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树的作文(通用11篇)
银杏树的作文 篇1
我家楼下有一排银杏树,它的叶子就象一把把小扇子。树的外形象一个高高的锥形。
春天,当粉的桃花、白的梨花争相斗艳的时候,银杏树悄悄的给自己披上一层绿纱。
夏天,嫩嫩的小芽长成了一个个小扇子,把银杏树妆点成一个大大的绿伞,为我们遮天蔽日,于是树下热闹起来。
秋天,银杏树的叶子,慢慢成了金黄色,一阵秋风吹过,银杏树叶纷纷扬扬地从树上飘落下来,宛如无数只金色的蝴蝶在空中漫天飞舞。
冬天,银杏树的叶子都落完了,而那埋在雪地里的银杏叶正盼望着来年春天的到来。
妈妈告诉我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和它同门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灭绝。
而它却一代一代的活到了今天,生生不息。我喜欢银杏树的这种精神,我喜欢银杏树。
银杏树的作文 篇2
1 预备工作
银杏树移植最宜时节为春秋两季, 最好在落叶至第二年春萌芽前进行。此时树木进入了休眠期, 新陈代谢缓慢, 树叶蒸腾少, 最宜移植, 特别是没有移植过的“生货”, 选择好适宜移植时间能有效提高成活率。有条件的可以在移植前一年按计划的掘苗形状将其粗根斩断, 多长须根, 使之成为“熟货”, 为第二年移植奠定基础。尽量选用苗木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银杏进行移植。
2 修剪
在移植前应对大型银杏树进行适当修枝, 因为移植时破坏了银杏树部分根系, 打破了水分和营养物质供需的均衡关系, 适当修枝能减少营养消耗, 提高成活率。修剪时, 应优先修剪内膛枝、病弱枝、重叠枝。
3 带土起苗
按规定掘苗时, 应该按树干胸径的8倍 ~ 10倍进行掘苗, 尽量保留原根根系与根周原土。如果必须反季节移栽, 应适当加大土球, 同时用草绳捆好土球, 防止运输过程中土球松散。土球开挖前, 应事先标记好树干的南北向, 便于定植时按原方向栽植。定植前, 应对根部进行修剪, 用快剪将断根头剪齐, 以利于新根生长, 有条件的可以根据经验适当喷打生长促进剂。
4 运输与保护
运输前需要用软材料与草绳对土球进行包裹, 如果运输距离比较远、运输路况不佳或者银杏树胸径较大, 适宜用木箱包装以保证土球完整性。大银杏树装卸时适用机械装卸以减少碰伤, 并及时运输, 最好随起随运。吊装时, 土球置于车头方向, 树冠置于车尾方向, 对土球两侧垫砖块或石条, 防止运输过程中土球晃动。对干支用草绳、草垫进行包裹, 保护枝干以免蹭破树皮, 移动银杏时需小心, 轻起轻放, 避免造成损伤。运输应平稳, 有条件可以对树干、树根进行遮盖, 并适当喷水保湿。
5 挖穴
根据土球尺寸进行挖穴, 尺寸比土球尺寸稍大, 深度大于土球厚度0. 2 m ~ 0. 4 m左右。因银杏树对土壤通透性、肥沃性要求较高, 根系在浅地表充分发育, 为保证根系的呼吸发展, 切忌深栽。对穴中土壤进行灭菌杀虫处理, 如果穴中挖出的原土土质及肥度较好, 可以将原土用于定植, 否则另换优质土壤。
6 定植
对银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再度修剪, 修去运输过程中受损伤的枝叶。然后去除银杏根部包裹物, 务必要去除干净。先在穴坑内填入肥沃细土, 再放入带土球的银杏树, 按原生长方向扶正摆好, 再逐层填入肥沃细土, 层层夯实。
7 支撑
银杏定植完以后, 需要及时支撑, 维持其稳定性, 以免对其根系发育造成影响。选用粗壮木杆, 在银杏旁进行三面或四面斜撑, 斜撑应稳固, 以保证银杏不受风或者其他外力影响为准, 支撑时不可伤及树干。有条件的可以在树干支撑前, 先将草绳或草垫用水完全浸透, 然后包裹于主干外, 最后上斜撑, 以后定时在草绳或草垫上喷水保湿, 防止银杏水分蒸腾过快。两年后银杏根系充分发育后, 可去除斜撑。
8 水肥管理
银杏定植后, 需立即浇水, 遵循“不干不浇, 浇则浇透”。第一次浇水应缓慢, 可以边浇水边用木棍下插土壤, 使水能充分下渗, 保证根系周边土壤润泽并充分贴合树根, 增加土壤密实度。根据实际情况, 再进行两次浇水, 每次间隔为一个星期左右, 浇则浇透。银杏属于耐旱植物, 要防止浇水次数过多, 造成根系腐烂。银杏移植后, 根系损伤过大, 为防止烧根, 切忌施用化肥, 第一年不施肥, 第二年视情况施用农家肥, 薄肥勤施。为补充银杏树移植时的营养消耗, 可对银杏进行叶面补肥, 一般间隔一个月左右, 采用特定低浓度配比肥液, 早晚或气温不高时对叶面进行喷洒。
9 除草杀虫
勤除杂草, 对影响银杏生长的杂草要及时清除, 以保证银杏茁壮成长, 并维护园林景观的美观。害虫以预防为主, 要防早, 及早发现, 早防治。管理较好、茁壮成长的银杏树发病较少, 但如叶枯病、金龟子、超小卷叶蛾、堆沙蛀蛾也偶有发生, 此时需引起重视, 配置相应杀虫剂视情况果断治理。
苏轼有文赞银杏“四壁峰山, 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 圈圈点点文章。”因为银杏的美观挺拔, 已在园林景观、市政工程中大量使用。经过多个工程施工经验的积累, 我对银杏的移植要点总结为“多带土、细保护、浅挖穴、施农肥”, 我们的施工队对银杏树移植成活率已然提高到90% 以上。
摘要:以银杏树的移植为研究内容, 介绍了移植前的准备工作, 主要对修剪、带土起苗、运输与保护、挖穴、定植等一系列措施进行了阐述, 并总结了银杏移植的要点, 以提高银杏移植的成活率。
沉默的银杏树 篇3
各位还记得我们进校第一学期坐的教室在哪个位置吗?校花兼本班文艺委员刘美女的嗓音还是那么悦耳动听。静了一阵,从一个个懵懂的眼神和无奈的表情看,显然,一幢幢漂亮的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图书馆、教师学生公寓和连接它们的水泥通道、绿草地成了他们回忆的障碍。好像我们在教室里晨读向左前方是能看到张先生在银杏树下朗诵诗打太极的,有人幽幽地嘟嚷着。大家恍然大悟,难怪想不起来。原来银杏西南方向那个紧靠村民家猪圈异味扑鼻蚊蝇肆虐光线昏暗的破旧平房教室已经被眼前图书馆大楼和师生活动中心“覆盖并替换”了。
不经意的提醒使大家的思绪又聚焦到一个文绉绉类似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形象上。校内老师学生工友、校外老百姓都叫他张先生。见惯了小学民办教师的灰头土脸和不修边幅,忽然一个戴着近视镜梳着一丝不乱三七开分头穿着笔挺呢子中山套装夹着书本的老师走进教室,我们的心头不禁为之一振。第一印象在我脑海中深深扎下了根,后来读《荷塘月色》,吟《雨巷》,看《早春二月》,朱自清戴望舒肖涧秋形象老是与张先生形象交叠打架。张先生教语文,示范读课文时,音色浑厚,抑扬顿挫,普通话特准,肯定比县广播站播音员厉害,我们有时想,省话剧团专业演员也不过如此吧。先生的板书用飘逸或行云流水来形容一点也不算夸张。我们到县城文化馆观摩书法绘画展览,先生的“五猫嬉戏图”和“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的行书条幅挂在展厅最醒目位置,令人叹为观止。先生孤傲,课后与学生接触不多,但并不妨碍大家对他的景仰。我们像着了魔一样模仿他写字,模仿他忘情的朗诵,很自觉地听他吩咐每天练写两个小时毛笔字,连穿衣服也比过去干净整齐多了。在很多人心目中,他才算知识分子。确实,先生是名牌大学出身,这在好多只是中学文凭的教师群中可算是鹤立鸡群。听说他属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中的第五类。是从大城市下放到乡下中学来的。先生处理学生很特别。谁犯了错误,只要到先生办公室翻出一篇课文用普通话流畅地读一遍就能过关。或者大大方方唱一首歌也能过关。要是谁能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且带有感情地朗诵一篇散文或诗歌,就不只是过关的问题了。先生能给一个灿烂的大笑,然后在学生头上一拍,赏一本《暴风骤雨》、《万山红遍》等类似的长篇小说,三天不用写作业了,看完再说。我虽然不怎么犯错误,但因读书声音响亮且流畅而受过不少次奖励,于是我认识了曹操宋公明孙行者,领略了林海雪原的风光和铁道飞虎的英勇,感受了渣滓洞白公馆革命志士的铮铮铁骨。每天下午先生都带大家唱歌,校园里、小河边常常是莫斯科郊外的浑厚与妹妹找哥泪花流的甜美交错,泉水叮咚的优雅与蒙古长调的苍凉杂陈。最好玩又刺激的是先生带我们半夜出发步行三个小时去爬军山看日出。野山顶上废置天文台和年近八旬守庙人所引起的好奇猜测与初升太阳冉冉升起的美丽壮观把我们带至情绪的至高点,久久难以忘怀。
忽然有人提议去看看当年的小河。绕到后面,印象中的茂密芦苇丛不见了,伸向河中央摇摇晃晃的石板小桥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硬朗霸气的石驳围岸,不锈钢栏杆在太阳下熠熠发光。宽宽的水泥大桥把两岸连在一起,对面已不是当年从宿舍后窗望到的玉米田和棉花田,而是高标准田径场,昂首望天的看台和红色塑胶跑道环绕着的绿茵足球场静静地敞开胸怀仿佛在骄傲地展示着什么。
再次扎堆到绿阴如盖的银杏树下的时候,老同学、母校现任校长也成了人群中的一员。母校的巨大变化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我们真诚地歌颂,无限地感慨。校长笑了,但感觉有点异样。张先生在我们毕业后两年不到就因病去世了。但他极富激情的讲课、忘我投入的朗诵、高亢嘹亮的歌声、精妙唯美的书法绘画、处理学生的独特方式虽经多年风雨剥蚀仍印在我们心中,一点也未风化。现在的物质条件比当年不知好多少倍,但教育却发生了异化。学生心目中好教师形象早已不是张先生那样的文人学者了,学生也不把知识增长能力提升身心愉悦作为第一追求。家长和学生要的是考试成绩,学校和教师要的是升学率。升学率像教育市场一只无形的怪手在掌控着左右着教师和学校。在本应充满人文光辉的语文课堂,教师一个赛一个围绕高考中考把一篇篇有血有肉的小说诗歌散文尸体解剖般的肢解成一个个应试题目。犹如天籁的朗朗读书声、动听感人的世界名曲、愉悦身心的文体活动早已离我们而去。过去学生最欣赏最喜欢的是知识渊博幽默风趣上课生动的学者型老师,但不久前调查发现,那些“应考机器”对催逼他们苦游题海唯求考分老师的肯定率支持率遥遥领先。人文精神、校园文化、审美情趣被分数和升学率掌掴得鼻青脸肿。校长慢悠悠地陈述着,不是作报告也不似拉家常,倒像叹苦经。
秋天的银杏树作文 篇4
我在花园里捡起几片银杏树叶,它像一把小蒲扇子,又像小姑娘的花边裙,它颜色金黄,由叶片和叶柄组成,顶端还有一排排波浪线,十分漂亮。
银杏树叶还有药用价值,能敛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主要用于肺虚咳喘,冠心病,心绞痛等。
银杏树叶还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它们为大树而生,无数片银杏树叶做着相同的工作——在春天长出,又在秋天落下,把生命的精华重新还给大树。这些银杏树叶能向人们报告春天的消息,带给人们希望和喜悦,在烈日炎炎之际,给人们提供小憩的绿荫,当秋天到来时,他甘愿牺牲自己,回到大树的怀抱。
在秋天,它们会变成金灿灿的柠檬黄,在阳光的映照下,全身透明,而不像其它树叶病态的枯黄,来到银杏树下,就仿佛是来到了一片金碧辉煌的天地。
美丽的银杏树作文 篇5
银杏树的树干非常粗,树皮呈灰褐色,上面布满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疙瘩,摸上去非常粗糙,像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掌。树干的上端生长着许多枝干,枝干上又有数不清的扇形叶片。当秋天来到的时候,银杏树的叶子渐渐地开始变成金黄色的了,远远望去,如同一位随时准备放哨的士兵,笔直地站在那里。
秋天刚到的时候,那银杏叶有的黄有的绿,好看极了。一阵秋风拂过,一树的叶子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就像一曲美妙的音乐。还有许多叶子飘然而下美丽极了,有的像风中飞舞的蝴蝶;有的像一个个跳伞运动员;还有的像一把把小扇子。我轻轻地拾起一片金黄的落叶,只见叶柄细细长长的呈弧形,好像一座拱桥;叶面像一把打开的折扇,一面光滑一面粗糙。有的叶子边缘凹凸不平,像连绵起伏的小山;有的在叶面的顶端有个深深的缺口,就像一道深深的峡谷。
就在这时,我的脚下发出“啪”的声音,我低头一看原来是白果。我再抬头一看树上也有许多金黄的白果。听妈妈说银杏果和银杏叶都是名贵的药材,可以治疗许多疾病。
银杏树的作文 篇6
1 银杏的生长习性
银杏是喜阳性树种,性喜温暖而耐寒,在我国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都可以正常生长。银杏是深根性树种,适合生长在湿润肥沃而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的深厚壤土中,不耐涝,较能耐旱[1]。如果环境条件适宜,其寿命很长,树龄可达上千年。枝条萌发力弱,不适宜剪枝。
2 银杏移栽死亡主要原因分析
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分析,银杏移栽死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2.1 土壤条件较差
栽植银杏的土壤中混有大量的建筑垃圾,如:石头、粗砂、水泥等。因建筑施工或市政道路施工,将一些建筑垃圾倒在树池里,经过雨水渗透等渗入到土壤深层对根系生长不利。还有些施工单位,在登山路径两边栽植银杏以营造良好景观,而路径下的土壤贫瘠且多石头,浇水又困难,树木不易扎根,造成树体缓苗时间长生长不良或者死亡。
2.2 树龄较大或受损较重
主要表现在树龄较大不利于缓苗或成活。银杏本身生长缓慢,有时为了很快见到景观效果,选择树龄较大的银杏树木移栽。或者由于绿地改造或者被占用等原因,需要将大银杏树移栽到别处。树龄越大,根系再生能力越差,缓苗越慢,如果技术措施跟不上,成活率就会降低。其次,在起苗、运输和移栽过程中根系和主干树皮受损较重。此外,断根处理时间短,伤口未愈合或者新根长得较少,移栽后不利于成活。
2.3 移栽技术不规范
2.3.1 栽植穴不规范
栽植穴过小,省工,不利于根系伸展,容易损伤根系,不利于树木成活;过大过深,不仅费工,而且容易造成栽植时过深,如果超过正常深度10cm以上,则影响银杏成活。
2.3.2起苗后栽植不及时
苗木运输到现场后,由于主客观原因,未能及时移栽,也没有进行假植,使得根系失去水分过多,部分根毛干枯,降低银杏移栽的成活率。
2.3.3 栽植后浇水不科学
树木移栽后,一般需要在7d内浇灌3次水。可是,在实际绿化中,要根据土壤的含水量和降雨情况灵活把握。若栽树后雨水过多,造成土壤含水量过多,但却没有及时排水,引起烂根等造成银杏死亡。
2.3.4 栽植方向不符
银杏是强阳性树种,移栽后的朝向应该和移栽前树的朝向一致,否则影响银杏移栽成活率。
2.3.5 后续管理较粗放
银杏特别是大龄树体缓苗时间长,移栽后2~3a都需要精细管理。实际绿化中常出现银杏在移栽当年长叶,而第2年假死现象。就是由于看到银杏已经长出新叶后而忽视了继续加强管理,造成树体生长衰弱假死。如果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有可能造成树木死亡。
3 提高银杏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措施
3.1 选好栽植地块和土壤
银杏喜欢较肥沃、湿润、保水保肥而透气性好的壤土。所以,选地时尽量选在符合要求的平地或路边。尽量不选土壤贫瘠土层浅的斜坡山地或者登山路径等。如果土壤中含有建筑垃圾或者过粘、过于贫瘠,要进行换土。在栽植穴内换上适合银杏生长的保水保肥而透气性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的肥沃壤土。
3.2 苗木的选择
苗木应生长健壮、树形美观、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树龄不宜过大。而且在移栽和运输过程中要保护好树体,避免损伤根系、主干和树形,利于银杏移栽后成活。
3.3 移栽季节
适合树木移栽的季节是在土壤解冻后到树体发芽之前,或者在秋季新梢停止生长后树木开始落叶到土壤结冻之前。这时,地上部分停止了生长,而根系仍然在活动生长,树木移植后被损伤的根系恢复较快[2]。
在非适宜的季节移栽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保护措施。反季节移栽主要指在5-7月栽植,8月份栽植树木成活率很低。为了提高银杏反季节移栽成活率,需要重视栽植后浇灌药水促进生发新根。栽植后,用ABT3号生根粉200 mg兑水150kg浇灌新移栽的银杏树。适当加深埋土深度,5cm左右为宜,可以提高移栽树木成活率[3]。每天早晚对银杏树进行叶面喷水有利于新移栽银杏的成活。
3.4 移栽前技术处理
3.4.1 修剪
保护树形。由于银杏枝条萌发力弱,一般修剪较轻。剪去病虫枝、弱枝或枯死枝、交叉枝等。修剪时,要注意保护树形。
3.4.2 断根处理
移栽大树时,断根应该在移栽树前1~2a进行。土球大小为地表20cm以上胸径的9~12倍[4]。银杏是直根系树种,土球应直径小深度大,土球深度为土球直径的2/3[5]。土球过小容易伤害过多的根系,过大容易造成散托和运输不方便。
3.4.3 包装
用草绳和稻草等扎实包装根系土球,防止在栽植前散坨。对树上部分的树干和树冠也要用草绳适当包裹,并且喷水保湿,以防止运输和装卸过程中的机械损伤和水分过度蒸发。
3.4.4 方向标记
银杏是阳性树种,必须标记树木在原生长地的方向。
3.5 运输过程的保护
运输过程中应保护好根系、树干。在运输过程中,要采取措施防止根系和树冠受损;同时要注意保湿,防止根系和树冠因失水而死亡。到目的地后要及时卸车,放在阴凉处喷水保湿,不能及时定植时要进行假植。
3.6 移栽技术
3.6.1 种植穴的大小
种植穴直径应大于土球直径30~40cm,容易使得土球放入树坑。栽植深度以树木根茎部与土壤表面相平为宜,在夏季可适当深一些,但最多不超过5cm。银杏进入种植穴之前,应把穴底的土壤压实。
3.6.2 朝向
银杏树的朝向应和树木移栽前的生长方向一致。在移栽前要做好标记,保证移栽后的朝向和移栽前一致。
3.6.3 回填土
应先填土壤浅层的熟土,然后再填土壤深层挖出的土,一层一层踏实,使土球与土壤紧密结合,否则浇水后土层下陷,容易造成树体倾斜或倒伏。
3.6.4 做树堰
栽好后做树堰便于浇水。
3.6.5 搭支架
为防止因大风等原因造成新植银杏的倒伏,栽好后应及时搭架,架子应牢固且美观。
3.6.6 树干包裹
树干包裹可以防止树体水分蒸发过多。可以用草绳等软材料将树干包裹至一级分支点。
3.7 移栽后的管理
3.7.1 水分管理
根据土壤含水量和天气降雨情况进行灌溉和排水。一般需要浇灌三水:栽植当天及3d后分别浇灌1次,有时视情况在15d后再浇1次水。浇水时候,可以在水中加入生根粉。生长素一般采用萘乙酸,其使用浓度为200mg·kg-1。还应结合降雨情况,防涝或浇水。如果在浇水后降下大雨,应及时排水。在最后一次水后2或3d,应及时中耕,加土填平。以后,根据天气情况酌情进行浇水,浇水后及时封坑。在夏季移栽树木后,还需要对叶面进行喷水,减少叶面水分蒸发。
3.7.2 施肥
新移植的银杏树,不进行干施化肥。由于新根还未开始生长,根系没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干施化肥,最好等到第一个生长季结束后进行。
3.7.3 输营养液
可使树木尽快恢复活力,促进萌芽生根,提高成活率。在距离地面40cm以上的树干上向下倾斜45°打孔至木质部,孔深度3cm左右,插入针头输营养液。输液的速度控制在每分钟2~3滴。间隔10d,可以再输第2次,连续输3次[5]。也可以用“壹壶金”进行吊袋输液[6]。输液从栽植开始,直到树木完全脱离危险结束。
3.7.4 叶面喷肥
在银杏新芽萌发后,每隔30d进行1次根外追肥。用0.1%~0.5%尿素和500倍磷酸二氢钾液体肥料,在阴天或者早晚进行树冠叶面喷洒[5]。
3.7.5 病虫害防治
银杏的病虫害比较少,常见的病害有茎腐病、黄叶病等,虫害有尺蛾等。预防病虫害关键是加强养护,提高树木的抵抗力。病虫害发生时,根据不同的种类,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3.7.6 防寒
当年新栽植的银杏,生长势较弱,为预防冻害,要对树体绑缚草绳进行保暖。
总之,在造林绿化中,要高度重视银杏移栽每一个环节的技术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银杏移栽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潘文明.观赏树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50-51.
[2]梁玉君,邹志荣.非适宜季节树木移植的关键技术探讨[J].北方园艺,2008(10):225-227.
[3]查天山.城市绿化中反季节移栽成龄树木的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1997(3):26-31.
[4]闫华峰,王月妹,张向阳.试论反季节树木移植技术[J].山西科技,2010(2):164-165.
[5]张淑琴.大规格银杏苗木移栽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林业,2011(1A):48.
《有趣的银杏树》教学案例启示 篇7
一、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银杏树又名白果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开花到结果要二十年多年,四十年后才会大量结果,因此别名“公孙树”, 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古称“白果”。银杏树具有欣赏,经济,药用价值,全身是“宝”。银杏树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裸子植物,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很多学校种植了银杏树,树叶的造型非常的别致、像一把小扇子。秋天的银杏树一身金黄,金光闪闪。银杏叶舒展着扇形的裙摆微笑地体味迷人的秋色。到了秋天树叶变的金黄了,撒在地上像金黄色的地毯,为校园景观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深得校园师生的喜爱。每逢秋天,校园里的学生,特别是女学生一有时间就会争着去拣刚从树上掉下来银杏树。该美术教师就抓住这一时机,把它设计成美术活动课,以绘画写生及树叶黏贴画为切入点,整合自然课知识,尝试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融人课堂教学之中。
基本过程:课前教师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收集银杏树,并带到美术课堂备用。在上课后,教师先让学生之间交流收集银杏树的过程,然后指导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对银杏树进行观察、写生。此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银杏树的形状、色彩以及造型之间进行比较。在这一过程中,每小组学生都很认真、很投入,其中有一小组发现了使教师和其他学生都吃惊的问题:多皱折,完整者呈扇形,上缘呈现不规则的波状弯曲,有的中间凹入,深者可达叶长的4/5。具二叉状平行叶脉,细而密,光滑无毛,极其从纵向撕裂。这一发现引起了全班学生的一时轰动。当学生问教师时(其实该教师也不知道),教师灵机一动说:“这就是老师要你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出未被发现的问题。”同时在黑板上写出已准备的六个问题,供其它几组去选择和研究。并指导各小组选出正、副小组长,负责自己小组所选择的研究问题,在课后进行调查,收集,纪录。在下一节美术课中进行讨论、汇报和发言。此时此刻,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都沉浸在热烈的探讨情景之中。
讨论的问题:在上第二节美术课时,四个小组都有了一定的准备。教师引导各组把课前收集、调查的资料,在小组中进行最后讨论,小组长记录好讨论的结果,并代表小组作汇报发言。有几位小组长悄悄地告诉该教师,她们小组拍了银杏树的照片;有的是制作作品,能不能使用投影仪,该教师很高兴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并成了他们的帮手。下面是几个小组自己收集、讨论、上台发言的部分内容:
“我是第三小组代表,我们小组选择了用银杏树的叶子来做《四只小天鹅》和《两个小女孩》的图案研究题目。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的研究过程。”
“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银杏树的叶,绿色和橘黄的特别多,我们把叶子做小天鹅的裙子,因为叶子像扇子形状,做裙子一定很漂亮,用银杏树的径做小天鹅的腿,把银杏树的叶子剪小做成像天鹅的脚噗。我们还观察后发现银杏树的叶子还可以做成人穿的裙子,把叶子剪成小扇形,有的叶子上半部分是绿色,下半部分叶子枯萎了,形成了一个漂亮的花边像裙子的花边。先小的扇形往下排列排到大的扇形,很有层次感,颜色也很丰富。 (把作品放在投影仪上,让同学们观看。)”
下面请看我们制作作品吧。(展示学生作品)……
(全班给以热烈的掌声)……
另一小组上台发言:
“我们小组研究的题目是:通过对银杏树的写生,了解了银杏树、银杏树的生长规律。”
“(1)我们小组同学在上一节美术课里,仔细观察了银杏树的外形、色彩并进行了写生。请看我们小组的几幅写生作品。(我把作品放在投影仪上,让同学们欣赏。)”
“(2)我们写生后,在课外又去查找了有银杏果、银杏叶的资料。我把查找来的资料介绍给大家。”银杏树实生苗主根粗壮,侧根细短,播种后18-25天幼苗陆续出土。
银杏的功能有:
(1)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从银杏叶萃取精华分析其成分,能活化血小板功能,使血液不会凝结成块,它同时能使血管扩张促进动脉与静脉的血液循环,因此能预防心血管疾病、脑血栓与中风。
(2)提升记忆力,预防老年痴呆症:当我们年龄渐老时,神经物质传导的分泌量会渐趋减少,因而导致灵敏度降低以及记忆力退化。对那些智力功能已经退化的老年人而言,银杏能改善他们的心智活动能力,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3)预防血凝块形成:银杏能防止血小板黏在一起,因而能预防血凝块的形成,而血凝块会导致心脏病发作或中风。
“以上是我们小组对银杏研究的成果,谢谢大家!”
“我是第一小组,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组写生的情况。”
“我们写生银杏树,主要用线条画出银杏树的花瓣形状,在写生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就是用颜料来制作银杏树的图案,怎么制作呢?我有一个想法告诉大家,先选好自己喜欢的颜色,再把平时收集来的银杏树的反面就是有很细的径的一面涂起来,然后印在干净的白纸上,当然先设计好图案的造型。在印的过程中水不能加多或者加少,否则印出来的图案就不能看清叶子径的纹路。很多同学很好奇,大家争先恐后想看看制作的作品(投影仪出示银杏树照片和学生制作的作品)。”
此时,很多学生的思维和兴趣都被感染了,纷纷举起自己的手,发表各自的观点。其中有一位男学生站起来大声地说:“我写了一首赞美银杏树的诗念给大家听一下,题目是《秋天的银杏叶》
霜降,把冷面的令旗
挥动过后,插着金翅的银杏叶子
从枝头,开始集体起飞
一生风光的叶子们
不再回忆高处的喧哗
从春天的鹅黄,走到
秋天的金黄——
成熟,但拒绝死亡!
展翅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
得到延续……缓缓飘落……
只有秋风懂得,银杏叶
心中的向往与归宿
深秋,所有的叶子
都在寻根,只有银杏叶
把自己的这份心愿
修炼得更加纯粹
让阳光一眼看清
它脉络般清晰的心思”
令在场的所有教师都很惊讶,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二、案例的几点启示
1.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思想
这一案例的展示,正体现出这样一种教学思想:教学不以灌输知识为重,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着眼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到解决问题,运用综合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它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所倡导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因而,对当前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更具有现实的操作性,值得启示和借鉴。
2.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方法
这一课例的创设,正是抓住了学生现实生活中一个典型,通过这一典型,引领学生从美术学习角度,运用综合知识(自然、语文等学科)自主发现、探究问题,无疑为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找到了科学依据。同时,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有利于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让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空间进行大胆设想、尝试、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3.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
有了先进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奠定了扎实的学习氛围和基础 。这一案例的创设和设计,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在教师教学思想的引领下,逐渐得到养成和实现的。其次,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之中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因此,这一案例的展示,更多地强调了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成为本案例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亮点,更有利于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借鉴。
4.体现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是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具体化。传统的教学形式完全是教师讲、学生听,被动地接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完全的冷落: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实践,不被重视。而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灵活地把全班分为多个小组的小群体进行学习,学习形式上更具有灵活性和注重个性的发展。他们在课外收集、调查所需资料;自己把作品用相机拍成照片;课堂中进行自己讨论、发言、辩论、作记录;并选派小组代表上台发言等。在发言后再组织小组成员的作品展示。在一定意义上说,这节课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充满了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相互适应和完美统一。这为我们美术教学中的其它活动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5.体现教学评价
而这一案例的创设,展示出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评价,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学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在关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叶、田翔仁.剪刻、拼贴[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
[2]许大梅,马雪萍主编.美术下册(第二版)(手工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重印
[3]向亮晶主编,中国风立体剪纸、长沙:湖南科技技术出版社,2009年
[4]陈叶,田翔主编、剪纸拼贴、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作者简介:
描写银杏树的作文 篇8
春天,银杏树吐出了嫩绿的小芽。看见之后,感觉很舒服,觉得自己也随着小芽一起长大。
夏天,银杏树上嫩绿的小芽变成了金黄的小扇子。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小果子也慢慢的与我们一起快乐成长。
秋天,树上的果子圆圆的,好像许多小脑袋呢!银杏叶在空中落下来的时候,好像千万只金黄的蝴蝶随风舞动。我经常在银杏树下拾银杏叶。满地的金黄的厚厚的树叶,好像一张软软的大床,我真的很想躺在上面,美美地睡上一觉。
冬天,银杏叶的叶子全部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了。种树的人们怕它寂寞,就在它的旁边栽上了一些小草和小树,陪它度过寒冷的冬天。
描写银杏树的作文 篇9
走在银杏公园的大道上,我发现许多的银杏树叶子,已经染上了秋的色彩,到处可以看到黄灿灿的树叶,我走过银杏树林,一片片叶子落在我身上,像一只只金黄色的蝴蝶在跳舞。
我站在公园里,抬头看见树上的叶子,都是金黄金黄的,一阵微风吹来,这些黄色的树叶哗哗地落在地上,就像一层金黄色的地毯,游客们来到金黄色的世界里,拍照、唱歌、跳舞,观赏着这美丽的树叶。
我好想变成银杏树 篇10
倾听山中流淌的叮咚声
“叮咚,叮咚……”我生长在山顶,虽然只是棵刚长大的银杏,但由于山势高,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风景的好地方。我倾听着山中回荡的叮咚声,心情舒畅。是什么在发出这声响呢?我眺望远处,看到了一股清凉的山泉,山泉在石缝中流淌。“清澈”这词便是用来形容这山泉,它如一面明镜,把我的朋友都映在了里面。太阳的照射让山泉发出耀眼的光,好似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山泉如一个调皮的孩子在石头间蹦来跳去,好似音乐家正在演奏激烈的音乐,好听极了。
闻着风中飘来的清香
我在闭目养神,阳光滋润着我的身体,土地养育着我,水分灌溉着我。一阵清风吹来,滋润我的心灵。在下一阵风吹来时,我闻到了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那是花香。低头望去,有的相继开放,有的含苞待放:雪白的桅子花如一位穿着白色裙子亭亭玉立的花季少女;玫瑰似火,美艳无比,惊艳了时光;杜鹃花纷飞,天空好似下了粉红色的雪……风又轻轻地拂过,带来一阵芳香。
欣赏空中绮丽的景色
天渐渐暗了下来,美丽的火烧云爬上了天空,使天空变得绚烂无比。云变幻着造型,一会儿变成小羊,一会儿又变成小肥猪,一会儿变成这,一会儿又变成那,美丽极了。天终究暗了,美丽虽只有一刹那,但我也知足了。夜晚的天空也很美,点点繁星就像小碎花,点缀着黑宝石般的天空。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天边,我站的地方很高,仿佛一伸手就能摸到那一轮明月。夜深了,我也要睡了,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我独享着这份美好。
原来大自然这么美,如果幻想成真,该有多好。我爱这一份宁静,爱这一份美丽。
(指导老师:蔡红梅)
每一棵树都有存在的美好
《三棵银杏树》教学 篇11
三棵银杏树
叶圣陶
我家屋后有一片空地, 十丈见方的开阔, 前边、右边沿着河, 左边是人家的墙。三棵银杏树站在那里。一棵靠着右边, 把影子投到河里。两棵在中央, 并着肩, 手牵着手似的, 像两个亲密的朋友。
这三棵银杏树多大年纪了, 没有人能够知道。我父亲说, 他小的时候, 树就有这么高大了, 经过了三十年的岁月, 似乎还是这么高大。
三棵树的正干都很直;枝干也是直的多, 偶然有几枝屈曲得很古怪, 像画幅上画的。每年冬天, 赤裸的枝干上生出无数的小粒来。这些小粒渐渐长大, 长得像牛、羊的奶头。
到了春天, 绿叶从奶头似的部分伸展出来。我们欢喜地说道:“银杏树又穿上新衣裳了!”空地上有了这广大的绿荫, 正是游戏的好场所;我们便在那里赛跑, 唱歌, 扮演狩猎的戏剧。经过的船只往往在右边那一棵的树荫下停泊, 摇船的乘此吸一管烟或者煮一锅饭, 这时候, 一缕缕的烟便袅起来了。
银杏树的花太小了, 很容易使人忽略。去年秋天, 我一边拾银杏果, 一边问父亲道:“为什么银杏树不开花的?”父亲笑着说:“不开花哪里来的果?待来春留心看吧。”今年春天, 我看见了银杏的花了, 那是很可爱的、白里带点淡黄的小花。
说起银杏果, 不由得想起“烫手炉, 热白果”的叫卖声来。白果是银杏果的核, 炒过一下, 剥了壳, 去了衣, 便是绿玉一般的一颗仁, 虽然并不甜, 却有一种特别的清味。这东西, 我们都欢喜吃。
秋风阵阵地吹, 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风又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 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待黄叶落尽, 三棵老树又赤裸了。屈曲得很古怪的枝干上偶然有一两只鹰停在那里, 好久好久不动一动, 衬着天空的背景, 正像一幅古画。
———选自《开明国语课本》高小第三册
备课构想
适合的, 就是最好的
自2000年以来, 儿童文学阅读渐渐做得风生水起。然而, 经典的或者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大多由国外作家创作。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我常常在想:能不能向小学生提供很中国、很文学的作品?尤其是到了小学高年级, 他们的阅读“牙口”渐好, 能不能向成人文学“挺进”一下?我把目光投向了活跃在上个世纪的中国文学大师们:鲁迅、老舍、沈从文、叶圣陶、朱自清、萧红、汪曾祺……
带学生读大师们, 我犹如一个在海边的孩子, 捡到了无数美丽的贝壳, 再也不舍得罢手……这次, 我选择的是叶圣陶先生的《三棵银杏树》。
我对于散文阅读有一种偏爱, 中外名家的散文, 书柜里几乎都有搜集。我承认, 就文学水准而言, 叶圣陶不能算最好的那一个, 但是, 对于小学生而言, 他也许可以算是最适合的那一个。他的很多作品, 可以直接拿来给学生读。
为什么叶圣陶先生是最适合的那个呢?他不同于一般散文作家的独特之处有三:其一, 他做过中小学教师, 先后在苏州、上海、杭州等地教过小学生、中学生和师范生。其二, 他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称赞他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创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 郁达夫也说, “一般的高中学生, 要取作散文的模范”, 当以叶圣陶的作品“最为适当”。其三, 他是中国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开创者, 他的语文教育思想, 他所编辑的《开明小学国语读本》《国文百八课》等, 都对中小学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叶先生了解中小学生, 他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例文去引导他们阅读和写作。他的作品, 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小学语文教材和课外读物的最佳选文。作为一线语文老师, 我深深觉得, 叶老的文章, 可教。
这篇《三棵银杏树》, 我们可以感受到叶老文章遣词造句准确、妥帖的典范性, “一清如水”的“谈话风”风格, “剥了壳, 去了衣”的短句节奏, 还有诸如“像牛、羊的奶头”这样的口语, 和学生是“无隔”的。
这篇文章编入《开明国语课本》第三、四册里时, 作者自己编写的习题是这样的:读了第十九课的第四节引起怎样的感觉?读了同课的末一节, 又引起怎样的感觉? (开明出版社2011年2月版第57页) 这两小节也许是作者认为写得很得意的文字。非常有意思的是, 这两段文字, 带着中国人独有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体验。我以为读这样的文字, 就是在传承民族的古典文化因子。
“作者思有路, 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 (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 这篇《三棵银杏树》的思路, 就是很值得学生感受、领悟并且迁移运用的“文本黄金点”。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 叶圣陶先生都非常重视思路的。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 文章整体的把握、层次逻辑的理解, 多多少少被淡化甚至忽略。然而一篇好的文章, 必然有好的思路, 好的思路, 形成了好的结构。古今中外的作家都知道结构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文章内容的表达, 不在结构上下一番功夫, 是很难写出好文章的。在文章的思路架构这一点上, 《三棵银杏树》无疑是值得学生去下一番功夫体会的。
回望叶圣陶那一代人, 我深深地感到, 当初的教师是真有水平的。他们, 让我们看到了高处。即便我们不能像他们那样集创作、编写、教学于一身, 起码, 我们可以不要抱住一本教材, 放开眼光, 为孩子寻觅最好的“初乳”。
课例再现
《三棵银杏树》课堂实录
执教者:张学青
学生: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五年级 (周末混班)
一、聊聊课题:银杏———关于“公孙树”的别称
师: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一起学习一篇跟银杏树有关的课文。银杏树, 也叫白果树, 这个名字很好懂。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公孙树”, 谁来猜一猜, 它为什么叫“公孙树”呢?愿猜会想的, 一定是阅读力很棒的孩子。
生:我猜应该是长辈种了留下来的树, 后人还能看到它, 就代表它寿命很长。
生:我觉得也许应该是银杏树寿命很长, 它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经在这个世上诞生了, 所以才叫“公孙树”。
师:如果单单说它寿命长的话, 那是不是叫“公公树”更合适一点呢? (生笑)
生:我猜它是一个姓公孙的人种的。
师:看起来你传说故事、民间故事看得比较多。银杏树为什么叫“公孙树”呢?刚才一个同学说的很对, 银杏是寿命很长的古老的树种, 而且它生长得特别慢, 爷爷这一辈人种的树要到孙子这一辈才能够大量结果, 所以人们叫它“公孙树”。今天我们要读的这篇课文是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叶圣陶先生教过小学, 教过中学, 甚至教过大学, 他编过国语课本。今天我们读的课文就是从叶圣陶先生编的国语课本中选出来的。
二、梳理思路:银杏的四季———关于文章的结构
师:《三棵银杏树》, 七个自然段。迅速浏览全文, 看一看在叶圣陶先生的这篇文章里, 他有没有讲到银杏树古老、生长很缓慢的特点?找到了标记一下。 (一分钟以后交流, 师强调浏览要用眼睛快速地扫读。)
生:我觉得是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我父亲说, 他小的时候, 树就有这么高大了, 经过了三十年的岁月似乎还是这么高大。”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因为他过了三十年还是这么高大, 好像没有长一点, 给人感觉就是它长得非常慢, 三十年让人感觉不出来。
师:这个句子初看起来是在说银杏树的高大, 其实, 在高大的背后是在说什么?长得慢。
(引导学生关注句中的“似乎”, 说说为什么要加“似乎”一词。)
生:“似乎”表示大概的, 因为他不知道父亲说的这么高大究竟是多高, 是不是还是像现在这么高。万一现在比以前长高了, 可是他没看出来呢。
师:这30年间, 银杏树真的不在长吗?当然在长, 可是它长得让人看不出来。它在长又让人看不出来, 作者就用了一个“似乎”, 这就是语言的准确性。
(学生读句子)
师:写文章, 首先要做到的是语言的准确。这样的语言值得我们出声去读。你们读得怎么样了呢?在请大家朗读之前, 首先请大家浏览一下课文:文中写到了银杏树的哪些部分?请你用笔在课文纸上把有关词语圈出来。圈好以后请举手示意。
(生交流, 依次板书枝干叶花果)
师:很好, 作者写得很有顺序, 你讲得也很有顺序。接下来老师请大家把文中具体描写银杏枝干、叶、花、果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2分钟后, 指名朗读。)
枝干:
三棵树的正干都很直;枝干也是直的多, 偶然有几枝屈曲得很古怪, 像画幅上画的。每年冬天, 赤裸的枝干上生出无数的小粒来。这些小粒渐渐长大, 长得像牛、羊的奶头。
师:这一段话里面有几句话, 每句在讲什么?
生:有三句话, 第一句话讲的是枝干很直, 第二句话讲的是赤裸的枝干上会生出无数的小粒, 第三句话讲的是这些小粒长大后像牛羊的奶头。
师:刚才你说第一句话在说“枝干很直”, 可句子中明明有说“屈曲”啊。
生:他说“偶然有几枝屈曲”。
师:好, 你能从“屈曲”中读出“直”, 很棒。你们曾经留意过渐渐长大的那些小粒吗? (生摇头) 你们没见过, 是吧?所以作者用了一个比喻, 告诉你渐渐长大的小粒像什么 (生接———牛羊的奶头) 。见过牛羊的奶头吗?在电视或者图片中应该见过吧。我们来看看小粒的样子——— (出示银杏树枝干图片)
师:你觉得这个比喻好在哪儿?
生:渐渐长大的小粒很像牛羊的奶头。
师:一个好的比喻, 首先要两者有相像的地方, 对不对?但是这个奶头的比喻还不仅仅好在外形的像, 还好在哪里?
生:我觉得它像牛羊的奶头, 奶头一般都可以挤出奶来的, 这里后面要是生出银杏的叶, 这些奶头还能为哺育果子提供营养, 就像牛羊奶头里面的奶一样。
师:说得好。想想, 奶头是不是哺育新生命的地方?银杏树上渐渐长大的小粒里, 马上会有新生命诞生———绿叶会从里面伸展出来, 所以这个句子妙不妙? (生点头) 这就是 (板书:语言的妥帖)
(学生朗读写“叶”的句子, 教师引导体会春之叶的生长之美, 秋之叶的凋零之美;学生读写“花”的句子, 教师引导体会花的小;学生读写“果”的句子, 教师引导体会“果”的好看与好吃。)
师:刚才我们读到了课文中写银杏枝干、叶、花、果的句段, 这样的课文就是要出声地去读它。有人说这篇文章是写了三个季节里的银杏树, 有人说是四个季节, 你赞成哪个观点?先别忙着举手, 静静看30秒以后再举手。
生:我觉得写了三个季节的, 因为课文里面说了“每年冬天”“春天”“秋天”。
师:是的, 课文里有表示这三个季节的词。有同学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觉得应该是四个季节, 因为课文写了冬天、春天、秋天, 但是在第四自然段里面, 后面写了“绿荫”, 如果是春天的话, 是不可能到绿荫下面的, 只有夏天的时候要到绿荫下面去避暑。
师:你的意思是说, 如果是春天的话, 暖暖的太阳底下做游戏多舒服, 干嘛到绿荫下去呢?好。再看课文, 是怎样的绿荫? (生接:广大的绿荫) 春天里会有大片大片的绿荫吗?所以说, 这篇课文藏着一个季节, 藏着一个夏天。
师:按照我们的写作经验, 写一棵树四季的特点, 我们一般会按怎样的顺序写?
生:从春天开始, 写到夏天, 写到秋天, 再写到冬天。
师:在这篇文章里, 叶圣陶先生是怎么安排季节顺序的?请大家在讲义纸上画一画文章的结构图, 画完以后再和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安排顺序呢?要尽量说出多个理由, 时间是3分钟。
师:很多同学都是像他这样画的。你们都看到了作者是从冬天开始写的, 然后写到春天、夏天、秋天。写到秋天结束了吗?我再请你们读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作者在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说“秋风阵阵地吹, 折扇型的黄叶落得满地”, 他说“风又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了, 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这样的话说明了春天又到了。
师:啊?春天到了?这里的黄蝴蝶不是真蝴蝶, 是落叶唉。你再看后面怎么写的?赤裸的树干———
生:说明冬天到了。
师:现在发现了吧, 作者最后又写到了冬天, 你们把冬天漏掉了。所以说这一篇文章的结构是非常有意思的, 作者从冬天开始写, 写到春天, 写到夏天, 再写到秋天, 最后又回到了冬天。
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再给大家1分钟时间和同桌讨论一下。
生:这样写, 就是把四季循环了一下, 然后还可以首尾呼应, 一开始写的是冬天, 最后写的还是冬天。
师:循环, 有同学小声在说“轮回”, 这个词用得好。谁还有补充?
生:你看作者第三自然段写冬天, 他说枝干上已经生出无数的小粒来, 长的像牛羊的奶头, 最后一自然段虽然也是写冬天的, 但是他写的是初冬的情景, 第三自然段是深冬, 已经快到春天了。
师:你的意思就是说他最后讲的是初冬的样子, 开头写的是深冬的样子, 首和尾不但是呼应的, 也是接连的, 对不对?真有意思。当然了, 这样的一种轮回结构, 更让我们看到了这棵银杏树生生不息。
师:刚才大家讨论的是为什么又回到了冬天。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从冬天开始写呢?
生:因为一年都是从1月份开始, 一般都是腊月, 腊月的时候还是冬天, 所以就从冬天开始写。
师:哦, 你说的我没想到过呢。你是说, 一年刚开头的样子还是冬天的样子。
生:我认为作者从冬天开始写, 因为冬天里银杏枝干有小粒, 跟发芽差不多, 其他树是从春天开始生长的, 银杏树是从冬天开始的, 所以作者要从冬天开始写。
师:好, 你说的是银杏树在冬天里就孕育生机了。不过, 其他树也许也是这样的哦。我请大家再来看一看作者安排的另一条线:他写银杏树, 从哪一部分开始写? (生接———枝干) 为什么先要写枝干?突出整体形象, 对不对?那么银杏树的枝干在哪个季节里最突出?
生:冬天。冬天的时候叶子全部落掉了, 大家看见的只有枝干。
师:是的。所以, 孩子们, 每篇文章都是有思路的。一句一句, 一段一段, 一个好的作者, 他绝对不乱写。你看他怎么开头, 怎么写下去, 跟着作者走, 再想想他为什么这么走, 你就会有收获。我们看这篇文章, 作者就是用这样的圆圆的结构来表现银杏树的生生不息。 (板书:结构精巧)
师:叶圣陶先生是作家, 他教过书;朱自清先生也是作家, 也教过书。他俩在杭州教书的时候是住在一个宿舍里的。叶圣陶先生写完文章以后就给朱自清先生看。叶先生是很谦虚的人, 不过他曾对朱先生说, “我对写文章的结尾还是有些把握的”。现在请你来读读文章的结尾, 你觉得这样的结尾好吗?
(学生自由朗读后, 教师范读:这样的结尾会带给你什么感觉?)
待黄叶落尽, 三棵老树又赤裸了。屈曲得很古怪的枝干上偶然有一两只鹰停在那里, 好久好久不动一动, 衬着天空的背景, 正像一幅古画。
生:一般我们写结尾都会说三棵银杏树好美之类的, 作者只是用季节的结尾给结尾了一下, 没有说好漂亮什么的。
师:但有没有给你带来好美的感觉?
生:也有。
师:有的, 他把美藏在文字里, 是吧?
生:我觉得他上面说的是“衬着天空的背景, 正像一幅古画”, 我感觉很寂静, 作者把银杏树的美表达成了“像一幅古画”。
师:那你说说看, 作者为什么说是“一幅古画”呢?
生:他上面说“屈曲得很古怪的枝干上偶然有一两只鹰停在那里, 好久好久不动一动”, 而且树是赤裸的, 鹰站在上面, 衬着天空的蓝色, 就特别像一幅水墨的古画。
师:哦, 古色古香的感觉。再说说这棵银杏树多大年纪了?
生:很大年纪了, 都不知道它多大年纪了。
生:还有一个原因, 我觉得既然是一幅古画, 可能有点泛黄, 天也有点泛黄, 那就是黄昏的时候, 就表示叶圣陶先生观察得很仔细。
生:刚刚他讲了银杏树很老, 它称得上“古画”, 我觉得还因为鹰停在那儿好久都不动一下, 那就是非常得美, 有意境了。
师:有意境了, 感觉太对了。刚才张老师在读的时候你们把眼睛闭上, 眼前有没有形象?赤裸的树干有吧, 一动不动的鹰有吧, 天空的背景有吧, 作者用这些形象, 带给我们画面感, 把我们带进一种意境里, 非常的诗意。 (板书:形象诗意) 我感觉叶圣陶先生一定对冬天的银杏树情有独钟。我这话可是有根据的, 根据在哪里?关于赤裸的树干像一幅画, 其他地方有写到吗?找出来读一读。
生朗读第三自然段的句子:
三棵树的正干都很直;枝干也是直的多, 偶然有几枝屈曲得很古怪, 像画幅上画的。
师:一句话, 在文中不断地出现, 就像一首歌中你特别爱的那句歌词, 反复地出现, 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体会情感:关于银杏树下的人们
孩子们, 这篇文章从银杏树的枝干写到叶写到花, 写到果, 其实作者还写到了银杏树下的人们。 (板书) 人们对这银杏树有什么感情, 你读出来了吗?
生:我觉得应该是“喜爱”。从第四段的“我们欢喜地说, 银杏树又穿上新衣裳了”可以看出来。
师:别的地方可有“欢喜”? (板书:欢喜)
生:空地上有了这广大的绿荫, 这是游戏的好场所, 我们便在那里赛跑、唱歌、扮演狩猎的戏剧。
生:第七自然段有一句话, “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有“拍手”这个词。
师:既然是拍手, 肯定是“拍手称快”啦, 还有补充吗?
生:这东西我们都欢喜吃。
师“:欢喜“”欢喜”, 还有“拍手”,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人们对银杏树的喜爱。可是有人说在这段话里也有“欢喜”, 你有没有读出来?“欢喜”在哪里?
出示句段:
经过的船只往往在右边那一棵的树荫下停泊, 摇船的乘此吸一管烟或者煮一锅饭, 这时候, 一缕缕的烟便袅起来了。
生:“往往”说明他们经常停在这里, 说明是欢喜的。
生:还有“摇船的乘此吸一管烟或者煮一锅饭”, 说明他们很辛苦的时候喜欢在这里休息一下。
师:你注意一下这句话的节奏哦。“吸一管烟, 煮一锅饭”, 不是“吸烟”“煮饭”, 是“吸一管烟, 煮一锅饭”, 很舒缓的节奏, 的确给人一种悠闲的感觉。还有其他地方吗?
(生静默)
师:你注意一下这个“袅”。烟是怎么“袅”的?我们来“袅袅”看。
(生手做袅袅状, 表演。)
师:他没有说这个烟是“冲出来的”, 是“冒出来的”, 而是慢慢悠悠地“袅”上来, 你看是不是有“欢喜”?这句子太漂亮了。
(生朗读)
师:你细细读课文, 还能读到更多的“欢喜”, 比如说, 他说这几棵银杏树不是“种在那里”, 而是“站在那里”。“站”的背后也有“欢喜”, 是吧?其实写人们对银杏树的“欢喜”, 说到底还是作者对银杏树的“欢喜”。叶圣陶先生曾在苏州的甪直古镇待过好长时间, 古镇上有好几棵古老的银杏树, 这是叶圣陶先生特别钟爱的树。他去世以后, 吩咐后人把他的骨灰葬在银杏树旁。现在在甪直古镇上, 这棵高大的银杏树还在默默地守卫着叶老的墓。对张老师来说, 叶老就是一棵高大的银杏树, 一幅古画, 因为我在他的文章里读到了很多很多, 孩子们如果你愿意, 也可以去找叶圣陶先生的文章读一读, 品一品。今天这堂课就上到这里, 下课!
听课评析
一阕美好的文学教学之歌
———漫议张学青《三棵银杏树》教学
冷玉斌
这几年读了上海师大詹丹教授不少语文教学批评文章, 对他的学科意识、教学理念、教材观念, 尤其教学中文学性的坚守, 很认同, 所以, 当细细欣赏了张学青老师《三棵银杏树》教学实录, 一下子想起詹教授某一次的“表白”:
“不论是争鸣还是阐释, 彰显语文教学的文学色彩, 把被应试教育遮蔽或者阻遏的文学能力的培养充分张扬出来, 是我一贯的主张。”
窃以为, 《三棵银杏树》的教学正是对詹教授主张最好的课堂诠释, 其重要性就在于“彰显语文教学的文学色彩, 把被应试教育遮蔽或者阻遏的文学能力的培养充分张扬出来”。
一
毫无疑问, 对小学生而言, 《三棵银杏树》是一篇具有典范性的白话散文, 此一点, 张老师在“备课构想”中已有阐发。我更认为, 较孩子日常所读, 《三棵银杏树》的文学价值胜之多矣, 在这里, 只举叶老本人颇在意的最末一节:
秋风阵阵地吹, 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风又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 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待黄叶落尽, 三棵老树又赤裸了。屈曲得很古怪的枝干上偶然有一两只鹰停在那里, 好久好久不动一动, 衬着天空的背景, 正像一幅古画。
此篇末文字很似一部艺术电影恰到好处地收尾, 起先秋风、黄叶、孩童, 大视角, 大写意;继而老树、虬枝, 镜头给到近处, 描摩逼真, 文字苍老奇崛, 与之连接是鹰隼久立的特写, 不动如山, 简约有力;缓缓地, 视线回到天空的背景, 明朗、高远, 沉淀着岁月底色, 含蓄蕴藉, 至此画面定格, 戛然而止。在篇章中, 描写对象由静而动再静, 静动相宜, 字里行间充满文学的张力。从音节上, 调子低, 读起来自有一股安然之气, 多了沉静之味, 无论段落组织, 抑或文本内在, 都是古典气象, 难怪张老师说这一节“带着中国人独有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体验”, “正像一幅古画”, 也是对这简短文字的最好评价。
叶圣陶先生在《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一文里开宗明义讲:
“须以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学童所以需要国文, 和我们所以教学童以国文, 一方面在于磨练情思, 进于丰妙;另一方面又在练习表达情思的方法, 不至于有把握不住之苦。这两方面里, 前者为泉源, 为根本, 所以从事开浚和栽培, 最为切要。”
那么, 着眼于儿童的“磨练情思, 进于丰妙”, 如《三棵银杏树》这样的文学文本岂不正是教师从事开浚和栽培的最好材料?选文如是, 课堂已经美好了一半。
二
这篇散文, 张老师教得也很“文学”。
整个课堂分为三个层次:
聊聊课题:银杏———关于“公孙树”的别称;
梳理思路 : 银杏的四季———关于文章的结构;
体会情感:关于银杏树下的人们。
重点在第二处“梳理思路”, 学生经历银杏的四季, 发现了文本妙趣:
语言妥当;结构精巧;形象诗意。
由树及文、由树及人, 以文本为经, 以课堂为纬, 张老师自己作了一篇好文章。“好”在哪里?好在张老师心中有数、课上有底, 她深深知道, 当面对这样一篇极好的文学作品———散文, 孩子们该读什么, 该如何去读。
来看一段教学流程:
师:这一段话里面有几句话, 每句在讲什么?
生:有三句话, 第一句话讲的是枝干很直, 第二句话讲的是赤裸的枝干上会生出无数的小粒, 第三句话讲的是这些小粒长大后像牛羊的奶头。
师:刚才你说第一句话在说“枝干很直”, 可句子中明明有说“屈曲”啊。
生:他说“偶然有几枝屈曲”。
师:好, 你能从“屈曲”中读出“直”, 很棒。你们曾经留意过渐渐长大的那些小粒吗? (生摇头) 你们没见过, 是吧?所以作者用了一个比喻, 告诉你渐渐长大的小粒像什么 (生接———牛羊的奶头) 。见过牛羊的奶头吗?在电视或者图片中应该见过吧。我们来看看小粒的样子——— (出示银杏树枝干图片)
师:你觉得这个比喻好在哪儿?
生:渐渐长大的小粒很像牛羊的奶头。
师:一个好的比喻, 首先要两者有相像的地方, 对不对?但是这个奶头的比喻还不仅仅好在外形的像, 还好在哪里?
生:我觉得它像牛羊的奶头, 奶头一般都可以挤出奶来的, 这里后面要是生出银杏的叶, 这些奶头还能为哺育果子提供营养, 就像牛羊奶头里面的奶一样。
师:说得好。想想, 奶头是不是哺育新生命的地方?银杏树上渐渐长大的小粒里, 马上会有新生命诞生———绿叶会从里面伸展出来, 所以这个句子妙不妙? (生点头) 这就是——— (板书:语言的妥帖)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 有两处转折与推进别具匠心, 是典型的文学阅读, 一是从“屈曲”读出“直”, 一是从小粒与牛羊奶头的“形似”读到“会意”, 一从矛盾处发现, 一从相似处延展, 正是教者在引导孩子倾听文本, 亲近文字, 推敲、琢磨、切磋, 对作者描写中的精妙情思和独特构思进行感受、理解, 从而丰富了儿童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加深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和理解, 进而提高表达能力。从语文课程来理解, 文学阅读就是要“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连接。要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感受‘这一篇’所传递的作者的认知、情感, 感受‘这一篇’中与独特的认知、情感融于一体的语句章法、语文知识”。 (王荣生语)
三
类似这样的阅读流程贯穿整个课堂, 张老师说叶老文章是“一清如水的‘谈话风’风格”, 她本节课的最大风格也是一清如水的“谈话风”:聊聊课题, 为引入银杏的生长做铺垫, 再从生长出发, 读读说说作者描写的银杏的部分, 在此基础上讨论文章结构, 读出了四季“轮回”, 感悟到银杏的生生不息, 这一处教学非常精彩。文章结构的精妙带来教学设计的精妙。之后重点赏读文章末节, 入情入境, 最终落脚到银杏树下的人们, 感受人们内心的欢喜, 生发出自己的欢喜———这欢喜是文中人的欢喜, 也是阅读者的欢喜;是学生学习的欢喜, 也是教师教学的欢喜。
课堂上, 教者没有刻意求工, 不露痕迹地在流动进程中自在挥洒、随处点染, 将自己隐身于文本之内, 有时引领, 有时帮助, 有时设疑, 有时唤醒, 孩子们调动起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 穿行于文章内部, 或品语言, 或明结构, 或悟意蕴, 师生间因阅读而起的精彩对话此起彼伏, 也因此一同向着阅读的深处掘进, 领略着文学的乐趣。 (具体话语不引, 可参看实录。) 纳博科夫在《文学讲稿》里写道:“虽然读书时用的是脑, 可真正领略艺术带来的欣悦的部位却在两块肩胛骨之间。”张老师作为一名成熟的阅读者, 也正在带着自己的学生往这样的境界靠近。
综观课堂, 我觉得张老师正是利用了《三棵银杏树》文本“自身的准确性、明晰性、灵活性、生动性以及和谐悦耳的语言”, 使孩子充分自由地从多个角度阅读、感悟、品味, 从而获得了一种对自然、对人生的“精微的感觉”。这种感觉, 是童年的稚气, 是生命的绿意, 是生活的诗意。有了这般“精微的感觉”, 孩子成长的脚步才会踏实, 心灵才会丰富, 人生才会圆满———只因他们的精神在“这样一种散文”的滋养下得到了“同样自由、从容和健康的发展”。
恽寿平曰:“心忘放入妙, 意到不求工。”张老师在教学中多处介绍到作者, 勾勒其生平, 暗藏着阅读线索, 架起了文学阅读的桥梁, 激发起孩子阅读的乐趣, 行文至此, 不由想起叶老好友、学者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序言里的一句:“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 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 阅读经典的用处, 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
【银杏树的作文】推荐阅读:
高大的银杏树作文11-06
银杏树的作文300字05-08
写秋天银杏树的作文150字08-15
描写银杏树的好句子作文09-29
井边的银杏树作文_植物作文700字05-21
写银杏树作文700字11-08
关于银杏树为话题小学作文08-13
写银杏的作文300字06-19
我喜欢银杏树作文600字10-08
银杏树的品格散文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