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之贫富差距

2024-07-20

时政热点之贫富差距(精选10篇)

时政热点之贫富差距 篇1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隐性福利泛滥加剧贫富差距

据《中国经济周刊》8月14日报道,针对各地不断曝光“吃空饷”事件,有专家认为,“空饷”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隐性福利。除此,类似的隐性福利还包括诸如非市场价格福利分房,每月动辄数千元的交通补贴、数百元的通讯补贴,1元钱就可以享受的丰盛午餐,以及各种各样的单位自设性补贴。

近年来,与隐性福利相关的话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自从2003年审计署开始向全国大人作审计报告以来,每年都会曝出一些单位不合理使用财政资金或者向本单位职工发放不合理福利待遇的案例。如有的单位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用于建设职工住宅小区和发放工作人员职务补贴,或用于发放工资、奖金或餐补等。

不仅一些机关事业单位隐性福利多,待遇好,一些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企业也是隐性福利问题比较严重的领域。相比,非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单位则很少存在隐性福利,甚至是政策制度许可的显性福利也是尽可能减少或者降低。

隐性福利的存在与几个因素紧密相连:一是隐性福利与公共资金的使用相关联。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国有垄断企业,其发放的隐性福利都来自公共资金,或依靠天然垄断地位而获取的巨额利润;二是隐性福利的多寡与单位占有和使用资金多少密切相关,与其拥有的公共权力、垄断权力的大小密切相关;三是隐性福利既表现为政策制度许可范围内的福利最大化,也包括在政策制度边缘打“擦边球”,如政策制度许可的公积金、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等,一些单位会最大化顶格发放,而政策制度限制的福利分房,一些单位则变相高价购进、低价转让员工。还有民航、铁路、地铁等企业给本单位职工提供免费机票、免费乘车证等。一些教育、医疗等单位也是“十八般武艺一起上”。

尽可能为员工提供优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本没有不当,但突破政策制度限制的做法必须叫停。而最为棘手的,还是那些打政策擦边球、钻制度漏洞的隐性福利的清理,让它们见见光,让制度的篱笆更严密起来,是值得期待的出路,如完善预算制度的编制与执行,明确国有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构成等。

如果这边是隐性福利多多,单位对员工“关怀备至”,那边是乱收费、乱罚款满天飞;这边是一些单位显性、隐性收入暴涨,那边是一些劳动者工资待遇连年不涨,生活压力却只涨不减,势必造成社会分配不公,加剧贫富差距的扩大,同时也会助长权力滥用,纵容公共资金的违规使用。

一直以来,公众对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抱有热望。但是,隐性福利的存在和蔓延,势必加剧收入差距的拉大。清除隐性福利,是一桩牵涉若干领域、触及若干人既得利益的艰巨工程。无论如何,有一点必须明确,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不能建立在个别单位、少数人群以违规手段实现自身收入的畸高之上,而应该体现在公平规则之下全社会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上。

时政热点之贫富差距 篇2

一、贫富差距的原因分析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来带动大家“共同富裕”。前者达到了, 后者却一直没有起色, 甚至在倒退。分析其原因可发现:

1、非法致富现象较为严重

大多数先富起来的个人和地区, 是在法律和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通过自己辛勤劳动,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依靠个人努力实现了个人财富的增长。但是有一些社会成员利用非法手段, 在不进行任何竞争与生产要素投入的情况下直接攫取财富, 形成收人, 占有财富的不平等。

2、先富帮后富实效不显

首先大多数先富起来的个人和地区对落后地区和个人在经济上的直接扶植力度和范围明显不够。其次东部一些较发达的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在横向联合, 技术转让科技扶贫, 资金融通等间接方面的扶植力度不足。

3、居民的收人差距较为悬殊

从农村居民的收人差距看, 据1997年统计局对67680户农户调查, 人均收人100以下的占总调查户的18%。从城镇居民的收人差距看, 据国家统计局对3.5万户城镇居民的调查, 其中10%最低收人户与最高收人户的收人差距, 1981年为2倍, 1986年为3倍, 1997年为4.2倍。从城乡差距来看, 城镇居民收人和农民的收入差距在比率和绝对额方面明显扩大了。从地区收人差距看, 随着经济的发展, 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城乡居民收人差距越来越大。

人类自从出现了利益分化和阶级分化以来, 就有了政府管理的问题。从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向看, 政府正在向服务型模式转化, 管理与服务的主旨更多的指向公共利益。中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格局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直接影响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缩小贫富差距, 控制两极分化, 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 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二、贫富差距控制对策

当前贫富差距过大、弱势群体增多、权利保障缺失及改革的得与失等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因此, 政府应着重加强协调、平衡重大利益关系, 改善社会价值再分配格局, 扶助社会弱势群体, 保持社会公平的制度设计与安排。

1、强化公平供给职能, 建立公平与效率协调机制

市场经济体制提高了效率, 也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贫富差距。因此, 政府不仅要关注效率, 更应关注公平, 由利益倾斜向利益兼顾转变, 由利益增进向利益调整和利益增进并重转变。这就需要在公平与效率之间进行新的、合理的协调。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 必须建立与完善社会公平机制, 建立公平与效率评估预警体系。

2、强化利益调节职能, 提高再分配能力

税收作为筹集公共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和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 不仅能稳定国家经济基础,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也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 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对高收人者实行必要限制, 防止两极分化。积极运用税收杠杆, 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 尽快开征遗产税、赠与税与利息税用以调节高收人。加大整顿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的个人额外不合理收人如电信、铁路、航空、金融、保险等行业。

3、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建立就业促进机制,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就业是民生之本。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必须把促进就业放在首位, 建立就业促进机制。设立公共服务机构, 建立专门的劳动力市场管理委员会, 加强对吸纳失业人员的企业进行政策倾斜。开发公共项目, 创造就业岗位, 开拓就业空间。

4、强化扶农促农职能, 建立农民持续增收机制

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防止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建立农民增收的稳定机制。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保护价, 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促进产业化经营来增加农民收人。要重视对农民利益的保护,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进一步推进农村“费改税”改革, 切实制止农村各种乱收费现象。应全面调整劳动力流动及户籍政策, 积极推进农村小城镇战略, 实现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最后, 取缔各种非法收人, 加大反腐力度, 消除财富占有的不平等。

摘要: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的执政党, 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国家的基础建设刻不容缓。为追求更高的执政能力, 需要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解决、缓和。文章就党政建设中关于贫富差距控制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分析了贫富差距的原因, 提出了贫富差距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党政建设,贫富差距控制,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刘岚波.论邓小平“先富”思想内涵与当前我国贫富差距控制[J].兰州学刊, 2003 (1)

时政热点之贫富差距 篇3

新华网记者 王子晖

【学习进行时】在实现中国梦的行进坐标中,全面小康是“关键一步”。7月20日召开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发出总攻令:“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

这场脱贫之战,承载着人民之福、凝结着民族之梦、汇聚了全球目光。这一战,习近平思虑深远、运筹良久。

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为您细细梳理习近平的扶贫开发思路。

总书记近日在宁夏考察时表示:“全国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到2020 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这是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 扶贫开发工作一直让习近平念兹在兹、夙夜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他一再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指示、要求和部署,体现出的是重视、重视、再重视。

早在2012年12月,刚刚担任总书记的习近平就来到河北省阜平县,专门考察扶贫开发工作。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特别强调,“大家要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将全面脱贫提升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刚性目标、底线目标的地位。深刻理解这句话,就是深刻理解贫困地区脱贫之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意义。

“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在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习近平指出。

“在总书记心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从总体上、总量上实现小康,更重要的是让农村和贫困地区尽快赶上来,逐步缩小这些地区同发达地区的差距,让小康惠及全体人民。”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

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习近平担任总书记以来的国内调研行程,一直贯穿着扶贫开发工作。河北、海南、山东、江苏、内蒙古、云南、陕西、贵州……几年中,他走访贫困家庭、召开座谈会,作出重要部署。

如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何每年的全国两会上,脱贫致富一定是习近平与代表们一起审议、讨论时强调的重要内容。

如此我们更不难理解,为何扶贫开发事业成为习近平人生历程中从未忘却、始终如一的牵挂和实践。“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的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

正因为如此之重要,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一再作出大力度、超常规的决策部署。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被确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2015年11月2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脱贫攻坚的动员令。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消除贫困放到治国理政的高度,扶贫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它直接关系人民福祉、国家长治久安。”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说。

在新起点上推动扶贫开发,每进一分,难度就添十分。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求是》杂志撰文称,经过多年的努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基本脱贫了,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贫困程度较深,自身发展能力比较弱。越往后脱贫攻坚成本越高、难度越大。

据统计,到2020 年实现全部脱贫目标,意味着每年要减贫上千万人。若按照过去30年的年均减贫600万人的速度计算,这一目标是难以实现的。

面对复杂形势,习近平作出一系列部署,显示出完整的思路和周密的布局。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对头不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战略性、纲领性和引领性的要求。

新的发展理念提出以来,“脱贫”代替“扶贫”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释放出向贫困发起总攻的强烈信号。引领这一字之变的正是共享发展理念。

而要切实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离不开顶层设计的创新。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强调,“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同时强调“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在扶贫开发工作推进的过程中,这一重要思想不断丰富、深化。

习近平形象地说,扶贫不能“手榴弹炸跳蚤”,“遍撒胡椒面”解决不了大问题。必须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三年多来,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滴灌式”创新举措密集出台。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7个省区市的一把手参会。习近平明确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他提出“6个精准”,要求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

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解决“谁来扶”“扶持谁”“怎么扶”的问题。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详解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对“6个精准”的进一步解释与深化,其本质就是要求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这次会议也被称为“史上最高规格”的扶贫会,不仅中央7常委全部出席,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还向中央签署了脱贫攻坚责任书。会议体现出“超常规动员”“超常规问责”“超常规投入”“超常规激励”和“超常规退出”。精准扶贫顶层设计的配套举措逐一明确,国家引导各种要素向贫困地区聚集,全社会为攻坚拔寨形成强大合力。

习近平还深刻指出,贫困地区要激发走出贫困的志向和内生动力。他多次强调,“扶贫先要扶志”“治贫先治愚”,“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最后还是要能养活自己”。由单纯的“输血”到既“输血”又“造血”,是习近平扶贫思路的重要内涵,也是精准扶贫思想的集中体现。

从“四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到“五个一批”工程,突出“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从笼统的政策、资金扶贫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脱贫、交通扶贫、电商扶贫等因地制宜扶贫,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精准扶贫思想引领下“造血”扶贫模式正在不断取得实效。

在习近平的扶贫思路中,激活工作全局的关键就是探索有效的扶贫方式,在推广中延伸和深化,最终推动大战略、拓展大布局。

习近平近日在宁夏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就是为了总结和推广闽宁扶贫协作的经验,切实做好新形势下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是1996年5月两省区根据中央“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和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决策部署全面开展的。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担任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直接组织实施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习近平先后5次出席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3次发表重要讲话,2次到宁夏实地考察指导,形成了系统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工作思路。

20年来,“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发生沧桑巨变,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21.3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了6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9.8倍,累计有222.4万人实现了脱贫。20年来,宁夏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6.6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了6.6倍、7倍。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说,两省区坚持市场化的合作方向,实现了由给钱给物的“输血”式扶贫,向以发展产业为重点的“造血”式扶贫转变。

对口扶贫协作,更大的意义在“协作”二字。福建省委书记尤权说,福建现在到宁夏投资的企业总资产达800多亿元。从宁夏角度讲是总的产值增加了,税收增加了,每年解决了3万多人就业问题。而土地有限的福建也扩大了发展空间。

对口扶贫协作,当年的国务院文件是“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12字原则,福建确定闽宁协作大原则时增加了“长期协作”,发展为16字原则。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对在座的22位省区市党委书记重申,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必须长期坚持下去。他提出“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结对,深化帮扶”“明确重点,精准聚焦”“加强考核,确保成效”等4点要求。

时政热点之贫富差距 篇4

河南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会涉及多道时政题,时间涵盖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上半年。据此可以推断,2018年河南事业单位考试中,时政热点时间范围大约为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上半年。下面,京佳教育为大家总结一下这段时间内的时政热点。一、十九大

时间: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

1.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新的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新变化: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新的奋斗目标:从全面建成小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发展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6.党的建设新的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7.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举措: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8.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

四、军事热点

时政热点之贫富差距 篇5

2018吉林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以“尺寸之功”立

“为政以德”

3月10日上午,总书记到重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很快,“政德”一词成为两会热议的关键词,映照出总书记对怎样提升领导干部能力素养的深切关注,更传递了新时代如何治国理政的思想启示。

古人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为政以德一直是秉持的重要政治思想。正所谓“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从政者的德行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令的实施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德施政、道之以德,就构成了我国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认真剖析总书记对“政德”的表述,就会发现其内涵与意义不止于此。“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一提纲挈领的总结,深刻揭示出“政德”在党员干部当代政治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不仅要信念坚定、党性可靠,也要明确宗旨、执政为民;不只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还要廉洁修身、慎独慎初。可以说,从总书记对“政德”的阐释中,我们可以感知新时代对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要求,能够体味总书记选人用人导向的良苦用心。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对“政德”的高度重视,实则是对政治生态的深度审视。政治生态是总书记两会时间的高频词。“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与政治生态有关的金句频出,背后是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常抓不懈。今年两会上,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正是这一理念一脉相承的生动实践。

如何讲“政德”?“多积尺寸之功”的叮嘱,传递出简洁却并不简单的答案。这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修炼道德操守,提升从政境界,“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还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做人堂堂正正、干事干干净净,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最终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堂最生动的思想政治课”“解开了一把锁,点燃了一团火”。有代表如此感慨。正如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以此观之,背负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身肩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唯有讲政德、立政德,党员干部才能到达“修己以安百姓”的境界,国家社会才能实现政通人和的局面。

时政热点之贫富差距 篇6

之幸

今天,一则“男子清华毕业后当保安”的消息被顶上了微博热搜,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张晓勇,曾在广州某企业工作,后因父亲病重,他于2013年辞职来到湖南长沙一小区当保安,现为一名物业管理人员。被问清华毕业后当保安是不是“高射炮打蚊子”,他表示状元不一定要赚大钱,自己这么做是为了父母。

“清华”和“保安”两个词乍一看有着云泥之别,两个极具冲突的词放在一起马上产生了巨大的吸睛效果,让这一消息立马被顶上了热搜。以往此类型的新闻必然引发人们“大材小用”“辜负母校的培养”的感慨,但这次大家表现得十分理智,表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轮不到别人指摘。的确,没有人规定从清华毕业后就非得升官发财才算没给母校丢脸,相反,这些过去身居庙堂之高,现在却能安处江湖之远的名校学生,更是培养他们的母校之骄傲。

因为中国过去的“985”“211”项目,各高校间素来存在着一条天然鄙视链:985、211高校的看不上普通一本的,一本的看不上二三本的。虽然目前“双一流”取代了过去的985、211,但这些名校的光环从未消失,高校间的森严等级也从未被打破。尤其是从清华北大这样的“金字塔尖”出身的学子,一直以来就被这个社会贴上了“精英”的标签,他们自己也难免以此为荣,洋洋自得,踌躇满志,立志干一番大事业。名校毕业生的身份对他们来说既是一种助力,也是一副枷锁,他们生来比别人得到更多目光的注视,但他们踏出的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不能对不起自己名校生的身份。

而张晓勇这类人,同样沐浴在母校的光环之下,却没有把光环作为凭借或是束缚自己的镣铐,勇敢自信地选择了自己想要的人生道路,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为社会做贡献。正如张晓勇所说,不管是清华人还是北大人,都应该服务于社会。如此看来,他的母校没有教给他自负自傲,而是赋予了他独立自信的品格。清华出身的张晓勇不觉得赚大钱才是清华人唯一的生存方式,不受制于母校的框架,这本身已是清华之幸。

同时,张晓勇并不以做保安物管人员为耻辱,不觉得自己是“高射炮打蚊子”,也正反映了作为名校生对每个职业的尊重。过去,每当舆论为“清华毕业生卖猪肉”“医学生卖烧烤”这类新闻喧哗时,背后都隐含着一种职业歧视,人们普遍认为高材生不该做这些普通甚至“低端”的工作。而张晓勇面对这样的意见气候,依旧不觉得做保安是委屈了自己,可见清华毕业生的身份没有让他学会鄙视,大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厚德载物”。

清华应该以那些从这里走出去的科学家、企业家为自豪,但也应为那些从此地出发但安于平凡岗位的人感到骄傲。这个社会需要能造坚船利炮,能解宇宙之谜的“精英”,但也少

不了扫街盖房的普通人。一所高等学府能为社会方方面面输送人才,能培养出这样一群独立有主见的灵魂,实乃大学之幸,国家之幸。

缩小贫富差距论文 篇7

社会福利制度具有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增加低收入人群收入的功能。巴西在发挥社会福利制度效能、消除城乡贫富差距中的做法,启发我国应统筹城乡社会福利制度,以消除日益拉大的城乡贫富差距。我国一直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使社会福利制度也呈现“二元”格局。总体看,城市社会福利无论覆盖范围,还是制度水平都远高于农村。因此,缩小城乡贫富差距,首先应在社会福利制度上打破城乡“二元”格局,保证城乡居民在一个公平的制度环境下参与市场竞争,让福利制度同等地保障城乡居民的生活,这就要求统筹发展城乡社会福利制度。在具体的政策设计中,应建立全面、公平、适度的城乡一体化社会福利度,打破因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不公平而导致的城乡收入差距。加快城乡公共卫生服 务体系建设,实现城乡医疗资源的共享、共用;打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以及“新农保”之间的制度障碍,实现养老保险一体化;逐步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其他生活救助项目的一体化,做到社会救助资金的城乡统筹使用;实现基础福利设施等公共服务的城乡均等化。总之,统筹建设城乡社会福利制度,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措施和制度保障。

(二)充分发挥社会保险的再分配功能

收人再分配在巴西减贫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在中国,再分配的减贫作用则没有那么明显,更多的是依靠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对通货膨胀的控制,来达到社会减贫的目的。¨纠社会保险对个人的再分配功能体现为:不分高收入者还是低收入者,凡是参加社会保险的职工都按照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以达到风险预防的目的。当这种风险变成事实时,根据损失大小确定补偿的多少。一般来讲,高收入、生活富裕的劳动者对于疾病及其他风险的承受能力要高于低收入和生活贫穷的人。因此,高收入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多但享受的社会保险待遇反而较低,从而实现财富从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的转移,缩小贫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我国在消除贫富差距时应十分重视社会保险制度建设,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提高较低收入水平人员的社会保险待遇,从而实现财富从富裕者手巾向贫穷者手中的转移。以养老保险为例,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从2000年的13 617.47Y人,增长到2009年的23 549.97)-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也达到30%左右。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无疑使更多的劳动者参与到收入再分配中来,能实现财富从富裕者向贫穷者的转移。而且,从2005年开始,我国已连续七年提高企业养老金待遇,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缩小富差距的作用。(三)整合发展城乡社会救助制度

社会救助内容广泛,但从当前我国社会救助的情况看,无论哪项救助活动,在城市的实施都要比农村全面且有力。而且,城乡之间的救助资源很少能共享和统筹使用,形成城市救助资金来源广泛、数额巨大、救助项目齐全、救助标准较高而农村救助资金来源单

一、数额较少、项目不全、标准偏低的状况。我国可借鉴巴西“家庭补助金计划”的社会救助做法,整合与统筹发展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实现农村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可继续发挥城市吸纳救助资金渠道广、数额大的特点,做大社会救助资金的“蛋糕”。尤其是在救助资金的使用方面,要实现城乡统筹,扩大农村社会救助的范围,提高农村社会救助的水平,从而缩会救助的水平,从而缩小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四)促进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

首先,重视和发展农村教育。由于农村教育础差、教学设施落后、教师待遇低,教育水平和 质量一直难以与城市相比。城市在教育方面的优势,使优秀的教学资源流向城市。农村教育质量低下直接导致乡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的低下,并成为他们日后谋生和致富的障碍,久而久之,造成恶性循环,农村劳动力的收入逐渐与城市拉大,形成了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因此,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收入,应从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开始,应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其次,促进城乡教育的公平化。当前的城乡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受教育机会和权利不公平,城乡教育发展不公平等。这些教育不公平将导致城乡居民素质和能力的差距,最终将导致就业机会的不公和财富分配的不均,从而拉大城乡贫富差距。因此,消除城乡贫富差距,主要应消除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与不公平,实现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上国富民强之路,但不容否定的是,百姓收入差距也日渐扩大。国际上,通常把0.4(用来测定社会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基尼系数的一个数值)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基尼系数应保持在0.2-0.4之间,低于0.2说明社会动力不足,高于0.4表明社会不安定。有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差距呈现逐步扩大趋势,造成我国收入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居民收入低于GDP增速

对于基尼系数的发布,中国国家统计局从2000年起只发布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解释说,靠现在的城镇住户调查计算出来的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偏低,主要是难以获取高收入阶层居民真实的收入信息。仅看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已逼近国际警戒线。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民经济状况报告》称,中国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在2011年已达到0.3949。

无论基尼系数是否突破警戒线,居民实际收入增长低于GDP和财政收入增长,收入差距拉大已是不争的事实。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最近发布的《2011中国薪酬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远远低于财政收入和企业收入增长,使得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不升反降。该《报告》引用统计局数据测算,去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增幅分别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幅的1.76倍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幅的1.39倍,而同期企业收入增长幅度为20%左右,也远高于居民收入。

虽然十六大以来,我国持续推动分配改革并取得新进展,居民收入水平整体快速提高,但整体上不合理的收入差距仍然明显偏大。《报告》认为,过去一年收入分配不合理、不均衡状况并没有根本扭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将影响到经济进一步升级和社会转型,应加快工资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

资本收入高于工资收入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事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究其原因:一是在工资性收入和资本性收入的一次性分配结构中,资本收入比重大,工资性收入偏低。二是在二次性分配中,转移支付和税收政策调节做得不够,通俗说,就是“杀富济贫”做得不够,对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还需要加强。三是在经济转轨中,有些人抓住机会先富了起来,拉开了收入差距。四是长期以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更低于税收增长,政府收入增长过快,居民收入增长较慢。五是我国金融体系不够发达,老百姓投资理财的机会较少,而资本市场,比如股市也没给股民带来更多回报,老百姓大多只能进行储蓄,可是银行存款实际利率又偏低,这也造成了收入差距拉大。六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历史欠账多,账户也做得不实,影响了老百姓收入。

收入差距的形成还与国有企业和农村土地制度有关。徐洪才说,我国国有企业长期不分红,而国有资产规模又一直在壮大,普通老百姓从中却得不到实惠,政策在这方面也没什么突破。还有就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没有突破。农民的自留地、小产权土地没进入商品流通,农民因此就没得到级差地租带来的增值收益。如果农民富了,消费也就火了。

“提低控高”提高百姓收入

如何遏制收入差距扩大?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下一步收入分配改革的主攻方向是“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为此,要下大力气“提低控高”。其中,“提低”尤其具有紧迫性,同时也具有可行性;而调节高收入虽然具有必要性,但受客观条件制约较大,需要从长计议多方创造条件稳步推进。因此,当前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重点是“提低”,同时创造条件“控高”。做好上述收入分配改革工作,必须同时“治本”:在一次分配领域,其侧重点应该放在更好地营造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上。此外,二次分配一定要解决当前存在的某些逆向分配的状况,切实保证二次分配发挥调节初次分配不合理收入差距的功能,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

随着经济发展,应该把普通百姓收入适当领先经济增长2到3个百分点作为目标。老百姓收入提高后能拉动内需,也能转变过去依靠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7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317,自2000年开始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2004年超过了0.465。此后,国家统计局竟然不再公布国内的基尼系数。此后的基尼系数大都是经济学者的估计。中国社科院一份报告称,2006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96。2010年,新华社两位研究员更判断我国的基尼系数实际上已超过了0.5。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那么什么是造成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如何缩小贫富差距?研究这些问题对于促进体制改革,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在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历史、社会自然条件、政策的影响。我国国土面积较大,由于各地区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等差别很大,造成我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明显地呈现出东、中、西阶梯式发展的格局。加上改革开放以来采取由东向西的经济梯次推进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客观上拉大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另外之前中央对东部地区以及城市的政策优势,使得这些地区快速发展起来,造成东西部、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

二、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还未完全形成。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竞争的结果导致不同劳动者或生产要素拥有者之间的收入差别。一方面,一些非经济因素影响,使得经济改革或体制变迁中发生了许多无序的问题,集中到寻租和设租行为、内部人控制、垄断、腐败等方面,成为形成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在经济体制转轨期间,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市场化程度有差异,形成相应的收入差距也是必然的。

三、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滞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因为种种原因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主要是因为我国人过众多,国情复杂,从而形成我国目前的“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新三座大山。社会保障体系对贫困地区,下岗失业人员的扶持力度也不够大。

因此,要解决贫富差距不多扩大的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差距太大,再分配纠正的成本就会过高。初次分配既要体现效率,又要体现公平,关键是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我国应国民收入依法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决定、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障金、欠薪应急周转金等制度,努力促进职工尤其是一线职工工资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要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规范社会分配秩序,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的监督和管理,强化收入分配税收调节功能。要扭转当前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就必须要充分发挥再分配的作用,关键是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

第二,加强财税调节。财政政策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强力工具。在收入方面,应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应充分发挥税收调节作用,利用税收杠杆达到“限高补低”的效果,比如完善个人所得税收取方式、对高档商品住房开征房产税等。在支出方面,应建立起财政增加对民生投入的长效机制,确保财力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比如硬性规定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省(区、市)向区县转移支付的占比等。通过提高执法力度,减少税收漏洞,降低中低等收入所得税在税收总额中的比重,开征某些特殊的税种如遗产税、财产税等,缩小贫富之间的收入差距。

第三,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充分就业是形成合理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基础。促进就业创业,一靠发展,即通过加快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比如支持内陆省份发展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实现产业发展与劳动力优化配置等;二靠政策,即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扶持更多新生劳动力和困难群众就业,比如推行免费中职教育帮助农民工及新生劳动力提升就业技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以带动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创业等。“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要逐步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更多的就业增长点。

第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充分发挥教育作为社会公平孵化器的作用,让更多的人享受平等教育的机会,不让处于弱势的社会成员输在“起跑线”上。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是加大财政投入,补齐农村教育在“软件”、“硬件”两方面的“短板”,比如始终保持教育财政性投入占G D P的4%及其以上、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教育照顾好农村留守儿童、完善困难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等。

第五,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缩小贫富差距的思路中,不能不考虑社会保障制度问题。从实际出发,既要逐步扩大保障的覆盖面,又要合理确定保障水平,实现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要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政府要正视当前社会保障体制面临的风险 提高政府的财政支出,切实解决困难地区的社会保障问题。在失业保障金的管理上,严厉打击某些贪赃枉法者将“救命钱”挪作他用的行为。建立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和帮助网络,通过各种措施解决他们的难处。

第六,消除政策性因素,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在农村,最大的难点也是在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应推进城市化,使农民向城市转移,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1)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减少农民进城的身份障碍。(2)加快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消除农民进城的就业障碍。(3)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消除农民进城的产权障碍。(4)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基础框架。

第七,加强法制建设,整治非法收入。要加强市场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假冒伪劣等违规、违法经营行为,要强化对权力的约束,增加执行公务的透明度,制止各种乱收费、乱摊派现象,要严惩贪污腐败、整治非法收入。要通过立法规定公务员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增强公务人员办事过程的公开性、透明性和程序性,完善权力的制约机制,完善税法,加强征管,逐步消除非法收入形成的条件与环境。以《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为契机,加快政府改革,减少审批项目,不断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降低因“寻租”和“共谋”等滥用权力的行为而使“权力精英”和“经济精英”获得不当利益而引发的贫富差距。

第八,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当前,政府对垄断行业高收入的调节,只限于个人所得税,这既不会取消大大高于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也不会对职工的高收入发生较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借鉴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以法律和规则的形式,对政府垄断的范围和垄断价格等等加以限制。按照国际惯例提高一些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引入竞争机制,缩小国家垄断性行业的范围,减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对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行业,要加强对其收入分配的控制和管理,防止该行业与其他行业收入差距过大。

第九,加快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步伐,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国家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外地投资者到中西部投资,通过各种形式增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以经济发展带动中西部居民收入的增长,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加强制度建设,杜绝腐败和非法收入的渠道;加强收入管理,提高税收的再分配作用;加快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城市化进程,切实保证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

论中国的贫富差距 篇8

从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来看,虽说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尚未达到两极分化的程度,但如果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甚至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所以应采取相关措施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一)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就业机构的调整。从目前来看,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税收、财政和金融等方面不公平和二元化的政策和管理,引导农村富足劳动力有序转移。[4]为此,应大力实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彻底消除城乡壁垒,疏通人口城镇化的渠道,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流动,促进城乡劳动力的合理分工。同时,要优先发展金融业、电信业、保险业等与农村工业发展有较大关联的第三产业,为小城镇建设服务。

(二)打破行业垄断,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政府应采取措施降低非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消除或减轻行业之间的不公平交易,缩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考虑对某些个人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垄断性行业应征收垄断税。在税收上要做到扶持低收入行业、困难行业的发展,保障其职工的基本收入和生活。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控制收入差距于适当的范围之内必须兼顾效率和公平。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上报告中承诺缩小中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改善人民生活。他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他还强调,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另外,充分发挥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要制定合理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累进税率,还应征收遗产税、高消费税等。还要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支持和扶助农村的发展。

(四)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制度,以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市场机制追求效率,社会保障则应更加注重公平。通过社会保障有效地实施再分配,使人民群众都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构建共同的社会利益基础,才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论中国城乡的贫富差距 篇9

—— 音乐系10级05班

薛云刘沫然王清波宋莹 关于城乡收入差距大并且还在扩大的问题,这是全世界的国家经济发展来看,是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的一个必然现象,也绝不是发展中国家或是中国才有的问题。而我国城乡的贫富差距问题给我国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刚刚达到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完全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等。其中发展很不平衡的直接而重要的表现是农民增收迟缓、城乡收入差别过大。2003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23:1,2004年稍降至3.21:1。但是,这还不能反映城乡居民生活的实际差距。首先,目前统计农民收入是根据户籍来进行的,少数高收入的非村民掩盖了多数种田的真村民。其次,农民纯收入中包括生产资料费用,扣除后生活费用只剩纯收入的65%。最后,城市居民享有各种住房、医疗、教育、交通以及公共产品等,农民享受不了。因此,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2002年第五届中国成长企业CEO峰会上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大高于帐面上的3:1,这个差距应该为5:1,甚至达到6:1。200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跟踪所做出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

用我们劳动者最朴实的语言说:今天的农民依旧吃得差,穿的差,而且还遭受所谓城里人的鄙视,留守儿童的问题也给很多打工人员带来了家庭矛盾纠纷。

而其原因主要有三:认识原因、体制原因、政策原因

一、制度变迁

中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是旧的制度体系局部沉淀及新的制度体系尚未完善的制度变迁的特殊过程的结果。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整体制度变迁,使得生产要素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市场的竞争,按其贡献大小来获取报酬。由于生产要素的获取过程非均等,导致生产要素占有的差异不断加剧,加之市场价格的偏差,通过要素分配这一前提,进而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和积累。同时,转型过程中相关的利益获得者利用获取的非正常收入,作为要素投入市场竞争,使初次分配的差距结果,又转化为再生产中的生产条件占有的差距,通过正常途径又获取更多的收入,从而使差距更大。

二、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与政策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城乡之间因为人口流动受到严格约束而出现的一种分割状态。中国自195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管理条例》起,就将全国人口截然分成了市民和农民。户籍成为决定城乡居民身份、地位和福利的根本标准,直接导致了城乡居民在获取收入方面的起点的严重不平等。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不仅没有调整改善,反而继续强化扩大,已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如下,首先,相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城乡二元结构转换滞后,导致农村大量劳动力闲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其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决定了城乡居民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巨大差异。由于农业生产率低下,加之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一时难以被安置,使原本就收入低的农民在社会急剧变迁阶段与城市居民收入进一步拉大。最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使中国农民在教育、医疗、劳保、养老、福利等社会待遇上,以及就业、分配等经济待遇上不平等,这些不平等更进一步导致了农村居民在以后获取收入能力与

机会方面与城镇居民的差距。

探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就是要想办法保证农民增收,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使我们相信这个目标不会遥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参考文献

[1]郑书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成因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3)

[2]赖文燕.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原因与对策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6,(5)

贫富差距高三议论文 篇10

人穷志不短。万达公司,阿里巴巴,还有腾讯以及他们的老板王健林家族,马云,还有马化腾,他们的身价都是千亿呀!千亿是什么概念?你这一辈子,见过一块钱,见过一毛钱,见过十块钱,你甚至见过红色的大钞票一百,可一千亿是什么概念?那是10亿张百元大钞叠加在一起,那需要多少辆火车拉,堆到多少米啊!你一生能花千万元,就已经算不错了,而一个亿就是十个千万呀,相当于十个普通人一生所花的钱数。而千亿相当于千人之多使劲花使劲花才能花完的数字。看人跟人的差距有多大呀!

世界上按财产,只能分成两种人,一种是富人,另一种是穷人。而中国人则分为三种人,富人,穷人,普通人,假如这三种人按金币量来算,自己的财富,富人赚一万个金币,普通人则只有几十个金币,而穷人,可以说,只有一两个金币。富人下辈子就算不劳动,躺着睡着,也能大富大贵的生活下去,甚至这财产几十辈人也花不完,而他们依然拼命的赚钱,无止无休地寻找财富。可是他们轻轻地动动脑子,轻轻松松的赚个普通人的几百倍财富。而补充的,类似平湖只能混个自己,养活自己的钱而已。而且永远,一辈子,汗流尽,血流光,过着风餐露宿,吃不饱喝不足的`,简陋生活。穷人只希望能吃一顿饱饭,普通人只想生活过得更滋润一些,稍微轻松一点。而富人只想赚更多更多的钱。

而不管从古至今,富人都是在压榨穷人,穷人拼命的劳动换来的只是能有一口饭吃而已,而富人通过对别人的压榨,换来的是更多更多的财富,更加丰裕的生活。地主压迫平农,资产阶级压榨平民,可以说不同的社会形态,都存在着富人压迫着穷人的现实问题。而面对这种问题,不同的统治者还有领导级的人物,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但是,这种贫富差距的分化,还是很难很难去解决。

贫富差距,在现代生活,变得很明显,他对于国家的发展,也有很大的阻碍力。因此,我希望祖国能够让更多的普通人功能上更富足的小康社会,不,贫富差距的问题在当代这个文明的时代,严重的上演,影响民生,影响国家的前途发展。

上一篇:开原市民营工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下一篇:老师的目光系列作文