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颜色变变变(共12篇)
中班教案颜色变变变 篇1
活动目标:
1.在配色操作中,发现颜色变化的现象和规律。
2.能用两种颜料调配出第三种颜色。
3.对色彩的变化产生兴趣,自主尝试配色的实验。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变魔术用的蓝色小草图片、喷壶及颜料水。没有涂上颜色的蔬菜、水果图片——黄瓜、茄子、橘子等图片。
2.红、黄、蓝三种塑料透明糖果纸(或塑料透明玩具片片),红、黄、蓝颜料水。
3.幼儿用书:《颜色变变变》。
活动过程:
一、通过变魔术引起幼儿对变色游戏的兴趣。
1. 教师出示蓝色小草图片:小草是什么颜色的?有一位粗心的小朋友把绿色的小草画成了蓝色,怎么办呢?
教师:我可以用“魔法”喷壶让小草变回原来的颜色,你们说能行吗?(向蓝色的小草喷上黄色的颜料)
教师:谁想来试一试的呢?猜猜“魔法”喷壶里面的东西会有哪些神奇之处呢?
2. 教师从喷壶里倒出黄色颜料让幼儿观察并提问:喷壶里的水又不是绿色的,怎么会一喷到小草上,小草就从蓝色变成了绿色呢?(鼓励幼儿大胆解释)
二、让幼儿通过实验知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
1.组织幼儿交流各自的发现,并用自己的发现解决刚才的疑问。
我们今天都是小小魔法师,要变魔术。并进行操作实验,引起幼儿兴趣,并请幼儿观察颜色的变化:——将红色颜料(部分)到入一个干净的杯子里,然后再到入黄色颜料。用搅拌棒搅拌,请幼儿仔细观察颜料发生的变化,并与原来的红色和黄色的颜料做比较。
教师:用其他两种颜色放一起,能不能变成绿色?如果不能变成绿色可能会变成什么样的颜色呢?(引导幼儿尝试操作以下几组材料:颜料水、透明糖纸、塑料透明玩具片片)
教师: 绿色是蓝色和黄色两种颜色配出来的,橘色和紫色又是怎么调配出来的呢?
三、说说颜色的变化。
你们用红和黄两种颜色变出了什么颜色的?还有哪一组和他们是一样的?同样的方法:红和蓝手拉手变出了什么颜色?蓝和黄手拉手变出什么颜色啦?
幼儿说一种,教师就出示一张调色卡。
红+黄=橘黄
黄+蓝=绿
红+蓝=紫
念儿歌:红和黄手拉手,变出橘黄色画橘子;
黄和蓝手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
蓝和红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
四、填色游戏。
1. 给幼儿提供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调料,请幼儿调出相应的颜色,填入物色的黄瓜、茄子、橘子等蔬菜水果的小图片中。
2. 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你调出了哪些颜色?怎么调出来的?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中,继续提供颜料、有色透明纸、活动记录表等,让幼儿做配色的实验,以进一步探索颜色混合后的变化,满足幼儿对色彩变化的好奇心,并产生探索的兴趣。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前,我为每组准备了两张纸:一张是两种颜色混合的纸(其中三组是红加黄、两组是蓝加黄、还有两组是红加蓝),另一张是画有树叶、茄子和橘子的纸,每组还有一盒蜡笔。活动开始我以画小草导入,然后我给小草涂颜色,当我给小草涂上蓝色的时候,小朋友们立马就叫了起来:“不对不对!小草应该是绿色!”我就追问:“那怎么办呢?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蓝色的小草变成绿色?”班里有个最聪明的男孩就说道:“可以加上黄色。”我还请其他小朋友说了其他的办法,然后再用他的方法演示给孩子们看,神奇的现象发生了,蓝色小草变成了绿色,小朋友们都开心的拍起手来。后面的环节我请孩子们自己到组里去尝试两种颜色混合,并混合给相应植物涂色。虽然成果还可以,但因为每组只有一份,所以有些孩子没有机会尝试到。可以将这个材料复印多份,投放入科学区,在区域活动时,引导幼儿继续尝试,巩固所学经验。
小百科: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对光的视觉感受,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波长范围很窄的电磁波产生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对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视觉神经感觉。
中班教案颜色变变变 篇2
设计意图
螺旋形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形状, 孩子们常常在游戏时接触到。为了让孩子们更生动具体地认识螺旋形, 我决定组织一次有关螺旋形的活动。
案例描述
第一次试教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 对生活中的螺旋形有进一步的认识。
2.能积极动手动脑参加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1.人手一根湿的毛线、一块泥工板、一把剪刀, 圆形纸片若干。
2.螺旋形实物若干, 螺旋形画一幅 (用毛线绕成) 。
简单过程
1.出示毛线, 引导幼儿用一根毛线大胆造型, 了解螺旋形。
2.蚊香变魔术, 认识立体螺旋形。
3.小组合作, 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寻找螺旋形。
4.纸片变变变, 引导幼儿剪出螺旋形。
5.延伸活动:引导幼儿变长长的螺旋形。
活动反思:这一次试教, 幼儿都愿意参加探索活动, 但是我自己觉得很累, 感觉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太多了, 违背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索, 幼儿并没有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而且活动环节的设置、把握也存在问题。如:我没有深入地思索“玩毛线”环节的目的是什么;区分平面和立体螺旋形对幼儿的影响不是很大;找“螺旋形”环节中, 我提供的材料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很多孩子都没有交流的机会。
结合项目组教师的意见和我对第一次试教的反思, 我对活动过程进行了修改, 删除了不必要的环节, 提供足够的材料放手让幼儿大胆进行探索。最终把活动过程调整为:自由探索圆纸片变螺旋形的剪法—总结—再剪一次—变长长的螺旋形—用其他形状的纸片剪出螺旋形—延伸到在生活中寻找螺旋形物品。
第二次试教
片断一:
师:这张圆纸片想变一变, 变成长条, 小朋友能不能想个办法帮它?怎么变?
幼:变成绳子、像蛇一样长……
片断二:
师:圆纸片剪完后, 你觉得变成了什么?你是怎么把圆纸片变成螺旋形的?
幼:变成了蜗牛、棒棒糖……
幼:我在圆纸片上一直剪一直剪就剪成了螺旋形 (幼儿知道怎么变但是不能用科学的语言表述出来) 。
教师总结。
片断三:
师:这些纸片变成立体螺旋形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用一样大的纸片剪出的螺旋形长短却不一样呢?
幼:因为我剪了很久很久 (所以剪得很长) ……
活动反思:第二次试教后, 我感觉有许多细节上的问题, 与听课的专家、老师们再次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困惑和问题又一次解开:
一是活动目标的制定过于笼统, 所以我把目标的表述作了以下修改:
1.认识螺旋形, 发现粗细会影响纸条长短的变化。
2.养成做事细致的好习惯, 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是教学环节过多过细, 如幼儿剪的次数就有四次, 到最后孩子都喊剪得手酸了, 须对教学过程进行整合与简化。经过重新调整, 整个教学过程最终整合成两大环节:第一环节认识螺旋形, 第二个环节是变长长的螺旋形。
三是活动中教师知识储备不足、敏锐性不够, 不善于抓住幼儿对话中有价值的内容, 从而失去使活动深入的机会。如片断一, 有的幼儿回答“像蛇一样长”, 我只要及时抓住并提出问题“长长的蛇喜欢怎样”, 孩子就能很快地理解并把圆纸片剪出像蛇盘旋在一起的螺旋形, 也不至于在这个环节上浪费过多的时间。片断二, 我在总结螺旋形这个概念时不够科学, 让幼儿误会说所有的棒棒糖都是螺旋形的。片断三, 幼儿在介绍自己的螺旋形是怎么变长时说“因为我剪了很久很久”, 我没有能够听出幼儿的话外音“我剪得很细所以剪了很久”, 因为剪得细自然就剪出长长的螺旋形, 从而失去一次对幼儿进行“做事细致”教育的机会。
第三次展示课
片断一 (认识螺旋形后)
师:我们刚刚认识了螺旋形, 那我们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和螺旋形差不多的形状?
幼:蜗牛、海螺……
(幼儿全部往贝壳类说, 我立刻拿出其他的实物)
师:这些东西什么地方和螺旋形差不多的?
幼:电话线、螺丝玩具……
师:还有吗?
幼:滑滑梯有一个滑道是螺旋形的。
幼:风扇转的时候也好像螺旋形。
……
片断二 (剪长长的螺旋形时, 教师进行指导)
师:请你再变一次, 比一比谁的螺旋形最长!
师:××小朋友剪好了, 我帮他贴在黑板上, 还有谁也剪好了, 赶快拿上来和他剪的比一比。
师:现在××剪的最长, 还有谁剪的比他长?快拿上来比一比。
师:比他剪的长我才帮你贴到黑板上, 没有他剪的长我就不贴了。
师:想想, 还能更长吗?再剪一张吧, 你来挑战冠军。
师:你很认真, 要是剪时再细致一点, 说不定冠军就是你的了。
活动反思:整个活动如预想的一样, 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层层递进, 一气呵成, 孩子始终保持浓厚的探索欲望, 积极动手操作。第一次操作时, 我不强调操作结果, 让幼儿通过主动尝试认识螺旋形, 知道螺旋形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孩子有了第一次成功的喜悦, 对第二次的尝试学习就更加振奋期待, 所以第二次操作就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这时教师注意观察, 把握教育时机, 适时引导。观察的着眼点放在幼儿是否大胆操作, 乐于比赛, 对于不愿参与的幼儿, 我马上用肯定的语言来激励他们“还有谁也剪好了, 赶快拿上来和他剪的比一比”“不要认输, 你再剪一张, 说不定冠军就是你的了”“你再细致一点, 就能剪出很长的螺旋形”“你有进步了, 剪得比刚才长了, 你还能剪出更长的”……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幼儿, 我耐心启发, 循循诱导, 用“你再想想”“你再来试试”等亲切自然的话语, 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喜欢科学活动。
一次次试教、讨论、反思、调整、再试教、再调整的过程, 是一次不断成长的过程。在这个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中, 我提高了对教材的认识和把握, 提高了课堂的组织能力, 有效地实现了“以人发展为本”的理念, 让幼儿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附修改后的教学设计:
中班科学活动“纸片变变变”
活动目标
1.认识螺旋形, 发现粗细会影响纸条长短的变化。
2.养成做事细致的好习惯, 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一人一把剪刀,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
2.螺旋形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操作:认识螺旋形
1.出示圆形纸片, 请幼儿帮圆纸片变成长条形。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操作方法:顺着圆形一直往下剪。
3.展示幼儿的作品, 引导幼儿认识螺旋形。
(1) 圆纸片变好了, 你觉得圆形变成了什么? (蜗牛壳、棒棒糖)
小结:对了, 这个和小朋友说的蜗牛壳差不多, 它从中间往外, 一圈一圈, 越变越大, 就变成了螺旋形。
(2) 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圆纸片是怎么变成螺旋形的?
小结:顺着圆的形状从外往里一直剪, 剪的时候一边转纸片一边剪, 就能剪出螺旋形。
(3) 我们刚刚认识了螺旋形, 那我们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和螺旋形差不多的形状? (螺丝玩具、螺丝钉、电话线、电灯)
二、第二次操作:变长长的螺旋形
1.观察并讨论如何变出长长的螺旋形。
2.提出比赛要求, 幼儿再次操作。
3.引导幼儿观察黑板上的螺旋形, 评出冠军。
总结:原来, 在同样大的纸片上, 小朋友在剪的时候, 剪得越细, 螺旋形就会变得越长。
颜色变变变 篇3
颜色加减法
材料:
两个透明的碗,两个透明的杯子,蓝色、黄色和红色的食用色素,水。
首先确认杯子可以放进碗里,这对后面的游戏很关键。
在一个碗中装大半碗水,加入几滴黄色的食用色素。在杯子中装大半杯水,加入一滴蓝色的食用色素,搅拌一下,让颜色均匀。从侧面观察碗和杯子里的水,问问宝宝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现在,把杯子放进碗里,透过碗和杯子,再看看出现了什么颜色。
透过碗和杯子,我们看到了绿色!为什么?
我们生活中的光是由很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光可以被吸收,也可以被反射。我们平时看到各种物体有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它们反射了不同颜色的光到我们的眼睛里。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时,我们就会看到新的颜色。比如光透过蓝色和黄色的水之后,我们就会看到绿色。那么,如果我们把其他颜色的光,比如红色和黄色,“加”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红色和蓝色的光加在一起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用碗和杯子分别装上不同颜色的水来试试看。因为两种颜色的水分别装在碗和杯子里,所以我们不仅可以用光来做加法,也可以做减法哦。比如,看到绿色之后,再把装有蓝色水的杯子从碗里拿出来,会发生什么?颜色又分开了对不对?
如果宝宝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爸爸妈妈们可能需要去找更多的碗和杯子来了。
编辑 遇喜
中班教案颜色变变变 篇4
活动目标:
1.巩固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
2.掌握红黄蓝三种颜色混合变出的新颜色。
3.对色彩变化的活动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15个。
2.瓶盖里分别涂红黄蓝三种颜色。
3.ppt。
活动过程:
一、用“变魔术”引入,集中幼儿注意力。
1.引导语:老师今天要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老师还带了一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提问:(1)瓶子里有什么?
(2)瓶中的水宝宝有颜色吗?
小结:瓶子里有水,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会流动的。
3.过渡语:水宝宝可好玩了,现在它要和我们一起变魔术,不过我们要一起念“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它才会变的,想不想试一试?(教师摇动瓶子,让瓶子里的水接触到盖子上的颜料)
4.提问:瞧一瞧,老师手中的水宝宝变成什么颜色?
小结:手中的水宝宝变成了xx色,现在我们请小朋友当一当小小魔术师吧。
二、幼儿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水宝宝的秘密。
1.引导语:老师请几位小朋友来变变魔术,每位小朋友只可以拿一个瓶子,记得念“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的咒语,水宝宝才会变哦。
2.提问:(1)你的魔术显灵了吗?
(2)你的水宝宝变成什么颜色了?
(3)好奇怪啊,为什么水宝宝会变颜色呢?怎么一瓶变出来了,一瓶没有变出来呢?
小结:魔术显灵了,我的水宝宝变成了红、黄、蓝色等。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其实是老师在瓶盖里放了颜料,盖子里的颜料进到水里面就变成了有颜色的水,而另一个盖子里没有颜色当然就变不出来。
三、第二次探索,引导幼儿思考。
1.引导语:老师手里有一瓶红色的水,我现在要请另一个好朋友跟他做朋友,我们来看看会发生什么吧。
2.动手操作:红+蓝、红+黄、蓝+黄,边摇边念咒语。
3.提问:(1)你们猜一猜我请哪种颜色和它(红蓝)做朋友?
(2)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
(3)变成什么颜色了?
小结:红色和蓝色做朋友。瓶子里的水有变化。红加蓝变成紫色,红加黄变成橙色,黄加蓝变成绿色。
活动延伸:
我们刚才都是两种颜色混合,那如果三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出什么颜色呢?回家你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试试看。
教学反思:
整个环节中我注重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渗透了学习习惯和规则意识的培养,(如瓶宝宝正休息要悄悄的,不拥挤的取放瓶子)从几次的变色游戏中将活动一步步推向高潮,达到纲要中对科学领域的目标要求及本次活动的目标。
中班美术《颜色变变变》活动反思 篇5
中班美术《颜色变变变》活动反思
一、合理提供材料,满足幼儿自主探索的需求。
虽然这是一节美术活动,但是里面涵盖的内容也涉及到了科学的领域。颜色混合的秘密,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新奇的。我在备课的时候就在想,不能只是局限于让幼儿观察的层面,而是应该让幼儿动手探索,这样才可以增加幼儿对颜色混合的认识。所以,为了更加突出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探索,我在活动的准备中为每组准备了一定的颜料,提供了大小的操作单,并且在过程中也提现出了这些操作材料的利用价值,符合让幼儿做中学,动手实践的原则。
二、合理设计环节,让幼儿逐步操作提升体验。
大班科学教案《颜色变变变》 篇6
教学内容:
1、观察颜料溶解在水里的现象
2、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会变成新的颜色 教学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能发现不同颜色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2、在操作中能自己观察,乐于探索。教学准备:
透明水瓶若干,水粉,颜色的图片(红,黄,蓝,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魔术师的帽子,魔法棒 教学过程:手指谣:小花园,黑猫警长
1、(以魔术师的身份出现)今天老师变成了一个魔术师,要给小朋友变一个神奇的魔术,你们看,这是什么?(水),那老师要问了,水是什么颜色的?(透明)好,现在,老师要变魔术了,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说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晃动瓶子,使水与瓶盖上的颜料充分接触,使水变颜色。
2、这个魔术好玩儿吗?那你们想不想玩儿?好,现在所有小朋友都变成魔术师,请你和我一起变魔术,请小朋友拿起桌子上的水瓶,和老师一起说,一起做(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同时晃动瓶子,让每一个孩子的瓶子都变颜色。
3、请问,你们的水变颜色了吗?(变了)变成了什么颜色,请你举手回答,(我的水变成了红色…)拿出颜色图片,贴在黑板上,现在,请小朋友送水宝宝回家,什么颜色的水宝宝回什么颜色的家,(桌子上有三个颜色的框),按照颜色放好水瓶。
4、好奇怪啊,水宝宝为什么会变颜色呢?肯定有秘密,我们一起来找找吧,和老师再次一起说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老师同时晃动有颜料和没有颜料的瓶子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一瓶变颜色,一瓶没变颜色)
中班教案颜色变变变 篇7
1.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变化活动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 望。
2.引导幼儿发现颜色混合后产生的一些新变化,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
3.鼓励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分别装有红、黄、蓝颜料的瓶子若干,一次性透明杯若干,各种颜色的彩带若干。
2.记录表、抹布、油画棒、丙烯颜料、三原色搭配图片实例图。
活动重点
对色彩的变化活动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 望,发现颜色混合后产生的一些新变化。
活动难点
幼儿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
活动过程
一、出示彩带,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件神秘的东西,我们把它请出来,看看是什么,好不好?(彩带啊)孩子们,那这些五颜六色的彩带可以用来干什么呢?那你们知道这些彩带上的颜色是从哪里来的吗?
小结:这些彩带可以用来装饰舞台,舞台定会绚丽多彩;扎成蝴蝶结装饰在小女孩的辫子上,也是非常漂亮的了。染料厂的工人叔叔真聪明,像魔术师一样,能变出各种各样的颜色。今天,老师也来当一回魔术师,给大家表演个节目。
二、“变魔术”吸引幼儿注意力,提高幼儿操作的欲 望
师:先请孩子们仔细观察杯中的颜色,是哪两种颜色呢?(红色和黄色)老师要变魔术了,请孩子们看仔细哦。(出示红、黄两种颜色的杯,让幼儿看清后,把两色混合,观察它们的变化结果。)
师:变成什么颜色了?(橙色)原来的红色、黄色呢?(不见了)
小结:颜色真神奇,红颜色与黄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橙色。小朋友想不想也来当一回魔术师,变出漂亮的颜色来呢?
三、探索活动“三原色变变变”
引导幼儿操作,探索两种颜色混合后的颜色变化,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就请你们来做魔术师了,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料,(出示记录表)这是什么?(记录表)用你们桌子上的颜料,每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在空白的圆圈内用你手中的水彩笔或者油画棒涂上相应的颜色。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师:在实验之前我想先请孩子听清楚操作要求,每个人都有一份操作材料,不要讲话,安安静静地动脑认真操作,当听到老师结束活动的口令后,要及时放下材料,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实验结果,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变化。请孩子们在混合颜色的时候要小心,注意不要把颜料洒在桌子、衣服或者记录表上,要注意安全和卫生。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好,现在就请孩子们把小板凳轻轻地面向小桌子,开始操作吧。
3.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关注能力弱的幼儿,帮助他们完成操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师:好了,孩子们,大部分小朋友已经完成实验了。通过实验,你用两种颜色搭配后发现了什么变化呢?(引导幼儿说一说“__颜色与__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__颜色”。)
小结:(出示三原色搭配实例图)小魔术师们表演得真精彩,红颜色与蓝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紫色,黄颜色与蓝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绿色,红颜色和黄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橙色。
四、探索活动“间色变变变”
引导幼儿操作,探索混合后的一种颜色和三原色混合后的变化,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刚才你们这些小魔术师可真棒啊,变出了那么多颜色,接下来,又增加难度了,请孩子们取出你变出来的绿色和红、黄、蓝三种颜色混合搭配,仔细观察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在记录表空白的圆圈内用你手中的水彩笔或者油画棒涂上相应的颜色。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师:在实验之前我想再请孩子听清楚操作要求,每个人都有一份操作材料,不要讲话,安安静静地动脑认真操作,当听到老师结束活动的口令后,要及时放下材料,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实验结果,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变化。请孩子们在混合颜色的时候要小心,注意不要把颜料洒在桌子、衣服或者记录表上,要注意安全和卫生。好,现在就请开始操作吧。
3.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师:好了,孩子们,大部分小朋友已经完成实验了,通过实验,你又发现了什么变化呢?
小结:(出示搭配实例图)小魔术师们表演得真精彩,绿颜色与蓝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深绿色,黄颜色与绿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草绿色,红颜色和绿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赭红。
五、幼儿根据取得的调色经验,操作涂色
师:现在每个小魔术师都来动一动手,给这幅美丽的风景画涂上漂亮的颜色,比一比,谁的本领大。
中班教案颜色变变变 篇8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有一次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涂完色用洗手液洗手时有人大叫:“老师,我的泡泡变成红色了!别的幼儿看了也急忙用沾满颜色的手去擦洗手液。孩子们都兴奋的大叫:“我的泡泡也变颜色了!对于小班年龄的孩子来说,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这阶段的孩子只有对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强烈情绪的事物才会记得住。这件事情过后的一段时间里,孩子还是在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根据这一情况,为了进一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我设计了本次《颜色变变变》的活动,旨在于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大胆尝试并在尝试的过程中感知两种颜色组合在一起后的神奇变化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色,并根据色彩标记匹配相应的瓶子。
2、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重点:
认识红、黄、蓝三种基本的颜色并能说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红黄蓝的。
活动难点:
感知红、黄、蓝两两不同组合后会变出橙、绿、紫三种不同的颜色。
活动准备:
1、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一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
2、红黄蓝颜色标记分别固定在塑料筐上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我们数一、二、三,把它请出来!
哇,是什么呀?我们来看看,瓶子里有什么?这个水有没有颜色?
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的,是透明的,而不是白色的。
2、看好了,水宝宝是透明的。水宝宝要和我们玩变变变的游戏,我们一起念“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
(教师摇动瓶身,让水接触瓶盖里的颜料)
师:哇,水宝宝怎样了?会变色呢!好玩吗?你们想玩吗?
二、探索激趣
师:老师准备了好多瓶子,听好,每个宝宝拿一个瓶子,我们一起学老师摇瓶子,要说:“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哦”。
1、请幼儿自行取一个瓶子,用力摇,使其变色。(老师鼓励孩子用点力,再加加油)
师:“你们变出来了吗?变出什么颜色了?”
2、颜色对应
师:水宝宝要休息了,请给它找个家(与框子对应放)
三、解读秘密
师:我们的瓶子怎么能变颜色呢?
请一幼儿上来尝试摇动没有颜料的瓶子,再换上有颜料的瓶子再次试验
师:这个怎么都变不出来,那个却变得出?好奇怪哦!
师小结:哈哈,其实老师把一个秘密放在了瓶盖里。这个盖子里有什么?盖子里有颜料,水宝宝就可以变出颜色了。
四、交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
1.老师手里有一瓶*颜色的水,现在我要请另一个颜色和它做好朋友,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
2.幼儿交换瓶盖,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色彩的变化。
(1)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颜色,再取不同颜色的盖子,换上。
(2)幼儿换好瓶盖后,摇晃瓶子。
(3)教师: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变成什么颜色了?哇,颜色可真有趣,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呢!
小班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教学反思
在活动预设时,考虑到科学领域的特点,也结合本班幼儿的情况,更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一节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这节课的目标是1、引导幼儿自主进行玩色游戏,初步感受颜色的变化。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玩色的乐趣。整个活动我以变魔术贯穿始终。
我安排了三个环节:首先以老师的小手有魔法“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玩色兴趣,从简单的“摇摇摇变变变”一边摇一边念“魔语”,充分调动幼儿的多方面感官参与活动,使幼儿兴趣高昂。此环节幼儿感觉我的手真有魔法会变出黄颜色。
第二个环节尝试配色,感知体验色的变化。以再次变魔术的方式,让幼儿初步感知两种颜色调配在一起就会变出另一种颜色,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老师拿出另外一个瓶口已涂上蓝色颜料瓶子里有黄色颜料的瓶子又一次变,顿时变出了绿色,幼儿十分的兴奋,感觉很神奇。
第三个环节梳理归纳,初步了解颜色变化的秘密。
一个活动下来,自我感觉幼儿对此活动非常得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很浓厚,这是非常开心的,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但也有不足之处:最后环节没有达到一个提升,只有让幼儿通过用两种颜色进行配色变色,在幼儿尝试配色,体验色的变化时只问了个别幼儿,没有一起来总结颜色是怎样变出来的。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泡泡变变变 篇9
1、幼儿能大胆探索留住泡泡的方法,并尝试在泡泡上进行添画。
2、会对同伴进行适时地鼓励,同时自己也能自信地完成创作。
3、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彩色泡泡水人手一份、圆形底版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抓泡泡。
你们有没有抓住泡泡?今天,我们就把泡泡留下来。
二、出示纸板,发挥幼儿想象力。
象什么?
三、幼儿探索将泡泡留住的方法。启发幼儿能对同伴进行适时鼓励
谁会在这有趣的纸板上留下泡泡?(请幼儿上前示范)
幼儿示范玩之后,同伴会说:“***,你真棒!”
四、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可以在这边,也可以在这边留下好多泡泡。
泡泡在你脸上亲一下,没关系,老师这儿有毛巾擦一下。
五、幼儿创作。
六、评讲,给好朋友看看你留下的泡泡。
你留下的什么颜色的泡泡?为自己的能干鼓掌!
七、鼓励幼儿为泡泡添画。
圆圆的泡泡象什么?
教师示范,幼儿会说鼓励的话:“沈老师,你真棒!” 幼儿上前示范,幼儿鼓励。听到小伙伴的鼓励,你心里感到怎样?
相信有了大家的鼓励,我们会越来越能干!幼儿进行添画:开动你的小脑筋,看谁多又好!
八、作品讲评,适时给幼儿贴上奖牌。九、四快有趣的纸板能不能变一下?
老师拼版“象什么?”
毛根变变变中班美术教案 篇10
设计思路:
毛根由于它可曲可折,可以变换出许多形象的东西,有千变万化的特点。幼儿很喜欢玩,他们喜欢用毛根变出许多好玩的东西,而在变的过程中,幼儿充沛发挥了自身的想象力与发明力。用毛根打扮自身,更是一种对美的熏陶。
活动目标:
1、能大胆想象,并运用已有技能进行发明。
2、愉悦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示自身。
3、乐意与他人交往,培养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1、毛根、用毛根变出的各种形状;
2、幼儿已有玩毛根的经验,会用毛根变出简单的形状;
3、双面胶、小箩筐(一组一个);
4、音乐。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超级变变变”激发幼儿兴趣。
1、游戏“超级变变变”。
师: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来玩个新游戏“超级变变变”,用什么变呢?(毛根)
师:老师把眼睛闭起来数到十,你们就用毛根变出一样好玩的东西,好吗?
2、变换形式进行游戏,幼儿互相介绍自身的作品。
师:刚才小朋友变得都很好,我们再来变一次吧!这次老师不数数了,我来念一首儿歌,念完了你们就要变好哦!
老师念儿歌,幼儿用毛根变东西。
师:这次你们又变出了什么呢?先给你旁边的好朋友介绍一下。
师:请小朋友把手上的毛根举起来给大家看看,恩,你们变得真好,我们给自身拍拍手。
二、教师通过游戏进行示范。
师:老师看到你们用毛根变出了这么多漂亮的东西,我也想来试一试呢。可是有一个要求,请你们闭上眼睛唱一首歌,你们假如用好听的声音唱,我就会变得更漂亮,你们唱完了,我也就变完了,好吗?
幼儿闭上眼睛唱歌,教师用毛根变出的形状打扮自身。
师:你们看老师这样漂亮吗?我像一个漂亮的小精灵了,你们看看老师用毛根都变出了一些什么呢?
幼儿自由谈论,教师可引发幼儿说一说毛根更多的变法。
师:你们想不想把自身打扮得像小精灵一样啊?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漂亮的毛根。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讨论粘毛根的方法,提出操作要求。
师: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才干把你做的.漂亮的东西粘到身上呢?
师:小朋友在打扮自身的时候,不用的毛根和双面胶的纸应该放在哪儿呢?假如你遇到了困难应该怎么办呢?
2、幼儿操作,教师注意引发幼儿的想象力。(播放轻音乐)
四、总结评价。
师:已经打扮好的小朋友可以互相欣赏一下,互相问一问自身漂不漂亮?漂亮在什么地方?
大局部小朋友都完成以后,教师可选几个打扮得比较有特点的幼儿进行评价。
五、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颜色变变变 篇11
[主题产生的原因]
本学期,幼儿从小班升入中班以来,他们对区域活动的参与探究的兴趣比以前要强很多。于是我们根据幼儿的这一变化特点,在各个区域内填充了大量的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材料。其中,颜色变变变、月亮的变化、声音的秘密、光的反射等变化的材料尤其得到他们的喜欢,于是我们也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并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观察后,我们开展了主题生成活动——变变变。希望通过活动后,能够提高幼儿的主动探索与合作分享的能力,从而更加启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与好奇心。
[活动流程]
光和影子(小精灵、天空的变化)——颜色的秘密(颜色变变变、三原色好朋友、刮刮乐、调色盘谜语)——声音的秘密(奇妙的声音、好玩的乐器、音效大师)
[主题目标]
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引发幼儿对声音、颜色、光和影的观察兴趣,并结合自身的经历解释身边的科学小秘密。愿意参加各种小实验,喜欢与伙伴分享过程、相互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知道要保护嗓子不大声喊叫,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说话。通过《爱丽丝仙境奇遇记》故事让幼儿产生丰富的联想,体验大家一起玩的乐趣。
主题活动实施策略(一)活动:光和影
[背景介绍]
学期初的环境创设中,我们班的探索区有几个三棱镜,因为是玻璃做的,所以我们怕孩子们在玩的时候不小心割伤就收起来了,细心的浩浩发现之后,就来问我:“昨天我们往后偷看的镜子怎么没有了?”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他们昨天在游戏时无意发现三棱镜可以看见不同角度的小伙伴,于是就玩得很有兴趣,当天我们动了一番脑筋,就把废旧的光碟制作成了三棱镜,浩浩他们玩的可有兴趣了,而我们也更加得放心了。
[活动目标]
了解光的来源以及特征,并根据经验能够区分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知道影子与光的关系,尝试做手影表演。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记录]
(1)在活动《天气的变化》中,幼儿对于天气的变化很感兴趣,他们能够举出很多的天气变化,有下雨、刮风、太阳天(晴天)、阴天等等,并且在小游戏中还能够根据天气的变化,给小主人配上合理的道具,通过天气日志的观察,许多幼儿能够知道当天的气温、天气的变化,以及友情提示。
(2)在活动《踩影子》中,我们小朋友刚开始穿着厚厚的棉衣,可是没跑几下就满头大汗(当天温度6—9度,无风),于是徐泽卿、曹方禹就提出要脱掉外衣,他们说:“太阳晒得我们好热,可不可以脱掉外衣?”说完之后小朋友们就都抬头观察太阳,亚茹说:“太阳晒得我眼疼死了。”子安说:“就是呀,我都睁不开眼睛了。”于是,小朋友们纷纷用手捂住眼睛背对着太阳,这时候我问到:“你们看看地上有什么呀?”小朋友说:“有影子。”我又问:“为什么会有影子呢?”(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他们马上都回答出来:“因为太阳照得我们有影子。”我又问:“如果太阳不出来,我们有没有影子了?”他们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于是我们回到班里我把等打开之后,请小朋友们找一找看看有没有影子,他们很仔细得找来找去,结果就得出了结论:影子与光的关系是很密切的,有光的时候一定会有影子的出现。后来,他们不再对踩影子感兴趣了,而是自己背对着太阳坐着各种各样的动作,于是就又生成了一个小活动《肢体造型》。
(3)在活动《肢体造型》中,幼儿能够用自己的身体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当他们站着不动的时候,子涵说:“你们看,影子里的我像不像个1?”于是马上得到大家的共鸣。他们就开始1、2、3、4的数字表演了,虽然看上去不太像,但是孩子们还是很有兴趣地参与,后来,曹方禹说:“我怎么觉得他们摆的影子象妖怪呀。”于是小朋友们又在影子中最着各种各样“吓人”的动作,后来都到吃饭的时间了,他们还是不肯回去,于是我就答应他们等到天气很好的时候再出来玩时,他们才肯回去。
(4)在活动中,我们带领幼儿来到多功能厅,把所有的窗帘都拉上,也没有开灯,这时候幼儿有的尖叫起来、有的害怕地发出发抖的声音,我问他们:“现在怎么了?”他们说:“太黑了。”“吓死我了。”“有大妖怪要来了。”“太可怕了。”……我又问道:“这就是黑暗的感觉,你们觉得怎样才能不害怕?”他们连忙说:“打开灯。”“拉开窗帘。”后来,我们把灯打开,也把窗帘拉开了,孩子们的情绪一下恢复了,通过这次活动也是孩子们深深地了解到了关对于人们是多么的重要。
[教学反思]
幼儿通过户外的观察以及市内的小实验,他们很快对光与影的关系有所了解。但是对于人造光源与自然光源的理解仅限于太阳光与电灯(手电筒、台灯等),他们多数的兴趣点放在了观察影子的变化中,幼儿对影子的兴趣在于影子可以满足他们对游戏和对影子多变的特点的喜爱。
(二)活动:色彩秀
[活动目标]
知道三原色的变化,能够举出几种变色的过程。尝试用两种色彩调配出第三种颜色,并能够说出变化的方法。作画是能够使用多种颜色,使画面的色彩丰富、生动。通过色彩的变化,引起丰富的想象并能够大胆的表达。
[活动记录]
(1)在活动《文字接龙》中,幼儿的想象力很丰富,我先出示了一张红色,我说:“我看到了红色想到了苹果。”马上就有很多幼儿举手,浩浩说:“我看到了红色想到了国旗。”亚茹说:“我看到了红色就想到了太阳。”小朋友们的答案有很多,例如:红色→流血、气球、出租车等,黄色→香蕉、月亮等,绿色→树叶、发芽等,蓝色→大海、蓝天等。于是我们就记录下来。
(2)在活动《色彩的变化》中,我们请幼儿事先来猜一猜,将三种颜色两两相价值后会变成什么颜色,他们的答案很丰富。于是我们就分组来尝试,第一组尝试用红色加上黄色,第二组尝试用黄色加上蓝色,第三组尝试用红色加上蓝色,结果很明显,当幼儿发现变化的时候,他们的表情声音都是很兴奋的。最后,幼儿的结论是:红色加上黄色变成橙色,红色加上蓝色变成紫色,蓝色加上黄色变成绿色。
[教学反思]
活动中,幼儿的探索欲望很高,能够伙伴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分享经验,特别是做完色彩试验之后,几个组的小朋友能够互相交流着自己组的颜色变化过程,这样就达到了一种经验的分享。当然部分幼儿的主动性很强,经常是独自霸占着瓶子不给别人看,所以说,我们在区域里也投放了大量的小瓶子、毛笔等,和已经调试好的三原色,方便幼儿以后尝试不同的调试。
(三)活动:声音的秘密
[背景介绍]
一天,我感冒了,声音变得比较粗,每当小朋友吵闹时,我就会说:“我感冒,嗓子说不出话来了,希望你们能安静。”小朋友们就很奇怪“为什么感冒之后声音会变粗呢?”于是,我们就知道嗓子可以变化出很多的声音,而且它有的时候还会发炎,所以我就趁机对他们说:“你们大喊大叫,慢慢的你们的声音就像大河马一样粗了。”有的孩子听后,说话声音和平常的声音就会很注意。
[活动目标]
尝试用嗓子变化出各种声音,并且学会保护嗓子。能够认识各种乐器的名称既音色。通过乐器的演奏,感受不同节奏变化带来的乐趣。尝试利用各种物品打出节奏。
[活动记录]
(1)在活动《音效大师》中,我请小朋友们在班级中寻找各种各样的物品,然后请他们将这些物品与桌子发出声音,结果就很热闹,他们开始敲敲打打起来,后来我请他们分类别轻轻的敲击,首先是纸类的敲击(声音很小,比较闷)再是塑料类(声音一般,比较响亮)最后是木材类(声音很大,很清脆),敲击过后我问:“谁能说一说这三种声音的区别?”钟华说:“木头的声音最大。”辛菲说:“纸盒子的声音很小。”辛鹏说:“木头的声音最大,纸盒的声音最小,塑料的声音不大也不小。”然后我请他们再敲击时,他们居然敲出××× ×××的节奏(因为,平日里郑老师很注重对他们的节奏练习)。
(2)在活动《奇妙的声音》中,我请小朋友用不同的声音说话,他们刚开始都不太好意思,也不太明白什么是“用不同的声音说话”,于是我就模仿小熊的声音,粗着嗓子对他们说:“小朋友你们好,请你们猜猜我是谁?”他们的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纷纷猜测着,一会儿说是大老虎,一会儿说是大狮子等等很多答案,于是我就提出要求:请小朋友来模仿一种小动物。张凯慢慢地走上来,用很细的声音说:“请你们猜猜我是谁?”我先猜“老鼠”,他说:“不对。”玥威又猜“蚂蚁”,他又摇摇头,叶子说是“小兔”,他都开始着急了大声说:“不对,我模仿的是蛇,因为我属蛇。”就这样,平日里在区域里就会听到幼儿用不同的声音说话来模仿各种人物和动物。
[教学反思]
因为用不同的声音说话对嗓子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开展“声音”的系列活动时,就会很注重提醒幼儿要保护嗓子,不要用嗓过度。过程中,幼儿对于节奏的掌握和乐器的使用都很不错,并且像叶子、亚茹这些小朋友在区域活动中还会教给那些对于节奏不太熟练的伙伴打节奏,充分体现了分享的过程。
[总体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的生成活动“变变变”的开展,更加加深了幼儿对于变化事物的兴趣,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会分享、学会探索、学会认知,并且对于不明白的事情,多数幼儿也养成了喜欢问、大胆说的好习惯。当然,变化的事物还是很多的,本次的生成活动,我们只是根据区域中投放的材料而引起我班幼儿的兴趣点展开一系列的生成。其中,幼儿对于色彩和声音探究的角度比较的宽广,而且相对来说他们对这两个小主题也是比较感兴趣。对于“光和影”只是一部分幼儿很感兴趣,由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于科学小实验往往只是比较注重表面现象的产生,而不太注重更深一步的探究,我们也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加深对幼儿这方面的培养与引导。
中班教案颜色变变变 篇12
目标:
1.通过介绍、交流启发幼儿根据树叶的形状进行想象。
2.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树叶进行美术创造活动。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重点难点:
幼儿根据树叶的形状进行想象。
活动准备:
1.收集的不同树木的叶子若干。
2.固体胶、彩色纸等。
3.范画。
活动过程:
一、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引导幼儿发现树叶的多样性。
1.教师:今天小朋友带来了很多树叶,都很漂亮,那老师也带来了很多的树叶,我们来欣赏一下。(边欣赏边问小朋友叶子是什么形状的)。
2.小结:自然界中树木的种类很繁多,树叶的形状也各有不同:有心形、针形、扇形、圆形等。
二、教师讲述树叶拼贴画的方法。
1.教师:看到叶子这么漂亮,老师想用这些叶子来为大家变魔术,看看老师是怎么变的。(老师快速用几片树叶在手里拼凑出小动物大致外形,问幼儿像什么,然后贴在纸上)。2.教师:原来把各种形状的树叶加以拼接,就可以变成有生命的小动物了。
3.教师:老师这里还变了许多的动物,我们一起看看。
三、幼儿分组操作,老师给予具体指导。
巡视、观察幼儿操作情况,鼓励幼儿大胆操作。
四、互评互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朋友可以讲一讲自己的作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厚,都愿意动手尝试。活动过程中重点是让幼儿发挥想象,进行树叶摆放,树叶和树叶之间可以有很多的组合方式,可以变化出很多不同的东西。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厚,幼儿拼凑完成后,请大家一起欣赏,如果有许多拼凑的方法,就请幼儿进行展示。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孩子们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已有经验去探索发现、开拓视野、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在拼凑过程中以幼儿自选为主,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强弱来选择活动,待幼儿完成后,让大家一起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