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养畜技术论文

2024-09-18

种草养畜技术论文(精选8篇)

种草养畜技术论文 篇1

走种草养畜之路,架致富增收金桥

康长生,现年35岁,******,家中四口人,承包耕地300多亩,他在周围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不安分”的人,说他的不安分,是指他善于抓住时机,分析市场行情,敢想、敢干、敢闯、敢拼。在其它农户连手中十一、二亩地都忙不过来的时候,他却似乎敢冒天下之大不违,承包周边农场300多亩土地,全部种植大麦。他有他的一套看法和做法:即使种植粮食收入不高、投资不少,但毕竟有一定的利润可赚,哪怕一亩地纯收入100元,280亩地就是2.8万元,如果管理好、行情好则收益更高。况且种的虽然多,但是从种到收一切环节都可以用机械完成,人反而更闲了,这似乎是歪理的说法,却正是体现了规模化种植的优势。

****年,****公司在***安家落户,为了使饲草产业在***地区大面积推广,市、镇两级政府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户进行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康长生及时捕捉到了这一市场信息,抓住机遇,将自己承包的300亩耕地中280亩改种为紫花苜蓿。因为种植苜蓿可一年种植连续收益,既节省了投资又节省了人工,收入比种植粮食高了,他也似乎比以前更闲了。

种植苜蓿,可年收三茬,亩收入可达800元,除去化肥、收割、包装等费用,亩纯收入可达600元,比种植粮食增收200-300元,而第三茬还可以当饲料用来发展养殖业。2000年,他在种植饲草的同时购进优质种小尾寒羊45只,走上以饲草种植、出售为主,肉羊养殖为特色的种植、养殖相结合的路子。第一年收入下来,结合养殖业收入达到1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4万元,在朝阳村、乃至全赤金镇都引起了轰动。不怕人不干,只怕没人带,在他的示范和带动下,饲草的种植在朝阳村形成了规模,各别种植户自己土地不够,向外承包土地,进行百亩以上连片种植,使朝阳村饲草种植面积达到1200亩,极大地带动了农户种植紫花苜蓿的积极性,坚定了农户种植牧草的信心。

经过这几年的经营和发展,他的养殖规模有了进一步扩大,他种草养畜的信心更足了,他用他的经验再次证明了他依靠市场调整种植结构的路子是正确的。

康长生是个“不安分”的人,是个敢想、敢干的人,同是他也是一个会享受、赶时髦的人。在今年8月份,他出资20万元,购买了一辆桑塔那3000小轿车,有事没事开出来兜一圈风,既办了业务往来,又充份享受了生活,看到他的收益,看到他的气派,羡慕的人多了,向他取经学习的人也多了。好的示范胜过百遍宣传,通过康长生的致富事实,在效益的驱动下,群众对种草养畜有了新的认识,思想有了新的转变,种草养殖业在朝阳村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农户就此项产业实现增收200元以上,为广大农民开创了一条富民增收的好产业。

种草养畜技术论文 篇2

1.1草原生态修复的目的和意义

5·12汶川大地震波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10省(区、市)的417个县(市、区),总面积约50万km2。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达到里氏8.0级,最大烈度达到11度,并带来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严重次生灾害。人员伤亡惨重,城乡居民住房大量损毁,北川县城、汶川县映秀镇等部分城镇和大量村庄几乎被夷为平地。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耕地大面积损毁,主要产业、众多企业遭受重创。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森林大片损毁,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与破碎,生态功能退化。地震造成山体崩塌、滑坡,损毁了大量的植被,形成大面积裸露地表。没有植被覆盖地表,雨天极易造成泥石流和塌方,晴天易造成大风扬尘,直接威胁着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安全。严重的水土流失、泥石流和塌方,导致大量的泥沙流入岷江、涪江、嘉陵江等江河,造成水体污染、泥沙淤积,威胁整个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和生活用水安全。因此,需要尽快启动以种草为主的草地植被恢复工程,其主要的目的和意义是:

1.1.1可以尽快覆盖裸露地面。

牧草具有发芽快、适应性强、出苗能力强、容易成活等特点,在地震灾区造成的滑坡等裸露地面播种多年生牧草种子,1个月内可以发芽生根,在3~4个月内可以很好地覆盖地面,较播种的树种或栽植树苗覆盖裸露地面快。

1.1.2保持水土。

牧草根系集中分布于0~30 cm的表土层中,根系盘根错节,形成致密的生草层,象“地毯”一样覆盖地面。可以减少裸露区域被雨水冲刷,减少地面径流,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1.1.3种草成本低。

生态修复的牧草种子主要是多年生牧草种子,一亩地的种子费用约20~30元,低于一亩地的树种费用100元左右,更低于树苗的费用。1.1.4种草有利于植物生态系统的尽快形成。种草先固定土壤、涵养土壤水分,再种植灌木或乔木,有利于树苗的成活和生长,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植物生态系统。

1.1.5利用牧草养畜。

生态修复播种的牧草,经过一段时间的围栏封育后,在地势比较平缓且无安全隐患的区域,根据牧草的生长情况适度刈割饲喂牲畜或进行放牧利用养畜,可以增加农牧民的收入,实现生产自救。

1.2地震灾区主要地形地貌

汶川地震造成龙门山山脉大部分地区受灾,其受灾严重的县(市、区)有51个,四川有39个。地震灾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生物多样性、植被以及人文资源汇萃的一条重要过渡交错带(岷山-邛崃山脉)及其向四周延伸区域内,面积约15万km2,横跨岷江、涪江、嘉陵江上游,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的生态屏障。灾区自然条件复杂,由高山、中低山、丘陵以及山间平原等地貌类型组成,包括高山峡谷区、四川盆周山地、成都平原、川中丘陵以及秦巴山地等地理单元,区域内植被类型多样,但生态脆弱性强,抗干扰能力弱,严重破坏或退化后恢复困难。根据海拔高度将该区域概括为高山区、中山区、低山丘陵区三个区域。由于汶川、理县、茂县部分地区气候属干旱河谷区,其自然条件与其他区域有明显的区别,所以将该区域单独列出,统称为干旱河谷区。其分区主要特点如下:

1.2.1高山区。

主要分布于山体顶部,海拔3 500 m以上,由于山高,气候寒冷,年均温度在6℃以下,交通不便,生活条件恶劣,人烟稀少。该区域的山体大部分相对平缓,植被较好,主要植被以四川蒿草等莎草科和羊茅、草地早熟禾等禾本科以及蓼、蒲公英等杂类草为主的高山草甸,还有锦鸡儿、杜鹃、小叶柳、箭竹和沙棘等为主的高山灌木。地震引发产生的滑坡裸地对灾区人民生活的影响相对不太直接,但对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带来一定影响。

1.2.2中山区。

主要分布于海拔1 500~3 500 m,气候温凉湿润,年均温10.6℃,多雾、温差大、日照短、土壤瘠薄。主要草原植被以白茅、芸香草、扭黄茅等禾本科,芒、蕨类等杂类草为主的山地草甸草地,还有马尾松、柏木、桤木、黄荆和映山红等山地乔灌木。本区域有少量人定居,从事农牧业生产。因此,地震引发的滑坡裸地不仅对农民的生产、生活有较为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对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造成较大的影响。

1.2.3低山丘陵区。

主要分布于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盆地周围各类大小河流的谷地末端。山体地势差别大,有的较为陡峭,海拔在1 500 m以下,年均温度16℃,雨热同季,年降雨量900 mm以上,雨季多集中在5~10月,无霜期较长。土壤相对肥沃,植物生长茂密,主要植被以白茅、芒、拟金茅、画眉草、十字马唐等山地草丛草地为主,常散生有柏木、黄荆等乔灌木。本区由于地处四川盆地边沿,经济发达,人口较多,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和植被裸露不仅损毁房屋、公路、电力、水利设施等,对灾区的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有较为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对成都平原以及成(都)德(阳)绵(阳)经济产业带的生态安全直接构造威胁。

1.2.4干旱河谷区。

主要分布于岷江上游的中山河谷地带,海拔在800~2 600 m之间。本区山势陡峭,土壤瘠薄,气候干燥,降水少而不均,年均降雨量520 mm左右,蒸发量大、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类型多样、垂直变化显著等特点。植被主要以扭黄茅、兰香草、狗尾草、荩草、白茅等旱生半旱生草丛草地为主,常散生有金合欢、清香木、小叶黄荆等灌丛。该区植被覆盖度一般在40%左右,生态脆弱,抗干扰能力弱,本身就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加之本次地震引发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造成的植被毁损,使山体裸露极为严重。本区多处于交通干线地带,同时也是重要水电开发、矿物开采区和工业生产区,人口较多,地震引发产生的滑坡裸地不仅对灾区的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有较为直接的影响,而且还会对其下游经济发达地区的用水、用电和生态安全造成威胁。代表区域为岷江河谷从映秀到汶川、理县、茂县一带,是植被恢复的重点区域,也是难点区域。

1.3草原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

根据植物群落按照草-灌-乔的植被演替规律,灾区的生态修复以草本作为先锋植物,采用草、灌、乔相结合植被恢复方法。植被恢复时,首先根据灾区的海拔、土壤、坡度和气候等条件划分不同的区域类型和选择播区,对播区采用适宜的地面处理方式,选择适宜生长的草种、树种,进行混播组合,因地制宜采用人工、机械、飞机播种等播种方式,利用草本植物易着生,耐土壤瘠薄、对裸露地面覆盖快的特点,尽快形成根系和植冠,覆盖地表,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灌木和乔木等树种逐步定植、生长,形成草灌乔相结合的稳定植被,达到修复地震灾害损毁植被的目的。

1.4草种选择及组合

1.4.1草种选择的原则

1.4.1.1选择适宜灾区条件的草种。

选择适宜灾区气候、土壤等条件的草种,选择的草种要适应性强、根系发达、耐瘠薄、抗逆性强和保水固土能力强。

1.4.1.2选择多品种搭配的草种组合。

由于地震引发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造成的植被毁损、地面裸露,播区土地条件差、土壤瘠薄,所以应选择以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为主的多品种混播,可以利用各种牧草的性能互补,保持生物多样性,防治病虫害发生。豆科牧草具有根瘤菌固氮作用,可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牧草的生长,能有效促进植被恢复。

1.4.1.3选择多年生与一年生牧草搭配的草种组合。

一年生牧草生长快,具有在短时间内覆盖地表的速生特性,而多年生牧草前期虽生长缓慢,但一次种植可多年生长,二者搭配既可加快覆盖地表速度,也可确保草地植被长期发挥保水固土的效果。

如何抓好种草养畜技术措施的落实 篇3

关键词: 种草养畜;复种轮作;混播;种养结合

近几年来,种草养畜事业发展很快,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既增加了土壤的植被覆盖率,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能发展畜牧业,生产无公害畜产品。现将种草养畜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一、根据畜禽品种选种牧草

养殖户应根据畜禽的采食习惯和消化特点,选种适宜的牧草,一般来说,反刍家畜喜食植株高大、粗纤维含量相对较多的牧草,如饲用玉米、黑麦草、苏丹草、皇竹草、苇状羊茅、串叶松香草、披碱草等;猪为杂食性动物,喜食菊科、旋花科等多汁牧草,如菊苣、籽粒苋、苦荬菜、串叶松香草等;兔、鹅、鸡则喜食蛋白质含量较高、叶多柔嫩的牧草,如菊苣、聚合草、白三叶、红三叶等。

二、因地制宜选择牧草品种

不同品种的牧草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土壤地质状况,应合理选择优良牧草种植,如温暖湿润地区可种植黑麦草、饲用玉米、三叶草、串叶松香草、苦荬菜等;干旱地区种植耐旱的紫花苜蓿、苏丹草、籽粒苋、沙打旺、披碱草等;25度以上的坡地种植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等,用于植被恢复,防止水土流失;寒冷地区可选种耐寒的紫花苜蓿、冬牧-70黑麦、草木樨、无芒雀麦、串叶松香草、沙打旺等;炎热地区可种植串叶松香草、苏丹草、三叶草、聚合草等。

三、牧草的复种轮作和混播

根据不同品种牧草的播种期和生长特性,合理复种轮作和混播,提高牧草产量。如两种牧草的播种期基本相同,种植时可按一定的宽度或行数划为条带相间种植,如苏丹草与紫云英间种;不同季节生长的两种牧草,可利用后种牧草苗期生长慢、占空间小的特点,在先种牧草生长期间将其播种于先种牧草的行间,如墨西哥玉米与冬牧-70黑麦套种、苜蓿与墨西哥玉米套种、苏丹草与红三叶、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草木樨与黑麦草套种等;农作物与牧草轮作,如一季稻一季草或双季稻一季草,一季草为秋播牧草,如黑麦草;经济作物与牧草轮作,如油菜——皖草2号,豆类和夏玉米——秋播牧草,山芋——秋播牧草;各地也可利用经果林与牧草间种、套种。

四、适时播种,精心管理,合理利用

种植牧草与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一样,有适宜的播种季节,籽粒苋、苏丹草、墨西哥玉米、皇竹草为春播牧草,其他大多数牧草为秋播牧草。播种前要精心整地,施足底肥,选好种子并适当处理,如紫花苜蓿、红三叶、草木樨等有芒或颖片及种皮坚硬的要去芒去壳和浸种消毒,当大部分种子略有膨胀时才播种,这样可提高出苗率和减少牧草病虫害。平时要加强管理,防止旱涝和病虫害。根据不同牧草的最佳收割期要做到适时收割,有效利用,如豆科牧草应在初花期、禾本科牧草应在初穗期收割,这样既能提高产量,同时营养也较丰富,当使用不完时,可以进行青贮或晒干,以满足淡季牧草的供应。刈割后可直接饲喂畜禽。若以风干物饲喂,生长猪日粮中黑麦草可达15%~25%;加工草粉饲喂豆科牧草要风干,其他牧草可晒干,粉碎备用在畜禽日粮中,生长猪可添加10%~15%;青贮饲喂按饲料青贮技术操作,豆科牧草和其他牧草或作物秸秆混合青贮。

五、种养结合,兼顾养殖与生态效益

种植牧草能有效提高土壤的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改善当地小气候,减少自然灾害,促进农牧业生产的协调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养殖草食性畜禽(特别是牛、羊)提倡圈养,大群放牧的要合理规划,可划区轮牧,设立围栏,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上。

种植牧草品种和面积可参考饲养畜禽来定,如种1hm2一年生黑麦草可产鲜草75~105t,可以养羊120~150只,养兔、鹅1 200~1 500只,养牛15头,养奶牛3头,春季种1hm2籽粒苋可养猪90~120头。种1hm2优质牧草,通过饲养畜禽可获得1.5万元以上的效益。

比较科学的种草养畜的模式,以养牛为例,要做到四季有青饲料供给,可以实行牧草轮作:4月种植墨西哥玉米,其利用期从5月底开始收割,一直到11月。9月底、10月初,可以在墨西哥玉米地里套种冬牧-70黑麦,可由9月底一直生长到翌年的5月底、6月初。以养猪为例,可以采用法国苦菜与牛皮菜轮作的方法。法国苦菜每年4月种植,可生长至11月,牛皮菜自每年9~10月种植生长至翌年的5~6月。

参考文献

[1] 杨恒山,黄善斌.农田种草养畜可行性初步分析(《中国草地学报》);

[2] 徐高伦,黄天雄,朱大鹏.永康市种草养畜的模式与技术(《浙江畜牧兽医》);

[3] 邢瑞杰,路振华,王建丽,等.关于农户种草养畜的思考(《河南畜牧兽医》);

种草养畜发展畜牧业 篇4

1 人工种草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草原构成世界环境的主体, 是陆地的“皮肤”, 是陆地的生态“卫士”, 保护着陆地表面不被风蚀、水侵, 同时在防止土地荒漠化, 涵养水分, 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重大作用。特别在本县这样的气候条件下, 人工种草是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措施。人工种草在防治土地荒漠化, 维护全县生态安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非其它生态系统可以置换和替代。

2 人工种草是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主体

草原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 是构成我国可以利用土地的主体。在本县这样的干旱地区, 人们乱开滥垦、道路建设、城镇发展、工业发展使得草原生态质量逐年下降, 风飞沙舞的日子会逐渐增多, 土地三化也逐年加剧, 天然植物在艰难进化中逐年淘汰, 适应环境的物种越来越少。同时经济发展, 草食动物为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生活需求, 向更大规模发展, 超载过牧, 重利用轻建设加剧草原的负担, 因此, 人工种草关系着生态系统的安全, 维护着生态平衡、保证动物养殖的物质需求, 增加草原承载能力。

3 人工种草提供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止荒漠化、维持生态平衡、保持国土资源合理承载力、维护生态安全等方面占有独特的生态战略地位。人工种草的功能和资源价值是其它保护生态方式不可替代的。

4 靖边县土地面积较大, 种植苜蓿历史悠久

东坑镇每亩水地紫花苜蓿年产鲜草7500㎏左右, 按4折1计算, 亩产干草1800㎏。高家沟旱坡地紫花苜蓿每亩年产鲜草1500㎏, 按3折1, 亩产干草500㎏。南部山区每亩紫花苜蓿年产鲜草也在1000㎏左右, 折干草400㎏。专家测试, 每日用5㎏干苜蓿代替5㎏玉米喂养奶牛, 可使每头牛日产奶量增加1.5㎏;用苜蓿干草饲喂肉羊, 添加量不超过日饲粮, 可以改善肉羊的育肥效果;在生长育肥猪的日饲粮中用5~15%的优质苜蓿粉, 可使猪日增重17.78%。一亩水地干苜蓿草:可提供1.5头奶牛在一个泌乳期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 可添加饲喂25只白绒山羊所需营养, 也可添加育肥30头猪。中部旱坡地每亩干苜蓿亦可饲喂8只白绒山羊或10头肉猪育肥, 因此无论在哪种地块上种植紫花苜蓿, 就经济效益基本同种植玉米相等甚至超过玉米。将玉米与苜蓿的生产成本做一比较, 种植一亩玉米在水滩地区投入农膜、种子、化肥、灌溉电费、机耕等各种费用每年至少235元, 而苜蓿只需在春季灌溉一次, 除每年5元电费, 6~8年基本再无需资金投入。种植一亩水地玉米需投入人工15个, 苜蓿按精耕细作3~5个人工足够, 每个劳工日需开资160元。

水资源耗费:每亩苜蓿耗水是玉米的1/4, 苜蓿能涵养水分、防风固沙、保持沙土、氮化生态、净化空气、碳化土壤等功能, 苜蓿草不像农作物需投入大量化肥、农膜、农药污染土壤, 还是人们绿色高蛋白有机食品。苜蓿根系和地表残留对土壤有很好的覆盖和固定作用, 苜蓿地6~8年后轮作任何农作物, 即使不施肥料, 土壤也能自然肥沃几年。苜蓿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强。苜蓿不畏春寒、不怕旱冻, 又能在绵绵秋雨中为来年春季干旱贮备水分。如:有一年, 半年基本干旱无雨, 而高家沟农民王万清的30亩旱地苜蓿长势依然旺盛, 亩产鲜草1500kg。

果园种草技术 篇5

果园种草,一是可有效防止或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活性,提高土壤供肥能力,使果树生长发育的立地环境得到改善。二是能提高土壤的吸附性、吸收性和缓冲性,草腐烂后新产生的腐殖质与黏土结合形成有机无机“团聚体”,增加吸附能力。三是果园种草可种养结合,种地、用地、养地相结合,形成立体生态,产生综合效益。果园种草有这些好处,那么如何选择草种和种植管理呢?

1. 草种的选择 选择的原则是:草的高度要适中,一般宜选低矮、生物量大、覆盖率高的草种;草的根系应以须根为主,在土壤中分布不深;没有与果树共有的病害,并能栖宿果树害虫的天敌更好;地面覆盖的时间长而且旺盛生长期短,这样可以减少草与果树争夺水分和养分的时间;耐阴耐践踏。果园种草多选择白三叶,中幼果树园种紫花苜蓿。它们都属豆科,根瘤菌有固氮能力,能肥地力,多年生、匍匐生长。

2.种植与管理 白三叶和紫花苜蓿春秋两季均可播种,种子在播种前一天用50℃左右的热水浸种,边搅动热水边倒入种子,搅动到室温后浸种8小时,捞出后晾干即可播种。种植方式,条播、撒播均可,播种时拌根瘤菌.春季以条播为好,行距30厘米。秋季以撒播为好,因为种子细小,宜浅不宜深,一般2厘米左右,撒种后稍耙即可。田间管理,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苗期长势很弱,与杂草的竞争力差,抗旱力也差,因此,在苗期要加强清除杂草,天旱时要适时浇水,同时要及时防治病虫害。当草长到30厘米左右时即可开始刈割,一般刈割2~3次,刈割时苗茬不低于10厘米,以利再长。(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高翔 高正刚 邮码:550018 电话:0851-6846154)

漾濞县种草养畜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篇6

1 生产现状

1.1 草食畜养殖生产情况

漾濞县随着畜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草食型畜牧业得到一些发展。2014年末全县存栏牛81899头, 能繁母牛33071头, 出栏肉牛30018头, 出栏率38.1%;羊存栏125790只, 能繁母羊62477只, 出栏肉羊87933只, 出栏率73.4%;奶牛存栏312头, 能繁母牛244头, 奶产809t。养殖方式也有了较大改变, 大部分养殖户改四季游牧为舍饲、半舍饲方式, 大大提高了草食畜的饲养水平。

1.2 发展种草养畜的做法、模式和特点

近年来, 漾濞县大力发展饲草料基地建设, 促进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坚持“立草为业, 草业先行”的方针, 加大了人工牧草种植力度, 加快了饲草料基地建设步伐。全县在积极加大饲草料种植的同时, 还充分利用林歇地、边角地、荒地实施“林草”间作模式, 大面积种植饲草, 狠抓了以一年生黑麦草和苕子为主的优良牧草种植, 保证了草食畜的饲草供给。

1.3 种草养畜配套技术的推广

1.3.1 青贮、氨化饲料技术

经过多年的推广, 我县拥有永久性青贮窖达9285m3。2014年加工青贮饲料31290t、氨化饲料15300t、微贮饲料1520t。

1.3.2 推广人工牧草种植

历年累计人工牧草种植7.22万亩, 累计保留面积3.72万亩。2014年种植牧草6708亩, 其中大田种草3460亩、山地种草2248亩。通过牧草种植使草食畜的饲草数量和质量均有了提高, 解决了冬春青绿饲料不足, 保护了生态环境, 提高了草食畜出栏率。

1.3.3 开展现场培训会

2014年度组织种草养畜科技培训32期1074人次。通过种草养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促进了我县草食型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牛、羊、奶牛等存栏数和出栏数都有了明显提高。

2 发展优势

2.1 发展空间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草食畜也因蛋白质高、脂肪低、营养丰富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牛羊肉的占有量和消费比重会越来越大, 奶类人均占有量得到很大提高, 食物构成的变化预示着草食畜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加上漾濞县交通便利、集市活跃、生态环境好的前提, 合理做好种草养畜, 对广大养殖户来说将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2.2 资源优势

漾濞全境属横断山脉滇西高山峡谷区南部, 地势东北高南低, 最高点为点苍山马龙峰, 海拔4122m, 最低点在县境南端漾濞江与羊街河汇流处, 海拔1174m。漾濞江左岸为点苍山, 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洱海保护区的组成部分, 漾濞江右岸山区为清水朗山脉在县内的延伸部, 面积约1200km2。境内属亚热带、温带———高原季风气候区, 境内小气候主要表现为高山冷湿、河谷干热的垂直差异和南部燥热、北部温润的水平差异。全县年均气温15.3~16.8℃, 年均降雨量684.3~1374.9mm, 全年无霜期约226~272d, 年日照率≥44%, 年总辐射126.1千卡/cm2, 气候适宜畜禽繁衍和牧草生长。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发展种草养畜事业创造了条件。

2.3 人力基础

漾濞县有牧业劳力2万多人。全县9个乡镇畜牧兽医站, 65个村兽医室。有畜牧科技人员75人, 其中高级职称8人, 中级职称49人, 初级职称18人, 全县有科技咨询服务部10个, 都能提供种草养畜过程中遇到的正确认识种草养畜, 科学饲喂牧草, 根据畜禽品种选择牧草, 因地制宜选择牧草品种, 牧草种植, 适时播种, 精心管理, 合理利用, 种养结合, 兼顾养殖和生态效益等方面的解答和服务工作。

3 存在问题

3.1 基础差、底子薄

漾濞县与发达地区相比, 教育、文化还十分落后, 信息闭塞, 群众科技意识差, 商品意识淡薄, 安于现状, 自给自足的传统畜牧业意识根深蒂固。以及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功能不全, 设施陈旧, 科技人员对种草养畜的主动性差等现状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3.2 发展较为缓慢

漾濞县农民有着种植农作物的习惯, 农民对人工种草重视不够, 投入少, 主要在荒地、水热条件不良的中低产田进行饲草种植, 其产量低, 比较优势不明显;其次是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缺乏龙头企业, 开拓市场能力弱;牲畜养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低;种植牧草技术进步缓慢, 畜牧机械化水平落后等。

3.3 布局不合理

人工种植牧草呈点状分布, 没有形成规模, 同时, 由于漾濞县属于落后山区县, 生产要素较为分散, 加大了饲草运输成本。农民种植牧草相对效益低下, 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导致漾濞县大量家畜在冬春季得不到充分的饲草。

3.4 管理不到位

种植牧草面积虽有所增加, 但后续投入不足, 技术匮乏, 病虫害又较多, 因此产草量明显达不到预期效果, 制约了种草养畜业的发展。

3.5投资力度不足漾濞县财源结构单一, 县、乡财政压力大, 没有专项资金扶持生产, 只有依赖中央、省、州支持, 近年由于投资导向的调整, 作为山区小县, 投资力度小, 生产发展缓慢, 技术推广难以开展。

4 发展对策

4.1 行政上

要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把种草养畜事业的发展作为调整畜牧产业结构, 农民主要收入的重要产业来抓, 层层落实责任目标, 研究和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引导农民树立新观念, 并提高商品、市场竞争和规模意识。

4.2 技术上

4.2.1 改良草场

本着开发与保护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认真筛选, 突出重点, 合理布局, 在不影响生态建设的前提下, 改造草山草坡, 通过改造天然草场, 实施草畜配套, 发展草地畜牧业。

4.2.2 推广青贮氨化技术

有效利用田地资源, 合理种植, 通过青贮氨化技术, 提高牧草利用率与消化率, 发展舍饲养羊、养牛, 逐步形成“种植牧草-青贮氨化-舍饲养牛、养羊-牛、羊粪还田地”的农牧结合模式。

4.2.3 推广三元种植结构

实行粮草轮作,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扩大草食牲畜饲料来源。推广“稻、麦-玉米-薯类”三元模式和“稻-黑麦草”或“紫花苜蓿-玉米”轮作模式。

4.2.4 实施退耕还草

在保证基本农田和不影响粮食安全的前提下, 将退耕还草有机结合起来, 把低产田退耕还草, 发展草食牲畜, 只要科学种植其经济效益将是粮食生产的4倍以上。

4.2.5 建立半牧半舍基地

在经过改良的草山草坡, 推行草地轮牧或半牧半舍的草地畜牧业基地。 (1) 要对草地进行围栏分割, 建立严格的放牧、轮牧和休牧制度, 禁止破坏性利用草地, 保证草地畜牧业的长效性; (2) 要严格控制载畜量, 确保永续利用, 可持续发展。

4.2.6 推广种草圈养

在退耕还草和三元种植结构的区域, 实施草食牲畜圈养。无论是在放牧区域, 还是在舍饲圈养区域, 低产粮田的种植面积都要相应调减, 增加牧草的种植面积, 以解决冬春枯草期的牛羊饲料。

4.3 发展格局上

漾濞县在推行粮、果、牧共同发展的格局中, 特别要依托漾濞核桃产业发展, 大力推行生态养殖, 实行在核桃林下种植优质牧草放养草食畜, 再利用畜粪为核桃林积肥的良性循环。等到条件成熟时, 建立地方优质畜产品, 推向市场。4.4发展规模上要采取重点扶持, 提高种养规模。对大户实行政策倾斜, 采取资金、技术扶持, 培养一批行家和能手, 用大户推动全县种草养畜业的整体发展。

4.5 保障措施上

各级政府和畜牧部门要广泛利用电视、报纸、资料、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 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 加快畜牧兽医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提高草食畜生产能力。要以市场为导向, 扩大宣传引导, 广开筹资引资渠道, 积极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业, 拉长产业链条,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并通过发展加工业“以杀促养”, 促进我县畜牧业快速发展。通过算帐对比, 典型引路、参观学习、政策激励等行之有效的方法, 加强对种草养畜业的宣传和引导。

4.6 资源开发上以草原补助项目为契机, 实施草地保护和建设工程, 加快草地生态建设步伐。

秸秆氨化养畜技术要点 篇7

1 秸秆饲料的特点

秸秆是包括玉米、小麦等收割后剩下的农作物蒿杆, 其特点是粗纤维含量高, 一般粗纤维含量在30%~50%, 有的甚至高达60%以上, 还包括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动物对饲料中纤维性物质的消化主要靠消化管内微生物发酵, 因此, 秸秆等粗纤维饲料只适宜饲喂牛羊等反刍动物, 但其适口性差, 有机质消化率低, 家畜采食量有限, 特别是木质素不易消化吸收。

2 秸秆氨化的作用及效果

2.1 氨化后使饲料质地变软, 可提高牛羊适口性、采食量和采食速度。采食量可提高20%~25%, 经氨化处理的秸秆相当于中等质量的干草。

2.2 有利于畅通肠道, 改善消化功能, 氨化后, 有机质消化率可提高20%左右。

2.3 氨化后的秸秆粗蛋白含量可提高1~2倍, 大量纤维素等结构多糖在瘤胃内经微生物发酵后最终转化为ATP供能。

3 氨化场地、设施及方法

3.1 位置选择

选址应以“方便管理, 易于操作, 节省投资”为目的。选择地势较高、平整干燥、面积较大的地块。因牛羊场饲料氨化加工制作量大, 应选择离料场和圈舍较近的地方建池或堆垛, 便于投取料方便。

3.2 设施方法

3.2.1 堆垛法。

塑料薄膜, 应选择无毒、抗老化和密封性好, 厚度0.12 mm左右。密闭膜的大小:底膜长 (宽) =垛长 (宽) +0.7 m, 罩膜长 (宽) =垛长 (宽) +垛高×2+0.5 m。秸秆切短切破, 一般长度3~10 cm。先在选好的地块铺好底膜, 边堆垛边喷洒氨化液后压紧, 再用塑料膜罩上, 将罩和底卷压起来密封好即可。

3.2.2 氨化池法。

池形设计, 形状可根据饲喂对象和地质条件确定, 一般可用长方形、正方形或梯形等;池底用混凝土结构, 池的围墙用砖混结构。容积根据牛羊饲养量和每次氨化秸秆量大小确定, 可按净氨化秸秆140~150kg/m2或青贮550~600 kg/m2。密封池口的塑料膜, 膜长=池底长+0.5 m, 膜宽=池底宽+0.5 m。

3.3 氨化步骤及方法

3.3.1 步骤。

秸秆氨化前应铡短、切碎或打捆;根据秸秆数量和密度决定氨源比例及用量;边堆放边喷洒边压紧;最后密封好覆盖膜。

3.3.2 方法。

(1) 液氨化处理:将秸秆堆成垛, 在垛底用一根管子以1%~3%的比例通入无水液氨, 使氨气迅速扩散全垛。饲喂时将塑料膜打开敞1~2d。 (2) 浓氨水处理:用含NH315%浓氨水以10%比例均匀喷洒在秸秆上后膜盖。 (3) 尿素氨化处理:利用秸秆中存在的脲酶作用下将尿素分解生成NH3对秸秆氨化处理, 按秸秆3%比例加入尿素, 即用3 kg尿素溶于60 kg水中均匀喷洒在100 kg秸秆上。处理后秸秆呈棕褐色, 采食量大大提高, 且简便易行, 效果最好。 (4) 碳铵氨化处理:碳铵含氮量15%~17%, 用量为秸秆干物质重的14%~19%, 但温度过低碳铵不能完全分解, 故冷天氨化效果不好。

3.4 氨化的注意事项

3.4.1 秸秆的含水量。一般在30%~50%, 如果用尿素、碳铵等固体氨源进行氨化, 需加水水解, 且要求秸秆有一定含水量;若含水量超过50%, 可使用高浓度NH3。

3.4.2 氨处理的环境温度及时间。氨化效果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 温度越高, 氨化所需的时间越短。若温度在5℃, 8周;5~15℃, 4周;15~30℃, 1~4周;30℃以上, 1周起封。

3.4.3 若氨浓度在15%~28%时, 点火易爆, 故应远离房舍, 放火防爆。

3.4.4 氨化过程需要密封不透气, 结束时要开口放气, 但放气时间不能过长, 一般今天取明天喂, 其余仍密封保存, 且下层取出后要晾晒, 否则易拉稀。

4 饲喂方法

氨化秸秆饲喂前, 必须放尽余氨, 喂量由少到多, 少给勤添, 饲喂适应过程约2~4周;同时添加一定量的真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A和维生素D等。

5 氨中毒及防治

因氨及其化合物进入瘤胃后, 分解或释放速度过快, 瘤胃微生物来不及利用就直接进入血液, 致使血液中氨浓度升高, 当氨在血液中的浓度达到1μg/100 m L, 易引起氨中毒。

5.1 氨中毒原因

采食量过大或不均匀或用法不当, 致使氨释放速度过快。如氨直接溶于水中。

5.2 临床症状表现

初期动作不敏捷, 发生痉挛, 瘤胃蠕动减弱, 随后全身强直。

5.3 防治措施

5.3.1 对反刍动物摄入非蛋白氮要有2周的适应期, 即在正式饲喂头2周可适当少量加入氨化饲料。

5.3.2 避免空腹饥饿时大量食入尿素, 应分次数饲喂, 最好和含淀粉多的饲料混合使用。

5.3.3 禁止将尿素直接溶于水中使用。

5.3.4 食入非蛋白氮饲料后, 至少要半小时后才能饮水。

种草养鹅技术 篇8

关键词:牧草,栽培技术,养鹅技术

1 牧草高产栽培技术

1.1 牧草品种选择

近年来, 定远县先后引进了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牛皮菜、白三叶、鲁梅克斯、菊苣、聚合草、鸭茅、籽粒苋、紫花苜蓿、墨西哥玉米、串叶松香草等牧草品种。就适应性、适口性、产量、饲养效果等综合来看, 适合定远县养鹅推广的牧草品种有一年生黑麦草 (以下简称黑麦草) 、苦荬菜、菊苣、白三叶、牛皮菜、萝卜菜等品种。冬闲田种草以一年生黑麦草为优, 应作为当家品种, 辅以牛皮菜, 萝卜菜等。

1.2 茬口安排

根据定远县的实际情况, 黑麦草等秋播牧草, 茬口安排有3种, 第1种:旱作田 (西瓜、花生、豆类作物、芝麻等) +牧草;第2种:早茬田+牧草;第3种:草草连作, 即秋播牛皮菜、萝卡菜, 春播苦荬菜。

1.3 播种季节

秋冬季牧草在每年的8~11月播种, 但最适季节为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此时种植的牧草, 产量高、品质好, 且当年可收割, 在10月底后播种的牧草, 当年不能收益, 由于当年的苗弱小, 根系不发达, 翌年春生长旺季来得迟, 利用期短, 影响产量。而春播的苦荬菜可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 菊苣、白三叶春也可秋播。

1.4 播种方式

牧草有3种播种方法, 即条播、穴播和撒播。前2种方法播种的牧草便于田间管理和收割, 有利于提高产量。黑麦草最佳播种方法是:在早茬田或旱地翻耕后条播或穴播。黑麦草秋播如在8~9月, 气温高, 蒸发量大, 可采取穴播、条播, 穴和条沟略挖深些, 放入种子后不需要盖灰土, 灌水并保持田沟内有一定水位, 使穴和条沟内湿润, 一周后可生齐。牛皮菜可育苗移栽, 栽12万株/hm2左右。

1.5 基肥

施足基肥是保证牧草高产的前提条件, 一般在播种前施腐熟的农家肥15t/hm2左右、高浓度复合肥 (15-15-15) 225~375kg/hm2;或配方施肥施磷肥300kg/hm2、尿素75.0~112.5kg/hm2、钾肥75kg/hm2。

1.6 田间管理

1.6.1 追肥。

除豆科牧草能增加地力外, 一般牧草都需不断大量的施肥才能获得高产, 因此黑麦草等牧草每次收割后, 及时追施尿素75kg/hm2, 可持续获得高产。施尿素或高效复合肥一般在黑麦草收割后3~4d, 如果割后立即施肥易引起烂头烂根等。豆科牧草宜施磷肥, 不宜施氮肥。

1.6.2 排水及灌溉。

牧草高产的关键是大肥大水。牧草生长期需大量水, 长时间缺水可降低产量, 若遇干旱, 须灌“跑马水”;逢阴雨要及时排水, 否则易造成烂根等。

1.6.3 去除杂草。

季节性生长的杂草生长快, 竞争力强。牧草在苗期或每次收割后一段时间内杂草常趁机生长, 因此要不断除草。

1.6.4 防冻害。

很多品种牧草在冬季生长缓慢, 应停止收割, 否则将会导致牧草冻死;然而黑麦草冬季可继续收割, 但要求留高茬。

1.6.5 病虫害防治。

苦荬菜虫害主要有地老虎, 尤其是播种迟, 气温上升时, 地老虎将苦荬菜从贴地面处咬断, 造成死苗, 可用2.5%敌杀喷雾。牛皮菜如播种较早, 气温高时, 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 可用乐斯本加高效氯氰菊酯喷防。菊苣秋季有地下害虫将菊苣幼苗贴地面处咬断, 可用乐斯本喷防。为预防虫害, 也可用呋喃丹拌种, 但呋喃丹的药物残留期较长, 应引起重视。黑麦草、白三叶目前尚未发现病虫害。

1.6.6 收割。

黑麦草长到30cm左右时要及时进行第1次收割, 以促分蘖, 第1次收割留茬2~3cm, 以后每次留茬逐渐提高。牛皮菜可剥叶收取, 每次剥取2~5片大叶。萝卜菜播种时多下种子, 在9~10月间苗2次, 再割1次, 12月至翌年1月青饲料缺乏时连萝卜拔起, 用切菜机打碎喂鹅。

2 养鹅技术

2.1 良种选择

定远本地的四季鹅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放牧育肥效果好等优点, 但其产蛋量少, 不能适应生产的快速发展。

2.2 种鹅饲养

四川白鹅种鹅利用年限以第1个产蛋年最多, 这时选留的种鹅在7月中下旬加料, 到8月中下旬开始产蛋。产蛋时已有7~8月龄, 这样培育的种鹅开产后仅开始时的3~5枚蛋较小, 不能作种用, 以后蛋重上升很快, 开产15d后蛋重即可达140g以上, 接近2年龄母鹅的蛋重。

2.3 后备种鹅限饲与种鹅补料

后备种鹅如不限制饲喂, 则在5月龄左右就见蛋, 但此时的种鹅刚达性成熟, 若任其产蛋, 则蛋重小, 易早衰, 全期产量不高。通过借鉴现代养鸡生产中种鸡控食限饲的方法, 对后备种鹅从120日龄至开产前1个月加以限饲, 待其达到性成熟后, 再让其产蛋, 这样可适期产蛋, 蛋重较大, 且能有效提高全期产蛋量。实践证明:对产蛋期种鹅补喂全价配合饲料,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蛋量、蛋重和种蛋品质, 对培育健壮鹅苗起到关键作用。

2.4 饲养管理

2.4.1 配合饲料应用。

雏鹅阶段使用配合饲料可提高早期日增重和抗病力, 整齐度可提高10%以上, 效果极好。每只雏鹅用0.5kg, 可喂至2周多, 如果天气好, 可开始锻炼放牧。

2.4.2 保温育雏。

商品鹅饲养死亡高峰主要是在育雏期, 不重视保温工作是导致雏鹅受凉感冒、打堆压伤压死或发热死亡的主要原因。通过保温育雏及配套补喂配合饲料, 可使雏鹅成活率提高10%~20%, 均匀度提高了10%~15%。

2.5 鹅病的防治

2.5.1 鹅的程序免疫。

种鹅在开产前进行鹅副粘病毒、小鹅瘟、蛋子瘟、禽流感 (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的H5型油苗) 等预防接种, 1日龄注射抗小鹅瘟血清, 10日龄注射鹅副粘病毒油苗, 17日龄注射禽流感H5型油苗。通过对1万多只种鹅和10万多只商品鹅的推广应用证明确实有效, 采用程序免疫的规模养鹅户均未发生大的疫情。

2.5.2 常见病的防治。

鹅绦虫病发生较普遍, 用吡喹酮按20~30mg/kg体重投服, 1次即愈。喂药后30min左右即见排虫, 要安排专人及时清理虫体, 防止污染及被鹅吃去。鹅曲霉菌病也常见, 主要是喂霉变稻谷, 或垫料垫草长期不清理, 发生霉变, 引起鹅发病, 要注意消除病因。

3 注意事项

3.1 适度规模养鹅

初次养鹅的农户建议一批养100~200只为宜, 不宜贪大, 待积累一定经验后再逐渐扩大。养鹅量的确定, 应根据可供放牧的自然草地资源、水资源、饲料资源、人力资源等量力而行。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套养, 采取全进全出的方法较为妥当。

3.2 养鹅与养鱼结合

【种草养畜技术论文】推荐阅读:

上一篇:地球笑了作文500字下一篇:分子公司管理制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