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经济和信息化委

2024-06-01

阿坝州经济和信息化委(精选9篇)

阿坝州经济和信息化委 篇1

2011年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

(2011年3月)

今年全市经信系统推进依法行政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全国全省依法行政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个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以全面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主线,以建设法治机关为目标,以推进全市经信系统依法行政为重点,不断提高委系统依法行政、服务经济、服务企业的工作水平,促进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夯实依法行政基础,不断健全经信系统行政工作机制

(一)加强经信系统组织领导。坚持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依法行政,创建法治机关领导小组,负责本部门经信系统依法行政工作。

(二)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将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核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必经程序,逐步实行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三统一”制度;探索建立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和有效期届满前的评估、修改或者废止制度;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全面提高规范性文件的报备率、及时率、规范率。

(三)实行法规规章定期清理制度。坚决维护法制统一,正

确处理好法律、法规与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关系,在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后,及时核查本部门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并及时进行修改或者废止;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规章一般每隔5年、规范性文件一般每隔2年清理一次,清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四)健全经信立法工作机制。坚持依法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开门立法,积极做好经信法规项目的前期调研和起草工作,引进专家参与机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拓宽听取意见渠道,扩大征求意见范围,增强经济和信息化法规、规章的科学性、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二、完善行政决策制度,不断提升经信系统行政决策水平

(五)坚持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建立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对重大决策,必须进行合法性审查,决策不得超越法定权限或与法律法规相抵触;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领导班子讨论。坚决防止越权决策、违法决策。

(六)规范行政决策机制程序。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集体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对所涉及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从决策动议、方案选择、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到决定方式、公布形式、实施情况评估等各个环节均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和程序。对经济和信息化重大政策出台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

(七)实行决策跟踪责任追究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跟踪

政策的实施情况,多渠道了解企业相关方和社会各界对政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沟通反馈,并适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进行调整或停止执行,对违法决策、错误决策造成经济和信息化工作重大损失的,应严格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三、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不断完善经信系统行政管理体制

(八)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牢固树立起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的理念和有限、阳光、诚信、程序、高效、服务、责任政府的理念,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办理行政许可项目。对取消许可的职能管理类事项实行“备案制”或“监督制”、上下联动的审批事项实行“聘用制”、重要行政审批事项实行“会审制”、服务类事项实行“委托制”、许可项目实行“跟踪管理制”、行政许可责任实行“内部层级追究制”。

(九)全面推进系统政务公开。完善经信系统信息公开的监督保障机制,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务信息,都要及时、准确、全面、具体地向社会公开,重点推进行政审批、资金项目等政策性资源、各种政策措施和公务文件、重大活动安排等信息公开。探索推进过程公开,引导企业相关方、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参与经济和信息化政策的研究制定。

(十)规范行政权力阳光运行。按照全面推进、网上运行、权力制约、高效便民的原则,完善各项配套制度、规范和深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规范行政权力库、网上政务大厅、行政权力运行平台、行政监察平台、法制监督平台的建设和管理。

四、高效办理行政案件,不断加大经信系统执法检查力度

(十一)加强经信系统执法检查。进一步完善经信系统执法检查制度,重点落实行政执法卷宗评查制度,组织开展2011年度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案件执法检查,抽调有关区县工信局(经信办)法制工作分管领导组成执法检查组,采取查看书面资料、座谈走访、听取汇报、案件抽查等方式,对全市经信系统的行政执法案卷进行重点抽查,从依据、实体、程序三个方面检查执法过程的合法合规情况,并对行政执法案件质量进行检查和考评,考评结果纳入委系统考核指标相关分值。

(十二)大力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以办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为切入口,全面推进经信系统行政许可和行政管理工作更加严谨、规范、高效。实现办理一个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案件,规范一套依法行政的操作制度。继续组织机关干部参加行政诉讼庭审旁听活动,从行政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办理复议案件和诉讼案件的视角细化行政管理的日常工作。

(十三)完善行政复议审理方式。积极化解行政争议矛盾。探索建立行政争议和解调解、实地调查、公开听证、专家咨询等行政复议工作新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一步细化听证制度,明确听证范围,范围听证程序,确认听证效力,建立健全行政复议与信访、行政诉讼等行政纠纷解决方式的有效衔接机制。

(十四)落实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认真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对有违法、不当行政执法行为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执法人员,要依法严格追究其行政过错责任。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社会

评议制度、行政执法投诉和回访制度,通过设立投诉电话、投诉信箱和网上投诉等多种方式,自觉接爱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经信系统依法行政能力

(十五)做法“六五”普法启动工作。按照省经信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企业法律顾问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法律知识考核制度、行政执法检查考核和业务培训考核制度、普法工作检查制度。进一步完善网络宣传平台,创新普法形式和手段,组织开展经信系统法治机关创建竞赛等主题活动。

(十六)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完善行政执法人员上岗培训和日常培训、轮训常态化工作机制。通过以会代训、以案说法、法制专题讲座、对优秀行政执法案卷观摩学习、组织经信系统行政执法人员旁听行政许可听证、行政处罚听证、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等多种方式,开展执法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行政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学习理解能力、调查取证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对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法律文书的制作运用等办案能力。

(十七)积极构建法制宣传平台。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以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日、节能宣传周、“18法律广场”、“12.4”法制宣传日企业法治实务等作为重要的宣传服务平台,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基层、进企业活动,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阿坝州经济和信息化委 篇2

委党组书记、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孙志恒做了动员讲话;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牛启忠传达了姜异康书记在全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二批总结暨第三批动员会议上的讲话;省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小组徐建国到会做了讲话。党组成员、副主任、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杨国良主持会议。

孙志恒在动员讲话中强调:参加活动的各协会、学会、商会要充分认识新社会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把思想高度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上;要切实做到“四个准确把握”、“四个注重”, 紧紧围绕省委确定的活动主题、实践载体和委活动办公室制定的《实施方案》展开活动;要深入做好活动各阶段的工作, 制定学习实践活动措施, 确保活动扎实开展, 努力提高学习实践活动的质量;要结合经信工作实际, 突出实践特色, 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推动工作、促进自身科学发展的重要机遇来抓, 以活动促进各项工作的发展;要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工作责任, 突出党建重点, 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 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 为全省经信事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开创新社会组织工作的新局面。

杨国良对下一步工作开展提出了要求:一是各单位党组织和主要负责人要对开展这次活动高度重视, 抓紧研究制定本单位活动方案, 深入搞好思想发动, 按照委党组的要求尽快启动, 使学习实践活动迅速铺开。二是要认真把握各阶段任务目标, 按照简便易行、注重实效的原则, 突出重点, 抓好各阶段关键环节的落实。三是要突出实践特色, 着重解决影响和制约本单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使各项工作真正上一个新台阶。

阿坝州经济和信息化委 篇3

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区长 李绍政(2018年1月8日)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简要传达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

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入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经济形势,科学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深刻阐明2018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导向、重点任务,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高屋建瓴、总揽全局,通篇贯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经典力作。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科学总结2017年经济发展和过去5年经济工作,全面部署2018年经济工作的预期目标、政策取向和工作重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会议指出,5年来,我们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我们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相机抉择,开准药方,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5年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

会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会议确定,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会议指出,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8项重点工作。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五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六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七是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八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17年12月26日,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彭清华书记、陈武主席在会上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彭清华书记指出,2017年是广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大事多、喜事多、难事也多。头等大事是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头等喜事是总书记莅临广西视察指导,头等难事是顶住下行压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左右,主要指标基本达到预期,全区经济运行呈现出总体稳定、稳中提质、稳中增效的良好态势。

彭清华书记强调,2018年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全面推进三大攻坚战,引导和稳定预期,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持续营造“三大生态”、加快实现“两个建成”、扎实推进富民兴桂、奋力谱写新时代广西发展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彭清华书记指出,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初步考虑201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7.5%,财政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1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5%。

彭清华书记在讲话中明确了2018年全区改革发展六项重大任务:一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全力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振兴实体经济,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二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整体推进乡村产业、文化、生态和社会治理建设,加快促进农村农业现代化。三是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加快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构建四维支撑、四沿联动开放合作新格局。四是着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深入实施生态经济十大重点工程,坚决落实中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五是着力抓好以精准脱贫为重点的民生工作。重点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群众脱贫特别是产业脱贫、易地扶贫搬迁、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三大问题。六是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以化解防范金融领域风险为重点,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陈武主席对2018年的经济工作做了重点部署。一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三是坚持聚焦精准发力,着力提高脱贫攻坚实效。四是抓好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五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六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七是巩固提升生态优势,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八是强化财政金融保障,着力防范化解风险。九是抓好政府管理各项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三、市委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

2017年12月28日,中国共产党桂林市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在榕湖会议中心召开。赵乐秦书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秦春成代市长传达了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了我市2017年经济工作,并就2018年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

赵乐秦书记指出,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自治区成立60周年,是决胜桂林“两个建成”的关键之年,做好2018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深刻把握党中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判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一本蓝图绘到底”,主动作为,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为决胜“两个建成”奠定坚实基础。

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本次全会精神,扎实做好2018年经济工作,赵乐秦书记提出六点要求。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抓实项目、抓实工业、抓实现代服务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城乡一体、生态美丽、文化多元、富裕和谐”的要求,加快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要加快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发展,抓好示范乡镇建设,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三是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要持续推进文化保护利用“三部曲”,大力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四是加强生态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强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责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住桂林的绿水青山。五是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要在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动态管理上下功夫,力争实现110个以上贫困村摘帽,7.8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六是全面深化各项改革。要聚焦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突出抓好旅游综合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抓好“放管服”改革,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以改革新举措破解桂林发展难题,营造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秦春成代市长在部署2018年具体工作时指出,一要坚持国际标准,在旅游产品国际化品牌化、旅游产业体系完善、景点景区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旅游综合改革等方面下功夫,持续推进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二要重振桂林工业雄风,狠抓重点园区建设,狠抓产业聚集发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大力培育服务企业,加快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三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实施“书记工程”,建设美丽乡村,深化农业综合改革;四要坚持项目带动,继续做好项目的包装策划,加大项目服务保障力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再掀项目建设新高潮;五要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完善城乡规划,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标准管理城市;六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提升创新驱动能力;七要坚持生态立市,强化科学保护漓江,深入开展环境污染防治,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八要推进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继续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协调推进教育、卫生、就业、食品药品监管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会议提出了2018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7.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8%-7.5%,财政收入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

阿坝州经济和信息化委 篇4

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工信部联原〔2015〕4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技主管部门: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执行国务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展改革委等3部门印发的《关键材料升级换代工程实施方案》,引导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助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支撑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带动材料产业升级换代,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抓住机遇培育壮大石墨烯产业

石墨烯是在光、电、热、力等方面具有优异性能,极具应用潜力、可广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材料。在能源装备、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海工装备等产品上已呈现良好应用前景。发展石墨烯产业,对带动相关下游产业技术进步,提升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激活潜在消费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石墨烯材料及应用经过自主系统研发,生产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质量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储能器件、改性材料、智能穿戴等产品上的应用效果逐步显现,产业化势头可喜,多个具有石墨烯特色的产业创新示范区已露雏形,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当前,我国石墨烯材料正处于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时期。

但受石墨烯材料生产技术成熟度不高、产业化应用路径长等因素制约,我国石墨烯材料批量化生产和应用尚未完全实现,还存在技术转化能力弱、工装控制精度低、质量性能波动大、生产成本比较高、标准化建设滞后、商业应用领域窄等问题。因此,在我国新材料、高端装备快速发展,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进程中,亟待以石墨烯市场开发遇到的突出问题为导向,以终端产品需求为牵引,采取“一条龙”模式构建完善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配制创新链、集聚创新要素,强化上下游协同创新,着力提升石墨烯材料及其应用产品的综合性能,推进石墨烯首批次产业化应用,加快培育和壮大石墨烯产业。

二、把石墨烯产业打造成先导产业

(一)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发展,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以创新为动力,着力石墨烯材料高质量稳定生产,着力石墨烯材料标准化、系列化和低成本化,着力构建石墨烯材料示范应用产业链,着力引导提高石墨烯材料生产集中度,加快规模化应用进程,推动石墨烯产业做大做强。

到2018年,石墨烯材料制备、应用开发、终端应用等关键环节良性互动的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基本完善,开发出百余项实用技术和样品,推动一批产业示范项目,实现石墨烯材料稳定生产,在部分工业产品和民生消费品上的产业化应用。

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石墨烯产业体系,实现石墨烯材料标准化、系列化和低成本化,建立若干具有石墨烯特色的创新平台,掌握一批核心应用技术,在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石墨烯企业,建成以石墨烯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企业主体,政策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发挥国家有关专项及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石墨烯材料研究成果产业化进程。

坚持创新驱动,典型示范。创新技术、业态和商业模式,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打造产业发展利益共同体,以实现产业化应用为龙头,突破制约产业化应用的技术、业态和商业模式上的障碍,加快推进示范应用。

坚持需求牵引,技术推动。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促进石墨烯产业链纵向延伸,深化“产学研用”合作,立足提质降本增效,协同开展生产和应用技术攻关,完善石墨烯产业持续创新发展的体系。

三、推进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创新

(一)突破石墨烯材料规模化制备共性关键技术。围绕石墨烯材料批量制备以及基于石墨烯的各类功能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引导骨干企业携手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开发材料规模化制备技术,促进关键工艺及核心装备同步发展,提升产业化水平,实现对石墨烯层数、尺寸以及表面官能团等关键参数的有效控制,提高石墨烯材料规模化制备的工艺稳定性、性能一致性、产品合格率,有效降低成本。

(二)加强知识产权体系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机构等,协同开展石墨烯产业关键技术知识产权运用保护体系建设,提升专利的数量和质量,定期发布石墨烯产业专利态势,建立石墨烯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和保护机制,促进知识产权高效利用。

(三)搭建产业发展服务平台。依托现有资源,完善石墨烯产业发展所需公共研发、技术转化、检验检测与信息交流等平台,建立开放的石墨烯材料与器件性能参数数据库。引导石墨烯材料生产企业联合下游用户、相关科研院所,围绕石墨烯产品生产和性能评价,建立合作开发机制。

四、推进首批次产业化应用示范

(一)创新石墨烯材料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积极利用石墨烯材料提升传统产品综合性能和性价比。推进石墨烯材料在新产品中的应用。开发大型石墨烯薄膜制备设备及石墨烯材料专用检测仪器。重点发展利用石墨烯改性的储能器件、功能涂料、改性橡胶、热工产品以及用于环境治理及医疗领域功能材料的生产应用技术,基于石墨烯材料的传感器、触控器件、电子元器件等产品的制备技术。

(二)开展终端应用产品示范推广。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和现代消费需要,瞄准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新一代显示器件、智能休闲健身等领域,构建石墨烯制品示范应用推广链,促进石墨烯材料的研制生产、应用开发及性能评测等环节互动,提升性价比,示范推广利用石墨烯生产的储能材料、导电材料、导热材料、功能涂料、复合材料、光电子微电子材料以及环境治理与医疗诊疗用新材料。

(三)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加大石墨烯材料在国防科技领域的应用,围绕石墨烯材料应用开发建立军民口科研机构协作机制,推动技术成果、信息资源共享,促进专业人才、基础设施等要素的互动。发挥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开展两用技术交流对接,借助建设以军民结合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带动提升石墨烯产业军民融合水平。

五、推进产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一)壮大石墨烯材料制造业规模。加快石墨烯材料生产迈向规模化、柔性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建石墨烯材料生产线原则上要进入化工园区,符合化工园区环保准入条件和园区规划环评要求,粉体生产线装置规模不低于10吨/年,薄膜生产线能够连续自动转片。鼓励石墨烯粉体制备与天然石墨资源开发有机结合。

(二)促进产业集聚发展。鼓励石墨烯材料生产企业以资本、技术、品牌等为纽带,在材料制备领域提高生产集中度。支持中小企业发挥自身“专精特新”优势,利用石墨烯材料开发适销对路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支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应用创新、创业活动,集群发展石墨烯材料应用产业,形成聚集效益,打造产业示范基地。

(三)实现产业绿色发展。优化石墨烯材料生产工艺,完善生产装备,鼓励选用符合能效1级或节能产品推广目录中的产品和设备。发展石墨烯材料清洁生产技术,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实现石墨烯材料生产过程废物的综合利用及达标排放。推进智能化生产,加强石墨烯材料生产的污染物排放和能耗、物耗管理,开展石墨烯材料生物安全性研究,促进产业绿色发展。

六、推进拓展应用领域

(一)积极服务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立足石墨烯材料独特性能,针对航空航天、武器装备、重大基础设施所需产品的性能要求,协同研制并演示验证功能齐备、可靠性好、性价比优的各类新型石墨烯应用产品。加快防腐涂料在海工装备、港口岛礁等设施中的推广应用。

(二)不断开拓工业领域新应用。重点围绕涂料、树脂、橡胶、电池材料等现有大宗产品性能提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领域所需新产品,引导石墨烯材料生产、应用产品生产企业和终端用户跨行业联合,利用石墨烯材料协同开发性能适用、成本合理的石墨烯应用产品,并根据终端应用需要持续提高石墨烯材料性价比,培育和扩大石墨烯产品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市场。

(三)努力提升服务民生能力。开发基于石墨烯薄膜、石墨烯功能纤维的穿戴产品,满足人们对智能休闲健身产品的多功能需求。加快开发石墨烯发热器件,推进基于石墨烯的高效供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和应用推广,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创新石墨烯产品在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应用,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

七、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各类资源,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支持企业围绕石墨烯产业发展,加大石墨烯材料制备关键工艺和装备研发力度,鼓励技术、业态和商业模式协同创新,交流培养专业人才,发展高端品种、提高质量性能,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项目。

(二)加强投融资引导。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石墨烯企业股权并购和高端项目开发。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产融携手创新基于构建完整产业链、着眼终端产品推广应用的互惠合作融资模式。研究建立石墨烯产品首批次应用示范风险补偿机制,鼓励石墨烯产业化应用。

(三)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建立适合我国产业特点并与国际接轨的石墨烯标准体系,按照分类指导原则,尽快完善石墨烯材料的术语、产品、方法以及生产过程污染物排放等标准规范,统筹前沿领域标准预先研究,鼓励制定先进的企业标准或团体标准。研究石墨烯材料认证技术要求。

(四)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指导建立石墨烯产业发展联盟,完善石墨烯行业运行监测、预警机制。发挥第三方机构作用,发布产业发展动态信息,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组织推广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共性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探索开展相关产品认证,防止不当竞争与虚假宣传,强化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

各地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技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地石墨烯产业发展实际,强化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因地制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积极引导、协助上下游企业打通产业链,指导开展知识产权建设、保护和运用工作,促进石墨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

经济委年终总结计划 篇5

一、2007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主要工作情况

2007年,全区预计完成规模工业产值207亿元,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57亿元,完成工业投资46.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2%、8.2%、41.9%,分别完成区下达任务的101%、100%和 103.3%。

2007年,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3家,其中当年新增规模企业31户,占市下达任务的182.4%。全区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72个,涉及汽车、电子、印刷包装、新型建材等多个行业,共完成投资42.5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91.4%。目前,全区列入市“121”工程项目3个、市“1346”项目14个、省“861”项目12个和省“百千工程”项目26个。其中,“121”项目中的江汽重工项目年计划投资350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达9735万元。

(一)以全面完成工业经济指标为目标,加大指导协调和服务力度

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进一步深化工业发展的首位认识,调整区、街(镇)两级工业经济领导组织,充实区工经办和各目标责任单位工作力量,对年度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月月抓进度、件件抓落实。以建立区级领导分工联系重点企业和项目制度为契机,完善工业重点抓、项目专人管的工业经济领导组织和工作队伍。

2、健全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会同区有关部门修订完善了《包河区加快工业发展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年终综合考评,严格兑现奖惩;以应统尽统为目标,以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项目为基础,建立完善的工业经济基础台帐,并对经营状况好、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项目积极向省、市推荐,及时全面落实市、区各项优惠政策,形成重点扶持、严格监督的工业经济目标管理体系,确保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

3、抓好“江淮车谷”规划编制工作。以快速实现产业关联性辐射、技术高端性跨越、发展预期性提位为目标,在年初出台的“江淮车谷”建设咨询研究报告的基础上,邀请省经委、省汽车协会、省机械工业设计院、合工大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清华大学博士生、江汽集团单位,参与《“江淮车谷”建设发展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推进与高校、与江汽深层次、互动式的联系对接,全力打造“江淮车谷”,促进汽车及配套产业发展。

4、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实施“中小企业振兴发展计划”。按照

市“项目推进年”活动和“中小企业振兴发展计划”的部署要求,以列入“1346”、“861”行动计划、百千工程和“121”工程等重点项目为抓手,切实抓紧抓好项目的协调服务,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一是抓目标落实。从完善工作细节入手,细化目标任务,把进度分解到月、细化到周、落实到天,确保加快工业发展有计划、有思路、有进度、有保障;同时以做好“数字型”干部为标准,按月抓好目标任务的落实,做到每月一通报、每月一分析、半年一总结、全年一汇总;二是抓重点项目。按照“在建项目抓竣工,新上项目抓进度,前期项目抓开工、招商项目抓落地”的原则,加快在建项目进度,抓好签约项目的开工建设,抓好大项目的策划和储备;三是抓重点产业。紧紧依托现有汽车及工程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和相关大企业、大集团,着力做好汽车及相关产业的项目引进、培育和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同时,大力整合辖区各类资源,实现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节约。

5、加快园区建设。根据区划调整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强化以包河工业区为主体、以镇街、村居项目集聚区为支撑的工业园区载体建设。及时为安凯集团等园区企业协调解决减免收费的归属权问题和申报事宜,指定专人代理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着力解决区划调整后园区企业对我区政务和办事环节不熟悉的实际问题,在具体事务上给予企业有力帮助。先后组织常青机械、华瑞汽车零部件、紫金制管等20余家企业及包河工业区等四家园区,参加“第七届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暨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及工程机械展”、“中国(安徽)家电博览会“,同时参与省市名牌产品、创业基地、“3820”精英产业、省节能技改项目库、高新技术认定的评审以及参展布展等。目前,包河工业区已被认定为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成为国家和省对小企业创业建设资金扶持的重要载体,兴平汽配园、卫乡产业园、安凯配套产业园三家已申报并有望入选。

6、加大宣传力

度。以营造工业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为主导,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加快工业发展、展示包河形象”的系列宣传活动,编发工业经济简报,包河报、合肥晚报、安徽经济报等新闻媒体刊登我区工业经济文章80余篇;同时把市、区有关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汇编成册,发放到各街(镇)、包河工业区、区直各部门以及区域内全部工业企业,全力营造全区上下齐

心协力抓工业的良好氛围。

(二)以维护系统稳定为前提,全面完成企业改制任务

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继续加大企业改制工作的力度,注重发挥区工业资产运营公司的资产运营作用,帮助企业盘活现有存量资产;派驻工作组深入企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帮助企业制定切合实际、符合政策、便于操作的改制工作方案,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改制的顺利进行。

通过系统上下共同努力,改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顺利完成了合肥手表厂、绿洲化工、庐州化工等企业改制任务。二是庐州化工公司职工集资建房1—4#楼竣工验收,并公开摇号分到住户。三是妥善处理和安置了位于庐阳区亳州路街道危旧房改造项目范围内的农机公司、绿洲化工有限公司居住职工。四是合肥羊毛衫厂、合肥翼马制衣公司等已改制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稳妥解决,并依法收回羊毛衫厂、翼马公司两家原处理的房产、土地等。

(三)以开展“查摆找补创”活动为契机,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以“查摆找补创”活动为契机,努力提高机关干部素质、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加强了理论学习。坚持以制度作保障,进一步落实党委中心组和机关干部学习制度,着力增强全体人员政策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完善了各项制度。突出抓任务细分、抓目标落实、抓效能作风,进一步增强班子之间、干部之间团结,增强了凝聚力,提高了战斗力;三是牢固树立大经委的思想观念。积极主动加强与省、市主管部门及街(镇)、工业区的联系,加强对外横向沟通和对外宣传,努力扩大经委工作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了经委的崭新形象。

二、2008年工作打算

总体思路及主要目标: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区委二届四次全委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建设“江淮车谷”为目标,努力引进大项目、建设大园区、培育大企业、振兴小企业,进一步整合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工业科技创新的步伐,全面推进我区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2008年,我区工业经济发展主要目标初步确定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5亿元,增长1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亿元,增长19.6%;工业投资53亿元,增长14%。为确保上述思路及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抓“江淮车谷”建设,发展汽车百亿产业和打造百亿产业园

以“江淮车谷”建设规划为引领,以包河工业区为主平台,紧密依托江汽、安凯集团,强力推进江汽重工园、汽车配套园、科技创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扶持常青机械、凯创汽车等一批规模企业扩大产能,大力引进一批高端配套企业,在我区汽车工业07年突破百亿大关的基础上,将这个第一产业进一步培育壮大。包河工业区以打造“百亿产业园”为目标,以发展汽车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方向,进一步调整规划、整合资源、开辟新空间,在07年工业产值40多亿元的基础上,有大幅提升。

(二)抓重点企业,壮大工业经济总量

一是重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加强与省市属重点企业的对接、沟通、联系,积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力争在产能上有大的增长,特别是要紧密围绕江汽、安凯的发展规划,努力创造条件,改善投资发展环境,以汽车工业为龙头,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二是培育一批亿元重点企业。努力打造一批产值超5亿元的企业,如凯创汽车、江淮专用车、紫金制管、国风木塑等,培育发展亿元企业。在07年20家的基础上,明年新增5家。三是发展一批规模工业企业。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培育中小企业上规模,营造“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竞相发展的新格局,使众多骨干中小企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抓项目,加大工业投资力度

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切实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针对各目标责任单位发展工业基础条件差异,一是抓好项目包装。在包河工业区重点包装科技创业园、包河汽配园、汽车电子产业园等“园中园”项目;在淝河镇重点包装卫乡物流园、安凯配套园、兴平汽配园3个集聚区项目;在常青重点包装江汽配套园和淝南项目集聚区项目;支持大圩新建一个项目集聚区,加大产业引导和扶持;二是抓好项目招商。紧紧围绕“因车招商、因湖招商”这一主题,找准重点领域,加大对工业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工业招商引资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三是抓好项目建设。进一步落实重点项目的调度会制度,对已供地但未开工、已在建但进度慢、已建成但未投产的三类项目进行逐一分析,切实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项目开工步伐,力争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收益。

(四)抓落实,切实创新发展思路

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努力提高发展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提升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一是主动加强与科大、工大的产、学、研合作,逐步建立我区与高校长期的技术依托关系,吸引相关产学研项目落户我区;二是结合区域规划、产业定位、产业特色,积极抓好工业区内优外扩、土地清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并对新引进企业进行合理布局,引导相关产业集聚发展,促使其更新换代,实现产业升级;三是发展总部经济。通过规划、培育好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集群,全力争取江汽、安凯及其他工业企业外省配套的市场份额,借此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升我区综合配套能力,努力将汽车零部件产业打造成产值过百亿元产业。

(五)抓服务,积极发挥经济部门职能作用

继续深入开展“查摆找补创”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在转变工作方式上做文章,在工作水平提升上下功夫。一是强化工业经济基础工作。以应统尽统为目标,加大对各街(镇)、工业区和亿元企业监督和服务力度,完善区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库,编制工业经济简报,对全区工业经济发展逐月进行分析,及时为区委、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并健全好全区工业经济管理服务网络平台;二是认真贯彻执行市、区鼓励发展工业的各项规定,加强科学引导,积极创造条件为技术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的项目争取政策扶持,力戒粗放式发展;三是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求真务实的学风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为标准,着力建设一支抓经济、抓项目的行家队伍,对工业经济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确保带好人、建好队伍、干好工作。

三、几点建议

1、加大对工业经济工作的扶持力度。坚持把工业经济摆在第一经济、龙头经济的重要地位,把工业经济作为包河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发动机来抓。把包河工业区作为工业的主战场、主平台,明确工业区产业定位和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电力、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规范入区企业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比例,提升包河工业区的档次和品位。对工业经济政策从企业培育、产业提升、平台建设、科技进步、外经外贸等五个方面进行引导,将重点工业企业、优势骨干工业企业、规模工业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小企业创业基地、行业龙头企业、循环经济清洁生产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作为扶持重点,同时在企业融资环境营造方面加大引导力度。

2、推进工业资源优化调整。一是以扶持打造“江淮车谷”为契机,巩固汽车产业作为我区第一大产业的地位,加快技术研发和生产基地建设,延长产业链,搞好精深加工,提升产业水平。二是做大做强汽车产业的同时,加大对机械加工、混凝土、新型建材等主要产业的扶持力度,也要对非支柱产业中(如医药、印刷、农产品加工)表现优秀、有潜力的产业给与大力支持,使其成为新兴重点产业。三是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加快科技进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四是以信息产业、航空工业、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环保等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逐步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拥有领先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企业,实施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成长性强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尽快形成产业规模。依托驻区高校,科研院所密集的优势,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产学研联合,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向生产转化。

阿坝州经济和信息化委 篇6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能过剩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根据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 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 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和“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过剩产能的要求, 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总体方案》, 有关综合性的政策措施将陆续出台。当前, 一些地区和企业仍在盲目新上项目, 有的项目甚至在未取得土地、环保、核准手续的情况下违法违规建设。为防止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加剧, 经国务院同意,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遏制严重产能过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产能严重过剩加剧资源环境瓶颈制约, 对产业健康良性发展以及就业和金融安全产生巨大危害。如不及时纠正, 将对稳增长、防通胀、控风险的大局造成不利影响。各地要提高认识,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科学论证产业布局, 依法依规履行项目建设手续, 坚决遏制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二、严禁核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项目管理, 不得以任何名义核准、备案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 国土、环保等部门不得办理土地供应、环评审批等相关业务, 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

三、坚决停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立即组织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进行认真清理, 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越权核准的违规项目, 尚未开工建设的, 不准开工, 正在建设的项目, 要停止建设;国土部门要依法依规停止土地供应, 环保部门要强化环境监管, 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 对已经发放的贷款要采取妥善措施保障合法债权安全。对停建的违规在建项目, 按照谁违规谁负责的原则, 做好债务、人员安置等善后工作。对停建的违规项目, 将区分不同情况, 采取相应的措施, 具体政策和分类处理意见将在制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总体方案》时统筹研究。

四、加强领导严格监督检查

各地区人民政府对本地区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负总责, 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对未按本通知要求停建的违规在建项目, 要予以严肃查处, 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违反国家土地、环保法律法规和信贷政策、产业政策以及本通知规定, 继续违规核准、备案新增产能项目以及向违规项目发放贷款、供应土地和通过环评审批的机构及人员,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中办发[2009]25号) 有关要求和相关规定进行问责, 予以严肃处理。

县发改委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篇7

县发改委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本报讯(记者曹希霞通讯员王书华)县发改委积极发挥自身职能,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努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确保了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和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今年前10个月,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1亿元,同比增长44.7%。为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增长,该委精心规划储备项目,以“十一五”发展规划为指导,按照不求多而求精、谋划一个成一个的原则,提前衔接谋划一批亟须建设的项目,筛选、论证一批长远发展的后备项目。截至目前,全县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在建、准备开工和储备项目共计420个,总投资825.2亿元。重点加强对“两城、三区、六园”准备开工、计划签约项目的监督和入项目库工作。目前,已入库项目73个,总投资320.1亿元。同时,该委加大项目申报力度,积极落实项目申报资金。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使团泊新城国际网球中心、团泊体育场、多功能体育馆、十里长街拓宽改造、奎恩国际中心、古城粮食储备库、蒙羊生物制品、滨海生态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唐官屯大型燃气储配供应站、县医院改扩建工程、大邱庄镇基础设施项目、唐官屯物流园区石油物流中心二期扩建、开发区电镀园等15个重点项目顺利通过市发改委审批、核准或备案,计划总投资41亿元。在此基础上,为切实管好项目,该委对列入重点工程的项目,认真组织项目业主开展项目开工的前期工作,切实把项目前期工作做深、做透、做扎实。同时,抓实项目推进与项目督促,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进度。截至目前,全县列入市各类重大建设项目57个,总投资372.9亿元,现累计完成投资66.5亿元,已开工建设53个。

阿坝州经济和信息化委 篇8

2月15日我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深入学习领会,并结合实际认真谋划2011年**镇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明确工作目标,迅速将市委提出的新思想、新任务和新要求指导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现将学习贯彻情况汇报如下:

一、逐层传达,深入讨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于3月19日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学习、传达了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理清了2011年工作思路,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方案和管理制度;3月20日召开了全体镇、村干部,镇属各单位负责人会议,对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传达,围绕市委提出“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县委提出了“后发赶超”的奋斗目标,对镇干部分工、驻村、分片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并组织全体镇干部职工全文学习了镇政府内部管理制度;各村相继召开村两委会、村组干部、党委会进行了传递贯彻,讨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具体方案,对当前工作进行了宣传、发动。

二、理清思路,描绘全年经济发展蓝图

思路决定出路,蓝图就是前途。2011年我镇全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是:以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围绕建设区域经济强镇为目标,继续实施“农业稳镇,工

业富镇,商贸活镇,城镇旺镇,基础强镇”战略,拟发展促稳定,保民生促和谐。立足长远打基础,立足优势上项目,立足和谐转作风,促进**的科学跨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认真落实,谋划全年各项工作

经过几次会议充分研讨,2011年**镇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新的跨越:

(一)、以经济结构调整为推手,着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我镇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出发点,为此我镇将继续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引进粮、油、菜类高产优质作物品。二是科学方法指导养畜业生产,通过业主与大户推进养畜业发展。三是狠抓林业工作,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充分调动了林农护林、爱林的积极性。

(二)、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着力发展民营工业经济。我镇始终突出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2011年我镇将继续把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把争资立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二是科学谋划项目,夯实工作基础。三是积极与上级相关部门联系,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在我镇安排。

(三)、以提质扩容为核心,着力提升城镇凝聚力。2011年我镇将通过多渠道、多方位筹措资金加大对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善城镇建设规划,正确定位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二是加快**中心农贸集散市场建设,形成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的发展格局。三是加强

城镇科学有序管理。四是优化城镇环境,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完善小城镇功能。

(四)、以水利建设为重点,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我镇坚持把惠民富民、改善民生放在首位,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开展山塘清淤工作,完成了筹资困难的各村的通畅工程。二是实施农村电网后续改造工程,改善电力供给的瓶颈。

(五)、以作风建设为保障,着力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我镇将认真按照各级纪委的部署要求,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干部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提升行政效能。坚持以制度管人,以业绩评人,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扎实开展为民办实事工作,以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四、狠抓落实,抓好当前重点工作

(一)、凝神聚力,全力抓好春耕生产。粮食安则天下安,粮食稳则天下稳。当前,春耕工作即将开始,我镇将把春耕生产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早思考、早谋划、早准备,早整地、早育苗,把握春耕生产主动权。同时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每分钱花在关键处,用在农民收益上,确保投入到位。并广泛宣传涉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把春耕生产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二)强化服务,推进春季计生工作。计生工作千头万绪,但我镇继续做好“三查四术”等计生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将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引导农民树立优

生、优育观念,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切实稳定低生育、低增长、高素质的良好局面。

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核心在加强党的领导,重点在改进作风,关键在狠抓落实。我镇将坚持谋全局、把方向、管大事,与时俱进,始终把握驾驭经济全局的主动权。扎实工作,力争使各项工作开好局,努力实现今年各项工作开门红。

**镇党委政府

阿坝州经济和信息化委 篇9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 位于四川省西北部, 幅员8.42万km2, 是我国南派藏医药的发源地之一和全国羌医药发展中心。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复杂多变的小气候区域, 适于众多中药材、特别是高原名贵药材的生长繁育, 被誉为“天然药库”。据统计, 全州有165科559属1 960余种, 占全国的15%、全省的45%, 有全国363种重点普查中药材中的179种、占49%, 野生中药材蕴藏量达8.5万t。常年盛产冬虫夏草、川贝母、党参、秦艽、麝香等一百余种名贵大宗中藏药材。

1.1 中藏药材种植发展快速

目前全州已建立九寨沟刀党种植基地、松潘川贝母种植基地等10余个规范化种植基地, GAP基地一个 (川贝母种植基地) ;截止2011年底全州中藏药材种植在地规模达11万余亩, 涉及种植品种40余个, 种植农牧户3万余户, 其中重点种植品种规模为:大黄5.1万亩、秦艽3万亩、党参1.7万亩、川贝母5 000亩、铁棒槌2 000亩, 其它药材5 000亩;建立了“三木药材”、红毛五加、秦艽等人工抚育基地12万余亩;形成了金川秦艽、铁棒槌, 九寨沟党参、猪苓, 松潘川贝母等系列知名品牌。

部分前期种植的药材陆续进入采收期, 表现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据不完全统计, 2011年全州共采挖人工种植药材面积8 000余亩, 实现销售收入7 600余万元, 助农增收效果明显。

1.2 中藏药工业发展初具雏形

加强药业企业的引进和培育, 截止目前全州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和制药生产的企业达28家, 其中加工生产企业5家, 拥有九寨沟天然药业集团、四川新荷花药业、九峰药业、若尔盖泰丰医药等一批龙头药业企业, 形成了集中藏药材种植、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成功开发出肝苏胶囊、藏密肠宝、参膏软糖等一批新产品并上市, 全州中藏药材加工与制药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 可加工生产的中藏药成品、保健食品达90余种, 中藏药工业发展初具雏形, 2011年全州中藏药产业工业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

1.3 丰富多彩的民族医药

阿坝州位于藏羌民族文化走廊要冲, 藏羌医药历史悠久, 疗效独特, 发展快速。现全州藏羌医疗和科研机构17家, 病床增至500余张, 州藏医院、若尔盖和阿坝县藏医院是省中医管理局认定的“达标藏医院”, 州藏医院被评为全省首家省二级甲等藏医医院。藏药新药“夏萨德西胶囊”获国家一期批件, 羌药“健血宝”口服液已完成临床一期研究, 正准备申报一期批件;研究制定《阿坝州藏药制剂标准》, 收载藏药制剂品种434个。全州藏羌医从业人员达300余人, 有以旦科 (国家级藏医学专家、国家民族医药学会副会长) 为代表的藏羌医名家多人。能生产丸、散、胶囊、口服液等藏羌药系列制剂产品300余种。其中“七十味珍珠丸”“智托洁白丸”“痛风散”等名贵藏羌药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开发前景。全州藏药材资源1 232种, 蕴藏量达3.8万t。

1.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群众普遍意识较差, 种植水平低下。

通过近几年来的示范和带动, 群众种植中藏药材积极性高涨, 但大部分种植户普遍对其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规范化、精心化种植和高质、高产的发展意识。同时在生产过程种植分散、管理粗放、技术水平低下, 据了解较为精细和规范种植的药材在地规模仅约5万余亩, 不足一半, 严重影响了产量与质量。

2) 产业集中度低, 中藏药材后续加工与营销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州虽有一定的加工企业, 但整体生产规模较小, 技术创新能力差, 缺乏核心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同时对本地生产原料药材的需求量极小, 远远吸纳不了现有基地产出的原料药材, 特别是对大黄、秦艽等大宗药材的后续加工缺乏有实力的企业来承担。在药材营销方面虽有一些小规模企业在收购销售, 但整体市场和销售机制还不完善。随着全州中藏药材种植规模及整个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现有企业支撑不足。

3) 资源缺乏有效保护, 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自20世纪80年代末, 国家放开药材购销限制后, 长期的掠夺式采猎而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 致使大部分名贵药材和大宗药材资源锐减, 有的已近枯竭。如麝香:1951年到1990年全州共收购6 898.4 kg, 40年间共消耗麝资源近100万只, 由于狂捕滥猎和生态恶化, 而今麝的栖息地急剧缩减, 野外也难见麝的踪迹。川贝母、冬虫夏草、羌活、红景天等大宗名贵药材资源也面临枯竭的境地。如不采取断然措施, 加强资源保护, 中藏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中藏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 我们守着的将是一块“天然药库”的空招牌, 面临发展中藏药产业“无药可用”的窘迫局面。

2 阿坝州中藏药产业现代化发展模式探讨

2.1 经营模式

一是“公司+农户”的订单产业。由公司统一提供种子、种苗和技术指导, 农牧户进行种植管理, 生产的产品由公司统一进行收购。该模式规避了技术和市场风险, 同时农牧户效益与质量、产量挂钩, 有效地调动了种植户的积极性, 是我州目前重点推广的发展模式, 适用于种植技术较为成熟的大黄、秦艽、铁棒槌、党参等大宗药材种植生产。二是“公司承包+反雇农民”模式。将土地或林地按一定的租金租给公司种植生产和经营, 公司优先反雇流转土地的农民。该模式便于技术的进一步统一和规范, 实现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 但对企业投入能力和技术支撑要求较高, 同时农牧民生产积极性较低。适用于投入高、生产管理技术强和产值效益高的川贝母、玛卡等精贵药材种植生产。三是“股份+合作”模式。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 公司提供种子种苗、肥料、管理技术, 农户出土地和劳力, 入股村民按照入股分红、承包劳务费和保底提成3种方式结算, 实现“一次性投入、多层次获利”。该模式使种植户与公司利益有机捆绑,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农牧户积极性, 但要求参与种植户要有一定的种植规模和基础, 种植农户不能太分散和规模小, 组织管理和经营核算机制要健全。适用于种植大户和企业或是以村 (协会) 与企业合作等形式发展。

2.2 生产管理模式

一是坚持中藏药材规范化种植模式。针对中藏药材种植规模分散, 种植管理不规范的现状, 应尽快实施中藏药材规范化种植模式。可由政府协调, 在种植管理过程中组织企业、科研机构、农牧民群众共同进行生产管理。可采取“公司+科研+示范基地+农牧户”的生产管理模式, 以科学技术研究为依托, 以科技培训为手段, 规范种植生产技术, 提升技术水平, 实现种植规范化发展。

二是长短结合, 重点突出的发展模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结合各地实际情况, 按照“一村一品, 重点突出”的原则优先发展本地道地特色品种。同时针对中藏药种植普遍投入大、周期长和高半山经济条件差, 种植户投入不足的特点, 在种植品种选择上将长期才能收益的品种与短期见益品种相结合。对长期才能收益的品种可采取“逐年推进, 轮流种植”的种植模式。

三是积极探索各类立体种植模式。阿坝州除拥有丰富耕地资源外, 还拥有大量的林地、退耕退牧地资源。可结合退耕还林政策, 大力发展“三木药材”、沙棘等木本药材, 实现还林与药材种植生产相结合的模式, 也可采取“生态林+药材”“林果+药材”“药材+蔬菜”等立体发展模式种植发展各类中藏药材。

2.3 产业化发展模式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科技支撑、企业主体、农牧户参与, 整体推进的发展模式。政府制定战略目标、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搭建创业平台;企业作为产业发展与市场主体, 根据市场需求, 围绕战略目标, 不断创新, 做大做强, 农牧户参与中藏药材种植生产, 共同推进中藏药产业化发展。

二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 保护资源和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保障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重点道地名贵药材可采取“保护区+种质资源苗圃+优质种子、种苗基地+人工种植基地+产业化开发”的发展模式, 确保重点名贵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化开发。

三是大力发展中藏药产业族群链。在发展中藏药材种植的过程中应加强特色重点品种的加工和开发, 以科技创新为手段, 进一步完善产业链, 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能力, 推进高半山中藏药产业化发展。

3 阿坝州中藏药产业现代化发展机制与体系建设

近几年来, 阿坝州高度重视中藏药产业发展, 建立了州、县中藏药现代科技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 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和服务体系, 加大了投入和扶持力度, 但是随着产业的逐步发展和壮大, 现有的发展机制和体系不能支撑阿坝州中藏药产业现代化发展, 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构建现代化投入、创新、人才、服务等多元化机制和体系。

3.1 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一是整合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牧民定居行动计划、藏区建设等相关中藏药产业资金和项目, 重点和集中推进;二是鼓励和引导州内外企业、团体和个人资金投入中藏药产业建设;三是建立阿坝州中藏药产业专项发展资金和风投资金, 扶持发展;四是建立灵活的信贷机制, 扶持产业发展。例如采取“合作社+金融部门+农户”模式。由公司控股, 组建中药材专业合作社, 围绕“四统一”, 为入社农户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并引导合作社与金融部门联姻, 公司为社员担保贷款, 购买优质种苗、化肥等, 有效解决农民发展规模种植资金难题等。

3.2 构建创新机制和体系

一是加强产业创新主体——药业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加强对现有的药业企业的培育和壮大, 同时积极引进省内外知名药业企业入驻, 并强化企业创新发展。二是建立和完善支持创新的相关政策和机制, 加大创新项目的扶持力度, 鼓励企业、团体和个人积极开展创新活动。三是加强中藏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 积极开展专利研究和申请。四是整合州内外科研机构和技术力量, 创建民族医药、重点品种和重点领域技术研发中心和联盟, 如成立阿坝州藏医药研发中心、川贝母开发创新技术联盟等, 推进创新发展。

3.3 构建人才智力保障体系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 人才已成为一个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标志, 阿坝州急缺中藏药产业的高、精、尖端人才和既懂管理又懂市场销售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实施中藏药产业人才战略已成为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一是重视人才培养, 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加强学校专业学习和名医名师传承教育。二是积极构建优秀人才汇集机制, 营造符合人才成长的环境, 形成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三是整合现有中藏医药人才资源, 重视人才使用。四是积极开展中藏药人才培训,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加强与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 对现有在职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同时采用举办短期培训班的方式开展农牧民中藏药材种植、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

3.4 构建现代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中藏药发展的协调管理和统筹发展。加强协调管理和科学统筹规划, 是避免盲目发展, 促进中藏药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二是为中藏药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诚信环境、服务环境和法制环境。三是加大对中藏药材种植、加工等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加强对种植农户的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 鼓励和扶持中藏药相关的专业技术协会发展, 推进中藏药材种植、加工发展, 提高农牧民收入。

3.5 构建现代网络信息服务平台

构建阿坝州中藏药现代化网络信息平台。一是药材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平台, 收集整理主要药材市场信息资源, 定期提供阿坝州主要生产药材的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 使生产者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 调整和指导生产。二是对外供货信息平台, 对外发布阿坝州的药材产品, 增加销售渠道和力度。三是对外发布招商引资项目, 加大中藏药招商引资力度。四是对外宣传阿坝州中藏药资源、发展现状等内容,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提高阿坝州中藏药地位。五是提供阿坝州主要生产的药材品种的相关种植技术, 指导种植农户生产。

3.6 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

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 保护资源和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保障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重点道地名贵药材开发必须建立相应的保护区、种植资源苗圃、优质种子、种苗基地和人工种植基地, 确保重点名贵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化开发。

中藏药产业是阿坝州拥有资源优势和知识优势的传统产业, 具有发展潜力大, 成长性强, 拓展空间广阔的特点。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现代化发展模式和机制, 将阿坝州中藏药产业与国家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环境保护、绿色食品及旅游开发与药材种植 (养殖) 结合起来, 挖掘传统医药宝库, 发挥优势特色, 推动加工制药创新发展对推进阿坝州中藏药产业现代化进程, 促进民族地区农牧民脱贫致富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蛤蟆的叫声》阅读答案下一篇:被评审单位承诺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