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蒸汽机到互联网题

2024-07-22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题(精选9篇)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题 篇1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代表性的发明

2、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3、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必修2已学知识的回顾引导学生理解本的相关知识;通过表格比较三次工业革命在内容和意义上的异同,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重点和难点:

1、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2、科技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方法:对比法、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通过复习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必修2所学的知识。如汽船、火车、电灯什么时间什么人发明的?其发明又是怎样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国家开始?开始和完成的标志是什么?然后进入本第一目的学习。新:三个子目合成一气。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教师展示一系列的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请同学回忆并做相应的解释。

2、学生分析后最终得出: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的发明和蒸汽时代等重要的概念。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教师展示一系列的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请同学回忆并做相应的解释。

2、学生分析后最终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电机和其他电气的发明和使用、电气时代等重要的概念。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教师展示一系列的有关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图片请同学回忆并做相应的解释。

2、学生分析后最终得出: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信息时代等重要的概念。

教师:出示表格学生自主完成:

工业革命 代表性发明 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问题小结:以蒸汽机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题 篇2

有些知识在不同的测试中会以不同的形式反复出现, 而且会层层递进, 但要测试的知识点却是同一个, 如果学生的思维不能转换, 对题目理解不透就会不知从何下手去解答。例如在有机化学中对C8H10的同分异构体苯环上的一元取代物的数目这个知识点的考查中有这样的几道题:

例1.下列化合物苯环上的1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后得到的一溴代物有3种的是:_______。

分析:这四个答案都比较直观地给出了C8H10的同分异构体, 通过画对称轴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A有1种;B有3种;C有2种;D有3种, 所以正确答案是B、D。

例2.某烃含碳的含量分数为90%, 其蒸气密度为空气密度的3.66倍, 则其分子式为________;若该烃硝化时, 一硝基取代物只有一种, 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若该烃硝化时, 一硝基取代物有二种, 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若该烃硝化时, 一硝基取代物有三种, 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分析:此题在例1.的基础上难度又加深了一步, 先要通过计算得出该烃的分子式为C8H10, 再写出其同分异构体, 然后从其中选出符合题目的答案。

例3.二甲苯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六种同分异构体, 这些一溴代物与生成它的对应二甲苯的熔点分别是:

由上述数据可推断, 熔点为234℃的一溴二甲苯结构简式是________, 熔点为-54℃的二甲苯名称是__________。

分析:例1、例2是对C8H10同分异构体这个知识点的常规考查, 学生只要稍稍用心一般都能得出正确的解答。而例3却是在前二个例题的基础上升华了, 成了能力考查, 同时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在课堂上, 我在讲了前二个例题的前题下, 让学生阅读例3、而他们的给我的答案都是“没读懂题”, 此时我发现学生在从常规题向能力题的思维转化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所以我就引导学生从表中的数据, 再结合二甲苯的同分异构体进行分析。发现熔点为13℃的二甲苯所对应的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 而在二甲苯的同分异构体中只有对二甲苯的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 所以我们可以确定此二甲苯应为对二甲苯。这样一引导, 学生马上就领会了, 很轻松地分析出剩下的两种二甲苯的结构了, 熔点为—54℃的二甲苯为间二甲苯, 熔点为—27℃的二甲苯为邻二甲苯, 学生也就很快地得出了正确答案。

都说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 需要记忆的知识多而琐碎, 而现在从常规考查转变为能力考查的考试方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实际上还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学生只需要记住最基础的知识, 然后从题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来回答问题。例如;碘化钾与高锰酸钾熔液的紫红色会褪去,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这个反应所涉及到的方程式教师不会在课堂上直接给学生写出来, 但碘化钾具有还原性, 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这两个知识点学生是知道的, 只要引导学生去分析题找到反应物和生成物, 然后再配平, 也就找到了答案,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知道反应是:KI和KMn04还有一种酸, 一般酸性环境用H2SO4;再分析产物, I-被氧化成单质I2, +7价的Mn被还原成+2价的Mn, 在硫酸环境中下以MnSO4的形成存在, K+与SO42-结合生成K2SO4同时还生成H2O, 这样就可以正确地写出反应方程式了:

这道题不仅考查了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知识, 而且还考了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就从常规的给出方程式让学生配平过渡到了能力测试。

在“3+X”的考试中, 各个知识点都可能以能力测试的形式在题中出现, 比如一些信息题、阅读题等, 题中往往要求根据所给信息来解决题设问题, 或者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其实这些题都是高起点低落点的题, 一旦领悟到了题中的精髓所在, 答案也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所以在教学上也要在常规的讲授中穿插提高学生解决能力题的思维方法, 以更好的适应现在的“3+X”的考试。

摘要:“3+X”的考试模式在全国全面推广, 在新的高考模式下取得好成绩是每位老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本文就如何从习题训练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从魏晋风度到云间题兰 篇3

关键词:魏晋风度 书法 风格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9-0088-02

一 百年残存的魏晋风度

魏晋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黄金时期。书体的演进已经完备。篆、隶、楷、行、草都已成型。而从魏晋开始,名家、经典的意识也开始逐渐深入到学书者当中。而此时的文人士大夫书法更是兴盛一时,进而也成为当时,乃至后世所模仿的对象。他们那种超脱世俗的不羁的气质,加上受到由老庄哲学发展来的魏晋玄学的影响,表现在书法上的那萧散简远的气质,更是被后世数百乃至上千年的学书者视为效仿的对象。虽然千年书坛尚未有能超越者,但那种似乎超出现世的风流,往往是后世学书者所向往且不可逾越的高峰。

在这种风度的弥漫下的书法,以王氏一门中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成就最高。父子二人,互为古今,既对之前的书法做了完整的总结,又引导了新的风格。加上后世对“二王”书法的推祟备至,后世书家十有八九都从“二王”中来。或延续书风,或加以发展,千年书法史上不乏其人。

然“二王”虽为宗法,却毕竟是世殊事异。时代不同,风气迥异,艺术自然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各个时期都有其主流的艺术特色。

盛唐气象,虽然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然而在这强盛国家之下的艺术确是死气沉沉。那种萧散简远的飘逸气质,已是萧落殆尽。取而代之的确是下笔沉实的官楷。唯有“颠张醉素二秃翁”的大草,隐约可见小王的遗风,却也是百年稀有。

宋人直接受颜真卿影响。虽然颜书在某个侧面继承了“大王”,却终究不能以点带全。虽有蔡襄、米芾等人宗于“二王”以意书之,尚能留其残影。元有赵孟頫复其古法“用笔千古不易”的观念,将极度写意的宋代书法,拉回正途。但由于版本流传问题,导致其笔法过于简单,缺少了魏晋时期凌空取势、瞬间发力的精神。却多了些平缓中和的温润。随之又有董玄宰之书,飘逸淡雅,留有几分风韵。

时至清末,由于隶书和碑学的兴起,时风大变。穷乡儿女造像被抬到了和传统帖学同等的高度。虽然人们日常书写仍是尺牍相授,但是在艺术欣赏、审美,以及市场的影响下,碑学的地位,似乎早已远远超过了帖学经典的价值。随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民国时期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书法发展的畸形,妄图扭转当下的书风,而这时,沈伊默、白蕉等便成了此时的主导。

二 云间散人的翰墨历程及书法作品风格

沙孟海先生在《白蕉兰题杂存卷跋》上曾有评价:“白蕉先生题兰杂稿长卷,行草相间寝馈山阴,深见功夫。造次颠沛,驰不失范,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可见,沙老先生对白蕉的书法是相当认可的,而且,白蕉自身的书法造诣,也是足以堪当。

1君子藏器与武库森然

早年学书,白蕉和很多的古人似乎是走着同样的路。由唐人入手,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虽是学唐人,却没有选择我们所熟悉的程式化很严重唐楷,而是选择了风格鲜明,尚有王氏书翰遗风的初唐。在那时,标志性的唐楷上没有形成,流行于世的仍然是“二王”的书法。加上太宗皇帝的极力推崇,王羲之的书法风格成为大家学习的标杆。而且,初唐时期的书家,都保留着南北朝、以及隋的丰富多样的样式,再与“二王”的书风相结合,造就了初唐时期书法的盛极一时。

在初唐时期,最为著名的书家,要数欧阳询与虞世南。而白蕉则是从这两位入手,而且下的功夫也是相当的大。

欧阳询的书法,从用笔上来说,干净利落,斩钉截铁,毫不做作。用笔凌空入纸,落纸即走,非常干脆。加上字形偏于瘦长,近看丰神俊朗,凌厉风行。远看又秩序凌然,条理清晰,后人谓其字曰:“森森然如武库矛戟”,可见其傲视群雄的杀伐之气和秩序森然的威武之风。

而虞世南的书法则正与欧阳询相反。在虞的笔下,完全没有那些凌厉的锋芒,也没有方阵那样的秩序感。虞永兴的字中,笔势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出来。下笔凌空入纸,落纸即行,行到即收,浑然天成,一拓直下。而下笔的瞬间,却又是若即若离,力大而不猛,直下而又不虚,所谓“落锋混成”正是如此。

由此,我们来看白蕉的书法作品。字形方整且稍显纵长,下笔清晰,瞬间发力,如斩钉截铁一般,这正是源于欧的精髓。并且他的字形虽长,却不瘦硬,反而稍有外撑之势,下笔之处,虽然锋利,却没有刀锋版的杀气,反倒是略有含蓄的意味,这又是源于虞世南之法。

欧、虞两位在初唐风格截然不同的书家,在白蕉的笔下,得到了有机的融合。欧的挺拔、俊朗、飒爽英姿;虞的含蓄、飘逸、萧散之风的结合,孕育出了新的样式。然而在此,白蕉并没有停止书法道路上的探索,反而是顺流而上,直取魏晋尺牍,也就是王羲之的行草书,完成了他由唐入晋的书法道路。

2唐法与晋韵之路

董其昌认为晋书无门,唐书无态,而主张由唐人入晋。由此看来,白蕉的观点和董氏可谓是不谋而合。他曾有自述:“我初学王羲之书,久久徘徊于门外,后得《丧乱》《二谢》等唐摹本照片习之,稍得其意。又选《阁帖》上王字放大至盈尺,朝夕观摩,遂能得其神趣。”可见在当时,白蕉的眼界还是有一定高度的。能够以唐摹本的墨迹来学习王书,加上阁帖的补充,使他的书法极具丰富。后又吸收诸多的二王的尺牍,以及《兰亭》《圣教》等帖,逐渐的从中吸取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他的笔下,大小参差,正奇相生,章法极具条理,看似苦心经营,却又能在其中看出白蕉书法的自然意趣。这些所谓的“自然意趣”当然是白蕉学晋人尺牍中得来。而且,白蕉学书,并非只图其形似,重在神韵和情感上的表达。他曾说:“写尺牍与其他闲文及写稿,不像写碑版那样认认真真、规规矩矩,因为毫不矜持,所以能自自然然,天机流露,恰到好处。”白蕉正是有这样对魏晋尺牍的态度,才能学到晋人书法风尚的精髓。我们看白蕉的模仿晋人尺牍样式的书法,比之“二王”虽是遥之不及,但也隐隐地透露出魏晋的清雅。魏晋风度虽是遥不可及,但从白蕉的书法作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神韵,早已是超出他所处的时代的风尚。如果说他独领风骚三百年有些夸大的成分,那么说在帖学的领域,“二王”的传承,白蕉在当时乃至之后的确也是当仁不让。

3“由唐入晋”中的反思和启示

在当时,白蕉有此书法见识,可谓是相当高的艺术修养了。但是,尽管如此,如果以现在的研究成果和艺术眼光来看白蕉,依然是有很多问题的。由唐入晋,虽然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学王的途径,但是,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唐代和东晋,无论是社会风气,还是书法习惯以及思想层面,乃至笔法、字法、章法都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时代。唐尚法、晋尚韵,魏晋时期那种萧散简远的飘逸的书写状态和令人向往的魏晋风度,到了唐代,基本上是已经荡然无存。哪怕是少有书艺残留的初唐,能保留下来的,也是微乎其微了。如果要是从这微乎其微的晋韵去学习“二王”或是魏晋,难度可想而知。

至此,另一个问题也就出现了。沙盂海先生对白蕉的书法可谓是推祟备至,可以说是近世三百年来得“二王”法者无处其右,并且白蕉的书法在当时来看,也是独树一帜的,以此名为冠,也是当之无愧。但是,如果真的把白蕉的书法放到历史的长河中,或者是单拿出来同“二王”的书法相对比的话,就可以看出,白蕉虽然是在当时学“二王”是最好的,但是他并未真的学到魏晋风度的其中三昧。

晋人的尺牍,尤以“二王”为佳,其萧散简远的气息,遍布于整个作品。笔画起收之间,从空中落又从空中收,那来无影去无踪的用笔,可谓是神乎其神。其飘逸之处,正是于此。然而其落纸的瞬间,下笔的力量又如万弩齐发,狡兔暴骇,虽高峰坠石犹不能及也。一对相对立的矛盾,在晋人的笔下完全收放自如,后人观王羲之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可谓如此。行列之间,参差错乱,完全没有固定的格式,都是随着笔势的连带而摆动,或者说,完全出于自然。

再看白蕉的书法,下笔处,虽有欧阳率更的斩钉截铁,又有虞永兴的飘逸含蓄,但是,要是和晋人的书法相对照,无论是笔力还是萧散,倘若白蕉真能悟得一二,他的书法肯定会更上一层楼。行笔之处,可能由于执笔方式的缺陷,其笔画的变化,比之晋人仍是相差甚远。过于单纯的行笔,力量虽有,却都是直线,曲线尚少,这可能是得益于欧阳询。加上白蕉主张以中锋行笔,这就又阻碍了笔画的自然变化。曾有云:“中以取力,侧以取研”,如果单纯地以中锋写字,自然就缺少了很多变化和风韵。而章法上,白蕉虽然对尺牍颇有研究,然而就从他的作品来看,大多数过于规整,行列清晰,井然有序,也是得益于欧。由此来看,白蕉的书法,在当时虽乃至后世虽是风云人物,但就对“二王”的学习上来看,只能是说稍有遗风,刚入门而已。

白蕉的书法,虽然在当时,有“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的美誉,但是终究是未能登入晋人的书法殿堂。这也与他“由唐入晋”的主张颇有联系。他的书法,之所以不能脱去躯壳,得其神韵,完全是一直受着唐人,乃至后世的框架的影响。他自己虽然对晋人尺牍颇有研究,对后世尺牍也是褒贬有之,但是他并没有脱离开千百年来“秩序”二字的束缚。虽然凭借自己的艺术直觉,悟到点点魏晋遗风,却终是不能脱去躯壳,得其神韵。现在看来,对这位从言行到感悟都脱俗于当世的艺术家,确实是稍有遗憾。

4帖学的复兴

尽管白蕉在对于魏晋的书法风格的定位上,稍许有了写偏差,但是,就他本身的艺术成就而言,在当时还是有相当地位的。而且,就对于魏晋的书法而言,在当时,还原的也是最为接近的一个。

清朝中后期,碑学兴起,直到清末乃至民国都深受其害。新文化运动之后,这种现象才慢慢改观。一代高僧弘一法师,以及沈伊默等人都以他们出碑入帖的理论和实践,给当时的书坛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而白蕉,正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人物,在他和潘伯鹰等人的共同倡导和努力下,终于结束了书法南北分派、碑帖分流的局面。而且,白蕉在书法的普及上也做了不少的贡献,致使,书坛后继力量不断壮大,并在碑于帖之间创作出了不少新的风格。陆俨少、王遽常、来楚生、谢稚柳以及之前的白蕉、沈伊默、弘一法师等等当时的名家,都以不同的风格,展示了那个时期的书法风流。

在那个出碑入帖的时代,白蕉可谓是振兴帖学的中流砥柱。无论是自己的书法创作、书法理论,还是在书法普及教育上,都是不可替代的人物。加上当时的上海经济繁荣,“海派”艺术圈几乎是统领了大半个中国。而白蕉也正是海派中的杰出代表,所以说,白蕉的成功,是那个时代艺术走向的必然。

三 云间雅兴、题兰风骚

“风兰未易雨兰难,睛露之间别变端。胸次从知有天地,手中气候复堪看。”白蕉画兰,在当时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大师。在他的笔下各种风韵的兰花似乎都是别具姿态。可谓是“成兰在胸”。

兰花,自古以来就是高洁、清雅的象征,被誉为是花中的君子。更有孔子咏兰、勾践种兰、屈原佩兰以及近代鲁迅采兰的佳话。如今,便要在其中加上白蕉画兰的篇章了。艺人画花,同时也是画自己的心胸和理想。白蕉,心向魏晋,崇尚晋人的风韵。然毕竟时隔千年,无法重现魏晋的风骚。但其心有所爱,兰之高洁、雅致也是为千古所传颂。白蕉由此雅兴,加上他平时的言行,自然超出时人的风度。

“落山新花昨人盆,细香在室宅外闻。赏花莫忘养花人,寻花更有翻山人。为君送香入城去,此意比花谁有情?”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题 篇4

颠覆或融合?刚刚开始

当前,社会各界对互联网金融众说纷纭,互联网和金融的边界在不停地突破和交叉。其实,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颠覆或融合才刚刚开始,二者要真正交融并产生化学反应,进而推动中国金融业进步,必然需要市场参与各方共同努力,从互联网思维到互联网金融,也是一个从转变到融合的过程。

余额宝充分体现互联网思维

以“余额宝”为首的宝宝军团们淋漓尽致地体现互联网思维的内涵,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

可以这么说,余额宝是第一款意识到了远尾客户价值的基金产品。而为了吸引这些平民客户,它也成为了第一款遵循“客户体验至上”理念设计的基金产品。这让发行余额宝的天弘基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从一个名不见经转的小公司,一跃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基金公司。

互联网金融方向在于互联网思维向金融的渗透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方向在于互联网思维向金融的渗透,以及随之而来的金融服务理念和模式的巨变。当互联网技术将客户对象推至需求曲线的“远尾”后,针对远尾客户特性而出现的商业模式。其核心内涵是平民为王、用户体验至上、规模制胜。另一方面,由于金融服务本身具有虚拟性,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可大幅降低服务成本。这两点决定了互联网思维在金融行业中有广泛应用空间,并会带来深远影响。

网上售卖基金产品不甚稀奇。但在过去,基金一直被看作为投资领域的“奢侈品”。毕竟,会到银行或券商柜台来购买基金的人似乎都显得比较“高大上”。因此,传统理念里在网上卖基金时,基金也会把这类人群作为主要销售对象。但事实上,互联网通过降低基金销售成本,已经让基金的潜在客户群体大为扩张。那些资金量很小的人,可能不会为了赚取区区几块钱的收益而专门到柜台去排队,但在全民网络时代,网上操作只是动动手指的事。所以,那些之前被基金销售所忽略的平民,成了兵家必争的“肥肉”。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题 篇5

同治十年,我九岁。十一年我十岁。十二年,我十一岁。这三年,我在家,帮着挑水,种菜,扫地,打杂,闲着就带着我两个兄弟。最主要的是上山砍柴,砍了柴,自己家里有得烧了,这可以卖了钱,补助家用。我那时,不是一个光会吃饭不会做事的闲汉了,但最喜欢做的,却是砍柴。邻居的孩子们,和我岁数差不多的,一起去上山的有的是,我们就成了很好的朋友。上了山,砍满了一担柴,我们在休息时候,常常集合三个人,做“打柴叉”的玩儿。打柴叉是用砍得的柴,每人取出一捆,一头着地,一头靠在一起,这就算是“叉”了。用柴爬远远的轮流掷过去,谁能掷倒了叉,就赢得别人的一捆柴。掷不倒的算是输,也就输掉自己的一捆柴。三人都掷倒了,或是都没曾掷倒,那是没有输赢。两人掷倒,就平分输的那一捆,每人赢到半捆。最好当然是独自一人赢了,可以得到两捆柴。因为三捆柴并在一起,柴爬又不是很重的,掷倒那个柴叉,并不太容易,一捆柴的输赢,总要玩上好大半天。这是穷孩子们不用化钱的娱乐,我小时候也挺高兴玩的。

后来我作客在外,有一年回到家乡,路过山上,看见一群砍柴的孩子,里头有几个相识的邻居,他们的上辈,早年和我一起砍过柴,玩过打柴叉的,我禁不住感伤起来,做了三首诗,末一首道:

来时歧路遍天涯,

独到星塘认是家,

我亦君年无累及,

群儿欢跳打柴叉。

光褚三年,我十五岁。父亲看我身体弱力气小,就想叫我学一门手艺,预备将来可以餬口养家。但是,究竟学哪一门手艺呢?那年年初,有一个乡里人那称他为“齐满木匠”的,是我的本家叔祖,他的名字叫齐仙佑,我的`祖母,是他的堂嫂,他到我家来。我父亲请他喝酒。在喝酒的时候,父亲跟他说妥,我去拜他为师。跟他学做木匠手艺。隔了几天,拣了个好日子,父亲领我到仙佑叔祖的家里,行了拜师礼。

仙佑叔祖的手艺,是个粗木作,又名大器作,盖房子立木架是本行,粗糙的桌椅床凳和种田用的犁耙之类,也能做得出来。我就天天拿了斧子锯子这些东西,跟着他学。刚过了清明节,逢到人家盖房子,仙佑叔祖带了我去给他们立木架,我力气不够,一根大檩子,我不但抗不动,扶也扶不起,仙佑叔祖说我太不中用了,就把我送回家来。父亲跟他说了许多好话,千恳万托的求他收留,他执意不肯,只得罢了。

父亲托了人情,又找到了一位粗木作的木匠,名叫齐长龄,领我去拜师。这位齐师傅,也是我们远房的本家,倒能体恤我,看我力气差得很,就说:“你好好的练罢!什么事都是练出来的,常练练,就能把力气练出来了。”

记得那年秋天我跟着齐师傅做完工回来,在乡里的田塍上,远远的看见对面过来三个人,肩上有的背了木箱,有的背着很坚实的粗布大口袋,箱里袋里装的,也都是些斧锯钻凿这一类的家伙,一看就知道是木匠,当然是我们的同行了,我并不在意。想不到走到近身,我的齐师傅垂下了双手,侧着身体,站在旁边,满面堆着笑意,问他们好。他们三个人,却倨傲得很,略微的点了一点头,爱理不理的搭讪着:“从哪里来?”齐师傅很恭敬的答道:“刚给人家做了几件粗糙家具回来”。交谈了不多几句话,他们头也不回的走了。齐师傅等他们走远,才拉着我往前走。我觉得很诧异,问道:“我们是木匠,他们也木匠,师傅为什么要这样恭敬?”齐师傅拉长了脸说:“小孩子不懂得规矩!我们是大器作,做的是粗活,他们是小器作,做的是细活。他们能做精致小巧的东西,还会雕花,这种手艺,不是聪明人,一辈子也学不成的,我们大器作的人,怎敢和他们并起并坐呢?”我听了,心里很不服气,我想:“他们能学,难道我就学不成!”因此,我就决心要去学小器作了。

【方法指导】

1、了解传记的相关知识,体会传记与小说、散文等文体的不同。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的一中叙事文体,也称人物传记。传记体裁较广,内容繁杂,形式多样,一般从体例来分,有自传体和传记体两种。前者是作者自述生平,把自己一生经历的事件系统而有重点的介绍给读者,让读者了解自己所做过的路;后者是作者记述他人生平。本文是齐白石老人的自述,相当于自传。

2、要抓住文章的叙事和描写中所充分展现出来的人物的个性。对文章中写得生动传神的片断,要反复诵读、深入体会,把握主人公复杂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对一些时间性比较强的人物传记,可以采取列表格的形式,来达到条理明晰的效果。如文章末尾对齐师傅的描写,表明过去木匠艺人之间是有等级的,手艺好的人地位高,受人尊敬。

3、把握传记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的艺术特色。可以从事件的叙述、人物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加以分析、比较、概括,从总体上把握作品的艺术特色。通过阅读掌握传记写作中选择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体会传记褒贬鲜明、语言运用的特色,吸收有用的表达方式。如本文的语言口语化浓,叙事简洁生动、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多用短句,准确简洁。

4、探究性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大胆质疑,品味选文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思想感情、谋篇布局等等,如:这篇文章在写法、语言、形象方面有什么特点?如何评价某个人物?对文中的哪些观点赞成或不赞成,为什么?不同人物、文本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如何体现?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题 篇6

所属行业:医疗健康

“互联网感觉就像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它的意义远远超于创业公司本身,”“作为e龙的真正创始人,我有一种自豪感,至于其它方面,所有人的恩怨,我相信最终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今天医疗健康是乱世出英雄的时候,能不能跳出来关键在于他的整合能力。”

9月,华盛顿有一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化妆晚会,庆祝美国在线共同创办人詹姆斯・金希的60岁生日。请柬上写着:“那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年代,那是一个激发艺术的年代,那是一个大胆超越的年代,那是一个充满讽剌的年代。”宾客们身穿仿古装,金希介绍自己就是盖茨比,他的财务顾问兼女友海斯则是黛茜。

盖茨比式的灿烂而短暂的一生成了精英群体普遍的象征。

那个时候,张黎刚已经追随张朝阳回国,在搜狐开始了商业生涯。,他和唐越等四人创立了e龙网,205月,张黎刚离开e龙,追逐理想中的生物医药产业,12月正式成立爱康网,进入医疗健康管理行业。12月,张黎刚在北京参加一个商业精英Party,看到那些当年风光后来冷落的互联网英雄感觉很伤心,“连个跟他们讲话的人都没有,这就是商业的残酷性。我心态比较平静,从来也没有成为一个很受追捧的人。”

所以,张黎刚不为盖茨比式的短暂而失落,因为盖茨比式的灿烂“我从来没成为过”,他仍然在努力“想出人头地,站在浪尖上,创造对社会的影响力”。

哈佛,哈佛

当初张黎刚收到哈佛医学院教授的邀请,在中国一起做生命医药时,他不禁为这个巨大的商机、和自己重回本业怦然心动,而哈佛,又再次成了他的人生重要转折。

十年前,张黎刚在复旦大学读生物系,一个比他高三届的师兄教会了他如何申请去美国;后者后来去了哥伦比亚医学院。1991年张黎刚放弃学位,赴美留学,下定决心上哈佛,但这条直通精英社会的捷径颇多波折。他先在美国明尼苏达州Concordia大学过渡,正是在这儿,他遇到了后来一起创业、但最终分道扬镳的唐越。两人曾经一起在餐厅打工,一个洗碗,一个收碗。

之后张黎刚到洛克菲勒中心研究医学,又去哥伦比亚大学当技术员,他还拒绝了南加州大学的全奖。三年三次申请哈佛,终于被哈佛医学院录取。这番历练给了张黎刚人生最大的一次挑战,他记忆最深的是,“进哈佛前半年到一年,压力大得每天晚上睡觉我都感觉到牙齿咬得紧紧的,有时候咬得太紧会从噩梦中惊醒。”

哈佛不仅“增强信心、改变别人对我的看法”,而且是“对我人性的彻底解放”,张黎刚不再怀有理科常见的科学家梦想,转而追求对社会的影响力。他积极参加活动,竞选哈佛中国学生会主席(未成),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组织哈佛、耶鲁的中国留学生筹资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做整版广告,驳斥NBC暗讽中国内政并暗示中国运动员服用禁药的行为,同时成立“抗议NBC委员会”,设专门网页,引起各界强烈反响。

与朋友创办《哈佛中国评论》及中美高层论坛,则成就了张黎刚的影响力。至今张黎刚提起来都很得意,“我在哈佛3年并没有什么创造性的东西,但有一样他们都知道,那就是《哈佛中国评论》”,他也承认,“我在美国呆了7年,从来没考虑过从商”,然而使他与哈佛重新建立关系的却是在他回国创业e龙。哈佛医学院每年都到中国招生,有空会找张黎刚聊聊,他也上了哈佛的捐款名单,这就为20初他们邀请张黎刚在中国做生物制药打下了伏笔。

待年12月爱康成立,张黎刚的商业直觉比e龙时更成熟,9月他在去成都药交会的飞机上产生了创业想法,一本健康杂志的一篇文章建议女性记自己的健康日记,而用IT手段当然可以更好地进行健康管理。拥有哈佛医学院硕士学位、身为美国疫病管理协会成员的张黎刚,一下子意识到了他的“老本行”潜在的商机。

在华盛顿有一句名言,“这座城市的每件事都是一种潮流,不管是四年任期还是卫生保健。”美国最大的行业实际上不是IT而是医药,能占美国GDP的14%,而中国的相应数字不到2%;医疗健康在美国非常细分化,中国还大多在医疗方面,未来5到内概念会发生根本变化,从治疗向预防过渡,“我是健康管理的先行者”;每天医院多少人在排队挂号,但公共医疗服务众所周知不完善,“打破垄断就会创造出新的领域,其它行业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保健革命在21世纪将诞生“第五波财富”……

在美国,“医生可以把病人当客户看,对隐私非常注重,一对一服务,国内科室做检查所有人都看着你,差别很大,

”20中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内地有48.9%的群众有病不去医院就诊,29.6%的病人应住院治疗而不住院。对很多企业来说,当员工处于亚健康或高危状况下,现有的医疗保障不能满足需求。由于缺乏第三方健康管理机构,公众没有其它通道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爱康网推广健康管理的概念,作为第三方机构对客户的健康进行360°检测、分析、评估(在网上),并提供针对性的健康建议、跟踪与干预服务(比如短信)。这是张黎刚最熟悉的医学和IT相结合的一次创业,还集中了哈佛的资源,合伙人之一是哈佛医学院研究生院院长,专家团队里很多都是哈佛教授。

虽仍在“把脉”行业,但张黎刚认同潘石屹说的,“等你想清楚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冲进去了,你就失去了机会,可能爱康成立一年后才想清楚到底做什么。我相信健康管理能跟我影响社会的想法结合起来,爱康有潜力成为10亿美金的公司,中国健康管理的第一品牌。”

最后一次创业

创业家有时候和运动员一样,最好的是“下一个”,因此,似乎惊讶听到34岁的张黎刚说,“我希望爱康是我最后一个创业公司,我感觉每创一次业成为一个成功的公司,我就会少活5年。”

难道他被互联网的沉浮灼伤了吗?即使不是网络泡沫破灭,e龙也只是网络界的配角之一,加之资本变动频繁,张黎刚从最早占e龙三分之一的股份到最后只剩下几个点(e龙上市后IAC增持至52%),“低于10%都是打工的”。还关涉到“尊严”问题,他在商业上最大的一次压力是面临竞争对手携程要以几百万美元收购e龙,“收购书已经摆在我们美国股东的桌面上了,只给我们一个星期的时间。”5月,e龙300万美元回购股份,认购期为两年,所以2003年5月张黎刚才适时离开。

年10月28日,e龙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6210万美元,张黎刚还关注着,那天e龙定价以后在网上交易已经是凌晨4点了,他没等,晚上11点就睡了,“不会因为我关注就改变任何事情,太太一直盯到股票交易才睡的。”虽然e龙没成为中国一流公司,“我还是有一种自豪感,我真的是创始人,荣誉会超过任何人,至于其它方面,所有人的恩怨,我相信最终这个世界是公平的。”

回想起来,“互联网感觉就像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意义远远超于创业公司本身,看看过去五年整个社会的开放程度,对新人、年轻人的接受程度……”张黎刚也认为互联网的兴衰是一件好事,给一代创业者上了活生生的MBA课,“经历这么一次对我创业爱康已经没有悬念了。”

在价值链上,张黎刚希望做最终要被消费者认可的公司,但要基于互联网。起初他和哈佛教授做生物制药,收购了上海医药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很快感觉到,“像我们做网络的人安下心来几年研发一个药的历程太慢了,一两种成功的药品并不能太多改变人们的生活状态”,这才架构了爱康网。在一期万元投资北京、上海、杭州的基础上,爱康今后四五年将投入两三千万美元,将健康管理网点覆盖全国20个城市,“即使不赚钱爱康的价值也体现出来了”。

抢占了市场先机,“至少给我增加了两三年的核心竞争力,今天医疗健康是乱世出英雄的时候,能不能跳出来关键在于他的整合能力,以及对本土市场的把握。拥有这些客户资源,是中国公司未来最大的竞争优势。”爱康的客户已经有:北京海淀妇产医院、一家全球500强内的母婴服务公司、外企员工医疗、健康保险公司、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如奥运)等。

要解释张黎刚的创业动因,可能是“从小生存的压力造成的”,有时间回老家江阴,他希望证明“最普通人家的一个小孩,可以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当然,这一半要感谢夫人,黄飞燕说服微软赞助《哈佛中国评论》,e龙的销售业绩几乎是她一手做起来的,她在美国强生、IBM以及IDG的经验也帮助了张黎刚每次创业。

张黎刚崇尚过比较好的生活,但在夫人眼里他也许是一个奢侈生活的人。在哈佛时他请黄飞燕在波士顿最好的一个法国餐馆吃饭,“也是请她付的钱“。回国前两人已订婚,张黎刚给她买了一个戒指,”也是用她的信用卡支付的”。

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曾经这样描述总统候选人史蒂文森:“他注重改善自己在公众中的人格形象,但那也是常被人误解的原因:他所着力渲染的不是与艰难环境斗争的力量,而是自己的脆弱;不是自己的胸有成竹,而是自己的举棋不定;不是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是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这种表现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这是一个政治家内在的冲动。”或许,这也是一个创业家内在的冲动。

浅析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篇7

1 物联网的概念与其发展现状

1.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单的说就是像电脑插上上网卡、WIFI等上网设备一样,要让所有的“物品(家电、设备、货物等)”都能通过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电子标签等技术联系在一个庞大的网络之中(如图1所示),从而实现对物品的监控和管理。物联网与其说是一种技术,不如说是云计算理念[2]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是一种移动化动态资源管理的理念。

1.2 物联网产生与国内外发展现状[3]

物联网的概念早在1999年就已经提出。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将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这样人们就开始了物联网的研究。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之间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2009年1月28日,美国总统上任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IBM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如图2所示)。

在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从1999年物联网的概念被提出,当时在中国叫做传感网,中科院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并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先后投入数亿元,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在世界传感网领域,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2008年11月,并与无锡传感网中心合作,共同在无锡成立微纳传感网工程中心。

2009年,无锡传感网中心的传感器产品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上海世博会被成功应用,首批价值1500万元的传感安全防护设备销售成功,这套设备由10万个微小的传感器组成,散布在墙头墙角墙面和周围道路上。传感器能根据声音、图像、震动频率等信息分析判断,爬上墙的究竟是人还是猫狗等动物。

多种传感手段组成一个协同系统后,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由于效率高于美国和以色列的防入侵产品,国家民航总局正式发文要求,全国民用机场都要采用国产传感网防入侵系统。至2009年8月,仅浦东机场直接采购传感网产品金额为4000多万元,加上配件共5000万元。业内专家称,若全国近200家民用机场如果都加装防入侵系统,将产生了上百亿的市场规模。

但是目前,物联网还停留在很初级的层面,离实质性的大规模应用还很远。

2 互联网与物联网本质联系

互联网[4](Internet)都被大家所熟知,它可译为“网际”网络,又音译因特网或者英特尔网。在1990年发展初期,因其跨国际性连接之特性,是指在ARPA网基础上发展出的世界上最大的全球性互联网络。即是“连接网络的网络”,可以是任何分离的实体网络之集合,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定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网络。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称为“网络互联”。

互联网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统,是通过三方面实现:

第一、通过全球唯一的网络逻辑地址在网络媒介基础之上逻辑的链接在一起。这个地址是建立在“互联网协议”(IP)或今后互联网时代其它协议基础之上的。

第二、可以通过“传输控制协议”和“互联网协议”(TCP/IP),或者今后其它接替的协议或与“互联网协议”(IP)兼容的协议来进行通信。

第三、以让公共用户或者私人用户享受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带来的高水平、全方位的服务。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上述通信及相关的基础设施之上的。

从物联网的概念可以分出两层含义[5]: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因此,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如图3所示)。

而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RFID技术是通过PML语言实现[6]。PML语言是物理标示语言,EPCglobal是由美国统一代码协会(UCC)和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于2003年9月共同成立的,其前身是1999年10月1日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Auto-ID中心(如图4所示),是目前物联网的主要推广者与标准制定者。由其组织并协调各应用方共同制定的产品电子编码(EPC)体系是目前物联网体系架构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使用EPC编码标准的物联网也被称为EPC网络。其构成见表1。

PML语言是物理标示语言,又称实体标示语言。PML是一种用于描述物理对象、过程和环境的通用语言,其主要目的是提供通用的标准化词汇表,来描绘和分配Auto-ID激活的物体的相关信息。PML核心提供通用的标准词汇表来分配直接由Auto-ID的基础结构获得的信息,如位置、组成以及其他遥感勘测的信息。物联网技术的实现就是靠这个语言来实现,并能通过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来真正实现物与物相联。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不谈什么隐私权和辐射问题,单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这一点现在看来还不太现实。人们正走向“物联网”时代,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3 物联网发展面临问题

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上的开展需要各行各业的参与,并且需要国家政府的主导以及相关法规政策上的扶助,才能全面的发展。物联网的开展具有规模性、广泛参与性、管理性、技术性、物的属性等等特征,其中,技术上的问题是物联网最为关键的问题,物联网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是一项系统,目前国内还没有哪家公司可以全面负责物联网的整个系统规划和建设,理论上的研究已经在各行各业展开,而实际应用还仅局限于行业内部。因此它所面临的困难很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简单的说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资金及成本问题

物联网的发展可以作为世界经济的下一个增长点,它的发展可以带动多个产业的发展,因此,开发物联网需要在多个物品上实现RFID技术,建立安装多个读取设备,并开发出多个信息处理系统,这必然导致大量的资金及成本的投入。在物联网并未普及的情况下,物联网的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第二:与物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物联网所覆盖的范围很广,它需要每个行业的合作来带动其发展,这就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立法上要走在前面,要制定出适合这个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保证行业的正常发展。借鉴互联网的发展,来促进物联网健康稳定的发展。

第三:技术与协议标准的统一与协调

互联网的建立不仅是由HTML语言来实现,它还需要很多的网络协议标准(TCP/IP)、路由器协议,终端的构架与操作系统来实现。同样,物联网发展的基础是互联网的话,那么它也同样需要多个网络协议来实现。如此一来,物联网发展过程中,传感、传输、应用各个层面会有大量的技术出现,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如果各行其是,那结果是灾难的,大量的小而破的专用网,相互无法连通,不能进行联网,不能形成规模经济,不能形成整合的商业模式,也不能降低研发成本。因此,尽快统一技术标准,形成一个管理机制,这是物联网马上就要面对问题,开始时,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以后就很容易,开始解决不好,积重难返,那么以后问题就很难解决。

第四:安全体系的建立与形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便起来。但是,方便的同时网络安全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互联网安全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好的情况下,物联网的安全更成为人们首先解决的问题。

物联网目前的传感技术主要是RFID,植入这个芯片的产品,是有可能被任何人进行感知的,它对于产品的主人而言,有这样的一个体系,可以方便的进行管理。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其他人也能进行感知,比如产品的竞争对手,那么如何做到在感知、传输、应用过程中,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为我所用,却不被别人所用,尤其不被竞争对手所用。这就需要在安全上下功夫,形成一套强大的安全体系。现在应该说,会有哪些安全问题出现,如何应对这些安全问题,怎么进行屏蔽都是一些非常复杂的问题,甚至是不清晰的。但是这些问题一定值得注意,尤其是这个管理平台的提供者。安全问题解决不好,有一天可能有价值的物联网会成为给竞争对手提供信息方便的平台,那么它的价值就会大大的打折扣,也不会有企业愿意和敢于去使用。

4 结束语

物联网具有全面感知性,可靠传递性,智能处理等特点,它被誉为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因此,我们对物联网的研究更应该深入,以适应经济的复苏。

综上所述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有一些新技术的出现,而这些技术的诞生也使经济特别是工业走出危机的巨大动力,相信随着各产业的共同努力,物联网会对全球经济起到积极作用,为其产业开拓一个又一个无限的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MICHAEL MILLER.云计算理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

[3]王建宙."物联网"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又一驱动器[J].IT时代周刊,2009,10:20.

[4]张成海,孔洪亮.EPC引领物流新技术发展[M].北京:中国物品编码中心,2005.

[5]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2005,11,2.

从传统营销到“互联网+”营销 篇8

在互联网思维铺天盖地的今天,传统企业感觉到深层的危机,都在寻找着新的突破路径。“传统营销已死”的概念也呼啸而来。什么是传统营销,什么是“互联网+”时代的营销?

顾名思义,传统营销指的是传统时代的营销;而“互联网+”营销,并不是指网络营销,或者依托互联网技术的营销,而是在价值需求与价值创造技术上完全颠覆传统营销的新营销。

从企业主导到消费者主导

在物质丰富的“互联网+”时代,基础需求得到普遍满足,客户需求进入以精神需要为核心的层面,即受尊重、社会交往、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客户的价值需求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样,创造价值的技术也发生了深刻的质变。工业化时代中,企业的运营流程是由市场调研开始,然后生产制造、定位定价,最后推销给消费者,相应的传统营销是由市场探测板块、营销战略板块(如STP)、营销策略组合板块(如4P、4C)三大板块构成,各模块之间相对独立,营销的核心是企业对消费需求的预测和把握能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企业的运营流程大大简化压缩。“互联网+”时代的运营模式是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设计和订制产品、以订单的形式将信息传递给企业,然后企业按订单生产,通过物流配送体系直接将货发送到消费者手中。在这个过程中,营销探测和营销战略被一张订单压缩,还省略了分销环节。企业在营销中不再居于主体地位,消费者占据了绝对主动权,由他们发出自己的需求信息(包括产品设计、零件配置、偏好信息等),企业只是按订单生产而已。相应的,“互联网+”营销也发了深刻的量变和质变。

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营销流程被极大压缩简化,使得营销成本下降、速度加快、精准性加强,其结果是营销效率提高,这是互联网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量的变化;而互联网跨越时空的实时性使交互式营销沟通模式得以实现,消费者能够密切参与到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生产到最终服务的全过程中去。客户事实上成了市场探测和营销战略实施的主体,使得企业生产的产品接近甚至等于市场需要。消费者占据主导地位、营销职能外部化,这是互联网技术相对于传统营销质的变化。

此时的“互联网+”营销也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设计和订制产品,使得传统单向的营销探测具有了互动性,企业既是信息的收集者,更是信息的接受者;传统营销主要面向消费者群体,定性描述消费者行为,而“互联网+”营销则转向消费者个体,通过大数据,进行顾客关系管理,市场细分到人;顾客定制,目标顾客与企业直接沟通,导致“选择目标市场”这一传统营销中的重要环节成了多余。

消费者直接掀翻了餐桌

可以说,“互联网+”时代之前和之后是两个营销时代。互联网出现前主流的五大媒介是电视、广播、路牌、报纸、杂志,如果把营销比作做一道菜,那这五大媒介则是五大作料。当互联网爆发之后,又增加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这些新的作料,营销管理者的挑战只是在于挑选出恰当的作料组合,去直接、有效地说服目标客户。但“互联网+”时代并不是为营销食谱中增加更多的素材,而是直接掀翻了餐桌,消费者自己配料、自己下厨、自己调味。对于传统的企业,这可能是最好的时代,也可能是最坏的时代。

传统企业进行“互联网+”营销,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产品、技术、产业链,劣势是由工业化时代向“互联网+”时代的能力迁移,而最需要突破的则是营销的思维。

“互联网+”营销的核心是价值观营销

每个企业都是不同价值观的体现,每个产品就是不同价值观的物化,营销体系就是价值观代言系统,只要有意气相投、志同道合的客户,企业没有盈利也照样能够获得资本市场的追捧,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逻辑。在过去的消费者研究中企业最渴望的是“三高”客户: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习惯以收入高低来划分消费者,而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群体是以价值观来划分的,收入高低对营销判断并没有太多价值,只要有价值观的认同,借钱消费者也会买,不喜欢品牌背后的价值观,有钱客户也不会消费。“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粉丝时代,没有鲜明的价值观形象,就没有消费者粉丝;没有粉丝,企业也将没有利基市场。价值观营销将会成为营销的核心。

“互联网+”营销的重点是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

随着新旧时代的转型,广告作用越来越小、品牌忠诚度越来越低,而信任成本越来越高,客户的信任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为什么免费大行其道、口碑日益重要,关键就是在传统时代的营销重点是让别人知道你,注意力代表竞争力,而在新的时代,品牌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知名度,更取决于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取决于品牌粉丝数量,和有多少粉丝愿意为品牌做无偿宣传和推广。

传统企业“互联网+”营销的关键是年轻化和个性化

目前大多数的营销管理者都是在工业时代的模式下成长,当面对今天越来越年轻化的消费者、特别是互联网原住民时,只有先颠覆自己,才能和他们建立真正的连接,因此,产品体系、包装和沟通方式上都要适合年轻人,更加娱乐化、色彩化、音乐化甚至儿童化,这就是品牌年轻化。

而“互联网+”时代,没有个性、没有话题、没有娱乐成分的东西是很难被传播的,品牌需要性格,有性格消费者才会喜欢。新时代的营销应该化繁为简,通过简单易懂的品牌形象,让消费者过目不忘;通过企业文化、企业家形象、企业历程等旗帜鲜明的个性包装,满足消费者的功能需求,形成消费者的价值观认同,这才是未来的成功之道。

工业革命之一蒸汽机到内燃机 篇9

为什么我向来不看好我们民族的东西? 为什么我不喜欢吹捧和放大我们民族的闪光点? 因为我太知道人类的“好东西”和人类的“闪光点”在哪里? 因为我太明白我们民族的盲点在在哪里? 每个人对自己的认识都有盲点,这个盲点就是自己的缺点。每个人都喜欢别人夸奖自己,都反感别人批评和贬低自己。一个民族也是一样的,民族的盲点在哪里? 这正是我经常提到的“东西方的差距”这个问题。但是,历来统治阶级为什么都喜欢维护民族的东西? 因为只要他们维护民族的东西,就等于维护了列祖列先们那些既定传统的东西,也就可以混淆是非的糊弄人民说他们是爱祖国的,从而维护他们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现在我常听到这句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也是—种含糊不清的鬼话!应该先搞清楚“民族的”究竟是代表世界先进的,还是代表落后的? 是有创意的,还是平庸的,甚至倒退的。并不是所有各民族的东西都是值得全世界欢迎的。每当我想起工业革命的那些创造发明,无论它来自哪一个民族,哪一个人物,它都是那么激动着我,总是想冲动地要把它们一一讲述出来。那些能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明创造,这才是真正代表世界的,真正属于世界的!才能被所有的民族吸收、滋养而壮大。从今天开始,我想尝试着叙述我多年的这个愿望——回眸人类走过的工业发展史,题名为“工业革命的启蒙系列”。

一、蒸汽机

为什么工业革命必须先从蒸汽机开始叙述? 因为整个工业革命也就是动能革命!即动力和能源的革命。人类过去所创造的一切工具,都只能通过人力的动力才得以发挥其作用,那是非常微小微弱的力量。也有少数简单地借助风力、水力的动能,但也形成不了规模。所以人类的生产力一直很低很落后,几千年,几万年,乃至几十万年以来,这种状况没有谁能改变,谁能实破。

直到1679年,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巴本在观察蒸汽逃离他的高压锅后,才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的工作模型,这才使后人注意到蒸汽机可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并不断改进使之成为往复式动力机械。同时发明蒸汽机的还有萨缪尔·莫兰,以及后继的发明者——英国人托马斯·塞维利(1698年)、托马斯·纽科门(1712年)。至于英国人瓦特,他并不是蒸汽机的发明者,而是蒸汽机关健技术的改良者,才使得蒸汽机可以使用到机车、轮船和各种机器上,实现了蒸汽机现代化。瓦特的故事是这样发生的。

1764年,格拉斯哥大学请来仪器修理工詹姆斯·瓦特修理一台纽可门式蒸汽机,在修理的过程中,瓦特熟悉了蒸汽机的构造和原理。早期纽可门式的蒸汽机使用蒸汽凝结时产生的真空来做功,后来的则使用蒸汽膨胀来做功。将蒸汽引入气缸后阀门被关闭,然后冷水被撒入汽缸,蒸汽凝结时造成真空,活塞另一面的空气压力推动活塞产生动力。纽可门这种大气式蒸汽机,主要毛病是由于蒸汽进入汽缸时,在刚被水冷却过的汽缸壁上冷凝而损失掉大量热量,只在煤价低廉的产煤区才得到推广,而且都是用来抽煤矿井里的水,在矿井中联结一根深入竖井的杆来驱动一个泵,蒸汽机活塞的运动通过这根杆传到泵的活塞来将水抽到井外。

瓦特发现了这种蒸汽机的两大缺点:活塞动作不连续而且慢;蒸汽利用率低,浪费原料。以后,瓦特开始思考改进的办法,直到1765年的春天,在一次散步时,瓦特想到,既然纽可门蒸汽机的热效率低是蒸汽在缸内冷凝造成的,那么为什么不能让蒸汽在缸外冷凝呢?瓦特产生了采用分离冷凝器的最初设想。冷凝器作用就是把蒸气转变成液体的装置。在产生这种设想以后,瓦特在同年设计了一种带有分离冷凝器的蒸汽机。按照设计,冷凝器与汽缸之间有一个调节阀门相连,使他们既能连通又能分开。这样,既能把做工后的蒸汽引入汽缸外的冷凝器,又可以使汽缸内产生同样的真空,避免了汽缸在一冷一热过程中热量的消耗,据瓦特理论计算,这种新的蒸汽机的热效率将是纽可门蒸汽机的三倍。

从理论上说,瓦特的这种带有分离器冷凝器的蒸汽机显然优于纽可门蒸汽机,但是,要把理论上的东西变为实际上的东西,把图纸上的蒸汽机变为实在的蒸汽机,还要走很长的路。瓦特辛辛苦苦造出了几台蒸汽机,但效果反而不如纽可门蒸汽机,甚至四处漏气,无法开动。尽管耗资巨大的试验使他债台高筑,但他没有在困难面前怯步,继续进行试验。当布莱克知道瓦特的奋斗目标和困难处境时,他把瓦特介绍给了自己一个十分富有的朋友——化工技师罗巴克。当时罗巴克是一个十分富有的企业家,他在苏格兰的卡隆开办了第一座规模较大的炼铁厂。虽然当时罗巴克已近50岁,但对科学技术的新发明仍然倾注着极大的热情。他对当时只有三十来岁的瓦特的新装置很是赞许,当即与瓦特签订合同,赞助瓦特进行新式蒸汽机的试制。

从1766年开始,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瓦特克服了在材料和工艺等各方面的困难,终于在1769年制出了第一台样机。设有与汽缸壁分开的凝汽器的蒸汽机,使冷凝器与汽缸分离,发明曲轴和齿轮传动以及离心调速器等。获得第一项专利。第一台带有冷凝器的蒸汽机虽然试制成功了,但它同纽可门蒸汽机相比,除了热效率有显著提高外,在作为动力机来带动其他工作机的性能方面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就是说,瓦特的这种蒸汽机还是无法作为真正的动力机。初期的瓦特蒸汽机仍用平衡杠杆和拉杆机构来驱动提水泵,为了从凝汽器中抽除凝结水和空气,瓦特装设了抽气泵。他还在汽缸外壁加装夹层,用蒸汽加热汽缸壁,以减少冷凝损失。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效率。瓦特的这些发明,仍使用在现代蒸汽机中,为纪念瓦特的贡献,物理学中的功率的单位名称以其姓氏命名。

蒸汽机需要一个使水沸腾产生高压蒸汽的锅炉,这个锅炉可以使用木头、煤、石油或天然气甚至垃圾作为热源。蒸汽机工作原理是,蒸汽锅炉通过燃烧过程水沸腾为蒸汽。通过管道蒸汽被送到汽缸。阀门控制蒸汽到达汽缸的时间,经主汽阀和节流阀进入滑阀室,受滑阀控制交替地进入汽缸的左侧或右侧,推动活塞运动。蒸汽在汽缸内推动活塞做功,冷却的蒸汽通过管道被引入冷凝器重新凝结为水。这个过程在蒸汽机运动时不断重复。简单的蒸汽机主要由汽缸、底座、活塞、曲柄连杆机构、滑阀配汽机构、调速机构和飞轮等部分组成,汽缸和底座是静止部分。

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制成了第一艘实用的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号。此后,蒸汽机在船舶上作为推进动力历百余年之久。1800年,英国的特里维西克设计了可安装在较大车体上的高压蒸汽机。英国的史蒂芬孙将机车不断改进,于1829年创造了“火箭”号蒸汽机车,该机车拖带一节载有30位乘客的车厢,时速达46公里/时,引起了各国的重视,开创了铁路时代。19世纪末,随着电力应用的兴起,蒸汽机曾一度作为电站中的主要动力机械。1900年,美国纽约曾有单机功率达五兆瓦的蒸汽机电站。蒸汽机的发展在20世纪初达到了顶峰。它具有恒扭矩、可变速、可逆转、运行可靠、制造和维修方便等优点,因此曾被广泛用于电站、工厂、机车和船舶等各个领域中,特别在军舰上成了当时唯一的原动机。

蒸汽机的发展首先体现在功率和效率的提高。初期蒸汽机的蒸汽压力仅为0.11~0.13兆帕,19世纪初才达到0.35~0.7兆帕,20世纪20年代曾用到6~10兆帕。在蒸汽温度上,19世纪末还不超过250℃,而到20世纪30年代曾用到450~480℃。至于效率,瓦特初期连续运转的蒸汽机,按燃料热值计总效率不超过3%;到1840年,最好的凝汽式蒸汽机总效率可达8%;到20世纪,蒸汽机最高效率可达到20%以上。在转速方面,18世纪末瓦特蒸汽机仅40~50转/分;20世纪初转速达到100~300转/分,个别蒸汽机曾达到2500转/分。在功率方面,最初单机功率仅几马力,20世纪初的一台船用蒸汽机的功率可达25000马力。

随着蒸汽参数和功率的提高,蒸汽已不可能在一个汽缸中继续膨胀,还必须在相连接的汽缸中继续膨胀,于是出现了多级膨胀的蒸汽机。蒸汽机因受到润滑油闪点的限制,所用蒸汽的最高温度一般都不超过400℃,机车,船用等移动式蒸汽机还略低一些,多数不高于350℃。考虑到膨胀的可能性和结构的经济性,常用压力在2.5兆帕以下。蒸汽参数受到限制,从而也限制了蒸汽机功率的进一步提高。

现代蒸汽机的最大的优点是它几乎可以利用所有的燃料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不象内燃机那样它对其燃料不挑剔。此外没有蒸汽机的话原子能无法被使用。原子反应堆即不直接产生机械能,又不直接产生电能,原子反应堆实际上只是加热水,这个水被沸腾后的蒸汽通过蒸汽机来转化为有用的功。蒸汽不一定需要通过燃烧来产生,比如使用太阳能聚热器也可以产生蒸汽推动蒸汽机。蒸汽机的弱点是离不开锅炉,整个装置既笨重又庞大;蒸汽的压力和温度不能过高,排气压力不能过低,热效率难以提高;它是一种往复式机器,惯性力限制了转速的提高;工作过程是不连续的,蒸汽的流量受到限制,也就限制了功率的提高。因此,抛弃了笨重锅炉的内燃机,最终以其重量轻,体积小、热效率高和操作灵活等优点,在船舶和机车上逐渐取代了蒸汽机。汽轮机则以其热效率高、单机功率大、转速高、单位功率重量轻和运行平稳等优点,将蒸汽机排挤出了电站。接着电动机又以其使用方便,代替了蒸汽机在工业设备中的应用。然而小功率蒸汽机热效率比汽轮机高,只有在产煤区或只有劣质燃料的地区或某些特殊场合,蒸汽机仍有发挥作用的余地。

二、内燃机

全世界各种类型的汽车、拖拉机、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小型移动电站和战车等都以内燃机为动力。海上商船、内河船舶和常规舰艇,以及某些小型飞机也都由内燃机来推进。世界上内燃机的保有量在动力机械中居首位,它在人类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我们可知道它的发展史和工作原理? 内燃机的设计思路起源于用火药爆炸获取动力,如枪械原理一模一样的思路,怎样才能产生强大的压力将子弹推出去? 但因火药燃烧难以控制而未获得成功,这才转而从煤气和燃油上去考虑,如何利用它们燃烧的压力来推动活塞作功。

1794年,英国人斯特里特提出从燃料的燃烧中获取动力,并且第一次提出了燃料与空气混合的概念。1833年,英国人赖特提出了直接利用燃烧压力推动活塞作功的设计。之后人们又提出过各种各样的内燃机方案,但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均未付诸实用。直到1860年,法国的勒努瓦模仿蒸汽机的结构,采用了弹力活塞环,设计制造出第一台实用的煤气机。这是一种无压缩、电点火、使用照明煤气的内燃机,这台煤气机的热效率为4%左右。1862年,法国科学家罗沙对内燃机热力过程进行理论分析之后,提出提高内燃机效率的要求,这就是最早的四冲程工作循环。

1876年,德国发明家奥托运用罗沙的原理,创制成功第一台往复活塞式、单缸、卧式、3.2千瓦(4.4马力)的四冲程内燃机,仍以煤气为燃料,采用火焰点火,转速为156.7转/分,压缩比为2.66,热效率达到14%,运转平稳。在当时,无论是功率还是热效率,它都是最高的。奥托内燃机获得推广,性能也在提高。1880年单机功率达到11~15千瓦(15~20马力),到1893年又提高到150千瓦。由于压缩比的提高,热效率也随之增高,1886年热效率为15.5%,1897年已高达20~26%。1881年,英国工程师克拉克研制成功第一台二冲程的煤气机,并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

随着石油的开发,比煤气易于运输携带的汽油和柴油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首先获得试用的是易于挥发的汽油。1883年,德国的戴姆勒创制成功第一台立式汽油机,它的特点是轻型和高速。当时其他内燃机的转速不超过200转/分,它却一跃而达到800转/分,特别适应交通动输机械的要求。1885~1886年,汽油机作为汽车动力运行成功,大大推动了汽车的发展。同时,汽车的发展又促进了汽油机的改进和提高。

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受面粉厂粉尘爆炸的启发,设想将吸入气缸的空气高度压缩,使其温度超过燃料的自燃温度,再用高压空气将燃料吹入气缸,使之着火燃烧。他首创的压缩点火式内燃机(柴油机)于1897年研制成功,为内燃机的发展开拓了新途径。狄塞尔开始力图使内燃机实现卡诺循环,以求获得最高的热效率,但实际上做到的是近似的等压燃烧,其热效率达26%。压缩点火式内燃机的问世,引起了世界机械业的极大兴趣,压缩点火式内燃机也以发明者而命名为狄塞尔引擎。这种内燃机以后大多用柴油为燃料,故又称为柴油机。1898年,柴油机首先用于固定式发电机组,1903年用作商船动力,1904年装于舰艇,1913年第一台以柴油机为动力的内燃机车制成,1920年左右开始用于汽车和农业机械。

发动机是一种由许多机构和系统组成的复杂机器。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无论是四行程发动机,还是二行程发动机;无论是单缸发动机,还是多缸发动机。要完成能量转换,实现工作循环,保证长时间连续正常工作,汽油机由以上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组成——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点火系统、起动系统。柴油机由以上两大机构和四大系统组成,即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和起动系组成,柴油机是压燃的,不需要点火系统。

内燃机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把内燃机分成不同的类型。

1.根据所用燃料分:汽油机、柴油机、天然气、LPG发动机、乙醇发动机、双燃料发动机、灵活燃料发动机;

2.根据缸内着火方式分:电燃式发动机、点燃式发动机、压燃式发动机;

3.根据冲程数分:二冲程、四冲程;

4.根据活塞运动方式分:往复式、旋转式;

5.根据气缸冷却方式分:水冷式、风冷式;

6.根据气缸数目分:单缸机、多缸机,如双缸、三缸、四缸、五缸、六缸、八缸、十二缸等;

7.根据内燃机转速分:低速(<300r/min)、中速(300 ~ 1000 r/min)、高速(>1000 r/min);

8.根据进气充量压力分:自然吸气式(非增压)、增压式(强制进气); 9.根据气缸排列分:立式、卧式直列、V型、对置X型、星型。

船上用的内燃机通用柴油作燃料,故称柴油机。烧汽油的内燃机叫汽油机。汽油机与柴油机比较各有特点;汽油机转速高,质量小,噪音小,起动容易,制造成本低;柴油机压缩比大,热效率高,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都比汽油机好。烧煤气的叫煤气机。汽油机、煤气机功率小,仅用在小型船舶上。汽车发动机广泛使用四行程内燃机,发动机多采用四缸、六缸、八缸发动机。

内燃机是将液体或气体燃料与空气混合后,直接输入汽缸内部的高压燃烧室燃烧爆发产生动力。这也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一种热机。内燃机具有体积小、质量小、便于移动、热效率高、起动性能好的特点。但是内燃机一般使用石油燃料,同时排出的废气中含有害气体的成分较高。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气缸盖中有进气道和排气道,内装进、排气门。新鲜充量(即空气或空气与燃料的可燃混合气)经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进气道和进气门充入气缸。膨胀后的燃气经排气门、排气道和排气管,最后经排气消声器排入大气。进、排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是由凸轮轴上的进、排气凸轮,通过挺柱、推杆、摇臂和气门弹簧等传动件分别加以控制的,这一套机件称为内燃机配气机构。通常由空气滤清器、进气管、排气管和排气消声器组成进排气系统。

为了向气缸内供入燃料,内燃机均设有供油系统。汽油机通过安装在进气管入口端的化油器将空气与汽油按一定比例(空燃比)混合,然后经进气管供入气缸,由汽油机点火系统控制的电火花定时点燃。柴油机的燃油则通过柴油机喷油系统喷入燃烧室,在高温高压下自行着火燃烧。内燃机气缸内的燃料燃烧使活塞、气缸套、气缸盖和气门等零件受热,温度升高。为了保证内燃机正常运转,上述零件必须在许可的温度下工作,不致因过热而损坏,所以必须备有冷却系统。内燃机不能从停车状态自行转入运转状态,必须由外力转动曲轴,使之起动。这种产生外力的装置称为起动装置。常用的有电起动、压缩空气起动、汽油机起动和人力起动等方式。

内燃机的工作循环由进气、压缩、燃烧和膨胀、排气等过程组成。这些过程中只有膨胀过程是对外作功的过程,其他过程都是为更好地实现作功过程而需要的过程。按实现一个工作循环的行程数,工作循环可分为四冲程和二冲程两类。四冲程是指在进气、压缩、做功(膨胀)和排气四个行程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此间曲轴旋转两圈。进气行程时,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流过空气滤清器的空气,或经化油器与汽油混合形成的可燃混合气,经进气管道、进气门进入气缸;压缩行程时,气缸内气体受到压缩,压力增高,温度上升;膨胀行程是在压缩上止点前喷油或点火,使混合气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推动活塞下行并作功;排气行程时,活塞推挤气缸内废气经排气门排出。此后再由进气行程开始,进行下一个工作循环。

二冲程是指在两个行程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此期间曲轴旋转一圈。首先,当活塞在下止点时,进、排气口都开启,新鲜充量由进气口充入气缸,并扫除气缸内的废气,使之从排气口排出;随后活塞上行,将进、排气口均关闭,气缸内充量开始受到压缩,直至活塞接近上止点时点火或喷油,使气缸内可燃混合气燃烧;然后气缸内燃气膨胀,推动活塞下行做功;当活塞下行使排气口开启时,废气即由此排出,活塞继续下行至下止点,即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内燃机按照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需的行程数可分为四行程内燃机和二行程内燃机。把曲轴转两圈(720°),活塞在气缸内上下往复运动四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内燃机称为四行程内燃机;而把曲轴转一圈(360°),活塞在气缸内上下往复运动两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内燃机称为二行程内燃机。

内燃机的排气过程和进气过程统称为换气过程。换气的主要作用是尽可能把上一循环的废气排除干净,使本循环供入尽可能多的新鲜充量,以使尽可能多的燃料在气缸内完全燃烧,从而发出更大的功率。换气过程的好坏直接影响内燃机的性能。为此除了降低进、排气系统的流动阻力外,主要是使进、排气门在最适当的时刻开启和关闭。实际上,进气门是在上止点前即开启,以保证活塞下行时进气门有较大的开度,这样可在进气过程开始时减小流动阻力,减少吸气所消耗的功,同时也可充入较多的新鲜充量。当活塞在进气行程中运行到下止点时,由于气流惯性,新鲜充量仍可继续充入气缸,故使进气门在下止点后延迟关闭。排气门也在下止点前提前开启,即在膨胀行程后部分即开始排气,这是为了利用气缸内较高的燃气压力,使废气自动流出气缸,从而使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时气缸内气体压力低些,以减少活塞将废气排挤出气缸所消耗的功。排气门在上止点后关闭的目的是利用排气流动的惯性,使气缸内的残余废气排除得更为干净。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题】推荐阅读:

瓦特观察什么发明了蒸汽机07-22

中心蒸汽05-28

蒸汽质量06-01

蒸汽裂解06-05

蒸汽平衡06-06

蒸汽利用07-08

蒸汽吞吐08-03

保温蒸汽08-06

燃气蒸汽08-12

蒸汽流量09-01

上一篇:终端注册率的管控措施下一篇:俺们班的老师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