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九大心的体会

2024-09-25

学习十九大心的体会(精选12篇)

学习十九大心的体会 篇1

学习十九大心得体会: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  结合实际工作谈感受

www.5y

kj.co

m 十九大报告以不忘初心开篇,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尾,处处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处处体现了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的目标导向。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永不改变的初心,就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根本宗旨。

大会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复兴之路其景可赞,其程也艰。百年梦想想要实现,必须脚踏实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干出来,因为实干方能兴邦,所以作为分厂运转班班长,在我今后的工作中绝对不能出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遇到问题退避三舍的消极工作态度。面对生产上出现的困难,要勇于面对,敢于承担。端正工作态度,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

大会还提出美丽中国四大举措

一是要推进绿色发展。

二是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三是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四是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在提倡环保的大环境下,四分厂本身就是推进绿色发展的先锋队伍,我们一直在处理着污染极大的矿井尾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深入的学习这一方面。为十九大提出的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十九大已经为我们铺开了宏伟蓝图,倍感振奋,催人奋进。作为一名水厂职工,唯有坚守心中理念信念,坚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增强自身工作本领和素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绽放不一样的青春。带领运转二班为供水四分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www.5y

kj.co

m

学习十九大心的体会 篇2

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十八大报告非常明确地将现阶段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科学内涵和实质概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文化前进的方向。一方面,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方针, 也就是说文化发展不能偏离这个方向;另一方面,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造和挖掘传统文化的合理因素, 打造符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

提高和增强文化软实力, 不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地位, 还要在实践上落实几个具体方面的内容, 即“铸魂工程”: (1) 提倡全社会认可的良好的家庭教育。人的成长一定要经过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样一个时间的延续。还需要经历由家庭到社会这样的空间延续;家庭教育是人成长中、人格形成的最重要的一环。家庭教育是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必要准备, 对人以后进入社会起着关键性的影响;当家庭教育得到人们充分的认识和提升, 社会的整体文明程度就会大大改善。 (2) 提倡和倡导人民群众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前提下, 才能使人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仔细分析目前人们生活习惯的具体表现, 我们发现, 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不论是好的生活习惯还是坏的生活习惯都是来源于家庭教育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 由于社会管理的缺失, 很多生活的恶习延展在社会空间中。当然任何生活恶习在严格的社会管理下会逐渐克服的。 (3) 鼓励人民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任何发展的前提。但在现实中, 人们对超越现实的想象往往不被重视。这是因为创新式的思维往往没有现实价值, 有可能还会被人耻笑;另一方面, 我们教育中的标准答案被称之为生活的准则和思维的准则。创新性思维的价值导向应该向青年倾向, 因为人在各个不同的生活阶段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论多大年龄都应该给学生创新思维的启迪, 这才符合时代的要求, 也符合十八大报告的精神。 (4) 塑造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族性格。中国特色是一种魅力, 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不能与之相比的内在蕴力。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团结的组合力, 是以厚重的文化、集中的精神力量凝聚起来的民族亲和力。伟大的中国人民在长达五千年中形成的民族性格、民族特色,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中、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 这种民族性格得以在现代化的背景下发扬光大。

二、教育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是一个极其重视教育的国家, 有着深厚的教育传统, 这是文化的原因;传统的中国教育, 一方面强调的是以道德为主要内容, 达到以德修身、以德齐家、以德立国。另一方面, 是以教育为手段, 提升个人的素质、人格以及生活的情趣。传统中国教育也提倡让人们生活得有尊严, 那是在“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指导下的对个人生活价值观的导向, 与十八大报告所讲的“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意义有着本质的区别。生活得有尊严的内涵应该包括个人内在的生活素质, 更重要的是社会对个人生活的关怀。传统教育的着重点是个人素质的提高, 忽略社会的关怀;而十八大报告以发展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落实教育公平的理念, 实现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就是从社会关怀的角度区别于传统教育观。

提高文化软实力是民族教育是教育的基本要求, 因为一方面老百姓得不到良好的教育, 但良好的教育决不是模仿, 而是思想和道德的开发, 就不会有良好的就业;另一方面老百姓得不到良好的教育, 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教育公平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 发展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就是要落实教育公平。

首先, 创造多元化的教育价值导向和合理的教育结构。目前我们的教育存在着价值导向的误区, 一方面, 优质的教育资源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 所有的人都在向优质教育资源的地方流动。造成这种状况的客观原因是供不应求;更重要的是主观原因, 即社会对教育单位的认可远远超越了对人自身能力的认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大学、硕士、博士。另一方面, 并不是所有在优质学校上学的都能成才。教育人才多元化的导向, 就是要人们树立一种符合实际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是最根本的。社会要有对人才多元化考量的机制。当然这需要社会对职业评价的机制, 只有当职业公平之时, 教育才能公平。

对于目前的教育结构要做些科学的调整, 适当地弱化大学教育的力度,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方面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升价值度;另一方面政府加大职业教育的价值认可度, 即, 使职业教育在发展中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 多多宣传在职业教育下的成功人士的事迹。

其次, 积极有效地发展适合地区发展的民族教育。民族教育不仅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 也是实现民族平等的重要条件。发展民族教育一方面要将民族的优秀文化与现代化相结合, 另一方面要使落后民族能够接受到最新的生存技能的教育, 即民族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民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各少数民族与汉族能够得到平等的发展。

再次, 加大对弱势人群的教育倾斜。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我们的社会中, 还有大量的弱势人群的存在。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人不仅在物质资源的占有上处于弱势, 同时在教育、医疗、住房上都处于劣势。他们更需要社会和政府的关怀。教育公平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他们的要求提出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民生问题时, 用了大量的篇幅制定了对弱势人群的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就是要关怀每一个社会成员, 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

最后, 科学地制定教育内容。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总体看来是应试教育, 尤其是中、小学。这在教育上极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加一个特长。现实的教育内容却以适应高考为主, 与高考无关的内容都被淡化了。提高全民族文化软实力, 就是要使教育内容符合人的成长、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符合社会文明要求。教育部门在落实十八大精神的时候, 科学地研究、制定上述要求的教育内容, 使教育内容更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

三、科学发展与民族教育

教育是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的基本因素, 发展的科学性是保证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的社会因素。文化软实力民族教育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是社会发展内在动力的集结点;科学发展是实现民族教育的发展方式, 它必须覆盖全部民族教育的内涵, 是实施民族教育全面内涵的有效发展模式。民族教育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民族教育是以中华民族为主体的教育体系, 它体现着中国声音、中国特色、中国性格、中国式的思维方式。狭义的民族教育是指中华民族中各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教育体系。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中形成的民族性格、民族特色, 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将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 提炼成为在现代化的背景下的中国精神是民族教育的内在要求。

第一, 科学发展的首要要求是符合实际的发展模式。它要求在实施民族教育的过程中要体现传统与现代化的结合、民族与世界的结合、现实与未来的结合。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首先尊重人的成长规律, 因为人的各方面发展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 有很多人具有特殊才能却得不到充分展现, 可能这种才能被淹没了, 所以, 人才不是统一模式造就的。如果不对人的成才规律、成才评价作科学的分析和解答, 我们的教育就是盲目的。对民族的状况、现实、实际、生存状况、文化特征、宗教信仰、民俗习惯等不够科学的了解, 民族教育也是盲目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是使民族教育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二, 民族教育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从古到今都以中华民族为统一的集合民族。新中国建立以来, 各民族和睦相处, 为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形成了各民族之间的水乳交融的和谐关系, 各民族之间已经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友好社会。但在复杂的社会发展中必然会有不和谐的声音, 有些极端的民族分裂分子在不断地制造民族冲突。还有一些情绪极端的民族主义者散布民族不和谐的情绪和言论, 引起社会不太和谐的声音。对此, 我们一方面, 在落实十八大精神的社会大背景下使民生问题得到充分解决;另一方面, 加强民族教育, 解决少数民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彻底粉碎极端民族主义者的生存空间。

第三, 民族教育的实质是使民族文化得以健康的发展。任何民族文化都是在特定的民族地区、民族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具有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的民族性格、民族特点;而这些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是无法复制的, 保留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是离不开有效的民族教育的。教育的核心是对人个体素质的提升, 而个人素质并不等于整体素质, 个体素质需要集体的整合, 整合需要信力, 对人的整体组合力的凝聚。为提高民族整体实力, 离不开民族教育的核心;十八大报告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整体实力提出了具体要求, 那就是以提升民生为基本点, 从而达到民族、国家发展的最高境界。

摘要:十八大关于文化软实力、文化强国战略的论述,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确立了长远的、求真务实的、永续发展的、提升人民精神面貌的、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部署。针对十八大报告关于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论述, 从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 结合大学教育的现状, 提出落实十八大报告的思考。

学习十七大报告的一点体会 篇3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有三处提到信息化,十七大报告中只有一处。十六大报告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提法,在十七大报告中不见了。有人因此提出疑问: 是不是对信息化的认识在国家层面有所降低,国家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也将有所降低?

我以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提出和阐述“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报告最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论述“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部分中,报告指出: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十六大报告,则是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部分中提到信息化。

按照十七大报告的内容层次看,科学发展观是统领建设小康社会和发展经济的总纲。由此可知,十七大报告不再把信息化视为经济建设的一种手段,而是将其视为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相关的一个领域。从认识层次上看,将十七大报告与十六大报告相比,信息化的位置上了一个层次。

再者,十七大报告将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填化、市场化、国际化这些概念并列,将其视为需要全面认识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视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着眼点之一。

以学术的角度看,工业化、城填化、市场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等概念属于现代化学科理论范畴。在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填化、市场化等进程属于第一次现代化的内容,而信息化、国际化属于第二次现代化。在西方的历史上,两次现代化有着明确的时间界限。我国的学者曾提出,中国的现代化也必然分为两步,先完成以工业化为标志的第一次现代化,再实现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现代化。

近年,我国有学者提出,中国现代化进程是第一次现代化与第二次现代化同步发生,或者说工业化与信息化并行。应该说,这一理论更切合我国的现代化实践。从这一点看,十七大报告关于信息化的论述与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是一致的,体现了对中国现代化本质的深刻认识。

不论是工业化还是信息化,其本质都是对社会现有结构的解构与重构,是对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的再调整,是深刻的社会变革。在世界历史上,由工业化与信息化并行,从而实现现代化,目前尚无先例。十七大报告提出,对由此而产生的新形势新任务要全面认识,对由此而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要深刻把握,这反映了对两次现代化并行引起的社会变革的深刻认识和高度关注。

学习十九大体会 篇4

党的十九大是一次鼓舞人心、振奋人心、引领人心、激发人心的大会,报告描绘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

理论上开辟新境界。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写入了党章,这是着眼于适应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和丰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时代价值、鲜明而深邃的现实指向,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新境界和管党治党的新境界。

政治上规划新宏图。十九大明确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强调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既是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政治描绘,更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继往开来、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关乎最广大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政治决策,为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工程、建设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指明了目标、方向和路径。

思想上引领新时代。十九大深刻分析了中华民族如何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真正让我们感觉到当今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世界舞台中心,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极大的凝聚了党心、军心、民心;深刻回答了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问题,对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进行了有力回击,坚定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学习十九大精神体会 篇5

保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李振杰

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是一篇面向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言,是举旗定向、引领复兴、兴党强国、具有强烈使命感的好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全方位、深层次、开创性伟大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理论上与时俱进、指导实践。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判断,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指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实现新目标、迈向新征程的基本方略,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对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在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上面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报告擘画出的民生改革新蓝图,为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做好新时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根本遵循。

通过学习报告,联系人社工作实际,一个深切感受就是报告通篇闪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人社工作全部工作对象涉及到人,大部分工作内容涉及民生,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学习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做好人社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用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把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与贯彻落实对人社工作的重要要求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工作目标结合起来,与加强各级党组织自身建设结合起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强重点人群就业保障能力,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人社领域精准扶贫,全面抓好医疗保障救助工作;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推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人事规范化管理水平;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努力开创人社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要对全年重点工作进行回顾和盘点,坚持抓重点、抓改革、促服务能力提升的工作思路,打好工作收官战。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确保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让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开花、结出硕果。

十九大学习体会 篇6

xxx人民政府 xxx

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举旗定向、引领复兴、开辟时代的大会,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通过学习十九大报告,有几点突出感受:

一、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

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过去96年的历史进程中,对这一初心和使命的坚守,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主心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坚守使命,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确保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作为领导干部,我们要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摆正自身位置,在时代进步中作出应有贡献。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定位

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进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为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中国共产党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书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内容和基本方略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在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用“八个明确”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以“十四个坚持”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清晰的路线图,照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的新征程,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提供了指导方针,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八个明确: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 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十四个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两个一百年: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定决心

总书记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是一个时间概念,具体就是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意味着全国每个地方、每个人都不能落下,比如831个贫困县全部都 要“摘帽”。这是一种非常刚性的时间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确实到了决胜阶段。如果不以“决胜”的姿态实现这个目标,今后阶段的目标就难以展开。

五、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征程

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以后,依法治国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依宪执政”“依法执政”等说法的提出,说明我国依法治国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有了明确的目标,如何落实依然是突出的问题,也是老百姓集中关注的问题。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只有法律条文还不够,还有必要设立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把全面依法治国落到实处。我认为设立领导小组就是对全面依法治国最大的组织保障。这一决定回应了当下社会对司法公正的呼唤,有助于用法律保护老百姓的权益,也是我国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六、全面改善民生的举措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是摆在我们党和广大领导干部面前的首要政治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主题和奋斗目标。

学习十九大心的体会 篇7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十八大首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写入党的报告中, 并充分肯定了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所取得的成果, 明确了将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历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党代表大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是我们改革发展的鲜明旗帜。不论国内外形势和工作任务如何变化,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不会改变, 这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正确道路, 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三十多年的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 我们在这面旗帜的引领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经受住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稳步推进,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已成为党和全国人民的一致认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所取得的阶段性胜利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当前,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面临许多严峻考验和挑战, 但也面临新的历史机遇, 只有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把握机遇, 迎难而上, 才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推动工作

十八大从当前形势出发, 着眼于未来发展, 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 列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党和国家的思想武器, 这也是党立足国情、顺应民意之举,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崭新的思维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十年来,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各项建设事业阔步前进, 让我们坚信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把思想“利刃”。尤其在“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时期, 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需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摒除不合时宜的传统发展观念, 自觉改革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 敢于创新, 敢于创造, 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实现科学发展目标的实际能力, 投放到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中, 才能加快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在国际国内大局的深刻变化下, 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根本指针, 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正确轨道上来。

三、坚持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

十八大作出了“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的宣言, 为深化改革开放做好了总动员。可见, 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它调动了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使社会主义在中国这个文明古国里焕发出盎然生机。回顾我国三十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 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和平崛起、国家强盛、民生改善……无一不是依靠改革开放的推动。实践已经证明, 坚持改革开放是富民强国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充分彰显了党的先进性, 表明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作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 为夺取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胜利而不懈奋斗。也正是改革开放, 带来了党执政方式的转变,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成为新的执政理念和方式, 使党的执政能力大幅提升, 执政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 党的建设由此翻开崭新的一页。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必然要求党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 不断对自身作出调整和完善, 保持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能力, 使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又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打牢群众基础。

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实质, 我们要牢牢把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这三个关键点, 戮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发展。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一名人民公仆, 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以发展的眼光统领工作, 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同时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带领人民群众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杨成.学习十八大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J].北方经济, 2012 (21) :25-27

十九大报告学习体会 篇8

学习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大会的主题,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共产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必须牢记总书记嘱托,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在坚定政治定力、增强品行感染力、提升素质说服力等方面狠下功夫。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领导干部更应学懂、弄通和做实,做讲党性的带头人,实实在在做好三农三牧工作,我认为一定要加强以下三个方面:

要有坚定的“脚跟子”。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在党爱党,在党言党,牢记身份,站稳脚跟,做坚定虔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传播者和实践者。坚定信仰,明确党员身份,明确讲党性的目标,明确职责所在;立足岗位,不断提高本职工作的业务能力,做好党的思想的传播者、学思践悟的解惑者、党的理论的宣传者。

要有充实的“脑瓜子”。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学习进取,扎实理论功底,创新方式方法,使分管工作始终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区情,积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培训,达到有的放矢、以点带面的学习效果。一是作为一名老党员,认真讲好党的发展故事,推动科学理论走进基层党员中去,解决好基层理论宣传 “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坚持素质业务学习,做业务上的精干者。自己要加强业务学习,要深刻认识各项工作的职责,熟知熟用与分管工作的相关的各种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程序,不断地强化自我业务素质锻造,适应本职工作。正确处理好学习与业务的关系,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要始终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还记得十八后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中19次提及“人民”二字,他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5年后的今天,我们中国的老百姓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每个中国人都能自豪得拍着胸脯说:“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号召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明确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确立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做为全党想事情、做工作的基本尺度;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只有牢记、常思“为什么人的问题”,才能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站稳政治立场,面对诱惑坚决不动摇,面对困难 坚决不退缩。通过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十九大报告,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做好五个坚持: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到服务基层农牧民的全过程,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推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上加快转变。二要坚持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宗旨,在大力发展民生上取得新成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发展基层农牧业经济,切实增强农牧民的获得感。三要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夯实农牧业基础支撑上实现新跨越。顺应“五化”协同发展要求,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眼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建设攻坚战,全面提升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四要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引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进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维,坚持打造山清水秀、河畅湖美的美好家园。五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构建农村牧区经济科学发展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协同发力,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和科技振兴,进一步加快农村牧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全面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农牧业体制机制,不断增强自治区农村牧区的生机活力。六要坚持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统筹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深入推进“两学 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为自治区农牧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人心定、事必成。”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是最好的作风。我们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为什人的问题”,把牢思想的“总开关”,处理好“公与私”的问题,提升自我“思想除尘”的能力,时刻按照党的“好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以此为杠杆来量定我们在工作中解决问题、处理事情的初心,公道正派,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今后我更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为我们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学习十九大心得体会 篇9

南康区赞贤小学 胡荠方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了,我校全体党员同志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接了这一重要盛会的到来。在开幕会上,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全文32440余字,讲话时长210余分钟。我以不平静的心情听完了整个报告,这个报告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方针完美、凝聚人心、催人奋进,我是心潮澎湃,深受鼓舞,深信我们的党将带领我们走向繁荣、富强的明天!我们党的历史将掀开新的一页。

通过近三天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的报告,使我内心深处产生了感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十九大的召开!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承担着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总书记的报告是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鲜明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方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个举旗帜,明方向,明战略,绘蓝图的好报告,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作为一名一线的党员教师,我深知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应牢记党的宗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意识,永远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这是人民教师的精神所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因此,我必须用真诚的爱心去爱每一个爱学生,做一个充满爱心的好老师。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唤,教师只有爱学生,以爱为本,把爱心和微笑带进课堂,才能做到教书育人,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其次,要做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我必须要勤于学习,充实自己。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才有资格当一个好老师。再次,我要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老师。把每一位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作。尊重和宽容每一位学生。惩罚是一种教育,宽容也是一种教育,但宽容比惩罚更具影响力。对孩子偶然的过错,如果采用善意的态度、委婉的方式,更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最后,我要与时俱进,多反思自己。在遇事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也要认真考虑和接纳。做到能上好课、会上课。要虚心接受自己不知道而学生提出的新事物,要不断充实自己。一个不能接受学生提出的正确见解和观点的教师,我认为不会成为学生心中的好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必须有“诲人不倦”的精神,起“为人师表”的榜样,才能做到“教书育人”。

学习十九大心的体会 篇10

1 报告重申了宪法赋予的医疗事业的社会属性

医疗系统和公共卫生系统同属公益性事业,医院属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受国家机关领导,经费主要由国库支出,因此,医疗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必须由政府主导。根据目前我国经济现状,政府无力包办,所以政府应鼓励社会参与。但无论何人兴办,凡属非营利性质的医院都应属于事业单位,国有医院的主导地位不能改变,而且国家对社会办的非营利性质的医疗机构在政策上要与国有医院同等对待。

2 医疗系统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复杂系统,在管理体制构建上必须实行“政事分开”

建国以来,我国的医疗管理体制是按行政区划建立的,分中央、省、市(地)、县(市)、镇(乡),医院的级别分别为厅(司)、处、科、股级单位,医院的管理干部按国家干部的管理权限由各级政府任命,享受与政府同级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医院功能定位按行政区划确定,医院管理制度政府化,区域医疗规划难以实施,医疗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医院管理体制政府化、运行机制僵化,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构建“政事分开”的医院管理体制,把医院按事业单位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管理,有利于区域医疗规划的实施,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十七大报告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医院管理体制指出了方向。

3“管办分开”是为了转变政府职能

“管办分开”是从政府职能转变的层面提出的。近年来政府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把大量的精力用在本属医院管理层面的、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诸如药品招标、顺价作价、控制单张处方金额、药品收支两条线,最近又提出什么“药事费”等一系列的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控制措施。而对政府应该管的,按区域规划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控制医院运行成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医院运行补偿机制显得无能为力。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管办分开”是要求政府职能部门从微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属于医院的管理权限还给医院,政府职能部门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制订并认真实施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医疗规划,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控制医院运行成本,根据医疗系统特点建立以医养医的补偿机制,根据社会多方办医的国情,创造良性竞争氛围,为医护人员行使职业使命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

4“医药分开”是为了切断药品收入和医院利益关系链,从根本上解决看病用药贵

在以药补医的医院运行补偿机制驱动下,我国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占50%以上,在医院临床用药中有相当一部分并非临床用药所必须的。更重要的是,一些药品的价格背离药物经济学的定价原则,在流通环节上层层加价;医院为了生存发展,极力选用高价药,在这种局面下想治理药品经营腐败是困难的。

十七大报告提出“医药分开”是为了切断药品收入和医院利益关系链,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目前政府采取的措施是大力推行“医药分家”,医院医生开方院外药店配药;取消医院药房,实行“药房托管”;开办平价药店,无限制地降低常用药品的零售价格等一系列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举措,即便这些举措全部落实,也不能切断药品收入和医院利益关系链。

首先是,医药自古为一家。医院药剂科不仅根据医院各科临床用药需要,在病情紧要关键时刻即时用药;有些急救药物即便无利可图,药剂科也必须储备;而且医院药剂科的药师还要参与临床诊疗活动指导和监督临床医生用药,向医生、病人提供药物咨询。药剂科的这些职能,院外药店是无法替代的。因此,“医药分开”绝不是“医药分家”,医院药剂科永远不能从医院分离出去。

其次是,医药生产、供应带有公益性,但从其社会属性上讲是社会产业,最多也只是自然垄断产业,作为产业经营的目标是经济利益最大化。国家不可能、也无能力从国库中拿钱来补助药品的生产、供应行业。当政府采取的价格低于运行成本时,他们可以退出市场,政府无权干涉,当前出现的价格低、疗效肯定的常用药断档就是例证。在这样两种不同社会属性的行业都以药品差价利润生存的条件下,政府推行医院开方药店配药的举措,不能切断药品经营利益与医院的关系链。

要真正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精神,解决看病药品贵,必须实行“医药分开”。把医院作为公益性事业管理,建立以医养医的医院运行补偿机制,让医生和病人一起选择用钱少、疗效佳的诊疗方案。医药行业具有一定公益性,政府对药品生产行业按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出厂价和零售价,按药物经济学原理确定药品生产、引入品种的准入。对于违规者严加惩处,这才是政府应该办的事,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看病用药贵。

5“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是为了满足社会多阶层人群的医疗需求

作为资产阶级在我国已不复存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社会出现了多种阶层,阶层人群之间经济收入有很大差距。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办的事很多,对国民的医疗费用只能有限承担。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允许开办营利性医疗机构以满足不同阶层人群的医疗需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医疗系统纷纷开展“基本医疗”和“特需医疗”。从医学角度,医生在诊疗活动中,所有诊疗措施都以病性为依据,根本不存在“基本”和“特需”。在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下,医院不得不开展诸如专家门诊、特需病房、特需检查、点名手术等“特需医疗”。这对高收入阶层确实得到了满足,而对低收入阶层带来的却是看病越来越难、越来越贵。这种局面不改变,我国国民的医疗保健享受将越来越不公平,我国的医疗卫生将背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目的是把我国的现有医疗资源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要保障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作为国有医院和社会办的非营利性医院应减少“特需”,尽力为大多数人民群众提供优良的医疗,应提高“特需”诊疗项目价格,实行高收费。作为政府主管机关应尽快对“营利性”“非营利性”作出可操作性的界定并严格控制,对营利性医疗机构价格放开,照章纳税。把现有的医疗资源首先保障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医疗,确保国民医疗的公平性。

6 讨论

面对我国国民经济已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形势,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十七大报告对医疗卫生改革提出了“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其目标是要政府卫生主管机关转变职能,政府站在更高层面做应该做的事,把国家出资办的医院办得更好、管得更好。医院作为政府举办的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按事业单位的特性构建机制灵活、运行通畅的管理体制,为国民提供成本低廉、质量优良的诊疗服务,承担起宪法赋予的使命。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不是政府出钱多少,而是政府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政策。在我国目前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对医疗费用只能是由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分担。我国允许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存在,也鼓励社会兴办非营利性医疗事业机构。面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共存的现实,政府应努力办好国有医院,并通过向国有医院投入资金控制诊疗项目价格水平,保持诊疗项目价格稳定,使人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医药分开”,不是把医院药剂科从医院分出去,更不是医院医生开方社会药店配药,而是切断药品进销差价与医院利益关系链。要实现这个目标,前提是建立起以医补医的补偿机制,使医院医护人员的劳动得到补偿,在此基础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由医生和病人合作选择价格低、疗效好的诊疗方案。

十九大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学习地点:办公室

学习内容:十九大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有新时代的使命和责任。教书育人是一项极其需要责任感的事业,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人与我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唯有对学生高度的责任感,才能扮演好“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角色,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要有“爱满天下”的宽广胸怀,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自身就会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一个道德高尚、治学严谨的教师能够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知识,他(或她)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也一定是极其广泛、深刻和持久的。总书记曾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和学生时还概括出做一名好老师的“四个必要条件”,即一要有理想信念、二要有道德情操、三要有扎实学识、四要有仁爱之心。事实上,总书记的“三个牢固树立”的殷切希望和做好一名教师的“四个必要条件”正体现了新的历史时期做好一名合格人民教师的新要求。因此要把总书记的这些要求贯穿于我们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切切实实地做到用高尚的师德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习十九大心得体会 篇12

——学习十九大报告有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总书记十九大报告的中心,也是党在新时代下对我们每个人的要求。作为一名新考录的公务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是我进入人民公仆队伍学到的第一课。通过报告,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过去五年中,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果。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一道努力下,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些傲人的成就既是对以习近平同志为中心的全国人民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青年公务员的激励与鞭策,提醒我们要向前辈们学习,不忘初心,继往开来!

最近,朋友圈流传的一段话让我深有感触:“64岁,210分钟,32440多字,全程站立无休息……”这是习总书记在做十九大报告时的表现,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全国人民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也为全国人民数立一个榜样。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这三个半小时的报告中,我看到了共产党人身上那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带领中国人民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一个老人尚能如此努力,我们年轻人还有什么理由不积极向上呢? 公务员,使我们国家改革发展政策的执行者,也是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握时代脉搏,牢记十九大报告中对我们工作提出的要求,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摆正自己的心态和位置,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自己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习总书记在报告中说:“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作为公务员,我们一定要牢记教诲,不断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不断加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公务员是国家的代表,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党和国家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所以我们更要时刻提醒自己,记住我们加入公务员队伍的“初心”,坚持理想,坚定信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而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是国家政策落地的重要环节,也是离老百姓最近的国家工作人员。十九大报告在总结过去成果的同时,也对新时代基层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报告也指出我们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些任务也要靠我们基层公务员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去完成,确保贫困户“真脱贫”。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切实把握“人民当家做主”的内涵,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的工作要求,全心全意的做好基层工作。十九大报告中还提到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说明了党对基层工作的重视,也体现了党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关爱,我们一定要严于律己,积极上进,全心全意为党和国家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用实际行动回报党的关爱。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关于青年讲话与半个世纪前毛主席所说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遥相呼应,体现了我们党对青年人一贯的重视与关爱。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紧跟中央步伐,坚持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人民的利益不懈奋斗。

上一篇:回到原点作文下一篇:人事档案管理整理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