详细讲懈校外课程、教 材编写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得校外教师了解开发课 程、自编教材的一般原理、操作方法.等等。2)在培训过程中,为校外教育教师提供开发课程、自编教材的机 会。校外教育教师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所在校外活动场所的实际情 况、地方特色等,撰写课程、教材编写的思路.由专家给予指导.真正提高校 外教育教师开发校外课程、自编校外教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袁立新《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09(6)

[2] 马迎华,王超,张冰,张芯《中国学校卫生》,2006(4)

上一篇:她哭了作文400字下一篇: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